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分析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安全准备:确保操作人员已接受安全培训,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眼镜和实验服。
2. 样品采集:正确选择和使用采样设备,确保样品的代表性,避免污染。
3. 设备校准:对气体分析仪进行定期校准,使用标准气体确保测量精度。
4. 气体分离:通过色谱或其他分离技术将混合气体中的各组分分离。
5.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测量时间、环境条件和读数。
6. 结果解读:根据分析数据,判断气体成分及浓度,可能需要参照相关标准或法规。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的存在是为了确保:
1. 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止因气体泄漏或不当操作导致的伤害。
2. 提供准确的气体成分信息,这对于环境监测、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科研实验以及医疗诊断等领域至关重要。
3. 保证法规合规性,满足环保、职业健康和安全法规对气体排放的监控要求。
4. 支持决策制定,为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或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依据。
在执行气体分析操作时,务必注意以下事项:
1. 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不得私自调整设备设置。
2. 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并报告。
3. 对于有毒或易燃气体,必须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操作,并确保泄漏应急措施到位。
4. 样品处理和分析过程中,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尤其是腐蚀性或有毒气体。
5. 保持实验室清洁,防止灰尘和其他杂质影响分析结果。
6. 数据记录要详实无误,避免篡改或丢失。
7. 不得在没有充分了解和训练的情况下进行高风险操作。
8. 在分析完成后,正确处置废弃物,遵守废物管理规定。
以上操作规程旨在提供一个基本的指导框架,具体操作需根据实际情况和设备特性进行调整。操作人员应始终保持警惕,确保操作安全和数据准确性。
第1篇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
(1) 使用前先充足电,方法:打开仪器电源,把充电电池的残余电用光后,把仪器的电源线接到220伏交流源上即开始充电,保持该状态8小时,即可;
(2) 使用时检查仪器过滤器是否需要更换,抽气泵是否为抽气状态负压;
(3) 把仪器带到空气清新的地方,打开电源,进行自校;
(4) 自校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燃料种类,仪器调零;
(5) 把取样管放入所需需测量的气体中,开始测量;
(6) 待读数变化较稳时记下读数。
第2篇 气体分析员操作规程
1.气体分析员应按仪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操作。
2.检查仪器各部位是否良好、正常接头有无脱落。
3.通入载气,检查整个仪器的气路是否漏气。
4.接通电源,检查电压、电流指示数是否正常。
5.确定检测室、恒温箱、转化炉的温度。打开仪器开关,通电预热观察温升有无异常变化,并活化转化柱。
6.根据分析的需要,分别或同时启动火焰离子检测器和热导检测器等,开动记录仪,进行基线调零和记录调零。零点漂移和噪音不得超过说明书的规定。
7.基线稳定后,用适量的标准气体标定仪器的灵敏度,求出定量校正值。
8.对一氧化碳的分析要反复试验,找出最佳操作条件,保证能较好的分离和有较高的精度。
9.一般采用六通阀进样,为确保数据准确,每种样品应分析2次,偏差不大时取其平均值;偏差较大时应再次进样分析,直到有2次数值接近为止。
10.用外标法(峰高或峰面积法)计算气体浓度时,须进3次以上不同浓度的标准混合气体,绘制出标准曲线图。进行气样分析时的操作条件(如各种气体的流量、工作温度、进样量等)必须与绘制标准曲线时的条件严格一致,被测气体的浓度可由所得峰面积或峰高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
11.当零点漂移、噪音电平、灵敏度等出现异常时,应停止气体分析,查找原因;故障排除后,仪器的灵敏度应重新标定。
12.停机时,先断各检测器、恒温箱部件的电源,各旋钮打到初始位置。使用转化炉时,要待转化炉温度降至50℃时方可关断载气。
13.分析气体要做详细记录,分析结果要及时汇报有关领导和部门。
14.氢火焰检测器是高灵敏度检测器,必须用高纯度的载气,空气不能含有有机气体,气体输入前应严格净化。所有载气纯度应为99.9%或99.99%,并且其中不得含有腐蚀性物质、机械杂质以及其他污染物。
15.不要把老化的转化柱连接到检测器上,以免仪器被柱内蒸气污染。在开“热导电流”前,必须检查转化柱,要求接在热导池上。
16.用氢气作载体时,在活化时不经燃烧的氮气注意不要排进炉膛,以免氢气与炉体接触而发生爆炸,应尽量使载气排出到室外。
17.严禁油污、有机物及其他物质进入检测器及管道,以免造成管道堵塞或仪器性能恶化。
18.玻璃型气体分析仪器的安装要求是
(1)仪器的玻璃部件应洗净烘干,并按规定要求组装梳形管、量管和水套管、燃烧器、管式电炉、吸收器、压力补偿器等;
(2)把梳形管固定在木架上,然后依次装上气体量管、补尝计、吸收器、燃烧器、氧化管、管式电炉、水准瓶等,安装要稳固。
19.配制试剂的操作步骤是
(1)配制适量的浓度为25%的碱性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2)配制适量的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将焦性没食子酸溶于水,然后加氢氧化钾溶液混合(用于吸收氧气);
(3)配制饱和食盐水溶液(加10%的硫酸和适量甲基橙,作限定液用);
(4)配制10%的硫酸水溶液(加适量甲基橙、用于燃烧器和储气瓶)。
(5)将以上配制液分别注入吸收瓶、水准瓶、燃烧器、储气瓶中,并在吸收瓶中注入几毫米厚的液态石蜡,防止吸收大气中氧气而失效。
20.检查调试仪器的步骤如下
(1)将所有活塞擦净,涂适量真空活塞油(要避开活塞孔),插入活塞插座中,旋至全活塞透明而不漏气为止;
(2)对仪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3)进行梳形管静空间体积的校正:
①利用纯氧气将全部静空间充入纯氧气,然后取50毫升纯氮气,并读取量管读数r1(毫升),此后在吸收器吸收氧后,读取量管读数r2(毫升),则静空间的体积u为:u=r1-r2,毫升
②利用空气取新鲜空气98.5毫升,量读吸收二氧化碳后的读数r1(毫升),然后在吸收器里吸收氧气,量读吸收氧气后的读数r2(毫升),则静空间体积u为u=r1-r20.2095-98.5,毫升式中0.2095———空气中氧气含量。
(4)仪器的空白测定按操作规程要求对所取新鲜空气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要符合空气成份常数,操作误差不得超过±0.05%;否则说明仪器漏气或操作有误。
21.在仪器上取样时,将采来的气样通入氯化钙干燥管,排除残留气体后量取读数r0(毫升),则气样体积为:v0=r0+u,毫升
22.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的分析采用化学试剂吸收反应法。甲烷浓度分析采用燃烧反应法。氢气和一氧化碳浓度的分析可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
(1)二氧化碳浓度的分析提升水准瓶,将量管内气体送入盛碱性溶液的吸收瓶,往返吸收4~5次,二氧化碳被吸收,在量管上读取剩余气样值r1(毫升),则吸收二氧化碳后的气样体积v1为:v1=r1+u,毫升二氧化碳的浓度nco2按下式计算:nco2=v0-v1v0×100%
(2)氧气浓度的分析no2=v1-v2v0×100%用同样的方法将剩余气样送入盛焦性设食子酸溶液的吸收瓶吸收氧气,氧气被吸收后在量管上读取剩余气样值r2(毫升),则吸收氧气后气样体积v2为:v2=r2-u,毫升氧气的浓度no2按下式计算:
(3)甲烷浓度分析把上述剩余气样全部送到储气瓶,打开量管上部开关注入适量氧气(助燃气),此时量管读数为ra,提升水准瓶将气体送入燃烧器,从储气瓶里放出适量气样(燃烧气),量取读数rb,将其他送入燃烧器。助燃气和燃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经过冷却送入装有碱性溶液的吸收管,吸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吸收后取回量管内,量取读数rc(毫升),则助燃气体体积va为:va=ra+u,毫升甲烷燃烧前的体积vb为:vb=ra+rb+u,毫升燃烧并吸收二氧化碳后的体积vc为:vc=rc+u,毫升甲烷的浓度nch4按下式计算:nch4=vb-vc3rb×100%=ra+rb-rc3rb×100%
23.配制溶液要掌握好比例,溶解强碱时不能用手触摸,稀释硫酸必须将酸慢慢倒入水中。
24.每次量取气样值的操作要一致,必须由一人完成。
25.在燃烧器中燃烧可燃气体时,不能让限定液和白金丝接触。
26.在读取量管气样值时,要看水柱凹面与刻度相切处,且各吸收瓶、储气瓶、燃烧瓶、u型管内的液面应在原定刻度线上。
27.若气样分析中途作废,应先抽取储气瓶中的氢气冲洗梳形管,然后才能重新取样分析。
28.操作人员精力要集中,眼睛应注视液面变化,防止溶液进入梳形管或与其他溶液混合。
29.平时仪器各液面、活塞的位置应保持在准备取样分析的状态。
30.化验室温度不得低于18摄氏度,整个分析过程中的室温应保持不变。
第3篇 溶解乙炔气体分析操作规程
1、溶解乙炔(c2h2)的成品化验,由化验员依据gb 6819-2004的规定正确操作。做到采样正确、操作规范、记录整齐、计算无误、报告正规、结论正确。
2、 瓶装气体应成批化验,并按下表规定的瓶数随机抽样检验。
产品批量,瓶 | 1~8 | 9~15 | 16~25 | 26~50 | >51 |
抽样数量,瓶 | 2 | 3 | 4 | 5 | 6 |
3、取样方试:气瓶充装后,静置8h以上,在取样前放出乙炔气重量的5%(在气温高于28℃以上的地区,取样前放出乙炔气重量的15%),用乳胶管连接气瓶嘴与吸收管,并放出10倍以上取样量冲洗吸收管后取样。
4、溶解乙炔用溴饱和溶液测定,同一样品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应超达0.3%,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分析结果,其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标准名称 | 指 标 |
乙炔纯度,10-2(v/v) | ≧98.0 |
磷化氢、硫化氢 | 硝酸银试纸不变色 |
第4篇 气体分析室岗位技术安全操作规程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明确气体分析室岗位职责作业活动标准及从事本项作业的相应安全要求。确保本岗位职责按要求完成,确保气体分析室人员的安全健康,本操作规程:适用于质量计量处气体分析室岗位。
2.引用文件
所引用文件已在5条款中列出
3.术语
4.职责
4.1负责公司的安全动火分析工作。
4.2负责煤气组分的分析工作及使用电捕时的煤气含量分析工作。
4.3负责硫铵的分析工作。
4.4负责煤焦磷含量的分析工作。
4.5负责工业萘、精萘的分析工作。
4.6负责透平油分析工作。
4.7负责废酸的分析工作。
4.8负责粗苯、焦油的色谱分析工作。
4.9负责本岗位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工作。
5.操作标准
5.1准备工作
检查采样分析所需工具仪器是否齐全、完好,做好试样脱水及干燥处理,需预热的设备进行升温预热。
5.2操作标准
5.2.1硫酸铵质量技术要求执行《硫酸铵》gb535-1995
5.2.1.1采样执行《焦化产品固体类取样方法》gb/t2000-2000
5.2.1.2质量要求,氮含量测定,水分测定,游离酸含量测定执行《硫酸铵》gb535-1995
5.2.2粗萘,工业萘质量技术要求执行《焦化萘》gb/t6699-1998
5.2.2.1采样同5.2.1.1
5.2.2.2灰分测定执行《萘灰分的测定方法》gb3069.1-86
5.2.2.3结晶点测定执行《萘结晶点的测方法》gb6701-86
5.2.2.4不挥发物的测定执行《萘不挥发物的测定方法》gb6701-86
5.2.2.5酸洗比色的测定执行《萘酸洗比色的实验方法》gb6702-86
5.2.3煤气质量技术要求执行《人工煤气》gb13612-92
5.2.3.1煤气组分分析执行《人工燃气主组分的化学分析方法》gb12205-90
5.2.3.2焦油和灰尘含量的测定执行《城市燃气中焦油和灰尘含量的测定方法》gb12208-90
5.2.3.3萘含量的测定执行《城市燃气中萘含量测定,苦味酸法》gb12209.1-90
5.2.3.4氨含量的测定执行《城市燃气中氨含量测定》gb12210-90
5.2.3.5硫化氢含量的测定执行《城市燃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gb12211-90
5.2.3.6煤气密度的计算
依各主组分的含量分别按:co2:1.9768 cnhm:1.7068 o2:1.42895 co:1.25 h2:0.08987 ch4:0.7168 n2:1.2505进行计算
5.2.3.7煤气热值的计算
煤气热值的计算公式为:q=(141.9×cnhm%+30.56×co%+26.21×h2%+86.99×ch4%)×4.1868kj/m3
5.2.3.8煤气含氧动火分析执行《人工燃气主组分的化学分析方法》gb12205-90
5.2.4透平油
5.2.4.1闪点执行《木材防腐油试方法、闪点测定方法》yb/t5172-93
5.2.4.2粘度执行《洗油粘度的测定方法》yb/t5030-93
5.2.4.3酸值的测定
(1)称取油8-10g(准至0.1g)于锥形瓶1中,在另一锥形瓶2中加入50ml乙醇,装上回流冷凝管,不断摇动煮沸5分钟,加入0.5ml碱蓝溶液(即碱蓝6b),趁热用0.5mol/l koh-c2h50溶液中和,直至由蓝色变成浅红色,后将其注入锥形瓶1中,装上回流冷凝管,不断摇动下煮沸5分钟,加入5ml碱蓝6b,趁热用0.5mol/l的 koh-c2h50滴定,直到由蓝色变成红色
(2)计算:(mg/ml)
其中v:消耗的koh-c2h5o的溶液体积ml
t:0.05ml/lkoh-c2h5o的滴定度mg/ml
g:样品重量(g)
5.2.5.1含油量测定
准确称取100克废酸,注入分液漏斗,再加入20克粗酚,充分均匀,静置24小计时后,分离现废酸及粗酚,分别称其重量c1,c2,则含油量:m=(g2-20)-100×100%
或m=(100-g1)/100×100%
将废酸注入250ml的量筒中,将1.30~1.50g/cm3密度计慢慢放入(注意不靠量筒壁,且密度计底部距量筒底部不少于2cm)待密度计不再下沉后读数,根据密度查表得出含酸量.
废酸百分浓度及密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