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的潜在危害,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1. 危险源辨识: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气等因素,以及人的行为和环境条件。
2. 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估其可能导致的损失程度和发生概率。
3. 风险控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至可接受水平。
4. 监测与审查:定期检查危险源控制效果,及时更新风险信息,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5. 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6. 应急预案:建立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有效地响应。
危险源辨识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
1. 保障安全:通过预先识别和控制危险源,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2. 维护生产:防止因事故导致的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断,维护企业正常运营。
3. 符合法规:满足国家和行业关于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避免法律风险。
4. 提升声誉:良好的安全记录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客户信任。
5. 经济效益:预防事故的成本远低于事故后的损失,从长远看,安全投资是经济的。
1. 建立专门小组:设立由管理层、安全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危险源管理团队,负责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
2. 全面辨识:定期进行全厂危险源排查,确保无遗漏,并记录在案。
3. 风险评估标准:制定统一的风险评估标准,如lec法或风险矩阵,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4. 控制措施:针对高风险源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控制措施,如改进工艺、增加防护设备、制定操作规程等。
5. 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员工熟悉风险控制方法和应急流程。
6. 持续改进:根据监测结果和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实现动态风险管理。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企业将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危险源辨识风险管理制度,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第1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危险源辨识是指对生产中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
2、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实质性损害的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可分为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两大类,
直观经验法可分为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法;
4、常见危险、危害因素为易燃易爆物质、腐蚀和腐蚀性物质、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采光与照明等;
5、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要全面、有序地进行,禁止漏项,按规定以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等顺序和方面进行;
6、重大危险源辨识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7、单元指一个(套)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设施或场所;
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8、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登记工作须按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一2000)进行;
9、危险评价是指在危险危害因辩识的基础上,根据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分析、预测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危害程度,以利于提出科学合理的和可行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10、危险方法是对系统中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工具,按评价方法的特征一般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
①定性评价是根据人的经验和判断力对生产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评价。
半定量评价是一种或几种直接或间接反映物质和系统危险性的指数(指标)来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大小;
②定量评价:用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和系统严重程度来评价;
11、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价法、美国化学公司蒙德法、日本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等;
12、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是一种简单易懂的人们在只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评价法,是与系统风险评价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作业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l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 一一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率;c一发生事故会造成的后果。以d=l.e.c的乘积值来定。70以下的环境低危险的;70一160之间为显著危险的,需及时整改;160-320之间是高度危险环境;320以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改善为止;
13、公司对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采取动态管理,基层单位对本单位的危险源每月至少四次进行辨识及风险评价,主要实施动态管理。公司安环部对次进行日常监察,并主要采用档案式管理;
14、公司安环部及各有关单位须建立文件化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档案,妥善保管及时修订;
15、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范围硬涵盖所有与生产相关的过程、活动、场所及周边环境;
16、明确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过程中所有人员的职责,并逐一落实到位;
17、建立行之有效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方法,并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紧密相连;
18、风险评价应包括下列职业危害因素:粉尘、高温与低温、振动、噪声、辐射、毒物、照度、生物危害、人机功效危害、心理因素等;
19、人机功效调查应包括重要重复运动、使用电动工具、作业姿势、座位舒适度、环境条件、易接近程度;
20、在火灾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不同水来源,包括:地下水源、地表水源、降雨及径流、老窿水源;
21、在冒顶片帮、坍塌、岩矿突出风险评价时须考虑不同的致因因素,包括地压活动、结构面、岩石破坏、支护、爆破影响等;
22、在中毒窒息风险评价时应考虑致因因素主要有:爆破作业、有害气体积聚区域、通风不良、火灾影响等;
23、在机械伤害风险评价时须考虑不同的致因因素有:运输机械、提升机械、装载机械、钻探机械、破碎机械、通风机械、排水机械、支护机械等。
第2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本程序描述了嘉兴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范围内的生产、经营中,为充分识别危险源并正确评价风险,合理确定风险等级,选择控制手段。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公司相关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危险因素,实现对危险源的预防和有效控制。
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范围内的生产、经营中能够控制和必须施加影响的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更新。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1386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8001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局56号文)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
1) 提供足够的人员、物项、资金等资源,保证危险源辨识工作和危险源风险控制方案的有效实施。
4.2分管副总经理
2) 组织对集团公司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工作。
1) 识别、建立并更新集团公司的《风险清单》和《重大风险清单》;
2) 策划公司危险因素控制的目标、指标;
3) 对各部门/所的危险源的控制绩效进行监督;
4)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管理方案或管理措施,并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
) 根据公司的《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列出;
2) 将本单位负责人审核批准的《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报安全质监部;
3) 根据安全质监部制定的管理方案、控制措施或应急预案,并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
5.1.1辨识范围
1) 危险源辨识应覆盖公司所有生产、办公及服务的各个方面;
2)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保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以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辨识: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是由本组织还是外界所提供)。
5.1.2辨识依据
3)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明确的;
4) 相关方关注或要求的;
5) 行业标准的要求;
6) 行业单位发生的事故经历。
5.1.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本公司危险源辨识采用的方法/标准为:《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标准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5.1.4危险源辨识步骤
1) 划分作业活动;
2) 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进行分析辨识,列出危险源清单。
5.1.5危险源的更新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补充识别与评价:
1) 管理评审要求时;
2) 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
3) 相关方合理的要求或抱怨时;
4) 法律、法规变化时;
5) 公司制定的方针有变化时;
6) 对危险因素的重新识别、评价按上述相关步骤进行。
已辩识的危险源程度进行分级,评估风险的可允许性,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1—5),确定需要制定的目标、管理方案并加以控制,有针对的进行风险控制,确保安全目标得以实现。
5.2.1风险评价方法
根据公司运行情况,本公司采用工作过程分析法(jha)和标准相结合的防范进行评价。
作工作过程分析法主要是以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两个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危险的大小。个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s:发生事故会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
评价公式:
r=l_s(注:r:风险值)
1) 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序号
分值
标准
1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2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4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5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2) 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序号
s值
人员
财产损失/万元
停气
其它
1
5
造成人员死亡
> 100
造成区域性管道燃气用户停气、脱压或超压在1000户以上的事故
重大环境污染
2
4
造成人员重伤
>50
公司形象受到重大负面影响
3
3
造成轻伤
> 20
管道故障或泄漏造成50户(约一幢楼)管道用户停气
造成环境污染
4
2
造成人员轻微伤
>1
造成轻微环境污染
5
1
无人员伤亡
<1
燃气泄漏或故障造成一根立管户用户停气
无污染、无影响
3) 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等级
风险(r= l×s)
控制措施
ⅴ(巨大风险)
20~25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ⅳ(重大风险)
15~16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ⅲ(中等风险)
9~12
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交流
ⅱ(可接受风险)
4~8
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定期检查
ⅰ(可忽略风险)
<4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保存记录
5.2.2判定重大风险
辩识、评价出重大风险,是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础。凡具备以下条件的均应判定为重大风险:
1) 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列入重大危险源的项;
2) 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3) 曾发生过事故,并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4)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5) 通过jha评价方法,风险等级ⅳ级(含)以上的,也评价为重大危险因素。
5.3.1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控制措施、管理方案、应急预案。根据风险评价得到的等级按下列原则确定设计、维持和改正的行动清单:
1) 消除风险;
2) 降低风险;
3) 使用个体防护装置。
5.3.2危险源的管理
4) 非重大风险可通过日常运行控制:现行的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或管理措施予以控制;
5) 重大风险的管理:
根据风险评价对重大风险制定目标、指标;
根据目标、指标的要求在考虑本单位现行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或管理措施,在公司安全方针、目标、指标的框架下制定或完善相应的管理方案/办法/措施等,对重大风险予以控制;
提供设施和培训的需求并对控制技术和管理提供有关信息输入;
根据外部条件变化和内部条件发生变化及时更新危险源信息;
必要时制定应急预案;
定期对危险源控制的绩效进行监测和测量。
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位(包括场所和设施)。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及《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局56号文),我公司主要的重大危险源如下:
液化天然气(lng站存储量为220—330吨,临界量为50吨);
中压的公用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mm的;
南湖lng站六储罐(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 mpa×m3的压力容器(群))。
5.4.1天然气
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式为ch4,常温下呈气态,-162℃以下可以液化,一般以压缩气态或液态形式储存;ch4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72 kg/m3;
闪点(℃):-188;
引燃温度(℃):538;
爆炸极限:4.9~15%;
燃烧值:35.11mj/m3。
5.4.2重大危险源分级
5.4.2.1 分级方法
1) 分级指标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
2) r的计算方法
式中:
q1,q2,…,q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
q1,q2,…,q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
β1,β2…,β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 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3) 校正系数β的取值
3)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2-2和附表2-3:
表6-1 校正系数β取值表
危险化学品类别
毒性气体
爆炸品
易燃气体
其他类危险化学品
β
略(本公司不涉及)
2
1.5
1
注:危险化学品类别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分类标准确定。
4)校正系数α的取值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m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见表2-3:
表6-1校正系数α取值表
厂外可能暴露人员数量
α
100人以上
2.0
50人~99人
1.5
30人~49人
1.2
1~29人
1.0
0人
0.5
5) 分级标准
5)根据计算出来的r值,按表2-4确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表2-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和r值的对应关系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
r值
一级
r≥100
二级
100>r≥50
三级
50>r≥10
四级
r<10
6)分级结果
根据嘉兴市燃气有限公司液化天然气储存情况,r值计算如下:
r=(6+4)×1.5×2=30≥10
故lng站-储配站属于三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因按照《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统一规范设置重大危险源安全警示牌的通知》(浙安监管危化〔2007〕110号)的要求设置二牌一箱,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5.4.3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控制与消除火源
禁吸烟、携带火种、穿带钉皮鞋进入燃爆区;
动火必须严格按动火手续办理动力火证,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易燃易爆场所使用防爆电器;
使用“防爆”工具,严禁钢质工具敲打、撞击、抛掷;
按规定安装避雷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测;
加强门卫,严禁机动车辆进入火灾、爆炸危险区、运送物料的车辆必须穿戴完好的阻火器等管制措施,正确行驶,防止发生任何故障和车祸。
2)严格控制设备质量及其安装质量
罐、槽、管线等设备及其配套仪表及其配套设施要选用质量好的合格产品,并把好质量、安装关。
管道、压力容器及其仪器等有关设施应按要求进行定期检验、检测和试压。
对设备、管线、泵、阀、仪表、报警器、监测装置等要定期进行检查、保养、维修、保持良好的状态;
按规定安装电气线路,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保持完好状态;
有易燃易爆物质挥发或散落的场地,高温部件要采取隔热、密闭措施;
3)防止易燃易爆物料的跑、冒、滴、漏。
4)加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
禁火区内根据“170号公约”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张贴作业场所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杜绝“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严守工艺纪律,防止工艺参数发生变动;
坚持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淤报警器、压力表、安全阀、管线防冻保温、反腐、消防及救护设施是否完好,液体报警器是否正常;贮槽、管线、截止阀、调节阀等是否泄漏,消防通道、地沟是畅通等;
检修时,特别是易燃易爆有有毒的设施,必须做好与其他部分的隔离(如安装盲板等),并且做到彻底清洗干净,在分析合格后,并有现场监护通风良好的条件下方能进行动火等作业。
检查有否违章、违纪现象。
加强培训、教育、考核工作。
防止车辆撞坏管线及管架桥等设施。
5)安全设施要齐全完好
安全设施如消防设施、遥控装置齐全并保持完好;
贮罐安装高低液位报警器;
易燃易爆场所安装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6)泄漏后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查明泄漏源点,切断相关阀门,消除泄漏源,及时报告。
如泄漏量大,应驱散相关人员至安全处。
7)定期检测维护保养,保持设备的完好状态,检修时,要彻底清洗干净,并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氧含量,合格后方可作业,作业时要有人监护及拯救后备措施,作业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
8)在特殊场合下(如在有毒物场所抢救、急救等),要有应急预案,抢救时正确佩戴好相应的防毒过滤器或隔离式呼吸器,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9)组织管理措施
加强对有毒物、有害物的检测,检查有毒有害物质是否跑冒滴漏;
教育、培训员工掌握有关有毒物的毒性,预防中毒、窒息的方法及其急救法;
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设立危险、有毒、窒息性的标志;
设立急救点,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器材。
6.记录
安全质监部保存危险因素识别、评价记录及公司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
各部门/所负责保存本单位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对于危险源辨识清单(见附录1)和危险源风险评价表(见附录2)只作为识别、评价记录由本部门保存,不再报送安全质监部。
第3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充分辨识危险源,合理评价风险,进行风险控制策划,特制定本办法。
2、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管理。
3、术语
3.1重大风险(或不可承受风险):指级别较高或危险程度较大、能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风险。
3.2管理方案:对重大风险,需投资或加强培训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明确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制定方法、资源和时间表,落实、检查所采取的措施。
4、主要职责
4.1生产安环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管理工作。
4.2设备技术部负责建设项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管理工作。
4.3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包括相关方)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
5、工作程序
5.1危险源辨识:
5.1.1划分作业活动
5.1.1.1危险源辨识是针对作业活动进行的,进行危险源辨识首先要划分作业活动。
5.1.1.2划分作业活动方法
a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
b按地理区域划分;
c按装置划分;
d按作业任务划分;
e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5.1.2危险源辨识范围
5.1.2.1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5.1.2.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5.1.2.3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5.1.3危险源辨识内容:危险源类别的分类见附录一
5.1.3.1物的不安全状态;
5.1.3.2人的不安全行为;
5.1.3.3作业环境的缺陷;
5.1.3.4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5.1.4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5.1.5危险源辨识方法具体内容见附录二
5.1.5.1基本分析法
5.1.5.2工作安全分析法
5.1.6危险源辨识充分性的确认
a覆盖已发生事故的原因;
b覆盖法律法规的要求。
5.2风险评价
5.2.1风险评价采用直接评价法、mes法和ms法(mes法、ms法和风险程度的具体内容见附录三)。
5.2.1.1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直接评价法判定为重大风险(或不可承受风险):
a所有违反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情况或属于组织性行为且涉及的范围较大、后果较为严重的其它违规(轻微的违章行为除外);
b近三年发生过重伤、死亡、重大财产损失(30万元及以上)一次;或轻伤、非重大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下)三次以上,至今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仍有可能发生事故。
5.2.1.2除上述情况外,人身伤害事故采用mes法,单纯财产损失事故采用ms法。
5.2.1.3风险分级
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即一、二级风险)属政府部门级危险源;三级属公司危险源;四级、五级属车间(部门)级危险源。
5.2.1.4对5.1、5.2条款中记录填写《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公司级危险源填写《重大风险控制计划表》,其中控制计划为“制定目标管理方案”的填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表,并填写《重大危险源清单》。
5.3汇总和调整工作
为了确保全员参与、辨识充分,采取三级辨识二级评价的方法。《即班组、车间(部室)、公司三级辨识,车间(部室)、公司二级评价。》
5.3.1各车间(部室)对所属各班组;公司对所属各车间(部室)上报的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分别进行汇总。汇总过程中对所列出的危险源可合并同类项,但要指出危险源所涉及的作业活动。
5.3.2生产安环部组织相关人员对各车间(部室)上报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确认,结果上报公司。
5.4风险控制策划
5.4.1风险控制措施选择的优先顺序:
首先考虑消除风险(如技术、工艺改造);其次考虑降低风险(如增设安全监控、报警、连锁装置或隔离措施);再次考虑采用个体防护装置。
5.4.2风险控制措施:
5.4.2.1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由公司主管部门和厂充分讨论确认后,制定重大风险控制计划,公司生产安环部根据控制计划组织实施,公司主管部门进行跟踪监督、检查。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应及时上报政府有关安全监督行政部门备案。
5.4.2.2三级风险,生产安环部和相关车间(部室)讨论确认后,制定风险控制计划,由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所属单位实施控制计划,生产安环部进行监督、检查。四至五级风险,由各车间(部室)制定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5.4.3生产安环部每月组织一次对三级危险源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职能单位的三级危险源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各类安全监测与监测设备设施维护情况、安全防护设施维护情况、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岗位职工按章操作情况、职工应急预案与处置方案的掌握情况;各车间(部室)每月进行一次对本单位三级危险源的检查,重点检查各类安全监测与监测设备设施维护情况、安全防护设施维护情况、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岗位职工鞍章操作情况、职工应急预案与处置方案的掌握情况;作业区(班组)每月对四级、五级危险源的检查,,重点检查各类安全监测与监测设备设施维护情况、岗位职工鞍章操作情况、职工应急预案与处置方案的掌握情况。
5.5危险源的更新
5.5.1各单位每年按本文件对危险源进行更新确认,并将确认结果于七月底前报公司生产安环部。
5.5.2对属于公司管理的建设项目,在施工前,设备技术部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以便对工程承包商提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控制的具体要求。并将结果报生产安环部备案。
5.5.3当下述情况发生变化时,各单位应及时辨识危险源,更新(或补充)危险源辨识的相应表格。
5.5.3.1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等发生变化;
5.5.3.2各各车间(部室)的工艺、技术、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或更新;
5.5.3.3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的责任单位,要对相应的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重新识别、评价,评价结果在事故处理结束5个工作日内,报生产安环部备案(书面和电子版)。
第4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充分辨识危险源,合理评价风险,进行风险控制策划,特制定本办法。
2、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管理。
3、术语
3.1重大风险(或不可承受风险):指级别较高或危险程度较大、能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风险。
3.2管理方案:对重大风险,需投资或加强培训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明确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制定方法、资源和时间表,落实、检查所采取的措施。
4、主要职责
4.1生产安环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管理工作。
4.2设备技术部负责建设项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管理工作。
4.3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包括相关方)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
5、工作程序
5.1危险源辨识:
5.1.1划分作业活动
5.1.1.1危险源辨识是针对作业活动进行的,进行危险源辨识首先要划分作业活动。
5.1.1.2划分作业活动方法
a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
b按地理区域划分;
c按装置划分;
d按作业任务划分;
e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5.1.2危险源辨识范围
5.1.2.1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5.1.2.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5.1.2.3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5.1.3危险源辨识内容:危险源类别的分类见附录一
5.1.3.1物的不安全状态;
5.1.3.2人的不安全行为;
5.1.3.3作业环境的缺陷;
5.1.3.4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5.1.4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5.1.5危险源辨识方法具体内容见附录二
5.1.5.1基本分析法
5.1.5.2工作安全分析法
5.1.6危险源辨识充分性的确认
a覆盖已发生事故的原因;
b覆盖法律法规的要求。
5.2风险评价
5.2.1风险评价采用直接评价法、mes法和ms法(mes法、ms法和风险程度的具体内容见附录三)。
5.2.1.1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直接评价法判定为重大风险(或不可承受风险):
a所有违反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情况或属于组织性行为且涉及的范围较大、后果较为严重的其它违规(轻微的违章行为除外);
b近三年发生过重伤、死亡、重大财产损失(30万元及以上)一次;或轻伤、非重大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下)三次以上,至今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仍有可能发生事故。
5.2.1.2除上述情况外,人身伤害事故采用mes法,单纯财产损失事故采用ms法。
5.2.1.3风险分级
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即一、二级风险)属政府部门级危险源;三级属公司危险源;四级、五级属车间(部门)级危险源。
5.2.1.4对5.1、5.2条款中记录填写《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公司级危险源填写《重大风险控制计划表》,其中控制计划为“制定目标管理方案”的填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表,并填写《重大危险源清单》。
5.3汇总和调整工作
为了确保全员参与、辨识充分,采取三级辨识二级评价的方法。《即班组、车间(部室)、公司三级辨识,车间(部室)、公司二级评价。》
5.3.1各车间(部室)对所属各班组;公司对所属各车间(部室)上报的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分别进行汇总。汇总过程中对所列出的危险源可合并同类项,但要指出危险源所涉及的作业活动。
5.3.2生产安环部组织相关人员对各车间(部室)上报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确认,结果上报公司。
5.4风险控制策划
5.4.1风险控制措施选择的优先顺序:
首先考虑消除风险(如技术、工艺改造);其次考虑降低风险(如增设安全监控、报警、连锁装置或隔离措施);再次考虑采用个体防护装置。
5.4.2风险控制措施:
5.4.2.1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由公司主管部门和厂充分讨论确认后,制定重大风险控制计划,公司生产安环部根据控制计划组织实施,公司主管部门进行跟踪监督、检查。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应及时上报政府有关安全监督行政部门备案。
5.4.2.2三级风险,生产安环部和相关车间(部室)讨论确认后,制定风险控制计划,由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所属单位实施控制计划,生产安环部进行监督、检查。四至五级风险,由各车间(部室)制定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5.4.3生产安环部每月组织一次对三级危险源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职能单位的三级危险源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各类安全监测与监测设备设施维护情况、安全防护设施维护情况、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岗位职工按章操作情况、职工应急预案与处置方案的掌握情况;各车间(部室)每月进行一次对本单位三级危险源的检查,重点检查各类安全监测与监测设备设施维护情况、安全防护设施维护情况、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岗位职工鞍章操作情况、职工应急预案与处置方案的掌握情况;作业区(班组)每月对四级、五级危险源的检查,,重点检查各类安全监测与监测设备设施维护情况、岗位职工鞍章操作情况、职工应急预案与处置方案的掌握情况。
5.5危险源的更新
5.5.1各单位每年按本文件对危险源进行更新确认,并将确认结果于七月底前报公司生产安环部。
5.5.2对属于公司管理的建设项目,在施工前,设备技术部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以便对工程承包商提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控制的具体要求。并将结果报生产安环部备案。
5.5.3当下述情况发生变化时,各单位应及时辨识危险源,更新(或补充)危险源辨识的相应表格。
5.5.3.1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等发生变化;
5.5.3.2各各车间(部室)的工艺、技术、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或更新;
5.5.3.3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的责任单位,要对相应的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重新识别、评价,评价结果在事故处理结束5个工作日内,报生产安环部备案(书面和电子版)。
第5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环境因素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辩识、评价唐山市西北片区bt建设项目在施工活动中存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评价其危险程度,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因素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唐山市西北片区bt建设项目所有施工活动中的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
3规范性引用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4职责
4.1工程项目管理部负责工程项目管理合同范围内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的组织、管理工作。
4.2工程项目管理督查部为工程项目管理部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工程项目管理部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工作。对各bt承包商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工作进行监督,负责对其危害辩识、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4.3各bt承包商执行工程项目管理部发布的《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实施计划》,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工作。
5内容及要求
5.1工程项目管理部结合项目生产活动的具体情况,组建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评价小组,组织制定《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实施计划》。
5.2 各bt承包商按《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实施计划》的要求,对本年度所有作业活动,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人员的活动,以及机械设备进行危险源辩识、环境因素和风险评价。
5.3危害辩识、风险评价的重点:
a) 工作场地特点:如高空、井下、洞口、容器内、带电作业、交叉作业,作业场地狭小,安全装备无法使用等可能给作业带来危险的因素。
b) 工作环境的情况:如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缺氧等可能给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造成的危害。
c) 工作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材料等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
d) 操作程序以及工艺流程的颠倒、操作方法的错误等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
e) 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与所从事工作的身体要求不适应,或者作业人员的自身素质(技术素质、熟练程度、安全意识)的局限给作业人员带来的隐患。
f) 管理上包括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完善给作业人员或机械设备带来的危害。
g) 其他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危害或容易造成设备异常的不安全因素。
5.4各bt承包商按照本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对本单位作业进行危险源辩识及环境因素和风险评价,填写附录a《危险源辨识与危险评价表》附录b《重要危险源清单》、附录c《环境因素辨识评价表》、附录d《 重要环境环境因素清单》。
5.5bt承包商将重大危险源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结果汇总,报项目监理部、工程项目管理部进行审核。
5.6项目监理部、工程项目管理部对bt承包商上报的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审核评价结果,确定重大危险源及重要环境因素。
5.7各bt承包商根据评价结果,对重大危险源及重要环境因素制订应对措施及应急响应预案,报项目监理部、工程项目管理督查部进行审核、备案。
5.8bt承包商依据发布的风险评价结果对本单位标段范围内的作业进行管理。
5.9工程项目管理部、项目监理部负责监督检查《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
5.10工程项目管理部、项目监理部每年按相关程序,依据当年的施工项目内外条件,每年进行一次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工作,以有效指导危险因素控制。
5.11bt承包商每项工作开工前,均应针对该项工程特点,依据当时的内、外条件,进行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工作,以验证风险控制计划的符合性,指导有效的风险控制。
5.12工程项目管理部及bt承包商应建立并维持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危险控制活动的记录,并随时保持记录的更新。
第6篇 安全社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社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一)危险源识别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2、实效性原则;3、有限范围原则;4、方法的科学性原则;5、适宜性原则;6、预防性原则;7、输出性原则;8、真实性原则
(二)危险源的分类
1、按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2、按严重程度分类:正常、异常、紧急情况;3、按照危害类型分类:机械危害、物理危害、生物性危害、人机工程危害、化学危害、行为危害。
(三)危险源识别方法
危险源辨识为单独或联合使用下列常见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2、预先危害因素识别法;3、现场观察法;4、座谈法;5、安全调查表法。
(四)危险源识别的步骤 危险源识别的一般步骤为:
1、调查确定危险源。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过去的经验及事故情况,结合现场检查、判断等办法来确定危险源并进行分类。 2、识别危险转化条件。 3、进行危险分级。危险分级是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危险源等级可分为以下三级: a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多人伤亡或引起火灾、爆炸,造成设备、厂房设施毁灭性破坏者,或虽事故程度不太严重,但事故频率高,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和影响生产者。 b级,可能造成一人死亡或虽未死亡但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终身致残重伤)的伤害。 c级、可能造成人员微伤、轻伤、或伤愈后不影响正常生活。 4、制定危险预防措施。从人、物、环境、管理等方可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五)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1、危险源划分的依据,是根据引发事故“四要素”为依据,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环境条件。
2、危险源风险评价级别确定的规定 (1)a级由街道安全促进委员会确定,并对b级进行审查批准 (2)b级由街道社会治安工作组确定,并对c级进行审查批准 (3)c级由各社区工作小组确定,并开会讨论后上报街道社会治安工作组审查批准。
3、危险源评价管理程序 (1)由各社区工作组进行讨论确定社区危险源。 (2)危险源确定后进行分级,并由社区工作小组讨论控制措施,汇总上报街道社会治安工作组。 (3)街道安全工作组将各社区上报的危险源汇总后,召开危险源确认研讨会,对社区确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责任人是否妥当,进行认真研讨后上报街道安委会。
第7篇 冶金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冶金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一、危险源识别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实效性原则
3、有限范围原则
4、方法的科学性原则
5、适宜性原则
6、预防性原则
7、输出性原则
8、真实性原则
二、危险源识别的使用范围
危险源识别范围应覆盖公司矿山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具体包括:
1、所有的生产、经营过程。
2、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设施,采用新工艺的实施及管理中的预先危害因素识别。
3、在用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害因素识别。
4、退役、报废的系统或有害废弃物质的危害因素识别。
5、化学危险品危害因素的识别。
6、工作人员进入作业场所各种危害因素的识别。
7、外部提供产品、服务中危害因素的识别。
三、危险源的分类
1、按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
2、按严重程度分类:正常、异常、紧急情况。
3、按照危害类型分类:
机械危害、物理危害、生物性危害、人机工程危害、化学危害、行为危害。
四、危险源识别方法
危险源辨识为单独或联合使用下列常见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
2、预先危害因素识别法
3、现场观察法
4、座谈法
5、安全调查表法
五、危险源识别的步骤
危险源识别的一般步骤为:
1、调查确定危险源。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过去的经验及事故情况,结合现场检查、判断等办法来确定危险源并进行分类。
2、识别危险转化条件。
3、进行危险分级。危险分级是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危险源等级可分为以下四级:
a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多人伤亡或引起火灾、爆炸,造成设备、厂房设施毁灭性破坏者,或虽事故程度不太严重,但事故频率高,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和影响生产者。
b级,可能造成一人死亡或虽未死亡但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终身致残重伤)的伤害,或造成局部停产一个班以上者。
c级、可能造成人员局部丧失劳动能力(愈后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重伤)的伤害,或造成生产中断一个班以上者。
d级、可能造成人员微伤、轻伤、或伤愈后能在原岗位工作的一般性重伤的伤害,并未造成生产中断。
4、制定危险预防措施。从人、物、环境、管理等方可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六、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1、危险源划分的依据,是根据引发事故“四要素”为依据,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环境条件。
2、危险源风险评价级别确定的规定
(1)a级由总公司确定,并对b级进行审查批准
(2)b级由分公司确定,并对c级进行审查批准
(3)c级由分公司车间确定,并对d级进行审查批准
(4)d级由分公司车间班组长确定,并开会讨论后上报车间审查批准。
3、危险源评价管理程序
(1)由班组按工种和作业内容进行讨论确定本班组危险源。
(2)危险源确定后进行分级,并由班组讨论控制措施,汇总上报车间。
(3)车间将所属班组上报危险源汇总后,召开技术人员、班组长、老工人参加的研讨会,对班组确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责任人是否妥当,进行认真研讨后上报分公司。
(4)由分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主持,召集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对分公司危险源进行综合论证确定后,并研究具体危险源管理办法上报总公司。
(5)总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召集有关部室、人员对分公司上报的危险源进行综合论证,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制定具体管理方法,上报安委会。
4、危险源管理分工
a级――由公司各主管副总经理负责,相关职能部室负责检查,安全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分公司由经理负责,车间主任负责管理,班组长负责日常管理。
b级――由分公司副经理负责,相关职能科室检查,安全科监督管理,车间主任负责管理,班组长负责日常管理。
c级――由车间副主任负责,车间安全组及队长、班组长负责检查,安全组负责监督管理,班组长负责日常管理。
d级――由班组长负责,岗位工人负责检查,兼职安全员负责监督管理。
七、危险源管理责任制
(一)有关责任人职责
1、总公司主管副总经理的职责
(1)组织领导开展全公司矿山系统的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检查危险源管理办法及有关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2)督促分公司或职能部室对a级危险源进行检查,并对所查出的隐患实施整改措施,同时,了解全公司a级危险源的分布状况及存在重大缺陷状况。
(3)审阅和批示有关单位报送的危险源隐患汇总表,,并督促或组织对其及时进行整改。
(4)对全公司a级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而引发的死亡及以上事故承担责任。
2、分公司经理、副经理的职责
(1)负责组织本单位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督促车间和科室落实危险源管理办法及控制措施。
(2)对本单位a级、b级危险源按分级管理的规定进行认真检查,并了解本单位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及存在的重大缺陷问题。
(3)督促车间及检查部门对a、b、c级危险源进行严格检查。
(4)审阅并批示安全科报送的危险源隐患汇总表,督促或组织车间和科室及时对隐患进行整改。对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隐患,应及时上报公司,并检查落实临时措施加以控制。
(5)对本单位a、b级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引发的事故负责。
3、车间正、副主任的职责
(1)负责组织本车间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落实危险源管理办法与有关措施。
(2)对本单位a、b、c级危险源进行检查,并了解本车间危险源的分布和存在的重大缺陷。
(3)督促车间职能组及所属班组对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
(4)及时审查并批示班组报送的危险源隐患整改材料。对新上报的隐患及时组织整改。车间无力整改的隐患,应及时向经理及安
全科报告,并对物理整改的隐患采取有效地临时控制措施。
(5)对本车间a、b、c级危险源漏定或失控而导致的死亡事故负责。
4、班组长的职责
(1)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岗位人员(包括本人)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2)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当班不许整改完毕,确实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车间,同时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临时性措施。
(3)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5、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
(1)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2)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班组,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临时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对因本人在危险源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采取临时措施等方面延误或弄虚作假,造成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事故承担责任。
(二)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1、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
(1)督促本单位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制定并实施管理办法,负责综合治理。
(2)负责组织本单位对相应级别危险源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推行控制技术,不断落实、深化、完善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3)分级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结果的验收与升级、降级及撤点、销号审查。
(4)按期深入现场检查(或抽查)本级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5)负责危险源控制点的信息管理。
(6)按规定的期限及时填报危险源隐患汇总表。
(7)督促检查各级对查出或报来隐患的处理情况,及时向主管经理报告。
(8)对危险失控而引发的相应级别伤亡事故,组织认真调查分析,按本规定查清责任人并及时报告领导。
(9)负责按本规定的内容进行危险管理的考核。
(10)对因本部门工作失误或延误,造成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造成的相应级别工伤事故负责。
2、总公司职能部室职责
(1)参与a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并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组织实施对相应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2)负责本部门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对下属矿分公司无力整改的危险源缺陷或隐患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安排处理。
(4)对因本部门工作延误,导致危险源失控或由此引发的死亡以上事故负责。
3、分公司有关科室职责
(1)了解本单位危险源分布情况,参加a、b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与控制管理。
(2)负责对科室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对车间无力整改的危险源隐患或缺陷,接到报告及时安排处理。
34位用户关注
7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