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安全管理制度
栏目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权责汇编(14篇)

更新时间:2024-05-11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权责

包括哪些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旨在确保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其主要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护理人员资质管理:所有护理人员需具备合法的执业资格,定期进行技能评估与更新。

2. 患者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患者个人信息及医疗记录的保密性和准确性。

3. 药品与设备管理:规范药品的使用、储存和废弃处理,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运行。

4. 突发事件应对:制定应急预案,对各类医疗紧急情况做出快速反应。

5. 防止医疗错误:实施双人核对制度,减少药物误用、错配等情况的发生。

6. 患者教育与沟通: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医疗知识,促进医患有效沟通。

培训内容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培训应包括以下关键点:

1. 安全文化:培养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理解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2. 法规知识:熟悉并遵守相关医疗法规和行业标准。

3. 技能训练:进行急救技能、药物管理、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实操训练。

4. 沟通技巧:提升沟通能力,学习如何与患者、家属及同事有效交流。

5. 风险识别与管理:训练护理人员识别潜在风险,采取预防措施。

6. 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应急响应的模拟演练,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涵盖以下环节:

1. 紧急报警系统:设立清晰的紧急呼叫流程,确保快速响应。

2. 疏散计划:针对火灾、自然灾害等制定疏散路线和程序。

3. 医疗急救:明确各类医疗紧急情况的处理流程,如心肺复苏、过敏反应等。

4. 物资储备:保证应急物资充足,如急救箱、氧气瓶等。

5. 后续处理:制定事故报告、调查和改进机制。

重要性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

1. 保障患者权益: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降低医疗差错,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 提升服务质量:良好的护理安全环境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医院声誉。

3. 保护医护人员:避免因疏忽导致的法律纠纷,维护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4. 优化资源利用:通过预防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效率。

5. 促进持续改进:通过分析和解决安全问题,推动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运行的基础,是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保障,也是衡量一个医疗机构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将其视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维护医疗环境的安全与和谐。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权责范文

第1篇 a区医院医疗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坚持医嘱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护士长每周总查

对一次并登记、签名。

三、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锁。

四、内服、外用药品分开放置、瓶签清晰。

五、各种抢救器材保持清洁、性能良好;急救药品符合规定,用后及时补充;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六、供应室供应的各种无菌物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发放。

七、对于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并上报护理部。

八、对于跌倒、压疮、坠床做好高危因素的评估与防范措施的落实。

九、对于发现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十、认真执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

十一、严格执行手术确认制度与工作流程。

十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十三、认真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十四、配合医院做好安全用电、防火、防盗等安全管理工作。

第2篇 区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确保医疗安全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2、对病人或家属人好安全管理教育,双方签名存档。

3、坚持作好晨、晚间护理,不得发生因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褥疮、烫伤、坠床)

4、危重病人根据需要设安全防护装置(约束带、床栏),防止病人坠床。使用热水袋,必须加套,以防烫伤发生。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严防医院感染发生。无菌切口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肌肉注射化脓率必须为0

6、抢救器材及药品必须齐备、完好,作到定人保管,定位放置,用后及时补充,以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7、供应室必须按照标准开展工作。严格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医疗卫生。

8、毒、麻药品专人管理。

二、无意外事故发生

1、氧气使用严格按规定执行,防止爆炸。

2、室内禁止吸烟,经常检查电源以防火灾发生。

3、加强病房管理,确保病室及病人财物安全。

三、杜绝护理事故发生。

第3篇 皮肤病专科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皮肤病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网络,专人负责,职责明确,定期活动,及时反馈,按期评估,并有完整记录。

2.贯彻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定期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不断强化安全意识,规范职业行为,护理人员培训率和对相关知识(法律、法规、规范、常规)知晓率>80%。

3.有公共突发事件和院内意外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识别能力,并掌握处理流程和原则,如汇报、处置、护理、记录等程序。

4.有健全的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和各项工作的质量标准、技术操作规范、疾病护理常规等,内容完善、实用,操作性强。

5.认真执行护理部有关《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全院有符合规范要求的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册,并严格执行。

6.有完善的护理缺陷控制流程和危重患者重点监护的具体措施,如: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和对应的护理措施。

7.有护理人员职业安全与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有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8.全院使用统一的标识,各种警示牌醒目、清晰、规范、易懂。

9.各级护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不断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做到人岗匹配,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10.各级管理者应运用适当的管理方法和工具,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剖析、案例讲评,引以为戒,避免类似事件重复发生。

第4篇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办法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安全管理制度

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科室设安全员,每周进行安全检查。护士长每月组织科内人员进行安全护理分析,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与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5、每天进行安全评估,做好标识。对危重、手术、老年及小儿患者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

6、剧、毒、麻、贵重药品专人保管,加锁,账物相符。

7、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

8、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9、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10、对科室水、电、气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漏气;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11、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用。

二、护理缺陷高危因素防范要点:

护士长对护理缺陷事故发生的高危因素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高危环节:治疗、危重患者抢救、患者流动管理、工作交接、医护合作性环节、新药新技术应用环节。

防范:1、对高危环节制定操作规范等预防措施。

2、加强操作过程中的督查。

3、经常查找不安全隐患,善于整改。

(二)高危人群:进修护士、实习护士、新职工;工作时注意力分散、情绪状况不良、业务能力欠缺者;护患交流性格障碍者。

防范:1、加强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

2、关心护士的工作、身心状况。

3、尽一切可能消除交流障碍因素。

(三)高危时段:繁忙、中夜班、交接班、节假日等。

防范:1、护士长根据工作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2、发挥护士长值班功能。

3、节假日有人员储备、安全检查等应对措施。

(四)高危意识:主观意识过强,缺乏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

防范:1、加强法制学习,强化法律意识。

2、加强安全学习,运用举一反三方法。

3、对护理缺陷、事故认真对待,严肃处理。

三、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一)护理安全常抓不懈。每位护士要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护士长经常进行提问、分析、评价、总结。

(二)安全护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

1、根据病情、年龄、精神状况,并结合病区环境,护士对患者做安全评估。

2、排班合理(人力资源充足、业务力量分配合理)。

3、开展新治疗、新检查、新药物时应及时组织全体护士对相关知识的进行学习。

4、加强医疗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四、病房内有危重患者、重大手术及特殊治疗护理时,及时向护理部汇报,并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师参加和指导青年护士工作、病情观察,护理文件书写及时、准确、认真、规范。

第5篇 附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与监控措施

附属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与监控措施

一、管理制度:

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4、对危重、昏迷、瘫痪患者及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防止褥疮。

5、剧、毒、麻、贵重药品人专人保管,加锁、帐物相符。

6、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

7、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8、对科室水、电、暖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漏气,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9、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用。

二、监控措施:

1、氧气管理:用氧管理:

1)用氧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告知患者及家属勿在室内抽烟,氧气管道周围禁烟火和易燃品。

3)定期检查氧气接口,发现漏气及时维修。

4)吸氧设施有四防标志(防热、防油、防火、防震),并系有安全带,氧气筒内的氧气不可用尽。

2、对危重患者及小儿防止发生意外措施:

1)防坠床。小儿要使用有床档的小儿床;昏迷及烦燥患者有专人守护,必要时加床档。

2)防烫伤。需要热敷的患者,护士要及时巡视,严格交接班;给婴幼儿、老人、昏迷、肢体瘫痪麻痹患者用热水袋时,温度50℃以内,热水袋不可直接接触病员的皮肤。

3、制度落实:

1)执行分级护理,进行健康教育,术后及长期卧床初起活动者,有人扶持,动作要轻慢,以防因体位变化,引起虚脱。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三查七对,按时巡视病房,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3)对急危重症患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①昏迷患者专人护理,床旁备好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纱布、吸痰器等,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

②做好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按摩、防止褥疮的发生。

③烦躁患者给约束带固定,注意松紧适度,观察肢体血运、温度、颜色等变化。

④严格执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发现隐患及时讨论处理并上报。

第6篇 护理安全管理—给药规范办法

给药法标准规范(口服、含服、粘膜、皮肤、注射给药)

目的:明确规范护理人员给药前需执行“三读”“五对”并向病患说明目的、原因、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提升患者用药正确性,维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三读内容包括:

一查:拿起药瓶看标签(一看);

二查:取药前看标签(二看);

三查:放回药柜前再看标签(三看)。

五对内容包括:(5r)

确认药物的剂量正确,

核对处方确认药物名称正确,

给药时正确执行患者身份的辩识

确认正确的给药途径、

确认正确的用药时间

给药原则:

1、给药人为已注册且经过院内授权的护士方可执行给药操作

2、下列人员必须在具备给药资质的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给药操作(1)实习生(2)助理护士(3)进修生

3、给药时只能发放院内药房提供的药品,给药时应严格执行“三读”“五对”原则及查对药物的有效期。对于标识不清、已过期的药品严禁发放。不允许发放病人自带药品,除非医生有医嘱。

4、应用特殊药物时,要详细了解其药物的性能、注意事项及仔细观察相应指标。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必须准备好相应的监测仪器设备以便服药后的随时监测。

6、应用化疗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守防护原则。

给药途径:

(1)给药护士可执行下列给药途径:

a. 口服、肠内、肠外、舌下、吸入、皮内、粘膜

b. 注射(静脉、肌肉、皮下)、气管内

c. 窦腔、管腔、瘘腔

(2)下列给药途经护士不能执行:

心内、硬膜外、腹膜、动脉内、心房、关节腔

给药时间:

(1)给药必须在医嘱规定时间内执行,除非因诊断性检查延误。

(2)护士按时给药后需在相应的时间下执行签名。

(3)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护士有权通报医生及时调整给药时间。(4)护士应尽量避免在病人睡眠时给药。

操作步骤:

1.给药前准备:

1)手

2)物品:

3)药物:核对医嘱及给药执行单。

4)息核查:

a.确认病人身份(核对给药单、核对姓名、核对住院号、核对手腕带、核对床头卡)

b.体重(对于有需要时)

b.查看有无药物过敏记录以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

c.确保用药“五对”。

5)做好解释:协作患者取恰当体位,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2.给药步骤:

(1)给药护士需熟悉药物使用方法、副作用及给药措施,并准确及时告知病人;询问过敏史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给药过程中注意无菌原则

(2)核对药物:核对医嘱及给药执行单。

(3)信息核查:

a.确认病人身份(核对给药单、核对姓名、核对住院号、核对手腕带、核对床头卡),询问患者姓名并进行核对无误

b.体重(对于有需要时)

c.查看有无药物过敏记录以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

d.确保用药“五对”原则。

(4)做好解释:协作患者舒适体位,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5)按照操作规范要求给药

用药评估:

(1)给药错误

a.当发现给药错误时,应及时报告主管医生、护士长、护理部,并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

b.当发现静脉给药错误时,立即将输液瓶及执行单封存,待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委员会处理。

c.怀疑有药物副作用或药物过敏反应时,立即上报主管医生、护士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委员会,药房备检,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药物反应症状,在病历中所有过敏信息记录栏上填写过敏药物名称。

注意事项:

(1)在每次给药的操作中,至少要进行3次核对,询问过敏史

(2)处方上未明确书写药品剂量时,必须向医生确认,不易辨认的有疑问的必须与医生核对后用药。

(3)护士给药时应高度专注,其它工作人员不得擅自打搅给药者(特殊情况例外)。

(4).口服药:

①发药时能做到发药到手、服药到口、服后再走。

②一定要做到前一个患者服药后,再按顺序发下一个患者的药;

③患者不在病室应将药物取回保管,并做好交班。一旦患者回来应及时发药。

④若患者拒绝服药,应了解原因,并及时向主管医生反应。

⑤若患者提出疑问时,应重新核对。增加或停用某药物,应及时告诉患者。

⑥危重患者、小儿、老人应喂服。

⑦发药后,随时观察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和医生联系,酌情处理。患者自行进行某些服药的管理时,护士必须对患者的服用情况进行确认

⑧如果一次服用的药物过多,事先与患者商量一次能吃几粒及不违反服药原则的前提下,商定服药的顺序。

⑨需要护士帮助服药时,首先使用少量的水将患者的口腔湿润,将药物放在舌中央,用水送服。

(5)口腔内含服药将药物放在臼齿和脸颊之间,使用唾液将其慢慢溶解,其作用较快,给药后必须严密观察作用和副作用,若将含服药吞服,将导致药效延迟失去使用意义。

(6)通便用的栓剂,使用前先做直肠指检,确认有无大便淤积在直肠内,除了通便使用的栓剂外,直肠给药均在排便后使用。

(7)皮肤给药必须首先注意皮肤的清洁度。

(8)一定注意不要让针头扎了自己的手指,给患者注射以前不要扔掉空瓶,以备查对。

(9)牢记静脉注射iv、皮下注射h、肌肉注射im、皮内注射id

(10)皮下注射确保针头以10~30度的角度刺入皮肤,并注意避开血管和神经,询问患者有无剧痛、麻木,注射后给与局部按摩促进吸收,但是胰岛素注射后禁止按摩,以防作用时间的改变。

(11)肌肉注射必须确保注入肌肉组织,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12)皮内注射后禁止揉搓,并做好抗休克的准备

(13)静脉注射的核对工作绝对不可忽视丝毫,必须完全确认针头在血管内,确保药物不外渗,按照医嘱和药物种类、患者病情等确定注射速度,静脉注射后禁止按揉注射部位。

(14)输液前必须注射液体有无浑浊沉淀,输液途中加入药物必须注意药物的稀释浓度(尤其是钾等),并注意摇匀,在必要时才使用延长管和三通,以减少感染和意外的危险。必须保证输液管中无气泡混入,确认针头在血管内,输液中经常检查输液速度是否准确。

第7篇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监控措施

一、管理制度: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2、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处理。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4、对危重、昏迷、瘫痪患者及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防止褥疮。5、剧、毒、麻、贵重药品人专人保管,加锁、帐物相符。6、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7、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8、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9、对科室水、电、暖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漏气,如有损坏及时维修。10、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用。

二、监控措施:(一)氧气管理:用氧管理:1、用氧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2、告知患者及家属勿在室内抽烟,氧气管道周围禁烟火和易燃品。3、定期检查氧气接口,发现漏气及时维修。4、中心吸氧设施有“四防”标志(防热、防油、防火、防震),并系有安全带,氧气筒内的氧气不可用尽。(二)对危重患者及小儿防止发生意外措施:1、防坠床。小儿要使用有床档的小儿床;昏迷及烦燥患者有专人守护,必要时加床档。2、防烫伤。需要热敷的患者,护士要及时巡视,严格交接班;给婴幼儿、老人、昏迷、肢体瘫痪麻痹患者用热水袋时,温度50℃以内,热水袋不可直接接触病员的皮肤。(三)制度落实:1、执行分级护理,进行健康教育,术后及长期卧床初起活动者,有人扶持,动作要轻慢,以防因体位变化,引起虚脱。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三查七对”,按时巡视病房,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3、对急危重症患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1)昏迷患者专人护理,床旁备好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纱布、吸痰器等,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2)做好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按摩、防止褥疮的发生。(3)烦躁患者给约束带固定,注意松紧适度,观察肢体血运、温度、颜色等变化。(4)严格执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发现隐患及时讨论处理并上报。4、消防措施:对全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掌握灭火器的操作规程,灭火器及消防栓保持性能良好,钥匙定位放置。

第8篇 某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目 的:规范护理行为,加强病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

引用文件:《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适用范围:

各护理单元(淮南新康医院)

正 文:

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科室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按程序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改进。护士长为科室护理安全管理的责任人。

四、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及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对于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病人安全。

六、对危重、昏迷、 瘫痪老人、 老年及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 、约束带,以防走失、 坠床,定时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

七、严格执行医院药品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

1、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锁。保持固定基数,每班交接并登记。

2、病房的贵重药物由专人保管,加锁,做到帐物相符。

3、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服。

八、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保持性能良好,做好应急准备,定期清点交接。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九、病房通道要通畅、清洁,禁止堆放各种物品、仪器设备等,保证病人通行安全。

加强科室水电暖管理,不漏水、漏电、漏气,发现有损坏及时报告设备科维修。工作场所及病房内严禁患者使用非医院配置的各种电炉、电磁炉、电饭锅等电器,确保安全用电。

十、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加强陪人和探视人员的管理,发现有可疑人员立即报告保卫科。定期检查消防器械的有效期,保持备用的状态。

十一、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

十二、制订并落实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制度。

十三、对于所发生的护理过失,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整改,并上报护理部/质改部。

第9篇 护理安全管理监控措施

(一)管理制度

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室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与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5.对危重、昏迷、瘫痪患者及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防止褥疮。

6.剧毒、麻、贵重药品专人保管,加锁,账物相符。

7.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

8.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9.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10.对科室水、电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11.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无用。

(二)监控措施

1.氧气管理

①用氧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②告知患者及家属勿在室内抽烟,氧气管道周围禁烟火和易燃品。

③定期检查氧气接口,发现漏气及时维修。

④吸氧设施有“四防”标志(防热、防油、防火、防震)、并系有安全带,氧气筒的氧气不可用尽。

2.对危重患者及小儿防止发生意外措施

①防坠床小儿要使用有床档的小儿床;昏迷及烦躁者有专人守护,必要时加床档。

②防烫伤需要热敷的患者,护士要及时巡视,严格交接班;给婴幼儿、老人、昏迷、肢体瘫痪麻痹患者用热水袋时,温度在50℃以内,热水袋不可直接接触病员的皮肤。

(三) 制度落实

1.执行分级护理,进行健康教育,术后及长期卧床初起活动者,有人扶持,动作要轻慢,以防因体位变化,引起虚脱。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三查八对”,按时巡视病房,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3.对急危重症患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①昏迷患者专人护理,床旁备好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纱布、吸痰器等,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

②做好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按摩,防止褥疮的发生。

③烦躁患者给约束带固定,注意松紧适度,观察肢体血运、温度、颜色等变化。

④严格执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发现隐患及时讨论处理并上报。

消防措施:对全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掌握灭火器的操作规程,灭火器及消防栓保持性能良好,钥匙定位放置。

第10篇 护理安全管理组织职责范本

一、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落实各级护理人员职责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加强护理安全前馈管理,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

二、目标1.建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2.加强护理安全制度的建设。 3.及时发现及纠正护理安全隐患4.杜绝严重差错事故的发生,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三、护理安全小组架构

护理安 全小 组

科护理安全 小 组 (3~4名)

病区护理安 全 员 (至少1名)

四、护理安全小组主要职能 1.制定临床护理安全考核标准。 2.制定质控计划及考核内容3.督促指导所在科室护理安全相关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适时提出修改建议。 4.及时发现本科室护理安全工作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安全隐患,并针对护理安全的相关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落实整改措施。 5.协调处理护理制度建设方面的有关工作。 6.定期组织护理缺陷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7.定期修订各项护理应急预案并检查落实情况。

五、工作程序1.凡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由科护长及区护长逐层宣传及落实,护理安全小组协助做好落实工作及落实情况的反馈。2.凡需要责任追究的事项(护理质量及服务缺陷.意外事故等)由所在科室区、科护长、护理部及相关安全小组成员负责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及整改意见, 护理质量管理与 持续改进委员会。 再由护理部病管组及护理部主任会议讨论决定。3. 安全小组成员根据工作职能开展工作,针对临床护理安全工作实际所收集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由区—科—护理部逐级提出和汇总讨论,最后交由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委员会和护理部主任会议讨论决定。

六、工作要求1.安全小组成员随时发现及收集有关护理安全制度及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提出相关整改措施。2.安全小组成员每月按《护理安全隐患检查内容》对所管辖病区进行检查,以发现病区安全隐患,并与相关护理管理人员共同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追踪落实。3.每半年逐级组织安全小组成员进行有关安全工作和研讨和提出护理安全工作的改进措施。 4.每月对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分析、定性并提出整改意见。

第11篇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护理部定期检查考核。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坚持医嘱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护士长每周总查对一次并登记、签名。

3.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锁。保持固定基数,用后督促医师及时开处方补齐,每班交接并登记。

4.内服、外用药品分开放置,瓶签清晰。

5.各种抢救器材保持清洁、性能良好。急救药品符合规定,用后及时补充,专人管理,每周清点两次并登记。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6.供应室供应的各种无菌物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发放。

7.对于所发生的护理差错,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并上报护理部。

8.对于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9.工作场所及病房内严禁患者使用非医院配置的各种电炉、电磁炉、电饭锅等电器,确保安全用电。

10.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

第12篇 护理安全管理监控措施

(一)管理制度

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室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与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5.对危重、昏迷、瘫痪患者及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防止褥疮。

6.剧毒、麻、贵重药品专人保管,加锁,账物相符。

7.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

8.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9.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10.对科室水、电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11.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无用。

(二)监控措施

1.氧气管理

①用氧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②告知患者及家属勿在室内抽烟,氧气管道周围禁烟火和易燃品。

③定期检查氧气接口,发现漏气及时维修。

④吸氧设施有“四防”标志(防热、防油、防火、防震)、并系有安全带,氧气筒的氧气不可用尽。

2.对危重患者及小儿防止发生意外措施

①防坠床 小儿要使用有床档的小儿床;昏迷及烦躁者有专人守护,必要时加床档。

②防烫伤 需要热敷的患者,护士要及时巡视,严格交接班;给婴幼儿、老人、昏迷、肢体瘫痪麻痹患者用热水袋时,温度在50℃以内,热水袋不可直接接触病员的皮肤。

(三)制度落实

1.执行分级护理,进行健康教育,术后及长期卧床初起活动者,有人扶持,动作要轻慢,以防因体位变化,引起虚脱。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三查八对”,按时巡视病房,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3.对急危重症患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①昏迷患者专人护理,床旁备好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纱布、吸痰器等,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

②做好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按摩,防止褥疮的发生。

③烦躁患者给约束带固定,注意松紧适度,观察肢体血运、温度、颜色等变化。

④严格执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发现隐患及时讨论处理并上报。

4.消防措施:对全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掌握灭火器的操作规程,灭火器及消防栓保持性能良好,钥匙定位放置。

第13篇 护理安全管理质控小组人员名单及工作职责范本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1) 按照护理安全质量检查标准,督促指导全院护理安全相关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适时提出修改建议。

(2)检查项目包括:护士执业、患者安全十大目标内容。

(3)及时发现护理安全工作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安全隐患,并针对护理安全的相关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落实整改措施。

(4)协调处理护理制度建设方面的有关工作。

(5)定期组织护理缺陷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6)定期修订各项护理应急预案并检查落实情况。

(6)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或隐患及时向科室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7)检查方法:一季度综合检查1次,实地查看、询问护士、查看科室检查督导资料。

(8)每季度按时完成护理部要求的检查次数与督导任务,并于每季度检查后次月5日内将检查结果以ppt的方式报护理部并在质控会议上进行反馈。

十大安全目标:

1、正确识别身份

2、强化手术安全

3、确保用药安全

4、减少医院相关感染

5、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6、加强医务人员的有效沟通

7、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8、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9、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10、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第14篇 护理安全管理监控措施范本

一、氧气管理

1、用氧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2、告知病人及家属勿在病室内吸烟,氧气装置周围禁烟火和易燃品。

3、定期检查氧气接口,发现漏气及时维修。

4、备用氧气瓶、氧气袋妥善定位放置,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二、危重病人防止发生意外措施

1、防坠床昏迷及烦躁病人有专人守护,必要时加床档。

2、防烫伤需要热疗的病人,护士要及时巡视,严格交接班;给老人、昏迷、肢体瘫痪麻痹病人用热水袋时,温度在500c以内,热水袋不可直接接触病人的皮肤。

三、制度落实

1、执行分级护理,进行健康教育,术后及长期卧床初起活动病人,有人扶持,动作要轻慢,以防因体位变化,引起虚脱。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三查七对”,按时巡视病房,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3、对危重症病人,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1)昏迷病人床旁备好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纱布、吸痰器等,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

(2)做好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按摩,防止褥疮的发生。

(3)烦躁病人给约束带固定,注意松紧适度,观察肢体血运、温度、颜色等变化。

(4)严格执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发现隐患及时讨论处理并上报。

4、消防措施:对全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掌握灭火器的操作规程,灭火装置及报警系统保持性能良好。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权责汇编(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