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栏目

工厂管理制度该由谁写(15篇)

更新时间:2024-05-09

工厂管理制度该由谁写

工厂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的基础,它规定了生产、管理、安全、质量、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和操作流程。制定这样的制度,旨在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权益,确保产品质量,维护企业稳定发展。

包括哪些方面

1. 生产管理:明确生产线的运作流程,包括设备维护、物料管理、生产计划与调度等。

2. 质量控制:设定质量标准,规定检验程序,确保产品符合客户要求。

3. 安全规定:制定安全操作规程,预防事故,保护员工人身安全。

4. 人力资源: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员工管理政策。

5. 环境保护:遵循环保法规,实施废弃物处理和能源管理措施。

6. 经营管理:财务会计、采购、销售、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和程序。

重要性

工厂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效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能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2. 保证质量: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能确保产品一致性,提升客户满意度。

3. 确保安全:通过安全规定,降低工伤事故,减少企业风险。

4. 保障权益:明确的人力资源政策有利于员工稳定,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5. 合规经营: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因违规操作带来的罚款和声誉损失。

方案

1. 成立专门小组: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收集意见,编写初稿。

2. 制度编写:结合行业最佳实践和企业实际情况,编写详细的操作指南。

3. 征求反馈:向全体员工公示草案,收集意见,进行修订。

4. 培训实施:制度发布后,组织培训,确保员工理解和执行。

5. 定期评估:每季度或半年评估一次制度执行效果,及时调整优化。

在编写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语言通俗易懂,避免过于专业或复杂的术语,确保制度易于理解和执行。要关注制度的灵活性,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在具体操作中,应注重人性化管理,尊重员工,鼓励创新,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

工厂管理制度该由谁写范文

第1篇 化工厂安全运行及管理措施

一、安全运行影响因素

1、人为因素的影响

1.1人的心理

1.1.1心理机理失调:心理疲劳、情绪失控。

1.1.2非理智的心理状态:侥幸心理、过分的自信心理、省能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虚荣心理、有意违章心理、完全服从于生产的冒险违章心理。

1.1.3无意识的心理状态:技术状态不佳、配合不好、判断失误。

1.2人的失误

1.2.1随机失误

1.2.2系统失误:遗漏、遗忘、心理紧张。

1.3作业疲劳

视觉和听觉敏锐度降低、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降低、能动性积极性明显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2、设备因素的影响

2.1设备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的类型

2.1.1机械性伤害:碰撞、打击、夹击、跌落。

2.1.2火灾爆炸性:设备泄漏、爆炸而引发事故伤害。

2.1.3电气危害:电击、发生火灾爆炸。

2.1.4职业性危害:设备设施产生尘、毒。噪声、高温。

2.2压力容器、管道的潜在危害

2.2.1压力容器的分类

2.2.1.1按品种划分:反应压力容器、换热压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储存压力容器。

2.2.1.2按压力等级划分:低压(0.1≤p<1.6mpa)、中压(1.6≤p<100mpa)、高压(100≤p<1000mpa)、超高压(>1000mpa)。

2.2.1.3按容器的重要性、压力、介质的危害程度划分:第一类容器(非易燃或无毒介质的低压容器或有毒介质的低压传热和分离容器)、第二类容器(任何介质的中压容器、剧毒介质的低压容器、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反应和储存容器)、第三类容器(高压、超高压容器)。注:①剧毒介质:进入体内的量<50g即会引起肌体严重损伤或致死作用的介质;②有毒介质:进入体内的量≥50g即会引起人体正常功能损伤的介质;③易燃介质:与空气混合时,其爆炸极限的下限<0.1%(体积分数)或上下极限之差>20%的介质。

2.2.2压力容器的潜在危害

生产介质易燃易爆、有毒,发生泄漏或破裂爆炸不仅可造成中毒、烫伤、烧伤等人身事故,还能产生火灾、爆炸和环境的污染等事故。

2.2.3压力管道的分类

2.2.3.1按压力等级划分:低压(0.1≤p<1.6mpa)、中压(1.6≤p<100mpa)、高压(100≤p<1000mpa)、超高压(>1000mpa)。

2.2.3.2按压力和介质危害等级划分:gc1:极度危害介质的管道、火灾特性为甲、乙类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液体,并且设计压力≥4.0mpa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0mpa的管道;gc2:火灾特性为甲、乙类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液体,并且设计压力<4.0mpa的管道、输送可燃性、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0mpa的管道,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输送非可燃性、无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4.0mpa,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0mpa,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gc3:输送可燃性、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mpa的管道,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输送非可燃性、无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4.0mpa,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2.2.4压力管道的潜在危害

生产介质易燃易爆、有毒,发生泄漏或破裂爆炸不仅可造成中毒、烫伤、烧伤等人身事故,还能产生火灾、爆炸和环境的污染等事故。

2.3机泵设备的潜在危害

2.3.1机泵设备的主要损害形式及原因

机械振动;介质产生的腐蚀、冲蚀、汽蚀、磨蚀,操作不当引起的损伤;过大的接管安装应力引起壳体变形;基础受到的损伤。

2.3.2电动机着火的原因

电动机负荷运行;金属物或其他固体掉进电动机内,或检修时绝缘受损,使组受潮,以及遇到过高电压;电动机接线处各接点接触不良或松动时,会使接触电阻增大引起接点发热,接点氧化迅速,最后将电源接点烧毁,损坏周围绝缘导线,造成短路而烧毁电机;电机单线运行。

3、物料因素的影响

3.1火灾危险

3.1.1火灾发生的基本条件

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3.1.2主要可燃物

甲苯、洗油、褐煤。

3.1.3火灾事故的特点

爆炸性火灾多;大面积流淌性火灾多;高温泄露着火多;火势发展速度快。

3.2爆炸危险

3.2.1爆炸形式

物理爆炸、化学爆炸。

3.2.2爆炸的破坏作用

直接破坏,引起火灾、碎片冲击。

3.3毒害危险

3.3.1毒物对机体的作用性质分类

麻醉性毒物;刺激性毒物;全身性、窒息性毒物。

3.3.2常见的毒物及其危害

3.3.2.1甲苯: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甲苯毒性小于苯,但刺激症状比苯严重,吸入可出现咽喉刺痛感、发痒和灼烧感;刺激眼粘膜,可引起流泪、发红、充血;溅在皮肤上局部可出现发红、刺痛及泡疹等。

3.3.2.2洗油: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赘及癌肿。可引起鼻中隔损伤。

3.4静电危险

3.4.1静电产生的原因

3.4.1.1内因:物质逸出功不同;物质的电阻率不同;物质介电常数不同。

3.4.1.2外因:紧密的接触和迅速的分离,附着带电;感应带电;极化带电;流动带电;喷出带电;飞沫带电;淌下、沉浮、冻结带电。

3.4.2静电的危害

带来燃烧性爆炸。

4、工艺因素的影响

4.1设计阶段工艺因素

选择物质危险性较小;工艺条件较缓;工艺技术成熟;设备承受超压性能好;设置可靠的p、t、f、l等参数的控制仪表和控制系统;设置必要的报警、监视、泄压装置。

4.2运行阶段工艺因素

控制阀故障(开关不到位、阀卡、阀失灵全开或全关);显示仪表失真。

4.3事故处理工艺因素

事故处理阶段的首要目的减少事故损失,其关键就在于如何快速准确的进行正确的工艺处理;要提高事故处理的正确性;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设置eso紧急停车系统,保障把事故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

5、作业坏境因素的影响

5.1噪声

5.1.1噪声源

压缩机噪音95db(a)、泵噪音90~95db(a)、调节阀噪音、管道噪音、放空噪音。

5.1.2工业噪声卫生标准

每个工作日接触噪音时间

新建企业允许噪音

现有企业允许噪音

8h

85 db(a)

90 db(a)

4h

88 db(a)

93 db(a)

5.1.3噪声的危害

对听觉、心血管、神经、视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设备、仪表的损害、精度下降;掩盖报警声响信号。

5.2高温

5.2.1高温对人的危害

工作能力、协调性、反应速度、注意力降低;人的循环系统、消化泌尿系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大量出汗,严重会中暑。

5.3低温

5.3.1低温的危害

冻裂设备或管线;冻坏仪表,造成假显示,误操作;冻凝含水介质。

5.4采光照明

5.4.1不良照明对人的影响

视功能降低和产生不适感,从而使观察对象模糊不清,引起工作失误。

6、自然灾害的影响

6.1地震

6.1.1地震的危害

所用溶剂是易燃易爆、有毒的介质,因此,发生地震时,一旦设备、管线、储罐等遭到破坏就可能带来泄露、燃烧、爆炸和有毒气体的蔓延等次生灾害,将会造成产生破坏人员伤亡的严重灾害。

6.2雷电

6.2.1雷电的危害

雷电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可损坏发电机等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电线;劈裂电杆,造成大规模停电;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置换成大量的热量,产生高温造成易燃易爆介质的燃烧,爆炸;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会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位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雷电电流产生的强大磁场会使导电体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并且还会在构成闭合路地金属物中感应出电流,若回路中有的地方接触电阻较大,就会局部发热或发生火花发电;雷击的热效应,能使雷电通道中的空气剧烈膨胀,同时水分及其他物质分解为气体,在被雷击物体内部出现很大的压力,致使被击物遭受严重破坏电室,可造成配电装置,电气线路,金属官道上产生冲击电压,使雷电沿线路、管道迅速传播,若进入操作室、仪表间、配电室,可造成配电装置、电气线路绝缘层被击穿,产生短路,使建筑物内易燃易爆物质燃烧或爆炸;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雷击电流通过人体,可使呼吸中枢麻痹、心跳骤停,以致使脑组织及一些脏器受到严重损害,出现休克或突然死亡;雷击产生的火花、电弧,还可以使人遭到不同程度的烧伤。

二、安全运行的应对措施及管理

1、人为因素的应对措施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量;不断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领导重视;以有效的手段约束、激励人。

2、设备因素的应对措施

2.1设备使用前的安全管理

编制设备管理制度文件;培训操作员工;对设备进行试运转、调试,办理交接手续。

2.2设备使用初期安全管理

对安装、试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做好调试、改进等有关记录提出分析意见,填写设备使用鉴定书作为以后参考;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2.3设备使用期安全管理

保养责任制;操作证制度;创造良好的使用环境;培养设备使用、维修管理制度;建立设备资料程案管理制度。

2.4设备使用原则

2.4.1三好

2.4.1.1管好。设备操作对设备的附件、仪器、仪表、工具、安全防护装置必须保持完整无损。设备发生事故时,立即停工断电,保护现场,及时、真实地上报事故情况。

2.4.1.2用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精心爱护设备,不准设备带病运转,禁止超负荷使用设备。

2.4.1.3养好。操作者必须按照保养规定,进行清洁、润滑、调整,紧固,保持设备性能良好。

2.4.2四会

2.4.2.1会使用。操作者要熟悉设备结构、性能、会正确调整电流、温度、压力、流量,严格执行安全规程,操作熟练、动作正确规范。

2.4.2.2会维护。操作者要正确掌握设备的维护方法、维护要点,准确、及时地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保证润滑油质量,要做到润滑“五定”:定时、定量、定质、定人、做好设备润滑管理。

2.4.2.3会检查。操作者必须熟知设备启动前后的检查项目内容,正确检查设备各部位运转情况,通过感官(听、摸、看、闻)和仪表判断设备运转状况,分析并查明异常情况产生的原因。

2.4.2.4会排除故障。操作者能正确分析判断一般常见的设备故障,并及时排除,保证设备安全,排除不了的凝难故障,应及时报检修。

2.4.3四项要求

2.4.3.1整齐。工具、工件摆放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

2.4.3.2清洁。设备清洁,环境干净,无油污,无杂物,无碰伤。

2.4.3.3润滑。按时加、换润滑油。

2.4.3.4安全。合理使用,精化,维护保养,及时排除故障及一切危险有害因素,预防设备事故的发生。

2.4.4四懂

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

2.5设备运行期的检查

外部裂缝、腐蚀的检查;保温及防火层(腐蚀、损坏)管线的检查(有无超压、超温、超负荷、有无异常振动、异常声音);有无发生液击、有无变形、腐蚀;转动设备的检查(听、摸、看)检查固定螺栓、结合件等有无松动等不正常情况,能处理的及时处理,重大问题要及时汇报上级主管部门,以便做出决策;换热器要定期壳体与头盖法兰连接,管路与壳体法兰连接,阀门与管路法兰连接,阀门大盖等密封出的泄漏情况,支座及支撑结构、基础情况;构建物的检查(厂房、塔器的柜架、管线支撑、设备的基础支座、梯子、平台、栏杆等构建物应定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其腐蚀、脱落、断裂等不正常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整改好;对边所、配电室、仪表控制的渗漏情况进行检查,防止电气设备、仪表控制设备进水短路;对房屋的防雷设施、避雷针等进行检查,防止其腐蚀、损害失效;消防设施的检查(消防栓、消防蒸汽、移动式灭火器、可燃性气体报警器等,都要进行定期检查,使其保持完好,一旦发生火警时,能够及时投用。

3、物料因素的应对措施

3.1可燃物大量泄漏的处理

在生产过程中,当有可燃物大量泄漏时,首先应正确判断泄漏部位,及时切断泄漏物料来源,在一定范围内严禁动火及其他火源。

3.2报警

发生火灾后,现场人员在立即进行扑救的同时,要马上上报火警,以便消防部门能及时前来扑救,并使其他人员及时做好疏散准备。

3.3断绝可燃物

将燃烧点附近可能成为火势蔓延的可燃物移走;关闭进料阀。

3.4排除爆炸危险

当发生火灾时,还需观察周围情况,排除爆炸危险,将受到火势威胁的易燃易爆物质转移到安全地点。

3.5配合消防人员灭火

3.6预防中毒的技术措施

以无毒或低毒的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改革工艺;生产过程的密封;隔离操作;通风排毒。

3.7个体防护措施

3.7.1呼吸防护:使用防护面具。

3.7.2皮肤防护:主要依靠个人防护用品(工作帽、工作服、工作鞋、口罩、手套、眼镜等)。

3.7.3消化道防护:防止误用有毒液体。

3.8急性中毒的现场救护

3.8.1原则:救护者的个人防护(佩戴好防毒面具,穿好防护服,在进行抢救);切断毒物来源;防止毒物继续进入中毒人体内;防止毒物继续浸入人体的措施:救护人到现场后,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解开中毒者的颈、胸部衣扣及腰带,保持呼吸畅通;清除毒物,防止毒物污染皮肤、粘膜;清除皮肤表面的化学刺激性毒物,冲洗时间要达到15~30min;毒物进入眼睛时,应尽快用大量流水缓慢冲洗眼睛15min以上,冲洗时把眼睑撑开,让伤员的眼睛向各个方向缓慢移动;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打开呼吸道;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孔,以16~20次/min的速度向患者口中吹气;心脏按压。

3.9静电应对措施

3.9.1消除设备静电技术措施

固体设备(塔、容器、机泵、换热器、过滤器等)的外壳,应进行静电接地;直径大于或等于≥2.5m或容积≥50m3的设备,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点沿设备外围均于布置,其间距≥30m;转动设备的接地,可采用导电润脂或用接地设施进行接地;设备内部各部件之间的活动连接或滑动连接等部位,应保持其接触电阻值在1000欧以下;所有金属装置设备、管道、储罐都必须接地;各生产装置系统的总泄露电阻应在1000000欧以下,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金属设备与设备之间,管道与管道之间,如用金属法兰连接时,可不另接跨接线,但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螺栓连接,螺栓之间具有良好的导电接触面。

3.9.2作业人员防静电措施

工作中应尽量不做与人体带电有关的行动(接地、接触接电体、工作场合、穿脱衣服);在有静电危害的环境中,不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钥匙、硬币、手表、戒指、项链)使用规定的静电防护用品。

3.9.2防静电安全检查

防静电安全检查以生产岗位人员自查为主,每天至少检查一次。车间安全技术人员每月至少检查一次,企业每年至少抽查两次;易燃易爆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必须有防静电的内容;定期对岗位人员进行防静电知识的安全教育;装置内各设备和管道的静电接地和跨接点必须牢固好用。

4、工艺因素的应对措施

4.1操作阶段的工艺安全管理

4.1.1安全生产管理

各项工艺操作指标必须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不得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各类动、静设备必须达到完好的标准,压力容器、管道及安全附件齐全好用;仪表管理符合制度要求,完好率和使用率达到95%以上;各类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等配备齐全,灵活好用,并定期检验,保持装置内消防通道畅通,机动车辆进入装置区中必须安装防火罩,并办理进车许可证;车间建立并执行安全事故隐患整改制,对设备、仪表和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暂不能整改而又要投入运行的,要制定包括隐患内容、危害、防范措施、监控手段、治理计划、负责人等内容的可靠安全防范措施;设备的处理、投用,工艺的调整需制定严密的操作方案和可行的安全措施,现场应设有专人监护,分工协作,层层把关;加强对关键危险点的监控力度。明确监控内容,制定合理的巡查路线,把巡查制度落到实处;对车间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考核,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制定、完善各岗位的hse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装置内施工作业,必须按相关规定办理许可证,进行作业风险评价分析,制定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全部进行监护;定期进行事故模拟演练,定期对装置进行安全检查或安全评价,持续改进装置安全管理。

4.1.2安全生产操作

应定期检查或检测,以防不测;对运转机泵设备的卫生清扫,要防止抹布被卷进伤人,严禁用水冲洗电机,以防止触电或损坏电机蒸汽带需按正确方式绑扎牢固,使用时,开启要缓慢,固定带头,防止甩龙伤人;冷换设备的使用,应按程序操作,投用时,先开冷流,后开热流,而停用时,先停热流,后停冷流;备用机泵定期盘车,冷却水畅通,高温泵应处于预热状态;安全阀起跳后,必须按规定重新校验、铅封,安装后全开上下游阀,并加铅封以防误动。

4.2事故处理阶段的工艺应对措施

4.2.1事故处理的原则

在生产过程中,单线事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当事故发生时,要做到了解全面、分析正确,判断无误,处理及时,措施得当。尤其是对事故发生蔓延及后果要有所预测,关键时刻要胆大心细,当机立断。其宗旨是避免人员伤害,减少对设备的影响,降低损失,并能尽快恢复生产。

4.2.1.1事故处理安全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首先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尽量避免人员受到伤害。

4.2.1.2事故处理设备原则

所有塔、罐不能满或空,严防跑满;高低压有关的设备严防串压,防止超压爆炸着火;各设备充压、泄压速度不能过快,以免损坏设备及造成泄漏。

4.2.1.3事故处理工艺原则

严禁超温及中毒,事故排除后应尽快恢复生产,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加强与上下游相关装置的联系,减少对其装置的影响。

4.2.2紧急停工

4.2.2.1原则

事故发生后,各岗位操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听从指挥,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当事故发生时,首先通知生产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然后根据事故类型,允许时间、事故的蔓延或事故范围,果断采取两种措施:一,应对事故的必要措施,确保人身安全,设备及有关装置的安全;二,全面完成紧急停工转入正常停工或恢复正常操作的措施。发生事故时,根据现象和事故发生前设备状况,操作参数变化,正确判断事故,迅速处理,避免事故扩大,重大事故立即汇报车间主管或值班人员和生产管理部门,装置紧急停工应向生产管理部门汇报同意。发生火灾立即报火警,并立即切断或减少流向着火的可燃介质。当发生中毒时,在报告气防部门的同时,做好自身防护,组织现场自救和急救。当出现有毒介质泄漏时,应视现场情况,组织人员安全撤离,并通知其他可能危及到的人员。

4.2.2.2紧急停工的处理方案

4.2.2.3紧急停工的注意事项

装置一旦发生事故,班长要组织好人员,并尽快通知装置主管和相关人员,实统一指挥,确保装置顺利、安全、稳定、有序停工。装置停车时,应执行国家工业卫生标准,不允许任意排放有毒、有害的物料。物火炬设施的带压易燃易爆气体排放要缓慢进行,采取逐渐减压措施,放空管线末端必须设有防火措施。进行紧急处理时,首先要作好个人的防护工作,防止出现人员烧伤、烫伤、中毒等人身事故。在发生泄露是故事,要沉着冷静,先按岗位操作法和事故处理预案组织初步的抢救和掩护。无论着火、爆炸过程必须首先保证人员的自身的安全,避免事故的扩大。无法切断危险源时,要用氮气、蒸汽或水进行掩护。

5、作业环境因素的应对措施

5.1噪音应对措施

降低噪音源;合理布局噪音源;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5.2高温应对措施

通过技术革新,改革工艺过程,改进生产设备,减弱高温、热辐射的影响;通风;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加强个人防护。

6、自燃灾害因素的应对措施

6.1地震应对措施

6.1.1震前预防准备工作

定期编制和组织抗震防灾规划;对生产设施进行审核检查凡不符合抗震防灾标准的,尽快完成抗震加固;工程建设要避开不利抗震地带;建立以现有生产体系为基础的综合抗震防灾体制,培养一支抗震防灾技术和管理队伍;要保持抗震救灾设施(消防器材、应急电源、水源、通讯救护及抢修器材等,处于随时可备用应急状态;制定各生产岗位专业指挥系统的抗震应急对策、方案和措施;利用各形式、手段,普及地震、抗震、防震和救灾知识教育。

6.1.2震时应急救灾工作

建立有效的抗震应急救灾指挥系统,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救灾系统;装置的主管和工艺、设备、安全技术人员,要立即到岗位,按照职责分开,组织实施本装置的指挥和救灾;按照生产装置应急对策方案,并结合震时实际情况,及时准确地实施震时安全停工方案,以及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应及时组织防余震的紧急措施,对可能造成扩大灾情、威胁人身安全的危险部位以及可能成为恢复通讯、供电、供水、供汽和交通故障的关键设施,要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险和抢修。

6.1.3震时可能发生的灾害

火灾爆炸、危险介质泄露、高压串低压事故、紧急停电、水、汽等原因,会使装置操作混乱,引发次生事故。

6.1.4地震时应急措施

地震时出现停电、水、汽等生产性事故;出现配电室、操作室倒塌;出现设备、管线破裂,泄露事故,应及时关闭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的阀门和运转设备,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压力,进行局部或全面紧急停车。震后,大部分人员可撤离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留少部分人员监视现场,处理意外事故,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蔓延。

6.1.5职责任务

6.1.5.1日常职责

检查落实装置抗震、防震的设施情况,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组织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处理装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抗震措施,使设备和构筑物达到抗震能力;对装置操作人员进行抗震防灾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生产人员进行抗震防灾演练,熟悉掌握抗震时的应急措施。

6.1.5.2震时职责

迅速启动抗震救灾指挥系统,指挥部成员迅速到位,全面组织抗震救灾工作;根据受灾情况,采取应急措施,处理生产中的问题,将损失降到最低;迅速收集各岗位的震情,及时向上部门汇报;紧急组织抢修工作,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扩大;组织人力,物力,抢救伤员和中毒人员;服从上级指挥部门的指挥。

6.1.5.3震后职责

汇总本单位受灾情况,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组织人力物力,做好恢复生产;加强员工心理疏导,稳定员工情绪,做好生产人员的后勤供应供应工作,做好伤病员地安抚救护工作。

6.2雷电应对措施

6.2.1直击雷保护措施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

6.2.2雷电感应保护措施

金属设备、管道、钢结构予以接地;

6.2.3雷电浸入波保护措施

在电气系统应安装阀形避雷器,保护间隙法、管型避雷器。

6.2.4防雷设施的安全管理

6.2.4.1定期检查

每年在雷雨季节来临前,对防雷设施进行专业检测,防雷接地电阻一般不超过10欧,并保存专业检测数据和报告。

6.2.4.2常性检查

对各种防雷设施应按规定、标准要求检查整体、器件情况(连接兰是否有裂纹,引下线有无闪络或烧损痕迹,是否腐蚀痕迹与临导体的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规定。

6.2.4.3主要检查内容

检查遭受雷击区域的设备、设施是否采取了防雷措施;避雷针一般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应镀锌、涂漆;引下线应沿建筑物、构筑物的墙敷设,并经最短径接地;避雷针与引下线的接地应采用焊接;独立避雷针不应设在有人通行的地方,应设置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严禁在装有避雷线、针的构建物上架通讯线、低压线、广播线;金属物或线路与防雷设施不相连时,与引下线之间的距离不少于5m。

第2篇 液化天然气工厂安全管理规范

一、lng液化工厂的潜在危险性

1、lng的定义及其特性

lng的定义:天然气在常压下,当冷却至约-162℃时,则由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天然气(英文 liquefied natural gas, 简称lng)。液化天然气的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体积的1/625,大大方便存储和运输。

基本特性有:主要成份为甲烷,还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以及氮等其他成份组成。沸点为-162.5℃,熔点为-182℃,着火点为650℃。爆炸范围:上限为15%,下限为5%。

2、lng潜在的危险性

lng虽是在低温状态下储存、气化,但和管输天然气一样,均为常温气态应用,这就决定了lng潜在的危险性:

(1)低温的危险性:由于lng泄漏时的温度很低,其周围大气中的水蒸气被冷凝成“雾团”, lng的低温危险性能使相关设备脆性断裂和遇冷收缩,从而损坏设备和低温灼伤操作者。

(2)bog的危险性:外界传入的能量能引起lng的蒸发,这就是bog(蒸发气体)。故要求lng储罐有一个极低的日蒸发率,要求储罐本身设有合理的安全系统放空。否则,bog将大大增加,严重者使罐内温度、压力上升过快,直至储罐破裂。

(3)火灾的危险性:天然气在空气中百分含量在 5%-15%(体积%),遇明火可产生爆燃。因此,必须防止可燃物、点火源、氧化剂(空气)这三个因素同时存在。

(4)翻滚的危险性:储罐内的 lng长期静止将形成两上稳定的液相层,下层密度大于上层密度。当外界热量传入罐内时,两个液相层睚发传质和传热并相互混合,液层表面也开始蒸发,下层由于吸收了上层的热量,而处于“过热”状态。当二液相层密度接近时,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使罐内压力急剧上升,这主是翻滚现象.

3、lng厂区内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烫伤伤害;噪声伤害;触电伤害;机械伤害;碰伤伤害;坠落伤害

三、 lng工厂的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在技术上保障设备和系统的可靠运行,配备先进的检查设备和监测设备,能够有效的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危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工艺安全设计和相关标准

lng生产工艺安全是保证lng工厂设施安全运行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安全设计,常用的国外标准主要有美国国家标准《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卸标准》、日本部颁标准《一般高压瓦斯保安法则》等,国内标准主要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等。

2、分布控制系统(distribute control system,dcs)

dos系统用于显示和控制lng装置的温度、压力、液位、流量、转速等数据参数,监控报警信息,能够实现远程数据显示,数据传输,生产控制等功能,确保生产安全顺利运行。

3、紧急关闭系统(emergency shut down,esd)

esd系统在lng装置发生紧急状况时开启,用于隔离和关断lng或其它设备,并关闭那些如果继续运行可能维持或增加灾情的设备。

4、 火灾和泄漏探测报警系统

可能发生可燃气体聚集、lng或可燃制冷剂溢流的地方和封闭的建筑物应设置火灾和泄漏监控设备。在天然气生产设备和储罐附近要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当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10-25%时,即发出声光警报,以便迅速采取紧急措施。

5、消防水系统

消防给水系统由消防泵房、消防水罐、消防管道及消火拴、消防水炮等组成,用于消防,冷却储灌、设备和管道,控制未燃烧的泄漏或溢流危险物。消防水供应和分配系统的设计,应满足所有固定消防系统的同时使用需要。

6、 干粉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和移动式灭火器材

天然气泄漏量较少时着火,可以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剂扑灭,但灭火后应立即切断气体来源,阻止气体溢出,否则可能引起复燃,甚至爆炸。 采用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覆盖储罐区、管道、卸车台泄漏及事故集液池内的lng,使其安全气化,避免产生危险。在lng设备和汽车槽车的关键位置属于严重危险级别场所,应设置便携式或车轮式灭火器,能够扑灭发生的火灾。控制室、变配电室内配置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以保证迅速有效的扑灭初期火灾。

7、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严格按照gb 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等规范规定配置相应的电气设备,并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以防止电气火灾和雷电火灾。

四、lng液化工厂安全管理措施

1、安全管理机构及其人员的设置

lng工厂应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安全管理,建立安全委员会,设置安全总监和安全员,划清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2、 安全管理制度

lng工厂的安全管理制度分为二个部分: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和工厂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工厂安全管理制度又可分为:政策性制度和专项管理制度。

a、 涉及的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宪法》、《安全生产法》、《刑法》、《消防法》、《劳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国务院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

b:lng工厂安全管理制度

1)、政策性制度主要有:《安全管理委员会章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等。

2)、专项管理制度根据lng工厂的实际需要,主要有:《隐患整改制度》、 《检维修管理制度》、《岗位巡检制度》、《交接班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等。

3、 安全检查及其落实

加强日常的安全检查与考核,以此规范操作行为,对于重点的生产工艺、消防和报警器等设备,应建立日常或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做到奖惩分明。杜绝违章生产作业,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带来的安全隐患。

五、 lng液化工厂事故应急管理

针对lng的事故特点,建立lng 工厂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制定事故处理预案。其目的是为了在发生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达到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减少事故损失(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应急预案主要包含:危险目标;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和职责;报警、通迅联络方式;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急救援保障一一内部保障、外部救援;预案分级响应条件;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应急培训计划;演练计划等。

六、 结束语

lng工厂发展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国内尚未颁布关于lng站设计和施工的行业规范,设计和工程建设中都可能因为各种因素,留下未来运行的安全隐患。作为燃气工作者,完善安全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职工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才能够确保了lng工厂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第3篇 a工厂生产车间管理制度

工厂生产车间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确保产品质量,严肃厂纪厂规,确保产品车间正常运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 职工应按时上班,迟到或早退一次罚款10元。旷工一次罚款50元。

2. 工作时间不允许串岗,违者每次罚款5元。

3. 上班时间应该穿工作服,带安全帽,上班不允许穿拖鞋、短裤、赤背或衣帽不整,违者每次罚款10元。

4. 不得在车间工作时与班长、车间主任争吵,或与其它职工相互打骂、吵闹,违者一次罚款50元,并作检查。态度不好或一月内累计三次者予以解雇。

5. 酒后上班闹事和影响工作者,罚款20元,写检查。态度不好或一个月累计两次予以解雇。

6. 车间内严禁吸烟,违者每次罚款10元。造成危害者,追究其经济、行政及刑事责任。

7.班中禁止做私活,违者每次罚款10元。

8. 偷盗公物或他人财物者,按实物价值10倍罚款,扣发工资,予以解雇。

9. 完不成当日生产任务的班组或工序不能下班,直到完成。晚上加班者不记夜班费,完不成任务强走者每次罚款5元。

10.严禁带小孩和外人进入车间,违者对当事人罚款5元。

11.生产中不得聊天说笑、看书看报,不准会客、打电话、吃零食、睡觉,不得擅自离开生产岗位,不得在产品上坐、躺、踩、踏,违者每次罚款2元。

12.上班必须佩带工号牌,违法乱纪者每次罚款5元,涂改、遗失工号牌罚款2元。

13.严禁跨越或坐在任何机械部位,严禁随意拆除、挪动设备,严禁擅自拆装一切电器设施和变压器、控制柜、开关箱,新安装的各种设备未经测试、试转,不得擅自开动。违者,每次罚款10元。

14.严禁擅自动用各类消防器材,或在消防设施附近堆放其它物品,违者每次罚款10元。

15.不得在生产区内随意使用临时电线,如果急需使用,须经主管人员批准,并由电工接电,用后应及时按期限拆除。违者每次罚款10元。

16.各车间卫生由各车间负责打扫,设备、桌凳及半成品要摆放整齐。打扫不干净,每次对车间主任罚款20元,对清洁工罚款5元。

17.操作机器要切实做到人离关机停止使用时要及时切断电源,违者每次罚款2元。

18.中午、下午和夜班下班各车间负责人负责关好门窗,锁信车间大门,关闭总电源。违者每次对车间主任罚款50元。

第4篇 工厂员工宿舍管理规定(9)

工厂员工宿舍管理规定(九)

为加强员工宿舍的管理,保证宿舍区的安全,文明、整洁,使员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特制订本规定。

一、凡住本厂宿舍的员工,必须办好本地暂住证,暂住证应由本人妥善保管,以便治安查检。

二、住宿员工应服从厂办公室统一安排,不得多占床位,不准公物。

三、住宿员工不准擅自留外来人员,家属探亲,必须凭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明),到厂办公室审批手续,探亲期满(全年最长不超过一个月),不再安排住宿。

四、宿舍钥匙,一个房间配备一把,由室长保管,任何人不得私自配制钥匙。钥匙遗失应报告厂办公室重新配置,但费用由遗失者承担。

五、个人物品,尤其是贵重物品,必须各自妥加保管。未经物主同意,任何人不准私看,乱翻、挪用别人的物品。

六、严禁私拉电线、改装电路,新架插座,严禁使用电炉等功率较大的电器具以及明火。必须按时熄灯(最迟不超过晚上11点钟),照明用电应注意节约,超过用电补贴规定度数电费由各室自行承担。

七、宿舍走郎、楼梯,或其他空地,不准堆放杂物,必须保持通道畅通。

八、各房间应建立卫生轮流值日制度,由各室长负责安排住宿员轮流清扫,住宿员工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动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和物品,做到衣,被摆放整齐,地面洁净,玻璃明亮。严禁向窗外抛物、倒水、吐痰、扔烟蒂。

九、在宿舍区内不准高声喧哗、打闹、不准乱窜寝室或有其他影响他人休息的行为。

十、宿舍区严禁搓麻将等任何形式的赌博,严禁非法不轨行为或事件发生。

十一、本规定由厂部负责制订,解释权属厂办公室。

违反第1、2、3、4、7、8、9条者,每发现一次,罚款10元;违反第6条者,每发现一次,酌情罚情10-20元。违反第5、10条者,酌情罚款50-200元。对情节严重或屡教不改者,可另给予纪律处分或送交公安机关处理。

第5篇 工厂生活卫生管理制度(1)

工厂生活卫生管理制度(一)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洁净舒适环境的保障,幽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是顺利生产的前提,愿盟诚同仁认真遵守并执行以下生活卫生管理制度:

1、禁止用饮用水机里的水洗餐具、冲凉或它用;

2、用餐时要按先后顺序进行,不得插队、拥挤、不得代人打饭菜,不得在用餐时大声喧哗;

3、吃多少打多少,打了应吃完,不得随意浪费、乱倒饭菜;

4、用餐后必须保持餐桌、餐凳及地面之清洁;

5、非厨房人员,不得进入厨房打饭菜或拿取食物;

6、严禁私拿饭菜或公物出厂,严禁带公司物品到宿舍,违者以偷窃论处;

7、物品出厂时,须开物品放行条,并自觉上交给保安检查;

8、严禁带非本厂人员进厂住宿,保安人员将不定时检查,如有违者送公安机关处理;

9、晚上12:00以后,不得再大声讲话或到处游荡,加班较晚的同事脚步要放轻,禁止喧哗,以免影响他人休息,要有公德心;

10、严禁进入异性宿舍,违者记过论处;

11、不得私自乱拿或乱动他人东西,不得窃取公司或他人财物;

12、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离开宿舍时要随手关闭电灯、风扇、空调等设备;

13、严禁在宿舍私装电源插座,禁止使用电炉、电热管等耗电量大的设施,如发生意外事故公司不负任何责任;

14、严禁把垃圾倒在走廊、楼梯与公共区域,垃圾应倒在指定在垃圾桶内,上厕所要冲洗;

15、严禁从楼上往下倒水或扔垃圾,违者记过论处;

16、宿舍地面须保持干净,衣服、鞋等日常用品须摆放整齐不得在墙上、门、窗上乱帖、乱挂、乱写;

17、爱护宿舍门、窗、玻璃、风扇、空调等装置,损坏照价赔偿;

18、严禁在公司范围内聚众赌博、酗酒闹事,违者开除论处;

19、严禁带酒瓶、非法刀具、铜管及管制工具入厂,一经发现开除论处;

20、对防碍保安工作、威胁、辱骂、欧打保安及管理人员者轻者开除,重者送公安机关处理。

第6篇 工厂公司大门出入管理制度

工厂(公司)大门出入管理制度

为了做好大门出入管理,保安人员必须严格控制好上班时间人员出入管制,并做好笔录,以利公司管理顺畅;

1、本公司人员上班时间必须穿着厂服、佩戴厂牌,才准进入车间上班;新进人员须有新进临时厂牌方可进入;

2、上班铃响了以后,任何干部、员工迟到必须登记,员工以1元/分钟扣款,间接单位服务人员以2元/分钟扣款,管理人员以3元/分钟扣款,并于第二天由人事公布出来;

3、上班时间因公务离开公司者,一律须凭“放行条”放行,作业员经单位管理、生产部经理签字;单位管理人员经生产部经理和副总经理签字方可放行,否则保安将拒绝其出入公司大门;

4、在生产过程中,如遇工作量不饱和或材料供应不上等情况,必须由单位管理人员开放行条并注明有哪些人员,经生管主管、生产部经理和副总经理签字后方可放行;

5、上班时间内绝对禁止任何人外出吃早餐,一经发现记小过论处;保安如有私放人员外出,将连带处罚;

6、管理人员、师傅、行政职员没有任何权利带非本公司人员入厂住宿及玩耍,如遇特殊因素,需提前申请公司最高主管总经理核准方可进入,并知会总务课保安队长;

7、公司人员亲友私事来访时,除特殊紧急事故外,人员不得在上班时间会客,会客应取得单位管理人员同意,并开放行条,时间不得超过15分种;

8、人员出入生产车间限在上班时间内,节假日或下班后不可进入生产车间,非本车间单位人员不可进入其它生产车间找物料及聊天;

9、下班铃响了以后,人员才可以出车间大门,一分钟没到就不可以出大门,绝不可以有下班铃未响就离开生产车间等现象,厨房必须等下班铃响了以后方可开餐打饭;

10、可自由出入公司大门之人员:保安队长、总务课长、招工人事专员、经理级以上干部、司机;

11、凡是来宾访客(包括协力厂商、重要客户、政府机关人员)一律在保安室办好来宾出入登记手续(来宾登记表),给予“来宾证”,请戴在左胸前,以利识别,待离去时必须还给保安室的保安人员;

12、值班保安必须认真登记,本公司迟到人员及来访人员,每天于晚上9:00点钟交到总务课处查核汇总后、交总经办以利改善。

第7篇 工厂厂服厂牌管理规定

工厂厂服、厂牌管理规定

第一条 厂服的着装

第一款 在公司内必须随时着装厂服,着装厂服时,必须整洁美观,补衣整于裤腰内,不得下摆。

第二款 拉链必须与公司标志处平齐。

第三款 着装厂服时,不准卷袖、翻领。

第四款 不准双手插口袋,更不准两手卷入袖内。

第二条 厂牌的佩戴

第一款 厂区内必须随时佩戴厂证。

第二款 厂证应佩戴于胸前,高度与第二扣平齐,且正面朝外,不准斜挂。

第三款 厂证上应注明工号、姓名、部门、职务、进厂日期,临时厂证应注明姓名、进厂日期。

第四款 厂证相片为一寸免冠彩色登记照,不可用生活照剪贴。

第五款 遗失厂证应及时补办需交工本费10元。

第六款 将厂证借与他人者记过处罚,厂证只做公司员工证明,不作其它用途。

第七款 外出佩戴公务证,遗失公务证应及时补办。

第8篇 公司工厂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度

公司(工厂)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度

为规范公司劳动保护用品的管理,使管理过程符合国家法律规定、要求。从而提高公司劳动安全卫生水增,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1、办公室负责修订公司《劳动用品管理规定》,监督劳保用品的申领、发放、使用情况。

2、生产部、仓储部按行业规定实施劳保用品的计划、采购、保管及发放。

3、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人员使用的劳保用品符合安全、卫生规定和审核本部门劳保用品的申领。

4、新员工入厂安排工作岗位后,由部门对应该岗位的劳保用品发放标准填写申请单,本人凭部门负责人核准签名后的领料单交给劳保用品管理员,办理劳保用品的领用手续。

5、新入厂员工的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等需要经常替换洗涤的用品,按本岗位标准发放,并计算使用时间,以便替换。

6、因特殊原因需要领用标准外劳保用品的,由部门负责人书面提出申请,说明用途,经办公室批准后,仓库方可以发放。

7、换发领用劳保用品,须缴旧换新。使用期满后,能用的继续使用,不能用的,凭部门负责人核准签名的领料单及旧的劳保用品一起交、管理员办理领用手续。

8、对从事多样工种操用的员工,按岗位所需发放适合的劳保用品的;及领取劳保用品后因调离后又返回所使用该劳保用的生产岗位的,使用期限按实际使用时间适当延长。

9、劳保用品的选购必须到指定的劳保用品商店购买,以保证安全可靠。

10、工作服需按有关规定购买,其材质、式样、颜色应符合规定要求和生产要求。

11、员工必须爱护使用劳保用品,劳保用品的使用应工作范围、时间内,不得作其他用途。

12、不同区域生产、工作人员需按规定穿戴符合要求的工作服。

13、个人劳保用品由员工自得妥善保管、劳保用品在使用期内如有遗失,由个人按折后价格(用品价格-用品价格÷使用期限×已使用时间)予以赔偿。如有损坏的,按损坏程度酌情处理。

14、部门劳保用品由部门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保管、按照卫生要求清洗和检查。保证符合安全、卫生规定。

第9篇 工厂保安门卫管理制度

工厂保安(门卫)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严格执行进出厂制度,骑车(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员工进出厂门,将车辆按指定区域停放整齐,门卫有权对违规者提出劝阻和督导,门卫必须检查,一视同仁,按制度办事。

第二条 严格执行接待和会客制度,外部人员进公司必须登记,经相关接待人员同意后方可进入。

第三条 上班时集中精力,不干与工作无关的事,不打瞌睡,不将熟人带入传达室内,更不能把传达室当作娱乐场所。

第四条 车辆进出必须要等级检查,出门时一律凭出厂单,并核实物品数量与出厂单相符后方可出门,凭证每天封存保管。

第五条 保安(门卫)必须要求上班时间出门的员工出示出厂单,并做好登记工作。

第六条 保安(门卫)每天应对上班以至早退的员工做好记录,次日上报有关领导

第七条 发现公司中可疑人员,应及时查问,并当即报告公司领导处理。

第八条 夜间必须加强巡逻,发现事故苗头或形迹可疑的人和事,应及时处理并报告有关领导或公司领导。发现公司内电、水、门窗、消防设施等不关闭或不安全情况,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于次日报告有关部门。

第九条 熟悉公司内部及附近周围治安环境情况,会掌握使用治安、消防等报警电话和消防设备。

第十条 忠于职守,并做到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借故刁难,以职谋私。

第十一条 搞好门卫及周围环境卫生。

第十二条 保安(门卫)必须遵纪守法,忠于职守、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畏艰险、勇于奉献,切实按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十三条 严禁迟到、早退、中途离岗,上岗时严禁打瞌睡,如有事请假需提前一天报主管审批。

第十四条 热爱本职工作,严于律己、吃苦耐劳,为人表率,树立以厂为家、以公司安全稳定为己任的思想作风,为公司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十五条 上岗时举止要端正,精神要振作,不得吸烟、喝酒、仪容要严整,上班人员按规定统一着装,头发要整洁,不准留长发,蓄胡须,要处处以良好的姿态保持门卫与保安人员的形象。

第十六条 文明执勤,礼貌待人,纠正违章,按各项规章制度,不准打人、骂人,对待来宾态度要热情,服务要周到,严禁辱骂、殴打他人,做到顾全大局,以公司利益为重。

第十七条 综合办公室对保安的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决定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对于保安或门卫人员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本公司规章制度,有严重失职行为,给公司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或造成声誉影响的,从严处罚,分别给予罚款降级乃至辞退,严重者送交司法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第10篇 工厂差旅费报销管理制度(范文)

工厂差旅费报销管理制度

为有效控制和压缩差旅费用的支出,提高各类业务人员的办事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一、办理程序

1、出差人员必须事先填写“出差申请单”,注明出差地点、事由、天数、所需资金,经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出差。

2、出差人员借款需持批准后的“出差申请单”,填写“用款申请单”,列明用款计划,由部门负责人签字担保后,经财务负责人审核,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借款。

3、出差人员回公司后,应形成出差完成情况书面报告,并向分管领导汇报,由分管领导考核结果,签署考核意见。

4、审核人员根据签有分管领导考核意见的“出差申请单”和有效出差单据,按费用包干标准规定,经审核后方可报销差旅费。

5、凡与原出差申请单规定的地点、天数、人数、交通工具不符的差旅费不予报销,因特殊原因或情况变化需改变路线、天数、人数、交通工具的,需经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方可报销。

6、出差回公司应在一星期内报账,超过一星期报销差费,每一天按30元罚款,若迟报时间超过一个月以上,每一张单据按每月30元累积加罚(发票日期),并追究其部门担保人责任。

7、出差时借款,本着“前账不清、后账不借”的原则,延误工作责任自负,特殊情况由总经理特批,对各部门违反规定给予借款而造成账务混乱的,追究财务经办人及负责人的责任。

二、费用标准

总体原则:对出差人员的补助费、住宿费和市内交通费实行“包干使用,节约归己,超支不补”。

(1)住宿标准(金额单位:元。下同):

三、报销办法

(一)住宿费报销办法

1、出差人员的住宿费实行限额凭据报销的办法,按实际住宿的天数计算报销。

2、出差人员由接待单位或住在亲友家的,一律不予报销住宿费。

3、出差人员住宿费报销标准原则上按规定标准执行,有新闻媒介采访、会见地方政府官员和知名人士或影响公司整体形象的特殊业务情况,在分管领导允许的前提下,可按实报销。

4、住宿费标准一般指每天每间,若为同性二人同时出差,按一个房间标准报支,副总以上人员出差,可单独住宿。

(二)伙食补助费报销办法

中午12时前离开本市按全天补助;中午12时后离开本市按半天补助;中午12时前抵达本市按半天补助;中午12时后返抵本市按全天补助。

(三)交通费报销办法

1、旅途中符合乘卧(从晚八时至次日晨七时之间,在车上过夜6小时以上或连续乘车时间超过12小时)而未乘座卧铺,特快按票价50%,其它列车票价60%予以补助。订票费、退票费原则上不予报销,如遇特殊情况需写书面汇报,报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报销。

2、对于自带车辆人员,交通补助费予以取消(乘坐出租车办事需经主管领导同意)。

3、出差人员原则上不得乘左出租车,但下列情况除外:

(1)出差目的地偏远,没有公共交通工具的;

(2) 携有巨款或重要文件须确保安全的;

(3) 收、发货物笨重,搬运困难或时间紧迫的;

(4)陪同重要客人外出的;

(5) 执行特殊业务或夜间办事不方便的

以上情况须请示部门主管同意后方可报销。

4、出差人员应按最简便快捷的线路乘坐车船,不得饶行。出差期间经领导批准顺道回家探亲、办事及非工作需要的参观、游览,其饶线多支付的费用均由个人自理,期间按事假考勤。遇有特殊情况的,如春运无法购票的,在请示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报销。

(四)通讯费报销办法

除外出学习和驻厂人员外的出差人员,每天补助10元通讯费,特殊情况需经主管领导批准。

(五)其他

1、在出差过程中因业务工作需要使用招待费应先征得分管领导同意,并经安排领导核准并签署意见后财务部方可审核报销。

2、出差人员应保留完整车(船)票时间、车次、住宿发票作为计算费用的依据,对于公司代为订票的,应保留复印件作为审核依据。

3、驾驶员外出按15元/百公里补助,行车途中的违章罚款一律不准报销。

四、补充规定

1、两人以上出差人员,在请示主管领导允许后,可就随行高一级人员标准执行。

2、去往集团办事处的人员,出差途中享受伙食补助费。抵达后食宿由办事处承担,不享受伙食及住宿包干,如因办理业务路途较远,而中途无法返回办事处就餐,可享受伙食补助费,但需持有办事处负责人的签字确认证明。

3、外出参加会议,会议费用中包括食宿时不再享受食住费用,只享受市内交通费。会议费用中不含食宿时,按前述标准予以补助。

4、外出学习、驻厂人员,伙食补助每天16元,期间不享受市内交通费、住宿费包干,途中可享受交通、伙食补助费。

五、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11篇 某某工厂职工私人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

某工厂职工私人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条 各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职工私人机动车辆的管理,强化职工的安全教育,及时准确掌握本单位私人机动车辆信息,建立私人机动车辆管理台帐。

第二条 职工购置的私人机动车辆,办理落户、买卖、转籍、保险、养路费、检审等事宜,应凭个人身份证、以个人名义办理,不得以单位名义办理。

第三条 职工私人机动车辆,应依据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登记注册、领取机动车辆号牌、办理相关行车证件和手续、购买保险后,方可上路行驶。

第四条 拥有、使用私人机动车辆的职工应及时在基层单位登记,并签订“私人机动车辆安全使用承诺书”。

第五条 拥有、使用私人机动车辆的职工,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严禁酒后、无证驾驶机动车辆,保证自己的行为符合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胜利油田安全管理规定。

第六条 职工上、下班应乘坐工委提供的通勤车辆。不得私自驾驶私人机动车辆上下班和从事公务活动。

第七条 驾驶私人机动车辆上下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由私人机动车辆车主及驾驶人承担,事故自行处理。

第八条 本规定适用于__工委所属各单位。

第九条 附则

(一)职工是指__工委在岗的正式工、集体工、内聘工、劳动合同工、企业员工。

(二)私人机动车辆是指职工个人购置使用的各类机动车辆(包括汽车、摩托车)。

(三)通勤值班车辆指单位用于接送职工上、下班的车辆。

第十条 本规定解释权在__工委hse委员会办公室。

附件:私人机动车辆安全使用承诺书

第12篇 工厂车间生产线安全用电管理规定

一、 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_电气线路使用中的基本要求

⑴使用电气线路必须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机械强度和导电能力,并应定期检查。绝缘老化或失去绝缘性能的电气线路要及时更换。

⑵不准将暖气管、煤气管、自来水管到作为保护线用。

⑶插头与插座应按规定正确接线,插座的保护接

地极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单独与保护线可靠连接。严禁将插头(座)内保护接地给予工作中性线连接一起。

_用电设备基本安全要求

⑴用电设备和电气线路的周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和工作空间。

⑵电器装置附近不应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禁止在架空线上放置或悬挂物品。

⑶移动使用的配电箱(板)应采用完整的,带保护线的多股铜芯橡皮护套电缆或护套软线做电源线,同装设漏电保护器。

_电器火灾的预防

⑴正常使用时会残生飞溅火花、灼热飞肖或外壳表面温度较高的用电设备,如电砂轮、电锯、电热炉等应远离易燃物质或采取相应的密封、隔离措施。

⑵当发生电器火灾时,应立即断开电源,并使用相应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⑶用电设备应安装合理容保险装置,禁止用捅死或铁丝代替保险丝。

二、 电气设备使用和维保安全

_对电器作业人员的安全要求

⑴电器作业人员应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⑵电器作业人员作业时,应正确穿戴、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⑶非电工禁止从事电器作业。

_带电作业安全要求

⑴带电作业,拆线时,先拆相线后拆零线;接线时,先接零先后接相线。带电作业段街道显示,不许带负荷操作。

⑵不得再有导电粉尘、易燃、易爆、高温、特潮湿环境下带电操作。

⑶断接导线应用绝缘布包好。

_按要求悬挂安全警示标志牌

⑴在变电所(室)内、送电的开关、隔离开关操作手柄上,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或“有电危险”等警示牌。

⑵再用电设备的控制柜、控制线路开关的操作手柄上,根据使用内容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小心有电”等标示牌。

⑶在变(配)电所外悬挂“配电重地,闲人免进”的标志牌。

_长期不使用的电器设备,使用时的安全要求

⑴长期停用的电器设备重新使用时,应进行电器安全检查。用500v摇表进行绝缘检查,如绝缘电阻小于规定值,应修理合格后,方可使用。

⑵使用前,应做空载试验,听声音是否正常,又无异常发热部位和气味,转动是否正常,正常后再使用。

三、 电动工具及照明设备安全

_携带式、移动式用电设备的安全要求

⑴携带式、移动式用电设备,适用前必须进行外观和电器绝缘检查,保证完好。

⑵用电设备应有连接接地保护的插头、插座。如单相三孔和三项四孔插头、插座,其一孔为保护接地用,禁止将电源线直接插入插座使用。

⑶应安装漏电保护器,启动作电流不超过30ma,动作时间小于0.1s。

_.爆炸、火灾危险场所照明设备安装要求

应作反腐处理。

⑶照明灯具按章高度:室内距地面不能低于2m,室外2.5 m,厂房内2.5 m

⑷存放易燃、可燃物品竖直上方、不能安装照明灯具

四、照明器具安装使用的安全要求

⑴.照明器具必须设专用保护零线并接到熔断器前面的零线上。

⑵照明器具外壳的保护接零线应单独与中性线相连。不能够将多个照明电器具的外壳保护接零线串联后与中性线相连。

⑶行灯、机床、工作台等局部照明应使用36v安全电压;在特别危险场所,如在金属容器内或超市场所照明应采用12v安全电压。(单位内)

4.触电急救的方法

_将触电电人脱离电源时的注意事项

⑴.救护人不得直接用手或金属及潮湿得的物件作为救护工具。

⑵防治触电人脱离电源后,发生二次伤害事故。

⑶如事故发生夜间,应迅速决临时照明问题。

⑷迅速将触电人脱离危险区,抬至通风干燥处立即进行抢救,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是120中心么请火速过来抢救这又一个触电的伤员!)

_使触电人者迅速脱离电源方法

⑴迅速断开开关火拔掉插头,切断电源。

⑵用绝缘钳或干燥的木柄斧子等切断电线,断开电源。

⑶用绝缘 物品使触电人脱离电源。

_根据触电人的具体情况,迅速采用心肺复苏对证施救。

⑴当触电人呼吸停止时,应采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⑵当触电人心脏停止时,应采用胸外心脏技压法。

电器设备的安全防护

_电器设备遮拦和阻挡物的种类

⑴固定式防

护。配电装置设遮拦、导闸等开关设罩盖,母线设护栏等。

⑵临时性防护。电器设备检修工作是应设临时性防护这栏等装置。

⑶移动是防护。天车设移动的天车滑线防护装置。

⑷户外变电装置应装设围墙,高度应大于2.5 m。

⑸凡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为防止意外造成触电,必须采取接地或接零保护。

_电器设施、防护遮拦和阻挡物的安全要求

⑴防护装置不能直接与带电体接触,应有足够的强度。

⑵防护装置应设板状屏护或网眼屏护。

⑶室外地上变压器,以及安装在车间或公共场所便配电装置、均设遮拦或栅栏做防护。

1. 易燃易爆场所用电安全

_电器设备的安全要求

⑴电器设备必须符合防火、防暴、防潮仿腐的要求。

⑵电器设备的外壳,应采取保护接地措施。

⑶易燃易爆场所应设导除静电的装置。

_电气线路的安全要求

⑴导线和电缆芯线的电器连接都应可靠压接。

⑵易燃易爆场所的电器导线应穿镀锌铁管保护。

⑶根据用电设备的负荷,合理选用导线,随时检查线路负荷情况,适当减少线路中的负荷。

⑷电缆导线通过的墙空洞应密封良好。(要经常地进行检查、电缆线过墙眼的密封情况不能有泄漏。)

_变配电室的安全要求

⑴易燃易爆场所不应设置变配电室,如需要设置必须为正压室。

⑵变电室的门应向外开,门、窗、必须通向非易燃易爆场所,并保证室内通风良好。

⑶变配电室的门、窗应设防小动物钻入的措施,门设门坎,墙应无孔洞,窗户应安装铁丝网,门、窗应有预防雨水侵入的措施。

⑷配电室内的照明应完好,并配备应急照明设施。

⑸变配电室内的电缆沟踏板应齐全无破损

⑹通入易燃易爆场所的电缆沟应添沙,防止易燃易爆气体侵入造成火灾或爆炸。

⑺配电柜前应配备和各绝缘胶垫,保证绝缘良好。

第13篇 工厂用电管理制度

有以下几种管理制度:

l )变配电所管理制度值班制度、巡视制度、交接班制度、工作票与操作票制度、隐患管理制度、保安制度等。

( l )值班制度有以下内容:值班人员必须有变配电所上岗证。值班人员在值班时间不得离开值班室,不可会客,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得到值班长同意方可离开。值班人员必须认真完成值班的工作内容,非值班人员不许进入配电室。

( 2 )巡视制度有以下内容:视察人员分为班巡、夜巡、特巡 3 种。在班巡视的人员在每班值班时间内对变配电所设备运行情况至少巡视两次。夜班巡视人员对夜间易发生闪烙、放电设备必须专项巡视。特巡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巡视(如高峰用电、高温季节、雷雨季节等)。

( 3 )交接班制度有以下内容:接班人必须提前进配电所,如有特殊情况,交班人不得离岗,坚持值班。交班人必须详细向接班人交待一切原始记录单据及当班时间发生的所有问题。交接班人员共同对变配电所巡视一次。

( 4 )工作票与操作票制度的内容有:在配电所内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填写工作票或操作票,工作票发给在变配电所的电气设备上工作的人员,操作票是发给变配电所内进行倒闸操作的人员。工作票分为第一种工作票、第二种工作票,必须根据工作内容规定发第一种或第二种工作票,不可乱发。工作人员必须用钢笔认真填写工作票上的内容。操作票在操作人员工作时发放,每张操作票只能填写一个操作任务,操作票应先编号,按号顺序使用。

( 5 )隐患管理制度内容有:隐患分为紧急、重要、一般这3类,对紧急隐患应立即通过电话向供电部门或厂部动力科报告。对重要隐患应向动力科领导或厂部生产计划科报告。对一般隐患应按月用”面向动力科报告。对隐患处理应在24h内处理。一般应停电处理,如无法全厂停电,则实行局部停电。

( 6 )保安制度内容有:严格进出制度,除动力科领导和主管技术人员以外,其他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变配电所。变配电所内要保持整洁,附近不准堆放易燃、易爆或有腐蚀的危险品。节日期间应加强巡视及保安工作。变配电所的门和主要通道均不可堵塞,保持畅通无阻。

2 )新增用电审批制度

填写审批表,报送动力科,动力科接到审批表经现场调查核实后发施工通知单。电工组接到施工通知才可施工,施工完后将施工单送回动力科,由主管部门到现场检收后方可启用。

3 )电气设备日巡视维修制度

维修电工在当班期间至少两次对用电设备运行情况巡视。发现问题要做好记录,主动修复,如有过负荷情况,维修电工有权拉去部分用电设备。如有违章行为应立即劝阻解决,如不能解决应向领导汇报,对乱拉乱接现象应当即拆除。

4 )电气设备报修制度

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有故障苗子,使用者应填写“报修单”,故障严重的应先停电,立即报修。维修电工接到报修单后,应立即到现场排除故障,修复后填好报修单上内容,报修单由修理者保存,月底交班长汇总后交动力科。

5 )电气设备周期保养制度

维修电工必须按规定在周期保养表上填写保养内容、保养日期、保养者签名,由主管部门

验收。保养好的设备经主管技术人员、使用部门、维修者共同验收。

6 )设备事故赔罚制度设备

因非正常损坏造成的事故,均为设备事故。设备事故分为一般事故(维修费在100 一 10000 元)、重大事故(维修费在 10000 一 50000 元)、特大事故(维修费用在 50000 元以上,严重影响全厂生产)。对一般事故,扣 1 一 6 个月奖金,并承担损失费。对重大事故,要在两天内由动力科报上级主管部门,扣 6 一 12 个月奖金,并承担损失费和行政处分。对特大事故,要由厂部当天报上级部门,扣 12 个月以上奖金,并承担损失费和追究刑事责任。

第14篇 钢结构工厂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政令畅通,做到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同时对各项工作及时的沟通和总结,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下辖的生产工厂。

三、内容与要求

1、本公司的各级领导人员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2、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研究安全生产有关事项,并做好会议录。

(一)会议由工厂安全员组织,相关人员参加。

(二)汇总和审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监督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三)组织和协调修订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四)研究落实安全生产检查,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计划(安全月、年检、季检、月检计划的布置、落实)。

(五)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

3、审查、批准新建、改建、大修的设计、计划以及运行工作的监控。

4、研究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制定防止职业病和职业卫生的安全措施,督促有关人员做好职业安全卫生和妇女保护工作。

5、研究有关安全生产教育,在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时,要有计划的组织进行职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6、审核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报告,明确责任,确定责任人。

7、审核工厂《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的内容。

8、审核工厂《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的落实方案,报公司董事长批复。

四、相关记录

《会议记录》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一、目的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的要求,为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下辖的生产工厂各项安全费用的提取以及使用管理。

三、职责与分工

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制定年度安全费用提取计划和使用计划。并对其使用监督检查。

财务部:负责安全费用的提取、支出。

四、内容与要求

1、安全费用包括

(一)安全培训教育所需资金投入。

(二)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及保健品的经费。

(三)安全设施、安全连锁、报警装置、安全通讯设施、防触电、防雷设施、防噪声防尘设施等费用。

(四)职业卫生改进、检测费用,员工休息、洗浴设施费用。

(五)应急设备投入和人员组织费用及应急演练费用。

(六)事故隐患整改费用。

(七)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费用。

(八)其它为提高安全状况所需费用。

2、工厂主要负责人应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3、安全生产资金的提取

(一)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每年1月份编制企业年度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提取比例按附录标准执行,公司董事长签字批准。

(二)财务部门按规定比例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建立台帐,专款专用。

4、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

(一)使用安全生产专款的工厂填写《安全费用审批表》,经公司董事长批准后,提取使用。

(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项目完成后应进行总结,并将费用使用情况逐一填写清单报相关部门存档。

5、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

(一)安全生产费用由公司董事长按年度计划审批,财务部年末编制汇总。

(二)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对安全费用的提取与使用实施监督检查。

(三)如较大的安全项目或安全专户资金不足时,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研究,临时追加安全帐户资金,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费用。

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一、目的

为了充分识别与评价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在出现新问题时能及时更新控制,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达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特制订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三、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安全部门负责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组织并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具体实施。

相关部门:工程部组织实施本系统内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各部门、工厂负责本单位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四、内容与要求

1、术语

(一)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二)风险:特定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2、公司组织以董事长为组长、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职能部门和工厂主要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代表为组员的风险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全公司范围的风险评价及控制工作。

3、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范围包括公司进行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和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设施。危害辨识和风险控制应为确定设备要求、明确培训需求、建立运行控制和对所需控制活动的监测提供信息,以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4、辨识危害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危害。

(一)三种状态:包括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连续生产过程,属正常状态。生产的开始和临近结束时,危害与正常状态有较大的不同,属异常状态。紧急状态则是火灾、大风、暴雨、风暴等情况,对可预见的紧急状态,应有相应的计划、措施,以保证其影响最小化。

(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辨识危险时应在对现有的危害进行充分考虑的同时,也要看到以往遗留的风险以及策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应在尽可能全面地考虑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使风险得到控制。

(三)七种危害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

5、危害辨识应依据本单位区域范围、生产性质和时限进行确定,以保证该方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危害辨识应从基层做起,各部门也应对自己的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危害进行辨识。

危害辨识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一)询问、交谈

由对某项工作具有一定经验的人组成小组(一般3-5人),分析某项工作中存在的危害,可初步分析出该项工作存在的所有危害。

(二)现场勘察和工作经验判断

由具有一定安全技术知识和掌握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要求的人组成小组(一般2-3人),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对现场环境或工作经验判断,发现存在的危害。

(三)查阅有关记录

通过查阅事故、事件、职业病记录,从中发现存在的危害。

(四)获取外部信息

从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文献资料、聘请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害信息,包括货主及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加以分析研究从中辨识存在的危害。

(五)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分析员工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辨识有关的危害。

(六)安全检查表

运行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从而辨识出存在的危害。

(七)其他适应的辨识方法。

(八)下列四种危害,应定为本单位风险评价级别较高的危害。

a、曾发生过事故,至今无合理控制措施的;

b、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风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c、不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标准的;

d、相关方依据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或局及公司所做承诺提出的合理抱怨。

(九)风险评价的方式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半定量评价两种。定性评价一般适用于可以比较直观得出结论的风险评价;其它不宜直观得出结论的风险可通过公式(d=lec)进行半定量风险评价。其中:

d-风险评价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6、风险评价实施

(一)各部门、工厂统一组织部门负责人、班组长、生产骨干进行本部门、单位危害辨识,风险评价。

(二)安全部汇总各部门、单位的危害辨识,统一组织风险评价小组进行公司的风险评价,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

(三)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形成文件,作为建立和保持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中各项决策的基础,并为持续改进本单位的安全标准化管理绩效提供�量基准。在确定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目标、管理方案时,应充分考虑风险评价的结果。

(四)在风险评价中评价为ⅱ级以上级别的风险应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7、风险控制

(一)公司对识别出的危害,按照其风险等级,进行风险控制策划并进行分级控制。风险控制包括消除、限制、处理、转移风险、个体防护等,可通过制定管理方案、强化运行控制、制定应急预案等方法实现。

(二)对辨识、评价出的风险,由质安部组织进行控制策划,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所制订的风险控制计划应有助于保护环境、员工的安全健康,并与公司的运行经验和所采取风险控制计划的能力相适应。

(三)各部门、单位应对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及控制效果进行监测,每半年对风险控制计划的有效性进行一次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风险控制计划。

8、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动态管理

(一)公司根据生产变化、国家法律法规发布、变更等情况,针对变更的因素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重新发布或更新风险清单,并进行风险控制策划。

(二)对新增项目,如新增设备、库房、厂房、道路、新使用的生产工艺和工器具等,应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更新风险清单并进行风险控制策划。

(三)对已消除的危害,及时从风险清单中撤消。

(四)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信息定期进行评审。

(五)公司应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信息提供有关部门、单位作为人员培训、运行管理、设备管理、进行所需的监视活动等的内容。

附录

ⅰ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值的确定)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发生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ⅱ 暴露于风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值的群定)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ⅲ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值的确定)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4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一定财产损失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千万一定财产损失

7

严重,重伤或较小财产损失

3

重大,致残或很小财产损失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安全生产要求

ⅳ 风险等级划分表

d值

风险程度

风险等级

措施

>320

不可接受

必须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仅在将风险降低到可允许的程度,方可工作

160-320

重大的

严格落实控制措施,降低风险

70-160

中度的

努力降低风险,但符合成本与有效性相一致的原则

20-70

可容许的

实施控制措施和监测

<20

可忽略的

保持控制措施

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管理制度

一、目的

安全检查主要是为了防患于未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保证工厂安全生产。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并及时整改,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使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的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管理。

三、职责与分工

1、工厂设置有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对工厂的各专项检查、季节检查、节假日检查等。

2、各班组负责对本班组安全隐患的日常检查并组织群众性的安全自查活动。

四、内容与要求

1、日常安全检查

(一)生产岗位的班长和操作工,应严格执行班中的巡回检查和交接班检查。

(二)非生产岗位的班长和操作工,应根据本岗位的特点,在工作前和工作之中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三)各班组如发现事故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人、财、物的安全,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隐患要及时上报,共同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监督落实整改。

(四)各工厂要发动全体员工随时对安全隐患进行自查,并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2、定期安全检查

(一)春季安全检查: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防建筑物倒塌为重点。

(二)夏季安全检查:以防暑、防中毒、防汛为重点。

(三)秋季安全检查:以防火、防爆、安全防护设施、防冻保温为重点。

(四)冬季安全检查:以防火、防冻、防滑为重点。

(五)定期的安全检查由工厂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组织。

3、专项安全检查

(一)安全用电和防雷防静电安全检查。

(二)安全防护装置的安全检查。

(三)防火、防爆的安全检查。

(四)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检查。

4、节假日的安全检查主要是对节日安全、保卫、消防、生产装置等进行安全检查。

5、安全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督促解决。

6、各项检查内容应包括国家生产法律法规、厂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执行情况,人员培训教育及持证上岗情况,设备管理,各种安全设施、设备是否完善,安全标志、定置管理、劳动纪律、防火灭火以及危化品的管理、防护用品(具)的保管等情况。

7、各专项检查、季节检查、节假日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开据《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并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后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各班组进行的各项安全自查,要将处理意见方法上报工厂安全生产委员会。

8、凡在检查中查出的各类隐患,无故未及时整改的,由安全负责人按《安全奖惩制度》提出处理意见报主要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9、对事故隐患存在的班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班组专题报告,提交安全生产委员会研究解决。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指导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规范工厂的危险源管理,保证工厂的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内的重大危险源管理。

三、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工厂办公室负责指导本公司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工作。

相关部门:工厂各班组负责本班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工作。

四、内容与要求

1、重大危险源辩识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一)工厂自行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论、意见进行改进,保证重大危险源单元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

(二)生产车间配有事故消防水源、灭火器、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防毒衣等消防防护用品,做为处理事故之用,所属工厂要加强管理,使之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三)加强重大危险源的检查。所属区域操作工要做好当班的巡回检查;管理人员至少每天巡检一次;工厂安全员至少每周巡检一次,每月进行一次综合检查。查静电跨接,查避雷设施,查安全附件等。查出问题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立即上报。

(四)严格外来人员登记制度无关人员严禁进入库区,非本工序、本车间人员确需进入的,必须经领导批准,并由工厂人员陪同,进入重大危险源单元必须严格登记,库区管理员交待清注意事项并监护。

(五)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

工厂按应急预案的编写导则,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工厂员工发现险情必须迅速启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并上报。

(六)重大危险源登记

工厂对所有重大危险源进行了登记建档,并严格进行检查,监控,使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

法律、法规识别与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确定工厂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中适用的安全标准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建立识别、获取这些法律法规及要求的渠道,确保所使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为最新版本,提高员工和相关方的法律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与工厂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控制。

三、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工厂办公室。负责安全标准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确认、培训、传达和监督执行。

相关部门:各部门、各班组。负责及时宣贯、遵守与本部门、车间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将有关要求传达给员工和相关方。

四、内容与要求

1、与公司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a.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规范;

b.辽宁省、沈阳市的地方法规和国务院主管部门规章、规程;国家、行业、辽宁省、沈阳市有关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程、规则、标准及其他要求等;

c.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

d.上级机关、执法机关的通知、公报等其他要求;

e.国家公约等。

2、获取方法

a.上级发文、转文;

b.报刊、杂志登载;

c.会议获取;

d.从法律、法规、标准、其他要求发行处获取;

e.通过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获取;

f.上网查询;

g.其他渠道。

3、识别和确认

(一)工厂安全部门根据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及相关部门、单位收集的信息,编制公司工厂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作为各部门、各班组进行识别和执行的基本依据。

(二)各部门、班组结合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识别,确认适用本部门、班组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目录、内容(部分适用的法律法规应识别到适用的相关部分),编制本部门、本班组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4、贯彻执行

(一)工厂负责安全的部门将确认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向各相关部门、班组进行培训、传达、分解。

(二)各部门、班组将本部门、班组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采取会议、宣贯、培训等形式,落实到相应层次或岗位,并传达到相关方。

(三)各部门、班组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组织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各项活动,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公司通过管理评审、内审或日常监督检查等形式对工厂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认。

5、公司安全部至少每半年一次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最新的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消防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预防火灾与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1公安部61号令)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各工厂的消防安全管理。

三、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工厂办公室。负责本工厂的消防管理,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相关部门:工厂各部门、车间。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本制度。

四、内容与要求

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好工厂防火、灭火等消防工作。

2、在新、改、扩建项目中,遵守和执行“三同时”规定,取得建筑工程竣工消防验收合格报告。

3、工厂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人,由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工厂的消防工作。

4、工厂在员工岗前培训时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5、火灾事故预防

(一)按部门、班组划分消防责任区,完善防火安全责任制。

(二)按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经常进行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三)凡使用过和失效不能使用的灭火器,必须委托维修单位进行检查,更换已损件和重新充装灭火剂和驱动气体。

(四)必须落实灭火器报废处理,超过使用期限的灭火器予以强制报废,重新选配新灭火器。

(五)建立灭火器档案资料,记明配置类型、数量、设置位置、检查维修单位(人员)、更换药剂的时间等有关情况。

(六)消防设施器材日常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各部门、班组对本辖区内的消防设施器材的完好有效情况负责,并确定专人具体负责。

(七)针对企业特点定期进行消防宣传和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八)厂内设置禁火区,生产区内严禁吸烟,动火作业应按照《安全作业管理制度》和《防火、防爆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九)进入禁火区的车辆必须佩戴防火装置,运载危化品的车辆进入禁火区需经工厂领导批准。

(十)厂区应加装防雷设施,并进行防雷检测,避免雷电引发意外火灾事故。

(十一)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装卸、换装、清扫易燃易爆物料时,应使用不产生电火花的铜制、合金制或其他工具。

(十二)加强易燃液体、液化气体和燃气设备的管理与监督、监控,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十三)加强安全用电管理,按标准配置生产作业区域和储存区域的用电设备和用电器具,生产设备应加装消除静电的设施和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电火花引发意外火灾事故。

(十四)定期进行消防检查,及时清除火灾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

6、根据工厂条件成立义务消防队

(一)义务消防队应在工厂突发意外火灾事故时及时进行扑救,避免和减少火灾损失。

(二)义务消防人员应熟悉企业消防设施和器材的存放位置和使用方法。

(三)每天保证都有工厂管理人员夜间值班,加强夜间值班的巡回检查。

(四)加强对厂内禁火作业区、生产车间、危化品仓库和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警戒和巡回检查。

7、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工厂制定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上报公司安全监督部门备案。

(二)按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组织进行一次演练。

(三)当工厂人员调整、作业场所调整后,应及时修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8、如果发生火灾,火灾初期应积极自救和组织人员撤离,同时报告有关领导;有关领导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出报警和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决定。

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一、目的

为增强工厂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规范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公司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与工厂的所有职工。

三、内容与要求

1、工厂领导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参加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各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须经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2、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提高政策业务水平。

3、凡新入厂的员工必须经过公司、工厂和班组三级岗前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生产岗位工作。新员工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4、公司安全教育由安全部负责,并作相关记录。

公司级岗前安全培训主要内容:

a.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b.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c.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d.事故应急救援及防范措施;

e.有关事故案例等。

5、厂级安全培训由工厂负责,并作相关记录。

厂级级岗前安全培训主要内容:

a.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

b.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c.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d.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处理;

e.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f.工厂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

g.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急注意的安全事项;

h.有关事故案例等。

6、班组级安全培训由各班组按实际情况进行,由工厂安全员或班长负责,并作相关记录。

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主要内容:

a.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b.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

c.有关事故案例;

d.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7、本厂员工在厂内调动工作岗位时,接收部门应对其进行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新岗位工作。

8、凡从事特殊工种作业的人员,应按国家有关要求进行专业性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特殊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并定期参加复审。除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外,还必须取得本公司的安全作业证。

9、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制新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进行专业培训。有关人员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10、脱离岗位(如产假、病假、学习、外借)六个月以上重返岗位的操作人员,由班组负责进行岗位复工安全教育。

11、各部门、车间每年检修期间应对本部门培训需求情况进行识别,填制培训需求计划,并组织实施。

12、安全作业证是职工独立作业的资格凭证,其发放范围限于工厂直接从事独立作业的所有人员。

13、发放安全作业证应考核以下内容

a.化工作业人员应考核本岗位的工艺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和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操作技能、异常情况紧急处理以及紧急救护等。

b.通用工种(包括机、电、仪等维修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考核本工种应掌握的安全作业技能和与化工生产有关的安全基础理论知识。

c.安全作业证班组考核成绩报办公室,由办公室组织考核填写成绩报厂长批准发放备案。

14、安全作业证管理

a.安全作业证是职工上岗作业的凭证,凡是独立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b.安全作业证应记载安全教育的考核成绩。

c.持证者必须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安全考核,成绩记入安全作业证内,考试不合格者,允许补考一次,凡补考不合格者,应收回其安全作业证,取消独立作业资格。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防止人员伤亡事故,促进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如下几类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电工、金属焊接、切割、起重、厂内车辆驾驶、压力容器操作。

三、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办公室。负责组织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取证工作;负责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规范特种作业行为。

相关部门:各班组。负责电工、电焊工、钳工、起重工、压力容器操作工的管理。门卫。负责厂内车辆驾驶员的管理。

四、内容与要求

1、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a.年龄满18周岁;

b.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c.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

d.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

2、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通过市级以上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的考核,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4、工厂应当加强管辖范围内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号令)做好申报、培训、考核、复审的组织工作和日常的检查工作,并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

5、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6、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得伪造、涂改、转借或转让。

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保证生产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发生意外设备事故和其他伤害,保证检维修过程的安全和高效率、高质量,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设备、设施检维修的安全管理。

三、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工厂办公室。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相关部门:工厂各部门、班组。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本制度。

四、内容与要求

1、检修前准备

(一)编制检修计划应做到内容详细、责任明确,措施具体,应包括对安全装置、设施的检修。凡是具有二人以上参与的检修项目,必须指定一人负责安全。

(二)检修部门负责人要对检修中的安全负责,在对参加检修人员交待好任务的同时,书面交待好安全措施。

(三)检修负责人在检修前,要组织人员对检修过程进行风险评价,做好检修机具准备和周密检查,做到机具齐备,确保安全可靠。

(四)检修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物质的设备时,必须进行清洗置换和有效隔离,并按《安全作业管理制度》办理《安全作业许可证》后,方可作业,作业时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五)清洗置换的设备,必须进行分析检验,取样要有代表性,确保清洗置换有效合格。

(六)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物质和蒸汽设备管道检修,必须切断物料 (包括惰性气体)出入口阀门,并由设备所属班组加设盲板。

(七)检查设备管道与运行中设备管道连接时,中间必须加隔盲板,在抽堵有毒气体盲板时,应戴好防毒面具。

(八)设备检维修负责人要对移交检修的设备置换处理负责,移交前要查电气、查物料处理,确认合格方可办理移交。

(九)检修电气设备时,必须切断电源并经两次启动复查证明无误后,在电源开关处挂上禁止启动牌或或专人监控,方能检修。

2、检修安全规定

(一)检修人员要对检修项目进行检查,检修前准备工作符合检修要求方可进行检修。

(二)一切检修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三)凡槽罐、设备、管线检修,要在已切断的物料、管道、阀门上悬挂警告牌。进入内部检修,要办理《安全作业许可证》。

(四)容器内及不通风处作业,应采取临时通风措施,或使用空气呼吸器等。

(五)凡检修用的临时照明,应使用36v电压的安全行灯,绝缘要良好,电动工具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并有可靠的接地零线。

(六)从事有害系统检修和抢修,要备好防护器具,以备应急之用。

(七)拆卸有毒有腐蚀管道,应穿戴好规定的防护用品,松螺丝时应先松外面的,防止中毒和灼伤。

(八)在工厂临时检修时,遇有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要使用防爆器械,或采取其它防爆措施,严防产生火花。

(九)在检修区域内,对各种机动车辆要按规定严格管理。

(十)设备内检修必须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应由有经验的人担任,必须认真负责,坚守岗位,并与检修人员保持有效联络。

(十一)在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可能危害检修人员时,必须立即撤出设备。再次检修时必须重新办理《安全作业许可证》。

(十二)设备内检修应根据设备具体情况搭设安全梯及架台,并配备救护绳索,确保应急撤离需要。

3、竣工验收

(一)检修竣工后,检修部门要细致检查静电、安全罩、设备孔等安全措施,切勿将工具器材等忘掉在机械设备内,并将搭设的工作架台、拉设的临时电源全部拆除,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二)检修移交验收前,不得拆除悬挂的警示牌和开启切断的物料、管道阀门,经验收后,对检查前所堵设的盲板和切断的管线等要责成专人检查处理。

(三)竣工验收时,生产和检修双方负责人当场检查是否全部符合检修标准,安全装置是否恢复齐全。

(四)工厂自己检修的,工厂负责人要亲自到现场检查验收。

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使各类生产设施(含安全附属设施)按照安全标准化的要求运行,实现安全生产,保证公司正常运营,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生产设施(含安全附属设施)建设、使用、维护、报废和拆除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三、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生产技术部。负责监督检查生产设施从建设到报废拆除全过程中本制度的执行。

相关部门:工厂各部门、班组。保障对生产设施的管理中执行本制度。

四、内容与要求

1、生产设施建设

(一)生产设施建设中的安全、卫生及消防设施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并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三同时”)生产和使用。

(二)公司根据物资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三)工厂需增置的设施经批准购买后,须报公司负责部门备案。

(四)生产设施确定或购进后,相应班组负责组织安装,并负责监督检查安装的质量。

(五)对新置设备的随机配件要按图纸进行验收,未经验收不得入库。

2、生产设施使用

(一)各类生产设施使用前,设备管理人员要组织使用人员接受操作培训,由技术人员讲解。

(二)使用人员应达到四懂三会(懂原理、懂性能、懂构造、懂用途、会操作、会维修保养、会排除故障),方可上岗操作。

(三)按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机器开动和停车,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现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并通知有关人员检修。

(四)机器设备发生故障,或严重事故时,按照操作规程要求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报告班组长或有关人员。事故处理坚持“四不放过”。

(五)对不遵守操作规程或玩忽职守,使工具、机器设备、原材料、产品受到损失者,应酌情给予经济处罚和处分。

(六)使用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准确填写规格的各项运行记录。

(七)为保证生产设施安全、合理的使用,班组应设兼职设备员,协助工厂对各类设施进行管理。

(八)实行操作者包机管理。做到各类生产设施有专人负责。

3、生产设施维护

(一)所有动力设备不经工厂、设备主管允许,不准私自拆卸,不准在电气设备上搭湿物和放置金属、棉纱类物品。

(二)严禁私拆或改用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发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损坏或失效立即报告设备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工厂应建立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维修保养档案。

(三)操作工负责生产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对本岗位设备、管路要做到不潮、不冻、不腐蚀,及时消除跑、冒、滴、漏。认真做好交接记录。

(四)对封存、闲置的设备,不经工厂领导批准,不得随意启动、转移、拆卸。

4、生产设施报废和拆除

(一)各类生产设施陈旧老化不适应工作需要或无再使用价值,使用部门申请报损、报废。

(二)报废、报损旧设备由工厂安排人员按有关规定及时拆除或另行处置,在生产设施台帐中注销。

(三)生产设施拆除前,拆除负责人要组织人员做好拆除机具准备和周密检查,做到机具齐备,确保完全可靠。如需办理安全作业证时,按规定要求办理。

(四)生产设施拆除前,其所属班组应对其进行彻底的清理和置换,确保无残留物质,不会对环境及人身安全造成伤害。

(五)拆除作业过程中,负责人必须为作业人员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确保安全作业。

5、安全设施管理

(一)各种设施设备要分类、编号、入帐,定期盘点,做到帐物相符。

(二)对各种设施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做好防尘、防潮、防热、防磁、防锈、反腐蚀、防霉变、防虫蛀等工作。

(三)对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损失,或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坏、丢失、积压、浪费,应按价赔偿,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四)设施设备报废必须经过严格鉴定,履行审批手续。

(五)对生产设施进行检维修时,对安全设施进行认真检查,并作力所能及的维护。

工器具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工具管理,使工具更好地为生产服务,保证装置运行、检修时的人身 及设备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各部门、车间的工、器具管理。

三、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工厂办公室。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相关部门:各部门、车间。负责在日常工作中认真执行本制度。

四、内容与要求

1、工厂各车间土、木、五金工具、电工工具、刀具、起重工具、计量工具由生产技术部归口管理。

2、工厂负责转报工具的购进计划,由采购部按计划购买,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单独购买,否则财务不予付款。

3、生产技术科负责建立公司工器具台帐,从工器具计划转报到发放,报废进行全过程管理,各车间设备员负责本车间的工器具管理,建立相应的工器具台帐、个人工具必须建立工具登记本,并做到帐帐相符。

4、各车间工具严格管理,公用工具必须设专人保管。

5、工种变动或工作调动时,个人保管工具必须交回原所在班组方可办理有关调动手续,各班组应严格工具交接,杜绝工具流失,否则按工具流失金额队所在班组进行经济处罚。

6、工具保管人员及使用人必须妥善保管、正确使用工具,丢失或非正常使用损坏的工具(影响使用性能或报废),按下列规定赔偿,丢失工具按原价的10~100%赔偿,非正常使用损坏的工具按原价的50~100%赔偿。

7、各班组每季进行一次工具盘点,无论是个人保管工具还是公用工具必须做到账、物相符。

8、生产技术部每年组织1~2次工具清查,日常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视情节给予一定经济处罚。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规范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保证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工厂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

三、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工厂办公室。负责监督、考核本制度的执行情况。

相关部门:各部门、班组及相关责任人。按照本制度对责任范围内的关键 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负责。

四、内容与要求

1、工厂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挂牌标识。

2、工厂协助使用部门在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结合其性能、用途配置监测、防爆、自动控制等相应安全设施;监督、配合使用部门做好保养、维护工作,确保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3、安全设施不准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修拆除的,检修完毕后应立即复原。确保其始终处于监控状态。

4、当班操作工和班组长要定时巡回检查,不得擅自离岗,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及时处理紧急情况。

5、工厂要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台帐和安全检查书面报告制度,每月巡回检查一次,做好相应记录。

6、工厂安委会组织技术部门制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每年进行一次演练。

7、工厂应明确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负责人;并对各级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持证上岗。

仓库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物资存放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保护公司员工和财产免受损害,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物资管理场所的管理。

三、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工厂安委会。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执行部门:物资管理部。负责在日常工作中认真执行本制度。

四、内容与要求

1、仓库管理员对仓库安全负全面责任。

2、物资储存场所根据物品性质,分类存放,并在存放区域配备足够、适宜的消防器材。

3、加强物资储存场所防火、防汛和防盗的安全管理。

4、在仓库,应设明显的防火标志,通道、出入口,消防设施的道路应保持畅通。

5、确保各种压力储罐符合我国有关压力容器的规定,安全附件必须完好无损。

6、闪点低于28℃,沸点低于85℃的易燃液体储罐,应设喷淋装置,设施的电器开关应设置在防护堤外。

7、物品入库须由仓库管理员认真核对、检验入库物品的规格、质量、数量。

8、物品的发放,应严格履行手续,认真核实。危险化学物品的发放,应严格控制,要建立明细台帐,日清日结。

9、对危险物品的存储要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危化品入库前应按合同进行检查验收,登记核对数量、包装、危险标志,当商品性质未弄清时不得入库。

(二)危化品的领取,应经工厂签字批准,经手人签名后方可出库,生产剩余料应及时退库。严禁存放作业区。

(三)进入危化品储存区域的人员、车辆,必须采取防火措施,装卸搬运危化品时应按规定进行,做到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动和滚动。

(四)装卸对人身有害及腐蚀性的物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性、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五)换装、清扫、装卸易燃、易爆物料时,应使用不产生电火花的铜制、合金制或其他工具。

10、剧毒物品应单独存放,不能与其它危险品同存一库。剧毒品必须实行“五双”(双人、双锁、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检查)管理办法。

11、氧化剂或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不能与易燃物品存放一库。

12、对于气瓶的储存必须遵循下述原则

a.应置于专用仓库储存,气瓶仓库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b.空瓶与重瓶两者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重瓶不得在阳光下暴晒,也不宜雨淋。盛装性质相抵触的气体不能存放一库。

13、遇水燃烧、易燃、自然等危险品不可在低洼仓库或露天位置存放。

14、对于存放易燃品的库区,严禁机动车辆进入库内,各级明火作业应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

15、仓库工作人员必须熟悉,会使用各种消防器材和各种灭火的方法。

16、仓库保管人员需严格执行《仓库管理规定》,并填写《车间领料单》、《车间产成品(半成品)接收单》、《物资出门证》、《货物装卸证明单》记录

仓库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了加强物资存放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保护公司员工和财产免受损害,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物资管理场所的管理。

三、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工厂安委会。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执行部门:物资管理部。负责在日常工作中认真执行本制度。

四、内容与要求

1、仓库日常管理

(一)保管员必须合理设置各类物资和产品的明细账簿和台账。原材料仓库根据实际情况和各类原材料的性质、用途、类型建立相应的明细账、卡片;半成品、产成品应按照类型及规格型号设立明细账。

(二)严格按物资管理规定进行日常操作,仓库保管员对当日发生的业务记录,做到日清日结,确保记录中物料进出及结存数据的准确无误。

(三)做好各类物料和产品的日常核查工作,仓库保管员必须对各类库存物资定期进行检查盘点,并做到账、物一致。

(四)保管员要严格控制各类物资的库存量,贵重的或非常用物资实行零库存。并定期进行各类存货的分类整理,对存放期限较长,逾期失效等不良存货,要及时编制报表报送上级领导,由相关部门及时加以处理。

(五)库物资存放要搞好科学管理,分类清楚,排列有序,整洁卫生。特殊物资要与一般物资分类存放,确保安全。

(六)经常检查仓库安全,做好五防:防火、防盗、防潮、防爆、反腐蚀。发现问题和漏洞应及时向领导报告。

(七)先进仓的物料先发,旧废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

(八)库存物资系公司财产,不得任意挪用;认真做好各种公用工具的借、收登记工作。

2、入库管理

新购材料入库,保管员根据计划单凭供应收料通知单/供应签字的供方送货单、质检检验合格单等,当场查点物资的数量、规格等准确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如不能确定验收标准的原材料,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工厂领导,确定验收标准后,方可办理入库。

3、出库管理

各类材料的发出,原则上采用先进先出法。物料出库时必须办理出库手续。保管员凭车间主任或统计员开具的领料单发放物料,需领导批准的必须有相关领导的签字方可发放。领料员和保管员应核对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状况,核对正确后方可领料。

4、报表及其他管理

(一)保管员在月末结账前协助车间及相关部门做好物料进出的衔接工作,与各相关部门的计算口径应保持一致,以保障成本核算的正确性。

(二)必须正确及时报送规定的各类报表。各种领料单、材料接收单每月20日前送财务部门,并确保其准确无误。

(三)库存物资清查盘点中发现问题和差错,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如属短缺及需报废处理的必须按审批程序上报领导审核,经批准后才可进行处理,不准自行处理。发现物料丢失或出现质量问题(如渗漏、受潮、生锈、老化、变质或损坏等),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5、保管员工作职责

(一)保管员必须作风正派,责任心强,公私分明。努力学习、钻研业务知识,做到四懂二会:懂品名、规格、型号、一般性能用途,懂保管常识,懂业务手续,懂消耗规律;会保管维护,会利废节约代用。

(二)准确地做好材料进出仓库的帐务工作和各种报表。

(三)严格按照材料的验收要求做好材料验收工作,不合要求或不合格的原材物料坚决不予验收。

(四)认真做好仓库材料的分类摆放和保管工作。

(五)认真做好仓库安全防范及仓库卫生工作。

(六)保管员必须严格履行出入库手续,及时准确地记好物资账目,随时反映库存变化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办好核算、结账和有关报表。

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适应防尘、防毒、工业卫生的基本要求,保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和卫生标准,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本着以防为主,全面规划,结合实际情况,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内各部门、车间。

三、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工厂安委会。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相关部门:各部门、班组。为本制度的执行部门。

四、内容与要求

1、防护与治理

(一)各生产区域应防止粉尘、毒物的泄漏和扩散,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严格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

(二)对散发的有害物质,应加强排风,对粉尘和毒物的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三)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必须符合安全要求,防止泄漏扩散。

(四)生产、使用、贮存腐蚀品和有毒品的岗位,除配备足量的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外,还应设有冲洗设施。

(五)对从事有毒、有害物质及腐蚀性较强的作业人员,可实行轮换,对患职业禁忌和过敏症者,应及时调离。

(六)各生产单位必须加强针对防毒、防尘设备的管理,杜绝跑、冒、滴、漏。

2、组织与抢救

(一)成立化学毒物急性中毒抢救领导小组,由厂长担任组长。

(二)行政办公室成立救护站,并配备必须的急救器材和药品,白天由行政办公室负责,夜间由值班人员负责。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了加强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设施的管理,规避因雷电、静电引起的事故风险,保障本公司的安全生产,保证人员及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厂的防雷、防静电设施的安全管理。

三、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工厂安委会。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相关部门:各部门、班组。负责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管理。

四、内容与要求

1、盛装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必须加设防静电装置,并经常检查,保障无损、好用。

2、输送易燃易爆物料的管道,必须做好防静电连接,并保证可靠。

3、凡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欧姆。

4、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不得与避雷和电器保护的接地装置连接在一起,应单独设置,并离开避雷的接地装置至少

3米以上。

5、生产装置、设备、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和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应符合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6、为防止雷电可能造成的破坏,独立避雷针、避雷器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姆,接地电阻的测定必须在每年的雷季前进行一次。

7、每个避雷针应设单独的接地极板,避雷针装置必须与其所保护的所有金属物体绝缘。

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发放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保证安全生产,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病危害进行相应的防护用品配备,加强员工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内各部门、车间。

三、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工厂安委会。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相关部门:各部门、班组。为本制度的执行部门。

四、内容与要求

1、在生产过程中,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而产生的有害因素和劳动过程中及作业现场的安全卫生设施不良产生危害因素,均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

(一)免费为生产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不以货币形式或其他物品替代。

(二)员工在厂内调动工作时,其享有的劳动保护用品可随身转带。工种变化的劳动防护用品(除特殊工种外),工厂有权作出相应调整。

(三)员工因特种作业确需配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须经工厂领导认定后配置或借用。

(四)凡作业环境会对从业人员产生危害的岗位按照标准规定发放保健品。

(五)凡在作业过程中佩戴和使用的保护人体安全的器具,如防护面罩、防护眼镜、特种手套、防护服、绝缘手套、绝缘胶靴、绝缘垫等均属防护器具,必须妥善

保管,正确使用。

2、劳动防护用品由专人采购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按规定入库,发放给使用人员,填写《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台帐》,由公司安委会监督、检查发放情况。

3、劳动防护用具(品)的使用

(一)员工进入生产装置或施工作业现场,必须按照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否则按照违章处罚。

(二)各班组对特种型防护用品要建立台帐,常用的防护用品应存放在公众易于取用场所,做到防潮、防高温、防锐器损坏。

(三)对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的防护用品必须认真研读使用说明,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

(四)对因工作原因造成损坏的特种型防护用品,由生产技术部。

第15篇 某工厂质量成本管理控制程序

工厂质量成本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开展以财务用语度量质量体系活动的有效性,是为工厂管理者提供识别生产过程中的无效活动和改进依据,从而以适宜的质量满足产品的要求,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性的目的。

2.范围

适用于工厂对质量成本的管理。

3.定义

3.1质量成本: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费用。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3.1.1预防成本:用于预防产生不合格品或发生故障所需的各项费用。

3.1.2鉴定成本: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需的费用。

3.1.3内部损失成本:产品交货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的有关费用。

3.1.4外部损失成本:产品交货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而支付的费用。

3.1.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为提供用户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它包括特殊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证实试验和评定的费用。

4.职责

4.1财务部为质量成本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

4.1.1制订年度质量成本目标;

4.1.2确定质量成本科目;

4.1.3组织收集质量成本数据,并进行统计、核算;

4.1.4组织质量成本经济分析,定期向领导和质保部提供质量成本经济分析报告和有关资料;

4.1.5编制并提供质量成本数据收集、统计、核算及经济分析所需报表。

4.2质保部

4.2.1组织落实、监督、考核质量成本目标;

4.2.2负责质量成本的综合分析工作,定期向领导提供质量成本报告;

4.2.3根据质量成本综合分析结果,制订质量改进计划。

4.3管理者代表

4.3.1负责改进计划的审批和组织落实;

4.3.2对有争议的质量成本责任作出仲裁。

4.4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

4.4.1组织落实本部门质量成本计划,实施改进计划;

4.4.2收集、核算并提供本部门质量成本数据,按期上报。

5.工作程序

5.1质量成本的策划

5.1.1由财务部按《战略业务计划控制程序》要求制订产品质量成本年度计划,确定产品质量成本目标。

5.1.2由财务部确定质量成本科目设置,并将质量成本分成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等共五大类二十三项(见附件:质量成本构成)并明确收集部门和相应内容。

5.2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

5.2.1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每月按附件-《质量成本构成》规定的收集内容和职

责,收集、核算、统计本部门所负责的质量数据,确保数据准确、真实、可靠。

5.2.2将所统计数据列入质量成本统计报表中,并于次月五日前填报财务部。

5.3质量成本报告的编制和分析、改进。

5.3.1财务部根据各部门填报的质量成本报表进行汇总统计,填写《质量成本统计报表》,并以质量成本总额为比较基准,计算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与质量成本总额的比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a.预防成本率(%)= 预防成本质量成本

《工厂管理制度该由谁写(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