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农村社区建设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报告旨在探讨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二、农村社区建设现状
1. 基础设施建设:许多农村地区已经完成了基本的水电气供应,但部分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仍有待改善。
2. 社区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教育设施、文化活动场所等服务设施逐步完善,但服务质量和覆盖面仍有提升空间。
3. 居民参与度:农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意识逐渐增强,但仍需引导和培养。
三、存在的问题
1. 建设资金不足:农村社区建设投入大,但政府资金有限,民间投资不足。
2. 设施维护缺失:部分已建成的设施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影响使用效果。
3. 人才短缺: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滞后,影响社区服务的提供。
四、改进策略
1. 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探索ppp模式,增加建设资金来源。
2. 强化设施管理:建立完善的设施维护机制,确保设施长期有效运行。
3. 提升居民能力: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社区参与能力和自我服务意识。
五、案例分析 以某地农村为例,通过引入企业合作,成功提升了社区设施水平,提高了居民满意度。
六、未来展望 随着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有望实现质的飞跃。
第1篇 关于剑河县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全面详细地了解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和,为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现将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1、园区规划编制情况
⑴《剑河县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已于2月16日经州级专家组评审通过,目前正在装订中,将于近期出成果。⑵完成对屯州工业聚集区和南明工业聚集区地形测绘工作,并编制了《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发展补充规划环评报告书》和《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发展补充规划(剑河功能区)》技术规划,现正在测评之中,力争在今年7月底完成评审。⑶岑松片工业园区(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落实格尼国际咨询机构-广州市格力咨询有限公司具体负责编制,当前已出初稿,初稿正在进行审核中,预计7月底全面完成详细规划设计。⑷根据《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东南州省级开发区扩区申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州人民政府办发电[20__]98号)文件精神,我县将贵州省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剑河县屯州工业园区2平方公里与黔东5县一起上报省人民政府,申报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申报工作已经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图纸绘制、土地利用方案及选址意见书,现正在装订成文本向省级申报。
2、园区建设情况
剑河县工业园区20__年开始建设建设第一期工程屯州工业园区以来,县政府经过银行贷款和政府财政投资融资方式先后投资3917万元收储土地362亩和修建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五通一坪”工作,目前有12家企业落户在园区内。以后打算:一是在土地收储方面,今后两年内,县政府在自筹资金0.5亿元的基础上,由剑河县国资公司担保,再向银行贷款2.5亿元,共计3亿元用于收储工业园区规划内2平方公里的土地;二是在项目建设方面,今年又申报了供水工程、垃圾填埋场工程、剑河县屯州服务中心项目以及工业区亮化、绿化等基础投资项目工程;三是在项目建设和工业技术改进、项目续建方面,完成绿野活性炭厂、剑白香猪厂、老蔡牛肉有限公司、欧泰林化厂等企业的技改和续建工作,天利达鞋业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已于今年4月份竣工,现已投产使用,兴旺鞋业正在建设中,目前机械设备都已经购齐,等待厂房竣工,将于10月份投产;四是基础设施方面,基础设施项目相关申报材料都已经向上级相关单位及部门上报,正等待审批以便实施。
二、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基础设施跟不上,项目落地难。由于缺乏建设资金,目前,园区仅在原屯州工业园区362亩土地上建设道路硬化、供排水、供电、移动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但都还没有搞好路灯、绿化等设施建设,而这部分土地已被落户企业用完。再加上园区将扩建到2平方公里(近期发展目标),而扩建部分的土地收储难上加难。20__年以来,我县引进产业项目11家,只有兴旺鞋业一家企业落地园区,别的都在等待或观望能否有土地落户。
2、企业个数少,生产规模小,经济总量不高。我县除去规模以上企业后,目前我县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上500万元的只有剑景水电开发公司、欧泰林化公司、剑白香猪厂等7家,而规模以上企业只有剑河县供电局、剑河县忠信建材公司、剑河县昌兴木业公司等3家,因而我县经济总量跟不上。
3、园区管理体制有待健全,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由于没有单独建制的工业区管委会(目前由工信办兼管)和独立的办公场所,缺乏行政调控能力,造成工业园区无法独立开展业务工作,快捷的园区工作运行机制没有形成,园区项目从立项到建成,程序复杂,手续报批“一站式”办理并未从根本上实现,县里出台的优惠政策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二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工作是招商引资,但目前还未建立起一套系统化、制度化的长效招商引资机制,招商力度大,但是引进产业项目少、措施不力,全社会、全方位、经常性的工业招商引资氛围还没形成。
4、园区目前发展困难重重,从而无法保证园区的发展后劲。一是由于县级财力十分有限,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屯州工业规划区服务中心、垃圾填埋场、公租房、污水处理厂、供水工程扩建等基础设施工程启动困难。二是园区近期工业园规划的土地收储和实现“五通一平”及其它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而投入仅仅依靠县财政的单一投入,资金明显不足,是无法保障园区发展需要的。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为确保我县与州政府签订的20__年工业规模以上工业调度目标7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达到5亿元以上、10个以上新建项目开工建设、7个工业技改、续建项目按期完成、园区行政服务平台年底投入使用等各项目标管理责任状的完成和我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5%,__年达到19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__年达到7亿元以上目标的实现,建议在巩固20__年基础的同时,急需拟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长远规划与近期建设并重。一是加强与黔东循环经济管委会和相关规划资质单位的工作对接,力争在8月份完成《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发展补充规划环评报告书》以及《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发展补充规划(剑河功能区)》的评审和8月底前完成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等工作。二是加大土地报批力度,力争屯州2平方公里工业聚集区用地指标得到报批,为项目落地争取更大空间。三是加大对屯州工业聚集区第一期362亩已批用地的细化使用,确保20__年所有生产性、非生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项目奠定基础。按照“大规划、大建设、大投入”的原则,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立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纳入年度预算,城建每年可列支一部分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场地出租、标准厂房租赁收益、园区企业年上交税收留成部分用于园区发展,逐步实现以园养园。二是争取省州相关部门的支持,采取发改委、工业、建设、交通、环保、水利等项目集中申报、资金捆绑使的方式抓好屯州工业规划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新建项目、屯州工业园区垃圾填埋场新建项目、屯州工业规划区公租房新建项目和屯州工业规划区污水处理厂新建项目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是争取省州的支持启动南明工业集聚区至三穗—天柱高速接口二级公路建设项目进入省州今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盘子。
(三)细化招商任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以项目促发展。落实县乡重点项目包联和现场办公制度,以招大商、上大项目为主,力争每年落地项目不少于10个,总投资不低于5亿元。在园区工业项目投资上,重点抓好建设鞋类、中药材加工、电子产品加工、木制家私和办公用品、装饰石板材、山野菜加工、白香猪系列产品加工、木制智力开发玩具生产等较为成熟的招商引资项目,以解决我县园区工业项目自身投入不足的瓶颈。
(四)加快项目建设进程,促进经济总量增长。为解决我县当前工业经济指标增长泛力的问题,重点要抓好今年的续建、技改项目,使其尽快投产,促进经济总量的提升。一是加强与省州发改、工信、环保等部门的工作对接,抓好剑河县年产60万吨熟料粉磨站和剑河县忠信建材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水泥续建项目的生产许可,确保上马投产。二是继续推进年产120万双的休闲运动鞋的生产加工、年产30万件木制智能玩具的生产加工和年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等新建项目的服务推进工作,确保项目落地建设。三是加大企业技改扶持力度。争取省、州技改资金和利用县级工业发展基金,鼓励、支持、帮助翁萨酒厂、活性炭厂、欧泰林化公司、剑白香猪公司和老蔡食品公司等企业挖掘发展潜能,进行技改扩容,力争使进入园区企业都能做大做强。促进县域工业经济总量增长。
(五)优化行业,加强整合。为确保20__年州政府安排的规模企业实现增加值7000万元以上目标,将我县20__年的8家木材加工企业进行优化整合上报。整合调度分解情况为:剑河县供电局实现增加值1200万元;剑河县昌兴木业有限公司实现增加值1750万元;剑河县忠信建材有限公司实现增加值2050万元。
(六)将我县工业区融入全省工业区的总体规划,申报为省级工业聚集区,作为全省总盘子进行调度,以寻求在政策上得到省州优先倾斜,推动上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充分发挥我县工业区的作用。
(七)建立融资体系,拓展融资渠道。一是政府要根据园区规划,运用财税、土地储备等手段,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园区的滚动式开发。二是要量入为出,适当收缩战线,制定稳妥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三是要树立“经营园区”的理念,探索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新路子,转变以政府行为为主的开发观念,鼓励支持企业、个人积极投资参与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经营。四是要积极跟踪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认真做好准备,争取国家对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支持。五是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参股入股、民间资金入注等形式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和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构,拓宽园区的融资渠道,实现园企共赢。
四、抓好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今年、县委县政府将工业园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年初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快屯州工业园区建设,并做好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收储工作。目前,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正处在起步阶段。对如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建议完善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要保持高度统一的思想。建设工业园区是全县的一件大事,各级各部门领导必须在思想上有高度的统一。首先,县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要有决心有信心,形成一致共识;其次,各相关部门要积极的行动,特别是在园区建设申报“五通一平”及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都要给予全力支持。同时要有工作的紧迫感,要紧抓国家在贷款、贴息项目申报等方面的机遇,形成一盘棋。
2、确立园区管理人员及建设办公设施。屯州工业区建设以来,一是园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都是由工信办派人轮流值班,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具体办公,使其许多服务跟不上;二是园区没有独立的办公室,现在仅有的一间10个平方的办公室都是租借剑河县老蔡食品有限公司的厂房。
3、要开辟切实有效的投资渠道。从我县的实际出发,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要建立政府、企业、项目配套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资金筹措体系,保障园区的顺利开发建设。一是县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协调筹措园区建设资金,保证园区基础公用设施的建设;二是通过以土地臵换、资金扶持等方式,积极引导各入园企业参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积极申报争取园区建设扶贫配套资金;四是积极争取中央、省、州等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
第2篇 关于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强动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工业化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来抓,各工业园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各地工业化进程中的排头兵。目前,全市10个工业园开发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33.2亿元,入园企业898户,其中投产企业569户。园区内引进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企业,形成了以济民可信、仁和、海尔思、博士达为龙头的医药产业;以兰丰、华厦、红狮为龙头的水泥产业;以清华泰豪、英田汽车、龙工齿轮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宝成鞋业、匹克鞋业为龙头的鞋革业;以××纺织和××服装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业;以旺旺食品、青龙高科、金源农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今年1-8月份,园区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34.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8.8亿元,实现税金6.33亿元,安置就业人数13.9万人,已初步显现出工业园区的集群效应和规模效益。
一、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问题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一是在发展经济定位上旧的思想观念影响较深。农业经济的烙印深刻,对发展工业的巨大潜力和优势认识不足;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受地域、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有畏难情绪产生。二是对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对发展工业园重视和抓落实不够。比如,有的地方对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投入和谋划统筹等方面力度不大,没有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经过严格论证的符合实际的详细规划。三是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认识不足,还有局部利益影响大局的情况。一些部门、一些单位在为客商服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一些部门为了维持或获取更大的利益、权利等,给招商引资设置人为的障碍,制约了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
2、现行的管理机制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软肋”。
当前,我市所沿用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仍旧是在市县党委政府领导下,由园区的党委及管委会负责管理。但这样的管理机制,使得园区党委及管委会无权定事、无钱办事、无政策行事,只是利用财政拨付很少的办公经费来维持日常工作的运转。因此,在协调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关系、园区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管理服务职能显得捉襟见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的健康发展。
3、宏观谋划相对薄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瓶颈”。
通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市县领导层都能充分认识到搞好工业园区规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真正落实到位,投入财力、人力和物力搞好园区中长期规划的不是很多。有些工业基础较好,工业园区起步较早的县市,规范工作相对做得比较早,相对也比较成熟,但还有一部分县市可能是园区企业不多,既上不了规模也上不了档次,骨干企业支撑不够,功能区域不明显,规划编制工作也仅仅才摆上日程;有的地方虽然也搞好了初步的规划,但前瞻性不够,科学性欠佳,档次偏低。
4、园区企业生产链条短、集群效益不明显是制约工业园建设与发展的薄弱环节。
目前,大部分的工业园区内各企业间没有自发形成专业化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既竞争又协作的网络关系,企业间及其与支撑机构间缺乏有效的合作,集群的特点和区域产业整体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大部分园区内企业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存在技术水平偏低,项目规模偏少,产业关联度偏低等问题。
5、资金支撑脆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大部分县市一般处于吃饭财政状况,仅仅能维持工资的发放,再搞工业园区建设,搞基础设施普遍感到力不从心,使得部分园区建设水平偏低,建设进度缓慢,园区吸引力不强,集聚效应难以形成。
6、电价贵、用地紧、成本高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难题。
电价贵主要表现在:一是电价高,上高旺旺集团在全国11个省区有1__年家企业,电价最低的只有0.22元/度,而上高电价达到0.72元/度,在集团内位居第二。其二,电价调整幅度过大过密。据上高工业园反映,__年5月至7月接连电价“三级跳”。其三,有的工业园区电网设计滞后,时常出现电网超负荷大面积断电,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用地紧主要表现在:一是用地手段繁杂,不仅报批时间过长,而且增加了测量、评估等费用。二是土地开发运营成本过高。成本高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不配套,部分工业园区企业间关联度低,产业链条短,满足不了客商的配套要求。二是物流体系不完善,造成运价偏高,加上许多路段限速限载,对超速超载实行重罚,人为地增加了运输成本。
7、融资难、招工难、服务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融资难,主要体现为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招商引资新入园的企业,流动资金十分困难,这些企业到宜春后银行要重新授信,导致难以从银行贷款。招工难,主要是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量大,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年轻人掌握了一定技能后,流向沿海地区。服务弱,主要是在服务环境上,客商反映,块块管的部门比条条管的部门要好,非权力部门比权力部门要好,有些部门对企业有“两多一少”现象,即罚款多、检查多、服务少。
二、破解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瓶颈的对策
1、坚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是实现经济腾飞的良策。
近年来,我市虽然出台了一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和措施,但在领导机构设置,职、责、权、利的划分方面还没有形成可操作性很强的措施和办法。因此,我们认为,首先应尽快出台关于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管理办法,对今后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作出具体安排,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前进方向。其次,各县市区要尽快成立高效务实的工业园区建设指导协调机构,明确职责和目标任务,及时调解存在的问题。第三,建议在党委、政府把握好大方向的基础上,向园区进一步放权,给园区更大的发展空间,包括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政策、园区软硬环境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园区管理服务机构,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园区财政。暂时不具备建立园区财政的,可由县市区财政设立园区建设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实行项目管理,使他们真正有权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能办好事。
2、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建设前期必须认真搞好规划,而且要经过科学论证。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要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使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项目投资的集聚地,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根据财力、物力条件和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园区规划必须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从单一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全面提高竞争力,提高环境综合优势。要针对工业园区存在的多、散、小及定位不清、功能雷同、特色不明和规模较小等问题,按照地域相近、产业关联等原则,逐步加以整合,最终形成若干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工业园区。各园区要本着土地节约、环境优美及科学性、前瞻性原则,做好园区产业布局、生活布局、消防、道路、供排水、排污等规划。
3、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我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发展工业园区,必须解决建设资金矛盾,只有在投入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园区才可以顺利发展。要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搞好工业园规划,降低工业园的建设成本。政府要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支持,投入适当的启动资金,为园区的贷款提供担保机构。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确保园区的初期开发和滚动发展,将园区内企业所创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量部分和园区土地出让收入留给园区用于滚动开发建设,从国有资产出让变现或营运获得的净收入以及各级财政安排的企业改革与发展资金中专门安排一部分用于园区开发。要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园区主干道及水、电、气、通信设施,应由相关部门或小组发动民间资本投资建设。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新的融资和担保(质押)方式,简化审贷手续,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信贷支持。要实行“政府组织推动、财政扶持启动、土地批租滚动、内资外资联动”的办法,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实行风险资本、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动,逐步建立政府、银行、社会等多元融资渠道,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转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4、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延伸产业链群。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区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名牌产品为核心,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和品牌延伸等办法,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集团、大公司。发挥产业集群吸附效应,以配套产业集群吸纳龙头项目的落户,以密集的、庞大的生产需求市场吸引原材料生产供应商和国际物流企业、采购商的入驻,由零及整,不断延伸充实产业链。加强主导产品的内部分工协作,加速上游和中下游产品的拓展,填补产业链条上的空白点,逐步完善产业的整合工作。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品牌经营,积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断拓展品牌效应,建设品牌企业舰队,使品牌的无形资产在运动中增值,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快主导产业的聚集和成长,努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价值链为纽带、以专业化协作网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使工业园区成为品牌企业、规模企业更密集、产业竞争力更强的经济板块。
5、坚持园区市场化运作,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
园区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建立精简、统一、高效、便捷的管理体制。二是建立一套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融资机制,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及其项目的建设。三要成立工业园区发展公司,架构银企合作平台,各级政府成立相应的信用担保机构,保证企业能够贷到必要的生产流动资金。要建立一套鼓励企业创新、激发内在活力的激励机制,通过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制订各种激励政策,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园区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6、坚持服务至上理念,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发展工业园区要有新思路,要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逐步转到主要依靠环境优势,特别是软环境。一是各级行政部门简化手续,减少审批环节。
二是严格禁止对企业乱收费行为,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部门、收费范围,实行集中统一收费。合法收费应通过园区规定的渠道统一实施,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直接向园区内的企业收费。三是破解招工的难题,一要实行市场化运作,设立专门从事工业园区企业劳动力的资源储备,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劳动用工招聘服务;二要设立县外、市外劳务招聘窗口,拓展县外、市外劳务招聘窗口;三要健全用工服务网络,完善市县级劳动力力市场,健全乡镇劳动事务所,设立村级劳动力转移联系点,发展社会职业介绍机构,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用工服务网络。四要供电部门要加大园区的网络建设,增加用电负荷量,保证企业的用电需求,实行电价听证制度,防止随意涨价,保护企业利益。
第3篇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党的__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因此,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大力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乡镇工作的重点。为了更好地推进社区建设,我们不断地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特别是近段时期以来,我们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更感觉当前我县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责任很重、压力很大,急需做的工作很多。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在认识上,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定的;在工作摆布上,我们始终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因此,全县各乡镇的社区建设进度迅猛。截止9月中旬,全县开工建设的15个社区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89亿元。其中,市级7个重点社区,总体规划占地5037亩,整合13615户,集聚人口55032人。__年确定的2945套住房建设任务,建成和在建住房已经达到1849套,占任务62.7%,已经建成住房521套,占任务17.69%,建成入住280户,占已建成9.5%。在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其它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有突破性进展。曹营、魏庄、龙头社区在绿化、亮化、休闲广场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有5个社区水、电、路同期配套,6个社区配套建设广场、超市、卫生室等公共设施,实行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配套,同期进行绿化。此外,赵店的龙翔、赤眉的桃园、桃溪的英华、乍岖的乍岖湖等社区也都进度较快,公共设施建设和样板房建设完成率都在40%以上,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也有部分乡镇在全县社区建设大局摆布上暂时规划在第二阶段的三类镇,但是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也都成绩斐然,给县委、县政府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二、主要特点
各乡镇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工作中,主要体现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思想认识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县、乡、村各级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是,在思想上,全县上下形成了高度共视,都把此项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各乡镇都能在充分认识、深刻领悟社区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积极工作,加快社区建设“要我干”为“我要干”的转变,并把社区建设当成今后3-5年乡镇工作重中之重来思考、摆布,不图形式,不搞应付,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根扎得正,想的深,谋的远,做的细。积极探索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深刻领悟想明白、讲明白、干明白的认识和实践过程,真正做到了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重视程度空前提高。
(二)宣传发动到位。去年12月21日,全县分层次组织县、乡、村干部群众到平顶山郏县、舞钢参观学习,集中时间组织召开研讨会,逐乡镇发言谈体会、谈感受、谈打算。有的乡镇还到新乡、安阳参观学习。马山口镇、灌涨镇、师岗镇、湍东镇参观学习人数都在300人以上,马山口镇超过500人,其他乡镇也都在100 人以上。县乡累计参观学习的人员4000余人,掀起了一轮参观学习建社区的热潮,在全县上下迅速形成了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想共识。随后召开的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动员会,再宣传、再发动、再鼓励,使全县上下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和决心,为新型农村社社区建设再添动力。通过宣传发动,使党员干部想明白,对群众说明白,从而干明白。营造了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资金扶持到位。在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是加大县乡财政奖补力度。县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资金扶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中财政专项奖补奖金__万元,项目奖金3000万元,用于对规划设计、公共设施奖补和农民购建房补贴。按社区入住户,每户补贴3000元,用于购房;每户再补贴3000元用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捆绑项目资金。积聚电力、交通、文化、卫生、教育、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放,集中使用。三是金融信贷支持。动员金融机构开辟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信贷产品,为社区建房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四是市场运作筹资。乡镇积极探索以市场运作的方式筹资建社区,通过土地开发、资源使用权转让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乡镇土地出让净收益全部返还的资金,全部用于社区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五是与企业联建。大力开展村企联创活动,鼓励企业捐助社区建设。
(四)土地保障到位。一方面,抓好“开源”。通过存量土地盘一点儿,增减挂钩挤一点儿,“三荒”当中用一点儿,整治整合挖一点儿,争取调规添一点儿,集约建设省一点儿,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需土地。按照县政府出台文件,各乡镇把县分配的新增用地计划,农村宅基地整理新增地,按每亩奖补4500元,未利用地开发、工矿复垦等新增耕地每亩奖补2500元,超额面积每亩加奖1000元。对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多整治用地的,除用地指标全部用于社区建设的,每亩地给予1万元奖补。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乡镇与农户签订拆除旧房协议,写出保证书,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旧宅能够拆得掉、快复耕,为社区有序推进留足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抓好“节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杜绝长期以来乱建设、重复建设、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按照“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没有规划和设计的房子”,重点对路边建房问题进行整治,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激励机制,引导农民群众向社区聚集,使建房用地指标用在“刀刃”上。坚持把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贯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始终,不断提高人口聚集度和土地利用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优先保障社区用地;社区规划之外原则上不审批新宅基地,也不准再搞旧房翻新和改建扩建;对农村宅基地整理增地定额补贴;乡镇整理造地,报经县政府同意,满足乡镇社区用地所需,剩余指标有偿调剂使用。
(五)督查落实到位。一是机构保障。县委、政府成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其它相关四大家领导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为主要成员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乡镇第一责任人,明确一名副职专门负责,组织一班人具体抓,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成效。二是部门协作。明确县直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将县直单位分包到乡镇,要求各部门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对口支持乡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三是强化督查。县委、县政府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联席会,每月召开一次办公会,建立半月乡镇汇报联系制度和双月评比制度。定期对乡镇阶段工作排名,召开锅底会、现场办公会和经验交流会,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等相关县领导参加点评,排名靠后的乡镇表态发言。通过多种有效措施,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思想认识不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盖新楼房、就是修新几条马路。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还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央提出来的,应该由上面拿钱解决,忽视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还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要马上将现有的自然村落拆迁,进行统一建设,忽视了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要立足各地实际,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冒进。
(二)、缺乏产业支撑,群众思想矛盾。失地群众暂时失地失业,感到生活、就业困难、感到生活压力大。特别是目前大多数社区配套的产业发展项目还没有到位或正在建设,多数群众虽然搬进社区居住,但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没有正常的收入来源,安不下心来。
(三)、当前社区建设进展不平衡。龙头、魏庄、曹营、牧原等社区始终保持领先位次;河南等社区奋起直追,后来居上;但有的社区前一阶段进度很快,但后期缓慢,已经由先进变为后进;还有的社区始终没有明显进度,怨天尤人,自甘落后,整体工作进展极不平衡。
(四)、工程质量不是很高。虽然各乡镇都安排专职的人员进行质量跟踪监督、检查,但“使用水泥砖、不设防震柱”等现象在不少社区依然存在。
(五)、社区配套功能明显不足。前期社区建设都注重住房建设这个任务,在道路、排水、广场、游园、学校、幼儿园等基础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上,明显感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社区对群众的吸引力。
(六)、急办问题解决不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工程进展过程中,部分高压线改线,移动、联通线路改线以及客户区建设用地手续等问题成为影响社区建设的不利因素。
(七)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后续资金支持不足。从目前来看,15个社区已建和在建住房数量仅占年度任务的66%,建成的只有18%,建成率最高的曹营社区也只有75%,其它社区差距更大,其根本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社区持续建设,急需项目支持跟进,没有项目支撑,社区后续建设无力,示范引导作用难以发挥,需倾全县之力,集聚项目、集聚财力配套社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为社区快速发展增添后劲。
四、发展思路及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土地使用的规划引导,有利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 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从规划上进行引导、完善,体现城乡一体的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做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新农村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实现新农村发展布局、建设用地布局、基本农田布局三个优化,合理确定中心村建设规模和范围,适度安排中心村建设用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二)加强拆旧建新引导,有利于土地资源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拆旧建新引导。原来国家规定城乡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增减挂钩指标三年内归还,现在省政府(豫政办[__]124号)要求半年内归还,这就要求拆旧建新同步进行,尽量在农村宅基地原址上采取拆旧建新方式“滚动”发展。通过建设多层和高层住宅,解决农民居住问题,达到集约用地目的。再用地选址建新区的,拆旧区要按规定尽快复耕,整理复耕的耕地,应比建新区占用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
(一)切实加快住房建设进度
从当前情况看,15个社区现在已建和在建的住房占任务62.7%,已经建成的只有17.7%,曹营、龙山、龙祥、张洼四个社区有入住,社区总入住率还达不到一成。从已经建成的住房情况看,师岗、湍东、瓦亭、灌涨、余关社区行动比较快,曹营社区住房建成率占任务71.6%,入住170户达56.6%,龙山、龙头社区建成比例达40%左右,牧原、龙祥社区建成比例在30%以上,灌涨魏庄、岞曲岞曲湖社区建成比例在20%以上。从住房建设的数量上看虽然有一定规模,但是全部完工可以入住的还不多。住房工程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在到年底这段时间,要组织好住房建设的大决战,主体工程完工的要抓紧进行内外粉饰和门窗、水电安装;一层、二层起墙的要尽快封顶,11月份完成主体工程;正在处理地基的11月中下旬要完成主体框架;除多层和小高层之外不管哪种情况,要采取倒排工期的办法,把好时间节点,多组织施工队伍,确保住房建设快速推进,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二)狠抓质量和标准提升
社区住房事关民生,老百姓非常关注,工程质量必须要有保障。湍东龙头社区、灌涨魏庄社区、赤眉桃苑社区在建设的质量上都是采用框架或半框架结构,一层、二层、顶层全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抗7级地震。但是有的地方这里我不再点名,在建筑材料、在建设的质量上没有把好关,有的使用水泥砖、有的没有防震柱、有的使用“18”墙,更有甚者这几种情况并存,希望各乡镇要发挥村民的力量、发挥乡镇的监督作用,把住房工程也包括其他基础建设工程,从建材到施工整个环节都要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管,确保房子建的牢,工程都达标,让老百姓看着放心,住着舒心,真正将社区建成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坚决不能出现新的隐患。
(三)完善配套社区功能
一个社区能不能引人注目,吸引人入住,除了最基本的住房建设外,最大的吸引点是它所具备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要看它的功能是否完善。为什么城市社区有那么高的吸引力,就是因为城市社区有很多农村不具备的配套设施。龙头社区距城很近,前期环境打造比较好,姜坡组60多户入住愿望非常高。师岗曹营社区所建的位置并不优越,原本是一个岗丘区,通过这几年的建设,硬化道路、修建广场、开发游园、绿化环境、配套路灯,改善了居住条件,因此才由原来两三户发展到十几户,现在达到了200多户,已经入住了170多户,还有临近村庄的农民纷纷报名交纳定金入住社区,建设供不应求,彰显发展潜力。曹营社区在全县领头羊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发挥,其它社区也要按照这个思路把基础建设搞好,配套路、水、电,逐步完善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随着社区规模的扩大,解决好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环卫设施,通过社区各项功能的完善展现社区的形象魅力,使社区示范引导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吸引老百姓踊跃入住。
(四)争取项目资金扶持
我们乡镇要积极和县直的相关单位搞好对接。特别是同国土局土地治理、扶贫办整村推进、卫生局医疗服务中心、城建局倒房重建、民政局危房改造、教体局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电业通讯部门的电力通讯线路改造等项目的对接。其中安全饮水、联通移动改线、移民搬迁、省级示范村、新型社区基础建设等项目抓紧实施;其他项目抓紧申报。在项目争取和建设过程中,要与县直部门加强联系,将项目与社区建设衔接好,盯紧盯牢、及时汇报争得部门支持,确保项目和资金争取到位。涉及的相关项目单位,也要围绕社区建设主动服务,发挥优势主动对接、向上争取资金,为社区配套完善积极创造条件。
(五)着力解决制约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
针对社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供水设施、电力配套、道路出行、通讯改线等问题,水利、电业、交通、联通、移动、电信等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确定责任人及早解决。
土地和资金是两个老问题,也是两个大难题。我们要转变思路,寻求解决办法,一方面与三项整治结合,城乡增减挂钩,利用空心村整治和荒草地整治多造多腾;另一方面要与老百姓签订拆旧建新协议,通过协议的形式把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这种愿望体现出来,把占补平衡的政策利用好,通过新增土地指标来逐步审批解决用地手续。在其他建设资金上,积极动员社区百姓及时交纳建房款额,发挥农民购房、建房的主体作用,动员群众向社区集聚靠拢,也让参建企业充满信心和活力,调动参建企业投资积极性,同时鼓励参与公益性建设。百企帮百村,鼓励企业家群体帮建新型社区,鼓励有实力的人员以承包、租赁等形式,依靠土地流转等高效形式建立示范园区,实现农民与企业家的双赢,为社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六)加强社区后期管理
社区人口一旦集聚,便自然而然形成一个社会群体,有些社区将打破行政村的界限,由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入住在同一个社区。当前曹营社区、龙山社区、龙头社区、魏庄社区、七里坪张洼社区等陆陆续续都将由不少农户入住,形成规模。这些农户集聚在一起,必须要有一个机构来管理,这个机构要承担治安、户籍、计生、信访稳定、党员管理、邻里纠纷、农民培训、政策宣传、卫生整治、垃圾处理等各项社会化管理职责。从现在的情况看,一些社区成立了社区办公室或项目办,这个机构现实的职责只是抓社区建设,还没有赋予它管理的职能。因此在社区建设的前期,我们要负起责任,组织所在的行政村暂时代管,待社区形成,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后统一管理。同时,提前谋划、预留位置,及时提出社区管理的意见和办法,为社区后续管理奠定基础。
第4篇 农村社区建设对策调研报告
农村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不仅体现出凝聚性与组合性,同时更加具有包容性。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可以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待遇,使各项公共服务惠及生活在社区内所有的居民,同时还能够增强社区居民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有利于新时期农村治理体制的创建。由于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困难与阻力,我们就必须在实践中突破一些陈规旧俗的束缚,进行制度创新,提升思路,拓展思维,从而将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符合农民利益的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
一、创新农村基层组织体制。现在,农村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村级组织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新型乡村治理模式的要求,特别是在宏观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时,农村的微观管理和组织体制本身还很不适应。因此,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各种类型社区组织发展的基础上,重构运行效率更高、管理成本更低的新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社区真正成为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承担起促进农村政治、民主、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打破现有的治理体制,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组建农村社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社区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可由各方面的代表组成,在社区管理委员会内设立一些具体的服务组织,如互助救助组、环境卫生服务组、民间纠纷调解组、文体活动组、公益事业服务组、志愿者服务队等等。可以推选出一批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德高望重、阅历丰富、办法建议多、村民易接受的优势,让他们来担任社区管理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从而由他们来带动和服务群众,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或者也可以采用与城市社区一样的做法进行试点,把一些经过专门培训、有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并且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选聘到农村社区,专门从事农村的社区建设工作。当然,我们还可以学习借鉴韩国的经验,对那些选聘到农村的社区工作者进行专门的培训,并将他们挂职到一些试验区实践一段时间,再聘用到需要的农村社区去工作。他们的福利报酬也要像城市社区工作者一样,由政府财政购买服务,且不得低于当地的人均收入水平。这样就解决了工作载体和人才难题。选择在一定的区域内对乡镇职能转变进行改革试点。撤销乡镇,改建为中心社区,统一管理农村的公共服务事务,从而真正实现乡镇在功能上、职责上的转变,使其从行政管理为主转变为公共服务为主。
二、重视服务区域的规划配置。在沿海一带的农村,村庄很小,单一行政村的户籍人口相对都比较少。村落太小,就会与社区公共服务的配置产生矛盾。因为对于公共服务而言,有些内容需要具有规模效应,才能很好地运作,如一个社区卫生站设立起来,没有人来看病,久而久之也就运行不下去;再如社区工作者的配备,需要政府购买服务,村多社区多,工作人员势必就多,政府支出就要增加,财政就难以承受。诸如这方面的矛盾还有很多,如何来解决呢?笔者认为,对农村社区的配置要进行重新规划,以现有的村落为基础,根据情况进行规划配置,特别是在一些已经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进行试点。如我市的东阳在__年就已经对许多行政村进行了合并,从原先的500多个村合并为现在的300多个村,这些村在某些方面已经融合,但在有些方面却难以融合,特别是经济方面要实现融合还存在着高难度。但实际上这些合并后的村,就可以规划配置为农村社区,而合并前的村仍以村委会建制。这样在规划中可以做到既分又合,像磐安县深泽的4个村一样,原来的建制村负责组织经济方面的事务,而其他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责则由合并后的社区来行使。当然,在一些暂不合并又不符合条件的行政村仍可保持现状,待条件成熟后再设立户籍人口在__户左右的社区。
三、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除了市场化服务项目和居民自愿、自助服务外,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构成主要有五大体系:一是公共福利服务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开展低收入家庭奔小康工程,发展慈善事业,做好扶贫帮困、助残扶孤工作,开展农村避灾、减灾、救灾,深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为老年人、妇女、青少年、弱势群体、优抚对象等提供政策服务,让公共福利事业项目真正惠及每一个社区居民。二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设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站,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价廉、优质、综合的基本卫生服务,如提供免费体检服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治疗、护理和伤残康复,生殖健康服务,加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卫生健康管理等。三是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立村民学校、图书(电子)阅览室、活动场所、文娱活动组织等,经常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改善乡风民风,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是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开展科技培训、科普教育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活动,开展现代公民素质教育,组织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培育高素质、技能型农村创业带头人和致富领头人。五是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建立社区警务室,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发挥群防群治机制作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小事不出社区,矛盾化解在当地,确保农村社区公共秩序的和谐稳定。
四、健全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机制。从社区重建与发展的角度看,乡村社区发展的目标主要在人,在于人的精神层面的满意度、归属感、凝聚力。由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现代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个体”成为社会生产生活最基本的执行单位,农村社区价值共同体就不能建立在以血缘宗族关系为基础的传统伦理价值观上,而应建立在更加理性的利益观上,这是现化文明的价值基础。村民自治是村庄内部自治,十分容易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干扰影响而滑向“族居而治”,而社区自治是以体现共同利益的业缘、地缘为基础的,是社会利益集团在利益博弈过程中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自治。在政治上要求以社区自治取代村民自治,这不仅是因为社区自治是更加开放和扩大了的区域化的自治,也是因为社区自治能更好地彰显现代民主政治的精神。具体来说,就是要重视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乡村社区民主自治机制。一是要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塑造人文精神,即要通过开办“新村学校”等形式,从乡村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价值意义系统、伦理道德系统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积极创造健康的乡村人文环境,通过农村社区文化和教育的建设,培育农民的民主意识,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增进交往,提高素质,以此为农村社区发展、提高人文精神环境,注入持续性的精神文化动力;二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即农村社区自治组织设计,以社区社会的管理和服务为职能取向,并参照城市社区组织建设、发展的经验和模式进行相应变革,在新农村建设中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和保障村民大会对于本村建设项目的选定与组织实施享有决策权,引导农民自治习惯的养成,从而推进农村社区民主自治的步伐,保证农村社区服务走专业化、福利化的道路,实现社区自治的价值回归。
第5篇 农村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了加快新农村百村万户小康住宅工程,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近日,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河东、金沙等10个乡镇的13个新型社区,采取实地查看和村组干部、农户交流等方式对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工程进度、土地利用、资金筹集、基础设施配套及社区管理运行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及呈现的特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后,我区把农村小康住宅建设做为实践和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审时度势在全区实施新农村百村万户小康住宅建设工程,在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迅速推进的新形势下,按照农民集中居住、生产生活分离、功能配套完善、社区管理规范的目标,采取合村并点的方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今年以来,新建新型农村社区和小康住宅示范点48个,10561户,其中动工新型农村社区24个,9983户,动工小康住宅点24个,578户。
(一)农村面貌变化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了农村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的变革,社区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的观念,人畜分离,把后院从原来的生产区变为生活区,有效地杜绝了畜禽、秸秆进入小区,影响环境卫生的三堆从根本上得到了治理,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城乡融合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农民将住上单元房,购物有超市,休闲有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二)群众得到实惠多。几年来,市、区财政补助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小康住宅示范点建设。对近两年20户以上的小康住宅示范点,今年300户以上的新型农村社区,每户给予不少于2万元的补助,农民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村信用社发放微利、政策性信贷,其它商业银行积极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五和乡为解决群众资金困难,和建设银行武威分行合作,正在为社区入住农户办理按揭贷款。一些企业集团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减轻了农民负担。住房一次投入长期使用,据调查,目前我区农宅82%以上是砖土木结构,使用期限一般在20年左右,新建的农宅基本是全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期限70年左右,避免了农民在住宅建设上的重复投入。
(三)拉动投资贡献大。今年以来,全区新建新型农村社区和小康住宅示范点共10561户,目前已完工8526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1亿元,占同期全区固定资产投资204.86亿元的6.74%。带动了钢筋、水泥、玻璃、塑料、木材、砖瓦等一系列建材生产消费,促进了家电、运输、通信、建筑、餐饮等行业发展,拉动了全区经济快速增长。
(四)土地节约集约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以多层或小高层为主,按照小区式集中建设,单体面积在90㎡左右,大幅度节约了土地。如金沙乡金厦社区,规划占地1204亩,入住农户4049户,可节约用地750亩;河东乡中心社区一期规划占地300亩,入住农户630户,可节约土地840亩。据区委农办测算,目前我区农村住宅占地近27.9万亩,户均1.5亩,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全区预计占地不到8万亩,土地节约的空间非常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从入户和群众交谈以及在乡镇召开座谈会了解的情况看,群众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性高,但也程度不同地反映出了一些担忧,综合起来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总体规划滞后。全区新型农村社区总体规划还没有启动,部分乡镇只是依据当地群众的积极性搞建设,选址的随意性很大。空间布局辐射人口少,建设规模小,如发放镇在一平方公里范围内布局了贾家墩、双桥和小路社区,造成入住农户分摊的基础设施配套费用和运行成本高。同时,新型社区建设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布局统筹考虑不够。
(二)建设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和完整的工作流程,建设手续多,报批困难。如高坝镇十三里社区报批手续达15项之多,收费平均达到170元/㎡,办完所有手续时间长达6个多月。有些社区土地使用不规范,存在未批先建的问题。社区后期的运行和管理还没有深入研究,群众还存在上水何处来,下水如何排,取暖怎么供,社区谁来管的顾虑。
(三)基础设施配套缓慢。各乡镇普遍重视住房实体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比较缓慢。个别乡镇未将基础设施配套部分计入住宅建设成本,实现完工入住的资金缺口大。如河东乡前期为鼓励农户到中心社区居住,未将供暖、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相关费用摊入房价,建设资金缺口达600多万元;补助资金、危改资金和其它项目资金拨付和工程建设进度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基础设施配套;已经建成的示范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没有全面完工,影响了群众入住的满意度。
(四)筹资渠道不宽。新型社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据乡镇初步测算,每户建筑面积以80--120㎡计,建房资金需要12--18万元,主要靠群众集资和政府补助。建设500户以上规模的社区,按照目前设计要求,水、电、路、供暖、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户均需2--3万元,资金压力相当大,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存在很大的难度。
(五)工程质量管理不够规范。部分社区建设前期工作不细,施工准备工作不充分,以包代管,管理制度不健全;个别施工企业技术力量不足,规范性施工不到位;有的乡镇工程招标、质量监管未完全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监理费用由施工方承担,工程监理错位,不能有效履行其职责;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施工检查、旁站监理不到位,资料记载不全,存在质量管理漏洞。
三、对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实践证明,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更是实施城镇化战略、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契机。各乡镇、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认真总结经验,抓好典型带动,用新的理念指导建设,用实际案例教育引导群众,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合力。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组建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建管队伍,具体负责政策研究、组织协调、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强化联席会议、一事一议会议制度,凡是区上办理的各种手续,简化办事程序,尽量减免各种规费。市一级报批的建设手续,由乡镇提供完备资料,对口区级部门协助报批。同时,进一步明确部门、乡镇 、村委会、农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责任,形成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协调配合、乡(镇)村积极运作、农民主动参与的推进工作联动机制。
(二)坚持规划先行,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科学合理。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依照《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邀请国内有资质、有影响的规划单位,打破现行的行政区域界线,采取合村并点的方式,加快制定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各乡镇的详细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村镇体系、农村住房建设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规划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配套跟进。要充分考虑各乡镇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资源配置、人文环境和村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合理确定社区建设位置和规模。积极探索适合我区实际的建设模式,建议城郊和工业园区乡镇发挥土地增值优势,借助相关政策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机遇,以小高层和高层为主;金色大道沿线条件较好的乡镇,以高层或多层为主;人口分散,经济条件薄弱、有荒滩空地的沿山边缘乡镇根据群众意愿以二层或平顶房为主,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各具特色、风格鲜明的新型农村社区。
(三)强化产业支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持久动力。农户入住社区后,虽然生活开支有所增加,但相对完善的服务功能,可以使他们从繁重的家务和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一是注重产业发展。随着社区规模的扩大,要更大范围规划产业布局,加大劳务输出,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实现生产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催生一批高效节水种植大户、设施农牧业大户、特色林果业大户和龙头企业,从而使农民群众既不离乡也不离土,就近就业,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二是引导好各种农村合作组织在社区中的衔接,发挥优势,为农副产品的外销搭建好平台。三是有针对性地引进劳动密集型、适于松散管理、分散经营或生产的企业,为家庭妇女和居家留守人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解决入住的后顾之忧。
(四)拓宽融资渠道,破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瓶颈。资金短缺是制约目前我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因素。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扶持政策,探索市场化融资新路子,多元化融集资金。一是建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逐年稳步增长机制。区上每年度安排一定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并逐年增加,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用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以地生财,借地发展,对集体建设用地,除统筹安排好农村社区及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外,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对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国家规定用途外,其余部分应优先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三是整合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多个部门涉农资金捆绑使用,按照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统一拨付、集中投放的原则,用于农村社区建设。四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招商引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进行包装,积极推介,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五是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社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担保方式、投融资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多方化解资金难题。
(五)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提升农村社区建设整体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须自始至终坚持高质量建设。严把质量安全关,不能因盲目降低成本、满足群众的购买能力而忽视工程质量。继续严把施工图审查、招标、监理、质监等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管作用,对在建工程进行安全、质量、手续、监理、节能方面的全面检查,切实搞好建筑质量监理和工程验收。要按照建设集约化、居住生态化、管理科学化、布局合理化的理念,做到八通(路、电、水、沼气、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科技信息网络)、五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三有(休闲广场、农家店、农家书屋)、一集中(垃圾集中处理), 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休闲娱乐、绿化美化、生产布局等通盘考虑,努力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确保群众买着放心、住着舒心,把好事办实,让群众满意。
(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带来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还将引发农村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社区建成后,几个村集中居住,村级组织如何设置、集体资产如何管理、物业和社区服务如何开展等等,都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在社区建设的同时,就要提前思考社区管理工作。建议有关部门和乡镇及早研究农村社区管理的新途径,培养一批指导社区管理及服务的人才,为新型农村社区管理蓄积力量。
第6篇 关于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遵照县委的部署,结合审议县政府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报告的需要,7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员对县工业园区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于7月下旬前往璧山、荣昌、忠县等地考察学习。现将调研考察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现状
自20__年1月县工业园区批准设立以来,特别是__年3月园区管委会成立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制定出台了《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促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园区为载体带动全县工业投入大幅增长,多年来“工业强县”的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园区管委会等县乡有关部门克服困难,忘我工作,实现园区征地拆迁、场平基建、招商引资和企业入驻同步快速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园区征地拆迁较为顺利。南宾工业园区1.89平方公里启动区征地基本结束,完成征地2080亩;签订房屋拆迁协议214户,占应拆房屋239户的 89.5%。拓展区中2平方公里的土地丈量、实物勘测等前期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启动区现已完成基建投资1.96亿元,竣工场平工程12个,园区内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等设施基本达到企业入驻需求;1.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即将建成投入使用,科技孵化楼已面向社会招商;3.5万平方米安居工程已基本建成3万平方米。
三是入园企业渐成规模。现已累计入园企业35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8亿元,建成厂房11.7万平方米(其中南宾工业园区入园企业24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4亿元)。园区投产企业20家,解决就业1000余人。在建企业11家,主要包括电解锌、沃特矿业、火电、复合肥、氧化铁、中药饮片等项目。待建企业4家,其中升达地板即将开工建设。
四是“一区三园”协调推进。除南宾工业园外,西沱临港工业园、龙潭有色金属园均有较大项目落地,带动全县工业投入提速提档。
二、我县工业园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认识尚未统一,配合不够默契
(二)建设资金断链,园区运行受阻
(三)土地指标紧张,项目推进困难
(四)区位劣势明显,引资到位较少
(五)体制机制不顺,办事效率不高
三、对发展我县工业园区的建议
(一)统一认识,形成抢抓机遇大办园区的强大合力
纵观世界各国和我国沿海地区,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由于历史及区位的原因,我县传统农业至今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业产业获得了几个全国第一,但并没有改变民贫县穷的面貌。同时,第三产业在我县尚处于培育起步阶段,多年强力推进的特色旅游业仍然举步维艰。要想加快发展,唯一的出路还是工业。发展工业如果继续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老路,既浪费资源又破坏环境,量小质弱,无法抵御市场风险。唯有发挥园区“要素集聚、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的优势,才能走通走活“工业强县”之路。
在新一轮的产业大转移中,沿海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向内地梯度转移、主城“退二进三”企业向“两翼”转移;同时,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和全市半年经济工作会提出了许多含金量非常高的有利于区县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都为我县园区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企业梯度转移不可能持续多年,市委市政府的政策也不可能直接送上门,如果不主动承接相当数量且形成产业链的转移企业,不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和市级部门的支持,我们就会坐失良机,石柱的发展就会滞后。当前,至关重要的是要在全县上下强化“工业强县”意识,坚定“以园兴工”信念,以“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的创新精神,全力打造园区,为石柱工业经济的兴起打下坚实基础。建议在全县开展“工业强县”大讨论活动,统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为园区建设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真正形成“石柱的希望在工业,石柱的难点在工业,再难也要办工业”的共识。
(二)解放思想,突破陈规实现园区跨越式发展
“思想大解放,园区大发展”,园区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思想解放的程度,思想解放表现在敢不敢于突破陈规旧习,开拓创新。只有敢闯、敢干、敢试,敢于突破“条条”、“框框”、“本本”,才能加快园区发展。常委会考察所到区县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一是要敢于让利企业。一些同志担心我县入园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是不是过多,4万元甚至1万元一亩的地价是不是太低,收取的税费是不是太少。殊不知区位条件比我们好的地方都有实行零地价和零收费的。璧山县与中国奥康集团联合打造西部鞋都,奥康集团用地2200多亩,位置紧靠璧山县城城南,完成“七通一平”后每亩土地出让金为3000元,而奥康年创税只有1000多万元,按当时璧山县城的商业用地拍卖价折算,用奥康的税收去偿还土地价款,需要3__年的时间才能平衡。但在奥康集团的引领下,目前西部鞋城在全国已有较大影响,整个鞋业年创税7000多万元,100多家企业用工1万人以上,工人月均工资超过1800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奥康的成功,使市内外企业普遍看好璧山的投资环境。目前,长安、宗申、力帆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璧山或在璧加工重要零部件。同处渝西的荣昌则出台了入园企业不收取县级行政事业费的“零收费”制,吸引大批企业到荣投资,20__年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渝西地区排名第二。璧山、荣昌的快速发展除区位比我们好之外,敢于让利企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要敢于举债建设。我市工业基础较好的区县大都靠举债建设,涪陵区欠债20多亿元,渝中区欠债30多亿元。市委在《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中,市政府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等各种会议场合,都提出要帮助渝东北、渝东南各区县融资建设工业园区,其实质也是帮助区县贷款。我们应敢于举债建设园区,从中长期贷款入手,力争多融贷资金,尽快用于园区“七通一平”建设。现在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如果大规模举债,园区到底多少年能收回投资,实现平衡。经县园区管委会测算,启动区1.89平方公里完成“七通一平”共需资金35000万元,到20__年实现最大规模后每平方公里产出25亿元,按此计算的投资回报期限为__年。据了解,投资回报的平衡点在上海为__年左右,重庆则相对长一些,璧山、荣昌等基础较好的地方为__年左右。这样的投资平衡测算是指园区靠税收等直接收入与投入之间相比较得出的结论,常委会考察所到的区县都认为不能这样算,还必须算园区产生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南宾工业园区除了税收,它还能有效扩大县城规模;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民增收;有效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降低城镇失业率等,所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的。
三是要敢于储地用地。要承接大项目或产业集群项目,就必须加大园区土地征用和整治储备,完善好基础设施,筑巢引凤,使前来考察的企业愿意投资。璧山、荣昌等区县除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外,还解放思想敢于用地。荣昌县今年计划用地4000亩,上半年争取到位指标1000亩,实际征地拆迁8000亩。他们的体会是,只要做好了群众工作,安置好拆迁户,就可以早用地多用地。
四是要敢于创新机制。目前,阻碍区县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还很多。要实现园区快速发展,不打破障碍、创新机制显然不行。在企业审批方面,荣昌实行了“授权”办理,在园区内设立了四个职能分局,一个办证服务大厅,每年各职能部门将一部分审批序号留给园区,由园区自行在服务大厅一次性办结,不用再跑到各局审批。只要企业基本要件齐全,他们可以一天内办结,尽管如此,他们认为还不够快,在浙江昆山等沿海地区,只要企业达到“三符合”(符合产业结构、符合规划、符合环保要求),就可以先干再逐步完善手续。此外,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零费制”、土地指标先用后争取等等做法,都无不与他们灵活创新的体制机制有关。
(三)拓宽渠道,集中各种资金投入园区建设
除了县财政先期投入3000万元用于场平外,我县园区建设主要依靠融资,县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对融资部分承担了相当的债务风险。如按目前的运行模式,要大力发展园区,就必须大幅度提高举债数额,所带来的风险较之渝西的区县会更高。因为我们的用地条件差(山地多、平坝少),征地拆迁加整治成本每亩需21万元左右,加上水电气讯等投资,每平方公里在3亿元以上。南宾工业园区8平方公里拓展区,须在短时期内融资20多亿元,这是我县财力所不能及的。即使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我县也不能提供相应的担保资产。因此,必须拓宽投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在拓宽投资渠道方面,一是可以借鉴璧山、荣昌、忠县的经验,责成县级部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用于园区建设:水务部门运用城镇供水工程等项目资金投入园区解决供水问题,交通部门争取路网建设资金解决园区道路建设问题,市政部门争取市政设施建设资金解决园区内道路硬化油化问题等等。二是按县委〔20__〕34号文件规定,天然气、电力、通讯等公用事业部门,要从企业增量扩容的需要考虑,积极铺设园区管网,以减轻园区“七通一平”的建设资金压力,降低政府的负债风险。三是在拓展区内规划30%左右的综合用地,实行招标拍卖,“以商补工”收回资金缓解融资压力。在增强融资能力方面,关键是做大现有资产存量。建议在县城规划区内尽力多征多储国有土地资源,以储备的城镇国有土地进行融资,提高承接吸纳贷款的能力。
(四)转变观念,积极争取用地指标满足园区建设需要
目前,我县无论是发展工业园区,还是城镇扩容,都需要大量土地指标。而国家的大政策是把好土地闸门,对基层用地设置了很高的门槛。沿海发达地区和我市较发达区县,在上世纪末就认识到土地对于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意义,囤积了不少可供开发的土地。我县长期以来强调“管好土地”而忽视了“用好土地”,结果导致我县土地储备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主要瓶颈。市委三届三次会议明确提出帮助渝东北、渝东南的16个区县建立特色工业园区,同时近几年我县运用市上批准实施的土地整治工程,每年提供了几千亩的土地利用指标,从实现占补平衡角度讲,我县也应适当多享受一些土地指标。因此,采取多种形式,策划包装好项目,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是政府各部门,特别是国土部门的重要任务。建议我县每年为下一年储备可用土地指标__亩以上,以保证园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五)创新机制,调整完善园区管委会职能职责和办事程序
一是适当调整园区管委会运作模式。对园区“企业运作、封闭运行、独立核算、自求平衡、滚动发展”的运行模式作出调整,使之适应新形势下多元化投入资金、多主体开展建设的需要。二是适当调整园区管委会管理职能。建议对园区松绑减压,不再承担招商引资任务,征地拆迁主要交由园区所在乡镇和县国土部门负责,水电气讯等公益事业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交相关部门负责。同时,强化园区审批服务职能,使之更好服务入园企业。三是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实行县级行政事业性费用“零收费”制度,上级部门收取部分由县财政上缴,中介收费采取中介单位由园区推荐,企业自主选择并承担费用,园区代办的方式进行。四是调整企业审批办证程序。可以借鉴荣昌的做法,实行授权委托、集中办证,由职能部门留出部分审批文号直接授权园区办理。或者借鉴忠县的做法实行限时办结,不能因为部门的原因贻误建设进度和入园企业的生产经营。五是完善拆迁安置机制。可在城区较好位置统建居民小区,完善服务功能,最大限度满足拆迁户的合法利益,在此前提下对个别阻碍建设的钉子户依法实行强拆。
(六)严格管理,维护园区良好建设秩序
一是拟定入园企业基本条件标准。入园企业必须数质并举,注重环保和社会效益。引进项目要结合本地资源,突出特色、优势和重点,坚持“四不要”,即无税的不要,污染大的不要,实力弱的不要,劳动密集且附加值低的不要。二是加强园区土地管理。由政府出台《工业园区土地管理办法》,对不按协议投资投产的用地依法予以收回,禁止“跑马圈地”。三是建立完善入园企业退出机制。设立规范的退出标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四是加强园区审计监督。责成审计部门按期审计园区资金使用情况,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五是明确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任务以利考核。如国土部门应争取到位的用地指标,规划部门应完成的园区规划面积和项目,交通、水务、市政等部门投入园区的争资立项任务等等,都应在相关部门的年初目标任务中加以明确,年底严格考核兑现。
(七)加强领导,健全园区决策议事机制
一是成立由县上主要领导负责的高层次议事决策机构,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研究决定园区建设的重大事项,制定解决疑难问题的硬性措施,明确部门和单位为园区建设排忧解难的任务。二是建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一个月召开一次的园区工作协调会制度,负责园区工作的具体协调和事务办理。三是建立园区企业主与服务机构负责人的对话制度,不定期听取企业的工作建议、意见,现场解决有关问题。
第7篇 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带来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还将引发农村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为了加快新农村百村万户小康住宅工程,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近日,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河东、金沙等10个乡镇的13个新型社区,采取实地查看和村组干部、农户交流等方式对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工程进度、土地利用、资金筹集、基础设施配套及社区管理运行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及呈现的特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后,我区把农村小康住宅建设做为实践和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审时度势在全区实施新农村百村万户小康住宅建设工程,在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迅速推进的新形势下,按照农民集中居住、生产生活分离、功能配套完善、社区管理规范的目标,采取合村并点的方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今年以来,新建新型农村社区和小康住宅示范点48个,10561户,其中动工新型农村社区24个,9983户,动工小康住宅点24个,578户。
(一)农村面貌变化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了农村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的变革,社区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的观念,人畜分离,把后院从原来的生产区变为生活区,有效地杜绝了畜禽、秸秆进入小区,影响环境卫生的三堆从根本上得到了治理,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城乡融合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农民将住上单元房,购物有超市,休闲有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二)群众得到实惠多。几年来,市、区财政补助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小康住宅示范点建设。对近两年20户以上的小康住宅示范点,今年300户以上的新型农村社区,每户给予不少于2万元的补助,农民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村信用社发放微利、政策性信贷,其它商业银行积极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五和乡为解决群众资金困难,和建设银行武威分行合作,正在为社区入住农户办理按揭贷款。一些企业集团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减轻了农民负担。住房一次投入长期使用,据调查,目前我区农宅82%以上是砖土木结构,使用期限一般在20年左右,新建的农宅基本是全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期限70年左右,避免了农民在住宅建设上的重复投入。
(三)拉动投资贡献大。今年以来,全区新建新型农村社区和小康住宅示范点共10561户,目前已完工8526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1亿元,占同期全区固定资产投资204.86亿元的6.74%。带动了钢筋、水泥、玻璃、塑料、木材、砖瓦等一系列建材生产消费,促进了家电、运输、通信、建筑、餐饮等行业发展,拉动了全区经济快速增长。
(四)土地节约集约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以多层或小高层为主,按照小区式集中建设,单体面积在90㎡左右,大幅度节约了土地。如金沙乡金厦社区,规划占地1204亩,入住农户4049户,可节约用地750亩;河东乡中心社区一期规划占地300亩,入住农户630户,可节约土地840亩。据区委农办测算,目前我区农村住宅占地近27.9万亩,户均1.5亩,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全区预计占地不到8万亩,土地节约的空间非常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从入户和群众交谈以及在乡镇召开座谈会了解的情况看,群众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性高,但也程度不同地反映出了一些担忧,综合起来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总体规划滞后。全区新型农村社区总体规划还没有启动,部分乡镇只是依据当地群众的积极性搞建设,选址的随意性很大。空间布局辐射人口少,建设规模小,如发放镇在一平方公里范围内布局了贾家墩、双桥和小路社区,造成入住农户分摊的基础设施配套费用和运行成本高。同时,新型社区建设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布局统筹考虑不够。
(二)建设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和完整的工作流程,建设手续多,报批困难。如高坝镇十三里社区报批手续达15项之多,收费平均达到170元/㎡,办完所有手续时间长达6个多月。有些社区土地使用不规范,存在未批先建的问题。社区后期的运行和管理还没有深入研究,群众还存在上水何处来,下水如何排,取暖怎么供,社区谁来管的顾虑。
(三)基础设施配套缓慢。各乡镇普遍重视住房实体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比较缓慢。个别乡镇未将基础设施配套部分计入住宅建设成本,实现完工入住的资金缺口大。如河东乡前期为鼓励农户到中心社区居住,未将供暖、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相关费用摊入房价,建设资金缺口达600多万元;补助资金、危改资金和其它项目资金拨付和工程建设进度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基础设施配套;已经建成的示范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没有全面完工,影响了群众入住的满意度。
(四)筹资渠道不宽。新型社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据乡镇初步测算,每户建筑面积以80--120㎡计,建房资金需要12--18万元,主要靠群众集资和政府补助。建设500户以上规模的社区,按照目前设计要求,水、电、路、供暖、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户均需2--3万元,资金压力相当大,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存在很大的难度。
(五)工程质量管理不够规范。部分社区建设前期工作不细,施工准备工作不充分,以包代管,管理制度不健全;个别施工企业技术力量不足,规范性施工不到位;有的乡镇工程招标、质量监管未完全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监理费用由施工方承担,工程监理错位,不能有效履行其职责;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施工检查、旁站监理不到位,资料记载不全,存在质量管理漏洞。
三、对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实践证明,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更是实施城镇化战略、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契机。各乡镇、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认真总结经验,抓好典型带动,用新的理念指导建设,用实际案例教育引导群众,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合力。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组建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建管队伍,具体负责政策研究、组织协调、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强化联席会议、一事一议会议制度,凡是区上办理的各种手续,简化办事程序,尽量减免各种规费。市一级报批的建设手续,由乡镇提供完备资料,对口区级部门协助报批。同时,进一步明确部门、乡镇 、村委会、农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责任,形成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协调配合、乡(镇)村积极运作、农民主动参与的推进工作联动机制。
(二)坚持规划先行,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科学合理。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依照《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邀请国内有资质、有影响的规划单位,打破现行的行政区域界线,采取合村并点的方式,加快制定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各乡镇的详细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村镇体系、农村住房建设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规划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配套跟进。要充分考虑各乡镇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资源配置、人文环境和村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合理确定社区建设位置和规模。积极探索适合我区实际的建设模式,建议城郊和工业园区乡镇发挥土地增值优势,借助相关政策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机遇,以小高层和高层为主;金色大道沿线条件较好的乡镇,以高层或多层为主;人口分散,经济条件薄弱、有荒滩空地的沿山边缘乡镇根据群众意愿以二层或平顶房为主,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各具特色、风格鲜明的新型农村社区。
(三)强化产业支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持久动力。农户入住社区后,虽然生活开支有所增加,但相对完善的服务功能,可以使他们从繁重的家务和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一是注重产业发展。随着社区规模的扩大,要更大范围规划产业布局,加大劳务输出,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实现生产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催生一批高效节水种植大户、设施农牧业大户、特色林果业大户和龙头企业,从而使农民群众既不离乡也不离土,就近就业,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二是引导好各种农村合作组织在社区中的衔接,发挥优势,为农副产品的外销搭建好平台。三是有针对性地引进劳动密集型、适于松散管理、分散经营或生产的企业,为家庭妇女和居家留守人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解决入住的后顾之忧。
(四)拓宽融资渠道,破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瓶颈。资金短缺是制约目前我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因素。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扶持政策,探索市场化融资新路子,多元化融集资金。一是建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逐年稳步增长机制。区上每年度安排一定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并逐年增加,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用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以地生财,借地发展,对集体建设用地,除统筹安排好农村社区及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外,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对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国家规定用途外,其余部分应优先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三是整合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多个部门涉农资金捆绑使用,按照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统一拨付、集中投放的原则,用于农村社区建设。四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招商引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进行包装,积极推介,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五是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社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担保方式、投融资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多方化解资金难题。
(五)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提升农村社区建设整体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须自始至终坚持高质量建设。严把质量安全关,不能因盲目降低成本、满足群众的购买能力而忽视工程质量。继续严把施工图审查、招标、监理、质监等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管作用,对在建工程进行安全、质量、手续、监理、节能方面的全面检查,切实搞好建筑质量监理和工程验收。要按照建设集约化、居住生态化、管理科学化、布局合理化的理念,做到八通(路、电、水、沼气、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科技信息网络)、五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三有(休闲广场、农家店、农家书屋)、一集中(垃圾集中处理), 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休闲娱乐、绿化美化、生产布局等通盘考虑,努力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确保群众买着放心、住着舒心,把好事办实,让群众满意。
(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带来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还将引发农村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社区建成后,几个村集中居住,村级组织如何设置、集体资产如何管理、物业和社区服务如何开展等等,都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在社区建设的同时,就要提前思考社区管理工作。建议有关部门和乡镇及早研究农村社区管理的新途径,培养一批指导社区管理及服务的人才,为新型农村社区管理蓄积力量。
第8篇 2023年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全面详细地了解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和,为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现将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1、园区规划编制情况
⑴《剑河县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已于2月16日经州级专家组评审通过,目前正在装订中,将于近期出成果。⑵完成对屯州工业聚集区和南明工业聚集区地形测绘工作,并编制了《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发展补充规划环评报告书》和《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发展补充规划(剑河功能区)》技术规划,现正在测评之中,力争在今年7月底完成评审。⑶岑松片工业园区(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落实格尼国际咨询机构-广州市格力咨询有限公司具体负责编制,当前已出初稿,初稿正在进行审核中,预计7月底全面完成详细规划设计。⑷根据《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东南州省级开发区扩区申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州人民政府办发电[20__]98号)文件精神,我县将贵州省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剑河县屯州工业园区2平方公里与黔东5县一起上报省人民政府,申报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申报工作已经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图纸绘制、土地利用方案及选址意见书,现正在装订成文本向省级申报。
2、园区建设情况
剑河县工业园区20__年开始建设建设第一期工程屯州工业园区以来,县政府经过银行贷款和政府财政投资融资方式先后投资3917万元收储土地362亩和修建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五通一坪”工作,目前有12家企业落户在园区内。以后打算:一是在土地收储方面,今后两年内,县政府在自筹资金0.5亿元的基础上,由剑河县国资公司担保,再向银行贷款2.5亿元,共计3亿元用于收储工业园区规划内2平方公里的土地;二是在项目建设方面,今年又申报了供水工程、垃圾填埋场工程、剑河县屯州服务中心项目以及工业区亮化、绿化等基础投资项目工程;三是在项目建设和工业技术改进、项目续建方面,完成绿野活性炭厂、剑白香猪厂、老蔡牛肉有限公司、欧泰林化厂等企业的技改和续建工作,天利达鞋业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已于今年4月份竣工,现已投产使用,兴旺鞋业正在建设中,目前机械设备都已经购齐,等待厂房竣工,将于10月份投产;四是基础设施方面,基础设施项目相关申报材料都已经向上级相关单位及部门上报,正等待审批以便实施。
二、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基础设施跟不上,项目落地难。由于缺乏建设资金,目前,园区仅在原屯州工业园区362亩土地上建设道路硬化、供排水、供电、移动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但都还没有搞好路灯、绿化等设施建设,而这部分土地已被落户企业用完。再加上园区将扩建到2平方公里(近期发展目标),而扩建部分的土地收储难上加难。20__年以来,我县引进产业项目11家,只有兴旺鞋业一家企业落地园区,别的都在等待或观望能否有土地落户。
2、企业个数少,生产规模小,经济总量不高。我县除去规模以上企业后,目前我县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上500万元的只有剑景水电开发公司、欧泰林化公司、剑白香猪厂等7家,而规模以上企业只有剑河县供电局、剑河县忠信建材公司、剑河县昌兴木业公司等3家,因而我县经济总量跟不上。
3、园区管理体制有待健全,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由于没有单独建制的工业区管委会(目前由工信办兼管)和独立的办公场所,缺乏行政调控能力,造成工业园区无法独立开展业务工作,快捷的园区工作运行机制没有形成,园区项目从立项到建成,程序复杂,手续报批“一站式”办理并未从根本上实现,县里出台的优惠政策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二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工作是招商引资,但目前还未建立起一套系统化、制度化的长效招商引资机制,招商力度大,但是引进产业项目少、措施不力,全社会、全方位、经常性的工业招商引资氛围还没形成。
4、园区目前发展困难重重,从而无法保证园区的发展后劲。一是由于县级财力十分有限,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屯州工业规划区服务中心、垃圾填埋场、公租房、污水处理厂、供水工程扩建等基础设施工程启动困难。二是园区近期工业园规划的土地收储和实现“五通一平”及其它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而投入仅仅依靠县财政的单一投入,资金明显不足,是无法保障园区发展需要的。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为确保我县与州政府签订的20__年工业规模以上工业调度目标7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达到5亿元以上、10个以上新建项目开工建设、7个工业技改、续建项目按期完成、园区行政服务平台年底投入使用等各项目标管理责任状的完成和我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5%,__年达到19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__年达到7亿元以上目标的实现,建议在巩固20__年基础的同时,急需拟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长远规划与近期建设并重。一是加强与黔东循环经济管委会和相关规划资质单位的工作对接,力争在8月份完成《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发展补充规划环评报告书》以及《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发展补充规划(剑河功能区)》的评审和8月底前完成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等工作。二是加大土地报批力度,力争屯州2平方公里工业聚集区用地指标得到报批,为项目落地争取更大空间。三是加大对屯州工业聚集区第一期362亩已批用地的细化使用,确保20__年所有生产性、非生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项目奠定基础。按照“大规划、大建设、大投入”的原则,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立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纳入年度预算,城建每年可列支一部分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场地出租、标准厂房租赁收益、园区企业年上交税收留成部分用于园区发展,逐步实现以园养园。二是争取省州相关部门的支持,采取发改委、工业、建设、交通、环保、水利等项目集中申报、资金捆绑使的方式抓好屯州工业规划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新建项目、屯州工业园区垃圾填埋场新建项目、屯州工业规划区公租房新建项目和屯州工业规划区污水处理厂新建项目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是争取省州的支持启动南明工业集聚区至三穗—天柱高速接口二级公路建设项目进入省州今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盘子。
(三)细化招商任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以项目促发展。落实县乡重点项目包联和现场办公制度,以招大商、上大项目为主,力争每年落地项目不少于10个,总投资不低于5亿元。在园区工业项目投资上,重点抓好建设鞋类、中药材加工、电子产品加工、木制家私和办公用品、装饰石板材、山野菜加工、白香猪系列产品加工、木制智力开发玩具生产等较为成熟的招商引资项目,以解决我县园区工业项目自身投入不足的瓶颈。
(四)加快项目建设进程,促进经济总量增长。为解决我县当前工业经济指标增长泛力的问题,重点要抓好今年的续建、技改项目,使其尽快投产,促进经济总量的提升。一是加强与省州发改、工信、环保等部门的工作对接,抓好剑河县年产60万吨熟料粉磨站和剑河县忠信建材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水泥续建项目的生产许可,确保上马投产。二是继续推进年产120万双的休闲运动鞋的生产加工、年产30万件木制智能玩具的生产加工和年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等新建项目的服务推进工作,确保项目落地建设。三是加大企业技改扶持力度。争取省、州技改资金和利用县级工业发展基金,鼓励、支持、帮助翁萨酒厂、活性炭厂、欧泰林化公司、剑白香猪公司和老蔡食品公司等企业挖掘发展潜能,进行技改扩容,力争使进入园区企业都能做大做强。促进县域工业经济总量增长。
(五)优化行业,加强整合。为确保20__年州政府安排的规模企业实现增加值7000万元以上目标,将我县20__年的8家木材加工企业进行优化整合上报。整合调度分解情况为:剑河县供电局实现增加值1200万元;剑河县昌兴木业有限公司实现增加值1750万元;剑河县忠信建材有限公司实现增加值2050万元。
(六)将我县工业区融入全省工业区的总体规划,申报为省级工业聚集区,作为全省总盘子进行调度,以寻求在政策上得到省州优先倾斜,推动上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充分发挥我县工业区的作用。
(七)建立融资体系,拓展融资渠道。一是政府要根据园区规划,运用财税、土地储备等手段,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园区的滚动式开发。二是要量入为出,适当收缩战线,制定稳妥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三是要树立“经营园区”的理念,探索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新路子,转变以政府行为为主的开发观念,鼓励支持企业、个人积极投资参与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经营。四是要积极跟踪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认真做好准备,争取国家对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支持。五是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参股入股、民间资金入注等形式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和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构,拓宽园区的融资渠道,实现园企共赢。
四、抓好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今年、县委县政府将工业园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年初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快屯州工业园区建设,并做好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收储工作。目前,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正处在起步阶段。对如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建议完善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要保持高度统一的思想。建设工业园区是全县的一件大事,各级各部门领导必须在思想上有高度的统一。首先,县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要有决心有信心,形成一致共识;其次,各相关部门要积极的行动,特别是在园区建设申报“五通一平”及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都要给予全力支持。同时要有工作的紧迫感,要紧抓国家在贷款、贴息项目申报等方面的机遇,形成一盘棋。
2、确立园区管理人员及建设办公设施。屯州工业区建设以来,一是园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都是由工信办派人轮流值班,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具体办公,使其许多服务跟不上;二是园区没有独立的办公室,现在仅有的一间10个平方的办公室都是租借剑河县老蔡食品有限公司的厂房。
3、要开辟切实有效的投资渠道。从我县的实际出发,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要建立政府、企业、项目配套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资金筹措体系,保障园区的顺利开发建设。一是县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协调筹措园区建设资金,保证园区基础公用设施的建设;二是通过以土地臵换、资金扶持等方式,积极引导各入园企业参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积极申报争取园区建设扶贫配套资金;四是积极争取中央、省、州等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
县工业园区建设趋势调研报告
为推进__县经济社会快速稳步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我县的具体实际,县委提出“新农村、旅游业、工业化、城镇化”四大发展战略。要实现工业化,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建设工业园区。如何搞好我县的工业园区建设,带着这一问题,我带领相关部门就我县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就对我县工业园区的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设工业园区是大趋势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要加快全县的经济发展,关键在工业,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建好工业园区则是破解工业难题的重要方法。
(一)建设工业园区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通过近几年的招商引资,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来我县投资工业的外来企业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主要是县内没有合适的工业用地,城区周围又没有工业园区。一个企业要到县内来投资,首先看重的是投资条件,其次是优惠政策。因此,我们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必须摆清主次,把提供建厂条件放在优惠政策之前。工业园区就是为企业提供最现实、最直接、最实惠的平台。
(二)建设工业园区是拓展城市框架的有效途径。当前,由于我县城区范围太小,城镇人口集聚在县城内,消费也浓缩在城内,这与今后城区发展的方向极不相称。今年我们搞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提出了“要明确县城主要功能设施的规划和布局,进一步扩大县城框架”,这是完全符合城市建设发展的。建设工业园区,可以有效地拓展城区框架。贵州一天锅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的建设,将不断增大县城容量。
(三)建设工业园区是紧抓政策机遇的大好时机。在国家扩大内需这样的大好机遇下,加强建设工业园区,在土地征用、金融贷款、项目申报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这对于我们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二、抓好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今年,县委、县政府将工业园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年初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快响水洞工业园区、通州工业园区建设,力争年内完成园区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明年企业正式入园。目前,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正处在起步阶段。对如何加快县工业园区建设,我认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保持高度统一的思想。建设工业园区是全县的一件大事,各级各部门领导必须在思想上有高度的统一。首先,县四家班子的主要领导要有决心,形成一致共识;其次,各相关部门要有积极的行动,特别是在园区建设时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气、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方面都要给予全力支持。同时要有工作的紧迫感,要紧抓国家在贷款、贴息、项目申报等方面的机遇,形成一盘棋的思想。
2、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园区规划。规划是行动的指南。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于节约投资、加快进度、提高效益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县工业园区的规划要本着“定位准确、特色明显、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原则,遵循“立足实际、着眼长远、适当超前、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特别是在功能分区、道路布置、管线架接、美化绿化、排水排污等硬件方面要高瞻远瞩,留有余地,既要结合当前实际,又要考虑日后的规模扩张。
3、要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健全组织机构是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有力保障。县委、县政府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抽调部门、单位的精兵强将来实施这项工作,要明确部门、单位及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便于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要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园区建设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加快园区建设进度,保障园区畅通高效运行。
4、要开辟切实有效的投资渠道。从我县的实际出发,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要建立政府、企业、项目配套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资金筹措体系,保障园区的顺利开发建设。一是县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协调筹措园区建设资金,保证园区基础公用设施的建设;二是通过以土地置换、资金扶持等方式,积极引导各入园企业参与道路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积极申报争取园区建设扶持配套资金;四是积极争取中省市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财政扶持资金或财政贴息贷款。
5、要出台更加完善的优惠政策。工业园区要按照“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标准服务”的原则,重在服务和协调,只要是承诺的事情,就要一定办到、办好。要学习借鉴其它县区好的经验和做法,实行投资企业跟踪服务机制,理顺审批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积极帮助入园企业解决投资前和投资后遇到的各种问题,真正达到“亲商、安商、富商”的目的。
6、要协调好工业园区建设占用土地的群众的关系。我县工业园区约占地面积较大,涉及的土地较多,必须处理好园区与村组之间、园区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协调,要提前考虑可能涉及到群众利益的占地、搬迁等具体问题,并积极稳妥解决,确保县内外投资企业能够顺利入园。为经济发展注入一定的活力。
加快农村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强力推进两区同建 实现兴农富民强县
——关于加快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去年下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镇化进程、破解土地制约瓶颈等一系列问题,把“两区同建”作为加快城镇化建设“突破一点、带活全局”的关键举措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捷径,作出了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县上下已掀起了“两区同建”工作的热潮、形成了浓厚氛围。
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事关当前、受益长远,将强力推动___实现兴农富民强县。“两区同建”工作的调查研究,对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大战略”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我们按照“摸清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的要求,经过近期的调查研究,形成本报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两区同建的内涵和意义
两区同建是指通过农村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和农村经济集约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两个转变”,从而实现农村管理模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业规模经营三大变革,加快推进全县城镇化建设进程,最终构建起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两区同建是我县提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美丽___的创新性实践,是把宏伟目标、上级要求与实际行动有机结合的产物。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完善农村社区配套,丰富公共服务内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村人口向社区集中,社区人口规模、密度不断增加,农民转变为市民。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可以让农业生产向园区集中,工业项目、农产品物流向产业园区安排,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产值比重不断增加;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加快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让农民不仅住上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真正享受到富裕体面的新生活。同时,通过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还能让城市生活方式、现代文明、基础设施等向农村延伸,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均等化。
二、我县两区同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两区同建工作,于去年11月23日,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两区同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两区同建指挥部及各镇街、园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抢抓国家、省市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机遇,把城镇化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和动力,按照“一年见成效、二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五年广覆盖”的工作目标,和“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社区有序转移”的整体思路,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产业园区、农村社区“两区同建”战略。目前,两区同建各项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有部分群众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带来的实惠。
根据规划,我县的632个行政村,将合并建设67处社区;同时,将在全县建设产业园区78处,其中工业园区23处、景区2处、物流园区8处、农业园区45处。__年计划完成31个产业园区和28个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力争创造3——5处全市新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实现农民职业化、居住社区化、生活市民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并进、同步提升的发展之路。到__年,基本达到全县人口社区化广覆盖,基本建成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丽___”。
(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__年各镇街规划建设社区共20个,其中新建6个,续建14个,到目前为止,已启动建设15个,还有5个尚未启动,启动率仅为75%。其中,工作进展较快的有司马、卜集、马庙、兴隆等镇。司马镇领导重视,强化项目包保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老李寨社区3栋居民楼现已建至第五层,4栋居民楼建至第四层,3栋老年房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进行内外墙粉刷,力争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卜集镇坚持“干当头,争为先”,明确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卜集社区一期回迁工作已基本完成;卜集社区二期的两栋居民楼目前已完成二层主体,百姓大舞台已建好,1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正在进行二层主体建设。马庙镇金谷社区已完成2栋住宅楼的内外墙粉刷,同时做了广场、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兴隆镇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强力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今年启动了总投资2.1亿元,占地170余亩的兴隆社区二期项目,着力提升集镇驻地人气,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
(二)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1、三大工业园区
县经济开发区、济宁化工区和食品园区,这三大工业园区目前区域范围、产业方向、空间布局等已经明晰,区内道路、供排水、管廊管网、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均已具备承载大项目的能力。
开发区自__年成立以来,特别是最近两年,围绕建设“省级一流的百亿园区”的目标,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持续开展项目攻坚。目前,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已达25家。__年,规模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完成75.2亿元、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72%;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2亿元,同比增长91.1%。济宁化学工业开发区紧紧围绕“高端化工、国内一流、千亿元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持续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力度,重点培育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等四大产业集群。目前1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达到了“九通一平”; 总投资51.7亿元的济矿民生煤化、热电联产一期工程运营正常;总投资16亿元的阳光颜料、科蓝化工等项目已试生产;总投资51亿元的凯赛生物、52亿元的盈德气体、38亿元的黑猫炭黑和天赛化工、力德嘉新材料、新戊二醇等项目正加紧建设;总投资120亿元的青岛博尔玛、石墨烯、针状焦等一批高大外项目已签约落地,总投资近100亿元的煤制乙二醇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济宁食品工业开发区作为济宁市打造千亿级食品产业的重要基地。目前,中纺集团、雨润集团、北京稻香村、新加坡翱兰集团等36家知名企业,源治阿胶、美国益宝生物等7家生物科技企业已经入驻,辽宁大好大、贵阳老干妈、杭州娃哈哈等知名企业已达成入园意向。
2、各镇街产业园区
目前我县重点推进的___街道金南产业园、高河街道金东产业园、马庙镇金西产业园、鸡黍镇金马产业园、王丕镇康桥产业园等镇街园区规划方案已经完成,征地拆迁、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进,并积极招引有实力、上规模的企业入驻产业园区。
恒昌钢构、百事特食品、九鼎纺织等十余家规模企业已入驻马庙金西产业园区。化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内金绿迪二期项目开始建设,食用菌繁育中心设备正在采购、锦绣纺织项目设备开始安装。王丕镇继续完善有机蔬菜种植计划,推进李楼村生态循环农业200亩起步区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园。高河的千亩生态畜禽养殖示范园,依据现有路网布局,目前已建成200亩的养殖区,初见规模效应,现正在积极吸引大型养殖户入小区养殖。羊山工业园已落地的3家企业,正在进行围墙建设及厂区地面平整。鸡黍镇金马产业园区内盛辉电动车、永盛木业、方能电动车等8家企业已投产运营;凯美娜建材、福运面业、安驰电动车配件、长城农贸、济联建材等5家企业正在加紧建设。投资900万元、面积8000亩的卜集高效农业产业园区主要道路、排水沟渠土方工程已于__年3月完成,绿化工程于4月完成,目前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和桥涵建设。
(三)三大新城建设情况
金北新城:总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设计容纳人口约7万人,控制范围以大义为节点,北至南谢线,东至北大溜河,南至莫桥,以105国道以西为发展主方向,南谢线北侧控制发展,涉及胡集、羊山、卜集等三个乡镇。目前,代北、代南等5个村、1503户、23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工作一次性完成;“三纵三横”骨干路网正加快建设;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回迁安置社区已全面开工,社区服务大楼、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将陆续启动建设。计划2至3年形成集聚规模,建成生态宜居、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次中心、市级示范镇、省级百强镇、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综合配套区。
健康新城:位于我县城区东部规划建设面积11平方公里、设计容纳人口10万人,正按照“健康动城、灵秀水城、活力之区、魅力之都”的城市定位,秉承“树精品意识、建精品工程、筑精品城市、创精品事业”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强力推进工程建设。目前,健康新城16个单体项目中的奥体中心、住建大厦及住建佳苑、蒜都传媒大厦、社会福利中心、奥体商务中心和金东花园等10个项目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__年实施的“三纵三横”路网工程中有金珠路、开元大道、南外环、莱河滨河路、太康路、奥体大道5条道路正在紧张进行施工。
生态新城:规划用地面积约17.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4.4平方公里)、人口约9万人,东起金曼克大道,西至金沙路,南起南外环,北抵新万福河。目前,生态新城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委托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并完成初稿,按照合同约定第二批设计费85.5万元不能及时到位,规划设计被冻结,影响了新城建设整体进度。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福德大厦、山东金诚大厦正在办理审批手续、规划或选址;金兴路升级改造、金沙路北延正在施工建设,金沙路南延计划下半年开工;李海村、三里堂、小侯庄的拆迁、场地清理工作已完成;迈源商业街、四星酒店、商城(金沙路西侧金源大道北段商业街)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查及报批已完成,目前该方案正在优化中。
三、两区同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县的两区同建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是工作推进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建设方面的问题
1、镇街对社区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差。个别镇街没有把社区建设工作作为战略任务、民生工作来抓,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过去欠帐没解决,不能再有新欠帐的思想;还存在着没钱不能办、群众上楼难、事务性工作多时间精力有限等畏难发愁、疲惫厌战、应付了事的思想;还存在着怕出力、怕操心、怕欠帐、怕麻烦的思想。2、工作推进慢、成效不明显。无论是在拆迁规模、建设速度、时间跨度,还是在推进力度上,与领导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差距都非常大。到目前为止,个别镇街的社区建设还未启动,就是启动建设的镇街,有的也严重滞后于年初上报的时间节点;同时,纳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村庄拆迁进展缓慢,如再不加大工作力度,不仅影响增减挂钩项目的验收,影响置换土地指标的使用,还会使即定的建设规划很难付诸实施。3、资金短缺瓶颈未突破、筹集不到位。由于县财政增减挂钩项目20万元/亩的资金未及时完全拨付到位,加之多数镇街社区的建筑商实力不强,镇街又没有能力垫付建设资金,再加上近期建筑材料价格和人工费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致使镇街社区建设面临着资金缺乏的问题,是严重影响了建设进度的客观原因和主要原因。在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个别镇街出的力多、操的心多、付出的多、贡献的多却也欠的帐多、作的难多的现实问题。4、社区规划不到位、配套设施不健全。目前,我县已建成的镇街社区普遍存在着规划不科学、标准不高、品质不精、配套不健全等问题。规划标准低,致使刚刚建成就已经落后了;个别社区只注重建设居民住房,不注重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层组织办公场所、警务室、卫生室、超市、健身广场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给群众带来服务管理及生活的不便;个别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群众感觉居住很不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造成部分群众不愿搬迁。5、农民进入社区生活成本增加。调研发现,许多农民反映农村社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虽然生活环境好了,但是生活成本提高了,生产不方便,习惯也难以改变。部分农民反映,以前部分蔬菜瓜果都可以在庭院里自己种,现在什么都要到市场去买,增加的费用主要是蔬菜瓜果、禽蛋等基本生活支出以及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开支。而且许多农民反映,社区建成后,离自己的耕地较远,农具、粮食等也不方便存放,生活上还不太适应,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习惯于原来独门独院的生活。
(二)产业园区发展方面的问题
1、三大工业园区。县经济开发区、化工区和食品园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单体项目建设进展慢、项目投资强度低、企业缺乏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思想不解放、部分企业不能开足马力进行正常生产等问题。在单体项目建设方面,三大工业园区目前已经具备了承接项目的能力,但是真正入园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能形成良好税收的项目更少,从综合治税方面反馈的信息显示:今年1——4月份,三大工业园内有的企业税收只有几万元、十几万元,三四家企业加起来的税收还不如一个饭店交的税多。在项目投资强度方面,园区内有的企业占地面积大、而生产车间面积太小,甚至所有车间的面积加起来还不如企业的院子大,这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在生产运营方面,园区内能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的企业还不多,有的蒜制品企业一年正常生产运营的时间只有四五个月。在企业管理方面,一些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思想还不够解放,“有车坐、有饭吃、有酒喝就行”这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依然存在,能够聘请高级管理人才、制定企业远景发展规划的企业很少。2、各镇街产业园区。金东、金西、金南、金马、康桥这5个重点推进的产业园区以及其他镇街产业园区由于受资金和土地指标等因素制约,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对社区建设的支撑力和农民群众增收的带动力还不够。除此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人才。各镇街负责产业园区建设的干部,真正懂行不多,有的干部甚至对项目入园的审批程序、各项指标的控制等不清楚、不了解,对招商引资方面我县的优势和优惠政策不熟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三)三大新城建设方面的问题
健康新城、生态新城和金北新城在规划、定位上各有特色,各项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认识不足,推进不力,部分项目建设落后时间节点;个别项目、工程因资金、手续办理、迁占不及时等因素制约,影响了建设进度;融资不足,各管委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自我造血的功能还没有形成。
四、推进两区同建工作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推进两区同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任何工作的落后都是思想认识落后的体现,只要思想认识上去了,工作热情激情就上去了,办法措施也就有了。实际上,不管是农村社区建设还是产业园区建设,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期盼、跨越发展有需求,既是经济工作、又民生工作、更是政治任务,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要树立“克难攻坚、迎难而上、敢打必胜、奋发有为”的信念,凝聚干劲,自我加压,以更大的力度和气魄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决不能等闲视之。
(二)两区同建关键在“同”。建设社区不但是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广大农民搬进新居后要住得好、幸福指数高,必须能够稳定就业并有持续的收入来源,这就需要产业园区的同步建设作支撑,没有配套的产业园区,新建社区就会形成新的“空心村”。因此,两区同建工作必须坚持农村社区与产业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依托产业建园区、围绕园区建社区,做到安居与富民齐头并进。
(三)顶层规划设计、强化为民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树立“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高标准规划、严要求建设,真正做到用心去做、超前考虑,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特别是社区建设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确定社区选址、户型设计,做好拆迁安置入户调查、成本核算、房屋价值评估等工作,签定拆迁安置合同,确定施工队伍,完备开工手续;工程建设期间,先做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社区综合活动场所、卫生室、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再组织项目竣工验收,让村民住上放心房,为群众创造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园区建设应依托当地传统、资源、区位和现有的产业优势等,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四)多措并举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的问题。实践证明,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做好两区同建工作的关键所在。钱从哪里来?1、县财政增减挂钩项目20万元/亩的资金建议及时拨付。2、进一步加大上级政策性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的争取力度,创造性地开展专项资金争取工作,用足用尽政策性和金融资金。3、将现有涉农资金集中打捆整合使用,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倾斜。4、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建设资金。除了现有的招引有实力的企业垫资建设镇街社区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用其它地块土地出让金支付企业垫资外;公共服务设施中的幼儿园、商业超市、医疗服务设施、网络通信设施、公交站点等,也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由经营业主投资建设。5、号召社会各界,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和在外成功老乡进行帮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人往哪里去?1、每个社区附近的产业园区吸纳社区群众就地就业。2、通过建设用地指标飘移到工业集聚区,用于哪个企业发展,必须吸纳当地群众到企业打工。3、社区服务业要全部使用社区群众。4、通过土地流转,农业公司和农业合作社要吸纳部分群众作为农业产业工人,在公司从事农业生产。5、结合我县全民创业政策,鼓励社区居民自主创业增加收入。民生怎么办?1、通过务工薪金、土地流转租金、入股股金和惠农补贴等方式,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2、为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群众办理集体土地房产证,责任田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切实维护群众的产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其中房产证允许在本县范围内交易、转让、互换、抵押、继承。3、通过组织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等,为群众提供更加贴心、优质、高效的服务。4、全面做好群众的养老、医疗、失业、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
(五)成立镇街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搭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大户、农民合作社、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民;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让“想种田的有田种、不想种田的有人种”,从而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合作化、产业化、职业化。
(六)进一步加大对两区同建工作人员和企业家队伍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建议由县委党校牵头负责对我县特别是各镇街负责两区同建工作的同志进行定期不定期培训;大工业运行指挥部及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负责,挑选部分思想解放、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通过外出参观、专题讲座、高校进修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为企业下步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七)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两区同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各方力量,强化要素保障,积极稳妥推进。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协调、密切配合,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强化督导、严格考核,强力推进两区同建、实现兴农富民强县。
___县决策咨询中心
__年12月
关于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遵照县委的部署,结合审议县政府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报告的需要,7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员对县工业园区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于7月下旬前往璧山、荣昌、忠县等地考察学习。现将调研考察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现状
自20__年1月县工业园区批准设立以来,特别是__年3月园区管委会成立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制定出台了《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促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园区为载体带动全县工业投入大幅增长,多年来“工业强县”的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园区管委会等县乡有关部门克服困难,忘我工作,实现园区征地拆迁、场平基建、招商引资和企业入驻同步快速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园区征地拆迁较为顺利。南宾工业园区1.89平方公里启动区征地基本结束,完成征地2080亩;签订房屋拆迁协议214户,占应拆房屋239户的 89.5%。拓展区中2平方公里的土地丈量、实物勘测等前期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启动区现已完成基建投资1.96亿元,竣工场平工程12个,园区内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等设施基本达到企业入驻需求;1.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即将建成投入使用,科技孵化楼已面向社会招商;3.5万平方米安居工程已基本建成3万平方米。
三是入园企业渐成规模。现已累计入园企业35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8亿元,建成厂房11.7万平方米(其中南宾工业园区入园企业24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4亿元)。园区投产企业20家,解决就业1000余人。在建企业11家,主要包括电解锌、沃特矿业、火电、复合肥、氧化铁、中药饮片等项目。待建企业4家,其中升达地板即将开工建设。
四是“一区三园”协调推进。除南宾工业园外,西沱临港工业园、龙潭有色金属园均有较大项目落地,带动全县工业投入提速提档。
二、我县工业园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认识尚未统一,配合不够默契
(二)建设资金断链,园区运行受阻
(三)土地指标紧张,项目推进困难
(四)区位劣势明显,引资到位较少
(五)体制机制不顺,办事效率不高
三、对发展我县工业园区的建议
(一)统一认识,形成抢抓机遇大办园区的强大合力
纵观世界各国和我国沿海地区,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由于历史及区位的原因,我县传统农业至今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业产业获得了几个全国第一,但并没有改变民贫县穷的面貌。同时,第三产业在我县尚处于培育起步阶段,多年强力推进的特色旅游业仍然举步维艰。要想加快发展,唯一的出路还是工业。发展工业如果继续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老路,既浪费资源又破坏环境,量小质弱,无法抵御市场风险。唯有发挥园区“要素集聚、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的优势,才能走通走活“工业强县”之路。
在新一轮的产业大转移中,沿海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向内地梯度转移、主城“退二进三”企业向“两翼”转移;同时,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和全市半年经济工作会提出了许多含金量非常高的有利于区县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都为我县园区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企业梯度转移不可能持续多年,市委市政府的政策也不可能直接送上门,如果不主动承接相当数量且形成产业链的转移企业,不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和市级部门的支持,我们就会坐失良机,石柱的发展就会滞后。当前,至关重要的是要在全县上下强化“工业强县”意识,坚定“以园兴工”信念,以“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的创新精神,全力打造园区,为石柱工业经济的兴起打下坚实基础。建议在全县开展“工业强县”大讨论活动,统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为园区建设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真正形成“石柱的希望在工业,石柱的难点在工业,再难也要办工业”的共识。
(二)解放思想,突破陈规实现园区跨越式发展
“思想大解放,园区大发展”,园区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思想解放的程度,思想解放表现在敢不敢于突破陈规旧习,开拓创新。只有敢闯、敢干、敢试,敢于突破“条条”、“框框”、“本本”,才能加快园区发展。常委会考察所到区县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一是要敢于让利企业。一些同志担心我县入园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是不是过多,4万元甚至1万元一亩的地价是不是太低,收取的税费是不是太少。殊不知区位条件比我们好的地方都有实行零地价和零收费的。璧山县与中国奥康集团联合打造西部鞋都,奥康集团用地2200多亩,位置紧靠璧山县城城南,完成“七通一平”后每亩土地出让金为3000元,而奥康年创税只有1000多万元,按当时璧山县城的商业用地拍卖价折算,用奥康的税收去偿还土地价款,需要3__年的时间才能平衡。但在奥康集团的引领下,目前西部鞋城在全国已有较大影响,整个鞋业年创税7000多万元,100多家企业用工1万人以上,工人月均工资超过1800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奥康的成功,使市内外企业普遍看好璧山的投资环境。目前,长安、宗申、力帆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璧山或在璧加工重要零部件。同处渝西的荣昌则出台了入园企业不收取县级行政事业费的“零收费”制,吸引大批企业到荣投资,20__年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渝西地区排名第二。璧山、荣昌的快速发展除区位比我们好之外,敢于让利企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要敢于举债建设。我市工业基础较好的区县大都靠举债建设,涪陵区欠债20多亿元,渝中区欠债30多亿元。市委在《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中,市政府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等各种会议场合,都提出要帮助渝东北、渝东南各区县融资建设工业园区,其实质也是帮助区县贷款。我们应敢于举债建设园区,从中长期贷款入手,力争多融贷资金,尽快用于园区“七通一平”建设。现在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如果大规模举债,园区到底多少年能收回投资,实现平衡。经县园区管委会测算,启动区1.89平方公里完成“七通一平”共需资金35000万元,到20__年实现最大规模后每平方公里产出25亿元,按此计算的投资回报期限为__年。据了解,投资回报的平衡点在上海为__年左右,重庆则相对长一些,璧山、荣昌等基础较好的地方为__年左右。这样的投资平衡测算是指园区靠税收等直接收入与投入之间相比较得出的结论,常委会考察所到的区县都认为不能这样算,还必须算园区产生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南宾工业园区除了税收,它还能有效扩大县城规模;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民增收;有效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降低城镇失业率等,所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的。
三是要敢于储地用地。要承接大项目或产业集群项目,就必须加大园区土地征用和整治储备,完善好基础设施,筑巢引凤,使前来考察的企业愿意投资。璧山、荣昌等区县除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外,还解放思想敢于用地。荣昌县今年计划用地4000亩,上半年争取到位指标1000亩,实际征地拆迁8000亩。他们的体会是,只要做好了群众工作,安置好拆迁户,就可以早用地多用地。
四是要敢于创新机制。目前,阻碍区县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还很多。要实现园区快速发展,不打破障碍、创新机制显然不行。在企业审批方面,荣昌实行了“授权”办理,在园区内设立了四个职能分局,一个办证服务大厅,每年各职能部门将一部分审批序号留给园区,由园区自行在服务大厅一次性办结,不用再跑到各局审批。只要企业基本要件齐全,他们可以一天内办结,尽管如此,他们认为还不够快,在浙江昆山等沿海地区,只要企业达到“三符合”(符合产业结构、符合规划、符合环保要求),就可以先干再逐步完善手续。此外,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零费制”、土地指标先用后争取等等做法,都无不与他们灵活创新的体制机制有关。
(三)拓宽渠道,集中各种资金投入园区建设
除了县财政先期投入3000万元用于场平外,我县园区建设主要依靠融资,县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对融资部分承担了相当的债务风险。如按目前的运行模式,要大力发展园区,就必须大幅度提高举债数额,所带来的风险较之渝西的区县会更高。因为我们的用地条件差(山地多、平坝少),征地拆迁加整治成本每亩需21万元左右,加上水电气讯等投资,每平方公里在3亿元以上。南宾工业园区8平方公里拓展区,须在短时期内融资20多亿元,这是我县财力所不能及的。即使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我县也不能提供相应的担保资产。因此,必须拓宽投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在拓宽投资渠道方面,一是可以借鉴璧山、荣昌、忠县的经验,责成县级部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用于园区建设:水务部门运用城镇供水工程等项目资金投入园区解决供水问题,交通部门争取路网建设资金解决园区道路建设问题,市政部门争取市政设施建设资金解决园区内道路硬化油化问题等等。二是按县委〔20__〕34号文件规定,天然气、电力、通讯等公用事业部门,要从企业增量扩容的需要考虑,积极铺设园区管网,以减轻园区“七通一平”的建设资金压力,降低政府的负债风险。三是在拓展区内规划30%左右的综合用地,实行招标拍卖,“以商补工”收回资金缓解融资压力。在增强融资能力方面,关键是做大现有资产存量。建议在县城规划区内尽力多征多储国有土地资源,以储备的城镇国有土地进行融资,提高承接吸纳贷款的能力。
(四)转变观念,积极争取用地指标满足园区建设需要
目前,我县无论是发展工业园区,还是城镇扩容,都需要大量土地指标。而国家的大政策是把好土地闸门,对基层用地设置了很高的门槛。沿海发达地区和我市较发达区县,在上世纪末就认识到土地对于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意义,囤积了不少可供开发的土地。我县长期以来强调“管好土地”而忽视了“用好土地”,结果导致我县土地储备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主要瓶颈。市委三届三次会议明确提出帮助渝东北、渝东南的16个区县建立特色工业园区,同时近几年我县运用市上批准实施的土地整治工程,每年提供了几千亩的土地利用指标,从实现占补平衡角度讲,我县也应适当多享受一些土地指标。因此,采取多种形式,策划包装好项目,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是政府各部门,特别是国土部门的重要任务。建议我县每年为下一年储备可用土地指标__亩以上,以保证园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五)创新机制,调整完善园区管委会职能职责和办事程序
一是适当调整园区管委会运作模式。对园区“企业运作、封闭运行、独立核算、自求平衡、滚动发展”的运行模式作出调整,使之适应新形势下多元化投入资金、多主体开展建设的需要。二是适当调整园区管委会管理职能。建议对园区松绑减压,不再承担招商引资任务,征地拆迁主要交由园区所在乡镇和县国土部门负责,水电气讯等公益事业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交相关部门负责。同时,强化园区审批服务职能,使之更好服务入园企业。三是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实行县级行政事业性费用“零收费”制度,上级部门收取部分由县财政上缴,中介收费采取中介单位由园区推荐,企业自主选择并承担费用,园区代办的方式进行。四是调整企业审批办证程序。可以借鉴荣昌的做法,实行授权委托、集中办证,由职能部门留出部分审批文号直接授权园区办理。或者借鉴忠县的做法实行限时办结,不能因为部门的原因贻误建设进度和入园企业的生产经营。五是完善拆迁安置机制。可在城区较好位置统建居民小区,完善服务功能,最大限度满足拆迁户的合法利益,在此前提下对个别阻碍建设的钉子户依法实行强拆。
(六)严格管理,维护园区良好建设秩序
一是拟定入园企业基本条件标准。入园企业必须数质并举,注重环保和社会效益。引进项目要结合本地资源,突出特色、优势和重点,坚持“四不要”,即无税的不要,污染大的不要,实力弱的不要,劳动密集且附加值低的不要。二是加强园区土地管理。由政府出台《工业园区土地管理办法》,对不按协议投资投产的用地依法予以收回,禁止“跑马圈地”。三是建立完善入园企业退出机制。设立规范的退出标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四是加强园区审计监督。责成审计部门按期审计园区资金使用情况,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五是明确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任务以利考核。如国土部门应争取到位的用地指标,规划部门应完成的园区规划面积和项目,交通、水务、市政等部门投入园区的争资立项任务等等,都应在相关部门的年初目标任务中加以明确,年底严格考核兑现。
(七)加强领导,健全园区决策议事机制
一是成立由县上主要领导负责的高层次议事决策机构,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研究决定园区建设的重大事项,制定解决疑难问题的硬性措施,明确部门和单位为园区建设排忧解难的任务。二是建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一个月召开一次的园区工作协调会制度,负责园区工作的具体协调和事务办理。三是建立园区企业主与服务机构负责人的对话制度,不定期听取企业的工作建议、意见,现场解决有关问题。
第9篇 2023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了搞好“如何加快曹县(青岛)工业园区建设”研究课题,县工业园区组织专门班子先后=次召开园区、企业和行政村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就加快园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同时,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建议==条。现将关于加快曹县(青岛)工业园区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园区发展现状
(一)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截至====年底,完成基础设施总投资====万元。其中,硬化道路==条,实际通车里程==公里;建设通讯管道=.=公里;铺设供水管道===米、排水管道====米;栽植路旁绿化树木===棵;安装路灯===盏;架设高压线路==公里;建设桥梁=座、涵洞==座;建设标准厂房=万平方米。
(二)园区项目建设有了一定进展
截至====年底,园区内企业==家,在建==家、投产=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累计完成税收====万元,涉及纺织、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其中,青岛入园项目==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三)园区管理体制初步确立 ====年初,园区管理体制初步确立,成立了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下设办公室、招商局、规划局、财政局,园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代表县委、县政府对行政村实行属地管理,对企业实行封闭管理。同时,成立了园区派出所。
回顾园区的建设发展,有以下经验体会: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县委、县政府做出了“举全县之力发展园区”的战略决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园区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指挥长、县长为副指挥长的园区建设指挥部,同时,将园区建设的各项任务量化分解到各相关单位和部门,掀起了举全县之力建设园区的高潮,有力地促进了园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青岛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
青岛市委、市政府将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目标责任分解到各区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采取==区市对园区实行包片开发等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年底,共帮扶资金====万元,落地入园项目==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实现利税===万元。
三、县直部门密切配合
县直各有关部门,站在振兴曹县的高度,服从大局,全力以赴支持园区建设。县交通局、公路局、水务局、供电公司和网通公司,多方筹资开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县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建工局积极协助园区做好土地征用、附属物清点、规划建设、工程招标等工作;县行政服务中心、工商局、发展局、环保局上门为园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及时完成了==家入园项目的注册、立项、环评等工作。
四、园区全体干部顽强拼搏
园区工作人员面对任务重、困难多,人员少的局面,一人当作三人用,一天当作三天干。去年,共为道路和项目建设征地====亩,拆迁房屋==户,迁移坟墓===座,清理树木=.=万棵,兑付补偿金===余万元;帮助客商办理项目立项、土地征用、工商注册等手续==余份,帮助客商解决临时住宿、资金贷款等困难==余件;对扰乱企业正常施工和生产的强买强卖、强装强卸行为给予了重点打击,为入园项目创建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确保了==余个项目顺利落户园区。
二、存在问题
(一)园区缺少高标准总体规划
由于缺少一整套高标准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园区起步区内==%的道路无法定位、所有管网没有规划设计,园区建设缺乏明确长远目标。
(二)园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由于缺乏建设资金,目前,园区仅建设==条道路,供排水、弱电管沟(通讯、有线电视等)、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基本没有或做得很少,如:路灯只是立设了灯杆,电缆至今未埋设。特别是排水系统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了项目进入和投产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如:====年,由于雨水较大,排水管道没有配套,造成企业排水不畅,影响了部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施工。
(三)入园项目规模小、投资强度低
=、入园项目规模小。截至====年底,园区共有企业==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平均投资规模====万元,其中,规模最大的正和车辆固定资产投资=.=亿元,规模最小的奇源木业固定资产投资仅===万元。
=、入园项目投资强度低。入园项目普遍存在投资强度较低的现象,如:青岛==家企业,固定资产总投资=.=亿元,总占地面积===亩,平均投资强度仅为==.==万元/亩。
(四)园区管理体制不健全
=、财政体制未独立。园区未建立独立的财政体制,使很多工作难以开展,如:园区工作人员工资不能及时发放、正常办公经费没保障,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园区与县财政存在往来借款,也给以后的工作造成遗留问题,等等。
=、派出机构未设置。与园区建设相关的县直部门还没有在园区设立派出机构,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搞好服务,如:土地证、规划许可证等手续办理,由于缺少派出机构,影响了工作效率。
=、园区人员力量薄弱。目前,园区现有工作人员仅==人,除了完成相当于一个乡镇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做好环境服务、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等各项工作,每天加班加点,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一个人顶三个人干,一天当作三天用。尽管如此,有些工作仍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工作量是每个乡镇和县直部门无法相比的。
(五)园区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群众认识不到位。部分群众对土地依赖性较强,在征地、拆迁等方面不能积极配合,阻力非常大。
=、服务企业意识不到位。尽管园区的总体服务水平较好,但因园区工作人员较少,存在着工作效率低、服务企业不到位的现象,园区工作人员服务企业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治安环境还不够好。存在农村综合治理基础工作薄弱,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识不足,企业安全防范意识差、时有盗窃案件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
通过赴苏北参观学习,园区一班人深受鼓舞,同时,深感压力巨大。对此,园区先后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出了新的工作目标和“=====”总体工作思路,提出了“服务、苦干、创新、争先”的八字园区工作精神,决心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全面实现园区建设新突破。
“__”工作目标:一年扎框架,二年成规模,三年上档次,四年大发展,五年再造一个新城区。
====年工作目标:力争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亿元,园区自身招商=亿元,力争落地项目==个,确保完成总投入==亿元。
====年总体工作思路:搞好一个规划,健全两个体制,实现三大突破,做好四项工作,强化五项措施。
(一)搞好一个规划,高标准建设园区
按照新城区建设的总体思路,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园区==平方公里总体发展规划,与城区发展规划搞好衔接。规划突出“一线、两片、八区”的总体思路。“一线”指以青岛大道为园区主干线,打造成园区景观大道、精品大道;“两片”指青岛大道东、西两片,东片为行政商住区,西片为工业聚集区。“八区”为行政服务、商贸中心、文教卫生、生活居住、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纺织服装、综合加工等八大功能区域。
(二)健全两个体制,提高园区服务水平
=、健全服务管理体制。尽快在园区内设立县国税、地税、土管、城建、工商、劳动、电业等部门的派出机构,抽调分管业务的负责人和精干工作人员,进驻园区统一办公,由园区统一指挥、调度,为园区企业提供全程、高效、快捷、优质服务。
=、健全园区财政体制。尽快建立独立的园区财政体制,增加园区建设发展后劲,促进园区更快更好地发展;激发园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园区财政收入,推动园区快速滚动发展。
(三)实现三大突破,大力推进园区建设
=、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按照“大规划、大框架、大投入”的原则,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通过争取省投资公司贷款、青岛帮扶资金、全县各部门大力支援、市场化运作、土地置换、建筑公司垫付、招商引资等渠道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亿元。主要建设八横八纵==条道路,总长==公里,硬化面积==万平方米;修建桥梁==座;栽植绿化树木=.=万棵,绿化面积==万平方米。安装路灯====盏。铺设路沿石==千米;设立道路标牌==个;打深水井=眼,铺设供水管道==千米,修建雨水管道==千米,修建污水管道==千米;修建弱电管道==千米,通讯、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架设高压线路==千米;建设新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园区企业商务中心和大型标志性建筑;建设=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配套设施及生活区工程;完成园区内三干沟、曹北河、四级河网和白花河清淤工程等十大工程。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平方公里路网,使==.=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七通一平”。建议县委、县政府继续向上级争取资金,举全县之力建设园区,努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年,以招大商、上大项目为主,力争落地项目不少于==个,总投资不低于==亿元。一是园区要突出承接好青岛帮扶项目。对==年开工建设的==个项目,上半年要全部竣工,年底全部投产运营。对今年入驻的项目积极搞好承接,在考察、办理各种手续、开工建设等方面做好工作,确保青岛项目快速落地;二是服务好乡镇和县直部门的入园项目。积极参与乡镇和县直部门入园项目,做好群众工作,及时提供建设用地;三是确保园区自身招商项目有个新的突破。通过转变招商方式,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一支专业招商队伍,年内至少有=个项目落地,总投资=亿元。
=、软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一是服务环境实现新突破。实行项目专人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全程服务等一系列制度,确保服务热情、细致、周到,打造出园区崭新的服务形象。二是社会环境实现新突破。在园区广大群众中,开展“园区发展我致富,我与园区共兴衰”活动,严厉打击各种强装强卸现象,为企业提供良好社会环境。三是治安环境实现新突破。打造一支快速、高效的公安干警队伍,严厉打击各种扰企业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创建“无黑恶势力、无各类霸头、无重大安全事故、无影响企业和园区发展的群体性事件”,实现企业“零投诉”的治安环境。
(四)做好四项工作,确保园区和谐发展
=、做好土地征用工作。今年园区预计道路和项目征地====亩左右。及时兑付土地补偿金,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办理好土地征用手续。
=、做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按照建设新农村的理念、模式搞好试点,进一步搞好整个园区的农村建设规划,解决好“空心村”问题,解决好违章建设问题。
=、搞好入园企业及建筑工地的管理。对现有入园企业扎口管理,不经园区管委会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到企业检查和收费;园区管委会与入园企业及时沟通,加强服务;对建筑工地加强施工管理、安全检查工作。
=、搞好失地农民的保障工作。对失地农民做好调查、统计、登记、备案,争取县政府支持,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为失地农民寻找出路,免费培训,优先安排进入园区企业务工,学习外地经验,探索出一条“失地村”迁移的成功路子。
(五)强化五项措施,为园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大力提高干部素质。在园区工作人员中,开展集中学习、短期培训、考核评比、述职点评等活动,提高园区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抓好干部作风转变。园区管委会出台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将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工作规范纳入了制度化的管理轨道。针对园区艰巨繁重的任务,园区干部拿出“一当十”的工作干劲,提出了“苦干、实干、拼命干、血战====年”口号,锻造一支敢打硬仗、勇打苦仗、善打胜仗的坚强干部队伍。
=、狠抓奖惩落实。根据园区==年工作目标,园区各局室都将==年工作量化、细化、责任到人。园区管委会将依据奖惩规定,真奖真罚,重奖重罚,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建设一支注重实干的干部队伍。
=、引入竞争机制。对园区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随时淘汰不胜任本职业务的工作人员。园区社会事业局,进行了人员的竞争上岗。园区招商局划分为招商一局、二局,招商工作也步入了竞争轨道,建立一支竞争向上的干部队伍。
=、抓好廉政建设。出台了廉政制度,园区干部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贿、受贿,不得随意接受企业宴请和馈赠;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应该下发到群众手中的资金;公开办事程序,树立一支良好形象的干部队伍。
第10篇 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遵照县委的部署,结合审议县政府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报告的需要,7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员对县工业园区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于7月下旬前往璧山、荣昌、忠县等地考察学习。现将调研考察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现状
自2023年1月县工业园区批准设立以来,特别是2023年3月园区管委会成立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制定出台了《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促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园区为载体带动全县工业投入大幅增长,多年来工业强县的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园区管委会等县乡有关部门克服困难,忘我工作,实现园区征地拆迁、场平基建、招商引资和企业入驻同步快速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园区征地拆迁较为顺利。南宾工业园区1.89平方公里启动区征地基本结束,完成征地2080亩;签订房屋拆迁协议214户,占应拆房屋239户的 89.5%。拓展区中2平方公里的土地丈量、实物勘测等前期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启动区现已完成基建投资1.96亿元,竣工场平工程12个,园区内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等设施基本达到企业入驻需求;1.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即将建成投入使用,科技孵化楼已面向社会招商;3.5万平方米安居工程已基本建成3万平方米。
三是入园企业渐成规模。现已累计入园企业35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8亿元,建成厂房11.7万平方米(其中南宾工业园区入园企业24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4亿元)。园区投产企业20家,解决就业1000余人。在建企业11家,主要包括电解锌、沃特矿业、火电、复合肥、氧化铁、中药饮片等项目。待建企业4家,其中升达地板即将开工建设。
四是一区三园协调推进。除南宾工业园外,西沱临港工业园、龙潭有色金属园均有较大项目落地,带动全县工业投入提速提档。
二、我县工业园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认识尚未统一,配合不够默契
(二)建设资金断链,园区运行受阻
(三)土地指标紧张,项目推进困难
(四)区位劣势明显,引资到位较少
(五)体制机制不顺,办事效率不高
三、对发展我县工业园区的建议
(一)统一认识,形成抢抓机遇大办园区的强大合力
纵观世界各国和我国沿海地区,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由于历史及区位的原因,我县传统农业至今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业产业获得了几个全国第一,但并没有改变民贫县穷的面貌。同时,第三产业在我县尚处于培育起步阶段,多年强力推进的特色旅游业仍然举步维艰。要想加快发展,唯一的出路还是工业。发展工业如果继续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老路,既浪费资源又破坏环境,量小质弱,无法抵御市场风险。唯有发挥园区要素集聚、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的优势,才能走通走活工业强县之路。
在新一轮的产业大转移中,沿海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向内地梯度转移、主城退二进三企业向两翼转移;同时,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和全市半年经济工作会提出了许多含金量非常高的有利于区县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都为我县园区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企业梯度转移不可能持续多年,市委市政府的政策也不可能直接送上门,如果不主动承接相当数量且形成产业链的转移企业,不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和市级部门的支持,我们就会坐失良机,石柱的发展就会滞后。当前,至关重要的是要在全县上下强化工业强县意识,坚定以园兴工信念,以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的创新精神,全力打造园区,为石柱工业经济的兴起打下坚实基础。建议在全县开展工业强县大讨论活动,统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为园区建设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真正形成石柱的希望在工业,石柱的难点在工业,再难也要办工业的共识。
(二)解放思想,突破陈规实现园区跨越式发展
思想大解放,园区大发展,园区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思想解放的程度,思想解放表现在敢不敢于突破陈规旧习,开拓创新。只有敢闯、敢干、敢试,敢于突破条条、框框、本本,才能加快园区发展。常委会考察所到区县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一是要敢于让利企业。一些同志担心我县入园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是不是过多,4万元甚至1万元一亩的地价是不是太低,收取的税费是不是太少。殊不知区位条件比我们好的地方都有实行零地价和零收费的。璧山县与中国奥康集团联合打造西部鞋都,奥康集团用地2200多亩,位置紧靠璧山县城城南,完成七通一平后每亩土地出让金为3000元,而奥康年创税只有1000多万元,按当时璧山县城的商业用地拍卖价折算,用奥康的税收去偿还土地价款,需要300年的时间才能平衡。但在奥康集团的引领下,目前西部鞋城在全国已有较大影响,整个鞋业年创税7000多万元,100多家企业用工1万人以上,工人月均工资超过1800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奥康的成功,使市内外企业普遍看好璧山的投资环境。目前,长安、宗申、力帆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璧山或在璧加工重要零部件。同处渝西的荣昌则出台了入园企业不收取县级行政事业费的零收费制,吸引大批企业到荣投资,2023年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渝西地区排名第二。璧山、荣昌的快速发展除区位比我们好之外,敢于让利企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要敢于举债建设。我市工业基础较好的区县大都靠举债建设,涪陵区欠债20多亿元,渝中区欠债30多亿元。市委在《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中,市政府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等各种会议场合,都提出要帮助渝东北、渝东南各区县融资建设工业园区,其实质也是帮助区县贷款。我们应敢于举债建设园区,从中长期贷款入手,力争多融贷资金,尽快用于园区七通一平建设。现在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如果大规模举债,园区到底多少年能收回投资,实现平衡。经县园区管委会测算,启动区1.89平方公里完成七通一平共需资金35000万元,到2023年实现最大规模后每平方公里产出25亿元,按此计算的投资回报期限为13年。据了解,投资回报的平衡点在上海为10年左右,重庆则相对长一些,璧山、荣昌等基础较好的地方为12年左右。这样的投资平衡测算是指园区靠税收等直接收入与投入之间相比较得出的结论,常委会考察所到的区县都认为不能这样算,还必须算园区产生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南宾工业园区除了税收,它还能有效扩大县城规模;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民增收;有效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降低城镇失业率等,所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的。
三是要敢于储地用地。要承接大项目或产业集群项目,就必须加大园区土地征用和整治储备,完善好基础设施,筑巢引凤,使前来考察的企业愿意投资。璧山、荣昌等区县除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外,还解放思想敢于用地。荣昌县今年计划用地4000亩,上半年争取到位指标1000亩,实际征地拆迁8000亩。他们的体会是,只要做好了群众工作,安置好拆迁户,就可以早用地多用地。
四是要敢于创新机制。目前,阻碍区县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还很多。要实现园区快速发展,不打破障碍、创新机制显然不行。在企业审批方面,荣昌实行了授权办理,在园区内设立了四个职能分局,一个办证服务大厅,每年各职能部门将一部分审批序号留给园区,由园区自行在服务大厅一次性办结,不用再跑到各局审批。只要企业基本要件齐全,他们可以一天内办结,尽管如此,他们认为还不够快,在浙江昆山等沿海地区,只要企业达到三符合(符合产业结构、符合规划、符合环保要求),就可以先干再逐步完善手续。此外,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零费制、土地指标先用后争取等等做法,都无不与他们灵活创新的体制机制有关。
(三)拓宽渠道,集中各种资金投入园区建设
除了县财政先期投入3000万元用于场平外,我县园区建设主要依靠融资,县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对融资部分承担了相当的债务风险。如按目前的运行模式,要大力发展园区,就必须大幅度提高举债数额,所带来的风险较之渝西的区县会更高。因为我们的用地条件差(山地多、平坝少),征地拆迁加整治成本每亩需21万元左右,加上水电气讯等投资,每平方公里在3亿元以上。南宾工业园区8平方公里拓展区,须在短时期内融资20多亿元,这是我县财力所不能及的。即使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我县也不能提供相应的担保资产。因此,必须拓宽投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在拓宽投资渠道方面,一是可以借鉴璧山、荣昌、忠县的经验,责成县级部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用于园区建设:水务部门运用城镇供水工程等项目资金投入园区解决供水问题,交通部门争取路网建设资金解决园区道路建设问题,市政部门争取市政设施建设资金解决园区内道路硬化油化问题等等。二是按县委〔2023〕34号文件规定,天然气、电力、通讯等公用事业部门,要从企业增量扩容的需要考虑,积极铺设园区管网,以减轻园区七通一平的建设资金压力,降低政府的负债风险。三是在拓展区内规划30%左右的综合用地,实行招标拍卖,以商补工收回资金缓解融资压力。在增强融资能力方面,关键是做大现有资产存量。建议在县城规划区内尽力多征多储国有土地资源,以储备的城镇国有土地进行融资,提高承接吸纳贷款的能力。
(四)转变观念,积极争取用地指标满足园区建设需要
目前,我县无论是发展工业园区,还是城镇扩容,都需要大量土地指标。而国家的大政策是把好土地闸门,对基层用地设置了很高的门槛。沿海发达地区和我市较发达区县,在上世纪末就认识到土地对于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意义,囤积了不少可供开发的土地。我县长期以来强调管好土地而忽视了用好土地,结果导致我县土地储备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主要瓶颈。市委三届三次会议明确提出帮助渝东北、渝东南的16个区县建立特色工业园区,同时近几年我县运用市上批准实施的土地整治工程,每年提供了几千亩的土地利用指标,从实现占补平衡角度讲,我县也应适当多享受一些土地指标。因此,采取多种形式,策划包装好项目,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是政府各部门,特别是国土部门的重要任务。建议我县每年为下一年储备可用土地指标2000亩以上,以保证园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五)创新机制,调整完善园区管委会职能职责和办事程序
一是适当调整园区管委会运作模式。对园区企业运作、封闭运行、独立核算、自求平衡、滚动发展的运行模式作出调整,使之适应新形势下多元化投入资金、多主体开展建设的需要。二是适当调整园区管委会管理职能。建议对园区松绑减压,不再承担招商引资任务,征地拆迁主要交由园区所在乡镇和县国土部门负责,水电气讯等公益事业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交相关部门负责。同时,强化园区审批服务职能,使之更好服务入园企业。三是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实行县级行政事业性费用零收费制度,上级部门收取部分由县财政上缴,中介收费采取中介单位由园区推荐,企业自主选择并承担费用,园区代办的方式进行。四是调整企业审批办证程序。可以借鉴荣昌的做法,实行授权委托、集中办证,由职能部门留出部分审批文号直接授权园区办理。或者借鉴忠县的做法实行限时办结,不能因为部门的原因贻误建设进度和入园企业的生产经营。五是完善拆迁安置机制。可在城区较好位置统建居民小区,完善服务功能,最大限度满足拆迁户的合法利益,在此前提下对个别阻碍建设的钉子户依法实行强拆。
(六)严格管理,维护园区良好建设秩序
一是拟定入园企业基本条件标准。入园企业必须数质并举,注重环保和社会效益。引进项目要结合本地资源,突出特色、优势和重点,坚持四不要,即无税的不要,污染大的不要,实力弱的不要,劳动密集且附加值低的不要。二是加强园区土地管理。由政府出台《工业园区土地管理办法》,对不按协议投资投产的用地依法予以收回,禁止跑马圈地。三是建立完善入园企业退出机制。设立规范的退出标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四是加强园区审计监督。责成审计部门按期审计园区资金使用情况,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五是明确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任务以利考核。如国土部门应争取到位的用地指标,规划部门应完成的园区规划面积和项目,交通、水务、市政等部门投入园区的争资立项任务等等,都应在相关部门的年初目标任务中加以明确,年底严格考核兑现。
(七)加强领导,健全园区决策议事机制
一是成立由县上主要领导负责的高层次议事决策机构,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研究决定园区建设的重大事项,制定解决疑难问题的硬性措施,明确部门和单位为园区建设排忧解难的任务。二是建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一个月召开一次的园区工作协调会制度,负责园区工作的具体协调和事务办理。三是建立园区企业主与服务机构负责人的对话制度,不定期听取企业的工作建议、意见,现场解决有关问题。
第11篇 加快农村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强力推进两区同建 实现兴农富民强县
——关于加快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去年下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镇化进程、破解土地制约瓶颈等一系列问题,把“两区同建”作为加快城镇化建设“突破一点、带活全局”的关键举措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捷径,作出了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县上下已掀起了“两区同建”工作的热潮、形成了浓厚氛围。
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事关当前、受益长远,将强力推动___实现兴农富民强县。“两区同建”工作的调查研究,对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大战略”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我们按照“摸清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的要求,经过近期的调查研究,形成本报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两区同建的内涵和意义
两区同建是指通过农村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和农村经济集约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两个转变”,从而实现农村管理模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业规模经营三大变革,加快推进全县城镇化建设进程,最终构建起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两区同建是我县提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美丽___的创新性实践,是把宏伟目标、上级要求与实际行动有机结合的产物。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完善农村社区配套,丰富公共服务内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村人口向社区集中,社区人口规模、密度不断增加,农民转变为市民。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可以让农业生产向园区集中,工业项目、农产品物流向产业园区安排,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产值比重不断增加;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加快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让农民不仅住上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真正享受到富裕体面的新生活。同时,通过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还能让城市生活方式、现代文明、基础设施等向农村延伸,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均等化。
二、我县两区同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两区同建工作,于去年11月23日,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两区同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两区同建指挥部及各镇街、园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抢抓国家、省市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机遇,把城镇化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和动力,按照“一年见成效、二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五年广覆盖”的工作目标,和“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社区有序转移”的整体思路,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产业园区、农村社区“两区同建”战略。目前,两区同建各项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有部分群众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带来的实惠。
根据规划,我县的632个行政村,将合并建设67处社区;同时,将在全县建设产业园区78处,其中工业园区23处、景区2处、物流园区8处、农业园区45处。__年计划完成31个产业园区和28个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力争创造3——5处全市新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实现农民职业化、居住社区化、生活市民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并进、同步提升的发展之路。到__年,基本达到全县人口社区化广覆盖,基本建成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丽___”。
(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__年各镇街规划建设社区共20个,其中新建6个,续建14个,到目前为止,已启动建设15个,还有5个尚未启动,启动率仅为75%。其中,工作进展较快的有司马、卜集、马庙、兴隆等镇。司马镇领导重视,强化项目包保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老李寨社区3栋居民楼现已建至第五层,4栋居民楼建至第四层,3栋老年房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进行内外墙粉刷,力争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卜集镇坚持“干字当头,争字为先”,明确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卜集社区一期回迁工作已基本完成;卜集社区二期的两栋居民楼目前已完成二层主体,百姓大舞台已建好,1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正在进行二层主体建设。马庙镇金谷社区已完成2栋住宅楼的内外墙粉刷,同时做了广场、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兴隆镇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强力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今年启动了总投资2.1亿元,占地170余亩的兴隆社区二期项目,着力提升集镇驻地人气,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
(二)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1、三大工业园区
县经济开发区、济宁化工区和食品园区,这三大工业园区目前区域范围、产业方向、空间布局等已经明晰,区内道路、供排水、管廊管网、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均已具备承载大项目的能力。
开发区自__年成立以来,特别是最近两年,围绕建设“省级一流的百亿园区”的目标,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持续开展项目攻坚。目前,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已达25家。__年,规模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完成75.2亿元、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72%;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2亿元,同比增长91.1%。济宁化学工业开发区紧紧围绕“高端化工、国内一流、千亿元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持续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力度,重点培育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等四大产业集群。目前1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达到了“九通一平”; 总投资51.7亿元的济矿民生煤化、热电联产一期工程运营正常;总投资16亿元的阳光颜料、科蓝化工等项目已试生产;总投资51亿元的凯赛生物、52亿元的盈德气体、38亿元的黑猫炭黑和天赛化工、力德嘉新材料、新戊二醇等项目正加紧建设;总投资120亿元的青岛博尔玛、石墨烯、针状焦等一批高大外项目已签约落地,总投资近100亿元的煤制乙二醇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济宁食品工业开发区作为济宁市打造千亿级食品产业的重要基地。目前,中纺集团、雨润集团、北京稻香村、新加坡翱兰集团等36家知名企业,源治阿胶、美国益宝生物等7家生物科技企业已经入驻,辽宁大好大、贵阳老干妈、杭州娃哈哈等知名企业已达成入园意向。
2、各镇街产业园区
目前我县重点推进的___街道金南产业园、高河街道金东产业园、马庙镇金西产业园、鸡黍镇金马产业园、王丕镇康桥产业园等镇街园区规划方案已经完成,征地拆迁、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进,并积极招引有实力、上规模的企业入驻产业园区。
恒昌钢构、百事特食品、九鼎纺织等十余家规模企业已入驻马庙金西产业园区。化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内金绿迪二期项目开始建设,食用菌繁育中心设备正在采购、锦绣纺织项目设备开始安装。王丕镇继续完善有机蔬菜种植计划,推进李楼村生态循环农业200亩起步区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园。高河的千亩生态畜禽养殖示范园,依据现有路网布局,目前已建成200亩的养殖区,初见规模效应,现正在积极吸引大型养殖户入小区养殖。羊山工业园已落地的3家企业,正在进行围墙建设及厂区地面平整。鸡黍镇金马产业园区内盛辉电动车、永盛木业、方能电动车等8家企业已投产运营;凯美娜建材、福运面业、安驰电动车配件、长城农贸、济联建材等5家企业正在加紧建设。投资900万元、面积8000亩的卜集高效农业产业园区主要道路、排水沟渠土方工程已于__年3月完成,绿化工程于4月完成,目前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和桥涵建设。
(三)三大新城建设情况
金北新城:总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设计容纳人口约7万人,控制范围以大义为节点,北至南谢线,东至北大溜河,南至莫桥,以105国道以西为发展主方向,南谢线北侧控制发展,涉及胡集、羊山、卜集等三个乡镇。目前,代北、代南等5个村、1503户、23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工作一次性完成;“三纵三横”骨干路网正加快建设;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回迁安置社区已全面开工,社区服务大楼、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将陆续启动建设。计划2至3年形成集聚规模,建成生态宜居、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次中心、市级示范镇、省级百强镇、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综合配套区。
健康新城:位于我县城区东部规划建设面积11平方公里、设计容纳人口10万人,正按照“健康动城、灵秀水城、活力之区、魅力之都”的城市定位,秉承“树精品意识、建精品工程、筑精品城市、创精品事业”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强力推进工程建设。目前,健康新城16个单体项目中的奥体中心、住建大厦及住建佳苑、蒜都传媒大厦、社会福利中心、奥体商务中心和金东花园等10个项目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__年实施的“三纵三横”路网工程中有金珠路、开元大道、南外环、莱河滨河路、太康路、奥体大道5条道路正在紧张进行施工。
生态新城:规划用地面积约17.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4.4平方公里)、人口约9万人,东起金曼克大道,西至金沙路,南起南外环,北抵新万福河。目前,生态新城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委托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并完成初稿,按照合同约定第二批设计费85.5万元不能及时到位,规划设计被冻结,影响了新城建设整体进度。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福德大厦、山东金诚大厦正在办理审批手续、规划或选址;金兴路升级改造、金沙路北延正在施工建设,金沙路南延计划下半年开工;李海村、三里堂、小侯庄的拆迁、场地清理工作已完成;迈源商业街、四星酒店、商城(金沙路西侧金源大道北段商业街)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查及报批已完成,目前该方案正在优化中。
三、两区同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县的两区同建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是工作推进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建设方面的问题
1、镇街对社区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差。个别镇街没有把社区建设工作作为战略任务、民生工作来抓,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过去欠帐没解决,不能再有新欠帐的思想;还存在着没钱不能办、群众上楼难、事务性工作多时间精力有限等畏难发愁、疲惫厌战、应付了事的思想;还存在着怕出力、怕操心、怕欠帐、怕麻烦的思想。2、工作推进慢、成效不明显。无论是在拆迁规模、建设速度、时间跨度,还是在推进力度上,与领导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差距都非常大。到目前为止,个别镇街的社区建设还未启动,就是启动建设的镇街,有的也严重滞后于年初上报的时间节点;同时,纳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村庄拆迁进展缓慢,如再不加大工作力度,不仅影响增减挂钩项目的验收,影响置换土地指标的使用,还会使即定的建设规划很难付诸实施。3、资金短缺瓶颈未突破、筹集不到位。由于县财政增减挂钩项目20万元/亩的资金未及时完全拨付到位,加之多数镇街社区的建筑商实力不强,镇街又没有能力垫付建设资金,再加上近期建筑材料价格和人工费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致使镇街社区建设面临着资金缺乏的问题,是严重影响了建设进度的客观原因和主要原因。在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个别镇街出的力多、操的心多、付出的多、贡献的多却也欠的帐多、作的难多的现实问题。4、社区规划不到位、配套设施不健全。目前,我县已建成的镇街社区普遍存在着规划不科学、标准不高、品质不精、配套不健全等问题。规划标准低,致使刚刚建成就已经落后了;个别社区只注重建设居民住房,不注重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层组织办公场所、警务室、卫生室、超市、健身广场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给群众带来服务管理及生活的不便;个别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群众感觉居住很不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造成部分群众不愿搬迁。5、农民进入社区生活成本增加。调研发现,许多农民反映农村社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虽然生活环境好了,但是生活成本提高了,生产不方便,习惯也难以改变。部分农民反映,以前部分蔬菜瓜果都可以在庭院里自己种,现在什么都要到市场去买,增加的费用主要是蔬菜瓜果、禽蛋等基本生活支出以及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开支。而且许多农民反映,社区建成后,离自己的耕地较远,农具、粮食等也不方便存放,生活上还不太适应,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习惯于原来独门独院的生活。
(二)产业园区发展方面的问题
1、三大工业园区。县经济开发区、化工区和食品园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单体项目建设进展慢、项目投资强度低、企业缺乏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思想不解放、部分企业不能开足马力进行正常生产等问题。在单体项目建设方面,三大工业园区目前已经具备了承接项目的能力,但是真正入园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能形成良好税收的项目更少,从综合治税方面反馈的信息显示:今年1——4月份,三大工业园内有的企业税收只有几万元、十几万元,三四家企业加起来的税收还不如一个饭店交的税多。在项目投资强度方面,园区内有的企业占地面积大、而生产车间面积太小,甚至所有车间的面积加起来还不如企业的院子大,这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在生产运营方面,园区内能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的企业还不多,有的蒜制品企业一年正常生产运营的时间只有四五个月。在企业管理方面,一些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思想还不够解放,“有车坐、有饭吃、有酒喝就行”这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依然存在,能够聘请高级管理人才、制定企业远景发展规划的企业很少。2、各镇街产业园区。金东、金西、金南、金马、康桥这5个重点推进的产业园区以及其他镇街产业园区由于受资金和土地指标等因素制约,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对社区建设的支撑力和农民群众增收的带动力还不够。除此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人才。各镇街负责产业园区建设的干部,真正懂行不多,有的干部甚至对项目入园的审批程序、各项指标的控制等不清楚、不了解,对招商引资方面我县的优势和优惠政策不熟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三)三大新城建设方面的问题
健康新城、生态新城和金北新城在规划、定位上各有特色,各项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认识不足,推进不力,部分项目建设落后时间节点;个别项目、工程因资金、手续办理、迁占不及时等因素制约,影响了建设进度;融资不足,各管委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自我造血的功能还没有形成。
四、推进两区同建工作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推进两区同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任何工作的落后都是思想认识落后的体现,只要思想认识上去了,工作热情激情就上去了,办法措施也就有了。实际上,不管是农村社区建设还是产业园区建设,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期盼、跨越发展有需求,既是经济工作、又民生工作、更是政治任务,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要树立“克难攻坚、迎难而上、敢打必胜、奋发有为”的信念,凝聚干劲,自我加压,以更大的力度和气魄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决不能等闲视之。
(二)两区同建关键在“同”。建设社区不但是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广大农民搬进新居后要住得好、幸福指数高,必须能够稳定就业并有持续的收入来源,这就需要产业园区的同步建设作支撑,没有配套的产业园区,新建社区就会形成新的“空心村”。因此,两区同建工作必须坚持农村社区与产业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依托产业建园区、围绕园区建社区,做到安居与富民齐头并进。
(三)顶层规划设计、强化为民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树立“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高标准规划、严要求建设,真正做到用心去做、超前考虑,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特别是社区建设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确定社区选址、户型设计,做好拆迁安置入户调查、成本核算、房屋价值评估等工作,签定拆迁安置合同,确定施工队伍,完备开工手续;工程建设期间,先做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社区综合活动场所、卫生室、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再组织项目竣工验收,让村民住上放心房,为群众创造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园区建设应依托当地传统、资源、区位和现有的产业优势等,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四)多措并举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的问题。实践证明,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做好两区同建工作的关键所在。钱从哪里来?1、县财政增减挂钩项目20万元/亩的资金建议及时拨付。2、进一步加大上级政策性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的争取力度,创造性地开展专项资金争取工作,用足用尽政策性和金融资金。3、将现有涉农资金集中打捆整合使用,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倾斜。4、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建设资金。除了现有的招引有实力的企业垫资建设镇街社区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用其它地块土地出让金支付企业垫资外;公共服务设施中的幼儿园、商业超市、医疗服务设施、网络通信设施、公交站点等,也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由经营业主投资建设。5、号召社会各界,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和在外成功老乡进行帮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人往哪里去?1、每个社区附近的产业园区吸纳社区群众就地就业。2、通过建设用地指标飘移到工业集聚区,用于哪个企业发展,必须吸纳当地群众到企业打工。3、社区服务业要全部使用社区群众。4、通过土地流转,农业公司和农业合作社要吸纳部分群众作为农业产业工人,在公司从事农业生产。5、结合我县全民创业政策,鼓励社区居民自主创业增加收入。民生怎么办?1、通过务工薪金、土地流转租金、入股股金和惠农补贴等方式,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2、为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群众办理集体土地房产证,责任田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切实维护群众的产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其中房产证允许在本县范围内交易、转让、互换、抵押、继承。3、通过组织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等,为群众提供更加贴心、优质、高效的服务。4、全面做好群众的养老、医疗、失业、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
(五)成立镇街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搭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大户、农民合作社、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民;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让“想种田的有田种、不想种田的有人种”,从而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合作化、产业化、职业化。
(六)进一步加大对两区同建工作人员和企业家队伍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建议由县委党校牵头负责对我县特别是各镇街负责两区同建工作的同志进行定期不定期培训;大工业运行指挥部及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负责,挑选部分思想解放、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通过外出参观、专题讲座、高校进修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为企业下步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七)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两区同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各方力量,强化要素保障,积极稳妥推进。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协调、密切配合,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强化督导、严格考核,强力推进两区同建、实现兴农富民强县。
___县决策咨询中心
__年12月
第12篇 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总结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从5月初开始,区人大组成社区建设调研组,对我区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研共走访了8个街道办事处,31位街道和机关干部, 60位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居民委员会主任;召开了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和社区工作者座谈会3个;考察了不同类型的社区18个;发放调查问卷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90份,回收率90%。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社区建设的主要特点
1、社区经济初露端倪。在“服务化、社会化、市场化、实体化”总体思路和“树大旗、立品牌、塑形象、见效益”原则的指导下,社区经济稳步发展。区委、区政府两次召开现场会统一思想,释疑解惑。主管部门制定了“街道社区服务公司所属网点情况明细表”和“街道社区服务网点统计表”,建立健全了月报和调度会制度。青园和建北等街道分别成立了社区办公室;长丰街道推行了 “统一标识、统一理念、统一宗旨、统一目标”的四统一。光华社区的“温暖使者服务站”运转良好;河东街道的“小太阳幼儿园”于3月8日正式开园;谈阁社区的“新兴物业维修部”完成了组建并已投入运营;谈后社区走出了一条以实业养物业的新路子;育才街道创办了“育彤市场”。北宋社区投资20万元的北宋路市场也已开业;谈阁社区的“月嫂”、劳动就业局引进的“面面库”中晚餐车均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青园街道投资100万元的超市、谈后社区的社区加工厂和花园花卉种植大棚、投资30万元的谈中街2号保洁部等一批有特色、有规模的社区服务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加紧运作。截止6月底,全区社区服务网点已发展到358个,社区经济实现收益461.95万元,社区网点实现利润314.27万元,上缴国家税收42.82万元。上半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566人,是去年同期的3·94倍。安排再就业1306人,是去年同期的9·46倍。
2、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全区建有不同类型的市民学校55所;由8718名党员参加的各种志愿者队伍497支;市级以上文明楼院20座。社区“四自”得到普遍落实。社区党建扎实有效。青园街道在所辖6个社区开展了“百名道德标兵”评选表彰活动;河东街道所辖10个社区的1900多名党员全部实行了党员公示;药东社区、广电社区成立了“道德评议会”。“双百工程”效果显着。建北街道的“激情社区大家唱”、长丰街道的“东方红艺术团”、谈二社区的“夕阳红舞蹈队”、艺苑社区的“书画协会”、青园街道的“腰鼓队”等,常年活跃在社区的大街小巷。55个社区中,建有各种活动室76个,各类球场、露天活动场所15个。健身房3座,晨(晚)练点119个,健身路径29条,健身小广场1个。歌咏比赛、时装表演、书画摄影、盆景根雕、露天舞会、棋类对弈、趣味竞赛以及各种球类活动缤彩纷呈。沿东社区重点谋划建设了桃花林、火炬林、法桐林和冬青带。广安街道6个社区新增绿地1500平方米。河东街道投资6万元修建了1050平方米的街心花园。广电社区成立了“红领巾”护绿队、药东社区成立了“夕阳红”护绿队,沿东社区成立了党员护绿小分队。近年来,累计投资1400多万元,拆除违章建筑6万多平方米。目前,社区绿化履盖率达22%。调查显示,居民对居住环境满意率达到了80.62%。
3、群众生活日渐方便。55个社区共有综合市场 27个,小商店376家,小饮食店1186家, 小诊所62家,其它居民服务店1487家。与社区生活相配套的幼儿园(托儿所)30所,小学26所,社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区政府投资300万元依托社区建立了“长安区老年公寓”,开通了老年人社会救助热线;药东社区投资4·5万元兴建了设施、功能、服务项目都较为齐全的社区服务中心;沿东社区投资60万元、面积606平米的服务中心也正在筹划兴建中;谈一社区创建了全市第一家“残疾人之家”;瑞国花园在社区内建立了专门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爱心超市”;沿东、师大等社区把有一技之长的人员组织起来,将其特长、住址、联系电话公布上墙,大力开展“文明互助”、“联院联动”。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率高达97%。
4、社区治安状况良好。在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中,坚持把“保一方平安”放在突出位置,实行群防群治、联防联治。治保会、调委会组织健全。对帮教对象逐一登记造册,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活动。各社区均设立了外来人口协管员,协助公安等部门做好外来人口的规范管理。组建了社区消防大队,开展了“小喇叭进社区”活动。公安分局进驻社区民警44名,组建治安联防队8支,巡防队员330名。55个社区全部设立了警务室,健全了治安防范体系。实施了“技防”、“反攀爬”、“车管”、“科技创安”、“两抓一保”等社区安全防范工程。谈一社区封堵了14个出入口,修建了9个“s”门,成功组织实施了全国首例“社会服务令”;许多社区实行了封闭式管理。青园街道在6个社区建立了“课外驿站”和“家长学校”。居民对社会治安状况满意率达到了82·99%。
二、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经济发展缓慢。传统社区建设中很少提到社区经济这一概念。新一届区委、区政府产生后,响亮的提出了构建社区经济新格局的口号,并把社区经济的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调研发现,许多同志特别是部分领导同志,对社区经济的发展缺乏信心。强调客观多,主动想办法少;强调困难多,主动创造条件少;观念滞后多,创新求进少。没有把社区经济发展当作一项产业去考虑。所以,社区经济仍滞留在出租门脸、摆摊设点的层面上,规模小,档次低,区域辐射力和产业带动性不强。截止今年6月底,新增64个网点中,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只有2个,且都正在运作中,30万元到20万元之间的2个,20万元到10万元之间的3个,10万元以下的57个,最少的只有3000元,且发展也不太平衡。调查发现,商品市场发展较快,要素市场相对滞后,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普及不够,特别是物流配送的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有触角、有能力、讲信誉的产品代理商和经销商几乎是一个空白。
2、社区建设投入不足。资金匮乏是社区建设的一个共性问题。社区干部反映,近年来,虽然财政投入由原来的1200元增加到了3700元,但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建设正常支出。在设施建设方面,有的小区缺少群众休闲、健身的公益场所,托幼所、托老所不配套,公厕少。如谈一、建明社区等。有的提出要改造社区的下水道,如沿东、花园、联合社区等。更多的群众提出在社区内铺设步行彩色道板,加大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力度。在便民服务方面,居民迫切要求建立社区医疗服务诊所,设立24小时通宵店,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和中介组织建设等。随着社区规范化建设的逐步深入,随之而来的水、电、暖费用大幅增加,电话费、资料费、设备维修等费用逐年上升。所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作支撑。经费不足成了制约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3、社区管理权责尚需明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协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是社区居委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也是社区居委会的职责所在。我们在与街道和社区干部座谈时,大家一致反映,社区的责任在无限地扩大,而社区的权力却不明确。事实上,无论是社区的管理者,还是社区的工作者,对社区的主要职权都比较模糊。有的街道干部把社区工作形象的比作“蜈蚣”,腿长得多,爬得却慢,而这种现象导致社区干部整天疲于应付日常行政事务,无暇顾及社区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头上多达34顶帽子、154项工作。此外,新建生活小区中,社区居委会同物业公司关系不明确,有的根本就没有业主委员会,由此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在老生活小区中,没有物业公司,以前其功能由单位承担。如今,有的企业已经破产,有的已经兼并重组,有的已经改制。物业管理成了一个难题,直接影响着社区的健康发展。
4、社区环境仍需改善。调查显示,97·1%的人认为应该规范和制止乱养宠物的现象,98·86%的人对高空抛物、乱扔垃圾表示强烈不满,81·92%的人对乱写乱贴小广告非常反感,95·95%的人同意对街头算命予以取缔。在治安环境方面,群众反映小偷小摸现象时有发生,捡破烂的随意出入社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缺乏力度 。调查显示,有78·31%的群众迫切要求设立治安岗、治安巡逻队和报警电话。有17·01%的居民对社区治安状况表示担忧。在人文环境方面,不讲公德,随意损坏公物,破坏公共绿地现象时有发生,有69·01%的居民反映市民素质一般。有76·96%的人认为对不道德行为的处罚一般或是差。有52·92%的居民反映文明宣传和科普宣传太少。还有的反映对孤寡老人和困难户帮扶不够。对外来人员,缺乏必要的组织学习和宣传教育。有居民认为,评选出的文明楼院名不符实,文明市民学校开课也不够正常等等。
三、加快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1、树立强烈的发展社区经济的理念。社区经济是建设全市“两个一流”区特别是建设一流文明城区的基础。因此,要把它上升到“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上去认识,提升到谋划一个产业上去落实。当前,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加之城镇人口老龄化及家庭结构的变化,预示着人们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越来越高,一个庞大的、潜在的社区服务市场正在孕育形成。而从目前现状看,社区服务需求的满足率却很低。调查显示,96·58%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加强社区服务。因此,在理念上要树立社区经济是大产业的新理念;在实践上要探索建立健全产业组织新体系,在形式上要动员相关商家和企业加速构建社区经济新产业链。各街道都要主办、领办、协办、帮办一批社区经济重点项目。目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等存在差别,社区服务产业组织可以采取多种不同形式。但从发展趋势看,应该尽可能以统一、规范、综合性的便民服务为主体,其他形式作为补充,形成集技术服务、咨询服务、家政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组织体系。同时要促进规模经营,把社区服务从单体型、零散型向群体型、集团型转变。形成以生活服务为主,生产服务为辅,多业并举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产业结构和经营格局。与此同时,社区居委会要和辖区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在交往中取得信息,为他们排忧解难;在提供服务中拾遗补缺,发展壮大自己;在利用现有资源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
2、探索多元化的投资新机制。社区建设既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又是造福于千家万户的惠民事业。通过社区建设,政府可以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企事业单位可以改善良性运行的环境,居民群众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居民委员会可以把居民自治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因此,社区建设资金应该遵循多渠道筹集、各方都出一些的原则。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多元投入为主体的投资新机制。通过财政拿一点、驻区单位赞助一点、开发商无偿提供一点、星光计划投入一点、有关部门捐一点、协税返还给一点等,构成比较稳定的社区建设资金来源,形成区、街(镇)办事处两级政府共同支持社区建设的合力。要进一步探索彩票福利基金的使用范围,使其由单一支持“星光计划”转变到支持整个社区设施建设、为社区居民服务上来。充分发挥民间慈善组织、机构、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中介组织在筹措资金方面的作用,通过鼓励社会各界捐赠赞助,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引进国外资金,对社区建设进行财力、物力支持。逐步解决基层社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另外也需要注意,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审批资金的使用,注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止多头投入、重复建设。尽量考虑就地取材、改造扩建的办法,扩大使用领域。要朝实用性、专业性、灵活性方向发展。使有限的资金,产生最大的效益。
3、明确社区管理的职责权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政府和它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是指导和管理社区的主体,社区居委会是指导和管理社区的客体。据此,政府应赋予社区相应的行政管理权,包括对社区卫生、治安、环境、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等方面的管理权和处罚权,使城市管理权限和管理重心下移。改变权力在上、责任在下,收费在上、管理在下,物业公司收费、居委会管事的不合理状况,做到费随事转,权随责走。进一步理顺社区与上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明确新形势下街道、居委会在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方面的职责与权限。明确哪些内容属于指导的范畴,哪些内容属于管理的范畴。政府要出台相应的社区管理、收费项目和标准,制定社区发展和管理规划,使社区工作具有宏观的前瞻性和微观的可操作性。同时,要创新指导和管理的方法、途径,善于发现、及时总结社区指导和管理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用,使政府对社区的指导和管理更加规范。
4、组建完善的社区管理体制。组建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城管等单位构成的社区建设的领导系统。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区域性、群众性、社会性的工作承担全面责任。与此同时,建立由街道办事处牵头,公安、工商、环卫、市容、卫生等单位参加的社区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例会,商量、协调、督察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的各种事项,制定社区发展规划。这样,可以形成条的专业管理与块的综合管理的有机整体和合力;组建由城区管理、社区发展、社区治安委员会构成的社区建设的执行系统。其中,城区管理委员会对辖区内市政市容工作实行综合治理。社区发展委员会对辖区内的社会发展与建设工作进行谋划与协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要是协助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辖区内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负责;组建由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群众及其自治性组织构成街道社区建设的支持系统。通过建立这些群众性自治组织,协助街道完成诸如咨询服务、民事调解、市容整治、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等。这些都是社区建设最基本的单位,应该下大力提升它的自治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发展功能。
第13篇 关于加快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去年下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镇化进程、破解土地制约瓶颈等一系列问题,把“两区同建”作为加快城镇化建设“突破一点、带活全局”的关键举措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捷径,作出了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县上下已掀起了“两区同建”工作的热潮、形成了浓厚氛围。
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事关当前、受益长远,将强力推动金乡实现兴农富民强县。“两区同建”工作的调查研究,对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大战略”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我们按照“摸清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的要求,经过近期的调查研究,形成本报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两区同建的内涵和意义
两区同建是指通过农村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和农村经济集约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两个转变”,从而实现农村管理模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业规模经营三大变革,加快推进全县城镇化建设进程,最终构建起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两区同建是我县提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美丽金乡的创新性实践,是把宏伟目标、上级要求与实际行动有机结合的产物。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完善农村社区配套,丰富公共服务内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村人口向社区集中,社区人口规模、密度不断增加,农民转变为市民。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可以让农业生产向园区集中,工业项目、农产品物流向产业园区安排,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产值比重不断增加;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加快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让农民不仅住上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真正享受到富裕体面的新生活。同时,通过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还能让城市生活方式、现代文明、基础设施等向农村延伸,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均等化。
二、我县两区同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两区同建工作,于去年11月23日,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两区同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两区同建指挥部及各镇街、园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抢抓国家、省市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机遇,把城镇化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和动力,按照“一年见成效、二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五年广覆盖”的工作目标,和“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社区有序转移”的整体思路,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产业园区、农村社区“两区同建”战略。目前,两区同建各项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有部分群众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带来的实惠。
根据规划,我县的632个行政村,将合并建设67处社区;同时,将在全县建设产业园区78处,其中工业园区23处、景区2处、物流园区8处、农业园区45处。__年计划完成31个产业园区和28个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力争创造3——5处全市新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实现农民职业化、居住社区化、生活市民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并进、同步提升的发展之路。到__年,基本达到全县人口社区化广覆盖,基本建成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丽金乡”。
(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__年各镇街规划建设社区共20个,其中新建6个,续建14个,到目前为止,已启动建设15个,还有5个尚未启动,启动率仅为75%。其中,工作进展较快的有司马、卜集、马庙、兴隆等镇。司马镇领导重视,强化项目包保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老李寨社区3栋居民楼现已建至第五层,4栋居民楼建至第四层,3栋老年房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进行内外墙粉刷,力争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卜集镇坚持“干字当头,争字为先”,明确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卜集社区一期回迁工作已基本完成;卜集社区二期的两栋居民楼目前已完成二层主体,百姓大舞台已建好,1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正在进行二层主体建设。马庙镇金谷社区已完成2栋住宅楼的内外墙粉刷,同时做了广场、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兴隆镇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强力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今年启动了总投资2.1亿元,占地170余亩的兴隆社区二期项目,着力提升集镇驻地人气,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
(二)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1、三大工业园区
县经济开发区、济宁化工区和食品园区,这三大工业园区目前区域范围、产业方向、空间布局等已经明晰,区内道路、供排水、管廊管网、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均已具备承载大项目的能力。
开发区自__年成立以来,特别是最近两年,围绕建设“省级一流的百亿园区”的目标,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持续开展项目攻坚。目前,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已达25家。__年,规模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完成75.2亿元、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72%;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2亿元,同比增长91.1%。济宁化学工业开发区紧紧围绕“高端化工、国内一流、千亿元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持续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力度,重点培育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等四大产业集群。目前1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达到了“九通一平”; 总投资51.7亿元的济矿民生煤化、热电联产一期工程运营正常;总投资16亿元的阳光颜料、科蓝化工等项目已试生产;总投资51亿元的凯赛生物、52亿元的盈德气体、38亿元的黑猫炭黑和天赛化工、力德嘉新材料、新戊二醇等项目正加紧建设;总投资120亿元的青岛博尔玛、石墨烯、针状焦等一批高大外项目已签约落地,总投资近100亿元的煤制乙二醇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济宁食品工业开发区作为济宁市打造千亿级食品产业的重要基地。目前,中纺集团、雨润集团、北京稻香村、新加坡翱兰集团等36家知名企业,源治阿胶、美国益宝生物等7家生物科技企业已经入驻,辽宁大好大、贵阳老干妈、杭州娃哈哈等知名企业已达成入园意向。
2、各镇街产业园区
目前我县重点推进的金乡街道金南产业园、高河街道金东产业园、马庙镇金西产业园、鸡黍镇金马产业园、王丕镇康桥产业园等镇街园区规划方案已经完成,征地拆迁、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进,并积极招引有实力、上规模的企业入驻产业园区。
恒昌钢构、百事特食品、九鼎纺织等十余家规模企业已入驻马庙金西产业园区。化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内金绿迪二期项目开始建设,食用菌繁育中心设备正在采购、锦绣纺织项目设备开始安装。王丕镇继续完善有机蔬菜种植计划,推进李楼村生态循环农业200亩起步区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园。高河的千亩生态畜禽养殖示范园,依据现有路网布局,目前已建成200亩的养殖区,初见规模效应,现正在积极吸引大型养殖户入小区养殖。羊山工业园已落地的3家企业,正在进行围墙建设及厂区地面平整。鸡黍镇金马产业园区内盛辉电动车、永盛木业、方能电动车等8家企业已投产运营;凯美娜建材、福运面业、安驰电动车配件、长城农贸、济联建材等5家企业正在加紧建设。投资900万元、面积8000亩的卜集高效农业产业园区主要道路、排水沟渠土方工程已于__年3月完成,绿化工程于4月完成,目前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和桥涵建设。
(三)三大新城建设情况
金北新城:总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设计容纳人口约7万人,控制范围以大义为节点,北至南谢线,东至北大溜河,南至莫桥,以105国道以西为发展主方向,南谢线北侧控制发展,涉及胡集、羊山、卜集等三个乡镇。目前,代北、代南等5个村、1503户、23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工作一次性完成;“三纵三横”骨干路网正加快建设;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回迁安置社区已全面开工,社区服务大楼、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将陆续启动建设。计划2至3年形成集聚规模,建成生态宜居、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次中心、市级示范镇、省级百强镇、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综合配套区。
健康新城:位于我县城区东部规划建设面积11平方公里、设计容纳人口10万人,正按照“健康动城、灵秀水城、活力之区、魅力之都”的城市定位,秉承“树精品意识、建精品工程、筑精品城市、创精品事业”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强力推进工程建设。目前,健康新城16个单体项目中的奥体中心、住建大厦及住建佳苑、蒜都传媒大厦、社会福利中心、奥体商务中心和金东花园等10个项目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__年实施的“三纵三横”路网工程中有金珠路、开元大道、南外环、莱河滨河路、太康路、奥体大道5条道路正在紧张进行施工。
生态新城:规划用地面积约17.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4.4平方公里)、人口约9万人,东起金曼克大道,西至金沙路,南起南外环,北抵新万福河。目前,生态新城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委托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并完成初稿,按照合同约定第二批设计费85.5万元不能及时到位,规划设计被冻结,影响了新城建设整体进度。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福德大厦、山东金诚大厦正在办理审批手续、规划或选址;金兴路升级改造、金沙路北延正在施工建设,金沙路南延计划下半年开工;李海村、三里堂、小侯庄的拆迁、场地清理工作已完成;迈源商业街、四星酒店、商城(金沙路西侧金源大道北段商业街)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查及报批已完成,目前该方案正在优化中。
三、两区同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县的两区同建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是工作推进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建设方面的问题
1、镇街对社区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差。个别镇街没有把社区建设工作作为战略任务、民生工作来抓,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过去欠帐没解决,不能再有新欠帐的思想;还存在着没钱不能办、群众上楼难、事务性工作多时间精力有限等畏难发愁、疲惫厌战、应付了事的思想;还存在着怕出力、怕操心、怕欠帐、怕麻烦的思想。2、工作推进慢、成效不明显。无论是在拆迁规模、建设速度、时间跨度,还是在推进力度上,与领导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差距都非常大。到目前为止,个别镇街的社区建设还未启动,就是启动建设的镇街,有的也严重滞后于年初上报的时间节点;同时,纳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村庄拆迁进展缓慢,如再不加大工作力度,不仅影响增减挂钩项目的验收,影响置换土地指标的使用,还会使即定的建设规划很难付诸实施。3、资金短缺瓶颈未突破、筹集不到位。由于县财政增减挂钩项目20万元/亩的资金未及时完全拨付到位,加之多数镇街社区的建筑商实力不强,镇街又没有能力垫付建设资金,再加上近期建筑材料价格和人工费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致使镇街社区建设面临着资金缺乏的问题,是严重影响了建设进度的客观原因和主要原因。在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个别镇街出的力多、操的心多、付出的多、贡献的多却也欠的帐多、作的难多的现实问题。4、社区规划不到位、配套设施不健全。目前,我县已建成的镇街社区普遍存在着规划不科学、标准不高、品质不精、配套不健全等问题。规划标准低,致使刚刚建成就已经落后了;个别社区只注重建设居民住房,不注重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层组织办公场所、警务室、卫生室、超市、健身广场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给群众带来服务管理及生活的不便;个别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群众感觉居住很不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造成部分群众不愿搬迁。5、农民进入社区生活成本增加。调研发现,许多农民反映农村社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虽然生活环境好了,但是生活成本提高了,生产不方便,习惯也难以改变。部分农民反映,以前部分蔬菜瓜果都可以在庭院里自己种,现在什么都要到市场去买,增加的费用主要是蔬菜瓜果、禽蛋等基本生活支出以及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开支。而且许多农民反映,社区建成后,离自己的耕地较远,农具、粮食等也不方便存放,生活上还不太适应,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习惯于原来独门独院的生活。
(二)产业园区发展方面的问题
1、三大工业园区。县经济开发区、化工区和食品园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单体项目建设进展慢、项目投资强度低、企业缺乏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思想不解放、部分企业不能开足马力进行正常生产等问题。在单体项目建设方面,三大工业园区目前已经具备了承接项目的能力,但是真正入园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能形成良好税收的项目更少,从综合治税方面反馈的信息显示:今年1——4月份,三大工业园内有的企业税收只有几万元、十几万元,三四家企业加起来的税收还不如一个饭店交的税多。在项目投资强度方面,园区内有的企业占地面积大、而生产车间面积太小,甚至所有车间的面积加起来还不如企业的院子大,这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在生产运营方面,园区内能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的企业还不多,有的蒜制品企业一年正常生产运营的时间只有四五个月。在企业管理方面,一些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思想还不够解放,“有车坐、有饭吃、有酒喝就行”这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依然存在,能够聘请高级管理人才、制定企业远景发展规划的企业很少。2、各镇街产业园区。金东、金西、金南、金马、康桥这5个重点推进的产业园区以及其他镇街产业园区由于受资金和土地指标等因素制约,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对社区建设的支撑力和农民群众增收的带动力还不够。除此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人才。各镇街负责产业园区建设的干部,真正懂行不多,有的干部甚至对项目入园的审批程序、各项指标的控制等不清楚、不了解,对招商引资方面我县的优势和优惠政策不熟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三)三大新城建设方面的问题
健康新城、生态新城和金北新城在规划、定位上各有特色,各项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认识不足,推进不力,部分项目建设落后时间节点;个别项目、工程因资金、手续办理、迁占不及时等因素制约,影响了建设进度;融资不足,各管委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自我造血的功能还没有形成。
四、推进两区同建工作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推进两区同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任何工作的落后都是思想认识落后的体现,只要思想认识上去了,工作热情激情就上去了,办法措施也就有了。实际上,不管是农村社区建设还是产业园区建设,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期盼、跨越发展有需求,既是经济工作、又民生工作、更是政治任务,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要树立“克难攻坚、迎难而上、敢打必胜、奋发有为”的信念,凝聚干劲,自我加压,以更大的力度和气魄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决不能等闲视之。
(二)两区同建关键在“同”。建设社区不但是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广大农民搬进新居后要住得好、幸福指数高,必须能够稳定就业并有持续的收入来源,这就需要产业园区的同步建设作支撑,没有配套的产业园区,新建社区就会形成新的“空心村”。因此,两区同建工作必须坚持农村社区与产业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依托产业建园区、围绕园区建社区,做到安居与富民齐头并进。
(三)顶层规划设计、强化为民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树立“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高标准规划、严要求建设,真正做到用心去做、超前考虑,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特别是社区建设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确定社区选址、户型设计,做好拆迁安置入户调查、成本核算、房屋价值评估等工作,签定拆迁安置合同,确定施工队伍,完备开工手续;工程建设期间,先做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社区综合活动场所、卫生室、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再组织项目竣工验收,让村民住上放心房,为群众创造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园区建设应依托当地传统、资源、区位和现有的产业优势等,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四)多措并举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的问题。实践证明,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做好两区同建工作的关键所在。钱从哪里来?1、县财政增减挂钩项目20万元/亩的资金建议及时拨付。2、进一步加大上级政策性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的争取力度,创造性地开展专项资金争取工作,用足用尽政策性和金融资金。3、将现有涉农资金集中打捆整合使用,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倾斜。4、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建设资金。除了现有的招引有实力的企业垫资建设镇街社区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用其它地块土地出让金支付企业垫资外;公共服务设施中的幼儿园、商业超市、医疗服务设施、网络通信设施、公交站点等,也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由经营业主投资建设。5、号召社会各界,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和在外成功老乡进行帮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人往哪里去?1、每个社区附近的产业园区吸纳社区群众就地就业。2、通过建设用地指标飘移到工业集聚区,用于哪个企业发展,必须吸纳当地群众到企业打工。3、社区服务业要全部使用社区群众。4、通过土地流转,农业公司和农业合作社要吸纳部分群众作为农业产业工人,在公司从事农业生产。5、结合我县全民创业政策,鼓励社区居民自主创业增加收入。民生怎么办?1、通过务工薪金、土地流转租金、入股股金和惠农补贴等方式,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2、为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群众办理集体土地房产证,责任田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切实维护群众的产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其中房产证允许在本县范围内交易、转让、互换、抵押、继承。3、通过组织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等,为群众提供更加贴心、优质、高效的服务。4、全面做好群众的养老、医疗、失业、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
(五)成立镇街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搭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大户、农民合作社、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民;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让“想种田的有田种、不想种田的有人种”,从而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合作化、产业化、职业化。
(六)进一步加大对两区同建工作人员和企业家队伍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建议由县委党校牵头负责对我县特别是各镇街负责两区同建工作的同志进行定期不定期培训;大工业运行指挥部及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负责,挑选部分思想解放、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通过外出参观、专题讲座、高校进修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为企业下步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七)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两区同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各方力量,强化要素保障,积极稳妥推进。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协调、密切配合,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强化督导、严格考核,强力推进两区同建、实现兴农富民强县。
第14篇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建设是基层社会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通过调整、强化社区组织,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促进社会进步的重点“工程”。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笔者与有关单位的同志一道,就加强我县社区建设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社区建设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57个城市社区(其中城区20个,镇级37个),47个农村社区,434个居民小组。管辖面积最大的是南城街道桐梓社区,6.7平方公里;管辖面积最小的是侣俸镇中兴社区,0.1平方公里。管辖人数(常住人口)最多的是东城街道塔山社区30560人;管辖人数最少的是少云镇长滩社区,338人。我县社区经过十余年发展,已奠定了一定基础,社区管理体系、工作队伍、社会服务基本到位。
(一)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全县社区均成立了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组建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成员单位议事会和社区监督委员会等,形成领导层、决策层、监督层和执行层兼备的组织体系。其中,社区党组织在协调社区单位、开展社区服务中起着核心作用。如巴川街道各社区以党员志愿者为骨干,采取“一帮一”的方式,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
(二)工作队伍基本建立
全县共有228名社区干部。城市社区配备“五职”干部(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居务助理员、文书、计生专干),镇级社区配备“四职”干部(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文书、计生专干),部分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社区干部中,党员占总数的8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总数的29.4%。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补贴为1500元/月,其他干部1200元/月;镇级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补贴为1000元/月,其他干部800元/月。
(三)基本服务逐步到位
全县共建成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55个,为群众提供低保、社保、就业、卫生等服务。多数社区建立了社区警务室、图书室等,部分社区还建立慈善超市、休息室等,如巴川街道正街社区为居民提供休息场所,南城街道桐梓社区为居民提供健身设施。部分社区联系县级部门,开展文化、科技、医疗、法律等知识进社区活动。部分社区建立了帮扶救助、治安巡逻、纠纷调解等志愿者队伍,开展便民服务。
(四)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多
多数城市社区成立了文化活动小分队、健身队等,如东方社区成立“东方艺术团”,南城社区成立“夕阳红艺术团”,经常进社区、进居民楼院演出;利用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定期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如东城社区成功兴办了首届社会体育运动会,受到群众欢迎。部分社区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小区。
部体来看,我县社区建设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管理,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我县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工作任务较重
社区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其职责主要是居民服务。但目前社承担了太多政府工作,除纠纷调解、扶贫帮困、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外,城市社区还要承担“两河整治”、“拆违”、“三整一改革”等阶段性工作,并应付上级检查、考评等,社区居委会超负荷运行特点明显。此外,一些政府部门把工本职工作交组社区,但权利、经费、人员、指导不到位,导致工作开展难、工作效果差。
(二)办公及服务用房不足
根据市里相关规定,“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使用面积应不低于500平方米”。目前,全县仅有9个社区达标,大多社区用房面积不足300平方米,如截山社区办公用房仅144平方米,旧县镇金钟社区用房仅20平方米,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县社区用房多是利用社区内单位、企业、居民闲置旧房,建设不规范,条件较差。
(三)干部事多酬少影响积极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管理人口增金社区居委会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生,而每个社区仅有4至6名干部,干部基本上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社区干部工资水平较低,养老保险每年仅400至600元,他们普遍认为工资待遇与其工作量不对等;由于部分社区干部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社区工作的专业知识,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缺乏“造血”能力
社区基本没有“造血”能力,每年仅靠2万元经费开展工作,没有经济实力更好地为民服务。仅有部分条件较好的社区,如正街、东城、龙山等社区,靠自有房屋出租和社区服务组织中介两种方式增收,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缺少优惠政策支持,社区发展经济的动力不强、支撑不够;二是社区干部的精力主要放在事务性工作上,在兴办实体、发展经济上缺少时间和精力。
三、加强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多方面为社区“减负”
在社区职责和服务对象逐渐增多的情况下,社区已不堪重负,建议充分为社区“减负”。一是政府要理顺和社区之间的权责关系,进一步转变职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让社区有更多的精力为居民服务。二是在条件允许下调整社区布局。社区合理规模一般是1000户至3000户,目前袁家、塔山等社区已严重“超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划分社区。三是对管辖范围广、管理人数多的社区,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配专职干部,或适当增加工作经费让社区聘用工作人员,解决事多人少的问题。四是政府部门将工作交给社区要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并安排专业人员指导社区干部开展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强社区阵地建设
采取多元化方式,统筹解决社区办公及服务用房不足的问题。一是将社区建设纳入新城建设规划,县城开发区新建设社区要根据实际需要留足办公和服务用地。二是采取加大财政投入、争取上级补助和将部分闲置国有房屋调配给社区使用等办法,解决老城区社区用房不足的问题。三是新建或改建住宅小区应按照每100户15平方米的标准无偿提供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难以落实的,应提供一定的资金用于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建设。四是采取联办、有偿或无偿等方式,将社区内单位、企业的服务设施纳入社区协调使用。
(三)整合力量共建社区
社区建设是一项大工程,仅靠社区居委会的力量远远不够。应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共同建设社区。一是探索“合作共建、责任共担”的路子,完善县领导、县级部门联系社区制度,发挥部门优势,为社区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解决社区无法解决的难题。二是根据社区居民需要,培育和扶持社区社会,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三是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社区,设立社区建设基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辅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模式。
(四)增强社区“造血”能力
社区经济是深化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的保障,应增强社区“造血”能力,大力发展社区经济。一是落实上级优惠政策,出台具体配套政策,在城建、工商、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社区大力支持,为社区发展经济实体提供政策保障。二是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为目的,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和有偿服务,如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创办超市、茶楼、绿色网吧,为单体楼提供物业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等,在增加社区收入的同进为困难居民提供就业岗位。三是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投资入股、合伙经营等方式,兴办服务机构,实行社区服务市场化运作。如通过连锁经营,为居民提供购物、餐饮、保健等服务。
(五)充分调动社区干部积极性
社区干部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一是建立健全社区干部保障机制。建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作实绩逐步提高社区干部报酬,逐步建立完善社区干部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离任补贴制度,解决其后顾之忧。二是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在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三是建立社区干部培训制度。定期对社区干部进行政策法规、业务知道的培训,政府部门可结合实际对社区干部进行短训辅导,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
(六)培育公众参与意识
公众参与匮乏是导致社区治理动力不足的原因,应强化公众参与,凝聚居民力量。一是增强居民归属感。让社区居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其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和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增进居民感情。经常开展邻里联谊会、二手物品交易、社区歌唱比赛等群众参与性强的活动,增加居民与社区的联系,增强邻里感情和互助意识。三是壮大志愿者队伍。建立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志愿服务储蓄回报机制,树立志愿服务的典型,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
(七)大力发展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能够用较小的成本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服务需求,结合我县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现有养老机构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的情况,建议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可以根据社区老年人状况,提供生活协助、特殊护理等多样化服务。鼓励社区创办各类符合老年人特点的福利机构,让老年人在社区得到更多的照料和帮助。此外,社区可试行建立“老年人医疗救助基金”,通过社会捐助等渠道筹集资金,帮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解决医疗难题。
社区建设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困难多、责任重。只有正视社区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才能让社区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有力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15篇 关于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年度
2、社区建设投入不足。资金匮乏是社区建设的一个共性问题。
社区干部反映,近年来,虽然财政投入由原来的1200元增加到了3700元,但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建设正常支出。在设施建设方面,有的小区缺少群众休闲、健身的公益场所,托幼所、托老所不配套,公厕少。
如谈
一、建明社区等。有的提出要改造社区的下水道,如沿东、花园、联合社区等。
更多的群众提出在社区内铺设步行彩色道板,加大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力度。在便民服务方面,居民迫切要求建立社区医疗服务诊所,设立24小时通宵店,加强社区
94位用户关注
53位用户关注
70位用户关注
84位用户关注
21位用户关注
59位用户关注
27位用户关注
1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