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基层干部调研报告10篇

发布时间:2023-09-16

基层干部调研报告

第1篇 关于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专题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免除农业税以后,乡村干部的职能将由行政性向服务性转变。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乡村干部职能的转变,需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明确乡村干部应该做什么,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乡村干部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乡村工作项目纷繁复杂,工作分散性大、流动性大,有必要制定一整套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以便于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工作。要以整体、全局出发,用系统论的方法作指导,对乡村基层干部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工作量大小作至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来制订,以弥补当前各个岗位责任制中亮严不一的缺陷,使岗位责任制得到深化和发展,趋向规范化、标准化,为搞好乡村工作管理奠定基础。同时要根据乡村基层干部各岗位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培训干部,也促使乡村基层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便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乡村基层干部履行职能现状

乡村组织机构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而政府机构是实施政府职能的主体,政府职能是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反映着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1、当前乡村基层干部工作的主要职能(或工作内容)。

乡村基层干部是乡村政府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具体实践者,要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物进行管理,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首先,要必须办强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所谓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就是依据民主、法治、科学的原则,做到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制度,通过制度规范管理者的行为,通过管理者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推动工作开展,从而形成乡村政府工作决策程序科学合理、部门职责明确,工作人员高效服务的良好运行机制。乡村政府规划化建设的核心是依法建制、规范管理、转变职能、服务群众,其中,服务群众是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做法,一是依法建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政府的各项具体工作制度,使政府工作有章可循。这些工作制度包括:政府工作规范、决策程序与议事规则;部门设置和职责任务;组织和个人行为准则;考核、奖惩、监督和管理办法、各项服务措施等一系列制度。二是规范管理。建好制度后,政府工作机关和工作人员要照章办事,依法行政,用制度规范自身行为,严禁滥用职能,以权代法,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转变职能。乡村政府要逐步实现以领导就是指挥到领导就是服务的转变。在各项工作中,要强化服务意识,突出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其次,要切实改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队员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政府职能部门是为农民群众服务的重要窗口,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一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服务意识。要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服务,不能无所作为、消极等待,更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方式对待群众。二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技能。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各项专业技能,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群众得到高质量的服务。三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做到照章办事,依法行政。通过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奖惩制度等,使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时,必须依法办事,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四要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进行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评议权和监督权。有关政策、办事程序、办事期限、办事结果等群众关心的事情都要通过一定形式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语和监督。公开后,要重视意见反馈工作,认真倾听、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做到有错必纠,并把处理结果公之于众。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免除农业税以后,乡村干部的职能将由行政性向服务性转变。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乡村干部职能的转变,需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明确乡村干部应该做什么,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乡村干部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乡村工作项目纷繁复杂,工作分散性大、流动性大,有必要制定一整套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以便于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工作。要以整体、全局出发,用系统论的方法作指导,对乡村基层干部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工作量大小作至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来制订,以弥补当前各个岗 位责任制中亮严不一的缺陷,使岗位责任制得到深化和发展,趋向规范化、标准化,为搞好乡村工作管理奠定基础。同时要根据乡村基层干部各岗位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培训干部,也促使乡村基层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便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乡村基层干部履行职能现状

乡村组织机构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而政府机构是实施政府职能的主体,政府职能是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反映着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1、当前乡村基层干部工作的主要职能(或工作内容)。

乡村基层干部是乡村政府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具体实践者,要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物进行管理,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首先,要必须办强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所谓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就是依据民主、法治、科学的原则,做到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制度,通过制度规范管理者的行为,通过管理者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推动工作开展,从而形成乡村政府工作决策程序科学合理、部门职责明确,工作人员高效服务的良好运行机制。乡村政府规划化建设的核心是依法建制、规范管理、转变职能、服务群众,其中,服务群众是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做法,一是依法建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政府的各项具体工作制度,使政府工作有章可循。这些工作制度包括:政府工作规范、决策程序与议事规则;部门设置和职责任务;组织和个人行为准则;考核、奖惩、监督和管理办法、各项服务措施等一系列制度。二是规范管理。建好制度后,政府工作机关和工作人员要照章办事,依法行政,用制度规范自身行为,严禁滥用职能,以权代法,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转变职能。乡村政府要逐步实现以领导就是指挥到领导就是服务的转变。在各项工作中,要强化服务意识,突出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其次,要切实改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队员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政府职能部门是为农民群众服务的重要窗口,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一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服务意识。要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服务,不能无所作为、消极等待,更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方式对待群众。二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技能。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各项专业技能,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群众得到高质量的服务。三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做到照章办事,依法行政。通过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奖惩制度等,使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时,必须依法办事,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四要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进行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评议权和监督权。有关政策、办事程序、办事期限、办事结果等群众关心的事情都要通过一定形式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语和监督。公开后,要重视意见反馈工作,认真倾听、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做到有错必纠,并把处理结果公之于众。

(4)乡村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把以前乡村干部的“饭前一支烟,饭后一溜烟,下村聊聊天,握手不沾边”转变为现在的“晴天一身汗,两天一自泥,下村讲科技,早晚在田边”的乡村干部新形象。

(5)乡村干部仅有为群众服务的愿望是不移的,同时还要具有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乡村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为当地群众调整不合理的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

二、现阶段乡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能与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哪些不适应及其主要表现

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经济体制改革和政企分开的总体要求来进行,政府职能转变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高致的服务型政府。在现阶段,作为政府机构内部的乡村干部,其工作职能与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不相适应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1)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和产权制度没有建立健全,使乡村干部对机关知识了解不够,工作方向不明晰。

(2)收分配体制未理顺,社会保障体系未完善,使乡村干部在具体工作中不能向群众明确解释机关问题。

(3)在加大基础投入,拉动经济增涨,扩大再就业上下功夫,使乡村干部在工作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

(4)不断整合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降低耗能,使乡村干部在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去。

(5)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6)要制定相关的市场规划,纠正市场失灵。

(7)要组织生产和提供社会公共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

(8)要制定相关的金属业政策和产业政策。

(9)要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保护公平竞争。

(10)要建立相应的贸易谈判代表制度。

三、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实现乡村基层干部职能的转变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建立一个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是我们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应找准突破口,进行合理定位。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职能定位。转变政府职能是政府对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首先要按照政企职责公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界定政府与企业职权的范围,把属于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坚决还给企业;其次要按照宏观管好、微观放开的原则,强化宏观管理职能,完善宏观管理体系;再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主要运用计划的、行政的直接控制管理方法转向通过市场运用各种经济扛杆采取经济的、法律的间接控制管理方法。最终达到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上来,把生产经营权真正交给企业的职能转变的总目标。

1、适应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形势,推进乡村基层干部职能的转变。

全国广大农村深入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有如轻风细雨滋润着神州大地,在全国广大农村广袤的大地上,正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乡村基层干部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明显增强。通过学习,广大乡村基层干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逐步从模糊到比较清晰,从笼统到比较具体,从肤浅到比较深刻,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三个代表”,为什么要坚持“三个代表”,怎样实践“三个代表”。乡村基层干部对照“三个代表”要求,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反思,找到了存在的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2)乡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和方法有了明显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有了新的改善。乡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关系到党同农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广大乡村基层干部进村入户、体察群众的困难和疾苦,了解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听到了许多平时听不到、听不进的意见和建议,思想受到了触动和震撼。

(3)乡村基层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自觉性增强,一大批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始终着眼于维护和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紧紧抓住群众最盼、最缺、最怨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乱摊派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清理并取消了一大批收费项目,减轻了农民负担。通

过学习教育活动,不少基层干部焕发了朝气,提高了素质,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不少班子化解了矛盾,增强了活力,提高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2、适应取消农业税的新形势,推进乡村基层干部职能的转变。

农村实施税费改革特别是“一免三补”等政策后,广大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同时,乡村两级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荡,过去长期围着税费转的乡村两级组织收税收费的基本职能已经转移或消失。乡村两级干部怎样行政,如何作为,成为摆布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免征农业税使乡村工作传统的“抓手”消失,但也使我们乡村干部从收款催税中解脱出来。然而,职能转变也要随着形势发展而改变。大多数干部能够主动适应整体形势和个人角色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工作出现了新气象。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乡村干部产生了失落感,心里没底,茫然无措,打不起精神,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有的更是表现出畏难情绪,出现涣散、消极等待现象。他们认为,免征农业税对乡村的冲击非常大,管理农民的权力削弱了,可用财权萎缩了,组织动员能力下降了,加之农村需要解决的公益事业多,原先由乡村承担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的保障。从实践情况看,免税改革并非简单的“要钱不要钱”的问题,更不能一免了之。乡村基层干部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免征农业税不是一项孤立的改革,需要完备的配套措施和办法。

(1)要积极转换职能。过去,我们不少干部对自身职能的认识是错位的,总认为把税费收上来才是政绩,以税费额大小来论“英雄”。实际上,农村基层干部本来就不应该是“收税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广大农民、保持农村稳定,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职责所在。

(2)要提高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的能力。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出现了新一轮土地热,要地、争地的现象普遍,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农民因地上访案件增多。因此,要采取灵活的办法,要善于处理各种“人地矛盾”;免征农业税后,乡村组织的“来钱道”少了,过去积累下来的大量债务问题浮出水面。成为影响稳定的因素,因此还要多方探索化解债务的渠道,特别是要想方设法培育新的财源。

(3)要主动做事,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要求乡村基层干部不能坐享清闲、坐困愁城,而应该走进农家,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从农民的切实需要中,重新确定自己的价值;要求乡村干部带头闯市场,学技术,深入村寨农户,在生产服务、技术服务方面作出新贡献,从而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并从在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

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出现新的困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此,要积极探索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路子,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农村基础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当前,造成乡级财政巨大压力的直接原因是机构臃肿,人员冗杂。税费改革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改革,推进这些方面的配套改革,就是推进新一轮的农村全面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把乡镇政府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加强社会管理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才能进一步加强乡镇政府建设,增强执政能力。

3、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定位一定要明确。过去我们有过很多经验教训,一些地方政府给自己定好位,把自己看成是投资主体,面注重招商引资,为企业搞贷款作担保,负了很多俩,相反在公共服务方面却做得很少。建设新农村要靠政府的扶持,政府的扶持不光是投钱,还要教育引导农民,不能认为税费改革后,农民就不再出资出劳了。我们知道,大江大河的堤岸修建等国家工程,这方面钱是国家拿的。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也要引导农民对自身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

作为政府机构内部的乡村工作人员,要转换角色,转变观念,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做好规划,转变职能,服务到位,循序渐进,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多渠道引导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第2篇 农村基层干部管理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干部与群众接触最多,是群众眼中的政府,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的数量在干部中应该算是较为庞大的,但他们的身份也是干部中最为特殊的,有媒体比喻农村基层干部是官非官,是民非民,两头不占。当前,农村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一、_____区基层干部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村(社区)干部基本情况

(二)目前基层干部存在的问题

2、思想意识僵化。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经济的发展,群众观念也随之改变,村(社区)已经从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服务模式,但大多数村(社区)两委干部还没有意识到这一转变,还在习惯于用过去的老经验、老办法来办事,或者是感受到了转变但是没有好的办法和思路来应对,思想观念滞后,缺乏创新精神。个别村(社区)两委干部遇到问题只看表面现象,缺少理性思考,不做深层次分析,处理问题简单。

3、法律意识淡漠。从_____区近两年查处的案件来看,涉及村组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占58% ,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发现,部分村(社区)干部社会、科学、法律等方面知识欠缺,对腐败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部分村(社区)干部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党纪国法,也有的认为自己为群众做事情,拿点、贪点是理所应当,更有少数村(社区)干部心存侥幸,认为自己贪腐手段高明,无视法律规定,谋取私利、为所欲为。

4、作风上存有差距。一是工作积极性不高。随着工作方式的转变,工作内容的增加、工作要求的提高,一些村(社区)干部作风软、散、拖,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积极、不主动,存在畏难情绪以及等、靠、要思想,出现给工作经费办多少事,不给工作经费就拖着不办的情况。二是民主意识淡薄。村级事务决策权往往集中在书记、主任等少数人手中,部分村(社区)干部习惯于一言谈或者少数人说了算,不善于发挥群众的能力和智慧。三是为官不够清廉。少数村(社区)干部宗旨意识淡薄,村级事务管理随意性大,存在优亲厚友、假公济私等现象,腐败现象呈多发易发态势。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选人入口不畅。村(社区)干部的产生主要是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由党员公推直选或是村民海选产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农村党员和村民的意志,但在过程中也有部分人员为谋求私利通过非正常手段成功获选,因此出现宗派轮流坐庄或是村霸当庄的情况。部分村(社区)发展基础薄弱,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不愿意回到村(社区)中任村干部,导致干部来源一定程度上受限。优秀人才长期在外,即便有合适人员愿意到村(社区)任职,但群众基础薄弱,常常会出现想选选不上的情况。干部来源渠道不畅通,村(社区)干部难以选到合适的人,对整个队伍结构和干部素质产生不良影响。

(二)工作权责不明。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是对目前村(社区)工作的形象概括。在各级基层组织职能由管理转向服务的大背景下,各级各部门把服务末梢延伸至村(社区),安排村(社区)干部推动各项具体工作,村(社区)成为了责任很大,权力很小的机构。但是村(社区)干部拥有哪些职权,应该负责哪些具体职责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大量行政性、事务性、任务性的工作耗费了村(社区)干部绝大部分精力,村(社区)干部整日忙于应付各类会议、检查、考核,无法腾出时间和精力做群众最关心和希望解决的具体工作。群众提出的问题没解决好,群众不满意,不仅降低了群众对村(社区)干部的公认度,还会导致以后开展村级工作受到影响。

(四)监督管理不严。大多数村民忙于自家生产,对村级事务只要不涉及自身利益一般是不问不管,群众监督难以落实;有的村民对村级事务有意见,但是怕村(社区)干部或者其背后的宗派家族势力打击报复,经常也是想监督而不敢监督。部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由于自身业务素质不高,不掌握工作方法,对村(社区)重大问题、重大事项了解甚少,出现不敢监督、不会监督、不善监督的情况。

三、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管理的建议

(一)改进人选产生方式。一是改革《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体现村民自治的同时,加强选举时党的领导,由上级党委把好关,提出合适人选进行差额选举,对选举出的人选加大监管力度。对不适应工作的人员可由上级党委提出免职建议,由村民代表进行表决,作出免职决定。二是严把村党组织党员发展入口。发展党员不定名额,不下任务,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提高农村党员整体素质。

(二)厘清基层工作权责。在政府工作部门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的权力和责任,防止责任下移的情况,让村(社区)减轻所负责任,由疲于奔命、应付上级变为优质高效服务群众。明确村(社区)干部的职责界限,建立相应的职责清单,整合村(社区)内及周边的服务资源,便于统筹指导、协调、规范村级工作。

(三)加大培养教育力度。以各级党校为培训主体加大对村(社区)干部的培训教育力度。培训教育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作风教育为重点,加强政策法规教育、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课堂讲授、交流发言、外出培训、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提高村(社区)干部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打通村(社区)干部上升通道,拓宽村(社区)干部的出路。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力度,对优秀的村(社区)干部可通过招考、招聘等方式选拔到乡(镇)政府工作,特别优秀的可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打消村(社区)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想法,把干好和干不好工作从经济待遇和发展空间上区分出来,让他们更有工作积极性也更有盼头。

(四)健全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探索实行村(社区)干部定额工资制度。按照在村(社区)任职的具体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最高和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由省、市、县三级共同承担并逐步纳入财政预算,乡(镇)、街道根据各村(社区)集体经济情况确定村(社区)干部工资的上浮率,并严格将工资控制在最高标准额内。推行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制度,采取集体出一点、社会筹一点、个人交一点的方式,逐年为他们投保,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制定合理的考评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村民认可的村(社区)干部进行物质或精神表彰,并作为推荐干部的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五)完善村(社区)干部监督机制。建立自我监督机制,通过专题教育、培训等方式让村(社区)干部摆正位置,树立服务理念,增强监督的自觉性;强化民主测评机制,年初要公开工作目标任务,年终要分别对上级政府和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述职,接受群众评议,加强群众监督;加大镇(街道)纪(工)委监督力度,建立廉政档案,坚持落实五必谈一约谈制度,早提醒、早预防;按照民主监督、权力制衡、公开透明、村民自治的要求,发挥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作用,明确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及成员职责范围,确保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第3篇 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调研报告

关心关爱党的干部,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应从完善制度着手,建立健全关怀机制,真正关心基层干部、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真情关怀基层干部。既要从政治上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又要从生活上给予物质关心。只有把千千万万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激发出来,我们的事业才会出现“万马奔腾”的局面。调研中发现:不少县乡基层干部都会反映“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今在基层一线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这种情况提示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的要求,进一步保护和支持基层和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干部,莫让他们辛苦又“心苦”。

一、景东县关心关爱基层干部主要做法

近年来,景东县着眼于干部队伍的长远发展,按照“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的要求,切实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积极探索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政治坚定、作风过硬、能力突出的基层干部队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一)更新用人观念,为基层干部成长创造良好氛围。坚持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出发,把培养选拔基层一线干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组织部门结合景东实际,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基层干部的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和党政领导干部选任等工作中适当向基层一线干部倾斜,注重选拔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担任各级领导职务,逐步形成了机关补充人员必须到基层去选拔,逐步使基层一线真正成为培养干部的主阵地。在__年乡镇党委换届中,新提拔正科级干部11人,其中,乡镇基层工作的有9人,占81%;新提拔副科级干部10人,其中,乡镇基层工作的有8人,占80%。新提拔的5名乡镇长中,有4名是乡镇基层一线干部。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以提高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不断加大理论教育培训的工作力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基层干部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精神。在培养上适度给予倾斜和优先,即组织调训优先安排、参观考察优先安排、工作交流优先安排。__年乡镇党委换届结束后,县委选派4名乡镇副职到上海跟班学习,通过优先安排培训和考察等措施,不断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综合能力。

(三)强化实践锻炼,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坚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考察识别干部,通过采取“挂职、交流”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多层次地实践锻炼。通过上挂下派,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政策水平和宏观思维能力,并在重要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接受考验、砥砺品格,锤炼党性、创造业绩,在实践中逐步成熟。__年以来,全县共有62名优秀基层干部经过县乡“上派下挂”和部门交流锻炼后被提拔使用。

(四)坚持竞争择优,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注重竞争机制创新。健全完善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一系列制度,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__年,印发了《景东县股所级干部竞争上岗暂行办法》,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中层干部出现空缺的,原则上要实行竞争上岗,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二是注重考评机制创新。建立健全考核的标准和方法,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实绩。注重任用机制创新。在坚持干部标准的前提下,敢于打破常规,采取优先使用、敞开出口、腾出位置等办法,为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__年,通过公开选拔,有6名优秀年轻干部走上副科级岗位,其中,有两名“80”后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实现了年轻干部“小步快跑”;有1名优秀村支书走上乡镇副职岗位,对解决村干部的“出路”问题作了有益探索。

(五)坚持人文关怀,着力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基层办公硬件设施建设,帮助解决办公、生活困难;保证在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的干部在工作一定年限后尊重本人意见合理的流动;帮助解决家庭困难,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和照顾老人问题。

二、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我县对广大干部的关心关爱工作认识不断提高,相继出台和采取了一系列关爱措施,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好评,也取得了一定实效,但这些措施与广大干部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通过调查和了解,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部分领导干部没有真正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开展关心关爱工作的重要性,对建立健全激励、关怀机制的思想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讲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思想上的认识偏差导致实际工作不到位、实效性差。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国家干部是强势群体,不是关爱对象,国家干部是人民公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应强调个人利益。

(二)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干部的关心爱护应该包括政治上关心、思想上连心、生活上贴心、待遇上暖心等内容。据有关资料统计,县乡两级公务员占全国公务员的58%,但因为机构规格和设置比例的限制,其中大部分为科员身份。对干部的关心方法和方式逐渐只停留在生活上、思想上的人文关怀,缺少实实在在物质上、政治待遇上的关心关爱。__年后,我县停止了按权限可进行的非领导职务中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的晋升工作。当然,我县也在关心关爱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但目前的关心关爱机制还不完善,没有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制度体系;有的制度本身缺乏强制性和指导性,难以真正落实到位;有的制度建立起来时期望值较高,但时间一长,便会流于形式。

(三)关心关爱办法不多。各级组织对干部关心关爱的措施办法不多,对干部内心世界了解更少,对他们的利益诉求特别是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要求把握不准,也缺少有效的解决办法。即便在做的一些常规性关爱措施还比较单一,随意性比较大,缺少长效的关爱措施。除了少量的资金补助和定期不定期的评先评优外,具体措施不多。

(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关心关爱,经济是基础。受地方政府的财力影响,涉及资金的关心关爱制度,很难配套跟进,从而制约了关心关爱措施的落实。

三、进一步做好干部关心关爱工作的建议

加强干部关心关爱工作,是进一步激发干部活力的客观要求。通过加强关心关爱机制建设,增强各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为建设党领导下的伟大工程服务,是摆在各级组织面前一个非常现实和紧迫的课题,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去实践、去探索。

(一)营造关怀氛围。开展好关心关爱工作,关键在领导重视,上下联动,形成共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对做好关心关爱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把建立健全关心关爱机制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党内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负起领导责任,精心组织实施。

(二)建立健全关怀机制。深化关心关爱工程,必须着眼于广大干部的政治、精神、经济、文化需求,从建立网络、完善制度入手,不断建立健全激励干部、关心关爱干部的关怀机制。具体应做到政治上关怀,让干部有奔头;工作上激励,让干部有劲头;精神上关爱、生活上关心,让干部有想头。

(三)严格工作落实。建立关怀机制,落实是关键,各级组织要在关心关爱工作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抓好落实。要把关心关爱工作纳入各级组织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对在开展关怀工作中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成效差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有效地调动各级组织开展关怀活动的积极性。要健全组织机构,层层成立关心关爱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查工作。

(四)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是要在干部“上”的渠道上有突破,要加快推进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探索实行差额票决。要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直选等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力度。让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有机遇有舞台。二是要在干部“下”的渠道上有突破,要健全干部考核评价办法,要综合应用降职、辞职、撤职等组织手段,使之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让作风上过得硬,工作上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干部有奔头,让平庸、懒散干部腾位置。三是非领导职务设置比例应适当向县乡倾斜,以我县目前非领导职务设置为例,因受机构规格和领导职数限制,1996年以后参加工作的本科毕业生,1994年以后参加工作的专科毕业生,1990年以后参加工作的中专(高中)毕业生,到目前为止,除现任领导职务或从领导职务“改非”的少部分人员外,全部为科员或办事员,也就是说:以上三类人员多数人在十几年的工作中只有从办事员到科员能按规定正常晋级。然而同类人员如果参加工作就在市直机关甚至省直机关,因所属部门的机构规格较高,可能早已经享受副主任科员或主任科员待遇。

第4篇 基层干部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2017基层干部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2017基层干部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一、 问卷调研情况

此次问卷调查,是我局20__次提出“问需培训”理念以来,第五次对基层教育培训工作需求进行调研。也是省局人事处接手这项工作以后,由省局高规格安排组织、统一制作调查表、统一推进问需工作的第一次,得到了我系统21个县市区局的积极响应和密切配合。此次问卷,全系统在职在岗1681人中,参与调查人员达到1426人,调查面高达85%。(具体反馈情况见附件)

二、 座谈调研情况

在广泛发放、收集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局、__市国税局、__县国税局三个基层单位进行了实地走访、座谈。参与座谈人员包括:局领导、中层干部、基层一线等不同层级代表;税源管理、纳税服务、税务稽查、行政管理等不同岗位代表;老、中、青年不同年龄代表等。每到一处,我们都着重介绍了省局教育培训工作职能划转情况,和2013年“三基”建设总体工作思路,强调各级对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和信心决心,激发同志们参与讨论的激情热情。座谈会气氛热烈,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不仅仅起到了调研的目的,还兼顾了掀起教育培训工作热潮的发动、动员效果。

三、 调研中收集上来的培训需求

(一)培训对象方面

1、按层级需求分类:大家普遍反映,近些年来针对高级别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一把手的培训较多,科级副职、股级干部培训相对较少;科级副职中,主管业务的领导尚且有机会参与业务口线的培训,但主管政工的领导培训机会更少;个别难得的培训机会,很多科级副职、股级干部特别是股级正职,因工作任务压力较重,难以抽出时间参与,造成多年、甚至十多年不训现象。因此,领导层面急需要增加科级副职、股级干部特别是主管政工方面领导干部的培训。

2、按岗位需求分类:目前税务工作关键岗位都需要大规模的全员培训。比如:税源管理岗,在国家税收政策改革和转型之际,由于很多新政策的传达、宣传、培训不到位,造成执行之初,企业掌握的情况比税务人员还早、还熟、还透,非常不利于工作开展,急需要强化新政策执行时的全员培训。再如:纳税服务岗,为了给纳税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操作流程不断变化和更改,但宣传培训不及时、不到位,致使很多工作只能依靠经验摸索前行,不能达到统一规范的效果。因此,急需要操作流程方面的统一规范和全员培训。

3、按年龄需求分类:老、中、青年干部群体都需要培训,但培训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老年税务干部更需要“微机操作基础知识”和“网络运用基础知识”的培训,使之可以胜任一些微机操作的简单工作任务;中青年干部群体更需要岗位基础知识、业务操作技能、处理公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竞争上岗知识、领导艺术培养、职业道德建设等培训,使之拥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逢旗争雄的精神。在调研过程中,老年税务干部普遍反映,因为年龄问题剥夺他们的培训机会不可取,但针对他们的培训应该立足于普及基础知识,提高操作技能,能会多少算多少,不要采取考试、竞赛的形式,不要强求成绩。

(二)培训内容方面

1、全员性培训需求:需要会计基础知识普及性的全员培训;需要税收新政策与旧政策了解对比式的全员培训(例如:营改增知识等);需要微机基础知识、网络运用知识、软件操作知识的全员培训;需要经常不断的开展税务干部思想理论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等方面的全员培训;需要举办心理调适减压、团队拓展训练等讲座或活动式的培训。

2、岗位性培训需求:①业务岗位普遍需要行业管理知识,特别是行业管理操作实务与处理的培训。②税源管理岗需要对新政策的出台背景、修改目的、操作办法和问题处理等进行深入培训(例如:营改增知识、新增值税管理办法、新一般纳税人认定办法、新专用发票管理办法、自由裁量权的使用等);需要对新税收管理员平台操作实务的应用培训;需要对检查、评估、约谈、数据分析等技巧进行培训;需要对风险监控方式方法、数据分析、疑点难点反馈等技能进行培训;需要培训如何写检查、评估、分析报告等。③纳税服务岗需要对实际操作流程中每一个操作模块的正确处理方式进行统一和培训;需要公务礼仪、沟通技巧、面对媒体、应急处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④税务稽查岗需要对最新的税收政策、税务稽查实战经验、相关财务会计知识、相关涉税法律知识等进行培训,需要培训如何写好稽查报告。⑤政工管理岗需要政务处理综合知识培训,例如:公文写作、会务办理、政务接待、公务礼仪、应急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税务文化建设等内容的培训。

3、个性化培训需求:工作人员初任或轮岗时,需要进行工作交接和经验交流等岗前培训;后备干部需要竞争上岗知识培训;报考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律师等资格考试的人员,需要考前辅导。

(三)培训形式方面

1、需要“集中面授”式的培训。调研过程中,大家普遍反映,视频培训效果一般,甚至部分地区信号不好根本听不清楚,很难达到培训目的。集中面授,特别是封闭式集中面授,效果最好。

2、需要“巡回讲课”式的培训。面对全员的基础知识类培训,集中授课会产生过高的培训费用,且太多人员离开工作岗位也不现实。因此,可以采取省、市局提供优秀师资,由上级机关统一安排时间、统一组织实施,到各基层单位进行“巡回讲课”的办法。

3、需要“点菜定单”式的培训。有些单位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特殊的培训内容,例如:军转干部较多,需要军转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培训;新增加涉外企业管理业务,需要专门针对这些业务进行培训等。但基层单位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难以满足特殊培训需求,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向上级机关报送培训需求,由上级机关帮助寻找师资、研发课题、送课上门,提供“点菜定单”式的培训。

4、需要“结业实习”式的培训。一些较长时间的培训,例如骨干人才、复合型人才培训,往往培训内容广泛,涉及不同岗位专业知识的方方面面,但培训结束回到自身岗位,很多东西用不着就容易忘。遇此情况,是否可以延长培训时间,给学员们提供异地实习、异岗位实习的机会,带着学到的专业知识,深入不同岗位、不同情境中进行实践,拓展培训效果。

(四)培训师资方面

1、需要邀请“高级别”师资讲座。在调研中很多人提到,聆听高级别教师的课程,一堂课就能受益终生。2012年省局邀请到扬州税院的陈玉琢老师传授所得税业务知识,虽然只是短短半天时间,但老师站位高、技巧好、占用资源丰富,把所得税改革的来龙去脉、学习所得税知识的难点疑点、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讲的一清二楚,收获特别大。这样的课听一次,比普通的培训听十天都有用。因此,日后的培训需要多邀请名师、专家来局讲座,或者直接选送学员到高校深造。

2、需要选派“经验型”师资传授。一些税务岗位实际操作流程、工作方式方法、问题处理技巧等实用性培训,特别需要我们系统内有实战经验的业务能手、骨干,依靠自身工作经验、教训,结合实际传授知识。这些师资在上岗之前,最好能够多给他们提供参与总局、省局 “示范”培训的机会,让他们掌握了解更多专业知识、占有更多学习资源,快速提高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课程研发能力。

3、需要统一授课标准和质效。无论如何,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不能完全依赖上级机关的调训,仍然要以基层自主培训为主,但基层的自主培训往往不能保证收到好的培训效果,主要原因是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良莠有别。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自主培训效果,需要尽量做到统一调配师资、统一授课教材、统一设计课程、统一制作课件、统一教学标准,全面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五)培训时间方面

业务骨干、复合型人才培养等高、精、尖类培训,需要1-3个月左右,甚至更长时间的集中封闭式培训;针对性较强的专门业务类培训,内容比较单一的,需要7-10天或者10-15天的中长期培训,内容较为广泛的,需要15天-1个月的中长期培训;更新知识、普通基础知识类培训,需要3-7天的短期培训;心理调适、团队管理、拓展训练等思想政治类培训,需要半天或一天的短期培训。

四、 调研中发现的其它问题

(一)重视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不一,领导相对重视的单位,教育培训方面的规章制度就健全,组织管理就规范,全员崇学、尚学、勤学的氛围就浓厚,业务骨干、三师人才就多,各项工作也相对较好。领导不重视的单位,从上到下,基本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习不是工作”、“学习耽误工作”、“学习的人不干工作”,造成干部队伍素质停步不前,甚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工学矛盾解决不力。一方面是培训机会少,另一方面是有了培训机会需要培训的人也参加不了,这种怪圈在基层普遍存在。抛开认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无奈的现实问题,急待有关部门帮助解决。以__县国税局为例,该局现有在职在岗税务干部60人,平均年龄48岁,其中55岁以上14人,占总人数的23.33%;51-54岁9人,占总人数的15%,46-50岁12人,占总人数的20%,41-45岁5人,占总人数的8.33%,30-40岁17人,占总人数的28.33%,30岁以下仅为3人,占总人数的5%。随着平均年龄的不断增长,胜任工作的人数却越来越少,造成很多重要工作岗位一人多岗。征管、税政、纳税服务、收入核算、信息中心、财务、监察等7个部门都是一人股室,只有一个股长负责全部工作。征管、税政股分别对上面市局机关的8个业务主管部门:市局货劳税科、所得税科、征管科、数据监控中心、法规科、大企业和国际税科、进出口税收管理科、票证中心等,可想而知他们的业务繁重程度。面对省、市局很多专业培训,培训内容特别需要,但却实在分身乏术,单位也不愿意因为个人培训影响工作,所以每次面对培训机会都只能无奈错过。

(三)学习资源供求不睦。由于办公电脑不能做到互联网全覆盖,公文处理系统收发文权限设定严格,各级税务系统编印培训教材工作滞后,购买、发放学习用书、资料等受到经费制约、认识偏差等局限,很多时候不能做到人手一本等等原因,致使大家学习找不到资料,甚至工作用得着的新政策、新文件、新办法,企业已经见到了,税务部门却还不知晓,无法按要求及时、准确贯彻执行。

五、 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树立崭新培训发展理念

观念决定行为,思路决定出路。干部教育培训要在新形势下有所发展,关键是要破除不适应培训发展需要的旧思想观念,树立新的培训发展理念。从认识上扭转,打牢“学习是为了工作”、“学习出创新、学习出效益”、“学习就是工作”的观念;从体制上改革,变人事管理为人力资源管理,有效做到学用结合;从制度上强化,建立健全各种培训管理制度,制定长远培训规划和具体计划,完善师资库、人才库管理办法等;从经费上支持,再穷不能穷教育,用在教育培训上的经费开支必须按规定逐年递增,及时、足额定购学习资料,多提供培训机会。

(二)构筑严密培训管理体系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哪一级、哪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因此需要各级、各部门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理念,明确分工,加强合作。省局:应该立足于培训的管理部门、监督部门、考核部门这个定位,着力完成制定培训长期规划、工作计划、管理办法等;汇总下级培训需求,按需求下达培训任务,严格考核;组织领导干部、骨干人才、兼职教师、初任、任职等培训,为基层培训起到示范作用,并按基层培训需求帮助提供师资、场所、经费等。市局:应该立足于承上启下这个定位,对上是工作任务的落实、组织、实施部门,对下是工作任务的安排、管理、考核部门,着力完成上级培训任务,收集汇报基层培训需求,组织本级的分级、分类、分岗培训,为全员培训、全员学习、全员提高打牢基础,并为县局提供“点菜定单”、“送课上门”式的培训服务。县局:应该立足于既是教育培训的组织者,又教育培训的最大受众这个定位,及时、准确结合工作需要,提出具体培训需求,上报各种培训定单,由省市局组织实施,并同时组织好基层自主培训,汇总培训效果、评价等。

(三)健全硬性培训任务约束

组织的行政推动力往往依赖于制度的建设、完善和落实,设定明确的硬性考量标准,无疑是强化执行力的最有效办法。一是严格对个人参加培训情况进行考核。根据培训内容设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制定教育培训考试、评估细则,对每个学员在学习期间的表现和实绩进行有效评价,建立干部教育个人培训档案,增进干部自动自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强化对单位组织培训工作进行考核。根据培训需求设定科学的培训计划,明确各单位必须完成的自主培训项目、培训时间、培训人员和形式等,按规定进行量化、细化,科学考核、评价工作完成情况,提高各单位重视程度和组织实施质效。三是加大对个人和单位的激励引导力度。运用精神和物质奖励等办法,鼓励单位和个人组织培训、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出台学习成果与个人竞争上岗、任职、考评等相挂勾的优惠政策,营造全员崇学、尚学、勤学的良好氛围,并及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服务中心工作开展。

(四)统一开发完善学习的平台

一是开发学习资料网络平台。建设一个学习资料网络库,制定相应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但凡国税工作用得着的政策、文件、办法、资料,上网查寻,随找随有。特别是新政策、新文件,尽量做到有总局、省局的政策解读,或者每一个新知识点,有专门师资设计的培训课件,便于大家查阅和学习。二是开发应用软件模拟操作平台。目前新税收管理员平台、征管信息系统、办税服务厅工作平台等,没有真实的初始学习模拟环境,很难进行统一规范和操作培训,很多操作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经历到,才能依靠经验与直觉摸索办理。建议每出台一个操作平台,就建立一个真实的模拟环境,先规范统一,进行培训,再上岗工作。三是组建学习练习题库。供大家边学边练和考试测验。

六、20__育培训工作设想

(一)继续完善教育培训各项规章制度。依据省局教育培训工作新思路和“三基”建设工作重点,结合《__市国家税务局教育培训三年规划》,制定《2013年教育培训实施方案》和具体的《培训计划》,修订完善《人才库入库办法》、《师资管理办法》、《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办法》等。

(二)继续搭建好干部教育培训网页。在落实既往网页运行维护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各业务部门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及时、准确、全面发布新政策、新知识。“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栏目的运行维护工作,要依据省局上半年集中学习会计基础知识、下半年集中学习税收基础业务知识的要求,组织全系统轮值,集中发布相关试题、课件、试卷等。

(三)继续做好各级领导干部更新知识培训。年内不但要完成去年因作风纪律整顿和十八大召开等特殊情况,未按时完成的科级领导干部更新知识培训班一至两期(包括:市局机关正副科长,县市区局一把手),还要有计划的组织基层副科级领导干部、股级干部进行更新知识培训。其中,业务类领导以培训专业的税收知识为主,辅之普及性的政工知识内容;政工类领导以培训专业的政工知识为主,辅之普及性的税收知识内容。

(四)分岗位组织专门业务类培训。年初,由人事教育部门负责收集整合市局机关各业务科室全年培训意向,制订全系统教育培训工作计划,避免多头、重复培训。各科室组织培训时,与人事教育科联合行文,尽量在外请、选派、培训师资,利用业务培训添加爱岗敬业教育等政工培训内容,教育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

(五)分基础组织会计知识培训班。按照“零基础”和“提高班”两类人员分别组织培训。培训前先做好需求调研,有意愿参加集中面授的人员,会计知识“零基础”的和需要提高深造的人员,分别填报参加培训申请表,然后按照具体需求和人员多少,分期分批组织培训。不愿参加集中面授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不参加培训,但省局要求全员学习全员考试,在集中考试环节不得低于平均分,否则进行相应处罚。

(六)分年龄组织实用性知识培训。提前征求老同志的意见,有愿意参加 “微机操作基础知识”和“网络运用基础知识”培训的,视人数多少,决定是否组织培训。借鉴省局中青年干部培训形式与内容,开展全系统中青年后备干部综合知识培训班。

2017基层干部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按照省局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研通知要求,结合__国税工作实际,我们于20__年1月5日至11日,通过局域网面向全系统发放《20__年教育培训需求调查表》,又于1月10日至11日,对基层一区两县三个单位进行了实地走访、座谈,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当前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各种需求,对制定《20__年教育培训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 问卷调研情况

此次问卷调查,是我局2009年首次提出“问需培训”理念以来,第五次对基层教育培训工作需求进行调研。也是省局人事处接手这项工作以后,由省局高规格安排组织、统一制作调查表、统一推进问需工作的第一次,得到了我系统21个县市区局的积极响应和密切配合。此次问卷,全系统在职在岗1681人中,参与调查人员达到1426人,调查面高达85%。(具体反馈情况见附件)

二、 座谈调研情况

在广泛发放、收集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局、__市国税局、__县国税局三个基层单位进行了实地走访、座谈。参与座谈人员包括:局领导、中层干部、基层一线等不同层级代表;税源管理、纳税服务、税务稽查、行政管理等不同岗位代表;老、中、青年不同年龄代表等。每到一处,我们都着重介绍了省局教育培训工作职能划转情况,和20__年“三基”建设总体工作思路,强调各级对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和信心决心,激发同志们参与讨论的激情热情。座谈会气氛热烈,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不仅仅起到了调研的目的,还兼顾了掀起教育培训工作热潮的发动、动员效果。

三、 调研中收集上来的培训需求

(一)培训对象方面

1、按层级需求分类:大家普遍反映,近些年来针对高级别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一把手的培训较多,科级副职、股级干部培训相对较少;科级副职中,主管业务的领导尚且有机会参与业务口线的培训,但主管政工的领导培训机会更少;个别难得的培训机会,很多科级副职、股级干部特别是股级正职,因工作任务压力较重,难以抽出时间参与,造成多年、甚至十多年不训现象。因此,领导层面急需要增加科级副职、股级干部特别是主管政工方面领导干部的培训。

2、按岗位需求分类:目前税务工作关键岗位都需要大规模的全员培训。比如:税源管理岗,在国家税收政策改革和转型之际,由于很多新政策的传达、宣传、培训不到位,造成执行之初,企业掌握的情况比税务人员还早、还熟、还透,非常不利于工作开展,急需要强化新政策执行时的全员培训。再如:纳税服务岗,为了给纳税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操作流程不断变化和更改,但宣传培训不及时、不到位,致使很多工作只能依靠经验摸索前行,不能达到统一规范的效果。因此,急需要操作流程方面的统一规范和全员培训。

3、按年龄需求分类:老、中、青年干部群体都需要培训,但培训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老年税务干部更需要“微机操作基础知识”和“网络运用基础知识”的培训,使之可以胜任一些微机操作的简单工作任务;中青年干部群体更需要岗位基础知识、业务操作技能、处理公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竞争上岗知识、领导艺术培养、职业道德建设等培训,使之拥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逢旗争雄的精神。在调研过程中,老年税务干部普遍反映,因为年龄问题剥夺他们的培训机会不可取,但针对他们的培训应该立足于普及基础知识,提高操作技能,能会多少算多少,不要采取考试、竞赛的形式,不要强求成绩。

(二)培训内容方面

1、全员性培训需求:需要会计基础知识普及性的全员培训;需要税收新政策与旧政策了解对比式的全员培训(例如:营改增知识等);需要微机基础知识、网络运用知识、软件操作知识的全员培训;需要经常不断的开展税务干部思想理论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等方面的全员培训;需要举办心理调适减压、团队拓展训练等讲座或活动式的培训。

2、岗位性培训需求:①业务岗位普遍需要行业管理知识,特别是行业管理操作实务与处理的培训。②税源管理岗需要对新政策的出台背景、修改目的'、操作办法和问题处理等进行深入培训(例如:营改增知识、新增值税管理办法、新一般纳税人认定办法、新专用发票管理办法、自由裁量权的使用等);需要对新税收管理员平台操作实务的应用培训;需要对检查、评估、约谈、数据分析等技巧进行培训;需要对风险监控方式方法、数据分析、疑点难点反馈等技能进行培训;需要培训如何写检查、评估、分析报告等。③纳税服务岗需要对实际操作流程中每一个操作模块的正确处理方式进行统一和培训;需要公务礼仪、沟通技巧、面对媒体、应急处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④税务稽查岗需要对最新的税收政策、税务稽查实战经验、相关财务会计知识、相相关涉税法律知识等进行培训,需要培训如何写好稽查报告。⑤政工管理岗需要政务处理综合知识培训,例如:公文写作、会务办理、政务接待、公务礼仪、应急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税务文化建设等内容的培训。

3、个性化培训需求:工作人员初任或轮岗时,需要进行工作交接和经验交流等岗前培训;后备干部需要竞争上岗知识培训;报考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律师等资格考试的人员,需要考前辅导。

(三)培训形式方面

1、需要“集中面授”式的培训。调研过程中,大家普遍反映,视频培训效果一般,甚至部分地区信号不好根本听不清楚,很难达到培训目的。集中面授,特别是封闭式集中面授,效果最好。

2、需要“巡回讲课”式的培训。面对全员的基础知识类培训,集中授课会产生过高的培训费用,且太多人员离开工作岗位也不现实。因此,可以采取省、市局提供优秀师资,由上级机关统一安排时间、统一组织实施,到各基层单位进行“巡回讲课”的办法。

3、需要“点菜定单”式的培训。有些单位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特殊的培训内容,例如:军转干部较多,需要军转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培训;新增加涉外企业管理业务,需要专门针对这些业务进行培训等。但基层单位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难以满足特殊培训需求,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向上级机关报送培训需求,由上级机关帮助寻找师资、研发课题、送课上门,提供“点菜定单”式的培训。

4、需要“结业实习”式的培训。一些较长时间的培训,例如骨干人才、复合型人才培训,往往培训内容广泛,涉及不同岗位专业知识的方方面面,但培训结束回到自身岗位,很多东西用不着就容易忘。遇此情况,是否可以延长培训时间,给学员们提供异地实习、异岗位实习的机会,带着学到的专业知识,深入不同岗位、不同情境中进行实践,拓展培训效果。

(四)培训师资方面

1、需要邀请“高级别”师资讲座。在调研中很多人提到,聆听高级别教师的课程,一堂课就能受益终生。20__年省局邀请到扬州税院的陈玉琢老师传授所得税业务知识,虽然只是短短半天时间,但老师站位高、技巧好、占用资源丰富,把所得税改革的来龙去脉、学习所得税知识的难点疑点、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讲的一清二楚,收获特别大。这样的课听一次,比普通的培训听十天都有用。因此,日后的培训需要多邀请名师、专家来局讲座,或者直接选送学员到高校深造。

2、需要选派“经验型”师资传授。一些税务岗位实际操作流程、工作方式方法、问题处理技巧等实用性培训,特别需要我们系统内有实战经验的业务能手、骨干,依靠自身工作经验、教训,结合实际传授知识。这些师资在上岗之前,最好能够多给他们提供参与总局、省局 “示范”培训的机会,让他们掌握了解更多专业知识、占有更多学习资源,快速提高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课程研发能力。

3、需要统一授课标准和质效。无论如何,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不能完全依赖上级机关的调训,仍然要以基层自主培训为主,但基层的自主培训往往不能保证收到好的培训效果,主要原因是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良莠有别。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自主培训效果,需要尽量做到统一调配师资、统一授课教材、统一设计课程、统一制作课件、统一教学标准,全面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五)培训时间方面

业务骨干、复合型人才培养等高、精、尖类培训,需要1-3个月左右,甚至更长时间的集中封闭式培训;针对性较强的专门业务类培训,内容比较单一的,需要7-10天或者10-15天的中长期培训,内容较为广泛的,需要15天-1个月的中长期培训;更新知识、普通基础知识类培训,需要3-7天的短期培训;心理调适、团队管理、拓展训练等思想政治类培训,需要半天或一天的短期培训。

四、 调研中发现的其它问题

(一)重视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不一,领导相对重视的单位,教育培训方面的规章制度就健全,组织管理就规范,全员崇学、尚学、勤学的氛围就浓厚,业务骨干、三师人才就多,各项工作也相对较好。领导不重视的单位,从上到下,基本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习不是工作”、“学习耽误工作”、“学习的人不干工作”,造成干部队伍素质停步不前,甚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工学矛盾解决不力。一方面是培训机会少,另一方面是有了培训机会需要培训的人也参加不了,这种怪圈在基层普遍存在。抛开认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无奈的现实问题,急待有关部门帮助解决。以__县国税局为例,该局现有在职在岗税务干部60人,平均年龄48岁,其中55岁以上14人,占总人数的23.33%;51-54岁9人,占总人数的15%,46-50岁12人,占总人数的20%,41-45岁5人,占总人数的8.33%,30-40岁17人,占总人数的28.33%,30岁以下仅为3人,占总人数的5%。随着平均年龄的不断增长,胜任工作的人数却越来越少,造成很多重要工作岗位一人多岗。征管、税政、纳税服务、收入核算、信息中心、财务、监察等7个部门都是一人股室,只有一个股长负责全部工作。征管、税政股分别对上面市局机关的8个业务主管部门:市局货劳税科、所得税科、征管科、数据监控中心、法规科、大企业和国际税科、进出口税收管理科、票证中心等,可想而知他们的业务繁重程度。面对省、市局很多专业培训,培训内容特别需要,但却实在分身乏术,单位也不愿意因为个人培训影响工作,所以每次面对培训机会都只能无奈错过。

(三)学习资源供求不睦。由于办公电脑不能做到互联网全覆盖,公文处理系统收发文权限设定严格,各级税务系统编印培训教材工作滞后,购买、发放学习用书、资料等受到经费制约、认识偏差等局限,很多时候不能做到人手一本等等原因,致使大家学习找不到资料,甚至工作用得着的新政策、新文件、新办法,企业已经见到了,税务部门却还不知晓,无法按要求及时、准确贯彻执行。

五、 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树立崭新培训发展理念

观念决定行为,思路决定出路。干部教育培训要在新形势下有所发展,关键是要破除不适应培训发展需要的旧思想观念,树立新的培训发展理念。从认识上扭转,打牢“学习是为了工作”、“学习出创新、学习出效益”、“学习就是工作”的观念;从体制上改革,变人事管理为人力资源管理,有效做到学用结合;从制度上强化,建立健全各种培训管理制度,制定长远培训规划和具体计划,完善师资库、人才库管理办法等;从经费上支持,再穷不能穷教育,用在教育培训上的经费开支必须按规定逐年递增,及时、足额定购学习资料,多提供培训机会。

(二)构筑严密培训管理体系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哪一级、哪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因此需要各级、各部门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理念,明确分工,加强合作。省局:应该立足于培训的管理部门、监督部门、考核部门这个定位,着力完成制定培训长期规划、工作计划、管理办法等;汇总下级培训需求,按需求下达培训任务,严格考核;组织领导干部、骨干人才、兼职教师、初任、任职等培训,为基层培训起到示范作用,并按基层培训需求帮助提供师资、场所、经费等。市局:应该立足于承上启下这个定位,对上是工作任务的落实、组织、实施部门,对下是工作任务的安排、管理、考核部门,着力完成上级培训任务,收集汇报基层培训需求,组织本级的分级、分类、分岗培训,为全员培训、全员学习、全员提高打牢基础,并为县局提供“点菜定单”、“送课上门”式的培训服务。县局:应该立足于既是教育培训的组织者,又教育培训的最大受众这个定位,及时、准确结合工作需要,提出具体培训需求,上报各种培训定单,由省市局组织实施,并同时组织好基层自主培训,汇总培训效果、评价等。

(三)健全硬性培训任务约束

组织的行政推动力往往依赖于制度的建设、完善和落实,设定明确的硬性考量标准,无疑是强化执行力的最有效办法。一是严格对个人参加培训情况进行考核。根据培训内容设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制定教育培训考试、评估细则,对每个学员在学习期间的表现和实绩进行有效评价,建立干部教育个人培训档案,增进干部自动自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强化对单位组织培训工作进行考核。根据培训需求设定科学的培训计划,明确各单位必须完成的自主培训项目、培训时间、培训人员和形式等,按规定进行量化、细化,科学考核、评价工作完成情况,提高各单位重视程度和组织实施质效。三是加大对个人和单位的激励引导力度。运用精神和物质奖励等办法,鼓励单位和个人组织培训、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出台学习成果与个人竞争上岗、任职、考评等相挂勾的优惠政策,营造全员崇学、尚学、勤学的良好氛围,并及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服务中心工作开展。

(四)统一开发完善学习的平台

一是开发学习资料网络平台。建设一个学习资料网络库,制定相应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但凡国税工作用得着的政策、文件、办法、资料,上网查寻,随找随有。特别是新政策、新文件,尽量做到有总局、省局的政策解读,或者每一个新知识点,有专门师资设计的培训课件,便于大家查阅和学习。二是开发应用软件模拟操作平台。目前新税收管理员平台、征管信息系统、办税服务厅工作平台等,没有真实的初始学习模拟环境,很难进行统一规范和操作培训,很多操作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经历到,才能依靠经验与直觉摸索办理。建议每出台一个操作平台,就建立一个真实的模拟环境,先规范统一,进行培训,再上岗工作。三是组建学习练习题库。供大家边学边练和考试测验。

六、20__年教育培训工作设想

(一)继续完善教育培训各项规章制度。依据省局教育培训工作新思路和“三基”建设工作重点,结合《__市国家税务局教育培训三年规划》,制定《20__年教育培训实施方案》和具体的《培训计划》,修订完善《人才库入库办法》、《师资管理办法》、《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办法》等。

(二)继续搭建好干部教育培训网页。在落实既往网页运行维护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各业务部门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及时、准确、全面发布新政策、新知识。“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栏目的运行维护工作,要依据省局上半年集中学习会计基础知识、下半年集中学习税收基础业务知识的要求,组织全系统轮值,集中发布相关试题、课件、试卷等。

(三)继续做好各级领导干部更新知识培训。年内不但要完成去年因作风纪律整顿和十八大召开等特殊情况,未按时完成的科级领导干部更新知识培训班一至两期(包括:市局机关正副科长,县市区局一把手),还要有计划的组织基层副科级领导干部、股级干部进行更新知识培训。其中,业务类领导以培训专业的税收知识为主,辅之普及性的政工知识内容;政工类领导以培训专业的政工知识为主,辅之普及性的税收知识内容。

(四)分岗位组织专门业务类培训。年初,由人事教育部门负责收集整合市局机关各业务科室全年培训意向,制订全系统教育培训工作计划,避免多头、重复培训。各科室组织培训时,与人事教育科联合行文,尽量在外请、选派、培训师资,利用业务培训添加爱岗敬业教育等政工培训内容,教育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

(五)分基础组织会计知识培训班。按照“零基础”和“提高班”两类人员分别组织培训。培训前先做好需求调研,有意愿参加集中面授的人员,会计知识“零基础”的和需要提高深造的人员,分别填报参加培训申请表,然后按照具体需求和人员多少,分期分批组织培训。不愿参加集中面授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不参加培训,但省局要求全员学习全员考试,在集中考试环节不得低于平均分,否则进行相应处罚。

(六)分年龄组织实用性知识培训。提前征求老同志的意见,有愿意参加 “微机操作基础知识”和“网络运用基础知识”培训的,视人数多少,决定是否组织培训。借鉴省局中青年干部培训形式与内容,开展全系统中青年后备干部综合知识培训班

第5篇 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专题调研报告

××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专题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免除农业税以后,乡村干部的职能将由行政性向服务性转变。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乡村干部职能的转变,需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明确乡村干部应该做什么,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乡村干部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乡村工作项目纷繁复杂,工作分散性大、流动性大,有必要制定一整套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以便于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工作。要以整体、全局出发,用系统论的方法作指导,对乡村基层干部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工作量大小作至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来制订,以弥补当前各个岗位责任制中亮严不一的缺陷,使岗位责任制得到深化和发展,趋向规范化、标准化,为搞好乡村工作管理奠定基础。同时要根据乡村基层干部各岗位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培训干部,也促使乡村基层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便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乡村基层干部履行职能现状

乡村组织机构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而政府机构是实施政府职能的主体,政府职能是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反映着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1、当前乡村基层干部工作的主要职能(或工作内容)。

乡村基层干部是乡村政府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具体实践者,要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物进行管理,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首先,要必须办强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所谓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就是依据_____、法治、科学的原则,做到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制度,通过制度规范管理者的行为,通过管理者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推动工作开展,从而形成乡村政府工作决策程序科学合理、部门职责明确,工作人员高效服务的良好运行机制。乡村政府规划化建设的核心是依法建制、规范管理、转变职能、服务群众,其中,服务群众是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做法,一是依法建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政府的各项具体工作制度,使政府工作有章可循。这些工作制度包括:政府工作规范、决策程序与议事规公文写作则;部门设置和职责任务;组织和个人行为准则;考核、奖惩、监督和管理办法、各项服务措施等一系列制度。二是规范管理。建好制度后,政府工作机关和工作人员要照章办事,依法行政,用制度规范自身行为,严禁滥用职能,以权代法,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转变职能。乡村政府要逐步实现以领导就是指挥到领导就是服务的转变。在各项工作中,要强化服务意识,突出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其次,要切实改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队员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政府职能部门是为农民群众服务的重要窗口,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一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服务意识。要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服务,不能无所作为、消极等待,更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方式对待群众。二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技能。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各项专业技能,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群众得到高质量的服务。三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做到照章办事,依法行政。通过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奖惩制度等,使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时,必须依法办事,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四要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进行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评议权和监督权。有关政策、办事程序、办事期限、办事结果等群众关心的事情都要通过一定形式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语和监督。公开后,要重视意见反馈工作,认真倾听、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做到有错必纠,并把处理结果公之于众。

再次,村级组织的干部在开展各项工作任务中,不能采取强迫命令的办法,而应当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示范的方法、服务的方法,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_____,紧紧依靠农民群众的力量来完成各项任务。

2、当前乡村基层干部把履行职能主要采取的方式方法。

通过对底圩、普龙、同剪等村委会的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当前乡村干部履行职能不到位、工作不深入、不积极主动、群众意见较大,但也有些干部工作深入,得到群众的认可。具体表现在:

(1)××街道脏、乱、差现象突出,没有专人管理,严惩影响政府形象。

底圩街道卫生虽然聘请专人清扫,但垃圾推放不规范,满街都是垃圾。由于没有专人去督促、检查,清扫街道的人也是三天两头扫,使街道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突出,主管工作人员应加强督促检查。

(2)××集镇建设滞后,与周边乡镇差距越来越拉大。

底圩集镇建设滞后,街道建设一拖再拖,到目前仍未能实施混凝土浇灌路面,原来搞好的土方工程如今已是杂草丛生。乡政府所在地的过境路坑坑洼洼,排水设施也没有、下雨天 水、废水流满街道,晴天车子一过,满天都是灰尘。乡党委、政府应着力解决这种状况。

(3)普龙村委会普片村小组在农田里建盖住房较为突出,主管部门是否组织清理整顿、或是已办理机关手续,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应该深入实地开展调查核实,以防这类占用耕地滥建房屋的现象愈演愈烈。

(4)坝庄村委会的河边、那令两个移民点,移民的住房已建好,但土地部门迟迟不去办理土地使用证,群众占路占空地现象突出,职能部门要尽快去帮助他们办理土地使证,确定每家每户的界线,维护移民点的团结稳定。

(5)同剪村委会的江那、那崩、南领、岜安四个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这几个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这几个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这是群众所认可的,但工作人员要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与当地群众“三同”,使整村推进项目的示范作用更趋于明显。

(6)村委会干部要深入村寨,深入群众,在帮助和指导群众干好生产的同时,要积极调解民间纠纷,把一些群众邻里之间的矛盾和林地纠纷等化解在萌芽阶段,为一方的和谐发展尽到一份责任。

3、当前乡村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干部转变作风,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乡村基层干部如何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何以“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狠抓乡村基层干部作风转变为切入点,要求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三同”,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这样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

(1)乡村干部要深入村寨、深入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不断转变作风,更新观念。

(2)当前部分乡村干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加上工作方法单一,工作作风飘浮,导致干群产故乡紧张,制约了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转变干部的作风,就要突出政府的服务职能。观念的转变,促进了作风的转变,我们要抓紧一切时间,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办裙带。

(4)乡村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把以前乡村干部的“饭前一支烟,饭后一溜烟,下村聊聊天,握手不沾边”转变为现在的“晴天一身汗,两天一自泥,下村讲科技,早晚在田边”的乡村干部新形象。

(5)乡村干部仅有为群众服务的愿望是不移的,同时还要具有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乡村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为当地群众调整不合理的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

二、现阶段乡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能与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哪些不适应及其主要表现

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经济体制改革和政企分开的总体要求来进行,政府职能转变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高致的服务型政府。在现阶段,作为政府机构内部的乡村干部,其工作职能与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不相适应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1)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和产权制度没有建立健全,使乡村干部对机关知识了解不够,工作方向不明晰。

(2)收分配体制未理顺,社会保障体系未完善,使乡村干部在具体工作中不能向群众明确解释机关问题。

(3)在加大基础投入,拉动经济增涨,扩大再就业上下功夫,使乡村干部在工作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

(4)不断整合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降低耗能,使乡村干部在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去。

(5)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6)要制定相关的市场规划,纠正市场失灵。

(7)要组织生产和提供社会公共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

(8)要制定相关的金属业政策和产业政策。

(9)要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保护公平竞争。

(10)要建立相应的贸易谈判代表制度。

三、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实现乡村基层干部职能的转变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建立一个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是我们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应找准突破口,进行合理定位。党的__大明确指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职能定位。转变政府职能是政府对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首先要按照政企职责公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界定政府与企业职权的范围,把属于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坚决还给企业;其次要按照宏观管好、微观放开的原则,强化宏观管理职能,完善宏观管理体系;再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主要运用计划的、行政的直接控制管理方法转向通过市场运用各种经济扛杆采取经济的、法律的间接控制管理方法。最终达到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上来,把生产经营权真正交给企业的职能转变的总目标。

1、适应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形势,推进乡村基层干部职能的转变。

全国广大农村深入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有如轻风细雨滋润着神州大地,在全国广大农村广袤的大地上,正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乡村基层干部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明显增强。通过学习,广大乡村基层干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逐步从模糊到比较清晰,从笼统到比较具体,从肤浅到比较深刻,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三个代表”,为什么要坚持“三个代表”,怎样实践“三个代表”。乡村基层干部对照“三个代表”要求,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反思,找到了存在的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2)乡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和方法有了明显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有了新的改善。乡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关系到党同农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广大乡村基层干部进村入户、体察群众的困难和疾苦,了解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听到了许多平时听不到、听不进的意见和建议,思想受到了触动和震撼。

(3)乡村基层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自觉性增强,一大批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始终着眼于维护和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紧紧抓住群众最盼、最缺、最怨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乱摊派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清理并取消了一大批收费项目,减轻了农民负担。通过学习教育活动,不少基层干部焕发了朝气,提高了素质,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不少班子化解了矛盾,增强了活力,提高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2、适应取消农业税的新形势,推进乡村基层干部职能的转变。

农村实施税费改革特别是“一免三补”等政策后,广大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同时,乡村两级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荡,过去长期围着税费转的乡村两级组织收税收费的基本职能已经转移或消失。乡村两级干部怎样行政,如何作为,成为摆布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免征农业税使乡村工作传统的“抓手”消失,但也使我们乡村干部从收款催税中解脱出来。然而,职能转变也要随着形势发展而改变。大多数干部能够主动适应整体形势和个人角色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工作出现了新气象。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乡村干部产生了失落感,心里没底,茫然无措,打不起精神,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有的更是表现出畏难情绪,出现涣散、消极等待现象。他们认为,免征农业税对乡村的冲击非常大,管理农民的权力削弱了,可用财权萎缩了,组织动员能力下降了,加之农村需要解决的公益事业多,原先由乡村承担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的保障。从实践情况看,免税改革并非简单的“要钱不要钱”的问题,更不能一免了之。乡村基层干部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免征农业税不是一项孤立的改革,需要完备的配套措施和办法。

(1)要积极转换职能。过去,我们不少干部对自身职能的认识是错位的,总认为把税费收上来才是政绩,以税费额大小来论“英雄”。实际上,农村基层干部本来就不应该是“收税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广大农民、保持农村稳定,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职责所在。

(2)要提高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的能力。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出现了新一轮土地热,要地、争地的现象普遍,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农民因地上访案件增多。因此,要采取灵活的办法,要善于处理各种“人地矛盾”;免征农业税后,乡村组织的“来钱道”少了,过去积累下来的大量债务问题浮出水面。成为影响稳定的因素,因此还要多方探索化解债务的渠道,特别是要想方设法培育新的财源。

(3)要主动做事,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要求乡村基层干部不能坐享清闲、坐困愁城,而应该走进农家,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从农民的切实需要中,重新确定自己的价值;要求乡村干部带头闯市场,学技术,深入村寨农户,在生产服务、技术服务方面作出新贡献,从而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并从在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

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出现新的困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此,要积极探索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路子,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农村基础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当前,造成乡级财政巨大压力的直接原因是机构臃肿,人员冗杂。税费改革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改革,推进这些方面的配套改革,就是推进新一轮的农村全面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把乡镇政府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加强社会管理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才能进一步加强乡镇政府建设,增强执政能力。

3、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定位一定要明确。过去我们有过很多经验教训,一些地方政府给自己定好位,把自己看成是投资主体,面注重招商引资,为企业搞贷款作担保,负了很多俩,相反在公共服务方面却做得很少。建设新农村要靠政府的扶持,政府的扶持不光是投钱,还要教育引导农民,不能认为税费改革后,农民就不再出资出劳了。我们知道,大江大河的堤岸修建等国家工程,这方面钱是国家拿的。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也要引导农民对自身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

作为政府机构内部的乡村工作人员,要转换角色,转变观念,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做好规划,转变职能,服务到位,循序渐进,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多渠道引导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中共××乡委员会

__年八月十七日

第6篇 2023基层干部“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根据全镇统一安排,我于5月16日在__村__家用一周的时间开展“三进三同”活动。期间,对__村村情现状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形成调研_布局散乱,农户基本上是按照承包田土的自然条块进行种植,在栽植前未进行布局规划,未完全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种植。二是相当一部分留守老人由于年龄较大,身体较差对榨菜栽植后的管理没有到位,长势不够很好。三是榨菜收割销售季节性强,给缺劳户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四是有相当部分种植榨菜农户开初担心榨菜销售时压级压价。

三、 对策措施

要按照现代生态农业标准打造__村产业发展,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对现有产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必要时进行土地规模流转,为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榨菜创造条件

二是扶持现有榨菜企业做大做强。校花网_整合现有分散种植农户,形成公司+农户,前门店后基地的生产模式,大力建设榨菜生产基地;

三是大力宣传订单农业生产模式的办法,稳定群众的情绪,消除砍价、压价销售的心态;

四是在榨菜收割销售时,要组织党员、干部及时帮助缺劳户收割榨莱,以避免损失。

第7篇 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的调研报告

按照全市领导干部会议要求和县委安排,最近,我们带着干部队伍作风和干部管理两个方面问题,深入基层进行了调研,召开了部分乡(镇)、县级部门有关人员座谈会,进行了个别走访。从调研的情况看,大家普遍反映,近两年来,我县在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和加强干部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一、现状和问题

从总体上讲,近两年来,经过“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绝大多数干部能够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称赞。但是,也有一些干部的作风不尽人意,特别是在“五风”方面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思想作风不振。有的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不思进取,满足现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经常处于“混日子”状态;有的纪律松弛,擅离职守,工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无视纪律约束,个别部门下午几乎无人上班,有的上班期间窜门子,蹁闲传,干私事,甚至打麻将、“拐三”搞赌博,将工作搁在一边,把一些歪风邪气带进机关内部;有的热衷于评头论足,乱发牢骚,不想事、不谋事、不干实事;有的争名、争功、争权、争利,讲关系,讲人情,不讲原则。二是领导作风不佳。有的部门、乡镇领导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衙门习气”浓厚,脱离实际,乱发号令,搞瞎指挥;甚至作风霸道,“一言堂”,“个人说了算”;有的相互拆台,勾心斗角,搞“内耗”、“窝里斗”;有的对上级决策阳奉阳阴,消极对待,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看得很重;有的唯书唯上,只对上负责,对群众的疾苦置若罔闻;有的放任自流不负责任,有的领导“走读”现象严重,随意外出,甚至几天不到岗,有的怕“得罪人”,该管的事不去管,该抓的事没抓好,造成内部混乱,工作长期滞后,徘徊不前;有的对上级三令五申充耳不闻,令不行,禁不止,特别是有些窗口单位和行业依然存在着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吃拿卡要、排外卡外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法制观念不强,不讲诚信,承诺的事情不兑现,随意性大,欠帐不还、赖帐现象严重。三是学风不浓。一些干部坐不下来,静不下心,疏于学习,忽视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的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全面深刻地了解,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知识、wto知识、科技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知之甚少,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知识空白”、“本领空缺”问题;有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相脱节,没有从知与行、学与用的结合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空对空”、“两张皮”,缺乏指导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水平。四是工作作风不实。有的坐在机关的时间多,深入基层抓落实的机会少;有的下基层晴蜓点水,没有真正蹲下来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不善于调查研究,盲目决策,造成工作随意性大;有的拈轻怕重,遇见矛盾绕道走,是非面前不开口,能拖则拖,能抹则抹,甚至上推下卸,一推了之,导致部分乡村、部门基层单位出现了群众越级上访事件;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对职责内的事心中无数,思想不清,办法不多,工作缺乏主动性;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好大喜功;对工作只安排、不检查,“虎头蛇尾”,做样子、搞形式,应付差事,推诿扯皮,相互挚肘,人为地给工作带来了损失和影响。五是生活作风不谨。极少数干部律己不严,有的在公共场所参与赌博,有的用公款大吃大喝,有极个别的甚至进入高档消费娱乐场所,用公款进行娱乐性消费或干一些没名堂的事情等等。。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原因分析

我县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从干部自身角度讲。少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较差,宗旨意识淡化,理想信念动摇,缺乏大局观念,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能起到表率作用。个别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民本位”思想淡漠,干工作,想问题,考虑自身利益多,考虑群众的利益少,不能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办实事,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缺乏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县基层干部作风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二)从单位管理角度讲。一是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有不少基层单位虽然也有不少制度和规定,但执行不力,约束力不强,对违反制度和规定的干部,有时该批评的没有批评,该教育的没有教育,该处理的处理不够,甚至姑息牵就,没有起到应有的惩诫作用,这是客观上助长了干部队伍中的不良风气。二是缺乏竞争激励机制。有一些基层单位,人员臃肿,人浮于事,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部缺乏危机感,没有上进心,工作消极被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不良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从干部管理上讲。一是选人用人视野不开阔。近两年,在基层提拔了不少干部,但总的来看,仍然存在着上级部门选拔多基层选拔少;领导熟悉的选拔多、公开选拔的少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在干部选拔过程中,论资排辈的问题也比较严重,还没有打破年龄、学历、身份、任职年限等界限,使一些工作出色的干部受到阻滞,在客观上导致了“熬官”现象。二是干部“下”的渠道不畅通。由于传统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带来的弊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领导干部终身制还没有完全改变,危机感不强,导致干部“下”的渠道狭小,“下”的比重偏少,“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比较突出。调整不胜任干部工作难度大、干扰多,往往对不胜任干部不是被搁置,就是用批评教育的方式予以迁就,下不了调整的决心,甚至“平级调动,一走了之”致使那些平平庸庸的不称职干部反倒心安理得当“太平官”,造成干部的心理错位。其次是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目前推行的岗位目标责任制,普遍存在着定性内容多、定量标准少的问题,特别是缺乏体现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评判尺度和标准,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德才尺度难掌握、工作政绩难认定、群众公认难把握的“三难”问题,客观上给准确衡量干部政绩的优劣和正确确定干部的升降带来了困难。三是干部交流步伐较慢。我县这几年虽然加大了科级干部交流,但仍然存在着科级干部交流面小,一般干部没有进行交流的问题。有不少干部在本单位、本岗位工作时间太长,思想松懈,工作没有新意,没有上进心,难以保质保量、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三、对策及建议

市、县委决定,从__月底至__月底,集中进行基层干部作风整顿活动。结合开展这项活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干部转变作风的自觉性。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宗旨教育,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继续发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真正从思想上亲民、从感情上爱民、从行动上帮民,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二,要坚持联系群众制度。要在县、乡机关中继续推行“三三制”工作制度,保证机关干部三分之一时间处理日常工作,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蹲点,三分之一时间进行调整研究。县级部门干部每年下基层“三同”时间不少于30天,乡镇干部每年下基层“三同”的时间不少于50天。第三,要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除县级领导带头抓好联系点外,全县所有县级部门、乡镇主要领导干部每人都要抓好自己的工作联系点,实行“五个一”制度,即“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村、联系一个贫困户、联系一个贫困企业、联系一个下岗困难职工、联系一个贫困学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身体力行,勤到点,真驻点,实抓点,真正把联系点办成各项工作的示范点。第四,要夯实责任。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要实行部门、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各部门、各乡镇要在这次活动中,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综合分析,归类整理,梳理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认真开展对照检查,及时议定改进措施,跟踪检查,督促落实,确保干部队伍作风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以好的作风带动和促进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加强干部管理,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工作。一是更新思想观念,打牢干部能上能下的思想基础。首先,要强化干部的公仆意识。教育各级干部牢固确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消除患得患失的心理,辩证地看待“上”与“下”的关系,真正明白凭什么上、为什么下的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荣辱观。第二,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教育广大干部和民群众正确对待干部的升降去留,在全县真正形成一种尊才让贤、荣辱不惊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官能民”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二是健全管理机制,积极疏通干部“能上能下”特别是能“下”的渠道。要根据县委《关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转变干部作风的意见(试行)要求》,要从管理机制入手,区别不同情况,积极疏通干部“能上又有下”的渠道。①实行末位淘汰制。对县委、县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以及本部门、本乡镇确定的中心工作,制定出具体的量化标准和考核指标,确定具体的责任人,把责任、任务、时限、要求细化、量化到每一个人头上,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考核和评议,依据考核结果,进行组织处理。对工作不力或因失职、渎职,造成工作处于末位,并带来一定失误或损失的,予以停职检查或就地免职。②实行待岗制。对工作实绩较差、群众反映有问题、被纪检监察部门立案审查或因其它原因不宜继续担任某一职务的干部,实行免职待岗,待岗期限为一年。待岗期满后,再视情况作出妥善处理。③实行竞争上岗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县上拿出一些副科级岗位,县级部门、乡镇也可以拿出一些重要职位进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真正体现优胜劣汰,让相形见绌者下。④实行谈话诫勉制。对民意测验基本称职以上得票率达不到60%或不称职票超过30%的干部,由有关上级领导与其谈话,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并提出要求,责令其限期整改。对经诫勉教育仍不改者,进行降职或免职处理。⑤实行引咎辞职制。对问题比较突出,在群众中影响较差、或因渎职、失职造成失误或损失,但又难以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干部,要求其提交辞职申请,主动引咎辞职。⑥推行交流轮岗制。对掌握人、财、物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领导和一般干部,进行适当的轮岗交流,可以在部门之间、乡镇之间横向交流,也可以在部门与乡镇之间纵向交流。总之,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

三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①要严格按照县委“能上能下”《意见》和《科级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苦干规定》、《科级干部考核办法》、《一般干部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坚决调整不称职干部。②要建立以任期目标为主要内容的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以岗位分类为基础,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规范,明确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或一定阶段内的工作目标、实现目标的要求以及具体的奖惩措施。对能够量化的,进行量化评估;对难以量化的,采取定性民主评议来确定。做到硬化指标,强化责任,刚化考核。③要改进考核方法。坚持阶段考核与年度考核、单项考核与全面考核、重大事项及时考核与定期通报相结合的办法,全面考察掌握干部的工作实绩。④要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对经考核政绩突出者,该提的提,该升的升,有的甚至可以破格使用。对考核后认定的不胜任者,要兑现结果,该降的降,该调的调,决不能“一拉平”、“一锅煮”,失去考核的本来意义。

(三)加强督促检查。干部作风能否有效转变及这次教育整顿活动能否取得实效,搞好督查十分重要。县纪委、组织部、县人劳局、“两办督查室”等相关部门,要切实负责,认真履行好职责,及时了解和掌握乡镇机关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的情况,为县委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督查的形式上,要实行“五结合、五为主”的办法,即: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以暗访为主;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以抽查为主;听取汇报与走访群众相结合,以走访群众为主;查资料与看现场相结合,以看现场为主;查先进与促后进相结合,以促后进为主;多角度、全方位地检查了解活动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对一些重大问题,要重点督查,跟踪查促,直到问题解决、工作改进为止,以保证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第8篇 关于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现状和问题

从总体上讲,近两年来,经过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绝大多数干部能够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称赞。但是,也有一些干部的作风不尽人意,特别是在五风方面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思想作风不振。有的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不思进取,满足现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经常处于混日子状态;有的纪律松弛,擅离职守,工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无视纪律约束,个别部门下午几乎无人上班,有的上班期间窜门子,蹁闲传,干私事,甚至打麻将、拐三搞赌博,将工作搁在一边,把一些歪风邪气带进机关内部;有的热衷于评头论足,乱发牢骚,不想事、不谋事、不干实事;有的争名、争功、争权、争利,讲关系,讲人情,不讲原则。二是领导作风不佳。有的部门、乡镇领导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衙门习气浓厚,脱离实际,乱发号令,搞瞎指挥;甚至作风霸道,一言堂,个人说了算有的相互拆台,勾心斗角,搞内耗、窝里斗有的对上级决策阳奉阳阴,消极对待,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看得很重;有的唯书唯上,只对上负责,对群众的疾苦置若罔闻;有的放任自流不负责任,有的领导走读现象严重,随意外出,甚至几天不到岗,有的怕得罪人,该管的事不去管,该抓的事没抓好,造成内部混乱,工作长期滞后,徘徊不前;有的对上级三令五申充耳不闻,令不行,禁不止,特别是有些窗口单位和行业依然存在着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吃拿卡要、排外卡外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法制观念不强,不讲诚信,承诺的事情不兑现,随意性大,欠帐不还、赖帐现象严重。

三是学风不浓。一些干部坐不下来,静不下心,疏于学习,忽视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的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全面深刻地了解,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知识、wto知识、科技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知之甚少,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知识空白、本领空缺问题;有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相脱节,没有从知与行、学与用的结合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空对空、两张皮,缺乏指导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水平。

四是工作作风不实。有的坐在机关的时间多,深入基层抓落实的机会少;有的下基层晴蜓点水,没有真正蹲下来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不善于调查研究,盲目决策,造成工作随意性大;有的拈轻怕重,遇见矛盾绕道走,是非面前不开口,能拖则拖,能抹则抹,甚至上推下卸,一推了之,导致部分乡村、部门基层单位出现了群众越级上访事件;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对职责内的事心中无数,思想不清,办法不多,工作缺乏主动性;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好大喜功;对工作只安排、不检查,虎头蛇尾,做样子、搞形式,应付差事,推诿扯皮,相互挚肘,人为地给工作带来了损失和影响。五是生活作风不谨。极少数干部律己不严,有的在公共场所参与赌博,有的用公款大吃大喝,有极个别的甚至进入高档消费娱乐场所,用公款进行娱乐性消费或干一些没名堂的事情等等。。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原因分析

我县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从干部自身角度讲。少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较差,宗旨意识淡化,理想信念动摇,缺乏大局观念,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能起到表率作用。个别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民本位思想淡漠,干工作,想问题,考虑自身利益多,考虑群众的利益少,不能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办实事,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缺乏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县基层干部作风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二)从单位管理角度讲。一是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有不少基层单位虽然也有不少制度和规定,但执行不力,约束力不强,对违反制度和规定的干部,有时该批评的没有批评,该教育的没有教育,该处理的处理不够,甚至姑息牵就,没有起到应有的惩诫作用,这是客观上助长了干部队伍中的不良风气。二是缺乏竞争激励机制。有一些基层单位,人员臃肿,人浮于事,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部缺乏危机感,没有上进心,工作消极被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不良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从干部管理上讲。一是选人用人视野不开阔。近两年,在基层提拔了不少干部,但总的来看,仍然存在着上级部门选拔多基层选拔少;领导熟悉的选拔多、公开选拔的少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在干部选拔过程中,论资排辈的问题也比较严重,还没有打破年龄、学历、身份、任职年限等界限,使一些工作出色的干部受到阻滞,在客观上导致了熬官现象。

二是干部下的渠道不畅通。由于传统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带来的弊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领导干部终身制还没有完全改变,危机感不强,导致干部下的渠道狭小,下的比重偏少,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比较突出。调整不胜任干部工作难度大、干扰多,往往对不胜任干部不是被搁置,就是用批评教育的方式予以迁就,下不了调整的决心,甚至平级调动,一走了之致使那些平平庸庸的不称职干部反倒心安理得当太平官,造成干部的心理错位。其次是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目前推行的岗位目标责任制,普遍存在着定性内容多、定量标准少的问题,特别是缺乏体现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评判尺度和标准,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德才尺度难掌握、工作政绩难认定、群众公认难把握的三难问题,客观上给准确衡量干部政绩的优劣和正确确定干部的升降带来了困难。

三是干部交流步伐较慢。我县这几年虽然加大了科级干部交流,但仍然存在着科级干部交流面小,一般干部没有进行交流的问题。有不少干部在本单位、本岗位工作时间太长,思想松懈,工作没有新意,没有上进心,难以保质保量、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三、对策及建议

市、县委决定,从6月底至7月底,集中进行基层干部作风整顿活动。结合开展这项活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干部转变作风的自觉性。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宗旨教育,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继续发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真正从思想上亲民、从感情上爱民、从行动上帮民,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二,要坚持联系群众制度。要在县、乡机关中继续推行三三制工作制度,保证机关干部三分之一时间处理日常工作,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蹲点,三分之一时间进行调整研究。县级部门干部每年下基层三同时间不少于30天,乡镇干部每年下基层三同的时间不少于50天。第三,要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除县级领导带头抓好联系点外,全县所有县级部门、乡镇主要领导干部每人都要抓好自己的工作联系点,实行五个一制度,即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村、联系一个贫困户、联系一个贫困企业、联系一个下岗困难职工、联系一个贫困学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身体力行,勤到点,真驻点,实抓点,真正把联系点办成各项工作的示范点。第四,要夯实责任。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要实行部门、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各部门、各乡镇要在这次活动中,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综合分析,归类整理,梳理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认真开展对照检查,及时议定改进措施,跟踪检查,督促落实,确保干部队伍作风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以好的作风带动和促进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加强干部管理,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工作。一是更新思想观念,打牢干部能上能下的思想基础。首先,要强化干部的公仆意识。教育各级干部牢固确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消除患得患失的心理,辩证地看待上与下的关系,真正明白凭什么上、为什么下的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荣辱观。第二,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教育广大干部和民群众正确对待干部的升降去留,在全县真正形成一种尊才让贤、荣辱不惊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官能民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二是健全管理机制,积极疏通干部能上能下特别是能下的渠道。要根据县委《关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转变干部作风的意见(试行)要求》,要从管理机制入手,区别不同情况,积极疏通干部能上又有下的渠道。①实行末位淘汰制。对县委、县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以及本部门、本乡镇确定的中心工作,制定出具体的量化标准和考核指标,确定具体的责任人,把责任、任务、时限、要求细化、量化到每一个人头上,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考核和评议,依据考核结果,进行组织处理。对工作不力或因失职、渎职,造成工作处于末位,并带来一定失误或损失的,予以停职检查或就地免职。②实行待岗制。对工作实绩较差、群众反映有问题、被纪检监察部门立案审查或因其它原因不宜继续担任某一职务的干部,实行免职待岗,待岗期限为一年。待岗期满后,再视情况作出妥善处理。③实行竞争上岗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县上拿出一些副科级岗位,县级部门、乡镇也可以拿出一些重要职位进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真正体现优胜劣汰,让相形见绌者下。④实行谈话诫勉制。对民意测验基本称职以上得票率达不到60%或不称职票超过30%的干部,由有关上级领导与其谈话,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并提出要求,责令其限期整改。对经诫勉教育仍不改者,进行降职或免职处理。⑤实行引咎辞职制。对问题比较突出,在群众中影响较差、或因渎职、失职造成失误或损失,但又难以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干部,要求其提交辞职申请,主动引咎辞职。⑥推行交流轮岗制。对掌握人、财、物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领导和一般干部,进行适当的轮岗交流,可以在部门之间、乡镇之间横向交流,也可以在部门与乡镇之间纵向交流。总之,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

三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①要严格按照县委能上能下《意见》和《科级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苦干规定》、《科级干部考核办法》、《一般干部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坚决调整不称职干部。②要建立以任期目标为主要内容的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以岗位分类为基础,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规范,明确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或一定阶段内的工作目标、实现目标的要求以及具体的奖惩措施。对能够量化的,进行量化评估;对难以量化的,采取定性民主评议来确定。做到硬化指标,强化责任,刚化考核。③要改进考核方法。坚持阶段考核与年度考核、单项考核与全面考核、重大事项及时考核与定期通报相结合的办法,全面考察掌握干部的工作实绩。④要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对经考核政绩突出者,该提的提,该升的升,有的甚至可以破格使用。对考核后认定的不胜任者,要兑现结果,该降的降,该调的调,决不能一拉平、一锅煮,失去考核的本来意义。

(三)加强督促检查。干部作风能否有效转变及这次教育整顿活动能否取得实效,搞好督查十分重要。县纪委、组织部、县人劳局、两办督查室等相关部门,要切实负责,认真履行好职责,及时了解和掌握乡镇机关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的情况,为县委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9篇 基层干部七五普法调研报告

今年是“七五”普法开局之年。为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制定“七五”普法规划工作情况的报告,9月份,在常委会副主任冯望云带领下,内务司法委员会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进行调研,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制订落实“七五”普法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同市中院、市检察院、市政府法制办、公安局、司法局、教育局、财政局、文广局等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及有关方面专家进行了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

一、制定“七五”普法规划的基本情况

党的__大以来,以同志为___的党中央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依法治国,普法宣传教育是基础。党的__届__全会明确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定位、重大任务和重要举措,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232023年)》,4月,第__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七五”普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随后,政府制定出台了“七五”普法规划,省人大常委会做出了相应决议。

我市对制定七五普法规划工作十分重视。在全面总结“六五”普法工作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由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等组成“七五”普法规划编制小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制定“七五”普法规划的意见、建议。市人大内司委提前介入,在规划起草期间,先后两次召开会议听取有关部门的汇报,就“七五”普法规划的制定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市《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232023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总结了“六五”普法的经验教训,围绕“七五”普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时期法治宣传教育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由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对象和要求、实施步骤、工作措施和组织领导等6个部分、22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呈现出更加注重实效、更加细化措施、更加明确任务、更加突出特色等亮点。总体来看,我市“七五”普法规划的内容与中省的规划精神相一致,与新形势下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相适应,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我市实际。目前,规划制定工作已基本完成。

二、当前普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023年至2023年,在市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以建设“法治咸阳”为目标,在全市开展了“六五”普法工作。五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强化领导,创新形式,法治宣传的氛围日益浓厚,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六五”普法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六五”普法规划的重要任务基本完成。但是,从当前法治建设的现状看,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长远目标看,当前全市普法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主要表现:一是“关键少数”认识不够明确,抓得不严。少数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浓,对依法治国重大意义理解不深刻、认识不到位,对学法用法、依法行政认识还不到位,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示范作用发挥不够,有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二是综合作用发挥不够。普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特别是公、检、法、司、教育、广电等职能部门作用的发挥,我市“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没有完全落实,六五普法规划的重点任务责任落实不够好,普法工作还没有列入到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普法的责任落实不够到位。三是普法形式单调,法治宣传的广泛性、系统性、长期性都不够。从宣传载体上,仍然以纸质材料为主,电视、广播、网络宣传相对滞后,特别是对新媒体的运用不及时。在宣传方法上,更多的是印发宣传资料,缺少群众喜闻乐见的以案说法、现场说法等方法。在宣传对象上,对党政干部的法律宣传不够,对中小学生的法治宣传不深入,其他社会群体的普法宣传覆盖不全,有的还是空白。总体来看,普法宣传的“质”与“量”都不够,效率不高。

三、对“七五”普法工作的意见建议

为了做好“七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工作,推动全市普法工作再上新台阶,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关键,突出普法重点。在普法内容上,要坚持深入学习宣传___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使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等法治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深刻领会咸阳精神和咸阳城市名片的内涵,发掘咸阳丰富的法治文化和德育文化遗产并加以宣传,使人人成为咸阳精神和咸阳城市名片的知晓者、宣传者、践行者,促进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相辅相成,以法安天下,以德润人心。在普法对象上,要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和青少年成长这一“关键时期”,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普法的关键,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切实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坚持把青少年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设立青少年法治知识课程,完善法治教材体系,建立大中小学法治课老师、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培训制度,坚持开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秋季开学“法治教育第一课”和“法律进学校宣传周”活动,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格局。注重对留守儿童、辍学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法治教育,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创新形式,提高普法工作水平。要准确把握法治宣传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积极推动普法工作创新。在宣传形式上进一步多样化,转变传统“照本宣科”、“传声筒式”、“填鸭式”的普法模式,积极组织各类群众性法治文艺演出活动,着力培育一批优秀法治文艺作品,借助艺术感染、精神浸润、人文渗透,把枯燥的法律条文演绎成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思维形式,引起群众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共鸣。努力打造咸阳法治文化宣传品牌,特别是要积极促成以我市基层司法干部为原型改编的电影《司法所长老秦》在全国的公映,切实发挥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宣传模式上,充分发挥微信、微博、微电影、客户端等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作用,加强普法网站、普法网络集群和法治宣传教育云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行动”。

(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普法责任制。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机制,更加有效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普法,形成普法工作全民参与、普法成果全民共享的格局。健全普法工作议事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定期报告工作,制定普法工作年度计划,总结和推广工作中的典型和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要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严格落实国家机关、政府部门、人民团体及社会组织的普法责任。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在司法实践中要以案释法向群众讲解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行政执法人员要带头尊法守法,坚持依法行政,当作为行政案件的被告时要积极出庭应诉并进行答辩,以实际行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宣传法律、维_律的尊严。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普法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健全完善普法协调协作机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活动。建立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落实各类媒体普法责任制,在重要频道、重要版面、重点时段开展公益普法宣传。特别要加强基层普法队伍建设,发挥人民调解组织、法律援助机构等平台作用,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创造条件。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足额保障。

第10篇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扎实做好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是目前党员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争作贡献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基层党委在抓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上坚持以创新的精神,不断丰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强化培训的管理机制,使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者,对当前党员干部的思想现状和如何进一步做好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如下分析和思考意见。

一、当前全镇党员干部的思想现状分析

近年来,全镇各基层党组织对照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得到了加强,精神面貌、工作节奏、服务水平发生了新的变化,上关镇被定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五个试点乡镇之一,被省委党校和市委党校命名为全省和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干部培训现场教学基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大局意识明显增强。全镇党员干部都能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与镇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围绕全镇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员干部上下配合、相互协作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尤其在一些重大矛盾、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党员干部之间、单位部门之间都能齐心协力,共同攻坚克难,体现出较高的党员干部素质。

二是工作作风不断优化。近年来,全镇党员干部在镇党委班子的带动下,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意识,亲民、富民、利民的理念,以及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和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办事效率不断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得到不断提升。

三是争先精神牢固树立。多年来,全镇基层党员干部始终以自加压力、勇于创业的争先精神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不管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还是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不论是在顺水行舟时,还是逆境困顿中,都能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四是廉洁自律得到巩固。近年来,全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两个条例》和《实施纲要》,自觉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较好地维护了党员干部的自身形象,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总体看,全镇党员干部政治信念是坚定的、精神状态是昂扬的、奋斗目标是明确的、工作作风是务实的、廉洁自律是合格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具体工作中,少数党员干部与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不相符合的情况还时常显现。

1、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先锋作用有所弱化。

2、受经济浪潮和时代冲击,党性观念有所淡化。

3、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减弱,开拓创新能力钝化。

4、少数党员干部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堡垒作用有所退化。

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条:

一是忽视教育。少数基层党组织,在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片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把计划生育等“一票否”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和重要工作来安排,一味以经济指标论英雄,忽视对党员干部正常的教育、培训,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难到位,党员教育缺乏新意,以致党建工作象流水帐,开展活动如四季歌,未能真正起到教育党员、提高党员素质的作用。

二是轻视学习。少数党员干部重干事、轻学习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借口工作忙等原因,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参加理论学习,理论素质差。同时,业务学习也少重视,知识老化,思想僵化,难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党员干部知识方面的要求。

三是漠视管理。少数基层党组织,因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疏于对本单位党员有效的管理,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党员进出漠不关心,少数党组织甚至对党员的底数模糊不清,致使许多党员找不到“娘家”,组织生活没有着落,成为“挂名党员”。更有少数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党组织的管理成为一句空话。

二、进一步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总的思路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要紧紧跟上干部制度改革的步伐;要紧紧跟上新形势对干部队伍的新要求;要紧紧跟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节拍。

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础性建设。中央、省、市和县委要着重加强乡镇党委党校建设工作,要重点考虑配备乡镇党委党校人才和拨付专门的培训经费,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心转移到乡镇,将乡镇党委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作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来抓。首先,着力研究乡镇和村居党员干部素质的标准体系。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明确的目标,又可以让党员干部认清差距,增强学习的内动力。同时,研究和配套确立科学的培训工作标准。其次,着力配齐配齐专门的乡镇党建工作队伍,把他们从繁重的乡镇事务中摆脱出来,把工作精力和时间全部放在党建工作上。第三,加强乡镇党委书记和党建工作队伍的培训,真正抓好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由乡镇党委书记负责的“一把手”工程,再采取多种形式把乡镇党建工作队伍培训好,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打好基础。

二要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具有很多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必须遵循成人教育的内在规律来开展培训工作。一是在时间安排上要根据成人“三多三少”的特点,做到“三为主”。即根据党员干部零碎时间多整块时间少的特点,把理论学习要点整理成自学提纲,以岗位自学为主;根据党员干部晚上时间多白天时间少的特点,通过开办“夜校”的形式,坚持以晚上培训为主;根据党员干部假日时间多平时时间少的特点,大规模集中培训主要安排在星期天和节假日,以星期天和节假日培训为主。二是内容安排上,要做到按需施教、分级分类、讲求实效。要着眼于解决现实工作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能为培训而培训;培训时要增强针对性,不能村干部和村支书培训内容一个样。三是在培训形式的选择上,要在搞好常规理论教育培训的基础上,注意发挥参观考察和实践锻炼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四是在培训方法的运用上,要借鉴先进的培训方法和技术手段,采取启发教育、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究、双向交流、菜单式选课,以及远程教育网络和网上党校等现代教学手段,创造条件增强学员与教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提高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要进一步创新培训工作机制。一是研究实行党员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制度。按照不同岗位党员干部应具备的知识水准,强制性要求其在任职期内必须达到,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二是探索多样化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服务,拓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面,努力形成“大教育、大培训”的格局。三是使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选任、监督与综合管理等工作衔结互动。一方面,要做到学用结合,择优而用;另一方面,干部培训工作要跟上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步伐,及时对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产生的新任领导干部进行岗位知识培训,让其早日适应岗位要求;再一方面,要将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干部,要给予大力宣传和表彰。反之,要采取教育、诫勉、调整等约束措施,努力营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热情。

《基层干部调研报告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