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栏目

提高管理制度规范性(14篇)

更新时间:2024-05-09

提高管理制度规范性

提高管理制度规范性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旨在确保企业运营的高效、有序和合规。它涉及到组织架构、流程控制、职责划分、绩效管理等多个方面。

包括哪些方面

1. 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定位,确保权责分明,避免工作重叠或空缺。

2. 流程控制: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减少错误和延误,提升工作效率。

3. 职责划分:清晰界定每个职位的职责范围,避免职责不清导致的混乱。

4. 绩效管理:建立公正、透明的考核体系,激励员工积极性。

5. 法规遵从:确保企业的各项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降低法律风险。

6. 文档管理:规范文档的创建、存储和使用,便于信息的检索和共享。

7. 决策机制:设定合理的决策流程,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重要性

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它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良好的管理制度能保障员工的权益,激发团队活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此外,合规的管理制度还能降低法律风险,保护企业的良好声誉,为企业赢得合作伙伴和客户的信任。

方案

1. 定期审查:定期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及时更新和改进,以适应企业发展的新需求。

2. 培训教育:对员工进行管理制度的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3. 反馈机制:设立反馈渠道,鼓励员工提出对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建议,持续优化制度。

4. 执行监督:管理层需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进行纠正,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5. 结合实践: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案例,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通过上述方案,我们可以逐步提高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构建一个高效、有序、和谐的企业运营环境。在实践中,我们应注重细节,以专业和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项管理工作,以此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提高管理制度规范性范文

第1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提高成本因素改进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提高成本因素改进

9.3.3提高成本因素改进

标准条文

组织应在成本设计、成本发生和成本管理体系过程中,持续、全面、系统和充分地识别并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成本改进方案消除这些提高成本因素,以持续改进成本水平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并规定提高成本因素控制的职责和权限以及过程要求,以确保提高成本因素得到识别、确定、核算、风险评价、报告、调查、处置和消除。

组织在确定提高成本因素时,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认可成本的合理性。

组织在建立成本目标时,应考虑这些提高成本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和控制的程度及其效果(见6.3.2)。

提高成本因素包括成本事件和不合格,但对不合格的控制组织应按8.6的要求进行。

为消除提高成本因素所策划和实施的成本改进方案应是文件化的,并确定:

a)预期的结果;

b)为实现预期所赋予的有关职能和各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c)为实现预期所采取的改进措施、方法和时间表;

d)成本改进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和责任的追究。

成本改进方案在实施前应得到评审和批准,以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项目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成本改进方案进行修改或更新。

提高成本因素识别、确定、风险评价和改进方案实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组织成本管理的核心就是把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降低和保持成本水平的过程就是消除提高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的过程。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是这些过程的前提和依据。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提高成本因素改进的方法和要求。

理解要点

●提高成本因素(cca2101:2008标准第2.2.1条)是提高成本的原因和条件。提高成本因素包括浪费源(提高成本的原因)和浪费(提高成本的条件)。

●浪费(cca2101:2008标准第2.2.2条)是指资源的非预期使用或使用和控制不当或没有节制(控制)或这些情况的组合。在没有数量基准的情况下,识别和确定浪费,与人的认识程度相关。浪费与系统状态相关,如汽车燃料的浪费可能与汽车本身的状态相关。浪费在过程中产生,如设计、采购、生产、安装、销售、服务等过程。

●浪费源(cca2101:2008标准第2.2.3条)是浪费的发生源。发生源是指产生浪费的根源,一般存在于组织的场所、设备、装备、活动、事件、人员的意识和行为等方面。

●浪费和浪费源是同时存在的,有浪费就有浪费源;反之,有浪费源就会产生浪费。所以,组织应同时对这两方面进行识别、确定、分析和控制。

●提高成本因素可能来自组织内部(如浪费行为),也可能来自组织外部(如供方提供产品的紧急涨价)。

●造成提高成本的原因和条件有人的因素(如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提高成本因素),也有物的因素(如因机器设备能力不足而导致的提高成本因素)。人的因素通常被称为主观因素,物的因素通常被称为客观因素。对提高成本因素的性质,人们认识的角度或目的不同,其所属的类别也就不同。提高成本因素的类别一般有:

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

重要因素/一般因素;

定性因素/定量因素;

现存因素/潜在因素;

长期因素/短期因素;

一次性因素/经常性因素;

直接因素/间接因素;

固定因素/变动因素;

人为因素/自然因素;

预期因素/非预期因素;

连续性因素/非连续性因素;

循环性因素/非循环性因素;

技术性因素/非技术性因素;

系统性因素/非系统性因素;

区域性因素/非区域性因素;

季节性因素/非季节性因素;

可确定因素/不可确定因素;

可追溯因素/不可追溯因素;

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制因素;

可发展因素/不可发展因素。

(不限于此)

理解上述分类有助于管理者:

提高对成本因素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开阔视野,确保提高成本因素得到全面、系统、充分和准确地识别和确定;

评价提高成本因素所带来的风险程度(见3.5.6风险评价);

制定和实施《成本控制方案》,以消除或减少提高成本因素;

提高成本意识,更新成本理念。

●组织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应:

持续。作为活动应定期开展,持续地识别和确定。

全面。识别的范围应全面,不留盲区或死角。

系统。识别和确定组织所有过程中的提高成本因素。

充分。在持续、全面和系统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找出提高成本因素。

●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经营决策;

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方法、时间和空间等资源;

产品实现、服务提供、管理与控制、后勤保障等过程;

质量、安全、环境、财务、市场等现状;

经营模式、运作方式、管理制度等机制;

整个供应链和价值链;

所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时机;

沟通的有效性(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

●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现场勘察;

专题访谈;

散发调查表;

成本分析会;

头脑风暴法;

合理化建议;

数据分析(如:比较分析、动态分析等);

内部审核;

活动检查;

成本管理小组活动;

管理评审;

专家诊断。

(不限于此)

●组织应在成本设计、成本发生和成本管理体系过程中,持续、全面、系统和充分地识别并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并

采取有效的成本改进方案消除这些提高成本因素,以持续改进成本水平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组织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的方法应:

具有有效性。可以确保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得到识别和确定,并满足持续、全面、系统和充分的要求;

具有科学性。能够在识别和确定过程中去伪存真;

具有针对性。能够针对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的范围和性质进行识别和确定;

具有时效性。能够确保识别和确定的时效性;

具有主动性。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并规定提高成本因素控制的职责和权限以及过程要求,以确保提高成本因素得到识别、确定、核算、风险评价、报告、调查、处置和消除。

●组织在确定提高成本因素时,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认可成本的合理性。成本具有认可和不认可的特性。认可成本(cca2101:2008标准第2.2.4条)是指管理者最终认为应该发生的成本。不认可成本(cca2101:2008标准第2.2.5条)是指管理者最终认为不应该发生的成本。这种“认为”是对成本合理性的认识和判定,这种认识和判定体现在成本应不应该发生如果应该发生,那么应该发生多少应该由谁来发生应该何时发生应该在何地发生等方面,并受管理者认识程度的影响。“最终认为”是指发生成本以后的最终认可或不认可。组织在确定提高成本因素时应考虑成本的认可和不认可状态,认可成本不一定是合理的成本,不认可的成本一定是提高成本因素。一旦成本被认可,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认可成本的合理性和适宜性,防止认可成本给组织带来风险。

●组织在建立成本目标时,应考虑这些提高成本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和控制的程度及其效果(见6.3.2)。提高成本因素的存在影响组织的成本水平,组织应评价这些影响所带来的风险程度。组织在制定成本目标时应考虑这些风险和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的程度及效果,也就是说成本目标中应包括消除提高成本因素的目标。

●成本风险(cca2101:2008标准第2.3.2条)是指提高成本情况的发生所带来的风险。“带来的风险”有两个特性:一是可能性,是指所带来的风险的概率;二是严重性,是指所带来的风险和后果的严重程度。风险就是这两个方面的总体反映。组织提高成本的情况是经常的、多方面的。所以,成本风险也是经常的存在的,也是多方面的。

●风险评价(cca2101:2008标准第2.3.4条)是指评估风险程度以及确定成本风险是否可容许的过程。风险评价的目的就是充分认识风险程度和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并通过权�来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以便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来消除降低现存的或潜在的成本风险。风险评价主要应针对提高成本情况的发生所带来的危险和后果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其大小或严重程度。二是将风险与成本要求进行比较,判定其是否可以接受。

●提高成本因素的存在,能影响组织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的实现,组织应对这些影响所产生风险的程度进行评价,为制定和实施《成本改进方案》提供必要的输入,以确保控制、消除或降低成本风险和实现成本目标。

●提高成本因素的性质不同,所产生的风险程度也就不同,组织在设置风险级别时应考虑并确定经常性浪费和一次性浪费的严重程度,并对提高成本因素所浪费或损失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分级和排序。风险级别的设置组织应按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规定。严重程度是指浪费或损失影响组织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实现的程度,对严重程度的评价和判定取决于管理者的认识程度。

●提高成本因素包括成本事件和不合格,但对不合格的控制组织应按8.6的要求进行。成本事件(cca2101:2008标准第2.条)是指导致或可能导致提高成本的重大情况。何为重大情况组织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规定,如重大决策失误、大量资金沉淀、人身伤亡安全事故、环境事故、劳资纠纷、原材料紧急涨价和自然灾害等。成本事件的发生有的是人为的(如重大决策失误),有的是自然的(如自然灾害);有的来自于组织内部(如人身伤亡安全事故),有的来自组织外部(如原材料紧急涨价);有的是可预见的(如人身伤亡安全事故),有的是不可预见的(如有些自然灾害或战争)。认识这些性质有助于管理者识别和预防成本事件的发生。成本事件本身是提高成本因素,当某些提高成本因素被管理者认为或判定为重大的提高成本情况时,这些提高成本因素应上升为成本事件来进行控制。

●为消除提高成本因素所策划和实施的成本改进方案应是文件化的,并确定:

a)预期的结果;

b)为实现预期所赋予的有关职能和各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c)为实现预期所采取的改进措施、方法和时间表;

d)成本改进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和责任的追究。

●成本改进方案(cca2101:2008标准第2.8.5条)是指为消除提高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所采取的措施的文件。其目的就是消除提高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改进方案是成本策划的结果,应针对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逐一制定。

●组织在策划和制定成本改进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的性质;提高成本因素的风险程度和成本优势的利益程度;成本方针和目标的要求;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影响程度;人员素质情况和履行控制职责的难度;改进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时机;持续改进活动;实施和实现成本改进方案所需资源的提供。

●成本改进方案在实施前应得到评审和批准,以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项目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成本改进方案进行修改或更新。

●提高成本因素识别、确定、风险评价和改进方案实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 成本控制方案和纠正措施的区别(见下表)

成本改进方案和纠正措施的区别

成本改进方案

纠正措施

概念

活动时机

目的

对象

依据

工作重点

活动

活动时间

结果

逻辑关系

执行人员

为消除提高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所采取的措施。

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之后

消除或减少提高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

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

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报告或清单

改善成本水平。主要是处置

改善成本水平(降低成本)

较长

降低成本

成本改进方案包含纠正措施

成本工程师和管理人员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不合格发生之后

消除实际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

实际不合格原因

不合格报告

改善成本管理水平。主要是分析原因

改善管理水平

较短

不再发生不合格

纠正措施不包含成本改进方案

责任人员和管理人员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第2篇 提高5s现场管理效能

当前许多企业正在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却是企业管理者最头痛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首先导人“5s”.何谓“5s”:

1.整理(seiri)

2.整顿(seiton)

3.清扫(seiso)

4.清洁(seikesn)

5.素养(sitswke)。

“5s”一旦导人后,对整个企业来说管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所以一定要坚持,切勿中途停止。

“5s”效能

开展“5s”活动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试想,如果员工每天工作在满地脏污、到处灰尘、空气刺激、灯光昏暗、过道拥挤的环境中,怎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而整齐、清洁有序的环境,能促使企业及员工提高对质量的认识,获得顾客的信赖和社会的赞誉以及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

开展“5s”现场管理可得到丰厚的利润,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常常忽略了隐含在管理中的成本,在企业中经常看到的浪费现象有:

1.无价值的工作造成的浪费,如不必要的会议,开会的空谈;

2.信息错误造成的浪费,如信息来源的错误,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等待的浪费,如停工待料;

4.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故障造成的浪费;

5.意外事故造成的浪费,轻则财产损坏,重则人员伤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6.生产过量或不足造成的浪费,过多积压,过少供应不足,均造成不良后果;

7.原材料库存量过多或过少的浪费,过多必将造成系列成本的增加、过少造成停工待料,影响供货期等;

8.产品检验和返工的浪费。企业应该通过实施现代质量控制方法,设法降低不良品率,提高一次加工合格率,而片面质量检验把关和返工返修等,非但不能提高产品质量,反而增加成本;

9.物品堆放,标志管理混乱造成的浪费,物品在流转或库存中堆放不合理,无法做到先进先出,造成物品堆放时间过长,生锈,变质,造成质量下降等,甚至不合格。而标志混乱,在企业内部无法追踪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和责任人,流出厂外给企业信誉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10.文件缺乏和记录管理不善造成的浪费。文件缺乏、管理混乱必然的问题是进行跟踪和改进,必然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负面效应。

一个企业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不止上述这些内容,我们应通过“5s”活动加强现场管理,解决上述浪费现象,真正做到管理中获取效益。

“5s”用法

现场改善要从每一个人点点滴滴的行为做起,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5s”活动的第一步是 整理 ,将工作场所的物品加以必要整理,分类整理工作要诀如下:

要诀一:不用的东西丢弃;不太常用的东西放在较远的地方;偶尔使用的东西安排专人保管;经常使用的东西放在身旁附近;

要诀二:能迅速拿来的东西放在身旁附近;拿来拿去十分花时间的东西,只留下必要的数量。

第二步是“整顿”,明确整理后需要的东西的摆放区域和形式,即定置定位。

第三步是“清扫”,即是大扫除,清扫一切污垢、垃圾,创造一个明亮,整齐的工作环境。

“清洁”是“5s”活动中的第四步,就是要维持整理、整顿、清扫后的成果,是前三项活动的继续和深入,认真维护和保持在最佳状态,

最后是“素养(纪律)”.素养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养成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各项作业标准的良好习惯和作风,这是“5s”活动的核心,没有人员素质的提高,各项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开展了也坚持不了,所以抓“5s”管理,要始终着眼于提高人员的素质。“5s”管理始于素质,也终于素质。

“5s”推进

首先,管理人员要明确“5s”,关心“5s”现场管理的方针及改善的要点,管理人员要重视“5s”,关心“5s”管理。其次,对全员进行“5s”管理的意义及做法要求。

其三,制定“5s”管理应达到的目标:

1.事故零缺陷,零投诉;

2.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

3.持续开展“5s”管理活动,达到iso9001认证标准。

第四是选择示范单位或部门,率先实施“5s”管理。从现场管理具有代表性的部门,选择一至二个部门率先开展,集中力量树立样板,然后推行到企业的每个部门。

第五是跟踪检查。经过每一阶段的推进后,由企业高层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巡回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即时监督整改,直至最后达到要求。

实践证明,通过iso9001认证的企业,经过有效开展“5s”现场管理,不但 管理水平上了档次,而且也切身体会到实行“5s”现场管理带来的变化。

开展“5s”现场管理活动不但在认证企业中取得显着的效益,在其他企业中也同样能取得显着的效益。

第3篇 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软件质量

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软件质量

当前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可以认为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1.管理者缺乏质量观念,没有保证质量的全面计划、有效措施,未将质量放在足够重要的地位,未从一开始就强调质量。

2.开发者未将保证质量作为他们的重要而且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把保证产品质量看成是质量检测人员的责任。缺乏全面质量管理、人人都是质量保证者和责任人的观念。

3.大家都缺乏这种观念:在每个产品开发阶段都不做出不合格工作,决不把不合格的中间产品带到下一阶段,而不是到产品最后阶段才由专门的质量检测人员检查并保证产品质量。这就需要明确制定每一阶段工作的检测标准,让大家知道什么才是合格的工作。

4.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没有将个人的所得(物质和心理两方面)与其工作绩效直接联系起来。也没有好的个人绩效评价机制。做不好是大家整体的责任,自己的利益不受影响。做好了也没有及时明显的奖励。总之,做好做不好差不多,大家没有积极性,没有人会拼命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5.大家看不到提高质量对公司的生存发展有多重要,普遍缺乏主人翁责任感。

6.显然,不单单是质量问题。还有管理者和开发者的关系问题。例如因为管理者的指示未得到切实地执行,才导致版本不一致等问题。又比如管理者强调质量和维护质量的措施会引起开发者的反感。如果大家能很好地交流和合作,此类问题会大大减少。

7.大家对顾客的质量要求不了解,不理解顾客的心理,缺乏使顾客满意的思想。

什么是tqm

tqm

一种思想观念,一套方法、手段和技巧

通过

全体员工的参与

改进

流程、产品、服务和公司文化

达到

在百分之百时间内生产百分之百的合格产品

以便

满足顾客需求(customersatisfaction,cs)

从而

获取竞争优势和长期成功

tqm的要点是什么

1.客户满意

顾客包括两种: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外部顾客指公司产品的最终用户。内部顾客指在公司内部和自己的工作有联系的那些人。

2.全员参与

质量不仅仅是qa,tester,languageconsultant的事,每一个员工都有维护质量的责任。每个员工都有责任、也有权利提出改进建议,并将合理的建议付诸实施。

3.团队精神

tqm要求全体成员之间的有效交流,紧密合作。管理者要改变发号施令的角色,变成教练、协调人、组织者。

4.百分之百的优质

任何一个小错误都可能造成大的损失。只有消除侥幸心理,时刻追求百分之百的优质,才能实现tqm,充分满足顾客需求。

5.贯彻始终

在产品开发的每一个阶段都应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而不是仅在某一阶段。

6.事前主动

防患于未然。经常组织讨论,主动寻找出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7.持续改进

实施tqm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持续改进,将tqm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管理。

tqm实施的步骤有哪些

1、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教育

对全体员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教育,以达到以下目的:

1)将满足顾客的需求放在首位

要让每个人深刻理解顾客满意的思想。为了理解并实行顾客满意的思想,可以将员工分组进行换位思维,并讨论清楚如下问题:

所有参与产品开发的人员:如果自己是个顾客,对产品的质量是怎么要求的希望自己得到什么样的服务

管理人员:如果自己是个开发者,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有何想法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和理解希望管理者如何对待自己

开发者:假如自己是个管理者,会如何管理整个开发过程对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怎么看知道它们的起源和解决方法么

要鼓励大家以自己希望得到的那种服务方式去为自己的顾客服务,要将每个人都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顾客,想方设法是其满意。比如,coursedesigner要提供足够清晰的script及必要解释,使graphicdesigner清楚该画什么样的图,让他们满意,让他们愉快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2)明白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的关系

质量提高,不仅不会提高成本,反而会降低成本。这是因为:质量高了,会减少反复修改的时间,缩短开发周期,降低人力资本。还会提高士气,提高工作效率。

3)树立百分之百合格产品的责任感

使百分之百的员工成为抓质量的主人。要达到此种境界:当问一个员工谁负责产品的质量时,得到的回答是我!,而不是tester或qa或其它。让大家明白:如果存在任何问题,都会最终出现并影响产品质量和公司形象。在开始阶段的问题不解决,只能在最后的阶段以更高的代价解决。教育员工树立百分之百合格产品的责任感,消除侥幸心理。

2、明确顾客需求

搞清楚什么样的产品是让用户满意的产品。

3、了解市场

经常将别的厂商的产品向大家展示,并进行研究,让大家明白别人是怎么做得,我们有何差距。

4、让员工明白什么是好的产品

给出样板,进行足够的培训,让大家都真正明白什么是好的合格的产品。

5、建立明确的质量基准和质量测评制度

产品好坏一定要有一个明确公开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工作结果与之对照,从而知道自己做得是好是坏。而且这种标准要以一种制度的形式切实付诸实施,才能增加可信度。

6、建立相对完善的激励机制

如果检测的结果对个人的利益无任何影响,则员工没有尽力提高质量的动力。要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对员工根据他们的绩效进行不同的激励。

7、帮助质量检测部门变成提高质量的催化剂

改变质检人员挑问题者的角色,消除tester,qa同开发者之间的隔阂和对立。可以采取三种措施:

让质检人员与开发者一起参加有关培训,使他们彼此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工作。

让质检人员成为开发小组的一部分,让小组成员有更多的了解。

提高质检人员与开发者的沟通技巧。

8

、建立一套明确一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旦出现问题,大家能够按照此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互相埋怨或手足无措。

解决问题常用的6步法:

讨论并确定问题

找出问题的根源

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选择最佳办法

建议、批准和实施

测试、评估、调整和庆贺

9、在全体员工中培育主人翁意识和敬业精神

如果大家都抱着公司不是我的,我是来打工的,公司效益好坏、能够存活发展与我无关,产品质量如何提高,公司如何搞好

10、让员工有一定的自由和权利

有了权利,才会有主动性。允许员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解决方案付诸实施。如果什么问题都要leader来决定,大家只有消极工作和等待。

11、建立质量小组

质量小组由不同角色的人员组成,负责发现质量问题,讨论解决方法,提出并实施解决方案。

12、加强teamwork的培训

第4篇 提高配电供电可靠性管理措施

1.加强检修计划管理,推行一条龙检修。

在检修管理工作中,将可靠性管理与生产计划管理紧密结合,安排每项检修时,各单位配合工作,合理高效利用停电时间,杜绝重复停电。

2.推广新产品,提高配网装备水平。大力推广采用免维修,免维护设备,如sf6开关,真空开关等。

3.提高业务人员技术水平,杜绝各种可能的人为误操作。

4.利用配网自动化手段进行故障管理。

故障处理的快慢,直接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高低。配电网综合自动化处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故障检测、定位、故障点隔离、网络重构以及恢复供电。首先利用故障信息的采集处理功能,对不同故障点进行故障检测和定位,并结合一次性系统进行故障隔离,通过遥控完成恢复供电。

5.加强配电设备,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

严格按照规定对电气设备,电力线路进行巡视、维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开展特巡、夜巡,减少事故隐患,消除事故萌芽,确保配电设备、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6.加快农电管理步伐,制定与当前形式相匹配的农电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

7.从管理、技术、科技思维以及电力营销上,都要加强配电人员的自身素质建设,为供电可靠性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

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管理程度的逐步规范与标准,农村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由目前单纯的数字统计,会逐步提高到应用于电网规划,技术设计以及日常生产的领域中去,供电可靠性指标会逐年提高。

第5篇 提高商业大厦经营管理水平整体设想策划

提高商业大厦经营管理水平的整体设想及策划

1.1 认识与定位

1.1.1 项目概况

__财富中心(以下简称__)位于z市--中路、--中路和--南路交汇处,占地面积7914.1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2617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29层,是一座以高档写字楼为主,融合商场、金融、餐饮、会务中心和酒店于一体的智能化大厦。整座大厦建筑形象现代、壮观,地理位置极佳,楼宇机电设备先进,配套设施完善,和写字楼国际水准全面轨,是z市高档写字楼客户的最佳选择。

__拟定于今年6月底封顶,年内全面投入运行。

ss建设集团极具战略眼光,不仅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选择世界名家,早在大厦入伙前8个月,即开始筹划日后的物业管理服务,体现出成熟地产商的风范。

1.1.2 服务需求

__物业管理总体要求是:

_ 创造高效、有序、尊贵、舒适的办公环境以及餐饮、消费和健身活动场所;

_ 整体设备运行可靠,消费价格合理,物业服务优良;

_ 提供商务、会务、信息、咨询等服务,全方位满足写字楼客户需求。1.1.3 客户分析

__客户群体包括业主、租户、来宾、顾客、会员等,其中写字楼客户以白领上班一族为主,普遍素质较高、眼界宽广,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较强,对物业管理服务需求期望值较高,对环境、文化、环保、信息方面的要求与一般客户群体亦有所不同;商场、酒店、酒楼和康体中心等客户成分复杂,需求多样化,其中经营者对营造繁华的商业气氛需求突出,而消费者要求方便、舒适、悠闲、自在,这些与写字楼注重的严肃尊贵气氛很大差异,增大了大厦的管理难度,因此,根据不同的需求层次实施高质量,全方位的特色管理服务显得很有必要。

1.1.4 项目定位

__项目整体形象定位是:

现代、高效、环保、繁荣

_ 现代展示现代化、国际化的商务办公形象。

_高效塑造进取、创新和富有效率的商务气氛。

_环保树立注重环保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形象。

_ 繁荣聚集湘江商贸气氛,打造z商城亮点,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 工作重点

1.2.1 全方位整体经营

ss建设集团在本项目物业管理邀标活动中,其重要宗旨之一是选择一家优质并真正是实力的物业管理企业,全面承接__物业项目的经营、管理和服务工作。

__集办公商务、消费健身多种功能于一体,要满足各种客户的不同需求,要求物业管理公司在保证物业管理主项基础上,提供综合配套服务,包括租赁经营服务、会务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网络设备维护及技术服务、汽车美容服务等。__在物业经营运作方面,积累了较多成功经验。__若有幸接管__项目,将迅速组织专业力量,融合于该项目市场推广活动之中,深入分析目标客户服务需求,细致调整物业功能布局,从时间、市场、服务三个视角规划和经营__优质物业,全面提升该项目的市场价值。

1.2.2 大厦整体形象

通过环境形象与楼宇形象的控制,大厦设备和公共设施的管理,周边治安和交通的控制与引导,物业管理服务人员的行为规范以及__专业形象的展示和物业文化气氛的融合,塑造现代、高效、环保、繁荣的整体形象,为发展商ss建设集团和z市树立物业管理优质品牌。

1.2.3 楼宇设备管理

__设备先进,智能化程度高,大厦使用功能多样化,要求24小时全天候保障设备运行万无一失,这对物业管理公司设备管理的技术实力是重要的考验。__拟在前期介入期间全面参与设备安装、调试、熟悉设备特性,掌握运行规律;在正式运行后,确保电梯系统、供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控制系统、中央空调及通迅系统等关键设备运行正常。

1.3 指导思想、管理模式、管理目标、奖惩措施

1.3.1 指导思想:真诚合作、专业保障、长远承担

1.3.1.1 真诚合作 体现了__尊重客户、依法经营一贯风格,重合同、讲道德、守信誉,注意及时沟通和协调,真诚为__业主、客户提供高水准专业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

1.3.1.2 专业保障 展示__敬业、服务、创新的企业精神,充分发挥公司is09000质保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财务预算及执行控制系统、物业管理制度以及专用物业管理软件五大体系的巨大作用,组织专业力量,体现专业水准,保障专业效果。

1.3.1.3 长远承担 注重合作的即效性,更着眼于合作的长远前景和综合效益,力避急功近利、华而不实和短期行为。有阶段计划,更有长远安排,将服务概念由委托管理期局部扩展到物业的使用寿命期,是物业管理人的应尽职责。

[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

1.3.2 工作模式:[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

__物业管理行业道创[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在物业管理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为:将物业管理的概念从一般运行、维护、管理提升到对物业整体项目全面的策划、服务和管理层面,服务概念从委托合同期局部扩展到物业的使用寿命期,从而开发物为的功能潜力并提高使用效率,真正体现物业管理使物业保值、增值的社会功能。[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以物业管理主业为核心,以楼宇设备维护、改造为技术支持,以规划物业功能、提高物业使有率为辅助手段,以配套项目的经营作为服务客户的补充,形成全方位物业管理服务的综合能力。

[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在__具有广阔的施展的空间。__强大的技术支持系统可以在设备管理方面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__丰富的经验可以协助业主合理规划、科学安排、适时调整,提高物业使用效能;__的综合服务能力,在满足服务需求中最具实力。

[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在__的应用,可以提升大厦的无形资产,保障设备运行,提高物业的使用效率,明显提升物业管理服务的附加值,并显著降低物业运行的总体成本。

1.3.3 管理目标承诺

1.3.3.1 自接管之日起,三年内__达到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大厦要求,树立__品牌形象。

1.3.3.2 自接管之日起,第一年度内,实现物业管理客户满意率95%以上。

1.3.3.3 入伙两年内,配合发展商,力争使大厦使用率达到80%。

1.3.4 奖惩措施

在全面完成管理目标承诺后,由ss建设集团返还风队抵押金并近风

险抵押金的金额数量予以__奖励;在__每年完成各项管理指标后,ss建设集团按当年管理者佣金总额的20%予以奖励;

__末完成管理目标承诺,__业主委员会扣除风险抵押金作为__惩罚;未完成当年指标,__业主委员会按当年管理者佣金总额的20%进行奖惩。

1.4 __服务__的主要优势

1.4.1 经营优势:提供[经营型]物业管理服务

__首创的[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能开发所管物业的经营潜力和提高经济效益,并通过对物业经营管理的统一策划,使业主和客户享受更全面和完善的物业管理服务。

__积累了深圳[中航苑](40万平方米多功能物业群体)综合性物业管理十五年经验,业务令域涉及餐饮、休闲娱乐和汽车美容等,经营效益良好。__将物业经营和管理融为一体服务客户的优势在深圳、武汉、北京多个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

1.4.2 技术优势:强大的楼宇设备管理技术支持

__积累十几年高层楼宇机电设备管理经验,集设计、安装、维护、改造能力于一身,技术实力在物业管理行业首屈一指。__目前拥有高级工程师十余名,中级职称技术人员四十余名以及百余名机电设备熟练维修人员。这支技术队伍对各类物业基本设施由电梯、中央空调、供配电、给排水、消防系统、保安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智能控制直至停车场自动管理系统均有完善的技术保障规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为__制订高效率的设备管理方案,确保各项系统运行正常、维修及时,并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__所属的中航电梯公司是深圳众多物业管理企业中电梯维修实力最强的企业,可以为__的21部电梯安全运行和维护提供全面的技术保障。

__技术优势还体现在能根据__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从而显著降低物业运行能源费用。

1.4.3 服务观念:客户想到,我已做到。

__久经市场竞争的洗礼,深谙物业管理待客之道,懂得:客户没有我们可以另请高明,而我们离开客户则寸步难行。因此,在__经营理念中,将服务客户作为最高原则,将客户满意作为工人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以客户满意为起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在这种理念支持下,__在员工队伍中坚持不懈地强化服务观念、市场观念以及危机意识、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正是由于员工团队具备良好的服务观念,近年来,在__所管辖的百余万平方米物业中,重大投诉率均未超过千分之二。

1.4.4 管理团队,优中选优。

第6篇 金碧花园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设想

第三金碧花园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设想

根据第三金碧花园的实际情况,结合公司的管理模式及经验,利用管理公司的特点和优点,本公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逐步完善和提高第三金碧花园的管理服务水平。

1、配合精干有效的管理班子和业务熟练、服务意识强的员工队伍,为改善和提高小区综合管理水平提供组织保证。

2、参照iso9001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对该小区进行管理运作,逐步实现管理服务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

3、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工作,发挥业主在小区管理服务工作的监督,协调作用。

4、建立与用户的信息沟通和反馈网络:

(1)推出总经理信箱服务措施,形成管理制度,认真对待每位业主的每一封来信,做到件件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2)、推出总经理接待日服务措施,每季度接待一次,做到沟通无限,理解万岁,总经理真诚服务面对面。

(3)推出特色诚信服务,向业主提供菜单式个性化服务,业主根据所需,通过菜单上所提供的服务项目,自主选择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方式。

(4)向第三金碧花园用户公布公司值班电话号码,以方便用户有事联系,接受咨询、报修、投诉。

(5)每年进行一次业主全面回访,书面征询业主意见,根据用户意见对公司的工作进行整改,并将公布整改结果。

5、推进车辆入库服务举措,完善小区机动车辆的停放制度,确保车辆有序、安全停放。

6、公司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考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整改。

7、增设卫生设施,实行卫生责任区包干到人,全天保洁制。对第三金碧花园环境、道路、绿化等全面进行修补整治,区内保持道路平整,绿化达标,配套设施完好,环境优美。

8、积极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用户精神生活,促进第三金碧小区精神文明建设。

9、坚持一业为主,重视各种经营,适应用户需要,开展便民服务,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增强发展后劲。

10、在员工中树立用户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寓管理于服务中,大力开展有偿服务和推广义务服务,为用户排忧解难。

12、建立健全专项维修资金制度,做到专款专用,财务帐目公开。

第7篇 工业园区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设想策划

大型工业园区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设想与策划

__工业园坐落于_____,是集办公和工业、宿舍一体的园区。一期占地面积69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0000平方米,框架结构,其厂房面积42400平方米,办公面积5950平方米,宿舍20250平方米,园区道路面积18000平方米,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公共卫生面积8000平方米(不含建筑物内楼道走廊面积),园区配套有路灯、水泵房、配电房、发电机房、煤气站、围墙(周界)智能防范系统、电梯9部,园区设有出入口一个。该项目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设备高档。针对本次物业管理标的各个要素,我休养所管理思路概括为一种模式,二项承诺,五个重点,五大措施。

一、认识与定位

该工业园区作为一个大型工业园区物业,整体形象应该着眼于全市、全省,乃至于全国、全世界。给该项目整体形象定位是:开放、高效、规范

开放:体现该工业园改革创新的思想和国际化的办公、生产方式

高效:展示该工业园进取、创新的精神状态和高效的运转机制

规范:体现该工业园作风严谨、运作规范高效、管理精细的风貌

二、一种模式

作为国际化工业园需要的是体现:开放、高效、规范、安全、文明、有序、舒适等,为此我公司确定该工业园区管理服务模式为:一手抓物业管理服务,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和形象建设的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

在我公司进驻后,要将公司全心服务,在细微之处见精神;正大卓越,赢万众口碑创品牌的理念全方位导入,并秉持我们的职业操守:岗不离守,守不离纲,威武文明,诚挚服务。我们深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给贵公司和使用人交一分满意的答卷。

三、二项承诺:

1、自接管该物业管理项目之日起,二年内使该物业管理项目成为优秀示范项目,树立工业园区引进专业化物业管理的成功范例。

2、自接管之日起,即按照iso9001-2000服务质量体系全面实施物业管理服务。

四、五个重点:

针对该项目的特点和工作难点,我们确定了在管理上的五个重点:

1、树立工业园物业整体形象

通过环境形象、工业园区形象控制,公共设备和设施管理,治安和交通控制,管理服务人员行为规范等专业管理和文化气氛的融合,塑造工业园区开放、高效、规范的整体形象。

2、确保因管理原因造成的治安消防事件发生率为零

从我们管理的经验来看,治安、消防状况的好坏是物业使用人衡量管理绩效的关键。我们相信只要通过对内的准军事化的管理和对使用人人情化服务,通过技防、人防、物防的有效结合,可以确保该区域内因物业管理原因而造成的治安、消防事件发生率为零。

3、维护好工业园区的环境

该工业园区是对外的窗口,在环境管理方面,卫生管理是重点,本工业园区的卫生涉及到道路、厂房、宿舍、办公区等公共区域,以及外墙,只有通过专业的管理和不懈的努力,才能从根本上展现项目的良好面貌,同时园区内的绿化的养护要达到茂盛、常绿,无死苗、无杂物,辅助性的展现项目的良好形象

4、设施、设备及物业本身的管理,使工业园物业保值、增值

另外,该项目的设施设备齐全,我们在管理中,重点是强调专业管理,使其使用寿命增长,从而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5、树立管理公司自身良好形象,使该项目成为口碑

该项目我们将从自身人员形象上下功夫,狠抓威武文明及职业化的特色管理,文明执勤、优质服务,从根本上树立良好形象,给到工业园的人留下良好印象,并为管理叹服,使工业园因我们的管理服务增加附加值。

五大措施:

1、根据该项目特点,在治安管理上充分强调人的因素,所有保安管理员由管理处统一指挥调度,强调多重结合,即流动岗与固定岗相结合,全面防范与重点防范相结合,保安管理与其它人员相结合,白天外松内紧与夜晚严密相结合,小围合与大围合相结合。在物防上加强对物品进出管理,提高防范能力等,结合管理处统一管理、快速调度,确保治安万无一失。

2、精心养护园林绿化,实施垃圾分流,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和环保建设。针对该项目的现状要求,我们将设置环境管理部(环卫、绿化),养护工业园内园林绿化和管理好区域卫生,以保障工业园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第一:维护保养好工业园区绿化,使其保持常青、常新,始终焕发勃勃生机;第二:加强和引导环保意识的教育,使每位到工业园区的人员都自觉爱护区内环境;第三:垃圾分类收集,建立回收系统;第四:开展环境文化建设和环境形象建设。

3、保证车辆有序停放。为防止车辆乱停放现象,我们将对使用人进行引导培训与现场温馨管理、提示相结合,对其讲理无效之后,给予处理,最后达到整齐、规范停车和秩序井然的目的。

4、实行大围合整体管理与小围合局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体现在人员安排、治安、消防、卫生设施、设备管理等各方面。我们以管理处为指挥机构统一集中管理,同时每块区域设班、组长负责各自具体业务,各单项业务又设管理人员检查跟踪,做到有条不紊、规范严密。

5、我们在管理服务中将推出24小时值班巡逻的服务机制,以解决使用者所需。

第8篇 医院后勤物业项目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设想

医院项目提高(后勤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设想

(1)实行目标管理,以创国家级示范医院为工作目标,用二年时间达到要求。第一年市级达标,第二年国家级达标。与中心医院共同建设优美、整洁、舒适、方便、安全、文明的环境。

(2)创品牌,树立城建物业的良好形象。

搞管理、创品牌,树立城建物业好形象。是物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将始终坚持服务第一、业主至上的宗旨,把城建物业的良好形象转化为优质服务。

(3)加强团队建设。积极开展团体性的有益于互相沟通、增进友谊的文娱体育活动,使大家自觉遵守维护各项管理的规章制度的生活秩序,维护中心医院的良好形象。

(4)导入ci设计。如聘请ci设计划城建物业进行ci设计,积极探索美学等方面的知识用于物业管理中。运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方法、手段进行物业管理。如智能化技术、管理自动化、行为科学、环境学等方面原技术和知识运用于物业管理中。

第9篇 某某工业园区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整体设想策划

某工业园区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整体设想与策划

__工业园坐落于_____,是集办公和工业、宿舍一体的园区。一期占地面积69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0000平方米,框架结构,其厂房面积42400平方米,办公面积5950平方米,宿舍20250平方米,园区道路面积18000平方米,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公共卫生面积8000平方米(不含建筑物内楼道走廊面积),园区配套有路灯、水泵房、配电房、发电机房、煤气站、围墙(周界)智能防范系统、电梯9部,园区设有出入口一个。该项目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设备高档。针对本次物业管理标的各个要素,我休养所管理思路概括为“一种模式,二项承诺,五个重点,五大措施”。

一、认识与定位

该工业园区作为一个大型工业园区物业,整体形象应该着眼于全市、全省,乃至于全国、全世界。给该项目整体形象定位是:开放、高效、规范

开放 体现该工业园改革创新的思想和国际化的办公、生产方式

高效 展示该工业园进取、创新的精神状态和高效的运转机制

规范 体现该工业园作风严谨、运作规范高效、管理精细的风貌

二、一种模式

作为国际化工业园需要的是体现:开放、高效、规范、安全、文明、有序、舒适等,为此我公司确定该工业园区管理服务模式为:一手抓物业管理服务,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和形象建设的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

在我公司进驻后,要将公司“全心服务,在细微之处见精神;正大卓越,赢万众口碑创品牌”的理念全方位导入,并秉持我们的职业操守:“岗不离守,守不离纲,威武文明,诚挚服务”。我们深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给贵公司和使用人交一分满意的答卷。

三、二项承诺:

1、自接管该物业管理项目之日起,二年内使该物业管理项目成为优秀示范项目,树立工业园区引进专业化物业管理的成功范例。

2、自接管之日起,即按照iso9001-2000服务质量体系全面实施物业管理服务。

四、五个重点:

针对该项目的特点和工作难点,我们确定了在管理上的五个重点:

1、树立工业园物业整体形象

通过环境形象、工业园区形象控制,公共设备和设施管理,治安和交通控制,管理服务人员行为规范等专业管理和文化气氛的融合,塑造工业园区开放、高效、规范的整体形象。

2、确保因管理原因造成的治安消防事件发生率为零

从我们管理的经验来看,治安、消防状况的好坏是物业使用人衡量管理绩效的关键。我们相信只要通过对内的准军事化的管理和对使用人人情化服务,通过技防、人防、物防的有效结合,可以确保该区域内因物业管理原因而造成的治安、消防事件发生率为零。

3、维护好工业园区的环境

该工业园区是对外的窗口,在环境管理方面,卫生管理是重点,本工业园区的卫生涉及到道路、厂房、宿舍、办公区等公共区域,以及外墙,只有通过专业的管理和不懈的努力,才能从根本上展现项目的良好面貌,同时园区内的绿化的养护要达到茂盛、常绿,无死苗、无杂物,辅助性的展现项目的良好形象

4、设施、设备及物业本身的管理,使工业园物业保值、增值

另外,该项目的设施设备齐全,我们在管理中,重点是强调专业管理,使其使用寿命增长,从而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5、树立管理公司自身良好形象,使该项目成为口碑

该项目我们将从自身人员形象上下功夫,狠抓威武文明及职业化的特色管理,文明执勤、优质服务,从根本上树立良好形象,给到工业园的人留下良好印象,并为管理叹服,使工业园因我们的管理服务增加附加值。

五大措施:

1、根据该项目特点,在治安管理上充分强调人的因素,所有保安管理员由管理处统一指挥调度,强调多重结合,即流动岗与固定岗相结合,全面防范与重点防范相结合,保安管理与其它人员相结合,白天外松内紧与夜晚严密相结合,小围合与大围合相结合。在物防上加强对物品进出管理,提高防范能力等,结合管理处统一管理、快速调度,确保治安万无一失。

2、精心养护园林绿化,实施垃圾分流,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和环保建设。针对该项目的现状要求,我们将设置环境管理部(环卫、绿化),养护工业园内园林绿化和管理好区域卫生,以保障工业园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第一:维护保养好工业园区绿化,使其保持常青、常新,始终焕发勃勃生机;第二:加强和引导环保意识的教育,使每位到工业园区的人员都自觉爱护区内环境;第三:垃圾分类收集,建立回收系统;第四:开展环境文化建设和环境形象建设。

3、保证车辆有序停放。为防止车辆乱停放现象,我们将对使用人进行引导培训与现场温馨管理、提示相结合,对其讲理无效之后,给予处理,最后达到整齐、规范停车和秩序井然的目的。

4、实行大围合整体管理与小围合局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体现在人员安排、治安、消防、卫生设施、设备管理等各方面。我们以管理处为指挥机构统一集中管理,同时每块区域设班、组长负责各自具体业务,各单项业务又设管理人员检查跟踪,做到有条不紊、规范严密。

5、我们在管理服务中将推出24小时值班巡逻的服务机制,以解决使用者所需。

第10篇 提高压力容器 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凡密闭盛装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介质,具有一定容积,承受一定压力,承担储存、反应、热交换和分离功能的设备均属压力容器。压力容器不仅是工业生产中的常用设备,同时也是一种比较容易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要防止在用压力容器发生事故,确保它的安全运行,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做好在用压力容器的使用与管理,现从以下几方面论述提高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必须了解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是一项涉及国家专业法规和本单位规定的贯彻落实、工作程序和质量要求及有关人员培训的系统工程,是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技术保证。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应由专业人员从事管理。

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贯彻执行“容规”和有关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定;

2.编制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参加压力容器安装的验收及试车;

4.检查压力容器的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

5.压力容器的检验、修理、改造和报废等技术审查;

6.编制压力容器的年度定期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7.向主管部门和当地安全监察机构报送当年压力容器数量和变动情况的统计报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计划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等;

8.压力容器事故的抢救、报告、协助调查和善后处理;

9.检验、焊接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

10.压力容器使用登记及技术资料的管理、建档。

二、要明确压力容器管理责任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压力容器管理体系,设立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明确各方职、责、权,确保压力容器安全经济地运行。

主要责任人员的职责:

1.技术负责人(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

(1)负责任命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人员;

(2)负责压力容器有关法规的贯彻执行;

(3)审定压力容器更新规划,审批压力容器检验维修计划;

(4)对压力容器安全经济运行负总责。

2.安全技术管理人员

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由技术负责人任命,在其领导下负责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应具有下列知识与技能:

(1)熟悉压力容器安全基本知识和国家有关压力容器的安全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内容;

(2)掌握所管理的压力容器的技术状况及使用条件;

(3)能对压力容器进行一般性的技术检验;

(4)了解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的技术性能及调整、校验知识。

三、必须做好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工作

设备技术档案是正确使用压力容器的主要依据。它可以使压力容器管理和操作人员全面掌握压力容器历史的当前安全技术状况,了解压力容器的运行规律,防止压力容器事故的发生。每台压力容器均按有关规定建立档案。

压力容器技术档案的内容:

1.压力容器登记卡片。使用单位在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应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定》的要求,向地、市级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申报和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2.设计单位向用户提供的设计图样,必要时提供的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对中、高压反应压力容器和储存压力容器的强度计算书。

3.压力容器制造、安装单位向用户提供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1)竣工图(如在原图上修改,则必须有修改人技术审核人确认标记);

(2)产品质量证明书,其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产品合格证;

b.产品技术特性;

c.压力容器产品主要受压元件使用材料一览表;

d.产品焊接试板力学和弯曲性能检验报告

e.压力容器外观几何尺寸检验报告;

f.焊缝无损检测报告;

g.钢板、铸锻件、零件无损检测检验报告:

h.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报告;

i.压力试验报告。

如焊缝经过返修的,还应有焊缝返修记录次数及返修的检验评定结论等。

(3)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包括返修部对现场组焊的压力容器竣工并经验收后,施工单位除提供上述技术文件和资料外,还应按有关规定,将组织和质量检验的资料提交用户;

(4)检验、检测记录,以及有关检验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5)修理方案,实际修理记录情况,以及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

(6)压力容器技术改造方案、图样、施工质量检验及技术文件和资料;(7)安全附件校验、修理、更换记录:

(8)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材料质量证明书、综上所述,提高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必须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基础化,才能不断促进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的发展。

第11篇 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项目管理规定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职责与分工

第三章 对可靠性专责人的基本要求

第四章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组织及技术措施

第五章 可靠性数据、报表及台帐资料要求

第六章 检查与考核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1.1供电可靠性是衡量供电企业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不仅是广大客户的需要,也是供电企业自身增加售电量,提高企业效益、社会效益、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需要。根据国家、省有关可靠性管理文件精神,结合公司供电可靠性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1.2供电所供电可靠性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1)贯彻执行上级供电可靠性管理的各项规定、要求;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完成上级规定的可靠性指标;不断采取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提高电力可靠率。

(2)在规划、设计、基建、生产、运行诸环节中,按供电可靠性准则检验预期目标和效益的完成水平,并作为这些环节技术进步、技术改造的依据,提出各项先进可行的改进措施并积极实施,努力提高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

(3)按规定及时、准确、全面地统计分析上报各项可靠性数据。

1.3供电所供电可靠性专责是所供电可靠性管理的主管人员,在主管所长的领导下负责本所可靠性管理日常工作,按职责范围对有关人员进行检查与考核。

1.4本办法适用于本供电所。

第二章 职责与分工

2.1所长

(1) 在公司供电可靠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指挥全所供电可靠性工作,执行和实施有关可靠性管理的文件和计划,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可靠率指标;

(2) 掌握本所供电可靠性工作的指标,督促、协调有关部门供电可靠性方面的工作,指导解决存在的难题;

(3) 适时地对可靠性工作完成进行检查,对不负责任,长期无起色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批评和处罚。

2.2供电所供电可靠性专责

(1) 认真领会并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可靠性统计办法及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好本所的可靠性工作;

(2)对本所供电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完成负管理责任;

(3)具体负责本单位可靠性管理工作,接受公司可靠性专责人的指导,督促、检查、指导各线路负责人的工作;

(4)组织制定本单位可靠性管理指标分解;

(5) 检查、研究可靠性数据,每月度写出可靠性书面分析;

(6)参与审查配网设施技改造方案;

(7)参与本单位停电计划平衡工作,根据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对本单位停电计划提出建议;

(8)日常工作中解答有关人员提出的技术问题;

(9)督促各部门可靠性方面的例行工作。检查有关记录、基础资料、台帐是否真实可靠,可靠率指标是否存在问题,商讨解决办法;

(10)可靠率指标完成有困难时,及时请示主管领导,采取对策;

(11) 健全各种基础资料及台帐,动态修订基础台帐,逐步使本单位可靠性工作系统化、标准化、现代化;

(12)负责提供管辖范围内,10kv线路长度、柱上开关安装情况、公用配变、用户和配变等基本情况的统计,当上述参数发生变更时,应及时录入程序,其基本情况统计表及配电线路结线图,于次月2日12时前报生技部;

(13)及时向生技部提供农网线路跳闸事件原因及事件起始详细时间并准确录入程序,负责统计本单位月度停送电记录,于次月2日12时前报生技部。

(14) 加强可靠性指标的考核工作,及时提出奖惩措施及理由,经所长批准后上报生技部。

2.3线路负责人

(1) 落实上级下达的供电可靠性指标。

(2) 坚持巡视检查制度,及时发现电网设施的缺陷及隐患,及时通知有部门。

(3) 事故处理或检修工作完工后,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尽量缩短电力设备操作时间,及时复电,并做好详细记录(原因、部位、责任等),正确填报电力设施停运原因、部位、责任分类等。

(4)负责提供管辖范围内,10kv线路长度、柱上开关安装情况、公用配变、用户和配变等基本情况的上报。当上述参数发生变更时,在验收完工次日12时前,上报供电可靠性专责人。

第三章 对可靠性专责人的基本要求

3.1应选事业心强、工作认真负责、有一定生产实践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担任可靠性专责人,并保持相对稳定。今后要逐步走向考核持证上岗。

3.2专责人应积极参与生产和经营活动,真实、及时地提供可靠性状况报告,供上级部门决策参考;

3.3供电可靠性专责人参加本单位的生产事故分析会和月度生产例会。专责人应认真检查月度停电计划的时户数,对于确实不能完成的月份争取季度平衡,要为可靠率指标的完成留有充分的余地。

3.4“真实”是可靠性工作的基础,可靠性专责人应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正确地反映运行设备的状态,客观反映管理和设备的水平。

3.5专责人应对有关填报数据的人员进行指导,确保其能准确判断电力设施的可靠性状态,正确填写可靠性记录。

3.7专责人每月、季应对本单位所辖网络及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包括可靠性指标)进行书面分析,书面分析力求简明、说明问题并有措施,及时报主管所长和上级部门。

3.8专责人对可靠性数据的采集、统计和报送,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及完整。

第四章 提高可靠性的组织及技术措施

4.1组织措施

(1)建立供电可靠性管理小组

由所长任组长,主管生产的所长任副组长,各线路负责人和专责为成员组成。负责对本所供电可靠性实施分析和控制,对供电所管辖范围内的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负责。

(2)分解指标,编制可靠性指标的滚动计划,对可靠性指标进行超前控制。

(3)加强计划、临时停电和故障抢修的管理。

尽量缩短停电时间,加强协调配合,统筹安排计划停电,坚持计划停电先算后停;利用事故处理的机会进行其他设备的检修工作;做到一线停电多处干活、一家申请多家工作;加快故障抢修速度和缩短处理故障时间,中、低压配电网抢修停电时间应力争控制在4小时以内。

(4)健全基础数据及台帐

建立线路设备台账,对线路的设备明细(配电线路的长度,负荷的大小及分布、负荷增长情况,自然现象及环境,导线耐雷水平及绝缘化程度,设备老化及更新程度等)准确登记,绘制相应的10千伏线路单线图,并及时更新,为电网规划、技术改造及检修计划、线路设计等供电企业全过程管理提供详实数据。

(5)进行供电可靠性分析制度。

每月召开供电可靠性分析会,及时掌握本所供电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找出其原因和问题,制定措施予以解决。

(6)实行停电平衡会制度。

每月进行停电平衡碰头会,加强企业内部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合理安排停电时间,避免重复停电。

(7)落实考核制度。

把可靠性指标和供电所日常考核相结合,用制度约束生产环节,以指标指导日常工作。控制停电时户数异常增加,激励停电时户数有效减少,提高供电可靠性。

4.2技术措施

(1)加大电网改造力度,提高供电可靠性

改善10kv线路网络结构,逐步实现手拉手供电,线路供电半径要适中、供电负荷基本合理,并逐步进行配网自动化项目的试点。

(2)推广状态检修,通过在线监测、红外测温等科学手段,按实际需要进行停电检修。

尝试将每年单一性的配电设备检修计划改为根据设备的具体技术状况,并应根据实际运行存在的缺陷的多少及其严重性,以及是否有配电网施工作业同时进行等情况灵活处理、进行状态检修。

(3)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带电作业的研究,减少设备停电时间。

(4)采用免维护或少维护设备,延长设备检修周期。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设备到期必修的惯例。

(5)加强线路绝缘,提高供电可靠性

在供电主要设备安排停电对供电可靠率的影响中,架空线路占很大的比例。提高线路的绝缘,对供电可靠性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

(6)利用电力电缆供电容量大、占路径小、故障率低的特点,加大铺设电缆条数,对新建的线路尽可能使用电缆。

(7)对因地理因素而不足条件的线路,建议将裸导线更换为绝缘导线,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8) 低压网改造,应逐步以低压电缆取代原来的接户线,解决因用户负荷增加而进线容量不足而引起的故障。

(9)加强配网维护与巡查工作,特别是多用户、常发故障的线路,发现缺陷及时处理,提高设备完好水平。

(10)尽量按照环网方式设计,一步到位。

(11)加强运行巡视。

完善配电线路巡视制度,使用线路巡线记录手册,做到人到位,心尽责。要求运行人员对所管理的农村线路加强特巡、夜巡。提高设备运行水平,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12)加强培训,提高全员素质。

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电网的建设、改造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应加大一线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掌握设备工作原理和操作技能,及时对设备运行状况能作出正确地分析和评价,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人员反事故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13)大力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公共设施(电力设施)的保护意识,减少因外力破坏造成停电事故的发生。

第五章 可靠性数据、报表及台帐资料要求

5.1停电送电记录,要准确无误。

5.2可靠性报表、运行日志、操作票、工作票,在内容上一致,时间吻合(指报表中的停送电时间=运行日志时间=操作票时间,但工作票时间稍有不同)。

5.3基础资料完备,来龙去脉清楚,即:主接线图(配网单线图)—固定资产卡片—设备台帐—可靠性注册表(基础数据表),一一对应。

5.4配网设施资料,应及时按实际情况修订,如有变化,应工作完成次日12时前报专责人。

5.5报表中对事件的定性、原因、现状应分析正确,依据可靠。

5.6对各种报表,线路负责人应逐项检查,对不准确和遗漏的地方,可以修改补充的应将其修改,需进一步查询的,应将事由查清后更正,必要时返回重报。

5.7报表须经负责人审核签字,方可上报。

第六章 检查与考核

6.2考核内容:供电可靠率rs-3。

6.3考核对象:所线路负责人及单位相关负责人员。

6.4考核指标目标值:本单位年度供电可靠率分解小指标。

(1)各线路负责人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对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事件资料,应在工作完毕后次日12时前及时报送,以便专责人及时录入程序。

(2)数据一经报出,不得随意更改。确有错误需更改,必须使用正式文件说明更改原因,经所长审查同意后方可更改。

(3)定期开展可靠性管理工作自查和互查,认真进行月、季度指标分析和年度专业总结等工作。

(4)严禁弄虚作假,发现漏报数据除按工作质量不合格考核外,同时按实际停电时户数的10倍计入指标考核。

(5)月度、年度停电计划未经可靠性专责人审核同意擅自停电的;考核线路停电未经可靠性专责人“先算后停”擅自停电的。按实际停电时户数的2倍计入指标考核。

第七章附则

7.1本细则由本公司___负责解释。

7.2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第12篇 加强采掘工程管理提高煤炭回收率管理规定

第一项管理规定

1、优化采区设计,减少煤炭损失。采区设计前,地质测量部门必须按《规程》要求提供采区地质说明书,设计部门根据地质资料,制定优化采区设计方案,经充分论证后,在煤柱尽可能减少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采区主要巷道布置形式和采区边界。

2、在采区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回采工艺,确定合理的采面参数和回采巷道布置方式,采面切巷长度在便于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的前提下适当加长。回采巷道必须沿底布置,采面运输巷在地质构造变化时,为保证运输设备正常运转,运输巷允许留适当底煤,所有丢底煤区都要及时上图,为回采时落底提供依据。采区内区段之间应采用沿空送巷布置,不留煤柱,减少煤炭损失。

3、加强回采巷道的施工管理,保证严格按设计施工。掘进队在施工过程中,地质测量部门要每20~30米对顶底煤厚进行一次钻探,有地质构造时适当加密,并及时上图(1:500平剖面图)做好记录。

4、采面初采初放期间,综采工作面顶煤尽量放净,炮采工作面顶煤厚度小于2米,老塘侧未充填梁头以上,严禁放顶煤;顶煤厚度大于2米且直接顶能及时垮落充填老塘侧梁头以上时,老塘侧应进行放顶煤,减少采面初采期间的煤炭损失。

5、采面正常生产期间,切巷每向前推进5米,采煤队至少探一次底煤厚度,矿地测部门每旬组织一次对切巷顶底煤厚度探测,根据采面送巷时的探煤厚记录,如有底煤,必须制定措施,及时落底,提高煤炭回收率。

6、坚持实行分段间隔多轮放煤方法。根据不同的煤厚条件,确定合理的放煤步距、放煤顺序、间距、轮次数,严格控制每轮次的放煤量,保证均匀放煤,顶板均�垮落。在搞好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必须放净端头处的顶煤。

7、制定煤炭回收率考核管理办法。地测科根据已掌握的顶底煤厚度,每月计算一次回采率,回采率低于85%时,要组织分析原因,回收率的高低必须和采煤队的吨煤单价挂钩,充分调动采煤队的生产积极性,回收率的统计、计算、填写三量报表由地测科负责。

8、采区、工作面未按设计要求提前结束及工作面遇地质变化迁巷时,地测科应对损失量做出统计,并写出书面报告,按《规程》规定权限报损。

第二项责任划分及处罚

1、生产矿长、总工程师对认真贯彻上级部门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正确开采,保证回收率到达要求,负直接责任,回收率达不到规定的,对生产矿长、总工程师给予警告处分,根据情节轻重处予500~1000元罚款。

2、技术科(总工程师室)对采区,工作面开采设计的先进性和合理性负责。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矿井的地质条件和已揭露的地质资料,选择合理的巷道布置方式。因设计不当造成的不合理损失,对设计者和审查者给予通报批评,并处予200~500元的罚款。

3、掘进科对开拓掘进的正确性负责。掘进科负责掘进巷道技术管理,监督施工队按设计施工,遇地质变化应及时采取措施,因监督不力或措施不到位造成丢底煤,对掘进科长给予警告处分,根据情节轻重,对掘进科长处予100~500元的罚款,对掘进科处予1000~2000元罚款。

4、生产科负责制定提高工作面回收率的措施,对工作面煤层、地质构造等变化,要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资源浪费,因措施不当造成不合理损失,对生产科长给予警告处分,根据情节轻重,对生产科长处予100~500元的罚款,对生产科处予1000~2000元的罚款。

5、在采掘过程中,未按设计或作业规程(措施)施工,造成丢底煤、浮煤以及各类煤柱损失,由采掘队长和有关技术员负责。按情节轻重,对责任人给予警告或者撤职处分,并处予200~500元的罚款。

6、地测科对所提供的地质资料及资源情况的可靠性负责。因地测工作失误,造成不合理损失,对地测科长给予警告处分,根据情节轻重,对地测科长处予100~500元的罚款,对地测科处予1000~2000元的罚款。

7、回采率低于85%时,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13篇 压力容器提高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凡密闭盛装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介质,具有一定容积,承受一定压力,承担储存、反应、热交换和分离功能的设备均属压力容器。压力容器不仅是工业生产中的常用设备,同时也是一种比较容易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要防止在用压力容器发生事故,确保它的安全运行,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做好在用压力容器的使用与管理,现从以下几方面论述提高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是一项涉及国家专业法规和本单位规定的贯彻落实、工作程序和质量要求及有关人员培训的系统工程,是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技术保证。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应由专业人员从事管理。

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贯彻执行“容规”和有关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定;

2.编制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参加压力容器安装的验收及试车;

4.检查压力容器的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

5.压力容器的检验、修理、改造和报废等技术审查;

6.编制压力容器的年度定期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7.向主管部门和当地安全监察机构报送当年压力容器数量和变动情况的统计报表,压

力容器定期检验计划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等;

8.压力容器事故的抢救、报告、协助调查和善后处理;

9.检验、焊接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

10.压力容器使用登记及技术资料的管理、建档。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压力容器管理体系,设立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明确各方职、责、权,确保压力容器安全经济地运行。

主要责任人员的职责:

1.技术负责人(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

(1)负责任命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人员;

(2)负责压力容器有关法规的贯彻执行;

(3)审定压力容器更新规划,审批压力容器检验维修计划;

(4)对压力容器安全经济运行负总责。

2.安全技术管理人员

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由技术负责人任命,在其领导下负责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应具有下列知识与技能:

(1)熟悉压力容器安全基本知识和国家有关压力容器的安全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内容;

(2)掌握所管理的压力容器的技术状况及使用条件;

(3)能对压力容器进行一般性的技术检验;

(4)了解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的技术性能及调整、校验知识。

设备技术档案是正确使用压力容器的主要依据。它可以使压力容器管理和操作人员全面掌握压力容器历史的当前安全技术状况,了解压力容器的运行规律,防止压力容器事故的发生。每台压力容器均按有关规定建立档案。

压力容器技术档案的内容:

1.压力容器登记卡片。使用单位在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应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定》的要求,向地、市级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申报和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2.设计单位向用户提供的设计图样,必要时提供的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对中、高压反应压力容器和储存压力容器的强度计算书。

3.压力容器制造、安装单位向用户提供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1)竣工图(如在原图上修改,则必须有修改人,技术审核人确认标记);

(2)产品质量证明书,其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产品合格证;

b.产品技术特性;

c.压力容器产品主要受压元件使用材料一览表;

d.产品焊接试板力学和弯曲性能检验报告;

e.压力容器外观几何尺寸检验报告;

f.焊缝无损检测报告;

g.钢板、铸锻件、零件无损检测检验报告;

h.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报告;

i.压力试验报告。

如焊缝经过返修的,还应有焊缝返修记录,包括返修部位、次数及返修的检验评定结论等。

(3)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

对现场组焊的压力容器竣工并经验收后,施工单位除提供上述技术文件和资料外,还应按有关规定,将组织和质量检验的资料提交用户;

(4)检验、检测记录,以及有关检验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5)修理方案,实际修理记录情况,以及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

(6)压力容器技术改造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施工质量检验及技术文件和资料;

(7)安全附件校验、修理、更换记录;

(8)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的告。

综上所述,提高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必须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基础化,才能不断促进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的发展。

第14篇 提高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凡密闭盛装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介质,具有一定容积,承受一定压力,承担储存、反应、热交换和分离功能的设备均属压力容器。压力容器不仅是工业生产中的常用设备,同时也是一种比较容易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要防止在用压力容器发生事故,确保它的安全运行,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做好在用压力容器的使用与管理,现从以下几方面论述提高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必须了解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是一项涉及国家专业法规和本单位规定的贯彻落实、工作程序和质量要求及有关人员培训的系统工程,是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技术保证。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应由专业人员从事管理。

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贯彻执行“容规”和有关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定;

2.编制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参加压力容器安装的验收及试车;

4.检查压力容器的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

5.压力容器的检验、修理、改造和报废等技术审查;

6.编制压力容器的年度定期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7.向主管部门和当地安全监察机构报送当年压力容器数量和变动情况的统计报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计划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等;

8.压力容器事故的抢救、报告、协助调查和善后处理;

9.检验、焊接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

10.压力容器使用登记及技术资料的管理、建档。

二、要明确压力容器管理责任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压力容器管理体系,设立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明确各方职、责、权,确保压力容器安全经济地运行。

主要责任人员的职责:

1.技术负责人(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

(1)负责任命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人员;

(2)负责压力容器有关法规的贯彻执行;

(3)审定压力容器更新规划,审批压力容器检验维修计划;

(4)对压力容器安全经济运行负总责。

2.安全技术管理人员

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由技术负责人任命,在其领导下负责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应具有下列知识与技能:

(1)熟悉压力容器安全基本知识和国家有关压力容器的安全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内容;

(2)掌握所管理的压力容器的技术状况及使用条件;

(3)能对压力容器进行一般性的技术检验;

(4)了解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的技术性能及调整、校验知识。

三、必须做好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工作

设备技术档案是正确使用压力容器的主要依据。它可以使压力容器管理和操作人员全面掌握压力容器历史的当前安全技术状况,了解压力容器的运行规律,防止压力容器事故的发生。每台压力容器均按有关规定建立档案。

压力容器技术档案的内容:

1.压力容器登记卡片。使用单位在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应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定》的要求,向地、市级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申报和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2.设计单位向用户提供的设计图样,必要时提供的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对中、高压反应压力容器和储存压力容器的强度计算书。

3.压力容器制造、安装单位向用户提供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1)竣工图(如在原图上修改,则必须有修改人技术审核人确认标记);

(2)产品质量证明书,其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产品合格证;

b.产品技术特性;

c.压力容器产品主要受压元件使用材料一览表;

d.产品焊接试板力学和弯曲性能检验报告

e.压力容器外观几何尺寸检验报告;

f.焊缝无损检测报告;

g.钢板、铸锻件、零件无损检测检验报告:

h.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报告;

i.压力试验报告。

如焊缝经过返修的,还应有焊缝返修记录次数及返修的检验评定结论等。

(3)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包括返修部对现场组焊的压力容器竣工并经验收后,施工单位除提供上述技术文件和资料外,还应按有关规定,将组织和质量检验的资料提交用户;

(4)检验、检测记录,以及有关检验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5)修理方案,实际修理记录情况,以及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

(6)压力容器技术改造方案、图样、施工质量检验及技术文件和资料;

(7)安全附件校验、修理、更换记录:

(8)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材料质量证明书、综上所述,提高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必须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基础化,才能不断促进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的发展。

《提高管理制度规范性(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