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调研报告范文
随着“六五”普法的逐步开展,“六五”普法已经开展到第三个年头了,全民普法运动在规模、内容和形式上都堪称是中外法制史上的创举。它在提高全体公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方面功不可没,但是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也反映出很多不足和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使得普法成效也大打折扣,还亟待大家共同商榷解决。
一、调研对像
乡各单位干部职工、群众。
二、对“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三年来的的调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2023年开始的“六五”普法工作已经进行了快三年了。但两年半以来的工作,是忧多于喜,很多工作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效果不明显,公民的法律素质还相对较低,对法律常识的了解还是很少,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的本领还很低,这与社会的发展是格格不入的,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社会在不断的进步,而且速度非常快,可我们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正常的应该是法律水平高于社会发展水平,而现实却是法律水平追着社会发展走。通过调查总结,我认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费问题
普法依法治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的,普法工作量大面广,涉及问题多,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如果没有经济支持,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在“六五”普法期间,有关部门为了解决普法经费问题可以说是使出了混身解数,也通过多种方式协调解决普法经费的问题,有些地方甚至通过发文的方式要求单位给予解决普法经费,但真正能落实的却很少。即使有些单位对普法经费做了预算,那也只是水中月,能看不能用。在开展普法工作要使用时,还得再打报告找主要领导批示,遇到领导心情好时还好,遇到领导心情不好时就会被拒绝。再者,按照2元/人的普法经费,开展工作也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一种工作环境也使普法工作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大大受挫,所以有时为了应付上面的工作安排,他们只得将普法工作流于形式,得过且过。普法工作以走形式、搞“造势”为主,以“搞活动”来代替经常性的普法工作,其成效难以提高。
第2篇 环境综合依法治理的调研报告范文
在环境治理战略的指导下,在“送下游一江清水”的实践中,在当前各地城市河流“有河皆浊,有水皆污”的大背景下,__河也遭受到污染,俗话说:水是城市的眼睛和灵魂。确实.一座城市有了水,才充满生机和灵性,缺少水,便显得单调和乏味,所以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诣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关系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关系本地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然而,__之美,尚有“美中不足”。不足因为水浊,水浊是因最近各种污染,致使__河水质大不如前,与真正的绿水常流还有不小差距。本次调查灾相关部门的带领下,深入源头,深入实地,多方检查,寻求良方,同时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联动下,意图全面分析水浊,真正“还美与前”、“还水与民”。
一、__河水环境现状
__河流经贵阳市__区党武乡、石板镇、__乡和__镇等乡镇。在__水库以上河段,由于人口、工业均很少分布,水质良好,属于清洁水平。在__水库下游,由于人口主要集聚在河段两岸和周边地区,因此这一段主要表现为生活污水造成的典型的有机(生活)污染,表现为do(溶解氧)、总磷和大肠菌群均不达标。结果造成下游的贵阳市中曹水厂的饮用水水源受到一定的污染,水质属于轻度污染。
为保护__河,近年来,各级政府先后多次投资,共计1200多万元,建设了贵州省首家生活污水处理厂,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为此,__污水处理工程被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优秀项目,__区的“十大成就”之一。该工程采用土地处理系统工艺,处理的主要工艺为通过截流将污水通过集中沉砂池,机械输入9.5公里的灌渠中进入不同的沉淀池,分别进行厌氧和氧化,经过水产养殖利用,最后作为农灌水排入农作土地。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其水质达到日本农灌水水质标准。
二、__河环境治理对策
(一)治理目标。以“河安、水清、景美、人欢”为__河环境治理总目标。河安就是__河防洪设施要全面达到五十年一遇标准,确保防洪安全;水清就是要达到__河溪水清澈、水质良好;景美就是要进一步抓好__河沿岸景观工程建设,做好绿化、亮化、硬化、美化等文章;人欢就是要创造人水和谐环境,使__市民傍水而欢、亲水而乐。
(二)治理思路。__河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治标与治本方略兼顾,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联合行动,采取综合措施,落实长效机制,计划通过3年努力使文溪水环境有明显改善,通过5年整治基本达到治理目标。
(三)具体对策。
1、建立健全管理协调机制。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包括防洪排涝、污水截流、水质监控以及日常管理等方方面面,需要水利、建设、环保、创建等相关部门及各相关乡镇的相互配合与大力支持。目前的整治工作主要集中在水利主管部门,难免势孤力单。为此建议,一是加强领导,成了文溪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各相关部门和新城区管委会、安文深泽等单位组成,明确各自职责,明确工作计划和任务,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整治与管理相脱节的矛盾。由于__水环境管理内容多、任务重,既有堤防、橡胶坝等工程管理,又有蓄放水安全管理和防汛防洪职责,因此建议成立__河环境管理机构(如__河道管理站),确定编制和人员,明确管理的内容和职责,同时县财政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使管理工作长效有序。三是健全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责任考核与激励机制,明确水利、城建、环保、创建等各相关部门及各相关乡镇在__河环境综合整治与管理中的职责,确保整治工作协调有力,确保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尽快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以推进生态养殖、提高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为目标,集中开展__河上游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和整治。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__〕63号)和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环办〔__〕41号)要求,按照省政府(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有关农业农村污染整治的部署,对__河上游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专项检查和整治。总的整治思路是“关停一批、搬迁一批、整治一批”。
3、切实加快污水截流管网建设。主要有以下四点建议,一是考虑到__河水质生活污染比重较大的实际情况,建议加大生活用水特别是餐饮及休闲服务业用水中水污染治理成本在总水价中的比重,通过提高使用成本,提倡节约用水,控制水资源使用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二是建议加快老城区污水截流管网改造。按照老城区管网改造规划,逐步健全污水截流管网,实施雨污分流,确保工业和生活污水不排入城区区河道,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努力增加城市污水处理率。三是建议深泽和新城区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输送到台口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考虑到县城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新城区新建污水处理厂的成本等方面因素,结合今后磐安至深泽段公路的改造,因此初步建议深泽和新城区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输送到台口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4、重点加强污水排放监控。一是要继续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把握好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加强对列入淘汰目录中污染水环境的设备、工艺的监管,对违法违规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化工、印染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及时责令停业、关闭或搬迁。注重以水定项目、定地点、定发展,实施水环境保护一票否决。二是要加大现有污染企业的治污力度。严格污染企业设备淘汰制度,定期检查、公布污染企业被限制或禁止生产的生产工艺及设备的使用期限,加大对严重超标排放污染企业的监管和查处力度,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下决心“关、停、并、转”,从严控制文溪沿岸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总量。
5、稳步推进文溪防洪工程设施建设。一是针对城区堤防建设需求,分清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建一段成一段,稳步解决防洪安全问题;二是尽早实施小岭坑口橡胶坝和下宅桥橡胶坝改造工程,使城区河道全部得以绿水环绕;三是进一步落实好文溪安保设施,完善警示提示标语,及时补充沿溪救生设备,打造好人水和谐环境。
三、总结
很难设想,如果没有西子湖,有人间天堂之誉的杭州还会那么旖旎多姿;同样难以想象,如果没有__河,被赞为高原明珠的贵阳还会这样妩媚动人。
__河的现状虽令人担忧,但前景仍十分看好,首先该河上下落差大,流域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每年的山水足以对河流进行清洗,特别是夏天有很强的自净能力。
关于__河未来水质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随着人口增长、工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用水量的增加,水环境污染负荷加重,水质有向恶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水环境将得到有效控制并向良性循环发展,水质将得到改善。综合考虑两者不同作用的影响,预测本流域水质变化在一定时间内有沿着一条二次不对称抛物线发展变化。就是说,在今后5至__年左右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经济发展的压力和西部大开发的动力,水质污染有加重和失控的趋势和迹象,关键是政府如何控制区内企业和沿河两岸居民生活尽量减少污染物(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等)的排放,不要使__河成为纳污河,进而影响旅游景观和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的功能。
尽管__河下游(主要指__水库以下)目前已经呈现生活型的有机污染,但该区域根据发展规划下一步还将以发展房地产开发、旅游、会议展览等产生生活污染的第三产业为主,因此对__河流域实施以生活污水治理为主的综合治理应是今后重点要考虑的问题。政府应该大力加强__河流域的功能定位及环境建设问题,同时市民也要深刻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一起综合治理好环境污染,来确保市民都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3篇 依法治县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了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而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县的创建成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又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途径。对于如何加快_____全县法治化进程,已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笔者根据全县法治县创建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深入部分乡镇和单位进行了调研,对如何推进_____法治县创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认真思考。
一、_____依法治县建设情况
从1996年开展的第一个依法治县五年规划开始到目前的四五依法治县,_____县法治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先后拟定并实施了四个五年普法依法治县规划,普法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一五时期的13个增加到现在的46个。累计举办领导干部依法治理培训班51期,参训人数达8000余人次;累计组织开展干部学法用法考试12次,参考干部达30000余人次,其中处级以上领导干部355人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3628人次;累计开展各项制度建设、地方规范性文件清理11次,清除、废止不规范文件、制度112件。积极指导基层依法治理民主法治建设与管理,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建民主法治村(社区)166个,其中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2个,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21个,创建达标率达90.7%,创建覆盖率达100%。通过 一五至四五近20年的法治化建设,全县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总体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和公正司法的意识明显增强。全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实现了行政手段管理向法律手段管理、管理型政府向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和服务政府的转变。
二、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强,观念偏颇。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改革深化,少数领导干部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的思想认识不够,错误地认为法治普遍是口号挂在嘴上,在具体的工作中还是人治,还是主要领导说了算,君权神授思想严重,家长制,一言堂,老子天下第一。这些错误思想观念也是导致一些群众信访不信法和信上不信下的根源之一,严重影响全县法治化进程。
(二)队伍不稳,相互推诿。
经过多个五年普法依法治县实践,全县法治县创建多级工作网络已基本建成,但因少数乡镇、单位部门创建队伍不稳定,经常换人,有的一年一换,有的一年几换,造成责任不明,相互推诿、工作不力。而法治县创建连续性强,是一盘棋的工作,车马象士、将帅炮兵缺一不可。如果少了,就不能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就不能实现全覆盖,法治化建设就会有死角和盲区。
(三)考核不力,机制不全。
法治县创建既是相对集中,又是相对分散的。所谓集中是指乡镇党委及各单位应当成大事来抓,要健全领导机制,要发挥领导机制的作用。所谓相对分散,是指法治创建涉及到全县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各层面,不是司法局一家的事,更不是县委普法依法治县办一家的事。在全县实际工作中,一些乡镇、部门领导往往都错误地认为这是县委普法依法治县办公室的事,是县司法局的事。考核不力表现在:法治县创建不应单独考核依法行政,而应考核各级党委(组)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因素。而_____县的依法治县工作还未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考核范畴,没有考核机制。如年终的争先创优考核就没有纳入依法治县的内容。只有上级司法行政部门对司法局和普法依法治县办的单项考核内容,这就不够全面,不够有力。
(四)创建精神不强,发展不平衡。
法治县创建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沿阵地和具体实践。各乡镇党委、政府,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的领导干部、司法人员、执法干部都应发挥重要作用。实践中,部分领导干部的自觉性不高、水平还不够、创建力度还不大,有应付思想,无深入精神,因而发展不平衡,还有多数乡镇、单位没有启动或者有所行动,多为纸上谈兵,无具体操作实践。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简析
法治县创建存在的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单是_____县存在,就是邻近的昭阳、鲁甸等兄弟县区也不例外。为何存在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一是整体主观认识不够,导致思想观念不统一。认为法治建设道路漫长,仅靠一时是做不到的,中国从几千年的封建思想转为法治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下子就改变。因而不少领导等待观望,挂在嘴上空喊口号,总认为法治建设之一的法治县区创建工作,不像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那样劲头大、政绩来得快、没有硬措施,可搞可不搞。机制不健全、队伍不稳定就无形中存在了。二是客观存在财力投入不够、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力度不大,使各级各部门懈怠于法治创建,懈怠于法治建设、懈怠于软指标工作、懈怠于财力投入,结果是依法治理创建不全面、机制不健全、力度不大、水平不高、重点不突出、亮点不明显。
四、_____法治县创建的建议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民生,党委依法执政能力明显增强。
法治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应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此,不能只重经济建设而轻法治建设。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深化法治县创建,必须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坚持经济、法治建设并举,两手抓,两手硬,实现同频共振。各乡镇、单位党委(党组)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有效落实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放权让政府依法行政管理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党委在作出重大决策、处理重大问题时,一定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只有民主执政、科学执政,才有经济发展的生命力。只有依法执政,才有凝聚的民心。党委在监督政府经济、社会事业建设时,要以同等物力、同等财力、同等人力监督法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法治建设齐头并进,齐抓共管。
(二)大胆创新,整合力量,务求实效,让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大胆创新是指在法律的框架下,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举措。整合力量是指整合各方力量,实施综合执法,以免政出多门,出现有益的工作多部门相争,无利的各部门相推。行政许可和审批,要减少手续,简化程式,可要可不要的坚决不要,为群众依法打开方便之门。政府依法行政还应当从行政决定、行政强制、行政监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保障、行政服务等方面着手。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发挥群众的监督权作用,真正将政府建设成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同时,政府各组成部门应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它包括部门班子集体、中层干部和具体执法服务人员依法办事。各乡镇也是一样,如果都坚持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服务透明,确保事事公平、公正、公开,群众就无话可说。
(三)独立办案,公正司法,服务优化,努力提高司法公信力。
独立办案主要是指公安、检察、法院办案,各尽其责、各司其职,不受层层领导机关、领导个人的压力,不受人情世故的牵制而依法履行职能职责,依法施法,促使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公平。服务优化,主要是指法律援助、法制宣传、司法鉴定、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民调解的服务态度要好、服务质量要高、服务速度要快、服务流程要简、服务内容要细。司法公正要不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美色案。只有司法不腐败,才能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服务优化包括政法各家、行政各部门的公务员都应做到热情周到、体贴入微、视民如父母,不能时冷时热、时断时续、时好时孬,长期坚持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高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服务民生、服务发展。要切实加强教育、纯洁队伍。切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不怕出丑、不怕丢底、不怕揭短,该惩的要惩,该除的要除,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业务一流、责任心强的高素质政治干部队伍。也只有这样,群众才信法,因此司法的公信力才会提高。
(四)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考核,使法治创建工作得到全面发展。
一是法治县创建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坚持建立完善党委领导、人大重视、政府实施、政协支持、部门各施其职,各负其责,群众参与的法治建设推进机制。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应将创建工作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总体规划,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分别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因地制宜,平衡发展,切实加强领导和具体指导。
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要及时总结,签订目标责任制,对创建得好的单位及个人大力进行表彰。对不负责任、工作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进行问责追责。同时,充分发挥各种监督机制作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效能机构、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监督,助推法治创建工作。
三是强化考核。考核是个指挥棒,没有考核工作就没有激情,成效就不明显。各乡镇党委、政府及各相关单位要将法治建设工作与经济、社会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应用。考核目标要明确,内容要具体,重点要突出,机制要完善。县委政府应建立制度分时段考核各乡镇党委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保障、行政服务,政法公正司法,比如政府有无发放不规范文件,政法部门有无错误抓捕、有无错判、有无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发回重审率、改判率、案件执行率,有无刑讯逼供、有无超限羁押等。还有法律援助率、人民调解率、学法考试率,平安建设,法制文化建设这些都应列入考核范围。不能做好做孬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要以考促建,变虚为实。杜绝口号喊得响,成效不明显的现象循环出现。
四是整合资源、稳定队伍。将全县法治县创建工作对各乡镇和部门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职责任务,做到牵头落实,共同推进。党政重视,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社会齐动,横向发展、纵向延伸。稳定创建队伍,完善保障机制,加大人、财、物投入,尤其要加大财力投入,把法治县创建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经费用在法治创建刀口上。有效促进法治_____建设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4篇 关于创建法治城市,推动依法治国过程的调研报告
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既定的发展战略。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和传承文化的载体,在法治建设中无疑承担着首要的责任。2023年4月,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在国家层面正式提出了创建法治城市的号召。本文拟针对当前法治城市创建中存在的问题,谈一下个人浅显的看法。
一、当前法治城市创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的最初产生,即与城市、商品交换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法在城市之中孕育产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法已经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市民社会自发的演变进化,法治社会或许也会自然生成;而通过有意识的开展创建活动,法治城市的形成则会更加快捷。当前,各地创建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创建活动开展不平衡。随着区域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地都非常注重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注重通过创建活动,获取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环保城市等各种荣誉称号,以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相形之下,法治城市这一颇具含金量的称号并没有得到城市执政者的广泛关注。除了江苏、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之外,在全国其他地方,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往往悄无声息,相关职能部门也无所作为。在一个地区内部,由于执政者法律意识的不同,对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别。创建活动没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也尚没有形成各地相互竞争加压的态势。
(二)创建活动考评机制不健全。法治建设更多的属于软件建设,属于城市竞争力中的软实力,本身在考评方面就面临着量化的难题。加上法治城市创建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由此很难形成真正系统完善的考评细则。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其他创建活动,相关主管机构都已经出台了明确的考评标准和细则,各地在创建过程中操作起来比较方便。法治城市创建,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除江苏、深圳等地出台了地方性的法治县标准、法治政府标准外,尚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出台,全国普法办的文件也只是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这种状况,客观上亦给创建活动的开展制造了难题。
(三)创建活动协调联动力度不够。法治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需要强有力的协调机关。政法、司法、公安、检察、法院、法制,以及政府众多执法机关在创建活动中都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机关隶属不同、性质不同、业务不同,如何整合资源,形成创建合力,对协调联动机制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各地协调联动模式不同,较多的是由县、市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协调职能。这种模式面临着缺少权威、缺少制约手段等弊端,难以发挥有效作用,造成众多相关职能部门没有把创建活动当做一项必需的任务来抓,创建往往流于口号和形式。
(四)创建活动群众参与度不够。法治城市创建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全国普法办提出的创建工作原则。各地在创建过程中,往往强调行政主导,本也无可厚非。正如马怀德教授所言,“在中国这样一个主要依靠行政主导的发展中国家,推行法治与发展经济一样,需要来自政府方面的强大动力”。但是,法治创建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只有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法律信仰得以建立、法律权利得以保障、法律诉求得到满足,才能说城市实现了法治化。在当前的创建活动中,往往忽视了市民社会的培育、忽视了民间组织的参与,创建活动缺少了“源头活水”。
二、对创建法治城市的几点建议
(一)确立创建活动的具体目标。城市间的竞争对城市品牌塑造提出了要求,城市执政者自身有通过创建为城市获得各种“城市名片”的内在动力。比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等在经过考察认定合格后,国家相关机构往往要授予该城市荣誉称号和奖牌,一些省级政府对取得荣誉称号的城市还要给予物质奖励。作为一种创建活动,法治城市创建因此也需要有明确的看得见的荣誉作为目标。当前,江苏等地采取了授予“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的方式。在国家层面,尚没有关于“国家法治城市”如何申报、由何种机构负责评审等规定,这一定程度上将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限定在了省级区域之内。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国家级目标的缺位,导致创建活力未能得到激发。笔者建议,可以在设立“省级法治城市”的基础上,尽快确立“国家法治城市”这一荣誉称号和制度,使二者能够有效衔接。
(三)建立创建活动的权威机构。创建活动需要多方参与,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协调职能的模式难以满足需要。考虑到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建议设立专门的“创建法治城市领导小组”,由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等系统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具体涉法部门的领导为成员,定期举行例会,讨论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在领导小组下,设立“创建法治城市办公室”,直接隶属于所在市市委市政府领导,由具有专业法律知识和经验的专职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法治城市创建标准的拟定、日常的督察、年终的考核等职能。当然,机构方面的问题没必要整齐划一,可以由各个地方结合自身城市特色创造性的设置,重要的是机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在具体创建过程中,为保障机构的权威性,增强其协调联动能力,可以赋予其相应的权力,比如对日常法治工作的检查权、对不服从协调的建议处分权等,该机构亦可以通过对创建工作的考评奖惩确立自己的权威。
(四)把握创建活动的重点领域。法制城市创建涉及面广,但城市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应抓住几个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法治政府建设最为关键。普通市民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要经常和政府机关打交道,建设服务、责任、信用、公开政府是市民的普遍诉求,这些诉求归结于一点就是建设法治政府。公正司法也是创建活动的重点。市民社会中纠纷不可避免,纠纷能否得到公正解决,直接影响市民的法治信仰。正如一句著名的法谚所说:“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比多次不公正的其他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公正的举动不过弄脏水流,而不公正的司法判决则把水源弄坏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规范的市场秩序也是法治城市的必然要求。市民生活在城市中,首先需要生活的安全感、交易的公平感,法治城市应当是一个犯罪和治安案件低发的地区,一个市场发育成熟,市场资源自由流通合理配置,各种交易诚信公平的地区。
(五)畅通群众参与创建的渠道。法治城市创建的成果将由市民共享,法治城市创建的过程离不开市民的广泛参与。要发挥办事处、社区等基层单位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宣传活动,调动群众参与法治城市创建的积极性。在立法过程中,可以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由市民参与其中,做到民主立法。在司法审判活动中,推行人民陪审员制度,让群众参与司法活动。可以将一些典型案件的法庭开到群众中间,使市民近距离的受到法治教育。可以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传媒,向市民宣传普及法治知识。特别是对于群众的诉求,要及时有效地解决反馈。要扩大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的范围,提高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使市民能够得到及时的法律帮助。在制定法治城市考评标准时,群众应该广泛参与;在出台的考评体系中,市民的法治满意度、法治参与度,应当成为主要测评指标。
创建法治城市,推进城市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城市的执政者、管理者,应当清醒的看到法治城市创建的价值所在。法治城市创建的考评标准和机制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对创建活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也有一个深化的过程,法治城市创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我们常抓不懈的研究和努力。
35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97位用户关注
9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