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栏目

父母调查报告英语(7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父母调查报告英语

第1篇 2023关于孝敬父母实践调查报告

摘 要:孝道的发扬。在我懂事以来,常常会听人们谈论谁家的儿子不孝顺,谁家的媳妇不孝顺等等关于不孝顺父母事。常在外工作的人们,在春节的时候,无论有多忙都回家看望他们的爸爸妈妈,并给他们带去物质和精神上的礼物。孝道是一种品德,孝道是一种力量。这也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吧,更重要的还是为自己的生命感恩。

关键词:孝顺 感恩 尊重

正文:中国传统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并且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一、何为孝道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外安其身”。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不能从心里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在这个日新月异,进步神速的社会,人们容易蔑视老人的阅历和经验,轻视老人的社会地位。

“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论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没有对父母尽过孝道呢,是一句亲切地问候?还是一次关怀的行动?孝顺父母,不仅要外安其身,更重要的是要内安其心。如果我们真的孝顺父母,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不要等到明天。

二、城镇和农村是如何对待“孝”?

中国城市孝心调查:国内曾有过在孝道实践方面,该调查涉及了晚辈对长者行为的六个层面,包括:照顾长者、经济上援助长者、尊敬长者、服从长者、关注长者的爱恶、不时慰问长者。

整体来看,中国人的孝道表现差强人意,其中最好之行为为尊敬长者,最差的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科学系教授,在正在香港召开的“全球华人孝亲敬老研讨会”上,公布了一份《老、中、青三代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厦门、西安、香港的孝道实践研究》报告。

当研究人员把不同城市的背景加以统计学的调整后,显示出北京样本对父母的孝道实践分值最高,上海样本分值最低,而香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一项分值最高。

分析认为,道德教育对当地的孝道有明显影响,并以此解释为何北京、南京孝道实践水平较高,且传统多代家庭较为普遍;反之,亦看出上海、广州及香港道德教育相对薄弱。

进一步变量分析显示:中年人的孝道实践较多,因为他(她)们多有年迈的父母健在,社会经历促使其有更丰富的孝道实践技巧。

另一个具影响性的变量是收入,中等收入阶层较高收入者,更为热衷孝道实践。而多数已婚女士是孝道的忠实实践者。以上内容摘自《中国新闻网》

说起孝敬父母,可能有时候农村出来的孩子比城里长大的孩子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许是他们的童年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尽早的就体会生活的艰难,也许是因为在纯朴简单的环境中,更能让他们感悟真情,总之,他们热爱土地,并且格外的懂得感恩。

城市的孩子大多从小依赖感就很强,他们被溺爱、娇惯得太多。和农村相比,家庭环境的优越没有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像温室的花,被呵护着安逸的长大。大小的场面他们都见识过,繁华中的都市杂烩他们都谙熟„„相比之下,感恩对于他们来讲,会略显陌生。

三、如何尽到孝?大学生们的理解,父母的期望。

我们大学生们理解:我们家是严父慈母,我对父亲非常尊重,但毕竟是两代人,也难事事让他们如意。下学期就要毕业了,父母希望我能留在他们身边,我却想出去闯一闯。在外面虽能挣多些钱,却又不一定能满足父母。这真是一种矛盾。父母更需要心理安慰,希望能常常见到儿女,享受天伦之乐。不管将来工作怎样,我都会尽力让父母称心如意。

孝敬父母经济上一定要有所体现。我父母是农民,将来年纪大了不能种地,就没有生活来源了。现在对父母只能是回家时多陪陪他们,特别是过节时一块看看电视,聊聊天,他们就很高兴。在家里我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母亲从小教育我要争气,每次回家我都不忘给她带点礼物,她虽然嘴上说不用,可心里挺高兴。将来自己工作了,经济上一定要多替父母分担些。

我认为经济方面很重要。上学给家里造成很大负担,兄弟姐妹中我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多,将来也应该负最大的责任,特别是对父母经济上一定要保证。农村一个村考上大学的很少,自己考上了大学给家里树立了地位,将来能否出人头地,关系到父母和家族的声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父母眼里这才是最大的孝顺。现在我觉得责任心很重,压力也很大。父母很辛苦,回家后自己跟家里人一样,干农活、做饭、洗衣服、挖土,样样都做。

自从上大学以来,跟父母的交流少了,对家、对父母的感觉逐渐淡了,以前写信一次写几页纸,现在一页也写不满。因为学校里的事比较多,去年放假就没回家。曾经看过一幅漫画,大意是说孤独是对老人的最大伤害,我看了以后感觉很内疚。

现在讲孝敬父母,只能是精神上的,也就是父母的生日、节假日打电话问候一下;假期早回家,多陪陪父母,跟他们聊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济上不可能给予他们。将来工作不在父母身边,回家机会少,要多跟父母通通电话,尽量回家看望他们。如果有条件,与父母共住是很好的尽孝心的机会。

我觉得“孝敬”就是尽量与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你记着他们,至于经济上的东西倒在其次。我父母现在都还在工作,老是问我需要赞助不,所以,再给钱似乎有点假惺惺的,还不如多打几个电话。我的表示主要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在外地过得挺好,让他们互相照顾,别牵挂我。我有时回家给家里添置一些小东西,记得那次我买了一块厚塑料桌布,妈高兴得要命,说儿子懂事了,会给家里买东西了,并将它拿到邻居家去炫耀了好久。那是我第一次给家里买东西,后来,想到妈那么高兴,我就每次都注意家里缺什么,然后带回去。

父母的期望:最大的希望是孩子学习好,能独立,有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孩子能自立于社会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父母对子女全身心地投入,当然希望孩子能以关心回报,不过也没有太多的要求。现在孩子还小,能帮我拿拿东西,累时捶捶背,感觉就很满足。

有时她在家里干一点力所能及的活,哪怕干不好,心里也很高兴。现在的孩子太顺了,体会不到生活的艰难,感觉上不如经过生活困难时期的孩子孝顺。那时父母与孩子共度难关,感情很深。不过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达而变化了,不像从前那样要求孩子承担太多,减少了对孩子的依赖。将来孩子的工作压力要比现在大得多,孩子能有出息,能很愉快地生活就行。我们经济上比较宽裕,不想增加孩子这方面的负担。只要过生日、生病时,孩子能打电话问候一声就满足了。与孩子的关系上,希望既有威严,也能保持一种朋友关系。生活方面,将来年纪大了,可以去老年公寓或老人院生活。孤单的家庭生活没有意思,不如去过集体生活。有人认为进老人院显得孩子不孝顺,自己没福气,我不这样认为,孩子的爱代替不了老人之间沟通的需要,这样做既不拖累孩子,又有益于身心健康,有什么不好?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能与子女在思想上不断沟通,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能够统一。我们生活不成问题,更渴望亲情,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生病时子女能关照关照,有不能做的事帮帮忙。老人怕寂寞,子女多与我们聊聊天、说说知心话。希望子女理解、尊重我们的意见。以顺为孝的传统总的来说还是有道理的,不是原则问题儿女可以让步,尽量让老人高兴。老人有自己的脾气,作子女的要尊重他们。儿女在成长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父母都原谅了,父母也可能犯错误,有想不周到的地方,或者有什么差错,儿女也要原谅。

孩子现在好好学习,长大能出人头地,就算孝敬。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做生意做得很辛苦,就是为了孩子。

我们有保险,生活没有问题,宁愿孩子将来远走高飞,也不愿她守在眼前下岗。父母抚养孩子是为了了自己的心愿,期望他们将来能自立,能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将来孩子能做到这一点,自然就会对父母好,父母也就什么都有了。

致 谢: 对有助于本项目所开展工作的其他人员表示感谢,对实践地点的领导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对给予理论指导的老师和协助开展工作的同学表示感谢。

第2篇 新时期大学生与父母关系调查报告

一:学生上学学费的问题

我出生在农村,我也知道,一旦身边的人考上了大学,家里的人既高兴,又很忧郁。高兴的是,孩子可以以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一辈子,一生也没有什么大成就。也没有大的什么愿望。但是愁的是,在穷也不能穷孩子啊,就拼命的干活,为孩子积蓄学费以及每月的生活费。而对自己就是凑合,凑合着过日子。每当做孩子的看到,听到这一切时,就有一种想法,就是退学。或者打工睁几个钱,来减减父母的压力。

虽然为人父母,就有责任抚养自己的儿女,但是父母对成年子女不再负有抚育义务。而接受高等教育,是一种智力投资,实际上就是就业投资,这项投资的直接受益人是子女而不是父母,依照民法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子女应该为其预期可得利益作出相应的付出,即学费由自己付。子女自行接受高等教育,进行就业投资,理当从家庭的实际状况、自己的条件和能力出发,通过勤工助学、半工半读、业余学习或向银行贷款等方式,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不应完全依赖父母。 父母与子女的观念都得变一变。孩子不能躺在父母身上上大学,父母也应当鼓励子女想办法支付学费。

二:学生与家人沟通

我毕竟出生在农村,我的爸爸妈妈也是个初中毕业生。想想我的过去,我好象从来没有和家里的人弹过一次心,可如今我上了一个并不理想大学。或许这件事还可以压一压他们望子成龙的 愿望吧。我觉得农村的孩子天生就有一些欠缺,毕竟出生以后,接受的本地的方言,等到长大了以后,想一下子就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似乎有些难。学生与父母的相互沟通在他们之间很重要,对整个家庭也是举足轻重的,我认为作为家长的不应该有些封建的思想,比如;孩子和异性的同学交往,隐来的却是一次训骂,一次言教。我觉得为人父母应该随着孩子们的年龄增长,适当的给予他们一些自由,不应该有自己拘束孩子们的时间。我觉得这样时间一长,孩子们会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将为他们终身受用。

反之,如果父母不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强迫孩子们做不乐意的事,孩子们就会从心里面产生一种叛逆心理,这样久而久之,就是死火山也有爆发的一天。后果可能会后悔莫急啊。

三: 父母的心

现在的大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知心人,每当心中有一些不快乐之事,会彼此倾诉。诉说自己的苦楚。但是让他们对着自己的父母说,可能就鸦雀无声了。

俗话说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胜于一切。

我想,只要当代的大学生处理好家庭的关系,也能在班里,校园里同样会处理好人际关系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何要想盆景班那样的孩子呢?

第3篇 孝敬父母实践调查报告

孝敬父母实践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十分的重要,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孝敬父母实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何为孝道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外安其身”。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不能从心里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在这个日新月异,进步神速的社会,人们容易蔑视老人的阅历和经验,轻视老人的社会地位。

“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论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没有对父母尽过孝道呢,是一句亲切地问候?还是一次关怀的行动?孝顺父母,不仅要外安其身,更重要的是要内安其心。如果我们真的孝顺父母,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不要等到明天。

二、城镇和农村是如何对待“孝”?

中国城市孝心调查:国内曾有过在孝道实践方面,该调查涉及了晚辈对长者行为的六个层面,包括:照顾长者、经济上援助长者、尊敬长者、服从长者、关注长者的爱恶、不时慰问长者。

整体来看,中国人的孝道表现差强人意,其中最好之行为为尊敬长者,最差的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科学系教授,在正在香港召开的“全球华人孝亲敬老研讨会”上,公布了一份《老、中、青三代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厦门、西安、香港的孝道实践研究》报告。

当研究人员把不同城市的背景加以统计学的调整后,显示出北京样本对父母的孝道实践分值最高,上海样本分值最低,而香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一项分值最高。

分析认为,道德教育对当地的孝道有明显影响,并以此解释为何北京、南京孝道实践水平较高,且传统多代家庭较为普遍;反之,亦看出上海、广州及香港道德教育相对薄弱。

进一步变量分析显示:中年人的孝道实践较多,因为他(她)们多有年迈的父母健在,社会经历促使其有更丰富的孝道实践技巧。

另一个具影响性的变量是收入,中等收入阶层较高收入者,更为热衷孝道实践。而多数已婚女士是孝道的忠实实践者。以上内容摘自《中国新闻网》

说起孝敬父母,可能有时候农村出来的孩子比城里长大的孩子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许是他们的童年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尽早的就体会生活的艰难,也许是因为在纯朴简单的环境中,更能让他们感悟真情,总之,他们热爱土地,并且格外的懂得感恩。

城市的孩子大多从小依赖感就很强,他们被溺爱、娇惯得太多。和农村相比,家庭环境的优越没有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像温室的花,被呵护着安逸的长大。大小的场面他们都见识过,繁华中的都市杂烩他们都谙熟相比之下,感恩对于他们来讲,会略显陌生。

三、如何尽到孝?大学生们的理解,父母的期望。

我们大学生们理解:我们家是严父慈母,我对父亲非常尊重,但毕竟是两代人,也难事事让他们如意。下学期就要毕业了,父母希望我能留在他们身边,我却想出去闯一闯。在外面虽能挣多些钱,却又不一定能满足父母。这真是一种矛盾。父母更需要心理安慰,希望能常常见到儿女,享受天伦之乐。不管将来工作怎样,我都会尽力让父母称心如意。

孝敬父母经济上一定要有所体现。我父母是农民,将来年纪大了不能种地,就没有生活来源了。现在对父母只能是回家时多陪陪他们,特别是过节时一块看看电视,聊聊天,他们就很高兴。在家里我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母亲从小教育我要争气,每次回家我都不忘给她带点礼物,她虽然嘴上说不用,可心里挺高兴。将来自己工作了,经济上一定要多替父母分担些。

我认为经济方面很重要。上学给家里造成很大负担,兄弟姐妹中我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多,将来也应该负最大的责任,特别是对父母经济上一定要保证。农村一个村考上大学的很少,自己考上了大学给家里树立了地位,将来能否出人头地,关系到父母和家族的声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父母眼里这才是最大的孝顺。现在我觉得责任心很重,压力也很大。父母很辛苦,回家后自己跟家里人一样,干农活、做饭、洗衣服、挖土,样样都做。

自从上大学以来,跟父母的交流少了,对家、对父母的感觉逐渐淡了,以前写信一次写几页纸,现在一页也写不满。因为学校里的事比较多,去年放假就没回家。曾经看过一幅漫画,大意是说孤独是对老人的最大伤害,我看了以后感觉很内疚。

现在讲孝敬父母,只能是精神上的,也就是父母的生日、节假日打电话问候一下;假期早回家,多陪陪父母,跟他们聊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济上不可能给予他们。将来工作不在父母身边,回家机会少,要多跟父母通通电话,尽量回家看望他们。如果有条件,与父母共住是很好的尽孝心的机会。

我觉得“孝敬”就是尽量与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你记着他们,至于经济上的东西倒在其次。我父母现在都还在工作,老是问我需要赞助不,所以,再给钱似乎有点假惺惺的,还不如多打几个电话。我的表示主要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在外地过得挺好,让他们互相照顾,别牵挂我。我有时回家给家里添置一些小东西,记得那次我买了一块厚塑料桌布,妈高兴得要命,说儿子懂事了,会给家里买东西了,并将它拿到邻居家去炫耀了好久。那是我第一次给家里买东西,后来,想到妈那么高兴,我就每次都注意家里缺什么,然后带回去。

父母的.期望:最大的希望是孩子学习好,能独立,有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孩子能自立于社会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父母对子女全身心地投入,当然希望孩子能以关心回报,不过也没有太多的要求。现在孩子还小,能帮我拿拿东西,累时捶捶背,感觉就很满足。

有时她在家里干一点力所能及的活,哪怕干不好,心里也很高兴。现在的孩子太顺了,体会不到生活的艰难,感觉上不如经过生活困难时期的孩子孝顺。那时父母与孩子共度难关,感情很深。不过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达而变化了,不像从前那样要求孩子承担太多,减少了对孩子的依赖。将来孩子的工作压力要比现在大得多,孩子能有出息,能很愉快地生活就行。我们经济上比较宽裕,不想增加孩子这方面的负担。只要过生日、生病时,孩子能打电话问候一声就满足了。与孩子的关系上,希望既有威严,也能保持一种朋友关系。生活方面,将来年纪大了,可以去老年公寓或老人院生活。孤单的家庭生活没有意思,不如去过集体生活。有人认为进老人院显得孩子不孝顺,自己没福气,我不这样认为,孩子的爱代替不了老人之间沟通的需要,这样做既不拖累孩子,又有益于身心健康,有什么不好?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能与子女在思想上不断沟通,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能够统一。我们生活不成问题,更渴望亲情,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生病时子女能关照关照,有不能做的事帮帮忙。老人怕寂寞,子女多与我们聊聊天、说说知心话。希望子女理解、尊重我们的意见。以顺为孝的传统总的来说还是有道理的,不是原则问题儿女可以让步,尽量让老人高兴。老人有自己的脾气,作子女的要尊重他们。儿女在成长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父母都原谅了,父母也可能犯错误,有想不周到的地方,或者有什么差错,儿女也要原谅。

孩子现在好好学习,长大能出人头地,就算孝敬。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做生意做得很辛苦,就是为了孩子。

我们有保险,生活没有问题,宁愿孩子将来远走高飞,也不愿她守在眼前下岗。父母抚养孩子是为了了自己的心愿,期望他们将来能自立,能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将来孩子能做到这一点,自然就会对父母好,父母也就什么都有了。

第4篇 90后大学生眼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调查报告

项目名称: 90后大学生眼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调查报告--基于曲阜师范大学部分学生的调查分析

第5篇 关于孝敬父母实践调查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孝敬父母实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 要:孝道的发扬。在我懂事以来,常常会听人们谈论谁家的儿子不孝顺,谁家的媳妇不孝顺等等关于不孝顺父母事。常在外工作的人们,在春节的时候,无论有多忙都回家看望他们的爸爸妈妈,并给他们带去物质和精神上的礼物。孝道是一种品德,孝道是一种力量。这也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吧,更重要的还是为自己的生命感恩。

关键词:孝顺 感恩 尊重

正文:中国传统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并且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一、何为孝道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外安其身”。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不能从心里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在这个日新月异,进步神速的社会,人们容易蔑视老人的阅历和经验,轻视老人的社会地位。

“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论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没有对父母尽过孝道呢,是一句亲切地问候?还是一次关怀的行动?孝顺父母,不仅要外安其身,更重要的是要内安其心。如果我们真的孝顺父母,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不要等到明天。

二、城镇和农村是如何对待“孝”?

中国城市孝心调查:国内曾有过在孝道实践方面,该调查涉及了晚辈对长者行为的六个层面,包括:照顾长者、经济上援助长者、尊敬长者、服从长者、关注长者的爱恶、不时慰问长者。

整体来看,中国人的孝道表现差强人意,其中最好之行为为尊敬长者,最差的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科学系教授,在正在香港召开的“全球华人孝亲敬老研讨会”上,公布了一份《老、中、青三代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厦门、西安、香港的孝道实践研究》报告。

当研究人员把不同城市的背景加以统计学的'调整后,显示出北京样本对父母的孝道实践分值最高,上海样本分值最低,而香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一项分值最高。

分析认为,道德教育对当地的孝道有明显影响,并以此解释为何北京、南京孝道实践水平较高,且传统多代家庭较为普遍;反之,亦看出上海、广州及香港道德教育相对薄弱。

进一步变量分析显示:中年人的孝道实践较多,因为他(她)们多有年迈的父母健在,社会经历促使其有更丰富的孝道实践技巧。

另一个具影响性的变量是收入,中等收入阶层较高收入者,更为热衷孝道实践。而多数已婚女士是孝道的忠实实践者。以上内容摘自《中国新闻网》

说起孝敬父母,可能有时候农村出来的孩子比城里长大的孩子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许是他们的童年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尽早的就体会生活的艰难,也许是因为在纯朴简单的环境中,更能让他们感悟真情,总之,他们热爱土地,并且格外的懂得感恩。

城市的孩子大多从小依赖感就很强,他们被溺爱、娇惯得太多。和农村相比,家庭环境的优越没有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像温室的花,被呵护着安逸的长大。大小的场面他们都见识过,繁华中的都市杂烩他们都谙熟相比之下,感恩对于他们来讲,会略显陌生。

三、如何尽到孝?大学生们的理解,父母的期望。

我们大学生们理解:我们家是严父慈母,我对父亲非常尊重,但毕竟是两代人,也难事事让他们如意。下学期就要毕业了,父母希望我能留在他们身边,我却想出去闯一闯。在外面虽能挣多些钱,却又不一定能满足父母。这真是一种矛盾。父母更需要心理安慰,希望能常常见到儿女,享受天伦之乐。不管将来工作怎样,我都会尽力让父母称心如意。

孝敬父母经济上一定要有所体现。我父母是农民,将来年纪大了不能种地,就没有生活来源了。现在对父母只能是回家时多陪陪他们,特别是过节时一块看看电视,聊聊天,他们就很高兴。在家里我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母亲从小教育我要争气,每次回家我都不忘给她带点礼物,她虽然嘴上说不用,可心里挺高兴。将来自己工作了,经济上一定要多替父母分担些。

我认为经济方面很重要。上学给家里造成很大负担,兄弟姐妹中我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多,将来也应该负最大的责任,特别是对父母经济上一定要保证。农村一个村考上大学的很少,自己考上了大学给家里树立了地位,将来能否出人头地,关系到父母和家族的声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父母眼里这才是最大的孝顺。现在我觉得责任心很重,压力也很大。父母很辛苦,回家后自己跟家里人一样,干农活、做饭、洗衣服、挖土,样样都做。

自从上大学以来,跟父母的交流少了,对家、对父母的感觉逐渐淡了,以前写信一次写几页纸,现在一页也写不满。因为学校里的事比较多,去年放假就没回家。曾经看过一幅漫画,大意是说孤独是对老人的最大伤害,我看了以后感觉很内疚。

现在讲孝敬父母,只能是精神上的,也就是父母的生日、节假日打电话问候一下;假期早回家,多陪陪父母,跟他们聊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济上不可能给予他们。将来工作不在父母身边,回家机会少,要多跟父母通通电话,尽量回家看望他们。如果有条件,与父母共住是很好的尽孝心的机会。

我觉得“孝敬”就是尽量与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你记着他们,至于经济上的东西倒在其次。我父母现在都还在工作,老是问我需要赞助不,所以,再给钱似乎有点假惺惺的,还不如多打几个电话。我的表示主要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在外地过得挺好,让他们互相照顾,别牵挂我。我有时回家给家里添置一些小东西,记得那次我买了一块厚塑料桌布,妈高兴得要命,说儿子懂事了,会给家里买东西了,并将它拿到邻居家去炫耀了好久。那是我第一次给家里买东西,后来,想到妈那么高兴,我就每次都注意家里缺什么,然后带回去。

父母的期望:最大的希望是孩子学习好,能独立,有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孩子能自立于社会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父母对子女全身心地投入,当然希望孩子能以关心回报,不过也没有太多的要求。现在孩子还小,能帮我拿拿东西,累时捶捶背,感觉就很满足。

有时她在家里干一点力所能及的活,哪怕干不好,心里也很高兴。现在的孩子太顺了,体会不到生活的艰难,感觉上不如经过生活困难时期的孩子孝顺。那时父母与孩子共度难关,感情很深。不过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达而变化了,不像从前那样要求孩子承担太多,减少了对孩子的依赖。将来孩子的工作压力要比现在大得多,孩子能有出息,能很愉快地生活就行。我们经济上比较宽裕,不想增加孩子这方面的负担。只要过生日、生病时,孩子能打电话问候一声就满足了。与孩子的关系上,希望既有威严,也能保持一种朋友关系。生活方面,将来年纪大了,可以去老年公寓或老人院生活。孤单的家庭生活没有意思,不如去过集体生活。有人认为进老人院显得孩子不孝顺,自己没福气,我不这样认为,孩子的爱代替不了老人之间沟通的需要,这样做既不拖累孩子,又有益于身心健康,有什么不好?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能与子女在思想上不断沟通,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能够统一。我们生活不成问题,更渴望亲情,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生病时子女能关照关照,有不能做的事帮帮忙。老人怕寂寞,子女多与我们聊聊天、说说知心话。希望子女理解、尊重我们的意见。以顺为孝的传统总的来说还是有道理的,不是原则问题儿女可以让步,尽量让老人高兴。老人有自己的脾气,作子女的要尊重他们。儿女在成长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父母都原谅了,父母也可能犯错误,有想不周到的地方,或者有什么差错,儿女也要原谅。

孩子现在好好学习,长大能出人头地,就算孝敬。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做生意做得很辛苦,就是为了孩子。

我们有保险,生活没有问题,宁愿孩子将来远走高飞,也不愿她守在眼前下岗。父母抚养孩子是为了了自己的心愿,期望他们将来能自立,能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将来孩子能做到这一点,自然就会对父母好,父母也就什么都有了。

致 谢: 对有助于本项目所开展工作的其他人员表示感谢,对实践地点的领导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对给予理论指导的老师和协助开展工作的同学表示感谢。

第6篇 2023关于孝敬父母的调查报告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父母把我们含辛茹苦地拉扯大,每天无微不至地照料着我们。可又有多少人懂得去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全班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令我感慨万千。

第一项调查项目: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我们班共有61名同学,据统计,知道母亲生日的有52人,不知道的有5人,知道的人约占全班人数的91.2%。显然,大多数同学是关心着母亲的,调查结果令人满意。虽然我们没有能力在母亲生日时送上一束美丽的鲜花或一个美味的蛋糕,但我想,儿女一句真诚的“生日快乐”会是送给母亲的最好礼物。

第二项调查项目:你一回家就和父母打招呼吗?据统计,一回家就和父母打招呼的有35人,不打招呼的有22人。打招呼的约占全班人数的61.4%。据了解,这些因为“事务繁忙”而来不及打招呼的22名同学一部分是因为急于写作业而“不拘小节”。另一部分呢,则是因为在家里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压根儿没有这个习惯。我相信,一个亲昵的称呼再加上一句温暖的问候会使父母一天来的疲惫一扫而光。

第三项调查项目:你会在父母感到不适时为他们送上一杯热茶吗?据统计,选择倒茶的有19人,不倒茶的有38人,倒茶人数只占全部人数的33.3%。这个调查结果令人心酸。儿女稍有不适,父母便立刻端茶送水、嘘寒问暖;而在父母不舒服时,大部分同学却不闻不问,真令人咋舌。

第四项调查项目:你知道母亲节的日期吗?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据统计,有46人知道,11人不知道,知道人数约占全班人数的80.7%。想必大家都知道 6月1日是儿童节,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母亲节的日期?我们班的调查结果多少令人欣慰。

百善孝为先,让我们用一颗孝心对待自己的父母吧,一句祝福、一杯热茶、一声问候,都会使父母感到幸福和快乐。别忘了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时对父母道一声:“节日快乐”!

第7篇 关于七年级学生与父母沟通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在实习的时候,班上一个女孩子和我说:老师,我考试考差了,我不敢回家,我怕我妈骂我,她一骂我我连死的心都有。另外,在开完家长会之后,我看到不少孩子们在qq签名上都写着:家长会结束之后自己挨骂了;要不就写着:这次开完家长会之后没挨骂,很开心。看着这类话语,我不由得思考起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问题。从七年级二班的情况看来,相当一部分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一直都停留在教训这个层面上,没有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对话。

小时候,父母一直是孩子眼中的巨人,父母似乎无所不能。当幼儿园或者小学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冲回家里告诉爸爸妈妈。但是上了初中之后,孩子们渐渐地和父母的沟通变得少了,有的孩子甚至把向父母的心门给关上了。

子女与父母两代人之间由于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件事的判断和处理也会不同,当父母没有习惯让子女按照子女自己的观念和方式处理问题,而作为子女的又没有和父母进行有效地沟通时,摩擦就发生了。一个人的独立人格是渐渐成熟的,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在小学与中学的过去阶段,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一切东西都在改变。这个年纪的学生在朦胧的希望自己独立的早期,常会做出一些在长辈看来不尽准确地判断,当父母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而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像以前那样毫无意见的听从自己的指挥,矛盾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父母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不安全感、需求和情绪,他们的观点不一定就是对的,他们的表达方式也不一定妥当,但是,天下最爱你最希望你幸福的人还是你的父母。明白了这一点,你再与父母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想想,你就会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了,父母的不少错误和缺点也就不再是错误和缺点了。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沟通的。海伦凯勒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何时才能学会我们全部彼此相互关心,我们是整体的一员。你有体谅过你的父母吗?你需要父母更多的理解吗?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缺乏沟通这个问题?如何与父母交流?如何让父母重视你的感受,理解你的想法?

我的调查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一下五个阶段:一、确定研究方向;二、根据研究方向设计调查问卷;三、在湛师附中七年级二班进行调查;四、整理调查问卷并统计数据;五、分析调查结果、查阅相关资料,得出调查报告。

结果分析:

我在初一(2)班发下了56份调查问卷,收回52份调查问卷,其中有两份问卷作废,所以最后得到的有效问卷有50份。

通过问卷调查了湛师附中初一(2)班50名同学后结果发现,有56%的同学在家里常常喜欢独自一个人,36%的同学喜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8%的同学选择了单独和妈妈在一起,而选择单独与爸爸在一起的则没有。60%的同学认为自己与家人的关系平等,相互理解和尊重,只有一位同学选择了关系紧张,有对立现象这一选项,而选择比较亲密,有什么想法都会与家人交流的同学只有26%,从这里可以窥见学生们与父母并不是十分亲密,有一种敬而疏远的态度。

当被问到学生是否经常沟通时,有60%的同学表示较经常与他们的父母沟通,44%的同学则选择了一般,选择基本上不进行和很频繁这两个选项的同学都只有极个别几个。在家里主要是妈妈与学生沟通和主要是爸爸妈妈一起与学生沟通各占44%,选择主要是爸爸与学生沟通的只有8%,由此可见,父母亲中与孩子沟通交流占主导地位的是母亲。

家长与学生沟通的内容主要有学习、家里的小事、谈论同学和老师和社会新闻事件,而家长的工作则很少提到;而学生与家长沟通的内容主要有在学校发生的事、成绩和学习方法、家里的事等。学生在犯错、和朋友闹别扭、考试考砸了、遇到开心的事时都会选择主动与家长沟通,其中选择遇到开心的事的学生占了78%,另外还有46%的学生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时也会主动与家长沟通。从调查中课得知,学生们与家长沟通的话题还是挺多的。

主要的沟通方式是面对面对话沟通,而学生与家长沟通的地点一般在客厅,时间多数(64%)是选择不论时间。学生与家长结束沟通的情形通常是原定要谈的事谈完就结束。总体看来,学生们不反感与家长沟通的,对是否喜欢和父母沟通这一问题持一般态度和较喜欢、喜欢态度的学生各占48%。

当被问到你是否擅长与父母沟通时,48%的学生选择了一般,44%的学生选择了较擅长、擅长另外,有16%的学生选择不擅长。54%的学生对与父母沟通表示感兴趣,还有48%的学生表示对父母沟通的兴趣程度只是一般。

传统观念认为,子女与父母有了好的家庭关系,沟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调查结果显示并非如此。那些自认为与父母关系很好的同学在与父母的沟通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70%的同学觉得与父母聊天一般、有一点效果,只有有24%的同学觉得与父母沟通之后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良好的解决。家长一般会采取训斥、通过合适的方式惩罚、打骂、进行规劝并要求下次不能再犯、了解前因后果与之沟通以改正错误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几个选项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所反映的比重相当,可以看出,家长为了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什么招数都用上了,可是管用还是不管用,结果就大相径庭了。

64%的学生认为其与父母沟通时有时会发生分歧,在和父母发生意见分歧或者争吵时,学生多数选择比较平静的解释和沉默,其次是顶嘴和直接不理,冷战。这个结果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我一开始以为选b选项的人会少一些,但是没想到这个选项的票数是最多的,希望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和父母发生意见分歧或争吵时,真的可以平静且理性的对父母作出解释。

绝大部分学生在与父母吵完架后在较短时间内(一般是一两个小时候之后)可以和好,和好的方式大多是自动和好,其次是自己或者父母主动。学生和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会谈到父母,但是这种情况不多。

56%的学生选择父母和学生双方多数不会告诉对方关于自己的小秘密,64%的学生有时会帮父母的忙,28%的学生经常会,还有20%的学生选择了很少会。56%的学生认为自己父母的关系很好,相处融洽,另外44%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一般般。

分析整理调查得来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对事物之间的看法不同是子女与父母间正常沟通的最大障碍,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占到了48%,其中时代的变化,父母落后了,行为举止、习惯的不同以及父母的要求太高了这些方面也是是造成七年级学生与父母之间沟通障碍的原因。

调查还表明,亲子之间交谈的内容多半是关于子女的学习,有近65%。而很少有父母会谈及自身,仅16%左右的家长会偶尔提及,但也只是轻微带过。这样子女就很难了解父母心里的一些想法,无助于沟通。且如果问题涉及到了个人隐私,几乎93%的父母都会下意识采取回避。而且在调查中约有30%的学生会主动去和父母谈心,并且大部分学生在与父母的谈话中会与父母发生分歧。但值得高兴的是在调查结果中大部分同学愿意在与父母的沟通中持有积极态度,但同时也有一部分仍持有顺其自然的态度。60%的学生认为处理矛盾比较好的做法是互相理解、换位思考。

70%的学生表示有时会做家务,而经常做家务的只占20%,学生在家里做家务一般都是被动的,父母叫了才做家务和叫了也不做家务的占到了64%。由此可见,学生在家里多数有做过家务,但是频率不高,而且极少是自己积极主动去做。

孩子们的心声:

要互相理解,才能更好解决问题

请不要强迫我按照你们的模式生活

不要每天在我耳边说来说去

不要太多要求,也不要太强迫我学习,给我多一点时间休息

爸爸妈妈,希望您能在生活中理解和支持我

请不要拿我和别人作比较,也不要使用家庭暴力

不要每天叮嘱同一件事,不要插手我和朋友之间的事,也不要在我面前说我朋友的坏话。

他们总是强词夺理

希望爸爸妈妈不要管我那么严,给我一点点私人的空间。

1、 主动交流:主动的不仅仅是指孩子,还有父母。双方可以聊聊自己见到的新鲜事。

2、 认真倾听:父母批评你,甚至责骂你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反驳,试着听听父母的说法;而做父母的,当自己小孩犯错时,不能一味地责怪或者打骂,应该给机会给孩子解释。

3、 学会道歉: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还不肯道歉、改正。

4、 控制情绪:父母发脾气,自己躲着点;自己情绪不好,找点高兴的事做学会控制情绪,避免顶嘴、发脾气的最好方法是:多做几个深呼吸、离开一会儿、甚至用冷水洗洗脸要知道在发怒的情况下,任何事情都无法圆满解决。

5、 善于体谅:老爸老妈一定有错怪你的时候,就像你有时也会误解他们一样。可能错不在你,你特别委屈,可争辩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也许父母劳累过度,也许父母有他们无法承受的压力,或许他们遇到了很大麻烦多多体谅为上。换个时间、选择好的方法,再与父母沟通,别忘了要给他们一些安慰。

6、 学会负责:要想让父母知道自己长大了,最好的方法是学会负责任。大事可能还做不好,小事总可以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着洗碗、擦窗、打扫卫生。要是和父母一起做这些事,沟通就在共同劳动之中实现了。还有,学习不用父母担心,尽量体谅父母的难处

7、 学会感恩:学会感恩,是做人的基本,父母为你付出的这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作为孩子的要懂得父母的辛苦。

总结: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有不良问题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孩子心灵遭受创伤,严重的会使孩子精神偏异,危害终生。因此,父母必须重视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并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

父母们一定要意识到,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成长将起到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

第一,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关心,相互尊重。老人要体谅小辈,小辈要孝敬老人。婆媳不和是常见的家庭矛盾,需要双方多多努力,相互谅解,夫妻俩更要相亲相爱,同心同德。

第二,父母之间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吵吵闹闹,甚至打架。这样会让孩子受到惊吓,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第三,民主是良好的家庭气氛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重要的决定,应该由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孩子,一起协商后作出,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若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气氛。

第四,要力求使家庭的气氛保持一种轻松的状态。若家庭气氛太沉闷、太压抑,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不利的。如父母在外面有什么不顺心、不愉快,不应该将它带回家里来,更不应该将它朝孩子发泄。父母对孩子学习方面的压力也不要太大。孩子放学回来,作父母的也要和孩子一起聊聊天,活动活动,看看电视,这样看起来好像耽误了时间,实际上调剂了生活,活跃了气氛,终究是得大于失的。

最后,父母们应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注意提高文化修养和素质。一个人文化修养好,有较丰富的内涵,才会有文明的举止,高雅的爱好等。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成为一个有修养、讲文明的人。

总之,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文明的家庭气氛。

作为子女我们也有义务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要知道,从爸爸妈妈成立家庭的第一天起,我们的家庭便开始经历它特有的生命周期。正如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不同的时期一样,家庭也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会发生变化。当我们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儿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从原来的未成人与成人的关系逐渐转变为成人与成人之间的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你和父母都要主动适应这种家庭关系的质的变化。更多的时侯,我们需要用自己的行动,而不是用口舌向父母证明自己的成熟。仔细想想,父母对我们不放心难道就没有道理吗?如果你平时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丢三落四、虎头蛇尾,在家里很少承担责任,父母有什么理由相信你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呢?

多给父母一些信任你的理由,不妨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在家里主动分担一些家务,保证做得又快又好;尽可能多地照顾好自己的饮食起居,减轻父母的负担如果父母发现,每此你都能很好地完成他们交给你的任务,那么,他们不但愿意多给你一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而且还会对你的能力大加赞赏。只有你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你有责任心,你有独立能力,你才会赢得父母对你的信任。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与父母沟通交流。

《父母调查报告英语(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