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栏目

对策的调查报告7篇

发布时间:2023-09-10

对策的调查报告

第1篇 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的调查报告

习近平___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高度重视,同时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实现到2023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脱贫致富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为了抢抓机遇,准确摸清全县贫困底子,找准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我们组织专班人员,对全县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全县贫困人口的状况与分布

通过逐户摸底、建档立卡,2023年,按照国家划定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贫困标准计算,全县共有贫困人口_户、_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_%。具体状况和分布如下:

㈠从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看,在_户贫困户中,人均年现金收入在1500元以下(含1500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1501—2000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2001—2500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2501—2736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

㈡从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看,户均离村主干路2.1公里,其中离村主干路5公里以上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户均当家田1.2亩(人均0.37亩),其中无当家田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饮水困难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未通广播电视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住危房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

㈢从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看,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巡检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

㈣从重点贫困村分布看,全县有省定贫困村41个,其中,__镇6个,__镇6个,__镇6个,巡检镇4个,__镇4个,__镇3个,__镇3个,__镇3个,__镇3个,__镇3个。此外,__镇和__镇为全市重点贫困镇。

㈤从贫困户类型看,全县贫困户大体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暂时型贫困户(因灾、因病、因学和多子女等)。这类群体一般经过3—5年的时间,通过政府帮扶和自身的努力可实现脱贫;第二类为资源能力型贫困户(缺土地、资金、技术等)。这类群体通过政府帮扶可以较快实现脱贫;第三类为特殊型贫困户(伤残、智障、无后续劳动力资源等)。这类群体无法通过帮扶实现脱贫,只有通过政府救助或纳入低保才能保障基本生活水平。

二、致贫的主要原因

㈠自然条件恶劣。全县11个镇(区)中,有7个镇属于高寒山区,耕地少、地力脊、石漠化严重,山洪、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脆弱,农业比较效益低。2023年,7个山区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200元左右,比丘陵4个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少3300多元,贫困发生率比丘陵地区高出11个百分点。

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交通不便。目前,虽然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主要反映在部分山区行政村还没有通水泥路,大多数自然村交通状况改善不大,群众行路仍然不便。据调查,全县有9个行政村村级公路未硬化,17个行政村村级公路硬化不彻底(断头路),60%的自然村是泥土路。二是饮水困难。我县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以来,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特别是山区饮水难的问题依旧突出。如__镇孙山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畜禽饮水主要靠水窖蓄水,水质极差,遇到天旱,基本上都是买水吃。目前,全县饮水困难的有2.12万户、7万人。三是居住条件差。全县有3.82万户、12.6万人居住在土坯房或石板房中,占全县农村人口总户数的31.9%。这些土坯房大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已成危房。四是电力供应不足。在实施第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时,我县农村用电负荷设计较低,随着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供电负荷无法保障正常运行,尤其是输电线路末端用电矛盾更加突出。

㈢公共服务不到位。在群众就医方面,据调查,全县还有170个村级卫生室不达标。许多村卫生室由于医疗设备不足、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弱,群众除了伤风感冒外,一般都在镇里或县城看病,导致不少村卫生室面临生存危机。在学生上学方面,教育资源的整合使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也造成了上学难的问题。如教学点的撤并,导致很多小学生、特别是山区小学生上学要走很远的路,家长十分担心。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到镇里或县城上学,家长陪读。这样不仅造成农村教学资源浪费及城镇教学资源不足,而且由于陪读又造成一个劳动力的闲置浪费。同时,全县还有37个教学点需要改建完善。

㈣产业支撑能力不强。一方面,涉农企业带动能力弱。近年来,我县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整体实力不强,尤其是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尚未真正形成产业链条,“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户从企业或合作社中得到的实惠不多。另一方面,产业优势不强。要使农产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发挥好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我县养殖业、林特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普通产品多,特色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品牌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缺乏竞争优势,市场抗风险能力不强。

㈤资金投入不够。一是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少。由于我县不属于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国家投入的扶贫资金较少,我县每年仅对11个村进行重点扶持、整村推进,扶持作用不明显。同时,大部分村长期得不到政策扶持,贫困程度越来越严重。二是行业扶贫资金投入不够。如现在农村建一套砖木或砖混结构房屋,少则需要7—8万元,多则需要11—12万元。目前,国家危房改造等补贴政策资金大约在10000元左右,相对建筑成本而言,这些补贴无疑是杯水车薪,真正的贫困户因缺钱而无力搬迁,从而享受不到国家搬迁扶贫的优惠政策。三是村级投入缺乏来源。近年来,由于争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都需要村级配套资金,导致许多村负债累累,发展产业、加快建设的能力大大削弱。如硬化1公里村级道路,国家补助10万元,而实际需要投入25万元以上,每修1公里路资金缺口达15万元以上。据调查,全县村级债务高达1.83亿元,平均每村达64.8万元。四是自身投入严重不足。缺生产发展资金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7.6%。这些农户一年的收入除了保障基本生活和简单再生产外,没有余钱,他们有扩大再生产的愿望,一部分还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技术,但苦于缺乏资金,只能“望洋兴叹”。据调查,在_户贫困户中,户均欠外债526元。

㈥村级党组织“领头雁”作用发挥不充分。据调查,一些有烟叶、茶叶、香菇等产业的村级党组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但也有一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严重。如有些村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些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习惯于张口要项目、要资金,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谋划项目、争取项目;还有少部分村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困难群体无动于衷,每年仅靠民政救济进行安抚,而不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老百姓脱贫致富。

㈦人力资源不足。人力资源不足致贫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79.3%。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缺技术。这类贫困户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7%。这部分贫困户主要是劳动力文化水平太低,大部分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对新技术、新事物、新观念和新的经营理念接受能力不强,缺乏致富技能。二是缺劳力。这类贫困户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8.8%。我县劳动力外出务工已成为许多农民家庭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而劳动力少的家庭,主要精力用于农活,无暇外出务工,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三是家庭负担重。因病、因残致贫的有6800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0%;因供养子女上学和赡养老人致贫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3.5%。由于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导致这类贫困户家庭负担重,难以实现稳定脱贫。

三、脱贫的对策与建议

㈠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完善扶贫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全县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省市联网、资源共享和动态管理。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分类施策,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规划和具体扶持措施,细化脱贫标准,集中力量分期分批予以扶持,确保贫困户3年时间内稳定脱贫。二是健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以领导联镇帮扶、单位驻村帮扶、干部联户帮扶、镇(区)主责帮扶、社会参与帮扶为主要内容的“五帮”活动,下大气力抓好“五帮”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管理、督办考核和总结表彰等工作,确保每个贫困村有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三是完善扶贫督办考核机制。要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的范围,加大考核力度,适时出台对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检查考核的办法,每半年召开一次督查会议。对各镇(区)的考核,要把减贫指标和贫困村的面貌变化、扶贫产业的培植发展作为考核内容;对县直各单位的考核,要以“五帮”活动的效果为目标,检查深入到所联系的村帮扶活动情况,实行脱贫对象销号制,把每年帮扶脱贫户的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全县进行表彰,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

㈡争取多元投入,全方位筹措扶贫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扶持资金。抢抓当前我县比照享受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同等政策和将南河流域纳入连片扶贫开发主战场的重大机遇,县发改、财政、扶贫开发、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要加大赴省到市汇报对接力度,积极争取各类扶贫项目资金。二是不断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发〔2023〕12号)要求,各级财政要建立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精准扶贫相适应的财政扶贫投入增长机制。县级财政要逐年增加扶贫专项资金预算,加大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三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依据《南漳县扶贫贷款贴息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按照公平公开的原则,坚持多家联合会审机制,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扩大规模,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㈢整合各种资源,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为了探寻“精准”之道,要想在短期内解决新一轮确定的41个贫困村脱贫问题,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就必须走整合资源,合力攻坚之路。各相关部门、各镇要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开展扶贫“大合唱”,把有限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各种资源有效整合,用活用好,发挥作用和效益。一是大力实施“323”脱贫攻坚行动。即实施县、镇(区)、村三级联动;为每个特困村整合200万元资金,集中解决饮水、交通、住房、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五大突出难题”;实行“一名县‘四大家’领导联系一个村、一个县镇工作专班进驻一个村、一批项目资金整合扶持一个村”的工作模式。切实做到项目整合、资金整合、力量整合,努力实现精准到村、扶贫到户。二是与“三万”活动相结合扶贫。针对全县仍有9个行政村未通水泥路的实际,要切实采取“争取国家计划和政策扶持一点、县财政预算一点、部门帮扶一点、一事一议自筹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的“五个一点”的办法,整合交通、发改、扶贫等方面专项资金,结合今年开展的以“村村通客车”为主题的“三万”活动,11个县直部门“一对一”重点包保帮扶,合力破解资金瓶颈,确保今年11月底前彻底实现道路“村村通”。三是与政府“十件实事”相结合扶贫。今年全县将筹措整合资金2.1亿元,重点解决教育、交通、卫生、养老、法律援助等十项民生工程,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条件。

㈣注重标本兼治,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扶贫开发只有做到标本兼治,才能斩断贫困“穷根”。除了通过提高低保、医保、养老等社会保障和教育、住房、饮水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兜底式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存问题之外,解决稳定脱贫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增强造血功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一是扶持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与生态优势,以“中国有机谷”建设为载体,以“特色、精品、高效”为目标,加快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把各地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培植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发展现代农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形成特色有机产业集群,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带基地、大户带小户”的办法,让农民收入得到快速增加。二是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培训、“雨露计划”、九年义务教育等,通过务学、务农、务工等智能和技能学习,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三是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在必要的扶持下,贫困户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力量实现自我脱贫。在县直相关部门提供培训、务工、创业信息的前提条件下,贫困户要积极主动就业创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切实提高收入水平。

第2篇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在不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并最终写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那么你真的会写调查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队伍不断扩大,我县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为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因此,开展对我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对营造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提高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课题实验研究的背景

东至县地处皖南山区,北临长江,南接江西,面积为3256平方公里,人口为53.5万人,辖15个乡镇、248个行政村、17个社区居委会,地形分布为'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是庄园'。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365所,其中:幼儿园5所(含民办2所)小学318所,初中32所,普通高中8所(含民办2所),职业高中2所。现有在校生88784人,其中:在校(园)幼儿4509人,小学生42514人,初中生25052人,普高生13401人,职高生3308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至县外出务工队伍在不断扩大,我县每年外出务工人数已超过全县总人数的28%,约占15万人,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乡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东至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课题于20__年4月着手准备,并向省教育厅、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省教育厅教科研1号文件于11月22日批准立项,根据省课题实验研究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本课题予以开题。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对我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全县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公平教育,推进全县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为县国家,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的对象:全县初、小学(含学前班、幼儿园)的留守儿童。

2、研究的问题:调查研究全县初中、小学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生活自理、课堂学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从中归纳分析出带有共性的问题,认真解剖分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提供事实依据。

3、研究的对策:一是调查总结各校现正实施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对此提出切合实际且科学合理的建议,在实践中不断加以验证和完善。二是借鉴外地成功教育的经验,结合本县实际,就我县留守儿童教育对策问题,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为国家和教育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四、课题实验的目标与要求

本课题实验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是:扎扎实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找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符合东至山区县留守儿童教育实际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方法,切切实实地为全县教育的再次腾飞做出应有的努力。要实现这个总体目标与要求,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责任落实。

在县教育局、关工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课题组由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县教研室主任汪名杰同志全面负责;陈相元同志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工作。问卷调查工作,由陈相元同志负责,课题组全员参与。实地调研座谈工作,分三个小组进行:汪名杰(小组负责)、黄晓东、王清华;陈相元(小组负责)、程赛华、汪孔悦、袁延清;廖立平(小组负责)、鲍岚、梁东胜。座谈会类型及学校: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社区家长代表等三种类型,学校覆盖县城与农村的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数据统计、文字处理等工作:由鲍岚、廖立平同志负责。调查座谈等资料收集归档工作,由程赛华同志负责。重点研究学校:由王清华、汪孔悦、梁东胜、袁延清等同志负责。阶段成果汇总工作:由黄晓东同志负责。终结性研究报告:由汪名杰同志负责。成果鉴定准备与协调等工作,由陈相元同志负责。

2、明确课题实验开展的三个阶段。

一是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成立课题组,酝酿、论证、起草、修改和制订课题研究计划与方案,积极向省申报立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将实验研究的任务落实到每个课题组成员;在全县广泛宣传,让实验的'目的、意义、作用深入人心,为课题实验的全面铺开做好舆论、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二是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是实验的全面开展阶段,也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阶段,主要任务是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并及时总结成果。

三是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课题组召开总结会,总结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向省教育厅申报验收结题;同时向县人大、政协、国家、关工委、教育局呈递总结性报告。

3、采取措施,分步实施。

在准备阶段,收集并借鉴其他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的成功经验,并与县督导室、县关工委合作,收集掌握东至县留守儿童的基本资料。

在实施阶段,主要蚕区以下科研手段:

①调查法:深入学校、农户、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听取教师、学生、家长或代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

②分析归纳法:发放调查表,征求留守儿童教育对策,集思广益,从中分析、筛选并归纳出有推广价值的对策与措施;

③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留守儿童典型个案教育的跟踪剖析与研究,从中探索总结留守儿童教育的普通规律和方法;

④借助多媒体手段,快速处理有关数据与信息。

4、筹集经费,确保研究工作开展。

课题组自筹经费,保证本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与按期结题。

五、课题预期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有:

①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②典型个案教育叙事;

③专题教育教学论文;

④终结性调查研究报告。

第3篇 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的调查报告2023:世界贫困日

习近平___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高度重视,同时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实现到2023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脱贫致富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为了抢抓机遇,准确摸清全县贫困底子,找准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我们组织专班人员,对全县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全县贫困人口的状况与分布

通过逐户摸底、建档立卡,2023年,按照国家划定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贫困标准计算,全县共有贫困人口_户、_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_%。具体状况和分布如下:

㈠从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看,在_户贫困户中,人均年现金收入在1500元以下(含1500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1501—2000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2001—2500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2501—2736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

㈡从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看,户均离村主干路2.1公里,其中离村主干路5公里以上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户均当家田1.2亩(人均0.37亩),其中无当家田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饮水困难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未通广播电视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住危房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

㈢从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看,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巡检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

㈣从重点贫困村分布看,全县有省定贫困村41个,其中,__镇6个,__镇6个,__镇6个,巡检镇4个,__镇4个,__镇3个,__镇3个,__镇3个,__镇3个,__镇3个。此外,__镇和__镇为全市重点贫困镇。

㈤从贫困户类型看,全县贫困户大体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暂时型贫困户(因灾、因病、因学和多子女等)。这类群体一般经过3—5年的时间,通过政府帮扶和自身的努力可实现脱贫;第二类为资源能力型贫困户(缺土地、资金、技术等)。这类群体通过政府帮扶可以较快实现脱贫;第三类为特殊型贫困户(伤残、智障、无后续劳动力资源等)。这类群体无法通过帮扶实现脱贫,只有通过政府救助或纳入低保才能保障基本生活水平。

二、致贫的主要原因

㈠自然条件恶劣。全县11个镇(区)中,有7个镇属于高寒山区,耕地少、地力脊、石漠化严重,山洪、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脆弱,农业比较效益低。2023年,7个山区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200元左右,比丘陵4个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少3300多元,贫困发生率比丘陵地区高出11个百分点。

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交通不便。目前,虽然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主要反映在部分山区行政村还没有通水泥路,大多数自然村交通状况改善不大,群众行路仍然不便。据调查,全县有9个行政村村级公路未硬化,17个行政村村级公路硬化不彻底(断头路),60%的自然村是泥土路。二是饮水困难。我县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以来,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特别是山区饮水难的问题依旧突出。如__镇孙山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畜禽饮水主要靠水窖蓄水,水质极差,遇到天旱,基本上都是买水吃。目前,全县饮水困难的有2.12万户、7万人。三是居住条件差。全县有3.82万户、12.6万人居住在土坯房或石板房中,占全县农村人口总户数的31.9%。这些土坯房大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已成危房。四是电力供应不足。在实施第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时,我县农村用电负荷设计较低,随着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供电负荷无法保障正常运行,尤其是输电线路末端用电矛盾更加突出。

㈢公共服务不到位。在群众就医方面,据调查,全县还有170个村级卫生室不达标。许多村卫生室由于医疗设备不足、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弱,群众除了伤风感冒外,一般都在镇里或县城看病,导致不少村卫生室面临生存危机。在学生上学方面,教育资源的整合使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也造成了上学难的问题。如教学点的撤并,导致很多小学生、特别是山区小学生上学要走很远的路,家长十分担心。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到镇里或县城上学,家长陪读。这样不仅造成农村教学资源浪费及城镇教学资源不足,而且由于陪读又造成一个劳动力的闲置浪费。同时,全县还有37个教学点需要改建完善。

㈣产业支撑能力不强。一方面,涉农企业带动能力弱。近年来,我县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整体实力不强,尤其是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尚未真正形成产业链条,“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户从企业或合作社中得到的实惠不多。另一方面,产业优势不强。要使农产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发挥好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我县养殖业、林特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普通产品多,特色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品牌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缺乏竞争优势,市场抗风险能力不强。

㈤资金投入不够。一是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少。由于我县不属于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国家投入的扶贫资金较少,我县每年仅对11个村进行重点扶持、整村推进,扶持作用不明显。同时,大部分村长期得不到政策扶持,贫困程度越来越严重。二是行业扶贫资金投入不够。如现在农村建一套砖木或砖混结构房屋,少则需要7—8万元,多则需要11—12万元。目前,国家危房改造等补贴政策资金大约在10000元左右,相对建筑成本而言,这些补贴无疑是杯水车薪,真正的贫困户因缺钱而无力搬迁,从而享受不到国家搬迁扶贫的优惠政策。三是村级投入缺乏来源。近年来,由于争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都需要村级配套资金,导致许多村负债累累,发展产业、加快建设的能力大大削弱。如硬化1公里村级道路,国家补助10万元,而实际需要投入25万元以上,每修1公里路资金缺口达15万元以上。据调查,全县村级债务高达1.83亿元,平均每村达64.8万元。四是自身投入严重不足。缺生产发展资金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7.6%。这些农户一年的收入除了保障基本生活和简单再生产外,没有余钱,他们有扩大再生产的愿望,一部分还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技术,但苦于缺乏资金,只能“望洋兴叹”。据调查,在_户贫困户中,户均欠外债526元。

㈥村级党组织“领头雁”作用发挥不充分。据调查,一些有烟叶、茶叶、香菇等产业的村级党组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但也有一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严重。如有些村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些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习惯于张口要项目、要资金,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谋划项目、争取项目;还有少部分村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困难群体无动于衷,每年仅靠民政救济进行安抚,而不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老百姓脱贫致富。

㈦人力资源不足。人力资源不足致贫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79.3%。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缺技术。这类贫困户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7%。这部分贫困户主要是劳动力文化水平太低,大部分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对新技术、新事物、新观念和新的经营理念接受能力不强,缺乏致富技能。二是缺劳力。这类贫困户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8.8%。我县劳动力外出务工已成为许多农民家庭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而劳动力少的家庭,主要精力用于农活,无暇外出务工,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三是家庭负担重。因病、因残致贫的有6800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0%;因供养子女上学和赡养老人致贫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3.5%。由于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导致这类贫困户家庭负担重,难以实现稳定脱贫。

三、脱贫的对策与建议

㈠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完善扶贫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全县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省市联网、资源共享和动态管理。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分类施策,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规划和具体扶持措施,细化脱贫标准,集中力量分期分批予以扶持,确保贫困户3年时间内稳定脱贫。二是健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以领导联镇帮扶、单位驻村帮扶、干部联户帮扶、镇(区)主责帮扶、社会参与帮扶为主要内容的“五帮”活动,下大气力抓好“五帮”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管理、督办考核和总结表彰等工作,确保每个贫困村有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三是完善扶贫督办考核机制。要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的范围,加大考核力度,适时出台对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检查考核的办法,每半年召开一次督查会议。对各镇(区)的考核,要把减贫指标和贫困村的面貌变化、扶贫产业的培植发展作为考核内容;对县直各单位的考核,要以“五帮”活动的效果为目标,检查深入到所联系的村帮扶活动情况,实行脱贫对象销号制,把每年帮扶脱贫户的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全县进行表彰,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

㈡争取多元投入,全方位筹措扶贫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扶持资金。抢抓当前我县比照享受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同等政策和将南河流域纳入连片扶贫开发主战场的重大机遇,县发改、财政、扶贫开发、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要加大赴省到市汇报对接力度,积极争取各类扶贫项目资金。二是不断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发〔2023〕12号)要求,各级财政要建立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精准扶贫相适应的财政扶贫投入增长机制。县级财政要逐年增加扶贫专项资金预算,加大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三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依据《南漳县扶贫贷款贴息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按照公平公开的原则,坚持多家联合会审机制,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扩大规模,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㈢整合各种资源,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为了探寻“精准”之道,要想在短期内解决新一轮确定的41个贫困村脱贫问题,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就必须走整合资源,合力攻坚之路。各相关部门、各镇要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开展扶贫“大合唱”,把有限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各种资源有效整合,用活用好,发挥作用和效益。一是大力实施“323”脱贫攻坚行动。即实施县、镇(区)、村三级联动;为每个特困村整合200万元资金,集中解决饮水、交通、住房、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五大突出难题”;实行“一名县‘四大家’领导联系一个村、一个县镇工作专班进驻一个村、一批项目资金整合扶持一个村”的工作模式。切实做到项目整合、资金整合、力量整合,努力实现精准到村、扶贫到户。二是与“三万”活动相结合扶贫。针对全县仍有9个行政村未通水泥路的实际,要切实采取“争取国家计划和政策扶持一点、县财政预算一点、部门帮扶一点、一事一议自筹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的“五个一点”的办法,整合交通、发改、扶贫等方面专项资金,结合今年开展的以“村村通客车”为主题的“三万”活动,11个县直部门“一对一”重点包保帮扶,合力破解资金瓶颈,确保今年11月底前彻底实现道路“村村通”。三是与政府“十件实事”相结合扶贫。今年全县将筹措整合资金2.1亿元,重点解决教育、交通、卫生、养老、法律援助等十项民生工程,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条件。

第4篇 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的调查报告2023-世界贫困日

_____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__总理指出:“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高度重视,同时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实现到2023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脱贫致富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为了抢抓机遇,准确摸清全县贫困底子,找准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我们组织专班人员,对全县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全县贫困人口的状况与分布

通过逐户摸底、建档立卡,__年,按照国家划定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贫困标准计算,全县共有贫困人口_户、_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_%。具体状况和分布如下:

㈠从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看,在_户贫困户中,人均年现金收入在1500元以下(含1500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1501—__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__—2500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2501—2736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

㈡从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看,户均离村主干路2.1公里,其中离村主干路5公里以上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户均当家田1.2亩(人均0.37亩),其中无当家田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饮水困难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未通广播电视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住危房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

㈢从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看,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巡检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

㈣从重点贫困村分布看,全县有省定贫困村41个,其中,__镇6个,__镇6个,__镇6个,巡检镇4个,__镇4个,__镇3个,__镇3个,__镇3个,__镇3个,__镇3个。此外,__镇和__镇为全市重点贫困镇。

㈤从贫困户类型看,全县贫困户大体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暂时型贫困户(因灾、因病、因学和多子女等)。这类群体一般经过3—5年的时间,通过政府帮扶和自身的努力可实现脱贫;第二类为资源能力型贫困户(缺土地、资金、技术等)。这类群体通过政府帮扶可以较快实现脱贫;第三类为特殊型贫困户(伤残、智障、无后续劳动力资源等)。这类群体无法通过帮扶实现脱贫,只有通过政府救助或纳入低保才能保障基本生活水平。

二、致贫的主要原因

㈠自然条件恶劣。全县11个镇(区)中,有7个镇属于高寒山区,耕地少、地力脊、石漠化严重,山洪、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脆弱,农业比较效益低。__年,7个山区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200元左右,比丘陵4个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少3300多元,贫困发生率比丘陵地区高出11个百分点。

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交通不便。目前,虽然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主要反映在部分山区行政村还没有通水泥路,大多数自然村交通状况改善不大,群众行路仍然不便。据调查,全县有9个行政村村级公路未硬化,17个行政村村级公路硬化不彻底(断头路),60%的自然村是泥土路。二是饮水困难。我县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以来,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特别是山区饮水难的问题依旧突出。如__镇孙山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畜禽饮水主要靠水窖蓄水,水质极差,遇到天旱,基本上都是买水吃。目前,全县饮水困难的有2.12万户、7万人。三是居住条件差。全县有3.82万户、12.6万人居住在土坯房或石板房中,占全县农村人口总户数的31.9%。这些土坯房大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已成危房。四是电力供应不足。在实施第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时,我县农村用电负荷设计较低,随着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供电负荷无法保障正常运行,尤其是输电线路末端用电矛盾更加突出。

㈢公共服务不到位。在群众就医方面,据调查,全县还有170个村级卫生室不达标。许多村卫生室由于医疗设备不足、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弱,群众除了伤风感冒外,一般都在镇里或县城看病,导致不少村卫生室面临生存危机。在学生上学方面,教育资源的整合使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也造成了上学难的问题。如教学点的撤并,导致很多小学生、特别是山区小学生上学要走很远的路,家长十分担心。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到镇里或县城上学,家长陪读。这样不仅造成农村教学资源浪费及城镇教学资源不足,而且由于陪读又造成一个劳动力的闲置浪费。同时,全县还有37个教学点需要改建完善。

㈣产业支撑能力不强。一方面,涉农企业带动能力弱。近年来,我县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整体实力不强,尤其是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尚未真正形成产业链条,“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户从企业或合作社中得到的实惠不多。另一方面,产业优势不强。要使农产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发挥好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我县养殖业、林特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普通产品多,特色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品牌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缺乏竞争优势,市场抗风险能力不强。

㈤资金投入不够。一是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少。由于我县不属于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国家投入的扶贫资金较少,我县每年仅对11个村进行重点扶持、整村推进,扶持作用不明显。同时,大部分村长期得不到政策扶持,贫困程度越来越严重。二是行业扶贫资金投入不够。如现在农村建一套砖木或砖混结构房屋,少则需要7—8万元,多则需要11—12万元。目前,国家危房改造等补贴政策资金大约在10000元左右,相对建筑成本而言,这些补贴无疑是杯水车薪,真正的贫困户因缺钱而无力搬迁,从而享受不到国家搬迁扶贫的优惠政策。三是村级投入缺乏来源。近年来,由于争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都需要村级配套资金,导致许多村负债累累,发展产业、加快建设的能力大大削弱。如硬化1公里村级道路,国家补助10万元,而实际需要投入25万元以上,每修1公里路资金缺口达15万元以上。据调查,全县村级债务高达1.83亿元,平均每村达64.8万元。四是自身投入严重不足。缺生产发展资金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7.6%。这些农户一年的收入除了保障基本生活和简单再生产外,没有余钱,他们有扩大再生产的愿望,一部分还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技术,但苦于缺乏资金,只能“望洋兴叹”。据调查,在_户贫困户中,户均欠外债526元。

㈥村级党组织“领头雁”作用发挥不充分。据调查,一些有烟叶、茶叶、香菇等产业的村级党组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但也有一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严重。如有些村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些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习惯于张口要项目、要资金,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谋划项目、争取项目;还有少部分村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困难群体无动于衷,每年仅靠民政救济进行安抚,而不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老百姓脱贫致富。

㈦人力资源不足。人力资源不足致贫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79.3%。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缺技术。这类贫困户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7%。这部分贫困户主要是劳动力文化水平太低,大部分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对新技术、新事物、新观念和新的经营理念接受能力不强,缺乏致富技能。二是缺劳力。这类贫困户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8.8%。我县劳动力外出务工已成为许多农民家庭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而劳动力少的家庭,主要精力用于农活,无暇外出务工,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三是家庭负担重。因病、因残致贫的有6800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0%;因供养子女上学和赡养老人致贫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3.5%。由于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导致这类贫困户家庭负担重,难以实现稳定脱贫。

三、脱贫的对策与建议

㈠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完善扶贫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全县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省市联网、资源共享和动态管理。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分类施策,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规划和具体扶持措施,细化脱贫标准,集中力量分期分批予以扶持,确保贫困户3年时间内稳定脱贫。二是健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以领导联镇帮扶、单位驻村帮扶、干部联户帮扶、镇(区)主责帮扶、社会参与帮扶为主要内容的“五帮”活动,下大气力抓好“五帮”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管理、督办考核和总结表彰等工作,确保每个贫困村有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三是完善扶贫督办考核机制。要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的范围,加大考核力度,适时出台对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检查考核的办法,每半年召开一次督查会议。对各镇(区)的考核,要把减贫指标和贫困村的面貌变化、扶贫产业的培植发展作为考核内容;对县直各单位的考核,要以“五帮”活动的效果为目标,检查深入到所联系的村帮扶活动情况,实行脱贫对象销号制,把每年帮扶脱贫户的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全县进行表彰,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

㈡争取多元投入,全方位筹措扶贫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扶持资金。抢抓当前我县比照享受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同等政策和将南河流域纳入连片扶贫开发主战场的重大机遇,县发改、财政、扶贫开发、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要加大赴省到市汇报对接力度,积极争取各类扶贫项目资金。二是不断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发〔__〕12号)要求,各级财政要建立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精准扶贫相适应的财政扶贫投入增长机制。县级财政要逐年增加扶贫专项资金预算,加大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三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依据《南漳县扶贫贷款贴息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按照公平公开的原则,坚持多家联合会审机制,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扩大规模,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㈢整合各种资源,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为了探寻“精准”之道,要想在短期内解决新一轮确定的41个贫困村脱贫问题,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就必须走整合资源,合力攻坚之路。各相关部门、各镇要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开展扶贫“大合唱”,把有限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各种资源有效整合,用活用好,发挥作用和效益。一是大力实施“323”脱贫攻坚行动。即实施县、镇(区)、村三级联动;为每个特困村整合200万元资金,集中解决饮水、交通、住房、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五大突出难题”;实行“一名县‘四大家’领导联系一个村、一个县镇工作专班进驻一个村、一批项目资金整合扶持一个村”的工作模式。切实做到项目整合、资金整合、力量整合,努力实现精准到村、扶贫到户。二是与“三万”活动相结合扶贫。针对全县仍有9个行政村未通水泥路的实际,要切实采取“争取国家计划和政策扶持一点、县财政预算一点、部门帮扶一点、一事一议自筹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的“五个一点”的办法,整合交通、发改、扶贫等方面专项资金,结合今年开展的以“村村通客车”为主题的“三万”活动,11个县直部门“一对一”重点包保帮扶,合力破解资金瓶颈,确保今年11月底前彻底实现道路“村村通”。三是与政府“十件实事”相结合扶贫。今年全县将筹措整合资金2.1亿元,重点解决教育、交通、卫生、养老、法律援助等十项民生工程,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条件。

㈣注重标本兼治,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扶贫开发只有做到标本兼治,才能斩断贫困“穷根”。除了通过提高低保、医保、养老等社会保障和教育、住房、饮水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兜底式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存问题之外,解决稳定脱贫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增强造血功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一是扶持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与生态优势,以“中国有机谷”建设为载体,以“特色、精品、高效”为目标,加快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把各地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培植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发展现代农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形成特色有机产业集群,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带基地、大户带小户”的办法,让农民收入得到快速增加。二是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培训、“雨露计划”、九年义务教育等,通过务学、务农、务工等智能和技能学习,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三是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在必要的扶持下,贫困户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力量实现自我脱贫。在县直相关部门提供培训、务工、创业信息的前提条件下,贫困户要积极主动就业创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切实提高收入水平。

第5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查报告

编者按 2023年毕节5名留守儿童因在垃圾箱生火取暖,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阴影还未散去,2023年6月9日晚,毕节七星关区田坎乡的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死亡,悲剧又一次上演,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生存命运和困境的深深关切和担忧。来自全国妇联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6102.55万,其中独居留守儿童已达205.7万,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贫困程度比物质贫困更为严重。2023年5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状况调查”,并最终形成了题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九个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课题报告。我们编发此报告,目的是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关注他们学习、生活和心理面临的诸多问题,让上述悲剧不再上演。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图1)。意外伤害的发生源于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监护人履责不到位。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

然而,有九成多留守儿童认为学习重要,其学习态度与状态的差异,一方面缘于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学习知识一旦脱离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需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与留守儿童自身的情况有关,因为缺少有效监督和应有的学习辅导,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问题积累多了,势必影响学习的自信心。有58.1%的留守儿童表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高出5.8个百分点。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和谁最亲近”“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谁经常鼓励你表扬你”5种情况的平均百分比,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母亲、父亲和同学朋友,留守儿童则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但可以看到,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较弱,而朋辈性倾向明显,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此外,还有17.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己,这表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儿童消极情绪更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以及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都多于非留守儿童。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更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图2)。

总体来看,留守女童负面情绪多、孤独感强。其原因:一是性别的差异使留守女童更需要父母的爱抚;二是家庭和学校的情感支持不能满足留守女童的心理需求;三是传统的社会角色期待加重了留守女童的心理负担。留守女童的家务负担远高于男童,也高于非留守女童。在为家庭转移更多劳动负担的同时,留守女童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与父母外出带给她们的心理影响叠加在一起,不仅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也可能会影响到她们未来的发展。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

某县综治委的同志说留守男童是当地犯罪青少年的重要群体,称他们为“110的后备大军”。其原因:一是缺乏有效的监管,这是留守男童不良行为相对突出的直接原因。男生成熟较女生晚,更需要来自父母的监控,否则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难以理解、掌握和内化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导致价值观和行为偏差。数据显示,留守男童更赞同诚实守信的人容易受欺骗(55.1%)、一夜成名的人令人羡慕(47.1%)和做好事经常得不到好报(39.0%)等说法,比留守女童高4~6个百分点。

二是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男童影响较大,本次调查中有91.9%的留守儿童父亲外出或双亲外出。父亲外出缩小了儿童的生活和活动空间,也使得家庭中缺少权威形象,使男孩的管教和监督变得更为困难。此外,对于男童而言,父亲还提供了男子的基本模式,供其参照和认同,父亲远离不利于留守男童的性别认同。

6.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学生4.1和8.7个百分点,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43.4%),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初二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存在着种种发展的可能性,他们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变化大、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对于初二留守儿童来说,青春期的影响与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叠加,放大了种种问题。

7.父母外出对小学四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在四年级到初三6个年级的留守儿童中,过去一年,有3.6%的四年级儿童遭遇触电,比例;而非留守四年级儿童为1.5%,比例最低。在上网的留守儿童中,有26.9%的四年级儿童玩网络游戏,9.9%在网上浏览色情暴力内容,在6个年级中位于前两位。此外,有10.6%的四年级留守儿童在生病后选择自己忍着。

外出父母及代理监护人,因为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长大了,已经适应校园生活而又尚未面对升学压力,容易对其放松监管。这不仅使得他们更易遭受意外伤害,也忽视了他们一些不良品德和行为的滋生和发展。按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划分,十岁左右的儿童正是道德水平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也。他们经常想念父母(76.7%)、担心见不到父母(59.2%)、担心父母不爱自己(34.6%)的比例,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饭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个百分点,平均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个百分点。学习和校园生活状况更糟糕,上学迟到(49.2%)、没完成作业(54.6%)、不想上学(45.6%)、对学习不感兴趣(48.9%)、听不懂老师讲课(62.9%)、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56.7%)、成绩下降(78.5%)以及被老师惩罚(67%)的寄宿生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相差5.9~12.6个百分点。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寄宿生表示晚自习经常有老师答疑的仅有四成(40.4%)。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寄宿生学习之余或节假日最经常做的是在宿舍和同学聊天(50.1%),其次是在室外锻炼、玩耍(38.5%)和看电视(24.5%)。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就餐满意率仅六成多;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矛盾,他们觉得自己更有用,同时也觉得别人比自己运气好;他们觉得自己更受人欢迎,但不愿意和别人谈话聊天;他们认为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无助感。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对亲子依恋的研究结论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要求在于婴儿应该有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的连续不断的温暖、亲密的关系。他深信,早期依恋特征对个体后期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早期依恋的发展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关键期,儿童依恋难以重新建立,个体会出现情感不稳定的状况,面对挑战时也容易出现易怒情绪。

第6篇 古建筑火灾防火对策的调查报告

消防安全工作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形势下责任重于泰山,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大力推进消防安全工作社会化,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本文为大家提供了如何加强古建筑火灾防火对策的调查报告。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高堂大厦、琼楼玉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火灾,顷刻之间化为乌有。近代就有天安门城楼遭雷击起火。秦代的阿房宫、始皇陵,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明清两朝的北京故宫,几百年间烧毁过多少次,现在真正的明代以前建筑,已经所剩无几了。古建筑古建筑起火,造成的火灾损失是无法以金钱来估量的。除建筑物本身的艺术价值以外,在建筑物内一般还保存着大量的历史雕塑、绘画、古代碑刻等具有极强欣赏价值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古建筑是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一旦发生火灾,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都有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古建筑往往和当地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当地的旅游资源。成为当地政府收入的一部分,一旦发生火灾,肯定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如果火灾扑救不及时,造成游客伤亡事件,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1998年临汾市尧庙发生特大火灾,烧毁广韵殿砖木结构建筑一座,尧王等泥塑9樽,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万元,损毁的历史文化价值更为巨大。

其次,我认为引起古建筑火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木质建筑,极易燃烧。

因为大多数古建筑都是木质建筑,木材经过一百多年或几百年的干燥,成了极易燃烧物品,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火灾载荷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再加上古建筑一般都有油漆彩绘以及屏风、挂画垂帘等大量可燃装饰,一旦失火,室内散热差,温度升高快,很容易引起轰燃。

(二)人为火灾隐患较多。

(三)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古建筑火灾。

再次,我国的古建筑,由于容易发生火灾和蔓延,难于施救,是消防工作者千百年来棘手的问题。对于古建筑灭火的复杂性有以下几点来决定的。

(一)建筑部局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古人基于空间和相互照应的初衷把古城内的建筑设计成了珠联璧合式的构造,形成一种:登上一户屋顶便可游万家灯火的奇观。这就决定了一旦起火,即有可能形成火烧连营的后果。如1964年,承德外八庙的普佑寺遭雷击烧毁,今仅存遗址;1985年4月坐落在甘南高原上的拉卜楞寺大经堂发生火灾,连同正在展出的1000多件珍贵文物,被无情大火毁于一旦。

(二)人口众多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古建筑往往都是旅游胜地,游客往来众多,一旦发生火灾 ,现场混乱不堪,如果是在平常,工作人员如果疏散得当,会减少人员伤亡,如果是在大型宗教集会活动时,一旦发生火灾,很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三)交通不畅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有的古建筑远离城镇,建于偏远的高山深谷之中,交通不便,有的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部队鞭长莫及,延误了灭火战机。有的古建筑还设有门槛、台阶,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只能望火兴叹。

(四)设备不足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古建筑设计建造时并不像现代人设计楼房那样把消防设施都列在其中,大多数古建筑周围都缺乏灭火设备。后期为了保护古建筑原貌,不破坏建筑的完整性,很少在古建筑中增加现代建筑消防设施,这就造成古建筑一般无消防水源、无消防车救火或有车无路、有水无设施的尴尬局面,唯一能够用的多是一些轻便灭火器、消防桶等简单的灭火设施,对于燃烧猛烈、蔓延迅速的古建筑火灾真可谓是杯水车薪。

古建筑是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古建筑是珍贵的,其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根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我们非常明白,防火工作是主要工作,是第一位的。以上的情况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我们从事消防工作,应该忧天下之忧而忧,乐天下之乐而乐。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有效的预防其火灾的发生呢?我觉得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它。

首先,解决软件方面的原因,也就是古建筑在消防管理方面的原因。

应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和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认识到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其诸多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切实加强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要确定一名行政领导为该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认真履行《消防法》赋予的责任,并建立防火安全领导小组,形成行之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议事决策机构,合理编制古建筑消防设计和城市消防规划,结合城市环境建设进行相应的消防改造,拆除存在火灾隐患的旧房,彻底整治古建筑周边的火灾隐患,逐步建立规范化的消防安全环境。

第7篇 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的调查报告2023

习近平___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高度重视,同时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实现到2023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脱贫致富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为了抢抓机遇,准确摸清全县贫困底子,找准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我们组织专班人员,对全县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全县贫困人口的状况与分布

通过逐户摸底、建档立卡,2023年,按照国家划定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贫困标准计算,全县共有贫困人口_户、_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_%。具体状况和分布如下:

㈠从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看,在_户贫困户中,人均年现金收入在1500元以下(含1500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1501—2000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2001—2500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2501—2736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

㈡从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看,户均离村主干路2.1公里,其中离村主干路5公里以上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户均当家田1.2亩(人均0.37亩),其中无当家田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饮水困难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未通广播电视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住危房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

㈢从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看,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巡检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

㈣从重点贫困村分布看,全县有省定贫困村41个,其中,__镇6个,__镇6个,__镇6个,巡检镇4个,__镇4个,__镇3个,__镇3个,__镇3个,__镇3个,__镇3个。此外,__镇和__镇为全市重点贫困镇。

㈤从贫困户类型看,全县贫困户大体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暂时型贫困户(因灾、因病、因学和多子女等)。这类群体一般经过3—5年的时间,通过政府帮扶和自身的努力可实现脱贫;第二类为资源能力型贫困户(缺土地、资金、技术等)。这类群体通过政府帮扶可以较快实现脱贫;第三类为特殊型贫困户(伤残、智障、无后续劳动力资源等)。这类群体无法通过帮扶实现脱贫,只有通过政府救助或纳入低保才能保障基本生活水平。

二、致贫的主要原因

㈠自然条件恶劣。全县11个镇(区)中,有7个镇属于高寒山区,耕地少、地力脊、石漠化严重,山洪、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脆弱,农业比较效益低。2023年,7个山区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200元左右,比丘陵4个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少3300多元,贫困发生率比丘陵地区高出11个百分点。

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交通不便。目前,虽然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主要反映在部分山区行政村还没有通水泥路,大多数自然村交通状况改善不大,群众行路仍然不便。据调查,全县有9个行政村村级公路未硬化,17个行政村村级公路硬化不彻底(断头路),60%的自然村是泥土路。二是饮水困难。我县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以来,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特别是山区饮水难的问题依旧突出。如__镇孙山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畜禽饮水主要靠水窖蓄水,水质极差,遇到天旱,基本上都是买水吃。目前,全县饮水困难的有2.12万户、7万人。三是居住条件差。全县有3.82万户、12.6万人居住在土坯房或石板房中,占全县农村人口总户数的31.9%。这些土坯房大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已成危房。四是电力供应不足。在实施第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时,我县农村用电负荷设计较低,随着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供电负荷无法保障正常运行,尤其是输电线路末端用电矛盾更加突出。

㈢公共服务不到位。在群众就医方面,据调查,全县还有170个村级卫生室不达标。许多村卫生室由于医疗设备不足、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弱,群众除了伤风感冒外,一般都在镇里或县城看病,导致不少村卫生室面临生存危机。在学生上学方面,教育资源的整合使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也造成了上学难的问题。如教学点的撤并,导致很多小学生、特别是山区小学生上学要走很远的路,家长十分担心。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到镇里或县城上学,家长陪读。这样不仅造成农村教学资源浪费及城镇教学资源不足,而且由于陪读又造成一个劳动力的闲置浪费。同时,全县还有37个教学点需要改建完善。

㈣产业支撑能力不强。一方面,涉农企业带动能力弱。近年来,我县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整体实力不强,尤其是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尚未真正形成产业链条,“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户从企业或合作社中得到的实惠不多。另一方面,产业优势不强。要使农产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发挥好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我县养殖业、林特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普通产品多,特色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品牌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缺乏竞争优势,市场抗风险能力不强。

㈤资金投入不够。一是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少。由于我县不属于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国家投入的扶贫资金较少,我县每年仅对11个村进行重点扶持、整村推进,扶持作用不明显。同时,大部分村长期得不到政策扶持,贫困程度越来越严重。二是行业扶贫资金投入不够。如现在农村建一套砖木或砖混结构房屋,少则需要7—8万元,多则需要11—12万元。目前,国家危房改造等补贴政策资金大约在10000元左右,相对建筑成本而言,这些补贴无疑是杯水车薪,真正的贫困户因缺钱而无力搬迁,从而享受不到国家搬迁扶贫的优惠政策。三是村级投入缺乏来源。近年来,由于争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都需要村级配套资金,导致许多村负债累累,发展产业、加快建设的能力大大削弱。如硬化1公里村级道路,国家补助10万元,而实际需要投入25万元以上,每修1公里路资金缺口达15万元以上。据调查,全县村级债务高达1.83亿元,平均每村达64.8万元。四是自身投入严重不足。缺生产发展资金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7.6%。这些农户一年的收入除了保障基本生活和简单再生产外,没有余钱,他们有扩大再生产的愿望,一部分还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技术,但苦于缺乏资金,只能“望洋兴叹”。据调查,在_户贫困户中,户均欠外债526元。

㈥村级党组织“领头雁”作用发挥不充分。据调查,一些有烟叶、茶叶、香菇等产业的村级党组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但也有一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严重。如有些村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些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习惯于张口要项目、要资金,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谋划项目、争取项目;还有少部分村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困难群体无动于衷,每年仅靠民政救济进行安抚,而不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老百姓脱贫致富。

㈦人力资源不足。人力资源不足致贫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79.3%。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缺技术。这类贫困户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7%。这部分贫困户主要是劳动力文化水平太低,大部分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对新技术、新事物、新观念和新的经营理念接受能力不强,缺乏致富技能。二是缺劳力。这类贫困户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8.8%。我县劳动力外出务工已成为许多农民家庭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而劳动力少的家庭,主要精力用于农活,无暇外出务工,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三是家庭负担重。因病、因残致贫的有6800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0%;因供养子女上学和赡养老人致贫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3.5%。由于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导致这类贫困户家庭负担重,难以实现稳定脱贫。

三、脱贫的对策与建议

㈠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完善扶贫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全县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省市联网、资源共享和动态管理。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分类施策,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规划和具体扶持措施,细化脱贫标准,集中力量分期分批予以扶持,确保贫困户3年时间内稳定脱贫。二是健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以领导联镇帮扶、单位驻村帮扶、干部联户帮扶、镇(区)主责帮扶、社会参与帮扶为主要内容的“五帮”活动,下大气力抓好“五帮”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管理、督办考核和总结表彰等工作,确保每个贫困村有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三是完善扶贫督办考核机制。要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的范围,加大考核力度,适时出台对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检查考核的办法,每半年召开一次督查会议。对各镇(区)的考核,要把减贫指标和贫困村的面貌变化、扶贫产业的培植发展作为考核内容;对县直各单位的考核,要以“五帮”活动的效果为目标,检查深入到所联系的村帮扶活动情况,实行脱贫对象销号制,把每年帮扶脱贫户的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全县进行表彰,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

㈡争取多元投入,全方位筹措扶贫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扶持资金。抢抓当前我县比照享受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同等政策和将南河流域纳入连片扶贫开发主战场的重大机遇,县发改、财政、扶贫开发、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要加大赴省到市汇报对接力度,积极争取各类扶贫项目资金。二是不断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发〔2023〕12号)要求,各级财政要建立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精准扶贫相适应的财政扶贫投入增长机制。县级财政要逐年增加扶贫专项资金预算,加大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三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依据《南漳县扶贫贷款贴息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按照公平公开的原则,坚持多家联合会审机制,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扩大规模,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㈢整合各种资源,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为了探寻“精准”之道,要想在短期内解决新一轮确定的41个贫困村脱贫问题,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就必须走整合资源,合力攻坚之路。各相关部门、各镇要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开展扶贫“大合唱”,把有限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各种资源有效整合,用活用好,发挥作用和效益。一是大力实施“323”脱贫攻坚行动。即实施县、镇(区)、村三级联动;为每个特困村整合200万元资金,集中解决饮水、交通、住房、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五大突出难题”;实行“一名县‘四大家’领导联系一个村、一个县镇工作专班进驻一个村、一批项目资金整合扶持一个村”的工作模式。切实做到项目整合、资金整合、力量整合,努力实现精准到村、扶贫到户。二是与“三万”活动相结合扶贫。针对全县仍有9个行政村未通水泥路的实际,要切实采取“争取国家计划和政策扶持一点、县财政预算一点、部门帮扶一点、一事一议自筹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的“五个一点”的办法,整合交通、发改、扶贫等方面专项资金,结合今年开展的以“村村通客车”为主题的“三万”活动,11个县直部门“一对一”重点包保帮扶,合力破解资金瓶颈,确保今年11月底前彻底实现道路“村村通”。三是与政府“十件实事”相结合扶贫。今年全县将筹措整合资金2.1亿元,重点解决教育、交通、卫生、养老、法律援助等十项民生工程,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条件。

《对策的调查报告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