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制度范本 > 医院制度
栏目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汇编(11篇范文)

更新时间:2024-05-06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有哪些内容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感染病例的及时记录与上报,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感染部位、可能的感染源等;二是感染原因的调查分析,涉及病原体鉴定、感染途径评估等;三是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制定与执行,如隔离措施、卫生操作规程等;四是定期的感染率统计与监控,以评估防控效果。

管理规范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的管理规范要求医疗机构设立专门的感染控制部门,负责收集、审核、分析报告数据。所有医护人员应接受感染控制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守相关规程。此外,对于违反报告制度的行为,应有明确的处罚措施,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医院应定期对外公布感染控制情况,增强透明度,促进公众信任。

重要意义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医疗机构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防止院内感染的扩散,降低医疗风险。通过对感染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出感染防控的薄弱环节,优化医疗流程,提升医院的整体防控能力。

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应明确规定感染报告的时限、程序和责任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例如,一旦发现感染病例,应在24小时内上报给感染控制部门;所有感染事件需详细记录,包括患者症状、治疗方案及结果等。此外,制度还应涵盖对感染控制措施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是医疗安全的基石,它的完善和执行是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和患者安全的有力保障。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范文

第1篇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2、 在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领导下,研究近阶段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重点工作,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控制措施。

3、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当了解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有关医院感染的监控工作。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应对住院医师报告医院感染情况予以监督与复查,并做好登记与汇报工作。

4、 医师在患者出院时应在病案首页上填写忠者住院期间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院内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出院的病案进行查阅并记录,做好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统计上报。对医院发生的院内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 析,提出改进措施,协调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与咨询。

5、 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病房及重点科室,每月对空气、物品采样(外科、内科、妇科、中医科、五官科、眼科、皮肤科)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并进行记录总结。

6、 定期对医院院内感染漏报率进行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以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8%以内。

7、 护士长每月对各科室消毒隔离工作进行考核,对紫外线灯管进行测定,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更换。

8、 医院后勤部要加强对医院废弃物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处理的监控。

9、 院内感染小组加强对院内感染的宣传教育,每年进行全院职工及新职工的培训和考试工作。专职人员每年参加市疾病控制中心的业务培训。

第2篇 八一医院血透室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报告制度

第一医院血透室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报告制度

1、成立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责任明确,分工负责。

2、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2010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等有关规范。

3、严格按要求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工作服、护目镜、防护面罩、冲洗龙头等。

4、血透室严格按照卫生部流程要求,合理布局,分区分机进行透析治疗,对乙肝、丙肝患者严格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并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hiv阳性患者建议到指定的医院透析或转腹膜透析。

5、严格执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相关制度。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复用透析器才可复用,复用必须严格遵照卫生部《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乙肝、丙肝、hiv和梅毒感染患者不得复用透析器。严格执行每一位病人固定一套透析器,透析管路一律一次性使用,复用透析器按操作规范进行冲洗、消毒、保存,明确标识,并登记,专人管理,对重复使用的消毒物品标明消毒有效期限,超出期限的应当根据物品特性重新消毒或作为废品处理。

6、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物品(包括穿刺针、透析管路、透析器等)的规章制度。一次性物品使用后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要求处理。

7、透析污水排入医院医疗污水系统处理。

8、定期对环境、空气、水质、透析液等进行监测(详见相关制度)。

9、血透室空气和物体表面监测:清洁区应当保持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至少每月1次对血透室空气、物体、机器表面及部分医务人员手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监测,其中空气培养细菌应<500cfu/m3,物体及机器表面细菌数<10cfu/cm2,并保留原始记录,建立登记表。

10、严格执行《2010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每个治疗单元结束后给于更换床单,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物品表面及地面进行擦洗消毒,并进行透析机内部消毒,建立登记表。

11、严格执行透析患者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监测制度:

⑴.对第一次入我院血透室透析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hiv感染的相关检查。对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hc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保留原始记录,登记患者检查结果,建立登记表。

⑵.对长期透析患者定期每半年检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标记物1次,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3).建议对乙肝阴性患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12、医务人员感染监测及防范:

1)工作人员应掌握和严格遵循血透室感染控制制度和规范。

2)对血透室工作人员定期每半年进行乙肝、丙肝标记物监测。对乙肝阴性的工作人员建议注射乙肝疫苗。

3)工作人员遇针刺伤后:a、立即轻轻挤压伤口,再用流动水冲洗(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b、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交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c、对被hbv或hc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于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1月后再注射1次。

13、血透室发现新发的乙肝、丙肝或其他传染病应按照国家有关传染病报告制度报告相关部门。

第3篇 市人民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控制制度

市人民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必须对每例住院病人实施全程医院感染监控,以掌握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

三、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报告院感办,院感办接到医院感染发病报告卡后,及时到临床科室询问和查阅病例等,掌握病人情况,对发现特殊病原体感染及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指导,以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四、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并做好消毒隔离措施。

五、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会同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检查,作好讨论记录,讨论后能确定的按本制度第三条的规定进行报告。

六、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病员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院感办,由院感办组织专家讨论后认定或否定。

七、科室经治医生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院感办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每月2次对全院住院病人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特殊类型或暴发流行的趋势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避免暴发流行。

八、院感办必须每月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上报医院感染委员会和反馈各临床科室,每季度进行效果评价,提出预防措施。监测资料应妥善归档保存。

第4篇 八一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第一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1、住院患者发生一般院内感染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并且认真填写“医院感染个案登记表”,个案登记表应归入病历。

2、临床医护人员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感染暴发流行时,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同时积极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途径,控制蔓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发生以下情况时务必在12小时内由医院向县卫生局、疾控中心报告:①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③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发生以下情况时,2小时内由医院向县卫生局、疾控中心报告:①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3、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汇总分析医院感染情况,并将其结果报医院领导及相关科室。

4、每季度进行一次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并对漏报中存在的问题按本院的奖惩制度处理。

5、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感染暴发流行时,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要深入临床调查分析,随时掌握医院感染部门发病状况及全员感染菌种流行趋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或杜绝感染的蔓延,同时报告主管院长,通报有关职能科室及县卫生局、疾控中心。

6、医院感染漏报率超过≥20%,按医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5篇 一民医院医疗医院感染管理报告制度

人民医院医疗医院感染管理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防止医院感染发生,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制订本报告制度。

一、医师必须掌握医院感染概论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二、医师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实验,查找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并详细记录在住院病历首页。

三、临床科室怀疑医院感染有流行趋势时,必须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有效的控制措施。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应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一)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二)由于医院感染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三)由于医院感染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流行或暴发;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感染的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时判断控制措施的效果,并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五、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于12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六、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第6篇 s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导语:小编整理了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欢迎阅读!

为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如下制度:

一、在同一病区、短时间内、发生3例(含3例)以上同种同源医院感染病例时,为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以科室为单位的报告原则进行。

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

三、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的管理工作。

四、主管医务人员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要立即报告所在科科主任。科主任接报后要立即组织科内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五、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接报后立即报告主管副院长,通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立即对医院感染暴发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并指导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六、发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立即由院长报告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第7篇 区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一、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应由经管医生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经管医生须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二、《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送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接表后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归档。

三、发现在同一病区3例以上的相同感染病例,应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发生爆发流行,对不及时报告与隔离的个人与科室按规定处理。

四、疑为医院感染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已留标本者,在转科后标本报告阳性,并确诊为院内感染者,由转出科室补填登记表。

五、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进行漏报调查,漏报与隐瞒不报,每例扣50元。

六、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出反馈。

第8篇 八一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报告制度控制措施

第一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制度和控制措施

一、报告制度

1、当可疑或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经治医生应立即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报告,并立即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科室在短时间内(一周)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病例的医院感染;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科室应以最短的时间(2小时)内向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总值班报告(上班时间报院感科、下班及节假日报医院总值班);

3、院感科接到科室报告后立即向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并向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通报;

4、院感科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感染调查及监测工作;

5、经调查并由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专家证实为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在12小时内报告县卫生局及县疾控中心;

6、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

二、控制措施

1、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积极开展调查,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

2、科室应根据确定或初步确定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并对处理措施进行持续监测。当感染源和感染途径不明确时,可以针对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在不停止调查的同时,采取比较广泛的控制措施,并根据调查结果不断修正评价。

3、积极救治患者,实行感染病人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同时保护易感人群,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4、协助疾控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5、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做好医院内感染病原体污染场所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进一步交叉感染和污染。

6、及时向县卫生局和县疾控部门报告事件进展情况。

7、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

第9篇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应急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应急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上报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病例,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特殊病原体感染,高度传染性病原体感染(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多重耐药菌感染,无菌操作和介人性操作所致感染,怀疑因输血、输液感染等。

二、住院病人发生散发医院感染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通过医生工作站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三、发生以下情形时,科室或病区负责人必须在12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教部。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即: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侯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

四、发生以下情形时,主管医师立即报告科主任

、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教部。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五、发生以下情形时,主管医师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教部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六、患者在输液中出现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负责医师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教部,同时应留取输注出现反应的液体及未启用的翰液管(同批号)送检验科进行热原检测,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

七、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还应按照相关规定的内容、要求时限与程序,进行报告和处理。

八、明确诊断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必须填写在病历首页中。

第10篇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范例

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2、 在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领导下,研究近阶段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重点工作,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控制措施。

3、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当了解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有关医院感染的监控工作。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应对住院医师报告医院感染情况予以监督与复查,并做好登记与汇报工作。

4、 医师在患者出院时应在病案首页上填写忠者住院期间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院内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出院的病案进行查阅并记录,做好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统计上报。对医院发生的院内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 析,提出改进措施,协调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与咨询。

5、 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病房及重点科室,每月对空气、物品采样(外科、内科、妇科、中医科、五官科、眼科、皮肤科)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并进行记录总结。

6、 定期对医院院内感染漏报率进行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以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8%以内。

7、 护士长每月对各科室消毒隔离工作进行考核,对紫外线灯管进行测定,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更换。

8、 医院后勤部要加强对医院废弃物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处理的监控。

9、 院内感染小组加强对院内感染的宣传教育,每年进行全院职工及新职工的培训和考试工作。专职人员每年参加市疾病控制中心的业务培训。

第11篇 第一_医院感染发病率报告制度

第一人民医院感染发病率报告制度

一、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应由经管医生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信息表。

二、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必须在24小时内上报。诊断依据标本结果,报告时间为出检验报告的24小时内,诊断时间应为标本送检日期。遇到流行及时上报,或电话联络,否则作漏报处理。

三、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医疗院长,并通报相关科室。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四、疑为医院感染病人已留标本,在转科后标本报告未到,可先上报,并注明患者去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追踪与确诊。

五、医院感染管理科对上报病例一一核实。

六、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每季度向省中心上报,并向各科反馈监测结果。

七、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漏报调查,查实漏报一例扣50元,上报一例感染病例奖励2元。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汇编(11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