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栏目

强调查报告(1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强调查报告

第1篇 关于对加强新形势下消防监督工作的探讨调查报告

一、当前新形势下消防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执法人员思想觉悟低。在我们消防监督执法队

伍中有部分人员思想认识上不够,再加上消防是公安现役队伍与地方上接触较为紧密,导致衍生出许多与执法为民相违背的现象。(二)人情关系大于法。在具体的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有少数人员以自己主观判断事物而非根据国家的《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来严格监督、严格执法。这其中经常出现以情带法,因情而枉法的现象。(三)过于依赖以往的个人经验。特别是一些在监督执法岗位上时间较长的人员,很多人存在着对新出台的消防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及时、深入,在监督执法中过于依赖以前的经验走老路,监督执法程序混乱,行为不规范,效果不明显。(四)监督执法中对法律、法规把握不住。队伍中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中不能够准确把握法律、法规的界限,不能准确区分处罚条例之间的不同,定性不够准确,运用法律随意性较大,致使直接影响到案件的正确处理和办案效率的提高。(五)部分人员官僚作风严重,宗旨意识差。个别单位或个人在消防监督执法中,因为手中有了执法权而摆不正位置,自以为是,凌驾于执法对象之上,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对待群众冷、硬、横、推、拖,办事效率低,完全违反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为民宗旨。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内因与外因,两者之间有一种辩证的关系相互作用及影响,就消防监督执法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作者想从内因及外因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内因:内因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它是根本。反映在消防监督执法中,主要有:一是个人私欲在作怪。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有贪念的,只是大多数人的思想觉悟较多,自我克制力、约束力较强,对欲望控制力也强,而内心却存在法律和道德上的顾忌。但有的个人的自省能力及自我约束力不强,致使贪欲膨胀,在金钱面前只会置法律、法规于不顾,屈服于糖衣炮弹之下;二是个人素质在作怪。消防监督执法人员需要较系统的法律知识、消防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些才可能有好的执法品格,有较强的执法能力等综合素质,但目前我们消防监督执法队伍普遍存在着个人法律知识欠缺,业务知识不足,执法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也导致了有心无力,好心办坏事等现象;三是小团体利益在作怪。个别单位,为了拉赞助、搞关系,甚至会出现集体违法的事件,或个别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打着为单位、为集体谋利益的旗号而谋取私利的现象,影响了公正、公平执法。

(二)外因:一是当前社会现状,我们的社会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阶段,各种法律体系还不完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着金钱论的影响逐渐变成一种利益关系。为此,也使得整个消防监督执法也必然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消防部门以及消防监督执法人员都是和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的,都有自己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这些因素一旦被渗透到执法过程中,就难免会影响到执法的公正性;二是法律本身的缺陷。《消防法》于1998年9月1日颁布,但其配套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备,没有形成系统性更强的,较严密的、强有力的法律运作体系,虽然全国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法规,但在执法中难免出现法规冲突、法律弹性、法律真空的情况。

三、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消防监督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的对策。

现在,我们全社会都在倡导和谐的理念,我们的监督执法也不可能脱离这一理念而单独存在。消防监督执法是各级消防部门的法定职责,是国家赋予的权力,消防执法质量关系到一方经济建设能否健康、快速的发展。同时,能否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直接关系到消防部门在社会和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消防执法的权威。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人民消防为人民,一定要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切实加强和改进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以提高新形势下的工作效率。(一)坚持不懈地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思想建设是党建设的根本,是消防监督执法人员队伍素质建设的核心。所以我们一是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党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等,党的先进理论,进一步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要紧密联系消防部门执法工作的实际,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落实到执法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消防监督执法水平,保卫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我们要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起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此,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执法有保障,违法要追究,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三是要树立服务型执法的新理念。现代政府是服务型政府,要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在消防执法活动中,对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除告

知违反相关行政法规条款外,要帮助被责令人科学合理地制定整改方案,不能整改的要报当地人民政府,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聘请有关专家讨论论证。(二)加强对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消防执法队伍执法能力,实现消防监督执法健康发展。任何人的进步都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得来的,加大对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必将会不断提高消防执法队伍执法能力。所以,作为总队、支队一级的单位要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并结合当地情况,结合一线执法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不断革新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长期性、系统性的进行培训,在培训中要做到,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点面兼顾,突出重点,切忌形式化、教条化,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消防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为了实现消防监督执法健康发展要做到:一要制度化、规范化。针对法律法规不够明确、实践中又容易出现问题和偏差的方面,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定,明确每一项具体执法行为的必有程序、法律责任,使执法人员有章可循,减少执法工作中的随意性。要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完善执法质量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法制队伍,严格案件审核把关指导,层层签定执法责任状,将执法办案考评落实到每一位执法人员,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解决执法办案指导不强、质量不高、监督不力等问题,全面提高执法水平。二要健全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将执法质量考评情况与干部量化考核和晋职晋衔、评功授奖直接挂钩,对执法质量考评的优秀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通报表彰和奖励。三要进一步完善警务公开制度。以提高执法质量为核心,把与消防执法工作有关的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办事规则等涉及公民权利义务的内容,除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公开的事项外,全部面向社会公开,实现阳光作业,真正体现执法的公正与公平,建立统一、有力、高效的消防执法监督机制,将执法行为的全过程纳入监督范围。达到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监督,增加执法透明度,防止发生执法违法,以法代罚的现象。同时也要加大内部执法监督的力度,认真查处执法中的违法违纪问题,使执法监督既能起到查处违法违纪的作用,又能起到警戒、预防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规范消防执法工作的各个环节,真正达到人民消防为人民的目的。(三)建立健全和切实落实监督制约机制。

众多腐败份子落马的实例一再告诫我们,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对权力的行使予以监督,在于防止权力的滥用,促进权力的正确行使,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要在健全对权力的监督上下功夫,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将消防执法责任分划到岗位、人员,使消防执法权限确定化,责任明析化,程序公开化,文书规范化。二是要在不断健全完善依法行政的有关制度上下功夫。制度建设更带有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用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理,人人事事都在制度的规范之中,严格落实执法例会制度、集体议案制度、法律技术审核制度、两人以上执法制度、内部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及热点岗位人员轮岗交流制度。三是要在落实执法质量考核评议、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上下功夫。四是深入开展警务公开工作,实现阳光工程。在消防信息网,公开消防监督程序,行政许可范围,推行网上审批,公开投诉电话,聘请廉政监督员,自觉接受人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让人民放心,为人民掌好消防监督执法权。(四)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城市消防规划和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顺利进行。《消防法》明确规定,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此,加大财政投入或者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扶持。(五)要始终把消防宣传教育当作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要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全民消防素质。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上,把家庭防火纳入法制轨道,推进社区消防建设,逐步实现社区消防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实行人人参与,群防群治,从而解决消防执法盲区。(六)依托三基工程建设,夯实基础,打造严格执法新平台。

今年是三基工程建设决战,打好基础是关键。要积极主动研究当前公安消防执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勤于创新,夯实执法基础。大力提高一线执法人员执法素质,严格执法资格和考核标准,扎扎实实地抓好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公共场所消防监督管理、档案建设等基础业务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形成严格、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氛围,打造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新平台。

综上所述,我们唯有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切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清自身存在不足,及时纠正不足,强化弱项。以精湛的业务,高度的责任心,来实施消防执法工作,我们的执法水平于执法效率将必然走向越来越高,越来越强。

第2篇 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查报告

一、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专人值班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做到24小时不断人,还加强双铁安全保护措施,实现110报警联网,单位职工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文物部门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监管好库藏文物的安全,__年被评为宁波市文博系统安全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保护点受损情况普遍存在。如丹东街道林海赤坎游仙寨,寨城护体石墙大部分被拆,寨城内建有非法庙宇和水泥面道路,寨城东边新建的公墓区严重破坏了环境风貌;丹城塔山遗址保护区外沿修筑道路时不经勘察调查就动工,破坏了地下遗存;基建工程中民工挖沙掘土暴露出土文物擅自捣毁或私藏现象时有发生;爵溪街心戏亭周边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杆线密布,不仅破坏环境和景观,还存在严重隐患;王家谟烈士墓旁屡建养鸡场,鸡粪遍地,臭气熏天,严重破坏环境;陈汉章先生墓区缀学亭围栏及墓道石凳被毁,纪念壁上先生瓷像遭砸;石屋景区乱建违章建筑等等。更有一些文物急需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如爵溪街心戏亭后厢房年久失修而破旧;陈汉章先生故居缀学堂房屋倒塌急待整修;许多古建筑电线老化隐患严重;王家谟烈士墓区通道严重毁损;第五批文保古建筑单位励氏宗祠、东陈鉴公祠等的维修,因缺专项资金无法启动。

(二)原因分析

1、对文物价值认识不足。一直以来,有些领导和有关部门视文物保护为包袱,为经济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障碍,往往从眼前的经济利益出发来衡量文物的价值。如古建筑保护中有人认为这有损于城市建设的形象。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一拆了之来对待文物保护,或者要算眼前的经济帐,保护文物要花多少钱,而拆后搞开发能赚多少钱。不能充分认识到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沉淀。它不仅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素材,而且文物资源可直接或间接地为我县经济建设服务,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

2、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从我县情况来看,全社会普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一些地方领导和干部不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严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认为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情,与当地政府无关,文物保护与否对其政绩无任何关系,缺乏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普通群众则认为文物保护是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毫无顾忌地占有出土文物,随意地破坏文保单位的周边环境风貌。如爵溪城墙非法建筑时有发生,环境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3、文物依法行政力度不足。文物保护虽然有《文物保护法》可依,但由于《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执法的主体不是文物部门,而是工商、公安、规划等执法部门,由于没有协调处理好相互之间关系,所以造成文物被破坏情况发生时,往往得不到有效遏制或被处理。如丹城赤坎游仙寨遗址内建有非法庙宇和道路,文物部门无力处理,相关部门由于职责关系,相互推诿。

4、文物部门的保护力量相对薄弱。文物保护是一项既困难又复杂的工作,而文物部门既无权又无人,更缺乏经费,根本无力实施对许多该保护的文物实施保护。

第3篇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查报告范文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查报告范文

一、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专人值班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做到24小时不断人,还加强双铁安全保护措施,实现110报警联网,单位职工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文物部门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监管好库藏文物的安全,__年被评为宁波市文博系统安全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保护点受损情况普遍存在。如丹东街道林海赤坎游仙寨,寨城护体石墙大部分被拆,寨城内建有非法庙宇和水泥面道路,寨城东边新建的公墓区严重破坏了环境风貌;丹城塔山遗址保护区外沿修筑道路时不经勘察调查就动工,破坏了地下遗存;基建工程中民工挖沙掘土暴露出土文物擅自捣毁或私藏现象时有发生;爵溪街心戏亭周边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杆线密布,不仅破坏环境和景观,还存在严重隐患;王家谟烈士墓旁屡建养鸡场,鸡粪遍地,臭气熏天,严重破坏环境;陈汉章先生墓区缀学亭围栏及墓道石凳被毁,纪念壁上先生瓷像遭砸;石屋景区乱建违章建筑等等。更有一些文物急需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如爵溪街心戏亭后厢房年久失修而破旧;陈汉章先生故居缀学堂房屋倒塌急待整修;许多古建筑电线老化隐患严重;王家谟烈士墓区通道严重毁损;第五批文保古建筑单位励氏宗祠、东陈鉴公祠等的维修,因缺专项资金无法启动。

(二)原因分析

1、对文物价值认识不足。一直以来,有些领导和有关部门视文物保护为包袱,为经济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障碍,往往从眼前的经济利益出发来衡量文物的价值。如古建筑保护中有人认为这有损于城市建设的形象。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一拆了之来对待文物保护,或者要算眼前的经济帐,保护文物要花多少钱,而拆后搞开发能赚多少钱。不能充分认识到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沉淀。它不仅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素材,而且文物资源可直接或间接地为我县经济建设服务,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

2、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从我县情况来看,全社会普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一些地方领导和干部不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严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认为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情,与当地政府无关,文物保护与否对其政绩无任何关系,缺乏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普通群众则认为文物保护是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毫无顾忌地占有出土文物,随意地破坏文保单位的周边环境风貌。如爵溪城墙非法建筑时有发生,环境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3、文物依法行政力度不足。文物保护虽然有《文物保护法》可依,但由于《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执法的主体不是文物部门,而是工商、公安、规划等执法部门,由于没有协调处理好相互之间关系,所以造成文物被破坏情况发生时,往往得不到有效遏制或被处理。如丹城赤坎游仙寨遗址内建有非法庙宇和道路,文物部门无力处理,相关部门由于职责关系,相互推诿。

4、文物部门的保护力量相对薄弱。文物保护是一项既困难又复杂的工作,而文物部门既无权又无人,更缺乏经费,根本无力实施对许多该保护的文物实施保护。

第4篇 如何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调查报告

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搞好精神疾病防治,预防和减少各类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各级政府都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首要任务,我院作为苏州市民政系统唯一一家精神病院,主要承担着对社会弱势群体中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救助职能,是苏州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伴随着苏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院的服务职能进一步调整和明确,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的理念,立足民政服务对象,强化管理,认真履行职能,切实服务好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精神病患者,为苏州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精神病福利院是苏州市民政局直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系江苏省民政系统一级精神病院(省民政系统最高级),1984年更名为苏州市普济医院为了区别于管办分离改革的市属医院,经市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和市编办批准,改称为苏州市精神病福利院增挂普济护理院牌子;市慈善总会在我院设立慈善病床15张,至增至110张(实际开放65张),用于城区特困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3月,市残联在我院成立苏州市精神残疾人庇护中心,为社会特困群体中的精神残疾人士提供庇护。

主要职能:负责收养治疗市区内三无精神病患者;精神病康复军人、退伍军人;对市区部分社会特困精神病患者开展慈善医疗;负责治疗与护理城市救助管理(收容)中查无地址、姓名的受助精神病患者,并对其中超过6个月以上的转为三无精神病患者进行收养治疗。

二、加强精神病人救治、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随着苏州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经济快速发展,政府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苏州市社会救助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我院服务对象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对我们的救治、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针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重点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2、实施规范管理,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法规、制度开展工作。近年来,我院积极开展依法执业,诚信服务活动,狠抓医疗质量的提高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多年来,我院始终按照二级专科医院的标准和要求,认真落实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法规,严格执行三级查房、病历书写、病例讨论等核心医疗制度,聘请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等国内知名专科机构专家、教授来院查房授课,指导工作。同时还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取得uks证书(由世界最权威的质量管理认可机构之一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证书)。近年又在同级专科医疗机构中率先引入his系统、电子病历、办公oa系统等,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我院继取得市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质后,已实现了相城区、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医保定点全区域覆盖。连续多年获得市社保局医保定点先进单位。,在接受市卫生局医疗机构年度校验的145家单位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苏州市依法执业、诚信服务a级信用等级单位称号,并且处于获此殊荣的9家单位前列。

3、全面整合资源,推行医、护、康、社、教、养六位一体服务模式。把帮助提高服务对象社会功能和自理能力,作为医疗护理康复业务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医、护、康、社、教、养六位一体模式。一是优化医疗质量,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引进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推行团队服务模式,对病员实施多人(医生、护士、

社工等)参与、相互协作的小组服务工作,并积极开展音乐放松疗法、催眠疗法、脑电治疗、森田疗法、心理治疗和可视音乐治疗等,进一步健全院科两级质控组织,完善各项医疗制度。二是重视细节管理,深化护理服务内涵。以构建躯体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为一体与援助、自助、互助相结合的整体护理援助系统为目标。实行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并举的服务方式,全面推行个性化护理并逐步推进服务对象个案护理计划,分类服务开展率达100%,分级护理率达100%,个性化护理率达100%。针对病员生活能力状况开展自理能力再训,并引入互评互比激励机制,激发病员参与积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三是探索社工介入,完善康复治疗体系。将社工工作全面介入精神病患者康复辅助治疗体系,尝试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帮助休养员自行开展小组工作。相继成立休养员缝纫组、腰鼓队、电脑之家等11个兴趣小组,每天安排病员开展收看电视、下棋打牌、阅读报纸等活动,每周定期组织书画、器乐、手工和功能训练等康复活动,每月举办中大型工娱疗性趣味活动,如组织生日聚会、放映电影、卡拉ok等,在各大节日举办拜年会、元宵节猜灯谜、重阳登高等联欢、庆祝活动。此外,积极联系工疗加工活,拓展康复辅助项目,并通过各类途径将休养员手工作品进行义卖。四是设置特教课程,推进特殊教育工作。将休养员思想文化教育列入日常康复服务项目,开设教育培训课程,开展健康宣教,普及消防常识。同时,对精神残障儿童、青少年设置特教课程,开展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为一体的特殊教育。五是完善保障机制,强化生活照料服务。重点抓好病员的膳食供应和饮食营养,聘请专业营养师调配花色品种和科学膳食,对糖尿病、痛风等疾病对象专门供应特殊饮食,每月给三无对象发放零用金,用于在阳光超市内购买零星食品。同时根据季节变化,及时添置和更换在院病员服装,做好冬季保暖和夏季防暑工作,确保病区空气流通、地面整洁,尽力保障好休养员的在院生活。

4、积极探索创新,打造苏精福特色业务工作模式。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服务和保障好收养收治对象这一中心任务,不断加大业务建设力度,拓展视野,创新思路,探索实施四大特色业务工作模式。一是住院患者的分类管理模式。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一个病室的患者中,其病重、病情、病程等分别有明显的差异,对开展有计划、有步骤并带有群体性的康复医疗活动颇为不利。初,我院根据病人生活活动能力,躯体情况等将病人相对分类。这样就从客观上为分类管理创造了条件,继而对全院患者按康复需要对不同对象给予不同康复措施。分类管理既可以保证不同功能的康复医疗措施能顺利展开,又可使群体性的康复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不零乱,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二是模拟社区生活情境模式。本院住院病人中半数以上为慢性精神病人。长期的住院生活,使这类患者社会功能明显减退,衰退倾向日趋严重,为此,我们参照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院内开设了诸如休养员阳光超市、复康工作坊,成立了休养员阳光工作室等一系列模拟社区和生活场景,以提高患者社交技能及加强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体现到自身的价值。同时对室内外的墙面及活动场所、病室等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和布置,努力营造充满人情味的、尽可能体现家庭式温馨的舒适环境。三是省内首个儿童青少年精神科。随着我院收治对象中流浪救助精神病人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精神病患者日渐增多,由于他们的医疗、护理、康复及教育具有特殊性,下半年,我院成立了省内首个儿童青少年精神科,致力于儿童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学习困难、多动症、抽动症、注意、情绪、睡眠、进食障碍等儿童青少年常见精神、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干预。同时还将逐步向社区拓展和延伸服务,为更多有需求的精障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帮助。四是特色老年精神科。围绕老年科的业务工作,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关怀服务。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实际需要,重新进行功能定位,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开展医疗(精神科治疗)、护理(生活护理、躯体护理、心理护理、自助、互助或介护等)、康复(肢体康复、心理康复等)或其他服务,侧重个性化,做好个案,为我院及苏州市老年精神科医疗工作提供一个理想的服务模式。

三、特殊人群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家民政精神病院,我院的建设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可以说是逆水行舟,艰难行进。就我院近几年收治对象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来看,目前的现状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病人压床,床位周转缓慢。住院病员病情日趋慢性化,趋向退顿,加之家属和社会的原因,一旦入院,就较难出院(而本院与各区民政部门及家属鉴定的协议住院期为3个月,我院医生也经常性敦促监护人办理出院手续),以致长年滞留院内,长期占有床位,影响继续收治(每个区都有为数不少的慈善对象在排队等待)。这使得慈善床位的效率、作用未能最大化,对整个社会特困对象来说,也有失公平。

3、精神病患者并发传染病及严重躯体并发症时转诊治疗困难。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由于增龄、器官功能减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等原因,并发各种传染病及严重躯体并发症的情况日渐增多,同时由于社会目前普遍对于精神病患者存在一些偏见,一旦这些患者需要转诊时,卫生系统综合医院又面露难色,不愿接收,以致此类患者常常得不到及时救治。

4、社会接纳度低,家属、监护人配合不够。一方面与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对于精神病患的认知、关注、关心不够有关,另一方面,这些患者的家属也多为弱势群体,客观上根本无力来关心患者,一旦将患者送来我院治疗后,则再也不闻不问,甚至当被告知患者并发严重躯体并发症或传染性疾病需转诊治疗时,也是不予关心,或是显得无可奈何,甚至表示让他(们)任其自然。

5、法律保障相对滞后。流浪精神病人是城市救助中的弱势人员,也是民政精神病院收治的主要对象之一,他们大多由于病史不详,或认知障碍,无法提供有效信息等,难以进行及时、正确的疾病诊断,从而无法确定是否住院监护。而国内目前尚缺相关法律规定,一旦日后家属起诉,院方利益将难以保障。如何做到救治过程中既保障救助对象的权益,又防范医疗纠纷、医疗缺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给医院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应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6、人才引进困难,技术力量薄弱。民政精神病院大多由于名称(多冠名精神病院、福利院等)、收治对象、医院条件、工资薪酬等原因,人才引进困难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即便勉强引进,往往也难以真正留住人才。相对于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业务技术力量与社会不断发展的服务需求带来压力和挑战,所有这些都使单位建设与社会快速发展需求不相协调,甚至对单位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成为制约民政精神病院发展的瓶颈。

7、对护理人员的规范化教育培训不足。目前,民政系统的精神科专业人员一般都是依靠卫生系统的精神病院提供培训,而提供精神专科护理员的培训机构更是几乎没有。在专科护士的培养方面,江苏省目前暂未开设精神科专科护士的培养班,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组织培训。

8、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由于流浪救助精神病人大多病史不祥,且他们的生活环境恶劣,行为异常,感染各种传染病的概率较高,而在院精神病人均为群居生活,且传染病大多有潜伏期,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9、外来救助病人交流沟通困难。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往往很多救助病人为外地来苏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也有一些是来自偏远山区,文化程度低,还有很多为智障病人,交流成为最大的难题。希望能够有多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帮助寻找他们的家人。

10、收治病人老龄化,护理风险增加。近年来,整个社会进入老龄化,自然我们收治的对象也出现同样的情况,老年人占到65%以上,因此生活护理量较重,与此同时,跌倒、哽噎等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这就更需要我们多培养一些全科护士来应对。

四、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争取政府重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因病致贫现象日益加重,特别是精神疾病,使很多家庭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同时,由于精神病人的社会危害大,反复发作,需要住院和长期服药维持治疗。因此,对于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精神病患者开展医疗救助,只有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多部门协调联合,列入政府的发展规划中,要像养老中的阳光计划,残疾儿童中的明天计划那样,加大对精神残疾弱势群体的资助,使他们感受阳光和雨露。

2、民政部门对民政精神病院要有明确定位。要正如卫生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中残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的那样:加强分工协作,卫生、民政、公安、教育、司法、残联、共青团、妇联、老龄委等部门、单位和团体要针对日益突出的精神卫生问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民政精神病院要立足服务民政保障对象,真正履行好民政职能。

3、争取社会支持。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场合和条件,开展多种活动充分进行宣传,征得社会的同情和关爱,赢得社会支持。

4、加强内部建设和管理。要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结合民政精神病人的特点,逐步将封闭式管理向相对开放式管理模式的转变;大力加强人性化服务,把单纯的医疗服务向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服务模式转变;要从重视疾病治疗向重视病人身心康复和社会功能全面发展的转变。

四、民政系统精神病人服务工作与社会支持

民政服务民生,民政工作尤其是精神病防治这一重任需要依靠公众与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加强病人管理,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建档工作。各区、街道要安排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发现、建档、管理工作,由专人负责督促实施。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报告、登记管理制度,基层要建立病人档案,加强分级随访管理,并定期向社区管理人员汇报。可借助我市实施的中央补助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工作开展病人的诊治、随访、健康教育等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病人管理档案,为我市掌握重性精神疾病资料及开展病人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技术培训,做好基层医务人员的随访指导工作。为有效实施好医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内容,建立健全我市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各级各部门医疗机构要注重对精神卫生专科医师的培养、培训工作,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组织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的师资培训,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力度。适时对社区精防工作人员、民警进行专门培训普及常识,加强对有危险行为倾向患者进行追踪随访,有效组织实施病人随访指导,切实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管理工作。

3、加强部门配合,做好肇事肇祸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积极主动与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协调配合,加大对肇事肇祸病人的应急处置和精神疾患人员的治疗救助管理。建立部门协同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单位要在建档、管理精神疾患病人的同时,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群安全。与相关部门联系,及时了解当地精神疾病患者信息,通过应急处置、入院就诊等方式减少肇事肇祸率。

4、加强心理咨询,做好人群心理健康认识和疏导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重视对重性精神疾患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心理咨询工作,将心理咨询纳入各卫生医疗单位精神疾患病人管理工作内容之一,有条件的社区可开展心理援助热线咨询服务,由通过培训的人员负责热线接听,参照卫生部《心理援助热线电话技术指导方案》开展热线服务。通过认真宣传教育,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我院已成立了首个社区心理咨询室,着手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将我院的专业服务推向社会,服务苏州地方和谐社会建设。

5、关心、不歧视精神疾病患者,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精神疾病患者和躯体疾病患者一样,也是疾病的受害者,应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帮助。因此,作为政府机构或市民政精神卫生机构,我们都应向社会做好宣传,呼吁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对患者应负有照料和监护责任,不仅不应该嫌弃、遗弃患者,还要积极帮助患者接受治疗、进行康复训练,担负起照料和监护责任。社区不应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要创造条件帮助患者康复。单位和学校应该理解、关心和接纳康复后的精神疾病患者,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工作和学习条件。只有全社会紧密配合,形成合力,为精神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康复、回归创造条件,使患者及其家属的社会羞耻感减少,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患者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

第5篇 某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报告

某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报告

某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报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是我们急需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市下大力气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河道整治等水利重点工程建设。

先后完成了三义寨、柳园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通许、尉氏县省级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和赵口引黄灌区骨干工程维修,对贾鲁河、涡河等流经市内的主要河道进行了清淤治理。据统计,全市共有机电井8.5万眼,井灌面积可达430万亩。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483.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2%。旱涝保收面积35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59.3%。

2、耕地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沃土工程的实施,一大批先进适用土壤肥料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培肥了土壤,提升了地力,耕地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有效提高了作物品质,粮食总产和单产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以来,市属五县相继承担了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累计投入补贴资金890万元,完成了2万多个土样的采集与测试,落实万亩沃土工程综合示范基地建设10个,改造中低产田110万亩,提高土壤有机质0.02%,推广配方施肥面积689万亩次。通过项目实施,市县两级土肥队伍得到了加强,技术手段有了大幅提升。

目前,市、县都建有土肥测试中心,都能独立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

3、农畜产品质检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全市两级(市、县农产品质检中心)三层(市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质检体系已基本形成。

共建成市级检测机构1个,县级监测中心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监测站4个。市农产品质检中心被农业部授权为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被省中心授权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机构。

同时,市级蔬菜、果品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已经启动。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已通过省级验收,并投入运行,年承检能力可达到畜产品1000个指标、兽药和饲料产品1000批次以上,畜产品、兽药、饲料质量标准规定的检测项目可检率达到50%以上。

农产品和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我市的农畜产品的安全水平和竞争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4、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升。新增大型农机具867台,目前,全市共有大中型拖拉机6000多台,农机总动力达616万千瓦。

在农业机械拥有量增加的同时,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进一步增加,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率达到70%。全年完成机耕面积542万亩,机收面积426万亩,其中联合收割面积423.79万亩,完成机脱小麦占全市麦播总面积的96%以上。

5、农村社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加强了农村“水、气、路、电”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6.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3.2万座,全市农村沼气池已达8万多座;实施“村村通”和电网改造工程,农村道路建设和电网建设深入推进,基本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路通电。二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目前,我市已建成11个农业信息网站,32个信息服务平台,58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已实现了村村通电话,1628个村能够上网查找信息,约占全市行政村数的70%,电信、网络已成为农民获得农业信息和服务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我市在农业发展中投入巨大,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在政策性投入上,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在逐年增加,但相比我市农业经济发展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还远远不够。

尤其是在资金投入中要求地方配套的资金,由于市、县两级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相对困难,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项投入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国家投入的资金多用于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而对于伸入到田间地头的支渠、毛渠等排灌设施则投入较少。

在金融性投资上,农行、农发行、农信社本应是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主体,但近年来受金融体制改革和商业效益的影响,银行主业已是“弃农经商”,加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是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公益项目,金融投入更是少之又少,融资难、信贷难问题较为突出。在农民自筹上,当前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千家万户经营,各自只管责任田,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两工”,对于周围排灌

渠系的简单管养、疏通、维修都成了问题,出现了管理缺位,加之我市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根本没有能力投资组织统一的维护,基层村组管理范围内的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年久失修,损毁严重,远远不能满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对农田水利设施的要求。同时,由于资金欠缺,良种繁育体系难以健全,良种和技术的引进、繁育、推广力度不大;植物防治和检疫体系建设落后,仪器设备老化、落后;从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人员知识老化却又难以得到及时培训,素质偏低,许多科研课题无法展开,许多科研成果不能及时推广。

总之,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需要,甚至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传统生产方式占主要地位,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受土地政策制约,农业难以形成规模经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无法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

生产手段相对落后,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仅到70%,而山东、浙江等一些发达地区已经达到80%,甚至90%。设施农业发展严重落后,节水灌溉面积小。

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有待提高,由于长期重氮轻钾、重化肥轻有机肥的施肥不当和高毒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土壤碱化、硬结严重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普遍发生。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农产品市场规模较小,连锁经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新型营销体系还未建立,农村市场环境亟需改善。

3、农业减灾抗灾能力不强。一是农田排水不畅。

统计数字显示,全市目前有效灌溉面积为483.9万亩,旱涝保收面积350万亩。这就说明约有135万亩农田排水不畅,轻则形成田间积水,重则造成涝灾。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我们的调研对象中,凡是土质较重的地方,几乎都是怕涝不怕旱,个别地方排灌渠道淤塞,不仅涝不能排,而且旱不能浇;凡是夏秋雨水较多的年份,棉花、玉米等秋作物都不同程度地减产,严重时甚至绝收。二是引水灌溉面积小。

我市紧邻黄河,引黄灌溉应是我市的优势。然而我市的引灌覆盖面积却十分有限,管理不到位,运行成本较高,往往是下游掏钱,上游用水,农民群众难免产生抵触情绪。

加上惠济河等内河污染严重,灌溉功效明显萎缩。多数地块只能靠井水灌溉,但随着地下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井浇田受此限制影响较大。

三是中低产田改造任务艰巨。我市耕地土壤沙化较为严重,水源涵养能力差,粮食单产在800斤以下的中低产田有424万亩,占到全市591万亩耕地的三分之二,大多还是“靠天吃饭”,产量低而不稳,综合生产能力较弱,如遇大的涝灾或旱情,将会对我市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4、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不顺,管护机制不活。我市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是改革开放前或初期修建的,由于建设标准低和设施老化,年久失修等问题导致安全隐患多,抗灾能力差,加上近年来我市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一些地方因修筑道路、建设厂房等,导致公路两旁、厂房周围排灌渠系等基础设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目前,我市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机制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重叠,工作职责不清。由于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不配套,管护机制不完善,相当一部分的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后,由于管护的措施不到位,管护的责任不到人,管护的资金不落实等原因,造成“重建设、轻管理”,“有人建、无人管”,边建边毁、重复建设的问题较为突出。

一些重点设施工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农村道路建设,在我市以前已完成的“村村通”公路中,由于排水设施的不完善和道路维护跟不上,才三年多时间,那时修建的柏油路,现在一些道路已是坑洼不平,损毁严重,部分农村又出现了新的“行路难”问题。

农田水利设施也是如此:由于水源、供水、排水、治污节水等环节实行分割管理,难以建立、制定适应市场规律的、与相关的政策法规配套的规范管理措施,致使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建轻管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已建成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不善,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影响了农田水利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加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与对策农业基础牢则生产丰,生产丰则农民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必须尽快研究解决制约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瓶颈问题,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结合实际,长抓不懈。

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农民负担监督查处力度加大,一些领导和行政管理部门对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花钱多,效益不明显。

因此,愿意大笔投资搞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或发展工业及第三产业,不愿投资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造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不研究、不解决,能推则推,推不了则拖,在农民群众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声望。在市九次党代会上市委就明确提出了“三大跨越”,而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关键就是必须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我市近期开展的“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开封大发展大讨论活动”,建议有关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带头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认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应统筹城乡发展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作为为农民办实事,为农民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真正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基层干部群众一道研究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具体部署,从而尽快改变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

2、以政府为主体,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解决投入问题。

因此,应创新投资机制,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坚持并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真正做到县级以上财政每年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三农”倾斜,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建立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

一是向上级要一点。充分利用本次世界粮食危机带来的机遇,紧紧跟随国家在河南建立粮食核心区、并给予大规模资金扶持的政策取向,积极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二是市县乡挤一点。

地方财政,通过减压其它支出,挤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请农民集一点。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在坚持效率与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群众意愿,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方式,制订优惠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独资或股份制形式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农民维护基础设施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四是去银行贷一点。

通过申请补贴或以村为单位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方式筹集部分资金,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五是向社会筹一点。

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探索多元化投资的新路子。同时,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整合现有各项支农投资,建立专门的资金帐户,进行专门管理,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重视建后管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必须高度重视项目建成后的管理维护工作。

要创新和完善项目长效管护机制,在落实专门管护力量的同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作为设施管护主体的作用,切实保护好、维护好农业项目设施,保证项目工程常年发挥效益。一是通过宣传,增强群众管护意识,发动群众参与项目管理。

二是将项目的建后管护纳入各级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制定项目管护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定专人负责,同时定期对各项目区管护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做到奖优罚劣。

三是探索农业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机制。对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探索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市场化管理新模式,具体形式可灵活多样。

如:对已建成的农村基础设施的产权进行卖断,所变卖资产由村委会集中起来就地专门用于农村公益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滚动发展。对容易管护和维修的基础设施有偿承包,由承包人定期对管护的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村委会按照目标责任管理合同书的规定予以监督,使之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4、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田灌溉条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是对于大中型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要统筹兼顾,综合治理。

整合国家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资金,突出抓好赵口、黑岗口、柳园口、三义寨四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快内陆河治理步伐,提高防洪除涝标准,对贾鲁河、涡河、运粮河、惠济河等重点灌溉排涝河道进行彻底整治。二是对于用于灌溉排涝的支渠,目前是地方拿不出钱,农民不愿拿钱,堵塞较为严重,存在的问题也较大,要采取国家投资为主和各县乡辖区内谁收益谁治理的方式,明确责任,尽快疏通。

三是对于伸入田间地头的小型沟渠,要对受益范围内的一村一组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办法,筹工筹劳,进行清淤整治。

5、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重点支持基本农田整理和耕地质量提高。

加快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扩大有效灌溉和节水灌溉面积,将项目区建成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基本农田。鼓励和引导发展设施农业,根据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设施农业建设,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业标准化体系,示范和带动全市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加快沃土工程实施步伐,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切实提高地力。扩大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实施范围,积极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提高品种优质率;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引导合理施药、安全用药,提高农产品质量。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和人工影响天气建设,提高突发气象灾害的预警时效和准确率,有效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6、以人为本,切实抓好有关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一是抓好农村道路建设。

对全市农村已建、在建、续建道路进行认真排查,有针对性地进行逐个认真分析,对未毁道路,要完善排水设施,落实管护责任;在建道路,要严格监督管理,确保质量;损毁道路,要根据损坏情况,排出时间表,分类维修,切实解决农村道路的问题。二是抓好农民饮用水安全。

饮水工程可因地制宜,采取打井取水和城市水厂管网延伸的办法,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喝上安全清洁放心的饮用水。三是抓好沼气建设。

进一步加大沼气建设实施力度,争取加大补贴标准。同时,要继续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进农村改厨、改圈、改厕,努力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

四是抓好绿化造林工作。以林业生态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村庄道路和庭园绿化,提高村庄和农田林网的建设水平。

五是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超市和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六是加快促进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融合,加快推进农村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体系建设,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7、要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新型农用工业。认真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和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努力提高我市农机装备水平。

大力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加快农机行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大中型拖拉机、多功能通用型高效联合收割机及各种专用农机产品。

要在继续稳定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平的同时,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和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水稻联合收割和玉米联合收割、花生收获机,不断提高机械化技术含量。着力提高水稻、玉米、花生生产过程中机械化作业技术和农作物精量播种、免耕播种、秸秆还田等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

第6篇 省级文明村、青冈县建设乡新合村加强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报告

前不久,县委办组织开展了全县加强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村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落实的不到位,甚至很难落实。然而,在有近9000亩耕地、358户和1500口人的建设乡新合村,村党支部和支部书记姜廷才却能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新合村呈现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社会稳定和谐的新风貌,已成为青冈县一棵闪亮的明星。新合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和正在形成“四大亮点”。

一、活力新合,建造青冈“第一村”

青冈县是贫困县,165个村中有144个是省级贫困村。在全县大多数村债务沉重、发展无力的情况下,新合村则一枝独秀,表现出极大的创新活力和经济活力,村集体经济积累和人均纯收入多年来位居全县首位。

立足科技兴农,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融合。新合人充分认识到了科技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在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上大做文章。着力提高村民科技素质。他们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和实地指导、举办农民学校、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快村民由体力型、经验型向知识型、技术型转变。全村有30多村民获得了“农民技术员”称号,80%的劳动力掌握了一至二门先进适用技术,从而提高了种植、养殖技能。新合村有科学种田的良好基础,早在80年代就是全县学“三新”的标准村和推广地膜覆盖的典型,被称为“玉米家园”,全省地委书记曾来这里参观过。这里的农民科技意识较强、科技素质较高。农业科技在生产中普遍推广应用。他们与东北农大、省农科院建立了“校村共建关系”,这两所院校在新合村辟建了实验室和试验田,每年都有一些毕业生来这里实习,新合村已成了这两所院校的试验和实习基地。可以说,种植优良品种,新合村是近水楼台,再加上村干部能够带头试验,主动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新品种在这里多年来一直顺利得到推广和应用。新合村种植的玉米、大豆、瓜菜和玉米制种等农作物都是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普遍采用了标准化生产和节水灌溉、温室大棚技术,出现了“大地小园都制种、家家户户扣大棚”的良好局面。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科技与农产品的融合,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玉米制种、大棚瓜菜和瓜菜制种亩均利润分别是1000元、1200元和1500元,是普通农作物效益的3-5倍。据统计,全村种植业产值的60%来自于科技。2023年,全村农业总产值实现1500万元,比2003年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是全县农民人纯收入的2.5倍,比2000年增长一倍。全村有固定资产1500万元,流动资金500多万元。已成为村强民富的青冈“第一村”。

着眼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经济,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新合村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比较明显。近年来,他们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点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放大优势,培育特色,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围绕“调优、调高、调强”目标,全村筛选玉米和瓜菜制种、大棚瓜菜、万寿菊等4个主导产业带,产业带面积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94%,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建成有100个养殖专业户、1000头奶牛、10000头猪的专业村。培育农业市场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他们坚持一手抓与县内外公司和龙头企业合作,一手抓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建设。通过签订单的方式与县种子公司、德胜乡万寿菊加工厂、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公司、望奎景丰公司、内蒙古大民种业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由村干部牵头,成立瓜菜协会、农业机械合作社等各类经济合作组织5个。去年,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90万元。

跳出农业,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村经济,开始向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方向迈进。在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经济的同时,新合村开始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村经济。创办村办企业。全村现有村办工厂3家(铁业加工厂、面粉厂、木器厂),年创产值300万元,利润20多万元。今年计划投资300万元,新建木材细木加工厂,可实现利润30万元,新增加就业岗位30多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累计投资200多万元,新建改造桥梁3座,硬质路面12.5公里,村中道路全部达到了硬质化标准,实现了屯屯通、路路通。户户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砖瓦化率达95%以上。转移剩余劳动力。全村有125人脱离农业,到城市务工,占劳动力总数的32%。土地开始向种田大户集中,新合村现有农民人均耕地由过去的5亩提高到现在的10-15亩,有的种田大户达到400多亩。春秋农忙时节,新合村要从外村雇工300多人次,雇工支出80多万元。新合村逐步从农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正在向工业化和城镇化方向迈进。

二、开明新合,打造群众满意党支部

新合村富了。但新合村真正的财富是透明、公正、廉洁、务实、俭朴和勇于创新的支部书记姜廷才和村党支部。

决策透明。新合村基层民主政济建设的秘决就是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决策机制透明。他们创建了“三位一体”的村民自治机制,即以村民代表大会为决策机构,村委会为执行机构,党支部为保证监督机构。村里每一项重大决策,都必须经民主讨论通过。首先要经党支部一半以上成员同意,接着还要在党员大会上讨论,然后通报给全体村民,最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有50%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后才能形成决议。所有决。在新合村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而是老百姓说了算。村民代表大会一月召开一次,从道路的整修到自来水、有线电视的安装,从农业税减负到贫困户补助,从固定资产处理到机动地发包,大事小事都可以摆到议题中。不仅机制透明,过程也是透明的。新合村从1998年起实行了村务公开制度,把村民关心的财务收支、农业税收缴、村统筹等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向村民张榜公布;在全村设立了6个监督站,及时收集村民的检举和意见;不论是修路、安装自来水集资,还是农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采购和发放,村民代表都全程参与,村党支部主动把村干部及其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服务为民。新合村党支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深怀为民之责和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尽心竭力办利民之事。在生产中为民服务。村里引进任何一个新品种,都是村干部先试验,成功后向村民推广。在试验过程中,也有失败的时候,但他们宁愿自家赔上也要试验成功,正是靠这种示范作用,把村民带上了科技致富之路。在农忙季节,村里统一为村民购回化肥、种子、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农户不用花现金,由村里先垫付,秋后再算帐。还投资100多万元购置了农业机械和喷灌设备,打了28眼机电井。新合村村民都爱说一句话:“干部有正事,天旱人不愁”。税费改革之后,外村都减少村干部职数,但新合村却增加职数,由原来的7人增加到现在的11人,并且贪黑起早还干不过来。在生活中服务于民。村干部凡事都考虑村民利益,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由村里统一购买,村民出个欠条就可以领取,年末算帐,而且村里不加价。村里6户“五保户”从1993年至2023年连续12年吃村里的免费“供应粮”。60多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40元“退休金”;本村学生从1993年至2003年全部享受免费教育。村干部与8家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手把手教种养技术,现已有5户脱贫。

廉洁公正。从1994年开始,姜廷才与村支部一班人围绕经济、党建、民主政治、精神文明等内容,结合村里实际,依照法律精神,不断修订完善了100多条村规民约。建立了对村干部的“约法三章”(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好,要求群众不能做的,干部首先不能做;村干部及家属要严格遵守各项村规民约,违者重罚;村干部不得向集体和群众利益伸手),迄今已坚持了12年。十几年来,姜廷才没有到村民家吃过饭,没有收过村民一份礼,没有接过一次回扣,没有违反原则为任何人开过一次“绿灯”。一次,姜廷才的“连襟”酒后把村委会主任打了,派出所民警知道是姜支书的“连襟”后,没有做拘留处罚,他主动找到乡党委书记和派出所长,要求派出所必须做出拘留处罚。姜廷才含泪硬是把自己的“连襟”送到了拘留所,他每天亲自为他送饭。这就是姜廷才有名的“三哭”之一。不仅如此,他还非常俭朴,是个有名的“扣门”。他认为,该花的钱一分也不少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他和村干部除了合作企业老总来洽谈业务之外,没有用集体的钱去过饭店吃饭,从来没有一名村干部去过任何娱乐场所。他跟乡党委书记一起出差,经常是党委书记请他吃饭。一次县里某个部门到村上搞调研,午饭是每人两个馒头一碗汤。但是,引进项目、创办公益事业等能为民村带来利益的事,他舍得花钱。

由于姜廷才重视班子集体的作用,尊重村民的主人翁地位,他和村党支部被称为开明的村支书和党支部。姜廷才被省政府命名为“省劳动模范”;全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青冈县第一届“十佳公仆”。

三、人文新合,塑造崭新村民精神风貌

新合村富裕之后,非常注重统筹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他们认为,仅仅有钱是不够的,更要改变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神状态,成为文明村。

改善人文环境。他们从90年代中期开始整治村里环境:从村中迁出柴草垛和粪堆、修路、建桥、安装电话、自来水等等。特别是县里实施“改乡村面貌、建美丽家园”工程后,新合村就提出“突出以人为本,培育人文环境”的口号,积极筹资筹劳,大打环境整治大会战。现在,新合村道路全部达到了硬质化标准,并实现了屯屯通、路路通,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100%。还建造了400多亩护村林、护宅林。新合村是全县“改、建”工程的标兵村。走进新合村,就会感受到平坦的路面,整洁的小巷,路边花团簇簇,杨柳相间,一排排砖瓦房错落有致。初来的人会说,这里好像一个小城镇。

活跃文化气氛。新合村经常聘请党校教师、科技专家来村讲课,学习理论、法律、科技知识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村里成立了农民学校和家长学校,建起了图书室和阅览室,还组织了4支秧歌队,经常活跃在村屯之间。村中“五户”也充分发挥作用,组织村民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8月份,新合村聘请县文工团、“夕阳红”艺术团举办了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文艺联欢会。9月份,全县“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大集”在新合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使小村到处涌动着现代文化的气息,也使这个村的文化品位有了新的发展和升华。

塑造淳朴的村风民风。新合村以培养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为目标,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起初开展的“五好家庭”评比,到现在的“十星户”评比,优秀“五户”评比、“好媳妇”和“好青年”评比等活动,来纯洁民风、端正村风。

创评活动的开展,有效激发了村民积极进取的内在潜力,他们主动为自己的形象去努力,主动为集体和自己的荣誉去奋斗。有的小孩在张榜公布的“十星户”名单上找不到自己家长的名字而找父母理论,有的孩子定婚,家长要四处“借星”,出现了相亲借星、哭着要星的感人场面。村里俊男靓女以“好青年”作为寻找伴侣的条件,公婆们为自己的儿媳被评为“好媳妇”感到自豪,农户为能使自己取得“优秀五户”而主动去做好人好事,等等。现在,新合村村民开始注重穿着、注意举止,言谈文明礼貌,争先创优、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已蔚然成风,淳朴的村风民风已初步形成。

四、和谐新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活力新合”、“开明新合”、“人文新合”三点归一,必然造就一个“和谐新合”。由于村党支部咬住科学发展不放松,促进了新合村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文明”和谐发展,形成了干部热情高涨、群众心情舒畅、众志成城奔小康的新局面。

钱袋子和脑袋子“双富”。新合村治村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既要让村民由穷变富,也要让村民由富变好。前些年,村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有个别人容易钱袋子满了脑袋子空了,姜廷才也目睹了一些有钱人“富而不仁”、“富则变坏”的现象,他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富裕。他认为,只有钱袋子和脑袋子“双富”,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他们一方面想方设法为村民打造一个致富的平台,另一方面对村民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在工作中,既扩大集体积累,也增加对村民教育的投入,既增加村民收入,又努力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目前,新合村村民不仅物质上富有,而且精神生活丰富、充实。

班子团结。建设乡党委书记董立涛在座谈时说:“新合村的班子是一个团结、创业、奋进的班子”。1993年由姜廷才主持制定的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到现在也没有间断过。村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定期召开,村干部互相戒勉。在新合村,村干部人人都能从群众利益出发,顾全大局,班子成员没有相互争斗、互相拆台的现象发生,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2023年8月,村里的旧“罗马车”有了买家,村党支部经过研究觉得价格合适,在支部书记不在家的情况下就把“罗马车”卖了,并把买车人和价格向村民公开。姜廷才到现在还不知道买主是谁。

干群和睦。在新合村,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好、威信高。干部群众不隔心、不相远,老百姓没有骂干部的。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经常深入到村民中间,不仅为村民发展经济出谋划策,也做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交心、谈话,与村民们处成了朋友、兄弟,打成了一片。同时,新合村党支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实际行为,换来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在新合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让人们赞叹不已。去年秋天,村里决定修村里8公里红砖路面和安装自来水,每个农户“摊派”1000元。通知发出的第二天一大早,很多村民已经等在了村委会的门口,规定的任务3天之内全部完成。在修村中红砖路时,村民们主动前来帮助搬砖、运砂子,不讲任何代价,就连70多岁的老太太也顶着小雨用扫帚扫砂子迷砖缝。以姜廷才为首的村党支部成员在每次换届选举时,都是全票当选,姜廷才已连任支部书记13年。村民们自发地说:“村干部一心为我们办实事儿,跟着这样的干部,我们有奔头”。在当前农村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新合村村民没有一例因土地纠纷上访的,15年来也没有一例上访事件。农村常见的赌博耍钱,新合村很难看到,吵架打仗的事很少见,邻里相处和睦,新合村已经13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在新合村,放在地里的玉米没有谁家丢过,栓在院外的牛没人偷过,集体的东西没人拿过,公共设施没人破坏过。

一个充满经济活力、富有人文精神、社会稳定和谐的崭新的新合村,正在凸显其独有的魅力。它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思考和启示。

启示之一:科学发展是一把永恒的“尺子”。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一把永恒的“尺子”,可以说新合村是村级党组织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较少见的一个典型。农村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没有出路的。

启示之二:提高执政能力是大文章。新合村发展的成就,取决于村支部书记和村党支部有着较强的领导发展的能力、建设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当前,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启示之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新合村的发展生动地体现了新合人不断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争创一流、勇攀新高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农业靠土地、农民靠种田,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繁衍生息一直延续至今的国情,修理地球求得生活上的温饱即可满足,是大多数农民所具有的传统观念。怎样在新形势下培养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创新思维和开放意识,使之冲破传统小农经济观念的束缚,用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农村经济和发展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内 容www.eduzhai.net中 国 教育文摘

第7篇 强化农民工培训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培训是个系统工程。对农民工的培训不能仅限于政府和企业,还应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来进行开展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妥转移,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全总也明确提出,各级工会要充分利用工会的学校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切实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笔者针对目前农民工培训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着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目前现状

调查发现,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一些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投入并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比例,而用于农民工培训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政府没有足够的农民工培训保障体系,一些企业也不愿培训。

二、问题及原因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尽管政府投入了许多财力、物力,各级工会也多方努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首先,从农民工整体来看,对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有着强烈渴望和迫切愿望,但具体到单独的个体和实际的培训工作中时,却不然。据调查,不少农民工参加培训都是各级政府下达指标,农民工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一些有学习热情的农民工却由于受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参加培训。

其次,从农民工分布情况看,农民工比较多的企业往往为民营、外资企业,其中不少企业认为,工人只要每天完成生产任务能干、够用就行,对农民工技能升级和有关思想道德、安全、维权等方面的培训热情不大,使不少农民工只能长期从事低级体力或简单熟练工种。

第三,农民工教育培训具有教育对象分散且流动性大、教育层次不齐、教育时间不定、约束力不强等特点,这使农民工教育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

1.一些农民工受自给自足思想束缚,视野较窄,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

2.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使其很难摆脱心理上的自卑。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形态之间的反差,不少城市人对农民工怀有偏见,使其在城镇寻求自我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受到挫伤。又由于其在城镇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因而其对城市也怀有一定戒备和恐惧。

3.不少农民工外出打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该不该学、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另外,多数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虽然不支付培训费用,但仍需支付车票、伙食费、住宿费等费用。

4.由于城市企业在用工制度上对农民工的歧视,以及农民工自身先天的不足,他们中的不少人目前还没有谋取固定工作,甚至连劳动合同都没签过。这种短暂的工作状态,使他们只能选择得过且过方式。很难激活其潜在的培训需求和培训热情。

5.一些培训课程的设置不符合农民工就业的实际需要,按规定每个农民只能享受一次免费培训,而根据农民工择业的需求,常常掌握二三门技术的农民工才能更好地找到工作。

6.用人单位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其在农民工培训问题上不愿有较多投资。一些企业以农民工缺乏稳定性为由,拒绝对其实施培训。这就导致一些农民工虽打工数年,但在职业技能方面并无长进。所以,一遇企业结构调整或技术改造,便被淘汰出局。因此,不少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与科技和生产水平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于是出现了一边是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一边是用人单位发愁招不到人的民工荒难题。

三、对策及建议

农民工培训将是我国今后教育的一个新增长点,国家正在构建农民工培训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各级工会来说,既是艰巨的任务,也可能是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各级工会应有长期的眼光和规划,在尽快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同时,一方面要逐步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管理,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工会在农民工培训上的特色之路。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农民工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关乎社会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各级工会不但要充分重视,而且要转变过去工会搞职业培训的观念和模式。农民工的培训不是把物质条件创造好了等其主动来参加培训,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和请农民工来参加培训,要教育和吸引农民工认识到接受培训的好处,激发其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热情。真正实现让农民工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让政府满意的目标。同时,要积极协调和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逐步建立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制度,在强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力市场通行证的就业准入制度的管理方面尽快出台政策。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

(1)办学形式要多样化。对农民工的培训应当根据农民工的工作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可以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在开课时间上可采取脱产和业余相结合,节假日、休息日、八小时之外,只要有需要就开班开课。学制上也可以采取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的短训或超短训班结合的形式,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积累。在教学手段上传统的教学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光盘,使农民工在业余时间自学。

(2)办学对象要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

施教。对于知识文化水平稍高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较大、要求稍高、精密技术工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的大多数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工种和规范化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工由纯体力型向体力技能型转变。对于少数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没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不大、要求较低、容易操作的技术工种培训。当前培训的重点是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家装、制造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

(3)办学方法要多元化。一是和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举办针对行业特点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与农民工市场合作,把培训和向用人单位的农民工推荐结合起来;三是和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合作,送教师、教材到企业。企业参与培训是提高农民工素质的一条重要渠道。应当逐步建立起定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走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

(4)办学内容要实用化。在教学培训过程中,要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脱离教材,始终本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尊重对象、适应环境;故事案例、提问解疑。摆脱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农民工的培训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探索实践,搞好结合,调动积极,实现双赢。

(1)培训和考证结合。根据一些行业农民工分散性、流动性、季节性,工作时间长、不固定的特点,采取课上授课和课下自学结合,长训和短训结合的办法,分阶段教学,累计学时,逐步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方便有一定文化基础和能力的农民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并允许培训学校通过考核将农民工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认定为学分,学校可以将这类学分折算成接受本校学习的学历学分,凡是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只要累计达到所需学时,或完成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阶段的考试)即可颁发证书。同时,为激励农民工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工会或联合有关部门定期组织举办农民工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对农民工进行技能等级考核认定,并颁发证书。只有这样,培训才有吸引力,培训后的农民工在就业中才具有竞争力,才能体现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和用人单位的三赢局面。

(2)免费和收费相结合。政府对农民工的免费培训投入是有限的,只能是针对每个农民工的一次性免费培训,而对于那些有一定技能,生活基本稳定还有技能升级需求的农民工,培训就可收取一定费用。另外,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合作,根据企业需要,对有一定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先免费招聘和培训,合格上岗后由企业支付培训费,或从农民工的每月收入中(在其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逐步扣除。

(3)培训和就业信息、维权服务相结合。就业信息服务还应包括职业趋势分析,引导农民工正确选择技能培训方向。把培训、劳务输出、信息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会在专业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使农民工培训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4)农民工培训和农民工子女的培训、教育结合。农民工培训的最终目的是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而关注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培训则是从更长远的眼光来推动这个转移。同时,要在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上发挥工会职业和学历教育的优势。工会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出照顾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入学与接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参加中职教育。

总之,农民工培训是个系统工程。这种系统性表现之一就是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培训本身,更需全社会对农民工的真正关注,需要对他们的生存状态有更真实的了解。许多农民工表达的想法和要求已超出了培训内容,更多的是对平等的要求和对公正的渴望,希望全社会尤其是城市居民改变对他们的歧视。与培训农民工的城市文明素质(如公共场合礼仪等)相比,提高城市居民的平等意识是更为重要的工作。系统性表现之二就是对农民工的培训不能仅限于政府和企业,还应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来进行农民工培训。

第8篇 关于烟汽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地调查报告

企业管理是一个老话题,但管理如何细化,制度如何硬化,手段如何强化,长期以来却没有解决好。烟台汽车制造厂几年来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积极探索企业内部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活化了资金,加强了监控,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深化、细化和硬化,其经验值得借鉴。

一、一个困难的企业为什么花钱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加强管理

烟台汽车制造厂是一个拥有2600名职工、3.2亿元资产的中型企业,主要生产轻型汽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1993年以来,该厂产品销售收入虽然逐年增加,但经济效益却大幅下滑,生产经营日趋困难。面对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感到原有经验式的管理模式、落后的管理手段和不透明的信息反馈机制已非常不适应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进行管理创新。

一是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由于汽车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往靠会计人员手工劳动,连续几天几夜工作也只能算出大概的综合成本,难以及时准确地制定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企业曾多次出现新产品投产后,才发现新产品的设计成本过高,价格无法为市场接受而被迫停产的情况。

二是资金的核算与管理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该厂销售环节占用的资金余额上亿元,大多以发出商品的形态存放在全国各地的430多个经销商处,企业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各销售点上的存货变动情况,账物不符、账账不符的问题时有发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坏账风险难以防范。1995年该厂曾组织十多名会计人员历时一年,与各经销商核对发出商品和应收账款,发现企业本身的账簿记录差错1100多笔,仅发出商品的潜亏损失即达数百万元之多。在储备资金的管理中,传统的手工操作只能提供库存材料、备件的账面价值总量,但具体材料、备件的存放时间、库存数量却不掌握,致使存货超储、积压、损坏等情况非常严重。企业盘点时曾发现仓库中的三角带可满足企业10余年的生产需要。

三是薄弱的基础管理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强化。从企业内部看,基础数据缺乏,材料消耗定额、工时消耗定额不准,谈不上实施精细生产,挖潜降耗,也无法对生产车间、销售部门、采购部门和仓储部门实施科学的考核。特别是财务信息滞后于物流信息和市场变化信息,再加上数据常常失真,决策者难以及时了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和内部各种资源的配置情况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

四是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迫切需要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硬化。过去规章制度只是挂在墙上,写在本中,缺乏强有力的手段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有章不循、有章难循的弊端难以克服,道德风险无法控制,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难以硬化。

二、如何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对企业管理进行深化、细化

1996年以来,该厂针对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等环节信息不明、账目不清等突出问题,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联合山东浪潮国强软件公司,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后投资两百余万元开发了烟台汽车制造厂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基于一台主服务器,在各个车间、仓库及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各有关处室设立了46个工作站,将各子系统通过财务管理子系统紧密地在一起,做到了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为企业提高财务资金管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财务管理子系统建立了统一的计算机平台,变多级核算为一级核算,一张原始凭证(销货发票、购货发票、入库单、领料单等)一次录入,仓库、车间、厂部的业务核算、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凭证的制作、打印、各明细账、总账的登记全部由计算机一次自动完成,可以灵活地查询、统计和打印账表。

销售管理子系统与金税系统连接,利用金税系统录入和打印销售发票后,自动转入销售管理子系统,自动编制销售凭证,自动登记财务的产品销售、发出商品、应收账款、应交税金等账簿。同时可进行账龄分析和坏账估计,实现了销售业务管理与核算一体化。

采购管理子系统对采购订单、采购到货以及入库状况进行全过程管理,为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自动完成对各种应付账款的登记、冲销以及应付账款动态变化状况。另外,该子系统还可以进行材料采购成本的考核与监督,非合同供应商、超过合同的采购价,软件系统可以自动警告,要求审核。

仓储管理子系统通过对各种存货的收、发、存业务进行核算,及时准确地掌握每件存货的耗用情况,把各类存货成本归集到各成本项目和成本对象上,为企业的成本核算提供基础数据,并动态反映存货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

生产计划子系统根据生产计划和上月末实际库存情况,软件系统能按照装配物料清单计算物料的毛需求和净需求,自动运算出零部件采购计划、自制件的生产计划,将设计、工艺、生产制造并行交叉进行管理,实现了各种物流、业务流自始至终连贯起来的全过程管理。

成本核算子系统能够完成产品或零部件标准成本的制定,计算入库产成品或自制半成品的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差异,能够从价格成本差异和用量成本差异方面进行控制,为企业分析生产成本变动的原因提供了详细资料,为实施标准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提供了可能。

基础数据子系统可为生产计划系统提供工艺过程信息、产品结构信息,为成本控制提供工时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标准信息,并能够通过装配物料清单自动读取采购发票的最新单价,瞬间计算出产品的材料成本,为产品投产决策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产品开发人员能够随时计算出新产品的设计成本,为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手段。

三、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对薄弱环节的监控管理能力

从采购环节看,现在能够准确地掌握某一时段的采购品种、总量、该品种的上年采购单价、采购成本、当期采购单价等,从而能及时准确地计算出采购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计算出各部门的材料采购节约情况,并依此进行奖惩。这就使采购管理得到强化,仅1999年就节约采购成本900多万元。

从仓储环节看,系统可对各种库存零部件进行层层分解,一个汽车总成所包含的零部件可分解到7级直至螺钉。材料的编码、型号、规格、名称也都能在系统中得到明细的反映,不但可以从总额上反映储备资金占用情况,而且可以分品种统计每一种物料的超储备占用时间和超储备占用金额,并对原材料超储备占用实行自动报警,从而为控制存货成本、提高存货周转率、减少不合理的资金占用提供了可能。从销售环节看,通过该系统可随时查询存于各经销商处发出商品的型号、数量、时间、去向等详细资料,避免了发出商品长期被人占用或存放带来的损失。还可准确反映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有效地控制了应收账款的规模,减少了呆坏账损失。同时,通过计算机直接处理原始凭证,使应收账款的错账率几乎为零,解决了长期以来令财务人员头痛的往来账串户错账问题。

第9篇 2023中国房地产五百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大学生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市场

由国家统计局主办、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承办的2023中国建筑与房地产企业500强信息发布会在京隆重举行。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等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主持,张为民作重要讲话。

张为民在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我国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落实好房地产调控措施,加快住房结构调整,完善住房保障制度,规范市场交易秩序。这样,我国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一定会取得新的成绩,整体竞争能力一定会不断得到提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主任朱新武发布了2023中国建筑与房地产企业500强信息,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顺德区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入选2023中国建筑与房地产企业500强。

据介绍,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建筑与房地产企业500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进一步显现。

第10篇 关于烟汽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的优秀调查报告

企业管理是一个老话题,但管理如何细化,制度如何硬化,手段如何强化,长期以来却没有解决好。烟台汽车制造厂几年来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积极探索企业内部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活化了资金,加强了监控,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深化、细化和硬化,其经验值得借鉴。

一、一个困难的企业为什么花钱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加强管理

烟台汽车制造厂是一个拥有2600名职工、3.2亿元资产的中型企业,主要生产轻型汽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1993年以来,该厂产品销售收入虽然逐年增加,但经济效益却大幅下滑,生产经营日趋困难。面对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感到原有经验式的管理模式、落后的管理手段和不透明的信息反馈机制已非常不适应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进行管理创新。

一是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由于汽车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往靠会计人员手工劳动,连续几天几夜工作也只能算出大概的综合成本,难以及时准确地制定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企业曾多次出现新产品投产后,才发现新产品的设计成本过高,价格无法为市场接受而被迫停产的情况。

二是资金的核算与管理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该厂销售环节占用的资金余额上亿元,大多以发出商品的形态存放在全国各地的430多个经销商处,企业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各销售点上的存货变动情况,账物不符、账账不符的问题时有发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坏账风险难以防范。1995年该厂曾组织十多名会计人员历时一年,与各经销商核对发出商品和应收账款,发现企业本身的账簿记录差错1100多笔,仅发出商品的潜亏损失即达数百万元之多。在储备资金的管理中,传统的手工操作只能提供库存材料、备件的账面价值总量,但具体材料、备件的存放时间、库存数量却不掌握,致使存货超储、积压、损坏等情况非常严重。企业盘点时曾发现仓库中的三角带可满足企业10余年的生产需要。

三是薄弱的基础管理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强化。从企业内部看,基础数据缺乏,材料消耗定额、工时消耗定额不准,谈不上实施精细生产,挖潜降耗,也无法对生产车间、销售部门、采购部门和仓储部门实施科学的考核。特别是财务信息滞后于物流信息和市场变化信息,再加上数据常常失真,决策者难以及时了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和内部各种资源的配置情况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

四是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迫切需要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硬化。过去规章制度只是挂在墙上,写在本中,缺乏强有力的手段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有章不循、有章难循的弊端难以克服,道德风险无法控制,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难以硬化。

二、如何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对企业管理进行深化、细化

1996年以来,该厂针对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等环节信息不明、账目不清等突出问题,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联合山东浪潮国强软件公司,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后投资两百余万元开发了“烟台汽车制造厂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基于一台主服务器,在各个车间、仓库及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各有关处室设立了46个工作站,将各子系统通过财务管理子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做到了“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为企业提高财务资金管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财务管理子系统建立了统一的计算机平台,变多级核算为一级核算,一张原始凭证(销货发票、购货发票、入库单、领料单等)一次录入,仓库、车间、厂部的业务核算、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凭证的制作、打印、各明细账、总账的登记全部由计算机一次自动完成,可以灵活地查询、统计和打印账表。

销售管理子系统与金税系统连接,利用金税系统录入和打印销售发票后,自动转入销售管理子系统,自动编制销售凭证,自动登记财务的产品销售、发出商品、应收账款、应交税金等账簿。同时可进行账龄分析和坏账估计,实现了销售业务管理与核算一体化。

采购管理子系统对采购订单、采购到货以及入库状况进行全过程管理,为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自动完成对各种应付账款的登记、冲销以及应付账款动态变化状况。另外,该子系统还可以进行材料采购成本的考核与监督,非合同供应商、超过合同的采购价,软件系统可以自动警告,要求审核。

仓储管理子系统通过对各种存货的收、发、存业务进行核算,及时准确地掌握每件存货的耗用情况,把各类存货成本归集到各成本项目和成本对象上,为企业的成本核算提供基础数据,并动态反映存货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

生产计划子系统根据生产计划和上月末实际库存情况,软件系统能按照装配物料清单计算物料的毛需求和净需求,自动运算出零部件采购计划、自制件的生产计划,将设计、工艺、生产制造并行交叉进行管理,实现了各种物流、业务流自始至终连贯起来的全过程管理。

第11篇 如何加强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党的十八大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有效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这是对新时期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加快发展时期,离退休干部的结构比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退休干部队伍的不断扩大,退休干部的高峰期也即将到来,着眼未来,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工作任务,将出现在做好离休干部服务的前提下,服务对象逐渐转变到以退休干部为主的趋势。如何加强退休干部管理与服务,已成为当前老干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针对这一课题,_____区委老干局将今年六月份确定为老干部工作调研月,整个调研活动历时一个月,共分两个组,每个组4名同志,调研组深入全区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专业公司,通过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认真听取老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的意见建议, 本次调研,共深入11个乡镇、街道以及60余个退休干部比较集中的区直单位,召开座谈会56个,参加座谈会人员458人,走访退休干部300多人,发放征求意见表400余份,收集退休干部意见建议56条,全面摸清了全区退休干部的情况和问题。

一、_____区退休干部的基本状况

二、具体做法

近年来,我区对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高度重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完善了退休干部档案管理和工作制度,形成了组织管理和退休干部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经常性组织退休干部开展了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广大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得到了有力保障。

(一)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为主要依托,切实加强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为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_____区委2023年成立了_____区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党工委成立后,注重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加快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建步伐,及时明确离退休干部党员特别是退休干部党员的党组织隶属关系,使他们组织有归属,活动有人管。针对退休干部的特点,创新退休干部党支部的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先后组织开展了创建规范化党支部活动、争创五好离退休党支部和争当四好退休党员为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和树立了典型,确保退休干部党员就近参加党组织活动,进一步增强退休党员的荣誉感和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努力使退休干部党员离职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今年在区委老干部局专门设立了乡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室,主要供距离较远的乡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活动学习,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搭建一个有力的平台。

(二)以学习、参观考察为引领,进一步全面落实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由于绝大多数退休干部在职时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热心参与政治活动,所以退休后非常在乎政治待遇的落实。由于受政策和经费的限制,_____区委老干部局因地制宜,组织退休干部就近就地开展三学活动。一是学理论,组织退休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重要文件,认真研读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等规定书目,重点学习《___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使退休干部思想上不掉队,紧跟时代步伐。二是学典型,组织退休干部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事迹,观看《杨善洲》《焦裕禄》等电影、记录片,激励退休干部见贤思齐,行动上紧跟时代步伐。三是学发展,组织退休干部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及时了解本单位最新发展动态,为本单位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余热。

(三)以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为主阵地,使退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在新时期,随着离休干部进入高龄期和高发病期,_____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明确地将退休干部作为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老年大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及时调整办学特色,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搞活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办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仅开设了传统的音乐、舞蹈、书法类课程,而且探索开设照片处理、中医按摩保健等时髦课程,颇受退休干部欢迎。老干部活动中心组织退休干部成立了夕阳红艺术团,坚持走出中心、走向社会的原则积极参加省、市等各方面组织的演出及比赛,带动全区特别是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

(四)坚持组织和引导,积极有效地发挥退休干部的作用。发挥退休干部的作用,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晚年人生价值,是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在新的形势下,要适应离休干部和退休干部不同的身体健康状况,坚持离休干部发挥作用与退休干部发挥作用一起抓,坚持以退休干部为发挥作用主体,使退休干部成为老干部发挥作用的主力军。近年来,_____区积极组建两团一队积极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深入学校、社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法制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参与网吧游戏厅义务监督,为下一代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注重发挥_____管护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作用,在湖水监测、制止不文明行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退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需要全面顾及到其住、行、学习、娱乐等各方面,工作量大且范围广,工作复杂且难度较大。目前来说,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撑。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针对离休干部的政策,然而在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上,国家则缺乏统一政策的规定和规范。而相关政策的缺乏造成了各地及各单位对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在认知上明显存在不足,不能明确其服务职能和职责范围。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如在退休干部阅文、参观考察、订阅报刊等方面也都没有作出具体规定。这些都导致了各地与各单位在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中往往无章可循、标准不一,工作难度较大。

(二)退休干部活动经费不足。针对退休干部的活动经费规定问题,由于国家没有统一政策的规定,各地执行标准不一,都是根据上级拨款及自身经费来规定活动经费的。基本上除部分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化管理外,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在经费上仍实行预算包干,因此上级所拨离退休人员经费实际上只能满足实际政策性开支的一半都不到。为了保证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能切实服务于这一群体,且能有较好的工作效果,许多单位都会想方设法调整在职职工的相关经费来落实退休干部的活动经费的差额。

(三)退休干部活动阵地建设滞后。一是由于退休干部居住分散,活动场地很不均衡。有的居住地有不同单位的多个退休干部活动室,有的居住地没有活动场所,有的退休干部居住地离原单位很远,参加组织学习、活动很不方便?二是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滞后。随着退休干部人员的增加,致使活动中心面积远远不能满足退休干部人数逐年增加的需求,具体到各单位的活动室同样存在着没有长远规划、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工作经费不充足、活动场所规模小和设施简陋的实际问题。三是在开展活动时,各单位、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均以自身工作为主。部门之间协调性差、配合性弱,开展活动有时存在项目交叉重复的问题,使退休干部觉得没有新鲜感和吸引力,导致一部分退休干部厌倦参加活动。

(四)服务退休干部的机构和队伍力量薄弱。面对退休干部群体越来越大的现状,现有工作机构和人员已远远不相适应。一是老干部部门力量不足。各级老干部局至今基本上是成立之初根据离休干部人数所核定的机构编制和经费,并没有随情况变化作调整。二是在部门单位中老干部工作机构相对弱化。由于体制改革,许多单位虽然牌子仍在,制度上墙,但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使服务管理工作处于一般应付状态。为离休干部管理和服务都忙不过来,更谈不上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个别单位甚至连老干部工作机构也已不复存在。

三、 对策及建议

(一)尽快研究制定比较完善的退休干部政策制度。针对我国目前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仍缺乏统一政策的规定,且我国社会已进入老龄化加快发展的时期的既定事实,结合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相关部门应以积累的实践经验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参照,研究制定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退休干部管理服务相关政策。以此加强各地、各级、各单位间对做好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和认识,做到有规可查、有据可依、政策统一,有利于退休干部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贯彻落实。我国对于退休干部的活动经费没有统一政策的规定,各地执行标准不一,且与离休干部的活动经费相比相差很大。为了能够给退休干部开展活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相关退休干部管理部门应参照离休干部活动经费的标准,对退休干部的活动经费做出统一的规定,经费实行归口管理,明确开支渠道,根据退休干部资历、原职务高低规定不同标准,保证退休干部各项活动的开展顺利进行。

(二)拓展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的社会化模式。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随着社会群体由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随着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逐步向社会化服务过渡,为退休干部群体服务与管理的功能也将不可避免地走向社会化。这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财政、民政、原单位、社区等诸多部门,整合各种资源,集聚多方力量,完善五位一体的运行模式,是有序推进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强化引导,部门尽职。老干部局要切实履行服务管理退休干部的职能,以改革创新精神指导、协调和督促供养关系所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积极营造退休干部养、医、教、学、乐、为的良好环境,确保他们安度晚年。二是要突出主体,单位尽责。原单位要积极为退休干部排忧解难,关心他们的合理需求,保障他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三是要面向社会,社区尽力。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充分发挥社区功能,利用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医疗保健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物业管理中心的资源优势,积极组织退休干部开展四就近活动。四是要依托支部,同伴尽心。退休干部党支部要把握相互之间经历相近、语言相通、思想感情容易产生共鸣的特点,采取结对互助、划片关照的办法,有效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五是要立足家庭,子女尽孝。按照逐步建立和完善家庭、单位、社区、党委和政府工作部门相结合的服务管理体系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子女为退休干部营造生活上照顾、心理上沟通、精神上抚慰等理解与关爱、健康与和谐的家庭亲情氛围。

(三)大力倡导文化养老。随着我国开始进入老年社会,文化养老正在日益成为当代老年人高雅的生活方式。退休干部一般都具有高素质、高学历、高品位的特点,要引导他们努力摆脱待遇养老、享受养老、无为养老的世俗老年生活方式,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文化养老中起骨干核心作用,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同时也为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首先,在退休干部中大力倡导文化养老,老干部工作部门及社会各界要主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比如今年组织开展纪念建国65周年的各项活动,全区的老干部积极踊跃参加,_____区举办了老少同乐迎国庆、迎国庆、夕阳红文艺汇演等活动,收到纪念征文上百篇,创作书画作品数十件。第二,文化养老要与日常的管理服务工作结合起来。_____区鼓励退休干部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在街头广场、社区大院等公共场所,到处都活跃着老年健身、舞蹈、秧歌表演、体育锻炼等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体,他们中的核心骨干大都是退休干部,通过文化形式,在建设文明和谐社会中积极发挥作用,同时感受社会和组织的尊重与爱护,在舒适宜人的环境中求得身心的愉悦和健康情趣的满足。第三,文化养老不能只停留在少数文化人的圈子里,要以多种简单易行的方式,吸引广大退休干部参加。如可以把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作为文化养老的一种普遍方式,通过征集读书心得体会进行鼓励和引导,让老干部在读书中坚定信仰、开阔视野、醒脑益智、振奋精神、益寿延年,在知识的阳光雨露中享受快乐、幸福、高尚的晚年生活。

(四)发挥退休干部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大胆解放思想,从政策上为退休干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广开渠道。首先,要鼓励退休干部利用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技术特长、人脉资源、社会威望等,主动发光发热,为社会创造新财富。其次,要有组织地通过社会团体,发挥退休干部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为此,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建立退休干部人才库,及时准确地掌握他们的专业特长、身体状况、心理意愿,帮助他们牵线搭桥,老有所为。还可以通过加强对老年团体的组织和管理,鼓励并科学引导退休干部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社会作贡献。第三,是从服务上提供保障。要进一步加强老干部活动阵地建设,充分利用老年大学、老干部党校、活动中心、老年公寓等阵地,加强对退休干部的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素质,为回归社会和二次就业充电储能。要在社会上营造尊重老干部、爱护老干部的良好氛围,通过舆论宣传和引导,使退休干部的奉献精神得到社会承认,赢得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全社会支持鼓励老有所为的良好风气。

总之,不断改进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既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老干部工作发展大局的需要,既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随着社会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会不断提出新的课题,我们要在坚持中求完善,在完善中求发展,以实际行动做好这项工作,让党组织放心,让退休老同志满意。

第12篇 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水平,10月中旬,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要点安排,我委就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我市在城市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城市管理机构初步建立。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依据国务院、省政府有关在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精神,市委、市政府于2023年7月批准成立了张家口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为参照公务员管理、挂靠市政府办的正处级单位,履行城市管理政策研究制定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职责。城管局下设市城管执法支队,为科级定向补助事业单位,核定编制35人。桥东区、桥西区、高新区也分别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四)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积极开展中心城区露天烧烤整治工作,共清理露天烧烤90余处,责令整改、规范经营商户350户;积极开展倡导文明养犬活动,制定了《中心城区开展倡导文明养犬活动方案》,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开展了建筑垃圾遗撒专项整治行动,下发整改通知书800份,查扣违章车辆18部;严肃查处违章建设行为,共检查在建工程65项,下达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57份,发现未办理规划许可的违法建筑35项;开展马路市场、流动摊贩集中整治行动,累计规劝清理游商、游贩和占道经营11000人次。

(五)城市环境卫生明显好转。坚持以定人、定岗、定路段、定标准为核心的四定责任制,不断提升路面清扫保洁质量,主次干道、重点地段实现了24小时保洁;加强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及卫生死角的治理,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制定了《张家口市门前三包责任制实施方案》,先后三次开展了对辖区沿街商户门前三包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在探索建立群众化长效管理机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二、存在问题

在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管理相对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设效益的发挥,阻碍了城市化总体水平的提高。

(一)城市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社会支持参与度不高。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共识,特别是在当前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新形势下,城市建设战线长、任务重、压力大,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正在全力以赴推进、集中力量攻坚,尚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和推进城市管理,对城市管理缺乏系统谋划和强力推进,致使城市管理滞后于城市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普遍存在。同时,由于宣传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部分群众对城市管理认识程度和支持度、参与度不高,市民文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体制不顺,职责界定不清,管理职能分散。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城市管理体系未能真正形成,市和区两级政府、区与街道、市和区城管局之间的城市管理和执法职责亟需进行系统界定,城区街道和社区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有部门的职能配置不尽合理,城市管理涉及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市场管理、噪声和环境污染、养犬及停车场管理等职能,相应地分散在建设局、公用局、园林局、城管局、工商局、环保局、公安局等部门,职能过于分散,造成职责不清,又没有综合的职能机构予以牵总协调,工作难以衔接,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和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削弱了城市管理功能。市、区城管局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难以实现对中心城管执法的有效指导和协调。

(三)规划控制不严,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加大了城市管理难度。尽管我市在规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详细规划出台的滞后性,往往使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布局和功能得不到全面体现,特别是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乱搭乱建、违规建设、无序开发的问题非常突出,进一步加大了城市拆迁改造成本,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另外,我市集贸市场、公厕、停车场、垃圾转运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总量不足且布局不合理,导致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与民生之间的矛盾突出,马路市场、占道经营、随意停车、乱堆乱放等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和制约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城市管理投入不足,城管机构职能缺位,执法力量薄弱。由于历史欠帐多,我市环卫等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简陋老化、数量不足等问题。随着城市的扩容,城区新建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大幅增加,城市管理运行成本大大提高,但城市维护费没有同步增加,远远不能适应现行城市管理的需要。城管机构的职能有待加强,我市虽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但未进入政府序列局,人员工资和经费财政未实现全额拨款,执法主体资格不合法,行政处罚权该集中的不能完全集中,也没有赋予其相应的城市管理职能。市城管局及桥东、桥西、高新区三个区的城管局共有行政执法人员160名,城管执法力量严重不足,装备陈旧落后。

(五)城市管理的制度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一些长效管理机制不能很好地落实。我市城市管理执法目前主要依据的是国家和省的一些法律法规,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制度办法不健全、不完备,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原有的若干城市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其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未能顺应形势,建立有利于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如精细化管理工作制度和作业标准、环卫和市政公用设施维护市场化运作细则、城市管理的考核激励和统筹协调机制等等。原有的一些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居民养犬、露天烧烤、交通秩序等不能实现规范化管理,门前三包落实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三、意见建议

(一)健全城管领导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市一级应成立由市长任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城市管理委员会,作为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定期研究城市管理的重大事项,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综合协调和考评,着力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城市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为日常办事机构,组织落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确定的有关事项。

(二)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着力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真正建立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城市管理体制,明确划分市、区、街、社区城市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把管理工作向下延伸到末梢,增强条块管理的互补性。应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全面整合现有城管资源,组建完善新的市级城市管理机构,赋予其足够的管理和执法职能,使其真正承担起城市管理的牵总作用,同时在条块之间、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沟通、事前告知和定期通报制度,切实解决目前条块分割、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协调不力的问题。

(三)加强规划执法管理。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龙头作用,在制定和执行规划时通盘考虑市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问题,既要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大规划设计投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提升规划层次和水平,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又要高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全面加强规划管理,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强化规划工作层级监管,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规建设,坚决维护公众利益。

(四)完善基础配套建设。今后应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尽快完善一批城市发展迫切需要的公用设施和市政设施,当前特别要对集贸市场、停车场、公厕、垃圾转运站、公共绿地、休闲活动场所等进行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设进度,切实解决马路市场、停车难、公共活动场所少等问题,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使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能充分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为城市管理提供物质保障和服务平台。

(五)强化城管资金保障。应按照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步伐相适应的要求,实行多元化的城市管理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加大城市管理的投入。城市管理经费要随着城市建设加快、规模扩大、任务增加、养护标准提高和管理手段更新而相应适度稳定增长,使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确保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合理的经费需要,逐步改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装备和办公条件。充实一线城管执法人员,对执法人员的工资、经费财政应全额划拨。

(六)推进城市精细管理。今后应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加快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和办法,重点研究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明确各类管理目标的责任主体、作业标准、管理措施,从线到面、从面到点,建立可查询、可评价、有考核的监督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城市绿化养护、环境卫生保洁、市政设施维护等,要实行管养分开,推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专业公司或社会组织进行维护,形成统一管理、多家经营、有序竞争的运行机制。

(七)建立完善制度体系。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和城市管理工作发展的新情况所提出的要求,尽快组织专业人员,对城市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系统研究,修改、完善我市城市管理的规章和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研究制定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的考核办法,建立强有力的考核奖惩机制,通过建章立制、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确保长效管理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八)注重宣传教育引导。切实加大对城市管理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广大市民的道德意识和综合素质,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城市管理各项规定。学习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坚持以人为本,与广大市民进行广泛的交流和互动,加强与广大市民的沟通与联系,使广大市民支持理解、主动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形成爱我家园、人人维护城市形象的深厚氛围。

第13篇 关于加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和运营情况,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对现代交通的需求,笔者对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目前,全市已建成4条高速公路,全长208.4公里,沿线共设13个收费站、5个服务区、3个养护工区。管理体制 分为两类:其中,高速公路由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处负责运营管理,为一路一公司管理模式;这里重点介绍 路的四位一体的属地管理模式。

路的建设、养护、路政、征收、服务区管理由泰安市公路局负责,局机关相关科室负责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局直有关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其中,路管理处负责收费、养护工作,路政大队负责三条路的路政管理,高速公路经营开发公司负责服务区的经营管理,均由市公路局统一领导、统一调度指挥,对市公路局负责。从这几条路建成通车以来运营管理情况看,这种属地管理的模式比较符合我市的实际,在市公路局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单位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了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尤其在黄金周和大中修工程期间没有发生大的压车、堵车现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连续两年受到省公路局的表彰,这种管理经验也被省局在全省推广。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成为全局工作的亮点以及展示改革开放成果和公路文明的重要窗口。

(一)收费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严格执行《省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规定,不断加强管理,提高了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水平。一是加强了教育培训,提高了高速公路收费人员的整体素质。__年共举办业务培训班30多次,有力的促进了收费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抓好收费管理的同时,强化服务意识,保证了符合规定的重大公务活动和抢险救灾、农用物资、绿色食品、农业机耕等车辆顺利通行。二是大力推进了信息化建设。在省局的大力支持下,增设了通讯监控设施,实施科学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大力推行高速公路计重收费工作。做到了计量检测与收费系统的对接,完善了软件程序,确保计重收费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及时足额上解。去年,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再创新高,完成收入2.81亿元,。

(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进一步加强。始终把高速公路管养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明确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职责范围,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大了养护监督检查力度,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逐步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一是加大了日常养护工作力度。按照早检查、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及时发现病害,及时采取养护措施。同时,部分路段建立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定期采集和分析路况信息,为预防养护、科学养护提供了依据,增强了养护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二是加强大中修工程的组织管理。积极研究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同时,利用市场机制,精选专业施工队伍,严格四制管理,建立健全了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有效提高了维修工程质量。不断总结和改进现场管理工作,合理划分施工作业面和施工间距,周密安排现场施工,尽量缩短施工作业时间,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四是制定了防汛抢险和除雪防滑应急预案,确保了汛期和雨雪雾等恶劣天气的安全畅通。

(三)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成效显著。高速公路路政管理职能不断强化,制定了《恶劣天气及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执法手段和执法程序,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了高速公路重点部位、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和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高速公路通行保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去年,没有因养护施工导致严重堵车现象的发生,受到了省厅、省局领导的高度赞扬。加大了路政巡查力度,确保了春运、元旦、春节及两个黄金周的安全畅通,加强了与公安、交警、卫生等部门的协调,建立了事故处理联动机制,提高了路政事案查处率和结案率,有效地维护了路产路权。充分利用路政服务电话和gps定位系统,提高了路政反应的灵敏度,增强了路政服务功能。积极配合全国开展的治超活动和全市开展的治超活动,严厉打击超限运输、闯岗逃费车辆,超载超限率控制在6%以下,高速公路通行效率、行车秩序和行车环境明显改善。

(四)服务区经营实现规范化管理。自__年以来,为完善高速公路的配套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我们广泛借鉴全省乃至全国优秀服务区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从经营思路、管理体制和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入手,对服务区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成效比较明显。局党委高度重视服务区管理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提出了市场化运作、契约化管理、合同化约束,实现服务质量、效益和公路品牌形象同步提升的经营思路,确立了服务区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国退民进,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原则,我们通过改制、改造建立了规范的股份制公司体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对高速公路服务区进行承包运营管理,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现有条件下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本着硬件上档次、软件上水平的原则,对服务区道路、场地、绿化、便民设施、内部装饰等原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重新改造和精装修,加强了服务质量、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等软件建设,突出文化氛围,体现本地特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司乘人员提供了一个风景优美、服务优质的休息环境。

(五)高速公路文明创建水平不断提高。坚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宗旨,以创建文明行业为总抓手,以培养四有职工为重点,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文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文明执法、纪律严明、廉洁自律,有效防止了公路三乱现象的发生。以树品牌、创一流为目标,全力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实施了满意在收费站、方便在服务区、舒适在养护、畅通在路政、文明在高速活动,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文明创建蔚然成风。路被省交通厅评为省级文明大通道,各收费站被评为省级文明收费站。

第14篇 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就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发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活动,培育文化团体,加强文明创建,倡导社会新风等方面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近期,按照市委宣传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对部分县(市)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文化发展基本情况

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明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事业的发展进步等多方面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一)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最明显的是打仗斗殴、偷盗抢劫、残害妇女儿童等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人为善、互相帮助的淳朴民风得以发扬。

(三)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有新的起色。各地、各部门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文化部门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仍以_____县为例,通过开展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各驻村干部积极开办农民夜校,开展篮球赛、拔河赛、卡拉ok大赛等文体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文化事业发展进步较快。采取不同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技术培训,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卓有成效。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意识和水平明显增强,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核率达到90%以上。建设完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所、卫生院,初步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都对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要求相比,农村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倡导不力。有些同志说起来重视文化建设,忙起来就放在一边,或者被动应付,缺乏主动性。有人认为,没饭吃不行,没衣穿不行,没房住不行,没钱花不行,文化活动不搞没什么大问题。有这样的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究其原因,还是认识问题,没有从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由于认识不到位,倡导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就缺乏动力,更别说扶持、建设农村文化了。

(二)乡镇文化站建设相对滞后,文化阵地萎缩。乡镇文化站在农村文化发展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一个乡镇来讲,是文化发展的的龙头、支柱,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文化站与广播站合二为一,变成乡镇文体广播站,职能上被削弱。80%文体广播站没有专门活动场所,没有文化活动器材、设施,无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乡镇文体广播站只有1个编制,文化干部身兼数职,且大都不是专业人员,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比较困难,指导培养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力不从心。

(三)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匮乏,农民文化活动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富裕了,家家买上了电视机;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在客观上造成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集体生产时田间地头即兴文化活动基本没有了,一些农村文艺人失去了舞台,加之乡镇文化站没有有目的地创造机会去培养、锻炼这些人,使得农民中有专长和特长的文化人才越来越少,缺少有热情、有能力组织农民文化活动的领头人。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农民自发开展文化活动、文化创新的氛围还没有营造出来,

(四)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方式过于简单。一说起农村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人们马上想到了扭秧歌,再其它,基本想不起什么了。扭秧歌与前些年也大不相同了,以前一到年节儿,各地经常组织秧歌汇演,男女老少披挂上阵,很是壮观;现在的秧歌参与者多是老年人,以锻炼身体和创收为目的,文化含量打了折扣。农民缺乏主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意识和动力,农村文化活动主要靠相关部门的文化下乡,但由于各地文化部门的人员有限,精力有限,资金有限,文化下乡还没有形成制度和规模。

(五)文化资金投入不足,经费缺乏保障。前些年,由于财力所限,乡镇经济薄弱,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鼓励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投入的资金偏少。单纯为提高农村文化水平

而投入的资金只占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一少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的发展进步。

由于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滞后,致使先进文化和思想还没有完全占领农村阵地,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良思潮还占据一定空间,庸俗、丑恶的垃圾文化正在一定范围内侵蚀着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三、推进农村文化发展对策

(一)提高认识,把发展农村文化纳入发展规划。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关心乡村农民的文化生活。切实把发展农村文化摆上日程,将文化建设工作作为考核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确定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量化考核,奖优罚劣。建立文化发展激励机制,鼓励农村文化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多出精品。尽快制定出优秀作品的奖励政策,鼓励文艺团体、民间艺人创作更多体现时代特征和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二)立足农村,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从根本上说,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的现状,还得立足农村文化的现实土壤,保证农村文化工作有阵地:改造和利用好原有文化阵地,现有的小广场、礼堂、活动室等文化场所要添置设施,更新内容;开辟新的文化阵地,建设一批文化广场、球场以及其他群众文化场所。要培植好的文化品种: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文化,改良民俗民间文化,引进外来积极健康文化,培育新生优秀文化。举办各种培训班,科技讲座,引导农民兴办文化、参与文化、积极要求文化消费的热情,引导民间文艺人自编自演健康向上的、贴近农民、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

(三)创新机制,培养农村文化人才队伍。一是要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对乡镇文化站人员建立准入机制,设置进入门槛,对新进文化站人员的学历、年龄,特别是业务、特长技能要设置硬性规定,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同时保证文化工作者的待遇,稳定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二是要以文化馆和各乡镇文化站为基地,分期分批对文艺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培养一大批热心公益事业的文化艺人和土专家,扶持一批文化专业户,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水平;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的沟通、协作,争取有特长大学生到农村实习,搞社会实践活动,为农村文化建设带来新鲜理念,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四)强化服务,使三下乡活动向纵深发展。从现在的情况看,由于农村文化工作基础薄弱,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的被动局面,送文化仍然是现阶段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应切实加强和改进送文化的工作,使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要建立良好的机制,丰富送的内容,活跃送的形式,选择送的时机。要将送文化下乡列入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要列入目标管理考核,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经费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形成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共同合作。同时,注意探索促进三下乡与农民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提高。

(五)干部进农家,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推广_____县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的成功经验,选派有责任感、有事业心,有专业特长的干部长驻农家,指导发动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带动农村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各驻村干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此为基础,促进各村屯、各乡镇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创新活动形式,举办文艺汇演、农模大赛、健身操比赛、卡拉ok大赛,乐器演奏、二人转、交谊舞、街舞培训展演,农民书画展、征文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六)多元投入,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资金保证。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要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市县乡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文化中心建设,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阅报栏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农村文化人才培训,鼓励补贴自办农民文化大院,还要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扶持农村文化活动的经常性开展。各职能部门要主动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农村文化发展基金。通过政策鼓励、商业化运作,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发展事业,按照民办公助、一主多业发展思路,采取结对帮扶、文明共建、挂牌命名、评比表彰等措施,促进文化中心户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达到一个村建有一个以上的文化中心户,一个乡镇有一个以上的民办演艺团队。

第15篇 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的调查报告

奎几年,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和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大学生与整个社会的接触、互动和共振空前活跃,大学生作为“e时代弄潮儿”“准社会人”的群体特征日益明显。与网俱进的青年一代,其网络素养整体水平将深刻影响他们踏入社会后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近期,我们围绕“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这一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研。调研面向重庆市70余所高校累计发放问卷1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473份;调研对象以在校本科生为主,涵盖了高职高专学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1.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手机成为大学生上网“首选终端”

触网更早、网龄更长,大学生已成“资深网民”群体重要力量

本次调查显示,重庆市大学生首次接触互联网的时间进一步提前,小学就已触网的占44.0%,较2023年上升了13.9个百分点;初中触网的占37.3%,高中触网的占15.6%,大学阶段才开始接触网络的仅占3.1%,分别较2023年下降了4.5%、6.8%、2.6%。逾八成大学生拥有5年以上网龄及稳定的上网习惯,可谓重要的“资深网民”队伍。这一调查结果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数据相一致:截至 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从职业结构看,学生依然是最大的网民群体,占比达25.1%。从年龄看,20-29岁网民的比例为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10-19岁网民占比24.5%,增长0.4个百分点;10岁以下网民占比2.1%,增长0.2个百分点,互联网继续向低龄人群渗透。

手机成为大学生上网“首选终端”,碎片化信息消费常态化,网络依赖症进一步加剧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对大学生的上网方式和网络体验产生了根本性影响。调查显示,2023年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就已高达98.1%,但手机上网人数仅占32.3%,pc电脑仍然是大学生上网首选;2023年,大学生手机普及率几近100%,手机上网占比攀升至85.8%,较pc端上网高出14.6个百分点,是2023年手机上网人数的2.7倍。随时随地随手上网,使得大学生相对充裕的个人时间日益碎片化,日均上网时长明显增加。68.5%的大学生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其中7小时以上重度使用者占比达16.6%,可谓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88.8%的大学生自认为有网络依赖症,其中“较为依赖”及“严重依赖”者占45.2%。而在2023年的调查中,有52.6%的大学生对于“如果长时间无法使用网络”表示“无所谓”。

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主流新闻网站权威性受认可,大型商业门户网站日常渗透率高

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日常信息渠道中,使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网络(手机)93.7%、电视36.4%、报纸杂志24.9%、日常交流13.1%、广播11.2%,网络“一马当先”成为最受大学生青睐的信息渠道。由于使用率较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信息权威性受到了较大影响,在大学生中的认可度不足三成,但脱胎于传统媒体的主流新闻网站最受大学生信赖,信任度达42.7%。而从使用率上看,主流新闻网站只有27.7%,远不及商业门户网站的79.3%。“高信任度”和“低使用率”让主流新闻网站略显尴尬。不少大学生表示,平时浏览凤凰网挺有意思的,只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才去新华网,“毕竟官方认证更值得信赖”。主流新闻网站如何进一步提高可读性、提高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值得思考。

网络应用移动化、多元化、个性化,但学习功能相对弱化

如今,大学生面对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光怪陆离且不断更迭的网络世界,与数年前相比,现在的网络可玩性更高、体验感更好、吸引力更强。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常用的网络服务依次为:看电影、打游戏等休闲娱乐,占75.9%;qq、微博、微信等交友聊天,占75.1%;检索和浏览新闻信息,占58.2%;获取学习资料,占51.0%;网上购物消费,占41.9%。大学生群体精力充沛、时间充裕,对交往和游戏的需求强烈,也乐于尝试新事物,各种各样的移动社交应用和手机游戏为他们满足需求、宣泄欲望提供了平台和出口,但相应地,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功能被忽视和弱化了。据部分高校教师反映,如今课堂上边听讲边玩手机已成为“另一道风景”,部分学生对上网、游戏、聊天近乎痴迷,这在人文社科及艺术体育类专业中尤为严重。

2.“网络书写”成习惯,网络互动进一步“圈群化”

随手发、随时转、随意点的“网络书写”渐成习惯,大学生成为重要的信息生产和传播者

调查显示,对于“是否经常利用手机随手拍照并上传网络”,17.6%的大学生选择“经常”,39.2%选择“偶尔”,7.4%选择“视具体情况”,35.8%选择“极少”。61.8%的大学生每天在论坛、微博、qq、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1-5条,每天发布5-10条的占8.9%,每天发布10条以上的占4.6%,七成以上大学生已养成“网络书写”的习惯。调查还显示,14.9%的大学生在信息分享和传播上较为随性,往往不假思索地“随时转发”“随意点赞”,容易造成“跟风”,形成“网络围观”。

网络互动进一步圈群化、私密化,表达欲望强,“小圈子”意识重

互联网为大学生圈群互动、私密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调查显示,86.5%的大学生拥有两个以上网络社交圈子,拥有10个以上的占21.1%。活跃度最高的依次为同学群、社团群、兴趣群,占比分别为79.6%、40.5%、26.8%。这些圈群基于熟人关系建立,彼此间高度信任,容易形成“一呼百应”的群集效应。

抽样显示,一个班级的同学群几乎保持每日互动,除学习生活事务,多涉及校内外各类信息,是典型的“小微舆论场”。同时,基于性格、兴趣、地缘等因素,大学生“三五成群”现象愈加普遍,网上网下形成一个又一个“小圈子”“小团体”。“人以网聚群分”暗合了大学生群体的敏感心理和个性追求,但也一定程度弱化了现实交往。调查显示,75.8%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在qq群、微信群等私密小群内分享信息,仅33.5%的大学生选择了“直接面对面和他人分享”。

网上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普遍较为理性克制

大学生普遍重视对个人权利和利益的维护。对于“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事”,23.5%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控诉,29.7%的表示“视情况而定”,46.8%则明确表示不会进行网络控诉,这表明过半大学生具有网上维权的意识。调查中,有1069名大学生表示曾遭遇过网络诈骗,其中16.4%的人“积极维权并取得成功”,26.9%“维权失败”,32.8%“自认倒霉”,23.9%“不知如何处理”。这提醒我们要重视和支持大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大学生依法维权的能力。

3.“软新闻”更受青睐, 普遍信任意见领袖

热衷浏览社会新闻和娱乐八卦,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对各类型新闻的关注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新闻(74.2%)、娱乐新闻(53.1%)、时政新闻(39.9%)、体育新闻(30.2%)、法治新闻(20.7%)、财经新闻(20.2%)。

不难看出,当下网络世界的娱乐精神和狂欢景象契合了青年学生的审美趣味,社会类、娱乐类“软新闻”更受青睐,而政治类、法治类、财经类“硬新闻”关注度则相对不高。调查还显示,21.3%的大学生认为境外被屏蔽的政治类信息“客观中立,可信度高”,甚至5.8%的大学生认为“比国内的网上信息更可信”,还有21.6%的大学生无法作出判断。大学生是对时事政治最敏感、最具先锋性的力量,而在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对政治的关注力由于信息海量而“分流”,长此以往将影响其对社会形势的批判意识和能力,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网上舆论环境褒贬不一,参与网络讨论的动机多为个人兴趣所致

对当前网络自由度,36.3%的大学生认为“较为合适”,37.8%认为“管理太严,不自由”,25.9%认为“太过自由”。对当下的网络舆论氛围,47.2%的大学生认为“多数人都比较情绪化”,仅19.2%认为“较为理性、客观、平和”,33.6%认为是正常的情绪宣泄。基于此,当大学生在相对封闭的“网络圈子”中异常活跃的同时,仅10.0%经常参与微博、论坛、贴吧、社区等公共网络平台上的讨论;48.9%偶尔参与讨论,且仅限于个人感兴趣的话题;41.1%“很少参与”或“不参与”,成为网络上“沉默的那部分”。“真理不辩不明”,要正确引导更多大学生积极理性发声,不断壮大主流舆论场。

对网上基本形势认识不清,面对境内外不良信息缺乏足够的甄别力、批判力和抵制力

对于“如何辨别网上信息的真假”,60.1%的大学生“根据发布网站、发布者的权威性来辨别”,57.3%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辨别”,28.2%的“和他人探讨后做出判断”,15.1%的“有辨别的意识,但不会辨别”。面对网络上传播的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42.2%的大学生表示“完全绝缘,很抵制”,51.7%认为不道德,“但也会偶尔浏览”,6.1%坦承“很正常,经常浏览”。

受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较大,娱乐明星和公知最受追捧

对于网上意见领袖的看法,14.4%的大学生直言“他们深度思考,理性发声,值得信任”,49.5%认为“他们的言论可能不完全对,但值得思考”,26.4%表示“他们有时候言论太个人化,偏激了”,9.7%的大学生只相信个人判断,对此“不予理睬”。可以看出,大学生普遍信任意见领袖,容易受到意见领袖思想和观点的影响。调查了解到,目前最受大学生青睐的网上意见领袖,主要包括娱乐明星和公知大v等,前者如“微博女王”姚晨、娱乐主持人谢娜、演员范冰冰等,在女生中间备受追捧;后者如韩寒、方舟子、白岩松、崔永元等,则在男生中间影响广泛。

4.法律意识淡薄,对移动互联网安全意识较强

网络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64.5%的大学生对互联网法规制度“不太了解”或“不了解”,“有所了解”的占30.2%,“比较熟悉”的仅占5.3%。由此可见,加大全社会互联网法治宣传依然任重道远。同时,部分大学生缺乏依法上网的意识和自觉,有19.6%的大学生“经常在网络上透露他人信息”或“不小心泄露他人隐私”,进而容易引发问题和纠纷。而对于“个人隐私在网上泄漏后如何应对”,21.8%的大学生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22.10%的选择“向相关单位或企业投诉”,50.8%表示“向身边朋友倾吐,提醒他们免步后尘”,“愤怒但不采取任何行动”的仅占5.3%,可见大学生对个人隐私权等个体权益十分珍视,但通过法律渠道维权的观念不强,维权方式方法不多。

网络安全防护意识普遍较强,但对潜在的危险重视不足

调查显示,55.9%的大学生会对个人手机做安全防护,58.64%的大学生谨慎使用“同步助手”等手机工具,68.6%的大学生担忧公共wifi的使用安全。总体上看,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安全意识较强,具有一定的防范能力。近年来,利用互联网作案的重大恶性事件屡有发生,也对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提出了警醒。调查中,66.1%的大学生认为网友当止步于网络,“不会约见陌生网友”;20.7%表示即使要约见,也会做好自我保护措施;有10.7%认为见面危险,但可以网络视频聊天;仍有2.5%的大学生主张约见,认为“这样才能加深了解”。

5.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涵养的“数字公民”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时代使命感

要以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学生的网络名站名栏,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

大力开展“净网”“清网”等专项行动,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校园网处于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要继续开展打击网络谣言、政治类有害信息、淫秽色情、非法传教等专项行动,坚决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全力抵制网络“三俗”文化,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清朗、干净的网络空间。

引导大学生科学高效地运用网络,真正发挥网络的正向作用

开发一批高效的学习型app,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将上网精力更多用在学习文化知识上。为大学生参与网上服务提供平台,如建设一支网络志愿者队伍,利用互联网开展政策宣传、知识普及、心理疏导、技能培训,让大学生在虚拟空间实现人生“增值”。要同步加强高校网络素养教育,利用公共课、选修课讲解讨论网络沟通技巧、网络心理健康、网上道德伦理等内容,为大学生顺利踏入社会提供引导和调适服务。

不断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体验,摆脱对虚拟世界的过度迷恋和依赖

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丰富业余生活和社团活动,锻炼强健体格,活跃人际交往,逐步摆脱对虚拟世界的过度依赖,养成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要引导大学生勇敢面对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干、创新、合作精神。

培育高校网上意见领袖,引导正确舆论,疏导学生情绪

着眼校园网络舆论场,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使之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引路人,转移大学生对明星名人的关注。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吸引学生浏览。善于从校内bbs论坛、qq群中挖掘打造学生意见领袖,温和有效地做好引导。

前置网络素养教育,在青少年成长阶段培养形成正确上网的意识和习惯

卡议“抓早抓小”,将网络素养和网络技能一并纳入中小学基础刻育体系,现阶段可在计算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外读本中增加相应内容。要将网络素养教育贯穿青少年学习成长的各个阶段,不断优化课程内容设计,探索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培育正确的互联网观念和良好的使用习惯。

《强调查报告(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