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验收管理制度是对医疗器械采购、入库、存储、使用等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制度,旨在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保障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
1. 验收标准:明确医疗器械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生产厂商资质等验收依据。
2. 验收流程:规定从到货检查、实物验证到资料审核的详细步骤。
3. 责任分配:确定各环节负责人及其职责,确保责任清晰。
4. 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检验机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
5. 记录与报告:规定验收记录的保存方式和期限,异常情况的报告程序。
6. 培训与监督: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日常监督与考核。
7. 应急预案:设定在验收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应急处理方案。
医疗器械验收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确保了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临床使用,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制度的执行有助于提高医疗器械管理的规范性,降低运营风险,维护医院的声誉。通过制度化管理,可以优化资源利用,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1. 完善验收标准:根据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医院实际需求,制定全面、科学的验收标准。
2. 强化人员培训:定期对验收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问题识别能力。
3. 优化流程:简化不必要的步骤,确保验收流程高效、顺畅。
4. 建立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验收记录电子化,提高工作效率,便于追溯管理。
5. 强化质量监督: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6. 激励与约束机制:设立奖惩制度,鼓励员工严格执行验收制度,同时对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7.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制度执行效果,根据反馈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
以上方案旨在构建一个完善的医疗器械验收管理体系,以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通过系统的运行和持续改进,我们有信心将医疗器械的验收管理提升到新的水平。
第1篇 中医院医疗器械验收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器械验收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是用于人体疾病诊断、治疗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或材料,特别是高风险医疗器械更是用于支持、维持生命的,在使用中对人体存在着潜在危险性,为了确保医疗器械使用中的安全、有效,特订以下制度:
(一)对购入医疗器械产品有关证件的查验:要求实物与证件相符,具体要求查验的证件有:
1.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2.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3.工商营业执照;
4.商检证、商检标志及商检报告(心脏起搏器等进口产品);
5.3c认证证书;
6.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计量器具);
7.产品合格证;
8.所有提供的证件复印件均要加盖单位红章。
(二)对购入产品包装、标识、标签的查验
1.包装应当完好。
若小包装已破损、标识不清的无菌器械,应立即停止使用、封存,并及时与生产厂家联系,予以更换,情况严重的应报药监部门备案。
若外包装破损,确认此破损不会影响产品质量,并经设备科长签字后方可验收入库。
2.包装标识应包括:产品注册证号、生产企业许可证号、执行标准编号、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号(计量器具)、生产企业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生产批号、灭菌批号(无菌产品)等。
3.进口产品的外包装应有中文标识。
4.包装标识的有关证件编号应与实物相符。
(三)验收记录
1.对购进的医疗器械产品应做好验收记录。
2.验收记录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批号(生产日期)、产品合格证、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货价格、购货日期、验收日期、验收结论。验收人员签字等内容。有灭菌批号和有效期的,应当记录灭菌批号、有效期;有商检报告要求的,要查验商检报告;有编号的植入器械还应记录产品编号,按照记录能追溯到每批器械的进货来源。
3.验收记录保存期:验收记录以及相关证件至少保存三年,有产品有效期的应当保存至产品有效期满后一年,无有效期的,应保存至不少于医疗器械终止使用后一年。
(四)对紧急使用或必须在手术现场选择的产品验收
对紧急使用或必须在手术现场选择型号、规格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可以临时由经确认有资格的厂商直接提供使用,由手术室有关人员和手术医生共同验收产品;
手术后必须及时填写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登记表(即验收及跟踪单)一式两份,一份存病历档案,一份与进货发票一起作为验收入库的凭据。
(五)入库:验收合格的医疗器械可以做财务入库。
4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