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人员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旨在确保工作环境的秩序与效率,保障员工权益,提升团队协作和组织绩效。这一制度涵盖了员工的行为规范、职责划分、考勤管理、奖惩机制、培训与发展等多个方面。
1. 行为规范:明确员工在工作场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如尊重同事、保持专业态度、维护工作环境整洁等。
2. 职责划分:定义每个职位的工作职责,确保责任清晰,避免工作重叠或空缺。
3. 考勤管理:规定上下班时间、请假程序、迟到早退处理办法,确保员工按时出勤。
4. 奖惩机制:设立绩效评估标准,制定奖励优秀表现和处罚不当行为的措施,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5. 培训与发展:规划员工职业发展路径,提供内部培训机会,促进个人成长和技能提升。
场所人员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提高工作效率:明确的职责划分和行为规范能减少工作冲突,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 维护秩序:通过考勤管理和奖惩机制,保证工作场所的正常运行,防止纪律松弛。 - 保障权益:公正的奖惩制度保护员工权益,增强员工归属感和满意度。 - 促进个人发展:系统的培训计划有助于员工提升技能,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1. 制定详细的行为准则:结合企业文化,制定一套全面的行为规范,涵盖职业道德、沟通礼仪等方面,让员工明确知道何为可为,何为不可为。
2. 设立职责说明书:为每个职位编写职责说明书,明确工作范围、任务目标和期望成果。
3. 实施电子考勤系统:利用现代技术,自动化考勤管理,减少人为误差,提高管理效率。
4. 建立绩效评估体系:设定公平、量化的考核指标,定期进行绩效评估,以此为依据进行奖惩。
5. 定期培训活动:举办内部培训课程,邀请外部专家讲座,提供在线学习资源,鼓励员工自我提升。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场所人员管理制度将更加完善,有助于企业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满意度,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1篇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办法
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领取“健康证明”和 “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后方能上岗工作。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3、旅店业、餐厅、咖啡厅、酒吧、茶座、娱乐场所、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游泳场(馆)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其余场所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4、公共场所内经营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按《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进行。
5、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操作技能等,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各项卫生操作规程和有关卫生要求。
6、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后每两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复训。
7、健康检查项目按卫生部“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进行,“健康证明”均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
8、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讲究个人卫生。
9、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有连续二年应检与应培训人员、已检与已培训人员和已领健康证、培训证人员名单;有卫生监督部门通知的不合格人员名单及其去向记录。
第2篇 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场所等变更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场所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规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防止因为变更因素发生事故,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各种变更的适时性动态管理。
3.职责与分工
3.1主管部门:公司行政部。适时地组织各相关部门对公司内发生的各项变更进行评价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3.2相关部门:各部门应按照公司管理要求对各项变更采取动态管理。
4.内容与要求
4.1 本制度的变更是指管理变更、人员变更、工艺变更、设备设施变更、场所变更;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4.1.1 管理变更: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公司机构和人员的变更、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4.1.2 人员变更:新入公司职工、内部岗位调动、离岗复岗、临时来公司的人员等。
4.1.3 工艺变更:因新、改、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及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等变更,工艺设备的改进,操作规程的变更等。
4.1.4 设备设施变更:因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和配件,设备材料代用,临时性的电气设备变更等。
4.1.5 场所变更指工作场所、环境发生变化。
4.2 管理变更时,由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在全公司范围内培训、学习。
4.3人员变更管理
4.3.1 公司新进员工和调换岗位的员工,按照公司《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中有关内容进行三级教育。
4.3.2 外来施工队伍按照《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中有关内容执行。
4.3.3 进入企业参观、学习的人员,由接待部门负责对其进行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并指派专人负责带队。
4.4 工艺变更管理
4.4.1工艺变更由技术质量部门负责制定所需的新规程、制度,并对使用部门、人员进行工艺变更培训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变更的内容、使用注意事项、新的规程、制度等,使操作人员掌握变更后的安全操作技能。
4.5 设备设施变更管理
4.5.1 设备设施变更由变更部门负责制定新的技术操作规程、制度等,并对使用人员进行变更培训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变更的内容、使用注意事项、新的规程制度等,使操作人员掌握安全操作的技能。
4.5.2 在报废、拆除生产设施时,按照公司《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中有关内容执行。
4.6场所变更时由所属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员工进行变更交底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3篇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领取“健康证明”和 “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后方能上岗工作。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3、旅店业、餐厅、咖啡厅、酒吧、茶座、娱乐场所、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游泳场(馆)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其余场所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4、公共场所内经营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按《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进行。
5、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操作技能等,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各项卫生操作规程和有关卫生要求。
6、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后每两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复训。
7、健康检查项目按卫生部“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进行,“健康证明”均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
8、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讲究个人卫生。
9、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有连续二年应检与应培训人员、已检与已培训人员和已领健康证、培训证人员名单;有卫生监督部门通知的不合格人员名单及其去向记录。
82位用户关注
94位用户关注
49位用户关注
94位用户关注
77位用户关注
74位用户关注
41位用户关注
80位用户关注
27位用户关注
1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