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栏目

识别和获取管理制度(4篇)

更新时间:2024-05-09

识别和获取管理制度

识别和获取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规范组织行为,提高效率,确保目标的实现。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章制度的制定:明确企业的基本规则和流程,包括职责划分、工作流程、决策机制等。

2. 制度的执行与监督:设立有效的执行机制,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并通过监控和评估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3. 制度的更新与完善: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定期审查和更新制度,保持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4. 制度的沟通与培训:确保员工理解和掌握制度,通过培训和沟通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度。

包括哪些方面

识别和获取管理制度涵盖的方面广泛,具体包括:

1. 组织架构:定义各部门的职能、权限及相互关系。

2. 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相关政策。

3. 财务管理:预算控制、成本核算、财务报告等规章制度。

4. 市场营销:销售策略、市场调研、客户服务等指导原则。

5. 生产运营:生产计划、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等操作规程。

6. 法规遵从:确保企业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7. 风险管理:识别潜在风险,建立预防和应对措施。

8. 企业文化:塑造企业价值观,推动团队合作和创新。

重要性

识别和获取管理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提高效率:清晰的流程和责任分配能减少混乱,提高工作效率。

2. 确保合规:遵守法规,降低法律风险,保护企业声誉。

3. 保障公平:公正的制度能减少内部矛盾,增强员工满意度。

4. 促进发展:随着企业成长,完善的制度能提供稳定的基础,支撑战略实施。

方案

建立有效的识别和获取管理制度,应采取以下步骤:

1. 诊断现状:全面审视现有制度,找出问题和不足。

2. 设定目标:明确制度需解决的问题,设定改进目标。

3. 制定策略:结合企业特点,设计符合需求的制度框架。

4. 征求意见:广泛征求员工、管理层的意见,确保制度的接受度。

5. 实施与反馈:推行新制度,收集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

6. 持续优化:定期评估制度效果,持续改进,确保其动态适应企业发展。

通过上述方案,企业能够构建一套既符合自身特点又具有前瞻性的管理制度,从而为企业的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识别和获取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识别和获取管理制度

为认识和了解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及时传达全体员工和相关方,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责

1.企业负责人负责批准确定适用公司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清单。

2.综合办公室负责识别、获取和评价适用公司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建立清单并保存。

二、获取途径

1.从政府有关部门、上级工会、图书馆等获取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从公共出版物、专业报刊杂志及计算机网络上收集获取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三、传达和培训

1.综合办公室将适用公司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及时传达到全体员工,并将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告之相关方。

2.综合办公室按有关规定定期对员工进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知识培训,并保存培训记录。

四、符合性评价

公司每年至少一次对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主要查找公司和员工违法现象和行为,并及时消除(每年12 月进行)。由综合办公室具体负责。

第2篇 识别和获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制度

1 目的

确定本公司管理体系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确保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最新版本,并通过检查和评审使之持续有效,以确保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与管理体系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管理。

3 相关文件及引用标准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

4 职责

4.1安环质监部负责制、修订《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符合性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负责全公司通用部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获取、识别、更新;负责监督组织各专业主管部门对其所分管专业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获取、识别、更新;负责组织各专业主管部门对公司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2各专业主管部门分别负责所分管专业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更新,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

4.3公司各部门负责将《公司安全生产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简称《清单》)中适用于本单位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传达给职工并遵照执行。

4.4安环质监部负责将经识别确认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学习内容列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

5 工作程序

5.1与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包括:

── 国际公约,如《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等;

── 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部委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等;

── 地方法规、规章、标准;── 行业规范、规章、标准;

── 相关管理或执法部门的规划、通知和公告等;── 上级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5.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与识别

5.2.1公司安环质监部应与相关上级主管部门保持联系,及时获取全公司通用部分的国家及地方最新的有关法律法规;各专业主管部门应与相应的上级专业主管部门保持联系,及时获

5.4.3公司安环质监部每年和不定期对各专业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组织各专业主管部门对公司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4.4各专业主管部门对其所分管专业范围内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及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

5.5《清单》的内容更新、增加与作废

5.5.1 当《清单》所涉及的内容更新、增加与作废时,公司安环质监部及各专业主管部门应及时进行识别、确认,提出《清单》修改意见。各专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将更新或增加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以电子版的方式每月底前报送给公司安环质监部(若有)。

5.5.2公司安环部对经识别确认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审核,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及时将更新或增加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补充到《清单》中,以供各单位遵照执行。

5.6 审查、评审及不符合纠正

5.6.1安环质监部及各专业主管部门应根据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执行、检查情况,对不符合项组织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

5.6.2每年9月,公司各单位应组织对本单位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及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填写“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审表”,并在9月底前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审表”报公司安环质检部,由安环部汇总后,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发送各专业主管部门。

5.6.3 对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审查、评审过程中提出的不符合项,各单位要及时组织整改,安环质监部及各专业主管部门组织不符合项跟踪验证工作。

6 记录

6.1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6.2文件发放、培训记录

6.3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符合性评审表

6.4不符合项整改记录(隐患整改通知、回执单)

取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及地方最新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同时,还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电子网络、出版机构、图书馆、书店、专业性报刊杂志、咨询机构、认证机构等渠道获取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5.2.2公司安环质监部及各专业主管部门应准确识别适用于本公司的各类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并填写《安全生产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识别清单》以下简称《清单》。

5.2.3各专业主管部门应将《安全生产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识别清单》连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电子版原文(如有)及时汇总交安环质监部。公司安环质监部负责审核并编制《清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放、执行。

5.2.4安环质监部和各专业主管部门应确保所识别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为最新、有效版本。

5.2.5对上级部门阶段性工作安排的通知、公告或仅个案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的法律法规适用性要求一般不纳入《清单》。

5.2.5公司现有规章制度未作明确规定、需直接执行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可经公司安环质检部及各专业主管部门识别,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执行单位。

5.3培训、沟通

5.3.1经识别更新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应及时进行宣贯、培训。安环质检部负责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全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5.3.2公司各单位负责本单位职工的宣贯与培训;各专业主管部门负责将经识别、更新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相关内容及时传递给有关相关方。

5.3.3各单位或公司职工可根据需要上网检索查阅或向各专业主管部门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5.4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执行与监督

5.4.1安环质监部及各专业主管部门应及时为各单位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按要求执行。公司现有规章制度已经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规定的,执行公司制度、文件;公司没有明确(文)规定的,直接执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5.4.2各单位应根据《清单》,严格遵照执行适用于本单位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同时保

存好相关的文件、资料和记录。如:

a)许可证、执照; b)项目申报、评审、验收报告、“三同时”报告;

c)检验、监测记录; d)自评报告等。

第3篇 识别和获取适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保证公司使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都是最新的有效版本,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

3 职责

消防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制度,并跟踪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都是最新的有效版本,并及时与其它相关部门沟通。

5 程序与要求

5.1安保中心通过以下途径,不定期识别和获取公司适用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

5.1.1 每周至少一次浏览各级安监局的网站,及时发现新的法律、法规、标准版本。

5.1.2 通过中国安全生产报等媒体,及时发现新的法律、法规、标准版本。

5.1.3对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召集的会议和上级安全文件的要求、通知精神认真学习,随时将最新发布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制度识别出来,加以整理,向公司安全委员会进行汇报,同时向公司各部门传达、宣贯,必要时组织人员进行专题培训。

6 安保中心应建立适用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其它重要文件的清单。

7 根据新的法律法规,及时修订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宣贯落实。

8 安保中心负责对各部门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第4篇 识别和获取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获取、识别、更新适用于本公司的安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为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获取、识别、更新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三、职责

3.1行政部负责安全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收集;安全环保部和各部门负责识别及更新并建立台帐,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2行政部负责向各部门宣传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3.3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识别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

3.4各部门负责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传达给员工,并遵照执行。

3.5各部门获取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应及时传递到行政部。

3.6 行政部负责编写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7安全环保部部负责编写各部门、班组的安全操作规程。

3.8安全环保部部负责法律法规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发布。

四、 程序

4.1获取途径

4.1.1由行政部通过标准化信息网、新闻媒体、行业协会、政府主管部门及其他方式查询获取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4.1.2上级部门的通知、公报等由行政部收集整理。

4.1.3各部门从专业或地方报刊、杂志等索取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应及时报送安全环保部进行识别和确认并备案。

4.2登记与识别

4.2.1根据本公司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中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结合法律法规的最新内容及版本,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

4.2.2根据本行业特点,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

4.2.3安全环保部组织相关部门对获取和识别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组织评审确认,报总经理审核批准,并编制《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

4.3更新

4.3.1当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更新时,应重新及时识别。

4.3.2安全环保部每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获取、识别、更新工作。

4.3.3当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变更时,应及时进行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重新识别。

4.4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发放、实施、检查与符合性评价。

4.4.1安全环保部及时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摘编,并下发到相关部门。

4.4.2各部门要组织学习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在安全标准化运行中严格遵守,各部门培训学习情况记录于安全例会台帐,班组学习情况记录于班组活动记录中。

4.4.3安全环保部每年一次对贯彻安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现象要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安全环保部建立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记录。

4.5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4.5.1安全环保部负责编写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下发到部门、班组,各级人员应严格执行。

4.5.2行政部应根据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下发到班组,岗位人员应按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6评审和修订

4.6.1安全环保部每年一次组织有关部门对颁发的制度文件进行评审,对不适宜性文件及时进行修订。

4.6.2当发生事故时,工艺、技术、材料等发生变更时,安全环保部、生产车间、设备能源部应及时对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适用性和有效性。

4.6.3修订时应填写《文件更改审批表》,注明原因及更改内容,经总经理批准后进行修订。

4.6.4新修订的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应及时发放到岗位,保证各岗位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最新有效文件,原文件收回统一作废。

五、本制度由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__公司

2022年11月1日

《识别和获取管理制度(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