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发展的调研报告15篇

发布时间:2022-11-27

发展的调研报告

报告怎么写

一、引言 农村经济发展是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稳定。本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前农村经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农村经济现状

1. 农业生产:农业依然是农村经济的基础,但农业生产效率仍有待提高。农作物种植结构单一,现代化农业技术应用不足。

2. 乡村产业:乡村特色产业逐渐兴起,如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但规模较小,产业链不完善。

3. 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有差距,如道路、水电、网络等。

4. 人力资源: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年轻一代对农业兴趣不高,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存在的问题

1. 技术落后:农业生产技术更新慢,导致产量和质量提升有限。

2. 市场对接: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3. 政策执行:惠农政策落地难,政策效益未能充分显现。

4. 环境压力:过度开发可能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可持续发展。

四、解决策略

1. 推广科技: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如智能农机、绿色种植等。

2. 建立市场机制:鼓励农民合作社,打造品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稳定市场价格。

3. 政策优化: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减轻农民负担。

4. 生态保护:实施绿色发展策略,推广环保农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

五、案例分析 以某县为例,通过引入科技种植、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六、展望未来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通过改革、创新,农村有望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第1篇 农村改革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一、调研的背景与动机 :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美好图景。与此同时,中央明确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显而易见,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

二、调研时间:

__年3月---__年10月

三、调研范围:

居力很镇15个行政村

四、调研内容:农村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意识跟不上发展需要

1.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核心。但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后于农村改革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对发展认识不够,对上级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农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基层干部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2.农民群众观念陈旧,市场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发展意识淡薄,农业生产上只顾传统种植,在一些利益问题上,只顾眼前小利,忽视长远效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的村上级给农民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服务,但大家不积极、不配合,致使成型的好项目无法落实。

(二)农业结构有待调整,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力度不够

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乡党委、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投入多、产出少。加之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中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不愿向畜牧、蔬菜、水果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态农产品转型。

(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1、道路问题:居力很镇地处科右前旗政府南,东、西、北三面与乌兰浩特市、吉林省洮南市接壤,111国道横贯全镇,白阿铁路从镇东南穿过,交通便利,通讯便捷。通过多年努力,全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但从总体上看,村级道路还显得薄弱。要致富、先修路,群众普遍认识到这一点,但乡村公路建设项目有限、缺少资金,群众想修路的愿望与上级投入还有差距。农田水利等建设也离农村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

2、办公及活动场所问题:全镇15个行政村现已基本解决办公场所问题,但是有部分不够标准,利用学校当临时的办公场所,活动场所只有在镇政府所在地前进村有一个标准的活动场所外其他村有个别的也都存在地方小、无活动设备等问题。

(四)农村卫生环境普遍较差

几乎所有的行政村都没有垃圾回收点,有部分农村家庭没有独立厕所,农村卫生环境不容乐观,整体上是脏、乱、差的局面。

(五)农村存在的陋习

现在有的村还存在赌博的现象,一到冬季就开始聚集赌博,有的甚至把一年的收入输光了还欠了很多外债。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村里你经常能看到十几岁的孩子在家干活,问到为什么不去上学时他们说不愿意上十几岁的孩子对问题的看法是简单的,这需要的是家长的正确的引导。

仍有少数村民现在还迷信,相信__,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

五、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发展农村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原则,理性发展、适度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2、搞好村镇规划,新农村要有新面貌。要有个像样的办公场所,要有农民的业余活动场所,要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农民兄弟们基本上按照城市的样子,规划自己心中的新农村。他们认为,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把农村卫生环境搞上去,干净整洁才是新农村应有的面貌;其次,做好村镇规划、产业规划和城乡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再次,搞好示范村和新村镇建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3、优惠政策要延续,幸福美景万年长。近三年,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农民在举双手赞成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衷心地希望国家政策能持久永恒,用持续稳定的政策来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好局面。

4、易旧俗、树新风,新农村要有新风气。各村制定符合实际、能治坏习气的《村规民约》。像红白喜事、赌博现象都要按新村规处理,全体村民共同参与起来,共同抵制歪风邪气,弘扬社会正气,改变遇事没人管,谁管遭白眼的现象。

5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用好大学生村官。加强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领导带头作用。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作物的增产、增收。鼓励农民进行创业,对创业者给予优惠政策与奖励,政府帮助发展大型养殖产业。落实好上级下达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指标,不搞面子工程。加强农村、农民的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居力很镇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2篇 农村制约科学发展的几个问题调研报告

目前,德江县合兴乡党委政府为了学习实践活动更进一步推向深入,开展了百名干部下村组的活动,对影响和制约该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症结进行了详细的调研。通过调查,找出了“三农”方面几个突出的问题:

“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它着眼于农村、农业、农民。于是各种惠农政策如春天里的阳光淋浴着每一个农民?

不是吗?皇粮不缴了,还要反补给农民,种子不愁了,有种子补贴,荒山地不耕了,有退耕还林补贴,肥料不心焦了,自有肥料补贴。种油菜有油菜补贴,种玉米有玉米补贴,养母猪有补贴,养母羊、母牛也有补贴,连养只母鸡都有补贴。学校里书费、学杂费免了,反而有特困生救助,有住宿生生活补贴。

我认为,是不是补贴过多了,导致有些农民心里不平衡了,出现了一些农村中稀奇古怪的问题:

一、合作医疗中的问题

为了减轻农民的住院难、看病难、生了大病负了巨债无力承担的问题,国家出台了有关农村合作医疗的若干政策,要求农民都参加合作医疗,但农民必须要交参合费每人20元,国家还补助每人15元,其实,这相当于把你的钱存在合作医疗证上,要抓药的时侯,在合医证上扣除。一旦生了大病要几千几万元才能解决的,就按你所医疗的费用按比例给你报销。有一部分人明确认识了合作医疗的好处,每年主动交费参加合作医疗,于是就有合管站张贴出来的每一年度参合人员生病住院报销的名单及数额,有四位数的,也有五位数的。其实,人人都不想生病,可“病”这个魔王,它就不管你想不想,爱找谁就找谁,找到谁谁就受不了。某组有个村民,他天天缠住村干部说,他风湿病医了好多好多钱,证据、发票样样有,可就是得不到报销,村干部都感到奇怪,哪有这样的事!结果拿到他的合作医疗证一看,上面08年的参合费都没交,你没参加合作医疗,人家怎么能补你钱?

不想交钱却想得到补贴,我认为这是部分老百姓想进不想出的思想问题。

二、民主管理问题

为了便于管理,缩小行政机构、精减工作人员,国家按农户分布情况,撤掉一些村级机构,把两个或三个村合并成一个村,把两个或三个组合并成一个组。这样每个村民组的户口增多。于是村组干部遵循管理民主的原则有大事小事都要开个会,把村民集中起来商量着办,可笔者参加过几次村民组会议,发现村民发言中,除了一小部分思想上稍微有点档次的农民对国家的政策理解得合理外,大多数人简直是斜扯,稍不符合他的心意,就牢骚满腹:“反正我不同意,管你们咋办,走了!”你一走,他一走,这个会议怎么结束?最后只得由“那几个人”按一定的原则确定会议决议。就连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都无法遵循。

某村民组由于农家户坐得挤密,人口多,产生的生活垃圾自然就多,村民自己不自觉,乱倒垃圾,加之牲口进出,村寨主路上脏得很,于是队长通过开群众会,确定每隔三天打扫一次,并且还划分了清洁区域,可得到是一部分人同意一部分人认为:“是谁倒的垃圾,谁就负责清扫。”“我自家的活路都做不完,还有时间帮你扫垃圾。”更有甚者“哪条法律规定我要清扫垃圾?”

通过村寨的马路烂了,车子无法通行了,想组织劳力去修修,群众认为“不关我的事。”也就成了剥削劳动力的发源地,真是刁得可以。

通知村民照相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每人交照相费25.00元,最后成了:“还惠农政策呢,又在敲诈老百姓了。”结果国家负着国债给村民修沼气,目的是为了节约能源,让村民居家卫生,还要补钱给村民,最后把补钱150元买了一个沼气煲,却成了“又吃了我们的钱!”

三、

第3篇 关于对昆明市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工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目前,昆明市规划建设有各类工业园区15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3个(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省级工业园区6个(呈贡、安宁、海口、杨林、寻甸、东川),市级工业园区6个(晋宁、石林、宜良、富民、禄劝、官渡),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省级工业园区为支撑,市级特色工业集聚区为补充的三级园区发展体系和格局。20__年,昆明市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9亿元(不含旅游度假区和官渡工业园区),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8%,其中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工业园区占全省40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的比重达到60%。

二、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做法

XX年,昆明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把工业园区作为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第一推动力,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作为实施富民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推到主攻工业的最前沿、招商引资的最前沿、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充分借鉴沿海发达城市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的新理念、新体制和新机制,采取最特殊、最特别、最灵活的政策措施,强势发动,超常突破,努力促进工业园区大突破、大跨越、大发展。

——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最根本的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昆明市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高度,从实现大跨越、大发展、建设现代新昆明的高度,正视差距、直面矛盾,充分认识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工业园区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工业兴则全市兴、工业活则全盘活,园区强则工业强、园区弱则工业弱的观念,树立经济建设以工业突破为主、工业突破以园区建设为主,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园区经济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建设现代新昆明的关键,作为振兴昆明经济的关节点和突破口,形成全市各级各部门关心园区、支持园区、服务园区、建设园区的良好氛围。目前园区建设已成为昆明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发展活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昆明市把创新作为工业园区发展不竭的动力,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功经验,大胆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管理体制上,按照“实体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的原则,推行权责合一、党政合一、经济社会发展合一的实体化管理,赋予市级、县级经济管理和相应行政管理权限,确保市权、县权审批手续在园区内全部办结。管理机制上,实行管委会主任负责制,采用扁平化管理,管委会自主设置机构、配备人员,确定分配方式和收入标准,除班子成员外全员实行聘任聘用制。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主要领导分别由省、市委任命;省、市级工业园区挑选年富力强、懂经济、善管理的常委、副县(市)区长担任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在开发模式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成立园区投资公司,赋予参与土地收储和土地一级开发权,以市场化方式进行园区开发建设。

——加快软硬件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谁能抢先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谁就能吸引更多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谁就能集聚更多的生产要素,谁就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昆明市着力在软硬环境建设上求突破。在硬环境建设上,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两年突破工程,两年内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大突破,确保有熟地、净地招商。XX年全市计划启动“五通一平”建设项目170多项,预计投资70多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各类项目70多个,总投资14多亿元。在软环境建设上,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提供从申请到建设、投产全过程高效优质服务,做到行政审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无条件、审批无阻力、程序无障碍,营造“三最四低”发展软环境,全力打造效率园区。严格禁止乱收费乱检查,工业园区新建扩建工业项目,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免除,市级部门不得随意对工业园区内企业实施检查,必须进行的,要事先向管委会通报并经同意后才能进行检查。

——加大招商引资,促进超常规发展。工业园区是招商引资的主力军,招商引资是工业园区的生命线。昆明市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第一政绩的理念,实施一把手工程,实行招商引资任务倒逼、倒排计划,形成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推进制度。工业园区建立市、县、园区招商引资联动机制,组建专业招商队伍,与全市派驻沿海发达地区地级以上城市35个招商分局合作,实行专业化、全天候、拉网式、驻点式招商。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突出大项目招商、地区优势招商、重点地区招商和外资项目招商,重点引进装备制造、光电子、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环保产品等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产业。目前,项目包装、项目储备、项目推介等各项招商引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集群式发展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产业集群是推动工业园区发展的必然选择。昆明市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八业高新化、布局专业化”的要求,围绕发展有基础、有优势的产业,每个园区明确1~3个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大力培育电力装备、机床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磷化工、铁化工八大产业集群。同时,通过对入园企业和项目给予优惠政策,引导新建、引进工业项目(企业)按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入园发展,实施非园区工业企业出城进园工程,鼓励主城区工业企业实施入园搬迁改造升级,以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为核心,延伸产业链,使大企业、大项目的单体优势转变为群体优势,努力催生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

——加大政策支持,营造政策洼地。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在财政政策上,实行相对独立的财政预决算体制,以XX年为基数,5年内园区新增税收上解市级部分,全部留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从XX年起,5年内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亿元工业园区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专项用于园区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贷款贴息及软环境建设的补助。在土地政策上,园区年度用地指标实行单列,全市用地指标优先保园区,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低于50%用于园区;实行地价成本补贴机制,每年从市、县两级经营性用地项目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提取5%,专项用于补贴工业项目用地地价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在人才政策上,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园区工作,可保编、保级、保工资。

——强化评价考核,促进园区科学发展。建立工业园区统计评价考核体系,促进园区建设水平与发展速度同步提高。制定出台《昆明市三级开发区及工业园区统计评价考核办法》及工业园区考核奖惩办法、管委会领导班子年薪管理办法、统计报表制度等配套措施,重点考核园区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利润总额、重大工业项目等指标,并把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工程、环保、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市级园区升格提档等工作作为否决指标列入考核。指挥部每年与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市级目标责任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对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给予重奖、重用;对组织领导不力、措施不实、实效不大,连续处于后进的予以重处、重罚。

——强化组织领导,形成整体发展合力。加强组织领导是实现工业园区发展的有力保证。昆明市把实现园区建设大突破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要求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政府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园区领导全力以赴拼命抓,成立了工业突破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工作指挥部,加强对园区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同时,明确各级、各部门在园区发展中的职能职责,国土部门保障工业用地,规划、建设等部门提供高效服务,发改部门储备各类项目,财税部门确保专项扶持资金及时到位,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部门提供配套服务,公安部门保驾护航,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检查工作,各方密切配合,上下联动,步调一致,无条件、无阻力、无障碍地为园区建设发展服务,形成合力加快工业园区大突破、大发展。

三、工作推进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在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中,昆明市委、市政府坚持规划先行,高度重视政策配套和系统推进,在政策措施、体制机制、开发模式、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培育、提档升格等方面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同时由于我省工业园区发展起步晚,大部分处于规划建设初始阶段,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规划设计滞后园区开发建设。城市规划滞后于城市开发建设,没有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滞后,区域内园区缺乏统筹规划建设。工业园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脱节,园区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权威性不强;各类规划之间衔接和协调不够;规划实施管理有待加强,难以形成园区的整合优势和规模效应。

——土地供给制约园区开发建设。在国家严格土地管理政策的背景下,土地供给困难和用地需求增加,使工业用地问题成为制约园区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XX年,昆明市工业园区计划引进300亿元以上招商项目,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但省下达昆明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为1020公顷。年度土地利用指标有限,园区土地收储困难,建设项目等土地的情况日益严重。

——产业聚集和辐射带动功能不强。产业发展特色不突出,昆明市几乎每个工业园区都有机械、磷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缺乏明显的产业分工,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产业雷同和同质化竞争现象。同时,由于园区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脱节,不能完全共用基础设施,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难以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辐射能力,难以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资金支撑脆弱园区建设困难。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建设资金普遍短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已成为园区建设主要困难。目前,部分园区靠有限的财政资金和一定的负债投入,基础设施要达到“五通一平”的要求相当困难,使得部分园区建设水平偏低,形象建设进度缓慢,园区吸引力不强,集聚效应难形成。

——省市联动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有待加强。在工业园区建设中,昆明市从土地管理、规划建设、项目审批核准等方面,充分赋予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市级、县级权限,加快开发建设。但园区发展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在制度安排、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各级各部门的支持,特别需要省委、省政府及省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四、几点工作建议

开发区及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抓住、抓好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就牵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目前,我省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工业园区发展才刚刚起步,重点园区的数量不足,建设水平不高,发展速度不快是我省园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转变思想观念,加快研究完善全省促进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速度是我省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建立完善省市联动工作机制。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建设,是一项事关区域经济发展的宏大系统工程,涉及土地、规划、城建、环保等若干个工作部门,建议省政府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制,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保障和协调推进我省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统筹保障园区建设用地。土地是工业园区经营的基本资源。土地供应已成为制约我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主要问题,鉴于工业园区土地管理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建议省政府推广昆明市的做法,对省级重点园区年度土地利用指标实行单列,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低于50%用于工业园区,重点保障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快的工业园区建设用地。

——研究制定省级园区配套政策。我省园区建设起步慢,滚动发展能力弱,各级政府财政因底子薄,园区建设前期需大量资金注入及各级政策扶持。建议省政府尽快制定出台全省促进园区建设的配套政策,园区税收、土地出让金或其它税费除上缴中央部分外,全额留给园区作为滚动开发后备基金;建立省级土地成本补贴机制,依据每年经营性用地项目的土地出让金收益中不少于省级可用部分的5%,提取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调节资金,专项用于重点工业园区地价成本调节和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园区规划管理。坚持以城市化理念规划建设工业园区,把园区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功能区域,与城市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要求,对园区规划进行前溯性审查,搞好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提高资源共享度,有效解决用地规划、空间布局、环保治理等问题,做到无障碍规划、有界面建设,永不搬迁。当前,加快制定云南省工业园区规划管理办法,加强规划管理,强化规划落实,提高规划执行力,切实提高全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水平和发展速度。

——多元筹资加大投入。各工业园区要拓展思路,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融资思路,首先取得各级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其明确对工业园区的投入政策和投入规模,取得金融信度,为贷款建设打下基础。其次是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按一定比例投入工业园区建设。第三是盘活土地存量,采取bot、bo、bt等形式利用外资,筹资建设。第四是积极争取国债指标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尽快拉开园区建设框架。

第4篇 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传统服务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一类是为生产和流通提供服务的行业。如饮食业、旅店业、旅游业、修理业、租赁业等都是传统服务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的,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主要有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强力驱动下,世界产业发展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后,已经迈向服务经济时代。全球gdp总量中,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经超过60%,其中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比重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服务业的平均比重也达到47%左右。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各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著名城市的服务业比重都在70%以上,香港甚至高达90%。国内先进城市的服务业比重也越来越高,北京达到 71%,广州为58%,上海为52%。因此,服务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的增长将发挥着巨大的决定作用。

市委将如何加快我市服务业的发展列入此次调研范围十分必要。为做好此次调研,在对我市服务业状况、存在问题、发展方向进行具体了解之后,又对南京、无锡、杭州等城市进行了专题考察,现具体报告如下。

一、先进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举措

(一)南京

近年来,__市委市政府立足十一五发展,立足南京的优势特色,做出了把南京建设成为全省现代服务中心的战略决策。发挥科教人才资源优势,以软件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产业;发挥行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发挥中心城市优势,以金融商务会展为龙头,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产业;发挥人文教育优势,以旅游休闲和创意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采取多种有效举措,促进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23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1584亿元,增长16%,占gdp的48.4%,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主要措施是:

编制产业规划,明晰发展思路。2023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业行动纲要》及其实施意见、《南京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和政策意见。2023年又编制完成了《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规划方案》、《建设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规划方案》,明确服务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保障规划目标落到实处,2023年制定了《关于分解落实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目标任务的意见》等实施意见,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并通过建立健全规划目标考核、监督和奖惩机制,加快推进规划的组织实施。

把握工作抓手,建设发展载体。近年来,服务业通过集聚引领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南京积极把握这一趋势,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已有11个集聚区获得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称号,吸引了大量服务业企业入驻,成为南京承接和集聚现代服务业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推进重大项目,强化产业支撑。为促进重点项目建设,__市加大了扶持力度,对企业在水、电、气价格,土地使用及报批手续,专项资金扶持和使用等方面都给予明确的政策措施。

提升产业层次,注重人才培养。加快实施服务业品牌培育战略,__市排出了各服务行业的重点企业,并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开展了服务业行业标准建设工作和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创建活动。启动了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工程,2023年,市政府将现代服务业培训工作列为服务业工作重点,市委组织部也将现代服务业培训列入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计划,并圆满完成了两期现代服务业专题培训班的培训任务。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深入研究新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基础上,出台南京鼓励发展的服务业产业目录。努力营造吸引国内外优质服务要素向南京集聚的环境以及将服务要素尽快转变为竞争优势的机制和条件,构筑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平台,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服务业招商引资策略,加大针对重点国家、地区和重点领域的招商力度,精心组织实施境内外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吸引境内外知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金融机构和国内知名现代服务业大集团、大公司总部入驻南京。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大高科技对服务业的渗透力度,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程度,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加大对服务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完善市场专业分工体系等措施,不断提高生产企业服务流程的社会化、产业化和信息化。

(二)无锡

近年来,__市服务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2023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4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0.1%。

主要做法是:

抓规划导向。采取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服务业规划导向力度,集中力量编制完成了现代服务业总体规划以及创意、物流、商贸、旅游等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强化规划落实。按照有促有压的原则,对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现代物流、商务金融等新兴领域的相关项目给予鼓励和支持,控制市场已饱和甚至过度竞争的新增项目。

抓政策扶持。2023年,__市就出台了《关于鼓励服务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23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明确了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和扶持政策。近年来,又制定了扶持服务外包、软件产业及动漫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专项领域的政策意见,有力的促进了现代服务业 健康有序的发展。

抓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建设。先后组织开展赴东南亚、欧洲、日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并以论坛、会展、恳谈会的形式邀请国内外客商洽谈,共推介涉及服务外包、旅游休闲、科技信息、商贸物流等项目450多个,协议金额超过30亿美元,为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促进了无锡服务业与国际的合作交流。

抓重点项目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2023年,__市编制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了服务业鼓励类、禁止类、淘汰类项目,为今后服务业项目建设发展指明方向。通过实行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制,进一步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和重点集聚区的建设步伐。以重点项目为核心,加快集聚区规划布局和协调服务,分类指导,跟踪服务,促使一批项目早建设、早竣工、早见效,形成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按照抓两头、带中间(抓住产业链前端创意设计、后端现代物流,带动产业链中间的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以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互动发展的格局。

二、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采取了一些鼓励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内部结构逐步优化,吸纳就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成效明显,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展,发展氛围日益浓厚。但鉴于我市长期处于重工业城市的历史原因,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

1、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有效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市尚未制定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重点以及目标;同时在财政、金融、土地、税收、价格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2、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低。2023年全市服务业

完成增加值为471.6亿元,增长12.8%,分别低于gdp和工业增速3.2和8.3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仅为29.6%,比2023年下降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9.5个百分点。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相比,我市经济总量居7城市第4位,其中农业居第1位,工业居第4位,但服务业却居第7 位,占gdp比重也居7城市第7位;与工业、旅游业均发达的中等城市无锡、苏州、宁波、绍兴、烟台等城市相比,我市经济总量居6城市第6位,工业占gdp 比重居第3位,服务业占gdp比重居第6位。

3、某些服务业领域空缺或相对滞后。特别是为工业企业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第三方物流、中介、创意设计等基本空缺。社区服务业、演艺业、金融保险、it产业等领域的发展比较滞后。

4、竞争力不强。行业内部集聚度不高,缺乏大企业、大集团的引领,目前我市尚无一家企业进入国内服务业500强。

5、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政府的服务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和明确;一些不当的收费检查、评比等活动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6、服务业人才还比较匮乏。尤其是创意设计、文化、金融服务、咨询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储备严重不足。

三、关于促进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各地在全面发展服务业的过程中,无不想尽了各种方法,仔细分析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均不是空穴来风。营造气氛、因地制宜、从当地优势着手是发展发展服务业的成功经验。因此建议:

(一)全力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服务业向全方面、多方位、深层次的浸透。

1、广泛宣传新兴服务业的美好前景,全面提高人们对新兴服务业的认识。要全面宣传新兴服务业在今后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提高人们对新兴服务业的理解和认识,教育人们用现代的眼光、站在更广的范围内来认识服务业,使人们认识到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从而鼓舞人们集中精力、下大力气发展服务业。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市发展服务业的组织网络。成立由市领导为主要领导、各职能部门参加的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机构,研究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统筹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保障规划和政策落到实处。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研究制定有关土地、财税、人才引进、鼓励奖励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和引导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扶持一批有潜力的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4、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外资投向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服务业领域,鼓励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合营等多种方式,来吸引和利用外资,优先支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理念、能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的企业,优先支持国内外知名大公司、大集团的来洛投资。充分利用我市牡丹花会、河洛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全面推介我市的优势资源,积极组织、鼓励我市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的洽谈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市服务业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水平。

5、加大服务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培育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要积极引进外来人才;要完善奖励机制,为培育和引进人才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以及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

(二)结合我市实际,科学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我市服务业发展中的特殊优势。

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优势、发挥优势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

1、建议市政府认真研究,科学论证,尽快确定__市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主题,如__市确定的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杭州确定的生活品质之城。围绕服务业发展主题,编制《__市加快发展服务业行动纲要》,从而将服务业的发展纳入到全市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

2、以河洛文化为主题,充分利用大遗址保护的有利时机,把洛阳范围内的各大古城、遗址进行筛选,按照传承有序的原则进行排列,用快速通道的方式将其连接,建设主题为中华五千年的大遗址公园。

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以大运河的起锚港为主题,在洛河北岸修复当时的水岸码头,以此为中心,建设大运河专题博物馆,将洛河打造成像南京的秦淮河、北京的后海那样繁荣,住宿饮食一条街、旅游文化广场等服务聚集区,从而改变目前重于靓丽洛河转于利用洛河的状况。

3、继续组织力量,积极推进牡丹评选国花进程,将牡丹花会尽快打造成全国人民的节日。

4、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加快旅游集聚区(带)的建设,加大对自然山水、文化资源的挖掘、规划、整合、开发,大力发展夜间旅游,丰富城市旅游内涵,进一步合理编排洛阳境内旅游线路,努力营造住洛阳、游河南的旅游环境。

5、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要深化项目带动意识,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我市资源和产业优势,高起点策划,高质量完成,积极培植大产业,促进大发展,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打造现代商贸物流、创意设计、动漫等几个集聚区,使集聚区成为承接和集聚现代服务业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6、进一步制定完善考核机制。把每年确定的发展目标

进一步量化细化,分解到各县(市)区、各职能部门,通过签订目标责任状的形式,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发展要求,增强发展动力。

第5篇 装箱运输市场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北仑港作为宁波-舟山港的重要组成部分,__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性地达到了935万标箱,预计到2023年,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将达到5.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200万标箱,成为世界级现代化枢纽大港。我区集装箱道路运输作为疏通港口的优势运力,虽然在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仍与“畅通、高速、便捷、高效”的现代化国际港口的要求相距甚远。在我区发展临港大工业、大物流的关键时期,理性分析集装箱道路运输行业的现状,积极引导其更好地服务港口经济发展,并提出切实和可行性分析和建议,不仅是必要的,更是极其重要的。

一、__区集装箱道路运输业发展概况

集装箱吞吐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际化大港的关键标志之一。据有关专家测算,港口每增加一个标准集装箱的吞吐量可带来7千元左右的附加产值,按__年宁波-舟山港935万标箱的吞吐量计算,可产生附加产值近655亿元。集装箱道路运输则是提高港口货物流通、装卸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拓展港口内陆腹地、增加货源,扩大国内外的经济辐射面的主要途径。尤其是随着杭州湾大桥的建成通车,将使江苏、无锡的集装箱到上海与到北仑港成为等距,大大增强了北仑港对内陆地区箱源的吸引,为我区发展临港大工业、大物流创造了有利契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北仑港没有大规模的集装箱运力保证,港口大工业、大物流都不可能有大发展。因此,北仑要依托港口优势发展港口经济必须大力发展集装箱道路运输。

近年来,随着北仑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增加,我区的集装箱道路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__年9月25日,__区政府针对集装箱道路运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趋势出台了《__区鼓励集装箱运输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推动我区集装箱运输企业的发展以及道路货运运力结构优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止2023年4月底,我区共有集装箱运输企业63家,集装箱车辆1391辆,总吨位达到39643吨。仅今年1-4月份,就新增集装箱道路运输企业5家,新增集装箱运输车辆90辆。

但是,这样的增长仅仅是被动地适应了疏港的需求,并没有能够走到前面去,服务并推动港口的发展。据调查,__年深圳港共有经营道路集装箱运输业务的企业1847家,拥有注册道路集装箱专用运输车辆19411辆,是我区现有集装箱车辆的14倍。从全市角度来看,截至到2023年4月低,全市共有集装箱运输企业为176家,集装箱车辆6700辆,我区的集装箱运输企业及车辆数在其中仅分别占到35.8%和20.7%。目前,进出北仑港的所有集装箱需要由道路进行接驳运输,集装箱道路运输已经成为北仑港集装箱集散的主要运输方式,但从以上的数据来看,我区的集装箱道路运输却远远滞后于国际化港口对集装箱道路运输能力的需求。

二、__区集装箱道路运输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

目前,在我区从事集装箱道路运输的车辆大约有8000辆左右,其中85%为我市其他县区和舟山等周边地区的注册车辆。近几年来,随着北仑港集装箱吞吐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区外集装箱车辆涌进我区。这对我们本地企业正常性的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据统计,截止2023年4月底我区共有注册集装箱运输车辆1391辆,集装箱运输企业63家,平均每家企业的集装箱车辆数仅为22辆,并且绝大部分是挂靠经营车辆。而目前在我区经营的集装箱车辆,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达到了近8000辆,外区车辆抢占了我区有限的交通道路、停车场地、供油等资源不说,给集装箱运输市场带来了无序的竞争。目前,区外的集装箱运输车辆凭借注册地大幅的优惠政策,或者逃缴各种法定规费所带来的低廉成本,与我区注册集装箱运输企业展开了价格竞争,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比如,一辆北仑本地集装箱车辆跑温州一个来回的成本约在2826元左右(包括油费、过境费、税收、养路费、保险费、车辆折旧损耗等),但是为了能与大量的区外集装箱企业进行竞争,不得不把运价压低到2800元左右。在这种无序竞争的态势下,我区不少集装箱运输企业或者转投其他行业,或者转移到其他地区,严重影响了我区集装箱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以下是我区与周边地区集装箱主要优惠措施对比表。

第6篇 规范民办教育办学与科学发展的调研报告

规范民办教育办学与科学发展的调研报告

规范民办教育办学与科学发展的

调研报告

民办教育是实现教育投入多元化的有效模式,也是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落实政策,制定民校发展规划,完善民校发展性评估,规范民办教育的办学方向,引导民办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是努力实践我县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学在城西,打造教育名县”的战略构想,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调查,把握民办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抓住主要问题,分析研究,探索民办教育发展的新策略,是有效推进我县实现“教育教学优质化”战略进程的重要课题。为此,上饶县教育局以“规范民办教育学校办学与科学发展的对策”为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14所民办教育学校,通过现场察看、问题咨询、听取汇报、数据分析等调研方式,反思民办学校的发展思路与管理策略,研究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向,规范民办教育的办学行为,大力弘扬教育的公益性,努力实践民校办名校的发展思路,为民办教育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决策导向。

一、民办教育学校的发展现状

1996年7月上饶县教育人士徐子浩率先创办民办求实中学,建立上饶县第一所民办教育学校,开创了社会投资上饶县兴办教育的先河。特别是20__年12月之后,国家先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民办教育学校的法律地位,确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地激发了社会力量投资上饶县兴办民办学校的热情。自1996年以来,我县民办教育学校已经历了12年的发展。在这12年的发展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大力解放思想、落实政策,统筹安排,为民办教育学校的创办创造条件,培育市场,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办学。县教育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法律精神,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实行严把办学审批,强化过程督导,实践教育服务等一系列服务型管理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我县民办教育学校的蓬勃发展。现今,社会力量在我县办学投资共计11870万元,建立基础教育民办学校14所,拥有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共计254教学班,67名学生,其中高中学生3086名,占全县总数27%;初中在校生5672名,占全县中学生总数18%;小学生3609名,占全县小学生总数8%,全县民办幼儿园333所,在园学生8368名。民办学校聘用教师1167名。形成我县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的发展促进群众对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城市日益扩大,县城住户与外来务工人员日益增加,要求在县城接受教育的学生日益增多。我县是个劳务输出大县,随着大量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多,客观上导致需要接受寄宿制的学生不断增加。在我县教育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县城已有的公办学校招生已经饱和,公办学校容纳寄宿制学生的条件不足,县城新增公办学校尚在筹建之中,面对高中的入学率与县城中小学校的就学率年年不断增长的压力,直面群众要求子女接受县城寄宿制教育的需求,民办教育学校的发展无疑缓解了穷财政办大教育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弥补了教育投入的不足。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20__年、20__年、20__年民办学校高考学生达二本以上分数的人数,分别是140人、135人、183人,民办学校连续三年分别为县中输送优秀初中毕业生468名、473名、537名,实现了民办学校的教育持续发展,其中私立清林学校被省、市教育部门分别授予“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上饶市重点中学”、“上饶市重点民办中学”。

二、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教育的科学发展既是数量的增加,规模扩大的过程,也是教育内涵提升,社会效益增长的进程。尽管我县民办教育学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态,但是民办学校的发展往往只是表现民办学校数量的增多,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方面,就教育发展的本质而言,是量的变化,属于浅层次的教育发展。立足于我县打造“教育名县”,实现教育教学优质化的发展需要来看,更亟待着民办教育学校的内涵发展。民办学校的内涵发展应该是以科学的办学理念,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培养优质教育资源,开创优越教育环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教育的最大社会效益。因此,教育的科学发展需要我们理性地透视民办学校蓬勃的背后所隐藏的制约发展问题。

1、民办学校发展极其不平衡

目前,我县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民办学校共有14所,从办学规模上看,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只有清林学校、龙翔学校、求实学校、德爱学校4所学校,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学生人数不足200人的学校,如:树人学校、天成女子职业学校 。从各民办学校的班级成班额来 看,规模大的学校成班额达到50人以上,规模小的学校成班额25人;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上看,规模较大的学校其基础实施建设完备,教学实施、教学器材配套,完全达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办学条件,具备优秀学校的硬件实施。但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至今没有自己的校舍,只是依靠临时租赁房舍作为校舍,教师队伍不稳、教师不具备教师专业水平,教学实施不全,教学器材严重不足,其教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尤其是乡镇、村级幼儿园的教学实施与师资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形成了我县民办学校的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在近连续几年来,这种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尤其是一些规模小、投入不足的学校降低了办学要求,严重制约了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办学思想滞后教育发展

由于投资主体的盈利性与社会力量办学的公益性之间的内在矛盾,导致民办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往往会落后教育发展的需要,偏离《民办教育促进法》精神。首先在学校发展的指导意识上,民办学校注重扩大办学规模的发展,而忽视教育内涵的发展。民办学校的教育投入一般只是用在校舍的建设,满足于学校基础实施建设,但是对教育发展应当添置的教学设备、教学器材、教学资源等教学实施不作发展性计划,对教育科研需要的投入也不作安排。其次是在办学导向上,过于强调“优生决定论”。民办学校普遍存在着“优秀学生决定着优秀的学校”这样的潜意识,因此,民办学校招生往往倾向于各中小学优秀的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不予接收。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原则,同时也制约了民办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另则,在学校对外宣传方面,特别注重宣传少数优秀学生的优秀学业,把少数优秀学生的发展简单地定位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其三是在学生教育发展观上,注重精英培养,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民办学校的发展意识里,往往把学生的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考试为导向,以分数为衡量教师业绩与学生学业发展的标强调,形成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不教的错误倾向。强化了应试教育的精英培养模式,致使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培养这一教育宗旨难以在教育实践得到有效体现。

3、课程实施缺乏统筹兼顾

课程是学校落实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地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这就意味着学校在要执行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但是在课程执行过程中,大多数民办学校受应试思维的影响,学校教学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一些学科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其他课程,如美术、音乐等课程学校大多是被其他课程所占用。而新课程实验要求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则没有严格执行。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上,民办学校仍然是注重于教室里进行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忽视了学科课程的实验操作。形成了重视国家课程忽视地方、校本课程;重视学科课程,忽视活动课程;重视知识课堂传授,忽视操作能力培养的三重视、三忽视的课程实施现状。民办学校的课程实施显然是违背了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导致课程实施上的偏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更不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

4、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不规范。

管理理念决定管理的方式与行为。大多数民办学校的办学者对办学有热情,但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知识,对教育的规律缺乏整体而系统的认识,常常是家族式管理,缺乏监督制约机制,而聘用的校长常常只限于一般性事务管理权,实际上,事务管理权也仅仅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执行者的监督权而已,对学校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确立内涵发展的方向、教育投入的项目等重大决策没有有效的建设权或决策权,不利于学校的规范管理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在管理方式上往往只是注重事务性管理,而忽略人才资源的培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一是忽视师资队伍建设。一味强调教师已有的素质,不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因此,大部分的民办学校没有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建立教师培训制度,为受聘教师接受相应的思想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提供条件,导致教育研究荒废,教师专业成长乏力。即便是有些学校零散地开展一些,也大多是以听课、评课为主,教研形式单一,主题不明,使得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策略僵化。二是教师岗位聘用低要求。目前,一些民办学校在教师聘用上,出于种种原因,聘用一部分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从事教学岗位工作,造成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低下,同时也违背了《义务教育法》。

三、民办教育发展对策

民办教育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解决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内在主要矛盾。民办学校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是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与投资主体的盈利性这一主要矛盾的集中表现。根据法律规定,民办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是以实现教育的公益性为宗旨,教育的公益性是首要的,是第一位的,有效地主导着投资主体的投资方向与投资效益。反之亦然,投资主体的行为是为教育的公益性服务的,投资主体的盈利性是第二位。但是,在民办教育的发展实践中,民办学校违背了法律的宗旨,投资主体把投资办学的盈利性视为第一性,以投资的盈利性主导教育的公益性,因而形成一切投资以盈利为核心的错误倾向,导致民办学校重视规模扩大,忽视内涵发展;重视有形资产投入,忽视无形资产投资;重视经济效益产出,忽视教育效益产出;重视自由式发展,忽视规范化发展等一系列违背教育法规及教育发展规律现象。因此,认真贯彻落实法律的精神,坚守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兼顾投资主体的盈利性,坚持在规范的基础上发展,实行教育行政的有效管理与主动服务,是促进民办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县实现“教育教学优质化”工程的现实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正视民办教育发展主要矛盾,把握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现状,理性分析,务实研究,探索、解决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与投资主体的盈利性这一主要矛盾的对策,才能为民办教育的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完善优惠政策,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精神,正确认识民办教育的性质。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确立民办教育事业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确保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的同等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把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教育、城建、规划、土管、人事、税务部门要共同参加研究制定全县民办教育发展规划,成立社会力量投资办学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任组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由计划、人事、规划、土管、公安、税务、物价、城建、供电、供水等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为小组成员,统筹兼顾,协调动作,合力解决民办学校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对各类民办教育的布局规模、办学条件、生源、师资进行全面的统筹,制定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划,引导民办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对民办学校的设置与审批、管理与监督、保障与扶持、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特别在民办学校征用土地、教师管理与职称评定、学生待遇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优惠政策,为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制定民办学校发展性评估标准,促使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结合我县民办学校的发展现状,借鉴先进县、市民办教育管理经验,根据基础教育发展要求制定了民办学校的评估标准,并依据标准对民办学校定期进行年检和评估。民办学校及其举办者根据标准不断增加办学投资,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初步改变民办学校校舍靠租赁,教学无器材,发展无动力的现状,彻底根治只重盈利性,不重公益性的办学倾向。

3、加强管理,逐步规范民办教育。围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规范民办学校办学的文件。建立了民办学校设置审批制度、办学许可证验发制度、发布广告审核备案制度、民办学校收费、财务的管理、学校年检和撤销办学资格制度以及规范学校名称、更换办学法人等审核审批程序。同时,在工作指导上,提出了“民办教育一要发展,二要规范,在发展的基础上规范,在规范的前提下发展”的基本思路,重视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工作的管理,教育局设立社会力量办学管理股,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行为、招生信息、财务制度、教学管理、课程实施等方面的监督与指导。保护合法办学,严厉查处违法办学,遏制恶性竞争。

4、注重校长及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民办学校内部逐渐克服了“家族化管理”和决策不科学、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开始尝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立健全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尤其民办学校要建立了董事会和理事会,完善校内规章制度,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民办学校纳入统一管理,定期组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开展管理培训班,强化民办教育的现代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对民办学校教师建立教师人才档案,实行任职岗位资格准入制审核,杜绝不具备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任职不对应的教学岗位。对民办学校的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业务培训、评先评优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制定相关的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吸引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高校毕业生到民办学校任教,形成了一支相对独立、学历层次较高的专任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教育局教研部门加大对民办学校教育科研帮扶力度,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定期深入民办学校进行教学教研调研,开展教学研讨会,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民办学校要制定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建立教育科研专项基金,完善教育科研制度,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大力培养学校教育名师与教学能手,引领教学改革,壮大教研队伍,发展教师专业能力。

5、加强民办学校办学风险防范工作,保持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从源头抓起,防范办学风险。民办学校要落实法人财产权,出资人按时、足额履行出资义务,投入学校的资产要经社会中介机构验资并过户到学校名下,保证学校办学资金、资产稳定可靠,防止假投资、假办学。民办学校要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按照财务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每个财务年度结束时,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依法审计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对弄虚作假,设立虚假财务,搞“账外账”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追究当事人和举办者的法律责任。把民办学校的财务、资产监管作为学校年度检查的重要内容。对办学资金出现严重短缺、招生人数明显下降、社会投诉增多等风险隐患的学校,及时采取措施加强重点监管,提出工作预案。

领题人:胡一萍

参与人:何钊 朱茶英 江慧春

课题组成员:彭熹 潘赞义 徐殿英 胡玉恒

执笔人:胡玉恒

时间:20__年18日

第7篇 某区推进技术产业的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两轮驱动” 产业发展战略。局采取四项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抓规划,将高新技术产业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去年以来,局对全区现有的服务型高新技术产业楼宇以及北部新华、华丰、天堂三个园区的工业企业进行了全方位调查摸底,剔除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共排出约43万平方米可用于腾笼换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正在抓紧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3),根据这一规划,区高新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将形成“一园、四基地、四区块、十楼、百点”的结构。即以北部“创新创业新天地”为核心,积极发展_____区(沈家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华园高新产业基地、天堂园高新产业基地、华丰高新产业基地四大高新产业基地。在中部和南部形成设计服务业产业区块、现代传媒业产业区块、信息服务产业区块和科技服务业产业区块。

二是抓引导,形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结合我区实际,一方面我区南部以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为龙头,积极发展设计服务业产业区块。以浙报集团、杭报集团、杭广电集团等媒体巨头为龙头,积极发展现代传媒产业区块。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讯服务业为龙头,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产业区块;另一方面我区北部以杭州市的“创新创业新天地”为核心,在北部形成四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分别为(沈家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华园高新产业基地、天堂园高新产业基地、华丰高新产业基地,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三是抓载体,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在招商引资方面,加强_____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整体形象策划,通过电台、报纸、网络和户外广告等媒体,积极宣传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引导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_____。开展优秀高新技术企业、优秀初创型企业、优秀孵化器等项目的评选,对推进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主动出击,组织赴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开展招商推介活动,举办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易会,推行网上招商、代理招商等多种招商模式;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以开辟大学生、研究生、留学人员与老师的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以及相关扶持政策措施为载体,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四是抓合作, 加强政府—大学—企业产学研结合。将浙工大的发展纳入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确立在高新产业、科研技术、信息交流、创新创业、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拓宽_____区政府、_____工业大学、企业的合作领域,促进共同发展,并构建经济、社会和文化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平台。同时,鼓励支持_____区重点骨干企业和在杭高校的有关院、所合办研究所、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形成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业、动漫游戏、服务外包等高新技术产业密集群基地。

第8篇 关于我县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教育、住宅、汽车、通信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尤其是住宅消费成为民众首选。我县的房地产业从1998年开始,受住房体制改革的刺激,市场消费得到实质性的启动,目前,商品住房建设进入高潮,县城区涌现了幸福家园,荣裕国际新城等高档次的住宅小区。__年, 我县房地产的主要行业税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和土地出让总收入突2亿元,占到全县财政收入1/5,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为促进我县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笔者对对全县房地产市场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我县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现状

(一)县城基本概况。永兴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市北陲,东邻资兴,南连苏仙,西靠桂阳,北接安(安仁)耒(耒阳),全县辖8镇17乡,土地总面积为1979.4平方公里,占湖南省土地总面积的0.93%,全县人口63.85万,是郴州市人口第二大县,县城区面积约14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36.75%。根据__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县城区常住人口约12万,城区户籍约3万户,城区现有居住建筑面积约240万平方米。

(二)房地产开发与发展情况。目前,我县三级资质开发企业有10家,具有四级房地产开发企业有1家。近几年我县高品房年平均开发量达17.8万平方米。其中:__年开发量1.0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0.56亿元;__年开发量达14.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17亿元;__年19.6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21亿元;__年开发量35.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37亿元。__年1-6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3.43亿元,房屋施工面积25.08万平方米,房屋新开工面积9.87万平方米,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6.78万平方米。

(三)商品房销售及价格情况:__年,我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1万平方米,住宅均价1193元/平方米;__年,我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4.4万平方米,住宅均价1269元/平方米;__年,我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2.2万平方米,住宅均价1316元/平方米;__年,我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5.9万平方米,住宅均价1380元/平方米; __年,1-6月县城区普通住房均价为1458元/平方米,电梯房均价为2350元/平方米,商业用房均价为4495元/平方米。

1.需求方面分析:一是进城经商者和外出打工族的安居性需求。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不少农民进城先租房,做点小本生意,积累一定资金后,购买小面积居室或二手房,以稳定和改善生活;外出打工人员赚钱后回乡购房,这是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外出打工人员的中远期目标。二是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升级性需求。三是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居民住房消费能力逐步提高。四是消费观念与时俱进,对住房的要求也由过去的居家过日子向追求高质量生活转变,住房升级需求强烈。五是储蓄存款利率走低,国债发行量小,股票投资风险大及房地产增值的作用逐步凸现背景下,不少群众将投资投向向房地产业。

2.成本方面分析:目前我县多层住宅成本价在1100-1400元/平方米,高层建筑成本价在1700-1900元/平方米左右。造成房价成本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土地价格上涨直接导致房地产价格整体走高。近年来,政府加强土地总量控制,实行统一公开拍卖,土地交易价格节节攀升。二是税费增加推动成本上升。房地产方相关的税费多达10多种,且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增加了成本。三是建材价格及人工费等也在上涨,也增加了商品房建筑成本。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价格不断上升,直接增加了商品房的建筑成本,是导致房价上涨的一个原因。四是现在的房地产项目都是成片开发,品质不断提高,环境改善了,售后服务、物业管理也跟进了,都相应增加了商品房开发成本,从而拉动住房价格的上涨。

二、我县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不景气。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房地产周期性调整的双重影响,居民消费预期下降,消费信心不足,观望情绪浓厚,对高层建筑的电梯维修更换、供水供电等不可预测因素和环境配套档次存在顾虑,加之到县外购房者的外流量增多,导致我县销售进度放缓,销售面积减少,部分楼盘特别是高层建筑销售状况低迷。

(二)总体规划滞后。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盲目开发现象。占地混乱,没有统一划分区域,不少所谓的住宅小区建筑规模小,档次低、环境差。用地的规划布局不合理,商业区和生活区混杂,缺乏层次感。

(三)楼盘户型比例不尽合理。目前,我县房产市场上的住房主要以90平米-140平米的户型为主,而小户型的住房为数较少,不能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购房需求。因为大户型的房屋结构其开发成本较小户型来说要低,开发利润空间大,开发商不愿意建造小户型住宅。

(四)资金链紧张。房地产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资金投入量大,建设周期长。而我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大都是小企业,自有资金少,以期房预售为主,主要依靠滚动发展。在房地产销售旺季,房屋销售顺畅,资金回笼快,扩大投资呈良性发展趋势;但在销售淡季,特别是受__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市场不景气,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明显放缓,资金周转困难,赖以发展的资金链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五)房地产开发企业实力不强。我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九十年代初期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11家,以前大的项目都是外地企业来投资的,目前只有浴荣国际新城、昌兴花园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宅小区是县内开发企业开发的。总的来说,县内房地产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开发产品品位不高。

(五)住房二级市场不够活跃。近年来,我县住房二级市场(二手房交易市场)的交易量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我县住房二级市场相对来说还是发展缓慢,对住房一级市场的调节作用不大。主要原因:一是房屋交易信息不畅,交易行为不够规范,相关服务发展滞后;二是对住房二级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三是消费者在购房观念上总想一步到位,二手房并不作为首选目标,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限。

(七)、建筑风格单一。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层次低,技术含量低,开发样式单一,设计千篇一律,缺少特色,造成建设档次与新的城镇发展不协调。在经济利益趋动下,不顾规划设计,在审批土地上多盖楼、少建绿地的情况严重,大部分小区绿地都被小房、车库挤占,绿地面积根本达不到设计要求。小区内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统一标准,比较落后。

(八)物业管理滞后。我县现有7家物业管理企业,8个小区实行物业管理,普遍存在着管理不到位、发展滞后的问题。大多物业公司是从开发公司派生出来的,处在“谁开发、谁管理”的阶段,房地产开发商注重开发、销售,忽视物业管理,物业管理市场化运营没有启动,缺乏竞争。各住宅小区的业主自治机制没有建立,关心小区、自觉参与的意识和氛围没有形成。

(九)非市场化动作依然存在。“委托代建”、“定向开发”等变相福利分的现象、利用单位院内的土地新建联建房内及城乡结合部利用安置用地、集体土地进行“小产权房”开发仍然存在,给我县房地产消费市场造成了一定的的冲击。

三、加快我县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房地产业作为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推动大力培育和发展房地产业重要举措来抓。围绕实现永兴山水宜居的旅游城市的目标,加强宏观指导,完善发展规划,落实调控措施,确保市场供需大体平衡,城镇居民住房得到有效保障,城市化率及县城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制定产业发展详规。把房地产业发展纳入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总体建设布局,制定城区房地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建设项目和年度计划,确保房地产业有序推进。健全房地产开发投资机制,引导外来企业和资本投资开发,不断提高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合修编全县总体规划,尽快制定“__”住房建设规划,健全和完善住房建设片区详细规划,为打造山水宜居的旅游城市、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全面提升县城建设品位提供有效保障。

(二)控制土地开发规模。建议每年年初,向社会公布本年度拟出让土地计划、具体的规划设计条件,做到有计划地出让,并接受社会监督;出让土地量,按每年开发12.5万平方米左右(1280套)建筑面积来控制,按照容积率1.5计算,共120亩土地。同时,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规模应在4万平方米以上,对不足4万平方米的不予审批,项目控制模式为“组团-小区”式,实行带方案招标出让,开发方式上鼓励在新区,住宅结构上鼓励高层住宅建设,主要是为充分考虑开发商的综合实力,确保小区品位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沿每年基础设施的投资方向合理储备土地,土地的储备量为建设用地量的10-15%,用于产业用地和调控房地产市场。

(三)控制单位自建住房。为满足职工住房需求,通过市场改善住房条件,建设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的建住房[__]196号《关于制止违规集资合作建房的通知》再次强调,“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一律停止审批党政机关集资合作建房项目。严禁党政机关、公用事业单位利用职权或其影响,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搞集资合作建房,超标准为本单位职工牟取住房利益。”因此,机关单位、公用事业单位住房改造要走法制化、正规化轨道。要树立“要住房,找市场”的观念,杜绝新的住房实物分配和“委托代建”、“定向开发” “联合建房”等变相福利分房的现象。

(四)注重开发梯次结构。一是完善房产开发布局结构。以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加快廉租房、启动经济适用房建设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步伐,适时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高层住宅小区,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区住宅档次和现代化水准,努力构建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住房需求。二是控制住房建设户型结构。控制普通商品房开发套型面积和价格,保持中低价位住房市场适度供应量。三是调整房产开发投资结构。制定房地产开发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扩大投资领域,围绕城市建设和服务业发展需要,主动投资商场、宾馆、酒店等商业用房开发,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四是引导、扶植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

(五)优化产业发展外部环境。在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时,本着“谁受益,谁服务”的原则,供水、供电、供气、广电、邮电、通讯、电信部门必须将水网、电网等各种管网及通讯网络设施统一铺设至项目红线,并预留接口。政府要不断加大投入, 着力改善道路、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 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 创造良好的人文居住环境, 以吸引实力更强的房地企业来我县投资。

(六)破解产业资金瓶颈。受__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及房产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加剧了房地产企业资金的紧张。政府要当好银行与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红娘”,建立良好的组织平台、运行平台、管理平台,形成政府、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完善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促进银企对接,盘活开发商与银行的资金链。

(七)培育龙头企业。引导县内房地产企业通过重组、兼并、控股等多种方式实行强强联手,拓宽发展思路,优化管理模式,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精品建设,争取做成一批有概念、有主题、有规模的房地产项目,同时要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开发企业来我县投资,带动和推进我县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把我县建设成全市最为适宜居住的县城之一。

(八)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相关部门要加大廉租房的建设资金的筹集力度和启动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增加有效供给,完善廉租房的租住、退出、后期管理和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健全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为核心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九)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进一步促进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发展,促进住房梯度消费,引导居民的住房消费习惯,形成合理的住房消费需求,以推动我县居民住房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使住房一、二、三级市场进入一个有效互补的良性循环。

(十)规范房地产市场。一是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全程监管,加大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力度,坚持整顿与规范相结合,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完成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治理整顿工作,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审批程序,坚决杜绝或重点查处无资质或无效资质开发经营行为,为培育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建立市场预预警预报体系。建立多部门参与的房地产市场预警预系统建,定期收集房地产市场的各项数据和信息,认真做好房地产市场统计分析与市场发展形势预测,为政府宏观调控,稳定住房价格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和共享,实现政府、企业、公众的直接沟通和互动。三是加强住调查,规划期内完成全县住房状况普查。(作者分别系县建设局副局长、房产局局长、县房产局副局长)

第9篇 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我国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基础性,决定了义务教育必须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平等地接受优质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确保教育公平,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构建和谐__,意义十分重大。近年来,我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措施积极,成效初显。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也不容低估。当前,务必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努力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__义务教育发展总体情况

(一)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现状

目前,全区有公立小学265所,1607个班,在校学生56898人。其中,农村小学234所,1068个班,在校生29266人,平均每校4.6个班,每班学生27人。在农村学校中,有村小176所,483个班,在校生8253人,平均每校2.6个班,每班学生17人,其中10人以下的小班占三分之一左右。有城区小学31所,539个班,在校生27632人,平均每校17.4个班,每班学生51.2人,其中55人以上大班额和超大班额占37%。全区有初中学校49所,676个班,在校学生32030人。其中农村初中33所,401个班,在校生13585人,平均每校11.4个班 ,每班学生33.8人。有城区中学16所,275个班,在校生18445人,平均每校17个班,每班学生67人。

(二)近年来__义务教育发展主要举措

1、财政投入向农村教育倾斜。按照“三个增长”要求,财政对教育投入从20__年8087.4万元,增加到了20__年的1.89亿元。区财政每年投入1800万元,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每年投入500万元,建立起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等等。

2、通过“撤、迁、并、建、扩、改”等有效途径,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__年以来,全区撤销村小75所,迁建小学1所,合并初中3所小学1所,扩建初中16所小学156所。投资5300万元,对165所中小学的10万平方米危房进行了改造。

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中,实施了学历跨越工程,定期开展岗位业务培训。对农村教师实施了地区补贴和工作补贴,财政为学校注入了医保经费。对269名农村代课教师按政策规定及时转为了公办教师。

4、建立强校带弱校的对口帮扶机制。有23所城区学校与46所农村中小学结为帮扶对子。

(三)__义务教育发展基本评价

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为本、科教兴区战略,营造了义务教育发展必要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办学条件快速改善,师资素质不断提高,全区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满意度逐步升高。但是,目前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难”,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等矛盾依然凸显,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已成为__当前热点问题。

二、__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突出表现

(一)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过大

1、基本办学条件悬殊

两路、龙溪地区的多数义务教育学校,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具有布局集中,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等特点,基本办学条件按照直辖市主城区要求,校园校舍建设高标准,设施设备高质量,功能齐全配套,学校处处散发出浓郁的现代化气息。分布在1000多平方公里面积上的农村学校,散、小、弱是其主要特征,校园校舍陈旧简陋,设施设备不配套,与城区学校形成强烈反差。

2、师资素质差异明显

城区学校规模大,条件好,吸引了大量农村骨干教师“孔雀向南飞”,汇聚了大批高素质教育人才。据龙兴镇反映,20__年以来,该镇教师调入城区学校任领导和骨干教师已达85人。城区教师编制充裕,学科教师配套,专科专任,专业水平普遍较高。城区学校经费充足,教师进修交流机会多,福利待遇好,专心教育,思想稳定。农村学校规模小,条件差,缺乏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必要条件,骨干教师大量流向城区。农村教师编制少,学科教师不配套,在村小往往1师1班,在完小被迫多级多科上课,“万金油”教师是农村学校的常态。农村学校经费紧缺,进修提高机会极少,福利待遇微薄,农村教师不安心农村,不安心教育,不求进取,已成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一大障碍。

3、生源质量区别太大

在城区,市场经济竞争激烈,进校读书已成为城区儿童和少年成长的迫切要求,渴望学习,安心读书是学生中的主流,生源质量普遍较好。城区学校条件好,农村优秀学生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大量进城“择校 ”读书。据区教委统计,20__—20__学年中,全区农村学生转入城区学校达1419人。在农村,受市场经济影响和农民所处环境局限,尤其在义务教育出口被堵和不畅的情况下,家长和子女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忽视子女教育,学生无心读书不在少数,农村学校生源质量一般不高。古路镇中小学中,在校生有一半属单亲家庭、隔代亲教育、暴力型家庭教育、溺爱型家庭教育的孩子。在洛碛镇中小学中,留守儿童达到40%,个别学校高达60%。

(二)区域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

1、城区街道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

城区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难矛盾过于集中。在两路城区,16万人口的双凤桥街道,布局中小学15所,配备教师936人,__中学、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等多所名校在这里荟萃,优质教育资源在此处高度集中。按区政府规划,市级联招学校南华中学也即将入驻该地区,双凤桥街道义务教育届时将锦上添花。拥有12万人口的双龙湖街道,配备了3所完小、2所村小,“入学难”压力在转嫁给回兴和双凤桥两街道之后矛盾依旧凸显。21万人口的回兴街道,仅1所中学3所小学,招生已达极限,学校不堪重负,大量适龄儿童和少年不能就近就地入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早已亮起了“入学难”红灯。属在建城区的龙塔街道亟待增设规范的公立中小学,“入学难”矛盾也开始显现。

2、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围绕中心镇逐步递减

全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中心镇的中学、中心小学集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多,吸引的农村生源多,“入学难”现象在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一般镇和被撤销的原乡镇政府所在场镇的中小学校,集中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小,华蓥山等边远山区镇学校显得更少,村小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最薄弱的地方。这些地方学校的办学条件普遍较差,往往留不住教师和学生。

(三)校际差距两极化

强校更强,弱校更弱,是我区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真实写照。城区重点中小学校,象强大的磁石一样吸纳了较多优质教育资源,一年上一个台阶,各自瞄准更高目标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地处两路城区的五星小学,10.8亩地上承载着1874名学生,全部办公室、功能室在强大的入学压力下改作了教室,教师被迫挤在走廊里办公,学生只能分两批轮流上课间操。回兴中心校1626名师生,挤在102平方米的食堂就餐,男女厕所共98平方米,分别10和14个蹲位,课间10分钟休息时间里,学校必须安排男女各4名教师维持厕所秩序。龙山街道工农小学,实属“都市里的村小”,70年代的乱石墙瓦屋盖教室,已成c级危房,常有垮塌危险,教室旁边废旧物品回收站噪声干扰教学,周边环境脏乱差目不忍睹。城区有这样薄弱的学校,农村学校差距更大。龙兴中心校地处禹王庙和龙藏寺两大寺庙之间,读书声、颂经声,声声相和,三分之二的校舍是瓦屋盖,只有校长办公室有1部电话机。普福完小的教师仍在清代建造的寺庙里办公。石船中学、梅溪小学、东山小学等一批学校因操场未硬化,师生体育活动长期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功能室不配套,计算机老化不能用……,农村薄弱学校太多。

三、__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现象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导致工业化、城市化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从而引导着教育资源向城区集中,优先发展城区教育。同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为了使现有资源效用最大化,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推进重点地区教育发展,加快重点学校建设,培育教育品牌,从而带动整个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也是一定历史阶段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面广人多,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扭转散小弱的被动局面,只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第10篇 构建军民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下面是为您准备的构建军民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我盟双拥工作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在融合中前进,不断丰富新内容、拓宽新领域、强化新措施、创造新特色,先后开创了共建和谐锡盟、军警民联防、四个一活动、五融合四促进活动、3+2边防帮建工程、随军家属培训安置等富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工作新路子,2023年,我盟两个市同时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然而,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军民融合式发展指导双拥工作,如何维护北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边防巩固,如何加速推进边疆地区军警民融合式发展再上台阶,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

一、当前制约双拥共建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

近期,我们深入部分党政机关、驻军部队、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对不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想认识、领导力量、组织方式、制度机制等作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总的来看,当前制约双拥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五个不相适应:

一是思想认识与服从和服务的双向要求不相适应。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影响,很多人淡漠了国防观念,对军队的大项任务、战备行动、紧张训练和边防的艰苦工作生活环境缺乏了解和体验,对国防、边防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到位。从部队官兵角度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意识树得不够强,把参加和支援地方建设仅仅作为一项具体工作来完成,缺乏创造性主动性。此外,当前社会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大家对军人牺牲奉献的价值观缺乏认同,对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人民战争思想理解不够深入,不少单位把双拥工作仅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形式上,难以身入、心入,缺少热情,难有成效。

二是组织形式与军地双方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近年来,国家和一些省市相继成立了爱国拥军促进会等民间组织,旨在动员全社会力量掀起双拥共建热潮。我盟也积极协调成立了军警民五融合四促进领导小组、兵妈妈拥军团、送法送医送文化进边关服务组织,创造了不少双拥工作的亮点。但不可否认,多数双拥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倡议号召的多,形成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的少,实践中对双拥工作的主体缺乏约束力。双拥工作范畴和实施对象虽有明确,但参加人员数量、实施规模、资金保障等问题大都由军地双方商定,一旦部队战备训练紧张、地方发展任务较重之时,双拥工作就会缺少领导关注,在落实上打了折扣。长此以往,使大家形成了做与不做、做好与做差一个样的错误认识。

三是检查评估与基层官兵关注的重点不相适应。就现行国家和自治区双拥工作考评机制来讲,地方已将双拥工作纳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重要内容,具有一票否决权。同时,每4年评选一次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双拥模范城(县)也对双拥工作是一个有力的促进。但在具体迎检考评中,条件总体上来看仍比较宽泛,追求面上效应的做法很多,在一些关系部队建设的随军家属培训安置、子女入学考学、军用土地征用、军事行动保障、涉军涉法维权、隐蔽保密斗争等涉军敏感问题上持续关注力度不够,考核组成员只吸收省军区、军分区领导,考核结果未经过驻地部队官兵和群众的二次核准,在有效性、人本性上还欠缺分量。

四是现实定位与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目标不相适应。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军民凝聚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而进行的系统工程。从我盟近年来双拥工作实践看,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资源、科技、人才、经费等方面优势明显,但由于受功利主义和政绩观念影响,有的人认为双拥工作应该是一项在不影响主要任务的前提下量力而行的工作,从思想上没有摆正位置,造成在拥军优属上很少用心用力去做。部队相对地方而言,集体优势、过硬作风和牺牲精神依然保持很好,在支援地方建设和抢险救灾中非常管用,但在引入地方先进科技、文化、人才等方面发展自身建设上还存在被动等靠的思想观念,放不开眼界、迈不开步子的吃皇粮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

二、完善新时期双拥共建机制要注重把握好三个结合

双拥共建工作的实施主体包括党、政、军、民,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组织,工作领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系统,领域广阔、范围宽泛,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广大军民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必须树立强烈的大双拥观念,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实践上搞好结合渗透,为双拥工作各项制度机制的顺畅运行提供坚实的社会保障,让双拥工作言之有物、行之有效。

一是把握好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的结合。双拥共建工作为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服务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人力物力方面的直接服务,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间接服务。一方面要发挥双拥工作的群体优势,积极发动地方各级从财力、人力、物力、智力等各方面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并注重引导部队搞好反哺和回报,组织官兵直接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直接为市场经济服务,实现促进生产力水平和战斗力水平提升的双赢目标。另一方面要发挥双拥工作的政治优势,充分借助双拥工作加强军地联系,融合军地宣传教育资源,使服务国防建设和服务经济发展成为广大官兵群众的自发行动,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力条件,再以此推动部队全面建设,实现良性循环。双拥工作可以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促进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通过军地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在各行各业形成热爱本职、艰苦奋斗的良好风尚;通过开展普法教育和实行军警民联防联治,促进社会治安的好转,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的功能必须同时发挥好,缺少了直接服务,政治工作优势就成了纸上谈兵,而不注重发挥政治优势的给钱、给物更加无异于冷冰冰的商品交换,失去了双拥工作的根本意义。

二是把握好体力服务与智力服务的结合。目前,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各地都在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步伐,现场会、座谈会、研讨会搞了不少,但真正形成影响、推动工作、牵引发展的规模行动还不多。在我们调研期间也发现,不少同志片面地认为互办几件实事、帮助搞点建设就算是融合了,这样的观点还不在少数。双拥工作的服务档次普遍还比较低,服务的范围也比较窄,具体工作中常常局限于土建、运输、绿化等单纯体力劳动方面,未能发挥其深层次的服务功能。因此,双拥工作应在坚持传统的服务方式基础上,努力向新的领域拓展。一方面军地双方在不同行业领域加强合作,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另一方面,立足未来发展,加强科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走活军地一盘棋,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军警民在思想、资源、力量、机制、工作等方方面面的真融合。

三是把握好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结合。在双拥活动中,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既要讲无私奉献,也要讲有偿服务,不能把双拥在局部演化为单方索取。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倡顾大局、讲奉献,把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基层官兵和人民群众放在心中。部队要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完成战备训练和执勤巡逻任务前提下,适时组织人力物力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为驻地群众排忧解难。特别是一些急难险重任务,部队应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不能一味强调经济效益。同时,也要让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懂得,为部队解除后顾之忧,提供热情服务,是支援国防建设的应尽义务,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多体谅部队的困难,多为官兵办实事。另一方面,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把发展经济与支持部队建设结合起来。如:军民合办菜篮子工程、优抚对象致富工程、军嫂就业安置基地、两用人才培训交流中心等等。办好这些,不仅可以解决军地双方存在的实际困难,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也能够对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直接的推进作用。只有这样,既发挥提升部队战斗力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溢出效应,又释放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防和边防建设的注入功能,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三、构建新时期军民融合式双拥共建机制的现实思考

双拥工作既不是一时一事的应景工程,也不是一地一人的局部活动,更不是一朝一夕的轰动效应,一味偏重于靠领导重视推动,靠办事机构协调促动,靠军地感情牵动,难以持久。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按政策办事、按规定办事,把认识成果、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成果,才能确保双拥工作走上法制化、科学化、常态化轨道。

一是建立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双拥工作作为全局性的一项工作,仅仅依靠少数几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双拥大舞台意识,建立军地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各行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机制。旗县以上党委、政府要成立军地领导参加的双拥共建领导小组,加强双拥办自身建设,落实机构规格、人员编制、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在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建立基层双拥工作站,逐步建强基层双拥组织,实现拥军优属活动常态化。各级党委、政府要发挥主体作用,切实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全局、涉及长远的大事来抓,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搞好工作统筹,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各方力量,落实军事需求。坚持每年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军政座谈会和军地互访等制度,研究解决双拥工作的重大问题。军警部队要积极作为,主动参与领导,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同时要立足实际规划拥政爱民工作,生态建设怎么搞,扶贫开发如何做,支援地方重点工程建设谁去组织等等,都要有一个统一规划和具体措施。军地双方共同搞好总体设计,切实形成上下一条线、左右连成片的双拥工作组织网络体系,为实现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是建立科学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和优化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依托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建立融合发展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军地相关部门、机构和企业参加,定期报告工作、分析发展形势、总结经验教训、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部署工作任务。地方规划发展蓝图,要充分借鉴部队的意见,兼顾国防需求,在涉及交通、通信、教育、科技等重要领域的研发和建设上,要预留国防端口,同步体现军事功能;部队推进全面建设,也要考虑社会效益,兼顾群众所盼,尽最大努力为地方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特别是在处理各种棘手、敏感和遗留问题上,要积极依靠和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尊重地方的政策决策。通过双向互动、沟通协调、规范程序,形成军地携手、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军民融合式双拥共建工作始终在正规高效的秩序中良好运行。

三是建立全面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把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工作同步部署、捆绑落实。进一步细化落实双拥政策法规的各项猎施,研究制定转业退伍军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现役军人权益保障、重点优抚对象自然增长机制等方面的具体办法,明确部队参建重点工程、扶贫帮困、应急处突、抢险救灾等工作任务,以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双拥政策法规在军地各个层次的落实。着眼于调动融合式发展的积极因素,依据政策法规,制定完善包括市场准入、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投融资政策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确定奖惩办法,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抓双拥共建、抓融合发展的主动性。

比如,可以参照相关政策规定,把大项军事活动和军事训练保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支出范畴,给予重点保障;建立完善拥军优属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按照上年度当地城乡人均纯收入标准发放义务兵优待金,提高复退士兵补助金标准和自谋职业补助金标准;民兵分队平时参加治安巡逻、执行应急维稳、抢险救灾等任务所需经费,由用兵单位保障;退伍军人和随军家属培训、安置工作,可依据有关政策规定,根据接收安置意象和计划,视情将一部分培训任务直接分解,赋予相关教育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农村牧区民兵训练经费按《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民兵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9号)规定执行,城市民兵训练经费由盟(市)、旗(县、区)两级财政和企业均衡负担,共同保障。要着眼融合开展双拥工作,坚持军地合力,及时对双拥工作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优先给予处理和保障,全面提高融合的质量效益。

四是建立权责分明的奖惩激励机制。军地双方要自觉把提升共建质量、推进融合发展具体任务纳入科学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纳入党政领导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纳入党委督查和执法检查机关的职责体系,构建权责对称、运转顺畅、激励有效、惩罚有力的运行机制,保证军民融合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各地要把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及时制定双拥工作阶段性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设定边境安全、社会安全和重要目标安全系数,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人身上,每年组织一次党管武装述职和拥政爱民工作汇报,定期开展调研征求基层官兵和群众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监督,公开透明地审示和查纠问题,提高双拥工作实效。及时组成军地联合考查组,每年开展一次双拥工作综合考评,并将考评检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作为下一届双拥模范城评选的依据。对执行双拥政策法规、落实共建任务、推进融合发展主动扎实、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工作消极应付,官兵群众反应较差,甚至发生军民纠纷等问题的,予以通报批评。通过有效的奖惩激励,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参与双拥工作的主动性,为军民融合式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第11篇 农村改革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背景与动机 :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美好图景。与此同时,中央明确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显而易见,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

二、调研时间:

XX年3月---XX年10月

三、调研范围:

居力很镇15个行政村

四、调研内容:农村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意识跟不上发展需要

1.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核心。但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后于农村改革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对发展认识不够,对上级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农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基层干部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2.农民群众观念陈旧,市场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发展意识淡薄,农业生产上只顾传统种植,在一些利益问题上,只顾眼前小利,忽视长远效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的村上级给农民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服务,但大家不积极、不配合,致使成型的好项目无法落实。

(二)农业结构有待调整,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力度不够

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乡党委、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投入多、产出少。加之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中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不愿向畜牧、蔬菜、水果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态农产品转型。

(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1、道路问题:居力很镇地处科右前旗政府南,东、西、北三面与乌兰浩特市、吉林省洮南市接壤,111国道横贯全镇,白阿铁路从镇东南穿过,交通便利,通讯便捷。通过多年努力,全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但从总体上看,村级道路还显得薄弱。“要致富、先修路”,群众普遍认识到这一点,但乡村公路建设项目有限、缺少资金,群众想修路的愿望与上级投入还有差距。农田水利等建设也离农村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

2、办公及活动场所问题:全镇15个行政村现已基本解决办公场所问题,但是有部分不够标准,利用学校当临时的办公场所,活动场所只有在镇政府所在地前进村有一个标准的活动场所外其他村有个别的也都存在地方小、无活动设备等问题。

(四)农村卫生环境普遍较差

几乎所有的行政村都没有垃圾回收点,有部分农村家庭没有独立厕所,农村卫生环境不容乐观,整体上是脏、乱、差的局面。

(五)农村存在的陋习

现在有的村还存在赌博的现象,一到冬季就开始聚集赌博,有的甚至把一年的收入输光了还欠了很多外债。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村里你经常能看到十几岁的孩子在家干活,问到为什么不去上学时他们说“不愿意上”十几岁的孩子对问题的看法是简单的,这需要的是家长的正确的引导。

仍有少数村民现在还迷信,相信__,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

五、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发展农村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原则,理性发展、适度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2、搞好村镇规划,新农村要有新面貌。要有个像样的办公场所,要有农民的业余活动场所,要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农民兄弟们基本上按照城市的样子,规划自己心中的新农村。他们认为,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把农村卫生环境搞上去,干净整洁才是新农村应有的面貌;其次,做好村镇规划、产业规划和城乡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再次,搞好示范村和新村镇建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3、优惠政策要延续,幸福美景万年长。近三年,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农民在举双手赞成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衷心地希望国家政策能持久永恒,用持续稳定的政策来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好局面。

4、易旧俗、树新风,新农村要有新风气。各村制定符合实际、能治“坏习气”的《村规民约》。像红白喜事、赌博现象都要按新村规处理,全体村民共同参与起来,共同抵制歪风邪气,弘扬社会正气,改变“遇事没人管,谁管遭白眼”的现象。

5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用好大学生村官。加强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领导带头作用。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作物的增产、增收。鼓励农民进行创业,对创业者给予优惠政策与奖励,政府帮助发展大型养殖产业。落实好上级下达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指标,不搞‘面子工程’。加强农村、农民的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居力很镇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12篇 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

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

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最近,我们根据市政府领导的安排,就我市城市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中,我们与武陵区委、鼎城区委以及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城管局、市城建投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和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经过近十年持续不断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我市城市容量得到成倍扩张,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等国家级荣誉,城市综合实力已进入全国百强。我市十年城市发展的成就在中部内陆城市中是非常突出的,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也是相当少见的。

要持续保持这一良好发展势头,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_____步伐,应该把科学发展观更好地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城市发展的各个层面。具体来讲,就是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城市发展应该遵循经济规律,进一步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经济规律是一切社会经济发展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城市发展同样要遵循经济规律,总体上保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近5年来,我市累计投入城区一块的建设资金达150多亿元,其中政府直接投入40多亿元,先后新建了20多条主次干道,新增道路520多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3.6平方米,基本形成了“五纵五横”、“内外三环”的格局,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55.9平方公里,人口61.9万,比1995年分别增长85.

9、54.3。新建了城市防洪圈,新建和改造了排水设施,日处理排水能力达400万立方米。

新建了污水处理中心,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0。新建了自来水厂,供水普及率达100。

加强了园林绿化建设,人均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3.

6、38.4。_____机场、火车站、水运码头、常长高速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我市已成为目前省内除省会长沙外同时拥有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海关、商检等设施和机构的城市。

巨大的投入推动了城市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得市财政背上了一定的债务包袱。现在,市财政每年不到3亿元的城建资金,既要搞建设,又要还老帐,矛盾很大。

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城市建设负债已经对现在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城市发展速度的把握,城市建设项目的安排,应该建立在现实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应该控制在政府和民众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既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一味的求大求快。实践证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适度举债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必须建立稳定可靠的债务偿还机制。

从我市的情况看,今后几年,应该进一步加大经营城市的力度,多渠道筹措城建资金,同时,适度压缩城建规模,每年拿出一部分城建资金用于还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发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处理好“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关系。城市是人的城市,人永远是城市的主体,人的需要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终极目的。

这些年,市委、市政府顺应群众要求,积极组织城市创建,不仅打造了武陵大道、_____诗墙、商业步行城、火车站广场等一批精品工程、亮点工程,提升了城市品味,实现了“锦上添花”,而且通过实施杆线入地、“穿衣戴帽”、穿紫河综合治理、小街小巷整治等工程,解决了市民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实问题,收到了“雪中送炭”的良好效果。应该说,这两方面的工作都是卓有成效的,市内各个层面都是充分肯定的。

但从实际情况看,市民对“雪中送炭”的要求相对迫切一些,这方面的任务也相对重一些。今后要在有计划、有重点地继续搞好“锦上添花”的同时,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雪中送炭”上来。

一是着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加快小街小巷整治、穿紫河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从细微之处,从方方面面改善人居环境。

二是着力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把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作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来对待,把新区开发、产业发展、精品工程建设和社区建设与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就业需求。

三是着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配套完善社区学习、休闲、娱乐设施,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之,在城市发展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为重,把市民生产生活中最基本、最基础、最现实、最紧迫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好,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城市发展的实际成果。

三、城市发展应该突出整合资源,进一步处理好政府投资与社会融资的关系。建设和发展一个城市,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要吸纳社会资本,使其成为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

政府投资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关键是要发挥好基础性、引导性作用,真正用到点子上,用出效率来。一是要合理安排资金投向。

把政府资金更多地投向公益性、福利性项目,投向社会资本不愿参与的无利性、微利性项目,凡是通 过市场手段吸纳社会资本能解决的问题,原则上政府都要少投入或不投入。二是要切实加强资金监管。

凡是政府投资的项目,事前都要由建设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搞好成本核算,合理控制建设成本,防止利润虚高;事后都要由审计部门严格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予以公示,堵塞资金使用上的漏洞,防止资金外流。三是要严格规划管理和质量监督。

尽可能避免重复建设和无效投入,减少资金浪费,提高使用效率。社会融资的渠道和途径很多,关键是要创新机制,整合资源。

一是开发和盘活城市土地资源。城市国有资产中,数量最多、增值潜力最大、政府可以直接控制的资产就是城市的国有土地。

可以采取以地换路、综合开发等办法,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在旧城改造中,要推行成片开发,防止“剥皮”开发,切实保证土地保值增值,获取最大的土地收益。

二是实行城建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回报补偿机制,运用市场经营手段,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着力经营城市公用设施。积极推进城市水、电、气、文化、体育等公用设施经营机制的改革,使之由福利服务型向有偿服务型转轨。

四是推行无形资产商业化运作。城市的街道、广场、重要公用建筑物的冠名权及广告发布权等,实际上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充分挖掘这笔资源,就能筹集大量的城建资金。

四、城市发展应该强化经济支撑,进一步处理好基础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对一座城市而言,基础建设与产业发展同等重要,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只有基础设施跟上来了,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才能不断向城市聚集;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城市经济才能活起来,财政实力才能强起来,人民群众才能富起来。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在狠抓基础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城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__年,市城区gdp达177.57亿元(不含武陵镇),占全市的36.5,总量是1995年的3.7倍,比重提高14.6个百分点。国税收入425520万元,占全市的89.7,总量1995年的4.4倍,比重提高16.9个百分点;地税收入61707万元,占全市的60.1,总量是1995年的3.6倍,比重提高了15.9个百分点。

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819万元,是1995年的2.5倍。但总体来看,产业发展水平要相对滞后一些。

因此,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要进一步强化两个观念:一是“产业兴城”的观念。始终把产业发展放在城市发展最突出的位置,以产业发展带动基础建设;二是基础建设服从并服务于产业发展的观念。

切实把基础建设的重点放在改善产业发展环境上来,以基础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具体来讲,在基础建设上,要根据城市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向德山区工业组团、桥南区商业组团、新城区现代物流组团、旧城区休闲产业组团、柳叶湖区旅游组团、新老城区结合部房地产业组团倾斜。

在产业发展上,要进一步突出“工业强市、产业富民”这个主题,大力实施“百亿产业发展计划”,加大烟草、铝材、林纸、珍珠、建材、机电、电力、食品、医药、盐化工等11大主导产业的扶持和培育力度,通过3-5年的努力,分别形成一批产值过2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的主导产业;要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着眼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切实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城市产业集群式发展;要进一步优惠政策、优化环境、改进服务,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充分激活民间资本,通过政策的活力、机制的活力,激发产业发展的活力。

五、城市发展应该注重规划指导,进一步处理好规划编制与规划执行的关系。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

这些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的基础性、导向性、控制性作用,始终坚持用规划指导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实际工作中,重规划编制轻规划执行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规划编制和规划执行是规划管理工作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忽视其中任何一环都不行。在规划编制上,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和群众参与机制,无论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还是重点片区、重要单体建筑规划的制定,都要实行公开招标,并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征求市民意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尽可能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无效投入。

在规划执行上,要进一步充实规划监察队伍,加强日常的规划执法监管,切实提高规划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确实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悖于人民群众实际需要的专业规划、片区规划,要依程序及时组织调整和修编,确保城市按规划规范有序的发展。

第13篇 关于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调研报告

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并且将它放在“五个统筹”之首。四年过去了全国人民仍然在探索着城乡统筹的发展道路。时至2023年6月7日,批准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希望重庆能给中国开创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有人说重庆就是中国的缩影,一个“大城市”+“大农村”缩影。的确是的,31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仍占73.6%;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4:1,大于全国和西部的城乡落差;都市区,渝西区和三峡库区三大区域人均gdp之比为3:1.6:1,大于全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落差。城乡二元化问题如此的严重,完全就是一个中国的缩影。试验区成立伊始,各方对重庆寄予厚望,希望这个试验区的改革能给中国寻出一条解决城乡二元化问题的出路。时至一月余过去了,试验改革启动了没有?有何进展?有何创新?带着疑问,我们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一行人踏上了前往重庆的调研征程。

根据重庆市发改委规划,重庆将从公共财政体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市场体制,行政体制等6个方面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所以我们选择了重庆市委党校,重庆市外经贸局,美心集团,铜梁县民政局,铜梁县养老院,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白市驿镇清河示范村,白市驿镇花圃实验基地,南岸区政府,南岸区新合医疗结算中心,社区卫生医院等地方作为调研地点。并通过实地参观,座谈,咨询,与群众交谈,查看相关文件资料等方式进行调研,并主要是运用了理论研究与实际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一.惊喜

经过为期一周的调研,笔者认为重庆至少在以下这几方面做出了较快的发展,有效的改革或是有益的创新。 2.城乡区域功能建设。重庆在推进城乡空间一体化进程中,区域功能和发展方向明确,东部都市区以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领先发展;西部新城区以拓展发展空间加速城市化进程为重点,加快建设。对城乡一体化重点区域进行科学布局,统筹编制杨谢石黄都市区,华岩新城区,九龙园区,西彭园区,白市驿花卉示范区“五大片区”规划。

我们参观了号称“农村建设试点”,“都市后花园”的白市驿镇。成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的这个契机使得白市驿镇发展很快,积极搭建着产业发展载体。大力发展农村工业,推进农村工业的集约化和集群化发展。突出发展特色生态高效农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争创一批特色品牌,不断壮大花卉苗木,名优水果等优势产业规模。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引导特色农产品进入商社集团所属超市。白市驿成功审创了一个白市驿国家级花卉苗木示范区,引入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大力建设花卉城和农科城,着力搭建现代农业产业载体。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休闲业,巴渝风情园,陶然居,天赐温泉等一批重点项目。(农家乐)周君记火锅食品工业园被确定为全市首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参观时还不到周末,但是农家乐度假村里的热闹景象以足以证明都市后花园的魅力,显示着这个原本远离城区的地方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度假人群,越来越多的财富也将随着人流的到来而来到这里,都市后花园影响日益扩大。 3.企业参与的公共设施建设。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里提供公共设施服务,那是政府的责任,似乎与企业无关。就算企业建立一些公共设施也只是在自己公司附近,以吸引顾客为目的。重庆出现的美心洋人街似乎打破了这种惯例。美心洋人街面积4万平方米,由美心集团出资6亿人民币打造。集小吃街、酒吧街、游乐园、休闲公园、欧洲风情园等功能为一体。进入美心洋人街好像走进了一座神秘美丽的童话王国,充满着异国情调。还有以清明上河图以题材建成的宋朝小镇。多元文化汇集,让人饱览众相,大开眼界。是一个让市民们休闲娱乐,特别是小孩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好地方。在洋人街消费很便宜,吃一个小碗凉面才一元钱。不过最重要的是洋人街风景区是完全免门票的!这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即便是身无分文的穷人也可以来观光游览,旅游不再是只有富人才能拥有的享受。穷人经济学似乎在企业身上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是一个成功企业回馈社会,造福社会的完好典范。而且企业也更加名声大震,赢得了好声誉,人们心中都记住了这个能给人们带来福利的好企业。对于政府,企业和市民来说这是一件共赢的事情,修建公园不再只是政府的负担,企业赢得声誉,市民获得福利,政府赢得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无奈

城乡统筹,做为一个世界级的难题,确实并不是那么好解决的。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听到看到了许多的无奈。

铜梁县民政局局长的无奈:虽然我们尽了力,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铜梁县财政收入不多,我们的社会保障还是不够,离市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南岸区政府的无奈:有很多农民农转非以后,就拿着政府补给的钱开始闲着,游手好闲,不去工作,如何劝说这部分人去工作,是我们的一大难题…

行路难,行路难!城乡二元发展这是一个在世界上延续了多年的难题,中国国情特殊,要实现城乡统筹,改革任务非常艰巨,改革任重道远。重庆亦是如此!诸多的问题摆在重庆政府和重庆市民的面前,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等待着所有人的努力。

结束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我们感慨良深。不过正如《关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致社会各界的一封信》中所写“面对这样一个世界级的难题,我们既不能坐等中央优惠政策的照顾,也不能依靠中央部门资金项目的支持,唯有直面挑战,在统筹城乡的体制和制度上攻坚。”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重庆城市繁华的建设和交通,农村欣欣向荣的生产劳作,医疗保障的进步,产业的飞速发展,市长向全世界公布的纳策邮箱…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重庆的活力和希望。希望重庆不负众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之路。

第14篇 对优质棉基地建设及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__市位于__北麓,地处北温带,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是__光热资源最为丰富和无霜期最长的区域之一,全年日照2600-2800小时,年平均气温7.6℃,年均降水量163.2毫米,相对湿度58%,平均无霜期在180-185天,年均积温3707.4℃。全市区域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50万亩,已耕地总面积108万亩。多年来,__市始终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做大做强棉花产业”精神,并结合__市“四区一线”发展战略,坚持“主攻品种,调整结构,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发展产业,提高效益”为基本原则,认真做好棉花产业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后,要继续加大优质棉基地建设力度,促进__市棉花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一、正确认识我市棉花种植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棉花种植加工生产情况

1、棉花种植情况。“九五”期间,全市年均棉花种植面积34.5万亩,年均总产量3.49万吨,平均单产100.3公斤。“十五” 期间,年均种植面积49.8万亩,年均总产量5.38万吨,平均单产107.3公斤。“十一五”前三年,年均总种植面积63.95万亩,年均总产量7.51万吨,平均单产118.2公斤。“九五” 期间,棉花种植面积均占总播面积的50%左右,到“十五”和“十一五”时期,棉花种植面积均占总播面积的60%以上,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0%,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棉花。

2、棉花收购加工情况。__市现有棉花收购企业38家,加工企业36家,设计加工能力约55万吨,年实际加工量20万吨左右,棉花加工能力潜力很大。“九五” 期间年均加工皮棉量3.49万吨,“十五” 期间年均加工皮棉量5.38万吨,“十一五”前三年,年均加工皮棉量3.49万吨。

第15篇 公路管理局廉政建设促农村公路发展的调研报告

公路管理局廉政建设促农村公路发展的调研报告

自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以来,市公路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在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同时,始终把廉政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结合实际,找准着力点,建立惩治腐败体系,切实把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成阳光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三年来,我局完成乡乡镇镇通油路 718.8公里,增加通油路的乡镇 15个,正在施工的通油路乡镇项目 14个,里程达 219.7公里,力争今年底全市基本实现乡乡镇镇通油路的目标。三年来,完成国债项目14 个,扶贫项目1个,完成工程投资2.8亿元,没有出现一起“暗箱操作”,没有一名干部违规违纪,工程既快又好,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80%以上。最近,该局荣获市构建惩防体系特别奖、省交通厅、省公路局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教育倡廉常打“预防针”

近年来,市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大,工程项目多,滋生不廉洁的环节多,加强廉政建设的责任重大。为此,该局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把倡廉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惩防结合,预防为主。

----学廉。局党委一班人想方设法,利用讲课、办班、观看电教片,廉政教育进驻工地等形式,积极开展廉政教育。局长、王庆祝亲自讲廉政课,教育全局干部职工要牢记两个“务必”,时刻保持清楚的头脑,强化全局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局纪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前移监督关口”的方针,以教育、保护、挽救干部为目的,对少数党员干部在廉政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个人进行诫勉谈话,播放《廉政风采》专题电教片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该局经常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及参建人员认真学习《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及《惩防体系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公路工程施工招标管理办法》,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牢固树立“立党为公,修路为民”的思想观念。

----守廉。加强农村公路的廉政建设,抓好思想教育是关键。尤其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该局自上而下开展了以“修好路、用好钱、促发展、守清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同时,利用正反典型对参建人员进行针对性教育,有效提高了参建人员的自我预防能力。市局与分局,分局与施工队伍,参建单位与责任人,层层签订廉政责任状。

----考廉。该局每年都要组织科级干部进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和理论考试。各分局还将考试范围延伸到纪检监察干部及农村公路参建人员,其考试成绩作为其评先、评优及提拔任用的参考依据。

制度保廉不触“高压线”

高速公路建设,一度成为产生腐败问题的“高发区”,农村公路建设也不能松懈。如何使参建人员不触腐败这根“高压线”,该局为加强廉政制度建设,着力夯实管理基础,不断完善和健全各种廉政制度。

----项目法人制。农村公路建设,不论是国债项目,还是扶贫项目,业主均成立了项目管理部,项目部主任均由法人代表担任,为第一责任人。

----质量监理制。该局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实行质量监理制,目前都是由社会中介组织赣西监理公司负责,选拔素质较高的人到工地担当现场监理。

----招投标制。实行工程招投标,是确保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保护公平竞争的一种有效制度,有利于建立“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路建设市场体系。该局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论是施工劳务分包,或是筑路材料,还是机械设备,均在市公路局纪委及有关科室的监督下,实行“公开、公平、公正 ”的招投标,一律实行“阳光操作”。中标后,还派员实地考察材料供应商及厂商的生产及供应能力。

----质量终身制。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交纳5%的质保金。一旦发生质量事故,除没收质保金外,还将列入施工单位“黑名单”, 永远取消投标资格,从而杜绝了“豆腐渣”工程。

----合同管理制。农村公路承建方中标后,该局均与业主签订施工、廉政合同,对廉政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进行细化量化,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实行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对违规的企业和个人实行严格的制度管理,建立“廉政档案”,对发生的违规单位和企业实行禁止进入农村公路建设市场的处罚。

----资金管理制。对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国债、扶贫项目,建设资金一律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在全局倡导精打细算,励行节约的良好风气。如宜丰分局过去熬沥青时,使用柴油,不仅价格贵,而且市场供不应求。后改用再生油,价格比柴油便宜一半多,去年仅此一项就节支上十万元。

----计量支付制。对已完工程资金拨付,必须有完善的计量支付证明材料和施工、监理、业主项目负责人、业主单位行政领导的签字,工程计量实行施工单位申报、监理单位审核、业主复核的“三堂会审”制度,不得预支透支工程款。同时,加大审计力度, 在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审计,特别是国债资金项目严格做到不经审计不得办理竣工验收。

监管督廉构筑“防火墙”

近年来,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该局为使廉政建设落实到每个项目、每个环节,确保工程廉洁,制定建立了一系列有效的监督措施。

----严格招投标。对50万元以上的工程设备及筑路材料的招投标,由市局纪委、监察、工程、机务等部门派员指导,监督招投标,严格执行“专家评标,业主定标、纪检监督”的制度。对违反规定的招投标行为,廉政监察机构及时纠正,为使招投标公开,市局规定法人代表、分管工程领导不得参与专家评标组,并要求招标单位不得泄漏标底,不得有意压价或附加条件,不得以任何形式索取或收受回扣、佣金或其他好处。否则,以违纪违规论处。

----派驻纪检廉政监督员。为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监管,各分局对每个工程项目都派驻了纪检廉政监督员。监督员参与工程招投标、质量、安全、工程变更、计量、结算 、验收全过程的监督,负责接待群众信访及对举报问题的调查与处理。

----严格质量管理。腐败往往产生“豆腐渣”工程。工程质量的优劣,往往是廉政建设的“晴雨表”。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该局建立了“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每个项目都派驻了现场监理。业主、设计、监理各方都要交质量风险抵押金。奉新分局在接手地方施工的奉高线路基工程后,全长加铺了一层混合料,还达不到弯沉值要求,只好又铺下6000立方米混合料,仅此项增加工程支出20余万元。为了使路面质量对得起子孙后代,“宁可亏自己,不愿亏质量”。该局参与施工的职工,还以50%的施工津贴作质量抵押金,待工程两年验收后,再返还其施工津贴。

----开展工程执法检查。该局每年都要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执法检查,检查内容有:工程项目是否立项,资金是否到位,招投标是否严格 ,质量安全是否监管到位,工程变更、工程计量是否规范,各项制度是否齐全,环保措施是否落实等。工程执法检查结果作为工程评定优、良、差等级的主要依据,并列入单位年度考核内容。

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为强化全局参建人员执行惩防体系实施方案自觉性,该局明确规定各分局“一把手”为农村公路建设第一责任人,并将惩防体系内容列入单位和个人的年度目标考核,与奖金挂钩,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执行不到位,管理出问题的单位或个人实行纪律与经济处罚,有效地强化了全局参建人员的责任意识。

----缴交廉政保证金。施工单位中标后,要按工程承包经费的1%上交廉政保证金给业主,待一年完工后,若工程合格又未发生廉政问题则可退还。否则,作为罚金予以没收,上交纪检、检察部门。

由于加强了监管,广大参建人员自觉做到了建设工程清廉。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一年就有30余人拒贿10多万元。通过建立反腐倡廉“防火墙”,有效地预防了公路建设中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民主评廉设立“群言堂”

“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该局对各分局正副科级干部,分局对各参建人员中的正副股级干部,在自行述职述廉的基础上,发动群众对其民主评廉,在工地设立廉政举报箱,向社会公布廉政监督电话及投诉电话,开辟了网络廉政论坛,听取和征求社会各界对农村公路建设廉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市局构建惩防体系领导小组,每年都要组织市局纪委、监察、人事、劳资、工程、财务、审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廉政建设检查组,对各分局的农村公路建设、机械设备管理、筑路材料采购、工程发包、劳务分包、工程变更、计量支付、奖金核算等分成5大管理16个关键环节,进行测评,发动群众,展开民主评廉,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使受测人“红红面,热热耳”,洗“热水澡”,练“健身操”。年度测评结果作为考察、奖惩干部的依据,记入干部廉政档案。

从起开始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以来,我局至今没有发生一起腐败案件,真正达到了“工程优良,干部优秀”的目标。农村公路建设为全市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条件。但毋须讳言,由于农村公路建设战线拉得太长,廉政建设及工程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1、施工队伍良莠不分,参差不齐,有的借用资质参与招标,有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有的筑路设备配套不全,有的不按规范施工,有的还存在偷工减料现象;

2、由于农村公路建设点多面广,线路分散,监理人员相对较少,质量管理难度较大;

3、工程计量手续繁杂,资金拔付不能及时到位,拖欠民工工资的现象仍然存在;

4、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除国债资金、扶贫资金投入外,还需地方配套资金。由于我市经济发展欠发达,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社会筹资较为困难,如路基拓宽,征地拆迁、路基土石方工程及垫层这一块都由地方资金解决,由于地方财力有限,路基土石方及垫层工程资金投入不足,因而路基及垫层“五度”达不到技术要求,将影响路面质量。由此种种,将影响农村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上述问题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不断总经验教训,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机制和有效措施,以促进农村公路建设的健康稳步发展。

《发展的调研报告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