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推进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思考调查报告范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当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信息技术目前被广泛用在农业的各个领域,农业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思考调查报告范文
一、增强信息意识,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要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卓有成效地开展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政府管理部门及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来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政府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者,同时也是信息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对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信息的重要性、严肃性、风险性、时效性的认识;基层科技人员作为农业基层科技的主体,要加深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找准自身的位置,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农业企业和农户是信息服务的最终用户的接受主体,要加大信息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领域,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刺激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欲望、动机,并积极引导其投入到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之中,使他们不仅成为农业信息所带来利益的享受者,而且成为农业信息的生产者。推进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思考调查报告范文
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下,严格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使有限资金按需合理使用,真正发挥实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农业信息化建设又是一项新兴的事业,政府要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商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尽快建立农业信息化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扶持农业信息技术业和农业信息服务业的顺利健康发展。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成相对完整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信息网站,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局域网,加快信息网络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加强各种农业适用数据库的研制与开发,加强并完善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实用技术及科研成果等数据信息在内的各种类型数据库。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涉农信息资源,继续拓展实用性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在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应着手研发构建高质量的实用性农业应用系统。
三、强化组织和引导,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领导保证
政府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把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为推进农业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三农”服务,人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强化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组织开展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能力和自身的服务水平。可以通过培养培训一批、引进一批的方法,建立一支由政府部门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以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为重点,通过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传播信息,发挥好政府与广大农户之间的信息“二传手”作用。有效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突破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瓶颈。“最后一公里”实际上是从乡镇到农民的信息传递问题,也是制约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的最大障碍。
第2篇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__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1)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不够,国家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2)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发展落后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和信息化的咨询、评价及监督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如果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建立并发展起来,就缺乏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我国在针对信息技术本身及煤炭行业具体实施信息化尤其是安全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信息化的咨询及监督机构发展缓慢,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咨询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再结合煤炭企业自身来实施信息化。而目前我国还很缺乏这种信息化咨询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另外,我国也缺乏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评价和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咨询一监督-评价机制。
(3)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开发能力有限
企业信息化建设日益依赖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自身的研发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煤炭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有的外部供应商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考虑煤炭企业的特点,很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产品,而且也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不能保证煤炭企业
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煤炭企业内部环境现状
(1)煤炭企业的特殊环境问题
首先是煤炭企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特殊,我国煤炭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而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容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井下瓦斯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煤矿井下的潮湿环境,会对电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产生腐蚀性影响,这对各种设备的隔潮性、绝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煤炭生产运用大机器体系,技术装备复杂,煤炭生产所采用的成套钻探、采掘、提升、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选煤等设备,种类之多和技术复杂程度都是其它生产企业少有的,这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难度6。再次煤炭企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具有事故较多、风险较大的特点,在其生产过程中,通风、排水、供电等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2)观念和人才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目前,不少煤炭企业领导的信息意识不强,观念陈旧,认为购置计算机、能联网、上mis、erp等软件系统、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实现了信息化。这些观念都是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深刻造成的。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也影响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很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消极对待信息化,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害怕信息化引起新权利分配、为了保护本部门的利益等原因,对煤炭企业信息化采取消极的态度。一些基层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参与一些工作,认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影响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工作方式,对采用新的技术抱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肯接受新的事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煤炭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首先,煤炭企业员工平均知识素质低。由于煤炭行业的条件艰苦,使得煤炭企业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近几年一些煤炭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信息化人才流失严重。其次,煤炭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又要重视对信息化战略意识的培养,不能只重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管理、业务及信息化理论的教育。煤炭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不足也制约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管理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且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煤炭工业信息化的进程。第二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少有煤炭企业从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采用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制定规划,致使信息化工作没有明确的实施步骤、程序,往往急功近利,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采用实施某一套或几套子系统,从而导致后期软件系统的种类繁多、难以兼容。第三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煤炭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模式都比较落后,并且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部门众多,机构重叠。第四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管理基础上的,它要求信息处理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安全性,随着集成程度的提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法和制度都要做相应的变化。第五煤炭企业忽略对信息资源管理。很多煤炭企业还没有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本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做的不够,而且对于煤炭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也不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对于改善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适应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策。而且需要外部供应商提高其研发水平,能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化意识。煤炭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及基层工作者要积极接受新的技术,配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避免信息化人才的流失,更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制定煤炭企业信息化所需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立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及组织结构,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推进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会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3篇 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一、国内零售业信息建设的总体情况
1、接受调查国内零售企业业态分布:
根据有效调查企业的业态分布,我们认为基本能体现国内零售的业态分布特点,所以以下的信息化调查结果是较为真实有效的。
2、目前已应用的信息系统:
根据调查显示,在被调查企业中有82%以上都应用了pos-mis(销售点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说参与调查的企业基本上应用了第三代pos机并实行了单品管理;因为只有应用了销售点系统,才能给财务系统准确的数据,所以财务系统的应用程度稍逊于pos-mis,只占67%,这充分说明了国内的零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
3、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零售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看来随着信息化建设中带来的各种好处如效率提高,差错减少,成本降低,决策准确等各方面的效益的体现,使得零售业尤其是连锁超市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非常的高。有些零售企业甚至表示在信息系统上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
4、零售企业的it部门有多少专职人员:
5、公司在哪些方面需加强信息化建设:
57%的国内零售企业认为在供应链管理上需要加强,这种状况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内零售企业在商品通路方面确实需要应用scm技术与其上游的供应商进行电子对接来改善商品外部供应链;另一方面应该是国内信息化厂商的物流配送模块普遍比较薄弱,内部供应链管理急待加强;其次是电子商务占48%,说明了国内零售业希望能开展网上购物以提高公司形象、方便顾客或与合作伙伴开展电子交易;再次是商业智能,看来国内零售业对啤酒和尿布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了;至于网站建设,因为目前大多数零售企业,主要是中小型零售企业还没有设立自己的网站,所以有40%左右的企业认为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二、硬件系统概况
1、硬件系统的投资规模:
2、主要硬件产品:
在服务器品牌中,选择ibm服务器的企业占了受调查企业的三分之一,这主要是由于ibm与零售业软件厂商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蓝色快车的服务,而且ibm在小型机和pc server这两块都有非常杰出的产品;其次为hp,hp主要是凭借稳定的质量和性能获得了不少用户的青睐;
在收款机品牌中,使用数量最大的还是ibm,这与其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称谓是非常符合的;海信则是国产品牌中销量最多的;但今年随着一些台湾oem厂商的介入和分体式收款机的逐渐流行,整个局势估计将会出现一些变化。
一般商业用的打印机主要分为针式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在针式打印机中,epson是应用最多的品牌,其应用最广的当为lq1600k及后续产品;而在激光打印机中,hp占有的市场份额无疑是最大的。
在条码打印设备中,zebra占了绝对的优势,这除了zebra的产品质量不错,产品线丰富外,最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零售业软件的条码输出只有zebra的接口,所以很多零售企业也只好购买zebra的产品,真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另外,从整体上讲,从本次信息化调查可以看出,企业对硬件的选择明显体现了强烈的品牌效应,主要硬件商的品牌屈指可数,而对软件商的选择和信任,就出现强烈的反差,国内的软件企业众多但能真正体现品牌效应的却不多。
3、硬件系统的满意程度:
对于目前使用的硬件系统的满意程度,绝大多数用户都选择了比较满意和一般两个选项,只有很少的用户选择了十分满意、较差和很差。
4、购买硬件产品时最重视的因素:
在商业应用中,计算机硬件产品的质量是摆在第一位的,其次是服务,价格放在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在商场的运作中,不管是服务器的当机、网络的故障还是收款机的突然罢工都会使商场蒙受重大的声誉损失和经济损失,所以质量是商家的选择计算机硬件产品时最为重视的一点,其次就是万一出现硬件故障后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恢复使用,也就是售后服务的快捷程度。
三、软件系统和网络系统概况
1、软件系统方面的投资规模或拟投资的规模:
和硬件系统的投资规模相似,软件系统的投资规模也是10万-50万的最多,占受调查企业的40%,而软件投资规模超过100万的企业只占受调查企业的17%。一般来说,零售企业上erp系统,软件投资规模就会超过100万,这个比例充分说明了我国零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一个起步发展的阶段。
2、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途径:
因为专用软件的专业优势,大部分零售企业都会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专用软件,这类企业占了受调查企业的57%;只有少数实力较雄厚、从业较早的零售企业才选择自主开发,其中又以百货业态的居多,这种方式能充分满足自身的应用需求,这类企业占受调查企业的10%;而与专用软件做接口,进行二次开发或功能扩充的企业也不在少数,这样既能保持技术的先进和完整性,又能满足自身的应用需求,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这类企业占受调查企业的33%。
虽然选用专业软件供应商产品的零售企业占到了57%,但是自主开发和合作开发的比例之大,还是令人深思。调查中也显示,改造和升级软件、考察软件商成为企业信息化应用正在进行的主要措施。可以看出,在实际运作中,大多数零售企业的计算机系统,都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效果。零售企业认为软件开发商不懂业务,其产品不能满足企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新的需求;软件开发商则认为零售企业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素质低,对软件寄予太多的期望,认识不足,希望软件系统是万能的,是企业对信息化应用需要管理配套,流程配合,分段进行,逐步提高的规律认识不足,总期望找到可以一劳永逸的绝杀的办法,是一种逻辑上的懒惰思维推理。
零售企业和软件开发商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的矛盾,以及认识上的不统一,对零售企业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严重制约了我国零售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后劲。这种情况,在未来几年内,不能得到改进的话,将有可能成为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3、目前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
看来windows2000和windowsnt凭借其易用性和还不错的安全性,还有价格上的优势,占据了商业网络操作系统的大半壁江山,比例竟然占到了73%;uni_则是高端用户的首选,但是零售业的高端用户的数量相对比较少,所以只能占到18%的市场分额;而linu_和netware一个是较新,一个较老,支持的应用软件都不多,所以占的份额都很小,但随着人们对linu_越来越熟悉和支持它的应用软件越来越多,相信linu_的用户数量会慢慢的增加。
4、目前主要使用的数据库软件:
商业数据库方面一般都是选用大型关系数据库,现在还用fo_pro、access等这样的小型数据库的零售企业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中ms-sql用户数量最多,这得益于它便宜的价格和它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相得宜彰;sybase和oracle因各有优势而不相上下;而ibm db2则因曲高而和寡。
5、采用的远程通讯模式:
因为连锁店的距离的远近和当地电信资费的差异,还有对实时性的要求,零售企业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远程通讯方式,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企业,一般会选择ddn或帧中继,虽说它们的租金比较昂贵;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企业一般就会选择pstn(公用电话网)、isdn或adsl了;vpn则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用专线和拨号都可能实现广域网的互联。
6、对软件系统的满意度:
从调查数据来看,将近90%的零售企业对目前所用的软件是比较满意或还过得去的,很少有对软件非常满意的企业,也很少有认为目前所用的软件非常糟糕的,这与我们经常在网上论坛上看到的抱怨声一片的情形相差较大,可能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缘故吧!
7、购买软件产品时最重视哪一点:
软件产品是无形的,不同于其它有形的产品,软件是企业管理和运营的照相,所以购买者最看重的是软件的功能和售后服务,管理思路是企业管理的关键,所以软件的功能是最为重要的,其次是售后服务,没有良好的实施和服务,软件功能再强也没办法很好的发挥。一般来说,在购买软件之前,价格因素对选择软件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但是运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现,相对于软件的功能和售后服务来说,价格其实真的算不了什么。
四、综合
最关心的问题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对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正在进行的措施主要有:
第4篇 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调查报告
根据市电化教育馆《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摸底调查的通知》精神和市电教馆的要求,对我校电化教育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统计,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地方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缺乏组织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专人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造成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三)信息教育资源应用不足。课程整合不足,对现有的教学资源应用不足。例如,现在要求统一纸质备课,导致大量的网络资源,学校信息教育资源不能很好的应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投入。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是搞好教育信息化的物质保证。
第5篇 信息化调查报告范文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__”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攻坚时期,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有基础
(一)基本情况
1.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省__个乡镇、5万个行政村和40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__农业信息网整合了12个涉农部门,建立了农经、农情、农价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设立服务栏目近万个,数据总量达3760gb,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农业网站百强”称号。研制开发了4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面积达__多万亩,增收节支10多亿元。“16”三农热线、“千万农民短信服务工程”等服务平台,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咨询服务。藁城市“三电一厅”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__和__被列为国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__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8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8名信息员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全国先进。
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
据不完全调查,大中型制造企业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90%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62%采用了数化研发设计系统,85%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48%应用了不同程度的电子商务。__钢铁、__三友、__水泥、__天威等3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干企业开展了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__丝网、__管道管件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建设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产业的聚集发展。建立了省市两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全省752家企业、1176个排污口的联网自动监控,建设了覆盖40多万家污染源企业的基础数据库,有效抑制了企业的偷排和超标排放。唐钢等13家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被列为国家示范项目。__年__暨曹妃甸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第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稳步发展。
培育了__国大、__晨砻等30家电子商务以及__集团、__港等10家现代物流示范试点企业,网上购物人数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网上订货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依托商务部新农村商务网,从__年开始,每年举办三次“新农村农副产品网上购销会”,累计成交额达47亿元。中华标准件网、中国耐材之窗网、中国枣网、中国辣椒网等一批特色经济网站迅速崛起,辐射和带动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__被国家确定为首个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并已通过国家专家验收,丝网机械设备数化率达30%,企业网站拥有率达92%,经常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70%,网上贸易额占比超50%。
2.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全省电子政务框架初步形成。实施了“112工程”,构建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重点推进了12个跨部门应用系统。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26个部门提供了纵向业务专网服务,支撑网上审批、财政网上支付等多个跨部门应用。人口与人力资源、法人、基础地理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全省统一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了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促进了财税增收。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提前两年完成了“__”提出的60%行政许可实现网上办理的目标任务。省级49个部门473项行政许可事项中,除25项因涉密外,其余448项全部实现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走在了全国前列。省直部门核心业务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信息化,上报省政府的文件已全部实现网上传输。全省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已基本形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网民使用政府网站的比例达到25.5%,通过政府网站查询政务信息的比例达到74.1%。__市和__市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30强。我省被国家列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探索形成了“__省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应用建设与管理模式”,属国内首创。
3.社会信息化惠及百姓
社会信息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__远程教育网覆盖了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初步形成了集教育教学、科学普及、服务“三农”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服务平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社保信息系统开通了33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全省企业养老保险监测数据库入库率达97.3%,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__市“五险合一”服务模式实现了基金统一征缴和支付,在全国得以推广;__、承德、__、__、__、__被评为“全国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新农合管理、妇幼卫生监测、社区卫生服务等功能,提高了卫生系统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务与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重大疫情的网络直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了专业艺术、群众文化、文物博物、民间艺术等大文化信息资源框架体系,每年可提供万册以上电子图书、200小时视频资源,信息总量达27tb,位居全国前列;建设了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服务范围覆盖全省5万个行政村。实施了城市和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11个设区市建设了数化城市管理平台,__、__、__、__、__等市探索了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__城乡一体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城乡服务等值化。__光彩集团“全国联网家庭服务信息支撑平台”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独家国家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已覆盖56个城市。__、__先后启动建设了数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成为“全国数城市建设试点城市”。__、__、__被评为“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4.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通信方面,__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达45.6万公里,是__年末的2.33倍;局用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961.4万门和8080万户;电话用户数为5604.9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353.5万户,是__年末的2.44倍;电话普及率达79.7%,较__年上升29.5%。广电方面,全面推进有线数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网改造,有线数电视用户达370万户,双向网覆盖用户接近300万户;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覆盖11个设区市城区,用户达50万户;完成了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覆盖25万户农村家庭。互联网方面,__年底全省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1335g,网民数达到2197万人,网民普及率达到31.2%;互联网宽带用户达667万户,居全国第5位;全省行政村通宽带比率达95.1%。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融合加快,__电视台实现了7套节目的低码流网上直播和部分栏目的网上点播,网站日访问量超过100万次。__电台网站实现了9个频道的在线直播,阳光热线实现了网上视频直播和点播。信息网络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电子政务数认证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__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811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1074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对965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
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__”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__年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95.5亿元,工业增加值297.7亿元,实现利税174.51亿元,平均增速分别为35.98%、32.08%、44.24%,分别是“__”末的4.65 、4.02、和6.24 倍。产业链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阳能光伏、通信与卫星导航、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五大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形成了“四基地”、“八园区”和环京津发展的格局。
7.信息化环境日益优化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__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制定了《__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__”规划》、《关于加强全省“__”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__省电子商务“__”规划》、《__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__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
信息化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一年一度的__国际信息产业周已成为环渤海地区独具特色、规模较大的信息产业行业盛会;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省内外新闻媒体、__“5.18”经贸洽谈会,对我省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成果集中进行发布和展览宣传;多次举办信息化发展形势、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报告会或高峰论坛,全省信息化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在20所高校开设或增设了26个计算机相关专业,举办了两届__省高校网络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在省委党校建立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基地,开设了信息化知识培训课程;与中欧信息社会项目办公室联合举办了“中欧信息社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培训会;组织开展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成功举办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高级研修班、厅局级干部信息资源规划培训、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高级研修班等多次专题培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__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
二、面临形势
(一)信息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共同选择
“__”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中长期结构调整阶段,各国都把信息化作为助推经济发展、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__年,欧盟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英国推出了《数不列颠计划》,日本发布了智能日本(i-japan)计划,韩国发布“it韩国未来战略”,新加坡全面实施《智慧国计划》,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了5个方面复苏经济计划(绿色能源中的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保健体系、21世纪教室试验室、下一代宽带网等), 世界各国力求通过推动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应用,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催生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兴业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发展
近年来,宽带和移动宽带、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泛在计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正在酝酿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泛在化、可视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高端化迈进。信息网络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投资的重要领域,不断加快宽带化、移动化进程,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表明,网络平均带宽每增长10%可以拉动gdp增长1.21%,世界各国都将宽带目标定为100mbps。物联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交融发展,正在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和对物理世界的实时便捷管理成为现实,极大地改变着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为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命脉,保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从电网到运输网,战略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先进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正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通过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催生一批新兴业态,加速了现代产业体系结构调整和重构。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__”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__届_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支撑“__”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__”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__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推进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思考调查报告范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当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信息技术目前被广泛用在农业的各个领域,农业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思考调查报告范文
一、增强信息意识,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要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卓有成效地开展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政府管理部门及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来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政府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者,同时也是信息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对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信息的重要性、严肃性、风险性、时效性的认识;基层科技人员作为农业基层科技的主体,要加深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找准自身的位置,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农业企业和农户是信息服务的最终用户的接受主体,要加大信息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领域,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刺激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欲望、动机,并积极引导其投入到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之中,使他们不仅成为农业信息所带来利益的享受者,而且成为农业信息的生产者。推进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思考调查报告范文
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下,严格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使有限资金按需合理使用,真正发挥实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农业信息化建设又是一项新兴的事业,政府要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商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尽快建立农业信息化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扶持农业信息技术业和农业信息服务业的顺利健康发展。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成相对完整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信息网站,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局域网,加快信息网络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加强各种农业适用数据库的研制与开发,加强并完善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实用技术及科研成果等数据信息在内的各种类型数据库。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涉农信息资源,继续拓展实用性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在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应着手研发构建高质量的实用性农业应用系统。
三、强化组织和引导,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领导保证
政府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把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为推进农业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三农”服务,人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强化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组织开展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能力和自身的服务水平。可以通过培养培训一批、引进一批的方法,建立一支由政府部门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以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为重点,通过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传播信息,发挥好政府与广大农户之间的信息“二传手”作用。有效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突破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瓶颈。“最后一公里”实际上是从乡镇到农民的信息传递问题,也是制约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的最大障碍。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获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支持科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决定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
一、调查的目的、方法、样本及实施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二)调查组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作为调查的指导单位,于__年8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作为调查工作的承担单位,负责调查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作为调查的支持机构,负责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定和调查结果的测算工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作为调查的协助单位,分别向下属机构发文,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并协助开展调查工作。
(三)问卷设计。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保证能够形成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的总体判断,同时兼顾具有长效作用,争取形成基础性指标以及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
(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总经理/总裁、分管业务或者信息化的副总、信息化主管或者企业综合管理人员。
(五)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特别针对尚未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做了专门调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计划;企业信息化对政府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企业对第三方社会服务平台的评价;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的意见。
(六)样本选取。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完成了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样本的抽取工作。抽样库采用了__年最新维护的国家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
“样本企业”既包括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也包括还没有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其中,21067家为支持分行业分析的样本,另外4955家为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而补充的样本。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的样本共6924家,其中1969家既可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又可支持分行业分析。
1、样本的规模属性。样本企业规模的标准,上限依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签发的“国经贸中小企[__]143号”文件中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下限是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含)以上,或者职工人员在10人(含)以上的企业。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即可。
2、样本的行业分类。以__年国家统计局等三部委对中小企业的分类为基础,增加了“农业”、“信息与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 和“其他”。
七)问卷回收。数据汇总采取远程电子化汇总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9200多份,回收率达35.35%。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测算。从对样本回收情况和问卷质量的分析表明,回收的有效问卷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要求。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信息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营业状况良好。全国中小企业法人单位中,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为205.68万户,占企业法人的88.6%。非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占11.4%。调查显示,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对信息化的投资能力不断增强。
(二)中小企业最优先的需求是市场与营销。调查中了解到,52.7%的企业首先关注市场与营销(销售)方面的问题。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明显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和无形效益,更加关注战略、管理控制问题的大企业。此外,17%的企业强调管理方面的需求,13.3%的企业关注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11.2%的企业强调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
将上述四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分析,中小企业需求特点表现为:
第一,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和扩大销售能力。59.6%的企业把了解市场信息作为市场与营销方面最主要的具体需求;46.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扩大销售区域;36.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产品的推广;28.5%的企业强调控制销售成本。其它需求还包括管好销售渠道(21.9%),改善售后服务等(16.9%)。
第二,在客户管理方面,与大企业普遍把如何保留优质客户看得更重要相比,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发现更多的客户。48.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发现更多客户;42.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满意度;39.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管好现有客户资料;3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的购买行为;30.7%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对产品改进的需求;18.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信用信息。
第三,在生产和研发方面,与大企业更多关心创新等长期发展要素相比,中小企业把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信息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50.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49.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控制、降低生产成本;41.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信息;40.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生产管理,提升生产效率;15.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第四,在企业管理方面,与大企业重视加强集团管控能力和提高决策水平相比,中小企业列在首位的是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其次是提高工作效率。5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48.3%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29.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财务管理;26.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进销存管理;22.7%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22.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12%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支持领导决策。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获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支持科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决定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
一、调查的目的、方法、样本及实施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二)调查组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作为调查的指导单位,于__年8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作为调查工作的承担单位,负责调查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作为调查的支持机构,负责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定和调查结果的测算工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作为调查的协助单位,分别向下属机构发文,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并协助开展调查工作。
(三)问卷设计。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保证能够形成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的总体判断,同时兼顾具有长效作用,争取形成基础性指标以及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
(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总经理/总裁、分管业务或者信息化的副总、信息化主管或者企业综合管理人员。
(五)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特别针对尚未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做了专门调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计划;企业信息化对政府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企业对第三方社会服务平台的评价;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的意见。
(六)样本选取。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完成了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样本的抽取工作。抽样库采用了__年最新维护的国家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
“样本企业”既包括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也包括还没有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其中,21067家为支持分行业分析的样本,另外4955家为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而补充的样本。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的样本共6924家,其中1969家既可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又可支持分行业分析。
1、样本的规模属性。样本企业规模的标准,上限依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签发的“国经贸中小企[__]143号”文件中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下限是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含)以上,或者职工人员在10人(含)以上的企业。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即可。
2、样本的行业分类。以__年国家统计局等三部委对中小企业的分类为基础,增加了“农业”、“信息与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 和“其他”。
七)问卷回收。数据汇总采取远程电子化汇总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9200多份,回收率达35.35%。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测算。从对样本回收情况和问卷质量的分析表明,回收的有效问卷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要求。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信息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营业状况良好。全国中小企业法人单位中,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为205.68万户,占企业法人的88.6%。非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占11.4%。调查显示,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对信息化的投资能力不断增强。
(二)中小企业最优先的需求是市场与营销。调查中了解到,52.7%的企业首先关注市场与营销(销售)方面的问题。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明显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和无形效益,更加关注战略、管理控制问题的大企业。此外,17%的企业强调管理方面的需求,13.3%的企业关注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11.2%的企业强调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
将上述四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分析,中小企业需求特点表现为:
第一,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和扩大销售能力。59.6%的企业把了解市场信息作为市场与营销方面最主要的具体需求;46.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扩大销售区域;36.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产品的推广;28.5%的企业强调控制销售成本。其它需求还包括管好销售渠道(21.9%),改善售后服务等(16.9%)。
第二,在客户管理方面,与大企业普遍把如何保留优质客户看得更重要相比,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发现更多的客户。48.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发现更多客户;42.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满意度;39.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管好现有客户资料;3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的购买行为;30.7%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对产品改进的需求;18.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信用信息。
第三,在生产和研发方面,与大企业更多关心创新等长期发展要素相比,中小企业把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信息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50.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49.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控制、降低生产成本;41.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信息;40.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生产管理,提升生产效率;15.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第四,在企业管理方面,与大企业重视加强集团管控能力和提高决策水平相比,中小企业列在首位的是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其次是提高工作效率。5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48.3%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29.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财务管理;26.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进销存管理;22.7%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22.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12%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支持领导决策。
(三)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80.4%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其中,44.2%的企业将接入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有16.7%企业有自己的网站,14.0%的企业具有建立企业门户网站应用。
(四)电子邮件系统是中小企业的主要应用。32.8%的企业具有电子邮件系统应用。管理层有39.3%使用电子邮箱,相应的比例对于老板是32.4%,对于基层员工是15.6%;26.2%的群体不使用电子邮箱。在使用电子邮箱的人中,57.5%使用免费邮箱。
(五)超过半数的企业已经开展信息化应用。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业务应用普及率普遍低于10%。
(六)中小企业网站以信息发布为主。其次是开展电子商务。
(七)已经应用erp 的中小企业仅为4.8%。86.2%的企业没有应用erp,另有9%的企业没有明确回答。
(八)9%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展电子商务。
(九)一半左右中小企业认同信息化的正面作用。55.5%认为能改善财务管理,53.0%认为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51.2%认为能改善人力资源管理,50.9%认为能够更好地管理经销渠道,50.5%认为能加强客户管理和防止客户流失,49.2%认为能全面提升竞争能力。
(十)四成多的中小企业愿意开展信息化。45.1%愿意投资于营销市场信息化,43.9%愿意投资于财务信息化,40.8%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源信息化。
(十一)影响中小企业行动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回报。虽然中小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作用,但有出于对回报的担心,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的限制,多数企业在信息化上行动谨慎,投资力度普遍不大。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小企业通过贷款投资信息化的意愿较低。二是在政府提供优惠贷款服务的前提下,企业愿意投入的自有资金仍然较少。
(十二)中小企业更加相信专家和政府。在决定是否开展信息化和选型决策时,中小企业更加相信专家和政府的意见,并且比较接受典型示范的方式。
(十三)多数中小企业对信息服务表示不满意。一半以上已开展信息化应用的中小企业对信息服务不满意,未应用者满意度更低。
(十四)下一步中小企业拟建和完善的信息化应用呈多元化。在报税、建设企业内部网、接入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会计电算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客户关系管理/呼叫中心/销售管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信息化培训等31个方面都有需求。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与服务体系的主要情况
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与服务网络建设及发展环境改善也有密切关联。通过调查发现以下情况:
(一)企业无力单独把握信息化是信息化的主要障碍。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有一些问题虽然出在企业自身,但解决问题需要政府支持和社会推动。
(二)信息化效果不明显是排在第一位的建设和应用问题。调查显示,20.1%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效果不明显。19.3%的企业反映是资金不足。此外,还有缺乏信息化规划、业务与信息技术结合不紧密等,反映出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滞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在服务体系建设中加以解决。
(三)龙头企业和社会服务平台是主要带动力量。34.7%的企业开展信息化主要采用挂靠本行业龙头企业信息平台的方式,29.6%的企业依靠社会服务平台。
(四)中小企业关注asp服务的实用性。中小企业在asp应用方面首要关注简单应用。主要担心asp的费用太高,以及实际使用价值不高。
(五)价格与适用性是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主要问题。42.6%的企业认为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配套产品过于昂贵;33.2%的企业认为当前的产品和服务不适合企业需求。
(六)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五个主要矛盾。一是中小企业直接、有效的信息化需求与信息化服务产品供给单一、错位的矛盾;二是中小企业信息化能力和资源匮乏与缺少社会服务平台的矛盾;三是中小企业在信息化中的信任危机与政府有效引导不足的矛盾;四是中小企业分散孤立的信息化模式与社会化生产和产业链信息化要求的矛盾;五是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期望与当前信息化效果不佳的矛盾。
(七)政府应当在营造环境上下功夫。对发展环境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政策环境方面,包括财税政策、网络安全、技术政策、人才政策等。认为支撑环境(企业提供服务构成的发展环境,如支付、物流、信用、网络等商业环境)显著不足的比例,明显低于认为政策性环境显著不足的比例。说明政府应当继续加大营造发展环境的力度。
四、政策建议
(一)建立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相结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体系。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主要以投资回报为导向,具体信息化需求以市场开拓为主;服务商则长于技术引导,希望通过服务获得更多利益;政府希望大规模普及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创新的能力。这反映出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社会和政府互动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在政策指导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社会服务力量广泛参与,政府营造发展环境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体系。
(二)以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开创中小企业信息化新局面。
1、高度认识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从调查情况看,中小企业信息化既缺乏资金,而且有资金也不愿投入,关键是自建信息化的投资回报不符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律。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小生产与大社会的矛盾,需要通过社会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降低集群协调费用,均摊信息化建设成本。因此,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需要从战略上提高认识,从中探索出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
2、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应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应从企业需求入手,以资金、市场、信息、人才和技术五大需求为主线,建立服务商、服务平台、支撑环境相互协调的生态链,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积极性和优势,利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资源。
3、支持和引导服务商建设规模化服务体系。应当大力推进规模化的信息化社会服务平台建设,使之形成服务网络。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较多依靠行业龙头企业、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等实现信息化,应当鼓励这种与中小企业业务联系紧密的服务商规模化发展应用。
还要引导服务商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提供低价、简单、适用的解决方案,取得中小企业信任,实现双赢。
(三)加强营造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环境。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特别期望改善政策环境。其中,政策支持、人才培育、规范服务、建立信息库,是中小企业希望政府给予重要支持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情况看,在信息化建设中,一方面企业不愿为自建而投资,即使有政府配套仍不愿投资;另一方面,却有19.3%的企业反映资金不足,49.2%的中小企业希望政府在资金、税收上予以引导、支持。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是,中小企业希望的是政府将资金投在社会服务上。一些地方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基金,或在现有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设立专门的信息化部分,支持信息化社会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值得推荐和仿效的。
因此,建议政府资金投入采用“先评估后补贴”的原则,以保障对服务体系的投入真正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
调查中有35.6%的中小企业希望政府加强培养中小企业信息化适用人才的工作。说明政府当前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是顺应企业需求的,这项工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
(四)重点建设网络安全环境和信用环境。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撑环境,是为服务体系本身提供支撑保障的商业发展环境,从中小企业反映存在不足的支撑环境来看,电子支付(8.2%)、物流配送(10.1%)、电信服务(8.8%)等都是其中重要方面,需要持续改善;但是从调查来看,中小企业反映更为迫切的是改善网络安全环境(24.1%)和信用环境(16.7%)。因此,当前应以网络安全环境和信用环境为重点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撑环境。
(五)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宣传普及方式。针对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接受特点,更积极地采用“政府宣传、专家引路、典型示范、分类指导”等形象生动、内容多样的普及教育方式,对中小企业进行广泛的信息化宣传,普及应知应会,让更多中小企业及早入门。
媒体、厂商应更加注重中小企业的需求,在宣传推广工作中,多介绍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的实际价值和成功案例,多介绍中小企业比较信任的政府、专家意见,把着眼点放在如何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回报上。
(六)大规模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工作。对于开展信息化的障碍因素,26.5%的企业认为是企业缺少懂信息化的人才,排在首位。应当由政府搭台,发动全社会力量,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培训工程,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特别要重视对中小企业决策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七)继续开展制度化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以往调查更多偏重技术问题,而针对中小企业业务需求、信息化需求的调查较少,无法适应需求导向的信息化推进工作要求。政府应当继续支持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并尽快形成制度,科学反映、正确指导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还要根据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调查工作。
第6篇 信息化现状调查报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攻坚时期,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有基础
(一)基本情况
1.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
第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稳步发展。
2.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3.社会信息化惠及百姓
4.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电子政务数字认证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_____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811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1074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对965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
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7.信息化环境日益优化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_____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制定了《_____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_____规划》、《关于加强全省_____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_____省电子商务_____规划》、《_____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_____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_____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
二、面临形势
(一)信息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共同选择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发展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_____届_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支撑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十二五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_____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第7篇 信息化调查报告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__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1)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不够,国家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2)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发展落后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和信息化的咨询、评价及监督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如果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建立并发展起来,就缺乏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我国在针对信息技术本身及煤炭行业具体实施信息化尤其是安全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信息化的咨询及监督机构发展缓慢,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咨询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再结合煤炭企业自身来实施信息化。而目前我国还很缺乏这种信息化咨询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另外,我国也缺乏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评价和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咨询一监督-评价”机制。
(3)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开发能力有限
企业信息化建设日益依赖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自身的研发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煤炭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有的外部供应商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考虑煤炭企业的特点,很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产品,而且也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不能保证煤炭企业
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煤炭企业内部环境现状
(1)煤炭企业的特殊环境问题
首先是煤炭企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特殊,我国煤炭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而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容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井下瓦斯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煤矿井下的潮湿环境,会对电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产生腐蚀性影响,这对各种设备的隔潮性、绝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煤炭生产运用大机器体系,技术装备复杂,煤炭生产所采用的成套钻探、采掘、提升、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选煤等设备,种类之多和技术复杂程度都是其它生产企业少有的,这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难度6。再次煤炭企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具有事故较多、风险较大的特点,在其生产过程中,通风、排水、供电等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2)观念和人才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目前,不少煤炭企业领导的信息意识不强,观念陈旧,认为购置计算机、能联网、上mis、erp等软件系统、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实现了信息化。这些观念都是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深刻造成的。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也影响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很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消极对待信息化,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害怕信息化引起新权利分配、为了保护本部门的利益等原因,对煤炭企业信息化采取消极的态度。一些基层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参与一些工作,认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影响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工作方式,对采用新的技术抱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肯接受新的事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煤炭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首先,煤炭企业员工平均知识素质低。由于煤炭行业的条件艰苦,使得煤炭企业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近几年一些煤炭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信息化人才流失严重。其次,煤炭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又要重视对信息化战略意识的培养,不能只重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管理、业务及信息化理论的教育。煤炭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不足也制约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技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炭企业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开发。经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大多集中在硬件设备上,煤炭行业在硬件上的投入占总体投入的67%,而软件的投入仅占21.2%,在服务上的投入也只有11.8%。其次,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煤炭企业应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并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不利于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再次,煤炭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引进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和与企业管理融合以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很多技术并不都是现成的,要获得实际技术能力,则需要把触角仲向企业外部,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最后,煤炭企业缺乏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理解,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信息的内部防范和堵塞漏洞,有效阻止内部信息对外泄露和外界对信息系统的侵害。
管理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且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煤炭工业信息化的进程。第二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少有煤炭企业从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采用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制定规划,致使信息化工作没有明确的实施步骤、程序,往往急功近利,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采用实施某一套或几套子系统,从而导致后期软件系统的种类繁多、难以兼容。第三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煤炭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模式都比较落后,并且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塔型垂直结构,部门众多,机构重叠。第四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管理基础上的,它要求信息处理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安全性,随着集成程度的提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法和制度都要做相应的变化。第五煤炭企业忽略对信息资源管理。很多煤炭企业还没有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本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做的不够,而且对于煤炭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也不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对于改善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适应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策。而且需要外部供应商提高其研发水平,能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化意识。煤炭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及基层工作者要积极接受新的技术,配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避免信息化人才的流失,更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制定煤炭企业信息化所需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立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及组织结构,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推进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会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联商网在9月发起了全国性的零售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调查。调查时间维持一个半月,发出问卷1000余份,收回真实有效问卷258份。调查采取网上调查和网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调查的零售企业涉及全国各大主要城市,涉及不同规模、不同业态、不同性质的零售企业。
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分析如下:
一、国内零售业信息建设的总体情况
1、接受调查国内零售企业业态分布:
从调查企业的数量来看,购物中心居多,占受调查企业的24%,百货店占17%,大卖场占20%,中小超市占20%,便利店占11%,专业店占8%。对于这个结果我们认为可能是大家对购物中心的定义还不是很明确,很多百货店也将自已归为购物中心类,国内很多超市是在原百货商场部分改建或全部改建的,而且这个答案是多选,所以很多百货店和百货与超市的混合体都将自己归为购物中心,出现购物中心偏多的情况也不足为奇了。
根据有效调查企业的业态分布,我们认为基本能体现国内零售的业态分布特点,所以以下的信息化调查结果是较为真实有效的。
2、目前已应用的信息系统:
根据调查显示,在被调查企业中有82%以上都应用了pos-mis(销售点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说参与调查的企业基本上应用了第三代pos机并实行了单品管理;因为只有应用了销售点系统,才能给财务系统准确的数据,所以财务系统的应用程度稍逊于pos-mis,只占67%,这充分说明了国内的零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
3、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零售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看来随着信息化建设中带来的各种好处如效率提高,差错减少,成本降低,决策准确等各方面的效益的体现,使得零售业尤其是连锁超市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非常的高。有些零售企业甚至表示在信息系统上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
4、零售企业的it部门有多少专职人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10人以下的占56.0%,10-29人的占34.2%,30-49人的占3.8%,50人以上的占6.0%。
5、公司在哪些方面需加强信息化建设:
57%的国内零售企业认为在供应链管理上需要加强,这种状况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内零售企业在商品通路方面确实需要应用scm技术与其上游的供应商进行电子对接来改善商品外部供应链;另一方面应该是国内信息化厂商的物流配送模块普遍比较薄弱,内部供应链管理急待加强;其次是电子商务占48%,说明了国内零售业希望能开展网上购物以提高公司形象、方便顾客或与合作伙伴开展电子交易;再次是商业智能,看来国内零售业对啤酒和尿布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了;至于网站建设,因为目前大多数零售企业,主要是中小型零售企业还没有设立自己的网站,所以有40%左右的企业认为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二、硬件系统概况
1、硬件系统的投资规模:
从硬件系统的投资规模来看,10万-50万的企业最多,1000万以上的最少,其中10万至300万的硬件投入占被调查企业的73%,这充分说明了国内零售业大多还处在单店或少数店连锁运营的状态,因为零售营业总面积在平方米至10000多平方米所需的硬件系统系统投入也差不多是在10万至300万之间,所以这部分企业占了被调查企业的大部分。
2、主要硬件产品:
在服务器品牌中,选择ibm服务器的企业占了受调查企业的三分之一,这主要是由于ibm与零售业软件厂商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蓝色快车的服务,而且ibm在小型机和pc server这两块都有非常杰出的产品;其次为hp,hp主要是凭借稳定的质量和性能获得了不少用户的青睐;
在收款机品牌中,使用数量最大的还是ibm,这与其“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称谓是非常符合的;海信则是国产品牌中销量最多的;但今年随着一些台湾oem厂商的介入和分体式收款机的逐渐流行,整个局势估计将会出现一些变化。
一般商业用的打印机主要分为针式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在针式打印机中,epson是应用最多的品牌,其应用最广的当为lq1600k及后续产品;而在激光打印机中,hp占有的市场份额无疑是最大的。
在条码打印设备中,zebra占了绝对的优势,这除了zebra的产品质量不错,产品线丰富外,最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零售业软件的条码输出只有zebra的接口,所以很多零售企业也只好购买zebra的产品,真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另外,从整体上讲,从本次信息化调查可以看出,企业对硬件的选择明显体现了强烈的品牌效应,主要硬件商的品牌屈指可数,而对软件商的选择和信任,就出现强烈的反差,国内的软件企业众多但能真正体现品牌效应的却不多。
3、硬件系统的满意程度:
对于目前使用的硬件系统的满意程度,绝大多数用户都选择了比较满意和一般两个选项,只有很少的用户选择了十分满意、较差和很差。
4、购买硬件产品时最重视的因素:
在商业应用中,计算机硬件产品的质量是摆在第一位的,其次是服务,价格放在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在商场的运作中,不管是服务器的当机、网络的故障还是收款机的突然罢工都会使商场蒙受重大的声誉损失和经济损失,所以质量是商家的选择计算机硬件产品时最为重视的一点,其次就是万一出现硬件故障后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恢复使用,也就是售后服务的快捷程度。
三、软件系统和网络系统概况
1、软件系统方面的投资规模或拟投资的规模:
和硬件系统的投资规模相似,软件系统的投资规模也是10万-50万的最多,占受调查企业的40%,而软件投资规模超过100万的企业只占受调查企业的17%。一般来说,零售企业上erp系统,软件投资规模就会超过100万,这个比例充分说明了我国零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一个起步发展的阶段。
2、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途径:
因为专用软件的专业优势,大部分零售企业都会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专用软件,这类企业占了受调查企业的57%;只有少数实力较雄厚、从业较早的零售企业才选择自主开发,其中又以百货业态的居多,这种方式能充分满足自身的应用需求,这类企业占受调查企业的10%;而与专用软件做接口,进行二次开发或功能扩充的企业也不在少数,这样既能保持技术的先进和完整性,又能满足自身的应用需求,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这类企业占受调查企业的33%。
虽然选用专业软件供应商产品的零售企业占到了57%,但是自主开发和合作开发的比例之大,还是令人深思。调查中也显示,改造和升级软件、考察软件商成为企业信息化应用正在进行的主要措施。可以看出,在实际运作中,大多数零售企业的计算机系统,都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效果。零售企业认为软件开发商不懂业务,其产品不能满足企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新的需求;软件开发商则认为零售企业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素质低,对软件寄予太多的期望,认识不足,希望软件系统是‘万能’的,是企业对信息化应用需要“管理配套,流程配合,分段进行,逐步提高”的规律认识不足,总期望找到可以一劳永逸的‘绝杀’的办法,是一种逻辑上的懒惰思维推理。
零售企业和软件开发商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的矛盾,以及认识上的不统一,对零售企业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严重制约了我国零售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后劲。这种情况,在未来几年内,不能得到改进的话,将有可能成为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3、目前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
看来windows和windowsnt凭借其易用性和还不错的安全性,还有价格上的优势,占据了商业网络操作系统的大半壁江山,比例竟然占到了73%;uni_则是高端用户的首选,但是零售业的高端用户的数量相对比较少,所以只能占到18%的市场分额;而linu_和netware一个是较新,一个较老,支持的应用软件都不多,所以占的份额都很小,但随着人们对linu_越来越熟悉和支持它的应用软件越来越多,相信linu_的用户数量会慢慢的增加。
4、目前主要使用的数据库软件:
商业数据库方面一般都是选用大型关系数据库,现在还用fo_pro、access等这样的小型数据库的零售企业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中ms-sql用户数量最多,这得益于它便宜的价格和它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相得宜彰;sybase和oracle因各有优势而不相上下;而ibm db2则因曲高而和寡。
5、采用的远程通讯模式:
因为连锁店的距离的远近和当地电信资费的差异,还有对实时性的要求,零售企业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远程通讯方式,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企业,一般会选择ddn或帧中继,虽说它们的租金比较昂贵;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企业一般就会选择pstn(公用电话网)、isdn或adsl了;vpn则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用专线和拨号都可能实现广域网的互联。
6、对软件系统的满意度:
从调查数据来看,将近90%的零售企业对目前所用的软件是比较满意或还过得去的,很少有对软件非常满意的企业,也很少有认为目前所用的软件非常糟糕的,这与我们经常在网上论坛上看到的抱怨声一片的情形相差较大,可能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缘故吧!
7、购买软件产品时最重视哪一点:
软件产品是无形的,不同于其它有形的产品,软件是企业管理和运营的照相,所以购买者最看重的是软件的功能和售后服务,管理思路是企业管理的关键,所以软件的功能是最为重要的,其次是售后服务,没有良好的实施和服务,软件功能再强也没办法很好的发挥。一般来说,在购买软件之前,价格因素对选择软件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但是运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现,相对于软件的功能和售后服务来说,价格其实真的算不了什么。
四、综合
● 最关心的问题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从调查结果来看,主要问题有:1、客户关系管理; 2、连锁门店间的信息化;3、供应链管理; 4、电子商务的开展 5、数据的准确与数据模型 6、系统的稳定性
● 对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正在进行的措施主要有:
1、改造和升级软件 2、加大投入和加强培训 3、考察软件商
五、提出的建议和措施
12月11日,是个什么日子?相信中外零售企业都很清楚。按照中国在加入wto时的承诺,这一天将宣告中国零售业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更意味着中国对零售市场全面向外资开放承诺的兑现,那么——中国零售业过渡期的最后机会在哪里?中国零售业信息技术应用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1、加强互信、共存共荣
某业内人士说过:中国的连锁企业和从事连锁的it企业,是中国在转型期和在加入wto过程中,竞争最激烈的“苦藤上的命运相连的两个瓜”,他们的路到底在何方。海鼎今年的现代商业管理用户研讨会上有这样一段精彩发言: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更恰当、体贴地服务于市场消费者,为消费者争取更大的利益,令消费者满意。同样,软件商对于系统主动建设的要求,也应当是建立在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上。同客户建立“学习关系”,从客户对于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表现,来学习如何提供更好品质的服务和产品,进而以客户为中心,制定有效的运营方针。这里的“客户”不单单是商业企业,是跨越到了商业企业的消费者的概念,从间接的服务到直接的服务。也就是说,商业企业同软件商对于自身企业战略和运营方针应当诚恳契合在“以客户满意为核心”上。有了相同的契机,也就有了共同的利益出发点。“客户进步就是自身的进步,服务客户就是服务自己”。
2、上下游拓展,全面发展
本次调查对零售企业近期最关心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也做了一个初访,从返回的信息来看,我们的零售企业正在关注上游的物流、供应链,自身的数据共享、互连互通,下游的客户关系管理。可以看出,企业逐步重视全面信息化建设的营销战略,希望实现向产业供应链组织的转变,为企业在竞争中的拓展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业内人士在文章写道:零售组织不再是楼层管理、门店管理那么简单。今天的零售组织远远超越了基础门店系统业务的管理。零售企业与其上下游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组成了零售业的工业化运营体系。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发生在一个企业内部,作用于所有的相关企业,收益和成本体现在整个供应链上。可以看到,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管理的竞争,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管理观念的转变。这个论点是否可以给我们的零售企业一点启示吗?
3、加强交流、促进发展
通过本次调查,参与调查的企业对联商网在此的定位普遍给予了较好的评价,希望网站成为大家交流的桥梁和纽带。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零距离的接触到象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世界上顶尖的零售巨头;正因为这样,我们自己也造就了上海华联、联华这样的国内百强。我们联商网作为零售业的一个桥梁和纽带,希望能够在中国零售业甚至于流通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商业企业信息化程度高并不代表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一定很高,关键还在于商业企业必须有一种基于it的执行文化,拥有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并不能保证企业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只有同时建立起基于it的企业执行文化才能够发挥出制度的作用。对于一个商业企业,全面的信息化应该是系统所追求的真正目标,而且,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是漫长而持久的,长期而深入的,不可能一蹴而蹴并能一劳永逸。任何信息管理系统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对于商业企业而言,选择信息系统的关键要看是否适合自身情况,并设立发展里程碑,因为随着企业的发展,会提出新的需求,从而也促进系统的不断升级,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而系统的不断完善反过来也会促进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企业不断进步。it和零售企业双方要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循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这才是中国零售行业信息化建设大家真正乐于见到的良好氛围。我们相信这个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个良好的氛围一定会尽快形成。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获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支持科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决定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
一、调查的目的、方法、样本及实施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二)调查组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作为调查的指导单位,于__年8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作为调查工作的承担单位,负责调查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作为调查的支持机构,负责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定和调查结果的测算工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作为调查的协助单位,分别向下属机构发文,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并协助开展调查工作。
(三)问卷设计。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保证能够形成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的总体判断,同时兼顾具有长效作用,争取形成基础性指标以及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
(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总经理/总裁、分管业务或者信息化的副总、信息化主管或者企业综合管理人员。
(五)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特别针对尚未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做了专门调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计划;企业信息化对政府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企业对第三方社会服务平台的评价;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的意见。
(六)样本选取。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完成了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样本的抽取工作。抽样库采用了__年最新维护的国家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
“样本企业”既包括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也包括还没有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其中,21067家为支持分行业分析的样本,另外4955家为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而补充的样本。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的样本共6924家,其中1969家既可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又可支持分行业分析。
1、样本的规模属性。样本企业规模的标准,上限依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签发的“国经贸中小企[__]143号”文件中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下限是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含)以上,或者职工人员在10人(含)以上的企业。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即可。
2、样本的行业分类。以__年国家统计局等三部委对中小企业的分类为基础,增加了“农业”、“信息与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 和“其他”。
七)问卷回收。数据汇总采取远程电子化汇总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9200多份,回收率达35.35%。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测算。从对样本回收情况和问卷质量的分析表明,回收的有效问卷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要求。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信息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营业状况良好。全国中小企业法人单位中,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为205.68万户,占企业法人的88.6%。非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占11.4%。调查显示,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对信息化的投资能力不断增强。
(二)中小企业最优先的需求是市场与营销。调查中了解到,52.7%的企业首先关注市场与营销(销售)方面的问题。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明显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和无形效益,更加关注战略、管理控制问题的大企业。此外,17%的企业强调管理方面的需求,13.3%的企业关注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11.2%的企业强调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
将上述四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分析,中小企业需求特点表现为:
第一,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和扩大销售能力。59.6%的企业把了解市场信息作为市场与营销方面最主要的具体需求;46.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扩大销售区域;36.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产品的推广;28.5%的企业强调控制销售成本。其它需求还包括管好销售渠道(21.9%),改善售后服务等(16.9%)。
第二,在客户管理方面,与大企业普遍把如何保留优质客户看得更重要相比,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发现更多的客户。48.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发现更多客户;42.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满意度;39.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管好现有客户资料;3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的购买行为;30.7%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对产品改进的需求;18.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信用信息。
第三,在生产和研发方面,与大企业更多关心创新等长期发展要素相比,中小企业把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信息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50.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49.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控制、降低生产成本;41.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信息;40.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生产管理,提升生产效率;15.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第四,在企业管理方面,与大企业重视加强集团管控能力和提高决策水平相比,中小企业列在首位的是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其次是提高工作效率。5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48.3%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29.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财务管理;26.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进销存管理;22.7%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22.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12%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支持领导决策。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__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1)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不够,国家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第8篇 阳泉市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金融信息化进程加快,因特网在信息全球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信、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在银行业广泛运用。在金融信息系统日益发展,信息越来越向上集中,规模越来越大,金融业对它的依赖性不断增加的同时,金融信息化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金融信息化是一个热点话题,关系金融行业的稳定性和发展。所谓金融信息化,是构建在由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四要素组成的国家信息基础框架之上,由具有统一技术标准,能以不同速率传送数据、语音、图形图像、视频影像的综合信息网络,将具备智能交换和增值服务的多种以计算机为主的金融信息系统互连在一起,创造金融经营、管理、服务新模式的长期系统工程。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首先是信息全球化,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金融信息化进程加快,因特网在信息全球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信、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在银行业广泛运用,外资银行大举进入,网络银行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犯罪也在迅速增长。曾几何时,银行存折和信用卡明明在自己手里,银行支票和印章明明锁在保险柜里,计算机操作密码慎之又慎,账户上的存款却不翼而飞。
安全是金融信息系统的生命。在金融信息系统日益发展,信息越来越向上集中,规模越来越大,金融业对它的依赖性不断增加的同时,金融信息化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它关系到金融机构的生存和经营的成败,所以,应把金融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视同资金的安全一样作是金融机构的生命。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不仅是金融行业本身的问题,它与我国的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紧密相连,是保障金融业稳定发展、增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已成为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问题。
鉴于金融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性,对阳泉市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安全问题:
(1)内网与外网没有安全隔离。
目前,我们的业务网络与外网没有完全隔离,并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运行业务系统的计算机在没有相应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与外网进行连接。
(2)一些拓展服务没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我们的一些拓展服务,没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如网上对账系统,服务器运行于外网环境中,没有相应的安全措施,那么可能造成客户信息的泄密;对账系统运行于http协议下,此协议不具备数据加密等要求,同样在数据传输中可能造成客户信息的泄密。
(3)员工信息化安全意识淡薄。
员工对业务系统、计算机密码的设置、保管、更换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很多人的密码较简单,还有很多人的密码为系统预设密码。
(4)计算机外设的使用没有安全保障措施。
对于大多数的计算机外设的使用,我们没有相应的安全制度和措施。外设的随意使用,可能造成我们信息的泄密,如:移动硬盘。
针对以上问题,经过分析研究,觉得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可以有力的保障信息安全:
(1) 内网与外网进行有效隔离。
针对内网与外网有效隔离,可以采取运行内网业务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并及时更新病毒库、定时查杀;对计算机进行定期扫描系统及应用漏洞;避免安装未知软件,软件均由内网ftp服务器下载;外网出口架设硬件防火墙,并配置访问控制列表,防止计算机被攻击、下马。
(2) 拓展业务采取安全保障措施。
对于拓展业务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接入外网的服务器,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并及时更新病毒库、定时查杀;进行定期扫描系统及应用漏洞;禁止安装非业务相关软件;外网出口架设硬件防火墙,并配置访问控制列表,除业务应用外所有端口封闭;web应用采用安全的传输模式,如http,制作访问证书,并对相应客户颁发相应的访问证书,否则无法访问到业务服务器,并对证书进行定期撤销、更新;修改应用及数据库常用端口、避免端口被扫描及攻击;web应用的用户名密码采取md5方式加密,该加密方式为不可逆,防止客户用户名与密码被窃取;
(3)加强员工信息安全培训。
分批、分级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加强员工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培养信息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
(4)制定计算机外设使用制度。
制定计算机外设使用制度,规定外设使用的计算机及使用人,可建立登记薄,有效监控;配置使用外设计算机,防止自动播放外设内容,防止病毒传播;杀毒后方可使用外设;使用外设后计算机进行扫描后方可接入内网,防止病毒在内网中传播。
第9篇 关于全县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当今世界,信息化无处不在,信息技术正深刻地引领着经济社会的的变格与发展。国土资源管理同样面临着发展迅猛、势不可当的信息化改革。国土资源信息是国民经济信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信息资源,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作用,是实现国土资源工作科学化、现代化,加强国土资源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基础。
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根本转变和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及政务公开的重要途经。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国土资源高效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是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可以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国土资源部门与人民群众直接沟通的渠道,把国土资源管理的政策方针及相关内容在网上公开,建立方便的信息查询系统,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并通过信息反馈听取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采纳合理建议,推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促进政府工作方式从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我县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十二五工作任务,新要求,把信息技术全面、深入地应用到全县国土资源各项工作中,为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保障。
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网络建设情况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今年以矿管一张图为契机,投入资金48万元将机房迁至局五楼,进行了整体改造。通过改造,我局计算机机房建成了一个集机房装修、机房安全、综合布线、网络通信、整体供配电、电磁屏蔽、安全保密、恒温恒湿、环境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可用性机房,达到全省山区县市的一流水平。
(三)数据库建设情况
完成了全县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1:1万基本农田数据库、1:1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1:500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县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等建库工作。
(四)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情况
通过县电子政务网,2023年7月建立了远安县国土资源局门户网站,累计发布政务公开信息500多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薄弱,投入不足。我县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投入少,信息化建设落后于其它本级部门。
(二)专业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由于地域等原因,我县缺少专业人才,尤其缺乏即熟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又精通计算机系统建设和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又比较复杂,技术要求高,人才的短缺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基础数据库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更新机制,并不断更新数据,才能保证基础数据的现势性、准确性、完整性。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定期更新机制,是今后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
(四)没有统一标准规范,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原有的信息系统在应用体系结构、技术路线、数据存储方面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系统接口不开放,形成信息孤岛、无法整合、难以共享。另外,国土资源业务的多样化、管理的复杂性,也造成了业务系统的复杂和缺乏连接。
(五)没有数据中心,无法提供决策支持。没有统一的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分散、异构的数据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很多国土资源业务还处于手工、纸质件办理的阶段,数据查询及统计不便,数据口径不一。不能实现数据的深层次挖掘,无法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三、措施
(二)健全制度,科学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机制。信息化项目建设要实现科学的项目管理制度。规范软硬件系统的运行维护、用户管理、流程控制、安全控制和协同互动等行为,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建立数据管理制度,规范数据采集与汇交,维护与更新,交换与共享制度,实现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规范政务和服务信息的公开发布行为,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与保密制度,确保系统和数据运行安全可靠。
(三)广开渠道,筹措资金。采取措施,积极筹措信息化建设需要的资金。力争将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保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必要经费投入。
(四)引进人才,强化培训。为了完成我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针对我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这一现状,我局领导已做出安排,信息中心两名工作人员轮流到省厅信息中心跟班学习一个月,再引进计算机、地籍管理、规划利用等专业人员1名,充实我局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同时,对现有工作人员有计划地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培训,逐步将全局干部职工培养成为专业与国土管理各项职能、业务、技术相促进的复合型人才。
49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26位用户关注
92位用户关注
39位用户关注
22位用户关注
6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