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商务局对农村市场流通及供销工作调研报告
商务局对农村市场流通及供销工作调研报告
在开展“察民情,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活动中,我们深入部分县、乡和企业对农村市场商品流通和供销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综合调查研究。
一、农村市场商品流通和供销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供给小生产与农产品需求的大市场的矛盾。一方面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农产品的原料需求越来越大,迫切要求农村市场为工业发展提供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的农产品;另一方面,城市化、城镇化比重的上升与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整个城乡居民消费商品化、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也要求农村市场提供更多的农产品有效供给。此外,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接轨,也要求农村市场提供有比较利益优势的优质农产品出口。与经济体制转换和经济增长则出现了明显反差,全国3亿多农户的小规模、分散生产经营是目前我国农产品供给的重要来源。分散的小生产不但难以靠规模化经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无法回避和抵御农产品生产的“双重风险”,与农产品需求的大市场相距甚远。
2、农村市场客体交换系统的扩大与农村市场主体组织原始规模狭小的矛盾。随着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实行和农村市场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市场的规模急剧扩大,是因为农村商品市场交换体系急剧扩大,进入市场交换的农产品品种数量急剧增多;是农村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市场也在发育,有的要素市场规模相当可观,例如,劳务市场等。与农村市场交换客体系统规模的扩大相比,中国农村市场主体的发育则明显滞后,仍然靠个人、农户为主参与农村市场的活动,仍然是商品经济欠发达的一种自由原子竞争式的市场主体状况。
3、农村市场交换规模扩大与农村市场网络残缺的矛盾。原有国有商业与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农村的健全的点、线、面的网络体系通过改制全面瓦解消失后,出现了农村商贸流通网点残缺不全的状况,在农产品收购、农资销售、日用工业品供应等主要由一些农村个体户自发经营,而个体经商户的行为不规范,实力弱、服务差、经营范围窄等给农村市场带来了许多问题。
4、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与农村流通业态落后的矛盾。连锁超市等新型经营业态在城市迅速扩充后,农村商品流通仍然是传统业态为主导,即使有的挂名“连锁店”,实际上仍然是“挂羊头,卖狗肉”式的旧式经营,仍假冒伪劣商品混迹其中,农民权益受损。
5、城乡市场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市场在基础设施建设、业态结构、市场管理、市场秩序等方面的差距都在扩大,农村市场商品流通仍然普遍存在的设施不足,方式陈旧。
6、农产品优质品种少,加工低效,产品增值不高,缺乏科技含量和规模化,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成本冷链系统方面建设缓慢造成流通不畅和成本较高,利润低微,农民进入市场难,买难卖难是农民最突出的问题。
7、供销社是农村市场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在计划经济时期,经营网点多、生产生活商品齐全、辐射面广、网络延伸等特点,城乡上下一套完整的销售网络,为繁荣城乡市场,满足了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受政府满意和消费者欢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供销社自身的经营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各种矛盾和困难暴露出来,思想观念落后,体制僵化,人员包袱过重,经营出现严重亏损,资不低债等;为此,从20xx年开始,市、县两级供销社开始对全系统进行“两个置换”的改制工作,处置企业资产、置换职工身份、处理银行债务、清偿社员股金及其他债务;然后,由于改制盲目,缺乏全局发展观念,造成企业和基层社全部解散,机构不健全,传统经营业务丢失,经营网点萎缩,流通体系不健全,各类人才流失,仅仅保留了县级供销社机构,工作职责不明确,人员思想不稳定。虽然,近两年来,市、县两级供销社在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效甚微,其主要是缺乏政府政策支持,网络不全,职责不明确。
二、供销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创新发展,服务好“三农”,才能稳定发展
供销社是为“三农”服务的重要经济组织,根在农村,是农村市场最有生命力的市场主体,只有服务好“三农”,才会得到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供销社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平台。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支持供销社开放办社,联合办社,多建网点,健全完善农村流通网络,提高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省政府20xx年27号文件赋予了供销社建设以四大网络为主体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职责。供销社要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力量,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力量,就要不断创新,自身才能发展壮大,才能更好服务“三农”。
1、供销社组织产权制度的创新
供销社必须按照集体合作经济性质的要求,按照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合作制原则,扩大吸收农民和职工社员个人入股,尤其要保证农民出资入股在供销社财产权中占有较高比重,这样,才能真正使供销社在经济 利益上与农民紧密联系。供销社要实行政社分开,保持其集体合作经济产权上的独立性,使其独立法人财产权力不受任何侵害,并不断做到资产增值保值,给农民带来收益。
供销社除了自身产权创新外,还应主动帮助农民建立新的市场主体,如各类专业合作社、农业产品专业协会、农民经纪人组织等,在帮助农民建立新的市场主体中供销社既可以控股,也可以参股,对不参股不控股的也应该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
2、供销社在空间布点的创新
供销社在过去多按行政区划形成和发展,实际上使农村流通组织的资源配置人为地限制于一定行政区划空间内,很显然这与市场经济要求开放性配置贸易资源是相违背的,因此,农村基层供销社组织模式必须创新,要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的限制,按照贸易资源在空间的优化配置,形成以重点城镇或农村集镇市场中心所在地为依托发展供销社,并提供适度的集中网点,提高供销社组织化程度和规模经营水平,要冲破地缘的约束,通过控股、参股、兼并、联合,发展跨地域的新型供销合作组织,以便更好地引导农民提高商品生产的社会化水平、商品率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和产业升级。
3、供销社在经营范围上的创新
供销社要突破传统单一的购销经营,在流通环节扩大和完善购销合作的基础上,发展与农民在第
一、
二、三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如生产合作、加工合作、运输合作、储存合作、消费合作、信用合作、住宅合作等。并不断开拓供销社经营范围,在组织产销方面,为了进一步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供销社在通过产权纽带与农民结成稳定利益关系的同时,可在购销项目上创新,即通过联营制、代理制、合同制、利润返还制和“公司+农户”的方式与更多的农户和农业生产者或企业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供销社作为一种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合作组织,应在服务项目、服务功能上创新。要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尤其要为“科技兴农”服务,突出发展与农村专业大户、乡镇企业的联合,在提供科技信息、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供销社的作用,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村产业的升级。还要为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服务,要适应农村人口沿公路线集镇集中的新趋势和农村居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转化,扩大供销社的经营服务范围,扩大生活资料,建筑装饰材料等的经营,并增加经营层次,更好地保障农村市场的供应,更好地为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为发展农村小城镇服务。
4、供销社在组织管理上的创新
供销社作为一种集体所有的经济组织,无疑应实行民主管理,除了完善“三会一制”,还应在管理机制上大胆创新,由供销社出资者大胆择优选举和招聘其负责人,引入竞争机制,对应聘或选举的基层社主任实行资本经营负责制,实行出资者终产权与法人资本经营权的分离,主任、经理成为资本经营家,对出资者负责,将全部财产按资本经营原则营运起来,确保社有资产的增值与保值。
5、供销社在经营业态上的创新
供销社要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重点加快以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为主的网络建设,加快业态结构的调整和创新,包括通过引进外资和内资或联合经营,积极在农村市场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建立和扩大综合性和专业性的连锁店和超市,包括发展特许连锁、加盟连锁,使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日用工业品经营、食品经营和某些为农民的服务项目经营中不断增加新型业态的比重,并在农村市场及在农产品流通中积极扩大现代物流配送,对有的农村集贸市场实行“农改超”和“农加超”改造,从整体上优化流通业态结构。
篇二 县城农贸市场治安防范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按照省、市《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县(区)”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和县政法委的工作安排,由县综治办、县工商局、宁州派出所三名干部组成调研组,于xxx年4月1日至5日分别对县城宁荣市场、宁阳商城、宁阳综合农贸市场、木材、燃料市场、大牲畜交易市场、废旧物品回收市场等7个市场的治安状况进行了调研及创建“平安集市”征询意见。调研组围绕各个农贸市场在维护市场秩序和安全方面,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是什么?下步在开展创建“平安集市”工作和“平安华宁”工作中,切实改变县城治安状况,集贸市场应该怎么办等方面展开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城农贸市场的现状
宁荣市场:是由5个村民小组和宁州镇政府6家入股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70亩,有190个摊位,管理人员10人(综合管理人员4人、门卫2人、收费员4人),主要经营土杂、肉类、蔬菜、粮食、饮食等。
宁阳市场、宁阳商城:是宁州镇祭祀堂村民小组投资建设的集体企业,有198个摊位,现有管理人员6人(综合管理人员3人、协管员3人),主要经营水果、饮食、木具、百货等。
宁州综合农贸市场:属于国有企业,有140个摊位,现有管理人员7人(综合管理人员3人、门卫2人、协管员2人),主要经营土杂、肉类、蔬菜、饮食等。
木材和大牲畜交易市场:是由城关社区第五村民小组投资建设的集体企业,已承包给私人管理,主要经营小猪、木材、大牲畜等。
废旧物品回收市场:是由两户个体户投资建设和租赁场地经营的个体企业,主要经营废旧金属。
二、调研的方式
调研组采取找市场开办方负责人个别交谈,召开座谈会、走访个体户等方式,共找市场负责人交谈6人,市场管理人员20人,召集市场管理人员和市场服务中心负责人座谈5次23人,走访个体户(含食品、水果、肉类、蔬菜、杂粮等)48户55人,个体商贩(含牲畜、燃料)20人,菜农11人涉及市场的村民小组干部8人、协助市场管理的工商干部3人。
三、经验和做法
一是市场管理人员配备到位。每个市场都有专人管理和维护市场秩序,宁荣市场、宁阳市场、宁州综合农贸市场的管理人员(含门卫)不少于6人。
二是市场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建立了市场管理与治安联防措施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宁州综合农贸市场、宁阳市场、宁荣市场建有各项制度12个,每个制度装框挂在办公室墙上,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三是市场管理人员采取多种形式维护市场秩序。首先与个体工商户签订摊位租赁合同时,规定市场经营户必须尊章守纪、依法经营。如宁州综合农贸市场对违反市场管理规定的经营者,经多次教育不改的采取出板报通报,戴红袖套执勤一个小时等措施,使违规经营者懂得管理市场的难度,警示其他人引以为戒,促进了市场秩序的好转。违规人员经调研组走访,都能接受这样的处罚。其次加强巡查及时排除隐患。每个市场除聘请门卫(保安)人员维护市场秩序外,市场管理人员经常在市场巡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及时进行处置。因此,多年来县城市场内未发生影响较大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
四是防范意识普遍增强。由于xx年开展了联摊联防活动,摊位经营者之间的相互协作较好,重大节日共同出钱聘请人员看守市场货物,发现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和事,都能主动制止和拨打110报警。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市场个体户反映:目前在岗的市场管理人员,多数是村民小组干部,有的文化较低,短期思想行为严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未能对管理好市场进行合理安排,随意变动个体户摊位,群众找不着买。
二是市场管理员和个体户反映:市场管理的各职能部门,执法力度不够。街道乱摆、乱放得不到有效治理,导致市场内生意难做。由此引发部分个体户也跟随着到街面乱摆摊设点,市场内秩序混乱。
四是市场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认为:政府对市场管理不规范,布局较散,市场内不活跃,缺泛竟争力。如宁荣市场和宁阳市场,赶街的人少,推位空的较多,市场萧条。大牲畜市场存在农户承包,相关部门管理脱节,导致牛马交易不进市场,在环城公路两边交易,阻碍交通,影响市容。
五是个体户反映:市场管理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力,防范措施不到位。市场内和市场门口机动车乱停,部份个体户占道经营、乱摆、乱放,严重阻塞市场通行。宁荣市场未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个体户的财物时常被盗。
六是宁荣市场负责人和管理人反映:由于开发市场的收益分配不当,村民小组的收益少,存在群众上访隐患。
五、意见和建议
一是政府要合理规划市场,方便群众。要减少市场布局,将街面占道经营和燃料市场、祭杞堂村与菜园村交界处的大米交易点进入宁荣市场和宁阳市。并固定市场交易的种类,让群众找得着买卖。
二是市场管理的职能部门要建立维护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建立市场管理员奖惩制度、市场门卫奖惩制度等相应的市场治安防范制度。并加大执法力度,彻底整治市场秩序,根治市场内混乱的现象。同时,在市场内分片负责、随时有人管理,巩固整治成果。
三是要加强市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现在市场管理人员未经培训,缺泛管理市场的能力和经验。因此,加强市场管理人员的培训势在必行。
四是政府要对大牲畜市场进行整治,并纳入管理。加强对宁荣市场的指导和管理力度,公开收支帐务,防止群众上访。
县城农贸市场是华宁县的社会窗口,只有建立和谐、有序、稳定的市场交易环境,“创建平安市场”,才能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各级必须高度重视,彻底整治目前市场不规范和乱停、乱摆、乱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推动创建“平安华宁”进程。
篇三 县城农贸市场治安防范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省、市《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县(区)”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和县政法委的工作安排,由县综治办、县工商局、宁州派出所三名干部组成调研组,于xxx年4月1日至5日分别对县城宁荣市场、宁阳商城、宁阳综合农贸市场、木材、燃料市场、大牲畜交易市场、废旧物品回收市场等7个市场的治安状况进行了调研及创建“平安集市”征询意见。调研组围绕各个农贸市场在维护市场秩序和安全方面,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是什么?下步在开展创建“平安集市”工作和“平安华宁”工作中,切实改变县城治安状况,集贸市场应该怎么办等方面展开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城农贸市场的现状
宁荣市场:是由5个村民小组和宁州镇政府6家入股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70亩,有190个摊位,管理人员10人(综合管理人员4人、门卫2人、收费员4人),主要经营土杂、肉类、蔬菜、粮食、饮食等。
宁阳市场、宁阳商城:是宁州镇祭祀堂村民小组投资建设的集体企业,有198个摊位,现有管理人员6人(综合管理人员3人、协管员3人),主要经营水果、饮食、木具、百货等。
宁州综合农贸市场:属于国有企业,有140个摊位,现有管理人员7人(综合管理人员3人、门卫2人、协管员2人),主要经营土杂、肉类、蔬菜、饮食等。
木材和大牲畜交易市场:是由城关社区第五村民小组投资建设的集体企业,已承包给私人管理,主要经营小猪、木材、大牲畜等。
废旧物品回收市场:是由两户个体户投资建设和租赁场地经营的个体企业,主要经营废旧金属。
二、调研的方式
调研组采取找市场开办方负责人个别交谈,召开座谈会、走访个体户等方式,共找市场负责人交谈6人,市场管理人员20人,召集市场管理人员和市场服务中心负责人座谈5次23人,走访个体户(含食品、水果、肉类、蔬菜、杂粮等)48户55人,个体商贩(含牲畜、燃料)20人,菜农11人涉及市场的村民小组干部8人、协助市场管理的工商干部3人。
三、经验和做法
一是市场管理人员配备到位。每个市场都有专人管理和维护市场秩序,宁荣市场、宁阳市场、宁州综合农贸市场的管理人员(含门卫)不少于6人。
二是市场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建立了市场管理与治安联防措施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宁州综合农贸市场、宁阳市场、宁荣市场建有各项制度12个,每个制度装框挂在办公室墙上,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三是市场管理人员采取多种形式维护市场秩序。首先与个体工商户签订摊位租赁合同时,规定市场经营户必须尊章守纪、依法经营。如宁州综合农贸市场对违反市场管理规定的经营者,经多次教育不改的采取出板报通报,戴红袖套执勤一个小时等措施,使违规经营者懂得管理市场的难度,警示其他人引以为戒,促进了市场秩序的好转。违规人员经调研组走访,都能接受这样的处罚。其次加强巡查及时排除隐患。每个市场除聘请门卫(保安)人员维护市场秩序外,市场管理人员经常在市场巡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及时进行处置。因此,多年来县城市场内未发生影响较大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
四是防范意识普遍增强。由于XX年开展了联摊联防活动,摊位经营者之间的相互协作较好,重大节日共同出钱聘请人员看守市场货物,发现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和事,都能主动制止和拨打110报警。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市场个体户反映:目前在岗的市场管理人员,多数是村民小组干部,有的文化较低,短期思想行为严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未能对管理好市场进行合理安排,随意变动个体户摊位,群众找不着买。
二是市场管理员和个体户反映:市场管理的各职能部门,执法力度不够。街道乱摆、乱放得不到有效治理,导致市场内生意难做。由此引发部分个体户也跟随着到街面乱摆摊设点,市场内秩序混乱。
四是市场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认为:政府对市场管理不规范,布局较散,市场内不活跃,缺泛竟争力。如宁荣市场和宁阳市场,赶街的人少,推位空的较多,市场萧条。大牲畜市场存在农户承包,相关部门管理脱节,导致牛马交易不进市场,在环城公路两边交易,阻碍交通,影响市容。
五是个体户反映:市场管理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力,防范措施不到位。市场内和市场门口机动车乱停,部份个体户占道经营、乱摆、乱放,严重阻塞市场通行。宁荣市场未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个体户的财物时常被盗。
六是宁荣市场负责人和管理人反映:由于开发市场的收益分配不当,村民小组的收益少,存在群众上访隐患。
五、意见和建议
一是政府要合理规划市场,方便群众。要减少市场布局,将街面占道经营和燃料市场、祭杞堂村与菜园村交界处的大米交易点进入宁荣市场和宁阳市。并固定市场交易的种类,让群众找得着买卖。
二是市场管理的职能部门要建立维护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建立市场管理员奖惩制度、市场门卫奖惩制度等相应的市场治安防范制度。并加大执法力度,彻底整治市场秩序,根治市场内混乱的现象。同时,在市场内分片负责、随时有人管理,巩固整治成果。
三是要加强市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现在市场管理人员未经培训,缺泛管理市场的能力和经验。因此,加强市场管理人员的培训势在必行。
四是政府要对大牲畜市场进行整治,并纳入管理。加强对宁荣市场的指导和管理力度,公开收支帐务,防止群众上访。
县城农贸市场是华宁县的社会窗口,只有建立和谐、有序、稳定的市场交易环境,“创建平安市场”,才能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各级必须高度重视,彻底整治目前市场不规范和乱停、乱摆、乱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推动创建“平安华宁”进程。
篇四 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实施《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结合“品质*”三年行动计划,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打造文化强区,推进区文化市场执法管理工作,我们对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采用暗访、座谈、实地视察、外出学习、代表评议的方法进行。首先对区文化市场执法管理情况进行了暗访;然后前往宁波慈溪市和北仑区学习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管理工作;听取区文广新局工作汇报,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了解有关情况,并对区文化市场执法管理进行实地视察。视察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文化市场现有合法经营单位764家,其中文化类196家,新闻出版类550家,广电类21家。出版物经营场所285家;打字复印经营场所194家;印刷企业71家;文化类经营场所其中网吧79家(连锁22家);音像店46家;歌舞娱乐场所35家:电子游戏机经营场所9家;文艺表演团体12家;演出经纪机构5家;演出场所4家;电影剧院5家;美术品经营单位1家。
近年来,区文化市场执法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构建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和“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城区”的战略目标,积极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克服工作量大、工作面广,工作人员少的困难,在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整合文化市场管理资源,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创新文化市场执法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明显,区执法大队连年被评为省市优秀执法大队、先进集体。主要表现在: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市场执法管理工作,成立了由区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区文化市场领导小组、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调文化市场执法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专题研究文化市场现状及对策,切实把推进文化市场执法管理、繁荣发展文化市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规范”,认真贯彻执行文化市场管理的法规条例,坚持繁荣与治理齐抓、治标与治本并重的原则,致力于文化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坚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重客观事实,以工作制度为保障,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工作信息通报制度》和《文化市场联合检查制度》等三项制度,为强化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加强执法检查,维护经营秩序。根据文化市场的特点,在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中,加大文化市场执法检查工作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日常监管和集中打击相结合,突出重点、抓住热点、解决难点,有目的的给予打击。以治乱治散为重点,严格审查经营资格,认真查处违法行为,并在网吧统一安装了净网先锋和新一代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对各类经营场所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无证电子游戏房、黑网吧等进行重点打击,取缔无证电子游戏机房50余家,黑网吧8家,收缴赌博电子游戏机200多台,较好了维护了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上半年对娱乐场所、地面卫星接收设施进行了专项整治;在实施奥运保障行动中,对网吧、歌舞、游艺娱乐等公共场所进行普查,结合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与经营业主签定奥运保障行动责任书。通过加大日常巡查密度和专项行动,坚决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单位,不断规范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今年上半年共出动检查486人次,立案查处违规经营案件37起,并对各类举报进行了核查处理,举报人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率达100%。
3、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执法水平。在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中,区文广新局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执法效率,在推进文化市场平安建设上做文章,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工作主动权,逐步理顺了文化市场管理职能,基本形成了以文化行政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文化市场管理网络。积极探索文化市场执法监管新制度,将“六个纳入”作为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通过落实“六个纳入”进一步明确文化市场监管工作责任,理顺文化市场执法工作机制,逐步构建完善我区文化市场综合监督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了文化市场管理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区文化市场执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通过此次调研,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南北部文化市场发展不平衡。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北部地区文化市场在规模、档次、效益等方面与南部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黑网吧”、无证游戏机房、无证音像等在东新、石桥地区尤为严重,整治效果不明显,严重扰乱了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市场环境有待净化。
2、部门协调不够,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信息网络还未建全,基层动态信息难以及时掌握,文化、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在文化市场执法中尚未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直接影响整治力度。
3、行政执法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今年执法经费与去年持平,仅为7万元,其中包括办公室装修费5万元,联合执法中发生的车辆运输费、仓库租用费、执法补助费等费用无法解决。执法大队与局合用办公,办公用房仅2间。文化大队实际编制12名,在岗5名,外借2名,缺编5名。而且文化市场发展迅速,对执法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执法大队缺少专业执法人才,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明显滞后,难以适应目前文化市场高科技发展的趋势。
4、管理单一,协会作用发挥不明显。虽然,成立了我市第一家网吧协会,但在发挥实际效益上,收效不大,没有把网吧经营者真正组织起来,正常地开展各项活动。这些客观原因,大大影响了执法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几点建议
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我区文化市场执法管理工作,实现“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和“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和谐城区”的战略目标,我们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通报交流信息,专题研究问题。搞好文化市场发展规划,优化文化市场布局结构,以市场机制来整合资源,逐步改变“小、散、乱”现象。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文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要通过各种宣传载体和手段大力宣传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和文明、健康的经营理念,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营造全民支持和关心文化市场建设的氛围。
三要是要服务好市场,文化管理部门要制定和提供文化经营政策,促进经营者自觉遵守有关规定,自觉抵制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要从管理文化向发展文化、繁荣文化方向转变。对经营户既要当好参谋,又要做好宣传教育,要加强与经营户的沟通联系,及时帮助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更好的开展经营活动,以促进我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进一步解决“三有”问题,保障执法工作正常开展。我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目前的现状与*区作为中心城区高标准高要求的执法管理目标存在着不少差距,执法经费不足、专业执法人才缺乏、硬件设施欠缺严重影响了执法工作的效率。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专题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逐步解决。
一是要解决有人办事,目前*区公务员编制已超编,是造成执法大队无法进人的主要原因。但是,作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建议人事部门在每年进人数量上给予适当放宽,并通过招聘专业执法人才等方法,逐步解决人员编制和人才引进问题,确保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要切实保障执法经费,在区财政资金逐年增大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逐年提高执法经费的增加幅度。区文广新局要对明年的预算早做安排,财政部门要保证文化监管的工作经费,以保障执法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是要解决有房办事,区政府及文广新局要专题研究,抓住党校搬迁的契机,积极争取,统筹安排,从外部或者内部调配来切实解决执法大队的工作、仓库等用房问题。
3、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切实提高执法效果。只有做好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才能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不断地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要做到保护合法、取缔非法、教育初犯。对文化市场的执法管理要注重堵疏结合,
一是要对守法经营者要给予保护和鼓励;对非法经营单位要加大查处力度,对初次违规经营者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在实施处罚时亦要施之法规的宣传及思想教育,多讲道理,使他们主动自觉地服从和配合管理部门的工作。
二是要对黑网吧、无证游戏机房、非法音像制品等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要严厉打击,坚决取缔。要不断创新执法的形式和方法,联合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定期开展突击性、拉网式的联合整治,增强执法管理的威慑力。
三要加大“十小”行业的整治力度,加强出租房的监管和房东的宣传教育,从源头杜绝违法规行为的发生,确保执法的持续性,切实提高执法效果。
4、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确保执法长效管理。文化市场管理不仅仅是文化一个部门的事,涉及了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因此加强协作尤为重要,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
一是要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权限,强化文化市场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统一协调的工作格局。
二是要尽快设计信息平台,达到资源共享,做到经常沟通信息。
三是要学习兄弟城区联合执法的经验,加强相关职能部门间的联系沟通,积极探索文化市场联合执法的新思路,经常开展联合整治,加大联合执法的力度,通过年终考核和表彰等激励机制使联合执法能做到常规化、长效化。
5、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社会监管网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文化市场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创新思路,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方法刻不容缓,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
一是要将“六纳入”尽快落实到位,探索文化市场执法监管新机制和新方法,努力开创“党政领导、综治牵头、文化主导、各方参与”的新格局。
二是要扶植行业组织健康发展。要学习宁波北仑区文化市场管理中的一个明显特色,要抓紧建立几个重点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文化行业协会在文化市场管理中的作用,要在协会中建立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同时,文广新局又赋予协会培训、引导、宣传等公共职能,并给与经费支持,实践证明协会在配合、协助监管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符合文化监管的时代发展要求。
三是要发挥群众对文化市场的监督作用,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和沟通,发挥学生志愿者的作用。要在社区聘请有社会责任感、有事业心、身体力行的退休干部、退休教师来担任文化市场监管员,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逐步形成社区一街道一大队的三级监管队伍。形成以基层群众为基础、行业协会为支撑、社会舆论为引导的社会监督网络。
篇五 商务局对农村市场流通及供销工作调研报告推荐
在开展“察民情,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活动中,我们深入部分县、乡和企业对农村市场商品流通和供销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综合调查研究。
一、农村市场商品流通和供销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供给小生产与农产品需求的大市场的矛盾。一方面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农产品的原料需求越来越大,迫切要求农村市场为工业发展提供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的农产品;另一方面,城市化、城镇化比重的上升与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整个城乡居民消费商品化、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也要求农村市场提供更多的农产品有效供给。此外,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接轨,也要求农村市场提供有比较利益优势的优质农产品出口。与经济体制转换和经济增长则出现了明显反差,全国3亿多农户的小规模、分散生产经营是目前我国农产品供给的重要来源。分散的小生产不但难以靠规模化经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无法回避和抵御农产品生产的“双重风险”,与农产品需求的大市场相距甚远。
2、农村市场客体交换系统的扩大与农村市场主体组织原始规模狭小的矛盾。随着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实行和农村市场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市场的规模急剧扩大,是因为农村商品市场交换体系急剧扩大,进入市场交换的农产品品种数量急剧增多;是农村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市场也在发育,有的要素市场规模相当可观,例如,劳务市场等。与农村市场交换客体系统规模的扩大相比,中国农村市场主体的发育则明显滞后,仍然靠个人、农户为主参与农村市场的活动,仍然是商品经济欠发达的一种自由原子竞争式的市场主体状况。
3、农村市场交换规模扩大与农村市场网络残缺的矛盾。原有国有商业与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农村的健全的点、线、面的网络体系通过改制全面瓦解消失后,出现了农村商贸流通网点残缺不全的状况,在农产品收购、农资销售、日用工业品供应等主要由一些农村个体户自发经营,而个体经商户的行为不规范,实力弱、服务差、经营范围窄等给农村市场带来了许多问题。
4、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与农村流通业态落后的矛盾。连锁超市等新型经营业态在城市迅速扩充后,农村商品流通仍然是传统业态为主导,即使有的挂名“连锁店”,实际上仍然是“挂羊头,卖狗肉”式的旧式经营,仍假冒伪劣商品混迹其中,农民权益受损。
5、城乡市场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市场在基础设施建设、业态结构、市场管理、市场秩序等方面的差距都在扩大,农村市场商品流通仍然普遍存在的设施不足,方式陈旧。
6、农产品优质品种少,加工低效,产品增值不高,缺乏科技含量和规模化,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成本冷链系统方面建设缓慢造成流通不畅和成本较高,利润低微,农民进入市场难,买难卖难是农民最突出的问题。
7、供销社是农村市场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在计划经济时期,经营网点多、生产生活商品齐全、辐射面广、网络延伸等特点,城乡上下一套完整的销售网络,为繁荣城乡市场,满足了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受政府满意和消费者欢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供销社自身的经营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各种矛盾和困难暴露出来,思想观念落后,体制僵化,人员包袱过重,经营出现严重亏损,资不低债等;为此,从20xx年开始,市、县两级供销社开始对全系统进行“两个置换”的改制工作,处置企业资产、置换职工身份、处理银行债务、清偿社员股金及其他债务;然后,由于改制盲目,缺乏全局发展观念,造成企业和基层社全部解散,机构不健全,传统经营业务丢失,经营网点萎缩,流通体系不健全,各类人才流失,仅仅保留了县级供销社机构,工作职责不明确,人员思想不稳定。虽然,近两年来,市、县两级供销社在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效甚微,其主要是缺乏政府政策支持,网络不全,职责不明确。
二、供销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创新发展,服务好“三农”,才能稳定发展
供销社是为“三农”服务的重要经济组织,根在农村,是农村市场最有生命力的市场主体,只有服务好“三农”,才会得到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供销社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平台。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支持供销社开放办社,联合办社,多建网点,健全完善农村流通网络,提高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省政府20xx年27号文件赋予了供销社建设以四大网络为主体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职责。供销社要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力量,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力量,就要不断创新,自身才能发展壮大,才能更好服务“三农”。
1、供销社组织产权制度的创新
供销社必须按照集体合作经济性质的要求,按照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合作制原则,扩大吸收农民和职工社员个人入股,尤其要保证农民出资入股在供销社财产权中占有较高比重,这样,才能真正使供销社在经济利益上与农民紧密联系。供销社要实行政社分开,保持其集体合作经济产权上的独立性,使其独立法人财产权力不受任何侵害,并不断做到资产增值保值,给农民带来收益。
供销社除了自身产权创新外,还应主动帮助农民建立新的市场主体,如各类专业合作社、农业产品专业协会、农民经纪人组织等,在帮助农民建立新的市场主体中供销社既可以控股,也可以参股,对不参股不控股的也应该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
2、供销社在空间布点的创新
供销社在过去多按行政区划形成和发展,实际上使农村流通组织的资源配置人为地限制于一定行政区划空间内,很显然这与市场经济要求开放性配置贸易资源是相违背的,因此,农村基层供销社组织模式必须创新,要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的限制,按照贸易资源在空间的优化配置,形成以重点城镇或农村集镇市场中心所在地为依托发展供销社,并提供适度的集中网点,提高供销社组织化程度和规模经营水平,要冲破地缘的约束,通过控股、参股、兼并、联合,发展跨地域的新型供销合作组织,以便更好地引导农民提高商品生产的社会化水平、商品率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和产业升级。
3、供销社在经营范围上的创新
供销社要突破传统单一的购销经营,在流通环节扩大和完善购销合作的基础上,发展与农民在第一、二、三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如生产合作、加工合作、运输合作、储存合作、消费合作、信用合作、住宅合作等。并不断开拓供销社经营范围,在组织产销方面,为了进一步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供销社在通过产权纽带与农民结成稳定利益关系的同时,可在购销项目上创新,即通过联营制、代理制、合同制、利润返还制和“公司+农户”的方式与更多的农户和农业生产者或企业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供销社作为一种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合作组织,应在服务项目、服务功能上创新。要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尤其要为“科技兴农”服务,突出发展与农村专业大户、乡镇企业的联合,在提供科技信息、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供销社的作用,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村产业的升级。还要为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服务,要适应农村人口沿公路线集镇集中的新趋势和农村居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转化,扩大供销社的经营服务范围,扩大生活资料,建筑装饰材料等的经营,并增加经营层次,更好地保障农村市场的供应,更好地为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为发展农村小城镇服务。
4、供销社在组织管理上的创新
供销社作为一种集体所有的经济组织,无疑应实行民主管理,除了完善“三会一制”,还应在管理机制上大胆创新,由供销社出资者大胆择优选举和招聘其负责人,引入竞争机制,对应聘或选举的基层社主任实行资本经营负责制,实行出资者终产权与法人资本经营权的分离,主任、经理成为资本经营家,对出资者负责,将全部财产按资本经营原则营运起来,确保社有资产的增值与保值。
5、供销社在经营业态上的创新
供销社要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重点加快以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为主的网络建设,加快业态结构的调整和创新,包括通过引进外资和内资或联合经营,积极在农村市场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建立和扩大综合性和专业性的连锁店和超市,包括发展特许连锁、加盟连锁,使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日用工业品经营、食品经营和某些为农民的服务项目经营中不断增加新型业态的比重,并在农村市场及在农产品流通中积极扩大现代物流配送,对有的农村集贸市场实行“农改超”和“农加超”改造,从整体上优化流通业态结构。
74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
31位用户关注
55位用户关注
93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
64位用户关注
77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20位用户关注
39位用户关注
72位用户关注
57位用户关注
18位用户关注
3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