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公务员调研报告(13篇)

发布时间:2022-04-13

公务员调研报告

报告怎么写

一、确定调研目的与范围

1. 公务员调研报告首先要明确调研的目标,例如改进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或解决特定问题。

2. 确定调研的范围,包括涉及的部门、岗位及具体问题。

3. 设定调研的时间表,确保在合理时间内完成。

二、收集与分析数据

1. 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观察记录等方式收集信息。

2. 对数据进行整理,去除无效或不相关的信息。

3. 分析数据,找出主要问题、趋势和模式。

三、撰写调研报告主体

1. 描述调研背景,简要介绍问题的由来和重要性。

2. 展示调研方法,解释为何选择这些方法以及它们的有效性。

3. 呈现调研结果,用事实和数据支持你的发现,可能包括图表、统计分析等。

4. 解析结果,讨论发现的意义和可能的影响。

四、提出建议与对策

1. 根据调研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2. 分析每项建议的可行性和预期效果。

3. 可能需要考虑实施建议的资源需求和时间表。

五、总结与展望

1. 总结调研的主要发现和建议,但避免使用“总结”之类的词语。

2. 提出下一步行动计划,包括如何跟踪和评估改进的效果。

3. 展望未来,讨论可能的长期影响和潜在挑战。

第1篇 银川市国家公务员培训调研报告

银川市国家公务员培训调研报告

根据自治区人事厅的安排,现将我市公务员培训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十年来,我市公务员培训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1996年我市国家公务员制度入轨到位,公务员管理的各项法规有效运作。十年来公务员培训工作按照自治区人事厅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朝着有序化、系统化、法制化的轨道积极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为核心的培训体系。

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推行,使我市国家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以适应入世需要,提高工作技能的学习氛围逐步形成。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坚持培训服务于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按照“围绕一个主题,完善两个机制,实现三个突破,抓好六项培训”的思路,使培训工作有序的开展。围绕公务员能力建设这个主题,完善了计划调训和培训考核机制,实现了培训内容,教育形式和管理方式上的新突破,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抓分类培训,注重层次性。以县级干部重点培训——科级干部优先培训——一般干部强化培训为主线,每年都把县处级干部和优秀中青年科级干部的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紧抓不舍。 近5年来,每年举办县级干部培训班2期,每期2—3个月。目前已有600多名县级干部参加了培训,县级干部已全部参加轮训。举办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5期,有300多人参加培训;举办科级和一般公务员培训班十几期,有1000多人参加培训。培训中我们还始终坚持按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举办不同类别的短训班。几年来我们先后举办妇女公务员、参照公务员、党外公务员、乡镇(街道)公务员和团干部培训班40多期,有近2500人参加了培训。

2、抓按需培训,注重针对性。形成了以政治理论——现代知识——岗位技能为主的培训。坚持 “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围绕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展针对性培训。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在培训内容上基本形成了政治理论,现代知识和业务技能三个固定板块,并有重点的开展公务员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依法行政等培训。

3、抓重点培训,注重实用性。形成了以主体班一一专题讲座——在职自学为主的培训体系。在培训中坚持三位并举,对重点对象通过主体班进行培训,对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专题讲座,请知名专家学者辅导,对工学矛盾比较突出的公务员,采取在职自学、系统掌握能力建设中的应知应会,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在职自学为基础,以主体班为重点,以专题讲座为补充的培训体系。先后系统地学习了《公务员依法行政》、《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展望》、《公务员世贸组织读本》等。并组织相关部门公务员参加了宁大网络中心举办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培训。

4、抓多样培训,注重实效性。形成了课堂教学——社会调研——集中讨论为主的培训方法。培训中把握公务员的认知规律,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在讲课本的同时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座谈讨论或进行社会调查,使学员在学习中思考问题,运用理论指导调研,在调研中寻找对策,从而真正提高公务员在行政管理中的驾驭能力。

5、抓规范培训,注重科学性。形成以约束——考评——激励为主的培训管理体系。市委根据我市干部队伍实际,先后制订下发了《1996—2002年银川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银川市2001—2023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按照这个规划,我们制定了 《国家公务员2003年—2023年培训规划》,并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坚持公务员培训与考核任用相结合,推进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制定了《银川市国家公务员证书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每个公务员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并建立培训登记考核制度,培训学时可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五年为一个周期,不按规定参加培训或培训考核的不合格的,当年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称职等次。同时今年初又起草上报了《银川市国家公务员培训规定》,近期将以银川市人民政府名义印发实施。

6、抓系统培训,注重开放性。形成了以行政学院——高等院校——部门为主的培训体系。1996年市委提出了“加强党校建设,建立行政学院,把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公务员以及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结合起来,建设好一个基地,培养三种人才”的工作思路,我市把行政学院建设作为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划拨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扩教学楼,初步形成了一个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培训基地,从而使培训的整体功能进一步辐射。在抓行政培训的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千方百计拓展市外培训,先后与区行政学院,唐山市行政学院,深圳行政学院,西北农大等合作开展培训。同时各部门又以部门为中心开展了专业知识培训,从而使我市培训工作形成了以市行政学院为主要阵地,市外培训为拓展,基层为主要补充的开放格局。

过去的十年里我市干部培训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提高了全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市委和政府在抓好干部教育,公务员培训的同时,还注重抓好在职干部党校业余班的本科和专科学历教育。因此十年来我们的工作经验是:

一是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加强指导,是推进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二是培训求实,方法求活,思路求新,是保证培训工作在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键;三是结合实际,注重效能,适应需要是推进培训工作跟进时代特点的重要依据;四是健全制度,强化机制,加强管理是保证培训工作紧而不散的有力措施。

二、公务员培训工作遇到的突出问题

加入wto后给国家公务员带来了明显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们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是:

1、经费紧缺。培训教育经费在 “财政”中缺乏相应的保障。尽管人事部和中办对公务员培训经费有明确规定,但落实到基层难度比较大,缺乏财政的投入。公务员培训管理部门也没有集中使用的经费,因此有些公务员培训项目难以落实。

2、公务员中的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单位的学习也缺乏新意,只做表面文章,没有真正从公务员的能力建设上下功夫。集中培训过程中,每当调训任务下达后片面强调工作忙离不开。有的单位领导对下达的培训任务当成负担,在执行过程中常常有消极抵触情绪,致使有的人反复培训,有的人在培训周期内享受不到公务员培训的权利。

3、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整体教学水平不高。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特别是短训班讲座呆板,缺乏活力,有的教师长期用一个讲稿,举用一个案例,目前教材是自治区指定的几本书,教学形式采取老师讲,学生听,在时间紧,课程多的情况下,课堂灌输,一刀切,使学员产生厌学心理,影响了学习的热情。同时对学员想学什么知识,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缺乏了解,致使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

4、领导干部对公务员培训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内在动力不足,存在培训结果使用与晋升职务相脱离现象。部分干部虽然职务上去了,而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的水平却没有相应提高。有些单位领导意识不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自身知识老化,能力转低,出现了“结构性淘汰”的现象。自我感觉良好,对本单位公务员的培训工作缺少支持。

5、党校与行政学院管理体制不明确,职能不清。人事部门缺乏对行政学院的业务指导,国家人事部确定的五项指导原则难以落实。

6、缺乏组合式的动态办学培训。目前的公务员培训工作按市委要求统一在市党校进行,由市党校指定教学老师,设计教学方案,难于按公务员的需求组织教学点和培训班,与公务员培训工作要按需选择基地,选聘教师,实现培训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培训质量也不同程度的受到制约。

三、关于如何认识当前公务员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今后培训的思路和重点有何建议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政府的职能,行政管理方式和公务员队伍的知识水平,精神状态,工作作风都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认为。

1、要强化措施,保证培训质量。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公务员培训的理念、形式、内容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培训的质量关系到干部整体素质是关系到能否承担入世后工作责任的问题。

2、培训的行为要推向市场化,树立培训工作市场化的理念。培训机构应根据市场行情调整培训计划,采取进修考察,举办论坛和高研班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

3、适应新形势要求,不断改进培训工作,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应成立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参加的国家公务员培训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培训教育工作,解决实施中的困难;二是资金投入到位,公务员培训是一个基础性的需要不断提高的事业,经费不落实,搞培训只会成为空谈,所以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加以落实;三是筹划协调到位,国家公务员培训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定培训规划,对培训内容、教师聘请、教学管理等进行安排,避免虚拟培训带来的虚拟培训效果。

4、培训范围推向全员和内容的国际化。对每一个在职的公务员都要保证其接受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目前状况看公务员对世贸知识和世贸规则知之较少,甚至不知,懂得国情,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掌握世贸组织规则的复合型公务员数量太少,因此要采取措施强化培训。

5、培训与使用,利益挂钩对接。实行培训登记和公务员理论培训准入制度,对没有参加培训和培训考试不合格者,在提拔、晋级、增资等方面给予一票限制权。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建议有关部门:

(1)制定各级各类公务员的能力标准。根据公务员职业发展和政府工作需要,确定培训目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逐步形成以需求为导向,计划调训,自主择训,竞争参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统一制定培训规划,调训教学,考试考核等工作规范。

(2)拓宽公务员区外和境外培训的渠道。学习和借鉴外省和国外现代行政管理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拓展视野,培养造就管理科学的业务骨干,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出区出国(境)进行培训。

(3)加大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力度。首先要领导重视,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第三是建立制度,进一步认识培训教育工作与干部成长、促进工作的关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和在职学习的各项制度。从量化责任、硬化考核、强化激励等环节上把培训与任职有机的结合。

(4)开展公务员的理论课题研究。充分利用我区高等院校等优势,结合培训的实践研究培训的难点、热点问题,把握培训规律,定期制定国家公务员专业知识培训方案和更新知识培训中的专业课培训方案。使每一个时期的培训工作有的放矢,不断深入地开展培训工作。

(5)建立健全培训工作的相关规范和制度,推进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同时建议自治区要根据不同时期的要求,组织各地公务员培训管理者进行学习考察,实现培训管理者先行接受培训,系统地学习培训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培训工作的应变能力。

四、对公务员培训创新包括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创新分别有何意见和建议

1、适应时代需求,结合本地实际,实现培训观念上的创新。一是把干部培训工作作为人才资源的一部分,不断提高质量和效能;二是树立终身培训观念,解决知识与年龄同步老化问题;三是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在培训中实现由简单知识技能培养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四是树立培训促进生产力观念,培训出人才,培训出效益。正确评价和认识培训工作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

2、转变工作职能,实现培训模式上的创新。逐步建立一套 “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培训模式。一是培训思路上做好从 “要我学”的点名调训向“我要学”的按需培训转化,从应急培训向系统教育转化;二是在培训方法上不断增加如东西部对口交流,社会调研,案例分析,参观学习等方法;三是在教学内容上注重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思想,重点应是当代经济、科技、法律的学习,突出参与国际竞争,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技能培训;四是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如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手段;五是在组织形式上,变“组织领导型”为“组织服务型”。主要工作措施上:

(1)确定一个标准。标准要有权威性,强制性和目标性。标准分两类,一是公共知识,如计算机、电子政务、外语等;另一类是专业知识,包括应具备的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

(2)建立两个库。一是培训需求库,包括在岗干部的知识达标情况,需要培训干部的分布;二是教学师资库,按专业建立客串教授库,按教学质量和水平建立培训基地库,实现师资资源共享。

(3)组织多个教学点,实现组合式动态办学,根据干部对学习的需求,组织教学点和学习班,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3、严格宏观管理,实现培训机制的创新。

(1)调控机制。建立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宏观管理制度。各级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定期对公务员培训工作作出长远规划和指导性计划,以调控培训对象、内容、质量以及培训机构之间的关系等,重要是对公务员所要达到知识标准的确定,对公务员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认定,以及根据实际需要做好培训服务等。

(2)约束机制。实行干部岗位培训任职资格制度,按照不同职级干部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强制性要求干部在任期内必须达到,对达不到的实行待岗,下岗或降级使用,后备干部达不到的不得提拔。

(3)监督机制。实行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和培训基地资源评估制度。培训质量评估主要通过对公务员培训的计划环节和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主体等与实际需要及预期目标的比较,评估出培训质量的优劣。培训基地资源评估主要是通过对培训基地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服务质量等软、硬件资源进行评估,筛选出最适合的培训基地。

(4)竞争机制。实行择优使用和奖惩制度,通过一定程序的评选,对学习成绩优异、学有所成的干部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优先使用;鼓励教师进行业务创新、知识更新,对教有所长,教有所成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作为继续聘用的主要依据。

五、关于对提高培训质量,自觉接受学历教育和公务员培训的基地、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有何意见和建议问题

1、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对公务员进行全员培训,已具备较强办班实力和经验的,要纳入公务员培训体系。

公务员培训采取短、中、长期相结合。举办一些短期的理论讲座班,演讲会等,可聘请国内外著名教授和研究人员,就最新理论和动态进行讲座,给公务员输入新观念,新思维,提高公务员的创新能力。举办中长期培训班,时限为1—2年,设定考试科目,选拔优秀公务员送到国内外高等院校进行系统理论教育。

2、进一步调动公务员培训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公务员自觉接受学历教育,对大学本科以下学历的公务员,按年龄界定提职并采取措施鼓励和要求其提升学历,并对学费给予适当补助。对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公务员,激励其再提升学历,财政部门应予适当保障。同时对西部地区公务员学历教育考试降低英语分数。

3、采取措施强化培训基地建设,做好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针对教师队伍素质状况建立一系列制度,如建立教师的竞聘上岗制度,增强教师队伍的竞争意识;建立教学水平整体评估制度,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提高教学水平;建立教学激励制度,将评估制度与激励制度挂钩,激励教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的工资待遇应视科研成果,学生选课人数确定,对讲课内容陈旧、质量不高、没人选课的应不予聘用或下岗,每期培训要通过测评和评估对教师的授课情况打分,或网上公开评论,增加教师压力,迫使其爱岗敬业。

针对培训人员的在职特性,建立相应制度,从根本上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如建立并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严格执行考试考核制度等,对公务员培训期间的培训情况建立个人培训档案,并将每年的培训成绩与培训的出勤情况纳入全年考核,在干部的提拔、任用、定级等方面建立公务员培训激励机制,真正落实好《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

六、关于对整合公务员培训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方面意见和建议问题

要实行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资格认定制度,有计划把对现有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和有条件承担公务员培训的高等院校进行资格认定,明确职能,规范管理,确保培训质量。充分发挥行政学院在公务员培训中的主导地位,不断拓展培训中心的培训业务。行政学院作为公务员培训的主要基地要改进目前的工作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在公务员培训中发挥领先优势,创立培训品牌,形成一个以行政学院为主体,以高等院校为依托,以培训考试中心为补充的培训格局。将区市两级行政学院合并成一所集公务员培训教研为一体的综合培训基地。

七、关于对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公务员培训同时规范培训市场,制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等现象的意见和建议问题

公务员培训网络建设应遵循布局合理、相互配合,功能齐备,各展所长的原则,培训管理部门要统筹规划公务员培训机构网络,一是建立公务员培训资质审核制度,制定培训机构资格认定办法,实行依法培训。由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的联合审核,对不根据国家公务员制度要求,没有结合政府管理工作实际,课程开发不明确,教材不规范,教学与研究没有体现公务员特点的坚决遏制;二是实行公务员培训年度计划备案制度,对年度培训的情况与下一年培训的计划要逐级上报备案。建立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制定培训评估标准,运用现代化评估手段,促进培训教育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加强公务员培训证书和有关培训活动以及相关的中介组织管理,对组织人事主管部门没有认定的培训班,其学时不做为公务员证书验证登记的依据;三是加大查处的力度,坚决制止以牟取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公务员培训,对违规进行培训的采取强制性措施予以制止,对未经申报批准或不具备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资格而实施公务员培训的单位负责人按有关规定给予通过报批评或行政处分;四是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凡发现借公务员培训名义搞违规活动的可以向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举报,由各级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严肃查处。

第2篇 乡镇公务员管理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乡行政编制数20,现有在编干部14人;其中,科级干部8人,科员及以下6人;上级借调2人,副主任科员2名。

二、主要做法

乡镇公务员是与群众直接打交道的最基层的干部,各项政策的落实、民情民意的收集等等,都是最能发挥作用的一股力量;因此,我们在乡镇干部管理这一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培训,使干部会做事。

为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乡党委对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到兼顾一般,突出重点,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加强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培训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内容和教学计划,对领导干部及年轻新进公务员进行了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文化素养、农村政策法规以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等能力培训。如:我们每周一利用干部例会时机,组织开展干部集中讲学,让每名干部都上台讲课,内容不仅要结合自身工作谈业务知识,也要总结业务工作谈体会、谈方法。

2.加强结对帮扶及经验交流学习。

乡党委注重提供交流平台,促进年轻干部与老干部之间的学习交流、相互促进,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提高新进年轻干部的实践经验、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经常性运用谈心谈话方式,及时掌握公务员队伍思想动态;采取乡党委书记、乡长与班子成员谈,副职领导与分管干部谈的方式,进一步掌握了解干部个人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存在的各种困难问题,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解决干部后顾之忧。

3.注重储备优秀年轻干部。

乡党委坚持“备用结合”原则,对于新录用公务员,根据其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择优推荐后备干部,努力形成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堪当重任的乡镇后备公务员队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说在乡镇干部管理中,乡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难以解决。主要表现为:

一是公务员人难进。一方面由于编制数量控紧,乡镇机构规格低、编制少、领导职数少、非领导职数更少,在乡镇基层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远远不能满足管理当前社会事务的需要,就形成一人多岗多责的普遍现象,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地处边远山区,条件相对艰苦,人才难进。

二是缺乏交流培训。受工作能力、业务素质等方面影响,一些干部普遍认为乡镇工作就是跟群众打交道,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从主观和客观上放松了学习和技能提高。特别是目前学习型、服务型政府的打造,乡镇工作已经从管理向服务转变,缺少专业的素质技能培训交流,导致部分乡镇干部工作上找不到方向,无处下手,无从使劲。

三是乡镇公务员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艰苦,难度大,人才难留。乡镇干部没有节假日,没有上下班时间,乡镇工作千头万绪,整天在田间地头办公。“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风吹日晒。”形容出由于乡镇公务员长期工作在最艰苦的基层,存在工作条件差、工作任务繁重、提拔无门、升级无望、工资待遇最低、福利没有等多种情况,致使乡镇公务员出现了有责无权的焦虑紧张心态、位卑言轻的憋屈失衡心态、前途无望的消极心态、工资待遇过低的悲观心态。

四是晋升流动机制不畅通。在晋升、交流制度方面,乡镇公务员升迁空间小,很大地打击了真正具有才能的公务员的积极性。

特别是一些外籍干部:

一是离家远,回家不方便,常年只能呆在乡里,与家人常聚少离多,增加了外地干部的思乡愁绪。

二是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外地干部刚到乡镇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当地语言、适应当地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外地干部工作角色进入慢、工作开展难,产生重压焦虑。晋升无望使乡镇公务员缺乏精神动力,再加上激励手段的匮乏,导致乡镇公务员工作的动力不足,工作很难创出新的局面。

四、意见建议

1.落实交流机制,让乡镇公务员政治上有前途。

一方面,在干部提拔任用方面,提高乡镇在“人事调动”方面的建议权,提拔重用对象向乡镇公务员倾斜,让会做事、肯做事、能做成事的干部能够提拔重用;另一方面,完善干部双向交流机制,让长期在乡镇工作的老同志、老黄牛能够有换岗的机会。

2.从政治和生活上关心乡镇公务员,适当提高乡镇公务员工资水平。

乡镇公务员在乡镇工作人员组成中,相对而言有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高的优势,要把这种人才优势打造成服务农村发展的胜势,关键在于锻炼和培训,要在政治和生活上关心他们。适当提高乡镇公务员工资水平和加大津补贴的力度,切实提高工作待遇,从实处关心乡镇公务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真正用感情、用事业、用适当的待遇拴心留人,真正解决乡镇基层公务员思想上的“扎根”问题,工作上的“深入”问题,能力上的“提高”问题,让优秀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作为,使他们干得有劲、充满活力,真正发挥基层公务员源头活水的作用,真正把乡镇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好,保持队伍的活力和稳定。

3.适时适量招录乡镇公务员。

对确实缺少人手的乡镇,应当有组织有计划的做好招录公务员工作,重点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方面把关要严,对一些超编、没有合理设置岗位的乡镇,要加强指导,合理设置岗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严格控制进人;另一方面对人手严重不足的乡镇,要区别对待,特事特办,以保证工作正常、高效运转为原则,灵活开展增编进人工作,使乡镇工作在健康正常高效运转。

4.改进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

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要尽量具体化、数量化。增强现行考核标准的针对性,最好是每一个岗位都有相对应的考核标准,而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笼统标准。

二要树立按照职位分配工作、根据职能部署任务的观念,克服随意性,增强规范性,防止盲目地加压、变相地对某一职位增减职能和义务。

乡镇公务员管理调研报告

第3篇 建设局强化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局强化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

当前,县(市)、乡(镇)两级政府的公务员队伍,是保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核心力量,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先行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力量,担负着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因此,如何更好地加强县(市)、乡(镇)两级公务员队伍建设,增强基层公务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让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县(市)、乡(镇)公务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由于体制政策和历史遗留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基层公务员队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突出表现在编制少、公务员总量不足,年龄老化、缺乏流动,工作环境差、待遇低,晋升空间狭窄,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年龄老化。我市县乡两级政府机关公务员存在明显的年龄老化现象。35岁以下公务员所占比例低,断层、断代现象日益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构成公务员主体的人员为1997年机构改革时由原行政编制人员过渡为公务员的人员,公务员过渡结束后,国家实行严格的“凡进必考”制度,由于受编制限制,十多年来,我县除近几年招考过公务员外,机关几乎没进过年轻公务员,导致县乡两级机关特别是乡镇机关公务员年龄逐渐偏大;二是一些较为年轻,有一定学历素质较高的公务员往往在基层还未扎下根,就被上级机关借调出去,人为地造成基层公务员队伍“年老体虚”。

(二)编制少、职级低。县乡两级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工作在最基层、直接面对群众、直接面对现实矛盾,是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排头兵,直面矛盾化解危机的消防员,责任追究的首选对象。在今天社会矛盾突出、服务管理对象摊子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越来越少,不能满足管理当前社会事务的需要。同时,由于县乡两级机构的机构设置层次低,除配置少数科级干部外,县级政府工作部门只设1-3名科级非领导职务,而乡镇、办事处不设置科级非领导职务,造成相当一部分老公务员直到退休还是科员。

(三)专业知识结构与实际需要脱节。当前,县乡公务员队伍中,现有人员主要是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而涉及法律、财会、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农业、环保及特色产业的专业型、技术型公务员所占比例很少,特别在乡镇政府中,专业型、技术型公务员几乎没有。究其原因,一是公务员岗位设置不严格,没有真正做到岗位与人员相匹配;二是公务员招考时,不听从基层单位用人意见,上级自行决定招什么专业的人、招考多少人;三是用非所学现象严重,要么是在岗占编的不懂技术,要么是懂技术的被派去做一些非本职的工作。

(四)晋升空间狭窄,工资待遇难提高。由于县乡公务员管理单位均为科级,机构规格低、编制少、领导职数少、非领导职数更少,且实施公务员法过程中,乡镇、办事处不设科级非领导职务,使一些公务员进入机关后,科员岗位一干就是几十年,提升交流的机会微乎其微。而实施公务员法后,公务员实行与职务挂钩的职级工资制,不晋升职务就不能提高工资待遇。

(五)缺乏系统培训,能力素质提升慢。由于现行对公务员培训的规定缺乏系统性和强制性,使基层公务员没有机会通过培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公务员接受培训的权利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其主要原因:一是县乡两级政府财政困难,培训经费难保证;二是基层工作任务繁重,一人多岗多责非常普遍,工作学习矛盾突出。

二、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一)建立公务员轮岗交流制度。公务员轮岗交流首先能解决公务员“一岗定终身”问题,有利于公务员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能力、成长成才,而且把公务员从单位所有、部门所有中解脱出来,盘活公务员资源。其次公务员轮岗交流让一些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公务员脱颖而出,走上更适合、更重要的岗位,有利于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再次公务员轮岗交流在公务员管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基层公务员向上级机关交流,上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能开阔眼界,了解基层实际情况,体察民情民意,更好地均衡人力资源配置,更好地推动工作。

(二)调整现有工资薪酬制度。当前,基层公务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精神不强,原因可能有许多,但工资福利待遇低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同市和省直机关同级别、同资历的公务员相比,县乡公务员的工资只有他们的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更没有房改补贴之类的福利。因此,如何实现同工同酬,如何实现同职同级同资历公务员薪酬基本一致,应成为公务员工资津贴制度设计的改革方向。

(三)畅通公务员出口。让不适应、不愿意从事公务员职业的人员通过自愿或考核“汰劣制”方式离开公务员岗位,以空出岗位编制,录用补充新人。进口把牢,出口畅通,让公务员队伍像流动的活水一样,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形成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提高县乡两级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第4篇 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一、公务员队伍现状

截止__年5月31日,经贸局行政编制24人,现有行政在编人员20人(本局行政占编19人、供销社占编1人) ,其中:正科领导5人(含非领导职务3人)、副科级领导13人(含非领导职务6人)、科员2人,分别占局公务员总数的25%、65%和10%,缺编4人。具研究生学历的1人、占5%,大学学历6人,占30%;专科学历的9人,占45%,高中(中专)以下4人,占20%。40岁以下为0,41岁至45岁2人、占10%,46岁至50岁5人、占25%,51岁至54岁6人、占30%,55岁至59岁7人、占35%。

二、当前公务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与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随着打造中国笋竹城和建设海西区发展目标的确立,需要一批掌握现代经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各类法律法规知识和综合文字能力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从我局公务员学历看,虽然大专以上学历占80%,但大部分是通过函授等继续教育的形式取得学历,正规全日制大学毕业者很少,因此在行政管理、公文写作及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等基本技能方面还有不同程度的差距。从知识结构看,公务员队伍专业结构比较单一,熟悉法律、金融、信息技术以及市场经济和现代行政管理的人较少,既使有也是参加工作后脱产、半脱产的进修学历,基础不够扎实,对经济政策、行业产业政策和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充分。

2、公务员队伍老中青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局机关公务员整体年龄偏大,均在41岁以上,其中,41岁至45岁2人、占10%,46岁至50岁5人、占25%,51岁至54岁6人、占30%,55岁至59岁7人、占35%。年轻干部严重缺乏,多年没有考录公务员,队伍年龄老化趋势明显,出现年龄断层现象。个别公务员观念落后、停滞不前,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有时出现按部就搬,创新能力不够, 创新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有所淡化。不求发展、但求稳定、在岗待退的心态较为明显。

3、轮岗交流没有形成正常化机制,机关一般干部交流的渠道和途径太少,相当部分人员调进机关单位一直干到退休,“黑发进、白发出”的现象普遍存在,长期以来机关干部缺乏活力。从我局情况看,除领导工作调任外,就有24人没有机关跨部门交流工作的经历。另一方面,从机关内部看,职位交流的力度不够,除一小部分调整外,业务股室之间的交流轮岗太少。

4、业务学习培训的力度不够,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强,目前培训以理论、形势教育为主,除专业性强的会计统计外,针对部门实用的管理及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不多。

三、对策与建议

1、以提升公务员整体素质、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为目标,大力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

以大规模公务员培训为平台,根据单位性质和职位的特点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计划,突出对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确保每名公务员一年参加各类培训的时间。围绕电子政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国际贸易商务等课题,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授课辅导,不断更新公务员理论和业务知识,提升公务员综合素质,培养沉稳、干练的工作作风。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着重提高公务员的政治鉴别力、抵御腐朽思想侵蚀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诸多复杂问题的能力,建设一支综合行政能力较强的公务员队伍。2、抓好公务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形成科学的公务员队伍结构。

一是加大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力度,改善队伍结构。选拔年轻优秀人员充实机机关岗位,坚持逐年考录制度,每年面向社会招考公务员应保持一定比例,做好年轻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逐步优化公务员队伍年龄结构,同时在干部调整时应充分考虑各部门年龄梯次的因素,有效避免年龄断层现象。二是加快引进经济管理、招商引资、法律文秘等方面人才,在人才使用上大胆突破常规采用兼职、聘任等方式充实到行政管理岗位,优化公务员队伍知识结构。对有的辅助性职位,可逐步实行聘任制,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法、便捷的用人方式。

3、加大公务员交流力度,多岗位锻炼公务员,增强机关活力。

一是要建立公务员岗位轮换制度。在不影响业务开展的情况下,对在同一岗位任职满3年以上的人员应进行岗位调整,促进机关内部的干部流动,培养机关干部的“多面手”能力,增强内部活力,促进机关廉政建设,推动机关工作的开展。二是在把握适当、适度、适时的原则下,采取跨部门竞争上岗等方式加大公务员交流力度。既要坚持工作性交流,也要重视培养、使用性交流。要舍得把本单位、本部门的优秀干部交流出去。三是公务员交流的数量要适度,要保持本单位、本部门有足够的业务骨干,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每年保证公务员的轮岗率达到一定比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部分公务员到上级机关、

第5篇 乡镇基层公务员行政能力调研报告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境下,需要大量的基层公务人员直接引导、指导和服务。因此,提升基层公务员的行政执行力,意义重大而深远。而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尤其是县乡基层公务员的能力建设,不仅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如何与时俱进、不断适应与满足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是公务员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基本情况

自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以来,市公务员队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历经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充满生机与活力、勤政务实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截止去年年底,全市在职公务员共有1811人。其中: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53人,具有科级职务的907人,分别占全市公务员总数的2.9%、50.01%。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2人,占0.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461人,占25.45%;具有专科学历的767人,占42.35%。在年龄结构上,45岁以上公务员为707人,占公务员总数的39.04%,35岁以下公务员441人,占公务员总数的24.35%。从总体上看,与1995年推行公务员制度初期相比,公务员队伍在数量上趋于精简,结构上不断优化,素质和能力上进一步提高。

二、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公务员队伍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还有差距。临湘市是一个农业大市,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急需一大批掌握现代经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外贸、农业、旅游、畜牧养殖和各类法律法规知识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来支撑和推进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而目前我市公务员队伍专业结构比较单一,懂经济、会管理的公务员相对缺乏。虽然从比例上看,具备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的公务员占公务员总数的67.8%,但大部分是参加工作后脱产、半脱产、函授的进修学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内容不够系统,对经济政策和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充分,因而,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指导基层,切实为农服务。

(二)基层公务员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偏低。由于改革开放和各种改革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出现,面对复杂局面,不少基层公务员不去认识、不懂分析、不会处理,片面地、孤立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和矛盾,经常把问题上交,把问题扩大化,从而导致“到市、赴省、上京”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三)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偏低。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已相对滞后。有的公务员受传统重权轻法思想的影响,不尊重法律法规,工作中滥用职权,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甚至目无法纪、为所欲为,违法施政;有的对上级、领导的招呼言听计从,从不考虑群众利益和法律后果。

(四)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亟待加强。一是思想不够先进,观念陈旧。有些机关公务员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着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追求安逸、不图创新等问题,这些将成为制约全市投资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二是服务意识不强、质量不高。一些部门、单位受利益驱动,过分强调部门和单位的权力,却忽视了应尽的义务,在工作中重管理轻服务,或只管理不服务,严重存在着服务缺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等问题,制约了全市发展的质量和进程。

三、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众所周知,基层公务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大都担负着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建设农村、稳定农村的重任,是引导群众积极发展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其能力建设的优劣不仅影响民心向背、事业兴衰,更从某种程度上促进或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进程。为此,笔者认为,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更需要提高五种能力,发挥五员作用。

(一)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当好为民排忧的服务员

皇粮国税的取消进一步彰显出政府转型的决心,说到底是政府从审批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小政府,大服务已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党在新时期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所迈出的坚实步伐。当然,政府的服务离不开广大基层公务员的认真贯彻和具体操作。因而,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便成了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首先要彻底破除公务员的官本位思想,树立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从思想上、感情上、作风上真正解决好为群众与靠群众的问题,自觉做到时时想群众,事事为群众,处处靠群众,无私奉献,甘当人民的服务员。其次,要真心埋头基层工作,善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基层工作的重点是三农,但涉及的领域却包括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民政、司法、公安、计划生育等多个方面。面对复杂的工作,基层公务员必须认真克服服务缺位、空位,管理错位、越位的弊端,切实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上下功夫,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和高效服务不断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二)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当好带民致富的导航员

搞好协调服务,发展农村经济是繁荣乡镇、富裕群众的重要途径。目前,随着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实施,其行政职能进一步发生转变,指导服务功能明显增强,这就要求广大基层公务员,要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尽快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真正当好带民致富的导航员。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加强对市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加深对市场经济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的认识;其次,要善于结合当地实际,自觉运用市场规律指导农民的生产生活,特别是在围绕单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上,重点搞好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全方位的服务。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再次,在指导农民依照市场规律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还要从本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统筹好乡村、区域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通过政府有限的管理,化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利益集团间的不和谐音符,努力把蛋糕分好,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当好知法守法的示范员

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广大基层公务员由于身处执法第一线,其法律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法制环境的健康发展。所以,必须注重提高基层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只有通过他们的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真正促进法制与人的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为此,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强化知法学法的角色意识。作为执法的主体,要把自觉学习各种法律知识,特别是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知识作为提高自身执法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强化依法行政观念,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其次,要强化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基层公务员作为公职人员,往往手中都拥有一定的权力,然而权力来自于人民,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执法中要严于律己,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坚决避免滥用职权和吃拿卡要的错误行为。切实将服务功能寓于依法行政当中,真正做到公正执法、真心服务。第三要强化推动普法的责任意识。基层工作中,公务员接触最多是对法制需求日趋增多的基层农民群众。加强法律宣传,是推动全民普法教育,建设和谐法治环境的重要内容。所以,基层公务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既要做学法守法的模范,又要做执法普法的模范,这也是衡量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因素。

(四)提高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当好维护稳定的协调员

目前,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利益格局的进一步调整,广大农村在迎来黄金发展期的同时,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也不断涌现。面对复杂的局面,基层公务员如何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不仅是加强其自身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判断基层政府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提高基层公务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当好维护稳定的协调员,一要强化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即把维护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作为研究对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分析问题、处理纠纷、化解矛盾的过程中,心中时时处处装着群众,并把他们的冷暖放在重要的位置。二要讲究方式方法,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要针对群众思想上的新变化,积极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情感交流,倾听民情民意,依法合理地处理他们反映的问题,及时化解群众间的纠纷,力争将阻碍和谐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三要准确判断分析,提高应变能力。任何矛盾的产生都是有端倪可查、有规律可寻的。为此,基层公务员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政治觉悟和洞察力,遇到复杂问题时,要冷静思索,认真把握,积极协调关系,果断采取措施。切实为建设稳定祥和、诚信团结、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尽职尽责。

(五)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当好促进和谐的参谋员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公务员只有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有针对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即在调查研究中,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真正蹲下来、沉下去,深入企业、深入社区村组、深入群众,把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忧虑什么、期盼什么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认真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真实情况,切实为基层建设献计献策,提供详实的信息资料。其次,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工作决策的预见性和实效性。因而广大基层公务员要把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贯穿于解决诸多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在统筹城镇与农村、工业与农业、资源与环境、短期与长期等关系的同时,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妥善化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困难群众扶助、义务教育、医疗合作、土地征用等影响群众心态和情绪的突出问题,真正把构建和谐乡镇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第三,要坚持以民为本,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提高基层公务员分析问题的能力,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善于集中民智,及时总结群众的经验做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调研质量,不断发挥参谋作用,促进县乡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加强基层公务员能力建设,即加强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农村经济必将得到长足发展,农民收入、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农村整体面貌、环境得到有善变化,农民素质也将不断提升,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更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推动临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6篇 司法部门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_____县人事局关于就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有关问题开展调研工作的通知》(西人[2023]20号)要求,现将_____县司法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队伍的基本情况

(一)机构编制情况,实有19人。

(二)在职在编情况

(三)人员基本情况2.文化程度。高中(中专)以下6人,大专22人,本科9人,研究生1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6%、58%、24%、3%。4.任职时间。科级正职5—10年1人,10—15年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和8%;科级副职5—10年6人,10—15年7人,15年以上2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6%、18%、5%;科员5年以下1人,5—10年10人,10—15年1人,15年以上1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26%、3%、3%。

二、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三、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非领导职务人数超编,符合晋升条件的不能晋升,严重影响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几点建议

(一)在计算非领导职务人数时将司法所所长纳入计算总数,适当提高非领导职数比例;

(二)从科员晋升到副主任科员的,只要条件符合,一律晋升,使干部职工看到希望。

(三)改革非领导职务设置政策,创造条件,积极争取解决职工福利。

第7篇 县安监局公务员培训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事局的安排,现将我局公务员培训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__规划以来,我局照县人事局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积极组织单位职工参加公务员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局的培训工作正朝着有序化、系统化、法制化的轨道积极发展。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坚持培训服务于全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按照“围绕一个主题,完善两个机制,实现三个突破,抓好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的思路,积极参加县人事局组织的培训工作。围绕公务员能力建设这个主题,完善了计划调训和培训考核机制,实现了培训内容,教育形式和管理方式上的新突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抓按需培训,注重针对性。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围绕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展针对性培训,有重点的开展公务员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依法行政等培训。

2、抓重点培训,注重实用性。采取在职自学、系统掌握能力建设中的应知应会,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在职自学为基础,以专题讲座为补充的培训体系。先后系统地学习了《公务员依法行政》、《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成功学读本》等。

3、抓多样培训,注重实效性。形成了课堂教学——社会调研——集中讨论为主的培训方法。培训中把握公务员的认知规律,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在讲课本的同时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座谈讨论或进行社会调查,使学员在学习中思考问题,运用理论指导调研,在调研中寻找对策,从而真正提高公务员在行政管理中的驾驭能力。

4、抓规范培训,注重科学性。形成以约束——考评——激励为主的培训管理体系。

二、公务员培训工作遇到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们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是:

1、经费紧缺。培训教育经费在“财政”中缺乏相应的保障,缺乏财政投入。

2、公务员中的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单位的学习也缺乏新意,只做表面文章,没有真正从公务员的能力建设上下功夫。集中培训过程中,工学矛盾突出,每当调训任务下达后,工作太忙离不开,想学习也无法参加。

3、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整体教学水平不高。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特别是短训班讲座呆板,缺乏活力,有的教师长期用一个讲稿,举用一个案例,目前教材是指定的几本书,教学形式采取老师讲,学生听,在时间紧,课程多的情况下,课堂灌输,一刀切,使学员产生厌学心理,影响了学习的热情。同时对学员想学什么知识,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缺乏了解,致使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

4、缺乏组合式的动态办学培训。目前的公务员培训工作按要求统一进行,由人事部门指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难于按公务员的需求组织教学点和培训班,与公务员培训工作要按需选择基地,选聘教师,实现培训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培训质量也不同程度的受到制约。

三、当前公务员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今后培训的思路和重点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政府的职能,行政管理方式和公务员队伍的知识水平,精神状态,工作作风都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认为。

1、要强化措施,保证培训质量。

2、培训的行为要推向市场化,树立培训工作市场化的理念。

3、适应新形势要求,不断改进培训工作,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二是资金投入到位,公务员培训是一个基础性的需要不断提高的事业,经费不落实,搞培训只会成为空谈;三是筹划协调到位,国家公务员培训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定培训规划,对培训内容、教师聘请、教学管理等进行安排,避免虚拟培训带来的虚拟培训效果。

4、培训与使用,利益挂钩对接。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建议有关部门:

(1)制定各级各类公务员的能力标准。根据公务员职业发展和政府工作需要,确定培训目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逐步形成以需求为导向,计划调训,自主择训,竞争参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统一制定培训规划,调训教学,考试考核等工作规范。

(2)拓宽公务员培训的渠道。学习和借鉴外市和外省现代行政管理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拓展视野,培养造就管理科学的业务骨干,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外出进行培训。

(3)加大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力度。首先要领导重视,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第三是建立制度,进一步认识培训教育工作与干部成长、促进工作的关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和在职学习的各项制度。从量化责任、硬化考核、强化激励等环节上把培训与任职有机的结合。

(4)开展公务员的理论课题研究。充分利用优势,结合工作的实际,研究培训的难点、热点问题,把握培训规律,定期制定国家公务员专业知识培训方案和更新知识培训中的专业课培训方案。使每一个时期的培训工作有的放矢,不断深入地开展培训工作。

(5)建立健全培训工作的相关规范和制度,推进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实现培训管理者先行接受培训,系统地学习培训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培训工作的应变能力。

四、公务员培训创新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创新的建议

1、适应时代需求,结合本地实际,实现培训观念上的创新。一是把干部培训工作作为人才资源的一部分,不断提高质量和效能;二是树立终身培训观念,解决知识与年龄同步老化问题;三是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在培训中实现由简单知识技能培养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四是树立培训促进生产力观念,培训出人才,培训出效益。正确评价和认识培训工作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

2、转变工作职能,实现培训模式上的创新。逐步建立一套“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培训模式。一是培训思路上做好从“要我学”的点名调训向“我要学”的按需培训转化,从应急培训向系统教育转化;二是在培训方法上不断增加如东西部对口交流,社会调研,案例分析,参观学习等方法;三是在教学内容上注重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重点应是当代经济、科技、法律的学习,突出参与国际竞争,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技能培训;四是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如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手段;五是在组织形式上,变“组织领导型”为“组织服务型”。

五、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培训的基地、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

1、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对公务员进行全员培训。

2、进一步调动公务员培训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公务员自觉接受学历教育,并对学费给予适当补助。

3、采取措施强化培训基地建设,做好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

六、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公务员培训,同时规范培训市场,制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等现象。

公务员培训网络建设应遵循布局合理、相互配合,功能齐备,各展所长的原则,培训管理部门要统筹规划公务员培训机构网络,一是建立公务员培训资质审核制度,制定培训机构资格认定办法,实行依法培训。二是实行公务员培训年度计划备案制度,对年度培训的情况与下一年培训的计划要逐级上报备案。三是加大查处的力度,坚决制止以牟取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公务员培训,对违规进行培训的采取强制性措施予以制止,对未经申报批准或不具备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资格而实施公务员培训的单位负责人按有关规定给予通过报批评或行政处分;四是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凡发现借公务员培训名义搞违规活动的可以向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举报,由各级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严肃查处。

第8篇 关于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的调研报告

国家《公务员法》自元月1日施行以来,作为公务员管理的“基本法”,为实现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及队伍的公正廉洁,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为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公务员队伍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在公务员以及参公人员中,素质差,能力低的大有人在,因此,我们要以《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一、公务员队伍的现状

自推行公务员制度以来,我市公务员队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历经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充满生机与活力、勤政务实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截止底,全市在职公务员共有1137人。其中: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28人,科级职务的602人(其中领导职务的有432人,占公务员总数的38﹪),分别占公务员总数的2.5%、52.9%;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482人,大学专科学历的519人,分别占公务员总数的42.4%、45.6%;35岁以下284人,36-45岁464人,46岁以上389人,分别占公务员总数的25%、40.8%、34.2%。

二、公务员队伍和管理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市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人员结构、管理机制、综合素质和行政效能等方面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部分机关存在“现有的人不顶用,想用的人进不来”的现象。

(一)结构性矛盾显现

从数量和年龄结构上看,我市公务员总数占总编制数的95.6%,空编约50人,但分布明显不均,表现为镇级机关空编多,市级机关人员多;年龄结构上,近几年,由于市级机关想进人但因满编不好招人,而镇机关有空编却因过于考虑负担重又不愿意招人,全市公开招录年轻公务员等补充缓慢,而退休等自然减员本身缓慢,造成“青黄不接、活力缺失”,老、中、青年龄结构失衡,渐趋老化。从级别和层次上看,领导职数相对较多,一般干部人手太少,很多机关部门出现“官多兵少”的现象。以上结构性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显现。公务员法的实施,更加规范了用人制度,人员进出有了明确的条件和规定,对此,很多机关部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既没有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又不注重动态分析,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方面优秀的年轻干部被选拔使用,而另一方面到龄领导转任非领导职务几乎不用,他们中部分有一技之长的则外出发展,将关系挂在机关,而无职责分工的则呆在机关熬年头,机关虽然人数不少,但具体办事人员不多,只能变法借调使用,造成一定的人员积压;同时,中层干部竞岗交流运行不畅,操作不够规范,一般干部几乎没有交流,致使他们中很多人滋生惰性,缺乏朝气,甚至产生怨气,直接影响工作积极性。

(二)考核奖惩定性为主定量不足

公务员管理的成效主要通过考核奖惩来体现。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对德、能、勤、绩、廉五方面以定性为主、定量不足,没有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对个人工作业绩的评价没有与单位的业绩紧密结合起来,致使评价标准不够明确,考核差距不明显。在年度考核上,有的单位采取“大概不错,总体还好”,搞人人过关;有的单位采取民主测评,一测了之;有的单位采取照顾平衡,轮流座桩。如此,造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等级”的现象,给人以“考核年年搞、总是老一套、没有新道道”的感觉。而考核的结果在提拔使用、培训学习和辞职辞退上挂钩并不十分紧密,形成奖惩不到位,缺乏影响力,使得考核不能很好地发挥鼓励先进、督促后进的作用。

(三)综合素质不平衡

公务员队伍中,有的行政能力偏强,专业知识较弱;有的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偏低;有的作风扎实严谨,有的作风飘浮马虎,有的迟到、早退、溜岗时有发生。由于能力的差别、责任心的强弱、工作态度的好坏,往往使得“干得多的累死,不干事的闲死”,甚至不干事的有时间到处搬弄是非,说长道短,冷嘲热讽,诬告诽谤。相对学历而言,我市公务员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公务员占了一定比例,但大部分是参加工作后脱产、半脱产、函授的进修学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内容不够系统,对经济政策和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充分,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以及依法行政的能力还不很强,甚至有的领导干部遇事不敢大胆地管理和决策,怕得罪人,当“和事佬”,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成效。

三、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年轻公务员队伍建设,改善公务员队伍梯次结构。

首先要规划先行,动态实施。要研究制定和有效实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规划,做到既与时俱进又未雨绸缪,定期分析公务员队伍的动态,根据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完善相应的规划措施。其次要控制进口,疏堵并举。一方面在严格执行凡进必考的同时,根据 全市总编制余缺情况,着眼全局,统筹全市一盘棋,及时合理使用空缺编制,采取调剂性招录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公开招录年轻公务员;另一方面采取调入任职、协议聘用、兼职顾问等办法,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优秀人才的选拔使用。再次要畅通出口,管放结合。制定并实施优惠的鼓励政策,鼓励提前退休和辞职。对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人员,提前退休年限给予享受在职年限几乎同等的待遇,鼓励提前退休;对能经商或创业的人员,同样给予相应的在职人员一定比例的待遇,鼓励辞职,让更多的“挂关系、熬年头”的人走出机关,腾出编制,解放自己。

(二)加强领导干部交流轮岗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不断激发广大公务员的朝气和活力。

要制定实施相应的制度和措施,通过推进干部配置性交流,优化班子结构,通过推进培养性交流,锻炼年轻干部,通过推进调整性交流,做到人尽其才。一是扩大公推公选干部的比例。拿出更多的职位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竞争,参加竞争必然促使人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升素质,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和重要岗位。二是充分使用非领导职务,对表现优秀、任职年限较长的中层干部予以提拔使用,进一步激发中青年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三是全面实施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的换岗交流。以5年为聘任期,聘任期一到,各部门所有中层岗位全部重新竞岗,有计划交流,并且规定凡在同一岗位上工作5年的必须换岗交流,一般干部也应有计划适度换岗交流;换岗交流的比例根据需要确定,一般来说,部门内的换岗交流比例相对偏大,出部门的换岗交流比例逐步扩大;换岗交流的范围可以有所突破,不仅限于本单位,对符合条件的岗位,要扩大到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同时明确换岗交流的条件和措施,通过自我申请和组织决定,让更多的人实现换岗位、换工作、换思想,也让更多的单位换出朝气、换出效率。竞争上岗和换岗交流的方案须报市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备案,并尽可能吸收有关专家、纪检监察等各界人士参与实施,以确保公正性和公平性,增强社会认同度。通过这些举措促进公务员队伍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充分发挥人才资源整合的效用。

(三)加强公务员量化考核和奖惩力度,不断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首先,领导要重视考核工作,把考核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一把双刃剑使好用活,充分发挥奖惩作用。其次,要研究制定公务员量化考核实施办法,从定性到定量,变软要求为硬指标,加大公务员量化考核和奖惩力度。各单位应按照本单位的工作职责和全年工作目标,将本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内设机构,细化到每个公务员职位,并按难易程度明确每项工作的权重,确定考核指标和依据,将工作目标、综合素质、服务对象满意度等设定为指标量化成百分制,对照打分,按分值评定等次。对那些不愿意干事、干不成事、甚至把事干坏造成恶劣影响的人,要严格对照要求,不能定为称职的,就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不要姑息迁就;公务员条例规定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就必须分流出公务员队伍。对党政机关中经常吃、拿、卡、要,行贿受贿的腐败分子,要加大检查和整治力度。一经查实,绝不手软,除属于职务犯罪法办以外,凡受行政记大过或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也应分流出机关。对工作业务素质差,经二次培训达不到所在职位标准要求的,应劝其辞职或予以辞退。对一些平时事情少甚至没事干的单位或个人,则下达招商指标或中心工作,让其有事干,能作为;对到龄领导转任非领导职务人员,同样分给应有的职责,一样进行考核,纳入正常管理或制订专门规定管理。再次,要加强对考核结果的使用,奖罚分明。

(四)加强公务员针对性培训,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

认真实施《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分层分类的公务员教育培训模式,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公务员的特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从理论到实践”的要求,开展公务员针对性培训。重点是加强公务员的理论业务和行政能力的培训。不但要从基层到大学,从农村到城市,从非专业到专业,而且要从课堂到社会,从机关到乡村,从理论分析到案例实践,由本单位、本系统、本专业到外单位、外系统、外专业,通过调查研究、挂职锻炼、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以行政执法、信访接待、开庭审判、拆迁安置、招商引资、警示教育、征文演讲以及拓展训练等为内容的实景实情的实践培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掌握现代经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工程项目建设、金融、旅游、环保和各类法律法规知识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队伍,推进我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总之,只有“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公务员的积性,才能不断促进公务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使本市“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第9篇 2023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手把手教你学会写调研报告

纵观申论历年真题,小题考察出现频率最高的题型为贯彻执行题。若想致胜贯彻执行专项,考生必须了解一些常见党政机关公文的写作。中公教育专家现就“调研报告”这一常考的公文文种详细剖析。

【调研报告文种介绍】

调研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

【调研报告基本行文逻辑思路】

调研报告=发文事由+具体调研情况概述+对策建议

1、发文事由:写调研报告的原因/背景(此部分应根据相应给定资料内容撰写);

2、具体调研情况概述:调查结果的论述(此部分应根据相应给定资料内容撰写);

3、对策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此部分应根据相应给定资料内容撰写);

【调研报告易错点分析】

考生在撰写调研报告时,容易遗忘最后一个对策建议论述的部分。请谨记调研报告撰写的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当前的现状,为领导解决相应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并非单纯地报告调研的基本概况,因此,切勿遗忘对策建议的书写。

【调研报告写作格式】

1、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①公文式标题

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②一般文章式标题

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③提问式标题

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④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2、正文

调研报告=发文事由+具体调研情况概述+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导致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据各乡镇妇联摸底上来的数字统计,目前,桂阳县农村“留守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18%,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亟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此部分为调研报告的发文事由)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此部分为具体调研情况的论述)

(一)感情淡漠,上进心不强。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人格与智力健康发展。父母常年外出务工,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教育,将他们寄养在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里,疏于管教,造成性格孤僻、自闭和不合群,与父母长期得不到沟通、交流,造成亲情淡漠,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性不强,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二)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心理出现偏差。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而学校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沟通难以实现,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假话、成了“问题儿童”。

(三)疏于管理,经不住外界诱惑。“留守儿童”的年龄刚好处在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教育、管理而易于造成是非意识淡薄,分不清好坏。“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更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根本管不了。现阶段,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而社会上一些不法娱乐场所为了牟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不能自拨。加上一些不法分子的引诱,有的走上了犯罪道路。

二、对策与建议(此部分为具体对策建议的论述)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强化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家长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父母可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多与子女进行交流,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另一方面,家长要多与学校教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并及时引导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

(二)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度。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成长是一个繁杂的社会问题,县委、政府、相关部门及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要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联系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开展“代理妈妈”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更具体的爱。组织“留守母亲”接受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素质,更好地承担起“留守子女”的抚养教育责任。共青团可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团(队)活动,和城市儿童开展手拉手活动,各级机关工委要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与特困和问题的“留守孩子”结对帮扶,让他们能得到更多的亲情和关爱。

(三)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变化,增加感情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还要与家长及代养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挥家庭和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时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使“留守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第10篇 公务员调研报告

纵观申论历年真题,小题考察出现频率最高的题型为贯彻执行题。若想致胜贯彻执行专项,考生必须了解一些常见党政机关公文的写作。中公教育专家现就“调研报告”这一常考的公文文种详细剖析。

【调研报告文种介绍】

调研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

【调研报告基本行文逻辑思路】

调研报告=发文事由+具体调研情况概述+对策建议

1、发文事由:写调研报告的原因/背景(此部分应根据相应给定资料内容撰写);

2、具体调研情况概述:调查结果的论述(此部分应根据相应给定资料内容撰写);

3、对策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此部分应根据相应给定资料内容撰写);

【调研报告易错点分析】

考生在撰写调研报告时,容易遗忘最后一个对策建议论述的部分。请谨记调研报告撰写的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当前的现状,为领导解决相应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并非单纯地报告调研的基本概况,因此,切勿遗忘对策建议的书写。

【调研报告写作格式】

1、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①公文式标题

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②一般文章式标题

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③提问式标题

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④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2、正文

调研报告=发文事由+具体调研情况概述+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导致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据各乡镇妇联摸底上来的数统计,目前,桂阳县农村“留守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18%,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亟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此部分为调研报告的发文事由)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此部分为具体调研情况的论述)

(一)感情淡漠,上进心不强。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人格与智力健康发展。父母常年外出务工,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教育,将他们寄养在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里,疏于管教,造成性格孤僻、自闭和不合群,与父母长期得不到沟通、交流,造成亲情淡漠,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性不强,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二)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心理出现偏差。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而学校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沟通难以实现,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假话、成了“问题儿童”。

(三)疏于管理,经不住外界诱惑。“留守儿童”的年龄刚好处在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教育、管理而易于造成是非意识淡薄,分不清好坏。“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更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根本管不了。现阶段,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而社会上一些不法娱乐场所为了牟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不能自拨。加上一些不法分子的引诱,有的走上了犯罪道路。

二、对策与建议(此部分为具体对策建议的论述)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强化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家长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父母可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多与子女进行交流,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另一方面,家长要多与学校教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并及时引导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

(二)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度。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成长是一个繁杂的社会问题,县委、政府、相关部门及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要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联系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开展“代理妈妈”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更具体的爱。组织“留守母亲”接受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素质,更好地承担起“留守子女”的抚养教育责任。共青团可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团(队)活动,和城市儿童开展手拉手活动,各级机关工委要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与特困和问题的“留守孩子”结对帮扶,让他们能得到更多的亲情和关爱。

(三)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变化,增加感情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还要与家长及代养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挥家庭和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时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使“留守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乡镇基层公务员行政能力调研报告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境下,需要大量的基层公务人员直接引导、指导和服务。因此,提升基层公务员的行政执行力,意义重大而深远。而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尤其是县乡基层公务员的能力建设,不仅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如何与时俱进、不断适应与满足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是公务员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基本情况

自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以来,市公务员队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历经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充满生机与活力、勤政务实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截止去年年底,全市在职公务员共有1811人。其中: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53人,具有科级职务的907人,分别占全市公务员总数的2.9%、50.01%。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2人,占0.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461人,占25.45%;具有专科学历的767人,占42.35%。在年龄结构上,45岁以上公务员为707人,占公务员总数的39.04%,35岁以下公务员441人,占公务员总数的24.35%。从总体上看,与1995年推行公务员制度初期相比,公务员队伍在数量上趋于精简,结构上不断优化,素质和能力上进一步提高。

二、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公务员队伍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还有差距。临湘市是一个农业大市,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急需一大批掌握现代经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外贸、农业、旅游、畜牧养殖和各类法律法规知识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来支撑和推进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而目前我市公务员队伍专业结构比较单一,懂经济、会管理的公务员相对缺乏。虽然从比例上看,具备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的公务员占公务员总数的67.8%,但大部分是参加工作后脱产、半脱产、函授的进修学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内容不够系统,对经济政策和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充分,因而,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指导基层,切实为农服务。

(二)基层公务员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偏低。由于改革开放和各种改革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出现,面对复杂局面,不少基层公务员不去认识、不懂分析、不会处理,片面地、孤立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和矛盾,经常把问题上交,把问题扩大化,从而导致“到市、赴省、上京”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三)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偏低。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已相对滞后。有的公务员受传统重权轻法思想的影响,不尊重法律法规,工作中滥用职权,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甚至目无法纪、为所欲为,违法施政;有的对上级、领导的招呼言听计从,从不考虑群众利益和法律后果。

(四)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亟待加强。一是思想不够先进,观念陈旧。有些机关公务员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着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追求安逸、不图创新等问题,这些将成为制约全市投资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二是服务意识不强、质量不高。一些部门、单位受利益驱动,过分强调部门和单位的权力,却忽视了应尽的义务,在工作中重管理轻服务,或只管理不服务,严重存在着服务缺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等问题,制约了全市发展的质量和进程。

三、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众所周知,基层公务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大都担负着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建设农村、稳定农村的重任,是引导群众积极发展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其能力建设的优劣不仅影响民心向背、事业兴衰,更从某种程度上促进或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进程。为此,笔者认为,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更需要提高五种能力,发挥五员作用。

(一)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当好为民排忧的服务员

皇粮国税的取消进一步彰显出政府转型的决心,说到底是政府从审批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小政府,大服务已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党在新时期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所迈出的坚实步伐。当然,政府的服务离不开广大基层公务员的认真贯彻和具体操作。因而,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便成了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首先要彻底破除公务员的官本位思想,树立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从思想上、感情上、作风上真正解决好为群众与靠群众的问题,自觉做到时时想群众,事事为群众,处处靠群众,无私奉献,甘当人民的服务员。其次,要真心埋头基层工作,善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基层工作的重点是三农,但涉及的领域却包括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民政、司法、公安、计划生育等多个方面。面对复杂的工作,基层公务员必须认真克服服务缺位、空位,管理错位、越位的弊端,切实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上下功夫,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和高效服务不断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二)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当好带民致富的导航员

搞好协调服务,发展农村经济是繁荣乡镇、富裕群众的重要途径。目前,随着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实施,其行政职能进一步发生转变,指导服务功能明显增强,这就要求广大基层公务员,要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尽快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真正当好带民致富的导航员。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加强对市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加深对市场经济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的认识;其次,要善于结合当地实际,自觉运用市场规律指导农民的生产生活,特别是在围绕单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上,重点搞好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全方位的服务。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再次,在指导农民依照市场规律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还要从本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统筹好乡村、区域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通过政府有限的管理,化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利益集团间的不和谐音符,努力把蛋糕分好,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当好知法守法的示范员

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广大基层公务员由于身处执法第一线,其法律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法制环境的健康发展。所以,必须注重提高基层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只有通过他们的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真正促进法制与人的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为此,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强化知法学法的角色意识。作为执法的主体,要把自觉学习各种法律知识,特别是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知识作为提高自身执法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强化依法行政观念,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其次,要强化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基层公务员作为公职人员,往往手中都拥有一定的权力,然而权力来自于人民,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执法中要严于律己,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坚决避免滥用职权和吃拿卡要的错误行为。切实将服务功能寓于依法行政当中,真正做到公正执法、真心服务。第三要强化推动普法的责任意识。基层工作中,公务员接触最多是对法制需求日趋增多的基层农民群众。加强法律宣传,是推动全民普法教育,建设和谐法治环境的重要内容。所以,基层公务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既要做学法守法的模范,又要做执法普法的模范,这也是衡量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因素。

(四)提高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当好维护稳定的协调员

目前,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利益格局的进一步调整,广大农村在迎来黄金发展期的同时,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也不断涌现。面对复杂的局面,基层公务员如何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不仅是加强其自身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判断基层政府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提高基层公务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当好维护稳定的协调员,一要强化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即把维护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作为研究对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分析问题、处理纠纷、化解矛盾的过程中,心中时时处处装着群众,并把他们的冷暖放在重要的位置。二要讲究方式方法,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要针对群众思想上的新变化,积极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情感交流,倾听民情民意,依法合理地处理他们反映的问题,及时化解群众间的纠纷,力争将阻碍和谐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三要准确判断分析,提高应变能力。任何矛盾的产生都是有端倪可查、有规律可寻的。为此,基层公务员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政治觉悟和洞察力,遇到复杂问题时,要冷静思索,认真把握,积极协调关系,果断采取措施。切实为建设稳定祥和、诚信团结、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尽职尽责。

(五)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当好促进和谐的参谋员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公务员只有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有针对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即在调查研究中,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真正蹲下来、沉下去,深入企业、深入社区村组、深入群众,把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忧虑什么、期盼什么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认真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真实情况,切实为基层建设献计献策,提供详实的信息资料。其次,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工作决策的预见性和实效性。因而广大基层公务员要把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贯穿于解决诸多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在统筹城镇与农村、工业与农业、资源与环境、短期与长期等关系的同时,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妥善化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困难群众扶助、义务教育、医疗合作、土地征用等影响群众心态和情绪的突出问题,真正把构建和谐乡镇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第三,要坚持以民为本,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提高基层公务员分析问题的能力,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善于集中民智,及时总结群众的经验做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调研质量,不断发挥参谋作用,促进县乡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加强基层公务员能力建设,即加强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农村经济必将得到长足发展,农民收入、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农村整体面貌、环境得到有善变化,农民素质也将不断提升,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更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推动临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于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的调研报告

国家《公务员法》自元月1日施行以来,作为公务员管理的“基本法”,为实现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及队伍的公正廉洁,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为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公务员队伍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在公务员以及参公人员中,素质差,能力低的大有人在,因此,我们要以《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一、公务员队伍的现状

自推行公务员制度以来,我市公务员队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历经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充满生机与活力、勤政务实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截止底,全市在职公务员共有1137人。其中: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28人,科级职务的602人(其中领导职务的有432人,占公务员总数的38﹪),分别占公务员总数的2.5%、52.9%;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482人,大学专科学历的519人,分别占公务员总数的42.4%、45.6%;35岁以下284人,36-45岁464人,46岁以上389人,分别占公务员总数的25%、40.8%、34.2%。

二、公务员队伍和管理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市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人员结构、管理机制、综合素质和行政效能等方面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部分机关存在“现有的人不顶用,想用的人进不来”的现象。

(一)结构性矛盾显现

从数量和年龄结构上看,我市公务员总数占总编制数的95.6%,空编约50人,但分布明显不均,表现为镇级机关空编多,市级机关人员多;年龄结构上,近几年,由于市级机关想进人但因满编不好招人,而镇机关有空编却因过于考虑负担重又不愿意招人,全市公开招录年轻公务员等补充缓慢,而退休等自然减员本身缓慢,造成“青黄不接、活力缺失”,老、中、青年龄结构失衡,渐趋老化。从级别和层次上看,领导职数相对较多,一般干部人手太少,很多机关部门出现“官多兵少”的现象。以上结构性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显现。公务员法的实施,更加规范了用人制度,人员进出有了明确的条件和规定,对此,很多机关部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既没有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又不注重动态分析,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方面优秀的年轻干部被选拔使用,而另一方面到龄领导转任非领导职务几乎不用,他们中部分有一技之长的则外出发展,将关系挂在机关,而无职责分工的则呆在机关熬年头,机关虽然人数不少,但具体办事人员不多,只能变法借调使用,造成一定的人员积压;同时,中层干部竞岗交流运行不畅,操作不够规范,一般干部几乎没有交流,致使他们中很多人滋生惰性,缺乏朝气,甚至产生怨气,直接影响工作积极性。

(二)考核奖惩定性为主定量不足

公务员管理的成效主要通过考核奖惩来体现。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对德、能、勤、绩、廉五方面以定性为主、定量不足,没有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对个人工作业绩的评价没有与单位的业绩紧密结合起来,致使评价标准不够明确,考核差距不明显。在年度考核上,有的单位采取“大概不错,总体还好”,搞人人过关;有的单位采取民主测评,一测了之;有的单位采取照顾平衡,轮流座桩。如此,造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等级”的现象,给人以“考核年年搞、总是老一套、没有新道道”的感觉。而考核的结果在提拔使用、培训学习和辞职辞退上挂钩并不十分紧密,形成奖惩不到位,缺乏影响力,使得考核不能很好地发挥鼓励先进、督促后进的作用。

(三)综合素质不平衡

公务员队伍中,有的行政能力偏强,专业知识较弱;有的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偏低;有的作风扎实严谨,有的作风飘浮马虎,有的迟到、早退、溜岗时有发生。由于能力的差别、责任心的强弱、工作态度的好坏,往往使得“干得多的累死,不干事的闲死”,甚至不干事的有时间到处搬弄是非,说长道短,冷嘲热讽,诬告诽谤。相对学历而言,我市公务员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公务员占了一定比例,但大部分是参加工作后脱产、半脱产、函授的进修学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内容不够系统,对经济政策和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充分,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以及依法行政的能力还不很强,甚至有的领导干部遇事不敢大胆地管理和决策,怕得罪人,当“和事佬”,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成效。

三、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年轻公务员队伍建设,改善公务员队伍梯次结构。

首先要规划先行,动态实施。要研究制定和有效实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规划,做到既与时俱进又未雨绸缪,定期分析公务员队伍的动态,根据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完善相应的规划措施。其次要控制进口,疏堵并举。一方面在严格执行凡进必考的同时,根据全市总编制余缺情况,着眼全局,统筹全市一盘棋,及时合理使用空缺编制,采取调剂性招录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公开招录年轻公务员;另一方面采取调入任职、协议聘用、兼职顾问等办法,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优秀人才的选拔使用。再次要畅通出口,管放结合。制定并实施优惠的鼓励政策,鼓励提前退休和辞职。对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人员,提前退休年限给予享受在职年限几乎同等的待遇,鼓励提前退休;对能经商或创业的人员,同样给予相应的在职人员一定比例的待遇,鼓励辞职,让更多的“挂关系、熬年头”的人走出机关,腾出编制,解放自己。

(二)加强领导干部交流轮岗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不断激发广大公务员的朝气和活力。

要制定实施相应的制度和措施,通过推进干部配置性交流,优化班子结构,通过推进培养性交流,锻炼年轻干部,通过推进调整性交流,做到人尽其才。一是扩大公推公选干部的比例。拿出更多的职位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竞争,参加竞争必然促使人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升素质,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和重要岗位。二是充分使用非领导职务,对表现优秀、任职年限较长的中层干部予以提拔使用,进一步激发中青年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三是全面实施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的换岗交流。以5年为聘任期,聘任期一到,各部门所有中层岗位全部重新竞岗,有计划交流,并且规定凡在同一岗位上工作5年的必须换岗交流,一般干部也应有计划适度换岗交流;换岗交流的比例根据需要确定,一般来说,部门内的换岗交流比例相对偏大,出部门的换岗交流比例逐步扩大;换岗交流的范围可以有所突破,不仅限于本单位,对符合条件的岗位,要扩大到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同时明确换岗交流的条件和措施,通过自我申请和组织决定,让更多的人实现换岗位、换工作、换思想,也让更多的单位换出朝气、换出效率。竞争上岗和换岗交流的方案须报市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备案,并尽可能吸收有关专家、纪检监察等各界人士参与实施,以确保公正性和公平性,增强社会认同度。通过这些举措促进公务员队伍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充分发挥人才资源整合的效用。

(三)加强公务员量化考核和奖惩力度,不断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首先,领导要重视考核工作,把考核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一把双刃剑使好用活,充分发挥奖惩作用。其次,要研究制定公务员量化考核实施办法,从定性到定量,变软要求为硬指标,加大公务员量化考核和奖惩力度。各单位应按照本单位的工作职责和全年工作目标,将本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内设机构,细化到每个公务员职位,并按难易程度明确每项工作的权重,确定考核指标和依据,将工作目标、综合素质、服务对象满意度等设定为指标量化成百分制,对照打分,按分值评定等次。对那些不愿意干事、干不成事、甚至把事干坏造成恶劣影响的人,要严格对照要求,不能定为称职的,就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不要姑息迁就;公务员条例规定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就必须分流出公务员队伍。对党政机关中经常吃、拿、卡、要,行贿受贿的腐败分子,要加大检查和整治力度。一经查实,绝不手软,除属于职务犯罪法办以外,凡受行政记大过或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也应分流出机关。对工作业务素质差,经二次培训达不到所在职位标准要求的,应劝其辞职或予以辞退。对一些平时事情少甚至没事干的单位或个人,则下达招商指标或中心工作,让其有事干,能作为;对到龄领导转任非领导职务人员,同样分给应有的职责,一样进行考核,纳入正常管理或制订专门规定管理。再次,要加强对考核结果的使用,奖罚分明。

(四)加强公务员针对性培训,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

认真实施《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分层分类的公务员教育培训模式,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公务员的特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从理论到实践”的要求,开展公务员针对性培训。重点是加强公务员的理论业务和行政能力的培训。不但要从基层到大学,从农村到城市,从非专业到专业,而且要从课堂到社会,从机关到乡村,从理论分析到案例实践,由本单位、本系统、本专业到外单位、外系统、外专业,通过调查研究、挂职锻炼、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以行政执法、信访接待、开庭审判、拆迁安置、招商引资、警示教育、征文演讲以及拓展训练等为内容的实景实情的实践培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掌握现代经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工程项目建设、金融、旅游、环保和各类法律法规知识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队伍,推进我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总之,只有“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公务员的积性,才能不断促进公务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使本市“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县安监局公务员培训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事局的安排,现将我局公务员培训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__规划以来,我局照县人事局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积极组织单位职工参加公务员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局的培训工作正朝着有序化、系统化、法制化的轨道积极发展。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坚持培训服务于全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按照“围绕一个主题,完善两个机制,实现三个突破,抓好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的思路,积极参加县人事局组织的培训工作。围绕公务员能力建设这个主题,完善了计划调训和培训考核机制,实现了培训内容,教育形式和管理方式上的新突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抓按需培训,注重针对性。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围绕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展针对性培训,有重点的开展公务员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依法行政等培训。

2、抓重点培训,注重实用性。采取在职自学、系统掌握能力建设中的应知应会,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在职自学为基础,以专题讲座为补充的培训体系。先后系统地学习了《公务员依法行政》、《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成功学读本》等。

3、抓多样培训,注重实效性。形成了课堂教学——社会调研——集中讨论为主的培训方法。培训中把握公务员的认知规律,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在讲课本的同时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座谈讨论或进行社会调查,使学员在学习中思考问题,运用理论指导调研,在调研中寻找对策,从而真正提高公务员在行政管理中的驾驭能力。

4、抓规范培训,注重科学性。形成以约束——考评——激励为主的培训管理体系。

二、公务员培训工作遇到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们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是:

1、经费紧缺。培训教育经费在“财政”中缺乏相应的保障,缺乏财政投入。

2、公务员中的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单位的学习也缺乏新意,只做表面文章,没有真正从公务员的能力建设上下功夫。集中培训过程中,工学矛盾突出,每当调训任务下达后,工作太忙离不开,想学习也无法参加。

3、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整体教学水平不高。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特别是短训班讲座呆板,缺乏活力,有的教师长期用一个讲稿,举用一个案例,目前教材是指定的几本书,教学形式采取老师讲,学生听,在时间紧,课程多的情况下,课堂灌输,一刀切,使学员产生厌学心理,影响了学习的热情。同时对学员想学什么知识,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缺乏了解,致使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

4、缺乏组合式的动态办学培训。目前的公务员培训工作按要求统一进行,由人事部门指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难于按公务员的需求组织教学点和培训班,与公务员培训工作要按需选择基地,选聘教师,实现培训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培训质量也不同程度的受到制约。

三、当前公务员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今后培训的思路和重点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政府的职能,行政管理方式和公务员队伍的知识水平,精神状态,工作作风都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认为。

1、要强化措施,保证培训质量。

2、培训的行为要推向市场化,树立培训工作市场化的理念。

3、适应新形势要求,不断改进培训工作,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二是资金投入到位,公务员培训是一个基础性的需要不断提高的事业,经费不落实,搞培训只会成为空谈;三是筹划协调到位,国家公务员培训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定培训规划,对培训内容、教师聘请、教学管理等进行安排,避免虚拟培训带来的虚拟培训效果。

4、培训与使用,利益挂钩对接。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建议有关部门:

(1)制定各级各类公务员的能力标准。根据公务员职业发展和政府工作需要,确定培训目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逐步形成以需求为导向,计划调训,自主择训,竞争参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统一制定培训规划,调训教学,考试考核等工作规范。

(2)拓宽公务员培训的渠道。学习和借鉴外市和外省现代行政管理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拓展视野,培养造就管理科学的业务骨干,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外出进行培训。

(3)加大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力度。首先要领导重视,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第三是建立制度,进一步认识培训教育工作与干部成长、促进工作的关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和在职学习的各项制度。从量化责任、硬化考核、强化激励等环节上把培训与任职有机的结合。

(4)开展公务员的理论课题研究。充分利用优势,结合工作的实际,研究培训的难点、热点问题,把握培训规律,定期制定国家公务员专业知识培训方案和更新知识培训中的专业课培训方案。使每一个时期的培训工作有的放矢,不断深入地开展培训工作。

(5)建立健全培训工作的相关规范和制度,推进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实现培训管理者先行接受培训,系统地学习培训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培训工作的应变能力。

四、公务员培训创新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创新的建议

1、适应时代需求,结合本地实际,实现培训观念上的创新。一是把干部培训工作作为人才资源的一部分,不断提高质量和效能;二是树立终身培训观念,解决知识与年龄同步老化问题;三是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在培训中实现由简单知识技能培养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四是树立培训促进生产力观念,培训出人才,培训出效益。正确评价和认识培训工作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

2、转变工作职能,实现培训模式上的创新。逐步建立一套“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培训模式。一是培训思路上做好从“要我学”的点名调训向“我要学”的按需培训转化,从应急培训向系统教育转化;二是在培训方法上不断增加如东西部对口交流,社会调研,案例分析,参观学习等方法;三是在教学内容上注重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重点应是当代经济、科技、法律的学习,突出参与国际竞争,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技能培训;四是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如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手段;五是在组织形式上,变“组织领导型”为“组织服务型”。

五、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培训的基地、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

1、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对公务员进行全员培训。

2、进一步调动公务员培训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公务员自觉接受学历教育,并对学费给予适当补助。

3、采取措施强化培训基地建设,做好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

六、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公务员培训,同时规范培训市场,制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等现象。

公务员培训网络建设应遵循布局合理、相互配合,功能齐备,各展所长的原则,培训管理部门要统筹规划公务员培训机构网络,一是建立公务员培训资质审核制度,制定培训机构资格认定办法,实行依法培训。二是实行公务员培训年度计划备案制度,对年度培训的情况与下一年培训的计划要逐级上报备案。三是加大查处的力度,坚决制止以牟取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公务员培训,对违规进行培训的采取强制性措施予以制止,对未经申报批准或不具备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资格而实施公务员培训的单位负责人按有关规定给予通过报批评或行政处分;四是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凡发现借公务员培训名义搞违规活动的可以向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举报,由各级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严肃查处。

第11篇 公务员培训调研报告

根据自治区人事厅的安排,现将我市公务员培训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十年来,我市公务员培训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1996年我市国家公务员制度入轨到位,公务员管理的各项法规有效运作。十年来公务员培训工作按照自治区人事厅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朝着有序化、系统化、法制化的轨道积极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为核心的培训体系。

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推行,使我市国家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以适应入世需要,提高工作技能的学习氛围逐步形成。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坚持培训服务于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按照“围绕一个主题,完善两个机制,实现三个突破,抓好六项培训”的思路,使培训工作有序的开展。围绕公务员能力建设这个主题,完善了计划调训和培训考核机制,实现了培训内容,教育形式和管理方式上的新突破,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抓分类培训,注重层次性。以县级干部重点培训——科级干部优先培训——一般干部强化培训为主线,每年都把县处级干部和优秀中青年科级干部的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紧抓不舍。 近5年来,每年举办县级干部培训班2期,每期2—3个月。目前已有600多名县级干部参加了培训,县级干部已全部参加轮训。举办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5期,有300多人参加培训;举办科级和一般公务员培训班十几期,有1000多人参加培训。培训中我们还始终坚持按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举办不同类别的短训班。几年来我们先后举办妇女公务员、参照公务员、党外公务员、乡镇(街道)公务员和团干部培训班40多期,有近2500人参加了培训。

2、抓按需培训,注重针对性。形成了以政治理论——现代知识——岗位技能为主的培训。坚持 “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围绕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展针对性培训。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在培训内容上基本形成了政治理论,现代知识和业务技能三个固定板块,并有重点的开展公务员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依法行政等培训。

3、抓重点培训,注重实用性。形成了以主体班一一专题讲座——在职自学为主的培训体系。在培训中坚持三位并举,对重点对象通过主体班进行培训,对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专题讲座,请知名专家学者辅导,对工学矛盾比较突出的公务员,采取在职自学、系统掌握能力建设中的应知应会,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在职自学为基础,以主体班为重点,以专题讲座为补充的培训体系。先后系统地学习了《公务员依法行政》、《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展望》、《公务员世贸组织读本》等。并组织相关部门公务员参加了宁大网络中心举办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培训。

4、抓多样培训,注重实效性。形成了课堂教学——社会调研——集中讨论为主的培训方法。培训中把握公务员的认知规律,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在讲课本的同时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座谈讨论或进行社会调查,使学员在学习中思考问题,运用理论指导调研,在调研中寻找对策,从而真正提高公务员在行政管理中的驾驭能力。

5、抓规范培训,注重科学性。形成以约束——考评——激励为主的培训管理体系。市委根据我市干部队伍实际,先后制订下发了《1996—__年银川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银川市__—__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按照这个规划,我们制定了 《国家公务员__年—__年培训规划》,并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坚持公务员培训与考核任用相结合,推进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制定了《银川市国家公务员证书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每个公务员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并建立培训登记考核制度,培训学时可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五年为一个周期,不按规定参加培训或培训考核的不合格的,当年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称职等次。同时今年初又起草上报了《银川市国家公务员培训规定》,近期将以银川市人民政府名义印发实施。

6、抓系统培训,注重开放性。形成了以行政学院——高等院校——部门为主的培训体系。1996年市委提出了“加强党校建设,建立行政学院,把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公务员以及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结合起来,建设好一个基地,培养三种人才”的工作思路,我市把行政学院建设作为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划拨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扩教学楼,初步形成了一个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培训基地,从而使培训的整体功能进一步辐射。在抓行政培训的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千方百计拓展市外培训,先后与区行政学院,唐山市行政学院,深圳行政学院,西北农大等合作开展培训。同时各部门又以部门为中心开展了专业知识培训,从而使我市培训工作形成了以市行政学院为主要阵地,市外培训为拓展,基层为主要补充的开放格局。

过去的十年里我市干部培训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提高了全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市委和政府在抓好干部教育,公务员培训的同时,还注重抓好在职干部党校业余班的本科和专科学历教育。因此十年来我们的工作经验是:

一是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加强指导,是推进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二是培训求实,方法求活,思路求新,是保证培训工作在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键;三是结合实际,注重效能,适应需要是推进培训工作跟进时代特点的重要依据;四是健全制度,强化机制,加强管理是保证培训工作紧而不散的有力措施。

二、公务员培训工作遇到的突出问题

加入wto后给国家公务员带来了明显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们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是:

1、经费紧缺。培训教育经费在 “财政”中缺乏相应的保障。尽管人事部和中办对公务员培训经费有明确规定,但落实到基层难度比较大,缺乏财政的投入。公务员培训管理部门也没有集中使用的经费,因此有些公务员培训项目难以落实。

2、公务员中的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单位的学习也缺乏新意,只做表面文章,没有真正从公务员的能力建设上下功夫。集中培训过程中,每当调训任务下达后片面强调工作忙离不开。有的单位领导对下达的培训任务当成负担,在执行过程中常常有消极抵触情绪,致使有的人反复培训,有的人在培训周期内享受不到公务员培训的权利。

3、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整体教学水平不高。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特别是短训班讲座呆板,缺乏活力,有的教师长期用一个讲稿,举用一个案例,目前教材是自治区指定的几本书,教学形式采取老师讲,学生听,在时间紧,课程多的情况下,课堂灌输,一刀切,使学员产生厌学心理,影响了学习的热情。同时对学员想学什么知识,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缺乏了解,致使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

4、领导干部对公务员培训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内在动力不足,存在培训结果使用与晋升职务相脱离现象。部分干部虽然职务上去了,而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的水平却没有相应提高。有些单位领导意识不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自身知识老化,能力转低,出现了“结构性淘汰”的现象。自我感觉良好,对本单位公务员的培训工作缺少支持。

5、党校与行政学院管理体制不明确,职能不清。人事部门缺乏对行政学院的业务指导,国家人事部确定的五项指导原则难以落实。

6、缺乏组合式的动态办学培训。目前的公务员培训工作按市委要求统一在市党校进行,由市党校指定教学老师,设计教学方案,难于按公务员的需求组织教学点和培训班,与公务员培训工作要按需选择基地,选聘教师,实现培训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培训质量也不同程度的受到制约。

三、关于如何认识当前公务员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今后培训的思路和重点有何建议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政府的职能,行政管理方式和公务员队伍的知识水平,精神状态,工作作风都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认为。

1、要强化措施,保证培训质量。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公务员培训的理念、形式、内容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培训的质量关系到干部整体素质是关系到能否承担入世后工作责任的问题。

2、培训的行为要推向市场化,树立培训工作市场化的理念。培训机构应根据市场行情调整培训计划,采取进修考察,举办论坛和高研班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

3、适应新形势要求,不断改进培训工作,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应成立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参加的国家公务员培训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培训教育工作,解决实施中的困难;二是资金投入到位,公务员培训是一个基础性的需要不断提高的事业,经费不落实,搞培训只会成为空谈,所以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加以落实;三是筹划协调到位,国家公务员培训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定培训规划,对培训内容、教师聘请、教学管理等进行安排,避免虚拟培训带来的虚拟培训效果。

4、培训范围推向全员和内容的国际化。对每一个在职的公务员都要保证其接受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目前状况看公务员对世贸知识和世贸规则知之较少,甚至不知,懂得国情,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掌握世贸组织规则的复合型公务员数量太少,因此要采取措施强化培训。

5、培训与使用,利益挂钩对接。实行培训登记和公务员理论培训准入制度,对没有参加培训和培训考试不合格者,在提拔、晋级、增资等方面给予一票限制权。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建议有关部门:

(1)制定各级各类公务员的能力标准。根据公务员职业发展和政府工作需要,确定培训目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逐步形成以需求为导向,计划调训,自主择训,竞争参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统一制定培训规划,调训教学,考试考核等工作规范。

(2)拓宽公务员区外和境外培训的渠道。学习和借鉴外省和国外现代行政管理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拓展视野,培养造就管理科学的业务骨干,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出区出国(境)进行培训。

(3)加大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力度。首先要领导重视,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第三是建立制度,进一步认识培训教育工作与干部成长、促进工作的关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和在职学习的各项制度。从量化责任、硬化考核、强化激励等环节上把培训与任职有机的结合。

(4)开展公务员的理论课题研究。充分利用我区高等院校等优势,结合培训的实践研究培训的难点、热点问题,把握培训规律,定期制定国家公务员专业知识培训方案和更新知识培训中的专业课培训方案。使每一个时期的培训工作有的放矢,不断深入地开展培训工作。

(5)建立健全培训工作的相关规范和制度,推进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同时建议自治区要根据不同时期的要求,组织各地公务员培训管理者进行学习考察,实现培训管理者先行接受培训,系统地学习培训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培训工作的应变能力。

四、对公务员培训创新包括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创新分别有何意见和建议

1、适应时代需求,结合本地实际,实现培训观念上的创新。一是把干部培训工作作为人才资源的一部分,不断提高质量和效能;二是树立终身培训观念,解决知识与年龄同步老化问题;三是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在培训中实现由简单知识技能培养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四是树立培训促进生产力观念,培训出人才,培训出效益。正确评价和认识培训工作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

2、转变工作职能,实现培训模式上的创新。逐步建立一套 “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培训模式。一是培训思路上做好从 “要我学”的点名调训向“我要学”的按需培训转化,从应急培训向系统教育转化;二是在培训方法上不断增加如东西部对口交流,社会调研,案例分析,参观学习等方法;三是在教学内容上注重邓小平理论和 “____”思想,重点应是当代经济、科技、法律的学习,突出参与国际竞争,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技能培训;四是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如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手段;五是在组织形式上,变“组织领导型”为“组织服务型”。主要工作措施上:

(1)确定一个标准。标准要有权威性,强制性和目标性。标准分两类,一是公共知识,如计算机、电子政务、外语等;另一类是专业知识,包括应具备的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

(2)建立两个库。一是培训需求库,包括在岗干部的知识达标情况,需要培训干部的分布;二是教学师资库,按专业建立客串教授库,按教学质量和水平建立培训基地库,实现师资资源共享。

(3)组织多个教学点,实现组合式动态办学,根据干部对学习的需求,组织教学点和学习班,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3、严格宏观管理,实现培训机制的创新。

(1)调控机制。建立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宏观管理制度。各级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定期对公务员培训工作作出长远规划和指导性计划,以调控培训对象、内容、质量以及培训机构之间的关系等,重要是对公务员所要达到知识标准的确定,对公务员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认定,以及根据实际需要做好培训服务等。

(2)约束机制。实行干部岗位培训任职资格制度,按照不同职级干部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强制性要求干部在任期内必须达到,对达不到的实行待岗,下岗或降级使用,后备干部达不到的不得提拔。

(3)监督机制。实行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和培训基地资源评估制度。培训质量评估主要通过对公务员培训的计划环节和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主体等与实际需要及预期目标的比较,评估出培训质量的优劣。培训基地资源评估主要是通过对培训基地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服务质量等软、硬件资源进行评估,筛选出最适合的培训基地。

(4)竞争机制。实行择优使用和奖惩制度,通过一定程序的评选,对学习成绩优异、学有所成的干部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优先使用;鼓励教师进行业务创新、知识更新,对教有所长,教有所成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作为继续聘用的主要依据。

五、关于对提高培训质量,自觉接受学历教育和公务员培训的基地、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有何意见和建议问题

1、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对公务员进行全员培训,已具备较强办班实力和经验的,要纳入公务员培训体系。

公务员培训采取短、中、长期相结合。举办一些短期的理论讲座班,演讲会等,可聘请国内外著名教授和研究人员,就最新理论和动态进行讲座,给公务员输入新观念,新思维,提高公务员的创新能力。举办中长期培训班,时限为1—2年,设定考试科目,选拔优秀公务员送到国内外高等院校进行系统理论教育。

2、进一步调动公务员培训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公务员自觉接受学历教育,对大学本科以下学历的公务员,按年龄界定提职并采取措施鼓励和要求其提升学历,并对学费给予适当补助。对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公务员,激励其再提升学历,财政部门应予适当保障。同时对西部地区公务员学历教育考试降低英语分数。

3、采取措施强化培训基地建设,做好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针对教师队伍素质状况建立一系列制度,如建立教师的竞聘上岗制度,增强教师队伍的竞争意识;建立教学水平整体评估制度,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提高教学水平;建立教学激励制度,将评估制度与激励制度挂钩,激励教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的工资待遇应视科研成果,学生选课人数确定,对讲课内容陈旧、质量不高、没人选课的应不予聘用或下岗,每期培训要通过测评和评估对教师的授课情况打分,或网上公开评论,增加教师压力,迫使其爱岗敬业。

针对培训人员的在职特性,建立相应制度,从根本上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如建立并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严格执行考试考核制度等,对公务员培训期间的培训情况建立个人培训档案,并将每年的培训成绩与培训的出勤情况纳入全年考核,在干部的提拔、任用、定级等方面建立公务员培训激励机制,真正落实好《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

六、关于对整合公务员培训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方面意见和建议问题

要实行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资格认定制度,有计划把对现有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和有条件承担公务员培训的高等院校进行资格认定,明确职能,规范管理,确保培训质量。充分发挥行政学院在公务员培训中的主导地位,不断拓展培训中心的培训业务。行政学院作为公务员培训的主要基地要改进目前的工作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在公务员培训中发挥领先优势,创立培训品牌,形成一个以行政学院为主体,以高等院校为依托,以培训考试中心为补充的培训格局。将区市两级行政学院合并成一所集公务员培训教研为一体的综合培训基地。

七、关于对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公务员培训同时规范培训市场,制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等现象的意见和建议问题

公务员培训网络建设应遵循布局合理、相互配合,功能齐备,各展所长的原则,培训管理部门要统筹规划公务员培训机构网络,一是建立公务员培训资质审核制度,制定培训机构资格认定办法,实行依法培训。由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的联合审核,对不根据国家公务员制度要求,没有结合政府管理工作实际,课程开发不明确,教材不规范,教学与研究没有体现公务员特点的坚决遏制;二是实行公务员培训年度计划备案制度,对年度培训的情况与下一年培训的计划要逐级上报备案。建立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制定培训评估标准,运用现代化评估手段,促进培训教育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加强公务员培训证书和有关培训活动以及相关的中介组织管理,对组织人事主管部门没有认定的培训班,其学时不做为公务员证书验证登记的依据;三是加大查处的力度,坚决制止以牟取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公务员培训,对违规进行培训的采取强制性措施予以制止,对未经申报批准或不具备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资格而实施公务员培训的单位负责人按有关规定给予通过报批评或行政处分;四是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凡发现借公务员培训名义搞违规活动的可以向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举报,由各级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严肃查处。

第12篇 2023年公务员调研报告

我市公务员管理处对全市公务员考核工作组织了调研。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公务员考核工作调研活动的通知》。各市(县)区、市直各部门及时组织自查,回顾总结了近几年的公务员考核工作的情况,上报了书面汇报材料。接着我们又到宜兴市、北塘区、滨湖区、惠山区等进行公务员考核工作实地调研,并召开了部分市级机关公务员考核工作专题座谈会。

一、我市公务员考核工作的现状

总的来看,我市公务员考核工作发展是健康的,考核的内容、标准、程序、优秀比例的掌握,考核结果的兑现等,能按照省、市的有关要求操作。各地各部门在考核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领导重视,摆上位置。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是搞好考核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全市在经过多年考核实践的基础上,在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和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考核工作政策规定的过程中,许多单位的领导及公务员管理部门,在认真总结分析考核工作的经验教训中,越来越认识到考核工作的重要性。考核工作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公务员履职情况的重要依据,是单位、部门管理工作的重要体现,是促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各市(县)区、各部门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把搞好考核工作放上重要位置,认真组织,落实措施,坚持考核质量,扩大考核效果。许多单位的主要领导重视考核工作,有的还亲自动员部署,抓好每个环节的措施落实。

(二)建立制度,规范考核。建立制度是规范考核工作,提高考核效果的重要措施。《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和《省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的出台,为全市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多年来的实践探索,逐步使大家认识到,任何工作仅有制度框架,如果没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和操作方法,就难以坚持和奏效。对此,许多机关部门结合自身的工作性质、特点,研究出台切合自身实际的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如滨湖区出台了《滨湖区区管干部年度考核实施办法》,对考核对象、考核内容和标准、考核程序、考核结果使用、几类特殊人员考核等次的确定等五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以文件形式下发至区属各机关单位,规范了区管干部的考核工作。市规划局为加强平时考核,相继出台了《市规划局机关效能考评办法》、《市规划局机关内部管理考核办法》,把全局工作具体分解为公共工作、业务工作、重点目标、其他工作四部分23项,工作目标的分解细化,使考核工作有了具体内容;同时每季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使机关年度考核有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市房管局制定了《房管局日常考核规定》。市法院系统建立了法官业绩档案,对法官的职业道德、纪律作风、审判质效指标、庭审能力和调研能力一一存档,作为年度考核确定等次的依据。市公安局、市地税局根据摊子大、管辖范围广、公务员人数多的特点,将基层派出所、税务所的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人,根据不同业务、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在年终对基层所工作目标考评的同时,一起对公务员进行考核,使考核工作更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考核指标量化细化,考核措施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促进了考核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使考核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定性定量相结合,增强考核的科学性。许多单位在考核实践中,顺应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创新考核的方式方法,使考核工作常抓常新,具有活力。如有的单位在定量考核的基础上,将民主测评、民意测验引入考核之中,在不违背考核程序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个人述职述廉结束后,增加民主测评或民意测验这一程序;有的在确定公务员考核等次上,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既发扬了民主,提高了群众参与考核的程度,又便于领导掌握公务员的全面情况,群众公认程度。团市委在年终考核中,让基层团干部对团市委机关干部进行测评,扩大了参与民主测评的范围,广泛听取了基层的意见。民主测评、民意测验的引入,拓展了考核工作视角,使考核工作更全面更科学。

(四)创新考核方法,提高考核效能。要使我市公务员考核工作有较大的转变,创新考核方法显得尤为迫切。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积极探索市公务员绩效考核考评信息化管理建设。在借鉴省人事厅组织开发的信息化考核系统及兄弟城市经验的基础上,与市人才信息与技术服务中心一起,共同研究开发《市公务员绩效考核考评信息系统》,8月在市人事局机关试用,在多次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完善,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之后又在10个市级机关试点使用。从试点使用的情况来看,这个系统尽管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但在强化岗位职责和个人工作目标的考核方面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我市公务员考核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市的考核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及组织人事部门的认真组织下,考核工作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但是,公务员考核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单位之间的差异较大,这些都影响了考核效能的发挥。

一是认识上还不到位。个别单位的领导和少数公务员,对考核工作意义的认识未完全到位。有的认为考核工作年年搞,年年都是老一套,少数单位对考核工作的形式、方法缺乏创新,满足于依葫芦画瓢,考核中只图形式不求实效;有的把考核工作当作是负担。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考核工作的质量。

二是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备。目前大多数单位没有制订适合自身职能和特点的细化、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公务员考核仍然停留在自我总结、定性考核阶段。定性考核是一种比较模糊的评价方法,印象和人为因素很大,容易影响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

三是考核标准掌握不严格。从近五年考核等次分析,全市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的比例极低,约占到参加考核人数的0.09%;事实上高比例的称职以上等次并不能与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之间简单地划上等号。有的领导经常埋怨对公务员管理缺乏措施和手段,公务员之间忙闲不一,工作推诿、扯皮,公务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但又不运用公务员行为规范、纪律、辞退、考核等法律法规,实施严格管理,以制度和规定来约束公务员的行为。特别是在对待违纪公务员的处理和确定考核等次上,心慈手软,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该处分的不处分,该定基本称职、不称职的放宽确定等次的标准。有的单位为达到回避矛盾的目的,在确定公务员考核等次时完全依赖民主测评或民意测验的结果,有的甚至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确定优秀等次,这种不以工作实绩为基础,仅凭测评结果确定考核等次的简单化做法,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由于少数单位掌握的标准不严格,采用的方法具有随意性,挫伤了认真做事的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考核工作的严肃性。

四是考核的激励作用不明显。以前有些单位曾将公务员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的结果,与单位发放的奖金及目标奖挂钩,强化了考核激励作用。由于市级机关实行了统一标准的津补贴,各单位不能再发放奖金,平时考核无法与奖金挂钩,年终考核的结果虽然与工作性津贴挂钩,但额度大大降低,与平时考核结果不相关,考核的激励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连续多年考核优秀的公务员,在职务晋升上没有体现出优先考虑的原则,影响了公务员争当优秀的积极性。

三、对进一步做好公务员考核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规范的考核是实施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公正的考核是激励公务员尽职干事的导向,严格认真的考核是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能的有力措施。因此,不能满足于现有考核模式和习惯的做法,要不断解放思想,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指导考核工作,不断探索考核工作新方法、新途径。公务员考核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科学政绩观为指导,以上级有关公务员考核规定为依据,建立以岗位职责和部门工作目标完成绩效为基础,以定量与定性考核、日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为主要方法,以信息化考核考评系统为依托的公务员考核体系。

(一)在考核内容体系上求突破。由于各机关部门的工作职能不同、岗位职责不同,采用内容笼统的考核目标体系,很难使各单位都达到考核实效。因此,全市各机关部门要联系本单位实际,拓宽思路,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大胆探索适合本单位、本系统,既简便易行,又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要结合市确定的重点目标和部门工作目标,联系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将工作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形成具有自身部门特点的目标考核体系,使考核目标成为公务员尽职的导向,效能建设、部门管理的措施。

(二)在考核方法上求突破。目前大多数单位公务员考核仍停留在定性考核阶段,必须逐步向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向努力。各机关部门要根据自己的职能特点,把业绩量化划分为若干单元,设定完成日常工作绩效和质量的量化值、创新工作量化值、创优工作量化值等,强化业绩的量化考核考评。总之,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避免考核工作凭印象,评优评先搞平衡的做法。同时,要根据考核目标体系,搞好平时、季度、半年考核工作,发现公务员履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指出纠正,防止年终考核算总账。总之,做到平时业绩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建立起以业绩考核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方法。

(三)在考核手段上求突破。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公务员考核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建立市公务员考核工作的技术平台,用好市公务员绩效考核考评信息系统,在市级机关加大推广使用的力度。有条件的市(县)区机关也都要借助网络和现代化办公条件,将平时考核中的工作计划、工作记实、领导评鉴实行网络化操作,以增进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沟通,提高平时考核的效率和业绩量化考核的准确性。要在广泛使用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考评信息系统的功能,为提升公务员考核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四)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求突破。《公务员考核规定》对考核结果的使用还比较原则,要在贯彻公务员法及相关法规的前提下,拓宽考核结果的运用范围,加快与考核工作相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政策研究。要根据考核情况选调优秀年轻公务员出国培训和专门培养培训,加强优秀公务员的多岗位交流培养;对基本称职、不称职以及末位公务员要组织提高培训,建立待岗、降职机制,以加大考核工作的激励、鞭策作用。

乡镇基层公务员行政能力调研报告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境下,需要大量的基层公务人员直接引导、指导和服务。因此,提升基层公务员的行政执行力,意义重大而深远。而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尤其是县乡基层公务员的能力建设,不仅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如何与时俱进、不断适应与满足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是公务员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基本情况

自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以来,市公务员队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历经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充满生机与活力、勤政务实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截止去年年底,全市在职公务员共有1811人。其中: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53人,具有科级职务的907人,分别占全市公务员总数的2.9%、50.01%。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2人,占0.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461人,占25.45%;具有专科学历的767人,占42.35%。在年龄结构上,45岁以上公务员为707人,占公务员总数的39.04%,35岁以下公务员441人,占公务员总数的24.35%。从总体上看,与1995年推行公务员制度初期相比,公务员队伍在数量上趋于精简,结构上不断优化,素质和能力上进一步提高。

二、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公务员队伍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还有差距。临湘市是一个农业大市,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急需一大批掌握现代经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外贸、农业、旅游、畜牧养殖和各类法律法规知识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来支撑和推进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而目前我市公务员队伍专业结构比较单一,懂经济、会管理的公务员相对缺乏。虽然从比例上看,具备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的公务员占公务员总数的67.8%,但大部分是参加工作后脱产、半脱产、函授的进修学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内容不够系统,对经济政策和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充分,因而,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指导基层,切实为农服务。

(二)基层公务员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偏低。由于改革开放和各种改革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出现,面对复杂局面,不少基层公务员不去认识、不懂分析、不会处理,片面地、孤立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和矛盾,经常把问题上交,把问题扩大化,从而导致“到市、赴省、上京”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三)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偏低。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已相对滞后。有的公务员受传统重权轻法思想的影响,不尊重法律法规,工作中滥用职权,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甚至目无法纪、为所欲为,违法施政;有的对上级、领导的招呼言听计从,从不考虑群众利益和法律后果。

(四)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亟待加强。一是思想不够先进,观念陈旧。有些机关公务员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着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追求安逸、不图创新等问题,这些将成为制约全市投资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二是服务意识不强、质量不高。一些部门、单位受利益驱动,过分强调部门和单位的权力,却忽视了应尽的义务,在工作中重管理轻服务,或只管理不服务,严重存在着服务缺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等问题,制约了全市发展的质量和进程。

三、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众所周知,基层公务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大都担负着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建设农村、稳定农村的重任,是引导群众积极发展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其能力建设的优劣不仅影响民心向背、事业兴衰,更从某种程度上促进或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进程。为此,笔者认为,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更需要提高五种能力,发挥五员作用。

(一)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当好为民排忧的服务员

皇粮国税的取消进一步彰显出政府转型的决心,说到底是政府从审批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小政府,大服务已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党在新时期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所迈出的坚实步伐。当然,政府的服务离不开广大基层公务员的认真贯彻和具体操作。因而,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便成了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首先要彻底破除公务员的官本位思想,树立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从思想上、感情上、作风上真正解决好为群众与靠群众的问题,自觉做到时时想群众,事事为群众,处处靠群众,无私奉献,甘当人民的服务员。其次,要真心埋头基层工作,善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基层工作的重点是三农,但涉及的领域却包括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民政、司法、公安、计划生育等多个方面。面对复杂的工作,基层公务员必须认真克服服务缺位、空位,管理错位、越位的弊端,切实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上下功夫,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和高效服务不断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二)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当好带民致富的导航员

搞好协调服务,发展农村经济是繁荣乡镇、富裕群众的重要途径。目前,随着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实施,其行政职能进一步发生转变,指导服务功能明显增强,这就要求广大基层公务员,要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尽快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真正当好带民致富的导航员。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加强对市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加深对市场经济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的认识;其次,要善于结合当地实际,自觉运用市场规律指导农民的生产生活,特别是在围绕单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上,重点搞好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全方位的服务。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再次,在指导农民依照市场规律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还要从本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统筹好乡村、区域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通过政府有限的管理,化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利益集团间的不和谐音符,努力把蛋糕分好,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当好知法守法的示范员

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广大基层公务员由于身处执法第一线,其法律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法制环境的健康发展。所以,必须注重提高基层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只有通过他们的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真正促进法制与人的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为此,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强化知法学法的角色意识。作为执法的主体,要把自觉学习各种法律知识,特别是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知识作为提高自身执法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强化依法行政观念,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其次,要强化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基层公务员作为公职人员,往往手中都拥有一定的权力,然而权力来自于人民,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执法中要严于律己,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坚决避免滥用职权和吃拿卡要的错误行为。切实将服务功能寓于依法行政当中,真正做到公正执法、真心服务。第三要强化推动普法的责任意识。基层工作中,公务员接触最多是对法制需求日趋增多的基层农民群众。加强法律宣传,是推动全民普法教育,建设和谐法治环境的重要内容。所以,基层公务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既要做学法守法的模范,又要做执法普法的模范,这也是衡量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因素。

(四)提高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当好维护稳定的协调员

目前,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利益格局的进一步调整,广大农村在迎来黄金发展期的同时,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也不断涌现。面对复杂的局面,基层公务员如何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不仅是加强其自身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判断基层政府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提高基层公务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当好维护稳定的协调员,一要强化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即把维护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作为研究对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分析问题、处理纠纷、化解矛盾的过程中,心中时时处处装着群众,并把他们的冷暖放在重要的位置。二要讲究方式方法,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要针对群众思想上的新变化,积极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情感交流,倾听民情民意,依法合理地处理他们反映的问题,及时化解群众间的纠纷,力争将阻碍和谐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三要准确判断分析,提高应变能力。任何矛盾的产生都是有端倪可查、有规律可寻的。为此,基层公务员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政治觉悟和洞察力,遇到复杂问题时,要冷静思索,认真把握,积极协调关系,果断采取措施。切实为建设稳定祥和、诚信团结、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尽职尽责。

(五)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当好促进和谐的参谋员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公务员只有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有针对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即在调查研究中,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真正蹲下来、沉下去,深入企业、深入社区村组、深入群众,把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忧虑什么、期盼什么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认真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真实情况,切实为基层建设献计献策,提供详实的信息资料。其次,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工作决策的预见性和实效性。因而广大基层公务员要把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贯穿于解决诸多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在统筹城镇与农村、工业与农业、资源与环境、短期与长期等关系的同时,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妥善化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困难群众扶助、义务教育、医疗合作、土地征用等影响群众心态和情绪的突出问题,真正把构建和谐乡镇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第三,要坚持以民为本,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提高基层公务员分析问题的能力,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善于集中民智,及时总结群众的经验做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调研质量,不断发挥参谋作用,促进县乡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加强基层公务员能力建设,即加强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农村经济必将得到长足发展,农民收入、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农村整体面貌、环境得到有善变化,农民素质也将不断提升,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更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推动临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乡镇公务员调研报告

、根基情形

自奉行国家公务员轨制以来,市公务员队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正视下,历经10余年的培植和成长,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顺应形势成长需要的布满朝气与活力、勤政务实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截止去年年尾,全市在职公务员共有1811人。其中:处级以上率领职务的有53人,具有科级职务的907人,分袂占全市公务员总数的2.9%、50.01%。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2人,占0.1%;具有年夜学本科学历的461人,占25.45%;具有专科学历的767人,占42.35%。在春秋结构上,45岁以上公务员为707人,占公务员总数的39.04%,35岁以下公务员441人,占公务员总数的24.35%。从总体上看,与1995年奉行公务员轨制初期对比,公务员队伍在数目上趋于精简,结构上不竭优化,素质和能力长进一步提高。

二、公务员队伍能力培植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公务员队伍培植取得了必然成就,但跟着经济社会的成长,我市公务员队伍在思惟不美观念、行为体例和工作效率等方面与经济培植和社会成长的要求还有必然的差距。

(一)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与农村经济成长还有差距。临湘市是一个农业年夜市,跟着市场经济的快速成长,我市急需一多量把握现代经济打点、企业经营打点、外贸、农业、旅游、畜牧养殖和各类法令律例常识的复合型行政打点人才来支撑和推进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成长。而今朝我市公务员队伍专业结构斗劲单一,懂经济、会打点的公务员相对缺乏。虽然从比例上看,具备年夜学本科和专科学历的公务员占公务员总数的67.8%,但年夜部门是加入工作后脱产、半脱产、函授的进修学历,理论基本不够扎实,进修内容不够系统,对经济政策和打点常识把握不够充实,因而,不能有用地开展工作,指导下层,切实为农处事。

(二)下层公务员措置突发事务、应对复杂场所排场的能力偏低。因为更始开放和各类更始益处关系的调整,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务不竭呈现,面临复杂场所排场,不少下层公务员不去熟悉、不懂剖析、不会措置,片面地、孤登时看待和措置问题和矛盾,经常把问题上交,把问题扩年夜化,从而导致“到市、赴省、上京”的上访事务时有发生。

(三)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偏低。跟着我国依法治国历程的加速和人平易近群众法令意识的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已相对滞后。有的公务员受传统重权轻法思惟的影响,不尊敬法令律例,工作中滥用权益,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甚至目无纲纪、随心所欲,违法施政;有的对上级、率领的号召言听计从,从不考虑群众益处和法令后果。

(四)公务员队伍作风培植亟待增强。一是思惟不够前进前辈,不美观念陈旧。有些机关公务员精神状况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着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追求安闲、不图立异等问题,这些将成为制约全市投资情形改善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成长的“瓶颈”。二是处事意识不强、质量不高。一些部门、单元受益处驱动,过度强调部门和单元的权力,却轻忽了应尽的义务,在工作中重打点轻处事,或只打点不处事,严重存在着处事缺位、打点错位和功令越位等问题,制约了全市成长的质量和历程。

三、增强下层公务员队伍培植的几点思虑

众所周知,下层公务员与人平易近群众的关系最直接、最慎密亲密,年夜都担负着团结群众、处事群众、培植农村、不变农村的重任,是指导群众积极成长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其能力培植的口角不仅影响平易近心向背、事业兴衰,更从某种水平上促进或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成长的历程。为此,笔者认为,增强下层公务员队伍培植,更需要提高五种能力,阐扬五员浸染。

(一)提高公共处事能力,当好为平易近排忧的处事员

皇粮国税的打消进一步彰显出政府转型的决心,说到底是政府从审批型向处事型的改变。小政府,年夜处事已不仅仅是一句浮泛的口号,而是党在新时代坚持与时俱进、以酬报本,为促进社会协调成长所迈出的坚实轨范。当然,政府的处事离不开泛博下层公务员的当真贯彻和具体操作。因而,提高下层公务员的公共处事能力便成了一项主要而紧迫的使命。提高下层公务员的公共处事能力,首先要彻底取销公务员的官本位思惟,树立一心为平易近的公仆意识。从思惟上、激情上、作风上真正解决好为群众与靠群众的问题,自觉做到不时想群众,事事为群众,处处靠群众,无私奉献,甘当人平易近的处事员。其次,要真心静心下层工作,长于解决群众的现实坚苦。下层工作的重点是三农,但涉及的规模却搜罗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平易近政、司法、公安、打算生育等多个方面。面临复杂的工作,下层公务员必需当真战胜处事缺位、空位,打点错位、越位的短处,切实从群众的根柢益处出发,在为群众解决现实坚苦,供给更多、更好的处事上下功夫,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自身的精采形象和高效处事不竭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全力营造协调、融洽的人文环境。

公务员培训调研报告

根据自治区人事厅的安排,现将我市公务员培训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十年来,我市公务员培训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1996年我市国家公务员制度入轨到位,公务员管理的各项法规有效运作。十年来公务员培训工作按照自治区人事厅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朝着有序化、系统化、法制化的轨道积极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为核心的培训体系。

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推行,使我市国家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以适应入世需要,提高工作技能的学习氛围逐步形成。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坚持培训服务于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按照“围绕一个主题,完善两个机制,实现三个突破,抓好六项培训”的思路,使培训工作有序的开展。围绕公务员能力建设这个主题,完善了计划调训和培训考核机制,实现了培训内容,教育形式和管理方式上的新突破,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抓分类培训,注重层次性。以县级干部重点培训——科级干部优先培训——一般干部强化培训为主线,每年都把县处级干部和优秀中青年科级干部的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紧抓不舍。 近5年来,每年举办县级干部培训班2期,每期2—3个月。目前已有600多名县级干部参加了培训,县级干部已全部参加轮训。举办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5期,有300多人参加培训;举办科级和一般公务员培训班十几期,有1000多人参加培训。培训中我们还始终坚持按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举办不同类别的短训班。几年来我们先后举办妇女公务员、参照公务员、党外公务员、乡镇(街道)公务员和团干部培训班40多期,有近2500人参加了培训。

2、抓按需培训,注重针对性。形成了以政治理论——现代知识——岗位技能为主的培训。坚持 “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围绕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展针对性培训。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在培训内容上基本形成了政治理论,现代知识和业务技能三个固定板块,并有重点的开展公务员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依法行政等培训。

3、抓重点培训,注重实用性。形成了以主体班一一专题讲座——在职自学为主的培训体系。在培训中坚持三位并举,对重点对象通过主体班进行培训,对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专题讲座,请知名专家学者辅导,对工学矛盾比较突出的公务员,采取在职自学、系统掌握能力建设中的应知应会,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在职自学为基础,以主体班为重点,以专题讲座为补充的培训体系。先后系统地学习了《公务员依法行政》、《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展望》、《公务员世贸组织读本》等。并组织相关部门公务员参加了宁大网络中心举办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培训。

4、抓多样培训,注重实效性。形成了课堂教学——社会调研——集中讨论为主的培训方法。培训中把握公务员的认知规律,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在讲课本的同时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座谈讨论或进行社会调查,使学员在学习中思考问题,运用理论指导调研,在调研中寻找对策,从而真正提高公务员在行政管理中的驾驭能力。

5、抓规范培训,注重科学性。形成以约束——考评——激励为主的培训管理体系。市委根据我市干部队伍实际,先后制订下发了《1996—__年银川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银川市__—__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按照这个规划,我们制定了 《国家公务员__年—__年培训规划》,并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坚持公务员培训与考核任用相结合,推进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制定了《银川市国家公务员证书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每个公务员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并建立培训登记考核制度,培训学时可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五年为一个周期,不按规定参加培训或培训考核的不合格的,当年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称职等次。同时今年初又起草上报了《银川市国家公务员培训规定》,近期将以银川市人民政府名义印发实施。

6、抓系统培训,注重开放性。形成了以行政学院——高等院校——部门为主的培训体系。1996年市委提出了“加强党校建设,建立行政学院,把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公务员以及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结合起来,建设好一个基地,培养三种人才”的工作思路,我市把行政学院建设作为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划拨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扩教学楼,初步形成了一个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培训基地,从而使培训的整体功能进一步辐射。在抓行政培训的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千方百计拓展市外培训,先后与区行政学院,唐山市行政学院,深圳行政学院,西北农大等合作开展培训。同时各部门又以部门为中心开展了专业知识培训,从而使我市培训工作形成了以市行政学院为主要阵地,市外培训为拓展,基层为主要补充的开放格局。

过去的十年里我市干部培训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提高了全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市委和政府在抓好干部教育,公务员培训的同时,还注重抓好在职干部党校业余班的本科和专科学历教育。因此十年来我们的工作经验是:

一是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加强指导,是推进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二是培训求实,方法求活,思路求新,是保证培训工作在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键;三是结合实际,注重效能,适应需要是推进培训工作跟进时代特点的重要依据;四是健全制度,强化机制,加强管理是保证培训工作紧而不散的有力措施。

二、公务员培训工作遇到的突出问题

加入wto后给国家公务员带来了明显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们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是:

1、经费紧缺。培训教育经费在 “财政”中缺乏相应的保障。尽管人事部和中办对公务员培训经费有明确规定,但落实到基层难度比较大,缺乏财政的投入。公务员培训管理部门也没有集中使用的经费,因此有些公务员培训项目难以落实。

2、公务员中的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单位的学习也缺乏新意,只做表面文章,没有真正从公务员的能力建设上下功夫。集中培训过程中,每当调训任务下达后片面强调工作忙离不开。有的单位领导对下达的培训任务当成负担,在执行过程中常常有消极抵触情绪,致使有的人反复培训,有的人在培训周期内享受不到公务员培训的权利。

3、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整体教学水平不高。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特别是短训班讲座呆板,缺乏活力,有的教师长期用一个讲稿,举用一个案例,目前教材是自治区指定的几本书,教学形式采取老师讲,学生听,在时间紧,课程多的情况下,课堂灌输,一刀切,使学员产生厌学心理,影响了学习的热情。同时对学员想学什么知识,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缺乏了解,致使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

4、领导干部对公务员培训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内在动力不足,存在培训结果使用与晋升职务相脱离现象。部分干部虽然职务上去了,而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的水平却没有相应提高。有些单位领导意识不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自身知识老化,能力转低,出现了“结构性淘汰”的现象。自我感觉良好,对本单位公务员的培训工作缺少支持。

5、党校与行政学院管理体制不明确,职能不清。人事部门缺乏对行政学院的业务指导,国家人事部确定的五项指导原则难以落实。

6、缺乏组合式的动态办学培训。目前的公务员培训工作按市委要求统一在市党校进行,由市党校指定教学老师,设计教学方案,难于按公务员的需求组织教学点和培训班,与公务员培训工作要按需选择基地,选聘教师,实现培训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培训质量也不同程度的受到制约。

三、关于如何认识当前公务员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今后培训的思路和重点有何建议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政府的职能,行政管理方式和公务员队伍的知识水平,精神状态,工作作风都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认为。

1、要强化措施,保证培训质量。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公务员培训的理念、形式、内容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培训的质量关系到干部整体素质是关系到能否承担入世后工作责任的问题。

2、培训的行为要推向市场化,树立培训工作市场化的理念。培训机构应根据市场行情调整培训计划,采取进修考察,举办论坛和高研班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

3、适应新形势要求,不断改进培训工作,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应成立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参加的国家公务员培训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培训教育工作,解决实施中的困难;二是资金投入到位,公务员培训是一个基础性的需要不断提高的事业,经费不落实,搞培训只会成为空谈,所以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加以落实;三是筹划协调到位,国家公务员培训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定培训规划,对培训内容、教师聘请、教学管理等进行安排,避免虚拟培训带来的虚拟培训效果。

4、培训范围推向全员和内容的国际化。对每一个在职的公务员都要保证其接受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目前状况看公务员对世贸知识和世贸规则知之较少,甚至不知,懂得国情,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掌握世贸组织规则的复合型公务员数量太少,因此要采取措施强化培训。

5、培训与使用,利益挂钩对接。实行培训登记和公务员理论培训准入制度,对没有参加培训和培训考试不合格者,在提拔、晋级、增资等方面给予一票限制权。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建议有关部门:

(1)制定各级各类公务员的能力标准。根据公务员职业发展和政府工作需要,确定培训目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逐步形成以需求为导向,计划调训,自主择训,竞争参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统一制定培训规划,调训教学,考试考核等工作规范。

(2)拓宽公务员区外和境外培训的渠道。学习和借鉴外省和国外现代行政管理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拓展视野,培养造就管理科学的业务骨干,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出区出国(境)进行培训。

(3)加大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力度。首先要领导重视,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第三是建立制度,进一步认识培训教育工作与干部成长、促进工作的关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和在职学习的各项制度。从量化责任、硬化考核、强化激励等环节上把培训与任职有机的结合。

(4)开展公务员的理论课题研究。充分利用我区高等院校等优势,结合培训的实践研究培训的难点、热点问题,把握培训规律,定期制定国家公务员专业知识培训方案和更新知识培训中的专业课培训方案。使每一个时期的培训工作有的放矢,不断深入地开展培训工作。

(5)建立健全培训工作的相关规范和制度,推进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同时建议自治区要根据不同时期的要求,组织各地公务员培训管理者进行学习考察,实现培训管理者先行接受培训,系统地学习培训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培训工作的应变能力。

四、对公务员培训创新包括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创新分别有何意见和建议

1、适应时代需求,结合本地实际,实现培训观念上的创新。一是把干部培训工作作为人才资源的一部分,不断提高质量和效能;二是树立终身培训观念,解决知识与年龄同步老化问题;三是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在培训中实现由简单知识技能培养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四是树立培训促进生产力观念,培训出人才,培训出效益。正确评价和认识培训工作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

2、转变工作职能,实现培训模式上的创新。逐步建立一套 “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培训模式。一是培训思路上做好从 “要我学”的点名调训向“我要学”的按需培训转化,从应急培训向系统教育转化;二是在培训方法上不断增加如东西部对口交流,社会调研,案例分析,参观学习等方法;三是在教学内容上注重邓小平理论和 “____”思想,重点应是当代经济、科技、法律的学习,突出参与国际竞争,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技能培训;四是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如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手段;五是在组织形式上,变“组织领导型”为“组织服务型”。主要工作措施上:

(1)确定一个标准。标准要有权威性,强制性和目标性。标准分两类,一是公共知识,如计算机、电子政务、外语等;另一类是专业知识,包括应具备的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

(2)建立两个库。一是培训需求库,包括在岗干部的知识达标情况,需要培训干部的分布;二是教学师资库,按专业建立客串教授库,按教学质量和水平建立培训基地库,实现师资资源共享。

(3)组织多个教学点,实现组合式动态办学,根据干部对学习的需求,组织教学点和学习班,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3、严格宏观管理,实现培训机制的创新。

(1)调控机制。建立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宏观管理制度。各级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定期对公务员培训工作作出长远规划和指导性计划,以调控培训对象、内容、质量以及培训机构之间的关系等,重要是对公务员所要达到知识标准的确定,对公务员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认定,以及根据实际需要做好培训服务等。

(2)约束机制。实行干部岗位培训任职资格制度,按照不同职级干部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强制性要求干部在任期内必须达到,对达不到的实行待岗,下岗或降级使用,后备干部达不到的不得提拔。

(3)监督机制。实行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和培训基地资源评估制度。培训质量评估主要通过对公务员培训的计划环节和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主体等与实际需要及预期目标的比较,评估出培训质量的优劣。培训基地资源评估主要是通过对培训基地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服务质量等软、硬件资源进行评估,筛选出最适合的培训基地。

(4)竞争机制。实行择优使用和奖惩制度,通过一定程序的评选,对学习成绩优异、学有所成的干部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优先使用;鼓励教师进行业务创新、知识更新,对教有所长,教有所成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作为继续聘用的主要依据。

五、关于对提高培训质量,自觉接受学历教育和公务员培训的基地、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有何意见和建议问题

1、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对公务员进行全员培训,已具备较强办班实力和经验的,要纳入公务员培训体系。

公务员培训采取短、中、长期相结合。举办一些短期的理论讲座班,演讲会等,可聘请国内外著名教授和研究人员,就最新理论和动态进行讲座,给公务员输入新观念,新思维,提高公务员的创新能力。举办中长期培训班,时限为1—2年,设定考试科目,选拔优秀公务员送到国内外高等院校进行系统理论教育。

2、进一步调动公务员培训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公务员自觉接受学历教育,对大学本科以下学历的公务员,按年龄界定提职并采取措施鼓励和要求其提升学历,并对学费给予适当补助。对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公务员,激励其再提升学历,财政部门应予适当保障。同时对西部地区公务员学历教育考试降低英语分数。

3、采取措施强化培训基地建设,做好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针对教师队伍素质状况建立一系列制度,如建立教师的竞聘上岗制度,增强教师队伍的竞争意识;建立教学水平整体评估制度,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提高教学水平;建立教学激励制度,将评估制度与激励制度挂钩,激励教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的工资待遇应视科研成果,学生选课人数确定,对讲课内容陈旧、质量不高、没人选课的应不予聘用或下岗,每期培训要通过测评和评估对教师的授课情况打分,或网上公开评论,增加教师压力,迫使其爱岗敬业。

针对培训人员的在职特性,建立相应制度,从根本上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如建立并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严格执行考试考核制度等,对公务员培训期间的培训情况建立个人培训档案,并将每年的培训成绩与培训的出勤情况纳入全年考核,在干部的提拔、任用、定级等方面建立公务员培训激励机制,真正落实好《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

六、关于对整合公务员培训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方面意见和建议问题

要实行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资格认定制度,有计划把对现有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和有条件承担公务员培训的高等院校进行资格认定,明确职能,规范管理,确保培训质量。充分发挥行政学院在公务员培训中的主导地位,不断拓展培训中心的培训业务。行政学院作为公务员培训的主要基地要改进目前的工作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在公务员培训中发挥领先优势,创立培训品牌,形成一个以行政学院为主体,以高等院校为依托,以培训考试中心为补充的培训格局。将区市两级行政学院合并成一所集公务员培训教研为一体的综合培训基地。

七、关于对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公务员培训同时规范培训市场,制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等现象的意见和建议问题

公务员培训网络建设应遵循布局合理、相互配合,功能齐备,各展所长的原则,培训管理部门要统筹规划公务员培训机构网络,一是建立公务员培训资质审核制度,制定培训机构资格认定办法,实行依法培训。由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的联合审核,对不根据国家公务员制度要求,没有结合政府管理工作实际,课程开发不明确,教材不规范,教学与研究没有体现公务员特点的坚决遏制;二是实行公务员培训年度计划备案制度,对年度培训的情况与下一年培训的计划要逐级上报备案。建立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制定培训评估标准,运用现代化评估手段,促进培训教育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加强公务员培训证书和有关培训活动以及相关的中介组织管理,对组织人事主管部门没有认定的培训班,其学时不做为公务员证书验证登记的依据;三是加大查处的力度,坚决制止以牟取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公务员培训,对违规进行培训的采取强制性措施予以制止,对未经申报批准或不具备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资格而实施公务员培训的单位负责人按有关规定给予通过报批评或行政处分;四是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凡发现借公务员培训名义搞违规活动的可以向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举报,由各级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严肃查处。

第13篇 实施公务员法调研报告

在建立公务员法学习长效机制上还不够完善。在今后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抓好、抓实,做到常抓不懈。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实施公务员法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实施公务员法调研报告

《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公务员队伍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迈进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们要深入学习、广泛宣传、规范实施,充分发挥《公务员法》的指导和规范功能,努力建设一支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公务员队伍。

一、把握特点,深入学习宣传

国家出台的《公务员法》既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又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基本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公务员法》是在充分总结我国近二十多年干部人事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该法涵盖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吸收了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符合我国公务员管理的特点和规律。

(二)管理制度有所创新。《公务员法》既保持了我国公务员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在某些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如:调整扩大了公务员范围,将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均列为公务员;实施分类管理,将公务员职位类别划分为综合管理、专业技术和行政执法三大类。

(三)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公务员法》规定进入公务员队伍和职务升降实行公开考试、考核,坚持竞争、择优原则,考试录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项制度。这些制度的确立,从法律上保证任何符合条件的公民都有资格参与竞争,拓展了公务员的来源和途径,确保了公务员队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从公务员权益保障制度来看,《公务员法》除明确规定了公务员的晋升、奖励、培训、工资福利保险、申诉控告等权利保障制度外,还建立了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为解决因履行聘任合同而产生的争议提供了解决途径。

二、抓住关键,强化规范管理

(一)抓好配套政策研究工作。制定配套政策是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的重点。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积极做好《公务员法》的地方配套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同时做好现有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该修改的修改,该完善的完善,该废止的废止,为《公务员法》的贯彻落实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我市推行公务员制度以来在制度创新、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和好的做法,重点研究我市实施《公务员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把配套政策准备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二)抓好公务员职位设置工作。开展公务员职位设置工作是贯彻《公务员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先行一步,抓紧落实。职位设置是公务员登记和定职定级的前提,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职位和职务作了较大的调整,因此要根据新的法律规定和中央的统一部署,规范我市各级机关的公务员职位设置。同时,还要在开展公务员登记工作的基础上,对违规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超编人员、超职数配备人员依法依规进行清理。

(三)抓好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要加强对《公务员法》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公务员法》实施情况开展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公务员的岗位责任和行政行为,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坚持从严治政、赏罚分明,促进公务员忠于职守、勤勉尽责、遵纪守法。通过行政执法监督,加强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及时发现、揭露和纠正执法违法行为,保障《公务员法》的贯彻落实。

三、突出重点,加强素质建设

要按照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公务员队伍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公务员队伍建设力度。

(一)把思想政治建设贯穿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始终。思想政治素质是公务员素质的灵魂。要始终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始终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公务员队伍,不断提高广大公务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把能力建设贯穿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始终。能力建设是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点。要按照《公务员法》提出的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和素质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广大公务员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五种本领,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即:不断提高促进发展、推动改革、维护稳定的本领,不断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不断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本领,不断提高善于学习、善于调查研究、善于自主创新的本领。

(三)把弘扬公务员精神贯穿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始终。首先,要狠抓公务员精神的学习培训,在全体公务员中树立和强化公务员精神意识。公务员精神的主要内涵是: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要组织全体公务员认真学习公务员精神,牢固树立和不断强化公务员精神,使每一个公务员都真正成为公务员精神的实践者和体现者。其次,要努力在实践中培育公务员精神。广大公务员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走出机关、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与群众打成一片,不断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再次,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公务员精神的培育做出表率。各级领导干部既是公务员队伍中的一员,又是公务员队伍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要带头培育公务员精神,自觉用公务员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促进公务员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推动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的建设。

《公务员调研报告(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