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工商局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工商局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开展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 探索干部廉洁自律管理新途径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对本系统近年信访案件的发生,结合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进行调查研究,探索系统干部队伍管理的新途径,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案件分析
去年年底的一个晚上,工商所所长_____和朋友在其辖区一俱乐部喝酒,结账时因摔碎酒杯的赔偿金额达不成一致与俱乐部工作人员发生争执,俱乐部遂向公安部门报警。在处警民警到达现场后,_____继续争吵,处警民警采取了将其在派出所进行留滞的处理措施。对其行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市局党组召开全局警示大会,对_____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并免除其工商所所长职务。_____是一名工作能力很强的工商所长,所管辖区域主要为城乡结合部,管理情况复杂,他处处以身作则,敢于碰硬,方法灵活,食品安全监管等各项工作走在前列。这次酒后滋事,采取不当方式处理消费纠纷,在公安部门、监管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破坏了工商部门的良好形象,受到政纪处分,干部们感到很惋惜。
在调查中,我们注意到,_____喜欢结交朋友,时常与朋友在辖区内餐厅等场所聚会,饮酒过量时情绪容易激动。被调查对象均认为,_____消费时,每次都按照市场价格,能够现场结清款项,过度饮酒时出言不逊只是个人生活习惯,没有违纪违规。我们认为,正是这些小节,日渐滋生_____的自满,以致演变为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以此为鉴,我们深思:怎样将提高自律能力与工作结合,有效预防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保护干部、维护良好的工商形象?
二、防范措施
区局党组将探索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新课题交予_____市局试点。我局按照要求,进行专项课题调研、制定《试点实施方案》,组织试点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干部廉洁自律管理几点启示:
1、建立积极的防范措施,保护干部,是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的根本目的。查找风险点,将权力在阳光下晾晒;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将权力在阳光下运用,使干部算好人生帐,防微杜渐,规范岗位自由裁量权的使用,能最大限度减少不廉洁机会,降低干部的廉政风险。
2、教育经常化、多样化,是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的基础。风险教育面向重点环节、重点岗位人员,加大次数和频率,于无声处,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能有效促进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措施的落实。
3、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是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的保证。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管理空当,往往会“诱发”干部犯错误。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堵塞制度漏洞,能有效防范履行职责中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4、强化监督,是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的关键。没有监督的管理是失控的管理,通过监督,追究责任,实施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措施,能有效避免廉政风险演化为违纪违规行为。
(一)具体做法
按照计划、执行、考核、修正的工作思路,分为前期准备、动员学习、探索实施、总结提高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市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部署廉政风险点防范工作任务。在市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纪检监察室具体负责协调、指导、监督、日常事务性工作。召开循环转段动员大会,进一步拓展充实内容,明确监管风险点防范重点,不断营造工作氛围。
2、广泛动员,排查廉政风险点
实行全员动员,边探索、边推行、边修正。把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队伍管理、财物管理作为重点领域,以点为内容,对有潜在不廉洁行为的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结合岗位职责和部门职能,从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三个方面,广泛开展 “四查”活动。一是个人自查。按照自己查、群众帮、领导提、组织审四个程序,认真查摆和分析个人廉政风险点。二是部门评查。结合部门职能,评查部门风险点。三是交叉互查。部门之间互查互评,查漏补缺。四是评估审查。突出工商职能特点和工作重点,评估确认风险点,确定防控目标。经党组公示确认风险点,风险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制定防范管理具体措施。
3、健全考核机制,不断修正完善
将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进行平时督查考核、年终绩效综合考核。考核结果,记入个人廉政档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存在的风险点,及时予以纠正,对新出现的风险点,进一步研究制定防范措施,确保风险防范工作长期有效。
第2篇 2023年度县工商局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工商局____年度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情况分析
____年度,××县工商局_____中心及各站(点)共受理各类案件__件(申诉__件、举报_件,建议_件,检举_件),其中:区工商局_____指挥中心受理分派__件,占申诉总量的__%,县局和工商所直接受理__件,占申诉总量的__%。以上受理的各类案件已全部办结,办结率___%。
一、申诉情况统计
申诉内容为商品质量类__件,占申诉的__._%,服务类_件,占申诉的__._%。申诉列前五位的依次为:服装鞋帽类__件,食品类__件,农资类_件,文化体育用品类_件,通讯产品类_件,分别占商品类申诉的__._%、__%、__%、__._%和__._%。服务类申诉_件:订阅托运服务类_件,移动通信服务类_件,其它类_件。
二、举报情况统计
____年举报共_件,无照经营举报_件,占总举报量的__%;质量举报_件,占总举报量的__%。
三、商品和服务申诉的热点问题
_、服装鞋帽类申诉和食品类申诉居商品类申诉较多。
(_)服装鞋帽类。
申诉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消费者对鞋类三包规定了解不清以及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上。一是消费者因为购买的鞋子出现开胶或者脱线,在三包期内要求经营者退换货,经营者在退货时按规定商家收取一定的折旧费,大多数消费者不了解扣除折旧费的原因,因此在退换及维修方面与经营者发生争议。二是消费者购买的成品衣服在生产环节就存在质量问题,消费者买时没有仔细检查,拿回家发现买回的衣服存在质量问题,要求退货,商家推诿不予以解决,由此引起申诉较多。
(_)食品类
主要原因:一是法律法规的宣传,主要是《食品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使人民群众的消费维权意识有了很大提升。二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加重视,发现质量问题时,能够及时拨打_____申诉、举报,工商部门能及时为消费者挽回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_、农资类申诉集中。
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经营者不能及时、有效履行“一帐通”规定和质量服务承诺,以及部分农民农业种植技术水平不高,不能正确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而进行投诉,导致农资消费纠纷较多。
第3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工商法制建设调研报告
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推进工商部门法制建设,在前段时间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本局法制科对我局法制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本报告。
一、调研工作体会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工商建设。一方面,我们工商部门很多工作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干好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关键靠人,本质在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向前发展。实践证明,任何一项工作,越向纵深推进,难度就越大,就越要有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作保障。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二是要坚定不移地围绕第一要务,促进经济科学发展。能不能加快科学发展,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我们要牢牢把握服务这个宗旨,着眼点就是要进一步促进工作指导思想的转变、工作思路的调整、工作方法的改进,找准履行职责与服务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运用和延伸工商职能,为经济发展办实事、作贡献。
三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市场监管执法。加强管理,搞好规范,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是推进经济健康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放松管理,不讲规范,必然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最终阻碍经济健康科学发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是维护市场秩序,根本目的是促进科学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在营造规范有序、和谐诚信的市场环境中,在强化监管中展现工商风采,树立工商形象。
四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提高行政效能。创新是我们工商事业发展永葆生机的源泉。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时代,面临着很多新的任务,也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用创新的方法来解决。一定要改变过去封闭的、单向的、固定的思维方式,树立开放的、多向的、辨证的思维理念,统筹兼顾,大胆地试,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手段、创新的方式方法、创新的思路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各项工作新突破。
二、立法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重视依法行政工作,工商部门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工商部门,特别是基层工商部门在法制工作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给依法行政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和障碍。比如:某些重要的法律缺位或严重老化,不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利于工商部门市场监管职能的实现;立法层次偏低;某些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法律冲突现象较多等。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严格制定并执行立法计划。使立法工作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防止匆忙立法和不必要的立法,全力保证重点立法项目,最大限度的减少立法工作中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使立法做到既有现实性,又有科学性,既统筹兼顾,又突出重点,既注重当前,又顾及长远,从而发挥整体效应。
二是坚持各方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因此在立法中要注意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消除部门意识。要体现公正、公开、公平原则,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对社会各界提出的合理意见,认真研究吸纳。
三是制定规章、规范性文件不能与上位法相抵触。各地方、各部门从地方和部门利益出发,在制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时往往会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这就要求各部门和地方应当从大局出发,具有全局意识,要加强中央和地方、部门立法的协调配合。
四是加强地区之间交流,借鉴了其他部门和地区的成功经验。
五是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通过跟踪评估机制,发现法律法规执行中的种种问题,加以解决和修正。
三、行政执法及执法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工商行政执法水平总体上在不断提高,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很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决策机制不够完善,透明度不够;二是执法中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仍然存在;三是执法监督力量不足;四是不能正确看待复议应诉工作,发生行政复议应诉案件如临大敌,为了撤销复议或者避免诉讼,不惜损害执法尊严满足相对人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按照依法行政,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在深入调研论证基础上,积极采纳建设性、合理化建议作为决策依据,确保重大决策的合法性。此外,要强化对决策的外部监督, 利用各种载体及时发布重要政策信息,加大工商的透明度,打造阳光政务,提升工商执法的社会公信力。
二是进一步完善内部、外部制约和监督协调机制,维护法纪的严肃性。要实行执法公示,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审核等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对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处罚工作的激励机制和权力保障制度,赋予行政执法必要的刚性手段和较为具体的执法依据,提高行政执法质量。
三是对各种涉及行政相对人直接利益的、对工商部门具有较大影响的行政执法行为,如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处罚行为等,要建立严格的事前审核机制。由法制机构对这些行政执法行为的执法依据、执法内容、执法程序、执法文书、执法结果进行严格审核,以保证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有效,防范法律风险,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完善落实执法责任制及执法人员持证上岗、执法文书审核、执法案卷评查、行政处罚听证、执法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通过分解职责、梳理依据、规范程序、完善制度、考核评议、追究责任,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管理和监督,以促进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五是建立执法监督互动机制和联系机制。加强督查,以上级部门的名义对下级执法进行监督和检查;促进协查,上级部门抽调下级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检查组,协助下级和本级部门做好巡查工作。组织交叉检查,由上级部门出面组织下级各级部门人员组成检查组进行交叉检查。
四、法制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一直积极参与,为国家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仍然存在着执法人员法律知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法制度不落实,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是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科学制定年度法制宣传教育计划,严格执行公务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学法制度,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检查考核。
二是拓展法制宣传的内容。不仅要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宣传,还要注重各项惠民政策的宣传,获得社会和百姓的认同,避免法律法规和惠民政策“两张皮”的现象,使法制宣传工作更加充实、丰满。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制培训力度。要切实加大领导法制培训、全国性普法活动和法制骨干人才培养工作力度,以确保普法取得实效。在采取培训班、讲座等传统方式开展培训的同时,还要将法制教育充分体现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让干部职工在实践中养成自觉学法用法的习惯。
四是积极探索运用新兴媒体普法,进一步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努力造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五是要巧借外力,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法制联络员和法律顾问等作用。
五、法制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为加强基层法制队伍建设,我省工商部门在基层工商分局实行法制员制度,并且年年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员业务技能竞赛和培训活动,使得基层法制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法制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责任越来越大,法制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法制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法制队伍力量薄弱,对法制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制工作专业性不高等。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坚持原则,树立权威。法制机构履行法律工作职责,要从维护工商权威的立场出发,对潜在法律风险早发现、早化解,有效预防法律纠纷的产生。对于发现的法律问题,要明确指出并提出合理化法律建议,特别是对于容易引发复议、诉讼风险的法律问题,在相关处室不理解、有分歧的情况下,一方面要积极协调,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树立法制机构权威,把防止法律风险作为工作目标。
二是学习创新,提高工作水平。法制机构有效履行工作职责,还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法制工作人员要大力加强法律理论知识学习,更新知识,更新观念,积极思考,务实创新,注意研究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应发展需要,提高法制工作的敏锐性和洞察力,保证法制工作的前瞻性和时代性,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机制,使法制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
三是健全机构,稳定队伍。要自上而下的推动各级法制机构建设,尤其是基层法制机构建设,并配备法制专业人才。
四是保障法制经费。法制经费作用大,对法制工作正常开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但是法制经费不足甚至没有法制经费,一直困扰基层法制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
第4篇 2023宁夏工商联提升提案质量调研报告获党委政府重视
近日,宁夏党委办公厅就宁夏自治区工商联上报的《打造两优投资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技术创新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两篇调研报告意见建议办理情况给予函复。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副书记崔波作出重要批示,将报告转党委各常委及人大、政协主要领导阅,并批转自治区经信委研究办理。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三刚也作出重要批示:“自治区党委对工商联的调研建议高度重视,还望工商联继续保持并发扬深入调研的作风,坚持问题导向,选准课题,深度调查,精心研究,提出针对性强、可行性强的意见建议,为我区民营经济发展搞好服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精神,宁夏工商联以问题为导向,精心组织,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企业、商协会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围绕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和加强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了8条意见建议。自治区有关部门已经就报告提出的意见建议做出了安排部署。
近期,自治区政府研究室正在牵头梳理提出科技、金融等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自治区经信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将采取6项措施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一是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研究制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优化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启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推送微信平台。二是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研究制定《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__”规划》,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向园区集中,鼓励支持发展工业地产、小微企业孵化园。实施非公有制强优企业培育工程。继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工作。三是缓解企业融资难。依托工商部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汇集整合工商注册登记、行政许可等信息,推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继续加大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投入额度,发挥“助保贷”平台作用。积极推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设立民营银行。四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人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组织实施好各类人才工程,培养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五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企业科技创新后补助等创新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开展技术、质量、管理对标活动。六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平台,每年组织100家以上企业开展技术需求与研发成果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第5篇 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调研报告范文
自20__ 年起,我局按照“小局大所、重心下移、简政放权、属地管理”的工商所改革思路,开始试行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体制改革,经过在部分县区工商局委托工商所直接登记和“一审一核”制度的试点,于 20__ 年元月起在全市推行委托工商所登记管理。全系统各工商所在委托登记的基础上,积极摸索对不同管理对象的分类监管方式。通过两年来的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是提高了登记工作的效率。实现了个体王商户登记工作的全面“提速”,为广大个体经营者提供了方便。
二是促进了监管工作到位。建立完善了个体工商户“经济户口”,改进了监督管理方式,辖区监管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真正实现了属地管理。
三是树立了良好的工商形象。委托登记提高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服务水平,工商所及时掌握了辖区个体工商户的信息,变“远距离”服务为“近距离”服务。
四是理顺了工商部门内部管理的事权关系,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办法》,我局在总结委托工商所直接登记的实践和加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推行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村个体工商户流动性大,给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监管带来难度。
二是工商所登记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工商所登记人员对经营范围的核定、前置许可审批项目的把关、以及登记程序等登记业务都比较生疏。
三是计算机软件不够成熟,网络建设还不完善,影响了上下联动,信息共享。
四是对个体经营者免于工商登记的,尚未制定备案的方法和程序以及监督管理的配套办法。
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制度改革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所面临的新课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确保取得实效。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办法》是对传统的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转变个体工商户登记监管方式的重大举措,对于推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具有重大意义。面对这项势在必行的改革,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改革意识,坚定改革信心,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上下形成合力,共同把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教育广大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克服各种模糊认识,使全系统形成思改革、谋发展的共识,确保这项改革工作认识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落实到位,使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以个体工商户“经济户口”为基础、覆盖工商所监督管理业务的信息化系统,是推行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必要前提。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集中资金、加大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完善网络系统功能,全面实行电子政务,彻底改变传统管理方式中手工化操作程度高、登记时间长、监管效率低等问题,使登记、验照、监管等业务工作按统一的要求规范操作,切实解决实施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后工商所人少事多的“老大难”问题。,使工商所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辖区内个体工商户的静态登记信息和动态监管信息,把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工商所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行政行为规范化以及监管效能。
3、依法委托登记,规范操作程序。对个体工商户实行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必须依法委托,规范操作,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和授权的有效性。一是严格依法委托登记管理。县、市 ( 区 ) 工商局应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和《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县、市 ( 区 ) 工商局的名义书面委托符合条件的工商所进行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和验照,委托符合条件的工商所对从事经营活动但依照有关规定免予工商登记的个体经营者进行备案。委托事项应有法律依据,委托程序应合法有效,严禁越权委托。二是坚持登记人员持证上岗。凡从事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国家公务员,应经过法律法规和登记业务知识培训,经业务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考试、考核合格后,由县、区工商局局长颁发《岗位资格授权证书》,在授权范围内从事登记管理工作。三是实行“一审一核”制度。本着“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的原则,对个体工商户的登记程序全面实行“一审一核”制度。受理人员和审核人员依据委托授权的范围,对个体工商户申报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由受理人员受理后报审核人员( 所长或副所长 ) 核准即可核发营业执照。四是加强个体工商户档案管理。实施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后,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档案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原则上应将个体工商户档案放在工商所管理,以便于完善“经济户口”、个体工商户变更登记、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信用分类的调整以及建立个体工商户退出机制。对目前尚不具备档案管理条件的工商所,可暂由县、区工商局负责管理,条件成熟后逐步实行档案下移。基层工商所要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档案管理达标。建议国家工商总局尽快出台工商所档案管理的规定,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五是加强工商所统计工作。统计数据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工商部门统计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工商所,其统计数据准确与否直接关系上级工商部门汇总数据的完整、准确和统一。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工商所统计人员的统计业务培训,严格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统计报表制度》,增强统计分析能力,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和质量,确保工商所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效性。鉴于目前各地工商所使用的统计软件不统一,统计口径不一,统计数据不够准确,建议统一开发工商所统计软件,实现个体工商户统计工作的统一性。
4、量化信用标准,明确监管重点。科学分类是明确监管重点的基础。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分类监管,分类标准必须细化、量化,具有可操作性。我们认为,个体工商户的信用等级可按以下标准认定。
(1) 守信标准 (a 级 ) :遵守法律法规和诚实信用原则,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认定标准为:一年内无违反法律法规的不良记录,本年度验照合格,按时交纳规费,服从管理。
(2) 警示标准 (b 级 ) :有轻微失信行为。认定标准为:一年内被处以 2 次以下警告,或者被处以 1000 元 ( 含没收违法所得和物品等值,下同 ) 以下罚款的。
(3) 一般失信标准 (c 级 ) :有较严重的违法行为。认定标准为:一年内 2 次被处以 1000 元以下罚款,或者 1 次被处以 1000 以上、 5000 元以下罚款的。
(4) 严重失信标准 (d 级 ) :一年内 2 次被处以 5000 元以上、 10000 元以下罚款,或者 1 次被处以 10000 元以上罚款、被责令停业、吊销营业执照的。
5、运用信用分类,改进监管方式。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个体工商户必须实行不同的监管方法,以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一是对守信户,免于验照的实质性审查,直接在营业执照上加贴验照标识,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全方位服务,除专项检查和举报外免于日常检查;二是对警示户,建立预警机制,除专项检查和举报外,每季度至少巡查一次,在办理变更登记和验照时进行重点审查;三是对一般失信户,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每月至少巡查一次,加强专项检查次数,在办理登记和验照时进行重点审查;四是对严重失信户,加强案后回查,属被责令停止营业的,依法收缴营业执照正副本,属吊销营业执照的,及时发布吊销公告,对尚未停止经营活动的,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取缔。
第6篇 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为加强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促进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上新台阶,根据省局领导的安排,我们近期对部分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用实地查看、开座谈会、个别交流、走访群众、审阅资料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一、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基本情况
执行力是基层工商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上级工商部门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的能力,也是基层工商所履行职责、推进工作、完成任务、服务群众、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基层工商所在上级工商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推进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执行力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说,基层工商所的自身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能够把握全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做到依法行政、依规办事,促进各项工商工作发展,在服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完成急难险重服务保障任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获得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及人民群众的基本满意。
二、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急需提高加强
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与执行力建设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规范化建设与执行力建设必须一起抓,共同促进。部分基层工商所对规范化建设与执行力建设不够重视,停留在转发上级文件、制定方案、召开动员会的层面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没有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机构设置、改善监管机制、提升队伍素质、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用心用脑,没有办法措施,致使执行力建设停滞后于形势,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党、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工商工作的需要。
2、工作积极主动不够,需要提速增效
上级工商部门对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的任务要求已经明确,基层工商所理应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本所本地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执行力建设,把执行力建设与基层规范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执行力建设与基层规范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但部分基层工商所缺乏工作主动性,“等、靠、要”思想严重,强调客观多,主观努力少,满足于应付日常事务,没有具体计划和工作步骤去开展执行力建设,致使执行力不强的情况普遍存在,影响了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
3、责任监督没有到位,极须整改落实
部分基层工商所干部职工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职责不清、吃“大锅饭”的现象;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满足过得去,按老经验办,执行缺少刚性。有的基层工商所监督不到位,存在会议多、文件多、事务多“三多”现象,搞好人主义,有的事做不做无人过问,考不考核无关紧要,最后不了了之。
4、廉洁自律约束不够,有待改进提升
少数基层工商所规章制度一大堆,就是不落实,雷声大雨点小;只捡容易的做,对一些任务重,时间长的工作实行回避。个别基层工商所干部廉洁自律不够,在发挥执行力方面存在顾虑,不敢在下属职工面前充分运用,影响执行力。
三、解决存在不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加强执行力建设的自觉性
上级工商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工商所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执政理念教育,强化爱岗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意识,以此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增强执行力建设的自觉性,切实提高执行力。
2、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确保执行力建设深入发展
执行力建设要有纪律作风来保证,基层工商所要完善纪律监督机制,积极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加强执法监察,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通过规范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执法行为和文明礼仪,确保执行力建设深入发展。
3、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夯实执行力建设的基础
执行力建设离不开扎实的业务知识基础,要针对部分干部职工业务知识不全面、不稳固的实际,基层工商所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广泛开展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岗位练兵等学习培训活动。要严格学习培训纪律,做到逢训必考,考试必严,把培训考试成绩纳入干部职工的绩效考核之中,增强干部职工的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4、完善问责追责机制,增强干部职工执行力
基层工商所要强化执行责任,决策前可以七嘴八舌、畅所欲言,一旦形成决议,个人意见可以保留但必须无条件执行集体决议,不能打任何折扣。执行中要合理划分工作层次,强化领导责任制,落实全员责任制,实行责任追制,做到责任“无缝覆盖”,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
5、完善检查督导机制,促进干部职工执行力
全程监督是保证决策执行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基层工商所要充分发挥监督工作在决策执行中的作用,通过党政监督、上级监督、同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方式,构建全方位的监督防范体系,使一切不执行、假执行、乱执行的行为无处遁形。
6、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干部职工执行力
基层工商所要建立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对干部职工的执行力、执行结果以及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监督、考核、分析和评价,把重大决策执行情况与年终岗位目标考核责任制结合起来,加大决策执行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重赏重罚,对执行力差、工作不落实、目标未实现的给予经济、政治、纪律乃至组织处理,通过奖优罚劣,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等积弊,树立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风气。
第7篇 工商局办公室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工商局办公室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目前,全省工商系统的学习实践活动正在有序进行,扎实推进。在学习实践中如何认真解决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工商部门服务科学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完善监管执法机制,是提高市场监管执法效能的重要保障,也是关系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的核心问题。现就新形势下创新监管执法机制,实现工商职能到位等有关问题作一些思考和分析。
一、创新工商监管执法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执法机制是停止征收“两费”以后,工商系统实现职能到位的新任务,也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经济形势,迎接挑战的重要保障,责任重大,时间紧迫。我们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实现职能到位,担负起维护市场秩序的重任,才能提供高效服务,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新工商监管执法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胡锦涛___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工商部门作为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政府职能部门,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十七大的决策部署,把履行监管职责与促进科学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创新市场监管执法机制,大力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切实提高执法效能和服务水平,使工商行政管理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二)创新监管执法机制是全面履行新“三定方案”,实现职能到位的必然要求。在本轮政府机构改革中出台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三定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以及反垄断执法和对网络商品交易进行监管的新职能。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反垄断执法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重要保障,网络商品交易作为一种以现代信息网络为载体的新的商业形态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新的监管职能和新的监管领域,对工商部门的监管能力,特别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施科学监管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并主动应对市场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大力推进市场监管机制创新,不断丰富监管方式方法,切实提升工商部门市场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努力实现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治理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全面履行新“三定方案”赋予工商部门的各项职能,实现监管执法的职能到位。
(三)创新监管执法机制是调整工作重心,强化市场监督管理的重要途径。从去年9月起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这是、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强化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停征“两费”后,工商部门的经费将纳入政府部门预算,使工商部门能够将主要精力放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上,也使基层工商部门过去以收费为重要工作内容和监管手段的监管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积极创新市场监管机制,调整工作重心,重新整合监管力量和执法资源,合理构建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协调运转机制,科学设置以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为核心的目标任务和考核制度,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努力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当前监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监管执法机制,实现职能到位,必须充分认识我们当前监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找准问题症结,深刻分析问题的成因,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经过调查研究,现将最为突出的问题加以分析。
(一)思想观念不适应工作重心转移的要求。多年来,工商部门依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收取“两费”,这项工作耗费了基层工商部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部分基层干部自来到工商部门就从事收费工作,已形成了“收费就是监管、监管依靠收费”的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停止征收“两费”,使基层工商部门以收费为抓手的监管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给干部的思想带来波动,也使部分同志一时难以适应。这种表现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停费”后的茫然不知所为。这在部分基层干部中反映比较突出。基层工商所执法人员长期以来主要精力放在完成收费任务上,收费几乎涵盖了全部工作内容,离开收费后不知道该做什么。二是“停费”后思想上放松不愿作为。这部分干部把收费看作硬任务,而把监管和服务当作可有可无的软指标,“停费”后表现出“无事一身轻”的消极应付心理。三是想作为而不 知从何作为。这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代表了目前的主流思想。他们对工商事业有较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工作责任心,只是因为过去把精力都用在了收费上,对工商业务缺乏必要的学习和钻研,一旦不收费,工作上就失去抓手,急于做事,却不知从何入手。
(二)现行监管体制机制不利于监管执法效能的进一步提升。一是基层工商所设置不尽合理。近年来,工商所的人力资源、执法装备等并未随监管重点的变化进行调整,仍沿用多年前的编制、装备、基础设施标准,监管任务与监管力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监管执法效能的有效发挥。二是工商所监管机制有待于完善。在收费职能取消和强化执法办案的新形势下,面临人员和机构重新整合的新要求。三是监管方法和手段不适应。当前,市场主体多元化趋势更加突出,各种业态发展十分迅速,工商部门监管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展。面对这些新的课题和要求,我们的监管方式还主要依靠人力进行周期性巡查,监管方法还习惯于以突击性、专项性整治为主,监管手段还主要依靠眼看手摸,即便是配备了一些检测箱、监测车也因经费等原因未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信息化在市场监管中应用水平还不高,市场监管长效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还任重道远。四是考核机制不健全。现行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对单位的考核偏重于执收执罚等指标,对监管服务的考核指标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对干部的考核主要集中于工作任务的完成,对思想品德、党风廉政等重视不够。在具体考核中,对考核者和考核工作本身缺乏有效监督,形式主义、回避矛盾或多或少存在。在考核结果应用方面,与干部职务升降、奖惩分配、评先评优等不能直接挂钩,特别是对工作失误的责任追究,出于对干部的保护和不影响工作积极性的片面考虑,在处理时常出现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失职追责不到位。
(三)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难以适应加强监管与服务发展的重任。随着收费职能的取消,基层工商部门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上来,这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法规和科学文化知识、执法办案技能都提出了更加严格和规范的要求。一些工商干部,特别是基层执法人员自身素质如不提高很难胜任新的工作任务。一是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全省工商系统有近30%干部为大专以下学历,在现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中,多数为通过党校、函授等方式取得,知识面窄,基础不扎实。二是专业人才少。工商干部中法律、工商管理等专业人员只占极少数,大部分干部所学专业知识与监管执法工作相距甚远,与工商职能直接相关的食品检测、信息网络和专业律师非常匮乏。三是干部年龄偏大。四是教育培训缺乏对执法办案技能、依法行政和执法监管创新意识等方面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影响了监管执法能力的提升。
(四)工商行政管理经费保障缺口较大。一是基层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目前的经费状况难以保障基层建设需要。二是全系统信息网络维护困难。
三、创新监管机制的思路和措施
新的“三定方案”赋予了工商部门新的监管职能,“两费”的取消为工商部门监管执法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面对新起点、新职能和新任务,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全局,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为目标,大力推进监管执法机制制度和方式方法创新。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创新机制,提升水平;分类指导,职能到位;分类培训,择优上岗;优化服务,促进发展;规范行为,科学考核”。具体包括六个方面:
(一)整合执法资源,突出监管重点。对基层工商部门机构设置、编制、执法办案力量、装备设施和业务经费等进行有效整合和统筹安排,将执法力量向监管任务繁重的工商所集中;监管执法工作突出重点,即以人口密集区和经济活跃区为重点区域、以食品等关乎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商品为重点商品,以煤矿等高危行业为重点行业,加大监管力度,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变事后处罚为事先预防,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新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水平。创新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机制,根据不同监管对象的特点,创新不同的监管模式,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监管水平的提升。此外,创新队伍培训机制,对基层干部的教育要突出主题,增强针对性;创新服务、维权机制,完善15行政执法和维权服务平台,丰富服务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先进科技装备为保障,不断提升监管水平,实现科学管理,提高执法效能。加大信息网络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应知应会技能比武。
(三)实行分类指导,促进职能到位。对城市和乡村经济活跃地区,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完善片区执法责任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食品检测、远程监控、电子地图、掌上pda等先进技术和手段进行市场网格化监管,实现视窗化管理效果。对广大的农村地区,实行网控式管理模式,建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县局、工商所为结点,以15信息联络员为触角,能够覆盖辖区所有市场主体群的“蛛网式”监管执法网络,用较少的人力监管较大的区域。建立健全15联络网点,在城市社区和每个行政村设置15投诉点,聘请村干部、县乡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担任15信息联络员,为“蛛网式”监管执法网络建好“触角”系统。
(四)分类培训干部,实行择优上岗。对基层干部的业务素质和监管执法能力进行综合测评考核,把县级局和工商所工作岗位分为一线和二线,一线为执法岗位,主要负责日常巡查和执法办案,二线为服务岗位,主要负责为群众服务和机关内勤等。针对基层人员素质、技能、身份等方面的差异,实施分类培训,通过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队伍专业化程度。在全体干部中实施动态管理,择优上岗,促使每名干部做到会监管巡查、会执法办案、会调解维权、会行政服务、会管理协调、会电脑网络。
(五)优化服务措施,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监管执法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措施,要进一步研究加强优惠政策公示、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全民创业、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综合运用登记注册、商标监管、消费维权等职能,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大力推行和谐执法、文明执法,一方面要严格依法行政,纠正基层干部将主要精力转移到监管执法上来以后,由于法制观念、业务能力等原因,在日常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重实体、轻程序,重罚款、轻教育等问题,充分尊重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慎重采取强制措施,对一般轻微违规行为可只纠不罚,避免激化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要突出监管重点,严厉打击传销、制假售假、食品安全等方面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违法行为,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六)规范行为,科学考核。把依法行政作为工商工作的生命线,建立统一规范的基层执法责任体系,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把办案质量、市场监管质量、市场巡查质量、队伍管理水平等指标细化、量化,通过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综合衡量基层单位的履职情况和工作效能。明确奖惩,奖优罚劣,实现奖惩与绩效的统一。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建立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制度,以绩效考核来鉴别干部、发现干部、选拔干部。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积极创新市场监管机制,调整工作重心,重新整合监管力量和执法资源,合理构建各级、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协调运转机制,科学设置以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为核心的目标任务和考核制度,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努力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第8篇 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工商部门新的“三定”方案出台,“两费”征收工作停止,充分体现了工商部门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工商部门创新监管机制,做到“四个统一”,推进“四化建设”,实现“四个转变”。工商所,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主力军和前沿哨所,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工商所执法仍然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因此,应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基层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
一、监管机制改革的基本结构
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是一个牵扯范围大,涉及内容多,上下联动的系统工程,但有其基本结构,建立起基本结构,监管机制改革的模型就形成了。
(一)执法机构的重组。收费取消后,基层工商所以前用于收费的近70%的精力都将用于基层执法,根据形势的发展和要求,首先要对基层执法机构进行重组和整合,强化“一室一队”建设,即在基层所建立综合服务室、巡查执法队。综合服务室负责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咨询登记,受理“15”申诉(投诉)举报以及“红盾帮扶”活动调度等工作;巡查执法队按责任区负责对“经济户口”的现场检查核对、市场巡查监管、商标广告和合同行为管理、公平交易执法办案、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市场主体准入监管等工作。“室队”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实行工作流程衔接单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衔接紧密、运转有力、压茬进行、有条不紊。局机关业务股室也要整合,整合方向以规范市场主体、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这三大板块为基础。
(二)对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及经营行为进行综合监管。有些人认为工商所行政执法就是充当“经济片警”,去巡查办案,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工商所综合监管任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履行登记初审职能,对企业办理登记开展咨询,对企业所提交的登记注册申请审查并进行实地调查,受上级委托对个体工商户直接登记发照等。二是建立“15”维权网络,受理消费申诉、投诉、举报,处理辖区的消费纠纷。三是实行定期不定期巡查,加强动态监管,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四是开展专项整治,依上级的要求和形势需要,对辖区的特殊行业开展专项整顿。
(三)建立市场主体监管档案,对市场主体实行户口管理。顺应监管机制日益规范化的发展趋势,工商所应全面建立监管档案,这也是对辖区内市场主体及交易行为实行动态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运用网络办公条件,在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上对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的全部信息进行监管。通过建立监管档案,对市场主体的变动情况、经济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等随时录入,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
二、监管机制改革的保障措施
建立起监管机制改革的基本结构是朝着监管机制改革目标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但并不是等于目标的最终实现,实现目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完善各项配套制度。这里所指的制度,不仅是指我们平时制定的一般制度,它的最大特征是以制度为骨架,支撑出一种新的工作机制,是围绕新的工作机制建制度。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负责规范市场主体方面的工作制度,二是负责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方面的日常巡查制度,三是负责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检查、检测等工作制度。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职责,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知道工作的流程,知道每项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自觉尽心地开展工作。
(二)提高人员素质。监管机制改革赋予了工商所更多的行政执法权限,但由于受当前编制等多方面的影响,工商所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综合素质比较低,不能完全适应监管工作的要求,易造成管理的真空。强化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素质教育要总体安排,按层次分阶段实施,工作中还要新老人员合理搭配,当前应以信用信息化岗位大练兵为基础,搞好综合性和实用性培训,以适应监管执法工作的需要。
(三)科学界定事权。下放多少行政执法权能保证工商所充分履行监管职能,这是监管机制改革的难点。多年以来,工商部门内设机构在增多,分工越来越细。改革中,对工商所下放执法权涉及这些机构执法权限的重新调整,给界定事权增加了难度,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从监管机制改革的大局出发,各内设机构要积极主动地支持工商所执法工作。二是认真落实工商所条例,按其规定的职责要落实到位,同时通过委托的方式,赋予工商所更多的执法权限。三是放权要适度,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定,有些权限只能由机关行使的不能下放。
(四)政策上倾斜。工商所开展执法活动,保障是必不可少的,要节约每一分钱用于工商所,举全局之力用于工商所建设。一方面,财力物力上要加大投入,让工商所有充足的办公经费。另一方面要抓好人员调整,把优秀的人员充实到工商所,要制定鼓励措施,提供更多的进修学习和提拔的机会。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多年沿用的工商所评价考 核体系已不能适应监管机制改革的需要。要改变过去单一的以收费额、办案数论业绩的方法,建立全面的公正的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要切实给工商所减负,减少评比检查和不必要的统计报表,定期进行综合性考评,考评指标要全面。通过科学考评,在工商所形成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氛围,推动工商所执法水平全面提高和监管职能的到位。
(六)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监管机制改革使工商所权力增大,职能增多,执法领域拓宽。对此,必须及时地加以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首先强化内部约束,实行权力分解。其次要加强纵向的监督,上级机关要制定有关监督的规定,工商所权力的使用要明确必要的程序,确保依法行政。第三是增强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建立举报电话、聘请监督员等形式把工商所执法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七)引导树立服务意识。有人说,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后,事权多了,工作量大了,就像一个小的分局一样,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这就要求工商所在强化市场监管工作的同时,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增强服务理念。要主动处理好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关系,勤沟通,多协调,以争得对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一句话,要以勤政廉洁的作风,求真务实的精神,展现工商所依法行政、服务发展的良好风貌。
三、监管机制改革中的有关问题
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是一项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要不断地探索,大胆地实验。通过认真总结,巩固完善提高,在推行监管机制改革的实践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定信心,着力推进。监管机制改革是为了充分发挥工商所在市场监管工作中的作用,降低行政成本,增强监管的力量,以适应工商部门日益繁重的市场监管任务的需要。不难看出,工商部门今后的生存主要取决于它在市场监管中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每个人必须要有清醒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回避矛盾,要克服困难和阻力,攻克难点,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坚持实事求是,防止走形式。监管机制改革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实质上的突破。如果只图形式,那么会导致改革最终失败。改革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有科学的方案,切实的措施。改革的各项内容要真正落到实处,体现实实在在的作风。要善于突出重点,抓住实质,不能走过场。
(三)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工商所基础状况不一,情况千差万别。监管机制改革要因地制宜,先行试点,逐步推开。不能强求所有的工商所都按同一模式,这样会适得其反。
(四)明确责任,齐抓共管。监管机制改革推进的时间长,情况复杂,可能会因利益调整遇到很多矛盾和问题。对此,领导应做好综合协调把关工作。有关职能科室要切实承担起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的任务。各业务科室要以改革大局为重,主动搞好配合。防止出现争权夺利,影响改革的进程。
总之,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谋新策,出新招,创新意,认真研究机关建设、队伍建设、基层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力打造“和谐工商”,为推进“四化建设”,实现“四个统一”而努力奋斗。
第9篇 关于工商行政管理调研报告的优秀模板
大力实施“15”品牌示范工程是落实工商行政管理“56”工作思路的重点之一。既是当前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改革的要求,更是实现工商“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虽然几年来,我市的“15”通过现场出击、转办处理、快速分流等方式,用热心、诚心、耐心为消费者排忧解难,架起了管理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有效地提高了消保维权工作的品位,“15”已经成为工商部门联系群众的“民心工程”、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公仆工程”和展示工商良好精神风貌的“形象工程”。但如何以“15”为基础,将工商执法的资源整合,逐步建立由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消费安全预警、查办案件、广告监测、经济户口管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等专项网络组成的15行政综合执法网络,打造出反应快速、到位及时的市场监管“110”,成为工商维权执法权威品牌工程,还需不断完善和努力,也是当下急需继续深入探索的一大课题。
一、当前市“15”执法网络的现状
(一)“15”组织机构基本健全
近年来,市工商局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信息化网络为支撑,积极推进15行政执法体系基础建设。2001年8月2日,市工商局正式启动了15消费者申诉举报系统。2023年7月,市局对原15系统进行基本整合,将过去功能单一的“15”申诉举报系统改造为功能较为全面的15综合指挥调度中心系统。
第10篇 现阶段基层工商所素质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现阶段基层工商所素质建设的调研报告
当前一段时期,正是基层工商所实行“小局大所”改革的关键时期,新的监管模式已经确立,基层工商所由以收费和行政执法为主的派出机构,向兼有各项职能的综合性基层机构转化。业务职能内容出现“大而全”的格局。与此同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同等编制的基层工商所受到不同等的财政体制制约。相对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基层工商所较经济落后地区,在规范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方面都能保持领先的超然地位。而经济落后地区,往往困于“以收定支”的逻辑怪圈,吝于建设和人力投入,基层行政执法队伍往往是“少而精”的。由此可知,职能范围的“大而全”和执法队伍的“少而精”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执法力量薄弱的前提下,要做到业务职能的不断广泛化,业务素质就成了基层工商所建设的重要基础,成了影响行政执法能力的关键中的关键。个人素质影响全局。
业务素质对基层工商所的影响
结合现实,我们来探讨一下基层工商所素质建设的重要性和素质建设在基层工商所总体建设中的作用。
一、业务素质对加强执法能力的影响。以山东省沾化县下洼工商所为例,该所虽然编制人员14名,但2002年以来一直维持在4-5人的水平。已经量化的任务指标,从2002年到2023年的4年时间里,分别是30万、33万、38万、50万。也是在这4年里,作为当地主要产业的冬枣连年受灾,冬枣产业一蹶不振,尤其是2023年受锈病影响,80%以上的冬枣种植业户颗粒无收。冬枣产业的损益与否,直接影响到当地消费者的购买力,从而间接影响到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到工商所直接掌握的集贸市场管理和个体工商户管理两项主要收入。一般来说,传统收入的减少是基层工商所加强执法力度的重要动机,基层工商所会主动加强自身的行政执法能力,但是会以量化的指标为限度,适可而止。2002年以来,下洼工商所从以下方面深化了行政执法内容:第一,建立了“假集体”登记甄别制度,以弥补注册登记程序中的漏洞,防范出现“假集体”。并利用甄别程序,对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集体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第二,实行农资市场电子化监管模式,2023年以来,对辖区内农资经营业者进行不定期抽检,利用互联网进行查询,使套证、套号的农药、化肥无所遁形。第三,建立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农村“线民”制度,使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案件线索明朗化,从2002年到2023年,下洼工商所执法案件每年递增3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工商所不可能株守传统的监管领域,不可能固步自封、食古不化。如粮食市场、棉花市场,迟早都将逐步或完全放开,对“投机倒把”处罚的使用逐年减少就是一个明证。监管范围和监管领域的不断扩大,对执法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紧学习适用法律法规,对当前的基层工商所而言更具有迫切性。
二、业务素质对提高效率的影响。下放个体工商户登记权限对基层工商所而言,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就此基层工商所可以独立开展注册登记业务,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用1-3个日完成的注册登记业务,可以缩短到10分钟来完成。效率的提高足以大大提升基层工商所的执法形象。下洼工商所从2023年6月10日起受理发照以来,共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95户(含古城所注册登记申请在内),办照数量超过2023年全年总和。同时,办照也考虑到了业户营业场所的租赁期限,尽量以营业场所租赁期限为准,避免了正式执照期限一律为4年从而导致业户持照歇业的弊端。下放登记权限对基层工商所执法人员是个考验,首先基层执法人员实现了从受理人员到审核人员之间的角色转换,其次是第一次从实际意义上站在了登记注册关。把好登记注册关,是以后开展一系列监管的前提,把不好登记注册关将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监管责任,使全局陷入被动局面。这就要求基层注册登记人员必须具有较全面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必须熟练掌握前置审批事项和注册登记程序,否则就谈不上什么效率。
随着“小局大所”改革的深化,以后商标、广告、合同鉴证等业务都会下放到基层工商所,因此加强基层工商队伍的素质建设成为工商系统发展的必然。
三、业务素质对转变作风的影响。这种影响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关于执法。一名基层工商执法人员,身在执法第一线,如果业务素质不高,其执法能力必然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而大打折扣。在实际中,由于基层执法力量薄弱,客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妥协,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否则将平添相当多的阻力。基层工商所在日常监管中只有“因势利导”,才能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而不是一味地雷厉风行,以高压态势去执法。毕竟“锄强扶弱”不是基层工商所的执法取向。第二层意思是自我约束。一名合格的工商执法人员,要有清醒的头脑、丰富的知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最起码的是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所谓德才兼备,无德即不能称之为才。只有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作风,才能真正达到“五项禁令”、“六项禁令”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加强基层素质建设的措施
就目前基层工商所的现状而言,目前的规范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如果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只能从素质建设入手,以新素质配合新形势,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监管环境。
一、摒弃“制度万能”的旧思维模式,保持“素质优先”的策略。制度并不是万能的,更不能将制度凌驾于实际之上,成为空中楼阁。制订各项制度要以人为本,以个人素质建设为依归。要根据实践来不断完善各项制度。2003年,下洼所在人手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实行“片警制”,将辖区划片管理,在实际操作中难免还是全员监管,事实与初衷相左。
二、实行多方位监管,保持业务的稳步拓展。目前,下洼工商所还未授权处理广告登记和合同鉴证业务,企业注册权限也未下放。但就实际操作来看,在以往的中也与这些有所接触。2003年和2023两个年度,下洼工商所完成招商引资项目3个,总注册资本额人民币900万元。协助企业申请注册商标3个,均在国家工商总局获得通过。由此可知,下洼工商所已经具备了业务拓展的基本条件。
三、加强业务程序的民主化管理,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具体来说,基层工商所从三个环节需要执行民主化管理:第一,实行集体评费、议费,充分考虑业户营业额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使缴费额度不致于影响主动缴费率;第二,实行经济案件立案、结案业务分工,案件主办人和法制员各司其职,既保证了案件质量,也会使执法效率得以提高;第三,普遍实施回避制度和公示制度。对可能影响执法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执法人员,应主动实施回避;同时,在最大范围内实施公示制度,不仅将业户缴费额度予以公示,而且也应定期将食品安全信息、行政处罚决定、消费者满意单位名单等内容予以公示,这样会起到惩戒和表扬的双重作用,有利于未来的行政执法。
第11篇 工商局一制四表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2023年,市工商局针对基层登记注册工作,创造性地推出了“一制四表”工作法,建立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整改问题,持续改进提高的工作机制,有效提高了基层登记注册水平,保障了基层登记注册质量。工作经验先后在国家工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国家工商总局政务信息网和省局《每周快讯》(特刊)刊发。今年初,市局在全系统推行了“一制四表”工作法。经过一年多的运作,我们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了“一制四表”工作法,工作措施更加得力,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工作成效更加明显。现将推行“一制四表”工作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作调研报告如下:
一、推行“一制四表”的做法及成效
“一制四表”工作法,重点是对登记注册工作实行过程控制,以达到保证登记注册质量的目的。运作过程中,我们以“一制四表”为框架,着力夯实基层登记注册工作基础,理顺基层登记注册机制,有效保障了“一制四表”的全面推行。
一是打造合格的基层登记注册队伍。提高基层登记注册员素质,是推行“一制四表”工作法,保证登记注册质量的关键。由于涉及登记的法规繁多,业务操作复杂,仅靠组织集体学习,很难收到预期成效。对此,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今年4月份,在红盾信息网上建立了“登记注册之窗”平台,登载与登记注册有关的法律法规,不但方便开展业务学习,而且便于开展业务交流和业务指导,使之成为集学习、交流、指导为一体的登记注册工作平台,促进了基层登记注册员素质的整体提高。积极开展“基层大讲堂”活动,每名登记注册员都要作为“老师”,轮流为其它人员“讲课”,讲授对登记注册法律法规的理解,讲授业务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见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对业务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今年以来,请登记注册员当“老师”,组织举办“基层大讲堂”共计12次,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是健全基层登记注册制度规范。“一制四表”工作法,制度规范是核心,通过建立制度管理体系,使登记注册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当前,针对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工作,适用的法规、规章众多,尚没有全面、系统的工作规范,往往会导致登记注册程序不严,问题较多,质量不高。另外,我局80%的工商所只设立1名登记注册员,数量少且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没有严格的工作规范约束,稍有疏忽就会导致问题发生,形成基层登记注册工作的“风险点”。对此,今年初,针对基层登记注册工作,整合涉及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的法规及规章,制定了《个体工商户登记申请提交材料规范》。该规范立足登记注册实际,引用的法规、规章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工作的有关要求,重点体现了“六个统一”,即统一登记材料提交标准,统一登记要求,统一登记管辖,统一文书填写规定,统一数据录入规定,统一档案管理规定,为登记注册员提供了方便实用的“工具书”,有效解决了个体登记中存在的问题,全系统登记注册质量明显提升。目前,我局60%的工商所在个体工商户档案整理、归档以及计算机数据录入工作中实现了“零差错”。
三是理顺基层登记注册工作机制。一方面健全工商所内部检查机制,加强基层工商所登记质量管理。在各工商所严格推行使用《登记注册流程表》,每个登记审批环节,均由工商所登记注册员和工商所所长签字,并归档管理,便于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责任追溯,实现基层登记注册工作的全程控制。另一方面加强市局监督检查。推行使用《登记注册跟踪检查表》和《检查情况定期通报表》。对各工商所形成的个体登记档案以及企业注册局负责登记的企业档案,由市局安排专人,采取书式材料和机读资料相互对照的方式,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个予以说明,并将整改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应的工商所或责任人,督导问题整改。对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可行性意见或指导性要求,采取系统内通报的形式进行纠正。今年9月份,在系统内开展了“登记质量突击月”活动,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采取互评互查的方式,组织登记注册员对560份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登记档案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奖励检查人相应的考核分,案卷中被发现问题的,扣除责任人相应的考核分。“突击月”活动中,共查纠问题86起,对市局及工商所5名登记注册员予以表彰。今年以来,全系统共计形成登记档案2300余份,全部由市局统一进行审查,查纠问题320起次,下发通报3次,保证了归档登记档案以及数据录入全部达到合格标准。
二、推行“一制四表”工作法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管理模式,“一制四表”工作法对提高基层登记注册水平,保证基层登记注册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但是在推行“一制四表”工作法过程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登记注册工作的深入开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力保障不到位。尽管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登记注册业务培训,提高登记注册队伍素质。但是仍然存在业务素质差、适岗能力低、工作责任心弱等问题,导致登记注册工作质量不高。登记表格填写不规范、审批事项把关不严格、登记数据录入不准确等现象仍然存在。另外,对于基层工商所来说,一般只设有一名登记注册员,独立承担登记注册工作任务。一旦岗位调整,新的登记注册员很难马上进入工作角色。在登记注册岗位人员达不到适岗要求的情况下,“ab”角工作制更是难以得到落实。另一方面工商所登记注册工作问题相对突出。推行“一制四表”工作法,有效提高了全系统登记注册整体水平。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企业登记质量要高于个体工商户登记,即局机关登记注册工作质量要高于基层工商所。在今年组织的督导检查中,企业登记差错率在2%,而基层所进行的个体工商户登记差错率高的达到10%。主要原因是基层所对落实“一制四表”,保证登记注册质量的认识不足,对登记工作的要求不高,不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工作,导致登记工作问题频出。针对基层工商所,严格的登记注册审查、督导、检查、考核机制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三、深入推行“一制四表”工作法的建议
酷合当前登记注册工作实际,深入推行“一制四表”工作法,需要进一步强化人力保障,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登记注册队伍素质。把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优、能力强的登记注册队伍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要深入开展“基层大讲堂”活动,丰富学习形式,提高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成效。采取互学互查,业务比武等形式,不断查纠问题,促进共同提高。重点加强对工商所所长、基层登记注册员的培训,对常用的法律法规掌握要达到精、细、全,全面提高工商所所长和基层登记注册员的适岗能力。基层登记注册员必须经过业务技能培训和考试,成绩达标后才能上岗,达不到上岗要求的,继续培训或调离登记注册岗位。
二是建立基层督导检查机制。目前,个体登记注册中问题较多,其原因除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外,责任心是关键因素。责任心强,工作标准就高、工作措施就细、审查把关就严,出现的问题就少。责任心弱,工作就会粗枝大叶、不求深入,甚至是敷衍应付、草草了事,问题较多。因此,要把在初始阶段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重点加强工商所登记管理。针对工商所,在个体工商户登记中,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操作,落实基层登记注册员、工商所所长负责人责任,把好登记审批的“第一关”。要按照“谁登记,谁负责”的原则,追究相应问题的责任。对滥用职位权、玩忽职守、徇私、未依照规定核发营业执照及办理其他登记业务的,依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是强化登记注册质量考核。通过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全面规范登记注册工作。制定登记注册考核标准,量化考核目标,细化考核内容,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每起登记注册业务。要采取自查自纠、互评互查、集中检查等方式,加大登记注册工作检查考核力度。对企业登记档案,由市局统一组织检查;对个体工商户档案,由工商所和市局分别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组织评选系统内优秀登记注册员、优秀登记档案。对入选的优秀登记档案或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登记档案,在系统内进行评析交流,通过典型带动,促进登记注册质量整体提高。
第12篇 工商纪检组长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工商纪检组长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行政执法工作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他肩负着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的重任,是服务经济发展的经济卫士。但目前我局的行政执法工作,存在执法理念不端正、执法重点不突出、执法行为不规范和执法效能不显著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行政执法责任认识不足,偏离执法宗旨,而与利益挂钩;二是法制观念淡薄,制度化、程序化不严格要求,执法随意性较大;三是执法工作整体指导性不强,力量分散,缺乏统一性和激励性考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行政执法工作,从执法工作的机制上入手,在完善现有的集中办案体制基础上,着力改进执法办案监管事权、案件信息化管理和案件办理联系制,提升行政执法工作的水平。
一、改进执法办案统一管理机制,调整监管事权,增强公平交易分局对执法办案指导性的能力。
目前,我局执法办案工作的基本体制,从机构设置上:市局下设的三个直属分局,直接以市局名义查办监管职责范围内的案件,公平交易分局,负责重大案件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登记注册分局,负责企业登记类和企业年检违法行为的查处;消费者保护分局,负责农资、重要商品违法行为和重大维权案件的查处。基层行政分局,负责辖区违反“二例一法”和市局委托办理的其他违法案件。从办案人员上,由各分局各自按照监管工作需要,确定执法办案人员,办案人员由各分局管理。从审批上,基层分局以自己名义作出的5000元以下的行政处罚,由分局自己核审和审批;以市局名义作出的处罚和基层分局以自己名义作出的5000元以上的行政处罚,由市局法规科核审,市局分管领导审批。同时,公平交易分局对以市局名义的立案审批、实施强制措施和扣留物资实行统一管理。这种体制存在的弊端:一是虽然有相对的职能分工,但仍容易造成多头办案、交叉办案;二是执法办案各自为政,分局间都是办案单位,信息共享、联动机制难以形成;三是办案人员以各分局为单位,考核评价尺度难以统一;四是集中专项整治,力量整合不够,难以达到整治效果。鉴于此,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调整各分局监管事权,实行二主二辅的监管办案模式。即以公平交易和基层分局办案为主,登记、消保分局辅助办案。
1、对直属分局办案职能的调整。登记、消保分局不再作为办案单位办理案件,登记注册分局对市场主体的监管权下放到基层分局履行,由基层分局全权负责辖区市场主体的年检、验照和日常监管,登记注册分局只负责监管范围内的牵头指导工作。消保分局在农资、食品和重要商品监管上,履行检查、抽检商品质量职能,发布商品的质量状况分析,指导基层分局办理商品质量案件,同时,组织、指导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公平交易分局作为全市系统案件的主管单位,重点履行案件办理的三项职能。一是指导基层分局办理案件;二是负责案件的协调管理;三是组织实施自办案件。
2、放权扩大基层分局办案范围。基层分局实施辖区综合监管,对辖区各类市场主体履行监管职能,依法查处辖区市场主体违反涉及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一是办理以分局名义的案件;二是办理以_____市局名义的案件;三是调查宜昌市局委托办理的案件。
3、公平交易分局与基层分局的办案关系。公平交易分局负责部署专项执法行动和案件指定办理,基层分局的办案工作受公平交易分局的领导和指导,基层分局在辖区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积极作为,并按照案件管理权限调查、报批和处理:一是以分局自己名义的案件,案件实行备案制。处罚金额5000元以上的,由公平交易分局审批;二是办理以_____市局名义的案件,立案、处罚由公平交易分局审批;三是以宜昌市局名义的案件(含外资),须经公平交易分局同意,方可办理委托调查。
4、登记、消保分局与办案分局的关系。登记、消保分局对办案分局履行业务范围内的工作指导和工作协办。一是登记、消保分局在履行职能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交办辖区行政分局办理,重大案件转办公平交易分局,办案分局将案件处理情况反馈交办、转办的分局;二是办案分局办理的涉及登记、消保分局业务范围内的案件,应将处罚决定书报其备案(对企业和商广案件报注册分局,重要商品、投诉案件报消保)。三是办案分局对查处带有政策性、行业性和商品普遍性的案件,应征求业务主管分局的处理建议,服从业务指导。
二、改进执法案件统一管理机制,运用信息化管理,提升执法办案的社会效能。
现行的集中办案体制,主要存在案件的集中管理性不强,立、销案管理流于形式,案件线索的收集和运用能力较差,缺乏指导性,案件查处被动,机制不活。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机构,实施管理职能。所以,在改进案件统一管理上,应组建案件管理中心,定岗定责,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管理。
1、收集、处置案件线索,向办案机构提供办案指导。一是建立案件信息收集平台,与15申投诉平台联动,广泛收集媒体、网络、 群众投诉举报等多渠道案件线索,建立案件线索登记台帐;二是分析案件线索,将收集的案件线索整理分析,为办案机构提供案件思路和线索;三是处置案件线索,对符合案件条件的线索,批办调查;四是制定专项行动意见,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和批办的意见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指导实施;五是分析案件动态,定期汇总、通报案件办理情况,为领导提供执法建议。
2、严格立、销案管理,规范办案工作程序。一是严把立案标准关,坚持立案条件,防止随意立案,多头立案,久立不查,销案不及时和不按程序销案;二是严格案件网上办理,监督案件及时录入网上,实行网上审批;三是严格实施强制措施审批管理,防止滥用强制手段,加强公务仓管理,确保扣留物质安全;四是严格案件档案管理,规范建档,及时归档。
3、实行案件督办制度,提高执法工作效能。案件管理中心对各办案单位查办的经济违法案件实行督查制。一是对一般性案件,按期未办结或销案的,实行督促办理;二是对群众反映的热点案件,实行限时办结;三是对大要案件,实行跟踪办理,确保案件高效有序进行。同时,对疑难和跨区域案件,及时帮助办案机构,调配办案力量,提供办案帮助。
三、改进办案单一联动工作机制,利用内外资源,提高工商执法办案的水平。
以往我局在执法办案工作中,办案机构倾向于独立办案,联动办案也局限于直属分局与基层分局,形成监管工作单打独斗的局面,也造成办理的案件领域窄,社会影响力不大。加强联动办案,整合监管资源,借力拓展监管领域,对提升工商执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1、加强工商内部执法办案的联系会商制。在系统各业务科室和分局,确定1-2人执法办案联系人,每半年组织召开联系工作会,交流、征集执法办案工作意见,总结办案经验,分析办案重点,促进提高办案工作的水平。
2、加强工商内部办案机构的联动办案制。为防止基层办案中碍于情面、办人情案、有案不查和大案轻处现象的发生,有效化解办案阻力,加大办案力度。围绕案件查处工作的目标和效果,推行多样化办案形式。一是上下联动办案,对以宜昌市局名义和重大案情的案件,公平交易分局主动与宜昌市公平交易分局请示汇报,争取办案支持,开展联合办案;对基层分局办理有价值的案件线索和创新监管领域的案件,公平交易分局调配办案力量,积极配合案件调查,实行联动办案、指导办案;二是异地交叉办案,对一般性案件,管辖地办案分局,由于办案阻力较大,查处较为困难的案件,由公平交易分局指定,实行分局间交叉办案、指定办案;三是行政督办案件,对基层办案分局,办案决心欠缺,案件查处不利,实行行政督办制,督促案件的办理进度和查处工作。
3、推行工商与相关部门的案件联席交流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综合性行政执法部门,执行的法律法规较多,但自身的行政资源有限,单打独斗难于取得监管的成效,需要相关执法部门的通力配合。同时,在履行市场经济秩序执法监管中,很多情况是由政府主导或者其他执法部门为主,工商部门配合执法。比如,治理商业贿赂、查处无照经营、强化食品监管,从案件线索到综合整治,以及办案资源的共享,都离不开政府和部门的支持。而工商部门在以往的办案实践中,往往忽视主动向政府报告寻求支持和与其他部门联动,造成单打独斗,执法办案工作不被理解,执法效能不高的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适应新形势下执法办案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查办案件协调机制,实行联席会议制,加强工商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有利于增强政府对工商行政执法办案工作的领导力度,有利于形成相互支持,综合治理的执法格局,有利于借力增强工商执法的工作力度。一是争取政府的领导和重视,把工商执法办案工作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二是发挥联席机制的职能,他不仅为办案服务,而且,工商部门对外执法配合、协助,都有联席会议领导小组负责,防止联席会议制度流于形式。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助单位工作奖励机制,激活联动办案的积极性。
第13篇 工商所行政执法现状调研报告
基层工商所是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派出机构,是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基础,是履行行政执法,市场监管职能的窗口部门,是整个工商局的门面,而在这个门面里,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大众对整个工商系统的认知,因此基层工商所的工作,是整个工商系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行政执法又是基层工商所的一重要职能,作为一名基层工商所工作人员,对于基层工商所行政执法现状及应对,有如下粗浅体会与认识:
一、外部执法环境
国家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方针后,要求各执法机关都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大的准则,在这个建立法制社会的大环境下,国家对于工商行政执法有着高标准、高要求,同时工商行政执法受社会、舆论、司法机关,及上级部门等诸多监督,更进一步督促了工商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现今,基层工商所基本杜绝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行为,从以前的不合法、不规范,转变成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为宗旨办案,力争个个是铁案。
但是在众多监督下,大众也应该看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一方面,国家逐步走向法制化的轨道使我国工商行政执法环境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中国行政执法的本身就是具有范围广、数量大、任务重、执法依据的层次和种类多等特点,特别是基层工商所在行政执法中,面对和接触的有部分法律知识缺乏,对于工商的职能不了解的当事人,执法人员时常会面临言语污辱及打击报复的言论威协,甚至暴力抗法的情况。而舆论环境中也有部分不明真相、跟随起哄的群众以及某些不负责任,为吸引大众眼球,报道偏颇的媒体。这些因素构成了目前压力大的、条件艰苦的执法环境。
二、内部执法现状
(一)指导力度不统各工商局根据职能分工划分了各个部门,有法制股、办公室等,而各部门的业务范围侧重不同,但又有交汇之处,对于交汇之处,经常由于所站角度不同,考虑的问题也有不同,从而意见不统一,要求基层工商所执行的也各不相同,这让基层很难得心应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案效率。
第14篇 工商局关于规模以上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解掌握重点骨干企业发展状况,促进××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期,××市工商局由主管局长带队,率领有关科室工作人员对该市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企业,采取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较为全面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研究探讨了企业发展问题,向企业征询了对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的要求与意见,并就涉及工商职能的一些问题与企业进行了沟通。
一、企业基本情况
1、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近年来,地方党委政府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深入落实“工业立市”主体战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高标准谋划,硬措施落实,全方位服务,各职能部门积极创新机制,转变作风,从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做起,帮企解困,为企分忧,帮助企业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在谈到该市的发展环境时,企业负责人都表示该市助企发展的主题突出、氛围浓厚、服务到位,发展环境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意、××、××等企业负责人说,现在有什么困难都可以与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对话,职能部门经常到企业上门办公,为企业解困解忧,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基本上不存在问题,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劲头儿更足了。
2、发展模式日趋成熟。一是企业发展愿望更加迫切。通过调研我们感觉到,该市重点骨干企业谋发展、谋大发展的愿望十分迫切,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不复存在,各个企业都有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集团围绕技改持续不断上大项目,实现了节能减排与提高企业效益双丰收,××集团则提出了利用五年时间,实现“再造一个新××”的目标,让人鼓舞,催人奋进。二是企业发展理念更加先进。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企业管理兴企、科技兴企、人才兴企的氛围浓厚。多数企业对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新的发展理念更为重视,华冲企业负责人王占武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再不是八十年代那种投机式发展,捞一笔是一笔的年代了,更要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三是企业发展手段日趋多元。首先,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据对走访企业的平均计算,设备技术改造投入和产品研发投入分别占当年资产总投入的_%和_%。其次,品牌效应成为拉动企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该市_个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_个归属规模以上企业,_家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_家落户规模以上企业,利用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拉动企业经济增长,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共识。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助力企业扭转困境。如××公司所属的中农公司,面对复混肥原材料大幅上涨、产品竞争压力增大的困难,及时调整产品的产出配比、延伸化工终端产品链,使亏损项目及时得到了调整。
3、规模企业的主体地位突出 。今年以来,该市规模以上企业积极应对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在较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了平稳增长。据财政部门提供资料,__年1—12月,仅_家重点企业就完成税收_万元,占任务数的53.9%。规模以上企业已成为该市工业经济的支律,市财政增收的重要源泉。
从总体看,__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生产、效益和投资等主要增长指标较为协调,企业创新和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按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运行。
二、存在问题
1、政策环境挑战企业发展。
去年以来,政策调整的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历史罕见。这些政策涉及货币政策(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信贷规模控制、高密度大幅度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贷款利率、发行央行票据等)、外贸政策(多次下调出口退税)、劳动保障政策(实施新的劳动法、大幅度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用工成本),产业转移政策(对限制类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实施台账保证金实转制度),环保政策(提高环保标准和出口产品安全技术标准),财税政策(征收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中外资企业所得税合一)等等方面,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市场萎靡等不利因素,严峻的政策环境极大地挤压了企业的生存空间,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这些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和调控政策,对处在工业经济起步阶段的××工业发展,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尤其对外向型企业、中端产品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
2.生产要素制约企业发展。
一是企业成本全面上升。今年宏观经济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通货膨胀显现,进一步形成迭加效应。企业的能源、原材料、土地、运输、利率、汇率、工资、社保、环保和税负等_大成本全面上扬。据与企业负责人初步推算,1—12月,企业生产的原材料上涨_%(有些行业原材料如硫磺、钾等甚至成倍上涨),工人工资上涨_%-_%,总成本大幅上升,企业利润大幅缩减,使该市处于中游产业的铸造、制造、加工企业不堪重负,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只能维持生产,而发展型企业难以为继。
二是资金不足。在被调查企业中,企业的发展(正常经营、扩大再生产)资金需求量平均为_万元,中位数是_万元左右,最小资金需求量是_万元左右,最大资金需求量是_万元左右。分析原因,一是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加之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需要投入资金多、效益不高,造成资金周转速度慢。二是由于获取外部资金仍然以银行贷款为主,加上贷款规模和额度收缩,企业融资途径单一,部分企业拥有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特别是商誉)较少,从银行获取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的能力有限,企业又达不到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要求,从而也难于获得风险资本的支持。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拖欠情况十分普遍。
三是人才紧缺。尤其是优秀职业经理人、高级企管、优秀企划、营销人才、高级技工等极为缺乏。如××集团企划部负责人告诉我们,相对于资金、市场,当前他们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分析原因:一是由于××远离大中城市和教育、科研中心等人才汇聚的地方,因此,企业较低的工资和福利,严重影响到人才的吸引和长久住留;二是限于企业规模,往往不能给人才发挥更大作用提供足够的空间。
四是用工紧张。一线工人、技术工、熟练工缺口较多,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大。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工资低、劳动时间过长,造成普通工人流动性大;二是技术工人培训时间长、成本高,企业利润本身已经不高,不愿意再增加这一笔培训费。
3、无序竞争影响企业发展。
这一点在采暖、玻璃钢、医疗器械等行业尤为明显,由于销售市场出现竞相压价、恶性竞争的态势,有些小企业甚至家庭作坊以低于产品成本价格进行市场竞争,导致行业普遍经济效益大幅下降,行业利润回报严重削弱。以采暖行业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该市采暖制造个私业_多家,厂点数量多,在行业运行层面上,产品雷同度大,大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产能发挥疲软,行业集中度分散,多数处于小量生产状态,企业效益堪忧,独立开发能力薄弱,产品技术更新迟缓老化,加之环保节能要求的多重压力,大部企业都面临产品和技术急迫更新的困境;市场层面上,低端产品的过多涌入,产品质量低、信誉度低,影响了××采暖业的形象,败坏了信誉,封堵了市场。
4.产业结构单一影响企业发展。
该市的产业链短,多为中端产品,对其上游能源的依赖性大,其下游增殖产品少,结构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弱,整体链条价值小。部分企业受发展观念影响,只满足于贴牌加工和来料加工,不愿意或不想进入规模企业行列,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部分企业只注重数量和简单的经济效益,对知识产权的自主保护意识偏差,造成品牌缺失。对单一企业依赖性强,一旦接单减少,多采取多种经营,产业规模逐渐萎缩。
企业运行情况发出了强烈信号:该市产业层次偏低,工业竞争力弱,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增强工业竞争力。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优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
当前,××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已基本形成,下一步,关键要在优化上下功夫,在专业指导上上档次,在提高效能上做文章。一是要加强对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引导与服务,成立促进产业发展与企业服务的专门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创业联系和服务制度,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二是要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鼓励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三是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鼓励企业以环保治理带动转型升级。四是要引导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加大工商业技术改造力度,着力扶持重大投资项目,鼓励骨干企业加快发展。五是要继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改善工业园区配套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加快破解要素瓶颈。
集聚全市合力,千方百计组织力量攻克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生产原料紧张问题上,主要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技改力度,要帮助引导企业,围绕主要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等方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减少企业对上游原料资源的依赖性。
在资金不足问题上,一是要研究上级各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企业争取中央、省、市在资金政策上的扶持。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让企业借鸡生蛋、借壳上市,提高企业融资能力。三是加强融资服务。政府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健全财务制度,增强经营透明度,促使企业经营行为逐步达到银行放贷条件;金融部门要积极服务地方发展,深化政银企互动互赢合作机制,有针对性开展银企洽谈会,充分了解企业,不断提高放贷力度。四是要拓宽融资渠道,比如借鉴其他地区民间借贷做法,发挥行业协会、商会通资做法,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发展型企业利用民间资本募集资金等,多渠道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在人才、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上,一是要健全企业人才培训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人力支撑。充分利用党校、职教和职高的教育平台,由人事、劳动科技等部门协同相关机构,有针对性、分层次对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和企业所需技术工人进行免费培训,拓宽参训人员面,提高各阶层人员参训的积极性,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素质。二是要由劳动、人事、科技、教育等部门搭建人才和科技引进、合作平台。积极引进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同时,发挥社会各界优势,帮助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3、解决无序竞争净化市场环境
无序竞争对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破坏力。一是建议在采暖、玻璃钢、医疗器械等行业,按照政府牵头、行业主导、企业参与的原则组建行业协会或相关商会,运用民间组织的自律、互律限制恶性竞争行为。二是由发改、质检、科技、物价等部门组织相关企业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的质量、等级、价位、所适市场进行严格界定,并加大监测力度。三是发挥龙头企业品牌大、产品科技含量高、研发能力强的优势,打破大、小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细分工艺,细分市场,形成产业优势,叫响行业品牌。
4、建立企业家联席会议制度
建议由地方党委政府牵头,建立由相关经济管理、金融、科技、商务等部门参加,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有发展潜力企业参加的企业家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主要通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通报经济运行动态、招商引资、经济园区建设、优化经济环境等方面情况;听取企业家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进行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金融部门、市直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协作;为企业提供产业政策、行业信息、法律法规等咨询;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企业家开展考察、观摩、调研活动。以建立与企业家协调、联系的交流平台,强化对企业的服务、扶持力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地方党委政府经济工作决策提供帮助。
5、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是要帮助企业提高营销能力。该市规模以上企业,其产品多以工程产品居多,从这一层面来说,营销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力。要帮助企业重视市场细分,加强营销部门与其它部门(特别是与研发部门)的协作,充分发挥营销组合的威力,提高营销人员的自身素质,迅速高效地满足市场需求,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
二是要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进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细节管理、文化管理全面提高管理质量,从而以企业精神引领企业文化,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从该市企业的商标现状来看,目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一件(××),××省著名商标_件(另申报_件),××市知名商标_件(另申报_件),各项指标均位居××市前列,要继续鼓励、帮助、引导其他有条件的规模以上企业向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努力,全面打响品牌兴企战役。
四是要引导企业实现强强合作,建立广泛的联合,实现竞合企业和谐、持续、健康、共赢发展。根据大多数的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不强的现状,在目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短缺、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的形势下,建立广泛的联合,实现竞合企业和谐、持续、健康、共赢发展。
第15篇 对工商行政处罚权威性的思考调研报告
【观察思考】对行政处罚权威性的思考
行政处罚也称“行政罚”,是指特定的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所给予的一种制裁。
行政处罚是国家法律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主体有效地进行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法律贯彻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属于行政法律制裁,与刑事法律制裁、民事法律制裁一样,都属于国家制裁制度。一般来说,只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拥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就应当对其实施行政处罚,以维护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可见,行政处罚在行政执法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
然而,在具体行政处罚实施过程中,往往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造成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处罚难以有效执行,使得下达的法律文书形成一纸空文,这不但影响了行政机关的执法形象,还严重损害了国家法律的尊严。因而,如何正确行使法律法规的自由裁量权,减少行政干预,确保行政处罚到位,应是每一个行政执法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这里,笔者结合在多年的基层执法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维护行政处罚权威性的重要意义
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即表明我们要依法管理国家,建立法治社会。要建立法治社会,行政执法实践活动就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维护好行政处罚权威也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维护行政处罚权威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用行政执法手段体现党管理国家意志的需要。我们党非常重要的执政方式就是把党的意志通过立法变成国家意志,再由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执行,而行政处罚正是行政机关重要的执法实践活动。
2、维护行政处罚权威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经济运行靠法律来维护。在我国特定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违法行为,这也要靠行政执法来解决。而行政机关对各种经济违法行为的规范和打击,大多数是依靠行政处罚去实现。因此,只有维护行政处罚权威,才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3、维护行政处罚权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也不断提高,通过上访、举报或申诉等方式,来检举揭发,申诉违法行为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的大量违法行为就是通过举报、投诉发现,这已成为了当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的主要来源。为此,如果我们忽视行政处罚的权威性,不认真受理各种举报和申诉,不严肃处理各种违法行为和纠纷,势必会激化矛盾,乃至于造成社会的不安定。
二、影响行政处罚权威性的原因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我们开展行政执法活动的基本原则。有法不依,行政干预;执法不严,随意处罚;违法不究,听之任之。这一系列的问题,无疑是影响和破坏行政处罚权威性的重要原因。
1、政府干预,上下为难。时下,一些地方政府为盘活地方经济,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这本来是一件好事。然而,有些不法商人趁机钻地方政策的空子,鱼龙混杂,干一些违法经营活动。一旦有行政执法机关介入查处时,部分违法商人就会以地方优惠政策为幌子,向地方政府诉苦。于是,一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就会站出来为他们说情,致使行政机关下达的处罚决定难以兑现。如该重罚的轻罚,该多罚的少罚,甚至分文不罚。这一状况,不但弄得行政执法人员进退两难,也严重地削弱了法律的严肃性,破坏了行政处罚的权威性。
2、法律赋予的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基于法律规定的目的和宗旨,自主寻求判断事实与法律的最佳结合点,并据此作出或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它具有法定性,自主选择性,相对性等特点。这是法律的稳定性、广泛性等方面的性质所决定的,这也是法律赋予执法人员在准确、公正执法的前提下,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的法律准绳。然而,在现实的执法活动过程中,有的执法人员无视国家法律,将国家的权力占为私有权,将法律赋予的自由裁量权变为打击报复行政相对人和谋取私利的特权。对本来可以免于处罚的则加重处罚,实为该加重处罚的却从轻处罚或不处罚,严重违背了法律的宗旨,也违背了“执政为民”原则,破坏了国家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的形象。
3、行政相对人的法律意识淡薄。所谓的行政相对人是指基于一定的法律事件或行为与行政主体形成利害关系,依照行政法律规范取得参与行政法律关系资格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从这一定义看,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有着利害关系,行政相对人履行的义务带有强制性和被动性。在基层执法实践过程中,面对的大部份行政相对人的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相对淡薄,部分还是法盲甚至是文盲,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法律,在这一前提之下,一方面导致他们的违法活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违法,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们从事的活动违反了法律法规,只有当执法人员向其解释指出违法行为后他们才明白;另一方面,导致他们不容易知书识理,不愿意主动履行行政处罚的义务。也从客观上给行政处罚权威性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维护行政处罚权威性的对策
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普及法律知识,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为民执法、公正执法,是确保维护行政处罚权威的必要保证。
1、维护行政执法权威,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的政治体制、行政体制、司法体制、
财政体制都对行政执法活动有作重要的影响,政府如何对待行政机关对维护行政处罚权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如果能够尊重行政机关,正确处理好“发展与规范”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以服务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经济发展观念,从而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并在人、财、物上给予行政执法机关以必要的支持,就能使行政执法机关放开手脚执法办案,由此保证行政机关公正执法,行政处罚权威才能得以体现。
2、维护行政执法权威,必须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司法监督力度,确保公正执法,树立良好的执法机关形象。由于行政执法机关的管理内容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因而,在具体执法过程,受血缘亲疏、情感、情绪等情感因素的影响,执法人员在自由裁量中,往往会出现凭借手中的权力,做出悬殊很大的处理意见。因此,要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公正性,确保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在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前提下,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行为必须遵循一套行政规范。如工商机关目前执行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不作为责任追究制》、《错案追究制》等制度,就是很好的典范。只有严格遵守各种制度,规范我们每个执法人员的行为,秉公执法、依法办案,从而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让人民大众充充分信赖我们行政机关,尊重我们行政机关的工作,服从行政机关的裁决,从而为行政执法创造良好环境。
3、维护行政处罚权威,就必须保证行政处罚的执行到位。目前,部份行政处罚案件在作出行政处罚后得不到执行,很大程度从行政执法实践上动摇了行政处罚的权威,让人们感到复杂的行政执法过程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行政处罚决定书纯属一纸空文。这不但挫伤了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有损法律的尊严。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部门配合,形成执法合力,按照法定程序,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行政处罚的权威,维护法律的尊严。
此外,维护行政处罚权威,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倡导全社会增强法制观念,树立依法处理矛盾纠纷的意识,尊重行政执法活动。这样必然会在社会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执法环境和氛围。因此,维护行政处罚权威需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总之,维护行政处罚权威,关系到党管理国家意志能否实现,关系到法律的尊严是否得到维护,关系到经济能否发展,关系到社会能否稳定,更关系到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更好地保护。因此,维护行政处罚权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并积极为之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
44位用户关注
32位用户关注
26位用户关注
89位用户关注
84位用户关注
98位用户关注
37位用户关注
25位用户关注
18位用户关注
7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