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1. 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设定标准操作程序,如手卫生、无菌技术、隔离措施等。
2. 员工培训:定期进行感染控制知识的教育和技能训练。
3. 监测与报告:建立感染病例的监测系统,及时报告并分析感染数据。
4. 环境清洁与消毒:规定清洁频率、方法及消毒剂使用标准。
5. 医疗设备管理:确保医疗设备的清洁、维护和消毒符合规定。
6. 应急预案:制定应对暴发性感染事件的预案,确保快速响应。
1. 执行责任人:设立专门的感染控制部门,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负责。
2. 定期评估:对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周期性评估,以优化工作流程。
3. 制度更新:根据新的医学研究和指南,及时修订和完善感染管理制度。
4. 合规性:遵守国家及地方的医疗卫生法规,确保医院的合法运营。
y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不仅保护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了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风险,同时也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健康。此外,良好的感染控制能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增强公众对医院的信任,对医院的声誉和长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 所有员工必须遵守感染控制政策,违反者将受到相应处罚。
2. 新入职员工需完成感染控制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上岗。
3. 感染病例必须在24小时内上报,延误报告将追究责任。
4. 确保医疗废物按规定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5. 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环境清洁与消毒审计,确保执行质量。
这些规章制度旨在强化y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创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
第1篇 y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院感专职(兼职)管理人员三级监控组织,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医院感染专职管理人员的工作汇报,研究改进工作。
(三)医院感染管理专职(兼职)人员应根据医院感染监控制定方案,每半年1次对全院环境卫生、微生物污染、消毒与灭菌、污水处理等进行抽样调查和检测,每月进行1次医院感染发病调查,定期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进行考核。
(四)科室应指定医师或护士长负责医院感染发病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了解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掌握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二、医院传染源管理制度
(一)医院传染病人,应根据传播途径分别进行严密隔离,以及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昆虫和血液隔离。
(二)严格执行消毒常规,传染病人出院、转科、死亡等离开隔离区时,所有物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三)检验有传染性的标本时,应当防止污染工作台、地面、衣物等。检验完毕的标本应先消毒后处理,检验单发出前应消毒,菌种应由专人保管,专册登记。
(四)对已被感染的传染病人应尽快治疗,医务人员接触传染病人应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
(五)高危区工作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带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一)病室内禁止吸烟,做到空气清新、无蚊、无蝇、无鼠害、无蟑螂,定时清扫,并做到卫生用具专室专用。
(二)禁止随地吐痰,乱扔乱倒污物、污水。
(三)医院内的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四)各种医疗器械、室内桌、椅、操作台,地面和空气等消毒应当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和《消毒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要求执行,并定期对消毒剂的浓度、效果及空气含菌量进行监测。
(五)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必须按照要求洗手,感染高发区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后应当进行手的消毒,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用后必须及时回收,集中销毁。
(六)共用重点监测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治疗室、注射室)均应严格执行消毒常规,已消毒、灭菌的物品应当注明失效日期,并定期对灭菌物品和空气进行细菌学监测。
四、医院感染防范制度
1、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无菌操作,戴口罩、帽子。
2、做到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3、冲洗、雾化、激光、微波等治疗做到一人一用一物品一消毒(灭菌)一擦拭(消毒液擦试)(含氯消毒剂),冲洗用药液一人一用,不久露在空气中,病人治疗完毕及时整理。
4、开启的无菌溶液需在4小时内使用,各种溶液不得超过24小时注明开启时间。
5、置于容器牛的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6、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时毁形,放在指定的容器内集中浸泡处理后,装黄色垃圾袋送指定地点。
7、地面、桌面每天2次用含氯消毒剂湿式打扫。
8、持物钳干燥存放,打开后写上打开时间,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油膏缸上写明消毒日期、失效日期、开启时间,盛放盐水棉球打开后24小时更换,盛放碘伏的油膏缸,每周更换二次。
9、紫外线照射每天半小时,并有记录,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管每周一次用95%的酒精纱布擦拭,每月空气培养一次。
10、每周大扫除一次,彻底打扫门窗、墙面、地面及物体表面。
11、每天检查有无过期物品,一般灭菌物品不得超过一周。
12、非治疗物品不得入治疗室。
五、抗生素使用制度
(一)医院定期调查分析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
(二)各级医师应当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给药途径,避免滥用而造成耐药菌株增加和正常菌群失调,联合应用抗生素应有明确指证,并应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防止不良反应,外用抗生素应从严掌握。
(三)已确定为单纯病毒感染疾病者,不使用抗生素。发热原因不明者,应尽可能先弄清病原学诊断后再使用抗生素。病情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在抽血或体液送细菌培养后可初步选用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山来后,再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指导用药。
(四)急性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3-5日,而临床效果不明显者,应当考虑调整剂量和给药途径,或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
(五)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应及时停用抗生素。
(六)一般情况下,抗生素不作为预防用药,特殊情况可作为短期预防用药或一次性预防用药。
(七)使用抗生素应当本着有效、足量原则,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确定给药剂量和疗程,掌握配药禁忌、浓度,滴注速度,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抢救。
(八)药剂科应建立各类抗生素的出入库及消耗登记制度,对价格昂贵和毒副作用较大的抗生素实行限制性应用,并定期上报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及存在问题。
第2篇 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县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加强业务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每月一次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半年对全院紫外线灯管进行一次监测。每季度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其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经济管理方案。
三、经常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四、对医院感染暴发,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采样调查,分析原因,迅速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并向院长及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五、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调查,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六、督促检查一次性医疗器具的购进和回收处理工作。
七、定期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认真落实医院感染在职教育计划,协助科室逐步落实抗生素的管理措施,定期向临床提供药敏结果。
第3篇 医院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回收的一切物品,先分类浸泡消毒后,再按各类物品的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二.严格遵守灭菌程序和时间。灭菌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30×50cm3,待灭菌物品装填不得超过柜室容积90%,亦不得小于5%,每包内放置灭菌指示管,包装外挂灭菌指示牌,清晰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期、消毒人姓名,灭菌后检查指示牌是否变色,指示管药片是否熔化完全。
三.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严格分开放置,标志明显,接触无菌物品前要洗手、戴帽子。定时检查清理,过期物品及时处理,发放按消毒先后顺序。
四.做好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发放回收工作。发放时应仔细检查,不准将包装破损、超过有效期或不合格的产品发出,将消毒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回收毁形后统一回收,并做好登记、统计工作。不准将未经消毒毁形的注射器输液器流入社会。回收后的发票应妥善保管备查。
五.做好个人与环境卫生。进入无菌室应更换专用的工作衣、鞋,戴好口罩帽子。保持地面物表清洁,每天应用消毒剂擦拭或拖地,空气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六.每月进行一次空气物表、消毒包、手的细菌培养,每半年进行一次紫外线灯强度监测。
七.做好院感工作各项活动的文字记录。
第4篇 八一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齐,操作前后必须洗手。
2、医生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3、口腔器械盘(镊子、口镜、探针)、注射器、口杯、手套、吸托器均为一次性使用,用后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
4、手机头、超声波治疗头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洁、干燥、塑封后高压蒸汽灭菌。
5、钻针、拔罐针、洗髓针、根管锉等,一人一机一消毒。(预消毒→超生清洗→环氧乙烷或高压蒸汽灭菌)。
6、口内器械(充填器、针柄、成形夹)、口外器械(剪子、拔牙钳、凿子、梃子)、修复用托盘等均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清洗→灭菌。
7、纱布、棉球、缝合针等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8、无菌持物钳采用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一次,若有污染随时更换。
9、灭菌器械(锅)每周进行生物监测一次,无菌生长证明灭菌锅合格。
10、漱口盂保持清洁,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溶液刷洗。
11、诊室工作台面、地面等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
12、诊室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灯或消毒机消毒,每月监测并记录。
13、废弃敷料等医疗垃圾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
第5篇 第一医院软式内镜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人民医院软式内镜感染管理制度
一、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二、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三、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四、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五、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六、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1.内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2.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3.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
七、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八、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九、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十、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十一、软、硬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具体详见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按《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
十二、做好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2.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3.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第6篇 医院肠道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肠道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 应装纱窗、纱门,并搞好灭四害工作。
3、 医疗用品相对固定,设有专用厕所,挂号收费、化验、配药、注射在隔离门诊内进行,并有专职医务人员办理。
4、 对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厕所应严格消毒(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1小时),接触污物时应戴手套,并做到勤洗手。
5、 医务人员在肠道门诊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并每周更换2次,有污染时应随时更换,每次接触病人或离开诊室时,必须做好手的清洗或消毒。
6、 每日上下班时用1000mg/l含气制剂擦拭桌、椅、凳、地面,并用紫外线照射半小时。
7、 门诊的医疗用品(血压计、听诊器)一般情况下每日用1000mg/l含氯制剂擦拭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体温计由服务中心集中消毒后供应。
8、 对暂未住院有肠道传染病病人应向其做好卫生宣教,发给消毒药物并指导消毒方法。
9、 各种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做到一对一发放,医用固体废物按医院相关制度执行,集中回收处理。
第7篇 y新生儿沐浴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新生儿沐浴室的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操作前必须进行卫生洗手,指甲不过肉际,不戴戒指、手表等饰物。
2、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凡有皮肤化脓、各型肝炎,以及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应暂时调离本岗位。
3、护理人员为每一个婴儿洗澡前后应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二、环境管理
1、室内空气新鲜,布局合理,各区域划分明确。
2、每月对空气、物表、新生儿物品及工作人员手进行细菌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并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3、每日定时对空气进行常规紫外线消毒、开窗通风,地面、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或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新生儿洗澡台、护理台、体重秤、洗澡盆、游泳设施、门、桌、椅台面等内部设施,新生儿抚触台上双面中单应每日一换,并有记录。
4、为每一位婴儿洗澡结束后要认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室内整洁。
5、定期对墙壁、天花板等进行清洗和消毒。
三、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原则和操作规范。
2、沐浴时先洗正常新生儿,再洗感染新生儿。
3、婴儿用的眼药水、粉扑、油膏、浴巾、柔湿巾、治疗护理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并采取双消毒措施。
4、新生儿沐浴用品如沐浴液、爽身粉等应采用不可回流式,并保证瓶内物品不被污染。
5、新生儿沐浴用物如护托、洗澡盆等应一婴一用一消毒。
6、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消毒物品达到规范要求。
第8篇 附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各科室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领导,积极有效地做好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实施,人人重视,齐抓共管,把医院感染当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2、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和医护人员应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院感办,做好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监测、调查、分析、处理及全院统一安排的各项工作。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在医疗护理操作中做到衣帽整齐,注射、输液、换药、手术等操作规范要求。严格执行手卫生指征。
4、治疗室、换药室应整齐清洁、空气清新、严格消毒。
5、加强吸引器、雾化瓶及各种引流瓶、管、液的管理。
6、对住院一个月以上带有各种治疗插管的病人,应列为重点观察对象进行监测,合理用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7、一次性使用医用器具的管理
1、院感办及专职人员负责对一次性使用医用器具的采购、使用、管理及回收处理进行监督。
2、医院所购一次性使用医用器具的生产厂家,应具有医药部门和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办法的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
3、定期对购置医疗用品的质量验收抽查,做到如:推销员证件、定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账户与生产企业相一致,并查验每一批号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消毒日期、出厂日期和有效期。
4、建立登记账册,记录每次订货与货的产品名称、数量、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日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号、有效期限及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5、严格保管,不得将包装破损、超过灭菌有效期以及包装上未注明出厂日期和有效日期的一次性医用器具应用于临床。
6、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有关医疗事件,必须按规定登记发生时间、种类、受害者临床表现、结局。所涉一次性器具的生产单位、生产日期、批号及供货单位、供货日期等,并及时上报。
7、消毒药械的管理
①医院使用的消毒药械必须是获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证》的合格产品。
②应根据消毒的目的选择适宜的消毒药械和处理方法。
③保证消毒药品的有效质量(浓度)。
④注意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⑤加强消毒效果的监测。
第9篇 医院肠道门诊感染管理制度三
医院肠道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应装纱窗、纱门,并搞好灭四害工作。
3、医疗用品相对固定,设有专用厕所,挂号收费、化验、配药、注射在隔离门诊内进行,并有专职医务人员办理。
4、对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厕所应严格消毒(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1小时),接触污物时应戴手套,并做到勤洗手。
5、医务人员在肠道门诊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并每周更换2次,有污染时应随时更换,每次接触病人或离开诊室时,必须做好手的清洗或消毒。
6、每日上下班时用1000mg/l含气制剂擦拭桌、椅、凳、地面,并用紫外线照射半小时。
7、门诊的医疗用品(血压计、听诊器)一般情况下每日用1000mg/l含氯制剂擦拭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体温计由服务中心集中消毒后供应。
8、对暂未住院有肠道传染病病人应向其做好卫生宣教,发给消毒药物并指导消毒方法。
9、各种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做到一对一发放,医用固体废物按医院相关制度执行,集中回收处理。
第10篇 第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七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院应有感染控制组织及措施。做到有领导分管,有完善健全的三级网络组织,保证组织正常运转,根据工作需要经常开展活动。
二.各科室、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的无菌物品必须放置于无菌药品专柜内。标签、有效时间和消毒人员要明确。
四.凡进入病人伤口或体内的器械如注射器、输血针、口腔牙钻等要要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
五.病房及有关科室有环境监测制度及记录,紫外线消毒时间登记制度要健全。
六.洗衣房对污染敷料及被服有消毒隔离措施,脏物、净物应线路分明,分室放置。
七.病人饮食要符合食品卫生要求,餐具有严格消毒制度。
八.医院内有污物、污水处理及放射性物质处理设备及制度。
九.医生、护士应掌握各种消毒方法及消毒药液配制以及正确使用的方法。
十.医生、护士应熟练掌握无菌操作、隔离技术和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有关规定,并认真执行,以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第11篇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急诊科应与曾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入口
2.、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和各项制度,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和流程。
3.急诊科主任为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成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人员明确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染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并切实履行职责。
4、成立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对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进行检查,每季度召开会议,进行医感相关知识学习一次。
5、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已被污染的区城及时消毒。
6、工作人员上班时着装规范,严格执行手卫生,给病人检查及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
7. 保持各诊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地面物表每日清洁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消毒。
8、严格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9.使用中的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符合要求。注射用小包装皮肤消毒液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10、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应分类放置。
11、不同区域等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标识明显,实行颜色标记,定点放置,分别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2、1)各种急诊监护仪器的表面根据耐受情况选择合适消毒液,每日清洁消毒1次,遇污染后及时清洁和消毒。2)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物体表面如电脑键盘、鼠标等应每日清洁,必要时用50gl含氯消毒剂擦拭。3)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或其他可疑污染时,对于含少量血体液(<10n1)等物质溅污,可先用吸湿材料将其清除,如污渍已干涸,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去,然后使用含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污染表面,作用30min。对于被血体液(>10m1)等污染的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2000-5000g/l 消毒液的抹布覆盖。4)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应保持清洁,每日使用后用75%乙醇或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洗消毒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立即清洁消毒晾干备用。
13,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有关规定,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等交接登记工作,实行双签名,交接登记保存三年以上。
门、急诊医学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二、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病人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
三、接触每一例患者前后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液,干手纸巾,严格手套使用指征,禁止戴手套使用手消毒液。
四、各诊室应定时通风,每日诊疗结束后进行空气消毒,做好消毒记录。
五,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物体表面如电脑键盘、鼠标等应每日清洁,必要时用50gl含氯消毒剂擦拭。
六、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或其他可疑污染时,对于含少量血体液(<10n1)等物质溅污,可先用吸湿材料将其清除,如污渍已干涸,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去,然后使用含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污染表面,作用30min。对于被血体液(>10m1)
等污染的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2000-5000g/l消毒液的抹布覆盖污染物上吸附清除后用200mg/l含消毒液漫泡的抹布以污染表面为中心,由外向内擦拭物体表面,作用30min。消毒过程有记录。
七、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应保持清洁,每日使用后用75%乙醇或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洗消毒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立即清洁消毒晾干备用
八、所有急救器村必须在消毒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消毒用含氯消毒液现配现用,每日监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注射用小包装皮肤消毒液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九、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置双层黄色型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由专人密闭运送。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第12篇 八一医院肝炎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医院肝炎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与设施要求
1.医护人员上岗必须穿隔离衣裤、戴工作帽,戴口罩。
2.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程序和消毒隔离制度,以防院内交叉感染。
3.医护人员为患者检查或操作完毕,需用消毒液消毒双手,再用清水清洗。
4.条件成熟,应尽量做到:肝炎门诊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做到“四固定”(人员、诊室、器械、时间固定),“六分开”(挂号、收费、取药、化验、候诊、厕所与他人分开)。
(二)清洁处理与空气消毒
1.坚持每日的清洁制度,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桌面、床头柜、椅子及床头并喷洒地面。
2.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诊室、治疗室。
fds+
1.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无菌盘4小时更换1次。
2.体温表用75%酒精浸泡30分钟消毒。
3.注射、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巾一带,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医院统一回收处理。
4.病历、化验单、挂号费、传染病卡片、血压计、听诊器均按有关规定进行消毒。
5.废弃物,如棉签、标本盒及废纸等焚烧。
6.澳抗阳性与阴性患者分开就诊,凡黄疸患者使用的床单均要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双扎口并有“污染”标志送洗衣房处理。
第13篇 医院观察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观察室、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病人入院时应做好卫生处置(理发、洗澡、换衣、剪指甲),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八.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应每天清洁,每周消毒1~2次。卫生材料应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九.餐具应每餐清洗消毒,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排泄物等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
第14篇 市人民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考评制度
市人民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
一、医院感染质量实行院感委员会、院感办、科室三级控制和管理。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院感染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质量标准制定,并对全院各有关部门医院感染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三、院感办制定全院各科室医院感染质量考评标准,每月进行质量检查一次,并将每月检查结果向分管院长汇报,同时反馈到各科室,对医院感染质量缺陷实施跟踪监控,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四、院感办按规范要求进行全院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和控制工作,包括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医院感染病原体及耐药性的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等,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析,每季度在院感简报上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
五、院感办每月对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六、院感办每月对重点科室进行检查和督导,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
七、院感办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督促医护人员执行相关工作制度,将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要求纳入考核评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标准中医院感染控制评分标准,每月按照标准对各科进行考评,院感考核评分值占医疗质量控制总分的10%,占护理质量控制总分的20%。
八、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科主任作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常抓不懈。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按照质量标准对本科院感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
九、院感办对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每季度一次。
十、协助医务科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进行质量考评与检查。
十一、医院感染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及各科室综合考评的重要条件,同时也将作为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科主任、护士长考评的重要条件。
第15篇 八一医院隔离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医院隔离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工作区的要求
1.严格“三区”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设有效的隔离屏障。严格执行从清洁到污染的流程,人流物流不得逆流。
2.病区和医护办公室应通风良好,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3.空气消毒:①通风。②紫外线灯照射:每天3-4次,每次不少于1h。要注意皮肤、眼的防护。③化学(气溶胶)喷雾消毒:每日2次。3%过氧化氢,20-40ml/m3,封闭60分钟(可有人);或1500mg/l含氯消毒剂,20-30ml/m3,封闭60分钟(无人);或0.5%过氧乙酸,20-30ml/m3,封闭60分钟(无人、终末消毒)。④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
4.三区之间、病房门口及病区出入口,放置浸有0.5%过氧乙酸或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的脚垫,并不定时补充喷洒消毒液,以保持脚垫湿润。病区每日2次用用0.2-0.5%过氧乙酸或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擦拭桌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门把手、病床扶手等。
5.疑似或确诊sars病人要单间隔离,病人留观期间要求戴口罩,并不得随便离开留观室。禁止陪护探视。
二、工作人员要求
1.医务人员按要求进行隔离着装。在每次接触病人后、离开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都要进行手的消毒和清洗。手消毒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浸泡或擦拭1-3分钟;或用75%酒精5-10ml擦拭手部。病区设非手触式洗手装置,采用流动水六步洗手法,用肥皂揉搓双手15s,流动水冲净,反复2-3遍。
2.离开污染区,要将隔离衣、外层帽子、口罩、目镜、手套等放入指定的装有2000mg/l含氯消毒剂的加盖容器中浸泡,或放入黄色垃圾袋内,不得将这些衣物带入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半废染区的防护服、帽子、口罩、手套、隔离鞋要放在指定容器内或指定地点,不得带入清洁区。
3.医护人员脱下的布帽子、口罩、隔离衣,用0.2-0.5%过氧乙酸或用15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经高压灭菌备用。目镜可用0.3%过氧乙酸或1000-1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
4.离开发热门诊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工作人员应消毒鼻腔、外耳道、手、漱口、洗澡更衣后离开。
三、疑似或确诊sars病人用后物品消毒
1.各种插管、导管尽可能采用一次性管道,用后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封闭包扎后焚烧。重复使用的各种管道在使用后立即用0.5%过氧乙酸或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灭菌。
2.病人所用体温计、尿便盆、脸盆、餐具要固定使用,每日消毒。体温计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为终末消毒,试表前需用清水冲洗,擦干。听诊器、血压计、手电筒、扣诊锤等物品,每次使用后立即用75%酒精或0.2%过氧乙酸纱布擦拭消毒,每日放熏箱消毒一次。各物品需有备用。
3.病人用过的病员服、床单、被套、枕套等放入0.5-1%过氧乙酸液中浸泡30分钟,密闭车辆送至洗衣房清洗、消毒灭菌。病人用过被褥、床垫、毛毯、枕芯等可用15%过氧乙酸加热熏蒸消毒。
4.病人分泌物消毒:每床旁需设加盖容器,装足量有效氯1500-2500mg/l含氯消毒液,用作分泌物随时消毒,消毒后的可倒入病人卫生间。每天消毒清洁容器一次,用同样浓度消毒液浸泡1小时。痰液最好吐入固定痰盒,焚烧处理。
5.病人排泄物、呕吐物消毒:成型粪便加2倍量20%漂白粉乳剂或有效氯为20000-50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稀薄的排泄物和呕吐物加入1/5量漂白粉干粉,搅匀后加盖作用2小时后弃入厕所,经污水处理站再次消毒。
6.病人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废弃物都视为传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双层封扎后经污染通道运往指定地点及时焚烧。
7.床旁_光机、心电图及监护仪要病区专用。用后及时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表面消毒。探头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8.空的氧气瓶运出病区之前,必须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进行表面擦拭。
9.运载病人救护车要及时消毒,病人离开后立即对车内空间及担架、推车等物品进行喷洒消毒,0.5%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15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60分钟。
第16篇 第三医院icu感染管理制度
第三人民医院icu感染管理制度
一、功能布局合理,设治疗区、办公区、污物处理区,各区标识醒目,有实际的分隔屏障。设医务人员通道、病人通道、探视通道、污物通道。治疗区内设置隔离病室。
二、工作人员进入icu换鞋、更衣、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三、特殊感染病人或耐药菌感染病人单独安置,隔离标识醒目,诊疗护理活动时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防止院内感染。
四、严格限制非医务人员的探访,确需探访时应穿隔离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
五、配置足够的非接触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六、严格执行预防、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的各项措施。加强耐药菌感染管理,对感染及其高危因素实行监控。
七、配置动态空气消毒机,每天对空气进行消毒并作好记录,对经空气感染的患者应当安置于负压病房进行隔离治疗。
八、每天对治疗区、污物处理区各种表面及病人床单元擦拭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并作好记录,病人转出或死亡后严格终末处理。
九、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标识清楚交供应室双消毒处理,各种设备及仪器严格终末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各种废弃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病人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十、痰杯、大小便器使用一次性产品,患者转出或死亡后应消毒、回收。病人呕吐物、引流液等污染液体消毒后倾倒入厕。
第17篇 医院药剂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药剂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把好抗菌药物使用发放关,严格按抗菌药物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度发放抗菌药物;
二.每月检查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统计使用率,并通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三.每季统计分析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消耗量并通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一次性医疗用品和消毒药械的采购渠道要正规,证件要齐全,每批货均要进行质量验收。
五.自配的消毒液要做好登记,要注明消毒液的名称、浓度、有效期并签全名,配制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六.每季向医院感染管理科通报消毒液进货、配制、消耗情况,向各临床科室提供消毒剂使用的资料。
七.按照《一次性使用医用器具管理制度》,管理好一次性医用器具的进货、保管关。
八.不定期向临床医生提供抗感染药物资料、信息。
第18篇 检验科防止医院感染制度
检验科防止医院感染制度2
一.工作人员须穿工作衣、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二.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无害化处理。
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静脉采血做到一人一针一垫一巾一带;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擦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四.棉签、棉球及其容器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使用后不超过24小时,使用后废弃物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
六.化验报告单消毒后发出。
七.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第19篇 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023
为保障工作人员及病人和其家属的身心安全,医院要做好防感染工作,以下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016”,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制定目的及意义
一、制定全院感染控制规划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配合好上级业务部门对本院临床科室和各村卫生室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采样监测,对不达标的科室和卫生室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措施。
三、组织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对有关医院感染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对策。
四、负责医院人员的业务培训。
五、监督检查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六、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凡不合格者及时更换。
七、监督进入医院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药械每季度查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产品备案凭证或者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对进口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无菌日期、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八、每季度检查卫生室一次,包括一次性卫生用品监测情况,毁形记录,各种无菌包内有无指示卡。
九、每月对全院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
十、定期检查全院污水处理及污物的焚烧情况。
各科室人员职责
一、负责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二、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积极配合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工作,反馈和上报有关信息。
四、宣传、学习医院感染和监控知识,有关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五、协助值班人员对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掌握抗生素使用情况,实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规则。
六、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积极配合,动员全科人员认真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监控工作。
七、积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开展工作,协调与病区医、护、患者之间关系。
八、督促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定,制度、计划、措施的贯彻与落实,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九、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做好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标本的收集,把好质量关,不弄虚作假。
十、实施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指导乡村医生工作。文秘114版权所有
十一、共同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现报告,降低漏报率,预防和控制感染。
十二、保管和整理好医院感染有关资料,并负责保密。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一、负责本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监督检查本院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五、督促本院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六、做好对乡村医生卫生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普通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医护人员工作时间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和必要的防护措施,并保持清洁。
二、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八、加强各类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对特殊感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三、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四、严格执行陪护及探视制度,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抗生素应用的管理制度
一、成立合理用药领导小组,原则上由全院人员参加。
二、随机抽查病历、处方,查有无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力争控制使用率在80以下。
三、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配伍禁忌。
四、药剂科建立抗生素管理制度,定期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抗生素的信息。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经治医师必须及时报告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于2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协助调查,执行控制措施,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二、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按照消毒技术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二、发现感染病例,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有暴发流行趋势时应随时报告。
三、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垃圾应当及时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合理应用抗生素。力争控制在80%以下。
五、出现输液反应,应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六、执行标准化预防,做好双向保护,有被锐器刺伤后要立即处理,并报防保科备案。
七、被hiv、sars污染后,严格执行卫生厅<医疗机构利采供血机构预防和控制h
第20篇 八一医院发热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医院发热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及设施要求
1.医护人员上岗必须穿隔离衣裤、戴工作帽、口罩等。
2.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制度,以防院内交叉感染。
3.每次接诊病人后,要更换手套或进行手(套)消毒,可用0.3-0.5%碘伏或用快速消毒剂(洗必泰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4.每次接诊或诊治疑似或确诊的非典病人后,要更换隔离衣、手套、外层口罩、护目镜、鞋套。防护服、手套如被严重污染,要及时更换。
5.离开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应清洗鼻腔、外耳道、手、漱口、洗澡更衣后离开。
6、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凡发现疑似或确诊甲型h1n1、sars等病人立即报告医务科、感染管理科,节假日报告总值班,并填写疫情报告卡。
7、发热门诊相对独立,有明显就诊标志;发热门诊分诊处负责发放口罩和咨询、引导分流患者,防止疑似和确诊甲型h1n1、sars等患者进入普通门诊、急诊。
8、严格“三区”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设有效的隔离屏障,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洗手装置。
9、发热门诊诊室三固定:人员相对固定,诊室内器械固定不能携出室外,收集废物设施固定。
(二)物品与空气消毒
1.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4小时更换1次。
2.医疗用品(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使用后立即消毒。体温计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0.2-0.5%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试表前需用清水冲洗,纱布擦干后给病人用。听诊器、血压计、手电筒、扣诊锤等物品,每次使用后立即用75%酒精或0.2%过氧乙酸纱布擦拭消毒。血压计、听诊器等各诊室要有备用,必要时放甲醛熏蒸箱消毒。
3.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按医院要求,统一回收处理。
4.医护人员脱下的布帽子、口罩、隔离衣,用0.2-0.5%过氧乙酸或用15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经高压灭菌备用。护目镜可用0.2%过氧乙酸或1000-1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
5.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床头柜、椅子及床头,并喷洒地面,消灭四害。地面和物体表面:用0.2-0.5%过氧乙酸或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6.废弃物,如棉签、标本盒及废纸等焚烧。
7.诊室经常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应备有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或气溶胶喷雾器。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每次1h以上,每班一次)、空气消毒机、3%过氧化氢喷雾(剂量20-40ml/m3)[终末消毒用0.5%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剂量20-30ml/m3);或15%过氧乙酸加热熏蒸消毒,用药量7-20ml/m3(即1-3g/m3)]。
57位用户关注
68位用户关注
35位用户关注
49位用户关注
18位用户关注
33位用户关注
37位用户关注
99位用户关注
29位用户关注
50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