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介绍背景:简要介绍调研的背景,包括调研的目的、对象和时间,例如:“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某村村委会的工作现状,以便为今后的乡村发展提供参考。调研于2022年进行,主要关注村委的组织架构、服务功能和村民满意度。”
2. 描述方法:接着,说明调研的方法和数据来源,如:“我们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
3. 分析结果:
- 组织架构:详细阐述村委的构成,包括村委成员的选拔方式、职责分工等。
- 服务功能:列举村委的主要工作,如公共服务、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等,并举例说明。
- 村民满意度: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村民对村委工作的满意程度,可以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层次,并给出具体比例。
4. 问题与挑战:指出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资源分配不均、沟通不足等,并引用具体案例加以佐证。
5. 改进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如加强培训、优化服务流程等,确保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1篇 村委会工作调研报告推荐
在我国,“村委会”是处于最基层的组织形式,也是村民依法管理本村的权力性群众性自治组织,同时也是村民自治组织。在每个“五年计划”农村政策中,它都是最直接的宣传者、推广者、执行者和反馈者。经过研究调查,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了如今”村委会”和以往那种艰苦落后的形象有了巨大改变,尤其是在“创先争优”活动的关键时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 场所的规范化
以往我们印象中的“村委会”办公室,是极其艰苦且简陋的,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而如今,伴随着农村经济形势越来越好,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村委会”办公场所的建设,大力支持基层建设新的办公室。如今的“村委会”,办公室大都位于村庄的中心位置,开阔干净的院子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卉树木,整洁明亮的三件大办公室:中间一件用作会议室和农家书屋,右边一件作为干部会议室,左边一间作为计生服务试。有了良好的办公条件,不得不说是农村建设的一大进步。
沁源县内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村庄,结合上级拨款和村效益,使“村委会”办公室的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以沁河镇北园村为例,三
层的办公楼房已经建成,农村的服务管理部门将更加集中和规范,为农民群众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
二 制度的规范化
一般来说,传统的“村委会”是比较自由和松散的,村干部们不会像其他工作单位的同志一样有严格的限制。这是由于我国“村委会”是农村基层自治性组织,不是一级政权,也不属于国家机关的特殊身份决定的。这样一来,造成了“村委会”的各项制度不被重视,降低了其在农村群众中的信任度。针对这一难点,当前结合上级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村民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实现村民委员会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举一个身边最典型的例子,为了全面加强了管理力度和监督力度,每个“村委会”的办公室,必须在明显的地方悬挂张贴村民委员会工作制度、村规民约、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等上级规定,根据自身实际,还提出了四项规定:一、公开办公时间;二、设立来访登记表;三、设立意见箱;四、设立热线电话。在全面落实村干部周二、周五集中办公制度的同时,对村干部值班制度进行严格要求,确保每天都有一名村干部值班。 这不仅是对“村委会”管理制度的一种补充,更规范了村干部的工作行为,方便了老百姓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三 功能的多样化
“十二五”计划中强调,必须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村委会”的核心职能应该是为村民利益服务,包括维权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近年来,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村
委会”的服务功能,从微观层面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功能、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更是关键所在。这一点,从我所接触的“村委会”挂的功能指示牌上就能直接看出,我所走访的一些村庄,不仅仅是农村 “党支部”和“村委会”,也是农村文化大院、村民调解委员会、计生办、民兵连工作地、治安办公室等等。平常,除了开会办公等日常工作项目,还承担了农民教育、娱乐、生活等多项内容。
明显的一点,走进“村委会”,我们可以轻松的看到几个崭新的书橱,这是县里为了帮助农民致富拿出专门资金购置的。一本本崭新色书籍包罗万象,不仅有种植养殖技术,也有专著名著,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群众,这也是我县“村委会”办公室的一大亮点。
看待问题我们不能只看到光明美好的一面,还要及时发现它存在问题的一面。我们的“村委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各级相关部门必须在平常的观察中注意积累,深入剖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思索解决方法。
第2篇 关于石灰塘村委会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县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作为宝秀镇石灰塘村委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于__年3月14日入住村委会。在驻村期间,采取召开座谈会、走村入户、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石灰塘村委会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石灰塘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镇20.00公里, 国土面积37.00平方公里,海拔1855.00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898.40毫米,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18户,户籍人口1197人,常住人口1160人,其中,全家外出的户数为17户,全家外出的人口数为61人,从业人员为811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为756人,全村以农业为主,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作物以玉米、小麦、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家庭养殖以牛、猪、羊、家禽为主,该村水资源极度匮乏,严重影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高度制约着石灰塘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村“两委”真正做到了及时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重大问题向党员、村民代表征询意见,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优势条件
(一)村“两委”班子团结。石灰塘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大,现任村“两委”班子履职能力较强,班子较团结,民主作风好,能为群众办实事,理清了促进本村发展的思路,熟悉政策和新农村建设导向,在具体实践中为实现奋斗目标付出了诸多努力。目前全村党员积极性高,带头示范作用好。
(二)群众基础好。石灰塘村离县城较近,近1个小时就可达到,群众科学意识强,民风纯朴,都有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现在生存现状的强烈愿望,对改变村庄面貌期盼度非常高,有的村民自觉植树美化门前屋后,大家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项目建设。石灰塘自然村村长在积极争取村里公房建设,并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自己垫付2万多,群众意识较好。
(三)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前景较好。石灰塘村境内虽然连年干旱少雨,但近几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许多小水窖,这些分布于各个山头的小水窖保证了干旱时节的农作物的栽种和灌溉,确保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石灰塘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注重耐旱农作物的开发种植,该村属山区,若能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山区的优势,积极打造林果、中药材等种植品牌产业,便能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石灰塘村委会各自然村经济社会得到了极大发展,群众生产设施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但作为山区村委会,石灰塘各自然村的发展仍然有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
(一)产业结构依然单一。 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为主,辅以林果,没有科学立体种植经验,还没有发挥地域特点,没有规模化产业,形成不了规模产业,这严重影响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基础建设依然薄弱。一是道路交通建设有待加强;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但深入走访了解发现,由于缺乏项目资金,除行政村进村道路已硬化外,其余自然村进村道路目前尚未得到硬化,还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状况,公路路况较差,由于资金困难,管护和修复工作滞后,部分路面已变得沟壑纵横,严重影响了群众出行和农副产品的销售;二是水利设施建设亟待加强;虽然近几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石灰塘各自然村新建了许多小水窖,能在一程度上缓解旱情,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的现状。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仍然很低。由于石灰塘地处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绝大多数的农民素质还比较低下,思想保守,观念不新,普遍存在得过且过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关心集体等集体主义观念比较淡薄,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思想和认识有待提高。
四、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作为新农村建设挂钩单位,作为县委第九批指导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自身实际,全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为石灰塘村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作为山区,强村富民的有效突破口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要立足本地区实际,引导群众发挥区位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抓好以优质粮烟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低品质差、市场滞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要充分利用山区的优势,引导发展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的养殖业,提高养殖效益,让群众得实惠。三是利用石灰塘村各自然村适合种植蔬菜和中药材的有利优势,借鉴石屏县北部山区“公司+基地+农户”的蔬菜种植模式,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蔬菜和中药材种植,同时,大力推进核桃、桔子等林里种植,着力推进种植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向粮、林、果、蔬等多元结构转变。
(二)积极争取项目及资金,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石灰塘各自然村行路难、饮水难和部分自然村公房建设资金短缺的实际问题,积极向上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协调资金,本单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帮扶的方式,尽力解决群众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夯实山区群众基础设施建设。
(三)依托自然优势,加快经济增长点培植力度。据石灰塘村支书介绍,石灰塘种各自然村适宜发展核桃、梨、桔子等林果,近几年来,部分自然村核桃种植户收入好的年收入已达2万多元,核桃种植已成为继烤烟之后部分村民最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群众种植林果的积极性较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充分利用石灰塘各自然村广大群众对核桃等林果栽培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经验,且近年来随着核桃等林果价格连年走高,产品供不应求的趋势,积极宣传各项惠民政策,大力引导群众发展林果种植,使之成为规模化产业化种植,从而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四)千方百计,提高村民文化素质。针对大部分村民的相关种养殖知识和信息来源主要是依靠广播、电视、集市和邻里传播的现象,积极联系农技部门和林业部门,协调争取专家或技术员多到田间地头为村民开展种养殖知识培训,让农民掌握科学种养技术,积极推广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第3篇 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研工作报告
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县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地处县城北端,距县府50公里,离乡政府37公里。西与该乡山前村委会毗邻,南与该乡鲁支村委会接壤,北与元谋县羊街乡高山峻岭相交错,东与武定县猫街乡隔河而居,整个村委会淹没在三个县的大山环绕之中,海拔1900米,是一个彝族、苗族、汉族杂居的高寒山区行政村。目前,整个村委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寻求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问题一直是该村党支部及村委会领导班子的头等大事。
一、峨山村委会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__年,全村有16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长住户273户,长住人口1128人。总耕地面积1325亩,其中水田28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村委会经济落后:__年,人均粮食产量359公斤,在全县163个村居委会中排名12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718元,在全县163个村居委会中排名163位。交通不便:全村委会仅有一条乡村公路延伸至辖区境内,是一个单线的“死角”,且山高坡陡路难行,畅通率低,晴通雨阻。受教育程度较底:据中村乡党委有关人士调查,解放初期至今,现有高中以上学历人员仅4人,许多通过“两基”教育“脱盲”的人口又“返盲”已成为落后地区难以解开的“结”。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社会状况依然存在。多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村党支部为发展地方经济劳苦奔波、呕心沥血,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收效不尽人意。整个村委会还是处于在外地人眼中“谈虎色变”的尴尬境地,要想加快推进该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比比皆是。
二、该村委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困境
(一)历史的原因与区位的弊端,造成拥有田地不均衡
由于山高箐深和偏远落后,政策的贯彻落实难免会出现不到位的现象。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分田地的主要依据还是延续了旧社会的惯例,旧社会生活富裕的农户家庭,占据了大量田地,承包土地时优先占有了好田好地,而且人均拥有田地严重不均。通过推行计划生育政策,集居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在逐步享受到了少生快富的甜头后,近年来结婚的许多年轻夫妇甚至办理了独生子女证,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遏制。全村委会长住人口从1996年的1169人下降到__年的1128人,减少41人,无形中加剧了田地的不均衡。同时,多年来,该村几乎从未调整过田地,所以,人均占有土地差距越拉越大,形成田地过剩者视其为“鸡肋”,不足者也只好随遇而安,致使整个村委会精耕细作程度低,粮食总产量难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停滞不前。
(二)粮经比例不合理,经济效益低
由于地处高寒山区,科学技术传播少,群众科技意识落后,全村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低,对农业科技知识了解、掌握知之甚少,受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在生产方式上沿袭过去粗放的耕作方式,劳作科技含量低,难以提高生产力。信息闭塞,缺乏商品意识。农村群众一直以来饱受饥寒问题的困扰,“温饱即安”。种植经济作物只视为一种附属品,生产不看市场,在种植、养殖等方面无计划、盲目生产,不能实现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经济价值的豆类、薯类难以形成一种经济支撑点。再则,气候寒冷,地势陡峭,土地贫瘠,广种薄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就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三)人地两居,交通不便,既误时又误工
凡是位居高寒山区的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都很难彻底解决人地两居的现状。该村也不例外,由于山高坡陡,气候冷凉,能住人的地方田地少,大部份田地都分散在山头箐底,交通不便,人们来回奔波于田地与住所之间,既误时又误工,身心劳累,劳动效率不高。
(四)男女比例失调,人口递减增速,导致不和谐因素的滋生
受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男女比例失调。通过对户籍人口进行分析,__年,男女性别比为100:115(女性比为100,下同),与全县的100:104.3和全州的100:105.2相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若是针对已进入婚龄而还过着单身的男轻年进行统计,其“光棍”的增长速度会使人深感这个地方和这个地方的人逐步被女青年所遗忘,导致男女比例失调问题恶化。人口递减过快。根据对全村户籍人口进行分析,__年与__年相比减少13人;__年与__年相比减少26人。人口减少速度之快,其引发的男轻年婚姻问题,赡养老人的问题,社会和谐问题,将成为该地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一大障碍。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五)经济结构单一,现金收入无源,是难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所在
烤烟“双控”,无烤烟种植指标,缺乏经济支柱产业;封山育林,靠山吃山已成历史;粮食产量低,以粮换币不成现实;养殖业,重存栏轻出栏的现状难以改善(__年期末大牲畜存栏950头,当年出栏仅153头)。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喂养,繁殖率低,生长缓慢。因此,现金收入无源,致使人民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明显好转。
(六)稀有鱼类不断减少
随着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该村两条河流里鱼类总体资源量明显下降,其特有的石头鱼等已呈濒危。
(七)红白喜事攀比之风盛行,也是造成当地群众致贫或返贫的一个因素
红白喜事程序繁杂,开支过大。就说取妻所要经过的程序:找谋人、说亲、过礼银钱、订亲、过礼、回门、接连三年中一年两拜年。取妻三日,要准备早点、午饭、晚饭、宵夜,本家户族全到场祝贺,近亲要拉羊放炮送重礼。遇到办丧事,事越急程序越复杂,从事发之日起至所选发送之日止,主人家每天备饭四次,本家户族全到场奔丧,近亲要拉羊吹号外,还要送亡灵饭三天,满月、头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大年三十日聚集坟山各献饭一天。这样繁杂的红白喜事程序,耗费了大量财力和物力,一户一年中只要参与到其中一件事,一年到头粮钱所剩不多。
三、对该村社会经济发展出路的探索
(一)积极贯彻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和适时调整土地,有效解决地多田少产量低,粮食收入差距大的问题
由于人口下降,人均占有田地从1996年的1.24亩增长到__年的1.75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之大,在全县范围内也唯数不多(__年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为0.82亩,全国为1.39亩),这还不计算自留地和开荒地,如此庞大的耕地面积,应该算是一种过剩。随着社会的进步,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行,人们意识的转变,想退出多余山地的大有人在。加之,退耕还林优惠政策的实施,部份人视退底产山地为一种甩包袱,既不需劳心费神,又可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因此,应进行适当调整土地,平衡田地人均占有量,促进粮食单产的同时,也应积极争取退耕还林政策项目(国家计划安排__亿元启动第二期退耕还林工程),这样既可使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推动劳务输出,又可扩大林地面积,保持生态环境。
(二)要提高作物经济效益,应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足额供给的前提下转变观念,调整粮经比例
要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首要任务是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要把传播农业技术作为地方致富路子,以确保粮食足额供给。就具体而言,总耕地面积1325亩,其中280亩水田只能用于稻谷种植,这是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所需大米的根本来源,其余1045亩山地可适当增加种植部份豆类、薯类。其理由是:目前,山地主要种植包谷,所收粮食少部份用作口粮外,主要是喂养生猪及家禽。而喂养过程中,防病治病能力弱,缺乏科学喂养,出栏率极低。__年,全村生猪期末存栏1029头,当年出栏却才有646头,户均2.4头,扣除自家食用外,户均出售还不到1头;家禽期末存栏4133只,当年出栏也只有3142只。如此之长的喂养时间,所消耗费用与收入仅能达到持平而已。所以要增加群众经济收入,除开办科学养猪、养家禽培训班,提高科学喂养技能外,还要广泛宣传市场信息,及时提供市场需求,激励群众种植经济作物热情,并开办农业科技培训班和科技人员下基层作指导,提高经济作物种植和管理水平。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三)不断扩修道路,改善运输条件,努力解决人地两居的矛盾和农产品上市难的问题
“如要富先修路”这是真理。可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大家都各忙各的,由于无集体经济,小组上难组织开展公益事业,村委会囊中羞涩,爱莫能助。所以,村委会应该形成一种有效机制,村小组也要制定乡规民约,每年定期组织劳动力有计划地扩修乡村道路,尽量做到能用马拉的地方不用人背,能用车运输的地方尽可能用车拉。从而改善时空的限制,提高田地耕作效率。同时,各级政府也有必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及时改善唯一的一条公路,确保长年畅通,逐步解决农产品上市难的问题。
(四)男女比例失调,有利于也是有必要引导劳务输出,使有文化、有技能的人到外地立家创业
地处贫困山区,家庭经济收入微薄,子女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具有初中文化的年轻人还是不少,这些人经过长期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品行端正,意志坚定,能吃苦耐劳,有些还继承了父辈的一技之长,如果通过耐心引导,使他们走出大山,进入劳务输出行列,能在外立家创业者不乏其人。这样既解决了他们的婚姻问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也能为家乡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
(五)无经济来源,可从种植核桃树、中草药、发展刺绣等方面多下功夫
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山林面积广,气候和土壤比较适合于发展核桃种植。七八十年代,成片成林的核桃树是当地居民食用油的主要来源。1992年,听说某地采购大量核桃木板,该村核桃树一夜之间全遭恶运。近年来,由于核桃市场价格连年攀升,以成为该地经济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__年,该村优质的泡核桃价居19元以上,且除昆明外,当地难能采购,可已挂果泡核桃树却少之又少。通过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群众对种植核桃树的热情异常高涨,但疏于管理,成活率低,生长缓慢,应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作。其次是可适当栽培中草药。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历来以森林覆盖面积广而著称,其天然生长的中草药历来是当地居民治病养伤的有力保障。许多市场上走俏的当地草药可进行人工培植,只要有人用心去做,打开销路后定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再则,是发展地方少数民族刺绣。各个民族有别于其它民族最直观的特征在于服饰,也是一个民族个性的彰显。所以服饰的传承和发扬,就是对该民族文化的追溯与开发。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是黑彝族服装系列的均多,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这种红彝族装饰必不多见,因此,发展该民族刺绣具有很大潜力。
(六)如能举全乡之力,建成一个干果示范基地,全村委会经济高速发展指日可待
纵观全县,中村乡盛产板梨和核桃。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又以出产核桃为名。据统计数据表明,__年,全县年末实有核桃面积18478亩,中村乡为11500亩,占全县62.24%,该村委会占全乡66.04%(7594亩);全县核桃树298014棵,中村乡为184443棵,占全县61.9%,该村委会占全乡60%(109650棵);全县产核桃122758公斤,中村乡为46860公斤,占全县38.17%,该村委会占全乡27.95%(13100公斤)。通过对以上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实有核桃种植面积位居全县、全乡第一,种植棵数第一,是种植和发展核桃树首选之地,但产量却所占比例很小。这一方面说明群众种植核桃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另一方面也说明种植起步晚,实际进入挂果期的核桃树还很少。因此,大量种植核桃树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如果乡政府每年能够安排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借助科技和资金,以扶持产业的认识高度去认真对待,有了上下联动的基础,该村委会以种植核桃树而快速摆脱了贫穷落后面貌的成功经验一定会成为脱贫致富的新模式。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七)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护鱼苗繁殖,打造地方品牌
由于自然条件好,环境优越,无污染,在分析致危原因的基础上,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一是保护水域自然环境。物种保护的最佳途径是保持原有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就鱼类资源而言,其核心是保护水域环境及资源持续利用。二是合理捕捞。坚持合理捕捞是保持资源不衰,保护鱼类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三是坚持合理引种。四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八)引用“沼气池”,强化封山育林工作,确保野生菌正常生长
山区群众蒸煮熟食所使用的都是“老虎灶”,燃料均为林木,每年每户要消耗上千公斤成才林,长期如此,破坏森林程度不言而喻。亡羊补牢式的植树造林与每户补助资金建“沼气池”何为最佳?几年前,烧“林碳”之风盛行。据了解,一个成年劳动力,烧“林碳”一天可获50元以上收入。不论刮风下雨,农忙或闲时,满山遍野风烟四起曾为一“壮观”。通过强化封山育林,这一现象已得到控制,但看着满山秃岭,使人黯然神伤。生态惨遭破坏,野生菌也就失去了生存空间,生活于山林间的群众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依托。
(九)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挖掘,民族风俗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但个性化的民族风俗仅有助于旅游景区的开发。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红白喜事攀比之风“蒸蒸日上”,远远超出了群众的收入,这种逢节必有“事”的传统习性至少现在还不适宜。还是要从抓物质文明着手,逐步提高了生活水平后再来追求民族风俗的传承。
(十)加强素质教育,提高群众致富能力
吃苦耐劳是山区人的本色,农民群众的诚实守信位居全世界首位,是人所共知。可致富需要的却是技能。因此,对当地适龄学子进行文化教育和对成年人的技能培训,山区地方的经济发展才有推动力。
第4篇 村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调研报告
一、_____市村两委班子现状分析
三年来,我市现届村两委在村级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不畏艰难,舍小家为大家,风里来雨里去,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为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我市发展势头强劲,县乡两级项目多,征地拆迁任务重,单靠项目专班难以开展。镇村两级尤其是广大的村干部,总是冲在项目协调的一线,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一个个项目的顺利施工争取了时间和空间,为党委政府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二是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我市由田地、山林归属权所引发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处理不好就会升级为信访案件,广大村干部按照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镇的思路,积极调解,极力化解,不仅消除了_____多积案,还将很多矛盾纠纷扑灭在萌芽状态,为_____经济发展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三是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广大村干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花了不少功夫,水改电改、修桥铺路、挖塘修堰、植树造林、美化村庄等等,做了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村容村貌为之一新,百姓群众为之一喜,为新农村留住了绿水青山,为党委政府凝聚了民心。
调查结果显示:88.2%的村民认为村组织相当可信,75%的村民愿意当村干部,说明我市现届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还是比较强的。但村与村之间差距较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务实进取型。这类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村两委主职干部果敢有为,班子精诚团结。比如我市_____区_____村,只用了三个月就完成了征地500亩的任务,并且没要镇上多派一个人,没让镇里多花一分钱,在当前_____征地拆迁工作难进展的情况下,如此高效率,实属难得。当我们问及_____支书有什么高招时,他说:我们的班子团结务实,三个月里,5+2,白+黑,天天上门给群众做工作。我们的老党员老干部余热仍在,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的工作轻松了很多,效率高了不少。据了解,_____支书上任之前,_____村两委班子并不是那么团结,是_____支书果敢有为的魄力,点燃了班子成员的干事激情,才使整个村集体拧成了一股绳。有道是家和万事兴,班子团结,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走下去。
二是得过且过型。这类村的最关键症结在于村两委主职干部碌碌无为,班子无所事事。比如我市_____区_____村,国土、水利、环保等部门先后投入了近千万项目资金,却收效甚微。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关键原因在于村支书思路不清,对本村的优势把握不够全面,身在宝山不识宝,找不准村级发展方向,没有把上级项目与本村实际联系起来,无法根据本村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发展集体经济对策,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时,带头无方,致富无门,守摊子,混日子,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立足本村实际从内部挖掘潜力。村子要想富,就得有个好支部。支书碌碌无为,村子就难有出路。班子无所事事,群众就看不到出路。
三是举步维艰型。这类村的主要问题在于村两委主职干部有力难为,班子软弱涣散,经济基础薄弱。比如我市少数村两委两个主职村官主观有干事的愿望,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往往处于有心想事,无力办事的尴尬境地。有的村里不仅没有收入,还有负债,村干部工资基本靠讨,干部没有积极性,加之村主任对村支书工作支持不够,书记与主任之间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现象时有发生,使战斗力原本就不强的班子更显颓势。少数村民小组没有选出组长,人手严重不足,同时,村里在基础设施与公益事业等方面多年难有大的起色,村民看不到希望,对村班子失去了信心,对村里的工作不关心、不支持,使村干部开展工作难上加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事实证明,一名优秀的班子,可以带出一个优秀的班子,能为一个村的发展带来正能量。因此,选准一个好的领头雁,搭建一个好的两委班子,对一个村而言至关重要。
二、我市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存在的隐患及问题
(一)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相对缺乏。农村青年人或走出家门打工,或选择某一行业谋发展,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村,留在村里的有志青年更是寥寥无几,出现了村干部后继乏人、后备干部优秀人才相当不足的现象。村里有经济头脑的致富能手大多不愿参与村两委班子竞选,而愿意竞选村干部的人员不是年纪偏大、思想陈旧,就是能力有限,文化水平不高,从而形成了能干的不愿干,想干的干不好的局面。
(二)群众的思想状态不够稳定。一是选民素质不平衡,部分选民素质不高。部分村民对换届选举在一定程度上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自己的民主权利的认识、对换届选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拉拢迷惑,产生拉票、贿选的可能。二是部分村民小村小片思想严重。村民对原村干部占新村干部的比例如何,特别是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是否属于原村看得很重,村民出于本位主义,极力支持原村干部继续参选,这就出现各选各的、自己人选自己人,导致村两委班子选举一边倒、原小村干部选不上或班子产生难分工等问题。三是个别村财务不透明,群众有想法。个别村财务管理混乱,长期不向群众公布帐目或搞假公开,群众意见很大。如果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妥善做好一些村遗留问题工作,那么选举将有可能激化农村干群矛盾,造成不稳定。
(三)宗族派性势力干扰仍然存在。虽然现在农村中的宗族因素,特别是在合并村中,对村民的影响逐渐在减弱,但这种影响并未消失,候选人利用宗族观念、宗派势力上门游说、拉选票,自家人的宗族意识仍然影响着村民的行为,影响着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委托选举操作难。很多外出务工经商的选民、老弱人员不能参加选举。为了保证村级换届参选率,根据选举办法可以委托他人代为投票,但实际工作中,存在操作比较难,委托票难界定的问题。有心人可能利用委托选票进行贿选,即花钱买票,这就使委托选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加大。
(五)贿选行为界定难。集体经济较好的村,竞选村干部的人较多,竞争态势激烈,可能出现一些不正当现象,如送一包烟、请一顿饭,甚至送少量现金等,法规条文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界定,加之取证工作难,导致此类违法违纪行为不好查处,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拉票贿选行为,破坏了选举的公正性。
三、加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明责加压,强化党组织对换届工作的领导。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体系,强化市、县(市、区)、乡(镇、办)村三级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实行市级领导包县(市、区)、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组)责任制。工作队协助抓好各乡镇选举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保证选举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组织法》和《_____省村委会换届选举办法》的要求认真落实。二是切实发挥乡镇党委直接领导和具体指导的作用。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村两委换届选举第一责任人,同时实行乡镇副科干部包村责任制。乡镇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保证换届选举和农村各项工作两不误。选举工作开始前,各乡镇要做好村级业务骨干培训、村级财务清理和审计等准备工作,并组织力量驻村具体指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三是统一制发《换届选举工作目标责任细化表》,对各村两委换届工作进行细化分解。
(二)深入细致,做好换届前各项准备工作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广播、会议、标语、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宣传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并对群众关心的选举的公开、公正、公平问题进行了重点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掌握选举的方法、步骤、重要意义和法律依据,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调动群众参选的积极性、主动性。
2、做好届满审计审计工作。组织力量做好村级财务和村干部届满审计工作。审计结果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妥善处理。审计结束后,财务账簿、公章等必须交乡镇封存保管,对于没有完成审计的现任村干部,不能参加竞选。
3、做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对于两委正职年龄偏大、难以继续胜任工作的村,要选拔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或者乡镇干部派驻到村里开展工作,使之逐步熟悉农村情况,掌握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4、开展专项整治。在选前和选中,抽调综治干部和政法干警组成工作组,进驻重点村,排除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选举期间的治安秩序。同时,要突出对贿选行为、扰乱破坏选举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威慑姿态,以稳定选举秩序,维护广大选民的民主权利。
5、做好分类指导工作。对全市901个村进行摸底分析,划分类型,采取一型一策有针对性地指导。对书记和主任配合默契战斗力强的村,以村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和村民选举委员会为主自行组织选举;对书记、主任有隔阂的村,先整顿统一思想后再换届;对关系复杂、矛盾集中的村,派出熟悉村情及换届选举业务、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驻村,帮助理顺关系,排除干扰,充分体现和集中民意。
(三)严密组织,确保换届工作依法有序运行
1、严把候选人的政治素质关。要明确村级两委班子成员的任职条件,并把村级两委班子成员的任职条件向党员、群众宣传。一般来说村干部任职应具备下列条件:一是政治思想坚定,带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办事公道、作风正派、乐于奉献、团结同志,在党员和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三是协调和处理农村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较强,具备适合担任本职务的组织领导能力;四是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一般应在45周岁以下。
2、依法保证选民的权利。在严格遵循党规、法规和民主程序的基础上,依法保证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一是严格选民登记。由乡镇党委出面,协调派出所,将各村选民人数由户籍员统一调出,由村选举委员会成员认真核实后,予以张榜公布,确保选民登记不重、不漏合法有效。二是规范委托投票问题。选举前,由选委会对委托票的数量、办理时间、委托手续等作出具体规定,防止在实施过程中引发纷争。委托投票规定务必要体现公平公正。三是强化现场监督。各乡镇向村指派选举指导员或工作队,对发票、填票、投票、计票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作用,与检察机关协同配合,加大选前、选中、选后的监察力度。
3、完善农村干部管理机制。为消除村干部因工作职责不清,目标不明确,而导致部分村干部压力不够,动力不足,互相推诿,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现状,要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强化干部任前承诺和任期践诺制度,由候选人对村内发展做出具体计划目标,提出自己的治村方案和保障措施,由乡镇党委、村民选举委员会审核把关,予以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其次,新村两委成立后,由党委、政府与各村签订任期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增强村两委成员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四)组织培训,提高新任村干部的履职能力。
选举结束后,要对新一届村两委干部进行岗前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使他们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一是培训开展要快。在完成今年的村(社区)两委换届后,要求及早谋划,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的时间、地点、方式、内容和生活安排,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培出效果。二是培训方式要活。在培训方式上,根据新任村干部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科学采取有效的培训方法,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增强干部学习兴趣,提高培训效果。注重课堂讲解交流互动的结合,采用案例式、互动式、体验式等培训方式,使每一专题都能贴近农村实际,激发村干部的学习热情。三是培训内容要实。要从服务大局、围绕中心工作上确定培训内容。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新农村建设、村民自治等作为培训重要内容,要求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培养大局观,提高综合素质。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突出地方经济特色,确保培训内容的全面性、丰富性和针对性。对城边村和城中村的村干部,要更加注重征地搬迁、社会维稳、反腐倡廉、惠农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对山区和经济相对落后村的村干部,要更加注重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搞活村集体经济等方面的培训。
(五)制定方案,积极消化村两委换届工作的遗留问题。一是完善制度,健全机制。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引导村干部、群众积极选出村民理财小组,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及各种规章制度,引导各村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二是妥善安排好落选村干部。这次村级两委换届选举,有一部分年龄偏大、体质偏弱、不适应或不胜任本职工作的村干部将被选退下来。对调整下来的村干部,要区分情况,分别对待。对那些因身体原因而调整下来的村干部,可以根据经济状况,发给他们一次性补助或实行年定补制度;对不适应现职的村干部,可以调整改任其它职务,继续发挥他们的余热;对不能胜任领导工作或因有这样或那样问题而调整下来的村干部,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做好思想工作,化解消极因素和不安定因素,确保一方稳定。
四、关于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的思路及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重视和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和指导。要认真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乡镇党委的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二是出台有关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完善农村干部的教育培养、考核管理、奖惩激励等机制,特别是要全面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三是营造有利于村干部工作的良好环境。县、乡镇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村干部的工作,执纪执法部门要强化措施,确保村干部正当权益不受侵害,新闻媒体要加大村干部的正面宣传,在全社会推介一批优秀村干部典型,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四是细化办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力度。要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乡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承担的党建责任目标和村委会干部任期工作目标。要建立奖惩机制,对完成责任目标好的,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不能完成的,实行末位淘汰、黄牌警告、诫勉谈话等制度,并与工资待遇挂钩。
(二)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培养和管理。一是抓好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要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加强培养锻炼。同时注重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二是建立培训教育机制。强化在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同时,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进一步完善村干部管理机制。健全完善村干部推选事前备察制度,建立无功即过,不进则退的更替机制。对在村级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村两委干部,可以考虑公开选拔到乡镇干部岗位,解决他们的政治待遇和后顾之忧,以此调动其他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四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更好地实施对权力的配置和限制。坚持农村村务、政务、财务三公开,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
(三)解决后顾之忧,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目前,我市村干部待遇较低,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同时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不够健全,村干部存在后顾之忧,_____多退下去的村干部意见较大。合理提高村干部报酬和实行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他们的切身利益和后顾之忧,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是经济待遇要提高。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建立稳定的工资增长机制,不断改善村干部的经济待遇。酌情加大补贴和转移支付力度。二是工作环境要改善。对村干部要多指导、少指责;多服务,少干预;多鼓励,少埋怨;扩大基层农村自治,给村干部民主自主干事的空间。三是激励机制要建立。把干部待遇同工作实绩挂钩,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工作成效,建立分级分类的考核机制。四是养老问题要关心。以镇为单位密切与有关部门配合协调,切实解决好村干部的养老保险,让村干部在职有奔头,卸任有想头,工作有劲头。
(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村级班子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村级集体经济的实力,同基层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村级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的物质基础。一是认真谋划,仔细分析,制定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划及实现目标,兴办集体企业,闯出一条切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做到集体、个体、私营经济一起上,农业、工业、服务业一并上,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形成本地特色的经济。二是千方百计地调动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正当、合法的渠道,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三是村干部要积极引导,领办示范服务基地,从种、养、加工起步,通过创建专业化合作社,走产销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路子,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四是抓好贫困村的经济发展,要整合资源,因地制宜,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积极扶持,使之尽快摆脱贫困,提高造血功能。
第5篇 村委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村委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_____委会位于乡政府东南部,东、南面与元阳县俄扎乡接壤,北面与托牛村委会相邻,西面与埃倮村委会相望。距县政府驻地38公里,乡政府驻地25公里。辖加梅、迷丕、格波、梅东、普朵等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562户2462人,均为农业人口;世哈尼族。全村土地面积2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6亩,其中:水田924亩,干亩187亩,梯地1295亩。农民人均耕地1.1亩。20__年末,全村粮食总产量99.4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04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7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5.00元。
一、基础设施状况
1、通路。该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都建设了简陋的进村公路,但由于路窄、路基不稳,里程长,无力经常修复等原因,导致进村公路利用率相对较低,运输成本高。
2、通电。该村5个村民小组已全部解决通电问题。
3、通水。该村5个村民小组已通人畜饮水,迷丕村民小组挖进村公路挖断了人饮水管,因没有物资资金修善导致饮水困难,其余村民小组虽然已通水,但只通到村内,没有入户。
4、通讯。5个村民小组部分农户安装了无线电话,移动通讯信号已经覆盖整个村委会。
5、住房。5个村民小组多数住房简陋,为土房或土堆房,县人畜不分离,属于改造范围。
6、卫生路。_____民小组20__年铺设卫生路2公里,但由于资金物资不足还没有覆盖完成整个村子,格保村民小组利用一事一议项目基本铺设了卫生路,普朵村民小组已经整合各类资金计划20__年完成卫生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梅东村民小组、迷丕村民小组(迷丕、哈塔东)还没有铺设卫生路。
7、公厕。5个村民小组都建设有农村公厕,但数量不够、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农民入厕需要。
二、公益事业发展情况
1、教育。_____委会有1所寄宿制小学和2所初小,基本能满足适龄儿童受教育的需要。
2、卫生。该村委会有1个卫生室,1名乡村医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问题。
3、文化活动。目前,_____委会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还没有一个图书室、科技室、文化活动室及篮球场等活动场所,农民学科技难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农民群众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一直以来都较低。
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全境为山区,沟壑纵横,山峰林立,境内最高海拔1800米,最低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8.4℃,最高气温26℃,最低气温2℃,年降雨量1620毫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草果、核桃,但由于山高坡陡,经济基础薄弱,劳动者素质低,生产生活中科技含量低等原因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多数农民处于贫困线。20__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725.00元,比国务院确定的贫困线1196元低471元,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是全县典型的贫困村。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进村公路处于情通雨堵的局面,运输成本高,阻碍了该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住房条件差,人畜没有分离,村容村貌没得到改善。
(二)学科技难。整个村委会没有一个图书室、科技室、文化活动室,学科学技术难,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无法利用科技提高生产生活质量。
(三)劳动者素质低。全村适龄儿童辍学率高,村民文化素质低,“等、靠、要”思想突出,没有主动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经济的思想。
五、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一)改善基础设施。州、县委、政府计划建设元绿二级路经过加梅,充分利用这机遇,改善进村公路,解决交通的问题;利用当前各种惠农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建设人饮工程到户、卫生路、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篮球场、公厕、排水设施等工程,解决村容村貌差、学科技难、入厕难等问题。
(二)治穷先治愚,提高劳动者素质。一是抓好基础教育,完善教学设施,加强老师队伍建设,提高入学率和巩固率,提高村民文化素质;二是加强农村实用科技培训,使每个劳动力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三)培植支柱产业。_____委会虽然每个村都有一定的茶叶、草果、八角绿色产业,但没有形成支柱产业,经济来源单一,且市场不稳定,为此,可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一批稳定可靠的支柱产业。如发展核桃产业、山地养鸡、商品猪养殖等产业。同时,可充分利用加梅民风民俗古朴,重大节日有“扎特特”(十月年)、“苦扎扎”(六月年)、“昂玛突”(祭神林),哈尼山寨、梯田、姑娘节别具一格的有利条件,开展山寨梯田民俗旅游,拓宽村民收入来源。
第6篇 美丽乡村村委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_____市美丽_____·清洁乡村活动部署,南美丽办发〔20〕65号文精神,按照县美丽办指示的工作要求。为了反映出横县新福__村委__村的群众最盼、最难、最怨、最忧等问题,本人在20年11月对该村开展了_次调研。现将调研工作内容作如下总结:
20年11月_日,本人对__村的群众开展(走访、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谈心)调研工作。其中__群众反映最盼的具体问题是…,经本人和村委干部研究,其具体解决办法是…;__群众反映最难的具体问题是…,经本人和村委干部研究,其具体解决办法是…;__群众反映最怨的具体问题是…,经本人和村委干部研究,其具体解决办法是…;__群众反映最忧的具体问题是…,经本人和村委干部研究,其具体解决办法是…
所做的三带三问三帮(即:带政策、带技术、带感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帮定规划、帮跑项目、帮解困难)具体事件、事迹。
我们(挂村责任干部、新农村指导员、村委干部等)通过调研工作要做到三带三问三帮,把__村的清洁乡村活动打造成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的民生工程。让更多的群众主动参与到清洁乡村活动中。
第7篇 村委调研报告
__委会位于乡政府东南部,东、南面与元阳县俄扎乡接壤,北面与托牛村委会相邻,西面与埃倮村委会相望。距县政府驻地38公里,乡政府驻地25公里。辖加梅、迷丕、格波、梅东、普朵等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562户2462人,均为农业人口;世哈尼族。全村土地面积2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6亩,其中:水田924亩,干亩187亩,梯地1295亩 。农民人均耕地1.1亩。__年末,全村粮食总产量99.4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04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7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5.00元。
一、基础设施状况
1、通路。该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都建设了简陋的进村公路,但由于路窄、路基不稳,里程长,无力经常修复等原因,导致进村公路利用率相对较低,运输成本高。2、通电。该村5个村民小组已全部解决通电问题。3、通水。该村5个村民小组已通人畜饮水,迷丕村民小组挖进村公路挖断了人饮水管,因没有物资资金修善导致饮水困难,其余村民小组虽然已通水,但只通到村内,没有入户。4、通讯。5个村民小组部分农户安装了无线电话,移动通讯信号已经覆盖整个村委会。5、住房。5个村民小组多数住房简陋,为土房或土堆房,县人畜不分离,属于改造范围。6、卫生路。__民小组__年铺设卫生路2公里,但由于资金物资不足还没有覆盖完成整个村子,格保村民小组利用一事一议项目基本铺设了卫生路,普朵村民小组已经整合各类资金计划__年完成卫生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梅东村民小组、迷丕村民小组(迷丕、哈塔东)还没有铺设卫生路。7、公厕。5个村民小组都建设有农村公厕,但数量不够、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农民入厕需要。
二、公益事业发展情况
1、教育。__委会有1所寄宿制小学和2所初小,基本能满足适龄儿童受教育的需要。2、卫生。该村委会有1个卫生室,1名乡村医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问题。3、文化活动。目前,__委会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还没有一个图书室、科技室、文化活动室及篮球场等活动场所,农民学科技难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农民群众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一直以来都较低。
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全境为山区,沟壑纵横,山峰林立,境内最高海拔1800米,最低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8.4℃,最高气温26℃,最低气温2℃,年降雨量1620毫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草果、核桃,但由于山高坡陡,经济基础薄弱,劳动者素质低,生产生活中科技含量低等原因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多数农民处于贫困线。__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725.00元,比国务院确定的贫困线1196元低471元,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是全县典型的贫困村。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进村公路处于情通雨堵的局面,运输成本高,阻碍了该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住房条件差,人畜没有分离,村容村貌没得到改善。
(二)学科技难。整个村委会没有一个图书室、科技室、文化活动室,学科学技术难,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无法利用科技提高生产生活质量。
(三)劳动者素质低。全村适龄儿童辍学率高,村民文化素质低,“等、靠、要”思想突出,没有主动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经济的思想。
五、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一)改善基础设施。州、县委、政府计划建设元绿二级路经过加梅,充分利用这机遇,改善进村公路,解决交通的问题;利用当前各种惠农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建设人饮工程到户、卫生路、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篮球场、公厕、排水设施等工程,解决村容村貌差、学科技难、入厕难等问题。
(二)治穷先治愚,提高劳动者素质。一是抓好基础教育,完善教学设施,加强老师队伍建设,提高入学率和巩固率,提高村民文化素质;二是加强农村实用科技培训,使每个劳动力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三)培植支柱产业。__委会虽然每个村都有一定的茶叶、草果、八角绿色产业,但没有形成支柱产业,经济来源单一,且市场不稳定,为此,可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一批稳定可靠的支柱产业。如发展核桃产业、山地养鸡、商品猪养殖等产业。同时,可充分利用加梅民风民俗古朴,重大节日有“扎特特”(十月年)、“苦扎扎”(六月年)、“昂玛突”(祭神林),哈尼山寨、梯田、姑娘节别具一格的有利条件,开展山寨梯田民俗旅游,拓宽村民收入来源。
最新骑马坝乡杯倮村委会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县乡新农办要求,对当前杯倮村委会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杯倮村委会地处绿春县骑马坝乡东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30公里,到乡政府为土路,距县城145公里,辖杯倮、腊苏格马、苏尼、地防、俄莫、东吗、格么7个村民小组;全村委会有耕地面积2220亩,其中:水田950亩、旱地1270亩;有哈尼族、拉祜族二大世居民族,共210户,总人口1051人,其中:哈尼族161户、847人,拉祜族49户、204人;主要经济作物有橡胶、茶叶,草果、胡椒。
全村委会共有5个党支部,共有35名党员,其中,女党员2名。拥有1个党员活动室,共计60平方米,累计藏书400余册。
杯倮村委会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村上拥有1个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条件的困难户基本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100%。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每年按时召开党员大会;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期盼和要求
1、希望各级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有更多扶持政策,以推动农村结构调整既要有量的扩张,更要抓质的提高。
2、希望进一步加强村环境建设。目前道路硬化率仍然偏低,农民群众希望村级组织应从关心热点问题入手,多争取项目资金,解决村道路“雨天泥泞、秋天尘飞”的局面。
3、希望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培育新农。
4、希望进一步加大新型合作医疗的减免力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生条件。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对药品的监督管理,严禁假冒伪劣和过期药品,控制药口品价格,让农民能够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三、建设新农村存在的问题
1、在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和误区。一是农民自身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等、靠、要”的思想;二是基层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不少人表示等上面布置;三是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四是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
2、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杯倮村委会的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
3、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探头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技术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4、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开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党员、班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业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人心;二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处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新农村建设主要思路
党的__届五中、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1、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新形势。要利用广播、标语横幅等手段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标准、要求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中央“”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3、打造农村新经济。建设新农村,最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要着眼于壮大村级经济势力、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4、建立农民新保障。继续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规范化卫生所、农村文化站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5、弘扬农村新风尚。要突出抓好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一是以文明村建设为抓手,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关于石灰塘村委会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县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作为宝秀镇石灰塘村委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于__年3月14日入住村委会。在驻村期间,采取召开座谈会、走村入户、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石灰塘村委会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石灰塘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镇20.00公里, 国土面积37.00平方公里,海拔1855.00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898.40毫米,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18户,户籍人口1197人,常住人口1160人,其中,全家外出的户数为17户,全家外出的人口数为61人,从业人员为811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为756人,全村以农业为主,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作物以玉米、小麦、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家庭养殖以牛、猪、羊、家禽为主,该村水资源极度匮乏,严重影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高度制约着石灰塘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村“两委”真正做到了及时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重大问题向党员、村民代表征询意见,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优势条件
(一)村“两委”班子团结。石灰塘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大,现任村“两委”班子履职能力较强,班子较团结,民主作风好,能为群众办实事,理清了促进本村发展的思路,熟悉政策和新农村建设导向,在具体实践中为实现奋斗目标付出了诸多努力。目前全村党员积极性高,带头示范作用好。
(二)群众基础好。石灰塘村离县城较近,近1个小时就可达到,群众科学意识强,民风纯朴,都有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现在生存现状的强烈愿望,对改变村庄面貌期盼度非常高,有的村民自觉植树美化门前屋后,大家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项目建设。石灰塘自然村村长在积极争取村里公房建设,并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自己垫付2万多,群众意识较好。
(三)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前景较好。石灰塘村境内虽然连年干旱少雨,但近几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许多小水窖,这些分布于各个山头的小水窖保证了干旱时节的农作物的栽种和灌溉,确保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石灰塘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注重耐旱农作物的开发种植,该村属山区,若能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山区的优势,积极打造林果、中药材等种植品牌产业,便能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石灰塘村委会各自然村经济社会得到了极大发展,群众生产设施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但作为山区村委会,石灰塘各自然村的发展仍然有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
(一)产业结构依然单一。 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为主,辅以林果,没有科学立体种植经验,还没有发挥地域特点,没有规模化产业,形成不了规模产业,这严重影响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基础建设依然薄弱。一是道路交通建设有待加强;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但深入走访了解发现,由于缺乏项目资金,除行政村进村道路已硬化外,其余自然村进村道路目前尚未得到硬化,还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状况,公路路况较差,由于资金困难,管护和修复工作滞后,部分路面已变得沟壑纵横,严重影响了群众出行和农副产品的销售;二是水利设施建设亟待加强;虽然近几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石灰塘各自然村新建了许多小水窖,能在一程度上缓解旱情,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的现状。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仍然很低。由于石灰塘地处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绝大多数的农民素质还比较低下,思想保守,观念不新,普遍存在得过且过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关心集体等集体主义观念比较淡薄,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思想和认识有待提高。
四、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作为新农村建设挂钩单位,作为县委第九批指导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自身实际,全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为石灰塘村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作为山区,强村富民的有效突破口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要立足本地区实际,引导群众发挥区位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抓好以优质粮烟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低品质差、市场滞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要充分利用山区的优势,引导发展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的养殖业,提高养殖效益,让群众得实惠。三是利用石灰塘村各自然村适合种植蔬菜和中药材的有利优势,借鉴石屏县北部山区“公司+基地+农户”的蔬菜种植模式,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蔬菜和中药材种植,同时,大力推进核桃、桔子等林里种植,着力推进种植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向粮、林、果、蔬等多元结构转变。
(二)积极争取项目及资金,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石灰塘各自然村行路难、饮水难和部分自然村公房建设资金短缺的实际问题,积极向上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协调资金,本单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帮扶的方式,尽力解决群众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夯实山区群众基础设施建设。
(三)依托自然优势,加快经济增长点培植力度。据石灰塘村支书介绍,石灰塘种各自然村适宜发展核桃、梨、桔子等林果,近几年来,部分自然村核桃种植户收入好的年收入已达2万多元,核桃种植已成为继烤烟之后部分村民最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群众种植林果的积极性较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充分利用石灰塘各自然村广大群众对核桃等林果栽培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经验,且近年来随着核桃等林果价格连年走高,产品供不应求的趋势,积极宣传各项惠民政策,大力引导群众发展林果种植,使之成为规模化产业化种植,从而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四)千方百计,提高村民文化素质。针对大部分村民的相关种养殖知识和信息来源主要是依靠广播、电视、集市和邻里传播的现象,积极联系农技部门和林业部门,协调争取专家或技术员多到田间地头为村民开展种养殖知识培训,让农民掌握科学种养技术,积极推广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县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地处县城北端,距县府50公里,离乡政府37公里。西与该乡山前村委会毗邻,南与该乡鲁支村委会接壤,北与元谋县羊街乡高山峻岭相交错,东与武定县猫街乡隔河而居,整个村委会淹没在三个县的大山环绕之中,海拔1900米,是一个彝族、苗族、汉族杂居的高寒山区行政村。目前,整个村委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寻求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问题一直是该村党支部及村委会领导班子的头等大事。
一、峨山村委会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__年,全村有16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长住户273户,长住人口1128人。总耕地面积1325亩,其中水田28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村委会经济落后:__年,人均粮食产量359公斤,在全县163个村居委会中排名12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718元,在全县163个村居委会中排名163位。交通不便:全村委会仅有一条乡村公路延伸至辖区境内,是一个单线的“死角”,且山高坡陡路难行,畅通率低,晴通雨阻。受教育程度较底:据中村乡党委有关人士调查,解放初期至今,现有高中以上学历人员仅4人,许多通过“两基”教育“脱盲”的人口又“返盲”已成为落后地区难以解开的“结”。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社会状况依然存在。多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村党支部为发展地方经济劳苦奔波、呕心沥血,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收效不尽人意。整个村委会还是处于在外地人眼中“谈虎色变”的尴尬境地,要想加快推进该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比比皆是。
二、该村委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困境
(一)历史的原因与区位的弊端,造成拥有田地不均衡
由于山高箐深和偏远落后,政策的贯彻落实难免会出现不到位的现象。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分田地的主要依据还是延续了旧社会的惯例,旧社会生活富裕的农户家庭,占据了大量田地,承包土地时优先占有了好田好地,而且人均拥有田地严重不均。通过推行计划生育政策,集居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在逐步享受到了少生快富的甜头后,近年来结婚的许多年轻夫妇甚至办理了独生子女证,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遏制。全村委会长住人口从1996年的1169人下降到__年的1128人,减少41人,无形中加剧了田地的不均衡。同时,多年来,该村几乎从未调整过田地,所以,人均占有土地差距越拉越大,形成田地过剩者视其为“鸡肋”,不足者也只好随遇而安,致使整个村委会精耕细作程度低,粮食总产量难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停滞不前。
(二)粮经比例不合理,经济效益低
由于地处高寒山区,科学技术传播少,群众科技意识落后,全村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低,对农业科技知识了解、掌握知之甚少,受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在生产方式上沿袭过去粗放的耕作方式,劳作科技含量低,难以提高生产力。信息闭塞,缺乏商品意识。农村群众一直以来饱受饥寒问题的困扰,“温饱即安”。种植经济作物只视为一种附属品,生产不看市场,在种植、养殖等方面无计划、盲目生产,不能实现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经济价值的豆类、薯类难以形成一种经济支撑点。再则,气候寒冷,地势陡峭,土地贫瘠,广种薄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就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三)人地两居,交通不便,既误时又误工
凡是位居高寒山区的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都很难彻底解决人地两居的现状。该村也不例外,由于山高坡陡,气候冷凉,能住人的地方田地少,大部份田地都分散在山头箐底,交通不便,人们来回奔波于田地与住所之间,既误时又误工,身心劳累,劳动效率不高。
(四)男女比例失调,人口递减增速,导致不和谐因素的滋生
受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男女比例失调。通过对户籍人口进行分析,__年,男女性别比为100:115(女性比为100,下同),与全县的100:104.3和全州的100:105.2相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若是针对已进入婚龄而还过着单身的男轻年进行统计,其“光棍”的增长速度会使人深感这个地方和这个地方的人逐步被女青年所遗忘,导致男女比例失调问题恶化。人口递减过快。根据对全村户籍人口进行分析,__年与__年相比减少13人;__年与__年相比减少26人。人口减少速度之快,其引发的男轻年婚姻问题,赡养老人的问题,社会和谐问题,将成为该地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一大障碍。
(五)经济结构单一,现金收入无源,是难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所在
烤烟“双控”,无烤烟种植指标,缺乏经济支柱产业;封山育林,靠山吃山已成历史;粮食产量低,以粮换币不成现实;养殖业,重存栏轻出栏的现状难以改善(__年期末大牲畜存栏950头,当年出栏仅153头)。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喂养,繁殖率低,生长缓慢。因此,现金收入无源,致使人民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明显好转。
(六)稀有鱼类不断减少
随着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该村两条河流里鱼类总体资源量明显下降,其特有的石头鱼等已呈濒危。
(七)红白喜事攀比之风盛行,也是造成当地群众致贫或返贫的一个因素
红白喜事程序繁杂,开支过大。就说取妻所要经过的程序:找谋人、说亲、过礼银钱、订亲、过礼、回门、接连三年中一年两拜年。取妻三日,要准备早点、午饭、晚饭、宵夜,本家户族全到场祝贺,近亲要拉羊放炮送重礼。遇到办丧事,事越急程序越复杂,从事发之日起至所选发送之日止,主人家每天备饭四次,本家户族全到场奔丧,近亲要拉羊吹号外,还要送亡灵饭三天,满月、头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大年三十日聚集坟山各献饭一天。这样繁杂的红白喜事程序,耗费了大量财力和物力,一户一年中只要参与到其中一件事,一年到头粮钱所剩不多。
三、对该村社会经济发展出路的探索
(一)积极贯彻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和适时调整土地,有效解决地多田少产量低,粮食收入差距大的问题
由于人口下降,人均占有田地从1996年的1.24亩增长到__年的1.75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之大,在全县范围内也唯数不多(__年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为0.82亩,全国为1.39亩),这还不计算自留地和开荒地,如此庞大的耕地面积,应该算是一种过剩。随着社会的进步,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行,人们意识的转变,想退出多余山地的大有人在。加之,退耕还林优惠政策的实施,部份人视退底产山地为一种甩包袱,既不需劳心费神,又可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因此,应进行适当调整土地,平衡田地人均占有量,促进粮食单产的同时,也应积极争取退耕还林政策项目(国家计划安排__亿元启动第二期退耕还林工程),这样既可使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推动劳务输出,又可扩大林地面积,保持生态环境。
(二)要提高作物经济效益,应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足额供给的前提下转变观念,调整粮经比例
要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首要任务是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要把传播农业技术作为地方致富路子,以确保粮食足额供给。就具体而言,总耕地面积1325亩,其中280亩水田只能用于稻谷种植,这是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所需大米的根本来源,其余1045亩山地可适当增加种植部份豆类、薯类。其理由是:目前,山地主要种植包谷,所收粮食少部份用作口粮外,主要是喂养生猪及家禽。而喂养过程中,防病治病能力弱,缺乏科学喂养,出栏率极低。__年,全村生猪期末存栏1029头,当年出栏却才有646头,户均2.4头,扣除自家食用外,户均出售还不到1头;家禽期末存栏4133只,当年出栏也只有3142只。如此之长的喂养时间,所消耗费用与收入仅能达到持平而已。所以要增加群众经济收入,除开办科学养猪、养家禽培训班,提高科学喂养技能外,还要广泛宣传市场信息,及时提供市场需求,激励群众种植经济作物热情,并开办农业科技培训班和科技人员下基层作指导,提高经济作物种植和管理水平。
(三)不断扩修道路,改善运输条件,努力解决人地两居的矛盾和农产品上市难的问题
“如要富先修路”这是真理。可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大家都各忙各的,由于无集体经济,小组上难组织开展公益事业,村委会囊中羞涩,爱莫能助。所以,村委会应该形成一种有效机制,村小组也要制定乡规民约,每年定期组织劳动力有计划地扩修乡村道路,尽量做到能用马拉的地方不用人背,能用车运输的地方尽可能用车拉。从而改善时空的限制,提高田地耕作效率。同时,各级政府也有必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及时改善唯一的一条公路,确保长年畅通,逐步解决农产品上市难的问题。
(四)男女比例失调,有利于也是有必要引导劳务输出,使有文化、有技能的人到外地立家创业
地处贫困山区,家庭经济收入微薄,子女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具有初中文化的年轻人还是不少,这些人经过长期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品行端正,意志坚定,能吃苦耐劳,有些还继承了父辈的一技之长,如果通过耐心引导,使他们走出大山,进入劳务输出行列,能在外立家创业者不乏其人。这样既解决了他们的婚姻问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也能为家乡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
(五)无经济来源,可从种植核桃树、中草药、发展刺绣等方面多下功夫
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山林面积广,气候和土壤比较适合于发展核桃种植。七八十年代,成片成林的核桃树是当地居民食用油的主要来源。1992年,听说某地采购大量核桃木板,该村核桃树一夜之间全遭恶运。近年来,由于核桃市场价格连年攀升,以成为该地经济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__年,该村优质的泡核桃价居19元以上,且除昆明外,当地难能采购,可已挂果泡核桃树却少之又少。通过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群众对种植核桃树的热情异常高涨,但疏于管理,成活率低,生长缓慢,应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作。其次是可适当栽培中草药。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历来以森林覆盖面积广而著称,其天然生长的中草药历来是当地居民治病养伤的有力保障。许多市场上走俏的当地草药可进行人工培植,只要有人用心去做,打开销路后定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再则,是发展地方少数民族刺绣。各个民族有别于其它民族最直观的特征在于服饰,也是一个民族个性的彰显。所以服饰的传承和发扬,就是对该民族文化的追溯与开发。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是黑彝族服装系列的均多,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这种红彝族装饰必不多见,因此,发展该民族刺绣具有很大潜力。
(六)如能举全乡之力,建成一个干果示范基地,全村委会经济高速发展指日可待
纵观全县,中村乡盛产板梨和核桃。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又以出产核桃为名。据统计数据表明,__年,全县年末实有核桃面积18478亩,中村乡为11500亩,占全县62.24%,该村委会占全乡66.04%(7594亩);全县核桃树298014棵,中村乡为184443棵,占全县61.9%,该村委会占全乡60%(109650棵);全县产核桃122758公斤,中村乡为46860公斤,占全县38.17%,该村委会占全乡27.95%(13100公斤)。通过对以上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实有核桃种植面积位居全县、全乡第一,种植棵数第一,是种植和发展核桃树首选之地,但产量却所占比例很小。这一方面说明群众种植核桃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另一方面也说明种植起步晚,实际进入挂果期的核桃树还很少。因此,大量种植核桃树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如果乡政府每年能够安排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借助科技和资金,以扶持产业的认识高度去认真对待,有了上下联动的基础,该村委会以种植核桃树而快速摆脱了贫穷落后面貌的成功经验一定会成为脱贫致富的新模式。
(七)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护鱼苗繁殖,打造地方品牌
由于自然条件好,环境优越,无污染,在分析致危原因的基础上,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一是保护水域自然环境。物种保护的最佳途径是保持原有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就鱼类资源而言,其核心是保护水域环境及资源持续利用。二是合理捕捞。坚持合理捕捞是保持资源不衰,保护鱼类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三是坚持合理引种。四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八)引用“沼气池”,强化封山育林工作,确保野生菌正常生长
山区群众蒸煮熟食所使用的都是“老虎灶”,燃料均为林木,每年每户要消耗上千公斤成才林,长期如此,破坏森林程度不言而喻。亡羊补牢式的植树造林与每户补助资金建“沼气池”何为最佳?几年前,烧“林碳”之风盛行。据了解,一个成年劳动力,烧“林碳”一天可获50元以上收入。不论刮风下雨,农忙或闲时,满山遍野风烟四起曾为一“壮观”。通过强化封山育林,这一现象已得到控制,但看着满山秃岭,使人黯然神伤。生态惨遭破坏,野生菌也就失去了生存空间,生活于山林间的群众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依托。
(九)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挖掘,民族风俗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但个性化的民族风俗仅有助于旅游景区的开发。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红白喜事攀比之风“蒸蒸日上”,远远超出了群众的收入,这种逢节必有“事”的传统习性至少现在还不适宜。还是要从抓物质文明着手,逐步提高了生活水平后再来追求民族风俗的传承。
(十)加强素质教育,提高群众致富能力
吃苦耐劳是山区人的本色,农民群众的诚实守信位居全世界首位,是人所共知。可致富需要的却是技能。因此,对当地适龄学子进行文化教育和对成年人的技能培训,山区地方的经济发展才有推动力。
第8篇 村委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一、基础设施状况
二、公益事业发展情况
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进村公路处于情通雨堵的局面,运输成本高,阻碍了该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住房条件差,人畜没有分离,村容村貌没得到改善。
(二)学科技难。整个村委会没有一个图书室、科技室、文化活动室,学科学技术难,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无法利用科技提高生产生活质量。
(三)劳动者素质低。全村适龄儿童辍学率高,村民文化素质低,“等、靠、要”思想突出,没有主动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经济的思想。
五、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一)改善基础设施。州、县委、政府计划建设元绿二级路经过加梅,充分利用这机遇,改善进村公路,解决交通的问题;利用当前各种惠农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建设人饮工程到户、卫生路、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篮球场、公厕、排水设施等工程,解决村容村貌差、学科技难、入厕难等问题。
(三)培植支柱产业。_____委会虽然每个村都有一定的茶叶、草果、八角绿色产业,但没有形成支柱产业,经济来源单一,且市场不稳定,为此,可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一批稳定可靠的支柱产业。如发展核桃产业、山地养鸡、商品猪养殖等产业。同时,可充分利用加梅民风民俗古朴,重大节日有“扎特特”(十月年)、“苦扎扎”(六月年)、“昂玛突”(祭神林),哈尼山寨、梯田、姑娘节别具一格的有利条件,开展山寨梯田民俗旅游,拓宽村民收入来源。
第9篇 村委会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县乡新农办要求,对当前杯倮村委会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村委会共有5个党支部,共有35名党员,其中,女党员2名。拥有1个党员活动室,共计60平方米,累计藏书400余册。
杯倮村委会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村上拥有1个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条件的困难户基本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100%。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每年按时召开党员大会;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期盼和要求
1、希望各级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有更多扶持政策,以推动农村结构调整既要有量的扩张,更要抓质的提高。
2、希望进一步加强村环境建设。目前道路硬化率仍然偏低,农民群众希望村级组织应从关心热点问题入手,多争取项目资金,解决村道路雨天泥泞、秋天尘飞的局面。
3、希望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培育新农。
4、希望进一步加大新型合作医疗的减免力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生条件。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对药品的监督管理,严禁假冒伪劣和过期药品,控制药口品价格,让农民能够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三、建设新农村存在的问题
2、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杯倮村委会的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
3、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探头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技术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4、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开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党员、班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业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人心;二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处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新农村建设主要思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2、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3、打造农村新经济。建设新农村,最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要着眼于壮大村级经济势力、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4、建立农民新保障。继续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规范化卫生所、农村文化站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5、弘扬农村新风尚。要突出抓好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一是以文明村建设为抓手,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0位用户关注
47位用户关注
109位用户关注
6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