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操作规程
栏目

架桥机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23篇)

更新时间:2024-08-26

架桥机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

架桥机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

篇1

1. 不得超载作业,必须严格按照设备额定载荷进行操作。

2. 操作员在作业期间不得离开操作室,禁止酒后操作。

3. 在恶劣天气如强风、暴雨等条件下,应暂停架桥机作业。

4. 维护保养时,务必切断电源,避免触电风险。

5. 对于新入职员工,应进行安全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后再上岗。

6. 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响声或振动,应立即停止作业,查明原因。

以上规程旨在提供基本指导,具体情况需结合施工现场条件和设备状态灵活应对。操作人员应始终保持警觉,以确保作业安全。

篇2

1.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程,不得擅自更改设备设置或操作方式。

2.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大风、雷电等,应暂停作业,确保安全。

3. 保持通讯畅通,遇到紧急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4. 对于新入职员工,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5. 不得疲劳操作,确保操作员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进行作业。

6. 保持现场整洁,避免杂物阻碍作业视线或通行。

以上规程需每位操作人员牢记在心,严格遵守,以实现架桥作业的安全、高效。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工程条件和设备状况,灵活调整并执行相应的安全措施。

篇3

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操作。

2. 遇到恶劣天气或设备故障,应立即停止作业,采取应急措施。

3. 在作业过程中,任何情况下都应优先考虑人身安全,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

4. 定期进行设备保养和维护,确保架桥机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5. 记录每次操作过程,以便于分析和改进作业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请每位操作员严格遵守上述规程,以确保我们项目的顺利进行,共同构建安全、高效的施工环境。

篇4

1. 所有参与人员需接受安全培训,并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2. 在解体过程中,避免使用过大的力量,防止部件损坏或失控。

3. 使用专业吊装设备,严禁超载,确保吊点牢固。

4. 每次搬运前,检查运输车辆的稳定性,确保刹车、转向系统正常。

5. 路线规划应避开人口密集区、高压线路和其他障碍物,确保运输安全。

6. 重新组装时,严格按照制造商的指示进行,确保各部位连接紧固,避免因安装不当引发的安全隐患。

7. 遇到恶劣天气,如强风、暴雨等,应暂停作业,待条件改善后再继续。

8. 工作现场保持整洁,及时清理杂物,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9. 紧急情况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人员迅速撤离。

以上规程需严格执行,任何违反规程的行为都将受到严肃处理。每个环节的安全都是整个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我们共同的责任是确保每一次操作都万无一失。

篇5

1. 严禁超载作业,严格按照设备额定荷载进行操作。

2. 过孔过程中,操作员与指挥员应保持有效沟通,确保指令清晰无误。

3. 在移动架桥机时,避免急停或快速转向,以防失衡。

4. 定期对架桥机进行保养检查,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问题。

5. 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规定,严禁酒后作业,禁止疲劳施工。

6. 遇到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人员受伤等,立即停止工作并上报,不得擅自处理。

以上规程需严格执行,任何违反规程的行为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每位作业人员都应以安全为首要,确保每一次架桥机过孔作业都能平稳、高效地完成。

篇6

1. 作业队长需时刻保持警惕,对任何可能的安全隐患保持高度敏感。

2. 遇到技术难题或突发状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3. 培训过程中,强调实践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每位成员掌握正确操作方法。

4. 定期评估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5. 保持良好的沟通,鼓励团队成员报告潜在风险,共同营造安全的工作氛围。

请注意,本规程仅为基本操作指导,具体操作还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应对,确保安全第一。在执行过程中,如遇任何疑问或困难,应及时向上级或专业人员咨询,以确保作业安全有序进行。

篇7

1. 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充分了解设备性能和操作方法,熟悉解体和驮运的全过程。

2. 在解体过程中,务必按照预定顺序进行,避免强行拆卸导致的损坏。

3. 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拆卸,严禁使用不适用或破损的工具。

4. 在吊装过程中,应保持稳定,避免剧烈晃动,确保构件安全起吊。

5. 驮运时,需确保装载均衡,防止车辆在行驶中发生侧翻。

6. 每次作业后,及时清理现场,确保下一次作业的顺利进行。

7. 遇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按照预案采取措施,并上报上级。

8. 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每个环节的协调一致,防止误操作。

以上规程的执行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遵守和监督,以确保架桥机解体驮运的安全、高效。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工程环境灵活调整,不断优化规程,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篇8

1. 操作前,必须确认地面稳固,支腿完全展开并锁定,确保机器稳定。

2. 严禁超载作业,严格按照设备额定负载进行操作。

3. 在起吊过程中,保持视线清晰,随时观察被吊物状态,避免碰撞其他物体。

4. 行走和旋转时,注意周围环境,避免触碰电力线路或其他障碍物。

5. 操作员不得在疲劳、饮酒或服用影响判断的药物后作业。

6. 遇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操作,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

7. 定期进行设备保养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8. 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作业区域。

9. 操作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遵守工地纪律,服从指挥。

10. 遵守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下的停工规定,确保安全。

请所有相关人员严格遵守上述规程,共同维护一个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任何疏忽都可能带来不可逆的损失,让我们以专业和负责的态度,确保每一次架桥作业都能顺利、安全地完成。

篇9

1. 严禁未经培训的人员操作架桥机,操作员应持证上岗,熟悉设备性能和操作方法。

2. 变跨过程中,禁止人员在吊臂下方停留或通行,以防意外发生。

3. 遵守安全规程,不得擅自更改设备设置或操作程序。

4. 作业结束后,应将设备妥善停放,切断电源,做好防雨防潮措施。

5. 注意设备维护保养,定期进行专业检查,及时更换磨损部件,保证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本规程旨在提供基本指导,具体操作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应对,务必以安全为首要原则。

篇10

1. 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操作设备。

2. 在吊装过程中,严禁人员站立于吊物下方,确保安全距离。

3. 遇到突发情况,应迅速按下紧急停止按钮,切勿盲目行动。

4. 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指挥信号清晰无误。

5. 工作结束后,将设备停放在指定位置,切断电源,做好防雨防潮措施。

以上规程需严格执行,任何违反规程的行为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每个操作员都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以确保每一次吊装作业的安全顺利完成。

篇11

1. 严禁超载作业,严格按照设备的最大承载能力进行操作。

2. 在风力过大或恶劣天气条件下,应停止作业,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3. 操作过程中如遇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继续。

4. 作业结束后,应及时切断电源,清理现场,做好设备的防雨防潮工作。

5. 保持良好的团队协作,沟通清晰,避免因误解引发的安全事故。

以上规程需全体作业人员严格遵守,任何违反规程的行为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让我们共同致力于安全施工,为铁路建设贡献力量。

篇12

1. 操作人员应穿着规定的防护装备,并遵守现场安全规则。

2. 变跨前要确认地面支撑稳定,避免因地面不平导致架桥机倾斜。

3. 在变跨过程中,严禁超负荷工作,避免设备受损。

4. 保持注意力集中,随时注意架桥机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5. 作业期间,确保所有工作人员了解并执行各自的职责,避免混乱。

6. 变跨完成后,进行复查,确保所有部件已调整至正确位置,方可继续其他作业。

7. 记录每次变跨操作的过程,以便于分析总结,提升未来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以上规程旨在提供一个基本的操作框架,具体操作还需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请每位参与者牢记安全第一,严格遵守规程,共同营造一个安全、高效的施工环境。

篇13

1. 操作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程,不得擅自改变设备设置或操作方式。

2. 作业时,保持通讯畅通,以便于应急响应。

3. 对于复杂的吊装任务,应制定详细的操作方案,并经审批后执行。

4.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 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疲劳作业,确保操作精度和反应速度。

6. 遇到不明情况或设备故障,不可盲目操作,应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本规程旨在提供基本指导,具体操作还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应对,确保安全第一。

篇14

1. 操作员应始终佩戴安全帽,穿反光服,并遵守工地安全规定。

2. 遇到大风、雷雨等恶劣天气,应立即停止作业,将设备置于安全位置。

3. 不得超载使用架桥机,以免造成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

4.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修改设备参数或结构,以免影响设备性能。

5. 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并寻求专业人员处理,切勿自行解决。

以上规程需严格执行,任何违反规程的行为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每个操作员都应将安全放在首位,遵循规程,以确保工程的高效、安全完成。

篇15

1. 操作员必须熟悉设备性能,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2. 遵守规程不代表可以忽视现场实际情况,应灵活应对突发状况。

3. 不得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强行作业,如强风、雷电、暴雨等。

4. 严禁超载使用,以免造成设备永久性损害或安全事故。

5.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问题。

6. 工作结束后,应将设备停放在指定位置,切断电源,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程,我们能够确保架桥机的安全操作,为工程项目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篇16

1. 在启动架桥机前,必须确保所有安全装置完好,如防护栏、警示标志等。

2. 操作员应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工作服等。

3. 不得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作业,如强风、暴雨、雷电等。

4. 操作过程中,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确保现场秩序。

5. 每次吊装前,应确认吊点牢固,避免吊物滑脱。

6. 在移动架桥机时,要确保周围无障碍物,避免碰撞。

7. 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声响或设备发热,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再继续作业。

8. 定期对架桥机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9. 培训员工定期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演练,提升安全意识。

10. 作业完成后,将设备停放在指定位置,切断电源,做好交接记录。

遵循以上规程,我们将能有效降低作业风险,确保架桥机的高效、安全运行。在实际操作中,每个细节都可能关乎到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因此每一位参与者的责任重大,务必严谨对待。

篇17

1. 操作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有有效操作证书,熟悉设备性能及操作方法。

2. 过孔前,检查吊索、滑轮、支腿等关键部位,确保无松动、磨损现象。

3. 起吊时,严禁超载,重量估算需精确,避免因荷载过大引发危险。

4. 作业过程中,保持与指挥员的通讯畅通,严格执行信号指令。

5. 遇到大风、雷雨等恶劣天气,应暂停作业,确保设备及人员安全。

6. 过孔时,应缓慢匀速移动,避免突然加速或急停,以防设备失衡。

7. 在复杂地形或特殊结构处过孔,需提前进行技术交底,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

8. 作业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做好设备保养工作,以便下次使用。

9.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快速、有效地处置。

本规程的执行需要全员参与,共同维护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务必遵守规程,切勿擅自简化步骤或冒险作业,以确保每一次过孔都平稳、安全。

篇18

1. 操作员务必遵守规程,不得擅自改变操作方式或超负荷作业。

2. 遇到恶劣天气,如强风、暴雨等,应暂停作业。

3. 工作期间禁止饮酒,保持清醒状态。

4. 作业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作业区。

5. 对于新入职员工,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

6. 遵守交接班制度,确保设备状态交接清楚,避免因信息不全导致的误操作。

以上规程需每位操作员熟记于心,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以确保df450架桥机作业的安全和高效。

篇19

1. 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不得操作架桥机。

2. 操作时务必遵守工地安全规定,遵守交通规则,尤其是涉及道路交通的作业。

3. 遇到恶劣天气,如大风、雷雨等,应暂停作业。

4. 保持与地面人员的密切配合,确保信号传递准确无误。

5. 禁止在未固定或不稳定的基础面上使用架桥机。

6.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以上规程需每位架桥机操作工牢记于心,严格执行,以确保作业安全,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任何违反规程的行为都将受到相应处罚。希望大家共同维护安全的工作环境,共同守护生命安全。

篇20

1. 司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操作架桥机。

2. 在操作过程中,禁止超载或超出设备设计参数范围使用。

3. 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疲劳驾驶,必要时应定时休息。

4. 禁止在恶劣天气下强行作业,如遇大风、雷电、暴雨等极端天气,应立即停止并妥善停放设备。

5. 每次作业后,应对架桥机进行清洁和保养,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6. 不得擅自修改或拆除安全装置,如限位器、报警器等。

7. 在进行吊装作业时,应确保吊物捆绑牢固,避免吊物滑脱。

8. 对于复杂的操作,应在有经验的人员指导下进行,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以上规程的实施需要每位架桥机司机严格遵守,管理层也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共同构建安全的工作环境。在实际操作中,每位工人都应视自身为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以实际行动践行规程,确保工程安全、高效进行。

篇21

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有有效操作证书,熟悉设备性能及操作方法。

2. 作业前,操作员应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反光衣等。

3.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强风、暴雨、雾霾等,应暂停作业。

4. 严禁在未设置足够支腿支撑的情况下进行作业,确保设备稳定性。

5. 作业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故障。

6. 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磨损部件,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7.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记录设备运行状况。

请所有相关人员务必牢记以上规程,将安全意识贯穿于工作始终,共同营造一个安全、高效的施工环境。

篇22

1. 保养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熟悉设备性能和操作方法。

2. 工作时穿着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绝缘鞋等,确保个人安全。

3. 严禁私自改动设备结构或电路,任何设备改造须经专业人员评估并批准。

4. 遵守“先停机后检修”的原则,防止设备意外启动造成伤害。

5. 保持良好的沟通,与现场其他工作人员协调一致,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事故。

6. 注意天气变化,恶劣环境下应停止室外作业,避免设备受损或人员受伤。

7. 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提升安全意识,更新知识技能。

此规程的执行需要每位保养员的严格遵守,只有通过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确保架桥机的安全高效运行,为桥梁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篇23

1. 操作员必须熟悉设备性能,严禁未经培训的人员操作。

2.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强风、暴雨,应停止作业。

3. 作业过程中,严禁超载,严格按照设备的最大荷载进行操作。

4. 操作时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装备。

5. 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6. 保持通讯畅通,确保指挥员与操作员之间的信息准确无误。

7. 作业结束后,清理现场,确保作业区域整洁,防止意外发生。

以上规程需严格执行,任何违反规程的行为都将受到相应处罚,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共同营造一个安全、高效的施工环境。

架桥机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1总则

1.1为统一铁路架桥机架梁的技术要求、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确保安全优质地实施,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在标准轨距铁路线上使用悬臂式架桥机、单梁式架桥机、双梁式架桥机和铺架机架梁施工作业。

1.3按本规程所架设的梁,除特别指明外,均为成品梁,即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梁或预应力混凝土梁。

1.4架梁工作人员应熟悉架桥机的结构、性能、操作规程和机电设备状况,结合设计文件和桥梁结构特性,确定合理的方案和周密的组织,按照本规程的规定作业。

1.5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严禁架梁:

1架桥机卷扬和走行系统的制动设备、机身稳定设备失灵,或架桥机杆件、吊具及设备有损坏未彻底修复时。

2架梁人员未经培训,或架梁人员之间分工不明确,指挥不统—、信号不一致时。

3气候恶劣(大风、大雾、大雨、大雪等)妨碍嘹望操作,或夜间照明不足,影响安全作,业时。

4桥头路基或线路未按本规程进行处理时。

5架梁通过临时性桥梁未经检算又未采取措施不能确保安全时。

6架设新型梁,或在特殊的墩台、桥梁上架梁,无明确要求,又未经检算时。

7在运输、装卸过程中,梁表面受到损伤又未整修完好时。

1.6铁路架桥机架梁,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桥头作业

2.1 架梁岔线

架梁岔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悬臂式架桥机架梁时,除有较近的站线、岔线可资利用或采用桥头卸梁方式喂梁外,应设置架梁岔线。

2单梁式或双梁式架桥机可不设架梁岔线。

3铺轨架梁工程量很大或桥群地段铺轨架梁机械交替作业频繁时,宜在适当地点设置交会铺轨架梁列车的临时岔线。

2.1.2 架梁岔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出岔地点应靠近桥头,距桥台尾的距离应大于喂梁列车长度与拨道架梁时的拨移长度。受地形条件限制需要后移时,不宜超过300 m。

2岔线有效长度不应小于装一片成品梁的平车总长,另加机车或轨道车的长度。

3岔线与正线的线间距不得小于4.5 m;困难情况下可减至4.2m,小于4.2m时必须设人防护。

4在曲线上出岔时,应设在曲线外侧,线间距应保持5 m以上。当设在曲线内侧时,曲线半径应在500m以上,道岔前后应适当取直。

5岔线坡度宜在6%及以下,最大不得大于10%o。特殊情况应以计算确定,并制定安全防护措施。

6架梁岔线宜选用向桥头出岔的顺开岔,但也可视地形条件选用逆桥头方向出岔的倒开岔。当梁孔数较多,桥头距车站较远时,宜选用两端与正线接通的贯通式岔线。

2.1.3 架梁岔线的修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可利用桥头附近的平地或平缓坡地修建,有困难时,可采用加宽正线路基的办法解决。

2需在路堑内修建岔线时,可临时利用侧沟土台等空地,并适当拨移正线线路以满足线间距需要。

3岔线土方应与正线路基一同施工。

4岔线应有排水设施。

2.1.4岔线道岔不得小于9号。扳动道岔宜用转辙器。

2.1.5架梁岔线的轨道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架梁岔线:钢轨不得小于38 k8/m,配件齐全;枕木每千米不得少于1 440根;枕下至少应有10cm厚的道碴。

2需要吊梁通过的岔线:钢轨不得小于43 kg/m;配件齐全;枕木每千米不得少于1 600根;枕下至少应有20cm厚的道碴。

3岔线经过压道加固后,方可通行。

4道岔下部的道碴应充分捣固。

5其他岔线应达到ⅲ级铁路标准。

4.2 压道

2.2.1 架梁使用的压道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机压道时,其轴重应不小于190kn的机车。超重车压道日l其轴重不应小于架梁时计算最大轴重的1.1倍。

2当采用悬臂式架桥机架梁时,必须使用超重车压道。

3当采用其他类型架桥机架梁时,可用单机压道。当路基质量严重不良,宜用超重车压道。

4严禁使用已组装的架桥机压道。

5超重车宜使用e轴普通平车作为承载车辆。

2.2.2 压道前应详细了解路基的施工资料、填筑情况和填筑后的沉落情况。

2.2.3 压道范围、速度和次数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道范围:前方压上桥台1 m,后方压到大轴重最远停留处以远50m。采取拨道架梁时,除正线外应拨到计算拨道量一处压道。所有大轴重通过或停留地段均应压到。

2压道速度:可取1~3 km/h,最大不得超过5 km/h。对大轴重经常停留地段、桥台尾与线路衔接处和个别有疑问的薄弱处所,应放慢速度或较长时间地停在该处任其沉落。

3压道次数:压到无显著下沉,最后三个往返的轨道左右偏差不得大于2mm,总下沉量不得大于5 mm。压道不得少于三个往返。

4压道时应有养路人员配合整道,认真捣固。比较松软的路基,在变形地段应起道捣实后再压。压道后或架梁过程中,当遇大雨或长期阴雨浸泡路基,或压道后很长时间未架梁及架梁的间隔时间很长,或经过线路大抬道等情况,均应重新压道。

2.2.4 压道作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道尺和水平仪等观测线路下沉情况,作为采取措施的依据。

2应检查线路四周有无裂缝、下陷、边坡外坍或凸出、基底滑动和出水冒浆等现象。初始压道表面较好的路基,还应检查表面是否结有硬壳或受到冰冻的影响。

3对填筑在水塘上或有滑动可能的斜面上的路基,以及有橡皮土或翻浆冒泥现象的路基,应避免使用悬臂式架桥机,否则必须检算路基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4有关的线下施工单位应派施工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与铺架单位一道进行压道观察,对压道时路基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共同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4.3 桥头线路加固

2.3.1 架桥机的大轴重作用地段和桥头正线的轨道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道床厚不得小于25 cm (枕下至少应有15 cm厚的道碴)。

2道床顶面宽不得小于350cm,并应在拨道范围内适当加停量轨距、水平、方向等应符合线路养护作业标准。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2.3.2线路加固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轨道加固:临时增加铁垫板、轨撑、轨距拉杆道钉和

2单穿加固:每个枕木空加穿枕木1根。

3对穿加固:每个枕木空对穿枕木2根。

4特别加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下列一种方式,但所用人字枕木或扣轨等均应与桥台尾搭接。

1)路基面密排人字枕木一层;

2)密排人字枕木后再加扣轨束3~5组;

3)在路基面或枕木垛上支托扣轨梁;

4)专门设计的承托结构。

2.3.3 选择线路加固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轨道类型为轻型或旧杂轨铺设的次要线路时,当架桥机轴重在400kn以上,应在全部走行地段采取单穿加固;未铺设垫板或道钉数量较少的线路应采取轨道加固;曲线半径在300m以下的线路尚应加钉下股护轨防止脱轨。

2大轴重停留地段应采取对穿加固。

3大轴重非停留地段的重型或次重型线路,经过压道已稳定时,道床厚在30cm以上可免予加固,否则应采取单穿加固。

4经压道后尚不能达到完全稳定的路基,当使用单梁式或双梁式架桥机时,可采取单穿加固,当使用悬臂式架桥机时应采取特别加固。

5跨过有水流浸润或其他有可能塌陷的地段以及在桥台尾与路基衔接地段,当施工时未分层夯实,又未砌筑锥体护坡时,应采取特别加固。

6为减少单梁式或双梁式架桥机运行和起动时的线路阻力,避免自行式架桥机的走行机械受到损伤,可在个别地段采取单穿或对穿加固。

7半填半挖地段路基软硬不匀,使用悬臂式架桥机时应采取特别加固。

2.3.4 线路加固作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固枕木应在线路轨枕捣实后方可加穿。

2所有加固枕木应保持水平,与钢轨间的间隙应用小手锤轻敲木垫片填实。

3拨道时,应将木垫片暂时退出后再行拨动。

3架梁作业

3.1 顶梁

3.1.1 顶梁过程中严禁发生下列事故:

1起顶过程中梁偏歪或翻倒。

2梁在千斤顶或砂箱顶面突然滑动。

3混凝土梁被顶裂,钢梁被顶出凹痕。

4千斤顶底部的支托结构受压损坏。

3.1.2 成品梁的施顶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梗纵向:施顶中心至梁端的距离不得小于支座中心至梁端的距离,并不应大于设计允许的悬出长度。

2梁梗横向:两个同类型的千斤顶应在梁重心线两边等距离支放,千斤顶头部外缘距离梁梗混凝土外缘应保持100mm以上的距离。

3低高度梁如顶道碴槽板,应按设计支顶位置和应力分布长度加以控制,距梁端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00mm。

4除设计允许者外,横隔板处不应施顶。

3.1.3 钢梁施顶位置应在支座处、钢板梁加劲角钢下的翼缘盖板中心处、桁梁主节点下面或专门设置的施顶横梁或牛腿处。不应直接顶在薄钢板板面、盖板边缘和角钢边缘等薄弱处所。

3.1.4 选用顶梁千斤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选用液压千斤顶。当起落量较大时,也可用螺旋千斤顶。

2标记载质量宜选在实际受载量的1.5倍以上。

3梁每端应选用两个同类型的千斤顶同步起顶。

4千斤顶应经过检查。

5液压千斤顶使用的油类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应保持清洁。

6落梁砂箱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所用砂子应筛去石 子并烘干,砂子不应装得过多过满,铁芯应放正、校平,不可偏斜,并严禁压在砂箱边缘上。

3.1.5 千斤顶安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头部应垫有扩大传力面积的支垫(如硬木块、钢板等)。 混凝土与钢板、钢板与钢板之间以及砂箱顶面均应放置木片或麻 袋片。

2千斤顶底座应放在可靠的基础上。当为土质地面时应整 平夯实,上面密排枕木,并加垫厚度不小于16mm的钢板。

3千斤顶安放在平车上时,应放在平车纵向中心线附近, 甩短轨或枕木垫底,上加钢板分布荷载,并应将侧梁下部垫实。

4安放在有斜坡的混凝土表面上时,应用硬质木板或钢板 将斜坡垫平垫实,再安放千斤顶。

5当梁底与墩台顶帽间的净空较小,不便安放千斤顶或砂 箱,设计图又未提出顶梁方法时,可在墩台上预留放顶凹槽或托 架,架梁后再恢复原设计式样。

3.1.6 千斤顶或砂箱顶落梁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顶落梁必须两端交替进行,严禁同时起落。两端高差不宜过大、未施顶一端的全部重量应落在稳固的支垫结构上。砂箱落梁应两端同时均匀下落,梁不应出现倾斜。同端两千斤顶—f落 应同步,严禁用交替下落的方法调整横向位置。

2顶落梁时应设置保险枕木垛,紧随梁起落加高或降低, 并用木板,木楔等调整间隙,梁底与垛顶间应保持不超过50mm的距离。中途停止工作时,应将空隙用木楔打紧。使用千斤顶顶梁安放支座时,顶起后应立即塞入支座。严禁长期用千斤顶支承梁体。

3 t形成品梁或其他梁底窄、重心高的梁,应在不施顶的一端用木撑支护或有其他防护措施。

4如发现起顶困难,应查找原因,不应接长手把或增加人力强压。

5安全栓外露的千斤顶的前面,不应站人或抛掷工具。

3.2 捆梁

3.2.1 捆梁过程中不应发生下列事故:

1捆梁位骨和方式不符合要求,起吊时使梁体受损或产生 裂纹;卷扬机受力不正常,部分卷扬机超载。

2梁受挤压发生局部破损或变形;千斤绳突然滑动、部分钢丝被轧断。

3抛落千斤绳或工具材料滑落时,打伤梁下工作人员。

3.2.2 捆梁位霞应符合本规程第3.1.2条中对纵向限制的规定。

3.2.3 捆梁千斤绳应采用6_(37)型、6_ 37型或6_ 61型交互捻制的钢丝绳。安全系数不得小10。为适应各种类型的梁,应备有几种不同的千斤绳供选用,捆梁时应保持千斤绳每次均向同—方向弯折,避免受反复应力千斤绳与梁底面转角接触处必须安放护梁铁瓦。千斤绳与混凝土面接触处应垫木板防护。

3.2.4 捆梁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千斤绳不应误用。各股千斤绳应受力均匀,不应有绞花和两股互压现象。

2护梁铁瓦及其他支榔物应在受力时进行调整,使其支垫牢实,不致小途脱落,

3于斤绳必须可靠地足挂在吊钩或铁扁担上, 有保险销日寸应插好。

4当发现千斤绳有扭结、变形、断丝和锈蚀等异常现象时, 应及时折减使用或报废。

5受过超载的钢丝绳,应通过破断拉力试验鉴定后方可降级使用,否则不应再度使用。

3.2.5 捆梁时,不应强力推动铁扁担就位挂千斤绳。

3.2.6 吊梁应采用与梁型配套的专用吊具。

3.3 吊梁

3.3.1 吊梁过程中不应发生下列事故:

1卷扬系统制动失灵,梁向一端或一侧不停下落或向下坡 方向不停溜动。

2滑轮无防止跳槽装置,钢丝绳发生跳槽后梁仍继续下落或提升;滑车组上升超过最大限度,导致部件被轧伤或钢丝绳被绞断。

3起落梁时左右侧或前后端高差过大,造成梁体混凝:上应力过大而出现裂缝;梁上配件或道碴下落;吊具或铁扁担被扭坏,并使各台卷扬机受力不正常。

4钢丝绳在卷筒上混缠,或钢丝绳固定端突然松脱。

5第二片梁下落时撞伤或碰动第一片梁。

6两端交替起吊时,梁的一端起落过猛引起另一端支垫失稳。

3.3.2 卷扬用的起重钢丝绳应采用6_(37)型、6_ 37型或6 _61型交互捻制的钢丝绳,安全系数不得小于6。

卷筒与引导钢丝绳进入卷筒的转向滑车之间的距离不宜过短。因距离过短不能自行排绳时,应设置排绳器,否则应有专人协助排绳。卷扬系统中所有易发生跳槽处,均应设置防止跳槽的装置。卷扬机钢丝绳放出到最大限度时,卷筒上必须留有3圈钢丝绳。

3.3.3 吊梁用卷扬设备必须在完全正常状态下使用。

3.3.4吊梁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持左右两侧卷扬机升降速度一致,受力正常。同时应检查钢丝绳有无跳槽和护梁铁瓦有无窜动脱落情况。

2梁体吊离支承面20—‘30mm时,应暂停起吊,对各重要受力部位和关键处所进行观察,确认一切正常后方能继续起吊。

3梁在起落过程中应保持水平。横向倾斜最大不得超过2%;纵向倾斜亦不宜过大。

4出梁时,梁的前后端下落落差不得大于500 mm,严禁梁的尾端碰擦机臂。

5单梁式或双梁式架桥机偏吊时,应调节几台卷扬机的升降量,严禁出现只有部分卷扬机受力现象。

6起重钢丝绳在起升过程中,梁被障碍物卡住或受其他外力猛烈冲击时,必须立即停车检查钢丝绳有无异常。当有损坏,必须更换。

3.3.5 落梁就位时严禁无约束地横向顶、拉。

3.4 拨道对位

3.4.1 拨道对位时不应发生下列问题:

1由于线路拨道使梁或桥台托盘受到过大偏载而产生裂纹或受到内伤。

2前后轮组的拨道量不适当,梁落不到需要的位置;架桥机前端或后端在吊梁走行时受到阻挡(如信号机、隧道洞门等);侵入邻线限界。

3拨道后线路不圆顺,曲线半径过小,缺少线路加强设备等,以致发生掉道、挤钉等现象。

3.4.2 拨道对位可采取单面拨道法或交叉拨道法。在梁上拨道时,拨道量必须控制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各种梁跨吊梁通过及拨道量计算见本规程附录jo当设计允许的拨道量不能满足对位落梁的需要时,可适当选择拨道曲线形状,调整前后轮组的拨道量,并按设计有关规定进行检算。当检算不能达到所需的拨道量时,应采取其他的架梁措施,不应强行拨移。

3.4.3 计算拨道量时,可采用叠加法。

3.4.4 线路拨道后应有良好的平面条件,必要时应提出平面设计。拨道曲线长度宜取60~70 m。实际拨道量与计算拨道量的最大误差不得超过101tim。拨道后曲线半径不宜小于250m,条件困难时不得小于200m。线路拨道后应按规定捣固密实。半径很小时应采用弦线法校正。曲线轨距一般按正线原状铺设,不另加宽;当半径很小并有机车通过时仍应按规定加宽。半径200m的曲线应在外轨加设轨撑。拨道前应算出曲线起迄点和中点位置,并在线路上作出相应标记。

3.4.5曲线上拨道可采用简易方法在现场直接测定。

3.5移梁

3.5.1 机上移梁应注意下列事项:

1移梁前应重新检查零号柱和架桥机主机前支腿支垫情况,移梁时观察墩顶支垫处变化情况。

2机上移梁不到位,需要少量斜拉时,宜选择低位进行,斜拉距离不得超过400mm,斜拉所用手拉葫芦起质量不得小于5 t。

3机上移梁就位前,应检查捆梁千斤绳抽取难易程度。

3.5.2墩顶移梁不应发生下列情况:

1梁在落放或移动过程中翻倒。

2移梁设备破损,滑道下沉,引起梁倾斜或溜动。

3梁保护层及墩台帽边缘受压破裂。

4移梁时方向掌握不好,造成就位困难等。

3.5.3 墩顶移梁可采取滚移,并应配有滑道、托盘、辊轴和手拉葫芦等移梁设备。移梁设备应轻便坚实。移梁时,承托梁的位置应符合本规程第5.1.2条的规定。

3.5.4 滑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滑道可用两根50 mm~50 mm方钢并列组成,间距宜为250mm。方钢每节长可为1~2m,每节两端宜制成斜坡。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0mm。方钢的最外端应设置止动木楔。

2滑道可安放在支承垫石上。当放在垫石外的泄水坡上时,应用硬质楔形木板垫平垫实,其木纹走向应与滑道相垂直。

3方钢滑道的外侧与墩台帽边缘应保持loo mm的安全距离。托盘式或特殊设计的墩台,滑道安放位置应根据设计要求或通过检算决定。

4两股滑道应互相平行,其间距允许误差为±10 mm,并 应与梁移到正位时的方向相垂直。

5两股滑道顶面应在同—水平面上。

6滑道端部应向墩台外缘作成不大于2%的上坡道。严禁设置下坡滑道。

3.5.5 移梁用的托盘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应便于安放砂箱和护梁支撑木。托盘顶面宜比砂箱底面宽出约100 mm,底面两端宜作成斜面以利吞吐辊轴。托盘至少应比梁梗底面两边各宽50 mm。不能与托盘一起移动的支护设备或保险设施,应在梁移动时能随时调整其位置或长度。

3.5.6 移梁宜根据梁重选用直径30—70mm的实心钢辊轴,辊轴直径应大小—致,表面光滑,并应有足够的把持长度。

3.5.7 移梁时应用梢径100nlffl圆木或100 mm_l00 mm方木支护梁,上端支在梁颈部,下端支在托盘端的挡肩上。支撑木应在梁落实后安装。支护设备应有足够的强度。常备的支护设备应在梁顶面受到60kn左右的水平分力时不致受到破坏。

3.5.8 墩顶移梁可用手拉葫芦、起道机、千斤顶或液压推顶器等作为推动力,其推动力应比计算阻力至少大50%。千斤绳必须固定在可靠的锚固物上,不应脱落。 用千斤顶、起道机和液压推顶器等顶梁移动时,其支点可设在滑道内,随梁挪动。

3.5.9 墩顶移梁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下落接近砂箱或托盘顶面时,应检查托盘与滑道是否上下相对,辊轴方向、位置等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应立即纠正。

2梁落实后应立即安好支护设备,然后移梁。

3梁两端的走行速度应基本一致。在滚移时应随时调整梁的纵、横向位置。吞吐辊轴时应防止压伤手指和辊轴自滑道上坠落。

4托盘前后均应有止动木楔,梁停止移动时应立即塞紧。支托在移梁设备上等待回移的梁片,必须可靠地制动。

5当墩台顶帽较窄时,应有可靠的防溜、防倾保险设施,梁梗外缘距墩帽边缘应留有100mm的保险距离。

6当支座为盆式橡胶支座时,应采用托盘移梁,并应在支座两侧增设防倾设施。严禁在支座下直接移梁。

3.6 落梁和支座安装

3.6.1 落梁就位安放支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座底面中心线应与墩台支承垫石顶面画出的十字线重合。

2梁缝应符合规定尺寸。

3在保持梁梗竖直的前提下,梁片间隙应符合规定;道碴桥面的道碴槽顶宽不宜小于3.9m。

4支座固定端、活动端位置应符合规定。

5支座底面与墩台支承垫石顶面应密贴,上座板(顶板)与梁底之间应无缝隙,整孔梁不应有三条腿现象。

3.6.2 当成品梁或墩台的误差不能同时满足本规程第5.6.1条的规定时,应在梁梗保持竖直、支座中心线与墩台十字线保持重合的先决条件下,按下列原则调整:

1当梁跨与桥跨有差值时,其纵向误差以桥梁中线为准向两端平均分配,但梁的活动端必须保持在按100℃温差计算的最小伸缩空间,其近似值为梁全长的1/1 000。

2横向误差应保持梁片间隙能放置防水盖板、取出吊具的条件下,以桥梁中线为准,向两片梁对称分配。

3.6.3 固定支座的顶板与底板(或上下座板)应互相对正,其中线的纵、横错动量,以及活动支座中线的横向错动量均不得大于3mm; 固定支座及活动支座底板(下座板) 中心十字线的扭转允许偏差为1 mm。

3.6.4 支座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承垫石表面和锚栓孔内的杂物、冰雪等必须清除干净。

2支座弧形承压面在安装前应涂黄油。

3支座安装应符合支座设汁要求。

4支座各组成部分之间、支座顶面与梁底之间以及支座底面与墩台支承垫石顶面间应保持密贴,不得有缝隙。

5梁在支座上落实后应立即打好支撑。:

6在安装支座的同时,应将锚栓安放齐全。

3.6.5 上下锚螺栓的埋置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严禁将弯钩截去后插入锚栓孔。螺帽拧紧后螺栓头应露出三个丝扣。

3.6.6 板式橡胶支座安装应做到平、密、紧。当支座下有缝隙时,应以水泥砂浆等适当材料填实。坡道上采用板式橡胶支座时,当坡度在6%o以下时,可采用砂浆垫层调整;当在6%o及以上时,必须在支座与梁底支承钢板间加焊一块和坡度相同的楔形钢板。

3.6.7 板式橡胶支座安装后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座与梁底或支承垫石顶面之间无滑移或脱空现象。

2无初始剪切变形。

3垂直压缩量不大于设计值,侧看无不均匀鼓凸。

4表面无裂纹。

3.7 铺 桥 面

3.7.1 铺桥面不应发生下列问题:

1道碴厚度不足,枕木直接放在防水盖板上。

2泄水罩和防水盖板等破损或数量不足,临时用其他材料替代。

3相邻两片或两孔梁间顶面高差过大,安放防水盖板困难或不能完全落实。

4未经认真整道即继续架梁或行车。

3.7.2 当相邻两孔梁顶面高差大于30 mm,应用水泥砂浆将较低一端垫高后,方可铺设防水盖板。

3.7.3 桥面轨道可预先在基地或桥头组成轨排,用架桥机铺设,并宜一次铺成正式线路。

用龙门吊换装或用架桥机吊铺轨排时,应正确选定吊点位置。吊25 m轨排必须采用双吊点,并宜使轨排中腰和两端的下挠度大致相等;两吊点间的距离可选为14 m;两端悬出长度宜为5.5m。不能满足以上要求时,可按下列原则布置:

1钢轨重43kg/m及以上的混凝土枕轨排,其吊点间距离不得大于16m,吊点至悬出端的长度不得大于6m。

2钢轨重43kg/m及以上的木枕轨排,其吊点距离不得大于18m,吊点间至悬出端的长度不得大于7m。

3当使用43kg/m以下的钢轨,应另按钢轨应力检算其吊点间距离和悬出长度。

4不能满足以上要求时,可采用三吊点或四吊点方式进行。吊12.5m轨排的悬出长度, 同样应符合以上的规定。吊木枕轨排可用单吊点,吊混凝土枕轨排仍应用双吊点。采用拨道对位的线路,宜先恢复到设计中线后再铺新轨排。铺设轨排后应立即进行整道作业,消除硬弯、反超高和三角坑等缺陷,并应将轨道枕木头下面用道碴串满,不应悬空。

3.7.4 各型架桥机均应配备几种长度的短轨和异型鱼尾板,以便能在各种情况下满足架梁作业要求。任何情况下,接长后的线路轨端距架桥机对位后第一位轴不得小于1.0m。

3.8联结板焊接

3.8.1 联结板焊接不应发生下列问题:

1联结板种类不全、数量不足和尺寸不合需要。

2成品梁的联结角钢在上、下或左、右错动过多,使用原配联结板不适宜,又未准备工具、材料在现场配制。

3临时发现焊条质量不合格。

4焊缝质量不符要求等。

3.8.2 联结板必须焊接的最少档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式架桥机应至少焊完三档,位置可取在两端及跨中处。

2悬臂式架桥机拨道量较大时,应焊完所有档数中的一半以上,拨道量最大处附近的各档应多焊。

3.8.3 当两片梁的联结角钢相互错动很大,使用原配联结板不能保证联结质量时,应在现场另行配制钢板。配板厚不得小于原设计厚度,配板长度不应大于联结角钢之长度,并应使两相对联结板之间至少能保持30mm净距的宽度。板上挖孔直径不宜大于50mm。当上下错动量较大时,应随高差大小裁成平行四边形。

3.8.4 电焊可用交流或直流焊机。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焊前应将联结角钢或联结板上的混凝土溅渣、油污和铁锈等除净。电焊焊条和联结角钢应保持干燥状态,低温作业时尚应采取预热措施。焊缝:厚度不得小于8 mm,并不应有裂缝和气孔等缺陷;联结板的下端不应低于联结角钢的下端,否则应将超出部分割去。

3.9 收尾作业

3.9.1 梁架完后,应随即作好下列收尾作业:

1灌注锚栓孔砂浆。

2灌注横隔板混凝土。

3小跨度梁支座下座板与垫板间的焊接。

4整修因架梁造成的缺陷,如填补千斤槽、顶梁凹槽和因碰撞挤轧产生的破块裂痕等。

5安装支座围板。

6拆除岔线或其他架梁辅助设施等。

3.9.2 灌注锚栓孔砂浆前必须清除孔内杂物,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灌注m20水泥砂浆,并用钢钎捣实。灌后顶面应抹平,用草袋覆盖并浇水养生。

3.9.3 灌注横隔板混凝土前,应将联结角钢上的浮杂物质除净,敲去电焊熔渣后再立模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设计规定配制,无设计时可按髓0配制。

3.9.4 因施工预留的槽和孔,以及在架梁过程中碰伤和挤破的处所,宜随同灌注横隔板混凝土时一并修整完好。修补前应将破碎混凝土彻底清除,并用清水冲净。当破损深度超过50 mm或露出主筋时,应作成记录交养护单位备查。

3.9.5 拆除电焊脚手板时,必须用绳缚牢,缓缓吊下,严禁从高空向下抛掷。

《架桥机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2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