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农业部门贯彻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农业部门贯彻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我们在总结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状况,深入查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原因,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成效和做法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关于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战略,落实农业安全发展和农村和谐稳定两大任务,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成效突出,亮点纷呈。主要体现为“五个进一步”:
农业质量安全进一步提升。重大动植物病得到有效防控,近几年来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红火蚁疫情得到控制。农产品质量检测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建成市农业检测防疫综合大楼,以农检中心为龙头、镇街检测机构为骨干、主要生产基地及农批市场检测点为基础的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今年1-4月,市镇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共检测蔬菜样本17.15万份,检测生猪肉品及生猪尿液样本7.62万份,合格率分别为96.64%、99.85%,均在去年较好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提升,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农业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首批6个产业园累计投入建设资金7300多万元,修筑路基近40公里,铺设水泥(沥青)路面17公里、硬底化排灌渠27公里,整治农田3960亩,建成现代化温室大棚15000多平方米。第二批的清溪农业产业园于3月上旬全面进场施工。园区招商工作初见成效,中堂镇计划近期与深圳市龙日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园区合作经营协议,麻涌镇在引入台湾资金、技术、人才参与园区建设等方面与台商协会达成初步共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推进,20xx年完成12个先行点的施工建设,整治基本农田1.24万亩。到目前,全市标准化农田达5.86万亩。
农村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连续5年加大对欠发达镇村和不发达革命老区的扶持,建成水泥公路326公里,小型桥梁近1000米,供水管网731公里,修缮医疗卫生站1.3万平方米,全市所有自然村实现通水泥路和自来水。为11个欠发达镇落实扶贫贷款36.7亿元,有效地帮助其发展启动项目,增强造血功能,促进了经济发展显著提速。大岭山镇、沙田镇、沙田穗丰年村等欠发达镇村发展势头迅猛,主要经济指标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拓展。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增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发展生产促进增收的功能逐步增强。全市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家。今年推荐的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已完成申报工作并进行了公示,近期将可获得认定。农业品牌化标准化加快推进。全市有省农业名牌产品23个,通过“三品”认证农产品69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市级示范点各5个。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占地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达15家,有效促进和带动了农业生产。
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整合提升现有物业资源,加强资金运筹管理,集体货币资金营运效益不断提高。至去年底,全市农村集体总资产达1088.6亿元,占全省同级资产的三分之一;经营总收入140.2亿元,约占全市公共可支配财力的三分之一;两级净资产821.2亿元,纯收入81.8亿元,村均净资产超亿元、纯收入超千万,分别达1.5亿元和1463万元。
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做法是“四个坚持”:
(一)坚持以思路创新为先导,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善于思想,敢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适应城市化发展的农业模式。通过对我市农业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提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新思路,并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切入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引导农业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变。全市分两批确立了10个市级农业产业园,总规划面积2.89万亩,计划用3-5年时间建成。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主要抓好高标准规划、扶持资金投入、政策制订和指导经营管理,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二)坚持以夯实基础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坚实的基础,我们以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为着力点,努力夯实农业基础,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开展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初步确定麻涌、沙田、高埗、东坑、中堂、石碣等6个镇共12个点为今年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点,建设面积7780亩。抓好农科基础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农业科研推广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科研和推广活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促 进了全市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去年建立了重点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0个,向社会推介农业主导品种26个、主推技术16项,获省农技推广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6项、市专利金奖1项。
(三)坚持以农业安全为保障,切实加强生产监督管理。农业生产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农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农业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落实。一是着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加强组织协调,突出源头整治,抓好日常抽检。通过组织蔬菜生产地村(居)委会、土地发包方与种植户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方责任。组织农资经营单位签订承诺书,规范经营行为。推行生产环节农业投入品台帐制度,指导1.6万农户建立生产台帐。大力实施产销联建制度,审核认定了73个供莞生猪定点基地,有效保障了生猪质量安全。二是着力抓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抓好春秋两季动物大防疫和日常防疫免疫工作,加强检疫监督和重点场所消毒灭原,严格生猪屠宰检疫,实行屠宰场生猪“零库存”制度,消灭疫病隐患。同时,认真抓好香蕉黄叶病和有害生物的防治。三是着力整治农资市场秩序。通过常规检查和专项治理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整顿和规范农资经营市场秩序。
(四)坚持以农村稳定为前提,全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前提。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管理指导,切实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一是大力扶持欠发达镇村发展。20xx年以来,我们通过落实财政转移支付、发放扶贫贷款、开展结对帮扶和“千干扶千户”活动等一系列农村扶贫政策措施,帮助11个欠发达镇、81个欠发达村发展经济。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20xx年7月开始,用了3年时间,在全市全面开展农村合作制改革,建立了559个股份经济联社、2499个股份经济合作社,119.9万名村民成为农村经济股份合作组织的股东,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近几年,我们大力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形成了会计出纳委派、审计监督、统计监控三管齐下的农村集体资产营运监控模式,促进了监管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持续保值增值,为农村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四是切实开展土地问题专项治理。通过成立机构,制定方案,调查摸底,认真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促进了土地承包政策全面落实,稳定了农村生产关系。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学习调研阶段,我们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积极开展“我为东莞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接访基层群众等形式,利用“三农”热线电话、“局长信箱”、机关网站等各种渠道,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梳理总结,查摆出当前影响和制约东莞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五个突出问题。
(一)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
20xx年以来,我市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全市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欠发达镇村在新一轮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欠发达镇村集体经济仍然薄弱。近年来,欠发达镇村在社会管理、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刚性支出逐年增加,公共负担日益沉重,用于发展的资金短缺。11个欠发达镇的人口、土地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5.3%和28.9%,但gdp、税收总额、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仅分别占全市总量的13.6%、10.4%和18.8%;81个欠发达村的人口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14.6%,但其经营纯收入、净资产仅分别占全市农村总量的1.3%和2.8%;20xx年末,全市仍有21个欠发达村未达到脱贫标准,另外有24个原为非欠发达的村也下滑到欠发达层面。二是农村民生设施仍有欠缺。水管老化问题突出,严重影响30个镇街344个村(社区)77.4万群众的饮水问题,其中有62个欠发达村的90个自然村饮用水管老化问题尤其突出。相当部分欠发达村由于资金缺乏,没有足够能力按照“五有”新村的标准建设篮球场、小公园、垃圾收集站、公厕、群众办事中心等,公益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三是香蕉产区农民收入下降明显。我市欠发达镇村的农业比重相对较高,农民增收比较困难。沿海水乡片的香蕉生产,由于受黄叶病和台风、冻害等因素影响,亩纯收由20xx年的1481元,下降到20xx年的373元。20xx年麻涌、沙田、洪梅、望牛墩、中堂等五个香蕉主产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276元、8502元、7960元、7511元和10276元,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低3330元、3104元、3646元、4095元和1330元。
(二)农村集体分配不规范
当前,我市农村集体分配不规范的现象日益突出,集中表现为“三过一旧”:一是直接分配过度。有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干部慑于“村民自治”的压力,没有处理好分配与积累的关系,脱离实际,盲目攀比,用非理性分配来满足股东的要求,造成分配过度。20xx年全市有265个经联社和1483个经济社直接分配超过章程规定标准,分配超额10.2亿元。二是公益开支过重。我市多数农村股份经济组织承担着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和社区管理两大职责,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开销庞大。近五年,农村集体公益开支(不含固定资产投入)年均增长14.3%,是同期集体纯收增长的2.1倍。20xx年,全市村组集体公益费用开支达40亿元,有258个村的集体股收益不足集体公益开支,占村总数的46.2%。三是福利开支过滥。目前,我市农村养老、医疗、优抚、助学、卫生等村民直接受益的民生政策,其资金投入基本都由集体承担,农村集体福利开支过滥现象较为突出。此外,村民数量的增加,也使集体支付的各种福利“水涨船高”,支付压力与日俱增。四是分配方式守旧。在实际的集体分配过程中,部分村组仍不同程度地按“老规矩”办事。新生儿童和新迁入户人口,仍然享受集体福利,甚至与股东同等参与集体分配,而“出嫁女”、外迁户等股东的分配权益仍未得到全面落实。
(三)农业基础建设不完善
总体上,我市农业基础还没有达到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所需的标准要求。一是农业产业园建设进度偏慢。作为我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平台和带动龙头的10大市级农业产业园建设进度不够快,与预期的建设目标相距较大。二是现代标准农田总面积偏少。现有标准化农田面积仅占全市基本农田的11.39%,其余农田基础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加上非农建设对农田基础设施造成一定损坏,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大幅下降。三是农业装备及机械化水平偏低。机械化综合水平不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不健全,设施农业、节水喷灌面积规模不大,农机结构比较单一。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理想
我市耕地分布零散,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偏低。20xx年,全市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372户,种植面积5.01万亩;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平均耕种面积1.3亩,远远达不到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指标,农业产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产业基础薄弱,影响了产业化发展。全市19家农业龙头企业中,国家级和省级仅分别为1家和3家,均远少于广州、中山、珠海等周边地区,多数农业龙头企业实力不强,档次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生产、开拓市场、提供社会服务的功能不明显,带动农户能力较弱。同时,我市原有的香蕉、荔枝等特色产业产量下降、效益降低,麻涌香蕉、大朗荔枝等传统知名产品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主导产业和农业名牌产品不突出。
(五)农产品安全保障不稳定
蔬菜农药残留和生猪瘦肉精检测阳性率虽然较低,但由于部分镇街管理职责不够明确,一些生产经营者特别是外来种植户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的现象仍有发生,加上我市95%以上的畜禽产品和70%以上的蔬菜依靠外地输入,异地供莞农产品量大面广,来源复杂,保障安全的难度较大。
产生影响和制约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除了客观原因外,也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五个不够”密切相关:
第一,科学发展的思想不够牢。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没有完全做到求真求深,科学发展的理论功底不够深厚,理论武装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滞后于新时期工作需要。想工作、办事情系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还不够,按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解决问题的力度还不够,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全面拓展农业服务城市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先进农业发展理念。
第二,统筹发展的能力不够强。对工作的整体把握还不够到位,尤其从东莞城市战略产业高度谋划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不够深入,通过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跳出东莞看东莞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够一贯。虽然确立了农业发展的近期和中长期目标,每年也制定工作计划,但协调各镇街组织实施力度不足,效果不理想。统筹开展各项工作还比较欠缺,没能很好地把工作的整体推进与解决个别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各项工作的推进不平衡。
第三,谋划发展的作风不够实。日常工作中,我们比较注重农业农村具体管理工作,从科学发展的高度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较少。相对于农业转型升级来说,对农村转型问题的研究不够到位,深入农业农村基层开展“三农”问题的调研不够经常,对农村基层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对形势发展的判断预见不够准确,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仍有欠缺,效率不高。
第四,创新发展的举措不够多。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有时局限于传统思维定式,创新进取精神不强,立足于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不广、新办法不多、新措施不力。特别是在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推动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等一些深层次问题上,思考不深,把握不牢,以致推进力度不大,进展不快,效果不明显。
第五,破解难题的信心不够足。在我市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空间越来越窄的新形势下,对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显得信心不足、决心不大,存在畏难情绪。当一些新思路和新工作在付诸实施中碰到困难时,往往抱着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的态度,没有想方设法去争取各方的支持配合,最大限度地协调方方面面抓好落实。如在推进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对困难估计不足,计划不够周密,检查督促不够细致和经常,致使建设进度偏慢。
三、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按照市委提出精细发展第一产业的要求,我们认为,我市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综合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加快推进园区型、品牌型、创意型农业的发展,促进我市农业从依托农村、服务农村的粗放型传统模式向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精细型现代都市农业模式转变。
当前,我们要重点从六个方面抓好农业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
(一)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配合市委农办共同研究制定新一轮扶持政策,力争在继续实施结对帮扶、提供贷款支持、实施税收返还政策的基础上,全力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落实财政扶持。编制扶持欠发达地区的资金年度预算,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每年根据财力增长情况,不断加大市级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引导各镇街根据中央、省、市的政策导向和工作重点,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投资重点适当转向农村,新增财力适当向欠发达地区倾斜。既要帮助欠发达地区优化发展环境,增强造血功能,加快发展经济,又要切实减轻教育办学、治安管理、环卫保洁、社保支出等方面的负担。
加强经济管理。指导欠发达镇村加强资产的运营和管理,选准发展方向和经营项目,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内部挖潜,推行整合发展,继续帮助欠发达镇村对不良历史债务进行清理,协调银信部门优先为欠发达镇村用以地抵债的方式核销呆账,使欠发达镇村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一个比较恰当的水平。
推行生态补偿。根据全市土地总面积、基本农田总量、户籍人口总量以及各镇街的土地面积和户籍人口,计算核定各镇街应该承担的基本农田保有量。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平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利益关系,缓解欠发达镇村保护基本农田与发展二、三产业的矛盾,更好地调动欠发达镇村保护耕地、保护生态、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改善民生设施。抓好3-5个欠发达村老化水管改造试点,探索城乡一体化供水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市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全面扶持欠发达地区改造农村供水管网,尽快建立完善的城乡统一供水机制。争取市财政连续5年给欠发达村发放“五有”新村建设补助,帮助欠发达村进一步配套完善公共设施。
促进蕉农增收。加强香蕉黄叶病的防控,强化种苗监管,严格执行香蕉种苗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制度,进一步规范香蕉种苗的生产经营。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研究,联合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加快香蕉抗病品种的选育进程。建立蕉园转产改制示范点,实行改种直接补贴和农机补贴政策,强化改种的技术服务、农机服务和信息服务,引导蕉农有序改种,加快蕉区转产改制,促进蕉区农民增收。
(二)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分配
健全约束机制。研究建立和完善分配重大事项审查制度,严把分配审批关。督促各镇街切实履行职责,对集体分配的内容、比例、程序等进行审核。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联合纪检、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研究制订农村干部和经济组织违反分配等资产财务管理制度的责任追究办法。完善考核制度,将集体分配制度的贯彻实施纳入市镇对镇村领导班子年度量化考核内容,督促镇村加强对集体分配的把关和指导。
强化监管指导。切实加强政策引导,督促集体经济组织按章分配,逐步改变传统的福利分配模式,促使集体分配“股权化”。在兼顾现有分配水平基础上,推行集体分配与经营成果、债务清偿紧密挂钩的分配方式。严格集体股、个人股收益使用,股东分配只能在个人股年度收益中开支,社区公益等费用只能在集体股年度收益中支出。引导集体分配与农民就业有效对接,逐步将分红与就业创业挂钩,通过奖勤罚懒政策,引导农民就业和创业。
创新管理体制。在集体经济组织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推动村社分帐核算,进一步提升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主体地位,提高经济组织独立经营管理水平。在坚持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对集体经济组织领导和监督的前提下,引导村委会干部与集体经济组织理事会成员逐步分开任职,促使理事会干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村委会干部聚精会神抓管理。
减轻农村负担。进一步明晰负担的责任,调整负担的方式,规范集体开支,逐步改变集体包揽应由村民负担的福利开支的状况。重点研究统筹衔接非股东村民养老保障,调整完善农民养老保险负担的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农村治安、保洁、保绿等公共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经费补助,加强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
完善股份合作制度。逐步扩大量化范围,对“固化暂不量化”模式设置股权的,指导督促有条件量化的股份经济组织逐步将资产量化到人;对于“固化量化”模式设置股权的,要指导集体股分配有盈余的村组降低集体股比例。分步稳妥推进集体股股权改革,探索逐步取消集体股,直接从股份经济组织经营收益提取公共公益经费的办法。加强股权管理,严格执行“生不增,死不减”的股权制度和同股同权、按股分红政策,纠正以外迁、福利分配等为由损害股东权益行为。制定并落实股权继承指引,规范股权内部流转程序。完善法人治理制度。健全理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大会会议制度和股份经济决策、分配、监督机制,推动股份经济组织向“管理科学、运转协调、分配规范”经济实体转变。提高管理队伍素质。指导各地努力将素质好、能力强、威望高的股东选入理事会,建立公正守法、坚强有力的集体经济管理队伍。
(三)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速构建土地、资金、技术高度集约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平台,通过农业产业园孵化壮大一批创新型农业企业,带动周边基地和农户发展生产,逐步走“园区+企业+基地+农户”的一体化道路,全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精品。一是加快建设进度。定期召开园区建设工作会议,分析建设情况,掌握工作进度。督促石排、大朗、道滘等3个园区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争取6月底前全面启动施工建设。二是组织招商引资。在征求相关单位和镇的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农业产业园招商引资政策,争取第二季度正式出台。着力开展农业产业园招商引资推介,力争引进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农业产业园投资创业。三是落实资金保障。指导各园区坚持经济实用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正确把握建设标准,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尽量节省建设成本,及早落实自筹资金,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抓好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对园区以外的农田,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100亩以上连片农田全部纳入现代标准农田建设范畴,力争到20xx年全面完成全市建成10万亩以上标准化农田的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7780亩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在高标准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力争上半年陆续进场施工,年底顺利完成建设任务。
抓好农业装备水平提升。结合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力推广使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机械等先进适用农机具,大幅度地提高农机化水平。同时,加快温室大棚、节水灌溉、控温控湿设备等先进农业装备的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
(四)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动耕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开展耕地统筹集中经营研究,组织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建设,推动全市零散耕地、耕种意愿低农户的土地向专业大户或园区流转,引导产业化组织向园区集聚。重点探索和完善三种耕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形式:一是承包土地使用权入股形式。主要通过一定的土地面积折算股份,入股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土地集约化经营。二是分散农田集中经营形式。将分散的农田集中起来,由企业或专业大户集中经营,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三是统一整合土地形式。将分散农田整合成一定规模的连片地块,对种植结构作出整体规划,按统一标准组织生产和技术指导,实行分户管理。
巩固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能力。一是提高产业化组织联结带动意识。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把提高联结带动农户能力作为提升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理事长的带头意识和市场意识,强化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观念。二是对全市龙头企业进行复查考核和整改。重点对企业带动农户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带动农户松散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实行“可进可出”的严格的动态模式加强管理。三是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结带动水平。协助合作组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合作服务机制。鼓励合作组织吸收更多农户,提高农民主体地位。
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带动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加强宣传,认真物色培育对象,指导培育对象创新和扩大联结带动农户的方式和规模,大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重点培育我市花卉产业、创意农业、加工农业类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增加农户对农业产业链延长增值部分的收入。
完善农业产业化组织各项管理制度。在完善企业联结带动农户机制和考核认定程序的基础上,尽早出台《东莞市农业龙头企业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对企业贷款贴息实行最高限额,严格新增贴息贷款上报备案制度,加强对企业贷款贴息资金使用的监管和引导。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项扶持资金的作用,引导合作组织将专项资金投向提高带动能力等关键环节。
(五)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源头监管。重点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巡查和日常监督,以违禁药物为主要检查对象,组织开展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法销售高毒高残留农药兽药行为。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指导和监督农产品生产者遵守投入品使用要求和规范,推动清洁生产。加大对蔬菜生产基地、畜禽养殖场的巡查力度,严厉查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化学物质的行为,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强化检测监督。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不断扩大农产品检测的覆盖面,增加检测频次和检测项目,力争蔬菜实时联机检测监控比例达到30%以上,生猪抽检比例达到5%以上,检测不合格农产品100%得到及时处理。准确掌握各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适时发布信息,科学引导生产与消费。
推进产销联建。加强与产地畜牧管理部门的协作,不断强化和巩固供莞生猪基地的产销关系,确保切实发挥日常和应急供应的作用。积极加强与市外蔬菜产区开展产销合作的研究,探索供莞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对供莞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监测力度,与产地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协作,共同对定点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控,保障供莞主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理顺监管职能。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农产品安全监管职能。在重点负责和抓好辖区内生产环节质量监管的同时,加强与工商、质监、卫生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开展其它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六)进一步解放思想
按照中央和省、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加强党建,不断强化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领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制度和组织保障。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理论武装学习。积极利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论坛”、“组工论坛”、“党员学习论坛”等载体,继续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强化奉献“三农”意识,立志全心全意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农民,努力在实践中做理论学习的先行者,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做执政为民的实践者,争当“三农”领域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创新机制制度建设,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一是创新岗位绩效评价体系。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标准,以调动工作积极性、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有效、操作性强的绩效管理考核办法。二是全面落实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对服务效能低下的科室和个人动真格查处。围绕局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热点难点,及时制定《交办事项通知单》和《月度工作情况》,不断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全力推动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三是创新调研工作制度。制定调研工作激励机制和优秀调研报告评选办法,促使调研工作重点围绕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探寻发展举措等问题展开,深入调查研究影响“三农”领域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原因,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巩固强化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着力巩固和强化党建工作基础,为工作的落实提供动力源泉。一是科学合理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优化农业局系统基层党支部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进一步强化党纪教育、政纪教育和法纪教育,鼓励进行在职学历教育和各类培训,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大局观念和业务素质。三是开展“市直机关示范党支部”创建活动。以“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机关”为主题,在农业局系统着力创建一批科学发展好、作用发挥好、工作机制好、创新成果好、服务基层好、硬件建设好的基层党支部。
篇二 农业局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复查的自我检查报告
近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方略,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三农”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全面实现了“十五”计划的发展目标的同时,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遵循“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深入开展了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强化了农业科技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倡导了文明新风尚,三个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要成效
我局注重以人为本,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化队伍作风建设,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文明素养,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抓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管理,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抓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局属单位经济效益不断提高;通过抓技术服务,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职工思想建设得到强化,干部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我局紧密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总要求,强化“有为才有位”的`竞争意识,干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团结、友好、实干、和谐的局面得到体现,切实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广大干部职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增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培养新的工作理念,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通过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家履行职责,努力工作,呈现了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团结奋进、努力拼搏的良好氛围。达到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干部队伍的目标。
(二)党风廉政建设效果明显
我局按照市委的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方针,全面落实中央和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反腐败三项工作,在综合治理上下功夫抓落实,使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1、领导干部自律意识增强,廉洁自律工作得到较好落实。一是领导干部无违规使用公车现象。二是对在公务活动中无赠送、接受礼金和有价证券行为。三是建立了财务管理和监督审计制度,公款吃喝得到有效遏制,监督审计工作取得良好效果。通过财务收支审计,促进了全局增收节支。
2、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得到较好贯彻落实。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局级领导根据各自分工,依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分管业务一起抓,有效地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3、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认真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认真对待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基本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我们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对他们反映的问题,凡涉及到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严格按《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农业部相关文件加以解释,对来访事件不够清楚或解决受阻的,我们派人到村、组调查核实后,给当地乡、镇提出要求限期解决,以化解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4、行业纠风和执法监察工作得到较好落实。一是成立了纠风领导小组,下设有办公室,专人负责。二是认真落实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规定。三是加强了监督检查,有效制止了“吃、拿、卡、要”及“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业不正之风。
(三)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塑造了农业新形象。
2023年,我局被县列为政风行风评议的重点单位。在县纠风办、行评巡视员的具体指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下,行评工作启动以来,全局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认真按方案实施,全面完成了宣传发动、查摆问题、集中整改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开展上下联动,人人参与的政风行风评议和建设工作,切实端正了政风行风,形成了“敬业为农、优质服务、文明执法、廉洁高效”的行业新风。经最后综合测评,我局行评工作综合得分居五个重点评议单位之首。
(四)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机关建设不断增强。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机关各项管理。我们先后制订和完善了《机关考勤制度》、《机关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项目跟踪督查制度》、《工作定期汇报制度》、《专家座谈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制度》等十多项制度,将机关各项工作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硬件建设,改善机关办公条件,使机关整体形象得到较大改善。我们通过一系列硬件、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的管理,着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勤政型、落实型”机关,局党组成员和助理调研员率先垂范,各科、室、站尽职尽责,不仅在技术推广、招商引资等方面抓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而且在机关政工、纪检监察、财务管理、信访接待、档案保密、老干、工会、扶贫等方面工作也有声有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门前四包”等都达到了目标要求。
(五)依靠科技进步,农业地位显著提高
近年来围绕突出调整优化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和强化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这个重点,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我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均保持了稳步增长或者持平的水平,尤其是一些价值高、产量增长快的优质农产品对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贡献较大。随着结构调整,尤其是五大产业化工程的实施,我县涌现出一批上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发展,不但提高了农业生产
农业局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复查的自我检查报告来自范文搜-www.koomao.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三 县农业局行政执法评议自我检查报告
在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基本告一段落、全县上下正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六次全委会精神之际,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对我局进行行政执法评议,我们认为:这对推动我局深化和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转变作风、转变职能、优化服务、加快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县人大常委会对我们农业局的关心和厚爱,体现了对我县“三农”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县委、县人大作出对农业局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评议的决定后,我局高度重视,将评议活动作为推进我局行政执法、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自身建设的难得机遇,本着主动、认真、负责、虚心的态度,积极组织开展了行政执法评议“迎评”活动。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关于组织开展“两项评议”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自7月初起,我们就着手进行了“迎评”的宣传发动、方案制订等组织准备工作。从7月中旬开始集中时间和精力,开展了执法自查自纠活动。对2003年以来农业局依法履行职责、强化行政管理、农业(农机、渔业)执法监督、勤政廉政、加强法制建设和队伍自身建设的情况进行了实事求是、全面细致地自我分析检查和回顾总结,认真排查存在问题,并切实加以整改。在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支持下,努力提高农业行政执法水平,努力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现将农业局两年多来的行政执法工作情况作一汇报,请予以审议。
一. 行政执法评议活动基本情况
县农业局是县政府主管全县农业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承担农业(渔业)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由各级农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的种子、蚕种、食用菌种、种畜禽、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初级农产品、农业转基因生物产品、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业机械、渔业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执法检查、行政处罚工作。
县农业局主要履行《种子法》、《动物防疫法》、《渔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6部与农业(渔业)有关的法律、100余部行政法规及地方性法规等的贯彻实施和行政执法工作。
今年7月以来,局党委将评议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始终坚持正确的执法评议指导思想,剖析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严格按照县委和县人大常委会的评议工作步骤和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执法评议的各项工作。制订下发了淳农[2023]81号《关于组织开展“两项评议”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迎评”工作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两项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迎评”工作的实施。7月11日,召开了由局中层副职以上干部参加的动员大会。要求农业局干部职工必须充分认识执法评议的意义,端正态度、精心组织,主动扎实地做好“迎评”各项工作。在评议过程中,局党委多次听取和研究执法评议工作动态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局属各科室站层层发动、全面动员,科室领导负责本单位的执法评议工作。这次执法评议工作,我们做到了教育动员从上到下不漏一人,执法自查由点到面不留死角。为搞好农业(渔业)行政执法自查自纠,我们一是坚持以自我为主,立足本职、立足自身,突出重点执法环节的对照检查,对一年来的行政执法和队伍建设情况,全面进行了“回头看”,特别是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分析。二是坚持开门纳谏,查改结合。评议活动以来,我局采用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通过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上门听取意见等方式虚心征求各方对我局行政执法和队伍建设的批评意见、建议,对代表和群众提出的问题,坚持有错即改,认真对待,努力解决。三是把这次执法评议同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六次全委会精神、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百名农技干部联基地联大户送服务”等活动听取人民群众对农业(渔业)行政执法的意见。日前,农业局全体执法人员的宣传发动、思想教育基本到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基本查找清楚,加强改进执法和队伍建设的思路、措施基本明确。
二.农业(渔业)行政执法主要工作
我局的行政执法职能主要包括农业执法、渔业执法和农机监理。两年多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农业(渔业)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各乡镇政府、有关部门的协助配合下,在全县人大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国家农业(渔业)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能,依法行政,力求行政执法主体合法、程序合法、内容合法,积极宣传普及、严格贯彻执行农业(渔业)法律法规,妥善及时地处理违法违规案件,提高了依法护农(渔)、依法治农(渔)的意识和水平,为维护和促进全县农业经济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此同时,我局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及时取消了钓鱼证、植物检疫登记证、农机维修网点等3个项目的核准许可和兽药生产许可项目,取消了13项农机收费项目,另外又降低了2个收费项目。还完善落实了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开展了最佳案例与最差案例评选活动,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公正执法、公平执法、文明执法,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几年来未发生冤案、错案。也得到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03年被省海洋与渔业局评为“全省渔业执法先进集体”,被杭
县农业局行政执法评议自我检查报告来自范文搜-www.koomao.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10位用户关注
50位用户关注
72位用户关注
27位用户关注
43位用户关注
26位用户关注
22位用户关注
35位用户关注
24位用户关注
74位用户关注
89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94位用户关注
25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
1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