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管理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生产流程、质量控制、技术更新、资源利用等多个环节。这项制度旨在确保工艺流程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性,以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1. 工艺流程定义:明确每个生产步骤,包括原料准备、加工、检验、包装和储存等,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指南。
2. 质量标准设定:制定严格的品质控制标准,对产品进行定期检测,保证产品符合预设的质量要求。
3. 技术研发与更新:鼓励工艺创新,定期评估现有工艺的效率和效果,适时引入新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4. 培训与教育:对员工进行工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并能正确执行工艺流程。
5. 安全与环保:设立安全操作规程,预防事故的发生,同时关注工艺对环境的影响,推行绿色制造。
6. 数据记录与分析:收集和分析工艺数据,以便持续改进和优化工艺流程。
工艺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可以减少浪费,提高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
2. 确保产品质量:严格的工艺管理和质量控制有助于减少缺陷产品,提升客户满意度。
3. 保障员工安全:明确的安全规程可以预防工作场所的意外,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4. 环境友好:良好的工艺管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符合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 适应市场变化:灵活的工艺管理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1. 制定详细的工艺操作手册:列出每一步骤的操作指南,包括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预期结果等。
2. 设立工艺监督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监控工艺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 实施定期工艺审计:对工艺流程进行周期性的审查,评估其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4. 鼓励员工参与工艺改进:建立反馈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工艺优化建议,奖励创新行为。
5. 持续培训:定期进行工艺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
6. 引入信息化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工艺数据的实时追踪和分析,辅助决策。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有效、适应性强的工艺管理体系,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第1篇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工艺是产品生产方法的指南,是计划、调度、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原材料供应,工艺装备和设备等工作的技术依据。是优质、高效、人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手段。
2、工艺工作由生产技术科负责,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工艺人员要坚持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工艺水平,为生产服务。
3、工艺工作要认真贯彻工艺规程典型化、工装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
二、制度:
1、工艺工作必须完善工艺手段,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工艺过程合理、可靠、先进为原则。
2、工艺文件必须保证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3、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艺,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操作规程、技术文件内容,如有某种原因无法按工艺生产时,应由主管技术厂长签字方可生效。
4、设计标准的修改需经主管科长、主管厂长批准。
5、凡是工艺文件出现的差错,应由技术科负责,凡属不按工艺文件而出现的差错,应由操作者负责,追查责任事故。
6、工艺员应不断对车间操作人员进行工作纪律教育,严格按工艺标准监督工艺执行。
7、工艺文件的编写,个性等项工作由生产技术科负责,并按工艺文件要求编写工艺质量要求。
8、技术人员对工艺文件、图纸的修改,除下达修改通知单外还应对全厂新发文件全部修改完毕,各修改单上应在存档通知单上注明。
第2篇 公司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工艺是产品生产方法的指南,是优质、高效、人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手段。是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原材料供应,工艺装备和设备等工作的技术依据,是产品生产过程必须的标准性作业指导书。
2、工艺工作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工艺人员要坚持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工艺水平,为生产服务。
3、工艺工作要认真贯彻工艺规程典型化、工艺装置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
二、制度:
1、工艺工作必须完善工艺手段,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工艺过程合理、可靠、先进为原则。
2、工艺文件必须保证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3、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艺,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操作规程、技术文件内容,如有某种原因无法按工艺生产时,应由生产技术部主管签字方可生效。
4、设计标准的修改需经生产技术部主管、总经理批准。
5、凡是工艺文件出现的差错,应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凡属不按工艺文件而出现的差错,应由操作者负责,追查责任事故。
6、工艺技术人员应不断对车间操作人员进行工作纪律教育,严格按工艺标准监督工艺执行。
7、工艺文件的编写,个性等项工作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并按工艺文件要求编写工艺质量要求。
8、技术人员对工艺文件、工艺配方单的修改,除下达修改通知单外还应对全公司新发文件全部修改完毕,各修改单上应在存档通知单上注明。
9、工艺管理考核
9.1为了使工艺管理能够有效运行,不流于形式,对违犯工艺管理规定的责任人,将根据如下规定进行处罚。
9.1.1对于违犯工艺管理规定,不按工艺操作规程严格操作,导致工艺控制指标超标的,检查发现后责令整改并通报批评,按每一超标指标30-50元的标准,对第一责任人、当班长进行处罚。9.1.2因上一工序原因导致本工序控制指标不合格,并能够及时进行查找原因并调整的不作处罚,否则,则依9.1.1条款进行处罚。
9.1.3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工艺指标如出现超标现象,通报批评并一次性处罚100元。
9.1.4因工艺文件管理不善造成丢失的,丢失一本罚款100元,私自复印的罚款100元。
9.1.5对一月内造成指标超标3-5次的操作工,月末加罚50元,并下岗培训一周,经培训后仍继续出现指标超标的,再加罚50元后,调离本岗位。
9.1.6因不按规定操作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系统降负荷、停车等严重后果的,依后果的严重程度、影响的大小以及发生经济损失数额多少等要素,经过经理办公会研究讨论,对第一责任人、当班班长、车间主任等相关责任人,分别处以300元以上的罚款,并对责任人作出下岗培训,降级、降职、解职等处罚。
9.1.7本制度由生产技术部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本制度自本制度发布日执行。
附:工艺控制指标
制漆工艺流程
1、醇酸树脂工艺流程图
1.2备料――升温――醇解反应――酯化反应――兑稀――过滤入罐
1.3工艺过程控制点;
控制点控制参数
备料物料数量
醇解反应 温度、容忍度
酯化反应 温度、粘度、酸价
兑稀温度、兑稀溶剂数量
过滤入罐 黏度、细度、固体份
控制点 控制内容
备料 防止静电产生
升温 明火扩散和灼伤
醇解反应 高温、防烫伤
脂化反应 高温、溢锅
兑稀 高温、溶剂挥发
过滤入罐 清洗防毒
2、醇酸漆流程、工艺控制和安全控制点
2.1工艺流程图
树脂、粉料树脂、溶剂
溶剂、助剂助剂
↓↓
预分散→研磨→调漆→过滤包装→成品入库
2.2程控制点:
控制点 控制内容
拌合 温度、搅拌时间
研磨 温度、细度
调漆 颜色、黏度、细度
过滤包装 外观、重量
2.3安全控制点:
控制点控制内容
拌合防静电、温度
高速分散温度
砂磨机研磨温度
过滤包装清洗防毒
3、工艺流程、工艺过程和安全控制要素
3.1工艺流程图:
树脂、粉料树脂、溶剂
溶剂、助剂 助剂
↓↓
预分散→研磨→调漆→过滤包装→成品入库
3.2工艺过程控制点
控制点:控制内容
拌合温度、搅拌时间
研磨温度、细度
调漆颜色、粘度、细度
过滤包装外观、重量
3.3安全控制点:
控制点: 控制内容:
拌合&nb
sp;防静电,温度,时间
高速分散 温度
砂磨机研磨 温度
调漆 溶剂挥发
第3篇 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1、目的
为加强工艺管理工作,保证公司各单位工艺技术的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单位的工艺技术管理控制。
3、职责范围
技术部是工艺技术控制的归口管理单位,负责正常生产的工艺管理工作,组织工艺文件的编制、修订、发放及监督管理。负责工艺记录的审批登记管理。负责各生产单位工艺文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与考核工作。
4、规定内容
4.1 正常生产的工艺管理
4.1.1 各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执行,并如实填写原始记录。
4.1.2 为确保工艺指标的严格执行,生产单位要对工艺指标执行情况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记录。
4.1.3 技术部组织对各生产单位工艺执行情况进行现场巡检 , 每月对公司各生产单位进行汇总,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通报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4.2 工艺变更的管理
4.2.1 通过技术改造后,工艺需要变动的,技术部应重新编制或修订工艺文件,。
4.2.2 安全环保部将根据实际情况逐项进行落实审核,必要时召集有关人员评审确定,组织对修改的内容进行会签,报董事长(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批准。
4.2.3 工艺控制指标一经确定,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如因某种情况工艺指标需进行变更,应及时书面申请报技术部,经董事长(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批准,试用一个月合格后,拿出试用报告,再按审批程序办理执行。
4.3 关键工序的确定及工艺指标的管理
4.3.1 产品生产工艺确定后,技术部应依据关键工序的确定原则,组织生产车间对关键工序进行确定。
4.3.2 关键工序确定后,由生产车间对关键工序以质量控制点的方式进行标识。
4.3.3 关键工序确定、标识后,技术质量部到现场进行检查核实。
4.3.4 关键工序工艺指标的执行情况必须有记录, 技术部每月抽检覆盖率为100%;一般工序工艺指标,可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对部分主要指标执行情况进行记录, 技术部每月抽检覆盖率要达到60%。
4.4 工艺记录的管理
4.4.1 技术部是工艺记录的职能管理单位,负责对工艺记录的审核和备案工作。
4.4.3 生产车间的工艺记录要真实、及时、规范,并按月存放。超过保存期的按程序要求进行及时消毁处理,做好记录。
4.5 工艺文件的控制
4.5.1接收工艺文件的各单位,必须按照《文件管理制度》要求, 严格进行接收登记、借阅和发放,并有具体人员负责管理。
4.5.2 工艺文件不允许复印和外借,各单位文件管理人员要对本单位的工艺文件定期进行检查,防止文件的外流和丢失。
4.5.3 技术部将对发放到各单位的工艺文件进行检查监督管理。如发现文件保管不好,将对责任单位及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罚。
4.5.4 工艺文件应保持完整,不允许随意涂改乱画及缺页现象。
4.5.5 因文件丢失或工作需要,要求补发工艺文件的单位,应提交申请,写明原因,经生技部确认后,报董事长(总经理)或质量管理者代表批准,方可发放。
5、工艺管理考核办法
为了使工艺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运行,不流于形式,对于违犯工艺管理规定的单位,将根据如下规定进行处罚:
a. 对于违犯工艺管理规定,不按工艺安全操作规程严格进行操作,导致工艺控制指标超标的,检查发现后责令整改并通报批评,按每一超标指标30-50元的标准,对第一责任人、当班班长进行罚款;
b. 因上一工序原因导致本工序控制指标不合格,若能够进行及时查找原因并调整的不作处罚,否则,则依a条标准进行罚款。
c.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工艺指标如出现超标现象,通报批评并一次罚款100元。
d. 因工艺文件管理不善造成丢失的,丢失一本罚款100元;私自复印的,发现一次罚款100元。
e. 对一月内造成指标超标3~5次(含3次)的操作工,月末加罚50元;对一月内造成指标超标5~8次(含5次)以上的操作工,月末加罚50元,并下岗培训学习一周;对一月内造成指标超标8次(含8次)以上的操作工,月末加罚100元,并调离本岗位。
f. 因不安规定操作而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系统降负荷、停车等严重后果的,依后果的严重程度、造成的影响大小以及发生的经济损失数额等要素,经过经理办公会研究讨论,对第一责任人、当班班长、车间主任等相关责任人分别处以300元以上的罚款,并对各责任人作出下岗培训、留职查看、降级、降职、免职、开除等处罚。
第4篇 采矿工工艺管理制度
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标准化规范》要求,为了保证采矿工艺安全高效,制定本制度。
一、采矿工艺和采用的采矿方法及结构参数应适合揭露矿体地质条件(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矿体赋存、开采技术等条件)。
二、设备、设施之间相互匹配,并满足工序要求。
三、各工序之间相互匹配,并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四、开采(回采)顺序适应开采现状,并按要求的回采顺序进行回采。
五、开采范围应在采矿许可证划定的范围之内。
六、按设计要求布置矿房、矿柱。对回采过程中产生的冒顶片帮等进行监控。当地质条件变化时应及时调整采矿工艺。对采空区及时进行测绘和处理。
七、采矿工艺安全高效。采矿工艺运行记录齐全。安全出口符合安全规程规定,采出矿量符合设计及工艺要求,矿柱回收符合安全规程规定动作。采矿工程设施满足设备安全运行要求,凿岩、爆破、出矿能力相互匹配。
八、管理部门及职责
采矿工艺管理以企业生产技术部门为主,安环部配合,并指定专人负责。
第5篇 采矿工艺管理制度范文
1、目的
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水平,规范开采活动的各工艺环节,预防和减少露天采石场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矿山生产工艺过程的管理控制工作。
3、职责
3.1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在采矿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组织制订并落实本制度。
3.2安全科负责检查本制度执行情况,对于存在的不符合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符合原因,防止符合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管理制度
4.1开采范围控制
4.1.1矿山每年由有资质的地勘单位进行一次储量动态检测,对矿山采场进行测量,画出现状图,检查是否存在不符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法规的开采行为。
4.1.2委托进行动态检的测地勘单位每年进行一次现场打桩或画线定位,按采矿许可证拐点坐标划定剩余资源的开采范围。
4.1.3每次进行穿孔作业前,由安全科检查计划的穿孔部位是否处于法定开采范围之内并保持一定的余量,禁止界外穿凿炮孔,如出现越界穿孔现象,及时通知穿孔作业负责人调整穿孔位置。
4.2开采方式和开采顺序控制
4.2.1每次穿孔前由安全科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确定穿孔区域,通过控制穿孔作业控制开采顺序。
采用台阶式自上而下分层开采方式。淘汰落后和不安全的开采方式,严禁采用扩壶爆破、掏底崩落等开采方式。
4.2.2实施中深孔爆破,保证分层高度不得超过20米。分层凿岩平台宽度不得小于4米;工作边坡角和最终边坡角根据岩体的稳定性确定,但最大不得超过设计的边坡角。
各分层炮孔的孔底应处于同一高程,最大误差不超过0.5米,以利用形成平整的工作平台。炮孔穿凿完毕应由安全管理人员和凿岩人员共同进行验收,做好验收记录。
爆破前,应将钻机、挖掘机等移动设备开到安全地点,并切断电源。
4.3设备、设施、工序相互匹配管理
4.3.1本矿山主要生产工序包括:凿岩、爆破、铲装、运输、破碎筛分。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设备设施包括凿岩设备、铲装设备、运输设备、破碎筛分设备及其配套设施。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负责制订生产计划,控制保证设备、设施之间相互匹配,并满足工序要求;各工序之间相互匹配,并满足企业生产要求。
4.3.2各工序的设备数量应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和矿山生产能力要求,并保持一定富余,富余系数不得超过1.4。
4.3.3按设计要求对各工序设备进行配置后,生产管理人员根据现场跟踪调查情况,及时对生产薄弱环节进行能力补充。
4.3.4凿岩作业人中在坡度大于20度的山坡及陡壁边缘进行作业时,应配置安全绳、安全带和钻机稳绳等安全设施。
4.3.5矿山应设置避炮设施,如无合格的避炮设施,爆破前必须将所有人员转移至距爆破点400米以外的安全地带。
4.3.6相邻两阶段同时作业的挖掘机必须沿阶段方面错开一定的距离;在上阶段边缘安全带进行辅助作业的挖掘机必须超前下阶段正常作业的挖掘机最大挖掘半径3倍的距离,且不小于50m。两台以上的挖掘机在同一平台上作业时,挖掘机的间距:汽车运输时,不得小于其最大挖掘半径的3倍,
4.3.7出坡填方的弯道、坡度较大的填方地段以及高堤路基路段外侧应设置护栏、档车墙等。对主要运输道路及联络道的长大坡道,可根据运行安全需要设置汽车避难道。道口必须设置警示牌。卸矿平台(包括溜井口、栈桥卸矿口等处)要有足够的调车宽度。卸矿地点必须设置牢固可靠的档车设施,并设专人指挥。档车设施的高度不得小于该卸矿点各种运输车辆最大轮胎直径的五分之二。
4.3.8矿山电力装置应符合gbj70和水电部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采场的每台设备,必须设有专用的受电开关;停电或送电必须有工作牌。矿山电器设备、线路,必须设有可靠的避雷、接地装置,并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和监测,不合格的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4.4隔离带管理
为防止出现超层越界开采现象,在开采过程中保留一定规格的隔离矿带。
在水平方向,与邻矿区的隔离带宽度不小于30米,隔离带矿体只能由一方开采并应签订合同予以确定。
在垂直方向上,为防止超过采矿许可证规定的深度,最后一个开采水平穿孔时应保证孔底标高不低于采矿许可证规定的最低开采标高。
4.5边坡管理
台阶高度、宽度、台阶坡面角、工作边坡角、最终边坡角按设计要求控制。执行边坡管理制度。
5相关资料、记录
《采矿工艺系统专项安全检查记录》
第6篇 (企业公司)工艺管理制度
公司(企业)工艺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工艺管理,严肃工艺纪律,确保产品质量。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半成品和成品生产车间生产的工艺管理。
三:职责
生产技术部负责工艺文件的编制及对生产车间的技术工艺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进行工艺纪律的考核等。
生产车间负责工艺制度的贯彻执行。
四:管理内容及要求
(一)工艺策划
根据产品的技术质量要求,确定所需原材料、工艺流程、加工方法、产品质量标准、设备要求、验证时机、接收准则等。
(二)工艺文件的编制
1、工艺文件的种类和编制要求
(1)工艺文件的种类
本公司的工艺文件一般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规程、材料
清单等。
(2)编制要求
工艺文件应做到正确、完整、统一、先进、符合实际,保证产品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工艺文件的编制依据
现行的技术法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关的典型工艺、工艺技术文件;公司的现有生产设备、工装、检测手段、工艺技术水平及生产组织情况。
(三)工艺文件的贯彻
1、产品工艺文件一经批准,就成为公司的技术法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要求。贯彻执行工艺文件,是执行工艺纪律的主要内容之一。
2、工艺文件下发后,技术部应及时到车间进行技术指导,指导内容一般包括:设备、工具是否需要增添和调整;生产组织和生产流程调整意见;产品试生产时,指导操作者操作、调整、直至产出合格产品;产品的关键部件及技术保证措施;应注意的事项;估计在制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四)工艺更改的控制
随着设计的更改、工艺方法的改进、某个工艺文件的差错和新标准的实施等原因会发生工艺更改的问题,必须对工艺文件更改加以控制。
1、工艺更改有技术部提出更改方案,经评审后报主管领导批准,然后下发《工艺更改通知单》,各部门遵照执行。
2、对更改工艺后的产品质量进行评审认可,以验证产品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工艺纪律和考核内容
1、机构和人员
(1)各生产车间和班组的主任和组长要作为工艺管理的专责人。
(2)有关人员要做到应知都知,应会都会,并能尽职尽责。
(3)具备了执行工艺制度的环境和条件。
2、工艺文件
(1)具备本部门应有的工艺文件,工艺文件应做到:正确、清晰、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能正确指导生产,保证生产稳定进行,工艺流程安排合理,操作规程切实可行,保证加工质量。
(2)产品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必须完整。
(3)各种技术文件之间不能发生矛盾,要统一。
(4)工艺文件中规定的工艺方法要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3、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能满足确保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
4、工艺准备
现场具备应有的工艺文件;符合工艺文件要求的原材料、半成品;满足工艺要求的所有设备;所有工艺装备及辅具符合工艺要求。
5、工艺操作
(1)生产工人实行“三定”即定人、定机、定工种。
(2)操作者对工艺要求有全面正确的理解。
(3)操作者要坚持“三按”即按技术标准、按样品、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
6、贯彻“三不原则”
不合格的原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
7、工艺卫生
(1)生产环境、设备、设施清洁卫生。
(2)原材料、工装、器具等的堆放与保管做到限量定位、定要求、完好、整齐、清洁。
(3)现场的布置有利于减少员工的疲劳程度和辅助工时消耗。
8、工艺安全
(1)有安全技术教育和安全技术措。
(2)工艺文件中规定的各项要求,均能认真地加以贯彻。
五、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技术部。
第7篇 采矿工艺管理制度
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标准化规范》要求,为了保证采矿工艺安全高效,制定本制度。
一、采矿工艺和采用的采矿方法及结构参数应适合揭露矿体地质条件(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矿体赋存、开采技术等条件)。
二、设备、设施之间相互匹配,并满足工序要求。
三、各工序之间相互匹配,并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四、开采(回采)顺序适应开采现状,并按要求的回采顺序进行回采。
五、开采范围应在采矿许可证划定的范围之内。
六、按设计要求布置矿房、矿柱。对回采过程中产生的冒顶片帮等进行监控。当地质条件变化时应及时调整采矿工艺。对采空区及时进行测绘和处理。
七、采矿工艺安全高效。采矿工艺运行记录齐全。安全出口符合安全规程规定,采出矿量符合设计及工艺要求,矿柱回收符合安全规程规定动作。采矿工程设施满足设备安全运行要求,凿岩、爆破、出矿能力相互匹配。
八、管理部门及职责
采矿工艺管理以企业生产技术部门为主,安环部配合,并指定专人负责。
第8篇 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工艺管理制度汇编31页
工艺管理制度
编号:hs/wi3-04-2013
编制:李桂芹
审核:
批准:
胜利油田海胜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三年三月一日
说明
加强工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本公司工艺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工艺技术的进步,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工艺管理制度”的制订,目的是为公司生产工艺工作的运行提供依据。
目录
第一章产品设计文件工艺性审查和会签制度第二章工艺文件齐套性规定
第三章工艺文件拟定程序
第四章自制工装管理办法
第五章工艺文件各级签字者的责任
第六章工艺技术攻关、工艺试验及其鉴定制度第七章通知书使用范围与签署程序
第八章工艺文件更改制度
第九章工艺卫生与文明生产规范
第十章工艺纪律检查考核办法
第十一章工艺装备管理
附件1 工艺文件编写规定
第一章产品设计文件工艺性审查和会签制度
1.1 产品设计文件必须经过工艺性分析和审查,使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获得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1.2 工艺性审查和会签程序
1.2.1 产品设计文件的工艺性审查、会签,由产品主持工程师组织进行。
1.2.2 待审查的设计文件底图先划分工艺路线。再由专业工艺人员审查,并会签。
1.2.3 审查过程中如有分歧意见,由产品主持工程师召集有关工艺人员和设计人员协商解决。
1.2.4 未解决的分歧意见。由主持工程师和主管设计师协商处理,仍未解决。由双方领导商定或呈报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裁决,然后再行签字。
1.3 工艺性审查、会签要求。
1.3.1 工艺性审查、会签工作。按整件齐套进行。
1.3.2 待审查的设计文件底图,必须有设计、审核签字。
1.4 工艺性审查主要内容
1.4.1 产品材料工艺性审查
(1)材料牌号、规格、状态和技术要求是否正确,选用是否合理。
(2)净重栏是否填写
1.4.2 结构工艺性审查
(1)设计基准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2)结构要素是否合理
(3)技术要求是否适应本厂的设备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
(4)结构尺寸、形状是否有利于加工和检测。
(5)整、部件分级是否适应装备工艺要求。
(6)整、部件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本厂有无对应检测设备和手段。
(7)引用文件是否合理、正确。
1.5 本厂设备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不能满足或难以达到的设计要求,由产品主持工程师组织拟定相应的生产技术措施。例如外协、攻关、申报计划等。
第二章工艺文件齐套性规定
2.1 生产定型工艺文件有五类十六种
2.1.1 工艺路线(产品车间分配表)
2.1.2 工艺规程
(1)专项工艺(2)合编工艺(3)汇总表(4)典型工艺(5)工艺细则
2.1.3 工艺装备
(1)专用工装(2)自制工装图册(3)专用设备
2.1.4 汇总清单
(1)工艺关键件清单
(2)产品不稳定项目及其废品率清单
(3)加工用试件清单
(4)易损件清单
(5)工艺调整垫圈清单
2.1.5 原材料消耗工艺定额
(1)产品车间分定额
(2)产品汇总定额
2.2 产品主持工程师可以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酌减工艺文件的种类,但需经产品主持工程师所在部门领导批准。
2.3 生产定型工艺文件底图中,自制工装图册和汇总清单在产品主持工程师所在部门资料室归存,其余全部正式归档。
2.4 新产品设计定型前工艺文件齐套内容,由产品主持工程师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后执行。一般包括:
2.4.1 工艺规程(通常为专项工艺,合编工艺和汇总表)。
2.4.2 自制工装图
原则上不提选正式专用工装和专用设备。个别确实需要申请工具车间制造的工装,绘制底图,按“0”批工装管理。
2.4.3 产品设计部门直接向供应部门提供原材料消耗定额。
2.4.4 由产品主持工程师直接在产品图纸上划工艺路线,公司下属各单位在技术准备过程中发现的技术问题,由产品设计人员处理。
第三章工艺文件拟定程序
3.1 产品设计定型前的工艺文件
3.1.1 编制工艺文件
3.1.2 工艺文件拟、审程序
技术部工艺员拟制(编制1份,供生产存留、使用。用后由各单位计调室收回返技术部存)――技术部主任审核。
3.1.3 工艺关健件和选用自制工装的工艺规程
技术部工艺员拟制(含自制工装设计)――技术部主任审核――主持工程师同意。
“0”批工装按3.2.4.条处理。
3.2 生产定型工艺文件
3.2.1 编制工艺文件底图
3.2.2 专项工艺、合编工艺和汇总表拟、审程序
技术部工艺员拟制――技术部主任审核――相关单位工序会签――材料定额员旁签――主持工程师复核,注意核对工艺路线,检查齐套性――标准化审查―技术主管领导批准―工装管理员检查工装使用性―归档。
3.2.3 典型工艺和工艺细则拟、审程序
技术部工艺员拟制――技术部主任审核――相关单位会签――主持工程师同意――标准化审查、编号――单位领导批准――工装管理员检查使用性――归档
3.2.4 专用工艺装备(专用工装)
技术部工艺员拟制专用工装设计任务书和订货单,技术部主任审核――工装设计员设计――设计组长审核――技术部工艺员会签――工装管理员建立使用卡片并订货――标准化审查――归档
如果专用工装由各厂技术部工艺员设计,程序可以相应简化,但签署必须齐全。3.2.5 自制工装管理办法按第四章。
3.2.6 专用设备
3.2.6.1 立项
技术部工艺员拟制“专用设备申请卡”――技术部主任审核――产品主持工程师同意――单位领导批准――计划员编号。
3.2.6.2 设计
设计员设计―技术部主任审核―使用设备厂工艺员会签―设计单位领导批准―技
术部计划员办理晒蓝、保存好底图和“专用设备申请卡”。
如果专用设备由各厂技术部工艺员设计,立项和设计程序可以简化,签署必须齐全。
3.2.6.3 制造
公司技术部计划员拟制“专用设备申请制造报告”―技术部主任同意―单位领导批准―计划员持报告和蓝图送生产计划处下达生产计划。
外购件清单和原材料消耗定额由承制单位直接报送技术部。
3.2.6.4 验收
由技术部组织验收,由设备管理员纳入设备管理。
3.2.6.5 生产验证
试用6~12个月后,由技术部工艺员纳入工艺,并按公司有关规定转为固定资产。
3.2.6.6 底图修编
公司技术部计划员将底图退还设计单位―设计员修编―设计组长审核――公司技术部计划员注销计划―标准化审查―归档。
图纸修编后,使用说明书、明细表和外购件清单必须齐全。
3.2.7 工艺路线(产品车间分配表)
产品主持工程师拟制――室主任审核――单位领导批准――归档。
3.2.8 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综合明细表(产品汇总定额)和按产品分车间零件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产品车间分定额)。
材料定额员拟制。并建立材料使用性卡片――主管材料定额员审核――技术部主任同意――单位领导批准――归档。
3.2.9 产品工艺关键件清单
技术部主任提出――产品主持工程师审定、汇总、划分等级――单位领导批准――资料室归存。
3.2.10 产品不稳定项目及其废品率清单
技术部主任提出――产品主持工程师审定、汇总――单位领导批准――主管工艺师存。
3.2.11 加工试件、易损件和工艺调整垫圈清单
技术部主任提出――主持工程师审定、汇总――单位领导批准――主管工艺师存。
3.3 正式工艺规程、汇总清单、工装图纸、以及各厂技术部开列的清单和产品图纸、工
装定货单一起流转。
3.4 各类工艺文件传递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问题提出人直接同拟制者协商。有分歧时逐级上报协调处理,直至工艺文件签署齐全。拟制者才算完成任务。
3.5 技术部资料室归存的工艺文件和图纸。由资料员统一办理晒蓝。按规定发放到各单位。需要更改时,由拟制者以通知书形式通知资料员。
3.6 会签、旁签、同意和批准。规定在工艺文件封面后首页位置。见艺表1a以及专用工装、专用设备装配图上签署。但应对整份资料负相应的责任。
3.7 审核、同意和批准允许指定专人签署。
第四章自制工装管理办法
4.1 自制工装的定义
结构简单,由各生产厂自行设计制造的工装,称做自制工装。
4.2 自制工装应用范围
自制工装适用于单件和批量不大的成批生产。
4.3 自制工装的编号
自制工装按下述方法编号
z
产品图号
自制工装顺序号
汉语拼音“自”的第一个字母
工艺特征代号
4.4 对自制工装图纸的要求
一般只绘制一张能够表明结构、零件装配状况。标有主要尺寸要素的装配图。一律用3号幅面格式1底图描制,可以根据需要延长。
4.5 产品设计定型前的自制工装。
4.5.1 产品设计定型前的自制工装属一次性使用
4.5.2 在工艺选用自制工装的工序中,注明“自制××”字样。
4.5.3 自制工装在工艺简图栏中绘制,随产品图纸。工艺流转,供生产使用;生产完成后,由各厂计调室收回返技术室存留。
4.6 生产定型阶段自制工装
4.6.1 生产定型阶段自制工装。要以产品为对象,按产品图号顺序汇总装订成册,封面书写“×号产品自制工装图册”。
4.6.2 在正式工艺文件选用自制工装的工序中,注明自制工装号。以及“一次性使用”或“可重复使用”字样。
4.6.3 自制工装图册的拟、审程序。
各厂技术部工艺员设计(底图)――技术部主任审核、汇总――各厂资料室存、办理
晒蓝、装订和发放。
4.6.4 更改办法按第三章第五条(3.5)执行。
4.6.5 自制工装图册的蓝图,发至生产计划处、人力资源处和使用单位。
4.6.6 可重复使用的自制工装。由各厂工具室上架、登记、建卡、按正式工装管理。4.6.7 可重复使用的自制工装。因产品图纸更改,或因磨损超差等原因不能再用时,由各厂提出书面申请,技术处主管人员同意后,作报废处理或另作它用。
4.6.8 一次性使用的自制工装不作标记,由生产班组直接管理、使用。
4.7 自制工装供料方法
4.7.1 一次性使用的自制工装
各厂材料员开料单(设计定型前自制工装需带工装图纸)――各厂领导签字――供应部门核对图纸供料。
4.7.2可重复使用的自制工装
各厂材料员开料单――厂主管领导签字――供应部门核对图纸供料。
4.8 自制工装的制造工时
4.8.1 人力资源部按自制工装图册定工时。
4.8.2 一次性使用工装。按投入生产批次。逐批追加工时。
4.8.3 可重复使用工装再次生产,按技术处通知书追加工时。
4.9 工时和材料费用计入对应零件生产成本。
第五章工艺文件各级签字者的责任
5.1 拟制、设计者的责任
5.1.1 正确性:能够按照工艺规程。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质量稳定的产品。
5.1.2 经济合理性:保证工艺方案、工艺路线、工艺设备、专用工装、标准工具、加工方法、加工余量选择经济合理。
5.1.3 继承性:努力提高对原有工艺方案、典型工艺、工艺装备等的继承性。
5.1.4 完整性:确保工艺文件齐全、完整。
5.1.5 协调性:按工艺文件生产时,各生产单位不产生工艺上的矛盾。
5.1.6安全性:按工艺文件生产时,工人操作安全。
5.1.7 标准化:编制工艺文件中,遵循工艺标准化要求,认真贯彻各级标准及标准化有关规定。
5.2 审核、复核者的责任
5.2.1对工艺文件的正确性、工艺方案合理性、专用工装选用的必要性等负责。
5.2.2 对操作安全性、质量控制可靠性、材料毛坯类型、主要工艺技术要求的经济合理性负责。
5.2.3 对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和协调性负责。
5.2.4 对标准和有关技术法规的贯彻负责。
5.3 会签的责任
会签者应对所会签的有关部份能在本单位执行负责。会签后,根据实际需要,拟制相应的工艺文件。
5.4 同意者的责任
5.4.1 对工艺文件执行中业务渠道是否协调、畅通负责。
5.4.2 对技术法规和工艺管理制度的贯彻负责。
5.4.3 对工艺文件的完整性、齐套性负责。
5.4.4 保证工艺文件没有原则性错误。
5.5 批准者的责任
5.5.1 对工艺文件是否符合上级部门的有关方针政策负责。
5.5.2 对工艺管理制度的贯彻负责。对工艺文件的质量负责。
5.6 定额者的责任
5.6.1 对工艺材料消耗定额的正确性负责。
5.6.2 对材料利用率的提高负责。
5.7 标准化人员的责任
5.7.1 对有关标准化法规和标准的正确性负责;对工艺文件的贯彻负责。
5.7.2 对工艺文件签署齐全和完整性负责。
5.7.3 对工艺文件保持高的继承性负责。
5.7.4 对材料、标准工具选用符合现行标准负责。
5.8 对签署的一般要求
5.8.1 工艺文件签署必须齐全,一人只许签署一栏。
5.8.2 各级签署要认真履行职责。
5.8.3 字体清楚、注明日期、不准代签、不准摹仿他人笔迹冒名签署。
5.8.4 非本企业人员不得在工艺文件中签署。
第六章工艺技术攻关、工艺试验及其鉴定制度
6.1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列为工艺技术关键或工艺试验项目。
6.1.1 成批生产中的不稳定项目。
6.1.2 技术要求高、工艺难度大,本厂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工艺关键件。
6.1.3 试制期间未彻底过关,降低技术指标通过。成批生产中需要继续解决的项目。6.1.4 成批生产中新发现的,带有普遍性质量问题的项目。
6.1.5 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6.2 工艺技术关键和工艺试验项目等级划分原则。
6.2.1 按关键工序的难易程度和技术要求划分等级。
6.2.2 共分五级
一级:国际先进水平。首创、或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的项目。
二级:国内先进水平。国内首创,或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的项目。
三级:国内已掌握,但我厂还需花费很大努力,经过试验才能掌握的项目。
四、五级:需经努力,采取措施后才能解决的项目。
6.3 项目确定程序
6.3.1 工艺技术关键和工艺试验项目,需经技术部确认,统一归口管理。
6.3.2 产品工艺关键件和不稳定项目按第三章3.2.9和3.2.10条的程序确定。
6.3.3 项目批准后,由各厂主管领导组织技术人员编制工艺技术攻关和工艺试验措施计划,经主持工程师同意,单位领导批准后实施。一、二级项目的措施计划,由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批准。
6.3.4 由各厂主管领导负责组织实施。处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6.4 工艺技术攻关和工艺试验的计划管理。
6.4.1 措施计划批准后,由技术部下达工作令号,转发生产计划、供应、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疏通业务渠道。进度由生产计划部门统一协调、考核。
6.4.2 攻关和试验中所需物资,由实施单位开列清单。技术部主任审批后,报供应部门领取。
6.4.3 工时定额由人力资源部制定,实施单位按项目令号单独统计。
6.4.4 实施过程中跨单位的协作,由生产部协调。
6.4.5 攻关和试验费用,按项目令号汇总统计,摊入生产成本。
6.5 攻关标准和鉴定程序
6.5.1 攻关标准
(1)加工对象符合产品设计或工艺技术要求。合格率在75%以上,具体项目具体规定。
(2)工艺规程、工艺装备、通过生产验证,操作工人已基本掌握操作技巧。进入成批生产后,不会存在重大技术问题。
6.5.2 鉴定资料准备。包括:
(1)技术总结报告;(2)成套工艺文件(含工装);
(3)检测证明;(4)用户意见;(5)鉴定证书草本。
6.5.3 由技术部组织鉴定委员会鉴定,办理鉴定证书。鉴定委员会由工程师以上5~11名专家组成。一、二级项目鉴定证书需经公司副总经理批准。三、四、五级项目鉴定证书由技术主管领导批准。
6.5.4 鉴定书一式三份,由技术部分送有关单位。技术资料由技术部资料室收存。
6.6 奖励
6.6.1 参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工作的有关规定,由公司给予嘉奖。
6.6.2 奖励费用计入生产成本。
第七章通知书使用范围与签署程序
7.1 通知书使用范围
7.1.1 向有关部门发出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中的临时性指令。
7.1.2 对协调的技术问题,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7.1.3 向有关部门发出临时性工艺试验。以及对某些技术问题进行摸底的指令。
7.1.4 更改技术处归存有的几种工艺文件。
7.2 通知书的内容
7.2.1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2.2 具体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7.2.3 有效期限(批次或日期)。
7.2.4通知书接收单位。
7.3 编号方法
通知书顺序号
产品代号、或工艺试验代号
“技”一拟制单位简称
7.4 拟、审核程序
业务人员拟制――室主任审核――主管领导批准。
7.5 通知书的发送
由拟制人负责发送有关单位。
第八章工艺文件更改制度
8.1 用途
本制度适用于工艺文件的临时性和永久性更改。
8.2 工艺文件更改的种类
8.2.1 临时性工艺更改
由于材料、工具、设备等原因引起,暂时不能按工艺规程加工或装配的临时性工艺变动。
8.2.2 永久性工艺更改
由于设计更改、工艺改进、消除错误等原因引起的永久性工艺变动。
8.2.3 永久性工装更改
由于设计更改、工艺更改、消除错误等原因引起的工装图纸的永久性变动。
8.2.4 工装紧急更改:直接更改生产现场的工装图纸。
8.3 变更单
8.3.1永久性工艺更改采用底图“工艺变更单”和“工艺工装变更单”续页。
8.3.2 临时性工艺更改选用白卡“工艺变更单”和“工艺、工装变更单”续页。
8.3.3永久性工装更改选用底图“工装变更单”和“工艺、工装变更单” 续页。
8.4 工艺变更单填写方法。
各栏目按下述规定填写
8.4.1“编号”
“编号”栏内填写变更单的编号,编号方法如下:
艺
8.4.2 “更改期限”
填写完成更改的最后日期,一般情况下。永久性变更单为七天。临时工艺变更单立即生效。
8.4.3“更改原因及依据” 工艺变更单顺序号,永久性工艺变更单由公司资料部门编号,临时性工艺变更单各厂技术部编号
按以下三种原因选填,并注明依据的编号。
(1)设计更改(2)工艺改进(3)消除错误
8.4.4 “对工装使用性处理指示”
填写以下处理指示:
(1)选用工装tk×××―××××,……;
(2)消除工装tk×××―××××,……
(3)新提工装tk×××―××××,……
(4)无影响
8.4.5 “对产品生产的技术指示”
选择以下技术指示填写:
(1)无在制品;
(2)在制品无影响;
(3)更改后返修可用;
(4)在制品报废;
(5)已制品报废。
8.4.6 “总页次”、“更改标记”和“更改内容”
(1)“总页次”、更改部位所在的总页次。
(2)“更改标记”;用汉语拼音字母“a”、“b”、“c”……、“更换a”、“更换b”……等符号表示。
(3)增加新页次时。参照下述方法填写
新增页次的编号和上一页相同,但需加字母注脚。
(4)更换工艺文件的某页,参照下述方法填写
新页的“更改标记”栏内填写“更换a”,底图总号。页次和总页次与旧页相同。(5)整份工艺作废,用新工艺代替。参照下述方法填写
新工艺的底图总号由技术部填写。
(6)工艺文件中的某页作废,参照下述方法填写
(7)工艺文件内容的增加、消除和更改
方式ⅰ:
方式ⅱ:
加和划改。
8.5 工装变更单填写方法。各栏目按下述规定填写。
8.5.1 “编号”
装
变更单顺序号,由公司资料部门填写
8.5.2 “更改原因及依据”
按以下五种原因填写,并注明依据的编号;
(1)设计更改(2)工艺更改(3)消除错误
(4)工装改进(5)贯彻标准
8.5.3 “对产品生产的技术指示”
按下述规定填写:
(1)无在制品;
(2)在制品无影响;
(3)在制品返修可用;
(4)在制品报废;
(5)原工装报废;
(6)原工装用至报废。
其余栏目填写方法参见8.4.
8.6 临时性工艺更改
8.6.1 采用白卡“工艺变更单”。一式两份,一份随工艺文件流转,一份存技术组。必须注明有效期或批次。
8.6.2 拟、审程序
各厂技术部工艺员拟制――技术部主任审核――相关单位工序会签――主持工程师同意――工时定额会签。
8.6.3 相关临时变动
供应部门根据临时工艺变更单规定发料。
工时定额员会签后,对工时定额作临时变动。
工装临时变动,由各厂技术部按自制工装处理。工艺变更单失效后,各厂技术部工艺员负责组织修复。如需工具车间返修或重制,按工装管理制度办理。
8.6.4 变动发生费用摊入对应零件(或部件、整件)生产成本。
8.7 永久性工艺更改
8.7.1 采用底图“工艺变更单”。
8.7.2 拟、审程序
技术部工艺员拟制――技术部主任审核――相关单位工序会签――主持工程师同意――材料定额员会签(按需要)――工装管理员检查工装使用性――标准化审查―归档。
8.7.3 工艺变更单的发送
由技术部将工艺变更单蓝图送到持有更改工艺文件的车间、部门。
8.7.4 相关更改
相关部门根据工艺变更单蓝图处理有关文件。技术指示由生产计划部门执行。
8.8 永久性工装更改
8.8.1 采用底图“工装变更单”。
8.8.2 拟、审程序
工装设计员拟制――设计组长审核――技术部工艺员会签――工装管理员同意――归档。
8.8.3 工装变更单的发送
由技术部将工装资料部门变更单蓝图送到持有被更改工装图纸的部门/车间。
8.8.4相关更改
相关部门/车间接到工装变更单蓝图后,立即处理有关文件。技术指示由各厂工装管理员和工装生产车间负责执行。
8.9 工装紧急更改
8.9.1 正在生产中的工装可采用工装紧急更改方法。
8.9.2 更改办法
工装设计员通过工装制造工艺员,直接在生产现场更改图纸、处理在制品、并签字。
8.9.3 待工装制造完毕后,由工装设计员补下正式“工装变更单”。
第九章工艺卫生与文明生产规范
9.1 零件加工车间
9.1.1原材料、工具、工装定位置存放。注意整齐、美观。
9.1.2 工作地保持清洁卫生、零件、工具摆放整齐。
9.1.3 工作场地严禁吸烟、随地叶痰、存放杂物、存放私人物品。
9.1.4 安全通道保持清洁畅通,严禁存放零件和杂物。
9.1.5 工作期间要穿工作服。戴好工作帽。
9.1.6 存放设备、工具、工装及零件的工作间,严禁明火取暖。
9.1.7 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和技安工作中的有关规定。
9.2 装配分厂
9.2.1 执行对零件加工分厂的要求。
9.2.2 各厂职工进入工作岗位,必须换工作鞋、穿工作服、戴工作帽、部份工位按要求戴手套操作。临时性进入工作间的人员,换工作鞋后方可入内。
9.2.3 车间厂房窗户一般不开启,做好防尘、防潮工作。
9.3 有特殊要求的工作,例如计量室、座镗间、恒温间、喷膜间等。必须按厂房工艺设计的规定,保证人工小气候条件。由所在单位制定保证文明生产的实施细则,经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后执行。
第十章工艺纪律检查考核办法
10.1 为了加强工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企业生产、质量、效益同步增长。特制定工艺纪律检查考核办法。
10.2 检查考核内容
10.2.1 技术文件:技术标准、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齐全,按工艺规程进行生产。
10.2.2 工艺条件;加工工件用的原材料、毛坯符合工艺要求;工艺设备、仪器、仪表、通用及标准工具和工装应符合工艺规程。使用及操作方法应正确,并定期鉴定、维护、保养。
10.2.3 质检:坚持三检(自检、互检、专检)制度。
10.2.4 文明生产规范按工艺管理制度中第九章中内容执行。
10.2.5 安全生产:严格按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消除不安全因素。
10.3 检查、考核方法
10.3.1 工艺责任检查:职能部门的责任是为贯彻工艺创造必要的工艺条件。对各职能部门的工艺责任检查和考核,由公司质量检验处执行。
10.3.2 工艺纪律监督:生产操作的日常工艺监督,由工序质检人员执行。质检人员对违反工艺纪律生产的产品,有权拒绝验收并通过管理渠道向上反馈信息。
10.3.3 工艺纪律抽查:由质量部组织检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生产过程中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进行抽查。
10.4工艺纪律抽查
10.4.1工艺纪律抽查“由质量部组织由专业工艺人员组成的检查组,对工艺纪律进行抽查。
10.4.2 抽查方法:
(1)直接到生产现场,对正在加工中的产品零、部、整件按考核内容逐项抽查。(2)由质量部组织不定期工艺纪律抽查。
(3)按“工艺纪律检查表“抽查打分
(4)工艺贯彻率: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工艺贯彻率。工艺贯彻率不得低于90%。
工艺贯彻率的计算公式:
n-n
工艺贯彻率(%)= ――×100%
n
n:检查工艺贯彻的工序总次数。
n:未贯彻工艺的工序总次数。
10.4.3 抽查结果分析与处理
抽查结果由技术部组织各相关单位分析,提出建议,通报有关单位,作为各单位了解企业工艺纪律状况。改进工作,考核各生产单位的依据。
第十一章工艺装备管理
11.1 工艺配置
(l)工艺装备包括工具、夹具、刀具、模具、量具等。工装可分为标准和非标准两类,标准工装可以通过采购获得,非标准工装需专门的制作。
(2)工艺装备的需求由车间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的需求提出,由主管经理批准后购置或制作。提出的工装需求应包括工装名称、规格、数量、性能、数量等。工装的选择应考虑其结构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运行的可靠性、生产的适用性、同时满足工艺要求、安全节能要求和边与维护等。
(3)对陈旧的工艺装备要及时更新。当工装磨损严重,经大修后其精度仍不能满足要求时:技术陈旧、落后,工装经济效果差时:工装役令长,大修后可以恢复精度要求,但不经济时要及时更新或改造。
11.2 工装使用
工装使用过程中要根据工装结构、性能、精度和特点合理安排使用。工艺装备的使用者要了解其性能、使用方法、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而且还要了解被加工对象的特性和参数要求。
11.3 工装修理
工艺装备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会发生磨损或数据偏移,影响其技术状态和产品的制造质量,必须定期对工艺装备进行检修,检修按《设备管理制度》中的规定进行。
11.4 建立工装档案
(1)工装档案包括从提出需求、购置、安装、使用、维护、定期检查、更新和改造,直到报废的全过程中所有的图样、文字说明、检验和记录等。通过不断收集、整理又鉴定、归档、储存等活动形成的文件资料。
(2)设备主管建立全厂的工艺装备分类档案及车间的分类帐并统一分类、编号、入档管理。
附件1、
工艺文件编写规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用工艺文件的类型格式、组成及填写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及其组成部分在组织生产和生产准备过程中工艺文件的编制工作。
2. 引用标准
gb 1.1-2011 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gb 4457.3-84 机械制图字体
3. 一般规定
工艺文件的文字表达准确、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避免产生不易理解或不同理解的可能性、工艺文件术语、符号和计量单位应符合有关标准。字体符号gb4457.3-84。
4. 工艺文件类型
4.1 专用工艺文件
针对某一个产品或零、部整件所编写的通用工艺文件。
4.2 典型工艺文件
为一组结构及工艺特征相似的零、部件所设计的通用工艺文件。
4.3 工艺细则
为某一专业工种共同遵守的通用操作规程。
4.4 汇总表
按产品汇总某一工艺细则、某一典型工艺及汇总简易装配件或编制工艺图册等。4.5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
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零件所需消耗材料的数量标准。
4.6 工艺路线分配表
产品或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由毛坯准备到成品包装入库的全部工艺过程的先后顺序分配表。
5. 工艺文件的格式
公司采用的工艺文件格式列于下表中,供工艺设计人员选用:
6 工艺文件的组成
6.1 专用工艺文件
6.1.1 复杂机械加工零件工艺文件
1、艺表1(1a)
2、艺表 2
3、艺表20(20 a)
4、艺表24(放在有关工序之后)
6.1.2 一般机械加工及冲压零件工艺文件
1、艺表1(1a)
2、艺表 2
3、艺表21(21a)
4、艺表24(放在有关工序之后)
6.1.3 焊接工艺文件
1、艺表1(1a)
2、艺表 2
3、艺表22(22a)
6.1.4 装配、绕线工艺文件
1、艺表1(1a)
2、艺表 2
3、艺表7
4、艺表23
5、艺表25(放在没有检验点工序之后与本工序一起编页)
6、艺表24
6.2 典型工艺文件
根据工艺特点,工艺文件组成格式参照6.1
6.3汇总表
1、艺表 1(1a)
2、艺表6
6.4 工艺路线分配表
1、艺表1(1a)
2、艺表24
3、艺表5
6.5各厂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
艺表3
6.6 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综合明细表
艺表4
注:艺表24使用情况根据工艺文件复杂程度可增减,或放在首页、末页或某工序
之后。放在首页或最后一页时单独编页,放在某工序之后时,与该工序卡片共同编页。
7 工艺文件的填写方法
7.1 共同栏的填写
7.1.1 “产品代号”栏填写我厂编拟的产品号。
7.1.2 “装入装配件图号”及“组合号”填写直接装入的整件图号,若装入多个整件时,可只填一个图号。
7.1.3“图号”“名称”
“零部件图号”“零部件名称”
“装配件图号”“装配件名称”
以上各栏一律按产品图纸填写。
7.1.4“材料名称及牌号”栏按产品图填写材料名称牌号及标准代号。
7.1.5 “毛坯形状及尺寸”栏
型材填写断面尺寸及长度,如单件下料要给出公差。
7.1.6 “毛坯中零件数”栏填写用一件毛坯制造的零件数量。
7.1.7 “设备”栏按统一术语填写。专用性较大的机床及有特殊用途的普通机床(如工装与机床有配合要求,或因满足加工精度要求必须指定机床)要填写型号,其余的只填设备名称,不填型号。
专用设备按专用设备图纸填写名称和代号。
7.1.8 “工艺装置”栏专用工艺装置按工装图纸填写名称和代号;属于企标、部标、国标刀量具填写名称和规格。
填写时对齐工序或工步,按模、夹、刀、量、辅具顺序,尺寸规格由小到大。
7.1.9 “页次”“页数”栏各类卡片分别填写。
“工艺装置明细表”填写式样
本明细表总页数
“18”工艺文件总页数
“1”本明细表在工艺文件中的总页次
“工艺过程卡片”等填写式样
本卡片的页次
本卡片的总页数
“18”工艺文件总页数
6”本卡片在工艺文件中的页次
7.2.1“工艺装置明细表”
1、名称、代号、规格的填写见7.1.8。
2、各种工艺装置按模、夹、刀、量、辅具分类填写,各类之间空三行。
3、每一类按专用、企标、部标、国标顺序空三行填写。
4、每项之间空一行。仪器、仪表单独填写一张卡片。
5、“使用工序”栏两道工序之间用顿号隔开。专用工装使用工序号要填全、通用标准刀量具允许只填1-2道工序号。装配工序、热加工工序不填工序号。
7.2.2 “机加工艺卡片”
1、“夹具”栏专用夹具填写名称、代号。分度头、四爪卡盘、软三爪、梅花顶尖等常备夹具只填名称,如为厂标则填写名称和代号。
2、“编号”栏填写工步编号,装夹次数在两次以上时,用阿拉伯数字1、2、
3、4……表示装夹次数。
3、“工步内容”栏说明及注意事项均在此栏填写,例如:夹具上有对刀尺寸或工装有补充加工等。工步之间空一行。
4、“刀具”栏填写专用刀具和通用成型刀具
同一工步使用多种刀具时按加工顺序填写;同一工步使用同一种刀具时按规格由小到大填写。
5、“量具”栏一般只填专用和通用量具,万能量具除根据质量要求必须指定者外,一律不填写。
6、“辅具”栏填写各种辅助工具、常备辅助工具如:螺钉、压板、千斤顶、顶尖等一律不填。
注:第4、5、6条填写时均不空行,首行与工步齐平。
7.2.3 “工艺过程卡片”
1、空白处绘制简图及填写简单说明;
2、“车间”栏填写工序执行工艺代号;
3、“工序”栏按图加工则填写“按图_加工”,表面处理一般只写“涂覆”,有特殊要求须注明。
7.2.4 “装配工艺卡片”
1、“序号”栏填写工步序号
2、“操作内容”栏在栏的中间位置先写工序编号(工序1,工序2…)空两个字写工序名称。工步之间空一行,工序之间空二行。
3、“设备工装工具”栏按设备、仪表、工装、工具顺序填写。常备工具不填,填写时不空行,首行与工步齐平。
7.2.5 “材料消耗定额(装配)明细表”
1、填写构成产品实体材料的工艺定额;
2、一般按产品图纸填写名称、牌号、规格、标准号等;
3、每种材料之间空一行。
7.2.6“典型工艺规程使用明细表”
此表作为零件加工典型工艺使用明细表时
1、“材料或毛坯”栏填写名称、牌号及标准代号;
2、“毛坯中零件数”栏填写毛坯中包含的零件数量;
3、“技术说明”栏填写毛坯形状及尺寸;
4、“工序号”栏不填
5、每填一类,空一行
此表作为简易装配件明细表时
1、“毛坯中零件数”栏填单机用量;
2、“技术说明”栏填写操作指示;
3、“典型工艺名称”“工序号”栏也不填;
4、每填一项空一行。
此表作为热处理、表面处理零部件汇总表时;
1、“典型工艺名称”栏不填;
2、“技术说明”栏填写“hs0.045.___工艺细则进行”特殊技术要求者要加以说明。
3、每填一项空一行。
7.2.7 “材料消耗定额明细表”(艺表3)
1、“产品中数量”填写“工艺路线分配表”中,“总数量”数;
2、“净重”按设计图纸填写;
3、“毛重”在净重的基础上加工工艺损耗量,如切口、锯口等;
4、“工艺定额”栏按工艺文件填写;
5、“每一产品工艺定额”填写工艺定额与产品中数量之积;
6、“加工车间”填写工艺路线分配表中“主制车间”的内容;
净重
7、“利用率”计算方法×100%
工艺定额
毛重
8、“使用率”计算方法×100%
工艺定额
7.2.8 “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综合明细表”(艺-11表)
“每一产品净重”“毛重”“工艺定额”均按(艺表3)中相应栏数与“产品中数量”之间的值填写
7.2.9“车间分配表”(艺表5)
1、“总数量”栏填写零部整件在产品中的总数量;
2、“主制车间”栏填写主要承制单位的工艺路线代号;
3、“车间”零部整件制造过程从下料到入库按顺序填写工艺路线代号;
4、“备注”栏填写必要的说明,如移用什么产品等。
8 工艺细则编写规定
产品调试工艺文件及工艺细则的编写规定按q/hs052-93执行。
说明:所有艺表及格式由技术部提供。
第9篇 车间工艺管理制度
第1章 总则
第1条 目的。为规范工厂的工艺管理工作,提高车间工艺管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技术开发等内容,适用于工厂生产中车间的工艺管理。
第3条 责任权限。
1. 工厂工艺管理工作由技术部负责,其他各部门配合。
2. 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车间工艺员对车间工艺管理负责。
3. 对生产中工艺异常问题,由技术部和生产车间共同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车间进行实施。
4. 技术部负责工厂工艺备品及备件计划的审核,对设计生产技改工艺辅材采购计划进行审核。
第2章 车间工艺文件管理
第4条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与作业指导书。
1. 工厂各车间都应有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岗位作业指导书
2. 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由技术部负责组织编写,总经理批准实施。
3. 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技术部组织,生产人员配合进行。
4. 技术部应对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健康,对工序质量偏离控制范围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
第3章 生产过程的工艺管理
第5条 生产过程工艺管理。
1. 在车间的生产过程中,技术部应派工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巡检、监督、指导工艺规程与生产操作规 程的实施。
2. 生产中出现不合格品时,应迅速查明原因,并做出以下有效处理。
(1) 若属于工艺本身原因,现场的工艺员应及时上报技术部、由技术部根据工艺的更改方法进行工 艺的改进。
(2) 属于工艺执行原因时,现场的工艺员上报技术部后,技术部负责制定更改措施和预防方法。
(3) 不合格品与工艺无关时,现场的工艺员应协同相关部门进行解决,提供与工艺相关方面的帮助。
第6条 关键过程管理
1. 关键过程是指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或不稳定的过程。质量不稳定或重要的产品在必要时有技术部 设置关键过程,由车间对工艺参数实行连续监控,车间定期对过程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技术部定期检查
2. 关键过程的能力达不到要求时,由技术部和生产车间组织人员查明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提高 过程能力。
3. 短期查不出原因时,技术部应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第4章 工艺变更管理
第7条 工艺变更范围。工艺变更范围包括生产能力变更、管线的改动、主要操作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指标测试手段改变、阀门的增减、控制方案的改变以及设备、生产原料的改变等。
第8条 工艺变更程序。
1. 进行工艺变更时,需由车间工艺员提出详细工艺方案,以书面形式报技术部,并填写工艺变更审批 单。
2. 技术部接到工艺变更报告后,组织车间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证报告报技术副总审批。
3. 工艺变更后,由技术部负责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
4. 对重大工艺变更,直接由技术部制定技术方案,并由专家定委员会论证,报工厂总经理批准后组织 实施。
第5章 工艺事故处理
第9条 事故处理原则。
1. 查清事故原因。
2. 处罚事故责任人。
3. 制定事故预防措施。
4.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第10条 事故处理与上报。
事故一旦发生应及时报工厂企业管理部并组织抢险,重大事故要报工厂有关领导。对工艺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应在3天内提交事故报告。
第6章 工艺记录管理
第11条工艺记录。
1. 工艺记录由车间工艺员负责收集保管。
2. 工艺记录主要包括岗位操作记录、生产交接班记录、中控质量分析记录、巡回检查记录(工艺、设备、机修)、工序能力分析记录、工艺月度总结、工艺变更文件等。
第12条 工艺记录要求
1. 记录要求真实、准确、及时、无涂改、无超前和滞后现象。
2. 原始记录必须字体清楚整齐。
3. 记录有误时允许及时更改,但要进行标注。
4. 记录保持清洁、完整,并按要求及时装订。
第7章 奖罚办法
第13条 奖罚办法。
1. 对工艺改进及新产品开发、工艺管理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奖励办法按祥光的奖罚规定执行
2. 对违反工艺管理规定、对产品质量和消耗造成影响、违反工艺操作规程造成损失的人员按工厂相关 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8章附则
第14条 本制度有技术部制定,解释权归技术部所有。
第15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10篇 工程施工工艺管理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施工工艺及管理质量保证措施
1 本工程将选派曾有过优良工程施工经验且有一级资质的项目经理负责本项目施工,并选拔一批有知识、懂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领导班子。严格按照gb/t19000-iso9000 系列模式标准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来运作。形成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体制。
2 选用近年来有过优良工程施工经验并在以前工程施工中有突出表现的施工队伍。
3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岗位责任制及各项管理制度,制定质量责任风险预防措施,树立全员质量意识。
4 采用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梁、顶板均采用竹胶板能大幅度减少模板接缝(接缝处采用海绵条挤紧板的缝隙)。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垂直度,使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达到长城杯标准。同时采用预拌混凝土能保证其强度,避免现场搅拌计量误差对强度的影响。钢筋连接采用机械连接将大大提高钢筋的连接质量。
5 抓好工程测量管理工作。落实测量组织,坚持测量考核制度,定期检测测量仪器,经常检测控制标准,并且测量准确,资料齐全,把好测量质量关。
6 施工前严把材料检验关。按正规渠道购买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产品,产品必须具备出厂检验合格证,需进行复试的原材必须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7 施工过程严把操作、验收质量关。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贯彻施工前有交底、施工中有检查,施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办法。
作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工程质量。
8 每道工序施工前必须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明确质量标准,要层层交底,层层落实、记录完整,做到“凡事有章可寻,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
9 施工中严格执行挂牌制,标明操作者的姓名、施工日期、质量状况,采用红、黄、白三种颜色分别标识合格、不合格、未经检验。以便对检查出的问题能追查到责任人。
10 施工工序坚持检查验收制,即自检、专检、交接检,使各工序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自检:班组完成施工工序后,组织自检,填写《工程质量自检表》交质检员。专检:质检员对班组完成的工序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在《工程质量自检表》签字。交接检:生产负责人在专检完成后,对已完工序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在《工程质量自检表》上签字。生产负责人签署交接检煌结论性意见,作为下道工序施工的依据。自检、专检、交接检中只能通过优良品,达不到优良等级的工序均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经过三检制的工序最后由项目经理部质检员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
11 抓好成品保护工作,实行前后工种间成品质量交接负责制度。防止出现随施工,随损坏,随修理的恶性循环。
12 坚持每周的质量分析会。对质量问题找出原因追查到人并及时整改,防微杜渐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第11篇 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工艺管理制度汇编(31页)
工艺管理制度
编号:hs/wi3-04-2013
编制:李桂芹
审核:
批准:
胜利油田海胜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三年三月一日
说明
加强工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本公司工艺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工艺技术的进步,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工艺管理制度”的制订,目的是为公司生产工艺工作的运行提供依据。
目录
第一章产品设计文件工艺性审查和会签制度第二章工艺文件齐套性规定
第三章工艺文件拟定程序
第四章自制工装管理办法
第五章工艺文件各级签字者的责任
第六章工艺技术攻关、工艺试验及其鉴定制度第七章通知书使用范围与签署程序
第八章工艺文件更改制度
第九章工艺卫生与文明生产规范
第十章工艺纪律检查考核办法
第十一章工艺装备管理
附件1 工艺文件编写规定
第一章产品设计文件工艺性审查和会签制度
1.1 产品设计文件必须经过工艺性分析和审查,使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获得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1.2 工艺性审查和会签程序
1.2.1 产品设计文件的工艺性审查、会签,由产品主持工程师组织进行。
1.2.2 待审查的设计文件底图先划分工艺路线。再由专业工艺人员审查,并会签。
1.2.3 审查过程中如有分歧意见,由产品主持工程师召集有关工艺人员和设计人员协商解决。
1.2.4 未解决的分歧意见。由主持工程师和主管设计师协商处理,仍未解决。由双方领导商定或呈报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裁决,然后再行签字。
1.3 工艺性审查、会签要求。
1.3.1 工艺性审查、会签工作。按整件齐套进行。
1.3.2 待审查的设计文件底图,必须有设计、审核签字。
1.4 工艺性审查主要内容
1.4.1 产品材料工艺性审查
(1)材料牌号、规格、状态和技术要求是否正确,选用是否合理。
(2)净重栏是否填写
1.4.2 结构工艺性审查
(1)设计基准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2)结构要素是否合理
(3)技术要求是否适应本厂的设备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
(4)结构尺寸、形状是否有利于加工和检测。
(5)整、部件分级是否适应装备工艺要求。
(6)整、部件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本厂有无对应检测设备和手段。
(7)引用文件是否合理、正确。
1.5 本厂设备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不能满足或难以达到的设计要求,由产品主持工程师组织拟定相应的生产技术措施。例如外协、攻关、申报计划等。
第二章工艺文件齐套性规定
2.1 生产定型工艺文件有五类十六种
2.1.1 工艺路线(产品车间分配表)
2.1.2 工艺规程
(1)专项工艺(2)合编工艺(3)汇总表(4)典型工艺(5)工艺细则
2.1.3 工艺装备
(1)专用工装(2)自制工装图册(3)专用设备
2.1.4 汇总清单
(1)工艺关键件清单
(2)产品不稳定项目及其废品率清单
(3)加工用试件清单
(4)易损件清单
(5)工艺调整垫圈清单
2.1.5 原材料消耗工艺定额
(1)产品车间分定额
(2)产品汇总定额
2.2 产品主持工程师可以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酌减工艺文件的种类,但需经产品主持工程师所在部门领导批准。
2.3 生产定型工艺文件底图中,自制工装图册和汇总清单在产品主持工程师所在部门资料室归存,其余全部正式归档。
2.4 新产品设计定型前工艺文件齐套内容,由产品主持工程师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后执行。一般包括:
2.4.1 工艺规程(通常为专项工艺,合编工艺和汇总表)。
2.4.2 自制工装图
原则上不提选正式专用工装和专用设备。个别确实需要申请工具车间制造的工装,绘制底图,按“0”批工装管理。
2.4.3 产品设计部门直接向供应部门提供原材料消耗定额。
2.4.4 由产品主持工程师直接在产品图纸上划工艺路线,公司下属各单位在技术准备过程中发现的技术问题,由产品设计人员处理。
第三章工艺文件拟定程序
3.1 产品设计定型前的工艺文件
3.1.1 编制工艺文件
3.1.2 工艺文件拟、审程序
技术部工艺员拟制(编制1份,供生产存留、使用。用后由各单位计调室收回返技术部存)――技术部主任审核。
3.1.3 工艺关健件和选用自制工装的工艺规程
技术部工艺员拟制(含自制工装设计)――技术部主任审核――主持工程师同意。
“0”批工装按3.2.4.条处理。
3.2 生产定型工艺文件
3.2.1 编制工艺文件底图
3.2.2 专项工艺、合编工艺和汇总表拟、审程序
技术部工艺员拟制――技术部主任审核――相关单位工序会签――材料定额员旁签――主持工程师复核,注意核对工艺路线,检查齐套性――标准化审查―技术主管领导批准―工装管理员检查工装使用性―归档。
3.2.3 典型工艺和工艺细则拟、审程序
技术部工艺员拟制――技术部主任审核――相关单位会签――主持工程师同意――标准化审查、编号――单位领导批准――工装管理员检查使用性――归档
3.2.4 专用工艺装备(专用工装)
技术部工艺员拟制专用工装设计任务书和订货单,技术部主任审核――工装设计员设计――设计组长审核――技术部工艺员会签――工装管理员建立使用卡片并订货――标准化审查――归档
如果专用工装由各厂技术部工艺员设计,程序可以相应简化,但签署必须齐全。3.2.5 自制工装管理办法按第四章。
3.2.6 专用设备
3.2.6.1 立项
技术部工艺员拟制“专用设备申请卡”――技术部主任审核――产品主持工程师同意――单位领导批准――计划员编号。
3.2.6.2 设计
设计员设计―技术部主任审核―使用设备厂工艺员会签―设计单位领导批准―技
术部计划员办理晒蓝、保存好底图和“专用设备申请卡”。
如果专用设备由各厂技术部工艺员设计,立项和设计程序可以简化,签署必须齐全。
3.2.6.3 制造
公司技术部计划员拟制“专用设备申请制造报告”―技术部主任同意―单位领导批准―计划员持报告和蓝图送生产计划处下达生产计划。
外购件清单和原材料消耗定额由承制单位直接报送技术部。
3.2.6.4 验收
由技术部组织验收,由设备管理员纳入设备管理。
3.2.6.5 生产验证
试用6~12个月后,由技术部工艺员纳入工艺,并按公司有关规定转为固定资产。
3.2.6.6 底图修编
公司技术部计划员将底图退还设计单位―设计员修编―设计组长审核――公司技术部计划员注销计划―标准化审查―归档。
图纸修编后,使用说明书、明细表和外购件清单必须齐全。
3.2.7 工艺路线(产品车间分配表)
产品主持工程师拟制――室主任审核――单位领导批准――归档。
3.2.8 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综合明细表(产品汇总定额)和按产品分车间零件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产品车间分定额)。
材料定额员拟制。并建立材料使用性卡片――主管材料定额员审核――技术部主任同意――单位领导批准――归档。
3.2.9 产品工艺关键件清单
技术部主任提出――产品主持工程师审定、汇总、划分等级――单位领导批准――资料室归存。
3.2.10 产品不稳定项目及其废品率清单
技术部主任提出――产品主持工程师审定、汇总――单位领导批准――主管工艺师存。
3.2.11 加工试件、易损件和工艺调整垫圈清单
技术部主任提出――主持工程师审定、汇总――单位领导批准――主管工艺师存。
3.3 正式工艺规程、汇总清单、工装图纸、以及各厂技术部开列的清单和产品图纸、工
装定货单一起流转。
3.4 各类工艺文件传递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问题提出人直接同拟制者协商。有分歧时逐级上报协调处理,直至工艺文件签署齐全。拟制者才算完成任务。
3.5 技术部资料室归存的工艺文件和图纸。由资料员统一办理晒蓝。按规定发放到各单位。需要更改时,由拟制者以通知书形式通知资料员。
3.6 会签、旁签、同意和批准。规定在工艺文件封面后首页位置。见艺表1a以及专用工装、专用设备装配图上签署。但应对整份资料负相应的责任。
3.7 审核、同意和批准允许指定专人签署。
第四章自制工装管理办法
4.1 自制工装的定义
结构简单,由各生产厂自行设计制造的工装,称做自制工装。
4.2 自制工装应用范围
自制工装适用于单件和批量不大的成批生产。
4.3 自制工装的编号
自制工装按下述方法编号
z
产品图号
自制工装顺序号
汉语拼音“自”的第一个字母
工艺特征代号
4.4 对自制工装图纸的要求
一般只绘制一张能够表明结构、零件装配状况。标有主要尺寸要素的装配图。一律用3号幅面格式1底图描制,可以根据需要延长。
4.5 产品设计定型前的自制工装。
4.5.1 产品设计定型前的自制工装属一次性使用
4.5.2 在工艺选用自制工装的工序中,注明“自制×;×;”字样。
4.5.3 自制工装在工艺简图栏中绘制,随产品图纸。工艺流转,供生产使用;生产完成后,由各厂计调室收回返技术室存留。
4.6 生产定型阶段自制工装
4.6.1 生产定型阶段自制工装。要以产品为对象,按产品图号顺序汇总装订成册,封面书写“×;号产品自制工装图册”。
4.6.2 在正式工艺文件选用自制工装的工序中,注明自制工装号。以及“一次性使用”或“可重复使用”字样。
4.6.3 自制工装图册的拟、审程序。
各厂技术部工艺员设计(底图)――技术部主任审核、汇总――各厂资料室存、办理
晒蓝、装订和发放。
4.6.4 更改办法按第三章第五条(3.5)执行。
4.6.5 自制工装图册的蓝图,发至生产计划处、人力资源处和使用单位。
4.6.6 可重复使用的自制工装。由各厂工具室上架、登记、建卡、按正式工装管理。4.6.7 可重复使用的自制工装。因产品图纸更改,或因磨损超差等原因不能再用时,由各厂提出书面申请,技术处主管人员同意后,作报废处理或另作它用。
4.6.8 一次性使用的自制工装不作标记,由生产班组直接管理、使用。
4.7 自制工装供料方法
4.7.1 一次性使用的自制工装
各厂材料员开料单(设计定型前自制工装需带工装图纸)――各厂领导签字――供应部门核对图纸供料。
4.7.2可重复使用的自制工装
各厂材料员开料单――厂主管领导签字――供应部门核对图纸供料。
4.8 自制工装的制造工时
4.8.1 人力资源部按自制工装图册定工时。
4.8.2 一次性使用工装。按投入生产批次。逐批追加工时。
4.8.3 可重复使用工装再次生产,按技术处通知书追加工时。
4.9 工时和材料费用计入对应零件生产成本。
第五章工艺文件各级签字者的责任
5.1 拟制、设计者的责任
5.1.1 正确性:能够按照工艺规程。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质量稳定的产品。
5.1.2 经济合理性:保证工艺方案、工艺路线、工艺设备、专用工装、标准工具、加工方法、加工余量选择经济合理。
5.1.3 继承性:努力提高对原有工艺方案、典型工艺、工艺装备等的继承性。
5.1.4 完整性:确保工艺文件齐全、完整。
5.1.5 协调性:按工艺文件生产时,各生产单位不产生工艺上的矛盾。
5.1.6安全性:按工艺文件生产时,工人操作安全。
5.1.7 标准化:编制工艺文件中,遵循工艺标准化要求,认真贯彻各级标准及标准化有关规定。
5.2 审核、复核者的责任
5.2.1对工艺文件的正确性、工艺方案合理性、专用工装选用的必要性等负责。
5.2.2 对操作安全性、质量控制可靠性、材料毛坯类型、主要工艺技术要求的经济合理性负责。
5.2.3 对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和协调性负责。
5.2.4 对标准和有关技术法规的贯彻负责。
5.3 会签的责任
会签者应对所会签的有关部份能在本单位执行负责。会签后,根据实际需要,拟制相应的工艺文件。
5.4 同意者的责任
5.4.1 对工艺文件执行中业务渠道是否协调、畅通负责。
5.4.2 对技术法规和工艺管理制度的贯彻负责。
5.4.3 对工艺文件的完整性、齐套性负责。
5.4.4 保证工艺文件没有原则性错误。
5.5 批准者的责任
5.5.1 对工艺文件是否符合上级部门的有关方针政策负责。
5.5.2 对工艺管理制度的贯彻负责。对工艺文件的质量负责。
5.6 定额者的责任
5.6.1 对工艺材料消耗定额的正确性负责。
5.6.2 对材料利用率的提高负责。
5.7 标准化人员的责任
5.7.1 对有关标准化法规和标准的正确性负责;对工艺文件的贯彻负责。
5.7.2 对工艺文件签署齐全和完整性负责。
5.7.3 对工艺文件保持高的继承性负责。
5.7.4 对材料、标准工具选用符合现行标准负责。
5.8 对签署的一般要求
5.8.1 工艺文件签署必须齐全,一人只许签署一栏。
5.8.2 各级签署要认真履行职责。
5.8.3 字体清楚、注明日期、不准代签、不准摹仿他人笔迹冒名签署。
5.8.4 非本企业人员不得在工艺文件中签署。
第六章工艺技术攻关、工艺试验及其鉴定制度
6.1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列为工艺技术关键或工艺试验项目。
6.1.1 成批生产中的不稳定项目。
6.1.2 技术要求高、工艺难度大,本厂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工艺关键件。
6.1.3 试制期间未彻底过关,降低技术指标通过。成批生产中需要继续解决的项目。6.1.4 成批生产中新发现的,带有普遍性质量问题的项目。
6.1.5 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6.2 工艺技术关键和工艺试验项目等级划分原则。
6.2.1 按关键工序的难易程度和技术要求划分等级。
6.2.2 共分五级
一级:国际先进水平。首创、或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的项目。
二级:国内先进水平。国内首创,或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的项目。
三级:国内已掌握,但我厂还需花费很大努力,经过试验才能掌握的项目。
四、五级:需经努力,采取措施后才能解决的项目。
6.3 项目确定程序
6.3.1 工艺技术关键和工艺试验项目,需经技术部确认,统一归口管理。
6.3.2 产品工艺关键件和不稳定项目按第三章3.2.9和3.2.10条的程序确定。
6.3.3 项目批准后,由各厂主管领导组织技术人员编制工艺技术攻关和工艺试验措施计划,经主持工程师同意,单位领导批准后实施。一、二级项目的措施计划,由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批准。
6.3.4 由各厂主管领导负责组织实施。处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6.4 工艺技术攻关和工艺试验的计划管理。
6.4.1 措施计划批准后,由技术部下达工作令号,转发生产计划、供应、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疏通业务渠道。进度由生产计划部门统一协调、考核。
6.4.2 攻关和试验中所需物资,由实施单位开列清单。技术部主任审批后,报供应部门领取。
6.4.3 工时定额由人力资源部制定,实施单位按项目令号单独统计。
6.4.4 实施过程中跨单位的协作,由生产部协调。
6.4.5 攻关和试验费用,按项目令号汇总统计,摊入生产成本。
6.5 攻关标准和鉴定程序
6.5.1 攻关标准
(1)加工对象符合产品设计或工艺技术要求。合格率在75%以上,具体项目具体规定。
(2)工艺规程、工艺装备、通过生产验证,操作工人已基本掌握操作技巧。进入成批生产后,不会存在重大技术问题。
6.5.2 鉴定资料准备。包括:
(1)技术总结报告;(2)成套工艺文件(含工装);
(3)检测证明;(4)用户意见;(5)鉴定证书草本。
6.5.3 由技术部组织鉴定委员会鉴定,办理鉴定证书。鉴定委员会由工程师以上5~11名专家组成。一、二级项目鉴定证书需经公司副总经理批准。三、四、五级项目鉴定证书由技术主管领导批准。
6.5.4 鉴定书一式三份,由技术部分送有关单位。技术资料由技术部资料室收存。
6.6 奖励
6.6.1 参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工作的有关规定,由公司给予嘉奖。
6.6.2 奖励费用计入生产成本。
第七章通知书使用范围与签署程序
7.1 通知书使用范围
7.1.1 向有关部门发出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中的临时性指令。
7.1.2 对协调的技术问题,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7.1.3 向有关部门发出临时性工艺试验。以及对某些技术问题进行摸底的指令。
7.1.4 更改技术处归存有的几种工艺文件。
7.2 通知书的内容
7.2.1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2.2 具体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7.2.3 有效期限(批次或日期)。
7.2.4通知书接收单位。
7.3 编号方法
通知书顺序号
产品代号、或工艺试验代号
“技”一拟制单位简称
7.4 拟、审核程序
业务人员拟制――室主任审核――主管领导批准。
7.5 通知书的发送
由拟制人负责发送有关单位。
第八章工艺文件更改制度
8.1 用途
本制度适用于工艺文件的临时性和永久性更改。
8.2 工艺文件更改的种类
8.2.1 临时性工艺更改
由于材料、工具、设备等原因引起,暂时不能按工艺规程加工或装配的临时性工艺变动。
8.2.2 永久性工艺更改
由于设计更改、工艺改进、消除错误等原因引起的永久性工艺变动。
8.2.3 永久性工装更改
由于设计更改、工艺更改、消除错误等原因引起的工装图纸的永久性变动。
8.2.4 工装紧急更改:直接更改生产现场的工装图纸。
8.3 变更单
8.3.1永久性工艺更改采用底图“工艺变更单”和“工艺工装变更单”续页。
8.3.2 临时性工艺更改选用白卡“工艺变更单”和“工艺、工装变更单”续页。
8.3.3永久性工装更改选用底图“工装变更单”和“工艺、工装变更单” 续页。
8.4 工艺变更单填写方法。
各栏目按下述规定填写
8.4.1“编号”
“编号”栏内填写变更单的编号,编号方法如下:
艺
8.4.2 “更改期限”
填写完成更改的最后日期,一般情况下。永久性变更单为七天。临时工艺变更单立即生效。
8.4.3“更改原因及依据” 工艺变更单顺序号,永久性工艺变更单由公司资料部门编号,临时性工艺变更单各厂技术部编号
按以下三种原因选填,并注明依据的编号。
(1)设计更改(2)工艺改进(3)消除错误
8.4.4 “对工装使用性处理指示”
填写以下处理指示:
(1)选用工装tk×;×;×;―×;×;×;×;,……;
(2)消除工装tk×;×;×;―×;×;×;×;,……
(3)新提工装tk×;×;×;―×;×;×;×;,……
(4)无影响
8.4.5 “对产品生产的技术指示”
选择以下技术指示填写:
(1)无在制品;
(2)在制品无影响;
(3)更改后返修可用;
(4)在制品报废;
(5)已制品报废。
8.4.6 “总页次”、“更改标记”和“更改内容”
(1)“总页次”、更改部位所在的总页次。
(2)“更改标记”;用汉语拼音字母“a”、“b”、“c”……、“更换a”、“更换b”……等符号表示。
(3)增加新页次时。参照下述方法填写
新增页次的编号和上一页相同,但需加字母注脚。
(4)更换工艺文件的某页,参照下述方法填写
新页的“更改标记”栏内填写“更换a”,底图总号。页次和总页次与旧页相同。(5)整份工艺作废,用新工艺代替。参照下述方法填写
新工艺的底图总号由技术部填写。
(6)工艺文件中的某页作废,参照下述方法填写
(7)工艺文件内容的增加、消除和更改
方式ⅰ:
方式ⅱ:
加和划改。
8.5 工装变更单填写方法。各栏目按下述规定填写。
8.5.1 “编号”
装
变更单顺序号,由公司资料部门填写
8.5.2 “更改原因及依据”
按以下五种原因填写,并注明依据的编号;
(1)设计更改(2)工艺更改(3)消除错误
(4)工装改进(5)贯彻标准
8.5.3 “对产品生产的技术指示”
按下述规定填写:
(1)无在制品;
(2)在制品无影响;
(3)在制品返修可用;
(4)在制品报废;
(5)原工装报废;
(6)原工装用至报废。
其余栏目填写方法参见8.4.
8.6 临时性工艺更改
8.6.1 采用白卡“工艺变更单”。一式两份,一份随工艺文件流转,一份存技术组。必须注明有效期或批次。
8.6.2 拟、审程序
各厂技术部工艺员拟制――技术部主任审核――相关单位工序会签――主持工程师同意――工时定额会签。
8.6.3 相关临时变动
供应部门根据临时工艺变更单规定发料。
工时定额员会签后,对工时定额作临时变动。
工装临时变动,由各厂技术部按自制工装处理。工艺变更单失效后,各厂技术部工艺员负责组织修复。如需工具车间返修或重制,按工装管理制度办理。
8.6.4 变动发生费用摊入对应零件(或部件、整件)生产成本。
8.7 永久性工艺更改
8.7.1 采用底图“工艺变更单”。
8.7.2 拟、审程序
技术部工艺员拟制――技术部主任审核――相关单位工序会签――主持工程师同意――材料定额员会签(按需要)――工装管理员检查工装使用性――标准化审查―归档。
8.7.3 工艺变更单的发送
由技术部将工艺变更单蓝图送到持有更改工艺文件的车间、部门。
8.7.4 相关更改
相关部门根据工艺变更单蓝图处理有关文件。技术指示由生产计划部门执行。
8.8 永久性工装更改
8.8.1 采用底图“工装变更单”。
8.8.2 拟、审程序
工装设计员拟制――设计组长审核――技术部工艺员会签――工装管理员同意――归档。
8.8.3 工装变更单的发送
由技术部将工装资料部门变更单蓝图送到持有被更改工装图纸的部门/车间。
8.8.4相关更改
相关部门/车间接到工装变更单蓝图后,立即处理有关文件。技术指示由各厂工装管理员和工装生产车间负责执行。
8.9 工装紧急更改
8.9.1 正在生产中的工装可采用工装紧急更改方法。
8.9.2 更改办法
工装设计员通过工装制造工艺员,直接在生产现场更改图纸、处理在制品、并签字。
8.9.3 待工装制造完毕后,由工装设计员补下正式“工装变更单”。
第九章工艺卫生与文明生产规范
9.1 零件加工车间
9.1.1原材料、工具、工装定位置存放。注意整齐、美观。
9.1.2 工作地保持清洁卫生、零件、工具摆放整齐。
9.1.3 工作场地严禁吸烟、随地叶痰、存放杂物、存放私人物品。
9.1.4 安全通道保持清洁畅通,严禁存放零件和杂物。
9.1.5 工作期间要穿工作服。戴好工作帽。
9.1.6 存放设备、工具、工装及零件的工作间,严禁明火取暖。
9.1.7 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和技安工作中的有关规定。
9.2 装配分厂
9.2.1 执行对零件加工分厂的要求。
9.2.2 各厂职工进入工作岗位,必须换工作鞋、穿工作服、戴工作帽、部份工位按要求戴手套操作。临时性进入工作间的人员,换工作鞋后方可入内。
9.2.3 车间厂房窗户一般不开启,做好防尘、防潮工作。
9.3 有特殊要求的工作,例如计量室、座镗间、恒温间、喷膜间等。必须按厂房工艺设计的规定,保证人工小气候条件。由所在单位制定保证文明生产的实施细则,经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后执行。
第十章工艺纪律检查考核办法
10.1 为了加强工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企业生产、质量、效益同步增长。特制定工艺纪律检查考核办法。
10.2 检查考核内容
10.2.1 技术文件:技术标准、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齐全,按工艺规程进行生产。
10.2.2 工艺条件;加工工件用的原材料、毛坯符合工艺要求;工艺设备、仪器、仪表、通用及标准工具和工装应符合工艺规程。使用及操作方法应正确,并定期鉴定、维护、保养。
10.2.3 质检:坚持三检(自检、互检、专检)制度。
10.2.4 文明生产规范按工艺管理制度中第九章中内容执行。
10.2.5 安全生产:严格按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消除不安全因素。
10.3 检查、考核方法
10.3.1 工艺责任检查:职能部门的责任是为贯彻工艺创造必要的工艺条件。对各职能部门的工艺责任检查和考核,由公司质量检验处执行。
10.3.2 工艺纪律监督:生产操作的日常工艺监督,由工序质检人员执行。质检人员对违反工艺纪律生产的产品,有权拒绝验收并通过管理渠道向上反馈信息。
10.3.3 工艺纪律抽查:由质量部组织检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生产过程中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进行抽查。
10.4工艺纪律抽查
10.4.1工艺纪律抽查“由质量部组织由专业工艺人员组成的检查组,对工艺纪律进行抽查。
10.4.2 抽查方法:
(1)直接到生产现场,对正在加工中的产品零、部、整件按考核内容逐项抽查。(2)由质量部组织不定期工艺纪律抽查。
(3)按“工艺纪律检查表“抽查打分
(4)工艺贯彻率: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工艺贯彻率。工艺贯彻率不得低于90%。
工艺贯彻率的计算公式:
n-n
工艺贯彻率(%)= ――×;100%
n
n:检查工艺贯彻的工序总次数。
n:未贯彻工艺的工序总次数。
10.4.3 抽查结果分析与处理
抽查结果由技术部组织各相关单位分析,提出建议,通报有关单位,作为各单位了解企业工艺纪律状况。改进工作,考核各生产单位的依据。
第十一章工艺装备管理
11.1 工艺配置
(l)工艺装备包括工具、夹具、刀具、模具、量具等。工装可分为标准和非标准两类,标准工装可以通过采购获得,非标准工装需专门的制作。
(2)工艺装备的需求由车间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的需求提出,由主管经理批准后购置或制作。提出的工装需求应包括工装名称、规格、数量、性能、数量等。工装的选择应考虑其结构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运行的可靠性、生产的适用性、同时满足工艺要求、安全节能要求和边与维护等。
(3)对陈旧的工艺装备要及时更新。当工装磨损严重,经大修后其精度仍不能满足要求时:技术陈旧、落后,工装经济效果差时:工装役令长,大修后可以恢复精度要求,但不经济时要及时更新或改造。
11.2 工装使用
工装使用过程中要根据工装结构、性能、精度和特点合理安排使用。工艺装备的使用者要了解其性能、使用方法、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而且还要了解被加工对象的特性和参数要求。
11.3 工装修理
工艺装备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会发生磨损或数据偏移,影响其技术状态和产品的制造质量,必须定期对工艺装备进行检修,检修按《设备管理制度》中的规定进行。
11.4 建立工装档案
(1)工装档案包括从提出需求、购置、安装、使用、维护、定期检查、更新和改造,直到报废的全过程中所有的图样、文字说明、检验和记录等。通过不断收集、整理又鉴定、归档、储存等活动形成的文件资料。
(2)设备主管建立全厂的工艺装备分类档案及车间的分类帐并统一分类、编号、入档管理。
附件1、
工艺文件编写规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用工艺文件的类型格式、组成及填写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及其组成部分在组织生产和生产准备过程中工艺文件的编制工作。
2. 引用标准
gb 1.1-2011 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gb 4457.3-84 机械制图字体
3. 一般规定
工艺文件的文字表达准确、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避免产生不易理解或不同理解的可能性、工艺文件术语、符号和计量单位应符合有关标准。字体符号gb4457.3-84。
4. 工艺文件类型
4.1 专用工艺文件
针对某一个产品或零、部整件所编写的通用工艺文件。
4.2 典型工艺文件
为一组结构及工艺特征相似的零、部件所设计的通用工艺文件。
4.3 工艺细则
为某一专业工种共同遵守的通用操作规程。
4.4 汇总表
按产品汇总某一工艺细则、某一典型工艺及汇总简易装配件或编制工艺图册等。4.5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
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零件所需消耗材料的数量标准。
4.6 工艺路线分配表
产品或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由毛坯准备到成品包装入库的全部工艺过程的先后顺序分配表。
5. 工艺文件的格式
公司采用的工艺文件格式列于下表中,供工艺设计人员选用:
6 工艺文件的组成
6.1 专用工艺文件
6.1.1 复杂机械加工零件工艺文件
1、艺表1(1a)
2、艺表 2
3、艺表20(20 a)
4、艺表24(放在有关工序之后)
6.1.2 一般机械加工及冲压零件工艺文件
1、艺表1(1a)
2、艺表 2
3、艺表21(21a)
4、艺表24(放在有关工序之后)
6.1.3 焊接工艺文件
1、艺表1(1a)
2、艺表 2
3、艺表22(22a)
6.1.4 装配、绕线工艺文件
1、艺表1(1a)
2、艺表 2
3、艺表7
4、艺表23
5、艺表25(放在没有检验点工序之后与本工序一起编页)
6、艺表24
6.2 典型工艺文件
根据工艺特点,工艺文件组成格式参照6.1
6.3汇总表
1、艺表 1(1a)
2、艺表6
6.4 工艺路线分配表
1、艺表1(1a)
2、艺表24
3、艺表5
6.5各厂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
艺表3
6.6 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综合明细表
艺表4
注:艺表24使用情况根据工艺文件复杂程度可增减,或放在首页、末页或某工序
之后。放在首页或最后一页时单独编页,放在某工序之后时,与该工序卡片共同编页。
7 工艺文件的填写方法
7.1 共同栏的填写
7.1.1 “产品代号”栏填写我厂编拟的产品号。
7.1.2 “装入装配件图号”及“组合号”填写直接装入的整件图号,若装入多个整件时,可只填一个图号。
7.1.3“图号”“名称”
“零部件图号”“零部件名称”
“装配件图号”“装配件名称”
以上各栏一律按产品图纸填写。
7.1.4“材料名称及牌号”栏按产品图填写材料名称牌号及标准代号。
7.1.5 “毛坯形状及尺寸”栏
型材填写断面尺寸及长度,如单件下料要给出公差。
7.1.6 “毛坯中零件数”栏填写用一件毛坯制造的零件数量。
7.1.7 “设备”栏按统一术语填写。专用性较大的机床及有特殊用途的普通机床(如工装与机床有配合要求,或因满足加工精度要求必须指定机床)要填写型号,其余的只填设备名称,不填型号。
专用设备按专用设备图纸填写名称和代号。
7.1.8 “工艺装置”栏专用工艺装置按工装图纸填写名称和代号;属于企标、部标、国标刀量具填写名称和规格。
填写时对齐工序或工步,按模、夹、刀、量、辅具顺序,尺寸规格由小到大。
7.1.9 “页次”“页数”栏各类卡片分别填写。
“工艺装置明细表”填写式样
本明细表总页数
“18”工艺文件总页数
“1”本明细表在工艺文件中的总页次
“工艺过程卡片”等填写式样
本卡片的页次
本卡片的总页数
“18”工艺文件总页数
6”本卡片在工艺文件中的页次
7.2.1“工艺装置明细表”
1、名称、代号、规格的填写见7.1.8。
2、各种工艺装置按模、夹、刀、量、辅具分类填写,各类之间空三行。
3、每一类按专用、企标、部标、国标顺序空三行填写。
4、每项之间空一行。仪器、仪表单独填写一张卡片。
5、“使用工序”栏两道工序之间用顿号隔开。专用工装使用工序号要填全、通用标准刀量具允许只填1-2道工序号。装配工序、热加工工序不填工序号。
7.2.2 “机加工艺卡片”
1、“夹具”栏专用夹具填写名称、代号。分度头、四爪卡盘、软三爪、梅花顶尖等常备夹具只填名称,如为厂标则填写名称和代号。
2、“编号”栏填写工步编号,装夹次数在两次以上时,用阿拉伯数字1、2、
3、4……表示装夹次数。
3、“工步内容”栏说明及注意事项均在此栏填写,例如:夹具上有对刀尺寸或工装有补充加工等。工步之间空一行。
4、“刀具”栏填写专用刀具和通用成型刀具
同一工步使用多种刀具时按加工顺序填写;同一工步使用同一种刀具时按规格由小到大填写。
5、“量具”栏一般只填专用和通用量具,万能量具除根据质量要求必须指定者外,一律不填写。
6、“辅具”栏填写各种辅助工具、常备辅助工具如:螺钉、压板、千斤顶、顶尖等一律不填。
注:第4、5、6条填写时均不空行,首行与工步齐平。
7.2.3 “工艺过程卡片”
1、空白处绘制简图及填写简单说明;
2、“车间”栏填写工序执行工艺代号;
3、“工序”栏按图加工则填写“按图_加工”,表面处理一般只写“涂覆”,有特殊要求须注明。
7.2.4 “装配工艺卡片”
1、“序号”栏填写工步序号
2、“操作内容”栏在栏的中间位置先写工序编号(工序1,工序2…)空两个字写工序名称。工步之间空一行,工序之间空二行。
3、“设备工装工具”栏按设备、仪表、工装、工具顺序填写。常备工具不填,填写时不空行,首行与工步齐平。
7.2.5 “材料消耗定额(装配)明细表”
1、填写构成产品实体材料的工艺定额;
2、一般按产品图纸填写名称、牌号、规格、标准号等;
3、每种材料之间空一行。
7.2.6“典型工艺规程使用明细表”
此表作为零件加工典型工艺使用明细表时
1、“材料或毛坯”栏填写名称、牌号及标准代号;
2、“毛坯中零件数”栏填写毛坯中包含的零件数量;
3、“技术说明”栏填写毛坯形状及尺寸;
4、“工序号”栏不填
5、每填一类,空一行
此表作为简易装配件明细表时
1、“毛坯中零件数”栏填单机用量;
2、“技术说明”栏填写操作指示;
3、“典型工艺名称”“工序号”栏也不填;
4、每填一项空一行。
此表作为热处理、表面处理零部件汇总表时;
1、“典型工艺名称”栏不填;
2、“技术说明”栏填写“hs0.045.___工艺细则进行”特殊技术要求者要加以说明。
3、每填一项空一行。
7.2.7 “材料消耗定额明细表”(艺表3)
1、“产品中数量”填写“工艺路线分配表”中,“总数量”数;
2、“净重”按设计图纸填写;
3、“毛重”在净重的基础上加工工艺损耗量,如切口、锯口等;
4、“工艺定额”栏按工艺文件填写;
5、“每一产品工艺定额”填写工艺定额与产品中数量之积;
6、“加工车间”填写工艺路线分配表中“主制车间”的内容;
净重
7、“利用率”计算方法×;100%
工艺定额
毛重
8、“使用率”计算方法×;100%
工艺定额
7.2.8 “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综合明细表”(艺-11表)
“每一产品净重”“毛重”“工艺定额”均按(艺表3)中相应栏数与“产品中数量”之间的值填写
7.2.9“车间分配表”(艺表5)
1、“总数量”栏填写零部整件在产品中的总数量;
2、“主制车间”栏填写主要承制单位的工艺路线代号;
3、“车间”零部整件制造过程从下料到入库按顺序填写工艺路线代号;
4、“备注”栏填写必要的说明,如移用什么产品等。
8 工艺细则编写规定
产品调试工艺文件及工艺细则的编写规定按q/hs052-93执行。
说明:所有艺表及格式由技术部提供。
第12篇 工程部工艺管理制度
制造工程部工艺管理制度
1、制造工程部为公司各项工艺标准、工艺规程等工艺技术文件的主要执行部门,各工序、机台及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公司及本部门制订的各项工艺管理制度。
2、本部门的工艺管理工作由部门分管领导负责,下设工艺员。
3、工艺员负责对各工序的工艺执行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及监督管理,对违反工艺标准、工艺规程的工序及相关人员有批评、指正的权力;对发现的不符合工艺要求的其它问题有责令相关人员立即整改、解决的权力。日常检查结果将作为内部考核依据。
4、各工序人员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现行工艺标准及工艺规程,严把质量关。对出现的工艺质量问题应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应立即向维修人员、科长、工艺员直至部门分管领导反映、汇报,并在交接班记录上作好详细记录。
5、各工序水份、温度、流量等工艺技术参数的变更,必须严格按以下程序进行:
工艺员将有工艺员签字、部门分管领导批准签字的“工艺变更通知单”下发至相关工序,操作人员见单后按变更后的工艺标准执行。
没有经部门分管领导批准的“工艺变更通知单”,任何人不得擅自对工序工艺参数进行更改调整,工序操作人员有拒绝执行的权力。
6、对于新增加或试验配方:根据市场策划部的生产、工艺要求通知书,工艺员拟订“工艺执行通知单”,经部门分管领导批准后下发至各工序执行。
第13篇 工艺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工厂工艺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的工艺管理。,
2、工作内容
2.1总则
2.1.1工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生产技术准备、材料准备、加工操作、计划调度、质量检验、劳动组织、科学合理安排生产的依据。认真搞好工艺管理工作是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2.1.2工艺管理工作实行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办法,在技术副厂长直接领导下,技术科组织工艺工作;车间设技术质量副主任,贯彻执行工厂工艺性文件及管理要求;各级工艺管理机构须保持业务工作上的有机联系与相互监察。
2.2各级工艺机构的任务与分工
2.2.1技术科
2.2.1.1参加产品设计方案的讨论,对新结构产品设计进行工艺性评审,会签产品底图,编制工艺规样/工艺文件和材料消耗定额,设计并验证工艺装备,划分工艺路线,提出重大新产品或系列产品工艺方案。
2.2.1.2做好生产技术服务工作,处理生产过程(包括工装验证〉中发生的工艺技术问题。
2.2.1.3参与产品质量与分析活动,提出质量改进措施,协同车间实施。
2.2.1.4开展新工艺试验研究,引进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设计专用工、夹、模具,工位器具和专用设备。
2.2.1.5编制工厂工艺发展规划,汇总、审批全厂技术改造项目,编制全厂技术改造计划。
2.2.2.1会签有关工艺文件,并组织工人学习、贯彻;总结工人的操作经验,提出修改建议,搞好本车间的技术管理工作。
2.2.2.2做好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准备产品图纸、有关工艺文件和工具,根据需要编制车间的工艺路线卡片及其临时性的工艺文件。
2.2.2.3负责生产现场技术服务工作,解决正常产品超标超差等工艺技术问题;提供简单的工具,工位器具设计。
2.2.2.4组织工人学习产品技术条件、工艺守则、质量标准和工艺纪律细则,制订和执行技术培训计划并进行教育与考核。
2.2.2.5定期分析车间产品质量情况,监督工序质控点管理工作,做好质量信息反馈,执行日常工艺纪律检查和生产现场定置管理实施工作,制订车间产品质量升级规划。
2.2.2.6编制需新增添的专用工、夹、模具计划,上报技术科。
2.2.2.7做好供应部安排的厂内、外协件任务的工艺准备及生产服务工作。
2.3产品工艺准备的计划管理
2.3.1技术科按供应部下达的生产技术准备计划,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2.3.2技术科会签图纸,提供工艺方案,提出工装设计制造计划任务书及外协件明细表。
2.3.3各车间技术质量付主任必须于每月五日向技术科提出下月需补充的工、夹模具计划。
2:3.4技术科必须于每月二十日前向生产部门提交下月份的工、模具生产、修理计划。
2.3.5车间技术质量副主任按技术科提出的产品工艺方案,其它工艺文件要求及下月份工模具计划做好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2.4产品工艺性评审
2.4.1凡是工厂生产的产品图纸都必须经过工艺性评审,履行工艺会签手续。
2.4.2产品设计图纸的工艺性评审(或产品工艺性审查)工作由技术科负责,对某些关键性问题,工艺员需要广泛征求车间主任和操作工人意见,并提出修改意见。
2.4.3在工艺性评审中,对确定的新工艺、新技术和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而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各车间主任应向技术科反馈,经审查后报技术副厂长批准,对重大产品或组件系列产品,在工艺性审查结束后应立即提出工艺方案,以指导工艺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2.4.4产品外协加工件在产品图样会签的同时由技术科负责提出明细清单交供应科,技术科工艺员应了解车间加工能力并保持与供应部密切联系。
2.5编制产品工艺方案
对重大特殊结构新产品要针对其结构特点及性能要求,编制特殊工艺方案(
包括专用工装设计、制造〉,同时提出需要进行工艺试验的课题及确定工艺技术准备工作的原则。
2.6划分施工工艺路线
施工路线就是产品零部件加工的传递路线,也是产品零部件种类和数量在各车间的分工,施工路线的划分由技术科工艺员依据工厂产品制造工厂流程图进行划分、会签,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
2.7编制与贯彻工艺规程
工艺规程(或工艺守则)是直接指导加工操作的基本技术文件,是厂规。其编制、审批贯彻修改按工艺规程编制、审批程序执行。
2.8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
2.8.1专用工艺装备是指生产中使用的自制专用模具、刀具、量具、夹具、吊具、工具、工位器具及工序转运工具等。
2.8.2新产品或由于图纸的更改、产品批量的增大等需要的新工艺装备应由技术科工艺员提出《工装设计任务书》,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安排设计,并每月向生产、供应科上报加工计划。由生产、供应科向有关车间下达安排加工或外协加工计划。
2.8.3一般简易工装由车间自行设计图纸,由技术科统一编号,技术科工艺员校审归档,并由技术科统一下达加工计划。专用工装的设计人员应深入使用车间了解工装使用条件与要求,以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适用,并尽量达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要求。
2.8.4工装设计图要求规范化,要有包括零件材料规格、重量的明细栏目,并必须填写清楚,必须经设计、校核签字,并经委托设计工艺员会签;大型复杂工装须由分管工艺员和使用车间技术质量副主任会签,技术科负责人审核后,纳入制造计划。
2.9非标专用设备的设计
2.9.1根据工厂生产发展方针与技术科提出有关技改外购和自制非标专用设备的立项计划,上报厂部经审核批准后,其中自制非标准专用设备由技术科设计,设计完工后拟加工计划报生产部门,由生产部门向车间下达加工计划或外协加工任务。
2.9.2专用设备设计一般先由技术科提出《专用设备设计任务书》,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安排设计,车间临时提出的专用设备必须由车间技术负责人提出设计任务书,经技术副厂长审批,作为插入项目下这技术科安排设计。
2.9.3设计员应深入车间了解所需专用设备的使用条件与要求,了解现有专用设备运行操作存在问题,以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可靠、先进合理、操作维修方便、适用有效并尽量达到规范化。
2.9.4专用设备设计方案,技术科要组织评审。
2.9.5专用设备设计完成后,须提供材料明细表、配套机电设备电器控制元件明细表,以提供供应部采购供应,并提供操作规程。
2.9.6专用设备涉及到基建、水、电、气、风、管路系统及安环因素,必须向有关部门提供详细技术要求说明。
2.9.7项目施工完毕后,需经制造单位预调试,运行正常达到设计要求,并出具质量检验合格证和质保书后,即可移交使用单位试运行三个月。试运期间若出现的问题由设计制造单位协同处理,试运三个月后验证运行可靠,设计使用部门填写..验收单,重大工项目由厂部组织制造单位、使用单位、供应部、质检科鉴定结论,有关单位签字经厂领导批准移交生产车间及供应部。
2.9.8外购专用设备由车间提出申请经技术科审查,技术副厂长批准后,纳入工厂技改计划。
2.10编制材料定额
产品材料消耗定额由技术科负责编制。定额的贯彻与验证、产品下料套裁及材料定额管理等工作由生产供应部门及各车间定额员负责具体管理,编制验证和修改按《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管理制度》进行。
2.11工艺试验
根据新产品中关键零部件的要求,产品工艺方案中提出的工艺试验课题以及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技术科安排工艺试验项目经技术副厂长批准后,由技术科组织实施,有关科室要密切配合工作。
2.12编制工艺发展规划
2.12.1工艺发展规划是企业长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依据,由技术科组织编制报技术副厂长批准。
2.12.2编制工艺发展规划,远近结合,根据新产品的需要,新材料、新工艺、
新技术的采用,以及生产上的薄弱环节,重大关键质量问题等先进编制。
2.12.3工艺发展规划范围包括:
提高产品质量、产量上规模和扩大品种的工艺发展规划;
工艺路线调整、车间内部平面布置调整方案和工艺组织措施规划;
老大难技术关键的解决方案的规划;
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及机械化、自动化、提高制造技术水平的发展规划。
2.13附则
本制度如有与上级机关规定不符时,按上级机关规定执行。
87位用户关注
46位用户关注
16位用户关注
87位用户关注
66位用户关注
24位用户关注
79位用户关注
18位用户关注
41位用户关注
6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