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来自一线的调查报告:羊年喜看南粤
原野上奔驰穿梭的高铁正将最后一波旅客送回家乡,高速公路上归程中的自驾车川流不息,巨大的春运队伍正从珠三角奔向祖国内地,从城市回归乡村。
春节到来,新华社记者驱车深入珠三角城市及粤西农村调研,感受传统节日的浓浓年味。原野上奔驰穿梭的高铁正将最后一波旅客送回家乡,高速公路上归程中的自驾车川流不息,巨大的春运队伍正从珠三角奔向祖国内地,从城市回归乡村羊城花市装修一新准备迎接一年一度的人潮,佛山市的迎春双狮比赛正紧锣密鼓登场。
行走南粤大地,感受到世界最大区域经济体逢年过节的独特活力与魅力,点点滴滴映衬出一个更加郁郁葱葱的南粤羊年。
白檀园透露珠三角新信息
内需蛋糕向高端不断演进
2023年,广东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内需增长将继续成为来年广东经济增长的亮点,产业转型升级促使内需蛋糕继续做大做强。
记者17日在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瑶村的农业科技园看到,碗口粗的白檀、黄花梨犹如天降神兵,占领了数千亩山头、坡地,替代了昔日漫山遍野的速生桉树被称为生态灾难的速生外来乔木。走近看,白檀枝干上培育有濒危中药材铁皮石斛,树底下栽满了名贵的金花茶等。
缘起于农业转型升级的启发,该科技园的老板彭国雄意识到未来的农产品消费层次将向着更高科技含量、更高养生价值的方向转变,便从印度引进白檀进行种植和深加工。白檀种植面积已经从六年前的几百亩扩展到了近4000亩,未来我准备每两年扩种2000亩,现在依托种植的檀木开发的养生茶叶就有4种,还有多种檀木制品。为此还在城区专门开设了产品展示和形象中心。彭国雄说。
更多内需潜力还将不断释放,传统产业转型创造出更丰富、更高端的产品,带动更多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增强了未来珠三角的发展后劲。广东省统计局相关专家称。
原野上奔驰穿梭的高铁正将最后一波旅客送回家乡,高速公路上归程中的自驾车川流不息,巨大的春运队伍正从珠三角奔向祖国内地,从城市回归乡村
乡村精致化
宜居超城市
在粤西云浮市新兴县六祖镇龙山塘村,记者看到经过规划后建设的民居错落有致,村道上见不到一片垃圾。村民告诉记者,村里建设了雨污分流工程,组建了卫生环保队,彻底告别了昔日农村脏乱差的形象。村里原本破败的50多栋土砖房被重新改造,建成了中国禅文化艺术村,吸引了20多名艺术家在此居住、创作。随处可见可爱的石头雕塑、摆放巧妙的竹篮、夸张的漫画
画家邱达强在该村租了间土砖房搞起了国画创作。这里背靠大山,空气好,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附近村里农田里种的菜和稻米,放心且健康,没有车马喧嚣,正适合精神一族长期居住。他说。相比城市,我更喜欢生活在家乡龙山塘这样的乡村。在深圳一家企业实习的龙山塘籍大学生张琛炜骄傲地说。
原野上奔驰穿梭的高铁正将最后一波旅客送回家乡,高速公路上归程中的自驾车川流不息,巨大的春运队伍正从珠三角奔向祖国内地,从城市回归乡村
历史的呼唤
珍惜民族反腐的伟大历史源泉
基层群众呼吁弘扬传统历史文化中的廉政文化资源作用,警示官员为官清廉。群众的期盼把记者引到了广州市白云区庆丰村,当地群众呼吁保护好东晋时期遗留下来的廉政历史文化遗址石门贪泉。
记者在石门贪泉历史文化遗址看到,遗址上古木参天,高大的英雄树令人肃然起敬。但贪泉碑周边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到处一片破败景象。一个清扫垃圾的清洁工、几名席地而坐读报的老人给遗址增添了一丝生气。
石门贪泉历史文化遗址原是历代北方人来粤为官的水路登岸码头,古时有泉从河岸石隙中流出。相传古代南粤多贪官乃因下船初踏南粤之地饮用了该泉,因而该泉被当地人称为贪泉。东晋元年,广州刺史吴隐之赴任,掬饮贪泉,自信能保持廉洁操守,他认为是否贪腐取决于人心而非贪泉,并作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隐之在广州任上廉政爱民,后世追慕其廉洁,在贪泉旁立贪泉碑,以警新来官吏。
这里很有灵气,周边风景优美,节假日有人过来休闲,我希望能够把这个遗址规划保护好。昔时包公在肇庆为官,离任时一方石砚都不带走,而留下了包公掷砚成洲的廉政故事;浙江绍兴太守刘宠离任时将百姓所赠的一枚银钱投入江中还给绍兴,百姓将该江命名钱清江表彰其廉洁,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希望石门贪泉也同样能成为警示为官清廉的标志性遗址。庆丰村多位村民说。
第2篇 来自一线的调查报告:山民进城还缺啥
火红的灯笼、金光闪闪的对联江西省修水县城以西的良瑞小区洋溢着迎新的喜庆。不同的是,赶在春节前搬到这里的两千多居民,都是在深山里住了几十年的山民。
去年以来,江西推开整村搬迁移民扶贫和城乡一体化相促进的扶贫路径,计划把100万居住在地质灾害区的山区贫困群众集中搬迁到生产生活有保障的县城、乡镇和中心村。新年到了,山民进城了吗?进城后遇到什么新问题?腊月二十七,记者走进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修水县,看看山民的新生活,听听他们的新期待。
看山的心情不一样喽!
过去一下大雨,山里待不得,没人敢在家里住。现在不怕喽!晏治词站在良瑞小区一楼的商店里大声地说。他是修水县大椿乡大湖村的老支书。一个月前,他告别半山腰的老屋,搬入移民集中安置点良瑞小区的新家。
修水是江西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九县中心,是秋收起义的重要策源地。深山之中的大湖村距离县城70多公里,村民散居在山上,人均只有两分田,许多老人一辈子没进过县城。因为条件恶劣,198户村民有一半陆陆续续不再住山里,要么在山下租房,要么举家外出打工。
晏治词掰着手指头说:我们山上有六难:行路难、就学难、就医难、耕作难、增收难、娶妻难。这也是修水12万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
按县城、乡镇、中心村三级梯度集中安置方案,修水县启动了良瑞小区等3个县城和20个中心村的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整体搬迁扶贫和就地搬迁扶贫,投入比是1比6,而且还把农民上学、看病、找工作等几难一揽子解决了。修水县扶贫办副主任赖波平解释说。
今年元旦过后,600多户山民陆续搬进了第一个建成的良瑞小区。黄昏时分走进小区,整齐划一的83栋六层高楼房映入眼帘,处处张灯结彩,一层商店灯火通明,装修声音此起彼伏。
你们看,推开家门还能看见山,不过现在看山的心情不一样喽!晏治词指着不远处的山笑着说。
山民进城难不难?
阮军华没有种过田,不到二十岁就在县城搞汽修。他的父亲阮国强则大半辈子都和农田打交道,心里多少还惦念着山里的二分地。原来住的土坯房已经拆了,要复垦,然后和村里其它山地一起整体流转。山上一亩田每年顶多六百斤粮食收成,养不活一家人。
阮国强在山里住的时候,除了种田就是帮村民修理农田器具。一个月前,父子俩都在县城工业园区的一家玻璃厂找到了新工作,父亲做保安,儿子当司机,两人加起来一个月收入4200多元。眼前我家想的就是赶紧还清买房借的钱。
进城怎么养老、怎么看病、怎么上学?山民们搬了家,心里的问题还不少。修水县副县长张立军说,移民的养老保险和医保可以城乡互转,养老金的标准可以由原来的每月55元提高到200元左右。小区里建有幼儿园,阮军华两岁的儿子有了新去处。专为小区建设的修水八小也完全可以容纳这里的孩子入学。
过了年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工业园区的企业在小区广场开个招聘会,让更多的山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满意的岗位。张立军说,工业园区、周边五个商品市场以及小区内部的保安、保洁可以提供两万个工作岗位。
山民变居民还缺啥?
进城后不遵守红绿灯、希望公交车就在家门口停、不习惯垃圾装袋当了大半辈子山民,一朝成市民,还真有些陈奂生进城处处闹笑话。
山民们一入住良瑞小区,人人都拿到一本大红的入住手册。手册里一幅幅漫画,都在告诉山民怎么在点滴中做个文明新居民。以前他们在深山单家独户,现在变居民群居了,还有些不知所措。为解决移民们碰到的困惑,张立军每天都要去良瑞小区转上一两次,入住培训会开了好几场,教山民怎么当居民。
不仅山民进城要有新适应,政府工作也遇到一些不适应的难题。赖波平说,在将移民搬迁工作和城乡一体化相结合的过程时,还面临一些政策资源分割、难以整合使用的困惑。比如山区特困户住的是土坯房,算是危房。但危房改造资金的使用规定,原址重建才能享受资金补助,异地移民搬迁严格说不能给补助。赖波平小心翼翼地建议说:这样的政策和现在的新形势已经不相适应了,能不能改改?
7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