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生产运营的连续性和高效性。它涵盖了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故障维修、维修人员的职责、备件管理、维修记录等多个方面。
1. 预防性维护计划:制定定期的设备检查和保养计划,防止设备因未及时维护而出现故障。
2. 故障响应机制:设立明确的故障报告流程,快速识别和处理设备问题。
3. 维修人员职责:明确维修团队的职责和技能要求,确保维修工作的专业性和效率。
4. 备件库存管理:建立合理的备件储备制度,保证维修所需配件的及时供应。
5. 维修记录与分析:记录每次维修的过程和结果,用于改进维护策略和预测潜在问题。
6. 维修成本控制:对维修活动进行成本核算,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7. 培训与发展:定期对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升其维修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维修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一方面,良好的维修管理能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停机时间,保障生产进度;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以降低维修费用,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此外,定期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也有助于员工的职业发展,增强团队凝聚力。
1. 设立专门的维修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
2. 制定详细的预防性维护计划,结合设备使用情况和制造商建议,合理安排维护周期。
3. 实施故障报告系统,员工发现设备异常时,通过标准化流程上报,维修部门迅速响应。
4. 建立备件采购与库存管理制度,确保关键备件的库存水平,同时避免过度库存造成的资金占用。
5. 引入数字化工具,如设备管理系统,记录和追踪维修历史,以便分析故障模式,优化维护策略。
6. 定期评估维修成本,寻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途径,如引入外包服务或采用新技术。
7. 提供持续的内部培训和外部专业课程,确保维修团队的知识更新和技术提升。
维修管理制度的构建和执行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管理层的重视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风险。
第1篇 维修人员管理制度范本
1、 正常情况下,维修人员每天10点以前必须入井,否则一人一次处罚10元。
2、 每人每月有4天休班时间,不准集体休班,只准轮休,每天至少有两人上班,多休班一天每人每天处罚30元。
3、 有事提前请假,否则每人处罚50元。
4、 通知开会,班长必须参加,否则一次处罚10元。
5、 维修人员工作上必须听从矿上安排,否则除所修棚子不计数外,另罚款100元。
6、 架棚质量则点棚人员负责监管。
7、 当天所放的材料当班没用完在下班前必须堆放整齐,否则一次处罚10元。
8、 作业地点的水管、风管、电缆线及设备等必须保护好,否则将根据情节轻重处罚20~200元。
9、 入井前必须将劳动保护用品佩戴整齐,否则矿部查到一次罚款10元。
10、 在上级到矿检查时,维修人员必须听从矿方安排,否则一次处罚50元或50元以上。
11、 在危险地段维修必须采取抬棚、点柱及飘蒜等措施控制好,否则出现冒顶时后果自负,抬棚、点柱、飘蒜等维修基本措施不给报酬,特殊情况除外。
第2篇 维修人员管理制度
维修人员管理制度
一、制度内容
1.牢记一切以“生产为主”的方针,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设备的维修、保养任务。努力做到预防为主,维护保养和修理相结合。
2.严格遵守分公司和车间的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不擅离工作岗位,外出工作应在留言板上注明工作地点。
3.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保养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制度,防止出现人身伤害和设备的损坏。
4.维修人员应服从工作安排,认真完成车间和班组下达的各项工作,并做好工作记录。
5.要经常巡查设备(动态、静态),发现一些不影响生产的设备运转小问题,能处理的及时处理,发现大问题需要停车处理的应及时汇报处理,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6严格执行工器具和卫生值日制度,保管好自己的工具,搞好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
7.特种工作维修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8.掌握所有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故障排除方法、设备性能、润滑情况及注意事项。
9.认真阅读设备使用说明书、安全操作规程、并能熟练的操作各种设备。
10.做好每一天的巡检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认真填好工作记录。
11.对场内所有设备,每月必须彻底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12.如有设备发生故障,要及时迅速的去排除,绝不能拖延,更不能有意刁难使用人员,如果排除故障有困难要及时上报,绝对禁止置之不理现象发生。
13.如维修任务未完成并无人接班,必须把工作做完后才能离岗并如实上报加班,决不能一走了之。
14.维修人员在做任何一项工作时,都要认真负责,绝不能敷衍了事。
15.对需要检修的设备,要认真检修,并填写好检修记录。
16.在维修设备时,一定要查清所修设备的故障原因,并做好记录。
17.设备维修完毕后,一定要清理好设备现场,收拾好工具及更换下来的配件,以免丢失或丢在设备内造成事故,检查完毕后,通知有关人员试车正常,并交代好注意事项后,才能离开。
18.维修人员对设备及备品备件,一定要精心爱护,禁止随意损坏,对更换下来配件要及时修复,以备他用。
19.设备维修人员一定要爱护自己的工具,禁止随意乱扔乱放。
20.维修人员禁止与他人有任何冲突,有问题协商解决,解决不了如实上报。
21.设备维修人员禁止酒后作业,班前5小时以内禁止饮酒。
22.设备维修人员对所安排的工作,要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并及时如实反馈。
二、备品配件、工具管理制度
1 设备、维修主管根据维修需要支领备品配件,负责对备品配件使用情况跟踪监督。
2 备品配件严格实行交旧领新原则,不得随意丢弃,好坏混放,杜绝损坏和浪费备品配件情况发生。
3 各维修班组现场暂存备品配件必须严格遵守使用制度,做好使用登记。
4 各维修工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个人常用工具,个人工具由本人负责保管,公用工具由专人负责保管。
5 所有的工具必须正确使用,特别是电动工具正确、合理使用,发现问题必须立即停止使用。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使用。
6 建立工具管理档案,建立工具报损制度,按照报损原因申请,所有工具坚持交旧领新的原则,在领用新工具时必须交回旧的工具,交回的工具统一处理,不准外流。
三、设备零部件的外委加工:
1、设备主管根据维修设备实际情况,安排所需零部件的外委加工和零件的验收,做好记录。加工明细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遇特殊情况做到先请示后加工原则进行。
2、设备主管定期与工厂会计、材料员和加工户进行沟通。以便对加工费用及时核算入账,加工户及时结账。
3、设备主管必须外委加工零部件坚持“货比三家”,多询价和加工质量上把关。
第3篇 维修人员安全培训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维修厂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公司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为实现本厂的安全目标,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从关心人、爱护人的生命与健康出发,重视安全生产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此安全培训计划。
2适用范围
维修厂全体人员。
3职责
3.1本厂所有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身安全生产的意识和素质。
3.2本厂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要按照公司安全部的要求,自觉参加有关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和考核。
3.3本厂从业人员应服从本公司的统一安排,自觉参加本厂组织的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工作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4管理要点
4.1维修厂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公司级、厂级、班组级的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颁发安全上岗证,持证上岗。工伤、病假复工和变换工种教育参照新工人三级教育办法执行。维修厂要负责厂级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教材的编写,并建立健全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台账。
4.2 维修厂应认真执行《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特殊工种按市劳动保护教育中心要求及时参加复审和新人员的初审培训。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学习《特种设备(承压类)管理制度》(试行)、《特种设备(机电类)管理制度》(试行),应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并统一由环安部组织安排电工、电焊工、现场机械操作工等特种作业人员的取证工作,包括起重设备操作证、压力容器焊接证和电工证,并每隔2年参加一次复审。
4.3 日常安全教育,由维修厂厂长负责每月一次的安全教育,班组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教育,班组每天下达生产和施工任务,应同时进行安全交底。根据本厂安全生产特点和生产作业安全基本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生产现场安全教育:
4.3.1生产现场安全生产规定及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4.3.2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3.3本厂机械、电气设备、设施使用的有关规定及安全防护知识;
4.3.4本厂预防各类事故的安全知识及紧急情况处置办法。
4.4维修厂应负责组织发动全厂员工,提出改善劳动卫生条件的合理化建议,制定防尘防毒措施,报有关部门审批并组织实施。教育员工执行有关操作规程,普及防尘防毒知识,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和防尘防毒器材。
4.5维修厂应组织员工学习各种工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配合职防部门组织对有毒有害岗位作业等人员进行身体检查。
4.6 维修厂应实施和组织员工学习《部门(厂)工段(班组)安全活动管理制度》,搞好安全活动和活动记录。有计划的组织员工学习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工种、岗位的操作程序,动作标准,学习相关事故案例,吸取经验,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4.7 维修厂安全管理员应组织人员学习使用消防救援应急器材,并设有专人保管消防救援应急器材、设施,保持完整好用。
4.8维修厂应每年编制安全培训计划,针对公司生产的特殊情况,制定培训内容及要求。
5相关文件
5.1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5.2 《特种设备(承压类)管理制度》(试行)
5.3 《特种设备(机电类)管理制度》(试行)
5.4《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
5.5 《部门(厂)工段(班组)安全活动管理制度》
19位用户关注
47位用户关注
16位用户关注
37位用户关注
98位用户关注
12位用户关注
68位用户关注
96位用户关注
88位用户关注
1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