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蚁族》的启示:一份调研报告的畅销
前一阵子就听说这个书名,不清楚是什么内容,以为又是那种杜撰的自造概念出来哗众取宠的,就没深入关注。昨天又看到有人提起这本书,才真正引起了我的兴趣,不为别的,就为作者,是一个80后,博士,现任外经贸的副教授,此人在学生期间曾担任研究生会主席,这个背景听起来,简直是跨了学界、政界,现在又到了出版界,算是比较风生水起的了。据说“蚁族”这个词成了__十大新兴词汇,这本书也成了某机构评出的__年度图书,__十大非虚构图书,赞誉颇多。
博士生参加调研,写报告,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本来没什么好说的,但难得的是把这种学术成果集结成书来发表;其实学术论文或报告发表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比如很多高校老师为了评职称自费出版自己的学术成果,难得的是这种学术性质的报告居然成了不大不小的畅销书,这就有点意思了。
现在,随着学术界造星运动的蓬勃开展,学术界娱乐化,专家教授明星化的浪潮下,很多以前埋首于象牙塔的知识分子不甘寂寞,纷纷走出围墙,传道授业解惑于普通大众,但之前登上耀眼舞台的多为有一定年岁、有很深文化积淀的专家级人士,至少也是四五十岁的人。现在这个群体有年轻化的倾向,其实后者更有流行的因素,毕竟现在二三十的多为80前后生人,接触新鲜事物快,熟悉网络,对这个解构的时代中更是如鱼得水,还不存在老一辈的代沟问题,他们天生就应该是弄潮儿。
回到学术报告上来,之前有一位清华的学子通过寒假回家,对家乡的调查,写就了《乡村八记》,继承了费孝通老先生的《江村经济》,堪称新一代、80后的田间调查继承人,被予以高度关注。这次感觉这个《蚁族》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头开得好,学子们就是应该走出象牙塔,关注社会,关注这个时代,既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所学,又将学术活动的成果奉献给社会,放大其影响力,而不是只在学术界的小圈子里知晓。
7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