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计算机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公司的信息技术资源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机设备管理:涵盖硬件设备的采购、分配、维护和退役流程,以确保设备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2. 软件资产管理:规定软件的合法购买、安装、更新和卸载,防止非法软件的使用,保障企业知识产权。
3. 网络安全策略:制定防火墙规则、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病毒防护等措施,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4. 用户权限管理:明确员工对计算机系统的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系统访问和操作。
5.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制定应急恢复计划,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6. 系统维护与更新:设定定期系统检查和更新机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7. 员工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it安全意识,定期进行信息安全培训。
企业计算机管理制度的体系框架应包含以下几个层次:
1. 制度总则:阐明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为其他具体条款提供指导。
2. 组织架构:定义it部门的角色和责任,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协作机制。
3. 设备与资产管理:详细规定设备的生命周期管理,软件资产的合规性要求。
4. 网络与信息安全:设立安全政策,包括认证、授权、审计和监控等方面。
5. 用户管理与权限控制:建立用户账户管理流程,明确权限分配原则。
6. 数据管理:制定数据分类、保护、备份和恢复的详细规程。
7. 运维与服务:规定系统维护、故障处理和服务水平协议。
8. 法规遵从性:确保所有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9. 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建立应急预案,包括危机沟通、业务连续性和恢复策略。
10. 持续改进:设定评估与改进机制,定期审查制度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更新。
企业计算机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障业务连续性:通过有效的设备管理、数据保护和系统维护,确保业务不受it问题影响。
2. 保护企业资产:防止非法软件和网络攻击,减少因数据泄露或设备损失造成的经济损失。
3. 提升效率:明确的权限管理能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4. 符合法规要求:遵守相关法规,避免因违规操作导致的法律风险。
5. 增强竞争力:通过良好的it治理,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6. 培养安全文化:通过培训教育,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降低内部安全风险。
企业计算机管理制度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它不仅关乎技术层面的操作规范,更是企业文化、管理效能和风险防范的重要体现。因此,制定并严格执行这样的制度,对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第1篇 汽修企业计算机服务管理系统制度
汽修厂计算机服务管理系统制度
1.生产技术科负责计算机系统管理软件的维护、升级和管理工作。
2.业务接待室负责计算机系统管理软件的使用、安全保密工作。
3.对计算机进行安装设置的,应由经培训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并检查输入数据或参数设置的完整和正确性。
4.所有计算机软件均应备份,由生产技术科妥善保存。
5.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及结果必须妥善地加以保存,及时地进行备份。
6.计算机系统管理软件应对其进行功能评测、验证,并保存计算机软件的源代码以形成文件。
7.计算机使用应按《保密和保护所有权》规定保证数据及信息的保密安全。
8.所有计算机应设置防护病毒程序。使用磁盘进行操作时,必须事先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查,未经检查的磁盘不得使用。若程序或数据已遭破坏,应用备份软件恢复。
9、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应及时通知系统管理员。在计算机修理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密措施,防止计算机中存贮的程序或数据失密或被修改。
第2篇 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用管理规定
公司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用管理规定
1、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公司固定资产,只为公司正常业务经营管理所使用,不得挪作它用;
2、公司所有电脑的技术支持和维护由ic部门___负责,每位员工在电脑使用过程中,如遇技术问题,可及时向其反馈,寻求解决;
3、员工不得随意修改系统参数,包括域名、计算机名、ip地址、网络通信协议等等;
4、域模式的情况下,员工必须以自己所分配的域用户名登录到域中;
5、员工不得随意删除已存在的网络共享,特别是网络打印机的共享;
6、员工上网不得浏览国家法律所禁止的包含色情、暴力、_及封建迷信等内容的网页;
7、员工不得随意下载或安装和工作无关的软件,特别是可能危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带病毒程序或黑客程序;
8、员工不得随意修改或删除系统文件和文件夹,不得随意更改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非特殊情况下(要向公司申报),不得对文件进行加密处理;
9、实行管理责任制,每台电脑由相对应的人员负责使用、保管及日常维护,并登记签名确认;
10、每台电脑应安装杀毒软件,员工对个人使用的电脑杀毒软件应定期升级,更新病毒库,并至少两周查、杀病毒一次;
11、所有聊天工具(如msn、qq等)只能作为公司内部员工或对外客户联系之用途,每位员工应自觉遵守;
12、员工须认真执行此管理规定,若违反上述条款之一的,按公司相应制度处理。
13、以上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3篇 q企业计算机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计算机对企业进行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途径。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推广应用计算机管理,对增加工厂经济效益将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计算机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条 归口管理单位:
1.微型以上档次的计算机管理单位为企业管理科。
2.过程控制的计算机(主要指单板机)管理为总师办。
(以下内容不包括实时控制用单板机)
第三条 管理员职责:
1.负责计算机运用的长远规划。
2.根据资金的安排,负责机器及外设、备件的计划、采购。
3.负责软件的开发规划制定,组织开发成果鉴定。
4.与教育部门使用,组织计算机技术培训。
5.对分散使用的计算机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第四条 硬件使用:
1.各单位使用计算机,需提出上机申请,经批准后按规定机型、外设使用。
2.上机申请分为:单次上机、每月定时上机、每日定时上机三类。
3.软件开发,上机时间较多的单位,可以申请配置机器。
第五条 软件管理:
1.各单位需开发的应用软件,应向企管科提出申请。
2.应用软件的开发分为自力开发、协作开发、委托开发三类。
3.企管科负责与外单位在有偿或对等的基础上进行软件交流。
(三)软件开发任务书的编制与审批
第六条 编制依据:
1.厂部对软件开发的总体及项目的要求;
2.各单位要求开发的项目;
3.设备及软件开发人员的能力。
第七条 任务书内容:
1.软件名称;
2.软件应能达到的技术性能;
3.软件的操作环境;
4.更高层次软件对开发软件的要求;
5.工作进度计划;
6.设计组织机构、人员安排、协作单位情况;
7.经费预算。
第八条 任务书的审批:
设计任务书编制完成后,由企管科组织有关科室进行审议,认定可行后,由企管科科长批准。
(四)软件鉴定
第九条 鉴定的基本要求:
软件全部开发完成后,需经三个月到一年的实践运行(视软件复杂程序),才能申请鉴定。
第十条 鉴定资料:
软件鉴定前,必须向鉴定小级提供下述资料(其中3-7项资料各二份)。
1.设计任务书;
2.软件实现的功能;
3.使用机型,对外存外设的要求,软件支撑环境;
4.软件设计的流程图;
5.源程序清单;
6.数据库结构;
7.标准化室审议报告;
8.用户意见书。
第十一条 鉴定小组的组成与鉴定程序:
1.鉴定小组成员由厂长、企这科、计划科、财务科、总师办、标准化室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厂长担任组长;
2.鉴定的议程:
(1)软件设计者对软件的介绍;
(2)宣读标准化审查报告;
(3)用户代表发言;
(4)操作示范;
(5)讨论鉴定结果及提出进一步修改的建议;
(6)通过鉴定报告,鉴定小组成员并签字。
第十二条 鉴定后的工作:
1.整理资料、存档;
2.将鉴定会的意见反馈到各有关部门。
第十三条 软件的维护与完善。
1.软件开发人员对开发的软件要经常维护和不断完善,并对软件操作者和后续开发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2.完善的软件,年底应向计算机管理人员提供修改的程序清单。
(五)操作证管理
第十四条 操作证由企业管理科统一归口管理,每年审核一次。
第十五条 办理操作证由本人申请,单位领导同意,通过应知应会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发给操作证。
第十六条 申请操作证的人员应掌握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计算机语言,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操作规程。
第4篇 q企业计算机管理规章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计算机对企业进行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途径。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推广应用计算机管理,对增加工厂经济效益将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计算机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条 归口管理单位:
1.微型以上档次的计算机管理单位为企业管理科。
2.过程控制的计算机(主要指单板机)管理为总师办。
(以下内容不包括实时控制用单板机)
第三条 管理员职责:
1.负责计算机运用的长远规划。
2.根据资金的安排,负责机器及外设、备件的计划、采购。
3.负责软件的开发规划制定,组织开发成果鉴定。
4.与教育部门使用,组织计算机技术培训。
5.对分散使用的计算机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第四条 硬件使用:
1.各单位使用计算机,需提出上机申请,经批准后按规定机型、外设使用。
2.上机申请分为:单次上机、每月定时上机、每日定时上机三类。
3.软件开发,上机时间较多的单位,可以申请配置机器。
第五条 软件管理:
1.各单位需开发的应用软件,应向企管科提出申请。
2.应用软件的开发分为自力开发、协作开发、委托开发三类。
3.企管科负责与外单位在有偿或对等的基础上进行软件交流。
(三)软件开发任务书的编制与审批
第六条 编制依据:
1.厂部对软件开发的总体及项目的要求;
2.各单位要求开发的项目;
3.设备及软件开发人员的能力。
第七条 任务书内容:
1.软件名称;
2.软件应能达到的技术性能;
3.软件的操作环境;
4.更高层次软件对开发软件的要求;
5.工作进度计划;
6.设计组织机构、人员安排、协作单位情况;
7.经费预算。
第八条 任务书的审批:
设计任务书编制完成后,由企管科组织有关科室进行审议,认定可行后,由企管科科长批准。
(四)软件鉴定
第九条 鉴定的基本要求:
软件全部开发完成后,需经三个月到一年的实践运行(视软件复杂程序),才能申请鉴定。
第十条 鉴定资料:
软件鉴定前,必须向鉴定小级提供下述资料(其中3-7项资料各二份)。
1.设计任务书;
2.软件实现的功能;
3.使用机型,对外存外设的要求,软件支撑环境;
4.软件设计的流程图;
5.源程序清单;
6.数据库结构;
7.标准化室审议报告;
8.用户意见书。
第十一条 鉴定小组的组成与鉴定程序:
1.鉴定小组成员由厂长、企这科、计划科、财务科、总师办、标准化室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厂长担任组长;
2.鉴定的议程:
(1)软件设计者对软件的介绍;
(2)宣读标准化审查报告;
(3)用户代表发言;
(4)操作示范;
(5)讨论鉴定结果及提出进一步修改的建议;
(6)通过鉴定报告,鉴定小组成员并签字。
第十二条 鉴定后的工作:
1.整理资料、存档;
2.将鉴定会的意见反馈到各有关部门。
第十三条 软件的维护与完善。
1.软件开发人员对开发的软件要经常维护和不断完善,并对软件操作者和后续开发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2.完善的软件,年底应向计算机管理人员提供修改的程序清单。
(五)操作证管理
第十四条 操作证由企业管理科统一归口管理,每年审核一次。
第十五条 办理操作证由本人申请,单位领导同意,通过应知应会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发给操作证。
第十六条 申请操作证的人员应掌握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计算机语言,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操作规程。
第十七条 操作人员能按操作证规定的机型、外设操作。
(六)机房管理
第十八条 凡与计算
92位用户关注
3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