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栏目

云和调查报告(3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云和调查报告

第1篇 关于云龙县关坪乡人居环境提升的调查报告

摘要: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关坪乡是全省贫困乡之一,乡辖关坪、自新、新荣、胜利、高明5个村民委员会。当地地广人稀,人们居住分散,主要收入来源是白芸豆和核桃。此次社会实践我们重点调查走访了高明村,发现村内垃圾污染、牲畜粪便不进行处理、人畜同居现象严重。通过对当地村内村干部、村民进行访谈,了解当地人居生活环境现状,并产生思考和分析,提出改善目前的人居环境的方法、建议,不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达到脱贫攻坚的目标,不断向小康社会迈进。本文主要介绍关坪乡乡情、关坪乡人居环境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关坪乡人居环境的对策与建议等。

关键词:人居环境 扶贫攻坚

一、引言

关坪乡是全省重点贫困乡之一,乡辖关坪、自新、新荣、胜利、高明5个村民委员会,有一万一千多人,占地面积268平方公里,呈现出面积大,人口不多,居住分散的特点。现如今,通过帮扶,关坪乡经济得到了长期的发展。关坪乡的经济建设,项目建设在整个云龙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很多重大的项目都落在关坪。通过走访观察,我们发现关坪乡内村落人居环境大同小异,且高明村是省级特困村之一,所以此次社会实践重点调查了高明村,透过高明村来了解关坪乡人居生活环境。我们收集了有关关坪乡高明村人居环境现状的相关资料,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对关坪乡人居环境现状与提升进行分析,以资讨论。

(1)调查时间:2023年7月3日至2023年7月10日

(2)调查地点:大理州云龙县关坪乡

(3)调查方法:问卷法 访谈法 观察法 文献法

(4)调查过程:

小组成员讨论确定调查主题、调查目的

针对课题拟定调查方案

成员共同拟定访谈提纲

选定访谈对象,进行访谈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合

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及修改

(5)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目的在于唤醒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助力当地政府绿色扶贫攻坚工作,向当地政府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提醒政府等相关部门增强对农村地区环境的重视程度,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民生,为“精准扶贫”添砖加瓦。此外,也借此机会将志愿者所学的社会学知识加以实践,增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努力将自己历练成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也为“中国梦”进献自己的一点点微薄之力。

二、背景:

云龙县关坪乡位于县境东部,关坪河上游,东交洱源县西山乡,西接宝丰乡和诺邓镇,南连团结乡,北靠长新乡,乡政府驻地关坪村,距县城石门20千米,距州府大理市131千米。全乡国土面积268平方千米,乡境内海拔2000~3457米。年平均气温14℃。乡辖关坪、自新、新荣、胜利、高明5个村民委员会,119个村民小组,2023年年末总户数达到3894户,其中农业户数3675户,总人口11901人,其中农业人口11025人。

关坪乡属于一个山区乡,全乡都是山区,以农业发展为主,农业人口占很大部分的比例,农村贫困户较多,农民经济来源单一,主要靠核桃、白豆、牲畜的收入来维持家庭生活。同时,村民意识淡薄,对人居环境不够重视,部分村落环境污染严重。村里的垃圾不进行统一处理,存在村民随地乱扔垃圾、牲畜粪便随处可见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居住环境,。与此同时,也对“精准扶贫”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加大了该乡脱贫的难度。在国家推出“精准扶贫”的背景下,我们助力于“提升人居环境”、“绿色攻坚扶贫”,为建设关坪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关坪乡乡情介绍:

(一)关坪乡重点项目

1.云龙县二级公路,投资18个亿,在云龙境内,关坪乡是最长的一段,有22公里。

2.风电场,地势险要,海拔高达3406米,天气好时,在那可以看到玉龙雪山,这个项目投资3-4个亿,目前已经完成一期和二期工程。

3.中二型水库――勒子箐水库工程,投资3.27个亿,目前是大理州生态环境最好的水库,所有工程已经基本接近尾声。其目标是建成休闲、娱乐、垂钓、度假为一体的水利设施。

4.回归生态,关于生态农业发展的项目―诺邓火腿的诺邓黑猪的养殖基地,投资4.36个亿,包括屠宰厂,火腿加工厂等,占地面积两千多亩,属于生态农业庄园。诺邓火腿知名度高,已经超过金华火腿,其原材料来源于纯色的诺邓黑猪。这个产业进行产业链生产,此产业进攻北上广,进而进入欧美市场,通过这个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产品知名度,同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群众共同致富,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小康。

第2篇 高雄监狱风云挟持案调查报告列7项改善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 法务部 今天公布高雄监狱 挟持 事件调查报告,列出加强场舍安全检查及 受刑人 检身、强化枪械室等7项改善作为。

法务部 政务次长陈明堂晚间指出,今天公布的只是针对高雄监狱典狱长及戒护科长遭 受刑人 持枪胁持事故调查报告,确认监狱有未落实安检等缺失,尚无做出惩处,相关惩处的检讨报告,在下周才出炉。

报告中列出的改善作为,包括加强场舍安全检查及 受刑人 检身;强化枪械室、弹药室铁门、栓、锁及柜门;改进警示系统及影像设备;交错安排同场舍 受刑人 的看诊梯次;强化高风险 受刑人 的辅导;尽速提出人力及设备的改进计划; 加强矫正人员与媒体沟通的知能。

改善作为指出,对于危险物品务必详细搜查,严禁 受刑人 私自挪用作业相关器具及材料,并落实 受刑人 检身检物,对于入监、出监、出庭、还押解返等 受刑人 ,衣物及身体要检查,并设簿登记。

另需更新强化枪械室、弹药室的铁门及相关安全设施,且引进高科技设备,使紧急应变讯息迅速传至全监,以掌握正确讯息,立即应变。

此外,为防止同场舍的 受刑人 趁看诊之际串连滋事,戒护人员于提带看诊时,避免将同场舍 受刑人 过度集中于同一梯次看诊,并由中央台值班科员负责管控。

报告指出,需充实重刑累犯监的教化人力,针对 受刑人 特性设计教化辅导内容。

此外,全盘检讨人力及设备现况,研拟改进方案,另矫正机关需办理训练及演习,增加汇整资讯、发布新闻及与媒体沟通技巧的课程。

第3篇 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

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

古人云,“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曲茶”。自古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缺不了“茶”。

今天,我们就更缺不了“茶”。在云南这样的边疆民族地区,茶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绿色经济强省的天然契合点。

茶业是永恒的产业茶叶的发现与开发,茶文化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如果说神农氏是农业的发明者,那么他同时也是茶业的发明者。茶和中华民族的生存是息息相关的,茶业在神州大地上的发展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

唐代陆羽写《茶经》,开宗之句是“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指出了茶树的起源地在南方。这个“南方”据专家研究很可能就是云南。

世界茶组植物已发现的有40种,分布在云南的最多。在澜沧江、怒江和元江流域的深山老林中,人们可以看到许多野生型和栽培型的古茶林。

勐海县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有一株大茶树,高达32米,树龄有1700余年。云南茶树近缘之多,大茶树年龄之长,可称世界之冠,说明云南的确是茶树起源的中心。

云南也是我国茶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有云南一些民族的军队参战,云南茶作为贡品献给了周武王。

《蛮书》中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银生”即现在的景东,是南诏国“银生”节度府所在地,说明早在唐朝的时候,澜沧江流域广大山区已是茶叶的重要产地。

到了明清,云南已有名茶问世。徐霞客在日记中说,他到凤庆时,住在一位梅姓老人家里,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以茶树,主人以太华名茶招待,“茶味甚佳”。

普洱茶在清代是贡茶,正如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所说:普洱茶“每岁入贡,民间不易得也”。茶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之一,它发展了5000多年后还有生命力吗?茶业是云南广大地区“衣食万户”的产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它还有生存和竞争能力吗?这是我们当前必须回答的大问题。

实际上,茶业是一个永恒的产业。正是在全世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今天,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融的时代,茶的特有价值才真正显示出来,茶业才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领域。

茶业的发展,依托于它对人类生存的重大价值。这种价值是人们在数千年的生活实践中逐步体味出来的,是通过现代科技而深刻认识的。

一片小小的茶叶,包含着500多种有机化合物,是人们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无价之宝。正是这一片片小小的茶叶,可以延伸出一串长长的产业之链。

茶能解渴生津,是低脂肪、低热能的天然饮料。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认为,经常饮茶,胜于服药,曾有诗云:“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当时的日本人荣西来中国学习,参与茶事活动,回国后说:“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木。山若生之,其地则灵。

人若饮之,其寿则长。”历史上和现实中爱好茶饮之人,多是健康长寿者。

茶饮从中国传出,已成为世界性的饮料。许多专家预测,21世纪的饮料将是茶的世界。

目前,茶饮品的开发方兴未艾,既有纯茶饮料,又有混合茶饮料。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和瑞士雀巢公司都在开发茶饮料。

从发展趋势看,茶饮料市场不断扩大,茶饮料产业正在成为一个大产业。茶食品指含有茶叶的食品,既有主食,也有副食和零食。

茶米饭、茶面包、茶点心、茶饼干等已经面市,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食用茶叶比喝茶更能全面地摄取茶叶的有效成分,更有利于人们养生延年。

一旦茶食品进入千家万户,茶产业的根基就非常深厚了。茶叶的500多种有机化合物中,有许多防病治病的药效成分。

比如,茶多酚能阻断亚硝基化合物在人体内的合成,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对防癌抗癌有明显作用。氧自由基能引起细胞功能衰退,导致人体衰老,是“百病之首”,而茶多酚则具有极强的消除活性氧自由基的功能。

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将茶叶中的药用成分提取出来,可生产出防治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肝炎等病症的系列药品。茶叶中的茶色素色彩艳丽,着色效果好,稳定性极佳,本身含有多种营养保健物质,是食品、饮料最理想的着色剂。

利用茶叶成分,可以制造化妆品、芳香剂、防氧化剂、除臭剂,可以制造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有益人体健康的纺织品。茶叶还可以用作饲料,茶饲料可以增强抗病能力,喂猪可以提高瘦肉率,喂鸡可以提高产蛋率。

随着人们对茶叶功效认识的不断深化,茶叶发展正在经历一场革命。随着茶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茶产业必将成为前景光明的、永恒的产业。

茶与农业现代化云南是农业大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十五”期间云南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农业现代化从何入手?必须寻找一个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只能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改造、提升粮、油、畜、果以及烟、糖、茶、胶等传统产业,使之走向市场、走向世界。从云南实际出发,特别需要振兴的是茶业。

目前,云南茶业产值不算大,只有十几亿元,但茶业在云南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首先,茶业是“衣食万户”的产业,全省大多数地方都种茶,参与种茶、制茶、售茶的人口达1300万, 茶税构成许多地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例如,凤庆县有34万人种茶,几乎占到了全县总人口的80%以上,茶税占县财政收入的20%。勐海县农民收入和县财政收入的30%都来自茶叶。

其次,云南贫困山区面积大,人口多,贫困群众吃盐穿衣,供孩子上学,主要靠茶叶收入。对他们来说,脱贫靠茶叶,致富也要靠茶叶。

第三,茶业是成千上万的农户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直接走向市场经济的产业。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迎面涌来,千百年来生活在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环境中的农户怎样适应这种形势呢?生产出无污染、高质量的茶叶供应国际市场,是一条现实的出路。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振兴云南茶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现实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振兴云南茶业的条件是相当优越的。生态条件好。

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云南地处亚热带山区,气候温和而湿润,日照短而多雾,土壤有机质丰富而排水通畅,茶叶嫩度好、茸毛多,芽叶内含物积累高。

早春回温快,春茶上市可以比闽、浙茶叶早一个月以上;采收期长达10个月,有利于均衡生产。云南茶叶生产以资源采集型为主,开垦山坡地种植,基本无污染,农药残留量低,茶叶品质高,甘醇回味,经久耐泡。

云南这种生产高品质茶叶、建设世界一流茶区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种植条件,还有利于发展特殊优质半发酵茶,如台湾的乌龙茶等。种质资源丰富。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37个种、3个变种茶组植物中,云南有33个种和2个变种,其中25个种和1个变种是云南独有的。云南广袤的高原、山谷、丘陵上生长的不同类型的大茶树和古茶园,以及省茶科所建立的现代茶树资源圃,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树资源活体园。

云南独有的大叶茶种是世界上少有的优良茶树品种,其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等含量均高于国外良种和国内其他茶区的小叶种。生产历史悠久。

云南茶叶生产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唐宋以来得到较大发展,明清时期逐步形成的普洱茶成为茶中珍品。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制作加工经验,形成了名牌产品,形成了广大的市场,也创造了具有地方和民族特点的云南茶文化。

茶园面积大。全省茶园面积已达245万亩,采摘面积207万亩,均居全国首位。

科研力量较强。省茶科所设在勐海,有科研人员200多人,建立了国家级茶树种质资源圃,保存着800份种质资源,培育出“云抗10号”等优良品种。

思茅茶树良种场有科研人员18人,经营试验茶园1000亩,建场18年来共繁育良种苗木2000多万株,推广到全省100多个点,成为种苗科研、生产、加工的基地。云南农业大学设有茶叶专业,培养高等茶叶技术人员。

一些地区的农校还设有茶叶专业,培训中等专业人才。经营机制较新。

农业现代化要靠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从80年代中期的“三结合一体化”到今天的农业产业化,云南省茶业的生产经营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思茅地区以“三结合一体化”形式建设的15万亩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型大茶园和加工厂,已初步实现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年创产值超亿元。

龙生公司直接管理的茶园面积在3万亩以上,带动以种茶为主业的茶农就有4395户、16720人,其中光是从昭通地区转移来的特困群众就有11339人,茶户年均收入已达6000元。大渡岗茶叶实业公司用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将国家、集体、个人连接起来,合理配置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以“大渡岗”优质品牌打开了销路,站稳了市场。

在国家投入和银行贷款未增加的条件下,茶场发展起1.8万亩茶园,使周边大渡岗、勐万两个乡11000茶农走上了致富之路。这些不断创新、成长的茶叶农工贸一体化龙头企业为茶叶产业化、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场前景好。据专家预测,茶叶将主导21世纪的饮料市场。

世界茶叶市场前景较为乐观,有机茶增长较快,年均增幅25%以上。国内消费潜力更大。

比如,2000年我国人均年消费量只有375克,低于世界人均年消费约500克的水平,也大大低于日本等国1200克的水平。近年来,全国各地到云南采购茶叶十分活跃,包括浙江、福建、四川、湖南等产茶大省。

广西横县年产5万吨茉莉花茶,其中80%的茶胚来自云南。茶叶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在出口农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云南年自营出口1万吨,创汇约2000多万美元,发展外向型茶叶经济有较大的潜力。茶业振兴十策云南茶园面积全国最大,茶叶产量全国第三,发展潜力不小,但是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在重点发展烟草、矿产、生物、旅游产业的同时,对茶产业发展思路、指导思想、技改、投入等重视不够,科技含量低,单产低、品质差;加工工艺落后,名茶少,品牌杂;缺乏营销手段,市场占有率低;管理水平落后,销售环节多,税赋重,茶叶加工企业绝大多数效益不佳。以勐海茶厂为例,那是生产“大益牌”普洱茶的龙头企业,有时年出口订单远远超过当年的产量。

但由于企业包袱和税赋重,缺乏资金收购原料,很难达到精制加工的生产规模,从而使一个市场看好的企业成了亏损户。从云南茶叶生产的整体水平看,由于没有统一标准,集约化程度低,很难实现规模效益,从而导致抗风险能力弱,难以参与国际茶叶市场的激烈竞争。

困难和差距是潜力所在,挑战和风险是动力之源,云南茶产业正面临一个重大转机。当务之急,振兴云南茶产业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观念更新,振兴茶业。观念更新要着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的观念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观念,茶业要着眼于全国和世界市场。

另一方面是从只见茶叶不见文化的观念转变为以茶文化带动茶产业的观念。云南茶产业因多年培植和所具有的各种比较优势,只要以较少的投入就能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可形成种茶能脱贫、种茶能致富的积极思想。

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符合全人类“清洁生产,文明消费”的大趋势,符合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符合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要求,是观念更新的精神所在。

《云和调查报告(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