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栏目

点供管理制度

更新时间:2024-11-20

点供管理制度

点供管理制度是一种针对企业内部资源分配与管理的策略,旨在优化供应链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其主要内容涉及供应商选择、订单处理、库存控制、质量监控、成本管理和应急计划等多个方面。

包括哪些方面

1. 供应商管理:确立供应商评估标准,定期进行绩效考核,确保供应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订单管理:制定标准化订单流程,减少错误和延误,提升订单处理速度。

3. 库存控制:运用定量分析,设定安全库存水平,防止过度库存或缺货现象。

4. 质量监控:建立质量检测体系,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企业标准。

5. 成本管理:通过采购策略和价格谈判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关注运营成本和物流成本。

6. 应急计划:制定应对供应链中断或其他突发情况的预案,保障业务连续性。

重要性

点供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成本效益和客户满意度。有效的点供管理可以降低库存成本,减少供应中断的风险,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它还有助于建立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共赢局面。

方案

1. 建立供应商伙伴关系:通过定期沟通和合作项目,加强与关键供应商的关系,共同改进供应链效率。

2. 引入信息技术:利用erp系统自动化订单处理和库存管理,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响应速度。

3. 实施持续改进:定期审查点供管理制度,查找瓶颈,实施改进措施,如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方法。

4. 培训与教育:对员工进行供应链管理培训,提升其在点供管理中的专业能力。

5. 风险管理:设立风险评估机制,对潜在供应链风险进行预警和应对,确保业务不受重大影响。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企业可以构建一个高效、灵活且可靠的点供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点供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lng点供安全管理制度

1 安全教育

充装站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

1.1一级安全教育:是本单位生产设施范围内的教育,由技术负责人执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下:

(1) 以《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内容,进行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教育。

⑵通过事故案例进行安全生产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教育。

⑶进行消防、防泄漏、防火、防爆等应急事故处理程序基本知识的教育。

⑷其他有关安全教育。

1.2二级安全教育:是指各岗位针对本专业系统的特点进行有关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教育,由充装站安全员负责执行。

1.3三级安全教育:是班组内部的安全教育。当新工人上岗前,由班长对其进行岗位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艺等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1.4对新工人和外来人员的安全教育充装站技术负责人和安全员对新工人和外来人员应及时进行如下内容的安全教育:

⑴本单位的各项安全规定。

⑵各类应急事故报警信号的识别。

⑶消防设施的分布、实用知识和安全注意事项,应急事故部署及相关要求。

2 安全生产

2.1车用气瓶充装站的设备与管线,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允许超温、超压、超装、超负荷运行。

2.2厂区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要经常清理罐区内的杂草,杂物。

2.3厂区严禁烟火,任何人不得带火种、穿带钉的鞋进入罐区。运行人员应穿防静电服(或棉纺工作服)导电鞋,不准穿化纤服装。

2.4储气瓶组、储气井及工艺管线应定期排污,冬季每班至少一次,防止管线冻堵。

2.5要搞好压缩天然气设备管线的密封工作,一旦发现泄漏,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在不能制止泄漏的情况下,必须紧急切断电源,禁止车辆在危险区域通行,以防事故的发生与蔓延。

2.6压缩天然气设备管线的安全附件要配置齐全,如安全阀、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液位报警器、降温设施等,并要按期检验,保证安全、准确、可靠。

2.7要认真搞好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对各岗位要进行应急措施教育和定期模拟事故演习工作。凡从事液化石油气工作的专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2.8要建立考核档案,考核不合格者不准上岗。

3 安全检查 通过安全检查发现问题,查处隐患,采取有效的措施,堵住漏洞。

3.1安全检查的依据

⑴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及地方政府部门的条例和安全工作指示精神。

⑵充装站安全检查相关制度。

3.2安全检查形式

⑴接受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安全督导。

⑵充装站自己组织的安全检查。

3.3安全检查计划

⑴为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安全工作指示进行的安全检查工作,根据落实工作的需要进行安全检查。

⑵充装站安全工作自检自查次数每月一次。

⑶安全员监督日常产品活动及服务、环境保护、安全的符合性。

3.4安全检查人员组成

⑴重要安全检查,由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组成专项检查小组。

⑵专项安全检查,由本单位负责人参加,组织安全检查小组。

⑶一般安全检查,员工日常的安全巡视检查。

3.5检查内容 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安全员及班长参加的安全检查例会,其检查内容如下:

⑴查思想:检查操作者“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得牢不牢,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是否正确,工作责任心是否强。

⑵查制度:查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是否健全落实,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各种设备的操作者是否按操作规定进行操作,查各级有没有违章指挥,查有没有违纪现象。

⑶查设备:查各种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有没有事故隐患,设备的运转及工作记录是否填写清楚、齐全。保养周期是否按要求执行。

⑷查操作行为:查操作者是否文明生产,操作设备是否用科学的态度进行操作,有没有不科学的蛮干现象,在操作设备或保养检修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⑸查安全消防设备的管理:检查消防泵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喷淋系统、气体报警系统是否良好,各种灭火机的使用保养情况。消防水龙带、消防枪是否齐全。

⑹卫生检查:查工业卫生,各静、动设备,操作场地是否整洁,无油污、无棉纱等杂物。

3.6问题分析和整改

⑴安全检查结束后,检查小组对被检部位进行讲评,对安全隐患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整改建议。

⑵在限定时间内整改,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的向上级主管部门写出书面汇报,并做好记录备查。

⑶隐患整改内容,作为下次安全检查工作重点,进行再次安全检查。

⑷安全员做好上级部门、地方职能部门对本单位的安全检查内容及结果的记录。

⑸对查出问题要限期整改,对安全工作抓得好的班组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差的要按考核办法酌情处理。

4、用户信息反馈制度

4.1为收集广大客户对本单位产品、服务的信息,提高客户满意率,提升产品、服务质量,特制订本制度。

4.2本单位由专人负责收集、分析客户反馈的信息,提出产品、服务过程中需要完善和整改意见。

4.3客户信息的收集可通过面谈、信函、电话、传真等形式。

4.4对于客户提出的合理意见或建议,由相关负责人进行解答、记录、收集。对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要详细记录并尽快与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后给客户予以答复。

4.5相关人员要定期对客户的意见进行回访。

4.6客户信息收集负责人要对每年的客户意见进行总结,提出下阶段整改措施,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

5、压力容器(含液化气体罐车)、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以及定期检验制度

5.1技术负责人负责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

5.2各部门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5.3本单位购买压力容器或进行压力容器工程招标时,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制造(或组焊)单位。

5.4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按规定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5.5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后,应按照相关部门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进行定期检验,定期检验的时间应在检验周期到期前三个月进行,严禁使用未及时进行定期检验的设备。

5.6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⑴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⑵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⑶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⑷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⑸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5.7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5.8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5.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5.10每天必须对各种安全装置进行一次巡回检查(包括安全阀、压力表、液面计、温度计、接管头、液泵、人孔、管道等),看其性能是否正常或有无泄漏和损伤等,发现问题及时作妥善处理。

5.11各种管道应根据情况做好防锈工作,颜色必须符合规定。管道支架应稳定可靠,不应超重,不应架设电缆、电线,不应兼作其他用途。

5.12应根据容器的技术性能制定容器安全操作规程,并要严格执行。受压容器发生下列异常现象之一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⑴容器工作压力、介质温度超过许可值,采取措施后仍不下降。

⑵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等缺陷危及安全。

⑶安全附件失效,接管端断裂,紧固体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

5.13液化气体罐车的使用管理以及定期检验应符合《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

6、计量器具与仪器仪表校验制度

1安全阀定期校验制度

1.1安全阀应每一年校验一次。

1.2安全阀经过校验后,应加铅封,并做好记录存入档案。

1.3安全阀的校验应在有相关资质的校验机构进行。

1.4为使安全阀动作灵活可靠和密封性良好,应加强对安全阀的日常维护和检查。

2压力表定期检定制度

2.1压力表每半年至少检定一次,检定后的压力表应有检定标签和检定报告。检定资料应存入技术档案。

2.2未经检定的压力表不允许安装使用。

2.3压力表表盘应保持清洁,表盘上的玻璃要明亮,表内指针指示压力要清

楚易见并在压力表的表盘上以红线的形式标识出设备的最高工作压力。

3计量仪器检定制度、

3.1严格执行国家计量法规和本站有关规定,准确计量,严禁弄虚作假。

3.2严格按�器的使用要求精心操作,专用衡器未经允许不得挪做它用。

3.3新购置�器,必须有产品合格证等证件,投入使用前用标准砝码进行校验。证件不全或检定不准不得使用。

3.4为保证计量准确,衡器须每半年送计量部门检定一次,对计量部门所打铅封应注意保护,未经同意,不得私自启封,检验资料存档。

3.5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计量失准,经调整仍不可靠时,应停止使用,并报技术负责人及时送计量部门检修。

7、资料保管制度

1压缩天然气站设备档案由安全员负责整理和保管。

2设备档案和资料仅供有关人员查阅,不得外借。

3设备档案的基本内容

3.1设备开箱验收的装箱单及开箱验收清单、出厂合格证、开箱验收证明书及其随机文件。

3.2设备安装、试车、验收记录及合格证。基础图、电器接线图、地下管道和有关隐蔽工程图。

3.3设备投产时移交使用部门的设备附件的清单,设备维修保养和操作技术规程,设备润滑卡片等。

3.4设备历次检验保养、修理记录,在修理记录及完工验收记录。

3.5设备故障及事故记录。

3.6设备封存、启用、更新改造及报废的申请及审批文件等。

4 气瓶档案

气瓶档案内容至少包括:气瓶合格证、监检证书、定期检验报告等。

5 特种设备档案内容

5.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5.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5.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记录。

5.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5 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6充装资料保管内容:

6.1充装前、后检查和充装记录;

6.2收发瓶记录;

6.3 新瓶和检验后首次投入使用气瓶的抽真空置换记录;

6.4 不合格气瓶隔离处理记录;

6.5质量信息反馈记录;

6.6 设备运行、检修和安全检查等记录;

6.7安全培训记录。

8、不合格气瓶处理制度

1气瓶充装前,由充装前检查人员逐只进行检查,存在以下情况的不合格气瓶一律不许充装,应及时向站长汇报:

⑴未办理使用登记证的车用气瓶;

⑵超过检验有效期的气瓶;

⑶加气口位于车辆后备箱的;

⑷面包车车用气瓶无密封舱的;

⑹轿车及面包车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气瓶的;

(7)首次充装的新瓶或定期检验后首次使用,未经抽真空或氮气置换合格的;无剩余压力的钢瓶

9、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1特种作业人员(气瓶充装人员、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接受专业性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方可从事作业。

2新工艺、新设备投用前,由技术负责人写出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对岗位有关人员进行专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3加强教育,提高思想觉悟,使全站人员高度重视压缩天然气站工作岗位的重要性。

4凡新职工必须经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方可进入生产岗位工作和学习。安全教育考核情况要填写在安全教育卡片上,建立安全教育档案。

5对脱离操作岗位(如产假、病假、学习、外借等)6个月以上重返岗位的操作者,应进行岗位复工教育。

6临时工进岗位前必须经过安全和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10、用户宣传教育及服务制度

1对用户、气瓶使用者进行液化石油气安全使用宣传教育,提供服务,是气瓶充装站的义务。

2通过不同形式向用户宣传正确使用压缩天然气常识。

3对新开户车辆发放压缩天然气用户使用注意事项。

4加气时做到热情服务,微笑服务,使用文明用语。

11、事故上报制度

1充装过程中发生事故,应当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2 事故报告的内容:

事故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及企业性质;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算;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事故控制情况;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3事故报告办法:

⑴轻伤事故:当发生轻伤事故后,应由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

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等,立即报告处理,由经理在当日(或当班)下班前当地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⑵重伤事故:当发生重伤事故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或逐级报告公司负责人。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用快速办法(最迟不超过24小时)报告当地安全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

⑶死亡和重大死亡事故:当发生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事故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或逐级报告公司负责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的安全监督、质量监督等有关部门。

4事故发生后,必须做到“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查找和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制订出具体纠正措施不放过,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并作好记录。

12、站内动火管理制度

1、对动火部位的隔绝和消除

⑴首先要详细检查动火位置周围的各阀门,法兰等密封点是否泄漏,

并采取措施消除动火点周围环境的易燃物质。

⑵对机电传动设备应采取隔绝措施。电源拉下电闸并挂牌禁止启动或专人监守。

⑶动火现场易燃物质应清除,对阴沟、凹坑处应仔细检查并予以隔绝。

⑷提出动火申请,经有关部门批准方可进行动火操作。

2、动火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动火的各项防范措施,做到三不动火,即:未制定动火方案不动火,动火申请未批准不动火,防火措施未逐项落实不动火。

13、防雷电、静电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静电的产生对生产和人员的危害,防止因静电发生事故,特制定如下措施:

1、每年要由防雷、防静电专业检测部门对本单位的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进入储罐及防火区域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和工作鞋。

3、进入罐区前先手握人体消除静电装置消除静电。

4、在储罐区进行维修及其它作业时,严禁使用铁制工具敲打,必须使用防

爆工具。

5、对设备及管线的跨接线、接地电阻,由充装站相关人员定期检查。

6、进入充装站进行装卸操作的车辆在工作前应连接防静电导线。

7、在开启阀门时应做到缓慢开启。

8、禁止使用汽油等可燃介质清洗设备、工具和清洗衣服。

9、液化石油气充装间和库房应采用不发火花地面。

1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制度

1目的 为提高应急反应人员以及所有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反应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便在事故应急、逃生及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

2宣传与培训

2.1应急培训可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等形式广泛宣传各种危机管理预案、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增强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2培训必须标明“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并在培训方案中指明应急预案和相关法律法规所列出的事故危险和应急责任,保证提供每个应急角色所需的培训。

2.3培训方案的制订要指派经验丰富的人员执行,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培训方案,开发新培训内容,评价培训的充分性。

2.4全体员工都应接受应急培训,并做好相关记录。

3应急培训的内容

应急培训分为:基本应急培训和特殊应急培训

⑴基本应急培训:参与应急行动的所有人员进行的最低程度的应急培训。包括:如何识别危险、如何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如何启动紧急报警装置、如何逃生及如何安全疏散人员等。

⑵特殊应急培训:包括针对接触化学品、病原体感染、油气泄漏等事故危害的应急培训。

4应急演练

4.1应急演练频次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但每年不应低于2次。

4.2能够实地模拟应急处理过程的演练,按照相应的应急处理程序,以接近实战形式模拟进行;对无法接近实战模拟进行的应急演练,可以通过“桌面方式”按照应急程序进行演练,并记录好相应过程。

4.3应急演练的要求:

⑴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如无特殊情况,应按照计划组织实施。

⑵演习时,组织者应考虑周全,制定合理的应急演习实施方案,经认真评价后在组织实施,确保演习过程人员和财产安全。

⑶演习之前可通知或不通知有关人员,相关人员都应以实战的精神参加演习。

⑷演习过程中,组织者应安排人员对演习过程的有关情况进行记录。

⑸演习接受后,要注重总结,积累应急救助的经验,找出演习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从而提高处理应急事故的水平

⑹对演习过程中如发现制定的应急处理程序存在缺乏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问题,应及时组织修订完善。

15、接受安全监察的管理制度

1充装站应严格执行《安全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气瓶充装

许可规则》、《车用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的要求,积极配合安全部门、特

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的安全监察工作。

2充装站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督检查、年检时,应根据相关部门检查记

录上记明的问题、隐患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及时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上报相关检查部门。

3安全员应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定期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上报特种设备的数量、检验检测情况等数据。

4发生事故后,除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

16、设备管理制度

1设备使用管理

1.1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单位有关设备管理方针、政策及相关规定,结合本站实际,为确保生产正常进行,防止人身、设备事故的发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和大修周期,降低备件消耗,减少维修费用,特制定本规定。

1.2设备使用规程应根据设备的性能参数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制订正确使用方法。操作者必须严格贯彻执行。

1.3设备的操作者必须经相关部门培训。新上岗的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和考核后,方可操作。不合格者,不得单独操作设备。

1.4设备启动前,必须按使用规程的规定进行检查。发现有不正常的现象应立即报告现场管理人员或值班领导,严禁带问题操作。

1.5设备在启动或运转过程中,应注意检查(闻、听、看、感触)是否有不正常的现象,如发现异常情况时,为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必须立即停车。

1.6使用过程中的设备与人身安全的注意事项:

⑴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取消或改变安全装置;

⑵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改变设备结构;

⑶设备在运行中如发现故障,应立即组织处理,处理完成后应详细检查,一切正常后,方可开车;

⑷应保持设备和区域内的整洁;

⑸其它不安全因素。

1.7如发生下列情况应及时将设备使用规程修改和完善:

⑴生产工艺发生改变时;

⑵操作人员如发现规程有误或不完善之处;

⑶其它影响操作使用的因素。

1.8运行班长必须组织本班人员学习贯彻执行设备使用规程。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设备使用规程的执行情况。

1.9设备操作人员应及时记录设备的负荷、温度等因素,掌握设备运行规律,以便对该设备及时进行维护检修,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

1.10设备在运行中出现不正常现象,必须随时记录,记录的数据要准确、清楚、完整。

1.11每月由站领导组织对设备进行一次综合性自检自查,发现问题落实到人,及时处理。

2 设备维护管理

2.1设备维护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为生产提供最佳状态的生产设备。

2.2设备维护工作重点,体现在提高维修工作质量,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作业率。

2.3设备的维护要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坚持定人、定机、定岗位的“三定”原则。

2.4操作人员在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中要达到“四懂三会”(即:懂性能、懂原理、懂结构、懂用途和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必须作到“十字作业”(即紧固、清洁、润滑、调整、反腐)。

2.5维护保养责任者有下列职责:

⑴严格按设备使用规程的规定,正确使用好操作的设备,不超负荷使用;

⑵定期检查设备,连接螺栓松动,要及时紧固,检查按规定须维护检查的必检部位,然后空负荷试车,检查各控制开关是否失灵,发现问题和异常现象,要停车检查,自己能处理的马上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报告处理;

⑶定期添加润滑油或润滑脂,定期换油;确保设备和工作场地的清洁卫生,无油垢、无脏物。

2.6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应按设备使用说明书分类、分级进行。设备维护规程应根据生产发展工艺改进及设备装置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修订和完善。

2.7操作、维修人员必须深入贯彻维护规程,维护期间要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并严格按维护规程执行。

3电气设备管理

3.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用电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电气设备管理力度,确保电气设备安全运行,保障安全生产。

3.2建立和完善电气设施的防雷保护措施,由相关单位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测,以保持其性能良好。

3.3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人员进行电气设备操作。

3.4电气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按规定使用安全用具进行操作,并保持安全距离,操作时必须执行监护制度。

3.5断电施工时必须在断电线路悬挂安全警示标志。

3.6如遇紧急情况,严重危胁设备或人身安全来不及向上级报告时,操作人员可先拉开有关设备的电源开关,但事后必须立即向上级报告。

3.7设备在维修检修期间,必须断电后方可进行其他操作。

17、安全宣传制度

17.1安全宣传目的

安全宣传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宣传不仅可以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全员的安全素质;而且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安全意识,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7.2安全宣传方式

每年初制定年度安全宣传计划,而后分步实施。首先,对全体员工集中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可采取专题讲座、典型案例讨论、班前班后会、安全宣传材料等方式,把安全融入每名员工的一言一行和实际工作中,

营造出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其次,采取发放安全宣传材料、典型事故案例展览、现场安全宣传解疑答惑等方式进行广泛的社会安全宣传。

17.3安全宣传教育内容

按照全站年度安全教育计划,组织实施新职工入职安全教育。

(1)全站安全宣传的主要内容:

a.全站的生产形势和安全生产情况,有关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b.安全生产特点,危害因素及特殊危险区域分布情况;

c.安全禁令及安全规章制定等;

d.相关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e.天然气安全知识;

f.安全卫生技术常识和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方法。教育的重点是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特点、安全运营的基本要求、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知识及急救常识、安全生产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等;教育时间每人不少于8学时;受教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安全员安全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a了解本站的安全生产情况,职能范围、业务流程及对生产经营的安全管理作用;

b应重点学习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操

作;

c学习本站的安全生产三项制度,总结安全生产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在站长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好突发事故应急演练。教育重点是本站预防事故的措施及安全生产三项制度,常用劳动保护用品、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教育时间每人每年不少于16学时,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

岗;不及格者应补考,补考不及格者一律转岗。

(3)班组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a了解本岗位的任务和作用、生产特点、生产设备和安全措施;

b了解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c掌握本岗位保护器材及消防设施的具体使用方法;

d了解本岗位发生过的事故和教训;

e了解处理危险情况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教育重点是本岗位的安全生产制度、岗位生产特点、岗位操作方法、安全措施、工具、器具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本岗位曾发生过的事故及其教训、劳动纪律等。教育时间每人每年不少于16学时,经考试合格后,在指定的师傅带领下参加操作,未经许可,不得擅自独立操作。受教育率必须达到100%,因故未受教育者必须补课。

(4)特种作业安全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对接触危险性较大的特种作业人员,应进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通过脱产、半脱产培训,并经严格考核合格,取得职能管理部门颁发的

操作证后,方准上岗操作,培训每年最少一次。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焊工(包括气割);计量检定员;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操作工;驾驶员等。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执行,取得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和公司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5)日常的安全宣传教育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应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包括班前布置、班中检查、班后总结,使安全教育格式化。重点设备或装置大修,应在停车前、检修前和开车前进行专门安全教育。对重大的危险性作业,

作业前施工部门和专职安全员必须按预定的安全措施和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否则不能作业。

17.4、安全宣传教育考核 为保证安全宣传教育质量,安全教育纳入统一计划考核管理。按年、季计划进行考核或评估,并及时进行总结,考核考评结果记入档案。

17.5、按“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予以处理;

17.6、事故处理后视情况,尽快做出恢复生产方案,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17.1、按照《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执行。

《点供管理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