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制度范本 > 制度范文
栏目

消毒隔离制度汇编范本(13篇范文)

更新时间:2024-05-07

消毒隔离制度范本

有哪些

消毒隔离制度是企业日常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多种措施和程序,旨在防止疾病的传播,保护员工健康,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主要包括:

1. 员工健康监测:定期进行体温检测,关注员工健康状况。

2. 工作区域清洁:每日定时清洁工作场所,尤其是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

3. 个人防护装备:员工需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4. 社交距离维护:限制人员聚集,保持安全距离。

5. 进出管理:访客及员工需进行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

6. 疫情应对预案:制定并更新疫情应对方案,包括疑似病例的处理流程。

内容是什么

这些制度的具体实施应详细规定,如:

- 健康监测:设定体温阈值,对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 清洁标准:明确清洁频率和方法,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 个人防护:规定不同岗位的防护装备类型和更换频率。 - 社交距离:设置标识提醒,调整办公布局。 - 进出管理:设立专门的入口,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 应急预案:包括疑似病例的隔离、报告和后续跟进。

规范

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时,需遵守以下规范:

1. 制度公开透明,所有员工应了解并遵守。

2. 定期培训,确保员工掌握正确操作方法。

3. 设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

4. 根据疫情变化,灵活调整制度内容。

5. 与当地卫生部门保持沟通,及时获取最新指导。

重要性

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有效降低疾病传播风险,保障员工安全,维护生产秩序,同时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一个健全的消毒隔离制度,不仅可以预防疫情在工作场所爆发,还能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企业的公众形象。因此,每个企业都应视其为日常运营的基础,不断优化和完善。

消毒隔离制度范本

第1篇 消毒隔离制度范本

导语:建立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用于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下面小编整理了消毒隔离制度,欢迎大家阅读!

消毒隔离制度

1. 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2. 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 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4. 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5. 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6. 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7. 有严重感染及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在事先进行消毒。

8. 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9. 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儿科门诊应设预检,疑似传染病,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 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10. 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11. 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12. 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病人用过后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烧毁。

13. 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隔离伤口用物立即消毒处理。

14. 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15. 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注射器盒及盐水棉球和纱布缸每天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16. 治疗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17. 换药车上用物定期更换和来菌,每周总灭菌一次。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再进行清洗、灭菌。

第2篇 消毒隔离制度

1、幼儿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等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

2、对患传染病的幼儿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接触过的幼儿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检疫期间不收新儿童入园,园内幼儿不混班,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方可解除隔离。

3、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无传染病接触史的方可回班。

4、对患病幼儿要加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

南安中学幼儿园

第3篇 附院耐药菌株消毒隔离制度

附属医院耐药菌株消毒隔离制度

1、一旦检出有携带或获得双重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人员,并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2、有条件时,及时将患者安置于单人间;无条件时,可行床边隔离。如有两位相同耐药菌株的患者,可安置在同一间病房。不得将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3、病房的物表、地面(包括邻近医疗设备、水龙头、便器)每天应清洁、消毒二次。开窗通风或空气消毒。

4、病人使用的医疗用具应专人专用,一用一清洁、消毒,如:呼吸机管道、雾化器、血压计、体温表等。

5、医护人员、保洁人员在查房、诊疗、护理、清洁时应将其安排在普通病人之后。进出病室前严格执行手卫生(洗手或手消毒)。

6、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必要时,应做好职业防护,如戴帽子、口罩,在特殊情况下,应穿隔离衣。

7、在执行各种侵袭性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预计病人体液、血液可能飞溅到眼睛时,应戴眼面罩。各种插管满24小时后进行每天评价,适时撤离。

8、病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感染性废物,与医疗废物一同收集在病室内的有医疗废物标识的袋中,双层包装,焚烧处理。

9、限制陪护和探视,同时向家属作好手卫生宣教工作。

10、保洁人员使用的用具如拖把、抹布专室专用,一用一清洁消毒,严禁保洁用具与其他病室共用。

11、病人转院、出院、死亡,应做好终末消毒。如地面、门窗、门把手、床头柜、床架、椅子、空调等其他物品,均用500mg/l优氯净擦拭,开门窗通风及床单元消毒。

第4篇 消毒隔离制度-解读

发现传染病患者应及时转专科医院,并做好病室和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对于不能立即转出的传染病患者,应根据其传染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的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材应根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先去污,按六步法进行彻底清洗,在选择正确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3、根据物品性能选择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

4、耐热耐湿物品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膏、粉的功能首选干热灭菌;各种重复使用的导管等不耐热物品首选环氧乙烷灭菌;消毒内镜首选氧化电位水消毒;活检钳首选环氧乙烷灭菌;灭菌内镜首选环氧乙烷或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尽量取消浸泡灭菌。

5、不可采用甲醛自然熏蒸法对无菌物品进行熏蒸灭菌。

6、采用浸泡方法消毒医疗用品的,应在容器外明显处标明消毒剂名称、浓度、有效时间等。

7、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操作(包括穿刺、换药、手术等)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规定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8、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天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9、不可在病房走廊内清点污染被服。

10、保持环境清洁,定时对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清洁,必要时消毒处理。地面湿式清扫,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清洗,再晾干。

11、严格按《传染病防治法》执行,传染病人应专科收治,普通病房不可混住传染病病人。

12.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措施,器械、被服及病室都要按常规严格消毒处理,敷料应焚烧后深埋。

13、传染病人入院按常规隔离,疑为传染病者应隔离观察。病区发生传染病时,及时会诊、传科或转院,病人转出后的病房及床单位应 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14、传染病人的各类污染物品和排泄物按有关规定处理。

15、病人出院或后的床单位,严格终末消毒处理。

第5篇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的详细内容:

1.入室人员的管理

(1) 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衣、帽、裤、鞋,不准带私人用物进入工作区。

(2) 入室人员进入限制区必须戴圆顶帽、戴口罩。

⑶ 工作人员每年一次体检,按规定注射乙肝疫苗,患有传染病者不得入室工作。

(4) 手术病人入室前,必须更换清洁衣、裤、戴帽及穿脚套。

(5) 进入手术室的推车轮须经消毒后进入半限制区。

(6) 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工作衣、帽、裤、鞋。

2. 参观制度

(1) 非本室人员及非手术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2) 进修、实习人员必须遵照上述规定执行,实习人员须由带教老师带领,不得单独进入手术室。

⑶ 参观人员须经医教科或护理部同意后,更换衣、帽裤、鞋、戴口罩,并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任意穿行。

(4) 除每日必须做好清洁卫生外,每周固定一日为卫生日,彻底清洁消毒手术室。

(5) 专用拖鞋每日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洗晾干备用,鞋柜用消毒液擦试,每日一次。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划分限制区(无菌区)、半限制区(清洁区)、非限制区(污染区),区间有明显标志,严格遵守三通道原则,手术间按无菌、非无菌、污染手术分室。

2. 认真洗手,严格按照洗手的消毒方法与步骤进行,每月对手术医生、洗手护士手指培养一次,要有据可查。

3.浸泡液及酒精,每日测比重,每周更换容器及消毒液1~2次,要有记录。

4. 手术医生和器械护士戴上无菌手套后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5. 巡回护士应做好充分准备,尽量减少外出和走动,手术间的门不要随便打开。

6. 接台手术人员在两台手术之间要洗手、消毒手臂及更换无菌手术衣、手套,并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

7. 做好各类物品的终末消毒。

8. 手术间紫外线要求:功率≥30w/m3,灯距地面<

2.5 m,配有紫外线反光罩,辐射强度>70uw/cm2.

9. 凡需手术病人术前一律查肝功能、乙肝全套抗原抗体,阳性者按传染病隔离技术要求对待。

(四) 一般感染手术

1.器械、敷料、针筒、手套、引流瓶等均应浸泡消毒后按常规处理。

2. 手术间开窗通风,用消毒液擦拭手术床、推车、物体表面、拖地,用紫外线消毒空气。

(五) 特殊感染手术、隔离手术

1.就地手术为原则,采用一次性敷料、器械、针筒为好,门口挂隔离牌。

2. 术中的纱布、敷料及其他能燃烧的物品应全部焚烧。

3.器械、针筒、搪瓷盘应浸泡于0.5%过氧乙酸中30分钟,经2次高压蒸气灭菌后再处理,包上应贴有红色传染病标志。

4. 未使用过物品集中打包,贴上红色传染病标志,高压灭菌后作常规处理。

5. 一切接触患者的用物包括推车、被褥,放置手术间内(布类要松散,带盖的盒要打开),用甲醛加热法熏蒸消毒,

12.5 ml/m3封闭24小时。

(六) 无菌物品的管理

1.无菌物品应放在无菌室集中管理,室内通风、干燥、环境清洁、无杂物无蝇无尘,应有纱门纱窗。

2. 无菌物品柜清洁通风应有专人检查,无菌包按顺序排列,标记清楚,无过期物品,无菌物品有效期7天,霉季5天。

3.无菌包体积不应超过30_30_40cm,包布大小合适,容器无破损,大、中型包中间及包布的反折处各放规定的化学试剂一枚。

4. 浸泡器械消毒液量足够,关节打开,每周更换一次,标记清楚,细菌培养每月一次,要有据可查。

5. 敷料灌、泡手酒精桶,碘酒、酒精瓶要消毒,每周1~2次。

6. 酒精浸泡液测试每日一次,比重保持在0.70~0.75之间,并有记录、签名。

7. 肥皂水、指刷、消毒毛巾等用物每24小时消毒一次。

第6篇 艾滋病病毒初筛实验室环境消毒隔离制度

1、 实验室应分为清洁区和操作区,清洁区要注意保护不受污染。操作有气溶胶可能的标本应配置生物安全柜及其它防护设置,如紫外线灯,排气扇等操作区的工作台及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每周大扫除一次。

2、 采血室每日操作前用清水擦拭操作台一次,采血结束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桌子和地面一次,紫外线每日照射消毒二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紫外线强度定期测定。

3、 各种检验标本的收集,送检必须用相应指定的容器留取,不得外溢污染。

4、 静脉及末稍采血,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静脉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巾一带一消毒,所用止血带及纸垫每日消毒,末稍采血一人一片一管,杜绝交叉污染。

5、 一次性医用器具包括采血针,注射器、尿杯、血红蛋白微量吸血吸管,应严格做好领发登记,注射器先浸泡消毒后由供应室一对一调换,统一处理,其余一次性器具浸泡消毒后装入污物袋送焚烧炉焚烧。

6、 检验人员在进行静脉抽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前必须洗手必须戴好帽子与口罩,操作台和手被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水认真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双手,酒精、碘酒瓶每周更换消毒两次。

7、 溢出试管外的血液,应立即用碘酒棉签擦拭干净,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刺伤手,并注意试管有无破裂。

8、 当针头和碎玻璃刺伤手时,用流水冲洗,挤出血水,应立即用碘酒消毒局部。

9、 实验室操作时应戴上手套。吸取标本,离心振荡等应严格按操作规程,防止自身和实验室受污染。

10、 已检查标本与容器分别浸泡于次氯酸钠( mg/l)中两小时后,标本倾弃,一次性容器送焚烧,重复使用的经清洗消毒和灭菌后再使用,均要有记录。有毒化学试剂和放射性试剂使用后要经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11、 非科室工作人员不准进入实验室,外来人员参观需经科主任同意方可进入。

第7篇 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范本

一、布局合理,设清洁区(血液储存、发放处)、半清洁区(办公区)和污染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

二、临床用血管理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三、工作人员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刺伤,应立即处理,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四、储血冰箱应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和霉菌。

五、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每天操作前后及时对工作台面、桌面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室内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时立即用安多福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六、玻片、滴管、试管等用后立即放入安多福消毒液中浸泡后,再清洗晾干备用。

七、工作人员必须作好自我防护,上岗前应检查身体并注射乙肝疫苗,建立定期体检制度。

八、每月必须对输血科工作人员的手、室内空气以及储血冰箱的墙壁进行一次微生物学监测,并保存监测报告。

第8篇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室温宜保持在20℃~22℃为宜,湿度应保持在50%~60%为好,要有监测温湿度的装置。icu房间应定期消毒处理,室内空气培养要求细菌总数在200个每立方米(200个/m3)以下。控制出入人员的数量,减少其流通量。

开门窗换气,一般每日2~3次,每次20~30min。

紫外线照射、84消毒液,可配成1:500的溶液进行喷雾。

严格洗手制度任何正常人皮肤上都有细菌存在,其中有少数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等,在正常人皮肤上不致引起感染,若一旦转移到人体易感部位,如伤口、肺部或泌尿生殖器等部位,尤其是在重症患者极易引起感染。为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在接触两个患者和两邻床之间,为病人作查体前,各种技术操作及无菌操作前,处理尿壶、便盆后,进入或离开icu时,均应认真进行手的清洗,必须要在清洗后用75%的酒精溶液进行擦拭消毒。

icu内墙壁、天花板,应保持无尘和清洗,每日应清洁处理,可用含氯消毒液500mg/l彻底擦洗一次。门窗、床柜、病床及各种装备仪器表面每日需用500mg/l84消毒液擦拭。各种各式的抹布分开使用,分类放置,每人每桌一块,定期消毒。地面可用500mg/l的84消毒液清洁处理,每日应不少于4次。

严格隔离制度转送进入icu与进手术室一样,应当使用清洁车或活动床。严格掌握患者进入icu的分房标准,为了预防交叉感染和防止其散布,进入icu的患者一定要分房治疗,如患者本人无感染但需要肾透析者,宜住单房间。有潜在感染病例如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须住单房间。有传染病患者、器官移植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以及有明显感染者如开放性化脓或引流的脓胸病人等均需住隔离房间。隔离房间应在位于通气道的末端或icu之外。

icu内的机械通气应定时按说明更换通气机的细菌滤过器,以及每24h换一次通气的管道和连接器,为预防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雾化吸入器在使用前后应适当消毒处理。icu内使用雾化吸入器管道一般都是用10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消毒或清洗后熏蒸消毒。icu内使用的外科器械必须彻底灭菌。

进入icu要求更换衣鞋,戴帽子和口罩,外出时必须加隔离衣,更换外出鞋。所用衣、帽、口罩应每天换洗,以保持清洁。

第9篇 附院消毒隔离制度

附属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2、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快速消毒液擦手。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4、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5、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6、有严重感染及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在事先进行消毒。

7、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

8、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儿科门诊应设预检,疑似传染病的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水泄不通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送交洗衣房清洗。

9、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10、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或手消毒。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洗手或手消毒。

11、凡厌氧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病人用过后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烧毁。

12、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13、治疗室、换药室要每天通风换气。使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14、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盐水棉球、纱布和容器一经打开有效期为24小时。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15、治疗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第10篇 某检验科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实验室内空气的消毒

1.加强开窗通风,自然通风换气,或采用排气扇通风,机械通风每小时换气10—15次。

2.紫外线灯管适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常用的室内悬吊式紫外灯对室内空气消毒时安装的数量为平均1

一.实验室内空气的消毒

1.加强开窗通风,自然通风换气,或采用排气扇通风,机械通风每小时换气10—15次。

2.紫外线灯管适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常用的室内悬吊式紫外灯对室内空气消毒时安装的数量为平均1.5w/m3,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使用循环紫外灯线空气消毒器,连续开机达到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即可起到空气消毒作用。

二.实验室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

实验室、办公室等场所地面要湿式拖扫,禁止干拖干扫。可用0.1%过氧乙酸拖地或0.2%--0.5%过氧乙酸喷洒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拖地,消毒剂的用量不得少于100ml/m2。拖把应专用,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得混用。使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水清洗干净,悬挂晾干,最好放在阳光下暴晒后备用。

三.物体表面的消毒

1.实验台面、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门把手、实验记录夹等可用0.2%--0.5%过氧乙酸喷洒或有机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消毒作用时间10—15分钟。

2.若实验台面等明显被传染性标本污染,例如传染性标本和培养物外溢、溅泼或容器打碎,洒落于表面,应立即用0.2%--0.5%过氧乙酸喷洒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覆盖于污染表面,使消毒剂浸没污染物,保持30—60分钟。

四.一般实验器材的消毒

凡直接或间接接触临床标本或实验微生物的器材均应视为有传染性,均应作消毒处理。

1.金属器材、玻璃器皿

可用压力蒸汽和干热灭菌的方法进行处理。

1)、压力蒸汽灭菌器:121℃,30分钟。

2)、干热灭菌: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待定的干烤箱内,灭菌条件为:160℃2小时、170℃1小时、180℃30分钟。

2.玻璃器材

使用过的玻璃吸管、试管、离心管、玻片、玻璃棒、三角瓶和平皿等应立即浸入0.5%过氧乙酸或有效氯为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1小时以上,消毒后用超声波清洗的方法洗净沥干,使用前再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3.橡胶制品

橡胶手套、吸液球等受污染后可用0.5%--1.0%肥皂液或洗涤剂溶液煮沸15—30分钟,然后清水洗净沥干后,再经121℃、15分钟高压灭菌处理。

4.纺织品

棉织工作服、帽子、口罩等一般放入专用的污物袋中,用70℃以上热水加洗涤剂洗涤。有明显污染时,随时喷洒消毒剂消毒或放入专用的污物袋中,再经121℃、15分钟高压灭菌处理。

5.贵重仪器

如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离心机、酶标仪、pcr扩增仪、气象色谱仪、冰箱、培养箱等不适宜加热、不能用消毒剂浸泡的仪器,局部轻度污染时,可用75%医用酒精擦拭,污染严重或传染性强的,半小时后重复擦拭2次。

离心时离心管未封闭、试管破裂、液体外溢,离心机内部应用75%医用酒精重复擦拭2次,或将整机放入环氧乙烷消毒柜,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环氧乙烷气体浓度为800mg/l的条件下,作用4—6小时。

6.纸张类

如实验记录纸、化验单等可用环氧乙烷熏蒸的方法放入环氧乙烷消毒柜,在柜内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环氧乙烷气体浓度为800mg/l的条件下,作用4—6小时。有条件的也可电离辐射方法,无应用价值的应焚烧处理。

五.剩余标本和容器的处理

1.剩余标本如组织器官、动物尸体、检验后的废弃标本及其容器放入塑料袋、纸袋,应尽量焚烧处理。

2.液体废弃标本可用121℃、30分钟高压灭菌处理。

3.金属、玻璃容器及夹取标本用的工具可用干热160℃、2小时或湿热121℃、15分钟高压灭菌处理。亦可用0.5%过氧乙酸或有效氯为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没,消毒作用30—60分钟。消毒后冲洗干净,干燥备用。

六.手的消毒

1.处理生物危害性材料时,只要可能均必须戴合适的手套。但是这并不能代替实验室人员需要经常地、彻底地洗手。处理完生物危害性材料和动物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前均必须洗手。大多数情况下,用普通的肥皂和水彻底冲洗对于清除手部污染就足够了。但在高度危险的情况下,建议使用杀菌肥皂。手要完全抹上肥皂,搓洗至少10秒,用干净水冲洗后再用干净的纸巾或毛巾擦干。推荐使用脚控或肘控的水龙头。如果没有条件彻底洗手或洗手不方便,应该用酒精擦手来清除双手的轻度污染。

2.离开微生物实验室之前,脱掉工作服后,应进行手的清洗。离开生物安全实验室时,脱防护服前用流水及肥皂冲洗手一次,脱防护服后再次用流水及肥皂冲洗手,每次冲洗1分钟左右。

3.消毒可使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医用酒精或60%的异丙醇等3—5ml,搽于手指、手掌、手背揉搓1—3分钟。

第11篇 y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的详细内容:

1.入室人员的管理

(1)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衣、帽、裤、鞋,不准带私人用物进入工作区。

(2)入室人员进入限制区必须戴圆顶帽、戴口罩。

(3)工作人员每年一次体检,按规定注射乙肝疫苗,患有传染病者不得入室工作。

(4)手术病人入室前,必须更换清洁衣、裤、戴帽及穿脚套。

(5)进入手术室的推车轮须经消毒后进入半限制区。

(6)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工作衣、帽、裤、鞋。

2.参观制度

(1)非本室人员及非手术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2)进修、实习人员必须遵照上述规定执行,实习人员须由带教老师带领,不得单独进入手术室。

(3)参观人员须经医教科或护理部同意后,更换衣、帽裤、鞋、戴口罩,并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任意穿行。

(4)除每日必须做好清洁卫生外,每周固定一日为卫生日,彻底清洁消毒手术室。

(5)专用拖鞋每日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洗晾干备用,鞋柜用消毒液擦试,每日一次。

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划分限制区(无菌区)、半限制区(清洁区)、非限制区(污染区),区间有明显标志,严格遵守三通道原则,手术间按无菌、非无菌、污染手术分室。

2.认真洗手,严格按照洗手的消毒方法与步骤进行,每月对手术医生、洗手护士手指培养一次,要有据可查。

3.浸泡液及酒精,每日测比重,每周更换容器及消毒液1~2次,要有记录。

4.手术医生和器械护士戴上无菌手套后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5.巡回护士应做好充分准备,尽量减少外出和走动,手术间的门不要随便打开。

6.接台手术人员在两台手术之间要洗手、消毒手臂及更换无菌手术衣、手套,并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

7.做好各类物品的终末消毒。

8.

手术间紫外线要求:功率≥30w/m3,灯距地面<2.5m,配有紫外线反光罩,辐射强度>70uw/cm2。

9.凡需手术病人术前一律查肝功能、乙肝全套抗原抗体,阳性者按传染病隔离技术要求对待。

(四)一般感染手术

1.器械、敷料、针筒、手套、引流瓶等均应浸泡消毒后按常规处理。

2.手术间开窗通风,用消毒液擦拭手术床、推车、物体表面、拖地,用紫外线消毒空气。

(五)特殊感染手术、隔离手术

1.就地手术为原则,采用一次性敷料、器械、针筒为好,门口挂隔离牌。

2.术中的纱布、敷料及其他能燃烧的物品应全部焚烧。

3.器械、针筒、搪瓷盘应浸泡于0.5%过氧乙酸中30分钟,经2次高压蒸气灭菌后再处理,包上应贴有红色传染病标志。

4.未使用过物品集中打包,贴上红色传染病标志,高压灭菌后作常规处理。

5.一切接触患者的用物包括推车、被褥,放置手术间内(布类要松散,带盖的盒要打开),用甲醛加热法熏蒸消毒,12.5ml/m3封闭24小时。

(六)无菌物品的管理

1.无菌物品应放在无菌室集中管理,室内通风、干燥、环境清洁、无杂物无蝇无尘,应有纱门纱窗。

2.

无菌物品柜清洁通风应有专人检查,无菌包按顺序排列,标记清楚,无过期物品,无菌物品有效期7天,霉季5天。

3.无菌包体积不应超过30×30×40cm,包布大小合适,容器无破损,大、中型包中间及包布的反折处各放规定的化学试剂一枚。

4.浸泡器械消毒液量足够,关节打开,每周更换一次,标记清楚,细菌培养每月一次,要有据可查。

5.敷料灌、泡手酒精桶,碘酒、酒精瓶要消毒,每周1~2次。

6.

酒精浸泡液测试每日一次,比重保持在0.70~0.75之间,并有记录、签名。

7.肥皂水、指刷、消毒毛巾等用物每24小时消毒一次。

第12篇 职业学院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职业学院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利用多种传媒手段,根据不同季节向学生宣传预防传染病相关知识。

二、建立晨检、午检制度。每日清晨生活老师观察住宿学生身体情况,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向校医室汇报。各班疫情报告员观察班内同学身体情况,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向校医室汇报。

三、白天教室、宿舍、食堂等人员密集处保持宿舍通风换气,教室由生活委员负责、宿舍由生活老师负责。

四、宿舍常规消毒,每两周一次。用5%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桌椅、地面等。

五、发现一例传染或疑似病人,根据具体情况让其回家休息、治疗或直接送往医院。病人所在宿舍用5%含氯消剂彻底对地面、桌面、门把手、床、写字台、卫生间、浴室以及手可以触摸的地方进行彻底消毒。呼吸道传染病,可采取紫外线照射、2%过氧乙酸喷雾等方法对空气进行消毒

六、传染病高发季节 男、女生宿舍各准备一间隔离室供体温异常者及疑似病人在排查期间使用。

七、教室、宿舍保持空气流通。开空调时也要保持开窗状态。总务处安排工作人员在夏季每月对空调网进行清洁消毒。

第13篇 hiv艾滋病病毒初筛实验室环境消毒隔离制度

1、实验室应分为清洁区和操作区,清洁区要注意保护不受污染。操作有气溶胶可能的标本应配置生物安全柜及其它防护设置,如紫外线灯,排气扇等操作区的工作台及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每周大扫除一次。

2、采血室每日操作前用清水擦拭操作台一次,采血结束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桌子和地面一次,紫外线每日照射消毒二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紫外线强度定期测定。

3、各种检验标本的收集,送检必须用相应指定的容器留取,不得外溢污染。

4、静脉及末稍采血,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静脉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巾一带一消毒,所用止血带及纸垫每日消毒,末稍采血一人一片一管,杜绝交叉污染。

5、一次性医用器具包括采血针,注射器、尿杯、血红蛋白微量吸血吸管,应严格做好领发登记,注射器先浸泡消毒后由供应室一对一调换,统一处理,其余一次性器具浸泡消毒后装入污物袋送焚烧炉焚烧。

6、检验人员在进行静脉抽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前必须洗手必须戴好帽子与口罩,操作台和手被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水认真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双手,酒精、碘酒瓶每周更换消毒两次。

7、溢出试管外的血液,应立即用碘酒棉签擦拭干净,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刺伤手,并注意试管有无破裂。

8、当针头和碎玻璃刺伤手时,用流水冲洗,挤出血水,应立即用碘酒消毒局部。

9、实验室操作时应戴上手套。吸取标本,离心振荡等应严格按操作规程,防止自身和实验室受污染。

10、已检查标本与容器分别浸泡于次氯酸钠(2000mg/l)中两小时后,标本倾弃,一次性容器送焚烧,重复使用的经清洗消毒和灭菌后再使用,均要有记录。有毒化学试剂和放射性试剂使用后要经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11、非科室工作人员不准进入实验室,外来人员参观需经科主任同意方可进入。

《消毒隔离制度汇编范本(13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