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公司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确保生产流程的高效、有序进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员工安全,以及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它通过明确职责、规范操作、强化监督,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
模具公司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架构:定义各部门的职能和权限,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
2. 员工管理:涵盖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环节。
3. 生产流程:详细规定模具设计、制造、检验、维修等各环节的标准操作规程。
4. 质量控制:设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符合客户要求和行业标准。
5.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采购、保养、维修和报废的政策和程序。
6. 安全卫生:制定安全操作规程,预防工伤事故,保障员工健康。
7. 供应链管理:规范供应商选择、物料采购和库存管理。
8. 客户服务:建立客户反馈机制,及时处理投诉,提升客户满意度。
模具公司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提升效率:明确的流程和责任划分能减少工作混乱,提高生产效率。
2. 保证质量:通过标准化操作,可以减少错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3. 控制风险:严格的安全生产规定可以降低工伤事故,避免法律纠纷。
4. 培养人才:良好的员工管理制度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促进团队建设。
5. 优化成本: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物料和人力成本。
6. 提升形象:专业的客户服务能增强客户信任,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建立和完善模具公司的管理制度应采取以下策略:
1. 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全面、具体的操作手册和流程图。
2. 培训与宣导:定期组织员工培训,确保每个人都了解并遵守制度。
3. 监督与反馈:设立内部审计机制,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收集员工反馈。
4. 持续改进:根据业务变化和实践效果,适时调整和完善制度。
5. 强化领导力:管理层要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制度,树立良好榜样。
6. 文化融入:将制度融入企业文化,使遵守制度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通过上述措施,模具公司可以构建一个高效、有序的运营环境,推动企业持续、稳健发展。
第1篇 z模具公司仓储管理规定
模具公司仓储管理规定
1目的
规范仓储管理,确保贮存期间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确保物资安全,确保能及时为车间生产及为顾客提供合格的产品。
2范围
适用于采购物资、半成品、成品的出入库及储存控制。
3定义
无
4相关文件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检验控制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控制程序》
《请(采)购验收程序》
《盘点管理办法》
《领料作业办法》
5职责
5.1仓储负责产品的贮存及验收控制。
5.2品管负责产品的检验和验证。
5.3仓储负责《规定》的制定,解释,修改和稽查。
6程序
6.1入库手续
6.1.1采购物资到公司后,先放置于待检区,由仓管员根据对方送货单清点其数量,核实品名、规格是否正确、包装无损,产品标识清晰、质量合格证件齐备无误后,填写《请(采)购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保存质量合格证件)。在清点采购物资数量时,不便直接清点数量的物资可采用称重等方法。
6.1.2对于须要检验的产品,连同《请(采)购验收单》送至品管部,由品管部进行检验。
6.1.3仓管员根据合格的检验记录或标签,填《请(采)购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及时登帐并贴挂标签加以标识。
6.1.4成品入库:经包装后放入仓储成品库,分单号、型号摆放并标识。开具《入库单》(附件一),经经手人、仓储经办人、生产部主管签字后分别将各联送交财务、业务等部门。
6.1.5每一笔入库数量都要及时在每天下班前统一进行帐务清理,登录《收发存日记帐》(附件二),做到日清月结。
6.2贮存物品的摆放要求
根据物资不同的性能和特点(具体包括材质、体积、重量、物流上面频率),合理划区摆放,采用科学的保管方法做到二齐、三清、四号定位。
二齐------库容整齐、堆放整齐;即做到仓储洁净,保持通道顺畅;
三清------规格、材质要分清,数量要点清;
四号定位------指区域、料架、层次、货位号实行固定位置,对号入位。
6.2.1仓储主管负责所有贮存区域的规划,制订《仓储区域规划图》(附件三),编排区、架层、位号码,库存应按用途、性能规格化,运用立体贮存方法确定摆放位置。
6.2.2物品分区(待检区、原材料区、成品区、不良品区、辅料区、办公用品区等)分类排放整齐,标识清晰可见。当实际存储物品与规划图不一致时,需挂牌明示其临时摆放状态。
6.2.3库存物资提放尽量做到上轻下重,保持货架稳固及易取,不能搁放在货架上的物品,在没有包装或盛装容器的情况下,应铺垫底物(如地台板)堆放。
6.2.4易损物品、危险物品,顾客提供的产品设专区摆放,并给予醒目的标识。
6.2.5堆放的位置、高度或使用的容器,应符合产品的特点或其本身标识的要求。
6.2.6同一批产品因存放位置的限制,需要存放在仓储不同的地点时,选择其中一处放置且在标签中注明其余产品的存放位置,在其余产品的标识中注明。
6.2.7强化目视管理,分颜色贴置《货品标签》(附件四)。
6.3存量控制
6.3.1为保证生产需要而又避免积压流动资金,仓储中各类物资的库存量预先设定上下限(上、下限的设定应考虑该物资使用的频繁度、物资有效期、采购难易程度、采购周期、流动资金状况等因素)并填写《仓储存量明细表》(附件五),防止呆料、缺料及库存积压。
6.3.2当库存物资发放至库存量下限时,仓库员应提出存量采购要求,填写《请(采)购验收单》转采购作业。
6.3.3仓管员必须定期反馈存量资讯,每月以《收发存月报表》(附件六)形式提报。
6.4存期控制
6.4.1对于有贮存期限要求的物品,要标明物品的入库时段,超过了贮存期限的要通知品管检验;
6.4.2不同的批号要予以区分,防止混放,以便做到先入先出。发放有贮存期限要求的物品时,需在产品标识上加注有效日期。
6.5贮存物品的环境及安全要求
6.5.1根据不同物资的性能和特点,维护保养工作应做到“十防”,十防:防锈、防霉、反腐、防蛀、防潮、防冻、防震、防混、防漏、防热。做到房顶不漏雨、墙面不渗水,防暴晒和风雨袭击并保持通风。
6.5.2不使用电炉、电烙铁、大功率白炽灯等会过分发热的电器,配备足够的灭火器等消防设备,确定位置,便于取用,任何情况下不能有物品阻碍器材的取用,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并做好防火防盗设施的日常保养维护。
6.5.3任何人(除仓管员、仓储、财务主管和公司领导外)未经许可不得进出仓库,更不得擅自动用库存物资。
6.5.4贵重物品必须加锁甚至用保险柜储存并施行监发监收制度。
6.5.5年度或长假期间由公司指派人员会同仓储部门对仓储内外贴置封存条,期间任何人不得擅自撕毁、待上班时统一开封。
6.6物资的领发
仓储根据相关部门的《领料申请单》(适用于原材料、半成品)或《出库单》(适用于成品出货,附件七),办理产品的出库手续,核对品名、型号(规格)、数量等无误后,在单上签字,及时销账、销卡。
6.6.1发料必须有依据,凭证、印章齐全。发料时要查对原有库存,查对限额发放的数量。核实需发产品(如从大包装中拆出的小包装),标识清楚后,才能发放,必要时补充产品标识。
6.6.2要认真复查对数量,在料单注明库存余额,以便核查。
6.6.3发料时应向领料人员当面交接清楚,及时登帐,做到日清月结。
6.6.4凡实行以旧领新的物资,须缴回旧物资,对贵重、稀有物资、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发放应严格执行审批手续,且对贵重物品及原材料施行监发料制度。
6.6.5仓储人员无权将物资借出,如有特殊情况,应经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办理借用手续,并应定期清理。
6.6.6产品用的主要物资如:外购配套件、协作件、包装箱、试用柴油、机油,按计划、按消耗定额,实行限额送料签收制。
6.6.7对于在生产和维修过程中需领用或更换之物品需将原不良件与仓储更换新品。
6.6.8成品及物资出厂遵照《出货监督和管理办法》进行操作,填写《物品放行单》(附件
八)审批后方可放行出厂。
6.1.3每一笔出库应填写《出库单》,出库数量都要及时在每天下班前统一进行帐务清理,做到出库帐日清月结。
6.7退料手续
6.7.1凡错领、错发、工艺更改、顾客要求等原因,已领出物资,领用部门可填《退料单》,仓储核实其合格标识或根据重检合格单据办理退库手续,因生产计划变动或其他原因造成原材料、零部件、外协件有多余的,由领用部门自行妥善保管,但超过一个月未使用时,应向仓储办理退料手续。
6.7.2因抽检风险的存在,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采购物资的质量缺陷或材质不符时,可填《退料单》填写并办理退库手续,这些不合格品统一放置于不良品(标识)区摆放,仓储及时统计数量,通知采购部门与供方协商更换或索赔。
6.8定期盘点、巡查制度与考核
6.8.1贮存物品需建立台帐,要经常用余额法、发料核对法、定期或分批盘点法,做到逐日自查、月度抽查、年终盘点。做好帐务清理(发生盈亏应列表上报,经领导签批后,再进行帐务处理),保持帐、单、物一致。仓管员应常查看库存物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在盘点或日常巡查中发现超过贮存期限或变质的物品,应及时通知品管部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帐单物”三相符率作为仓储考核内容。
6.8.2仓储须及时处理呆滞品、待修品(填写《物品维修申请单》附件九)和不良品,报废品(填写《物品报废申请单》附件十)以确保存货正常管理。
6.9仓储管理人员交接手续
仓储管理人员换任时应办理交接手续,原管理人员应对经管的帐本签字,新换任的仓储管理员在财务部门的见证下办理交接手续。
7应用表单
《请(采)购验收单》
《入库单》
《收发存日记帐》
《仓储区域规划图》
《货品标签》
《仓储存量明细表》
《收发存月报表》
《出库单》
《物品放行单》
《物品维修申请单》
《物品报废申请单》
《领料申请单》
2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