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工作管理制度是对企业日常运营中各项业务活动进行规范和指导的重要文件,它涵盖了从目标设定、任务分配到执行监控、评估反馈等多个环节,旨在提升工作效率,保证业务流程的顺畅和结果的达成。
1. 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和员工的业务目标,确保工作方向的一致性。
2. 职责分工:定义各职位的工作范围和责任,避免工作重叠和职责模糊。
3. 流程规范:制定业务操作流程,确保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 沟通协调: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促进部门间的协作。
5. 绩效考核:设立公正的绩效评价体系,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6. 问题解决:设立问题解决和冲突处理机制,保障业务运行的连续性。
7. 培训发展:提供持续的业务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
8. 风险控制:识别和防范业务风险,确保企业的稳健运营。
业务工作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它能:
1. 提高效率:通过规范流程,减少无效劳动,提升工作效率。
2. 保证质量:明确职责,确保工作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
3. 激发潜能:公正的绩效考核,激发员工积极性,促进个人和团队成长。
4. 规避风险: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降低潜在损失,保障企业安全。
5. 塑造文化: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塑造积极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1. 制度制定:由管理层主导,结合业务实际,制定全面而细致的业务管理制度。
2. 全员参与:鼓励员工参与制度的讨论和修订,确保制度的适用性和接受度。
3. 培训推广:定期组织培训,使员工充分理解并掌握制度内容。
4. 执行监督:设立专门的监督机制,确保制度的执行,并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
5. 反馈调整:收集制度执行情况的反馈,适时调整和完善制度,保持其动态适应性。
业务工作管理制度的构建和执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努力,以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营和持续发展。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稳定、有序、高效的工作环境,从而推动企业迈向新的高度。
第1篇 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业务工作程序
1.安全管理部制(修)订分公司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程序和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标准。
2.各项目单位根据《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标准》(sas-18-00-014)规定的密闭空间的许可范围以及分级原则,对本单位区域内的需要许可的密闭空间进行辨识,填写密闭空间辨识清单(详见表格编号saz12035-01a)。
3.各项目单位根据《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标准》对辨识的需要许可的密闭空间进行评估,确定每个密闭空间的准许进入条件,建立密闭空间管理档案,并制订本单位进入作业人员的岗位规程。
4.项目单位对需要许可的密闭空间在入口处设置警示标识,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
5.项目单位督促检修协力供应商编制密闭空间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并组织审查;技改部督促技改协力供应商编制密闭空间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并组织审查。
6.项目单位为作业者(含所在区域协力作业)提供有关的安全教育、安全交底,告知密闭空间存在的危害以及控制、急救方法。
7.项目单位为本单位进入密闭空间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及检测报警仪器。
8.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审查通过后,项目单位、技改部分别督促检修协力供应商、技改协力供应商填写的《密闭空间作业许可审批表》(详见表格编号saz12035-02a)报项目单位。
9.项目单位对检修协力供应商、技改协力供应商的作业人员、系统隔离措施、检测数据、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及监测报警、通风、通讯、个人防护、应急救援等设备的准备情况对照该密闭空间准许进入条件进行验证,验证符合后签发审批表;涉及煤气的密闭空间作业在执行本程序的同时,还需执行分公司《煤气安全管理规定》(saz10006)的相关规定。
《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标准》规定的一级密闭空间作业审批人为项目单位责任区域分厂厂长或车间主任,二级密闭空间作业审批人为项目单位责任区域作业长。
10.项目单位对作业过程进行监管。
(1)一级密闭空间作业过程中,项目单位应指派监护人员对作业全过程旁站监护,二级密闭空间作业项目单位应指派监护人员对关键作业节点进行监控。
(2)发现检测数据超标、隔离通风措施失效、作业人员出现异常行为、密闭空间外出现威胁作业者安全和健康的险情、监护者不能安全有效地履行职责等禁止作业条件时,作业许可关闭,现场重新进行处理,符合初始作业许可条件经作业许可人签字确认后,方可继续作业。
11.各相关业务单位对密闭空间作业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提出评价意见,由安全管理部汇总评价意见后,交由合同单位(含技改部)落实评价考核。
12.密闭空间的作业完成后,所有作业人员及所携带的材料和工具撤离,由项目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现场确认,并在密闭空间作业许可审批表作业终结栏签字后,作业终结。
4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