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栏目

小学德育学生管理制度3篇

更新时间:2024-05-09

小学德育学生管理制度

小学德育学生管理制度旨在构建一个有序、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通过规范学生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这一制度涵盖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学生行为准则:明确学生在校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爱护公物等。

2. 德育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如公民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教育等。

3. 行为评价机制:建立公正、公平的行为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改正不良行为。

4. 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德育工作,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5. 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以身作则,影响学生。

包括哪些方面

1. 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律意识,使其能主动遵守规章制度。

2. 班级管理:班主任负责班级德育工作,定期进行班会,讨论和解决德育问题。

3. 学校层面的德育管理:学校设立德育部门,制定德育计划,监督和评估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

4. 家庭教育指导: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理解并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

5. 社区联动:与社区合作,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德育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一套完善的德育学生管理制度能够:

1. 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德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培养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社会交往习惯。

3. 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与人交往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4. 促进全面发展: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并重,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方案

1. 制定详细的行为规范: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制定易于理解和执行的行为规范,并在校园内广泛宣传。

2. 开展主题鲜明的德育活动:定期举办各类德育主题活动,如“诚信月”、“环保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 设立德育积分制:设立正向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同时对违规行为进行适度纠正。

4. 定期家校沟通: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共同探讨德育问题的解决方案。

5. 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德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和方法。

小学德育学生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以培养出有道德、有文化、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小学德育学生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镇某小学德育管理制度--学生集会制度

镇小学德育管理制度--学生_制度

1、各班须按照学校规定的路线,分两路纵队有次序的入场,在指定的位置就座或站立。

2、行进时应做到“静、齐、快”,行进时不交头接耳,队伍保持整齐、不拥挤;保持较快的行进速度。

3、入座要整齐,站立要端正。听讲时要自觉保持会场安静,听报告时要鼓掌。

4、不随便离开座位。有事要向班主任或值勤老师请假,经允许后方可由会场的后面通道离开。

5、散会时应听从值勤老师指挥,有次序的退场,不拥挤,不相互干扰。如会场在校外,应听从带队老师指挥,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自觉维护学校形象,充分体现常绿镇小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6、如无特殊情况,正副班主任应始终随班与会积极协助做好班级、学生各方面工作,服从学校统一安排。

第2篇 镇某小学德育管理制度--学生校内生活其他要求

镇小学德育管理制度--学生校内生活其他要求

一、服饰要求:

1、服饰应整洁、大方,与小学生年龄、身份、性别相称,体现现代小学生个性特点。每周一和学校重要活动按规定穿校服。

2、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队干部佩戴相应标志,其他按要求佩戴胸卡或星级卡。

3、男生不留长发,不剃光头;女生不烫发,不化妆,不戴首饰。校内不穿背心、短裤 (体育课除外)、拖鞋。

二、卫生要求:

1、养成个人卫生良好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勤埋发、勤剪指甲。

2、讲究饮食、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用他人生活用品,不在饭后半小时剧烈运动。

3、注意用眼卫生,用眼时间不宜过长,看书写字身体不弯曲。积极参加锻炼,按时作息劳逸结合。

三、劳动要求:

l、积极参加校内值日生工作和其他公益劳动。

2、劳动时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团结协作,注意安全,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品德。

第3篇 镇某小学德育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

镇小学德育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

一、上学:

1.与家长打招呼,带好学习用品,穿戴整齐后来校上学。要求每周一穿校服,其他_活动时要求穿校服。

2.上学路上要注意安全,途中不玩游戏。严禁骑自行车上学,禁止在校门口附近用餐及带食品进校门。如父母、长辈护送上学,无特殊情况要按学校规定护送到指点的地点。

3.按时到校,见到老师、同学要打招呼致意,有事有病不能上学应按规定办好请假手续。

二、上课:

4.上课铃响前应将学习用品准备好放在桌上,铃响后立即进教室等候老师上课,在班长指挥下师生相互致礼后方可上(下)课。迟到者要报告经老师允许后入室就坐。中途有事要离开须向上课老师请假。

5.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要先举手,问答要完整响亮。不随便讲话、做小动作或者看与当堂课无关的书本。

6.到专用教室上课要事先做好准备,提前由专人带到指定地点。音、体、美学科要按老师要求做好准备,带好有关学习用具。

7.自修课应按要求执行.不得任意离开座位教室,不妨碍他人学习,并保持安静。

三、课间:

8.课间不随意离校,不得在校内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严禁在走廊上推搡、攀登栏杆。上下楼梯要靠右行走。不得从事不适合小学生玩的游戏。

9.值日生应做好教室和包干区卫生工作。下课时要擦好黑板。小干部、小助手要帮助老师做好上课准备工作。

10.午餐应在食堂内用完。中午学生不在校内用餐,在学校附近用餐的同学不得将快餐带入校内。注意饮食卫生,加强卫生保洁。

11.课间休息时要爱护学校公物,不乱涂乱画、不乱丢纸屑垃圾,要爱护学校一桌一椅和一草一木。

四、活动:

12.认真做好两操。早操静、齐、快、准。眼保操要动作规范,态度端正。课间大活动和课外活动要先集中后分散,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1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读书读报、收看 (听)电视(广播)等活动。_活动要统一听从学校老师的安排,并注意活动安全。

14.外出活动要严格服从学校和老师的安排,严格遵守有关纪律和规定,自觉维护学校形象。

五、放学:

15.按时回家,遵守路队纪律,无故不要在学校内逗留。应先回家并及时告之父母,完成家庭作业后再玩。

16.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看有益的电视、书报。适当参加体育及其他活动。听从父母长辈的正确教导。

17.学生因病、因事需要中途离校必须由班主任出具出门证方能离校。

18.如果是父母、长辈来校接回家,应一切在规定时间和地点接,无故不得进入校内。

《小学德育学生管理制度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