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实习报告
栏目

教育实习实训报告9篇

发布时间:2023-02-24

教育实习实训报告

第1篇 教育实训报告报告实习报告

实习学校:龙陵县龙山中心学校

实习时间:35天(2023.03.01-2023.04.02)

指导教师:杨云川

指导班主任:李彩焕

实习生:范玉明

实习班级:三(1)班

实习内容:小学英语课(三年级)、实习班主任

实习目的:实习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我们怀着难以诉说的心情以及对教师这种职业的神圣的向往,随着飞驶的列车来到了我们的实习目的地龙陵县龙山中心学校,这是一个美丽的学校,也是一个五彩的花园。

当然我根本没有想到,在之后的一个月里,我会在这里收获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我不仅从各个老师和学生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和他们成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实习过程中感觉所学的到东西远远要比三年里在校园里学到的更丰富、更精彩。当然,这并非否定老师的教学和自己的学习,只是实践中收获到的远比书本来得真切和实在。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一波三折有收获。”

我们来到龙陵县龙山中心学校受到了热烈的。首先,我们和该校的领导及老师召开了座谈会,他们向我们介绍了龙陵县龙山中心学校的情况:它办校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始建于清光绪30年(公元1904年),坐落在县城东南的老东坡下,背靠青山,侧临绿水,校内青杉挺拔,繁花似锦,绿草茵茵,是一个静心求学的好地方。它占地总积13333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4737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3800多平方米,运动场面积1500平方米。这里共有教职工63人,教学班24个,学生1058人。它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教研教改促进发展,多年来一直承担全县小学教育研究和实验示范任务,为龙陵县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保山地区重点学校之一,它也为龙陵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

基情况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8份,上课节数为16节(英语、语文、数学、品德、自然、音乐、美术7个科目)。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我做文明小公民”的主题班会。

3、带领学生出了一期黑板报。

4、到学生家里去家访。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备课、上课、改作业……日复一日,无数琐碎平凡的事构成的我实习生涯的主旋律。

首先,我请班主任给我 一份名单,因为我知道,记不住学生的名字,看似小事,其实它在学生眼中是很重要的,如果记不住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在老师心中没有地位。觉得老师不关心自己,甚至会产生隔阂。而后我便找了个机会认识了全班同学,下课后同学们都围着我唧唧喳喳地说:“老师,你怎么才来就知道我们的名字呀?好多老师教了我们一年都没记住我们的名字。”这也使我明白了: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下课后,孩子们经过我时,都亲切地喊一声:“范老师好!”,我也带着按捺不住的羞涩和欢喜应着,同时我也发现了快乐竟如此简单,只因被一群天真的孩子们认可并充满亲切地问候一句。

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即自认才出众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其实这不只是学生的问题,老师也要有激情与耐心,这是做位一名老师应该具备的。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激情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能做到最好。

初为人师,总是有些紧张。我带着羞涩与忐忑抱着课本和教案走上讲台时,尽管我做了很多准备,但当我真正面对那么多双眼睛时,我还是紧张了。“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我机械得重复了在台下不知念了多少遍的开场白。然而,这句话说完,下句该说什么呢?突然间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只能感觉到有几十双眼睛正齐刷刷地盯着我,让我感到十分地不自在。短暂的犹豫之后,我剩下来的只有微笑,因为我想起了那句话:“微笑是法宝。”学生也对着我微笑,看着他们那一张张稚气的面孔,我所有的紧张都在这一瞬间消失了,透过那一双双澄澈的眼睛,我也似乎读到了那一颗颗纯净的心。在此后的时间里,我一直微笑着。所以,课堂气氛也显得轻松活泼了一些,40分钟的课一下子就过去了。虽然,我知道我的这节课上得并不成功。突然一次,一个学生递来一张字条:“范老师,我喜欢你的微笑,当你微笑着走近我时,使我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亲切,我很喜欢你,范老师。”这是出自一个三年级学生之笔,这也是我在实习一个月的时间里收到的最好的,最值得珍藏的礼物。也使我明白了,其实走近学生的第一步只须微笑就够。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组织开展了“我做文明小公民”主题班会。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为了办好这个班会,我努力为每一个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

“教育实习总结报告”版权归所有;请注明出处!

。结果,在准备班会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积极。班会的节目花样繁多,唱歌、跳舞等应有尽有。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很浓烈、热情也很高涨。最后一曲学生独唱“春天在哪里?”把班会推向了高潮。当然,在开展班会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并在方法上有待改进。

实习的时候,我上了一节活动课,带学生到操场去玩,其中一个男生捉了一只蛤蟆来给同学们看,那些女孩子吓得只叫,说实话,当时我很害怕,我从小就怕蛤蟆。我就用命令的口气说:“放下那个丑东西!”小男孩震了一震,脑袋一撇,眨眨眼睛问我:“老师,它很丑吗?”我试着和他说:“是的,你看它那恐怖的样子。会吓到人的。”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满脸委屈地放了那只蛤蟆。不一会儿,他又满脸迷惑地过来问我:“老师,它真的很丑吗?外婆还说它是益虫呢。”我的笑容顿时僵在了脸上,原来这些小动物在孩子眼中竟如此美丽。而我与他之间存在着成年与幼年、纯真与世俗的眼光的差距。于是,我便带着全班同学去看那只蛤蟆,并让他们讨论一下“蛤蟆是丑还是美?”我没敢再说蛤蟆丑,因为不同的审美观面前,美丑是无从计较的。我也因此而想,其实蛤蟆并不是很丑,只是我用丑的眼光去看它,而孩子却用美的眼光去看它而已。同时,我也从孩子眼中看出了一股可贵的纯真,在孩子的眼中的世界是最纯真的,是最美的。

在刚开始的三周里,我发现我在孩子们心中留下的印象还算可以,我也因此而告诉自己:“继续努力!”可是,在一个雨天里,我第一次和学生发火了,那个男生是班里最捣蛋的学生,上课时老讲小话,还不时地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他还对我的屡屡警告无动于衷。那天上课,他竟然在教室里随意走动,并高声喧哗。虽然作为一名老师,和学生发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但对我这个初为人师的新手来说,处理这样的突发事件是毫无经验的,我一边尽量冷静自己,一边对他呵斥到:“不想学就出去!”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而那个男孩还把头扭到一边不看我,我一下子窘在了那里,我转过身背对着一屋子的学生,后悔、生气、委屈、难过各种滋味混在一起。虽然我一再努力,却还是没控制住满眶的泪水。教室里一片寂静,我也听到了一个孩子小声地对那个男孩:“都是你把老师惹哭了!”我第一次在学生面前脆弱得一塌糊涂,这时那个男孩也主动来承认错误了,他说:“老师,我错了,你打

第2篇 2023语文教育实训报告范文实习报告范文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 “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

“语文教育实习总结”版权归所有;请注明出处!

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 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

第3篇 ____年语文教育实训报告范文实习报告范文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 “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

“语文教育实习总结”版权归所有;请注明出处!

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 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

第4篇 语文教育实训报告实习报告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

“语文教育实习总结”版权归所有;请注明出处!

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 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

第5篇 语文教育实训报告实习报告范文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 “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

“语文教育实习总结”版权归所有;请注明出处!

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 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 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

第6篇 2023语文教育实训报告实习报告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 “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

“语文教育实习总结”版权归所有;请注明出处!

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 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 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

第7篇 ____年暑假语文教育实训报告范文实习报告范文总结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 “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

“语文教育实习总结”版权归所有;请注明出处!

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 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 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

__年__ 水利水电大学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思路是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在河南考察调研是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志愿服务、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的有机结合,组织大中专学生广泛开展...

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人们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网络传播的地位显而易见,它已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倍受人们的重视。

在这个火热的七月,我们暂别象牙塔中舒适的生活,带着特有的蓬勃朝气,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期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是我校大学生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大众的真实契机。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撰写要求及参考格式(一)团队专题调研报告、社会调查报告、科研攻关报告的撰写要求及参考格式1、撰写要求报告字数不少于4000字,内容应紧扣团队活动主题,文章内容应言之有物。

实习报告范文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在大学时期就可以锻炼成对社会极有经验的人,在不断的进步中,直到大学毕业。在参加社会工作以后,直接就可以参加社会工作而不需要实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实习的目的:理解旅行社管理过程,学习带团技能,并能独立带团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康辉旅行社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中国康辉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网络化旅行社,注册资金1亿多元人民币,居全国之最首。

对于人生价值,读到很多,也听说过很多,但是依旧还有许多迷茫。越长大越觉得人生要思考的东西太多,需要追求的东西太多。此次支教就把它当做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旅程,从中我学会了许多,成长了许多。

今年暑假,我有幸到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__支公司进行了为期40天的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 受益匪浅。实践目的和要求:__年暑假期间,本学院要求在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第8篇 教育实训报告实习报告

教育实习总结

文学院 00—2 何文刚 100100059

我实习所在的学校是京郊的一所乡村学校。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基本情况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五份,试讲次数为五次,上课节数为五节。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迎奥运主题班会》观摩课。

3、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比如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即当自任口才出众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在班上开展了“迎奥运”主题班会活动。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通过和学生的接触也使得我对班上的一些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班上有几个同学家庭相当困难,于是有人向我提议:在主题班会上为这些同学献爱心为他们捐款。可是,经过我的再四考虑,我还是把他否定了。因为,为贫困生捐款献爱心动机非常好,可是这样做却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没有了自尊,也就很难再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了。最终,我还是把班会主题敲定为一个十分时尚的主题迎奥运。

为了办好这个班会,(文章來源:)我努力为每一个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结果,在准备班会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积极。班会的节目花样繁多,唱歌、跳舞等应有尽有,而且还组织一次辩论会。论题为:体育是否可以创造友谊。辩论中双方各执异词,辩论深刻到位。另外,为了普及奥运知识,我还在班会上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奥运知识有奖抢答活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很浓烈、热情也很高涨。最后一曲笛子独奏歌唱祖国将班会推向了高潮。

当然,在开展班会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曾经问过班上的同学一个问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尽管我一再“放水”,可是人有为数不少的人回答:“当然是一斤铁重了!”

最近,我还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这样的句子:“除夕之夜,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除夕之夜,天空中又怎么可能出现一轮金黄色的圆月呢?严重失真,近乎荒谬。其实,这仅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好,问题似乎就变得复杂了,值得我们教育工深思了:不懂得这些常识的学生,又怎能拥有完整的人生?这样的教育能被称作素质教育吗?

此外在一些观摩课上,还常常呈现表演的风气。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其余同学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同学回答了另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下来,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这就是明显的弄虚作假,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针对以上问题,我也想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教师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弄虚作假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为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教师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的形象以及从教师的高尚责任来看教师都不应该弄虚作假。而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富于魅力。2、 针对学生所犯的常识性的错误。教师应该科学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综合的发展。

3、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很有必要把教育的着眼点放低一些。让他们发现爱其实很容易;爱就在身边;爱就在儿女亲情里;爱就在柴米油盐中。为此,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别开生面的作业亲情作业。即让孩子在吃饭时给他的父母夹夹菜、在晚上睡觉前为他的长辈们洗洗脚。

总之,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

“教育实习总结”版权归所有;请注明出处!

第9篇 13年语文教育实训报告实习报告范文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 “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

“语文教育实习总结”版权归所有;请注明出处!

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 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 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

《教育实习实训报告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