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栏目

包装食品管理制度3篇

更新时间:2024-05-11

包装食品管理制度

目录清单

1. 引言

2. 包装食品管理制度的目标与原则

3. 质量控制

4. 标签管理

5. 储存与运输

6. 应急处理与召回机制

7. 员工培训与责任分配

8. 监督与审计

9. 制度修订与更新

重点内容

1. 引言 包装食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包装食品管理制度至关重要。本制度旨在确保从原料采购到产品出库的每一个环节,都能遵循食品安全法规,保障产品质量。

2. 包装食品管理制度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确保包装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提高客户满意度,维护企业声誉。 原则:遵守法律法规,注重预防,强调质量控制,强化责任追究,持续改进。

3. 质量控制 - 所有原材料必须通过质量检验,不合格品不得入库。 - 生产过程中,定期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 完善质量记录,以便追踪问题源头。

4. 标签管理 - 标签内容应真实、准确,符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要求。 - 标签设计需经过审核,确保无误导性信息。 - 定期检查标签印刷质量,防止错误发生。

5. 储存与运输 - 仓库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温度和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 运输过程中,防止食品受潮、破损,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完整性。

6. 应急处理与召回机制 - 建立快速反应的应急处理团队,应对食品安全事件。 - 发现问题产品,立即启动召回程序,通知销售点停止销售,并及时处理。

7. 员工培训与责任分配 - 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 - 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8. 监督与审计 - 内部质量部门定期进行自查,外部第三方机构进行年度审计。 -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跟踪验证效果。

9. 制度修订与更新 - 针对新的法规要求或市场变化,定期评估并修订制度。 -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制度的不断完善。

措施

1. 实施严格的供应商评价体系,确保源头质量。

2.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引入自动化检测设备。

3. 设立专门的标签审核岗位,防止标签错误。

4. 优化储存区域布局,提升库存周转效率。

5. 建立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定期演练提高响应速度。

6. 建立员工绩效考核机制,将食品安全纳入考核标准。

7. 提升内部审计频率,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8. 定期向管理层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包装食品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幼儿园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管理制度

幼儿园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接触食品的容器、包装材料等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要求。

二、接触食品的容器应易于清洗消毒、便于检查,避免因润滑油、金属碎屑、污水或其他可能引起污染。

三、接触食品的容器、包装材料与食品的接触面应平滑、无凹陷或裂缝,内部角落部位应避免有尖角,以避免食品碎屑、污垢等的聚积。

四、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应分开摆放和使用并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原料加工中盛放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的容器,应分开摆放和使用并有明显的区分标识。

五、所有食品容器,不宜使用木质材料,必须使用木质材料时应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

第2篇 定型包装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1、所售的饮料、酒水、点心、干果、茶叶、咖啡等食品必须进行索证管理,索取产品产地的卫生许可证和有效检验证明或化验单,其卫生质量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2、经营采购保健食品时,必须索取卫生部发放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和产品有效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进口保健食品应索取《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及口岸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的检验合格证。

3、定型包装食品的名称应当准确、科学,标签、说明书和广告内容须有中文标示,必须真实,不得有疗效宣传。食品的最小包装上必须标注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日期。

4、食品柜内不得同时出售与食品无关的其他商品。食品必须专柜存放,严防交叉污染。条件储藏食品必须配备相适宜的冷藏保鲜设施。

第3篇 食品包装、储存、运输管理制度

1 目的

在产品的整个形成和最终完成交付的过程中,规范防护标识、搬运、储存、包装、保护和交付等活动,以防止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安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外购产品、半成品和成品。

3 职责

3.1生产部负责生产、包装过程中物资流转的搬运;负责产品的包装工作。

3.2仓储部负责库存物资的存储管理工作,负责组织仓库物资的搬运,负责产品的交付。

3.3质检 部负责入库物资的验收检查及存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物资的复查工作。

3.4各部门做好所属区域内物品的保护

3.5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和生产人员卫生的控制。

4 工作程序

4.1包装要求

4.1.1包装材料入库前由质检部验收。

4.1.2生产人员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包装。

4.2搬运要求

4.2.1使用与产品特性相适应的容器和搬运工具,防止产品损坏和变质。

4.2.2对搬运工具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

4.2.3定期对搬运工具进行清洗或清扫。装载表面不能有油污、铁锈和积垢,以免造成对原料的污染,影响食品安全。

4.2.4防止超高搬运,以免物品坠落砸伤员工。

4.2.5搬运中,注意保护产品标识,防止丢掉或被擦掉。

4.2.6对搬运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以熟悉搬运要求。

4.3储存与保护

4.3.1储存环境

①仓库储存环境要符合前提方案的要求。

②仓储环境要求通风、干燥、明亮、清洁、通畅。

③仓库区严禁烟火,配置适量的消防器材。

④每周检查发现虫害鼠害及时报告。

⑤对仓库的环境加以控制,以防止库存物资的损坏、污染和变质。

4.3.2验收入库

①入库产品必须检验合格。仓库管理管人员应该认真的核实入库数量,检查产品的合格标识。

②物品经清点入库后,应当在仓库台帐、物资登记卡上登记

③对于待检和不合格物品必须采取隔离措施,以防误用。

4.3.3出库

①生产物资的发放,领料部门填写“出库单”交仓库,仓库对“出库单”核实后发料。

②向外发货仓库根据“销售清单”备货、发货。

③存储的物品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发货。

4.3.4物料进出时,仓库需填写好入库单,并做好相应记录

①入库时,在入库单上注明进入货物的供应商、入库时间,批号。

②生产物料发放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出库单”。

③向外发货时,应在“销售备货单”上说明货物的批号、去向。

4.3.5仓库外的其他部门也有责任对所属区域的物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包括隔离、分类存放、维护等,使产品不变质、损坏、丢失或错用。

4.4食品运输过程防止污染、损坏及变质的制度

①食品运输包装过程中(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下同)从流通通道上采用人流、物流分开流动,不得混流。

②食品在运输前必须是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方能装箱,否则作不合格或不安全产品处理。

③食品运输前所有食品机运输车辆、运输机械必须清洗卫生合格方才投入使用。

④运输过程中各批次原料、产品、半成品分开完成,分开包装、分开存放,分开标识。

⑤运输过程中人员卫生须满足人员健康要求,运输车辆须是密封的食品专用车辆。

⑥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损坏、废弃食品,均及时剔除,不得与合格食品一起流动。

⑦产品状态必须标识清楚并挂牌。

⑧运输过程中食品的盛装桶、袋、栏等工具首先必须消毒清洗合格,同时不得有缺损,同时满足该食品的盛装要求,不得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引起变质。

⑨运输过程要采取防止食品相互挤压损坏、相互混装发生变质、天晴下雨影响、温度湿度影响、照射辐射影响等的措施,同时保证运输期限,防止运输过期毁损变质。

《包装食品管理制度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