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语文调研报告15篇

发布时间:2023-01-29

语文调研报告

第1篇 多媒体与语文学科整合调研报告

多媒体与语文学科整合调研报告

知勇、知耻而后进

一、调查的目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已成为中小学教师上课使用的一种普遍工具,更是一种技能时尚。进入新课程改革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又得到了强化。自20__年,我校语文组开始探究多媒体教学的各种技巧以及与文本相结合的最佳途径。20__正式报批为区研究重点课题,20__年被批准为市级的一般课题了。虽然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这方面的探索,但毕竟是新生事物,没有前人可指引,也没有太多的相关经验可借鉴。再加上关于多媒体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利和弊之说法,说法不一,有专家认为:多媒体让学生思维退化、探索能力降低;有专家认为: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的更加形象、丰富的课程资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新教师高举多媒体教学的大旗,认为语文教学离开多媒体简直就是落后;而也有老教师认为“一根粉笔打天下”的时代永远不会过时。到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的利弊在哪里?应该如何才能最为科学的将多媒体这种新型教具为我所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这次的调查活动。而直接受益于我们这些年来制作的近百个课件,作为接受多媒体教学成果的最直接对象——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针对以上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这次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和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回答的方式,对象是全校三个年段各抽选一百人进行调查。以“语文学科与多媒体技术整合”为主题,内容涉及九个方面30项内容。调查的问题集中对于实施课改后,学校教学设备改造后,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学生对老师采用多媒体上课的意见与建议,学生接受多媒体授课的感觉等等。

调查问卷的设计如下:

语文学科与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调查问卷

一:对使用多媒体课堂授课的态度:

1、很喜欢

2、一般

3、无所谓

二:多媒体课堂与一般课堂的教学效果相比

1、很好

2、较好

3、不明显

4、没感觉

三:对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所起的作用

1、很好

2、较好

3、不明显

4、没感觉

四:在全文结构解读方面利用大屏幕的作用

1、很好

2、较好

3、不明显

4、没感觉

五:课件图片安插与文本内容的补充作用

1、很好

2、较好

3、不明显

4、没感觉

六:课件音乐设计与文本内容的和谐性

1、很好

2、较好

3、不明显

4、没感觉

七:课件制作整体效果(文本内容、图片、音乐)

1、很好

2、较好

3、不明显

4、没感觉

八:使用多媒体课堂,运用课件授课后,你遇到的问题:

九:使用多媒体课堂,运用课件授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十:针对多媒体课堂,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三、调查的结果

此次调查,初一共发出问卷90份,收回88份。初二共发出91份问卷,收回80份。初三共发出78张问卷,收回77张。发出问卷中共有14张未能收回。

总计发出问卷259份,收回245份有效答卷。问卷整体设计并不复杂,是为了学生方便作答。但针对几个关键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取得了翔实的第一手数据,对此,我们作出了以下的判断:

调查内容

很喜欢(很好)

一般(较好)

不明显

没感觉

对使用多媒体课堂授课的态度

175

6,已全部结束,感谢你的阅读。

第2篇 小学语文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们按工作计划进行教学调研。调研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二是检查教学常规管理。这次调研,听了指定的课改年级与非课改年级的课16节,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教案),听课笔记簿,作业批改抽样检查,召开座谈交流会,情况反馈分析会。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无论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管是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新课程的理念。②开始打破“教师为中心”,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2.语文三个维度目标得到一定程度的呈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教师的教学较扎实,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落实得较好;②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很多教师都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词、句方面的知识;③重视发展性评价,课堂上激励性语言多了。

3.部分语文教师都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上课方面做得较好,课件制作得很精美,教学中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4.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学常规管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听课簿内容较详细。③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得较细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分数(等级)和写有批语。中高年级还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

三、存在问题

1.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三种倾向:一是重视朗读课文,忽视语言的运用,轻视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实践,不通过有效的练习来培养语感,只是一味的把课文读来读去;二是重视感悟,忽视质疑,这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三是课改年级的教学有弱化“双基”的倾向。

2.学生的语文作业停留在知识性的层面较多,中高年级缺乏思维性拓展练习。如造句、写话、日记、周记等。

3.阅读教学方面学生缺乏有效的练习,教师没有设计精读课文中的重点语段练习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重视培养阅读能力方面的书面练习。

4.课改年级教师的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较普遍,很多教师的课只有温度而没有深度。

5.大部分忽视对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有的教师拔高习作教学的要求。比如,某教师批改三年级的作文时写下“详略不得当、中心不突出”这样的评语,评分只有30、40分的作文也较多,打击了学生习作的信心。

6.课改年级出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弱化”现象,表现在教师一味放手,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过多进行意义不大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7.少部分低年级语文教师执教精读课文时还不能将识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8.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写教学反思,少部分教师的备课笔记(教案)太简单,有的滞后于教学进度。有的教师听课极少,一个月只听了一节课。

四、教学建议

1.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加强“双基”教学。课改年级尤具要注意夯实“双基”。

2.加强语文实践,中高年级教师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富于多样性、创造性、选择性的书面练习。每篇精读课文学完后,课堂上要腾出5—8分钟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

3.加强对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要举行习作教学研究活动。

4.重视教学案例研究。在学科教研活动中,可以通过观摩课例剖析个案让老师明确什么是该学习的,什么是该避免的。

5.教师要写教学反思。不是每课必写,起码一个学期要写一些有价值的课后反思。

6.要结合自己所属远程教育的模式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7.加强集体备课。校本教研要带着“问题”进行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调研报告

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教育家朱永新曾多次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和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读书,能改变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升专业品质,促进专业发展乃至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促进其专业发展,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和构建书香校园建设,推进包河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为此,我们进行了全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调研活动。

一、调研目的:广泛深入地了解全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了解老师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为制定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方案提供必要的现实依据,为构建书香校园,推动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奠定基础。

二、调研范围:全区小学语文教师

三、调研方法:问卷法

四、调研内容:本次调研涉及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情况、工作量、健康状况等,重点调研教师的阅读现状。

五、调研过程

1、设计问卷。依据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的规划,设计了《包河区小学语文教师现状调查表》(重点调查教师阅读状况),并通过语文教研组长将调查表发给了每所学校的每位语文教师。2、问卷回收。各校由语文教研组长负责,通过电子邮件,陆续提交问卷。共收回问卷848份,其中有13份问卷无效,835份是有效问卷。3、统计分析。对提交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

六、调研结果与综合分析

本次问卷分别从读书兴趣、读书时间、读书类别、影响读书的原因等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1、读书兴趣方面:全区酷爱读书的小学语文教师有186人,占总人数的22.27%;喜欢读书的354人,占总人数的42.39%;一般的284人,占总人数的34.01%;不喜欢的11人,占总人数的1.3%。

2、读书时间方面:全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时间平均为0.96小时。喜欢读书,经常读书,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且读书时间达到或超过2小时的有175人,占总人数的20.95%。比较喜欢阅读,也经常读书,但不经常做笔记、写心得,读书时间在1.5-2小时的372人,占总人数的44.56%;偶尔读一读的176人,占总人数的21.08%;愿意读书,但忙于教学和班级管理事务,基本不读书的103人,占总人数的12.33%;对读书没有兴趣,基本不读书的9人,占总人数的1.07%。

3、读书类型方面:基本以阅读教学参考书、教育杂志的小学语文教师有272人,占总人数的32.57%;阅读文学、小说等人文著作有76人,占总人数的9.10%;阅读专业教学杂志如《小学语文教师》等77人,占总人数的9.02%,浏览《新安晚报》等89人,占总人数的10.66%;阅读《合肥晚报》的185人,占总人数的22.16%,读教育专著的79人,占总人数的9.46%;读其他报纸杂志等读物57人,占总人数的6.82%。

4、影响读书的原因方面:

(1)、工作负担较重。调查统计显示58.03%的教师反映由于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期待越来越高,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评估验收、检查,导致他(她)们平时起早摸黑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频繁地开会、评比、总结、接受检查……教师的业余生活被繁重的教学工作和检查验收占用了,辛劳疲惫长期积压,身心多数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一旦放假,不少教师整个身心松弛下来,对书本也会产生一种厌倦感,不想读书,更不愿动笔。

(2)、业余生活丰富。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老师也同其他人一样,即使偶尔有点时间,也没有去读书,而是打开电视、电脑,尽情享受快餐文化,或在网上冲浪、聊天、玩游戏。

(3)、心情浮躁不安。现在社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实际,老师也深受影响。许多老师感觉心很浮躁,静不下心来读书,即使读,也无非是一些报纸、杂志,最关注的多半是娱乐、体育、证劵、饮食、健康等知识消息,或者是被动完成学校和上级部门布置的读书任务,自觉主动地去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不多,更别说读哲学、史学、中外经典等方面的书籍。

(4)、适合的书不多。许多学校重视硬件投入、设备更换,但学校的图书投入不足,书籍更换更少,学校适合老师看的书不多。另外,语文教师给学生和自己孩子推荐和购买书籍较多,但给自己购买适合的书籍较少。

从问卷结果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区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的基本情况尚可。全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时间平均为0.76小时。有20.95%的教师,酷爱读书,经常读书,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等。54.96%的小学语文教师选择非常喜欢或喜欢读书,超过一半的小学语文教师能比较经常地阅读,读书已经成为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的生活,大家普遍具有较强的读书愿望,有着明确的读书目的。但问卷中也明显地暴露了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缺陷。如在“影响读书的原因”中,超过半数的老师认为影响读书的原因是“教师工作负担重,没时间读书”,这一方面反应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忙于教学、班级管理、迎接各级评估检查等事务,学习时间较少的事实,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小学语文教师对自己要求不高,个别老师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应对小学生已经绰绰有余了,没有必要再去读书,对读书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终身学习的认识不深,落实不够,终身读书的观念比较淡薄。

二是读书范围不广。多数教师阅读的是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杂志和报纸,对中外经典作品、人文著作以及孩子爱看的书籍阅读较少。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不及时读书无疑是无法胜任小学语文教学这一基础工程的。另外,不喜欢阅读人文书籍,这种现象也令人忧虑,因为人文阅读是阅读金塔的底座,是阅读的基础,人文阅读的质量决定着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它制约着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层次和水平,所以人文阅读喜爱程度的偏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不高。其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对适合孩子阅读或孩子喜欢的书籍应首先了解熟悉或与学生共读,只有这样对学生的指导才具有针对性。

三是阅读取向略显功利。阅读教学参考书和教育教学杂志在老师的阅读中占居首位,这表明一方面教学参考和教学杂志对教学工作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说明有些老师,过分依赖教参,教学工作缺乏创造力。另外,调查表明,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对文史著作的阅读,较多的选择四大名著,当代的佳作和外国经典作品选择较少,阅读取向还略显陈旧。此外,为了完成各级布置的读书任务或为了做课题而读书的老师较多,读书取向略显功利。

七、对策与思考

小学语文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意义重大。而教师读书不仅能够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启迪思维、增长智慧、提高素养、加快成长、实现理想甚至改变命运;还能够滋养心灵、净化情感、愉悦精神、陶冶性灵、丰富阅历;更能够使自己用心做事、激情工作、挖掘潜能、超越自我。读书对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学校整体发展,都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改进我区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现状呢?

1、远离浮躁,静心读书

老子说:“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读书可以使我们驶入一个很宁静的心灵港湾,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综观全国很多老师,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的老师,其中所有的成名者,如窦桂梅、于永正、魏书生、朱永新等无一不是疏离浮躁者。

以上名师尚且如此,我们一线老师更应该摈弃浮躁,远离浮躁,静下心来好好读书。首先要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文化规划,设计自己要陆续读什么书;其次要设法使自己那种浮躁之心平静下来,把认为可以不干的事情放到一边,腾出一片心灵空间来安放文化,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书籍。

2、读书万卷,教学有神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山东教育社总编辑陶继新先生,在《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报告中多次强调“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认为“读教相长”。因为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不少老师比较注重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不知道功在其外;如果老师们能真正广泛涉猎各种书籍的话,我们任何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因为,对老师来说,文化积淀的过程就是备课的过程。如教育专家于漪执教《孔乙己》一课,他导入新课后就这样提问:“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人的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看到悲剧使人泪下。《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可是我读了以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而是感觉内心一阵痛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孔乙己的悲剧是在笑声中进行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由此我们可以见一斑而窥全豹,于漪老师读了多少书,又背了多少书,我们无人能比。可见于漪老师丰富的文化内涵,成就了于漪的独具特色的语文教学。

3、科学选择,广泛阅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当今世界,行万里路容易,读万卷书太难。因为现在的书籍浩如烟海,所以我们应该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读书,以便我们的知识内涵、素质修养、见识思想、人文底蕴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创新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

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读哪些类型的书呢?

一要直面经典。高层次的文化阅读,能达到一以当十的效应,所以读书的原则要取法乎上。如果我们一味地好奇,读没有太大文化含量的图书,或者整天读一般的小报的话,即便读一辈子,我们也只是在这个层次上徘徊。但如果我们直奔上层的话,就能够以一当十。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高效率的阅读,可以拉长我们的精神生命和文化生命。另外读书不仅要精而深,而且要广而博,教育类以外的文学、美学、经济等方面的书都要读。因为教育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分支,我们如果不从整个文化来研读教育,就有可能误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所以语文教师要读各种高层次的经典书籍。

经典书籍应该包括中外经典,中国经典包括以老庄、孔孟等为代表的重要思想经典;以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代表的文化经典;以陶行知、叶圣陶等教育家著作为代表的教育经典。外国经典包括以苏格拉底、黑格尔、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布卢姆等等为代表的重要思想经典;以《爱弥儿》《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民主与教育》等为代表的教育经典;还有许许多多人文经典名著。这些书籍都是教师涵养自己、提高自己不可或缺的典籍。

二要关注当代。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学习当代各方面的教育专家和教育方面的报刊,要关注象魏书生、朱永新、袁振国、叶澜、孙云晓、何炳章等教育专家;要关注余文森、顾泠沅、郑金洲等教研专家;也要关注程红兵、李镇西、刘彭芝、高万祥等知名校长;更要关注于漪、钱梦龙、李吉林、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窦桂梅、王崧舟、薛法根、孙双金等学科名师;同时还必须关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班主任之友、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等主要教育教学报刊;也应关注网络名师和各大报纸的教育论坛等等……

三要注重人文。人文书籍是一个人提升品格和修养的主渠道,读这类书是读书人的真正享受。人们说,匠人和大师的区别在于匠人的学识单一,大师的学识综合。一个人要成为某一方面的大师,关键要具备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综合素养,特别是人格修养,而这种修养多来自于人文书籍。教师要把自己的书教好,体现特色,彰显个性,只是学习教学专业和教育理论书籍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多读人文书籍,使之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语文教师要经常阅读《读者》、《意林》、《读书》、《青年文摘》、《特别关注》、《演讲与口才》、《辽宁青年》等刊物;要注重阅读季羡林、余秋雨、易中天、于丹、余光中等名家作品,要研读《时文选萃》、《智慧背囊》等好书以及中外名著。

四要重视专业。人常说,古典让人厚重,前沿让人激越。专业是一个人工作谋生的最前沿阵地,要想取得理想的专业成绩,提升专业素养,就非得认真读专业书不可,另外熟悉了解儿童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熟读儿童经典图书和现在流行的绘本图书等,不仅能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大师生互动交流,增进师生友谊和情感。

4、厚薄激发,读写结合,

众所周之读是写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所谓的写,特别是所谓的写好,绝不会成为现实。但同时,只读不写也不行,大量的写,对读又是一个促进,而且多写会使写作熟能生巧。我们应该既重视阅读,又注重写作,读写结合。

书海无涯勤涵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我们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可以好好掌握自己;我们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可以做到事事尽心。让我们自己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吧!

第3篇 三年级小学语文课上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一、基本情况

我们按工作计划进行教学调研。调研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二是检查教学常规管理。这次调研,听了指定的课改年级与非课改年级的课16节,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教案),听课笔记簿,作业批改抽样检查,召开座谈交流会,情况反馈分析会。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无论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管是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新课程的理念。②开始打破“教师为中心”,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2.语文三个维度目标得到一定程度的呈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教师的教学较扎实,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落实得较好;②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很多教师都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句方面的知识;③重视发展性评价,课堂上激励性语言多了。

3.部分语文教师都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上课方面做得较好,课件制作得很精美,教学中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4.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学常规管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听课簿内容较详细。③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得较细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分数(等级)和写有批语。中高年级还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

三、存在问题

1.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三种倾向:一是重视朗读课文,忽视语言的运用,轻视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实践,不通过有效的练习来培养语感,只是一味的把课文读来读去;二是重视感悟,忽视质疑,这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三是课改年级的教学有弱化“双基”的倾向。

2.学生的语文作业停留在知识性的层面较多,中高年级缺乏思维性拓展练习。如造句、写话、日记、周记等。

3.阅读教学方面学生缺乏有效的练习,教师没有设计精读课文中的重点语段练习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重视培养阅读能力方面的书面练习。

4.课改年级教师的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较普遍,很多教师的课只有温度而没有深度。

5.大部分忽视对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有的教师拔高习作教学的要求。比如,某教师批改三年级的作文时写下“详略不得当、中心不突出”这样的评语,评分只有30、40分的作文也较多,打击了学生习作的信心。

6.课改年级出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弱化”现象,表现在教师一味放手,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过多进行意义不大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7.少部分低年级语文教师执教精读课文时还不能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8.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写教学反思,少部分教师的备课笔记(教案)太简单,有的滞后于教学进度。有的教师听课极少,一个月只听了一节课。

四、教学建议

1.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加强“双基”教学。课改年级尤具要注意夯实“双基”。

2.加强语文实践,中高年级教师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富于多样性、创造性、选择性的书面练习。每篇精读课文学完后,课堂上要腾出5—8分钟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

3.加强对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要举行习作教学研究活动。

4.重视教学案例研究。在学科教研活动中,可以通过观摩课例剖析个案让老师明确什么是该学习的,什么是该避免的。

5.教师要写教学反思。不是每课必写,起码一个学期要写一些有价值的课后反思。

6.要结合自己所属远程教育的模式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7.加强集体备课。校本教研要带着“问题”进行研究。

三年级小学语文课上课情况

第4篇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研报告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本文通过调查,发现了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当今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开展?其效果怎样呢?为此,我在平安县平安镇东村小学进行了实习教学,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搞好阅读教学。

第5篇 小学语文教学调研报告

(一)

一、基本情况

我们按工作计划进行教学调研。调研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二是检查教学常规管理。这次调研,听了指定的课改年级与非课改年级的课16节,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教案),听课笔记簿,作业批改抽样检查,召开座谈交流会,情况反馈分析会。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无论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管是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新课程的理念。②开始打破“教师为中心”,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2.语文三个维度目标得到一定程度的呈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教师的教学较扎实,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落实得较好;②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很多教师都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句方面的知识;③重视发展性评价,课堂上激励性语言多了。

3.部分语文教师都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上课方面做得较好,课件制作得很精美,教学中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4.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学常规管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听课簿内容较详细。③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得较细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分数(等级)和写有批语。中高年级还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

三、存在问题

1.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三种倾向:一是重视朗读课文,忽视语言的运用,轻视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实践,不通过有效的练习来培养语感,只是一味的把课文读来读去;二是重视感悟,忽视质疑,这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三是课改年级的教学有弱化“双基”的倾向。

2.学生的语文作业停留在知识性的层面较多,中高年级缺乏思维性拓展练习。如造句、写话、日记、周记等。

3.阅读教学方面学生缺乏有效的练习,教师没有设计精读课文中的重点语段练习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重视培养阅读能力方面的书面练习。

4.课改年级教师的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较普遍,很多教师的课只有温度而没有深度。

5.大部分忽视对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有的教师拔高习作教学的要求。比如,某教师批改三年级的作文时写下“详略不得当、中心不突出”这样的评语,评分只有30、40分的作文也较多,打击了学生习作的信心。

6.课改年级出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弱化”现象,表现在教师一味放手,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过多进行意义不大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7.少部分低年级语文教师执教精读课文时还不能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8.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写教学反思,少部分教师的备课笔记(教案)太简单,有的滞后于教学进度。有的教师听课极少,一个月只听了一节课。

四、教学建议

1.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加强“双基”教学。课改年级尤具要注意夯实“双基”。

2.加强语文实践,中高年级教师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富于多样性、创造性、选择性的书面练习。每篇精读课文学完后,课堂上要腾出5—8分钟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

3.加强对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要举行习作教学研究活动。

4.重视教学案例研究。在学科教研活动中,可以通过观摩课例剖析个案让老师明确什么是该学习的,什么是该避免的。

5.教师要写教学反思。不是每课必写,起码一个学期要写一些有价值的课后反思。

6.要结合自己所属远程教育的模式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7.加强集体备课。校本教研要带着“问题”进行研究。

第6篇 在“课内语文学习法”专家调研报告会上的讲话

各位专家:

下午好!很高兴我们因为“课内语文学习法”而在一起研讨。昨天的各位专家点评甚是精彩,有许多宝贵的意见值得我们学习,谢谢你们给我和我的同事们的褒奖和鼓励。

今天专家们坐在一起为语文教学而争论、各抒己见,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你们的研究都是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理论指导,而我们的教学也为你们的研究提供素材,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大家共同进步,也为中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活水。最近我正好在教诸子散文,说到百家争鸣,我和学生们说真的要感谢那个看似混乱实则开明的时代,有人说那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十个时代之一,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在那时总结又由那时传承下来,就是因为争论而激发了先人们的智慧,如果不是那样自由宽松的文化环境,今天我们到哪里去学习孔子的进取、老庄的洒脱?反面的例子是曾并称显学的儒家墨家,随着大一统的国家建立,尤其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兼爱、非攻”的民主思想自然被挤出主流,哪里还显呢?

昨天讨论到“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个语文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以我们一线教师的实践来说,其实是同样重要的。

教什么内容,除了教材编者的意图每个老师需要深入领会之外,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机动,学情永远不能忽视。我们所上的'每一节课都只是语文系统学习的一个环节,环环相连才能构成完整的语文课,学生也才能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培养出语文运用的技能。

至于怎么教,即使是没有做过教法专业研究的普通教师也会在口口相授的听课中按照某种套路来教学,这些套路经过研究者们的归纳和改革就成了教法或者是学法的模式,无非是为帮助一线教师上好课。

今天我们重点要谈的是“课内语文学习法”的特点,也许有人一提起模式就反感,感到因为形式限制了内容,就不是好东西。我想来打个比方,我是个母亲,得负责孩子的吃喝,所以虽然觉得做饭很麻烦,为了孩子的身体,还是每天精心挑选,给她做营养丰富、搭配合理、科学健康的饭菜,但是孩子还是不领情,她自己渴望在外买着吃,就盼着我有人请客出去吃饭,她好换换重口味,兰州拉面、肯德基,我就让她自己处理,但以他们的想法吃太多快餐会导致膳食不平衡。说明什么呢?仅仅一种做法,很容易生厌,即使你的营养再丰富,也会看着就饱了。得换又不能由着她胡来,得适时而动。

“课内语文学习法”的优势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的创设意图就是培养创造力,这个与知识学习也并不矛盾,只是侧重培养其自学能力罢了,以我的经验,学生在一节课上总是能提出一两个似乎于教参上找不到的问题,比如昨天我的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春上村树和李白的生命观的比较,也总有学生能够回答,因为那可能是他们的喜好,讨论未尝不可,这就是生成之美,比起我们的一些固定的视界或许更宽,我们为什么怕这些发现呢?应该支持啊,这是给我们找到新的视角来赏析啊。

当然传统的经典的视角教师是可以直接讲解的,这些选文的研究可能很精彩,教师好准备,也好讲授,但是这不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题,这就如同命题作文,让你写《诚信》,你却写《弯道超越》,怎么找到争论的结合点呢?当我们论辩的时候,偷换概念是容易将主题引入岔道的。我们今天的命题还是上法,不是内容。今天吃的是西餐,虽不是中餐,也有营养的,如果在座的哪位设计出泰国菜,我也乐意烹调,请大家分享。

应盛主任的邀请第一个作为高中教师来体验实践他创设的教法,对于我这样一个老教师来说,除了麻烦以外就再无什么功利可求了。其时我想起鲁迅的《呐喊自序》那段和金心异(钱玄同)的对话“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鲁迅说:“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把自己比作鲁迅是有点不谦虚,但是那份理想主义也就是答应做实验教师的动力吧。毕竟在今天这样扭曲的功利主义之上的教育体制下,我们的学生学得是不是太累?是不是学得太无趣了?换换口味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第7篇 2023小学语文教学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们按工作计划进行教学调研。调研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二是检查教学常规管理。这次调研,听了指定的课改年级与非课改年级的课16节,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教案),听课笔记簿,作业批改抽样检查,召开座谈交流会,情况反馈分析会。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无论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管是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新课程的理念。②开始打破“教师为中心”,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2.语文三个维度目标得到一定程度的呈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教师的教学较扎实,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落实得较好;②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很多教师都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句方面的知识;③重视发展性评价,课堂上激励性语言多了。

3.部分语文教师都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上课方面做得较好,课件制作得很精美,教学中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4.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学常规管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听课簿内容较详细。③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得较细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分数(等级)和写有批语。中高年级还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

三、存在问题

1.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三种倾向:一是重视朗读课文,忽视语言的运用,轻视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实践,不通过有效的练习来培养语感,只是一味的把课文读来读去;二是重视感悟,忽视质疑,这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三是课改年级的教学有弱化“双基”的倾向。

2.学生的语文作业停留在知识性的层面较多,中高年级缺乏思维性拓展练习。如造句、写话、日记、周记等。

3.阅读教学方面学生缺乏有效的练习,教师没有设计精读课文中的重点语段练习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重视培养阅读能力方面的书面练习。

4.课改年级教师的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较普遍,很多教师的课只有温度而没有深度。

5.大部分忽视对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有的教师拔高习作教学的要求。比如,某教师批改三年级的作文时写下“详略不得当、中心不突出”这样的评语,评分只有30、40分的作文也较多,打击了学生习作的信心。

6.课改年级出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弱化”现象,表现在教师一味放手,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过多进行意义不大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7.少部分低年级语文教师执教精读课文时还不能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8.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写教学反思,少部分教师的备课笔记(教案)太简单,有的滞后于教学进度。有的教师听课极少,一个月只听了一节课。

四、教学建议

1.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加强“双基”教学。课改年级尤具要注意夯实“双基”。

2.加强语文实践,中高年级教师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富于多样性、创造性、选择性的书面练习。每篇精读课文学完后,课堂上要腾出5—8分钟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

3.加强对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要举行习作教学研究活动。

4.重视教学案例研究。在学科教研活动中,可以通过观摩课例剖析个案让老师明确什么是该学习的,什么是该避免的。

5.教师要写教学反思。不是每课必写,起码一个学期要写一些有价值的课后反思。

6.要结合自己所属远程教育的模式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7.加强集体备课。校本教研要带着“问题”进行研究。

第8篇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现状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连抱之木必以授良匠,万金之壁不可付拙工。” 教育的振兴,希望在于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优劣。当前素质教育在全国大面积倡导实施,并且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时,它更需要一批新型的、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来完成这一教育的使命。为了深入、全面了解我校几年来小学语文新课程实验实施情况,以便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反思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找准推进深化我校新课程实验的着眼点和切入点,重新调整推进思路,促进全校语文教师均衡、协调、和谐地发展,笔者对我校小学语文教师现状情况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对象为我校14位专职语文教师

三、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涉及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态度、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教师课堂教学中把握“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几方面内容。

四、调研方法

采用谈话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

五、调研结果综合分析

㈠教师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语文专职教师14人,其中区骨干教师2人,校骨干教师1人,占语文教师的21.14%。师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7人,占语文教师的50%。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从学历结构上看:本科学历8人,占57.14%;专科学历5人,占35.71%;中师学历1人,占7.14%。

第二:从职称结构上看:小学高级职称8,占57.14%;小教一级职称5%,占35.71%;员级1人,占7.14%。

第三:从年龄结构上看:中青年教师占的比例较大,共计??人。

第四:从教龄结构上看:教龄20年以上有5人;5—19年有8人;5年以下有1人。

㈡优势与劣势

根据以上数据及教师平日教学情况分析,我校语文教师的主要优势如下:

第一、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踏实的工作作风,对教育事业有执著的追求。具有朴实的甘为人梯的精神和合作意识,协作能力,教师间关系和睦。年级教研组的凝聚力强,整体形成了和谐、愉悦的人文环境。

第二、学历较高、教学功底较扎实。教师92.86%以上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业务素质。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竞赛、基本功比赛及论文比赛中,1/3教师获奖情况良好。教师整体具有一定的实力与潜力。

第三、教师结构合理,中青年化,这决定了中青年教师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这批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并不太多的受陈旧的教育方式、理念的影响,能较快地接受新事物,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代沟小,与同事、学生都容易交流。

第四、学科带头人基本功扎实,工作务实,为教师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14位教师中,三位是我校的教导主任,她们在教师赛课、基本功大赛、论文中成绩较为显赫,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工作经验。

第五、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态度。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材培养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当中,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积极和正确与否,关系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调查发现,我校教师对实施的课程改革持欢迎的态度,但对目前的教学状况感到满意的老师仅为25%,有60%的教师认为“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忙忙碌碌的现象,进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在谈到“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时,有56%的教师认为要“加强理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教师们在不满意目前的教学状况的同时,将自身的专业成长与课程改革结合在一起。由此看出,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态度是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的。

第六、教师思想上有较正确的学生观。在多年的课程改革中,教师思想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课堂教学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七、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有所改进。教师们基本由片面地强调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向在强调学科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老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时能够通过“在师生的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参照教学参考书上的学科教学要求,拟订课堂教学目标,确定课堂教学步骤,选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式有所改进,大部分教师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师生、生生的互动。

劣势一:学校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

青年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新理念虽有所知,但只是知于表皮,课堂教学的把握显得有些华而不实;而部分教师多年的教学形成了一定的个性,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比较库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是很强。

教师自身的文化内涵沉淀不够。许多教师出来工作后,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进一步学习有所忽视,没有给自己的头脑注入新鲜的“血液”,吃“老本”的情况尤为突出。课堂教学的语言的艺术魅力缺少,而教师课堂的教学情感的表达更是我校教师最为薄弱的地方。

教师思想行为上的惰性。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发展者,对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为了实现师生和课程的共同成长,教师必须学习有关课程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但调查显示,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热情不高,他们更多的是忙于自己平日的教学和作业的批改。一天能抽时间主动学习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很少。

劣势二:影响学校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相对薄弱。其一表现在“模仿型”、“教学型”“经验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其二,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对教育方法、策略的适宜性,如何根据孩子的兴趣、个性来引导,教育时机的把握,管和放的度,怎样调动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怎样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与帮助者;怎样处理教材和有效地驾驭课堂等都感到棘手。整体上的研究能力与水平不能很好地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第二、教师培训渠道单一。新教材需要教师来驾驭,需要对教师进行实施新课程方面的培训,转变教育理念,明确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角色的转变,懂得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认识实施新课程过程应注意问题等。由于在职教师进修和提高受到经费、名额等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教师进一步的培训,主要是参加区的通识培训或学校的校本培训。而专业提高的主要方式是学历进修。观摩同事的课堂教学,合作、交流、探究也大多限于年级的学科组之间。教师接受外界的新理念机会少,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能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技术、转化为方法、转化为应用。新课程的理念在实施中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第三、落后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制约着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成长。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网络式”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校硬件设施的限制,使教师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受到了严整的阻碍,久而久之,教师热情减退。

第四、缺少专家的引领。学校的教师发展站不到一个更高的位置,感觉缺少领头羊,比较茫然。

六、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调研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㈠学校努力为教师的学习成长创造条件

1、搭建多层次的教师成长舞台,展示教师的成长

教师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教师的个性差异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就要求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多层次的舞台,使得每一位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获得成长的快乐。

2、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方案,激励教师的成长

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个教师评价方案中,应该注重教师发展性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来激励教师的发展;应该注重多元性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评价者应该来自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应该注重情感性的评价——评价要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点学科分数;应该注重互动性的评价——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流是双向的。

3、为教师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

学校尽可能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得方式,为教师的专业化学习提供机会。有了先进的思想指导,有了具有先进理念的专家引领,教师的成长会更有效。

4、优化教师学习成长的资源,促进教师成长

和课程资源一样,教师学习成长的资源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指的是教师学习的内容,具体可指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课程专家的报告,教育(学)书刊和工作伙伴等。而条件性资源指的是使教师学习成长开展的条件,如学校促进教师学习的条例,教师学习的所需要的设备等。教师学习成长的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师的学习成长中是不可缺少的,没有这些资源,教师的学习成长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的成长需要优化的资源。

5、给教师提供参与研究的机会。在研究中,教师才能不断总结得失败,提升经验,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与水平,才能逐步把自己由 “模仿型”、“教学型”“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向。

㈡教师要通过主动学习,丰富自己的,提升自己

1、教师要根据自己发展情况,拟定自己近几年的发展规划,对自己的发展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2、加强读书,使自己更具有教师课程能力的内涵。用先进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用先进的理念来引领自己,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支撑自己。一个具有思想,有着丰富内涵的语文教师才能更有效地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让自己的教学成为一门“艺术。

3、学会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

第9篇 初中语文学科课改情况调研报告

初中语文学科课改情况调研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学科课改情况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我市被确定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七年级语文选用了苏教版国标本语文实验教材。参加实验的教师约有130人。几个月来,我们深入学校听课、与老师一起座谈,检查、了解到我市七年级的语文实验教学,经过通识培训------教材教法培训-------课例观摩、研讨;成立课改实验中心组,课堂教学中能体现课改精神、课改要求和教材意图,我认为实验工作起步良好。

主要表现为:

——教学宗旨育人化。具体地说发生了以下“五变”:即学科本位、教材本位的弊端得到较好的克服,由关注学科、关注教材向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的转变;初步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习惯,大多数教师开始了由教书匠向育人师的转变;由“教”到“学”的转变;老师们的教学设计由“教案”到“学案”、由课堂到“学堂”的转变;

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教学目标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总之,新课改中,教师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学任务明确化。学科教学目标较明确,教学内容较丰富,知识本位的弊端基本得以克服,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得到关照和体现。

——教学方式合理化。教师本位和单向灌输的弊端基本得以克服,课堂教学模式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中有了明显的变革,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意识和课堂结构初步形成。如省中初中部汤莉的《繁星》一文的课堂教学(见教研网页)就体现了这一点。

——教学作风民主化。师道尊严的传统意识和习惯基本被抛弃,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初步确立,如市二中沈卫《端午日》一课的教学结构及学习活动的设计(见教研网页)充分体现了这些。尊重和激励成为大多数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和自觉行为,宽松、生动的课堂教学环境建设初见成效。

——教学实施创新化。不少教师的思想和手脚获得解放,不再做教材和教参的奴隶和搬运工,而是以课改精神和课标为指导,结合学校教育资源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大胆弥补教材难以避免的不足,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和组织教学。如蒋店中学陈志春老师上的《春》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课堂实录(见教研网页),增强了教材的适应性和教学效果,强化了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存在问题:

1.实验培训仍嫌不足,需再加大力度,常抓不懈。

课程改革的系统性和艰巨性决定了课程实验的学习和培训任务必然是任重而道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市的实验培训虽然取得了显然的成效,但实验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和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尚未完全到位,我们在听课时发现老师们“新教材,旧教法”的现象仍然存在,即使认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要真正都变成教师自觉的行为习惯和能力还要假以时日。

2.部分老师对课改的理验理解不透,角色的转变不到位。课程标准建议:老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但我们有些老师仍未实现教师角色的真正转变,虽然这些老师也注意要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然而学生还未讨论,他竟匆匆把结果讲了出来,唯恐“浪费时间”,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业任务;或者是层层设问,把学生引进自己预先设好的圈套中,说教味太浓。个别老师培训前后上的课基本一样,变化甚微。部分老师存在这样一个困惑:课改要搞,创新精神和能力要培养,课改还要不要抓基础、抓“双基”?其实让学生多读书多实践,在实践中训练学生扎实的基本功,这与课改并不矛盾。而且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和整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总目标认真落实到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作文五个方面的教学实践中,保证三个纬度的目标得到真正的落实。但有老师认识不到这一点。

3.学科实验教学尚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由于教师对课改、对课标、对语文教学缺乏宏观的系统的完整的认识,实验教学实践常常顾此而失彼,课改精神与语文学习、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学生情感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与其他方面的教学等等。往往难以协调兼顾,适度把握,和谐推进。如:

①我市的学科实验教学在作风的转变和开发学生情感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突破,在转变教学方式和体现学习过程方面也有了进步,在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则有较明显的欠缺。

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本次课改的标志性任务,但在实验教学中我市有些学校语文教学还未真正实现由灌输和变相灌输向探究的转变,课堂教学合作有余而自主尚不足,形式有余而实效尚不足。

③受传统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的影响,对新教材的创新点、突破点、亮点重视不够。实验教学和研讨多重课文阅读教学,而对作文、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研究还不够。

4.有些教师的基本功不过关,调控课堂的能力不强。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不能正确给予肯定或否定;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该讲清的而未能讲清;范读课文时未能起到示范的作用,甚至还不如大多数学生的朗读。有位老师安排练习时,只肯定了学生写在黑板上的答案,却漠示了台下几十个学生七嘴八舌的发言,这也反映出教师上课的调控能力不强,也没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未能用课改理念去指导教学。

5.《学习与评价》《语文读本》均编得较好,但我市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未订购,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学校经费紧张,不敢给学生订辅助读本,导致不少学校七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只有一本课本。还有的学校图书馆开放时间难有保证,老师布置要课外搜集资料,学生往往手足无措,课外拓展课程资源的难度很大。

几点建议:

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它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新的语文教材谁也没教过,没有一种现成的模式。全靠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去研究、去探索。如果光靠教师自发的行动,缺乏很好的组织,显然是不能保证大面积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有效地实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用好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语文教材,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本人提出如下建议:

1、各校语文学科组要对实验工作给以高度重视。每学期要经常组织校内的新课标新教材研讨观摩活动,集体备课活动要突出安排对苏教版教材的备课内容,要采取多种形式,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校际间的学习交流活动。其间,我们要不断地“冲电”,练好内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

2、各校要建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要由校长或主任担任组长,具体的负责本学校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指导工作等。

3、建立备课网络和集体备课制度,确保集体备课落实到位。以校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每周集中一次,保证用集体研究的最好的教案进行教学。

4、建立联络员定期汇报制度。我们将会同市课改中心组成员在各自的学区内巡回听课,,并加以具体指导。各校备课组长要向各学区的课改中心组成员汇报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研究如何解决的办法。

5、建立定期研究课制度。各学区根据具体情况定好时间表,排出各类课型、各类学校的研究课时间,为大家提供研究的平台,共同探讨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活动课、诵读欣赏课的教学路子。同时各学区要选一所学校作为语文课改示范学校,使其他兄弟学校有学习借鉴的样板。

6.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让学生把自己的优秀试卷、日记、作文收集并装入成长记录袋。开展优秀作品展示、手抄报、作文集设计。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的情趣。

几点打算:

我们语文学科在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方面,下学期打算做以下几项工作:

①.组织初中语文课改论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课堂实录比赛,汇集学生单元和考试优秀作文。并将此置于我室学科网页上。

②.继续组织培训,并作有关写作、诵读欣赏、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的讲座。

③.举行观摩活动,内容为:学生的写字、读书笔记、课外练笔、课内作文、手抄报、文学社刊展览。其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为教师提供范例。从而,真正迈出研究新教材的步伐,使我们的语文课改取得丰硕成果。

第10篇 初中语文教育调研报告

(三)调查结果:首先,从中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中学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大都是本科,少数老教师是大专文凭。其次,从现今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在教学方法方面,中学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基本都能使用多媒体。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从教学态度上来讲,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老师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学生都有耐心,视学生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中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我实习的年级是初一,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很常见。而此时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掌握不了语文知识的。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语文教师的必修。富有激情的声音、起伏的腔调,游走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是他们维持课堂秩序的手段。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些方法,效果还不错。

中学生是很单纯的,正因为这样,当一个称职的老师就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机夸奖他们。当然也不能全靠表扬,在行为习惯方面,批评和惩罚也是必要的,否则引不起他们的重视。中学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为他们年龄还小,就认为他们不懂,其实他们都拥有雪亮的眼睛。调查中发现,中学生最喜欢的是贴近他们思想的老师,如果师生共同喜好多,他们会比较亲近这个老师,反之,则比较生疏。他们最不喜欢的就是那种对待学生不公平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是想通过自己的途径引起老师注意的,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产生的后果也是他们始料不及的,可以说学生的出发点是无害的,端看老师如何对待。实习中,我就见到这样的事。我实习的班级有一个男生叫杨杰龙,很调皮,上课老是插嘴,老师越是说教他他越是调皮,老师对他很头疼。我认为杨杰龙除了自律能力不足外也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我会注意他的言行,每次跟他谈话都争取引导他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最后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中学生的感知觉已经逐渐完善,中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

中学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找出适合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引导他们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点:入学以后,他们的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相处中,他们逐渐学会与人相处、合作及竞争。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他们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感的发展。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两个能力。当然,要完成这个目标,须具备一定基础:即字、词、句知识;基础知识;表达技巧;文学常识等。这就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三大现实目标:基础知识、阅读、表达。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的基础能力。根据以上了解到的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改善语文教学现状必须先从制度改革抓起。其次要提升教师团队的水平和专业素质,要培养一批关爱学生的教师。最后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制定合适的课程,让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增长知识、获得学问。

第11篇 在“课内语文学习法”专家调研报告会上的讲话范文

各位专家:

下午好!很高兴我们因为“课内语文学习法”而在一起研讨。昨天的各位专家点评甚是精彩,有许多宝贵的意见值得我们学习,谢谢你们给我和我的同事们的褒奖和鼓励。

今天专家们坐在一起为语文教学而争论、各抒己见,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你们的研究都是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理论指导,而我们的教学也为你们的研究提供素材,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大家共同进步,也为中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活水。最近我正好在教诸子散文,说到百家争鸣,我和学生们说真的要感谢那个看似混乱实则开明的时代,有人说那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十个时代之一,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在那时总结又由那时传承下来,就是因为争论而激发了先人们的智慧,如果不是那样自由宽松的文化环境,今天我们到哪里去学习孔子的进取、老庄的洒脱?反面的例子是曾并称显学的儒家墨家,随着大一统的国家建立,尤其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兼爱、非攻”的民主思想自然被挤出主流,哪里还显呢?

昨天讨论到“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个语文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以我们一线教师的实践来说,其实是同样重要的。

教什么内容,除了教材编者的意图每个老师需要深入领会之外,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机动,学情永远不能忽视。我们所上的'每一节课都只是语文系统学习的一个环节,环环相连才能构成完整的语文课,学生也才能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培养出语文运用的技能。

至于怎么教,即使是没有做过教法专业研究的普通教师也会在口口相授的听课中按照某种套路来教学,这些套路经过研究者们的归纳和改革就成了教法或者是学法的模式,无非是为帮助一线教师上好课。

今天我们重点要谈的是“课内语文学习法”的特点,也许有人一提起模式就反感,感到因为形式限制了内容,就不是好东西。我想来打个比方,我是个母亲,得负责孩子的吃喝,所以虽然觉得做饭很麻烦,为了孩子的身体,还是每天精心挑选,给她做营养丰富、搭配合理、科学健康的饭菜,但是孩子还是不领情,她自己渴望在外买着吃,就盼着我有人请客出去吃饭,她好换换重口味,兰州拉面、肯德基,我就让她自己处理,但以他们的想法吃太多快餐会导致膳食不平衡。说明什么呢?仅仅一种做法,很容易生厌,即使你的营养再丰富,也会看着就饱了。得换又不能由着她胡来,得适时而动。

“课内语文学习法”的优势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的创设意图就是培养创造力,这个与知识学习也并不矛盾,只是侧重培养其自学能力罢了,以我的经验,学生在一节课上总是能提出一两个似乎于教参上找不到的问题,比如昨天我的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春上村树和李白的生命观的比较,也总有学生能够回答,因为那可能是他们的喜好,讨论未尝不可,这就是生成之美,比起我们的一些固定的视界或许更宽,我们为什么怕这些发现呢?应该支持啊,这是给我们找到新的视角来赏析啊。

当然传统的经典的视角教师是可以直接讲解的,这些选文的研究可能很精彩,教师好准备,也好讲授,但是这不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题,这就如同命题作文,让你写《诚信》,你却写《弯道超越》,怎么找到争论的结合点呢?当我们论辩的时候,偷换概念是容易将主题引入岔道的。我们今天的命题还是上法,不是内容。今天吃的是西餐,虽不是中餐,也有营养的,如果在座的哪位设计出泰国菜,我也乐意烹调,请大家分享。

应盛主任的邀请第一个作为高中教师来体验实践他创设的教法,对于我这样一个老教师来说,除了麻烦以外就再无什么功利可求了。其时我想起鲁迅的《呐喊自序》那段和金心异(钱玄同)的对话“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鲁迅说:“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把自己比作鲁迅是有点不谦虚,但是那份理想主义也就是答应做实验教师的动力吧。毕竟在今天这样扭曲的功利主义之上的教育体制下,我们的学生学得是不是太累?是不是学得太无趣了?换换口味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第12篇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2 、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中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13篇 语文教学督导调研报告

4月初,我用两天的时间,在联校其他教研员的配合下对各中心校的语文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研。我采用学生问卷和询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两种形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业务材料两方面进行调研,从获得了非常重要的教学信息。这对于指导我校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学生综合素质调查

1、书写

⑴写字姿势不正确是各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与我们老师的要求有关系。

⑵书写整体来看比较整洁,但基本笔画书写不到位是通病,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课堂教学的书写指导。各年级虽然都有写字作业,但是淡化了对书写的指导与训练。学生的写字训练本,大部分是被当作课下作业布置的,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

2、课文朗读

检查课文的诵读情况,采用齐读、指名读和重点课文的背诵三种形式。

⑴学生的背诵和朗读都使用普通话,基本能达到课标“正确、流利”的要求,但学生的情感流露不充分,表现为朗读的节奏快,不注意停顿,唱读是个别现象)。

⑵多数学生的读书姿势正确,都能自觉地将课本端起,且有一定的斜度。

⑶重点课文很少有背不过的。

3、读书做记号

读书做记号是四上提出的习惯要求。4-6年级也是这一学习习惯的检查重点。

⑴多数学生课本上有标划,标有注音,字典上的词语解释。

⑵从学生的课本中很难看到学生对好词、好句、精彩片断的个性感悟和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的标注中应该能体现出学生对文本的品味。可是很遗憾,在学生的课本中,能看到的有价值个性感悟凤毛麟角。

4、古诗积累内化

前段时间,按课标要求联校统一印制了20首古诗。对古诗背诵,可以说时间短、进展快,很多学生都能背得出。

⑴各校对古诗的张贴缺乏统一规划,各班帖得比较凌乱。

⑵古诗积累要求层层深入:背诵—默写-品味-交流-运用。联校将按这一程序,循序渐进地检查积累效果。

⑶继续增加古诗积累量,实现稳步推进,逐步深化。

二、业务材料调查

这次调查重点关注了高年级的主题阅读和采蜜集。

1、主题阅读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积极认可。

2、采蜜集的使用从上学期至今效果都不好。

⑴现状:学生对阅读摘抄内容不加选择,教师对此也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要求。体现在摘抄的内容具有随意性和无目的性;学生对阅读内容不进行重复阅读;所摘抄内容的面太窄,多数是摘抄作文选内容;我的平台部分则是摘抄作文后的评语。

⑵措施:明确把课外阅读的目的当作获取新知识的手段。

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

②重视阅读质量和阅读深度,重视阅读的技巧。让学生学会品味经典,咀嚼经典。对作品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断反复品味欣赏,做到精、细、密。

③期中考试后,结合采蜜集,3-6年级全面推动“5+2”经典阅读模式。

确定可行的阅读指导方法——学生阅读采用四遍六步阅读法,加大对各班阅读成果的检查力度。

三、今后工作目标

1、加强对各中心校的教学视导

2、全面推动古诗积累、主题阅读、“5+2”经典阅读,到下学期末初步形成我校特色,学生综合素质(听说读写能力)见成效。

3、各班建立这三方面工作的自主运行机制,健全学校评估机制。

第14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喜欢且富有实效的?带着这些问题,本人进行了长达两年半时间的调研,走遍了全县23所初中学校,听评课达250余节,积累了一些初步的思考。现将本人对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一些调查与思考报告如下:

一、可喜的成绩

1、教师敬业精神明显增强。从听课的情况看,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准备比较充分,部分教师不仅能够精心设计课时教学方案,还能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内容特点编制学案,没有教案进课堂的教师极少,在所听的250余节课中,只有个别教师教学比较随意,教学预设不充分;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候课的自觉意识,能提前5分钟到达教室门前等待上课,没有候课意识或上课迟到的教师在所听的250余节课中只有1人。从访谈的情况看,部分学校开始实行集体备课制,少数学校的集体备课不仅落实较好,而且抓出了一定的成效,个别学校构建了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且落实较好;部分教师有着比较强烈的专业发展与提升的意识和愿望,其中城区和城郊的语文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与提升方面显得尤为迫切;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课堂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并能想方设法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所任学科的教学质量。

2、教师教学观念开始转变。从整体上看,我县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农民穿西装”,“满堂灌、满堂问”的倾向比较明显,但在少数教师和少数课堂上仍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开始倡导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二是开始使用学案教学;三是开始关注“方法”这一目标维度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四是有了初步的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五是能正确把握“工具性”这一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语言的积累。

3、学科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尽管从整体上看,我县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全市排名还比较靠后,但进步的幅度较大:中考平均成绩与市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且缩小的幅度较大;学科等级划分的分数线在逐年提高;县内各校的平均成绩分布逐年趋向均衡,差异系数逐年减小。尤其是2011年中考,我县语文学科人均成绩取得重大突破:在市直、五区、五市县等11个单位中排名第七;在五市县中排名第二,仅落后于攸县。

4、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2011年全市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世纪星实验学校青年教师曾利平获全市第一名;2011年全市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素养大赛,下东中学组队参加,获得团体一等奖,单项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2011年和2011年两年中考研讨会上的示范课都获得了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的高度评价。

二、严峻的问题

1、教学理念整体滞后,适应不了课改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宰了课堂。课堂教学“讲风”太盛,教师独霸课堂话语权,学生的阅读、思考、交流、讨论、书写诸种权利被严重剥夺。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角色、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课堂讲授限时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落实到位,课堂教学中仍以讲析繁琐的“填鸭式”和提问琐碎的“满堂问”为主要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自主学习时教师不给予有效指导,学生没有任务驱动,随意性比较大。合作讨论前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没有考虑设计的问题是否有合作讨论的必要和价值,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组分工,没有制定规范的合作讨论规程,形式主义倾向比较明显。探究学习时教师没有设计具有一定深度的探究课题,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探究方法指导,探究缺少必要的深度和广度。

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不力。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担心课堂教学改革会影响学科教学成绩,存在观望等待的思想。学校存在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视行为,不重视过程管理,缺少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监督机制和制度保障,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不强,研究氛围不浓。

2、教材研读与处理能力不够,教学有效信息把握不准。

对文本的内涵与外延缺乏深度挖掘。教师对文本不作深入的研读,没有自己的原初理解和独立见解,只是照搬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关注较多的是文本内容层面的东西,而对文本形式(语言表达)层面的东西研究不透,课堂教学缺少必要的深度与宽度。如一位教师在教《袋鼠之谜》(八年级下册)一文时,整节课只是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袋鼠的“三大奥秘”以及奥秘背后的原因,而将文章最精彩的教学内容(“卒章显志”的写法启示,用记叙文的框架、对话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表达形式,精巧的构思布局)舍弃,这是对文本内涵缺乏深度挖掘的典型表现。

对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缺乏整体关照。教师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缺少透彻的研究,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学科基本思想、学科基本方法把握不准,致使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明、教材处理过全、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错位等。如一位教师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时提出了以下几个供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①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②为什么说不要想着下面的岩石;③父亲是怎样救孩子下来的;④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⑤如何评价其他四个孩子。而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本文的教学目标应该可以确定为:①学习朗读;②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验思想感;③品评文中人物,多角度解读文本;④联系实际,探究文题、文末经验句的含义。对比该教师的课堂提问和教学目标,我们便可以发现,该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不成序列,而且绝大多数是与教学目标背离的。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缺乏整合利用。教师在处理教材和文本时,要么把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程等同,对文本不加取舍地全都列入教学内容;要么把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等同,将一篇文章从头讲到尾;要么把教材内容和考试内容等同,将阅读教学异化为做阅读训练题。对教材内容没有分析、选择、重组和优化,更谈不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问题化和操作化组织;对文章插图、研讨与练习、音像资料、助读材料、师生的原初理解等教学资源缺乏利用意识。如一位教师在教《安塞腰鼓》(七年级下册)时,有两个环节便没有对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剪取和重组:一是在“观看视频,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没有将能够体现“安塞腰鼓”恢弘气势的视频资料剪辑,从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为阅读文章奠定感情基础的目的;二是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环节中,由于教师没有将用于朗读的材料进行剪取重组,而是全文朗诵,致使“通过朗读,感受语速、语调的变化,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这一教学目标落空。

对文本的文体特点和能力要求缺乏研究。教师在处理教材和文本时,对文本特点及相应的文体阅读能力训练不作区别对待,而是按照一般文章阅读的要求和程序来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或脱离文本、曲解文本,或放大人文教育、异化为非语文课。如一位教师教《钱塘湖春行》(古诗),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是:如果根据这首诗为游人设计一个游钱塘湖的路线,该怎样设计?应该把哪里作为旅游的重点?把诗歌教学当做了写实用文的依据。又如一位教师教《罗布泊,一个消逝的仙湖》(说明文),在指导学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便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关于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的讨论上了,而对于与说明文这种文体相关的阅读知识理解和阅读能力训练根本没有涉及,将语文课异化成了环保教育课。

3、教学策划与设计的水平不高,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低。

一是课堂情境的营造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和谐。教师在进行教学策划和设计时,不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如文体要素、情理要素、语言要素、风格要素等)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情境,教师与学生之间常常是“隔心、隔情、隔智”,课堂情境与教学内容常常矛盾。如《最后一课》,教学内容本应该是严肃沉郁的,教师应该据此创造一种庄严肃穆的课堂情境,但一位教师在教这一课时,整个课堂情境是嬉戏吵闹的,让人听后觉得像一场闹剧。

二是课堂教学安排违背适度原则。首先是课堂教学的容量安排过度。要么过小以致干瘪,如课文阅读教学课;要么过多以致臃肿,如试卷讲评课和综合复习课。如一位教师在上《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一课时)课时,共安排了“中考考点回顾、论点知识、论据知识、论证知识、词句理解知识”等5大块知识,还有用于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的7段训练材料。另一位教师在教《喂!出来》(一课时)一文时,共出了10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我县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是普遍过小,如一位教师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一个课时只做了“教读生字”一件事。其次是教学的难度、深度、起点安排过度。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缺乏学情分析的意识,不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恰当地安排教学难度、深度和起点,要么过深、过高,学生够不着,学习的积极性被挫伤;要么过浅、过低,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刺激思维神经系统的兴奋。如一位教师在学生回答了“楷模”就是“榜样、模范”的意思后,还要追问“楷模”为什么是“榜样、模范”的意思,难度太高。另一位教师在教《“友邦惊诧”论》时,将教学的起点定在学生自读分析论证方法上,起点太高。再次是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内容安排的时机不当。如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路通常是:①布置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书;②指名上黑板听写、解释词语;③书看完后,组织学生讲评黑板作业;④讨论思考题。这样的序列安排造成了教学思路的割裂与中断,扰乱了学生的思维,破坏了课堂教学的整体协调。

三是教学程序的安排没有起伏,节奏感不强。一般来说,教学程序的安排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审美教育规律,要像写文章一样,抑扬顿挫,高潮迭起。但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程序安排达不到这个要求。首先是教学的速度缺少快慢行止,从头到尾一个速度,毫无起伏。其次是教学内容缺乏详略的取舍安排,各个环节平均用力,看不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高潮。再次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鲜明的节奏感,问题与思维的难度不是渐次加大,教师提供的外部刺激缺少强弱变化,学生思维训练的形式单一枯燥。最后是教学环节的安排没有层次性、序列性和递进性,且目标意识不强、意图不明显,不能形成一种层层深入的、循序渐进的整体节奏。

四是训练与问题的设计形式单一,效益低下。在训练设计上,主要存在训练意图不明、训练指向不清、训练强度不宜、训练方式单一、训练脱离文本、训练缺少拓展延伸等问题。在问题设计上,主要存在设计的问题思维容量小、缺乏合作探究的价值,问题之间缺少关联、没有形成层进的序列,问题不能牵引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与品读等问题。

4、教学实施过程中缺乏规律意识,教学操作能力较差。

教师缺乏课型意识。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论何种文体,也不管教学内容的特点,统一按照相同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模式化倾向严重。如试卷讲评课,许多教师对“讲什么、为什么讲、怎样讲”缺少整体规划,逐题讲习的多,重点突出的少,没有充分发挥典型试题在知识建构和能力迁移上的作用,就试卷讲试卷的倾向明显;笔练意识淡薄,学生动口的多,动笔的少,能上黑板板演的机会更少,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较差;试卷讲评中忽视“互动性”,没有为学生充分表达思维过程提供机会,学生参与度不够。又如综合复习课,教师中普遍存在教学起点和标高确定不当,示例分析中缺少方法渗透,方法领悟与示例分析脱离,示例呈现缺乏层次、梯度、拓展和延伸等问题。再如作文指导课,绝大部分教师在两个课时中仅仅是命了一个题目,没有方法指导和作文讲评,学生学习写作的环节严重缺失。

教学环节不完整。首先是部分教学环节的缺失,如课堂导入、课堂小结、课堂板书、拓展训练、作业布置等环节经常被教师简省;其次是环节之间缺少过渡与照应,各个环节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再次是教学的各环节之间缺少一条清晰的教学线索,教学内容散乱,逻辑性不强。这些缺点在新教师的课堂教学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学生活动不充分。教师调动不够,学生参与度较低,课堂活动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专利。活动形式单一,个别学生活动时,其他学生因为没有任务驱动而乱动。学习过程缺失,“结论教学”教学的倾向比较明显,学生阅读与写作过程得不到保证,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机会不够充分,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培养。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不够,活动的效率低、价值不大,无效活动较多。讨论交流的向度单一,只见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不见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

课堂点评与指导不到位。首先是课堂点评没有原则,缺少激励与引导作用,绝大部分教师错误的理解了新课程关于学生评价的理念,对学生的回答不问正确与否,不管是否合理,一律使用“好”“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语言予以评价,对学生的错误理解不及时矫正,尤为关键的是教师不能通过恰当的课堂点评,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推动教学过程的有序展开。其次是课堂指导没有到位,课堂上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讲多长时间,教师心中无数,如语文阅读课中朗读训练的指导,绝大多数教师都用朗读的数量来衡量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至于什么时候安排读、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基本上指导不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运用不当。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虽然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且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但使用的时机、长度、效度处理不好。要么使用时机不当,多媒体应用牵强附会,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严重背离,而不是有机结合;要么用之无度,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盲目地追求“高大全”,堆砌了大量的素材,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要么用之无效,不是把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根本目的落实到有效上,而是把它当成区别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唯一标志,反而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学时间分配失当,教学重心偏移,教学效率降低。

三、诚恳的建议

1、强化教研意识。要充分利用集体备课这一平台,深入开展教学反思、课堂观察与诊断、说课评课、相互听课、集体研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应牢固树立“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意识,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在真实情景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让教学研究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常态。要尽可能利用上绩效课这一契机,逐步养成研课、磨课的习惯,切实增强学情分析、教材研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的能力,并最终让常态课能达到甚至超过绩效课的水平。

2、提高自身素养。一要重视案例分析与研讨。从调研的情况看,教师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而是教学操作能力的问题,而提高教学操作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案例分析与研讨,如文本解读案例分析、课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材处理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标研读案例分析、问题设计案例分析、训练设计案例分析等。二要狠抓业务自修与提升。一方面要强化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因为任何形式和层次的培训,只有与自身的专业发展欲望相契合,才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要切实制定业务自修年度项目书,并认真落实,逐步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3、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来构建教学模式。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已有学习水平来整合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选用教学方法、选取教学组织形式。要坚决贯彻落实教育局提出的教师课堂讲授限时制度,着力解决讲与练、教与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教程推进与方法融合等关系问题,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要敢于突破教育教学传统,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改革与继承之间的关系,按照“构建——实践——反思”的思路构建自己的课型教学模式。

4、建立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学案编制、课堂实录、训练检测、经典试题、教学反思、教材解读、课标研读、教学交流、教育理论等方面。教学资源库中资料的来源可以是教师的原创,也可以是教育名家的资料选摘。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可以以电子邮箱、个人博客等为平台,教研室应分学科设有公共的电子邮箱和教研博客,教师个人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设立电子邮箱和教研博客。

第15篇 初中语文学科课改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我市被确定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七年级语文选用了苏教版国标本语文实验教材。参加实验的教师约有130人。几个月来,我们深入学校听课、与老师一起座谈,检查、了解到我市七年级的语文实验教学,经过通识培训------教材教法培训-------课例观摩、研讨;成立课改实验中心组,课堂教学中能体现课改精神、课改要求和教材意图,我认为实验工作起步良好。

主要表现为:

——教学宗旨育人化。具体地说发生了以下“五变”:即学科本位、教材本位的弊端得到较好的克服,由关注学科、关注教材向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的转变;初步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习惯,大多数教师开始了由教书匠向育人师的转变;由“教”到“学”的转变;老师们的教学设计由“教案”到“学案”、由课堂到“学堂”的转变;

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教学目标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总之,新课改中,教师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学任务明确化。学科教学目标较明确,教学内容较丰富,知识本位的弊端基本得以克服,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得到关照和体现。

——教学方式合理化。教师本位和单向灌输的弊端基本得以克服,课堂教学模式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中有了明显的变革,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意识和课堂结构初步形成。如省中初中部汤莉的《繁星》一文的课堂教学(见教研网页)就体现了这一点。

——教学作风民主化。师道尊严的传统意识和习惯基本被抛弃,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初步确立,如市二中沈卫《端午日》一课的教学结构及学习活动的设计(见教研网页)充分体现了这些。尊重和激励成为大多数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和自觉行为,宽松、生动的课堂教学环境建设初见成效。

——教学实施创新化。不少教师的思想和手脚获得解放,不再做教材和教参的奴隶和搬运工,而是以课改精神和课标为指导,结合学校教育资源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大胆弥补教材难以避免的不足,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和组织教学。如蒋店中学陈志春老师上的《春》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课堂实录(见教研网页),增强了教材的适应性和教学效果,强化了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存在问题:

1.实验培训仍嫌不足,需再加大力度,常抓不懈。

课程改革的系统性和艰巨性决定了课程实验的学习和培训任务必然是任重而道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市的实验培训虽然取得了显然的成效,但实验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和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尚未完全到位,我们在听课时发现老师们“新教材,旧教法”的现象仍然存在,即使认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要真正都变成教师自觉的行为习惯和能力还要假以时日。

2.部分老师对课改的理验理解不透,角色的转变不到位。课程标准建议:老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但我们有些老师仍未实现教师角色的真正转变,虽然这些老师也注意要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然而学生还未讨论,他竟匆匆把结果讲了出来,唯恐“浪费时间”,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业任务;或者是层层设问,把学生引进自己预先设好的圈套中,说教味太浓。个别老师培训前后上的课基本一样,变化甚微。部分老师存在这样一个困惑:课改要搞,创新精神和能力要培养,课改还要不要抓基础、抓“双基”?其实让学生多读书多实践,在实践中训练学生扎实的基本功,这与课改并不矛盾。而且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和整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总目标认真落实到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作文五个方面的教学实践中,保证三个纬度的目标得到真正的落实。但有老师认识不到这一点。

3.学科实验教学尚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由于教师对课改、对课标、对语文教学缺乏宏观的系统的完整的认识,实验教学实践常常顾此而失彼,课改精神与语文学习、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学生情感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与其他方面的教学等等。往往难以协调兼顾,适度把握,和谐推进。如:

①我市的学科实验教学在作风的转变和开发学生情感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突破,在转变教学方式和体现学习过程方面也有了进步,在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则有较明显的欠缺。

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本次课改的标志性任务,但在实验教学中我市有些学校语文教学还未真正实现由灌输和变相灌输向探究的转变,课堂教学合作有余而自主尚不足,形式有余而实效尚不足。

③受传统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的影响,对新教材的创新点、突破点、亮点重视不够。实验教学和研讨多重课文阅读教学,而对作文、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研究还不够。

4.有些教师的基本功不过关,调控课堂的能力不强。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不能正确给予肯定或否定;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该讲清的而未能讲清;范读课文时未能起到示范的作用,甚至还不如大多数学生的朗读。有位老师安排练习时,只肯定了学生写在黑板上的答案,却漠示了台下几十个学生七嘴八舌的发言,这也反映出教师上课的调控能力不强,也没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未能用课改理念去指导教学。

5.《学习与评价》《语文读本》均编得较好,但我市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未订购,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学校经费紧张,不敢给学生订辅助读本,导致不少学校七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只有一本课本。还有的学校图书馆开放时间难有保证,老师布置要课外搜集资料,学生往往手足无措,课外拓展课程资源的难度很大。

几点建议:

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它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新的语文教材谁也没教过,没有一种现成的模式。全靠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去研究、去探索。如果光靠教师自发的行动,缺乏很好的组织,显然是不能保证大面积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有效地实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用好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语文教材,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本人提出如下建议:

1、各校语文学科组要对实验工作给以高度重视。每学期要经常组织校内的新课标新教材研讨观摩活动,集体备课活动要突出安排对苏教版教材的备课内容,要采取多种形式,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校际间的学习交流活动。其间,我们要不断地“冲电”,练好内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

2、各校要建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要由校长或主任担任组长,具体的负责本学校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指导工作等。

3、建立备课网络和集体备课制度,确保集体备课落实到位。以校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每周集中一次,保证用集体研究的最好的教案进行教学。

4、建立联络员定期汇报制度。我们将会同市课改中心组成员在各自的学区内巡回听课,,并加以具体指导。各校备课组长要向各学区的课改中心组成员汇报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研究如何解决的办法。

5、建立定期研究课制度。各学区根据具体情况定好时间表,排出各类课型、各类学校的研究课时间,为大家提供研究的平台,共同探讨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活动课、诵读欣赏课的教学路子。同时各学区要选一所学校作为语文课改示范学校,使其他兄弟学校有学习借鉴的样板。

6.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让学生把自己的优秀试卷、日记、作文收集并装入成长记录袋。开展优秀作品展示、手抄报、作文集设计。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的情趣。

几点打算:

我们语文学科在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方面,下学期打算做以下几项工作:

①.组织初中语文课改论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课堂实录比赛,汇集学生单元和考试优秀作文。并将此置于我室学科网页上。

②.继续组织培训,并作有关写作、诵读欣赏、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的讲座。

③.举行观摩活动,内容为:学生的写字、读书笔记、课外练笔、课内作文、手抄报、文学社刊展览。其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为教师提供范例。从而,真正迈出研究新教材的步伐,使我们的语文课改取得丰硕成果。

《语文调研报告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