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栏目

检测评价管理制度7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检测评价管理制度是一种用于确保企业运营效率和质量的规范性文件,它涵盖了从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到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主要内容包括:

1. 检测标准制定

2. 评价体系构建

3. 执行与监督流程

4. 数据分析与报告

5. 不合格处理与改进措施

6. 员工培训与责任分配

包括哪些方面

1. 质量控制:设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定期检测,确保符合行业规定和客户需求。

2. 过程监控:对生产、服务等环节实施持续监控,识别潜在问题,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3. 客户反馈:收集并分析客户满意度数据,作为评价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4. 内部审计:定期对企业内部各项流程进行审计,检查制度执行情况。

5. 员工绩效:将检测评价结果纳入员工绩效考核,激励员工提高工作质量。

重要性

检测评价管理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体现在:

1. 提升产品质量:通过严格的检测,确保产品满足高标准,提升市场竞争力。

2. 避免风险: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防止质量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3. 持续改进: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找出改进点,推动企业的持续优化和升级。

4. 员工发展:通过绩效评价,激发员工潜力,促进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同步。

方案

1. 制定全面的检测标准:结合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可操作的检测标准,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衡量依据。

2.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包括内部评价、客户满意度、同行评审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全方位评估企业表现。

3. 强化执行与监督:设立专门的质检部门,负责监督制度执行,确保检测评价的有效性。

4. 实施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定期分析检测评价结果,揭示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5. 定期培训与沟通:组织员工培训,强化质量意识,同时建立反馈机制,确保信息畅通。

6. 建立改进机制:对于发现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并跟踪执行效果,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检测评价管理制度是企业稳健发展的基石,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推动企业不断提升,实现长期的繁荣与成功。

检测评价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保障作业场所人员的身体健康,特制定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制度。

一、通风队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管理部门,需备专人负责整个矿区从事生产运行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检测、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包括以下内容:

(一)监测点分布。

表1 煤矿作业场所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

地点

工种

检测点位

辅运顺槽

综掘面

综掘机司机

综掘机作业位

2运皮带司机

2运皮带作业位

支护工

支护作业位

主运顺槽

综掘面

综掘机司机

综掘机作业位

2运皮带司机

2运皮带作业位

支护工

支护作业位

主运、辅运顺槽综掘面

辅运皮带司机

辅运皮带头与刮板机转载点

主运皮带司机

主运皮带头与刮板机转载点

刮板机司机

刮板机与3-1盘区皮带转载点

综采面

综采机司机

综采机回风侧5m处

移架工

端头支护工

回风巷10m处

刮板机司机

刮板机机头作业位

转载机司机

转载机作业位

综采主运顺槽

乳化液泵司机

乳化液泵作业位

主运顺槽皮带司机

主运皮带作业位

3-1盘区

主运顺槽皮带司机

3-1盘区主运顺槽皮带机头作业位

主运大巷皮带司机

3-1煤主运大巷皮带机头作业位

5-1煤层

给煤机司机

井底煤仓给煤机作业位

主运皮带司机

5-1煤主运皮带作业位

主驱动机房

主斜井皮带司机

主斜井皮带作业位

值班室

原煤仓顶

原煤入仓皮带司机

原煤入仓皮带作业位

洗煤厂

201皮带司机

201原煤皮带机尾作业位

201原煤皮带机头作业位

巡检工

202振动筛作业位

206振动筛作业位

205破碎机作业位

207块煤转载皮带作业位

208末煤转载皮带作业位

加药工

pac加药位

pam加药位

203皮带司机

203手选拣矸皮带作业位

701、721皮带司机

701末精煤皮带尾部作业位

721块精煤皮带尾部作业位

洗煤厂

小块皮带司机

产品分级筛作业位

小块皮带头部作业位

701末精煤皮带头作业位

放仓工

籽煤仓放仓工作业位

煤场

铲车司机

铲车作业位

过磅员

磅房作业位

机修车间

电焊工

电焊作业位

打磨工

打磨作业位

气割工

气割作业位

锅炉房

司炉工

上煤作业位

表2 煤矿作业场所噪声检测点的选择和布置

辅运顺槽综掘面

综掘机司机

综掘机作业位

2运皮带司机

2运皮带作业位

支护工

支护作业位

主运顺槽综掘面

支护工

支护作业位

综掘机司机

综掘机作业位

2运皮带司机

2运皮带作业位

主运(辅运)顺槽

辅运皮带司机

辅运皮带与刮板机转载点作业位

主运皮带司机

主运皮带与刮板机转载点作业位

刮板机司机

刮板机与3-1盘区皮带转载点作业位

采煤工作面

综采机司机

综采机作业位

端头支护工

端头支护作业位

刮板机司机

刮板机作业位

转载机司机

转载机作业位

综采主运顺槽

主运顺槽皮带司机

主运顺槽皮带机头作业位

乳化泵司机

乳化泵站作业位

3-1盘区

主运顺槽皮带司机

二采区主运顺槽皮带机头作业位

主运大巷皮带司机

17煤主运大巷皮带机头作业位

5-1煤层

给煤机司机

井底煤仓给煤机作业位

主运皮带司机

17煤主运皮带作业位

中央水泵房

注水泵工

注水泵作业位

工人填表处

主驱动机房

主斜井皮带司机

主斜井皮带机头作业位

值班室

原煤仓顶

原煤入仓皮带司机

原煤入仓皮带机头作业位

洗煤厂

1皮带司机

1原煤皮带机尾作业位

2原煤皮带机头作业位

巡检工

2振动筛作业位

3破碎机作业位

4振动筛作业位

7块煤转载皮带作业位

8末煤转载皮带作业位

洗煤厂

203皮带司机

9手选皮带作业位

4层巡检工

10块煤脱泥筛作业位

11-1磁选机作业位

5层巡检工

12末煤脱泥筛作业位

13脱介筛作业位

14矸石/3013块煤脱介筛作业位

板框工

15板框压滤机作业位

清水仓工人取样位

pam工人加药位

pac工人加药位

71、2皮带司机

16面煤脱水离心机作业位

17煤泥脱水离心机作业位

18煤泥转载刮板机作业位

19煤泥转载皮带作业位

20煤泥入料泵作业位

洗煤厂

701、721皮带司机

21循环水泵作业位

22煤泥底流泵作业位

23稀介泵作业位

24块精煤皮带机尾作业位

小块皮带司机

产品分级筛作业位

籽煤皮带机头作业位

701末精煤皮带机头作业位

放仓工

籽煤仓放仓工作业位

地磅房

过磅员

磅房过磅员作业位

压风机房

空压工

工人值班室

1#空压机作业位

(三)噪声检测周期每季度一次。

(四)监测结果及时登记、报告及公示。

监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时的处理原则:

(一)及时向所在部门告知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情况。

(二)在现场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三)进入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场所配备必须的个人防护用品。

(四)对超标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制订治理计划并加以落实。

二、粉尘检测周期

(一)总粉尘:

1.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两次或者采用实时在线监测,地面每月测定一次或者采用实时在线监测。

2.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监测一次。

(二)呼吸性粉尘:

作业场所个体呼吸性粉尘检测,每月测定1次。

(三)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一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应当测定1次。

(四)粉尘检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并按时上报。

(五)粉尘检测的仪表、仪器必须按时到经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归口单位鉴定合格。

(六)通风队要对检测报表、粉尘分散度、游离sio2、仪表、仪器的送检等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对职业危害因素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提出整改措施。

三、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2篇 某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及时掌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并结合作业现场实际,提供有效的检测数据, 进行科学的评价,对超出国家职业危害限值标准的作业场所制定各种防范对策和技术改造措施,尽可能的降低因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过高对员工造成的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单位安委会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管理。

3、工作职责

3.1事业部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案,规范检测方法,并对检测结果做出分析报告;

3.2本单位安委会具体负责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严格按照事业部安委会要求开展检测工作。

3.3在本单位实施检测工作时,各部门经理以及兼职安全员需给予大力支持与配合。

4、工作内容

4.1某工厂安委会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进行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档案,并向事业部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同时向员工公布。

4.2检测原则

4.2.1内部检测与专业服务机构评价检测相结合;

4.2.2定期检测与日常检测相结合。

4.3检测范围

4.3.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包括危害因素种类,检测时间、地点、浓度(强度)、国家允许标准及评价结论等内容。

4.3.2定期检测范围应包括能源动力作业场所(制冷车间)、生产作业场所(前处理超高温杀菌工段、配料工段,灌装工段)、化验室等。

4.3.3对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和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制冷岗位)进行日常检测,设置检测系统或自动报警装置,并由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检测和登记管理,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4检测类别及方法

4.4.1评价检测

可以分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

4.4.2定期检测

4.4.2.1粉尘检测,包括配料间、小料房,检测频率为1次/年;

4.4.2.2噪声检测,包括氨制冷车间、前处理岗位、灌装岗位,检测频率为1次/年;

4.4.2.3高温检测,主要指前处理作业岗位人员密集处,检测时段应集中在夏季出现高温时的工作时间段内;

4.4.2.4有毒物质浓度检测,主要指氨制冷车间,检测频率为1次/季度。

4.4.3日常检测,针对氨制冷车间等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设置检测系统自动报警装置并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前处理车间、设置专用温湿度计,并保证温度指示准确、清晰。

4.4.4检测组织实施

评价检测由依法设立的并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定期检测由事业部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及某工厂专职安全管理员组织实施,各部门兼职安全员积极配合。

4.4.5检测方法

检测与评价工作应当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gbz-t 210.4-2008)、《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3-2009)等相关标准进行,亦可形成企业内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现场直读式快速检测仪器,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5、工作记录

5.1《液态奶事业部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档案》

5.1.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台帐》

5.1.1.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

5.1.1.2《高温作业场所温度测定记录》;

5.1.1.3《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记录》;

5.1.1.4《作业场所生产性噪声检测结果记录》;

5.1.1.5《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检测结果记录》。

6、相关法律、法规清单

6.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6.2《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gbz-t 210.4-2008);

6.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

6.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

6.5《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07);

6.6《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2007);

6.7《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3-2009)。

第3篇 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为了做好本厂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一、 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在本厂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对本厂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和监督检测,建立本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并妥善保存;监督检测由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二、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规范要求,由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检测人员和被检测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三、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噪声、高温等危害因素。

四、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等相关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和委托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检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监测报告》,并根据检测周期向本厂职业卫生领导小组报告,由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填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结果告知书》,并在厂务公开栏公示。

五、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应及时将作业场所或岗位职业危害因素测定结果整理后,存入本厂职业卫生档案。

六、对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给有关班组,督促其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如仍不达标的应通知立刻停产,治理达标后方能生产。

七、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检测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实施。

八、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关职业卫生检测的其他规定按照国家现行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和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第4篇 职业危害监测检测评价管理制度编制要点范例

1、编制要点

(1)明确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的目的、依据。

(2)确定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3)明确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的检测人员、检测场所、检测周期、检测标准和依据、检测内容、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和检测要求、上报要求、备档要求。

(4)明确对职业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后的评价分析、评价结果、预防和整改和治理措施、上报内容及时限。

(5)明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公布的地点及有关事宜。

2、范例

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

为做好企业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二、职业健康管理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健康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三、企业应设置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五、企业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六、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

七、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八、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九、检测结果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

十、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十一、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落实。

第5篇 职业危害监测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一)日常监测

1、明确日常监测人员,并对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2、明确尘、毒、噪声的合理布点(布置图)按时监测,并做好记录(记录表);

3、规定监测办法。

(二)检测和评价

1、按规定委托取得资质认定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的检测和评价;

2、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若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定规划,限期达到;

3、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时和在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检测和评价。

第6篇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一、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综合部长方国强为公司职业危害日常监测人员,负有以下责任:

1、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每季度对公司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

2、做好日常监测数据记录和存档,分析数据后向王德风书面报告。

二、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

综合部长方国强为公司检测和评价管理主要负责人员,负有以下责任:

1、按规定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每年对本公司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进行检测和评价,并提供真实的资料,对提供的资料负责;

2、将检测数据在公司设定的职业健康公告栏内公布;

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若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要制定规划,限期解决;

4、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时和在设备大修后,对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进行检测和评价。

第7篇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价监控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全面及时掌握公司管辖范围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及分布,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建立重大危险源早期预控机制,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及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根据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的规定,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集团)公司及各单位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监控管理的范围如下: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尾矿库等。 第三条 为切实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的领导,(集团)公司决定成立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集团)公司分管技术、生产、安全、保卫、供应的副职领导为副组长,以及协助管理采掘技术、机电技术、安全技术、基建技术、物资供应的副总师和生产、安全、机电、通风、保卫、物资供应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重大危险源监管领导小组;并成立重大危险源综合监管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部,负责对重大危险源的综合监管工作。各单位亦应成立相应的重大危险源监管领导小组和重大危险源综合监管办公室。

第四条 (集团)公司和各单位的有关业务管理机构必须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管,对本部门业务管理范围的重大危险源负有业务保安监管责任:

(一)(集团)公司和各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分别是公司和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综合监管机构,分别对公司和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负有综合监管责任。

(二)(集团)公司和各单位的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分别是公司和本单位顶板、水患、矸石山、地质灾害等重大危险源的专门监管机构,分别对(集团)公司和本单位的顶板、水患、矸石山及地质灾害等重大危险源负有专门监管责任。

(三) (集团)公司和各单位的通风管理部门分别是公司和本单位瓦斯、突出、煤尘及煤炭自燃着火等重大危险源的专门监管机构,分别对(集团)公司和本单位的瓦斯、突出、煤尘及煤炭自燃着火等重大危险源负有专门监管责任。

(四) (集团)公司和各单位的机电管理部门分别是公司和本单位电气火灾、锅炉、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及提升坠落等重大危险源的专门监管机构,分别对(集团)公司和本单位的电气火灾、锅炉、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及提升坠落等重大危险源负有专门监管责任。

(五) (集团)公司和各单位的保卫消防部门分别是(集团)公司和本单位民爆器材、危险化学品、有毒物品及放射性物品等重大危险源的专门监管机构,分别对(集团)公司和本单位的民爆器材、危险化学品、有毒物品及放射性物品等重大危险源负有专门监管责任。

(六) (集团)公司和各单位的物资供应部门分别是(集团)公司和本单位油脂储库及其它易燃物资储库等重大危险源的专门监管机构,分别对公司和各单位的油脂储库及其它易燃物资储库等重大危险源负有专门监管责任。

(七) (集团)公司煤矿建设(民用建筑)工程管理单位是(集团)公司煤矿建设工程、民用建筑工程中各类重大危险源的专门监管机构,分别对煤矿建设工程、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各类重大危险源负有专门监管责任。

第五条 重大危险源监管、监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合理设计、统筹规划、强化监控、科学治理:

(一) (集团)公司和各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摸清底数,掌握各单位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和分部情况,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定期报告制度。各单位每年初要按照《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标准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规定,如实填报登记《重大危险源申报表》,并于每年元月底前将有关材料报送(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由(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审查、汇总报送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二) (集团)公司和各单位要定期组织开展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对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作业场所、设备、设施、系统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实时检测或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各单位每3年至少要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质的机构进行一次安全评估,要落实安全评估报告提出的治理整改对策措施。

(三) 重大危险源涉及生产过程、工艺、材料、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各单位要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质的机构重新进行安全评估,每次的安全评估报告均要报送(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和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或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四) 各单位要针对本单位存在的各类重大危险源情况,明确专门管理机构监管、配备专门人员检测监控、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开展动态检测监控、分析检测监控参数、及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五)各单位每月、(集团)公司每季必须组织有关部门对各类重大危险源开展专项安全检查,对存在缺陷和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整改,消除危险危害因素、确保安全生产。 第六条 (集团)公司和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和隐患治理整改所需的资金投入,要组织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技术管理措施,逐级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责任制。

第七条 (集团)公司和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组织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应急预案,并要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情况及时修订完善;要对职工家属进行重大危险源安全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让职工家属了解、掌握重大危险源事故的应急救援程序、自救互救知识。

第八条 (集团)公司和各单位要严格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及其能量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实行分级管理与监控: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是可能造成特别重大、特大事故的危险源,必须作为安全管理和检测监控的重点对象;三级、四级重大危险源是可能造成重大、一般事故的危险源,也应加强管理和监控、不留死角。 第九条 (集团)公司和各单位必须对各类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类、分级建档管理,建立健全各类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电子板本及检测监控参数、技术图纸及治理整改措施资料。

第十条 (集团)公司和各单位对各类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治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重在治本”的原则,要采用先进科技检查监控手段和治理技术装备,提高监控、治理的本质安全水平。 第十一条 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存在的缺陷和安全隐患由本单位的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制定治理、整改方案措施,落实治理整改时限、责任和质量要求,并将治理整改方案措施报(集团)公司备案、由(集团)公司有关部门负责督促检查、验收治理、整改质量;对三级、四级重大危险源存在的缺陷和安全隐患由本单位的分管副职负责组织制定治理、整改方案措施,落实治理、整改时限、责任和质量要求,由本单位的有关部门负责督促检查、验收治理整改质量,并将治理、整改结果报公司安全生产部备案。

第十二条 (集团)公司和各单位的重大危险源监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存在的缺陷和安全隐患,必须下达书面治理整改通知单责令有关单位或部门立即整改;在整改前或整改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必须责令有关单位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停止生产作业或停止使用运行,制定切实有效的防范、监控、整改措施后要限期整改完成。 第十三条 (集团)公司和各单位的重大危险源监管部门,必需加大对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治理整改质量的跟踪监督力度,对因重大危险源管理监控不到位、治理整改不及时、治理整改质量不好的,不论发生事故与否,均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整改不力、监管不力责任。 第十四条 (集团)公司和各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部门必须加强职工对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治理、防灾、避灾及《重大危险源申报与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对重大危险源事故的防控和管理能力;两级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机构要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有关法规、标准及防控、治理知识纳入年度安全培训工作计划组织实施、进行考核。

第十五条 从事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均必须经过具有安全培训资质的机构进行专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操作资格证后,方可从事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作业。

第十六条 为统一重大危险源监管,(集团)公司和各单位的重大危险源综合监管部门应当统一使用国家局组织开发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建立各单位和(集团)公司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并按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及危险等级,要制定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日常监管和防范工作。

第十七条 各单位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场所、设备、设施,要按国家标准《安全标志》(gb2894-1996)、《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16179-1996)、《安全色光通用规则》(gb14778-1993)等要求,在其醒目、显著、安全位置标注安全标志和设置安全防护设施,以警示人员重视重大危险源部位的安全生产。

第十八条 各单位要加强在重大危险源环境、设备、设施作业人员的劳动保护和安全防护,要严格按照国家劳动保护和安全防护有关规定为作业人员配置齐全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和安全防护用品;对特殊用途的劳动保护用品和安全防护用品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测试验,经检测试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第十九条 对地面存在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危及周边单位、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大危险源管辖单位,要加强与重大危险源毗邻单位和人员的沟通联系,及时告知他们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时的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应急安全措施。

第二十条 (集团)公司和各单位要加强重大危险源预警监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凡可采用远程视屏监控系统的重大危险源均要制定规划,逐步建立远程视屏预警监控系统,实现动态、实时监控;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起作业班组→区队(车间)→生产经营单位→公司直线式的、快捷畅通的重大危险源管理信息系统,班组、区队(车间)、单位和公司均要明确专人负责重大危险源相关信息的定时采集、整理归档、逐级报告。

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从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本制度如与上级重大危险源管理有关规定相抵触的,从其规定。修改解释权属(集团)公司。

《检测评价管理制度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