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责任制制度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企业内部的各个层面,包括但不限于员工、管理层、项目团队、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主要的保密责任类型包括员工入职时签署的保密协议、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保密条款、对外合作的保密合同,以及针对敏感信息的访问权限控制。
保密责任制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保密义务:规定员工及合作伙伴在工作期间及离职后对接触到的企业机密信息负有保密责任。
2. 信息分类:将企业信息分为公共、内部和机密三类,设定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
3. 信息保护措施:如限制纸质文件的复制和电子文件的传输,以及使用安全的存储设备。
4. 违约责任:明确违反保密协议的处罚措施,包括经济赔偿和法律追责。
5. 培训与教育:定期进行保密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
保密责任制的核心在于确保企业敏感信息的安全,防止商业秘密泄露。为此,企业应着重强调以下两点:
1. 明确界定保密范围:清晰定义何为机密信息,避免因定义模糊导致的争议。
2. 制定严格的执行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流程,确保制度的实施,并对违规行为及时纠正。
尽管保密责任制制度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 法律执行难度:在某些情况下,证明信息泄露与个人行为的直接关联可能困难,影响追责。
2. 员工认知不足:部分员工可能对保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执行力度不够。
3. 技术挑战:随着数字化进程加快,如何有效防止网络窃密成为新的难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持续完善保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同时利用技术手段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第1篇 重要岗位信息安全和保密责任制度
第一条 实施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成立专门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信息安全工作的策略、重点、制度和措施,对本单位的信息安全工作负领导责任;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信息安全责任人,负责本科室内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条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作为本单位的日常信息管理机构,对本单位的办公系统、业务系统、网站系统等的建立和信息发布具有审核和管理权,负责本单位政府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应用开发、运行维护与用户管理。
第三条 实行信息发布责任追究制度,所报送的一切信息必须真实有效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凡因虚假、反动、色情等内容而引起的一切后果均由报送者承担,如属个人因素影响信息发布工作,将追究责任。
第四条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员,负责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信息安全管理员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网络信息及时更新,做到安全、真实、可靠。
(一)网络管理员应定期更换管理员密码,及时注销无效用户;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安全问题。
(二)不允许外来人员单独接触计算机网络系统资源。
(三)各用户要加强安全保密意识,注意个人id及密码的保密,不得与他人共用系统的账号。
第五条 在网站系统上发布信息的,应按规定填写《文稿审核表》并办理审核手续。
第六条 对于网站栏目中的具有交互性的内容,如留言板、征求意见箱等,必须实行审核,如发现不良信息,保存有关记录,及时向报告与备案。设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相关制度包括:信息发布审核登记制度和信息中心机房管理制度。
第七条 按照相关保密要求,制订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的具体措施,坚持“谁主管、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各科室属于业务工作范围的信息,在发布前必须填写《文稿审核表》,由本科室主管领导审核,分管领导签署通过后存档备案,然后由信息网络管理员处在网上发布。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应对信息的合法性和相关问题负责。
第八条 在政府网络上严禁下列行为:
(一)查阅、复制或传播下列信息:
1.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2.煽动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3.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4.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5.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
(二)破坏、盗用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和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活动。
(三)盗用他人账号、盗用他人ip地址。
(四)私自转借、转让用户账号造成危害。
(五)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六)不按国家和本单位有关规定,擅自使用网络资源。
(七)上网信息审查不严, 造成严重后果。
(八)以各种方式,破坏网络正常运行。
第九条 对于违反本条例的入网科室和个人用户,给予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由本单位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如触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者,移交公安、司法机关处理。违反本规定,给国家、集体或者他人财产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2篇 领导保密责任制度范本
领导保密责任制度
第一条 为增强各级领导在保密工作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贯彻落实所和公司保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昆明贵金属研究所、z铂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所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实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保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的党政、行政领导正职或主持工作的副职为该部门保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三条 董事长、所长对所和公司保密工作负有以下责任:
一、保证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在所和公司的贯彻执行。
二、保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在所和公司的贯彻实施,为保密工作提供组织及人力、财力、物力的保障。
三、全面了解上级有关保密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要求。
四、将保密工作纳入年度的工作计划,对所和公司保密工作和上级有关指示的贯彻有要求。
第四条 总经理和分管保密工作的领导对所和公司保密工作负有以下责任:
一、保证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在所和公司的贯彻执行。
二、保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在所和公司的组织实施,为保密工作提供组织及人力、财力、物力的保障。
三、全面了解上级有关保密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对所和公司保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年度内进行总结。
四、认真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所和公司在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组织研究解决。
五、经常监督、检查所和公司保密工作机构的工作情况,保证保密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能切实履行职责。
第五条所和公司各主管领导对其分管业务工作范围内的保密工作承担以下责任:
一、为保密管理与其分管业务的结合提供保障。
二、熟悉分管业务中的保密工作重点、国家秘密事项和涉密人员基本情况。
三、确保所和公司保密工作管理机构在所和公司保密工作中与自己分管业务的保密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保证保密管理措施在科研生产活动中的实施。
四、在分管的重大涉密活动中,确保保密工作管理机构对涉密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第六条各部门的党政、行政领导正职或主持工作的副职对本部门的保密工作承担以下责任:
一、在本部门全面宣传、落实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所和公司的各项保密制度。
二、对本部门的涉密人员进行日常保密教育和管理,将保密工作与本部门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主动接受所和公司保密办的监督和指导。
四、及时上报本部门出现的泄密事件,并积极配合保密办进行查处。
第七条 本制度由保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八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3篇 重要岗位信息安全保密责任制度范本
第一条实施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成立专门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信息安全工作的策略、重点、制度和措施,对本单位的信息安全工作负领导责任;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信息安全责任人,负责本科室内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条信息安全领导小组作为本单位的日常信息管理机构,对本单位的办公系统、业务系统、网站系统等的建立和信息发布具有审核和管理权,负责本单位政府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应用开发、运行维护与用户管理。
第三条实行信息发布责任追究制度,所报送的一切信息必须真实有效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凡因虚假、_、色情等内容而引起的一切后果均由报送者承担,如属个人因素影响信息发布工作,将追究责任。
第四条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员,负责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信息安全管理员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网络信息及时更新,做到安全、真实、可靠。
(一)网络管理员应定期更换管理员密码,及时注销无效用户;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安全问题。
(二)不允许外来人员单独接触计算机网络系统资源。
(三)各用户要加强安全保密意识,注意个人id及密码的保密,不得与他人共用系统的账号。
第五条 在网站系统上发布信息的,应按规定填写《文稿审核表》并办理审核手续。
第六条 对于网站栏目中的具有交互性的内容,如留言板、征求意见箱等,必须实行审核,如发现不良信息,保存有关记录,及时向报告与备案。设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相关制度包括:信息发布审核登记制度和信息中心机房管理制度。
第七条按照相关保密要求,制订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的具体措施,坚持“谁主管、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各科室属于业务工作范围的信息,在发布前必须填写《文稿审核表》,由本科室主管领导审核,分管领导签署通过后存档备案,然后由信息网络管理员处在网上发布。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应对信息的合法性和相关问题负责。
第八条在政府网络上严禁下列行为:
(一)查阅、复制或传播下列信息:
1.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2.煽动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3.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4.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5.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
(二)破坏、盗用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和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活动。
(三)盗用他人账号、盗用他人ip地址。
(四)私自转借、转让用户账号造成危害。
(五)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六)不按国家和本单位有关规定,擅自使用网络资源。
(七)上网信息审查不严, 造成严重后果。
(八)以各种方式,破坏网络正常运行。
第九条对于违反本条例的入网科室和个人用户,给予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由本单位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如触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者,移交公安、司法机关处理。违反本规定,给国家、集体或者他人财产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73位用户关注
66位用户关注
59位用户关注
60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34位用户关注
49位用户关注
26位用户关注
82位用户关注
7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