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制度范本 > 制度范文
栏目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汇编(6篇范文)

更新时间:2024-05-07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有哪些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组成部分:

1. 危险源识别:通过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深入分析,识别出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

2.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确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及发生的可能性。

3. 监控机制: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危险源的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 整改措施:针对存在的重大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确保其得到执行。

5. 应急预案:预先设定应对重大事故的应急措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

内容是什么

这些制度的具体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各部门和员工在危险源管理中的职责。

2. 建立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隐患排查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3. 对于高风险区域,设置警示标识,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并进行定期维护。

4. 提供必要的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 定期审查和更新应急预案,确保其适应性与有效性。

规范

实施这些制度需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和行业标准,同时企业内部应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确保制度的合规性和执行性。此外,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危险源管理和隐患整改的效果进行评估,以此促进制度的持续改进。

重要性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是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关键手段。通过有效的监控和整改,企业可以降低事故风险,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有助于维护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只有将这些制度融入日常运营,才能构建起坚固的安全防线,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范文

第1篇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一、对氰化钠的监控与管理

1、入库的氰化钠要及时验收清楚,妥善记录签名。检查包装是否有破漏,如发现破漏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及厂领导。

2、氞化钠仓库上三锁,由车间、供应部门、保卫科分别负责管理(车间锁匙由药剂班长负责;供应部门锁匙由仓库管理员负责;保卫科由值班经警负责)。

3、氰化钠规定每日早班领用,当班按浓度规定全部配制完。在配制过程中要有三人以上在场并集体签名。

4、配制时搅拌桶的水不得溢出桶外,装药物的桶立即毁坏,药袋立即烧毁。

5、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仓库内,如有特殊情况需经有关部门同意方可进入并履行登记手续。

6、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或弄虚作假,造成严重事故后果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对尾矿库的监控与管理

1、成立有尾矿库安全管理委员会。

2、制订有尾矿库应急救援预案措施。

3、成立有灰岭尾矿库防洪防汛应急民兵抢险队伍。

4、成立有尾矿库巡坝组、专职管理员、巡坝组执行24小时监控巡逻,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或汇报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处理。

5、尾矿库的安全检查,作为安全管理制度的一项管理内容,可分为四级,即: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和安全鉴定。

6、尾矿库操作是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三、对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1、对安全检查出的问题(事故隐患)必须按“三定四不推”原则,积极进行整改。即: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班组能解决的不推车间,车间能解决的不推给厂部。对重大隐患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制订出可靠的防范措施,设立标志。

2、加强对要害部位和危险区域的管理,如变电房、油房、酸碱腐蚀物使用,危房、危险品以及尾矿库等,都要有完整的资料(含历史资料),如设计说明,图纸、投产使用时间,危险区域范围、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大检查及检修情况等。

3、要害部位和危险区域要有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专人管理,严格出入制度和帐目,并配有明显的安全标志或警示牌。

4、厂部要组建有兼职救护队。

第2篇 重大危险源监控及隐患整改制度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有效的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确保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任务的完成,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人和相关机构必须对其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对重大隐患应及时整改。

1、危险源监控、隐患整改的目的,不仅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事故发生,能将事故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2、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点)主要有:

露天采矿:坍塌、滑坡、滚石、有害气体、爆炸、火灾、民爆器材库、油库、高压电源、有毒有害化学品,有被机器绞、碾、碰挤和撞击的场所,如爆破作业、边坡作业、车辆行驶、机械运转、高压电器、压力容器、油库油车、高空作业、清仓清库、民爆器材库、起重吊装作业。

3、对危险源(点)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分析:

为对危险源(点)实施有效监控,分厂每月检查两次,工段(班组)每周检查一次,在岗职工做好日常检查;对检查出的隐患进行评价分析,依次分析其发生危险因素、原因及机制;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危险条件的后果,并记录在案。

4、通过对危险源(点)的分析评价,根据危险程度发生的事故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危险源分三级管理与控制。

a级:重大危险源,由公司、分厂、工段(班组)三级控制管理;

b级:较大危险源,由分厂、工段(班组)二级控制管理;

c级:一般危险源,由工段(班组)控制管理。

5、对每一重大危险源都要有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和管理。

6、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各级安全生产机构要切实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领导,要把其作为安全检查的重要目标,层层把关,共同严格管理和控制。对重大危险源隐患要及时上报,请相关部门评价、确认、帮助制定整改方案。

7、对于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并复查验收。一般性事故隐患由被查单位的工段(班组)限期排除;重大事故隐患应作出暂时局部、全部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的强制决定,由公司分管领导会同分厂领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对特重大事故隐患,作出及时停产、停业,停止使用的强制决定,并及时采取疏散人员,加强安全警戒等措施,由公司领导会同生产安全处、设备保全处等相关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讨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并组织验证。

危险源的监控和事故隐患整改,要有详细记录并登记存档,上报有关部门。

8、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分厂要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预案的程序和有效性,进行演练,适时加以修订。

第3篇 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一、每一季度要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特别要对重点部位、岗位等进行重大隐患检查。

二、建立隐患整改责任制,做到整改内容、整改标准、整改措施、整改时间进度和整改责任人“五个落实”。

三、矿山在检查和主管理部门的检查中一但发现有重大隐患,立即制定隐患整改实施方案。

四、整改方案报县安监局及相关部门审查同意后组织实施。

五、重大隐患整改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事故隐患类别、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整改内容、措施和目标,整改资金来源及其保障措施,实施整改方案的时间安排及人员组织,相关附件,包括有关专家、部门或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价、鉴定机构出具的评估论证意见等。

六、在隐患事故期间制订应急预案,防范和处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

七、建立隐患整改档案,及时记录整改工作进展情况及整改检查情况,整改工作全过程做到有据可查。

八、重大隐患整改完成后,报请有关监管部门组织验收。验收不合格的,重新制定整改方案,继续整改。

九、因被停产、停业整改措施的重大隐患单位,整改完成后,需由履行该隐患整改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或隐患所在地人民政府验收合格,予以书面确认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活动。

第4篇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范本

一、对氰化钠的监控与管理

1、入库的氰化钠要及时验收清楚,妥善记录签名。检查包装是否有破漏,如发现破漏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及厂领导。

2、氞化钠仓库上三锁,由车间、供应部门、保卫科分别负责管理(车间锁匙由药剂班长负责;供应部门锁匙由仓库管理员负责;保卫科由值班经警负责)。

3、氰化钠规定每日早班领用,当班按浓度规定全部配制完。在配制过程中要有三人以上在场并集体签名。

4、配制时搅拌桶的水不得溢出桶外,装药物的桶立即毁坏,药袋立即烧毁。

5、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仓库内,如有特殊情况需经有关部门同意方可进入并履行登记手续。

6、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或弄虚作假,造成严重事故后果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对尾矿库的监控与管理

1、成立有尾矿库安全管理委员会。

2、制订有尾矿库应急救援预案措施。

3、成立有灰岭尾矿库防洪防汛应急民兵抢险队伍。

4、成立有尾矿库巡坝组、专职管理员、巡坝组执行24小时监控巡逻,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或汇报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处理。

5、尾矿库的安全检查,作为安全管理制度的一项管理内容,可分为四级,即: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和安全鉴定。

6、尾矿库操作是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三、对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1、对安全检查出的问题(事故隐患)必须按“三定四不推”原则,积极进行整改。即: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班组能解决的不推车间,车间能解决的不推给厂部。对重大隐患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制订出可靠的防范措施,设立标志。

2、加强对要害部位和危险区域的管理,如变电房、油房、酸碱腐蚀物使用,危房、危险品以及尾矿库等,都要有完整的资料(含历史资料),如设计说明,图纸、投产使用时间,危险区域范围、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大检查及检修情况等。

3、要害部位和危险区域要有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专人管理,严格出入制度和帐目,并配有明显的安全标志或警示牌。

4、厂部要组建有兼职救护队。

第5篇 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一、每一季度要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特别要对重点部位、岗位等进行重大隐患检查。

二、建立隐患整改责任制,做到整改内容、整改标准、整改措施、整改时间进度和整改责任人“五个落实”。

三、矿山在检查和主管理部门的检查中一但发现有重大隐患,立即制定隐患整改实施方案。

四、整改方案报县安监局及相关部门审查同意后组织实施。

五、重大隐患整改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事故隐患类别、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整改内容、措施和目标,整改资金来源及其保障措施,实施整改方案的时间安排及人员组织,相关附件,包括有关专家、部门或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价、鉴定机构出具的评估论证意见等。

六、在隐患事故期间制订应急预案,防范和处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

七、建立隐患整改档案,及时记录整改工作进展情况及整改检查情况,整改工作全过程做到有据可查。

八、重大隐患整改完成后,报请有关监管部门组织验收。验收不合格的,重新制定整改方案,继续整改。

九、因被停产、停业整改措施的重大隐患单位,整改完成后,需由履行该隐患整改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或隐患所在地人民政府验收合格,予以书面确认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活动。

第6篇 重大危险源监控隐患整改制度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有效的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确保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任务的完成,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人和相关机构必须对其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对重大隐患应及时整改。

1、危险源监控、隐患整改的目的,不仅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事故发生,能将事故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2、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点)主要有:

露天采矿:坍塌、滑坡、滚石、有害气体、爆炸、火灾、民爆器材库、油库、高压电源、有毒有害化学品,有被机器绞、碾、碰挤和撞击的场所,如爆破作业、边坡作业、车辆行驶、机械运转、高压电器、压力容器、油库油车、高空作业、清仓清库、民爆器材库、起重吊装作业。

3、对危险源(点)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分析:

为对危险源(点)实施有效监控,分厂每月检查两次,工段(班组)每周检查一次,在岗职工做好日常检查;对检查出的隐患进行评价分析,依次分析其发生危险因素、原因及机制;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危险条件的后果,并记录在案。

4、通过对危险源(点)的分析评价,根据危险程度发生的事故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危险源分三级管理与控制。

a级:重大危险源,由公司、分厂、工段(班组)三级控制管理;

b级:较大危险源,由分厂、工段(班组)二级控制管理;

c级:一般危险源,由工段(班组)控制管理。

5、对每一重大危险源都要有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和管理。

6、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各级安全生产机构要切实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领导,要把其作为安全检查的重要目标,层层把关,共同严格管理和控制。对重大危险源隐患要及时上报,请相关部门评价、确认、帮助制定整改方案。

7、对于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并复查验收。一般性事故隐患由被查单位的工段(班组)限期排除;重大事故隐患应作出暂时局部、全部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的强制决定,由公司分管领导会同分厂领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对特重大事故隐患,作出及时停产、停业,停止使用的强制决定,并及时采取疏散人员,加强安全警戒等措施,由公司领导会同生产安全处、设备保全处等相关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讨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并组织验证。

危险源的监控和事故隐患整改,要有详细记录并登记存档,上报有关部门。

8、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分厂要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预案的程序和有效性,进行演练,适时加以修订。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汇编(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