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栏目

义务教育调查报告(14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第1篇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杨陵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9所,其中初级中学5所(城区1所、农村4所),小学24所(城区3所、农村21所);在校学生12951名,其中初中学生5715(城区1524名、农村4191名)名,小学生7236(城区2484名、农村4752名)名;农村中小学教职工823名,其中农村初中教师356名,农村小学教师467名。

自__年以来,根据国家、省、区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相关通知和要求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关心指导下,我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已逐步得到了实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收效。6月10日至7月10日我对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情况及收效

1、“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全区从“以乡(镇)为主”转变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四个统一”,即教师工资由区财政统一发放;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统一安排;学校领导班子的选拔、配备、使用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避免了原体制财权与事权分离,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更有利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区教育教学实际,对教育资源进行宏观调控,优化配置现有教师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统一安排,打破了乡(镇)界限,使经费投入更加合理,避免了部门重复建设,对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

2、进一步理顺了农村中小学管理体制。__年8月,经区委会议研究,撤消了4个乡镇教育组,农村普通小学划归乡镇中心校管理,农村初中由区局直接管理。精简了人员,简化了办事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6月,按照区委安排农村中小学党组织归属区局管理,彻底改变了学校党政管理两张皮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教育自主权,便利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教育工作,促进城乡教育人事合理流动、均衡发展。

3、学校领导和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__、,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区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工作实际调整了中小学领导班子,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良、作风正派的年青同志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为学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学校工作有了较大起色。与此同时,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教师队伍现状,区局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出台了学校领导干部管理规定、学科骨干教师、带头人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度,使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工作常规化,有效的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为教育质量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学校网点调整工作逐步落实,办学条件得到提高。自__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村组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先后撤并了杨村乡乔家底小学、李台乡杜家坡小学、五泉镇汤家小学、大寨乡杜寨小学等10所小学,优化了教育配置,整合了教育资源。新建了杨村乡川口小学、李台乡陈小寨小学、杨村乡中心小学、五泉镇茂陵小学、王上小学等5所学校。抢抓机遇,利用上级项目支持,新建、改建、维修了部分学校教学楼或办公楼;农村中小学全部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设,建成了18所农村中小学新农村卫生新校园。“两基”工作中,全区共配制课桌凳2200套,价值40万元,购买价值78万元的实验器材,添置30万元的各类图书。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促进了我区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发展。

5、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区上设立了基础教育资金管理专户,教育经费拨付达到了三个增长中的“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教师工资、学校办学经费、农村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等到了落实。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实行区级预算管理、分期拨付经费、严格审批报帐、审计监督制度,理顺了新机制运行下的上下级财务关系,保证了各项资金按时拨付、合理使用,增强了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二、存在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宣传力度不够、责任不明确。虽然“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了三年多,但社会对这种管理体制的形式和职责了解不多,习惯于多年来的老管理模式。乡镇对此认识不够,认为目前学校的管理是教育部门的事,与乡镇无关,办学积极性不高,责任不强,缺乏支持、监督和指导。在学校建设、合校后的学校资产处置等问题上常常出现扯皮、推诿等现象,个别学校用地产权不明,存在租用关系等问题,影响了学校发展。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教育发展。随着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是区本级,而区本级财力不足,难以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如工资改革后,教师工资的津贴部分不能得到落实,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不利于教育系统稳定。学校维修、改造资金难以保证,上划之前乡镇、村对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现在没有了,学校维修、改造给教育部门、学校带来了较大困难。

3、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45岁以上占40%),薄弱学科无专职教师(体、音、美等学科);初中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非专业代课现象严重(占34.4%)。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科门类增加,教师培训经费不能保障,普遍存在教师课业负担过重,工作量大、知识老化等现象,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4、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虽然,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相对滞后。目前,21所农村小学除李台乡永安小学外(99年购置22台微机,配置偏低,需更新)均没有微机室,信息技术课程无法开设,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5、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艰巨。我区学校多年来因“两基”达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危漏校舍改造和“两基”提高等共举债1666.8万元。近几年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经过努力以偿还655.5万元,尚欠债务(含利息)共计1.9万元。债务化解任务给本来就经费紧张的学校和教育部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影响了教育工作的稳定和发展。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营造全社会齐抓教育的良好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教育内部管理,建立乡镇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制度,增强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后,乡镇、村对教育的投入相对减弱,学校本身又无造血功能,教育行政部门无力投入,影响了教育发展。因此,区政府应积极执行上级相关精神,保证教育政策得到落实,教育经费足额拨付,特别是教育建设资金要纳入财政预算。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减少浪费,保证教师工资足额发放到位,真正体现“以县为主”,促进全区教育发展。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结合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大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力度,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设立教师培训专项基金,保证不同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办好杨凌教育网站,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培训、教学和交流服务。完善教育人事体制改革,加大教师合理流动,整合师资结构,科学配套师资,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充实紧缺教师。强化教师队伍考核,完善用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专长,使每个教师都成为教育和教学的中坚力量。

4、加快农村小学合校并点步伐,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完善学校网点调整布局,科学制定学校发展长远规划。将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与灾后重建结合起来,建立“以县为主”的学校危房改造和新建规划的长效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

5、统筹安排专项资金,逐步化解义务教育债务。“两政一教”债务化解情况复杂,牵扯面广,欠债年限较长,数额较大,要一次性解决存在一定难度。建议政府成立清欠小组,制定清欠计划,采取多种方式积极筹措资金,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各部门协调一致,分批次逐步化解债务,彻底解决教育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同时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制定配套制度,杜绝新的教育债务发生,给教育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学号:e306140__ 姓名:王__ 专业:网络工程

摘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同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广大地区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农村普及就能义务教育,关系到广大农村中小学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系到亿万农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农业,农村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为了解我省农村义务教育情况,就我省淮南市农村义务教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义务教育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困难还比较多。

7月18日,我们调查组一行顺利到达下乡调查的村,淮南市架河二中校长带领我们参观了该中学。一栋破烂不堪的教学楼和几间瓦房互相对峙。这就是架河二中给我们此行留下的第一印象。据了解,在架河地区比这更破旧更贫困的学校还有很多。

我们假期实践的第一站 —— 淮南市架河二中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以及在学校旁听当地小孩上课,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的眼睛里满怀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期盼。听到的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当地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问题存在的同时,也决定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 学生的信息热情很高,但普遍不满意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

通过对调查表的数据汇总,我们发现有90%的学生对在校学习感兴趣。并有94%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很有必要,其中52%的人认为应该加大英语的学习力度。

农村学生普遍表现出了对学习的热情,但与之相对的,更多的人不满意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认为目前农村教学质量差,不能因材施教,硬件设备不齐全,课程资源难以开发。

这样的教学条件导致老师上课仅仅只能照本宣科,拓宽不了教育视野、扩展不了教学内容、丰富不了课堂教学。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一方面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普遍比较低,因此一般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比较低,但是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据了解,农村教师每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另一方面主要的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尽量往城里调,骨干教师的流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下降,使农村生源流失。在有些地方,农村生源流失问题已比较严重,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或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都流向了城区比较好的学校。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体音美教师,老师往往是全才全职,什么课程都教,如此可想其教学质量。在优秀教师流失的同时,农村中小学因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生活艰苦,比较难吸引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去工作,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也较突出。从学生家长的反映看,有86%的学生对学校的师资条件不满意,认为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不够。反映的问题有:有的教师教育时间缩水,往往让学生自学;有的教师不批作业由学生代批,个别甚至连考卷也不批,仅根据平时的印象来给分;有的教师体罚学生等。

(三)农民负担的教育费用仍较重

政府出台的“一费制”受到了农民的爱戴,但是根据调查反映,农民仍然觉得教育费用是一个比较重的负担。“一费制”虽然使他们少缴了很多学费,但是现在的费用对年收入只有几千块的农民来说,仍然是难以支付的。除了开始教学费外,在学校期间还要交校服费、建校费等非议哦那个,他们用于子女教育的指出仍比较重。。这对于贫苦农民来说,是一个很重的负担,因而,我得调查重有60%的家长觉得孩子上学的费用负担很重或者比较重,有7.4%的家长还反映不能按时足额缴纳学费。淮南泥河二中的政教主任向我们介绍到,每学期收取消费都很困难,往往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才能把学费收齐。有些学生家庭实在是过于困难的,她自己掏腰包也会垫付该生的学费。可这毕竟是杯水车薪。

(四)学校经费紧缺,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跟不上

学校经费紧缺,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跟不上由于经费短缺,乡村学校的教育设施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得到及时修缮和增加,学校环境得不到改造。在调查中,有9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教育设施、设备很一般或不太好。在我们调查的学校中,没有一所是拥有标准操场的,更不用说足球场了。虽然这就几年建起了很多栋楼解决了教师的居住问题,但是仍有不少的教师还得住在阴暗得瓦房。

(五)学生压力大

有76%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54%的学生认为课本难度大,只有2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课余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农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的刺激,如考试的压力,作业的压力,家长期望压力等。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往往比城市学生更大。

(六)辍学现象在减少,但仍不容忽视

农村辍学率如此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一部分学生因厌学而辍学。有厌学心理的主要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学校读书学习非常吃力,无心念书,宁愿在家里做工。农村学生因为家里宁愿在家干农活。据了解,在辍学学生中,具有厌学心理的占20%左右。教育系统自身也存在问题,农村教育方向出现偏差,并严重脱离实际。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考试制度下,基本上没有跳出向高一级高校输送新生为目标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培养“书生型”毕业生。如果准备不上大学的话,很多学生就觉得没有必要上高中,如果不想上高中,那么也就不打算上初三,这样一来初二便成了一个辍学高峰,初中教学的内容只与升学有关系,脱离实际生活的内容,不会因为多上一年学而给自己的生计带来好处。

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 加大省、市一级政府对欠发达县(市、区)义务教育的责任

目前社会各界对收入分配差异过大、贫富分化悬殊的危险性已经有了比较共同的认识,但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上的'贫富分化悬殊'问题认识不足。而教育的不平等,最终将危害社会的安定、危害民族素质的提高、危害国家的发展。加大国家投入,保证国办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一是增加政府财政投入,二是扩大对社会税费征收,反哺教育。而目前中小学校办学经费短缺基本在一半左右。制定统一的教师收入标准,为改变薄弱校提供基本条件。目前改变差校的办法大都从硬件上入手,但是,薄弱校的根本困难在于学校的创收能力弱,校长和教师的待遇与好校存在相当差距,只有制定和执行教师统一收入标准,才能保持薄弱校教师队伍的稳定,保证优秀校长和教师向薄弱校的流动,从而实现迅速改变薄弱校的既定目标。

(2)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尽量缩小与城市教师的差距。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也应自觉地进行专业发展,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学校要鼓励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的求学欲望。

(3)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应从压力情境、压力体验、压力反应入手。而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师生关系紧张、以考为本的僵化的学校管理体制,枯燥乏味的学校生活,已经成为学生过重学习压力的更为深层的原因了。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是减轻作业负担,课业负担,考试负担,而必须是在探明学生学习压力的来源、类型、现状、差异程度的基础上,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上,以学为本, 改变陈旧的学校教育评价体系,重建令人向往的学校生活。

(4)为农村学生的后续教育创造条件

要有步骤地增加一批农业高中和其它职业学校,农村各类职业学校要以教学为主,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都要认真教好,还要讲授农村经济政策和科学管理知识。要把教学、生产劳动与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活动密切结合起来。要重视对没有升学的高中、初中和小学的毕业生的职业技术教育,通过举办农民技术学校、短期培训、专题讲座等,使他们获得一技之长

县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市教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经济和历史等原因,我县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制约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问题较多。为加快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步伐,今年6月底,我们小组三名委员与教委调查组一道,深入巴家、梅江、石耶、峨溶、洪安、中和、溶溪、膏田、妙泉、石堤、大溪、清溪场等12个乡镇,就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377所(含社会力量办学),其中全日制小学340所,全日制中学37所。特殊教育(聋哑)学校1所。全县共有小学在校生82906人,初中在校生33346人,在校聋哑学生55人。全县共有公办教职工4709人,专任教师4284人(其中小学2619人,初中1359人,职业高中68人,普通高中230人,特殊学校8人),有小学代课教师673人。全县有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2所,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学点)263个,成人教育专职干部32人。

(一)“两基”攻坚工作成效显著。__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根据市政府统一规划,坚持以“两基”工作为重点,举全县之力,本着“硬件从实,软件从严,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市教委的指导下,掀起了“两基”攻坚热潮,新建了教学及辅助用房26万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15万平方米,添置课桌凳、实验仪器、教学设备等217328件,为148所中小学安装远程教育网络设备,培训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1500人次。办学条件的改善,极大地解决了农村中小学生“无教室”的困难和矛盾,全县在校学生从1997年的8万余人增加到现在的近11万人。__年我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市政府验收。

(二)科研兴教战略初见成效。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我县在强力实施“两基”攻坚,着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确立了科研兴教、质量强校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教育改革模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和目标教学改革,邀请了市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秀举办学术讲座6次,举办新课程改革和目标教学业务培训40余场次,共计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师8000余人次。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市级教研课题10个,县级教研课题19个,其中“中小学目标教学推广实验”获县科技进步一等奖、市基础教育改革三等奖。__年10月,我县教研机构建设率先通过市政府评估验收,成为三峡库区第一个获优良等次的县级教研室。1998年以来,全县共为各类普通高校输送合格新生3420人。

(三)扶困济贫措施深得民心。近年来,我县采取了多项措施,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少年儿童完成义务教育。一是落实中央、市“两免一补”救助资金。二是切实落实贫困生杂费减免。三是通过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增收节支,从勤工俭学创收中列支部分专项资金用于救助贫困生。据统计,1998年以来,我县共争取中央、市级专项资金580万元,通过各种渠道自筹700万元,共计1280万元救助资金,资助贫困中小学生11万人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贫困家庭和下岗职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

二、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我县农村义务教育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农村学校债务沉重,经费紧张,学校运转困难;城区学校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要;村小教师住房十分紧张;师资力量不足,代课教师问题突出,教师队伍不稳定;民办教育尚需加强管理;农民教育负担重;农村学生辍学情况严重。

问题一:“两基”债务巨大

“两基”巨额欠债,已成为我县近几年教育的沉重包袱。__年至__年,我县强力实施“两基”攻坚,共投入资金1.58亿元,在全县250所中小学启动“两基”工程304个,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26万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15万平方米截止__年,全县多方筹资,奋力消债,目前尚欠7386万元。由于全县“两基”工程均由施工方全额垫资修建,按照协议,所有债务应于__年底前还清,否则,施工老板纷纷上门索债,并锁校门,将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问题二:村小教师住房十分紧缺

近年来,我县农村学校面貌和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观,基本解决了农村学生无教室上课和在危房里读书的困难和矛盾。但大量村校教师无住房问题十分突出。据调查统计,全县有833名村校教师无住房,这些教师居住在边远地区,他们大部分属于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距学校较远,有不少教师属于外乡(镇)籍教师,他们居无定所,生活不便,严重影响和制约学校正常教学工作。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师的住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老教师难以稳定,新教师难以聘用,成为目前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如何逐步改善乡村教师的住房条件,使他们安居乐教,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三:专任教师量少质弱

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但目前我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队伍整体素质较差。按照编制标准,我县应配中小学教师5461人,目前实有4724人,缺编737人,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基本需求,全县还聘有代课教师673名。如峨溶镇应配174人,现有教师125人,全镇代课教师就高达46人。在我县的代课教师中,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53.1%.兰桥镇中心校校长无奈地告诉我们,聘请初中毕业生代课仅仅是为了充数,是不得已而为之。

问题四:城区教育资源匮乏

随着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的人口快速增长,现有城区学校在办学条件、学校布局等方面都无法适应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据调查,目前,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大班额现象十分突出。秀山一中现有78个教学班,60人以上一班的有47个,占60%;70人一班的有15个,占19%;生均占地面积与市上规定标准相距甚远,必需的理化生实验设备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民族中学占地面积仅37.8亩,最大班额高中74人一班、初中76人一班,按市上标准,学校最多可容纳1054人,而现在在校生2570人,两所学校都不具备发展空间。作为县级重点小学的东小占地面积24.5亩,在校学生2830人,最大班额67人一班,按市级示范小学标准,该校最多可容纳1021名学生。中和镇中心校“大班额”现象更为严重,该校现有在校生1361人,教学班21个,平均班额超过60人,最大班额超过81人,而该校占地面积仅为4.8亩,按规定,只能容纳学生200余人。中和镇迎凤小学、镇一小等城区小学也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到__年,城区将新增人口5万,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净增1万人,届时,城区教育资源匮乏形势将更为严峻。

问题五:民办教育问题突出

__年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县有民办中小学校59所,其中初级中学10所,小学49所。民办中小学校现有学生5676人,其中小学生3913人,初中学生1763人。近年来,我县大多数民办学校,在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分担着教学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各类人才。但因受经济、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多数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差、水平低。据调查,全县的民办学校中,仅有29.5%的学校拥有自己的校舍和简单的教学设备,许多民办学校是租借民房为校舍,校舍极不规范。这些学校且不说教育质量如何,单是学生的在校安全就难以保障。民办学校师资薄弱,聘请的教师主体为离退休人员、高考(或中考)落榜的待业人员,学历不合格,无从教资格证的普编存在,如宋农乡的骑骆民办小学还有小学毕业生教小学的现象。民办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问题六:初中辍学情况仍十分突出

据统计,__年—__年学年春期,我县大部分中学均超过了国家“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的规定,全县小学生非正常因素流失237人,流失率为0.31%;初中学生非正常因素失学2076人,流失率达到了8.5%,个别学校甚至超过了10%.据调查,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和学生厌学。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般农户只能勉强送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几乎没有经济能力支付子女就读初中所需的费用,这是导致我县农村初中辍学率在“两基”达标后又严重反弹的重要原因。

问题七:农民教育负担沉重

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教育支出已是我县农村家庭最大的支出,教育负担已经成为农民的最大负担。以巴家乡双河村巴家组为例,该组共有58户农户,其中有一个子女上学的家庭21户,占36.21%,有两个子女上学的家庭12户,占20.67%,有三个子女上学的家庭12户,占20.67%,没有子女上学的家庭13户,占22.41%.该组农户黄昌发,家有5口人,全年现金收入4300元,家里有两个小学生和一个初中生每年需花费学习费用2100元,占收入的48.64%;农户江可强,家有5口人,全年现金收入8200元,家里两个初中生和一个小学生每年需学习费用3200元,占收入的39.02%.梅江镇邑中村村民吴朋告诉我们,他家四口人,家庭年现金收入有万余元。一个子女在梅江中学念初三,另一个子女在秀一中读初一,每年两个学生的学习费用需2500元,生活费用要4500元,一年的收入主要花在了孩子接受教育方面。

三、建议及对策

(一)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两基”债务偿还力度。“两基”欠债,归根到底是政府欠债,逐步偿还“两基”债务,早日卸下沉重包袱,使义务教育轻装前进,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县政府应进一步贯彻落实“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依法确保“三个增长”,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的同时,拟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安排专项资金,逐步偿还“两基”欠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大与市教委衔接,积极争取市上扶持,早日还清“两基”债务。

(二)启动实施村校教师安居工程。县教委通过调查摸底,根据我县村校教师分布情况,已拟订村校教师安居工程计划。按规定,全县需修建村校教师安居工程16000平方米,共需资金608万元。建议县级以上政府将村校教师住房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启动和实施安居工程规划,逐年解决村校教师住房问题,为广大边远农村教师安居乐教解除后顾之忧。

(三)充实教师队伍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振兴经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建议县、乡镇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学校代课教师待遇,缩小代课教师与公办教师的差距。人事编制部门应逐年增加教师编制,多渠道充实教师队伍以逐步取代代课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切实加强教师管理,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协调发展。

(四)启动秀山高级中学,整合城区教育资源。以新建秀山高级中学为龙头的“一带五”城区教育调整规划已经纳入县委县政府《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秀山高级中学建设,既关系到我县高中教育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县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整合,促进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建高级中学,可以起到“一脉通,周身通”的效果。目前,秀山高级中学建设已完成立项、可研报告等前期准备工作。但因土地未落实,历时近两年仍无实际性进展。建议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推进,早日建成秀山高级中学,以切实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生均用地严重不足,配套设施紧缺等问题。

(五)发挥民办学校职能,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近年来,民办学校为我县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发挥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民办学校的管理,针对民办教育存在的问题,县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原国家教委《关于规范当前义教阶段办学行为若干原则意见》,制定民办教育发展规划,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同时,建委、环保、安监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学校校舍及周边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推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

(六)加大“两免一补”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一费制”,是、国务院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又一重大举措。我县自__年试行“一费制”以来,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042万元。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应多管齐下,共同努力。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将各项农民增产增收的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加强《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政府控辍保学责任。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实施“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第三,加大教育乱收费治理力度,积极开展“手拉手,一帮一”等帮扶活动,帮助贫困农民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第四,财政要依法确保“三个增长”,足额拨付生均公用经费,确保学校工作正常运转。

由于我县地处渝东南门户,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直辖市的门户和窗口形象。尽管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全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但教育基础仍显薄弱,只有迅速采取措施,出台优惠政策,发展高中教育,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现状,才能推进我县“建设渝鄂湘黔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高地”目标的实现。

对县部分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 引 言

毋庸直言,新世纪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非常重要的时期。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中国农村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状况,这将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样,如何培养大批安心在农村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而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义务教育。

应当承认,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劳动者,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教学内容缺乏地方特色,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教育作为教育工作唯一追求的目标,忽视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大批中小学毕业生对生产知识和技术的需要,结果少数升了学的学生再也不回本地了;而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中小学毕业生,又在思想、心理、技术、劳动技能上缺乏准备。于是,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越早的人,往往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流失生或毕业生),农村吸收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贫困地区尤其突出。在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上,长期是教育部门一家管教育,对农村的需要考虑较少,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造成教育在育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广大农民参与办学和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基础是教育。任何一个取消绝对平均主义政策的社会,人口素质的差异都将直接导致效率的差异,进而导致收入结果的差异。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式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但是我们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有价值的谈话记录下来。本次调查我们采用访谈法,正式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县义务教育现状。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教育主体中心,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我们分别和家长、学生、教师进行了访谈。

五、被调查者对教育费用的负担能力及评价

⒈ 关于家庭在全年中支出最多的项目。7.37%的被调查者反映是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性支出,25.70%的被调查者反映是吃穿用等生活性支出,51.39%的被调查者反映的是教育支出,9.76%的被调查者反映是住房及医疗支出,5.78%的被调查者反映是其它支出(可填空)。可以看出,教育支出的在大多数被调查者的家庭支出中排在首位,农民的教育费用负担比较大,远远高于农业

生产、吃穿用、和住房与医疗费用等支出项目。在其它项目中多为大比非农产业投资,如购买汽车、机器等。如表所示:

家庭在全年中支出最多的项目 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性支出 吃穿用等生活性支出 教育支出 住房及医疗支出 其它支出

人数 37 129 258 49 29

比例 7.37% 25.70% 51.39% 9.76% 5.78%

⒉ 关于目前义务教育收费的合理性评价。23.90%的被调查者认为小学合理,初中过高,13.75%的被调查者认为小学过高,初中合理,45.22%的被调查者认为都过高,17.13的被调查者认为都比较合理。综合比较,认为收费都过高的被调查者的比例高于认为都比较合理地方被调查者,认为小学收费合理的被调查者占41.03%,认为初中收费合理的被调查者占30.88%,认为小学收费过高的占58.97%,认为初中收费过高的占71.12%。可以看出,总体上还是认为过高,义务教育收费还是被调查者意见比较大、比较多的问题。如表所示:

目前义务教育收费的合理性评价 小学合理, 初中过高 小学过高,初中合理 都过高 都比较合理

人 数 120 69 226

比 例 23.90% 13.75% 45.22% 17.13%

⒊ 关于家庭中义务教育费用不能及时缴纳时的采取的办法。57.76%的被调查者的家庭向亲友求助借贷,8.37%的被调查者的家庭请求学校批准缓交,4.18%的被调查者的家庭请求政府帮助,3.59%的被调查者的家庭选择让受教育者辍学,15.34%的被调查者的家庭想其它办法,10.76%的被调查者的家庭不借贷或没有这项支出。这表明89.24%的被调查者的家庭中存在缴费困难,并且大多积极争取解决,或以自己借贷的方式解决,或找学校、政府帮助。只有3.59%的被调查者的家庭是在缴费困难时采取消极态度,选择让受教育者辍学。

家庭中义务教育 费用不能及时缴 纳时 向亲友求助借贷 请求学校批准缓交 请求政府帮助 让受教育者辍学 想其它办法 不借贷或没有这项支出

人数 290 42 21 18 77 54

比例 57.76% 8.37% 4.18% 3.59% 15.34% 10.76%

四、关于乡村学校学生失学的问题

㈠ 乡村学校教师对所代班学生失学现象的反映

⒈ 关于失学学生数量的问题。32.02%的老师反映每年没有失学的现象,46.49%的老师反映每年有5名以下的学生失学,14.91%的老师反映每年有5-10名学生失学,6.58%的老师反映每年有10名以上的学生失学.67.98%的反映有现象,这表明失学现象比较严重,很普遍。详见下表:

教师对学生失学现象的反映 没有失 学现象 每年有5名以下的学生失学 每年有5-10名学生失学 每年有10名以上的学生

人数 73 106 34 15

比例 32.02% 46.49% 14.91% 6.58%

⒉ 关于女生在失学学生中所占比例问题。在185位老师里面,56位老师反映女生的比例在30%以下,39位老师反映女生的比例在30-50%,41位老师反映女生的比例在50-70%,19还有位老师反映生比例在70%以上.失学学生中女生比例在50%以下的情况占61.29%,在50%以上的情况占38.71%,显示出目前女生的失学情况并不比男生严重,人们在关于子女辍学上对于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有所改变。详见下表:

女生在失学学生中所占比例 30%以下 30-50% 50-70% 70%以上

人 数 56 39 41 19

比 例 36.13% 25.16 26.45% 12.26%

⒊ 学生失学现象的趋势上。9.65%的老师反映是逐年上升,27.63%的老师反映是逐年下降,32.46%的老师反映是基本持平,26.75%的老师反映是偶尔发生,3.51%的老师不清楚.这一问题上,只有9.65%的被调查老师反映逐年上升,32.46%的老师反映基本平衡,排除不清楚的老师的比例,其余59.21的老师反映失学趋势朝好的方面走。如下表所示:

对失学现象的趋势 逐年上升 基本持平 逐年下降 偶尔发生 不清楚

人 数 22 63 64 61 8

比 例 9.65% 27.63% 32.46% 26.75% 3.51%

⒋ 对于学生的失学原因(多选)。49.12%的老师认为是学生自己对学习缺乏兴趣或学业不理想所致,56.14%的老师认为是因为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的,24.56%的老师认为是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导致的,4.82%的老师认为是因为学校无法满足学生需要所致,3.07%的老师认为是其他原因所致.在老师门眼中,学生失学的原因排在首位的是客观经济原因,家庭条件不好,其次就是学生自己原因,对继续学习缺乏兴趣,家长方面的因素处于第三位,后面就是学校无法满足学生需要等和其它因素。如下表所示:

对失学原因的分析 学生自己对学习缺乏兴趣或学业不理想所致 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导致 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导致 学校无法满足学生需要所致 其他原因

人数 112 128 56 11 7

比例 49.12% 56.14% 24.56% 4.82% 3.07%

⒌ 对于学生提出退学老师采取的对策(多选)。48.25%的老师自己深入了情况,弄清原因,并予以帮助,21.49%的老师马上向学校反映,请求学校领导解决,52.63%的老师与学生家长联系,一同商讨解决,1.75%的老师选择向社会求助,3.70%的老师选择通过法律手段解决,0.44%的老师选择其他办法.在处理学生主动退学方面,老师首选的办法是与学生家长联系一起解决,老师们第二个优先的办法就是自己了解情况,争取自己解决,第三位的就是请求学校解决,老师们的第四个选择就是寻求法律手段解决,而请求社会帮助的只占较小比例。详见下表:

有学生提出退学时,老师 自己深入了解情况,弄清原因,并予以帮助 马上向学校反映,请求学校领导解决 与学生家长联系,一同商讨解决 选择向社会求助 选择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选择其他办法

人数 110 49 120 4 7 1

比例 48.25% 21.49% 52.63% 1.76% 3.08% 0.44%

(二)乡村学校学生失学现象的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失学是普遍存在的,从绝对数量看,还比较多,这说明失学问题在目前还是比较严重.从年级上看,据老师反映以毕业班为最多,特别是初中三年级 ,往往有有大面积地辍学,这说明需要稳定学生的求学心理.从性别上看,男生失学所占比例略高于女生,与以往女生失学为主不同,表明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有很大改观,人们对子女上学更趋现在,理性.从失学趋势上,是基本持平,并逐年下降,趋势是好的,需要进一步改进.

五、关于乡村中义务教育法律法规相关问题

(一)教师部分

⒈ 对国家义务教育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39.04%的老师知道并很清楚,56.14%的老师有所了解,2.63%的老师听说过,没有老师是第一次听说。详见下表:

对国家义务教育法律法规

的了解程度 很清楚 有所了解 听说过 第一次听说

人 数 89 133 6 0

比 例 39.04% 58.33% 2.63% 0.00%

⒉ 对于学校是否对义务教育法制化管理采取措施。26.32%的老师认为没有,73.68%的老师认为有。详见下表:

学校是否对义务教育法制化管理采取措施 没 有 有

人 数 60 168

比 例 26.32% 73.68%

⒊ 学生和家长关于教育的法制观念。5.70%的老师认为学生和家长根本就没有,90.79%的老师认为学生和家长有一定的意识,但普遍不强,2.63%的老师认为学生和家长有很强的法制观念,0.88%的老师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详见下表:

在老师眼中,学生和家长关于教育的法制观念 根本就没有 有一定的意识,但普遍不强 有很强的法制观念 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人数 13 207 6 2

比例 5.70% 90.79% 2.63% 0.88%

对于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95.18%的老师了解或很清楚,这说明老师们的教育法制意识很强.但是从学校对义务教育采取法制化措施看26.26%的老师认为没有,说明了义务教育法在学校里需要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法律制度、法制行为.而在老师眼中,学生及其家长绝大部分有一定义务教育法制观念和意识。这说明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在农村有一定的影响。政府对义务教育法宣传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根据老师们的建议看,家长和老师对义务教育法的理解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指导。特别是那些需要澄清的模糊性认识,那些与现实条件不相适应的部分。

(二)学生及家长等于国家义务教育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及了解方式

⒈关于对国家义务教育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14.34%的被调查者的回答是很清楚,61.95%的被调查者的回答是知道一点,23.71%的被调查者回答不知道。这表明多数被调查者对国家义务教育法律法规有所了解,但非常有限,还有部分被调查者根本不知道。详见下表:

受访者对义务教育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 很清楚 知道一点 不知道

人 数 711 119

比 例 14.34% 61.95% 23.71%

⒉ 关于对国家义务教育法律法规的了解渠道。

在483位被调查者中,37.25%的被调查者反映是通过电视等媒体宣传报道了解的,23.90%的被调查者反映是通过报刊杂志了解的,13.15%的被调查者反映是通过政府以其它形式宣传了解的,16.14%的被调查者反映是通过学校宣传了解的,9.56%的被调查者反映是通过其它方式了解到的。在知道国家义务教育法律法规的被调查者中,最主要的了解渠道是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其次是报刊杂志,通过政府(这里主要是指基层政府组织)其它方式的宣传了解的被调查者并不多,只占13.15%,学校在这里作用也不是特别地突出。详见下表:

了解方式 电视等媒体宣传报道 报刊杂志 政府以其它形式宣传 学校宣传 其它方式

人 数 132 92 50 67

比 例 37.25% 23.90% 13.15% 16.14% 9.56%

六、被调查者对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⒈乡村教师对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认识和建议

对完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有何建议(开放式)?有120多位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合来看,有40多位认为应该加强义务教育法律观念,有38位老师认为国家应加大义务教育投入,有26位老师提到应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有19位老师认为必须加深农村义务教育的宣传 ,有16位老师认为应该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有12位老师认为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有10为位老师提出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内部管理,改善工作作风.还有部分老师分别提到增强农村学校教材的适应性,与就业相联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地位实际和收入,改变学生及其家长的陈旧的思想观念等.

⒉学生及家长等对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实施的情况的评价及对改善状况的建议

①关于对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评价,3.19%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好,15.74%的被调查者认为较好,40.64%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30.67%的被调查者认为较差,5.98%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差,3.78%的被调查者回答不清楚。

受访者对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评价 很 好 较 好 一 般 较 差 很 差 不清 楚

人数 19 204 154 30 19

比例 3.19% 15.74% 40.64% 30.67% 5.98% 3.78%

②关于对改善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着力点(多选),25.90%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于推进农村经济建设,49.00%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于减轻农民负担,26.89%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于国家扩大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改进教学设施、设备,21.9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于提高中小学教师水平,13.55%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于增强农民的教育意识,1.20%的被调查者有其它见解。

受访者认为改善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着力点 推进农村经济建设 减轻农民负担 国家扩大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改进教学设施、设备 提高教师水平 增强农民的教育意识 其 它

人数 130 246 135 110 68 6

比例 25.90% 49.00% 26.89% 21.94% 13.55% 1.20%

第2篇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盘活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强县战略,是我县教育发展的宏观战略决策。近日结合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和调研主题,经深入全县城乡各中小学进行调查,并在认真分析我县城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我县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

(一)全县

(二)全县教育发展现状

二、当前我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

我县城乡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巩固普九成果的标准也在提高,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人民群众对教育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教育经费增长速度的相对缓慢,我县教育资源短缺以及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性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制约了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体化步伐。主要表现为:

(一)教育投入逐年增长,但仍不能满足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需要。农村生均公用经费普遍不足。其因有三:教育现代化程度越高,其运行及维护的成本也越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实践活动日趋丰富,学校开支增大;物价指数上涨。国家,省拨公用经费投入确实做到了逐年增长,但每所学校一年仅取暖费一项就几乎占去经费的50%,农村生均305元和425元的小学、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与学校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无法满足学校正常运转,跟不上高位均衡发展现状的需要,导致了学校硬件普遍不硬,农村中、小学虽然硬件设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但受公用经费高位增长的影响,普遍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中、小学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普遍使用不多,一部分村级小学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桌子、一块黑板的原始阶段,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跟不上办学条件改善步伐。

(二)城镇学校班级超载严重。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随着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强烈,加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免除,学生择校现象增多,造成城区学校办学压力过大,出现大班额。目前,我县镇内3所小学及2所初中均存在大班额现象。其中第一小学平均班额59人,年级最大平均班额72人,最少的也在53人左右;实验小学平均班额63人,年级最大平均班额68人,最少的也在56人左右;2所初中平均班额为54人,最大班额62人,最小班额41人。超过教育部颁发的每班上限标准近1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农村师资整体力量薄弱。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得不

到及时的充实,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严重。全县40岁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6.3%,其中45岁以上的教师占48.6%。从总体上看,农村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比城区教师大。二是学科比例失调。小科目专任教师不同程度缺乏,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严重缺乏,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三是教师地域分布不合理。多数乡镇受学生人数减少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师超编现象,而偏远山区优秀教师又相对缺乏,部分教师多是民转公,其综合素质跟现代教育的要求差距明显。

上述现象的存在,体现了我县城乡义务教育还存在较大差距,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这种现象,使我县农村中小学教育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相适应,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和平等性不能落到实处,严重影响着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设进程。

三、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教育一体化是建设教育强县的必然要求。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一体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加快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促进交流,加快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程。发挥县内初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多的优势,实施名校带弱校、带农校工程,县内初中和小学分别辐射一个片区,从硬件、师资、管理等方面向所辖片区初中和小学实施扶持,部分教师实行双向交流、定期轮换;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一一结队挂钩,联动发展。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担任领导职务,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中心校教师到村小轮岗制度。通过名校输出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优秀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提高农校、弱校的办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结合我县现状,目前可以通过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和名校+农校三种模式,借助名校的资源优势发展农村学校、改造薄弱学校、扶持新建学校,以名校带动的方式,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行小班化试点工作,逐步破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吸引外来人口来我县购房入学。

(三)统筹社会力量,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帮困助学工程。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统筹社会力量,组建_____县教育发展基金会,实施帮困助学工程。切实保证每一个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城乡贫困户子女公平地接受教育,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县、镇两级政府设立帮困助学专项资金,不断扩大全县接受两免一补的学生范围。

(四)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实施农村优质师资建设工程。

整合城乡师资力量,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认真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逐步推行师德诚信卡制度,家访制度,将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聘用和确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支(送)教下乡、集中培训、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与农村教师结队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重点解决农村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等问题。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强化骨干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学历水平、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均衡化。

(五)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学校为龙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体,按照整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抓好基本运用、整合利用、拓展利用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进远程教育的实施。逐步实现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具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和闭路电视系统,建立中小学校园网,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通过宽带接入实现校校通。使远教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第3篇 2023年中国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中国教育改革实施多年来,中国的教育情况到底如何呢?

学 校 篇

一、巧立名目乱收费

国务院已经明令禁止不再向农村中小学生收取书本费,课桌费等费用,而学校则巧立名目实施乱收费,有的学校将练习册,英语磁带等学生必备的教辅资料在开学初收取费用,但不告知学生家长,到了学期过半或学期将要结束时,再将这些项目重新向学生收取,造成重复收费。

有的学校在刚入校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课桌凳费用,并且不开具任何的票据,班主任将学生的姓名记录下来交给学校领导就行了,在收费时承诺学生在离校时可以将课桌凳带走,或者按使用情况退还费用,可到了学生毕业时却只字不提,造成家长不满,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时,明知向学校要钱无门,索性将课桌凳砸烂,以泄愤,造成公物损坏现象严重。

二、教研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这几年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义务保障经费,但是一些学校将这批义务保障经费私自挪用,用来美化校园,添置一些并不实用的教学教学设备、办公用品,但是,真正用在一线教师身上的教育教研经费却少的可怜。有的学校一学期也见不到上一节公开课,有的学校的教师甚至几年没有听一节课,至于教育教研,更是无从谈起。

有的学校的教学设备严重老化,在许多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找不到量筒、量杯。在地理课上,找不到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即使有的学校有,也是紧锁于实验室、图书室,甚至连实验室的管理员也不能很快将它们找出来,有的学校虽然教学设备添置了,但大多一买了之,一把锁就将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一线的教师隔绝,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学校管理不到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的学校的校长,经验不足,思想老化,墨守成规,没有新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教学经验到了学校就被用老壶装了进去,不能满足新形式的教育需求。一些学校校长家长作风太浓,引起教师的不满,教育教学情绪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形成矛盾,这样的学校,留不住好的教师,更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留不住学生,造成学区内的学生择校。

有的学校的领导拉帮结派,明争暗斗,有些事情没人管,有的事情一起管,形成内耗,不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

教 师 篇

一、工资待遇低,无心教学。

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使得许多教师不能专心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虽然这些年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工资待遇相对而言却很低,尤其对于年轻教师。他们面临的压力大,待遇低,而教育行业又是一个“论资排辈”严重的行业。年轻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重,而待遇却相对老教师来说相去甚远,严重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社会应酬也相对增多了,而当今的消费水平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压力过大。拿一个三十几岁的教师来说,他们的工资水平在一千五百元左右。除去家庭开支,一个月所剩无几,再除去人情往来,社会应酬,房贷等,更是拙襟见肘,再看看与自己同龄的人,要么在生意场上是如鱼得水,要么在机关单位迎来送往,好不风光,就连在工厂里的工人,他们有时也不能比。所以他们大多搞一些第二职业,无心教育。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往往年轻人最能接受,年轻教师的此种心态大大减缓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使得许多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得不到推广利用。

二、工作压力大,心理疾病多。

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地强调不搞排名,而有些地方部门还是搞一些排名。更多的是,学校将教师的教学成绩与教师考核挂钩,使得教师整天忙于提高教学质量(仅提高考试成绩),忙于备课,上课,改作业。整天钻在学生堆里。成绩提高了则沾沾自喜,在领导,家长面前炫耀,吹嘘;成绩下降了则怨天尤人,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而很少有人从自身处找原因,寻找一些更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态度不端正,工作消极。

现在有不少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方式简单,方法粗暴。其中年轻教师居多。他们往往教学方法单一,工作缺乏耐心。很少和学生谈心,加上他们社会阅历浅,无法和家长取得较好的联系与沟通。使得学生的情况不能较全面的掌握。无法从源头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导致“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不断出现,教师往往会对这部分学生失去信心。有的教师干脆放弃对他们的引导、教育。从而出现了学校里有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学生”,等他们走入社会后出现了“问题青年”。

四、吃拿卡要多,反映强烈。

学校现在也不是一块净土,现在许多教师在社会上耳濡目染,采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家长索要钱财,如:现在许多班级班额过大,有的班级七八十个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使得座位问题就成了焦点,最后排的学生往往被前排的学生挡住视线,无法看见黑板上老师的板书。而教师也看到这一点,暗示学生,甚至直接向家长索取好处,从而让学生有一个较理想的座位。

再比如,有的教师自己在家中搞有偿家教。他就会将测试试卷的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暗示,甚至直接泄漏给学生。而对待没有辅导有没考好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并找其父母谈话,施加压力,迫于无奈。学生只好“自愿”地到老师家辅导功课。以上种种使得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僵化,有的家长在学生的面前指责教师,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使得教师教师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

学 生篇

一、读书无用,厌学情绪重。

现代社会,人才多,每年的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加上一些新闻媒体将大学生找工作拿来热炒。使得家长与学生都产生了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非得靠学校、政府出面搞什么招聘会,大学生才能找到工作这一错觉,尤其对于农村学生,他们一方面无力承担学生高额的学习负担,一方面考虑到自己无后台、背景,将来也未必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干脆不读了,一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打拼也干出了一番事业,正反一比,厌学情绪更重,“读书苦、读书累、读书就是活受罪,不如参加黑社会,有吃有喝有地位”这类顺口溜充斥校园。教师、家长没有及时地加以引导,使得一些地方辍学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二、社会干扰,不良现象多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社会。各方面信息鱼龙混杂,学生也难免受其影响,学生往往年龄小,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现象所俘虏。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网络上各种暴力、凶杀、色情游戏,成了一些学生的狐朋狗友,他们有时会将虚拟的网络游戏搬到现实生活中,使得青少年犯罪时有发生,往往会形成团伙犯罪,给社会制造不安定因素。

另外,现在的家庭的不良现象严重:赌博等不良现象不避学生;一些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给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也易造成心理伤害。社会对学生的关爱不够,对教育关注不够,也是教育不良现象滋生的原因之一。希望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团结起来,给教育制造一个宽松、洁净、安宁的环境,让学生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

第4篇 2023年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中国教育改革实施多年来,中国的教育情况到底如何呢?

学 校 篇

一、巧立名目乱收费

国务院已经明令禁止不再向农村中小学生收取书本费,课桌费等费用,而学校则巧立名目实施乱收费,有的学校将练习册,英语磁带等学生必备的教辅资料在开学初收取费用,但不告知学生家长,到了学期过半或学期将要结束时,再将这些项目重新向学生收取,造成重复收费。

有的学校在刚入校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课桌凳费用,并且不开具任何的票据,班主任将学生的姓名记录下来交给学校领导就行了,在收费时承诺学生在离校时可以将课桌凳带走,或者按使用情况退还费用,可到了学生毕业时却只不提,造成家长不满,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时,明知向学校要钱无门,索性将课桌凳砸烂,以泄愤,造成公物损坏现象严重。

二、教研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这几年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义务保障经费,但是一些学校将这批义务保障经费私自挪用,用来美化校园,添置一些并不实用的教学教学设备、办公用品,但是,真正用在一线教师身上的教育教研经费却少的可怜。有的学校一学期也见不到上一节公开课,有的学校的教师甚至几年没有听一节课,至于教育教研,更是无从谈起。

有的学校的教学设备严重老化,在许多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找不到量筒、量杯。在地理课上,找不到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即使有的学校有,也是紧锁于实验室、图书室,甚至连实验室的管理员也不能很快将它们找出来,有的学校虽然教学设备添置了,但大多一买了之,一把锁就将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一线的教师隔绝,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学校管理不到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的学校的校长,经验不足,思想老化,墨守成规,没有新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教学经验到了学校就被用老壶装了进去,不能满足新形式的教育需求。一些学校校长家长作风太浓,引起教师的不满,教育教学情绪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形成矛盾,这样的学校,留不住好的教师,更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留不住学生,造成学区内的学生择校。

有的学校的领导拉帮结派,明争暗斗,有些事情没人管,有的事情一起管,形成内耗,不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

教 师 篇

一、工资待遇低,无心教学。

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使得许多教师不能专心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虽然这些年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工资待遇相对而言却很低,尤其对于年轻教师。他们面临的压力大,待遇低,而教育行业又是一个“论资排辈”严重的行业。年轻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重,而待遇却相对老教师来说相去甚远,严重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社会应酬也相对增多了,而当今的消费水平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压力过大。拿一个三十几岁的教师来说,他们的工资水平在一千五百元左右。除去家庭开支,一个月所剩无几,再除去人情往来,社会应酬,房贷等,更是拙襟见肘,再看看与自己同龄的人,要么在生意场上是如鱼得水,要么在机关单位迎来送往,好不风光,就连在工厂里的工人,他们有时也不能比。所以他们大多搞一些第二职业,无心教育。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往往年轻人最能接受,年轻教师的此种心态大大减缓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使得许多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得不到推广利用。

二、工作压力大,心理疾病多。

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地强调不搞排名,而有些地方部门还是搞一些排名。更多的是,学校将教师的教学成绩与教师考核挂钩,使得教师整天忙于提高教学质量(仅提高考试成绩),忙于备课,上课,改作业。整天钻在学生堆里。成绩提高了则沾沾自喜,在领导,家长面前炫耀,吹嘘;成绩下降了则怨天尤人,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而很少有人从自身处找原因,寻找一些更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态度不端正,工作消极。

现在有不少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方式简单,方法粗暴。其中年轻教师居多。他们往往教学方法单一,工作缺乏耐心。很少和学生谈心,加上他们社会阅历浅,无法和家长取得较好的联系与沟通。使得学生的情况不能较全面的掌握。无法从源头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导致“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不断出现,教师往往会对这部分学生失去信心。有的教师干脆放弃对他们的引导、教育。从而出现了学校里有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学生”,等他们走入社会后出现了“问题青年”。

四、吃拿卡要多,反映强烈。

学校现在也不是一块净土,现在许多教师在社会上耳濡目染,采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家长索要钱财,如:现在许多班级班额过大,有的班级七八十个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使得座位问题就成了焦点,最后排的学生往往被前排的学生挡住视线,无法看见黑板上老师的板书。而教师也看到这一点,暗示学生,甚至直接向家长索取好处,从而让学生有一个较理想的座位。

再比如,有的教师自己在家中搞有偿家教。他就会将测试试卷的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暗示,甚至直接泄漏给学生。而对待没有辅导有没考好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并找其父母谈话,施加压力,迫于无奈。学生只好“自愿”地到老师家辅导功课。以上种种使得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僵化,有的家长在学生的面前指责教师,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使得教师教师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

学 生篇

一、读书无用,厌学情绪重。

现代社会,人才多,每年的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加上一些新闻媒体将大学生找工作拿来热炒。使得家长与学生都产生了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非得靠学校、政府出面搞什么招聘会,大学生才能找到工作这一错觉,尤其对于农村学生,他们一方面无力承担学生高额的学习负担,一方面考虑到自己无后台、背景,将来也未必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干脆不读了,一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打拼也干出了一番事业,正反一比,厌学情绪更重,“读书苦、读书累、读书就是活受罪,不如参加黑社会,有吃有喝有地位”这类顺口溜充斥校园。教师、家长没有及时地加以引导,使得一些地方辍学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二、社会干扰,不良现象多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社会。各方面信息鱼龙混杂,学生也难免受其影响,学生往往年龄小,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现象所俘虏。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网络上各种暴力、凶杀、色情游戏,成了一些学生的狐朋狗友,他们有时会将虚拟的网络游戏搬到现实生活中,使得青少年犯罪时有发生,往往会形成团伙犯罪,给社会制造不安定因素。

另外,现在的家庭的不良现象严重:赌博等不良现象不避学生;一些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给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也易造成心理伤害。社会对学生的关爱不够,对教育关注不够,也是教育不良现象滋生的原因之一。希望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团结起来,给教育制造一个宽松、洁净、安宁的环境,让学生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

关于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管理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为了更准确的掌握全县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运行情况,以利于更有针对性的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的意见》(宜县府办〔__〕42号)精神,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49所(其中初中46所,小学3所)寄宿制学校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实际调研,发现我县寄宿制学校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二、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主要经验和成绩

1、寄宿制学校建设整合了教育资源,使全县义务教育逐步走上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至__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共建寄宿制学校49所,寄宿学生41164人,占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38%。自寄宿制初中建设以来,全县共撤并初中(含戴帽初中)30所,并剥离了县一中、县二中、蕨溪中学、白花中学四所高完中的初中部,将四所高完中办为纯高中。利用撤并的初中校舍合理调整小学布局,全县小学__年476所,至__年381所,撤并小学95所。寄宿制学校建设较好的整合了教育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为国家节约了数千万教育经费;改变了学校过于分散、规模过小的局面,逐步走上规模发展的道路;改变了教师分不进、留不住,学生大量流失的局面,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逐步走上了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部分年龄大、素质偏低的村小教师到寄宿制学校当生活老师,充分发挥他们耐心细致的特长,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2、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安全管理,保障寄宿学生在校安全。家长将学生交给学校最大的担心是安全,寄宿制学校最大的压力也是安全,因此安全管理理所当然是寄宿制学校的第一管理。寄宿制学校陆续安装校园监控系统,对校园进行全方位全程安全监控。学校实行半封闭管理,住校学生必须完善请假手续才能出校园。家长可以到校看望孩子。学校门卫24小时值班,学校行政和班主任轮流值班(住值班室)。住校学生定床定位,有序管理,寝室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吃住在学生寝室的值班室,且女生寝室的管理人员必须是女管理人员。寄宿制学校均与当地医院取得了联系,不论什么时候学生有病,医生都能及时出诊或者候诊。

3、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后勤服务和饮食卫生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寄宿制学校必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学生每周的食谱公布在黑板上,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早餐一般是包子、馒头、稀饭,午餐、晚餐是荤素搭配,都是变换口味做的,买米买菜专人检查质量,有完善的食品留样制度和措施,使学生吃得放心,吃得营养。部分学校的食堂可以提供“小炒”,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选择。建立试尝留样和学生餐前食堂巡视制度,值周教师守候学生用餐制度。为保证饮食安全,学校一律要求学生自带餐具。学校早晚为学生提供洗用热水(小学生用水由教师调好水温并放给学生),保证学生生活安全。

4、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全面质量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寄宿制学校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章制度、管理职责,保障寄宿制学校正常运行,保证学生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小学生早上由生活老师带领锻炼身体,晚上看电视(新闻、少儿动画、小学生礼仪行为习惯等内容的光碟),自由阅览、制作手工,每月一次文体活动(表演或者比赛),让学生玩得高兴,过得充实、学得愉快。初中寄宿制学生在保证课外活动和睡眠时间的前提下组织上早晚自习,一般上一节早自习,二至三节晚自习。

5、寄宿制学校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形成了教育合力。间周一次家长回执单,了解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对家长提出的问题有条件的及时整改,暂不具备条件的向家长做好解释。实行家长访谈日制度,每期不少于一次家长座谈会。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办学条件与家长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目前,全县寄宿制学校仅能满足不到40%的学生住宿,加上义务教育学校不收住校费,且住校学生中有50%(今后这一比例还要逐步提高)的学生还能享受生活补助(初中每生每年750元、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很多学生及其家长强烈要求住校;由于学校的住宿条件有限,学校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稍微处理不好就可能导致学生及其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2、寄宿制学校安全压力及管理难度将面临进一步加大。部分学校宿舍、食堂等修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消防通道等不达标,供电线路老化。由于住校学生人数增多,为了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部分学校只能在学生宿舍加床,有的学校两个人睡一张床,有的学校几十个学生住一间大寝室。安全及卫生防疫隐患多,压力极大。在为学生提供后勤服务,如开水供应、热水供应以及学生学习、纪律、品行等方面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3、寄宿制学校运转成本增加,经费严重不足。要解决学生住宿问题,学校就得购买床铺、床垫等。由于有住校学生在,必须安排人员进行管理,学校就要增加诸如寝室管理、早晚自习辅导、楼道值班、寝室值班等经费支出。有住宿学生在,水费、电费、维修费等相应增加。而现在的生均公用经费寄宿生和非寄宿生都是一个标准,均为小学每生每年263元、初中每生每年403元,寄宿制学校经济压力很大,住校的学生越多,学校的经济压力就越大。

4、寄宿制学校教职工编制紧缺。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文件规定,小学每班不得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得超过50人。目前执行的教职工编制标准为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23-25,初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8-21。现在寄宿制学校没有增加管理人员编制,全部是由任课教师代管,也就是说一个初中班级两个多不到三个教职工,除了上完十几门学科课程以外以外,还要负责寄宿学生的管理。寄宿制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师超负荷工作,出现严重的身心疲惫,教师队伍不稳定,不能保证工作质量,学校无法正常运行。

5、寄宿制学校债务沉重。我县利用社会力量建设学生宿舍的乡镇学校有18个,总建筑面积24500平方米,总投资1590万元。近年来,学校收取的住宿费除用于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和对住校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外,偿还了部分筹建学生宿舍的债务。现仍有债务本金430.81万元,利息156万元,共计本息586.81万元未偿还。这些债务均为学校内部向教师的借款。

四、解决寄宿制学校突出问题的建议

1、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基础建设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设一批适合农村学生住校就读的食堂、宿舍等基础设施,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及学生住校就读的需求。

2、增加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编制。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必须保证学校正常运行,就要增设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编制,至少寄宿制初中师生比保证1:15的比例,小学寄宿制师生比保证1:19的比例,才能保证寄宿制学校有基本管理人员。

3、提高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在取消收取住宿费后,必须提高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经详细测算,初中寄宿生每生每年应比非寄宿生高200元以上,小学寄宿生每生每年应比非寄宿生高150元以上,才能保证寄宿制学校的基本运转。具体情况见附件:宜宾县观音镇初中和宜宾县高场镇初中经费收支细目。

4、制定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落实管理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寄宿制学校的住宿管理、安全管理、饮食管理、卫生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推进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5、目前,学生宿舍未偿还债务本金430.81万元,利息156万元,共计本息586.81万元,停收住校费后学校已无偿还来源。为确保社会稳定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建议由县以上政府按比例分摊迅速安排偿还。

中国义务教育现状之调查报告

中国教育改革实施多年来,中国的教育情况到底如何呢?笔者走访了几个省市近百所学校,以及与全国其他多个省市的教育工作者的联系中,发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现将存在的普遍现象总结列举如下:

学 校 篇

一、巧立名目乱收费

国务院已经明令禁止不再向农村中小学生收取书本费,课桌费等费用,而学校则巧立名目实施乱收费,有的学校将练习册,英语磁带等学生必备的教辅资料在开学初收取费用,但不告知学生家长,到了学期过半或学期将要结束时,再将这些项目重新向学生收取,造成重复收费。

有的学校在刚入校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课桌凳费用,并且不开具任何的票据,班主任将学生的姓名记录下来交给学校领导就行了,在收费时承诺学生在离校时可以将课桌凳带走,或者按使用情况退还费用,可到了学生毕业时却只不提,造成家长不满,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时,明知向学校要钱无门,索性将课桌凳砸烂,以泄愤,造成公物损坏现象严重。

二、教研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这几年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义务保障经费,但是一些学校将这批义务保障经费私自挪用,用来美化校园,添置一些并不实用的教学教学设备、办公用品,但是,真正用在一线教师身上的教育教研经费却少的可怜。有的学校一学期也见不到上一节公开课,有的学校的教师甚至几年没有听一节课,至于教育教研,更是无从谈起。

有的学校的教学设备严重老化,在许多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找不到量筒、量杯。在地理课上,找不到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即使有的学校有,也是紧锁于实验室、图书室,甚至连实验室的管理员也不能很快将它们找出来,有的学校虽然教学设备添置了,但大多一买了之,一把锁就将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一线的教师隔绝,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学校管理不到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的学校的校长,经验不足,思想老化,墨守成规,没有新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教学经验到了学校就被用老壶装了进去,不能满足新形式的教育需求。一些学校校长家长作风太浓,引起教师的不满,教育教学情绪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形成矛盾,这样的学校,留不住好的教师,更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留不住学生,造成学区内的学生择校。

有的学校的领导拉帮结派,明争暗斗,有些事情没人管,有的事情一起管,形成内耗,不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

教 师 篇

一、工资待遇低,无心教学。

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使得许多教师不能专心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虽然这些年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工资待遇相对而言却很低,尤其对于年轻教师。他们面临的压力大,待遇低,而教育行业又是一个“论资排辈”严重的行业。年轻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重,而待遇却相对老教师来说相去甚远,严重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社会应酬也相对增多了,而当今的消费水平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压力过大。拿一个三十几岁的教师来说,他们的工资水平在一千五百元左右。除去家庭开支,一个月所剩无几,再除去人情往来,社会应酬,房贷等,更是拙襟见肘,再看看与自己同龄的人,要么在生意场上是如鱼得水,要么在机关单位迎来送往,好不风光,就连在工厂里的工人,他们有时也不能比。所以他们大多搞一些第二职业,无心教育。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往往年轻人最能接受,年轻教师的此种心态大大减缓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使得许多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得不到推广利用。

二、工作压力大,心理疾病多。

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地强调不搞排名,而有些地方部门还是搞一些排名。更多的是,学校将教师的教学成绩与教师考核挂钩,使得教师整天忙于提高教学质量(仅提高考试成绩),忙于备课,上课,改作业。整天钻在学生堆里。成绩提高了则沾沾自喜,在领导,家长面前炫耀,吹嘘;成绩下降了则怨天尤人,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而很少有人从自身处找原因,寻找一些更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态度不端正,工作消极。

现在有不少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方式简单,方法粗暴。其中年轻教师居多。他们往往教学方法单一,工作缺乏耐心。很少和学生谈心,加上他们社会阅历浅,无法和家长取得较好的联系与沟通。使得学生的情况不能较全面的掌握。无法从源头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导致“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不断出现,教师往往会对这部分学生失去信心。有的教师干脆放弃对他们的引导、教育。从而出现了学校里有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学生”,等他们走入社会后出现了“问题青年”。

四、吃拿卡要多,反映强烈。

学校现在也不是一块净土,现在许多教师在社会上耳濡目染,采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家长索要钱财,如:现在许多班级班额过大,有的班级七八十个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使得座位问题就成了焦点,最后排的学生往往被前排的学生挡住视线,无法看见黑板上老师的板书。而教师也看到这一点,暗示学生,甚至直接向家长索取好处,从而让学生有一个较理想的座位。

再比如,有的教师自己在家中搞有偿家教。他就会将测试试卷的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暗示,甚至直接泄漏给学生。而对待没有辅导有没考好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并找其父母谈话,施加压力,迫于无奈。学生只好“自愿”地到老师家辅导功课。以上种种使得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僵化,有的家长在学生的面前指责教师,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使得教师教师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

学 生篇

一、读书无用,厌学情绪重。

现代社会,人才多,每年的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加上一些新闻媒体将大学生找工作拿来热炒。使得家长与学生都产生了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非得靠学校、政府出面搞什么招聘会,大学生才能找到工作这一错觉,尤其对于农村学生,他们一方面无力承担学生高额的学习负担,一方面考虑到自己无后台、背景,将来也未必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干脆不读了,一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打拼也干出了一番事业,正反一比,厌学情绪更重,“读书苦、读书累、读书就是活受罪,不如参加黑社会,有吃有喝有地位”这类顺口溜充斥校园。教师、家长没有及时地加以引导,使得一些地方辍学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二、社会干扰,不良现象多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社会。各方面信息鱼龙混杂,学生也难免受其影响,学生往往年龄小,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现象所俘虏。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网络上各种暴力、凶杀、色情游戏,成了一些学生的狐朋狗友,他们有时会将虚拟的网络游戏搬到现实生活中,使得青少年犯罪时有发生,往往会形成团伙犯罪,给社会制造不安定因素。

另外,现在的家庭的不良现象严重:赌博等不良现象不避学生;一些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给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也易造成心理伤害。社会对学生的关爱不够,对教育关注不够,也是教育不良现象滋生的原因之一。希望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团结起来,给教育制造一个宽松、洁净、安宁的环境,让学生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

浙江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本文以对皖南某镇(本人家乡)的初级教育调查为例,进而对江南地区乡镇义务教育状况进行剖析。就对我家乡中学教师调查结果显示,乡镇初级教育还是存在着很多严峻的问题亟待解决。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就是要着手于教师、学生、家长、国家这四个重要层面。

__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当前,全面、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素质教育,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__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是“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措施、重要前提、先决条件、可靠保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而且当今时代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培养优秀的人才,而“农民问题是中国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农村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人才的支撑,农村要转型,必须有农民思想、心态、人格的转型,这使我们必须关注农村的教育事业。

20__年寒假期间,在当教师的爸爸的协助下,对家乡(皖南某丘陵地区)50位乡镇中学教师进行了农村基础教育问卷调查,综合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一、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

就学生而言:

一是,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 一方面,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对同学们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约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约一半的同学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

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既兴奋又陌生,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三是、农村初中生认知不足,他们既不全面也不深了解入高等教育改革的情况,对未来感觉比较迷茫,学习目的不明确,与老师家长沟通不够。

就家长而言:

一是他们只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

学生家长往往只注重文化课的成绩来衡量孩子,总认为文化成绩一好能带百好,这样的关心,给孩子产生一种概念,学习成绩丝毫不能马虎,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受宠,家长也误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将来就能有出息,因而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不重视

二是、家长思想道德行为的误导

目前,农村家庭教育中对未成人思想道德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很多:迷信鬼神,找地理先生看风水,赌博,特别是农闲季节,有的家长有时还让孩子“弄两把”,缺乏孝敬意识,见利忘义等,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就老师和学校而言

一是教师学历低,专业训练差 教师学历与专业训练情况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文革”前的高中毕业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他们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在掌握教育规律后,提高比较快,这部分人包括中师生,现在已经是中小学的骨干教师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中一部分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或“文革”期间的高中毕业生.由于原来基础较差又未受过专业训练,他们自学有困难,往往只能教小学中、低年级课程,大多数人提高不快。目前,农村教师队伍情况是学历偏低,这就直接影响教师本身的普通文化水平和学科专业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障碍。同时,农村教师大部分没有受过师范教育,不懂得教育规律和儿童年龄特征,这也影响到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是学校的设备与经济条件也直接影响教师水平的提高。一所学校必须具有一定的图书资料、教学仪器等设备,这是搞好教学所必需,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必备的。有些穷困的学校连一部像样的典都没有,更谈不上教学资料了。有的学校领导只知道抓教师坐班。没有学习资料,教师水平怎么能提高?没有教学仪器设备,教师也不用做实验,甚至也不会做实验。现在有些农村一两个班的小学连一本教育杂志也没有,中学没有实验室,要么就缺少化学药品。书报杂志的缺乏,必然影响教师水平的提高。学校设备与学校的经济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农村教育经费少。

三是教育公平面临着突出问题。虽然我国教育公平的整体状况在不断改善,但在部分地区,群众对教育不公平的反映还很强烈。目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师资和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小,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仍是难点;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不够协调,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较多;高等教育资源地区差异较大,招生计划还不太合理;助学体系有些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贫困学生经济负担较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部分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也缺乏有效的监管。以上影响教育公平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是社会发展不平衡、地区经济差距拉大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同时,在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公共财政制度不健全和政府对教育投入不够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教育管理、办学、投入等许多方面体制改革还要深化。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公平的需求更加迫切,更加多样化,迫切需要统筹解决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问题。社会公平环境优化了,教育公平的增长空间就会加大;而教育公平程度提高了,社会公平水准也会跟着提升。

二、解决办法的对策

第一、制定合理标准,任用优秀教师人才。

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制定严格的考试考核办法,吸引农村中具备小学教师资格的人员受聘,坚决清除不合格的在校代课教师,甚至是公办教师,以打开被挤占的编制空间。并且增加政策导向,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流向基层,为农村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第二、优化教师队伍,开足开全课程

认真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工作力度,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段,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核心问题是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采取一切有力的政策措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进入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要深入贯彻落实__给孟二冬同志女儿回信的精神,进一步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继续深入开展向孟二冬同志等模范教师学习的活动,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模范教师。教师节前后,教育部可与人事部联合表彰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优秀工作者,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快吸引优秀青年读师范、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筹备召开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筹划新时期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大计。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切实措施,优化、调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教师队伍质量。积极探索农村教师补充和提高的新机制。对于新聘教师,一定要严格教师资格制度,严把入口关。要统筹考虑城镇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规模。继续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实施,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全面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切实落实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或生产第一线实践的要求,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深入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健全培养和会聚优秀拔尖人才的各项政策措施。

按照国家课程要求,配备各科专职教师,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开全课程,尤其是农村的美育,以及地方课程的开发。

第三、强化农村师源。动员农村中学优等生报考师范院校,是保证农村教师队伍不断得到充实的有效措施,要使农村学生愿意报考师范院校,除了应该创造一定的社会条件外,师范院校和农村中小学相互挂钩共同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组织适宜做教师的学生到师范院铰参观,与未来教师联欢,师范院校组织师生去中学宣传教师的作用和教育工作的意义,鼓励青少年立志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这样可以改变过去师范院校虽提前单独招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招收不到优等生及报考师范的人数少的局面。为了保证优秀青年进入师范院校,便衣村得到所需求的教师,师范院校还可以与农村学校挂钩,由学校推荐优等生免试入学,定向培养,基本上做到送出去回得来,有计划地充实本地区教师队伍,为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切实做好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提高现有教师的业务素质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现任农村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合格的,需要进修、培训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合格标准;即使目前合格的教师,也需要接受在职培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否则,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也会变成不合格的教师。因此,切实做好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提高现有农村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也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由于我国缺少教师进修、培训方面的有关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中小学教师参加进修、培训的积极性。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把教师进修、培训的成绩作为对教师进行考核,评职晋级的依据之一,逐步使中小学教师的进修、培训制度与工资制度、职称评定制度、晋级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全国而言,中小学教师的进修、培训机构之间,尚未形成纵横结合、条块结合的网络,因此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在职培训,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手段。一是要建立校际横向联系体,广大衣村山区,由于学校规模小,同科任教的教师少,难于形成教学研究,取长补短的状况。为此,可以根据地理环境,在一个县区内形成几个具有民间学术团体性质的横向联系体。横向联系可由一个条件较好的学校牵头,在教学理论、教材教法、常规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二是要建立教育教学效益评估。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益如何,尚无一套健全而科学的办法。这种工作好坏“一锅粥”的状态,严重影响着教师培训和提高的积极性。

第四、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完善乡规民约,纯正家风、民风,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纳入乡规民约,农民道德评议会把每个家庭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效果立项评议,并且及时反馈到每个家庭,一方面用高尚的道德规范每个监护人的言行,消除少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使未成年人无论是在学校,或是在家庭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第五、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社会公平牵涉面特别广,只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促进教育公平也是这样,必须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遵照党的__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什么促进教育公平要尽力而为呢?就是需要我们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通过重点部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及“重视学前教育”等各项任务,不断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打下可靠的基础。为什么促进教育公平要量力而行呢?就是需要我们立足国情、因地制宜,让公共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推动农村同城镇、中西部同东部的教育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切实保障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让所有的城乡新增劳动力都能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培训。同时,从各地实际出发,规范教育收费,依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拓展教育资源。当然,我们促进教育公平,还要紧紧把握素质教育的主题,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素质,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第5篇 关于当地九年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一、引言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基本上实现了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因素也在逐渐显现,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占中国大部分面积的农村仍然处在贫穷落后之中。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村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大批能安心在农村工作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而其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

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些基本状况

三、国家政策及政府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影响

四、经济因素对农村义务教育影响

2)其他一些影响孩子辍学的因素学生的辍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农村教育发展难以解决的顽固性问题。多年来经济因素一直都成为学生辍学的最主要因素,而其阻碍学生求学的主体性地位至今仍未改变,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善,其主体性地位正在显着的发生着变化。在仅随其后的原因中学生的自身因素正在逐渐加强,在农村经济环境不断改变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很难在相对枯燥的学习和不断改变的生活条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大多数学生的行为价值取向缓慢的发生着变化,在随后的过程中将使其无法抗拒外界的诱惑而对学习的兴趣日益减弱,最终促使其辍学,而这样的情况在条件越好的地方问题就越突出。而在这一状况的发展过程中,家长所起的作用无疑是特别重要的,如果家长在孩子的着一变化过程中能敏锐的洞察到这一现象或者多跟孩子沟通交流,那么孩子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家长的观念问题,很多家长在读书的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很多的落后思想占据他们的脑海,使得处于相对被动地位的孩子没办法选择自己读书的机会。

五、关于沟通问题对义务教育的影响

1)关于家长与学校的沟通问题学校与家长是孩子处于受初级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两个客体,他们将对孩子在这个阶段的成长与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们在调查访谈中发现,很多家长所做的仅仅是将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而已,而对于孩子在学校中的情况则知之甚少。很多家长都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学校作为教育的载体其作用就是教育孩子,而自己的作用则不大。这就是家长的自身认识不足使得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出现了障碍,而其进一步的危害就是造成家长对学校的不信任,家长不能有效的了解到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不利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而在这个问题中,家长的过失显然要大得多,学校只能通过家访和家长会的形式来向家长传达孩子在学校的信息,而其主动权相当一部分都在家长这里。在通过对学校老师和校长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家长会,以便家长能了解到孩子在学校中的信息,但是每次家长的出席率都会很低,使其作用大打折扣。因此,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问题在对义务教育中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关于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问题在关于和孩子的交流问题中有81.6%的家长表示会和孩子进行沟通;有4.9%的家长表示不会和孩子进行沟通;有8.7%的家长反映到自己对这个情况不了解;还有4.9%的家长表示他们根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这反映出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有意愿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但在我们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在实际生活中根本很少和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即便是交流也是“不平等”的交流。就家长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小孩子,懂什么”。其实孩子在受义务教育的阶段成长很快,他们特别需要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而父母也应当及时了解孩子心态的微弱变化,以便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六、调查过程中所发现的其他问题

1)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近几年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伴随着大量财政的投入,大部分地区的基础教学设施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我们开展调查的小学分为两个部分,总共6间教室,条件比较艰苦,有的教室没有门,没有玻璃,更谈不上风扇。这样的教室是冬不避风,夏不防暑,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确实相当辛苦。学生在课余也没有任何娱乐设施,这样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相当不利。只希望国家还能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类似于这样的教育设施,为义务教育在硬件上做好保障。

2)关于教师的系列问题当今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师资缺乏,而为了满足孩子的上学要求,地方政府只能从当地去挑选一部分相对有知识的人来代理教师的职责,即为乡村代课老师。这些老师平时在家种地干活,到上课时间就去学校给孩子上课。这无疑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这些老师素质问题,因为这些老师的专业水平达不到要求,对很多问题都会缺乏准确的判断;其次是这些老师的教学方法问题,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并不懂得该怎样高效的传达自己的想法,使得孩子可能无法掌握该学习的知识,造成对孩子学习的影响。但是中国的一系列实际情况迫使这些问题很难解决,在国家无法提供足够师资力量的时候,当地政府就应该运用自身所拥有的权力,对代课老师进行一系列的系统培训,通过考核的方式来提高代课老师的整体素质,从而逐渐解决师资的缺乏问题。

以上是我在对我们所发现和看到的问题进行的一系列总结,希望能对义务教育的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第6篇 2023年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盘活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强县战略,是我县教育发展的宏观战略决策。近日结合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和调研主题,经深入全县城乡各中小学进行调查,并在认真分析我县城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我县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

(一)全县

教育布局概况全县幅员面积5678平方公里,辖6镇两乡,82个行政村,216个自然屯,总人口24万,其中农业人口10.7万。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6所,其中独立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小学11所,村级学校52所。在校学生17,108人,其中初中5,933人,小学11,175人。现有教职工2135人。全县中小学校舍总面积15.1万平方米,小学、初中生均校舍面积分别为5.48平方米、10.7平方米。

(二)全县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城乡义务教育得到了明显提高。一是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新建校舍30所,维修、改建、扩建校舍63所、10.3万平方米。全县中小学d级危房全部消除,b、c级危房低于10%。10所初中有8所为楼房,11所完全小学有7所为楼房。二是农村学校布局得到适度调整。采取撤、并、扩、建,联等形势,撤并中小学校38所、村级下伸点39个,占学校总数的27.9%,全县学校总数由原来的136所减少到76所。三是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大。新建多媒体教室15个,新增计算机480台,中小学生机比达到20:1。部分学校还实现了宽带上网,教育现代化水平居全市农村上游。先后建成省一类学校3所,市一类学校7所、市绿色学校5所、市校园文化先进学校2所。四是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6.8%,本科率达到24.5%,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专科率为42.5%。培养了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省、市级优秀教师340人;省、市级学科骨干27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6人。五是办学质量稳中有提升。__年,全县小学入学率为99.8%;初中入学率为98.7%;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0;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1.5%;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率99.5%。全县小学毕业水平测试双科合格率达到97.4%,初中毕业水平测试各科合格率达到87.6%。

二、当前我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

我县城乡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巩固“普九”成果的标准也在提高,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人民群众对教育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教育经费增长速度的相对缓慢,我县教育资源短缺以及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性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制约了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体化步伐。主要表现为:

(一)教育投入逐年增长,但仍不能满足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需要。农村生均公用经费普遍不足。其因有三:教育现代化程度越高,其运行及维护的成本也越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实践活动日趋丰富,学校开支增大;物价指数上涨。国家,省拨公用经费投入确实做到了逐年增长,但每所学校一年仅取暖费一项就几乎占去经费的50%,农村生均305元和425元的小学、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与学校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无法满足学校正常运转,跟不上高位均衡发展现状的需要,导致了学校硬件普遍“不硬”,农村中、小学虽然硬件设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但受公用经费高位增长的影响,普遍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中、小学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普遍使用不多,一部分村级小学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桌子、一块黑板的原始阶段,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跟不上办学条件改善步伐。

第7篇 义务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一、引言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基本上实现了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因素也在逐渐显现,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占中国大部分面积的农村仍然处在贫穷落后之中。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村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大批能安心在农村工作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而其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使我国的国民素质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1986年,国务院颁发了《义务教育法》,这使得义务教育在法律上得到了保护,更进一步的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而其也成为中国义务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但是在经济发展缓慢的农村,受经济、环境、人口、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很难实现普及。农村义务教育特别是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仍然步履维艰。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国家从__年开始逐步从中西部农村开始免除九年义务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杂费。这样的政策到底对义务教育的发展起了多大的作用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对湖南省汨罗市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调查。现将活动中所发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总结出来,仅希望能对义务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些基本状况

1) 对九年义务教育的了解状况 在被调查者中有59.2%的被调查者知道什么是九年义务教育,但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被调查者只是知道九年义务教育即是读满小学和初中而已,而并不了解其他的相关教育问题;与此同时还有39.8%的被调查者反映说不知道什么是九年义务教育。这说明在农村特别是一些贫困落后的山区农村人民对义务教育的了解还很肤浅,义务教育的观念还没得到足够的落实,国家的相关部门应多加强义务教育的宣传力度,加深其在农村居民心中的印象,是义务教育的观念得到普及。

2) 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心情况 在被调查者中有97.1%的人都认为读书对孩子今后的成长道路产生重要的影响。再和这一部分被调查者交谈中我们发现他们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都希望子女努力学习考入大学,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通过读大学去找到好的工作,然后再融入城市,过上更好的生活。还有一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学点东西会对以后有用,但并不关心孩子是否上大学。与此同时还有2.9的被调查者认为读书与否对孩子以后的影响并不大。

三、国家政策及政府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影响

1)免除学杂费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影响 在调查中有5.8%的被调查者认为免除学杂费并没有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有45.6%的被调查者反映这一政策减轻了一定的家庭负担;有40.8%的被调查者认为免除学杂费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起了很大的作用;还有6.8%的被调查者认为免除学杂费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在减免学杂费后有93.2%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让自己的子女继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还有6.8%的被调查者表示会根据家庭情况而定是否让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这说明减免学杂费这一项政策在总体上是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的,减免学杂费对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的普及义务教育将起大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关于变相收费和政策落实问题 在减免学杂费后有20.4%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肯定会变相收取费用;有47.6%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一般会变相收取费用;而只有29.1%不到三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不会变相收取费用。而在这一政策是否落实选项中有16.5%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一项政策会很好的被落实;有36.9%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一政策只会被部分落实;还有16.5%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一政策不会被落实;而有22.3%的人认为不清楚这一政策是否会被落实。这说明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信任感和交流还不够,也同时说明学校的财务状况还不够公开,家长未能及时掌握学校的一些最基本的财务状况。

3)政府对教育的影响 在被调查者中有21.4%的人觉得政府很重视教育;有36.9%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一般;有25.2%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不够重视教育;还有16.5%的被调查者并不了解这一状况。这说明在被调查者中有只有不到六成的人认为政府还算重视教育,而这样的情况在对于急于改变落后局面、提高人口素质的农村来说,政府做做的显然还远远不够,政府应当发挥其占主体地位的作用,充分调配资源,全面、完整的落实教育政策,在农村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大亮绿灯。而在你希望政府能够给农村教育提供怎样的优惠政策中,有79.6%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国家能够派送更多的好老师来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还有15.5%的被调查者希望国家通过拨款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农村师资的缺乏问题可能远比基础教育设施改善问题要严峻。

四、经济因素对农村义务教育影响

1)经济因素对学生辍学的影响 在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的辍学原因中有51.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家里没钱迫使孩子辍学;有2.9%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家长认为读书没用而选择让孩子辍学;有27.2%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孩子自己不愿意读书而自己选择放弃求学;还有17.3%的被调查者认为孩子辍学是其他因素造成的。这说明经济因素仍然是导致孩子辍学的最主要原因,而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改善孩子自身的因素也在不断加强。而在家庭经济很困难的情况下有62.1%的被调查者回通过向亲戚朋友借钱来继续让孩子上学;有16.5%的被调查者会通过贷款的途径来让孩子上学;与此同时在面对这一问题时也有7.8%的被调查者只能无奈的选择让孩子辍学;还有12.6%的被调查者表示会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令我们惊讶的是在接受我们调查访问的人群中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到在遇到这一问题时会通过向政府求助来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在现在的很多农村地区人民对通过向政府求助来解决教育问题的这种观念还很陌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府所做的工作还不够到位。

2)其他一些影响孩子辍学的因素 学生的辍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农村教育发展难以解决的顽固性问题。多年来经济因素一直都成为学生辍学的最主要因素,而其阻碍学生求学的主体性地位至今仍未改变,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善,其主体性地位正在显著的发生着变化。在仅随其后的原因中学生的自身因素正在逐渐加强,在农村经济环境不断改变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很难在相对枯燥的学习和不断改变的生活条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大多数学生的行为价值取向缓慢的发生着变化,在随后的过程中将使其无法抗拒外界的诱惑而对学习的兴趣日益减弱,最终促使其辍学,而这样的情况在条件越好的地方问题就越突出。而在这一状况的发展过程中,家长所起的作用无疑是特别重要的,如果家长在孩子的着一变化过程中能敏锐的洞察到这一现象或者多跟孩子沟通交流,那么孩子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家长的观念问题,很多家长在读书的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很多的落后思想占据他们的脑海,使得处于相对被动地位的孩子没办法选择自己读书的机会。

五、关于沟通问题对义务教育的影响

1)关于家长与学校的沟通问题 学校与家长是孩子处于受初级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两个客体,他们将对孩子在这个阶段的成长与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们在调查访谈中发现,很多家长所做的仅仅是将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而已,而对于孩子在学校中的情况则知之甚少。很多家长都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学校作为教育的载体其作用就是教育孩子,而自己的作用则不大。这就是家长的自身认识不足使得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出现了障碍,而其进一步的危害就是造成家长对学校的不信任,家长不能有效的了解到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不利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而在这个问题中,家长的过失显然要大得多,学校只能通过家访和家长会的形式来向家长传达孩子在学校的信息,而其主动权相当一部分都在家长这里。在通过对学校老师和校长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家长会,以便家长能了解到孩子在学校中的信息,但是每次家长的出席率都会很低,使其作用大打折扣。因此,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问题在对义务教育中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关于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问题 在关于和孩子的交流问题中有81.6%的家长表示会和孩子进行沟通;有4.9%的家长表示不会和孩子进行沟通;有8.7%的家长反映到自己对这个情况不了解;还有4.9%的家长表示他们根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这反映出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有意愿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但在我们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在实际生活中根本很少和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即便是交流也是“不平等”的交流。就家长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小孩子,懂什么”。其实孩子在受义务教育的阶段成长很快,他们特别需要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而父母也应当及时了解孩子心态的微弱变化,以便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六、调查过程中所发现的其他问题

1)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近几年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伴随着大量财政的投入,大部分地区的基础教学设施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我们开展调查的小学分为两个部分,总共6间教室,条件比较艰苦,有的教室没有门,没有玻璃,更谈不上风扇。这样的教室是冬不避风,夏不防暑,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确实相当辛苦。学生在课余也没有任何娱乐设施,这样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相当不利。只希望国家还能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类似于这样的教育设施,为义务教育在硬件上做好保障。

2)关于教师的系列问题 当今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师资缺乏,而为了满足孩子的上学要求,地方政府只能从当地去挑选一部分相对有知识的人来代理教师的职责,即为乡村代课老师。这些老师平时在家种地干活,到上课时间就去学校给孩子上课。这无疑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这些老师素质问题,因为这些老师的专业水平达不到要求,对很多问题都会缺乏准确的判断;其次是这些老师的教学方法问题,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并不懂得该怎样高效的传达自己的想法,使得孩子可能无法掌握该学习的知识,造成对孩子学习的影响。但是中国的一系列实际情况迫使这些问题很难解决,在国家无法提供足够师资力量的时候,当地政府就应该运用自身所拥有的权力,对代课老师进行一系列的系统培训,通过考核的方式来提高代课老师的整体素质,从而逐渐解决师资的缺乏问题。

以上是我在对我们所发现和看到的问题进行的一系列总结,希望能对义务教育的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关于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管理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为了更准确的掌握全县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运行情况,以利于更有针对性的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的意见》(宜县府办〔__〕42号)精神,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49所(其中初中46所,小学3所)寄宿制学校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实际调研,发现我县寄宿制学校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二、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主要经验和成绩

1、寄宿制学校建设整合了教育资源,使全县义务教育逐步走上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至__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共建寄宿制学校49所,寄宿学生41164人,占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38%。自寄宿制初中建设以来,全县共撤并初中(含戴帽初中)30所,并剥离了县一中、县二中、蕨溪中学、白花中学四所高完中的初中部,将四所高完中办为纯高中。利用撤并的初中校舍合理调整小学布局,全县小学__年476所,至__年381所,撤并小学95所。寄宿制学校建设较好的整合了教育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为国家节约了数千万教育经费;改变了学校过于分散、规模过小的局面,逐步走上规模发展的道路;改变了教师分不进、留不住,学生大量流失的局面,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逐步走上了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部分年龄大、素质偏低的村小教师到寄宿制学校当生活老师,充分发挥他们耐心细致的特长,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2、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安全管理,保障寄宿学生在校安全。家长将学生交给学校最大的担心是安全,寄宿制学校最大的压力也是安全,因此安全管理理所当然是寄宿制学校的第一管理。寄宿制学校陆续安装校园监控系统,对校园进行全方位全程安全监控。学校实行半封闭管理,住校学生必须完善请假手续才能出校园。家长可以到校看望孩子。学校门卫24小时值班,学校行政和班主任轮流值班(住值班室)。住校学生定床定位,有序管理,寝室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吃住在学生寝室的值班室,且女生寝室的管理人员必须是女管理人员。寄宿制学校均与当地医院取得了联系,不论什么时候学生有病,医生都能及时出诊或者候诊。

3、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后勤服务和饮食卫生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寄宿制学校必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学生每周的食谱公布在黑板上,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早餐一般是包子、馒头、稀饭,午餐、晚餐是荤素搭配,都是变换口味做的,买米买菜专人检查质量,有完善的食品留样制度和措施,使学生吃得放心,吃得营养。部分学校的食堂可以提供“小炒”,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选择。建立试尝留样和学生餐前食堂巡视制度,值周教师守候学生用餐制度。为保证饮食安全,学校一律要求学生自带餐具。学校早晚为学生提供洗用热水(小学生用水由教师调好水温并放给学生),保证学生生活安全。

4、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全面质量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寄宿制学校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章制度、管理职责,保障寄宿制学校正常运行,保证学生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小学生早上由生活老师带领锻炼身体,晚上看电视(新闻、少儿动画、小学生礼仪行为习惯等内容的光碟),自由阅览、制作手工,每月一次文体活动(表演或者比赛),让学生玩得高兴,过得充实、学得愉快。初中寄宿制学生在保证课外活动和睡眠时间的前提下组织上早晚自习,一般上一节早自习,二至三节晚自习。

5、寄宿制学校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形成了教育合力。间周一次家长回执单,了解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对家长提出的问题有条件的及时整改,暂不具备条件的向家长做好解释。实行家长访谈日制度,每期不少于一次家长座谈会。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办学条件与家长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目前,全县寄宿制学校仅能满足不到40%的学生住宿,加上义务教育学校不收住校费,且住校学生中有50%(今后这一比例还要逐步提高)的学生还能享受生活补助(初中每生每年750元、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很多学生及其家长强烈要求住校;由于学校的住宿条件有限,学校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稍微处理不好就可能导致学生及其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2、寄宿制学校安全压力及管理难度将面临进一步加大。部分学校宿舍、食堂等修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消防通道等不达标,供电线路老化。由于住校学生人数增多,为了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部分学校只能在学生宿舍加床,有的学校两个人睡一张床,有的学校几十个学生住一间大寝室。安全及卫生防疫隐患多,压力极大。在为学生提供后勤服务,如开水供应、热水供应以及学生学习、纪律、品行等方面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3、寄宿制学校运转成本增加,经费严重不足。要解决学生住宿问题,学校就得购买床铺、床垫等。由于有住校学生在,必须安排人员进行管理,学校就要增加诸如寝室管理、早晚自习辅导、楼道值班、寝室值班等经费支出。有住宿学生在,水费、电费、维修费等相应增加。而现在的生均公用经费寄宿生和非寄宿生都是一个标准,均为小学每生每年263元、初中每生每年403元,寄宿制学校经济压力很大,住校的学生越多,学校的经济压力就越大。

4、寄宿制学校教职工编制紧缺。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文件规定,小学每班不得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得超过50人。目前执行的教职工编制标准为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23-25,初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8-21。现在寄宿制学校没有增加管理人员编制,全部是由任课教师代管,也就是说一个初中班级两个多不到三个教职工,除了上完十几门学科课程以外以外,还要负责寄宿学生的管理。寄宿制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师超负荷工作,出现严重的身心疲惫,教师队伍不稳定,不能保证工作质量,学校无法正常运行。

5、寄宿制学校债务沉重。我县利用社会力量建设学生宿舍的乡镇学校有18个,总建筑面积24500平方米,总投资1590万元。近年来,学校收取的住宿费除用于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和对住校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外,偿还了部分筹建学生宿舍的债务。现仍有债务本金430.81万元,利息156万元,共计本息586.81万元未偿还。这些债务均为学校内部向教师的借款。

四、解决寄宿制学校突出问题的建议

1、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基础建设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设一批适合农村学生住校就读的食堂、宿舍等基础设施,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及学生住校就读的需求。

2、增加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编制。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必须保证学校正常运行,就要增设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编制,至少寄宿制初中师生比保证1:15的比例,小学寄宿制师生比保证1:19的比例,才能保证寄宿制学校有基本管理人员。

3、提高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在取消收取住宿费后,必须提高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经详细测算,初中寄宿生每生每年应比非寄宿生高200元以上,小学寄宿生每生每年应比非寄宿生高150元以上,才能保证寄宿制学校的基本运转。具体情况见附件:宜宾县观音镇初中和宜宾县高场镇初中经费收支细目。

4、制定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落实管理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寄宿制学校的住宿管理、安全管理、饮食管理、卫生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推进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5、目前,学生宿舍未偿还债务本金430.81万元,利息156万元,共计本息586.81万元,停收住校费后学校已无偿还来源。为确保社会稳定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建议由县以上政府按比例分摊迅速安排偿还。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学号:e306140__ 姓名:王__ 专业:网络工程

摘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同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广大地区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农村普及就能义务教育,关系到广大农村中小学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系到亿万农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农业,农村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为了解我省农村义务教育情况,就我省淮南市农村义务教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义务教育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困难还比较多。

7月18日,我们调查组一行顺利到达下乡调查的村,淮南市架河二中校长带领我们参观了该中学。一栋破烂不堪的教学楼和几间瓦房互相对峙。这就是架河二中给我们此行留下的第一印象。据了解,在架河地区比这更破旧更贫困的学校还有很多。

我们假期实践的第一站 —— 淮南市架河二中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以及在学校旁听当地小孩上课,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的眼睛里满怀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期盼。听到的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当地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问题存在的同时,也决定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 学生的信息热情很高,但普遍不满意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

通过对调查表的数据汇总,我们发现有90%的学生对在校学习感兴趣。并有94%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很有必要,其中52%的人认为应该加大英语的学习力度。

农村学生普遍表现出了对学习的热情,但与之相对的,更多的人不满意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认为目前农村教学质量差,不能因材施教,硬件设备不齐全,课程资源难以开发。

这样的教学条件导致老师上课仅仅只能照本宣科,拓宽不了教育视野、扩展不了教学内容、丰富不了课堂教学。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一方面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普遍比较低,因此一般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比较低,但是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据了解,农村教师每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另一方面主要的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尽量往城里调,骨干教师的流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下降,使农村生源流失。在有些地方,农村生源流失问题已比较严重,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或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都流向了城区比较好的学校。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体音美教师,老师往往是全才全职,什么课程都教,如此可想其教学质量。在优秀教师流失的同时,农村中小学因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生活艰苦,比较难吸引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去工作,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也较突出。从学生家长的反映看,有86%的学生对学校的师资条件不满意,认为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不够。反映的问题有:有的教师教育时间缩水,往往让学生自学;有的教师不批作业由学生代批,个别甚至连考卷也不批,仅根据平时的印象来给分;有的教师体罚学生等。

(三)农民负担的教育费用仍较重

政府出台的“一费制”受到了农民的爱戴,但是根据调查反映,农民仍然觉得教育费用是一个比较重的负担。“一费制”虽然使他们少缴了很多学费,但是现在的费用对年收入只有几千块的农民来说,仍然是难以支付的。除了开始教学费外,在学校期间还要交校服费、建校费等非议哦那个,他们用于子女教育的指出仍比较重。。这对于贫苦农民来说,是一个很重的负担,因而,我得调查重有60%的家长觉得孩子上学的费用负担很重或者比较重,有7.4%的家长还反映不能按时足额缴纳学费。淮南泥河二中的政教主任向我们介绍到,每学期收取消费都很困难,往往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才能把学费收齐。有些学生家庭实在是过于困难的,她自己掏腰包也会垫付该生的学费。可这毕竟是杯水车薪。

(四)学校经费紧缺,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跟不上

学校经费紧缺,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跟不上由于经费短缺,乡村学校的教育设施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得到及时修缮和增加,学校环境得不到改造。在调查中,有9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教育设施、设备很一般或不太好。在我们调查的学校中,没有一所是拥有标准操场的,更不用说足球场了。虽然这就几年建起了很多栋楼解决了教师的居住问题,但是仍有不少的教师还得住在阴暗得瓦房。

(五)学生压力大

有76%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54%的学生认为课本难度大,只有2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课余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农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的刺激,如考试的压力,作业的压力,家长期望压力等。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往往比城市学生更大。

(六)辍学现象在减少,但仍不容忽视

农村辍学率如此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一部分学生因厌学而辍学。有厌学心理的主要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学校读书学习非常吃力,无心念书,宁愿在家里做工。农村学生因为家里宁愿在家干农活。据了解,在辍学学生中,具有厌学心理的占20%左右。教育系统自身也存在问题,农村教育方向出现偏差,并严重脱离实际。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考试制度下,基本上没有跳出向高一级高校输送新生为目标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培养“书生型”毕业生。如果准备不上大学的话,很多学生就觉得没有必要上高中,如果不想上高中,那么也就不打算上初三,这样一来初二便成了一个辍学高峰,初中教学的内容只与升学有关系,脱离实际生活的内容,不会因为多上一年学而给自己的生计带来好处。

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 加大省、市一级政府对欠发达县(市、区)义务教育的责任

目前社会各界对收入分配差异过大、贫富分化悬殊的危险性已经有了比较共同的认识,但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上的'贫富分化悬殊'问题认识不足。而教育的不平等,最终将危害社会的安定、危害民族素质的提高、危害国家的发展。加大国家投入,保证国办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一是增加政府财政投入,二是扩大对社会税费征收,反哺教育。而目前中小学校办学经费短缺基本在一半左右。制定统一的教师收入标准,为改变薄弱校提供基本条件。目前改变差校的办法大都从硬件上入手,但是,薄弱校的根本困难在于学校的创收能力弱,校长和教师的待遇与好校存在相当差距,只有制定和执行教师统一收入标准,才能保持薄弱校教师队伍的稳定,保证优秀校长和教师向薄弱校的流动,从而实现迅速改变薄弱校的既定目标。

(2)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尽量缩小与城市教师的差距。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也应自觉地进行专业发展,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学校要鼓励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的求学欲望。

(3)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应从压力情境、压力体验、压力反应入手。而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师生关系紧张、以考为本的僵化的学校管理体制,枯燥乏味的学校生活,已经成为学生过重学习压力的更为深层的原因了。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是减轻作业负担,课业负担,考试负担,而必须是在探明学生学习压力的来源、类型、现状、差异程度的基础上,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上,以学为本, 改变陈旧的学校教育评价体系,重建令人向往的学校生活。

(4)为农村学生的后续教育创造条件

要有步骤地增加一批农业高中和其它职业学校,农村各类职业学校要以教学为主,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都要认真教好,还要讲授农村经济政策和科学管理知识。要把教学、生产劳动与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活动密切结合起来。要重视对没有升学的高中、初中和小学的毕业生的职业技术教育,通过举办农民技术学校、短期培训、专题讲座等,使他们获得一技之长

赤城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1998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使河北省赤城县扬名全国。一位叫魏敏芝的小学代课教师找回失学孩子的故事,令千万人潸然泪下。十年弹指一挥间,赤城县贫困山村的孩子是否“一个都没有少”?刚放暑假,我就奔赴该县就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进行。七月酷暑,辗转跋涉于黄土沟壑,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带来的变化,让人感受到十分欣慰。

穷孩子圆了读书梦

雕鹗镇上虎村村长回忆道:“__年大年初八,村里家家院落门口,到处撒着红红的炮屑。今年,孩儿们的炮放得热闹。为啥?上学不花钱!”__年,共和国庄严承诺:农村孩子读书不再收学杂费、书本费,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补贴。改革开放30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就此落地生根,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读书不花钱,家庭困难有补贴!幸福从天而降,一位叫闫晓旭的15岁女孩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没补贴,我三年前就该辍学回家了!”她父亲阎万富原本开车往返于内蒙古、张家口贩羊,可四年前父亲不慎摔成瘫痪,治病花了4万多元,不仅负债累累,家里还断了生活来源。为筹集两个孩子的学费、书费,阎家甚至停用自来水,改喝井水,可钱还是不够。幸亏三年前县财政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补贴,对寄宿的贫困生每年予以1000元补助,这才保住了晓旭的学业。在村里人眼里,阎家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典范。哥哥前年考上河北工业大学。阎晓旭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在镇中心学校排全年级第三名。

月朗星稀,山路崎岖。我深一脚、浅一脚摸黑走进镇宁堡初一学生郭兴乐家。院里,木架上堆着玉米棒子;屋里,锅里煮着土豆——郭兴乐说,这是一家的口粮。父亲因腰椎病丧失劳动力,母亲是哑巴。这个家有多难?最值钱的家当是一头驴和50元买来的旧黑白电视。

按照“两免一补”政策,学校把郭兴乐列为特困生,每年补助1000元生活费,上小学三年级的妹妹郭兴妹每年补助300生活费。郭兴乐身体结实,憨厚腼腆,学习成绩中等,但体育很好。学校举办运动会,获3000米长跑第三名。提起__年奥运会,郭兴乐说想到北京看奥运。长大后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他告诉记者,镇宁堡离北京120公里,高速公路牌子上写着。还没去过北京,以后肯定能去!郭兴乐父亲拉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村里没让一个孩子失学,感谢政府!孩儿,记住恩德,好好念书!”

__年秋天,国家实行“两免一补”,中央财政划拨给赤城县26万元补贴资金,省补贴13.5万元,赤城县超出省定标准,配套27万元资金,全部用于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形成制度并逐年提高。当时,全县经济经过五年停滞徘徊,因铁矿石开发稍有好转,财政收入出现攀升。治贫先治愚,赤城县教育拨款开始随着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加逐年增长。__年至__年,全县累计投资8000万元,新建扩建学校项目46个。__年教育投入高达3000多万元。新建和维修学校项目21个,总投资1036万元。从发放公教人员工资都困难,到稍有余钱大力增加教育投入,变化从何而来?改革,源于一场危机……

用行动诠释“再穷不能穷教育”

赤城县28万人,是张家口市面积最大的县,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的中共北平市委就是从这里的大海陀山走进北京。如今,这里依旧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只有2030元。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作为标语,此话已写遍贫困地区的墙头。做起来有多难?赤城县财政局长孟建军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__年赤城县农村义务教育警报频传,长期拖欠工资迫使教师大量出走。以全县最好的县一中为例,优秀骨干老师纷纷去了北京,当年秋季开学,教师一次就走了30多位。因为当地教师每月收入只有800-900元,北京开出的工资是3000多元,外加解决全家北京户口。

赤城县文教局卜明方局长告诉记者,全县没一个学生考上重点大学,领导和机关干部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张家口读书。赤城县教育遭遇“双重边缘化”:教育被经济发展边缘化;农村教育又被城市教育严重地边缘化。在财政局当副局长九年之久的孟建军说了一句肺腑之言:“教育重要谁都清楚,贫困地区发工资都困难,没钱,拿什么投入?”

解决城乡教育差距不能说空话。根治贫困,消除地区差异造成的落差,财政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投入教育。危机促使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农村教育。教师出身的赤城县委书记赵占华在全县大会直言:“改变一个地方,使这个地方有所发展,领导干部应做到两条:一是深刻了解

当地实际情况;二是要有强烈治理欲望。赤城发展要有后劲,就要很抓教育。否则,愧对人民!”

这一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思路决定出路,县政府痛下决心增加投入。孟建军对记者报出一组数:__年,县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是5772万元,__年8398万元,去年达到10161万元。小投入、小发展;大投入,大发展;不投入,没发展!财政倾斜教育源于切肤之痛。“穷啥不能穷教育”,口号转变成实际,必须用投入体现。

转变观念才能增加投入

国家实行“两免一补”和地方经济好转,两个条件促使赤城迅速扭转教育被动落后的局面。__年县里专门成立了县长负责,各相关局长任委员的“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一是宣传到位,国家家喻户晓;二是措施和配套资金到位。__年,享受免杂费和书费的学生8392人。

__年国家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赤城县横下一条心:除了落实中央相关政策,在生均公用经费上,县级财政投入169万元,生均补助水平按最高标准执行。小学生每人每年75元;初中生115元,分别高出河北省定标准15元、25元。

与此同时,文教局和财政局共同制定了特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农村初中生年均1000元,小学生800元,并免收住宿费。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农村初中年生均500元,小学念生均300元。去年,全县财政投入生活补贴资金50万元,补助特困生239人次,贫困生1678人次。民生为本,雪中送炭,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贫困生千家万户。

__年10月,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就全县教育问题深入,规模和力度前所未有。县一中校长秦占军告诉记者,“__年,县里以优惠政策,为教师修建了住宿楼。__年,多年来拖欠教师的100多万元补贴和课时费一次性全部解决。”当年,县财政安排特别预算,在全县公开、公正、公平招考录用70位教师,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问题有效缓解。__年,赤城县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高于全县gdp增幅4.55个百分点,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家有三斗粮如今愿做“孩子王”

生活贫困必然教育贫瘠,打破这个规则很难。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拍摄地镇宁堡乡水泉村,摄制组为感谢当地村民支持,临别时捐资6万元修建了一所“水泉希望小学”。一堵围墙,两间红砖瓦房,__年以前,这是赤城县校舍最好的山村小学。1998年拍摄电影时,水泉村小学有28个学生,现在只剩6位。三年级以上学生被集中到镇中心学校寄宿。

“财力充实固然重要,观念转变更重要。两者合二为一,才能水到渠成。”孟建军告诉记者,县财政为此做了两件事:一是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总投入;二是狠抓整合教育资源布局。

__年,县里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全面调整。简单地说,把偏远地区的孩子向中心城镇集中,实行寄宿制,县里按生员多少增大对学校和贫困学生的补贴。水泉村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被集中到30里外的镇宁堡中心学校念书。

水泉希望小学校长李向平是学校现在唯一的老师,18岁高中毕业就在这里代课,至今已30年教龄,见证了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历程。1978年李向平当代课老师时,每月收入5元;1983年土地承包后每月30元;1994年增加到100元;__年转为公办老师,月收入600元。__年涨到了1570元。

“过去的说法是‘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当农村教师没吃没喝收入低,我们学校5年换了6位老师。我如今算是赶上了好时候。”李向平说,这份收入他做梦都没想到。如今,他在本村收入最高,受人尊敬羡慕!国家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支持,让李向平唏嘘不已:“为了这6个孩儿,水泉学校没撤。政府重教,体惜贫困地区!”众所周知,集中办学有利于合理分配教师负担,专职教学,节省开支,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孩子太小、路途遥远,无法寄宿,水泉小学因此得以保留。这里还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学校。

村长告诉记者,“村里现在有43户,85口人。一些出去打工不回来。这几年人减得厉害。没有副业,封山种草,不让养羊。就种一点土豆、玉米,没钱。”水泉村去年农民人均收入620元,村债有3万元,过去“普九”教育欠下。如何还?现在没有说法。提起教育欠债,文教局卜明方局长介绍说,“一个是‘普九’欠债;一个是学校教育欠债。当年县财政处于极其困难时期,全县共欠外债960万元,近几年财政多方争取资金,目前为止已偿还债务350万元。还剩600万。教师工资已纳入县财政统筹,工资直接发放到教师账户。__年以来从未发生拖欠。去年开始,学生上学不交一分钱,乱收费现象彻底杜绝。

脱贫从教育做起

__年,赤城县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4.25亿元,增幅达65.5,增长幅度创历史最高水平。经济发展加速全县城镇化进程,总投资近8000万元的汤泉河综合治理等重点城建工程相继竣工,极大提升了县城形象。农民进城购房和读书的孩子多了。孟建军介绍说,财政形势虽有所好转,仍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解决全县2.4万贫困人口温饱、2.9万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艰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教育扶贫是关键。县长王利民介绍说:“‘教促富’、‘富促教’,由此才能良性循环。县政府在‘___规划’中明确提出: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教育创新,促进方案,范文库欢迎您采8集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到__年,包括民办学校在内,全县小学调整为33所,初中调整为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普高调整为1所,职业高中1所。”

和谐社会,民生为本。财政如何切好这个蛋糕?孟建军直言:“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去年,财政累计拨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及教育专项资金近3000万元,有效地保证了农村中小学免收杂费以后的正常运行。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全县学校危房基本消除。通过布局调整,教学点正在向规模办学集中,教师待遇逐步提高,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没有一个教师外流。

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一般是在经济增长之后发生。赤城县农村义务教育经历的磨难坎坷,似乎应证了这条规律。当今世界,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教育发展趋势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即先教育,后经济。教育水平的差距,决定经济差距。解决农村贫困必须依托教育,同时以减少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主要战略目标。令人欣慰的是,赤城县已经在这两个关键点上起步。__年开始,国家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公共财政倾情民生,天时、地利、人和皆备。脱贫攻坚,希望已从农村义务教育升起!

第8篇 县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市教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经济和历史等原因,我县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制约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问题较多。为加快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步伐,今年6月底,我们小组三名委员与教委调查组一道,深入巴家、梅江、石耶、峨溶、洪安、中和、溶溪、膏田、妙泉、石堤、大溪、清溪场等12个乡镇,就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二、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我县农村义务教育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农村学校债务沉重,经费紧张,学校运转困难;城区学校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要;村小教师住房十分紧张;师资力量不足,代课教师问题突出,教师队伍不稳定;民办教育尚需加强管理;农民教育负担重;农村学生辍学情况严重。

问题一:两基债务巨大

问题二:村小教师住房十分紧缺

近年来,我县农村学校面貌和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观,基本解决了农村学生无教室上课和在危房里读书的困难和矛盾。但大量村校教师无住房问题十分突出。据调查统计,全县有833名村校教师无住房,这些教师居住在边远地区,他们大部分属于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距学校较远,有不少教师属于外乡(镇)籍教师,他们居无定所,生活不便,严重影响和制约学校正常教学工作。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师的住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老教师难以稳定,新教师难以聘用,成为目前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如何逐步改善乡村教师的住房条件,使他们安居乐教,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三:专任教师量少质弱

问题四:城区教育资源匮乏

问题五:民办教育问题突出

问题六:初中辍学情况仍十分突出

问题七:农民教育负担沉重

三、建议及对策

(一)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两基债务偿还力度。两基欠债,归根到底是政府欠债,逐步偿还两基债务,早日卸下沉重包袱,使义务教育轻装前进,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县政府应进一步贯彻落实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依法确保三个增长,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的同时,拟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安排专项资金,逐步偿还两基欠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大与市教委衔接,积极争取市上扶持,早日还清两基债务。

(二)启动实施村校教师安居工程。县教委通过调查摸底,根据我县村校教师分布情况,已拟订村校教师安居工程计划。按规定,全县需修建村校教师安居工程16000平方米,共需资金608万元。建议县级以上政府将村校教师住房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启动和实施安居工程规划,逐年解决村校教师住房问题,为广大边远农村教师安居乐教解除后顾之忧。

(三)充实教师队伍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振兴经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建议县、乡镇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学校代课教师待遇,缩小代课教师与公办教师的差距。人事编制部门应逐年增加教师编制,多渠道充实教师队伍以逐步取代代课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切实加强教师管理,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协调发展。

(四)启动秀山高级中学,整合城区教育资源。以新建秀山高级中学为龙头的一带五城区教育调整规划已经纳入县委县政府《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秀山高级中学建设,既关系到我县高中教育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县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整合,促进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建高级中学,可以起到一脉通,周身通的效果。目前,秀山高级中学建设已完成立项、可研报告等前期准备工作。但因土地未落实,历时近两年仍无实际性进展。建议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推进,早日建成秀山高级中学,以切实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生均用地严重不足,配套设施紧缺等问题。

(五)发挥民办学校职能,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近年来,民办学校为我县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发挥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民办学校的管理,针对民办教育存在的问题,县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原国家教委《关于规范当前义教阶段办学行为若干原则意见》,制定民办教育发展规划,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同时,建委、环保、安监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学校校舍及周边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推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

由于我县地处渝东南门户,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直辖市的门户和窗口形象。尽管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全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但教育基础仍显薄弱,只有迅速采取措施,出台优惠政策,发展高中教育,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现状,才能推进我县建设渝鄂湘黔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高地目标的实现。

第9篇 关于中国义务教育2023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教育改革实施多年来,中国的教育情况到底如何呢?

学 校 篇

一、巧立名目乱收费

国务院已经明令禁止不再向农村中小学生收取书本费,课桌费等费用,而学校则巧立名目实施乱收费,有的学校将练习册,英语磁带等学生必备的教辅资料在开学初收取费用,但不告知学生家长,到了学期过半或学期将要结束时,再将这些项目重新向学生收取,造成重复收费。

有的学校在刚入校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课桌凳费用,并且不开具任何的票据,班主任将学生的姓名记录下来交给学校领导就行了,在收费时承诺学生在离校时可以将课桌凳带走,或者按使用情况退还费用,可到了学生毕业时却只字不提,造成家长不满,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时,明知向学校要钱无门,索性将课桌凳砸烂,以泄愤,造成公物损坏现象严重。

二、教研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这几年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义务保障经费,但是一些学校将这批义务保障经费私自挪用,用来美化校园,添置一些并不实用的教学教学设备、办公用品,但是,真正用在一线教师身上的教育教研经费却少的可怜。有的学校一学期也见不到上一节公开课,有的学校的教师甚至几年没有听一节课,至于教育教研,更是无从谈起。

有的学校的教学设备严重老化,在许多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找不到量筒、量杯。在地理课上,找不到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即使有的学校有,也是紧锁于实验室、图书室,甚至连实验室的管理员也不能很快将它们找出来,有的学校虽然教学设备添置了,但大多一买了之,一把锁就将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一线的教师隔绝,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学校管理不到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的学校的校长,经验不足,思想老化,墨守成规,没有新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教学经验到了学校就被用老壶装了进去,不能满足新形式的教育需求。一些学校校长家长作风太浓,引起教师的不满,教育教学情绪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形成矛盾,这样的学校,留不住好的教师,更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留不住学生,造成学区内的学生择校。

有的学校的领导拉帮结派,明争暗斗,有些事情没人管,有的事情一起管,形成内耗,不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

教 师 篇

一、工资待遇低,无心教学。

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使得许多教师不能专心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虽然这些年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工资待遇相对而言却很低,尤其对于年轻教师。他们面临的压力大,待遇低,而教育行业又是一个论资排辈严重的行业。年轻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重,而待遇却相对老教师来说相去甚远,严重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社会应酬也相对增多了,而当今的消费水平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压力过大。拿一个三十几岁的教师来说,他们的工资水平在一千五百元左右。除去家庭开支,一个月所剩无几,再除去人情往来,社会应酬,房贷等,更是拙襟见肘,再看看与自己同龄的人,要么在生意场上是如鱼得水,要么在机关单位迎来送往,好不风光,就连在工厂里的工人,他们有时也不能比。所以他们大多搞一些第二职业,无心教育。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往往年轻人最能接受,年轻教师的此种心态大大减缓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使得许多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得不到推广利用。

二、工作压力大,心理疾病多。

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地强调不搞排名,而有些地方部门还是搞一些排名。更多的是,学校将教师的教学成绩与教师考核挂钩,使得教师整天忙于提高教学质量(仅提高考试成绩),忙于备课,上课,改作业。整天钻在学生堆里。成绩提高了则沾沾自喜,在领导,家长面前炫耀,吹嘘;成绩下降了则怨天尤人,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而很少有人从自身处找原因,寻找一些更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态度不端正,工作消极。

现在有不少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方式简单,方法粗暴。其中年轻教师居多。他们往往教学方法单一,工作缺乏耐心。很少和学生谈心,加上他们社会阅历浅,无法和家长取得较好的联系与沟通。使得学生的情况不能较全面的掌握。无法从源头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导致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不断出现,教师往往会对这部分学生失去信心。有的教师干脆放弃对他们的引导、教育。从而出现了学校里有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学生,等他们走入社会后出现了问题青年。

四、吃拿卡要多,反映强烈。

学校现在也不是一块净土,现在许多教师在社会上耳濡目染,采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家长索要钱财,如:现在许多班级班额过大,有的班级七八十个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使得座位问题就成了焦点,最后排的学生往往被前排的学生挡住视线,无法看见黑板上老师的板书。而教师也看到这一点,暗示学生,甚至直接向家长索取好处,从而让学生有一个较理想的座位。

再比如,有的教师自己在家中搞有偿家教。他就会将测试试卷的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暗示,甚至直接泄漏给学生。而对待没有辅导有没考好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并找其父母谈话,施加压力,迫于无奈。学生只好自愿地到老师家辅导功课。以上种种使得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僵化,有的家长在学生的面前指责教师,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使得教师教师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

学 生篇

一、读书无用,厌学情绪重。

现代社会,人才多,每年的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加上一些新闻媒体将大学生找工作拿来热炒。使得家长与学生都产生了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非得靠学校、政府出面搞什么招聘会,大学生才能找到工作这一错觉,尤其对于农村学生,他们一方面无力承担学生高额的学习负担,一方面考虑到自己无后台、背景,将来也未必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干脆不读了,一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打拼也干出了一番事业,正反一比,厌学情绪更重,读书苦、读书累、读书就是活受罪,不如参加黑社会,有吃有喝有地位这类顺口溜充斥校园。教师、家长没有及时地加以引导,使得一些地方辍学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二、社会干扰,不良现象多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社会。各方面信息鱼龙混杂,学生也难免受其影响,学生往往年龄小,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现象所俘虏。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网络上各种暴力、凶杀、色情游戏,成了一些学生的狐朋狗友,他们有时会将虚拟的网络游戏搬到现实生活中,使得青少年犯罪时有发生,往往会形成团伙犯罪,给社会制造不安定因素。

另外,现在的家庭的不良现象严重:赌博等不良现象不避学生;一些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给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也易造成心理伤害。社会对学生的关爱不够,对教育关注不够,也是教育不良现象滋生的原因之一。希望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团结起来,给教育制造一个宽松、洁净、安宁的环境,让学生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

第10篇 关于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出现的。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发生了几个显著的变化:一是进城务工人员规模越来越大;二是家庭式流动的比例越来越高;三是随父母进城的孩子已经成为第二代移民,他们生存在城市的边缘,流动是他们的生存状态,边缘是他们所处的特殊的位置。预计到2023年将有3亿流动人口涌入城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日益突出,并且已经成为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__年_月_日至_月_日,市政协文教委组织部分委员就此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委员们听取了市教育局、公安局的情况介绍,走访了朝阳、绿园、宽城、南关、双阳等5个区的部门,并以座谈形式与进城务工人员面对面交流。还深入到光复路市场、永春批发市场与务工人员进行访谈,在永春批发、正阳街装潢市场作抽样调查,发放100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调查问卷》。通过调研,委员们与各层面人员座谈、走访达三百多人次,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思考。

一、__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进城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市区教育局在没有相关政策和财力支持的情况下,本着贯彻《义务教育法》的精神,积极挖掘现有教育资源和潜力,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基本上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1、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情况

目前,__市市区中小学生248.230人,外来人口学生数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9.12%。外来人口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龄未成年人的总数为22.637人,就学率为98.7%,基本都在公办学校就读,也有一部分在私立学校就读。

据各区教育局对__年6月底情况的统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我市各区就学的情况如附表:

区 名 全区中小学生总数 其中就学务工人员子女 合 计 占全区中小学生

的比例数

初中学生数 小学学生数

南关区 28.611 163 245 408 1.42%

宽城区 42.530 869 3.475 4.344 10.21%

朝阳区 21.965 125 470 595 2.1%

绿园区 34.547 1.80.691 5.493 15.9%

双阳区 45.158 27 235 262 2.6%

二道区 45.860 3.308 845 4.153 9.1%

以上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人数仅为学籍统计数字,还有相当一部分务工人员子女尚未办理转入手续,实际入学人数远比学籍统计的要多。从各区数字分布与实际调研,我们可以看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相对集中于绿园区和宽城区。而这两个区中,大多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如绿园区的126中学和28中学均为远郊,集中率较大,分别为46.9%和11.7%。同时,从这些统计数据,我们又观察到一种情况:务工人员子女的小学就学率比较高,而中学入学率相对较低。

2、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管理情况

目前,我市教育部门制定了《__市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就学暂行办法》,并采取了5项具体措施。一是坚持按标准收费。各级教育部门对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与本市跨区学生同等对待,并按物价局规定的标准收取寄读费。二是坚持在全日制公办学校就学。以流动人口所在地的公办学校接收,随时插班跟班就读。三是坚持就近入学。按户籍管理规定,在临时户口所在社区按相对就近的原则分配到指定的公办学校(不含改制校、民办学校)入学。四是坚持同等待遇和同等权利。流动人口子女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与本地学生一样参加评优、评奖和入队、入团,以及参加各项校内外活动。五是单独建籍、单独管理。建立临时学籍跟踪管理制度,实行单独造册,统一管理,进出有记载有手续,定期上报。对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经考试合格的颁发证书。

3、公办学校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收费情况

一是除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交择校费上改制学校以外,其他子女均按国家规定的标准,由学校和家长协商收取相应的寄读费。二是对部分确实因经济困难而无力支付学费的,适当降低标准,减免就学费用。三是对极少数连生活都难以为计的特困生,采取党员、领导包保制等措施,确保他们接受义务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分布不均衡、区域较广泛等特殊性,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1、户籍管理与学籍管理相脱节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没有户口,没有固定居住地,入学后根据家长的工作变化随意流动,有的来了不办转入手续,走了也不带学籍,或人在学籍不在,或学籍在人不在,容易造成学生流失,这给各学校学籍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2、挤占教育资源

目前,我国城市现行的义务教育费用基本由各级政府负责,务工人员子女离开本地后,由于其义务教育费用没有根据务工人员的就业流向在地区间划转,而务工人员就业所在地的城市财政又没有包含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经费,这无疑就挤占了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造成接收学校的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和负担。

3、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由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随意性大,随时插班跟班就读,影响教学进度;二是造成就读学校的班额过满,使部分城郊学校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有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合拍,还有的来自外省,教材不一致,学习态度不同,学习习惯不适应,无法与所在学校同步,总体上也拖了各区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后腿。

4、政策难统一,收费难把握

目前,省、市没有关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专项法律、法规或政策规定,教育部门及学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无法可依。务工人员层次不同,经济收入不等,造成择校能力和标准不一,使学校很难把握收费标准。而物价、财政、教育局纪检等部门检查比较严格,势必出现因收费标准不等问题而被罚款。调研中反映,目前仍执行1986年的收费标准,寄读费过低,学校入不敷出。

5、调查问卷进城务工人员反映的问题,如附表:

调查场所 发放

问卷数 回收

问卷数 外省市务工人员填卷数 本省务工人员填卷数 本地区务工人员填卷数 集中反映的问题

永春批发市场 50 46 14 9 23 收取寄读费标准不一,差异较大,普遍偏高

正阳街装潢

材料市场 50 44 20 9 15

三、意见及建议

第一,坚持与时俱进,未雨绸缪。虽然我市各级教育部门在政策依据和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暂时解决了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困难,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务工人员将涌入城市,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亦必将成为突出矛盾,解决不好将演化成社会问题。因此,建议政府要立足于城市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结合__市的实际研究部署教育发展战略,立体思维,超前谋划,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第二,增强综合管理功能。公安、物价、工商、计生、社区等部门与教育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多位一体、齐抓共管的教育管理网络。市政府对此加强组织和领导,明确责任,统筹安排,研究措施;教育部门要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内容,合理安排,制定计划,协调、督促、指导招生学校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接收工作和教学工作;公安、民政、计划生育部门负责务工人员子女的认定、登记,向教育部门提供情况;财政部门协调安排接受就学学校必要的经费;计划部门将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列入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并对接收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学校给予优惠政策;物价部门与教育部门等制定有关收费标准并核查学校收费情况。

第三,广辟新的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多元化投资办学,是现阶段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最合适的选择。建议各级政府以更开放、更全面、更务实的态度,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务工人员子女较为集中的城乡结合部创办务工人员子女学校。

第11篇 关于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管理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为了更准确的掌握全县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运行情况,以利于更有针对性的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的意见》(宜县府办〔__〕42号)精神,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49所(其中初中46所,小学3所)寄宿制学校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实际调研,发现我县寄宿制学校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二、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主要经验和成绩

1、寄宿制学校建设整合了教育资源,使全县义务教育逐步走上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至__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共建寄宿制学校49所,寄宿学生41164人,占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38%。自寄宿制初中建设以来,全县共撤并初中(含戴帽初中)30所,并剥离了县一中、县二中、蕨溪中学、白花中学四所高完中的初中部,将四所高完中办为纯高中。利用撤并的初中校舍合理调整小学布局,全县小学__年476所,至__年381所,撤并小学95所。寄宿制学校建设较好的整合了教育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为国家节约了数千万教育经费;改变了学校过于分散、规模过小的局面,逐步走上规模发展的道路;改变了教师分不进、留不住,学生大量流失的局面,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逐步走上了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部分年龄大、素质偏低的村小教师到寄宿制学校当生活老师,充分发挥他们耐心细致的特长,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2、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安全管理,保障寄宿学生在校安全。家长将学生交给学校最大的担心是安全,寄宿制学校最大的压力也是安全,因此安全管理理所当然是寄宿制学校的第一管理。寄宿制学校陆续安装校园监控系统,对校园进行全方位全程安全监控。学校实行半封闭管理,住校学生必须完善请假手续才能出校园。家长可以到校看望孩子。学校门卫24小时值班,学校行政和班主任轮流值班(住值班室)。住校学生定床定位,有序管理,寝室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吃住在学生寝室的值班室,且女生寝室的管理人员必须是女管理人员。寄宿制学校均与当地医院取得了联系,不论什么时候学生有病,医生都能及时出诊或者候诊。

3、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后勤服务和饮食卫生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寄宿制学校必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学生每周的食谱公布在黑板上,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早餐一般是包子、馒头、稀饭,午餐、晚餐是荤素搭配,都是变换口味做的,买米买菜专人检查质量,有完善的食品留样制度和措施,使学生吃得放心,吃得营养。部分学校的食堂可以提供“小炒”,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选择。建立试尝留样和学生餐前食堂巡视制度,值周教师守候学生用餐制度。为保证饮食安全,学校一律要求学生自带餐具。学校早晚为学生提供洗用热水(小学生用水由教师调好水温并放给学生),保证学生生活安全。

4、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全面质量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寄宿制学校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章制度、管理职责,保障寄宿制学校正常运行,保证学生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小学生早上由生活老师带领锻炼身体,晚上看电视(新闻、少儿动画、小学生礼仪行为习惯等内容的光碟),自由阅览、制作手工,每月一次文体活动(表演或者比赛),让学生玩得高兴,过得充实、学得愉快。初中寄宿制学生在保证课外活动和睡眠时间的前提下组织上早晚自习,一般上一节早自习,二至三节晚自习。

5、寄宿制学校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形成了教育合力。间周一次家长回执单,了解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对家长提出的问题有条件的及时整改,暂不具备条件的向家长做好解释。实行家长访谈日制度,每期不少于一次家长座谈会。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办学条件与家长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目前,全县寄宿制学校仅能满足不到40%的学生住宿,加上义务教育学校不收住校费,且住校学生中有50%(今后这一比例还要逐步提高)的学生还能享受生活补助(初中每生每年750元、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很多学生及其家长强烈要求住校;由于学校的住宿条件有限,学校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稍微处理不好就可能导致学生及其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2、寄宿制学校安全压力及管理难度将面临进一步加大。部分学校宿舍、食堂等修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消防通道等不达标,供电线路老化。由于住校学生人数增多,为了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部分学校只能在学生宿舍加床,有的学校两个人睡一张床,有的学校几十个学生住一间大寝室。安全及卫生防疫隐患多,压力极大。在为学生提供后勤服务,如开水供应、热水供应以及学生学习、纪律、品行等方面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3、寄宿制学校运转成本增加,经费严重不足。要解决学生住宿问题,学校就得购买床铺、床垫等。由于有住校学生在,必须安排人员进行管理,学校就要增加诸如寝室管理、早晚自习辅导、楼道值班、寝室值班等经费支出。有住宿学生在,水费、电费、维修费等相应增加。而现在的生均公用经费寄宿生和非寄宿生都是一个标准,均为小学每生每年263元、初中每生每年403元,寄宿制学校经济压力很大,住校的学生越多,学校的经济压力就越大。

4、寄宿制学校教职工编制紧缺。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文件规定,小学每班不得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得超过50人。目前执行的教职工编制标准为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23-25,初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8-21。现在寄宿制学校没有增加管理人员编制,全部是由任课教师代管,也就是说一个初中班级两个多不到三个教职工,除了上完十几门学科课程以外以外,还要负责寄宿学生的管理。寄宿制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师超负荷工作,出现严重的身心疲惫,教师队伍不稳定,不能保证工作质量,学校无法正常运行。

5、寄宿制学校债务沉重。我县利用社会力量建设学生宿舍的乡镇学校有18个,总建筑面积24500平方米,总投资1590万元。近年来,学校收取的住宿费除用于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和对住校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外,偿还了部分筹建学生宿舍的债务。现仍有债务本金430.81万元,利息156万元,共计本息586.81万元未偿还。这些债务均为学校内部向教师的借款。

四、解决寄宿制学校突出问题的建议

1、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基础建设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设一批适合农村学生住校就读的食堂、宿舍等基础设施,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及学生住校就读的需求。

2、增加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编制。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必须保证学校正常运行,就要增设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编制,至少寄宿制初中师生比保证1:15的比例,小学寄宿制师生比保证1:19的比例,才能保证寄宿制学校有基本管理人员。

3、提高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在取消收取住宿费后,必须提高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经详细测算,初中寄宿生每生每年应比非寄宿生高200元以上,小学寄宿生每生每年应比非寄宿生高150元以上,才能保证寄宿制学校的基本运转。具体情况见附件:宜宾县观音镇初中和宜宾县高场镇初中经费收支细目。

4、制定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落实管理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寄宿制学校的住宿管理、安全管理、饮食管理、卫生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推进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5、目前,学生宿舍未偿还债务本金430.81万元,利息156万元,共计本息586.81万元,停收住校费后学校已无偿还来源。为确保社会稳定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建议由县以上政府按比例分摊迅速安排偿还。

第12篇 浙江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本文以对皖南某镇(本人家乡)的初级教育调查为例,进而对江南地区乡镇义务教育状况进行剖析。就对我家乡中学教师调查结果显示,乡镇初级教育还是存在着很多严峻的问题亟待解决。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就是要着手于教师、学生、家长、国家这四个重要层面。

十_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当前,全面、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素质教育,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十_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是“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措施、重要前提、先决条件、可靠保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而且当今时代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培养优秀的人才,而“农民问题是中国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农村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人才的支撑,农村要转型,必须有农民思想、心态、人格的转型,这使我们必须关注农村的教育事业。

20__年寒假期间,在当教师的爸爸的协助下,对家乡(皖南某丘陵地区)50位乡镇中学教师进行了农村基础刻育问卷调查,综合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一、农村基础刻育面临的问题

就学生而言:

一是,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 一方面,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对同学们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约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约一半的同学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

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既兴奋又陌生,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三是、农村初中生认知不足,他们既不全面也不深了解入高等教育改革的情况,对未来感觉比较迷茫,学习目的不明确,与老师家长沟通不够。

就家长而言:

一是他们只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

学生家长往往只注重文化课的成绩来衡量孩子,总认为文化成绩一好能带百好,这样的关心,给孩子产生一种概念,学习成绩丝毫不能马虎,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受宠,家长也误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将来就能有出息,因而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不重视

二是、家长思想道德行为的误导

目前,农村家庭教育中对未成人思想道德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很多:迷信鬼神,找地理先生看风水,赌博,特别是农闲季节,有的家长有时还让孩子“弄两把”,缺乏孝敬意识,见利忘义等,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就老师和学校而言

一是教师学历低,专业训练差 教师学历与专业训练情况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文革”前的高中毕业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他们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在掌握教育规律后,提高比较快,这部分人包括中师生,现在已经是中小学的骨干教师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中一部分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或“文革”期间的高中毕业生.由于原来基础肯差又未受过专业训练,他们自学有困难,往往只能教小学中、低年级课程,大多数人提高不快。目前,农村教师队伍情况是学历偏低,这就直接影响教师本身的普通文化水平和学科专业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障碍。同时,农村教师大部分没有受过师范教育,不懂得教育规律和儿童年龄特征,这也影响到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是学校的设备与经济条件也直接影响教师水平的提高。一所学校必须具有一定的图书资料、教学仪器等设备,这是搞好教学所必需,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必备的。有些穷困的学校连一部像样的字典都没有,更谈不上教学资料了。有的学校领导只知道抓教师坐班。没有学习资料,教师水平怎么能提高?没有教学仪器设备,教师也不用做实验,甚至也不会做实验。现在有些农村一两个班的小学连一本教育杂志也没有,中学没有实验室,要么就缺少化学药品。书报杂志的缺乏,必然影响教师水平的提高。学校设备与学校的经济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农村教育经费少。

三是教育公平面临着突出问题。虽然我国教育公平的整体状况在不断改善,但在部分地区,群众对教育不公平的反映还很强烈。目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师资和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小,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仍是难点;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不够协调,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较多;高等教育资源地区差异较大,招生计划还不太合理;助学体系有些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贫困学生经济负担较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部分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也缺乏有效的监管。以上影响教育公平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是社会发展不平衡、地区经济差距拉大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同时,在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公共财政制度不健全和政府对教育投入不够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教育管理、办学、投入等许多方面体制改革还要深化。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公平的需求更加迫切,更加多样化,迫切需要统筹解决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问题。社会公平环境优化了,教育公平的增长空间就会加大;而教育公平程度提高了,社会公平水准也会跟着提升。

二、解决办法的对策

第一、制定合理标准,任用优秀教师人才。

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制定严格的考试考核办法,吸引农村中具备小学教师资格的人员受聘,坚决清除不合格的在校代课教师,甚至是公办教师,以打开被挤占的编制空间。并且增加政策导向,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流向基层,为农村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第二、优化教师队伍,开足开全课程

认真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工作力度,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段,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核心问题是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采取一切有力的政策措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进入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要深入贯彻落实胡__给孟二冬同志女儿回信的精神,进一步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继续深入开展向孟二冬同志等模范教师学习的活动,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模范教师。教师节前后,教育部可与人事部联合表彰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优秀工作者,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快吸引优秀青年读师范、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筹备召开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筹划新时期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大计。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切实措施,优化、调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教师队伍质量。积极探索农村教师补充和提高的新机制。对于新聘教师,一定要严格教师资格制度,严把入口关。要统筹考虑城镇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规模。继续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实施,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全面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切实落实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或生产第一线实践的要求,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深入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健全培养和会聚优秀拔尖人才的各项政策措施。

按照国家课程要求,配备各科专职教师,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开全课程,尤其是农村的美育,以及地方课程的开发。

第三、强化农村师源。动员农村中学优等生报考师范院校,是保证农村教师队伍不断得到充实的有效措施,要使农村学生愿意报考师范院校,除了应该创造一定的社会条件外,师范院校和农村中小学相互挂钩共同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组织适宜做教师的学生到师范院铰参观,与未来教师联欢,师范院校组织师生去中学宣传教师的作用和教育工作的意义,鼓励青少年立志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这样可以改变过去师范院校虽提前单独招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招收不到优等生及报考师范的人数少的局面。为了保证优秀青年进入师范院校,便衣村得到所需求的教师,师范院校还可以与农村学校挂钩,由学校推荐优等生免试入学,定向培养,基本上做到送出去回得来,有计划地充实本地区教师队伍,为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切实做好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提高现有教师的业务素质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现任农村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合格的,需要进修、培训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合格标准;即使目前合格的教师,也需要接受在职培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否则,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也会变成不合格的教师。因此,切实做好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提高现有农村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也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由于我国缺少教师进修、培训方面的有关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中小学教师参加进修、培训的积极性。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把教师进修、培训的成绩作为对教师进行考核,评职晋级的依据之一,逐步使中小学教师的进修、培训制度与工资制度、职称评定制度、晋级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全国而言,中小学教师的进修、培训机构之间,尚未形成纵横结合、条块结合的网络,因此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在职培训,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手段。一是要建立校际横向联系体,广大衣村山区,由于学校规模小,同科任教的教师少,难于形成教学研究,取长补短的状况。为此,可以根据地理环境,在一个县区内形成几个具有民间学术团体性质的横向联系体。横向联系可由一个条件较好的学校牵头,在教学理论、教材教法、常规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二是要建立教育教学效益评估。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益如何,尚无一套健全而科学的办法。这种工作好坏“一锅粥”的状态,严重影响着教师培训和提高的积极性。

第四、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完善乡规民约,纯正家风、民风,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纳入乡规民约,农民道德评议会把每个家庭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效果立项评议,并且及时反馈到每个家庭,一方面用高尚的道德规范每个监护人的言行,消除少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使未成年人无论是在学校,或是在家庭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第五、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社会公平牵涉面特别广,只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促进教育公平也是这样,必须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遵照党的十_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什么促进教育公平要尽力而为呢?就是需要我们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通过重点部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及“重视学前教育”等各项任务,不断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打下可靠的基础。为什么促进教育公平要量力而行呢?就是需要我们立足国情、因地制宜,让公共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推动农村同城镇、中西部同东部的教育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切实保障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让所有的城乡新增劳动力都能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培训。同时,从各地实际出发,规范教育收费,依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拓展教育资源。当然,我们促进教育公平,还要紧紧把握素质教育的主题,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素质,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解决办法的对策

第一、制定合理标准,任用优秀教师人才。

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制定严格的考试考核办法,吸引农村中具备小学教师资格的人员受聘,坚决清除不合格的在校代课教师,甚至是公办教师,以打开被挤占的编制空间。并且增加政策导向,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流向基层,为农村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第二、优化教师队伍,开足开全课程

认真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工作力度,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段,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核心问题是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采取一切有力的政策措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进入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要深入贯彻落实__给孟二冬同志女儿回信的精神,进一步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继续深入开展向孟二冬同志等模范教师学习的活动,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模范教师。教师节前后,教育部可与人事部联合表彰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优秀工作者,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快吸引优秀青年读师范、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筹备召开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筹划新时期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大计。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切实措施,优化、调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教师队伍质量。积极探索农村教师补充和提高的新机制。对于新聘教师,一定要严格教师资格制度,严把入口关。要统筹考虑城镇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规模。继续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实施,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全面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切实落实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或生产第一线实践的要求,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深入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健全培养和会聚优秀拔尖人才的各项政策措施。

按照国家课程要求,配备各科专职教师,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开全课程,尤其是农村的美育,以及地方课程的开发。

第三、强化农村师源。动员农村中学优等生报考师范院校,是保证农村教师队伍不断得到充实的有效措施,要使农村学生愿意报考师范院校,除了应该创造一定的社会条件外,师范院校和农村中小学相互挂钩共同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组织适宜做教师的学生到师范院铰参观,与未来教师联欢,师范院校组织师生去中学宣传教师的作用和教育工作的意义,鼓励青少年立志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这样可以改变过去师范院校虽提前单独招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招收不到优等生及报考师范的人数少的局面。为了保证优秀青年进入师范院校,便衣村得到所需求的教师,师范院校还可以与农村学校挂钩,由学校推荐优等生免试入学,定向培养,基本上做到送出去回得来,有计划地充实本地区教师队伍,为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切实做好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提高现有教师的业务素质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现任农村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合格的,需要进修、培训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合格标准;即使目前合格的教师,也需要接受在职培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否则,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也会变成不合格的教师。因此,切实做好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提高现有农村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也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由于我国缺少教师进修、培训方面的有关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中小学教师参加进修、培训的积极性。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把教师进修、培训的成绩作为对教师进行考核,评职晋级的依据之一,逐步使中小学教师的进修、培训制度与工资制度、职称评定制度、晋级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全国而言,中小学教师的进修、培训机构之间,尚未形成纵横结合、条块结合的网络,因此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在职培训,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手段。一是要建立校际横向联系体,广大衣村山区,由于学校规模小,同科任教的教师少,难于形成教学研究,取长补短的状况。为此,可以根据地理环境,在一个县区内形成几个具有民间学术团体性质的横向联系体。横向联系可由一个条件较好的学校牵头,在教学理论、教材教法、常规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二是要建立教育教学效益评估。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益如何,尚无一套健全而科学的办法。这种工作好坏“一锅粥”的状态,严重影响着教师培训和提高的积极性。

第四、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完善乡规民约,纯正家风、民风,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纳入乡规民约,农民道德评议会把每个家庭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效果立项评议,并且及时反馈到每个家庭,一方面用高尚的道德规范每个监护人的言行,消除少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使未成年人无论是在学校,或是在家庭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第五、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社会公平牵涉面特别广,只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促进教育公平也是这样,必须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遵照党的__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什么促进教育公平要尽力而为呢?就是需要我们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通过重点部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及“重视学前教育”等各项任务,不断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打下可靠的基础。为什么促进教育公平要量力而行呢?就是需要我们立足国情、因地制宜,让公共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推动农村同城镇、中西部同东部的教育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切实保障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让所有的城乡新增劳动力都能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培训。同时,从各地实际出发,规范教育收费,依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拓展教育资源。当然,我们促进教育公平,还要紧紧把握素质教育的主题,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素质,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第13篇 关于全县义务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工作的和谐健康发展,4月8日至9日,由县政协副主席张均、茆彩虹和秘书长高永学带队,组织20余名政协常委、委员和教育、财政、人事、编办、文化、公安等部门负责同志,分成三个调查小组,深入到漕河、赤东、大同、张榜、青石、彭思、横车、株林8个乡镇的25所学校(初中8所、小学17所),采取听汇报、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就我县义务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召开调查情况通报会,进一步沟通情况,共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义务教育工作主要成绩

调查表明,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各级党委、政府注重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努力实现人民教育人民办向人民教育政府办转移。全县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团结拼搏,克难奋进,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普九成果不断巩固,指标考核位居前列。近年来,全县各地把两基的巩固提高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行政、教育双线责任制,防流控辍;认真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今春开始的农村义务教育零收费政策;多途并举、有的放矢地做好社会、学校及家庭等方面的工作,不断巩固普九成果。青石、株林等地党委、政府将控辍保学纳入镇村干部年度千分责任制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漕河镇党委、政府针对代课教师待遇偏低的状况,下发专题文件,要求各村代课教师年工资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再增加600元。全县普九各项指标考核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在校学生绝对人数和万人比均居全市前列。

4、环境整治不断加强,平安创建初见成效。近年来,全县各地尤其是漕河、横车、彭思等乡镇,为构建和谐教育,建设平安校园,坚持内外结合,加强整治。通过完善兼职法制副校长聘任制,加强中小学道路交通安全与管理,取缔校园周边违法网吧,认真开展暑期集中行动和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和平安校园创建,取得明显成效。

二、全县义务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2、普九债务尚未真正剥离。部分农村学校债务沉重,经费紧张,运转艰难。主要是普九债务认定的数额与实际债务相差甚远,基层学校背负的债务依然繁重,偿还渠道不明确,且已经审计认定的债务偿还的资金至今未能到位,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秩序,危及社会稳定。张榜镇因合并乡镇时普九账本被盗等特殊因素影响,未认定的普九债务达400多万元,为全县之最。

三、加强和改进全县义务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参与调查的政协常委和委员们一致认为,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个大目标,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发展全局,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水平,积极创建平安教育、和谐教育,为建设小康蕲春和谐蕲春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建议:

1、尽快剥离化解普九债务。普九债务国家已有化解政策,建议县政府及教育、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向上衔接的力度,积极争取早日偿还债务,缓解学校压力。对未认定的债务,要逐校理出明细,研究出化债措施。

2、加大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的力度。从30人左右教学点尚有120来个的现状看,必须进一步加大撤并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小学小班额的问题。对生源不足、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坚决撤并,这既是逐步缩减代课教师的有效途径,又能让更多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3、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这是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建议:一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请假、外出谋职的监督管理。漕河城区在编的教师一方面数量多,但另一方面一线力量反而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少数人在编不在岗、只拿工资不上班,要下力气堵住这些管理上的漏洞。要进一步压缩后勤管理人员,充实一线教师队伍。二是鉴于我县教师总量不足和每年退休等自然减员的现实,建议县委、县政府按照出一进一的办法,每年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充实教师队伍,逐步取代代课教师。三要引入激励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完善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招录制度。每年要在应届、往届大中专毕业生或优秀代课教师中招录一部分,用优良的环境和适当的待遇吸引一批外地优秀教师。要采用激励政策调动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教师的积极性,比如,适当提高补贴,吸引年轻教师到农村任教;实行招录的大中专毕业生先到山区任教制度;实行农村中小学校长到城区和先进地区学校挂职锻炼制度;倾斜调配体音美专业教师到农村学校。从而逐步解决包校支教问题,优化我县教师队伍。

5、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抓好防流控辍,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要把控制辍学、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作为关键来抓。一是教育、公安、文化、工商、电信等部门要协调联动,抓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建议近期对全县各乡镇办网吧进行一次普查,对违规经营的网吧坚决取缔;实行网吧夜间12点关闭网络信号制度,对不执行的部门和网吧业主按上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除假期外,对校边网吧一月一巡查,实行网吧违规经营行为举报有奖制度,向社会公开巡查处理结果。三要建立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全方位教育机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动员,对因各种原因滞留校外的适龄儿童、少年要劝其返校。教育部门要主动和乡镇政府、村委会、社区联系,与镇、村、社区干部一起做工作,提高入学率,降低辍学率。四是政法部门应加强依法护校工作。尊师重教,首先是依法治教,还学校一个公平、平安的法制环境,维护师道尊严。当前,社会和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期望值较高,学生在校发生事故,少数家长进校辱师骂街,一味责备,甚至借机恐吓、闹事,建议政法部门利用家长学校和新闻媒介,针对近年校园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加大依法护校力度。

6、进一步完善教育扶持政策和办法。从我县农村小学现状看,贫困已非辍学主要因素,价值观扭曲是导致部分学生厌学、辍学的主要原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未能做到社会联动、各地联动,吸纳未成年学生打工挣钱的企业违法成本低,留守生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位。在此情形下,国家出台两免一补、零收费政策,固然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但从调查情况来看,有不少领到补贴的学生用于出外上网或拿到小餐馆吃喝的。而在相当部分地区,公办教师绩效工资未能及时到位,代课教师作为过渡时期的特殊群体在苦撑农村教育的大梁。建议县委、县政府开展建立留守生全方位教育机制和困难教师扶助政策(类似补助贫困生政策)可行性方面的调研,为上级进一步完善教育及建立困难教师扶助政策提供依据。

第14篇 中国义务教育现状之调查报告

中国教育改革实施多年来,中国的教育情况到底如何呢?笔者走访了几个省市近百所学校,以及与全国其他多个省市的教育工作者的联系中,发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现将存在的普遍现象总结列举如下:

学校篇

一、巧立名目乱收费

国务院已经明令禁止不再向农村中小学生收取书本费,课桌费等费用,而学校则巧立名目实施乱收费,有的学校将练习册,英语磁带等学生必备的教辅资料在开学初收取费用,但不告知学生家长,到了学期过半或学期将要结束时,再将这些项目重新向学生收取,造成重复收费。

有的学校在刚入校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课桌凳费用,并且不开具任何的票据,班主任将学生的姓名记录下来交给学校领导就行了,在收费时承诺学生在离校时可以将课桌凳带走,或者按使用情况退还费用,可到了学生毕业时却只字不提,造成家长不满,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时,明知向学校要钱无门,索性将课桌凳砸烂,以泄愤,造成公物损坏现象严重。

二、教研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这几年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义务保障经费,但是一些学校将这批义务保障经费私自挪用,用来美化校园,添置一些并不实用的教学教学设备、办公用品,但是,真正用在一线教师身上的教育教研经费却少的可怜。有的学校一学期也见不到上一节公开课,有的学校的教师甚至几年没有听一节课,至于教育教研,更是无从谈起。

有的学校的教学设备严重老化,在许多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找不到量筒、量杯。在地理课上,找不到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即使有的学校有,也是紧锁于实验室、图书室,甚至连实验室的管理员也不能很快将它们找出来,有的学校虽然教学设备添置了,但大多一买了之,一把锁就将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一线的教师隔绝,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学校管理不到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的学校的校长,经验不足,思想老化,墨守成规,没有新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教学经验到了学校就被用老壶装了进去,不能满足新形式的教育需求。一些学校校长家长作风太浓,引起教师的不满,教育教学情绪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形成矛盾,这样的学校,留不住好的教师,更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留不住学生,造成学区内的学生择校。

有的学校的领导拉帮结派,明争暗斗,有些事情没人管,有的事情一起管,形成内耗,不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

教师篇

一、工资待遇低,无心教学。

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使得许多教师不能专心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虽然这些年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工资待遇相对而言却很低,尤其对于年轻教师。他们面临的压力大,待遇低,而教育行业又是一个论资排辈严重的行业。年轻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重,而待遇却相对老教师来说相去甚远,严重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社会应酬也相对增多了,而当今的消费水平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压力过大。拿一个三十几岁的教师来说,他们的工资水平在一千五百元左右。除去家庭开支,一个月所剩无几,再除去人情往来,社会应酬,房贷等,更是拙襟见肘,再看看与自己同龄的人,要么在生意场上是如鱼得水,要么在机关单位迎来送往,好不风光,就连在工厂里的工人,他们有时也不能比。所以他们大多搞一些第二职业,无心教育。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往往年轻人最能接受,年轻教师的此种心态大大减缓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使得许多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得不到推广利用。

二、工作压力大,心理疾病多。

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地强调不搞排名,而有些地方部门还是搞一些排名。更多的是,学校将教师的教学成绩与教师考核挂钩,使得教师整天忙于提高教学质量(仅提高考试成绩),忙于备课,上课,改作业。整天钻在学生堆里。成绩提高了则沾沾自喜,在领导,家长面前炫耀,吹嘘;成绩下降了则怨天尤人,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而很少有人从自身处找原因,寻找一些更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态度不端正,工作消极。

现在有不少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方式简单,方法粗暴。其中年轻教师居多。他们往往教学方法单一,工作缺乏耐心。很少和学生谈心,加上他们社会阅历浅,无法和家长取得较好的联系与沟通。使得学生的情况不能较全面的掌握。无法从源头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导致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不断出现,教师往往会对这部分学生失去信心。有的教师干脆放弃对他们的引导、教育。从而出现了学校里有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学生,等他们走入社会后出现了问题青年。

四、吃拿卡要多,反映强烈。

学校现在也不是一块净土,现在许多教师在社会上耳濡目染,采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家长索要钱财,如:现在许多班级班额过大,有的班级七八十个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使得座位问题就成了焦点,最后排的学生往往被前排的学生挡住视线,无法看见黑板上老师的板书。而教师也看到这一点,暗示学生,甚至直接向家长索取好处,从而让学生有一个较理想的座位。

再比如,有的教师自己在家中搞有偿家教。他就会将测试试卷的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暗示,甚至直接泄漏给学生。而对待没有辅导有没考好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并找其父母谈话,施加压力,迫于无奈。学生只好自愿地到老师家辅导功课。以上种种使得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僵化,有的家长在学生的面前指责教师,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使得教师教师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

学生篇

一、读书无用,厌学情绪重。

现代社会,人才多,每年的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加上一些新闻媒体将大学生找工作拿来热炒。使得家长与学生都产生了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非得靠学校、政府出面搞什么招聘会,大学生才能找到工作这一错觉,尤其对于农村学生,他们一方面无力承担学生高额的学习负担,一方面考虑到自己无后台、背景,将来也未必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干脆不读了,一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打拼也干出了一番事业,正反一比,厌学情绪更重,读书苦、读书累、读书就是活受罪,不如参加黑社会,有吃有喝有地位这类顺口溜充斥校园。教师、家长没有及时地加以引导,使得一些地方辍学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二、社会干扰,不良现象多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社会。各方面信息鱼龙混杂,学生也难免受其影响,学生往往年龄小,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现象所俘虏。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网络上各种暴力、凶杀、色情游戏,成了一些学生的狐朋狗友,他们有时会将虚拟的网络游戏搬到现实生活中,使得青少年犯罪时有发生,往往会形成团伙犯罪,给社会制造不安定因素。

另外,现在的家庭的不良现象严重:赌博等不良现象不避学生;一些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给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也易造成心理伤害。社会对学生的关爱不够,对教育关注不够,也是教育不良现象滋生的原因之一。希望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团结起来,给教育制造一个宽松、洁净、安宁的环境,让学生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

《义务教育调查报告(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