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广泛存在于化工、石油、矿业等行业,包括但不限于: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氢气、氧气、乙醇、甲醇、硝酸铵、炸药等。这些物品一旦遭遇火源或静电火花,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1. 储存管理:危险物品应储存在专用仓库内,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储存区域严禁烟火,确保电气设备防爆、防静电。
2. 运输安全:运输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使用专用运输车辆,避免碰撞、摩擦产生火花。驾驶员需接受专门培训,掌握应急处理方法。
3. 操作规程:员工需熟知各类危险物品性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防护装备,防止泄漏、静电积累。
4. 应急预案: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有效地疏散人员、控制火源、扑灭火势。
1. 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危险物品的采购、存储、使用和废弃等全过程。
2. 定期检查设施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及时修复潜在风险。
3. 对员工进行定期安全培训,提升防火防爆意识和自救能力。
4. 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高压态势,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防火防爆制度的实施,关乎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员工的生命安全。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操作规程,不仅能够减少火灾爆炸的风险,保护财产不受损失,还能维护企业声誉,保障业务的持续稳定。因此,建立并执行一套完善的防火防爆制度,是每个涉及易燃易爆物品的企业不可忽视的责任。只有将安全工作做到位,才能确保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1篇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一)组织机构
责任部门:工程部、安保部
责任人:卞景荣、任校辉
职 责:
1、建立健全酒店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2、明确酒店易燃易爆危险品和防火防爆重点部位管理职责。
(二)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管理要求:
1、在酒店内施工需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必须符合《化学危险物品安全条例》的规定。易燃、易爆品包括:油漆、稀料、汽油、酒精、二甲苯、乙炔、可燃液化气、甲烷、沥清、氧气等。
2、使用前必须到酒店安保部、工程部办理《辖区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审批表》施工用料以当日施工用料总量为限,不得过量。
3、施工现场必须有专人负责易燃、易爆品使用过程的监督、保管及发放,现场必须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并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
4、施工所用稀料、油漆等物品,应随用随配,配料应在室外进行。施工现场严禁大量使用脱漆剂等极易挥发溶剂。
5、施工现场必须设立禁烟标志和消防安全制度牌。
6、严禁在酒店内及施工现场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当施工剩余易燃、易爆品必须撤出酒店自行保管,不得在酒店区域存放。
7、严格执行安全操作程序,施工现场决不允许出现动用明火和使用易燃易爆品同时进行的交叉作业。例如:电气焊与喷漆工作同时进行,必须等待其中一项工作完成后,方可进行。
第2篇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1、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有专用的库房,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设施,仓管人员必须由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
2、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分类、分项储存。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应分库存放。
3、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入库前应经检验部门检验,出入库应进行登记。
4、库存物品应当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一百平方米,垛与垛之间不小于一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零点五米,垛与梁、柱的间距不小于零点五米,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二米。
5、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存取应按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仓库工作人员应坚守岗位,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6、易燃易爆场所应根据消防规范要求采取防火防爆措施并做好防火防爆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第3篇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为加强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消防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由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消防工作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
2、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或者使用、销毁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的规定。
3、禁止携带火种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的规定。
4、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以下统称专用仓库)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当定期检查。并做到以下七点:
严禁场所内部和外部带入明火源;
严禁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易燃
易爆危险物品混存;
严格控制储存场所的温度和湿度;
严禁超期超量储存;
严禁违章操作;
5、每天至少每两小时必须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定期对场所内的电气设备、灭火器材、建筑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
6、从事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7、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8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