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挑战与机遇,以便为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下是撰写该报告的具体步骤:
1. 定义研究范围:明确调研的地域范围、时间跨度和重点关注的城镇化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人口流动、环境保护、社区发展等。
2.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统计数据,包括城市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住房供给、公共服务水平等,获取案例研究和专家访谈资料。
3. 分析现状:基于数据,分析当前城镇化的进展,包括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如城乡差距、资源分配不均、环境压力等。
4. 趋势预测:探讨城镇化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如智能城市、绿色建筑、可持续交通等新兴概念的影响。
5. 案例研究:选取典型的城镇化项目或地区进行深入剖析,揭示成功因素和可借鉴的经验。
6. 问题与挑战:识别并详述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如人口老龄化、社会融合、土地利用等。
7. 政策建议:提出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的解决方案,包括政策调整、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8. 结论与展望:总结调研发现,指出未来研究和实践的重点方向。
第1篇 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为配合省、市新型城镇化调研工作,我县通过组织座谈、听取汇报、实地察看等形式扎实开展相关调研工作,全面了解了我县城镇化建设现状,认真总结了工作经验,深刻查找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奎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围绕“一河两岸、新老融合,南延东扩、产城对接”发展思路,坚持把城区当作景区建、把园区当作城区建、把乡村当作社区建,加快推进了“山水__、美丽樟乡、生态福县”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速提质,截止目前,全县户籍城镇人口8.3万人、新增落户城镇人口1568人、常住城镇人口15.73万人,外出务工农民工4.6万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0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3.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0.2%。
1.注重规划引领,推动城镇科学发展。高度重视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始终把加强规划编制与管理摆在城镇建设中的突出位置来抓,启动实施了县城第三轮、各乡镇总规和县城绿道、商业网点、城市绿地系统、排水、燃气等专项规划编制修编,完成了全县30户以上村庄的规划编制,同时,为保护县内历史遗留建筑,还完成了金田乡银圳村和竹江乡沙溪村两个国家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编制。按照城市建设“既重视面子、也重视里子,既重视地上、更重视地下”的要求,投入资金111.5万元,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县城(含工业园区)约9.6平方公里地下管线普查。大力推进“阳光规划”,建立健全了城镇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规划批前公示、批后公布等制度,实现了城镇建设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确保城镇建设始终延着规划确定的方向前行。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结合我县实际,大力实施精细、精致、精品建设,着力促进城区景区“互动”、园区城区“对接”、城市乡村“融合”。城市建设提速升级,加快推进了道路提升工程,修通了公园路、站前大道和百福门至湛田桥等景观道,完成了武功山大道、宝成路地面立面改造工程,组织实施了17条小恐小巷的综合整治,构建了“三横四纵”城市交通网络框架。重点推进了品质提升工程,基本完成了泸水河大道和泸水河两岸亮化提升工程,改造新建了中山场公园、思成小游园等街头绿地20余处,县城绿地率达42.6%;__广场、文化公园、湿地公园、滨江公园入选首批吉安市立公园,蒙岗岭公园被评为省径森林公园。全力推进了功能提升工程,启动实施了天然气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了排水、排污、路灯等基础设施改造,城市承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镇村建设。我县国土面积2796平方公里,下辖7镇12乡,其中5万以上人口的集镇1个,为县城所在的平都镇,2万至5万人口的集镇8个,分别为横龙镇、严田镇、枫田镇、洲湖镇、山庄乡、寮塘乡、金田乡和洋门乡。近年来,我县突出镇村联动这个核心,积极推进6个乡镇的扩权强镇试点,以“九个一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大了乡镇集镇的综合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圩镇环境,做旺集镇人气和商气,涌现出了洲湖新区、泰山风情街、洋溪新农贸市场、横龙移民新区等一批建设档次高、品位深、有看点的精品示范点,特别是围绕我县省百强中心镇洲湖镇,依托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重点打造了洲湖新镇区项目,全力将其建设成为__县南乡片的人流、物流集散中心。与此同时,我县还稳步推进了81个村点的新农村建设,打造了安茅线、吉福路两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和平都镇李家村张家山、寮塘乡冈口村塘下等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示范点,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
4.加强规范管理,优化城市环境。一是开展“三城同创”活动。全面启动了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了省径文明城市、省径森林城市二次复检。二是加强环境治理。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规范企业排污行为,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荣获“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并通过了省径生态县验收,目前,我县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径生态乡镇11个、省径生态村9个,总量在全省排前列。三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并出台了《__县城市管理综合改革实施方案》、《__县城市管理一、二、三类责任单位和门店考评方案》、《加强和完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五个二”管理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积极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建成数字化城管“三全平台”的基础上,开通了19城市管理热线、“__数字城管微信平台”,构建了数字化城管统一指挥,市政维护应急处置、城管综合执法、责任单位分工协作的“1+3”城管新模式,变多头管理为统一指挥、变被动补救为主动处置、变推诿拖沓为快捷高效,实现了城市管理高效化。其中数字化城市管理、政府投资工程“五个二”监管等方面的做法得到省、市领导肯定并作为经验在全市推广。四是强化综合执法检查,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组织开展了县城违规占地种菜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了“两违”建筑巡查和清理整治力度,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5.强化平台建设,拓宽融资渠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县财政在城镇建设上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目前,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例已达16.76%,为加强城建投融资工作,缓解城建资金压力,我县于2023年和__年分别成立了__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安平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两家城镇化投融资平台,累计融资9.3亿元,共解决了20余个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公用设施的建设资金。目前,我县正积极推动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着力构建借用还一体化、投建管相分离、实体化运作机制,并探索推进公私合营ppp模式融资项目。
6.开源节流并举,保障建设用地。一是积极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土地政策,积极盘活城区、园区存量土地,清理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荣获“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国模范县”;截止目前,县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11.63平方公里,县城存量用地21.5亩,工业园区存量用地1000亩,清理闲置土地63.47亩。二是用好政策把握机遇,大力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完成农村土地流转14.25万亩,获批立项土地“增减挂”项目3359.56亩,增加建设用地482.95亩。三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动态巡查和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2023年至今共清理违法违规用地153宗。
7.推进均化等服务,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突出“人的城镇化”这一发展核心,坚持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在推进全县城镇化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落户、住房、社保、医疗、养老、子女就学等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业方面,坚持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扩大社会就业,不断增强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能力。截止__年,全县工业园区从业人员2.5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5.15万人,分别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12.2%、25.1%,合计占比达37.3%。工业园区和服务业企业已成为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主渠道。落户方面,面放宽进城人员落户条件,对有意落户的城镇就学、就业、经商、投靠、居住公民,不受房屋、计生证明等限制,即可在城镇落户。积极推行居住证制度,流动人口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和父母,符合条件的,可以在实际居住地申请常住户口,并对在城镇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口,按照登记即办证的原则,实行居住证“两栖”制,保留原享有的农村权益,同时在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__年共办理各类农民工落户城镇1653人,另外还为3876名外地农民工办理了居住证。住房方面,我县从2023年开始建设保障性住房,先后开发了“安居小区”、“和谐小区”和“园区小区”三个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全县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总量3374套,其中廉租房2492套,公租房804套,经济适用住房78套,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基本构建了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住房补贴资金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在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我县还积极开展了旧城区、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并结合创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活动,对9个50户以上无物业住宅小区进行了改造,2023年至今共完成拆迁11万平方米,改造1136户,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城市品位得到很大提高。教育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高标准建设了晶宝幼儿园,实施平二小异地新建工程,实现职业技术学校成功“退城进园”,城关中学扩容改造项目全面完工,整体回收了华泰学校并进行了重点改造,积极改善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办学条件,确保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实现100%就近入学。卫生医疗方面,完成了县人民医院门诊外科综合大楼建设并投入使用;推进了泰山卫生院等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医疗硬件设施。通过强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升了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社保方面,按照“低门槛、广覆盖”参保模式,尽可能让广大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农民工都能参加并享受养老、工伤、生育和医疗等社会保险。截至目前,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口已达到18.2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4.4万人,失业保险1.9万人,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参保率达到100%,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2861人。养老方面,制定出台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了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成了县社会福利院主体工程建设,推进竹江、赤谷等2个乡镇敬老院建设,改造提升了枫田、洲湖等17所乡镇敬老院。出台了《__县推进新一轮敬老(光荣)院建设管理提升实施方案》,实行了县领导挂点、县直单位结对帮扶,并将县直单位帮扶敬老院列入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评内容。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县新型城镇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建设项目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不够;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集镇规模普通较小,功能单一,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城市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管理工作还有待加强,违章违规建房,余土废渣、临街洗车污染路面,城区集镇占道经营堵塞交通的现象时有发生。
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决策部署,紧扣“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秩序井然、和谐宜居”的目标,积极策应市里确定的__-吉安-永丰和__-永新-井冈山-遂川两个城镇发展轴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家园。
(一)打造亮点,力促县城品位大提升。围绕城区当景区建、项目当景点建的思路,按照板块式打造、组团式开发的要求,继续推进城东、城南、公园路“三大板块”建设,加快推进安林大桥至安平电站路堤结合景观工程等续建项目建设,尽快启动城东路网等新建项目建设,着手开展瓜畲至横龙绕城公路的规划设计。按照成荫、成景、成林和出彩的要求,进一步抓好蒙岗岭公园和泸水河两岸、泸水河大道和武功山大道两边的绿化亮化提升工程。按照市中心城区“两带一区”建设模式,沿枫田车田至横龙石溪一线,启动县城泸水河两岸田园休闲观光带建设,加强沿河沿路规划管控,突出文化、自然和历史资源整合,打造成集人文历史、自然风光以及生态农业为一体的郊野田园观光休闲带。沿安林大桥、凤林桥、__大桥,着力打造泸水河内环线,重点抓好沿线道路的畅通,泸水河两岸建筑空间、立面风格的管控和整治,形成错落有致的天际线、退让有度的红线和疏密有间的绿线,进一步提升泸水河“金腰带”景观品位。
(二)狠抓整治,力促环境优化大提升。扎实开展“三改四清”攻坚行动,认真制定整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改旧城、改旧村、改旧厂,清河流、清广告、清违建、清菜地”,推动宜居环境再上一层楼。按照“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建设模式,继续推进文化路、滨江南路、蒙岗路等城市棚户区、无物业小区、渡河城中村以及部分城边村、小恐小巷改造,全面完善拆迁安置地基础设施,打通断头路。积极利用边角废料地块、闲置土地资源,多建生态小游园和停车场,满足群众健康休闲需求。立足治脏治乱治污,完善垃圾中转站、地下管网等配套设施,以铲除户外广告、清理违章搭建、开展护城河截污清淤等为重点,促进路面立面和水面河面的清洁化,打造更加秀美的城市环境。同时,积极策应全省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把__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样板县”,真正实现__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绿色崛起。
(三)以点带面,力促集镇面貌大提升。全面推进6个扩权强镇试点工作,重点将已经明确的相关事项落实到位。以“九个一”建设为抓手,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加快建设一批旅游名镇、商贸大镇、工业重镇和农业强镇,力争年内每个乡镇集镇建成一个规模较大、品质较高的中心公园。强化沿线整治、带状推进,推行乡镇联中心村、中心村带自然村的“镇村联动”模式,构建重点突出、梯次合理、功能明显、特色鲜明的镇村布局体系,不断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重点沿瓜泰旅游线、安茅线打造2-3个精品示范点、1-2条精品示范带。扎实开展农村环境治理,有序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以泸水河水源地等重点区域为试点,积极推广农村垃圾处理新模式。
(四)强化培育,力促城市产业大提升。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促进就业、方便生活为目标,积极策应旅游强县战略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既围绕做旺产业强化服务业配套支持,也注重培育新型业态形成多极增长。加快推进豪德国际商贸物流城、五星级酒店、城市综合体、城南国际等项目建设,尽早启动城北汽车站和城郊汽车专业市场卡设。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落实扶持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引导消费需求。统筹发展电子商务、总部经济、信息咨询、教育培训、家政服务和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启动并推进老年公寓综合开发建设,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拉长服务业短板,促进各种业态互动发展。
(五)注重民生,力促公共服务大提升。稳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改革,重点在市政、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农业人口有序进城、就地城镇化,提升城区和小城镇聚集效应。大力扶持就业创业,以“千人创业万人就业”工程为抓手,加强对城镇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尽快完成二期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160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统筹推进社会福利院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提高社保标准,继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参保扩面工作。继续优化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加快平二小异地新建、__中学扩建、华泰实验学校扩容改造项目建设步伐,尽快启动城东学校、县城幼儿园建设,加快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周转房建设。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继续抓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六)健全机制,力促长效管理大提升。以科学规划引领管理升级,探索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生态发展规划等“多规合一”,做好电力、道路、自来水、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工作,加快完成县城和乡镇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确保20户以上的自然村规划完成80%以上。做好城市设计工作,着眼于优化城市空间,塑造城市特色,__年完成1项以上城市设计试点,并将城市设计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土地出让条件。扎实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确保完成省径文明城市创建。完善数字城管“三全”平台,建立市政维护应急处置、各类违法综合执法、县直单位“门前三包”的三轮驱动机制,探索推进城管综合执法改革,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联审联批制度以及征用地、预留地、安置地台账清单式管理制度。
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范文
第2篇 加快我区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发展城镇,积极推动城镇建设,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消费能力,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品位,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我区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区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是:城镇总体规模较小,但城镇分布相对集中。经济总量不大,但发展速度较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高。
1、城镇规模:__区幅员面积_平方公里,全区辖_个镇、_个街道办事处,全区共有_个行政村、_个居委会。城镇建成区面积_平方公里。
2、城镇经济:____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_万元,其中,工业增加值_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_元,比上年增加__元,增长_._。区域经济以工业尤其是汽车工业为支柱,汽车产业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__。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保持了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发展。____年,实现总产值_万元。
3、城镇化水平:全区总人口_万,其中城镇人口_万,城镇化率为_。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体系布局不合理。城镇功能混杂,镇区用地布局不合理,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镇区现有商贸区、居民住宅错综复杂,建筑物密度大,通风、采光、卫生等条件差;路边市场仍存在。
(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目前镇区排污能力弱,无大的河流排污,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设严重滞后;镇区道路结构不合理,城镇道路没有形成环状,道路多为丁字路,且部分道路路面狭窄,路况不佳;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不配套,功能不齐全,聚集效应不大,影响城镇建设的进程。
(三)城镇建设资金缺乏成为发展的瓶颈。城镇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虽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个人、集体及社会各方面参与城镇建设、管理和经营,但没有形成稳定的融资渠道,城镇建设的资金来源十分有限,城镇缺乏必要的资金政策支持,制约了城镇的发展。
(四)城镇职能雷同,缺乏合理分工。城镇发展表现出城镇间产业同构性显著、职能单一的现象,没有形成相互协作的合理分工,极大地制约了城镇现代化的进程。
(五)城镇规划管理滞后。城镇规划缺乏科学性,城镇化建设特色不明显。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思想认识的影响,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范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规划实施缺乏连续性,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造成管理不到位,镇区功能繁杂,扩张无序,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在建设和发展中未突出自身特点,建设水平低,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城镇文化气息淡薄,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建议和对策
(一)以科学规划为龙头,长远布局,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优势、滚动发展的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城镇建设的规划设计。科学的规划要有利于发展本地优势,有利于方便城镇居民生产生活,有利于繁荣经济保护环境,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
一是要抓好城镇的总体规划,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用地、教育用地、生态用地。要做好城镇体系的布局,注重城镇风貌建设,采取“统建联建、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打造亮点、突出特色”的措施,建设_—_个具有一定特色的农民新村,扩大城镇容量,吸纳人口,提高经济集合度和积聚效应,引导城镇的合理发展。
二是要科学制定城镇发展规划,编制两镇一街的城镇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统一安排供水、供电、通信、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集中地安排工业区、商业区和生活区,预留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的空间和城镇绿化及公共活动用地,改善城镇的生活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
三是城镇规划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要注意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降低城镇发展成本,讲究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引导合理流动。四是要强化城镇规划管理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建立规划实施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
(二)以产业为支撑,增强城镇建设发展动力。
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原动力,是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点。要牢固树立“经济靠产业壮大,产业靠项目支撑,项目靠投资推动”的理念,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建设,加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来抓。
一是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行城乡互动,三次产业互动。要进一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壮大重汽优势产业,着力打造渝西重型汽车城。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房地产、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加大商贸中心、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的建设力度,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建立起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形成与第一、第二产业相互支撑、充满活力的新型产业体系。
二是围绕优势产业抓项目,加大城镇建设力度。我们必须抓紧项目建设,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抓住西部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和市里“退二进三”等重大机遇,依托现有的企业,围绕优势产业,主动策划组织滚动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吸引外部资金,推进一些新产业技术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重视发展就业容量大,吸纳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培育城镇的产业优势。
三是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车城园区是推动城镇化的载体,是重构产业和城市体系的着力点。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动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城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区。必须立足区位优势和基础优>;:请记住我站域名/<势,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城镇经济上规模、上档次的有效载体。我们应以重汽集团、正大饲料和新世纪化纤>;公司为龙头,吸引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入驻园区,同时引导区内中小加工企业与其实现配套生产,带动中小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通过群体协同效应实现资源共享,获得综合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同时要树立和强化经营园区理论,不断健全、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形成“以园养园、以园建园、以园兴园”的经营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配套服务,充分利用市级特色产业园区的有关政策措施,认真研究制定出台园区开发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各类工业项目,充实园区经济,增加城镇经济总量。
四是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核心,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坚持用抓大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利用各种农业资金和政策,培育发展一批农业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公司 基地 农户”为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一步提升农业竞争力。
(三)以拓宽融资渠道为基础,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力度。
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依靠社会力量搞开发,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把城镇开发建设推向市场。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二是将城镇建设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政务公开,简化审批手续等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来参与城镇的开发建设。
三是土地开发融资。把土地开发资金回投到城镇建设,实行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兴业、以业活镇、滚动开发。四是调动农民建设城镇的积极性,鼓励本地和外地的能工巧匠、先富起来的农民进镇办厂经商。
(四)以改革创新为导向,增加城镇发展功能。
发展城镇一定要重视聚集人气,把着力点放在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上来,大力吸引外地能人商贾在本地落户,提高非农业人口的数量,提高城镇的质量。政策制度的改革创新,是聚集人气,吸纳能人,调动农民参与城镇建设的积极性的前提,因此要对制约农民进城的土地制度、城镇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降低“户口”门槛,打开镇门吸纳能人、聚集人气。允许进镇农民将承包地的经营权有偿转让,实现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解决土地对农民的束缚,确保农民离地进城的自由。积极引导“富工又富乡,进厂又进城”,调动农民参与城镇建设的积极性,把城镇建设作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新增长点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五)以塑造独特的城市精神为载体,实现城镇的协调发展。
我区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一部分市民从农村转移而来,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成为促进城镇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坚持城镇文化与城市经济同步发展,把育人作为推进城镇建设的一条主线,积极开展以干部为表率、城市为龙头、农村为重点的富有时代特征、体现__特点的群众精神文明活动;积极推进以“诚信__、文明市民”为主题的信用双桥建设,引导市民强化诚信意识和城市意识,创造人人讲素质、个个重修养的社会风气;要围绕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城镇中建设各类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图书馆及管理中心,让居民的生活质量有质的提高;要加强对农民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形成与城镇文明对接、体现__特色的“诚信、开放、自强、奋进”的城市“气”和“神”,实现城镇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第3篇 广西来宾市城镇化调研报告2023
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广西来宾市城镇化调研报告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广西来宾市城镇化调研报告2023
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探路者
广西来宾市国家新型城镇化
综合试点评估报告(摘要)
来宾市围绕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和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等模式参与城镇公用设施投资运营两大重点任务和试点目标,着力解决好农民想要进来、走得进来、住得下来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基本打好了基础,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主要成绩
来宾市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主要目标就是探索解决中央提出的三个1亿人中的引导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问题;通过一年半的工作实践,初步总结出了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做到五个基本的经验。
1园区建设、工业发展要基本能满足1/3以上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需求
来宾市长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50万人以上,目标是5年内实现30万名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通过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发展至少要安置10-15万人从事制造业,余下的从事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部分也可依托高铁、城市群的推动,到周边较发达的南宁和柳州打工。为此来宾市结合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强化了工业园区建设和港产城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产业振兴和脱贫三大攻坚战。
2城(镇)区学校建设要基本能满足农业转移人口子女上学需求
来宾市是从一个县城建立起来的地级市,具有县城便利吸纳农业人口的特征,高中全部在城区,初中大部分农村子女迫切要求到城区就读,小学进城就读的量很大。西部地区的欠发达城市,通过解决农村子女进城读书、吸引农村人口进城安家是当前城镇化最快、最现实的举措,也是顺势而为的民心工程。
3城区房价要通过降成本基本调控在农民进城购房可以承受的价格范围
来宾市是从一个农业地区建立起来的工业城市,但工业还很不发达,要吸引大学生来这里创业、吸引农民进城安家就业,必须推行低房价政策,要让他们买得起房。该市实施了支持房地产健康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支持房地产企业壮大发展,保障有效的商住用地供给,把房价控制在大部分农民购房无多大压力的区间(3000元/m2以内)。
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流转要基本达到让大多数农民放心离开土地、离开农村的水平
要想让农民放心进城,就必须保障其在农村的原有利益。来宾市率先在全区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
5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要基本满足进城农民的需求
进城农民跟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进城农民自主选择新农合或城镇医疗保险,落实好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启用社会保障一卡通,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有序衔接。切实提高参保人员的缴费率。
二、存在问题
1农业人口只想进城不想迁移户口
如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土地制度、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城乡二元化社会政策,造成农业转移人口既想保留农村户籍、享有农村权益,又想在城市打工挣钱、享受城市生活,农村要有房、城里也想有房,造成在城乡之间来回摇摆的现象。
2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度大
1.资金保障困难。该市是新建市,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扩张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力资金投入。
2.ppp项目筛选难度大。该市财力有限,之前新建、在建、改建项目或存量公共资产项目最主要是融资平台公司融资推广建设,大多属于公益性项目。
3.可用抵押资产不足。市级可用于抵押的土地等资产明显不足,且土地价值不高,抵押值小,从银行融资难,融资额小,与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差距大。
3工业化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能力不够
近年来,该市工业发展下行压力比较大,导致经济稳增长难度加大,对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支撑不够。部分领域仍然得不到政策支持,如热电联产政策和扶持铝加工、碳酸钙产业政策等;全市经济发展仍然缺乏大项目、好项目支撑。
4市级难以开展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自治区实施财政省管县后,市本级财政没有权限参与县(市、区)税收分成或集中县级财力,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由自治区统一测算和下达县(市、区),进而影响了该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分担机制的建立。
5项目建设用地规划适应不了新型城镇化需要,项目落地困难
一方面是建设规划跟发展规划不同步编制和调整,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了,但建设用地规划不调整,很多规划的建设项目不符合建设用地规划。另一方面,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到该市的不多,而解决劳动就业问题,需要相当规模的产业项目用地、城镇基础设施用地作为支撑;同时,该市大项目不多,能挤进自治区重大项目由自治区统一解决用地指标的项目很少。
6就业和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
来宾市有大量需转移就业的城乡劳动力,本地企业也缺工,从历年该市春风行动招聘会上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中,有近30%的岗位要求具有初级工以上的技术。然而,该市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职业技能单一,导致很多技术岗位招不到工人,求职者找不到理想的岗位。
第4篇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_____,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有效带动相关
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制约,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线”,不愿放弃拥有的土地经营权,导致了征地难,影响了城镇建设。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分析,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体思路是: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城市到重点镇的聚集效应的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形成县城、中心镇、集镇链接配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为加速××崛起构建重要载体,为突现追赶跨越提供发展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规。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力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深化规划的统筹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编制出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和集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筹解决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问题,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同时,要倡导“阳光规划”,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要精细编详规。抓紧制定产业布局、交通路网、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并搞好各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城镇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把能看得准的先做了,看不准的先放着,给后人留下空间。同时,要做好水电气、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适应××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三要严格抓落实。规划向来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说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决克服规划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决不能让规划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必须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落实“一书两证”制定,对未办理“一书两证”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使规划与建设无缝对接。建立城镇规划联合执法机制,整合城建、城管、国土等部门的力量,成立规划巡查大队,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关口前移、源头管理,分片包干、每日上报,把各类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坚持突出重点,把城镇规模做“大”
一要铺好路网拉框架。路网是城镇的骨架与血脉,影响着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引领着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框架。首先,要强攻主动脉。重点建好新区骨干道路,畅通新老城区资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间距离,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断头路。结合组团开发与老城改造,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环,完善城区路网,使城区道路真正形成环状循环、连贯顺畅。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点。坚持做大城镇规模与做强城镇实力相结合,根据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配套、打造亮点”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推进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把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成城镇的发展新区,农民进城的就业区。
三要统筹建设强承载。加快推进老城改造,依托现有建设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状况,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统筹城乡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城镇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统筹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对接,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殡仪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启动“村村通公交”,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3、坚持产业支撑,把城镇实力做“强”
一要搞好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经济特色,突出城镇产业功能,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产业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布局、分工协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集群集聚,统筹发展、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由有关部门启动产业一体化编制工作,统筹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划分各自重点发展产业,明确产业定位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尽量避免产业发展重复投资现象;各乡镇根据“三大圈层”发展规划,加快修订和完善本地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加强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项目向园区集聚,关联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集结,走项目产业集聚之路,加快工业强县进程,实现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
二要培育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坚持招商引资与发挥能人优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培植新兴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相结合、与争资立项相结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集聚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壮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城镇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精神,城镇新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规划确定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建设培育商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贸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加快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娱乐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把城市机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资金匮乏是制约××建设的“瓶颈”,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首先,实施多元化、多渠道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块钱”:即招商引资、引进外面钱,争取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争来上面钱,盘活资产、激活闲置钱,启动民资、聚集零散钱。其次,按照“土地支撑融资、融资支撑建设、建设支撑发展”的原则,善于经营土地,建立有形市场,真正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第三,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产,打捆包装新项目,继续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同时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市政管网、城市路桥、公共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向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形成多元化主体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全县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试点,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继续放宽户口迁移限制,积极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城镇经商落户,共同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镇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打造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地。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对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创造条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在经过批准以后进行出租、转租、置换、作价入股(或出资)等形式有序流转。按照“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补助换宅基地”的思路,采取置换或回购退出宅基地,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让有能力、有知识、有头脑、高素质的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确乡镇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协调解决好“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聘请经济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城镇的管理。总之,要按城镇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第5篇 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配合省、市新型城镇化调研工作,我县通过组织座谈、听取汇报、实地察看等形式扎实开展相关调研工作,全面了解了我县城镇化建设现状,认真总结了工作经验,深刻查找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一、我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围绕一河两岸、新老融合,南延东扩、产城对接发展思路,坚持把城区当作景区建、把园区当作城区建、把乡村当作社区建,加快推进了山水安福、美丽樟乡、生态福县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速提质,截止目前,全县户籍城镇人口8.3万人、新增落户城镇人口 1568人、常住城镇人口15.73万人,外出务工农民工4.6万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0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3.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 40.2%。
1.注重规划引领,推动城镇科学发展。
高度重视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始终把加强规划编制与管理摆在城镇建设中的突出位置来抓,启动实施了县城第三轮、各乡镇总规__县城绿道、商业网点、城市绿地系统、排水、燃气等专项规划编制修编,完成了全县30户以上村庄的规划编制,同时,为保护县内历史遗留建筑,还完成了金田乡银圳村和竹江乡沙溪村两个国家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编制。按照城市建设既重视面子、也重视里子,既重视地上、更重视地下的要求,投入资金111.5万元,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县城(含工业园区)约9.6平方公里地下管线普查。大力推进阳光规划,建立健全了城镇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规划批前公示、批后公布等制度,实现了城镇建设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确保城镇建设始终延着规划确定的方向前行。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
结合我县实际,大力实施精细、精致、精品建设,着力促进城区景区互动、园区城区对接、城市乡村融合。城市建设提速升级,加快推进了道路提升工程,修通了公园路、站前大道和百福门至湛田桥等景观道,完成了武功山大道、宝成路地面立面改造工程,组织实施了17条小街小巷的综合整治,构建了三横四纵城市交通网络框架。重点推进了品质提升工程,基本完成了泸水河大道和泸水河两岸亮化提升工程,改造新建了中山场公园、思成小游园等街头绿地20余处,县城绿地率达42.6%;安福广场、文化公园、湿地公园、滨江公园入选首批__市立公园,蒙岗岭公园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全力推进了功能提升工程,启动实施了天然气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了排水、排污、路灯等基础设施改造,城市承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镇村建设。
我县国土面积2796平方公里,下辖7镇12乡,其中5万以上人口的集镇1个,为县城所在的平都镇,2万至5万人口的集镇8个,分别为横龙镇、严田镇、枫田镇、洲湖镇、山庄乡、寮塘乡、金田乡和洋门乡。近年来,我县突出镇村联动这个核心,积极推进6个乡镇的扩权强镇试点,以九个一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大了乡镇集镇的综合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圩镇环境,做旺集镇人气和商气,涌现出了洲湖新区、泰山风情街、洋溪新农贸市场、横龙移民新区等一批建设档次高、品位深、有看点的精品示范点,特别是围绕我县省百强中心镇洲湖镇,依托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重点打造了洲湖新镇区项目,全力将其建设成为__县南乡片的人流、物流集散中心。与此同时,我县还稳步推进了81个村点的新农村建设,打造了安茅线、吉福路两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和平都镇李家村张家山、寮塘乡冈口村塘下等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示范点,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
4.加强规范管理,优化城市环境。
一是开展三城同创活动。全面启动了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二次复检。二是加强环境治理。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规范企业排污行为,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荣获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并通过了省级生态县验收,目前,我县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省级生态村9个,总量在全省排前列。三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并出台了《__县城市管理综合改革实施方案》、《__县城市管理一、二、三类责任单位和门店考评方案》、《加强和完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五个二管理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积极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建成数字化城管三全平台的基础上,开通了19城市管理热线、安福数字城管微信平台,构建了数字化城管统一指挥,市政维护应急处置、城管综合执法、责任单位分工协作的1+3城管新模式,变多头管理为统一指挥、变被动补救为主动处置、变推诿拖沓为快捷高效,实现了城市管理高效化。其中数字化城市管理、政府投资工程五个二监管等方面的做法得到省、市领导肯定并作为经验在全市推广。四是强化综合执法检查,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组织开展了县城违规占地种菜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了两违建筑巡查和清理整治力度,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5.强化平台建设,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县财政在城镇建设上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目前,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例已达 16.76%,为加强城建投融资工作,缓解城建资金压力,我县于2023年和20__年分别成立了__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安平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两家城镇化投融资平台,累计融资9.3亿元,共解决了20余个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公用设施的建设资金。目前,我县正积极推动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着力构建借用还一体化、投建管相分离、实体化运作机制,并探索推进公私合营ppp模式融资项目。
6.开源节流并举,保障建设用地。
一是积极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土地政策,积极盘活城区、园区存量土地,清理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荣获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国模__县截止目前,县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11.63平方公里,县城存量用地21.5亩,工业园区存量用地1000亩,清理闲置土地63.47亩。二是用好政策把握机遇,大力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完成农村土地流转14.25万亩,获批立项土地增减挂项目 3359.56亩,增加建设用地482.95亩。三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动态巡查和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2023年至今共清理违法违规用地153宗。
7.推进均化等服务,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突出人的城镇化这一发展核心,坚持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在推进全县城镇化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落户、住房、社保、医疗、养老、子女就学等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业方面,坚持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扩大社会就业,不断增强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能力。截止20__年,全县工业园区从业人员2.5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5.15万人,分别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12.2%、 25.1%,合计占比达37.3%。工业园区和服务业企业已成为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主渠道。落户方面,面放宽进城人员落户条件,对有意落户的城镇就学、就业、经商、投靠、居住公民,不受房屋、计生证明等限制,即可在城镇落户。积极推行居住证制度,流动人口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和父母,符合条件的,可以在实际居住地申请常住户口,并对在城镇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口,按照登记即办证的原则,实行居住证两栖制,保留原享有的农村权益,同时在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20__年共办理各类农民工落户城镇1653人,另外还为3876名外地农民工办理了居住证。住房方面,我县从2023年开始建设保障性住房,先后开发了安居小区、和谐小区和园区小区三个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全县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总量 3374套,其中廉租房2492套,公租房804套,经济适用住房78套,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基本构建了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住房补贴资金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在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我县还积极开展了旧城区、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并结合创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活动,对9个50户以上无物业住宅小区进行了改造,2023年至今共完成拆迁11万平方米,改造 1136户,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城市品位得到很大提高。教育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高标准建设了晶宝幼儿园,实施平二小异地新建工程,实现职业技术学校成功退城进园,城关中学扩容改造项目全面完工,整体回收了华泰学校并进行了重点改造,积极改善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办学条件,确保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实现100%就近入学。卫生医疗方面,完成了县人民医院门诊外科综合大楼建设并投入使用;推进了泰山卫生院等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医疗硬件设施。通过强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升了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社保方面,按照低门槛、广覆盖参保模式,尽可能让广大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农民工都能参加并享受养老、工伤、生育和医疗等社会保险。截至目前,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口已达到18.2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4.4万人,失业保险1.9万人,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参保率达到100%,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2861人。养老方面,制定出台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了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成了县社会福利院主体工程建设,推进竹江、赤谷等2个乡镇敬老院建设,改造提升了枫田、洲湖等17所乡镇敬老院。出台了《__县推进新一轮敬老(光荣)院建设管理提升实施方案》,实行了县领导挂点、县直单位结对帮扶,并将县直单位帮扶敬老院列入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评内容。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县新型城镇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建设项目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不够;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集镇规模普通较小,功能单一,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城市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管理工作还有待加强,违章违规建房,余土废渣、临街洗车污染路面,城区集镇占道经营堵塞交通的现象时有发生。
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决策部署,紧扣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秩序井然、和谐宜居的目标,积极策应市里确定的安福-吉安 -永丰和安福-永新-井冈山-遂川两个城镇发展轴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家园。
(一)打造亮点,力促县城品位大提升。围绕城区当景区建、项目当景点建的思路,按照板块式打造、组团式开发的要求,继续推进城东、城南、公园路三大板块建设,加快推进安林大桥至安平电站路堤结合景观工程等续建项目建设,尽快启动城东路网等新建项目建设,着手开展瓜畲至横龙绕城公路的规划设计。按照成荫、成景、成林和出彩的要求,进一步抓好蒙岗岭公园和泸水河两岸、泸水河大道和武功山大道两边的绿化亮化提升工程。按照市中心城区两带一区建设模式,沿枫田车田至横龙石溪一线,启动县城泸水河两岸田园休闲观光带建设,加强沿河沿路规划管控,突出文化、自然和历史资源整合,打造成集人文历史、自然风光以及生态农业为一体的郊野田园观光休闲带。沿安林大桥、凤林桥、安福大桥,着力打造泸水河内环线,重点抓好沿线道路的畅通,泸水河两岸建筑空间、立面风格的管控和整治,形成错落有致的天际线、退让有度的红线和疏密有间的绿线,进一步提升泸水河金腰带景观品位。
(二)狠抓整治,力促环境优化大提升。扎实开展三改四清攻坚行动,认真制定整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改旧城、改旧村、改旧厂,清河流、清广告、清违建、清菜地,推动宜居环境再上一层楼。按照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建设模式,继续推进文化路、滨江南路、蒙岗路等城市棚户区、无物业小区、渡河城中村以及部分城边村、小街小巷改造,全面完善拆迁安置地基础设施,打通断头路。积极利用边角废料地块、闲置土地资源,多建生态小游园和停车场,满足群众健康休闲需求。立足治脏治乱治污,完善垃圾中转站、地下管网等配套设施,以铲除户外广告、清理违章搭建、开展护城河截污清淤等为重点,促进路面立面和水面河面的清洁化,打造更加秀美的城市环境。同时,积极策应全省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把安福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样板县,真正实现安福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绿色崛起。
(三)以点带面,力促集镇面貌大提升。全面推进6个扩权强镇试点工作,重点将已经明确的相关事项落实到位。以九个一建设为抓手,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加快建设一批旅游名镇、商贸大镇、工业重镇和农业强镇,力争年内每个乡镇集镇建成一个规模较大、品质较高的中心公园。强化沿线整治、带状推进,推行乡镇联中心村、中心村带自然村的镇村联动模式,构建重点突出、梯次合理、功能明显、特色鲜明的镇村布局体系,不断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重点沿瓜泰旅游线、安茅线打造 2-3个精品示范点、1-2条精品示范带。扎实开展农村环境治理,有序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以泸水河水源地等重点区域为试点,积极推广农村垃圾处理新模式。
(四)强化培育,力促城市产业大提升。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促进就业、方便生活为目标,积极策应旅游强县战略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既围绕做旺产业强化服务业配套支持,也注重培育新型业态形成多极增长。加快推进豪德国际商贸物流城、五星级酒店、城市综合体、城南国际等项目建设,尽早启动城北汽车站和城郊汽车专业市场建设。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落实扶持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引导消费需求。统筹发展电子商务、总部经济、信息咨询、教育培训、家政服务和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启动并推进老年公寓综合开发建设,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拉长服务业短板,促进各种业态互动发展。
(五)注重民生,力促公共服务大提升。稳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改革,重点在市政、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农业人口有序进城、就地城镇化,提升城区和小城镇聚集效应。大力扶持就业创业,以千人创业万人就业工程为抓手,加强对城镇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尽快完成二期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160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统筹推进社会福利院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提高社保标准,继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参保扩面工作。继续优化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加快平二小异地新建、安福中学扩建、华泰实验学校扩容改造项目建设步伐,尽快启动城东学校、县城幼儿园建设,加快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周转房建设。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继续抓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六)健全机制,力促长效管理大提升。以科学规划引领管理升级,探索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生态发展规划等多规合一,做好电力、道路、自来水、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工作,加快完__县城和乡镇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确保20户以上的自然村规划完成80%以上。做好城市设计工作,着眼于优化城市空间,塑造城市特色,2023年完成1项以上城市设计试点,并将城市设计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土地出让条件。扎实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确保完成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完善数字城管三全平台,建立市政维护应急处置、各类违法综合执法、县直单位门前三包的三轮驱动机制,探索推进城管综合执法改革,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联审联批制度以及征用地、预留地、安置地台账清单式管理制度。
第6篇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的目标,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驱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结合,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狠抓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各县区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功能持续完善,城镇品味不断提升,城乡面貌日益改善。
(一)各县区发展定位准确,城镇化发展方向明确。根据省、市人民政府批复的我市各县区总规,各县(区)城市发展定位为:毕节大方中心城区定位为国家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核心及示范窗口、西南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以新兴产业为基础的山水园林宜居城市。金沙县定位为以发展能源、煤化工配套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小城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定位为具有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和科研教育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黔西县城着力打造成为以能源工业为主,具有独特自然风光和多元文化的旅游服务城市;织金县定位为西南地区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和重要的旅游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黔中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具有黔西北地方特色的山水宜居城市;纳雍县城定位为以煤电产业为依托的旅游服务小城市;威宁自治县定位为贵州省西部门户和西部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之一、区域物质集散地、以发展旅游业和轻工业为主的高原生态城市;赫章县定位为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和文化旅游目的地、黔西北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贸易集散地、具有夜郎文化和喀斯特山区特色的宜居城市。
(四)高起点规划设计,城镇品味不断提升。市县区在城镇化发展中,不断强化规划龙头意识,注意发挥规划对城镇建设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市提出两年内完成城乡规划全覆盖 的工作目标,各县区对不够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原有规划及时进行了修编,一些县聘请资深策划人士参与城镇发展策划,编制了各种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各县区重点发展的乡镇政府也都积极编制了集镇发展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同时,以规划为引领,对重点打造的街道、广场、标志性建筑等进行精心设计施工,着力提升城镇品味。
(五)五园新村五古一特等具有毕节特色的建设项目有力助推城镇化发展。全市实施以四在农家为特色,以五园新村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与村庄整治改治结合试点建设为载体的新型农村社区创建工作,建设出一批具有一定人口规模、产业发展、个性鲜明、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如织金县珠藏镇骂丫村、威宁县迤那镇芙蓉王新村。各地在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着眼于在挖掘历史、民族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建设出一批规划起点高、规模拓展大,富有特色、各具魅力的特色小城镇,如七星关区海子街镇,大方县六龙镇,黔西县素朴镇,金沙县岩孔镇,织金县熊家场乡,纳雍县勺窝乡,威宁自治县迤那镇,赫章县六曲河镇等等。大方县慕俄格古城、织金县官寨古街等五古保护项目建设,增加了我市的旅游亮点,提升了毕节旅游文化品位。
(六)主导产业初步确立,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各县区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全面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着力实现三化互动。一是全面建设以毕节经济开发区、织金经济开发区、威宁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12个重点产业园区,通过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等方式推进园区发展。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努力将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四是积极发展壮大现代物流、金融、房地产为主的新型服务业,为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增强城镇发展后劲。
二、我市推进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市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二)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一方面,由于财政压力大,政府投入到城市建设的资金不足,导致城市建设中的功能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区位条件有限、交通滞后、政府贷款融资难,没有稳定的融资渠道,导致资金匮乏。
(三)基础设施仍较落后。由于我市城镇化建设起步晚、欠账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点低、标准差,导致配套功能设施还不完善,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民行车难、停车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入厕难、卖菜难、健身难、休闲难等等矛盾和问题。
(四)征地拆迁比较棘手。由于利益分配关系复杂,补偿与被补偿双方在补偿标准期望值差距过大,利益双方在征拆补偿未取得一致时,时常出现堵工现象,致使某些城镇建设项目进度迟缓,给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维护稳定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五)经营城镇经验不足。一些县(区)、乡镇政府对构成城镇空间和城镇功能的自然生成资本、人力作用资本和相关的延伸资本等进行集聚、重组和市场化营运的认识不够、能力不强、手段不多,在城市资源、设施 变现增值的过程中不能获取最佳收益。
第7篇 推进城镇化进程政策法律问题调研报告
最近随市政协“推进城镇化进程”课题组视察走访了几个县(市)区,对我市推进城镇化进程几个有关政策法律的问题,进行调研探讨。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推进城镇化进程几个有关政策法律问题的分析
1、行政区划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目前行政区划缺乏整合力度,本市两区规模偏小,行政体制各自独立,矛盾错综复杂,行政区划规划与城镇规划不相协调,造成“一城多府”、“城中有村”、“乡中有城”,迟迟未被纳入城镇管理范畴。如三元区的城东乡下辖村分列四个街道,梅列区的徐碧乡下辖村分列三个街道。这主要是缺乏区域协调机制,相邻地区各自为政、盲目竞争、事权、财权不够明晰,区政府又职能不全,没有土地、规划、权责不配套,造成办事效率低下,服务不到位。
2.土地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容量存在矛盾。一是不同法律之间、政策与法律之间存在矛盾,如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与现行的土地法规有不相容之处,操作起来遇到法律规定的障碍。又如我国的宪法、土地法都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国家所有,其土地使用权当然由国家进行支配。而宪法、民法也规定了公民的私有财产、集体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或毁坏。两者的权益保护效力均等。列东老街拆迁改造在列东村集体土地未征为国有就直接开发,违反了重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现状、不得破坏土地的附着物”的规定,就是极典型的有关政策法律问题。二是土地征用补偿费问题。国家规定农村集体土地标准较低,与城镇国有土地的补偿费用及实际价值存在较大差距。农民的利益在现值上得不到弥补,在征地使用权流转和置换上存在一些障碍。
3、土地利用与城镇发展的矛盾。一是城镇发展面临用地紧缺与耕地保护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使农村土地转为城市用地,在政策上急待解决。二是现行的用地政策限制了城镇化进程的健康发展。现行的用地政策,实行的是一整套严格的现反,要求在行政区域内实行耕地的动态占补平衡,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往往制约了城镇发展的空间。三是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不相协调。两个规划分属两个部门,由于职能各有侧重,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难以衔接,土地利用规划不能对城市土地市场用地活动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四是城镇土地收益未真正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不是再生资源,国家政策规定城镇土地收益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事实上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城镇土地收益没有真正用于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
4、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困难重重,进展缓慢,已成为影响我市政治、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并且严重阻碍了推进城镇化进程。梅列区正在开发的列东老街、龙岗小区、明辉花园等6片,三元区正在开发的下洋花园和龙船巷两片等都进展缓慢、等待观望。其中,列东老街应拆迁104尸,63户不同意拆迁;下洋花园应96户拆迁、6家单位拆迁,目前未拆83户、单位4家;龙船巷应拆迁77户,未拆迁1户。主要反映:一是政府在旧城拆迁改造中,没有正式批文,常以会议纪要代替行文,应规范并正式形成批文;二是市里缺乏强制拆迁手段,遇到钉子户,委托的市拆迁公司力量较弱、力度不够大;三是部分拆迁户要价过高,异地安置的地块无法满足;四是拆迁难,难在手续不全,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办法难变通。被拆迁户则反映:补偿安置方案不合理,补偿费太低;计委超越权限批准立项,集体土地未征用为国有即进行商品房开发;拆迁许可证不合法;原老街一期开发安置的房屋质量差,采光、结构不好。由于开发商未向政府交清土地出让金,到今安置户有的房产证、土地证尚未拿到;开发商自恃特殊,对政府的依赖思想严重,不主动与拆迁户协商,不积极采取措施化解矛盾。
究其原因,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内不少规定已经明显不适应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需要。条款上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痕迹,内容上存在着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混淆了国家土地征用开发与商业土地开发的两种性质,导致了《条例》中规定的条款模糊性,出现两种性质均可通用的条款,形成政企不分的弊端。
②政府参与商业土地的拆迁工作,赋予了国家的强制力作后盾,服从于国家的需要,就会使人感到有“强拆强迁”之嫌。特别是在拆迁过程中,拆近单位或个人常打着政府代理人的旗号进行拆迁活动,因为利益之间的关系,请求当地政府和法院、公安等部门参与拆迁活动。一旦发生拆迁纠纷,就把解决问题的责任推给政府,而被拆迁当事人也觉得由政府解决问题更有办法,政府不可能不管。拆迁矛盾转化为政府与被拆迁人之间的关系。把政府、法院等部门变成了拆迁单位的一个前期工作部门,影响了人民政府的形象。另一方面使政府作出的房屋拆迁行政裁决的居间地位受到动摇,裁决的公正性无法令人信服。
③对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的补偿标准过低,房屋所有人的积极性不高,对拆迁房屋产生抵触情绪。
④安置方式单一,对房屋使用人仅规定了实物安置—种方式,导致了被安置房屋地点等的条件不满。迟迟不搬迁,影响拆迁进度。
⑤将户口因素作为确定安置面积的标准。在买践中被一些人所利用,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⑥对拆迁单位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运用缺乏有效的监管。有的拆迁人取得拆迁许可证后抽逃资金,导致安置房不能及时建设、补偿安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
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的合理流动。体制上城乡分立的二元结构和严格的城市户籍管理制度,是制约人口合理流动的根本症结。过分强调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过多限制农民进城的“门槛”。进城农民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缺乏保障。教育、医疗等相关政策也不配套,造成城乡居民权利的不平等。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农村计划生育管理政策,农民不愿放弃拥有的土地、房租收益和生育上的“一胎半”优惠,有的甚至出现回迁现象。导致农民进城的推力不足。
二、为此,提出对策如下:
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法制建设和政策调整问题确实很多,其原因除了立法滞后之外,还田于我国历文和现实的特点所决定的,不能奇希望一朝一夕就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应该看到,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立法进程加快了,国家许多政策都在相适应进行调整,已经从根本上改变无法可依的局面。针对上述分析,建议采取对策如下:
(一)提高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意识和法制意识;适时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应把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总体战略摆上突出位置,进行超前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发展方案和相关政策。对原有一些制约城城镇化进程的政策措施要及时加以调整,对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要适时完善,对已经出台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要认真落实到位。从我市具体情况出发,突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矛盾,加快制度创新。
(二)要妥善处理好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全局与局部利益的矛盾。一是城镇化必须进行必要的行政区划的调整,这必然会涉及各方面利益的重新分配,就应处理好行政区域之间的全局利益和部门之间的局部利益,理顺辖区群众利益。二是城镇化进程涉及诸多部门的工作,既需要在政策上作较大调整,兼顾政策的协调性和配套完善,也需要加大本部门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工作力度。
(三)要摆正土地管理与城镇建设的关系。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国务院作出的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之一。强化上地管理又是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同时我国已形成了比较配套的城镇建设和土地管理法规体系,但随形势的变化,也暴露出许多矛盾,所以应注意摆正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发展规划协调的问题。如土地利用规划中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有些在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区内的,甚至在近期建设用地范围的,就应协调好;二是土地管理与建设规划管理步调要一致;三是城镇土地收益要真正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城镇土地市场化运作要逐步规范,搞活土地资本运营。要认真执行不久前刚颁布的《福建省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管理办法》。
(四)规范房屋拆迁管理程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新修订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于__年11月1日起施行。主要有四个方面新的规定:一是取消了拆迁方式中的统一拆迁。目的是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把政府管理与市场主体剥离开,政府要依法行政,管好政府该管的事情,建设单位要依法从事建设活动;二是体现了政府对拆迁中属于民事关系的行为,原则上不干预的原则。对于拆迁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行为,应当根据双方的协议,按照《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去规范;三是对于一些涉及拆迁当事人合法权益,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增加了若干规定,要求户屋拆迁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四是进一步规范了拆迁的行政管理程序。
(五)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建是基础,管是关键。因此,必须在抓好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把城市管好。加强公安、工商、城建、卫生、环保、交通等各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依法行政,公正执法;针对城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房地产、规划管理等方面,制定可供操作的规定措施,规范城市管理行为;重点要在加强社区建设上下功夫,把经营的理念引进城市管理中;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政策,建立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集聚机制,如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行积极的人口迁移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聚居等。
第8篇 2023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报告
为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从五月上旬开始,县政协组织开展了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专题调研。邀请县发改委、住建委、经信委、国土局、环保局、旅游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大渡口、东流、尧渡、香隅、胜利、张溪、葛公、官港、昭潭等乡镇了解实际情况,并选择新型城镇化发展比较好的省内无为县和湖南省沅江市(县级市)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__年以前我县城镇化水平较低,基本属于缓慢发展状态。__年撤乡并镇后,我县把城镇化发展列入了重要工作日程,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__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并实施了对市县新型城镇化考核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东至实际,着眼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商贸活县、文化名县”发展战略,按照“开发沿江一线、保护山区一片”的指导思想,引导县域经济分工,全力推进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__年我县列入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__年大渡口开发区列入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产城一体试点园区,与此同时,我县参加池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也获得成功。目前,我县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1、城镇布局得到优化。编制完成了《东至县城市总体规划(__-2030)》,并对15个乡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在此基础上又编制完成《东至县人防工程规划》、《东至县给排水工程规划》等25个控制性规划和专项规划。按照“一带二轴三区”的总体布局,构建了以县城为龙头,以大渡口、东流、香隅为重点,沿206国道和铜九铁路及327省道发展为骨架的城镇空间结构,推进尧渡东流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为支撑、特色乡镇为基础、其他乡镇为补充的城镇网络体系。__年的城镇化率从__年的31.9%提升到44.1%。
2、城乡建设日益加快。近年来,县城尧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人口增至7.5万人,不仅拉开了县城路网框架,人口聚集效应也进一步显现,环城南路、敬慈路等5条道路和至德、圣德等6座大桥等重点路网建成使用,金字牌、赤头公园和尧渡新河两岸一期绿化等项目已建成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上级规定要求,先后建成了舜帝花园、百悦星城、格林蓝天等多个生活小区,建成保障性住房2.2万平方米,大大提升了县城形象;__年大渡口镇列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东流镇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__年7月东流、大渡口两镇被住建部授予全国重点镇,东流镇目前正积极创建全国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香隅、胜利、张溪等镇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通过以奖代补政策引导,集镇规模明显扩大,城镇功能明显增强;城乡公交发展较快,先后开通县城内三条公交线路和县城至香隅、东流,大渡口至安庆等公交班车,并正在逐步向其他乡镇延伸;美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 __年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以来,已建成管山、金山等美好乡村省级示范点27个,并计划每年建成30个美好乡村示范点,目标是于2023年前在全县建设美好乡村示范点208个,届时村镇面貌将焕然一新。
3、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我县高度重视城镇管理工作,加强了城镇管理队伍的建设。进一步细化责任要求,结合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动员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全民参与,城镇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脏、乱、差现象得到了初步整治。在乡村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三线三边”环境治理,__年胜利、昭潭等9个乡镇被省环保厅授予为省级生态乡镇,东流镇被环保部授予为国家生态镇。县财政不断加大投入,__年已统筹安排120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二、我县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人民群众对城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相比,与发达地区兄弟县(市)城镇化建设相比,仍存在着推进不快,功能不强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一)城镇化水平仍然滞后。
__年我县城镇化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低9.6、3.8、2.7个百分点。在《安徽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考核评价方案(试行)》确定的7个二类市的县区中,处于中游靠后,低于我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的位次。
(二)规划的指导作用不够。
许多规划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有的规划质量不高,一些重点项目规划,在聘请外地规划设计院做规划时,即使脱离实际,也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如某镇工业区规划建设时未曾考虑到污水处理厂建设,造成了企业排污困难,也引起了当地群众的不满。同时,规划力量薄弱也日益突显,__年成立的县规划局属住建委二级机构,人少且难以留住人才,乡镇也只有一、两名城建员且年龄偏大,无法有效履行好规划的执行监督职责。
(三)产业支撑能力不强。
我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二、三产比重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6和2.5个百分点,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产业支撑作用不强。县内虽有两个省级开发区,但起步较晚,缺少成长性好、关联度高、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大型企业的带动,且远离县城(即尧城区),难以吸引农村人口向区镇集中;尧城区周边的滨湖园区、站前区以及东流工业集中区建设滞后,难以吸纳县城居民就近就地就业,导致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家庭作坊和小微企业遍地开花,马自达越来越多等就业乱象。我县面积3261平方公里,__年底户籍人口54.96万,可常住人口只有43.3万,一方面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工有12万多人,一方面却是县内企业招工难凸显。从发展模式看,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合理比值在1.4至2.5之间,__年我县工业化率为37.5%,若以工业化水平考校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至少要达到52.5%。从实际看,东至经济开发区是个典型的例子,后勤服务不配套,娱乐设施不足,文化体育建设落后,导致企业招工难和镇区人气不旺,影响了人口集聚。也说明了工业发展和产业布局上没有与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相适应。
(四)建设投入明显不足
我县的财政收入近年来呈两位数增长,但总量不大,__年的11.7亿元除去用于保运转保民生,所剩财力非常有限。据初步统计,综合财政和各专项资金前三年用于县城市政建设资金分别为:0.73亿、0.83亿和1.2亿。而湖南沅江市和本省的无为县每年用于县城市政建设资金都在8亿元以上。由于投入的明显不足,造成县城及中心镇区之间交通不够快捷,尧城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环城路不能环,断头路不能通,天然气迟迟不能入户,休闲和运动场所匮乏,出租车、公交车运营不畅,老城区道路狭窄拥挤,行车难停车难,站前区路网管网建设滞后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解决。而目前市场运作的机制又不完善,企业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社会融资难度较大,资金短缺是影响和制约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瓶颈。
三、关于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中央提出加快发展长三角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省政府提出新型城镇化“11221”工程实施方案,无疑给我县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了机遇。__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110.7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3500美元,按照城镇化发展规律,我县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基本县情的认识,主动作为,按照“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正视问题,迎难而上,努力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
(一)提高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的城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因此,我们一要通过开展培训、组织学习、加强交流、选派干部赴先发地区挂职锻炼等途径,培育和引导广大干部,增强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认识和了解;二要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及时成立相关的领导小组和联席议事机构,专事谋划与部署,确立即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做好任务分解,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分工负责与协作联动的新机制。三要强化舆论宣传与思想引导,并形成共识,营造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共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1、注重长远。对城镇布局的规划,对城镇路网、园林绿化、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要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既要着眼当前,更要注重长远,规划要高起点,确保今后30年甚至更长时间不落后。考察的湖南省沅江市,早在十几年前就投入巨资,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规划确保50年不落后,为沅江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的样板奠定了基础。
2、体现特色。规划设计要彰显城镇建设的个性,提升城镇建设的文化内涵,避免城镇建设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等同质化问题发生。要重视城市标志性地带、标志性景观、标志性建筑的规划,努力打造城市建设的亮点。要多接地气。政府在制定规划时,在邀请权威部门、权威专家设计的基础上,也应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让规划更符合东至实际,更深入人心。
3、严格执行规划。建立完善“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管理机制,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追究问责并切实解决规划随意变更的问题。我省无为县就十分尊重规划的严谨性,不轻易修改,一以贯之抓落实,该县城镇化建设已走在全省前列。
4、狠抓规划队伍建设。针对当前规划人才短缺的情况,要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将培养人才列入规划局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定向培养,集中培训等方式,培养出能够独当一面的规划人才。县政府要出台引进人才的新政策,确保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同时,为强化规划局的管理职能,发挥好规划执行监督作用,建议像省内大多数县一样,将规划局独立设置为县政府直属局。
(三)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优化产业支撑作用。
1、全力推进县城中心区域的建设。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城发展的总体要求,我县县城人口到2023年将达到17万人,到2023年达到20万人,到2030年达到25万人,人口的急剧增加,必然提出了拉大县城框架的同步刚性要求。要在加速尧城区、滨湖园区和站前区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尧东一体化建设,实施县城的提质扩容。要按照尧东一体化总体布局和建成中等城市要求,尽快完成尧东一体化发展规划并加快编制专项规划,完善近期开发区域的控制性详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尧东快速通道建设和尧渡河两岸生态景观带建设。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坚持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同步推进,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互连互通,提升产业和人口的集聚承载能力。一是尧城区要打造成宜居县城,进一步突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社会功能,商贸金融发达、生态文明、适宜人居的环境功能,退出二产,发展三产,解决能吸引人、留得住人、宜居宜业的问题,以人口的集聚效应,为全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牵动力。二是加快滨湖园区建设进度。无工不强,无工不城。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尧城区的轻工服装、机械加工等工业企业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且带来了一定的环保和安全隐患,搬迁工作迫在眉睫,当务之急应加快滨湖园区的建设进度,为尧城区二产的退出,提供腾挪空间。三是加快站前区的建设进度。站前区是我县重要的人流、物流集聚地,也是城市形象的窗口,要将站前区的建设纳入到城市建设总体考虑,优化整合物流园区、教育园区和交通人流等资源,引导社会资源合理流动,进一步拉大县城建设框架,缓解县城老城区人口压力。四是通过尧东一体化的推进,促进东流与县城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东流老工业基地的禀赋,重点发展材料深加工和港口物流业,合理引导纺织服装向周边扩散,尽快促进东流工业园区与滨湖新区、站前区联成一片。
2、加快两区建设步伐。一要抓好东至经济开发区产城联动发展。要按照“产业主导型”的产城发展模式来实现新型城镇化,香隅镇应重点抓好东至经济开发区的一般后勤服务区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开发国土空间,明晰产业配套功能、镇区服务功能,着力建成500亿产值化工产业新城,实现香隅及周边地区人口就近就业,为全县新型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二要抓好大渡口镇产城一体发展。以省新型城镇化产城一体试点园区建设为抓手,按照城市的标准和“产城一体、功能综合、完整发展”的要求,紧扣大渡口实际,在建设现代商贸服务园区的过程中,按照产业发展要求,引入上下游关联企业,并将关联企业和性质相近企业集中建设成特色园区,在整个园区内,发展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园中园(如:龙溪麻油、玉龙面条和天利粮油可组成食品工业园等),从而抱团发展,相互协作,既能降低企业成本,更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3、抓好其他乡镇的特色发展。其他乡镇要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环升金湖的张溪、胜利镇要打好升金湖国家级生态湿地招牌,打旅游、休闲牌;边贸集镇龙泉、青山要立足地理资源优势,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建设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贸易市场,推动边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葛公镇要充分利用境内仙寓山4a级景区优势,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鼓励群众参与旅游发展,打好旅游牌;官港、昭潭要充分发挥中心镇带动作用,结合境内茶叶香菇大市场和教育资源优势,为城镇化发展聚集人气;洋湖、花园、木塔、泥溪要立足农林、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养生旅游业为切入点,发展现代农林业,培育壮大旅游业,做深农产品加工业。同时,要落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沿江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大力扶持家庭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兴主体,加快构建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结合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推进宜居村庄集约化,小城镇规模化,以农兴工、以人兴镇、以镇兴市,解决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走好生态发展之路。
(四)突出中心城区带动,统筹城乡协同发展
1、增强中心城区的带动作用。一要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旧城升级改造力度和进度,对断头路、水电路网及弱电网,分期分批进行改造升级,力争县城及重点城镇居民三年内使用上天然气。要拓建、新建停车场,下决心取缔马自达,增开公交车班次和确保出租车正常运营。适时建设体育馆、科技馆、展览馆等,增设更多的全民健身活动场所。要增加休闲广场、公共卫生间等公共场所建设,同时,推进金字牌公园二期建设。加快县城北扩步伐。二要完善县城商业配套功能。商业是城市风貌、城市品质和现代实力的综合体现。要做好县城商业网点规划,提升尧舜市场、新区商贸城汇金广场和新天地商城等商业区功能和形象。引进建设农贸批发、汽贸、建材等专业服务大市场。着手建立东至地产品网购展示中心,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适应现代购物和消费休闲的生活方式。其次是要完善城乡物流体系建设,要根据未来发展的需求,超前布局,引进有实力的大型物流企业进驻东至,以丰富市场供应,营造物尽其美、货畅其流的消费环境。
2、注重城乡协同发展。一要加强城镇路网建设。建立快捷、方便、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是现代城镇发展的重要标志。要以县城为枢纽,以乡镇集镇为节点,建立畅通快捷的城乡交通体系。同时,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区的公交建设,扶持出租车公司的健康发展,建立城市化交通的快捷通道;加快我县大渡口、东流、香隅等三大港口区建设,不断提高港口货物吞吐能力,提升水路运输水平。在抓好县域内城镇路网建设的同时,要从我县发展大交通的基础上进行长远的谋划,规划和建设东流到香隅沿江一级公路、尧渡至香隅快速通道和东至仙寓山与石台牯牛降旅游公路,锲而不舍向上争取城际高铁、多条普通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我县,切实提升县内城镇联通和对外交通联网能力,更好地促进我县城镇化发展。二要加快镇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力度,按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模和学校、幼儿园建设标准,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小学和幼儿园,满足广大农村学生就近就读、入园的需要。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加强乡镇医院建设,增添医疗设备,充实医务人员队伍,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城镇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的建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抓好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广播、电视、网络和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文化设施建设,构建以县城文化阵地为中心,以乡镇文化站所为纽带,以村(区)文化活动场所为网点,覆盖城乡全境的新型文化体系。三要注重镇村建设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顺其自然,把握规律,体现特色,塑造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乡发展模式。要注重发掘地方特色文化。对全县各地的特色文化进行广泛挖掘梳理,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如东至花灯、陶公文化等,既能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也能为新型村庄注入灵气。要注重历史街区和传统村寨的保护。传统村寨和历史街区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历史街区、传统村寨的保护,传承乡土文化,如尧渡老街、东流老街、南溪古寨等,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四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我县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没有形成气候与市场,要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加快景点周边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拓宽和改造城镇到景点的公路,做好景点周边旅游产品的开发与三产服务的跟进,切实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打造多条短途一日游路线,满足城市居民新的休闲需求。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强化要素保障
1、增加财政投入,发挥杠杆撬动作用。首先要加大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财政投入有一定幅度增长。其次要整合和争取项目资金。我县虽然在整合涉农资金,推行投入集约化上有了新突破,但在打好项目牌,争取国家支农惠农和环保项目资金上还需有新作为。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奖代补机制,盘活城镇土地,垄断一级市场,放开二、三级市场,采取拍卖、招标等方式出让土地积累资金。建议在扣除上缴省市后的土地出让金中提高乡镇留成比例,切块用于城镇化建设。四是积极争取发行地方政府新型城镇化债券,探索成立国有城镇化建设投资公司,承担小城镇建设的项目主体,承接相关国际援助和社会支助项目资金。五是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盘活镇村存量建设土地,来筹集财政性城镇化建设资金。我县胜利镇黄石村按照“土地整治、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实行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轮驱动,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700多亩,有效地促进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探索示范作用。尧渡镇的查桥区域、东流镇的七里湖区域、香隅镇的经开区周边区域等,应大力借鉴胜利镇黄石村的做法,进行科学规划,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的“三结合”(即与村貌民情相结合、与项目效益相结合、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盘活镇村存量建设土地,筹集城镇化建设所需资金,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
2、加强政策引导,激励投资多元化。充分利用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镇建设的政策,引入民间社会资本,对公益设施公开拍卖、放开经营,有偿出让户外广告发布权,道路冠名权,基础设施经营权、收费权、租用权等,实行“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多渠道多途径地聚集社会资金,形成“政府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吸引更多单位和企业投入到社会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领域,有效化解政府单一投资的压力。同时,积极探索放开小城镇公益事业建设和设立城镇创业等投资基金,引导和扶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3、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务功能。一要做好社会保障。主动做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社保、住房等民生工作,集聚“城”的人气;提高和完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等社会保险机制,建立健全最低工资支付制度和困难农民工社会救助等制度,让其感受“城”的温暖;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适用范围,使其在“城”内有房居住;要进一步放宽户籍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政策,使他们能够安心留“城”。二要抓好人才保障。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积极组织人力资源招聘会,推动企业需求和求职需求的对接,把用工信息传递到村和社区,传递到居民家中,提高用工效果。加大对企业经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为企业培养稳定可靠的管理人才,形成一支稳定性强,技术素质高,经营管理能力强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大高技能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外引内联,交流培养等方式,为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加快制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待遇,确保人才引的进,留得住。
第9篇 推进城镇化调研报告
居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__,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灸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制约,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线”,不愿放弃拥有的土地经营权,导致了征地难,影响了城镇建设。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分析,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体思路是: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城市到重点镇的聚集效应的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形成县城、中心镇、集镇链接配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为加速××崛起构建重要载体,为突现追赶跨越提供发展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规。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力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深化规划的统筹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编制出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和集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筹解决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问题,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同时,要倡导“阳光规划”,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要精细编详规。抓紧制定产业布局、交通路网、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并搞好各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城镇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把能看得准的先做了,看不准的先放着,给后人留下空间。同时,要做好水电气、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适应××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三要严格抓落实。规划向来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说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决克服规划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决不能让规划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必须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落实“一书两证”制定,对未办理“一书两证”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使规划与建设无缝对接。建立城镇规划联合执法机制,整合城建、城管、国土等部门的力量,成立规划巡查大队,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关口前移、源头管理,分片包干、每日上报,把各类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坚持突出重点,把城镇规模做“大”
一要铺好路网拉框架。路网是城镇的骨架与血脉,影响着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引领着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框架。首先,要强攻主动脉。重点建好新区骨干道路,畅通新老城区资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间距离,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断头路。结合组团开发与老城改造,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环,完善城区路网,使城区道路真正形成环状循环、连贯顺畅。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点。坚持做大城镇规模与做强城镇实力相结合,根据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配套、打造亮点”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推进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把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成城镇的发展新区,农民进城的就业区。
三要统筹建设强承载。加快推进老城改造,依托现有建设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状况,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统筹城乡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城镇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统筹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对接,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殡仪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启动“村村通公交”,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3、坚持产业支撑,把城镇实力做“强”
一要搞好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经济特色,突出城镇产业功能,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产业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布局、分工协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集群集聚,统筹发展、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由有关部门启动产业一体化编制工作,统筹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划分各自重点发展产业,明确产业定位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尽量避免产业发展重复投资现象;各乡镇根据“三大圈层”发展规划,加快修订和完善本地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加强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项目向园区集聚,关联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集结,走项目产业集聚之路,加快工业强县进程,实现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
二要培育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坚持招商引资与发挥能人优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培植新兴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相结合、与争资立项相结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集聚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壮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城镇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精神,城镇新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规划确定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建设培育商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贸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加快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娱乐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把城市机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资金匮乏是制约××建设的“瓶颈”,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首先,实施多元化、多渠道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块钱”:即招商引资、引进外面钱,争取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争来上面钱,盘活资产、激活闲置钱,启动民资、聚集零散钱。其次,按照“土地支撑融资、融资支撑建设、建设支撑发展”的原则,善于经营土地,建立有形市场,真正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第三,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产,打捆包装新项目,继续争取筐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同时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市政管网、城市路桥、公共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向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形成多元化主体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全县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试点,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继续放宽户口迁移限制,积极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城镇经商落户,共同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镇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打造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地。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对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创造条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在经过批准以后进行出租、转租、置换、作价入股(或出资)等形式有序流转。按照“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补助换宅基地”的思路,采取置换或回购退出宅基地,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让有能力、有知识、有头脑、高素质的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确乡镇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协调解决好“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聘请经济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城镇的管理。总之,要按城镇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
推进城镇化调研报告范文
第10篇 2023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
引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_____,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制约,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线,不愿放弃拥有的土地经营权,导致了征地难,影响了城镇建设。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分析,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体思路是: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城市到重点镇的聚集效应的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形成县城、中心镇、集镇链接配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为加速崛起构建重要载体,为突现追赶跨越提供发展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规。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力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深化规划的统筹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编制出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和集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筹解决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问题,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同时,要倡导阳光规划,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要精细编详规。抓紧制定产业布局、交通路网、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并搞好各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城镇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把能看得准的先做了,看不准的先放着,给后人留下空间。同时,要做好水电气、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适应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三要严格抓落实。规划向来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说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决克服规划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决不能让规划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必须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落实一书两证制定,对未办理一书两证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使规划与建设无缝对接。建立城镇规划联合执法机制,整合城建、城管、国土等部门的力量,成立规划巡查大队,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关口前移、源头管理,分片包干、每日上报,把各类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坚持突出重点,把城镇规模做大
一要铺好路网拉框架。路网是城镇的骨架与血脉,影响着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引领着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框架。首先,要强攻主动脉。重点建好新区骨干道路,畅通新老城区资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间距离,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断头路。结合组团开发与老城改造,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环,完善城区路网,使城区道路真正形成环状循环、连贯顺畅。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点。坚持做大城镇规模与做强城镇实力相结合,根据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配套、打造亮点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推进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把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成城镇的发展新区,农民进城的就业区。
三要统筹建设强承载。加快推进老城改造,依托现有建设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状况,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统筹城乡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城镇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统筹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对接,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殡仪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启动村村通公交,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3、坚持产业支撑,把城镇实力做强
一要搞好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经济特色,突出城镇产业功能,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产业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布局、分工协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集群集聚,统筹发展、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由有关部门启动产业一体化编制工作,统筹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划分各自重点发展产业,明确产业定位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尽量避免产业发展重复投资现象;各乡镇根据三大圈层发展规划,加快修订和完善本地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加强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项目向园区集聚,关联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集结,走项目产业集聚之路,加快工业强县进程,实现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
二要培育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坚持招商引资与发挥能人优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培植新兴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相结合、与争资立项相结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集聚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壮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城镇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精神,城镇新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规划确定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建设培育商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贸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加快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娱乐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把城市机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资金匮乏是制约建设的瓶颈,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首先,实施多元化、多渠道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块钱:即招商引资、引进外面钱,争取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争来上面钱,盘活资产、激活闲置钱,启动民资、聚集零散钱。其次,按照土地支撑融资、融资支撑建设、建设支撑发展的原则,善于经营土地,建立有形市场,真正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第三,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产,打捆包装新项目,继续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同时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市政管网、城市路桥、公共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向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形成多元化主体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全县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试点,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继续放宽户口迁移限制,积极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城镇经商落户,共同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镇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打造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地。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对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创造条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在经过批准以后进行出租、转租、置换、作价入股(或出资)等形式有序流转。按照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补助换宅基地的思路,采取置换或回购退出宅基地,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让有能力、有知识、有头脑、高素质的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确乡镇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协调解决好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聘请经济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城镇的管理。总之,要按城镇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
2023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
第11篇 县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
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
特色显。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后劲足。始终把发展经济、增强实力,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中之重,去年全县乡镇财政总收入1.6亿元,是20__年的2.4倍,实现了乡镇经济与城镇建设的良性互动,为城镇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制约,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线”,不愿放弃拥有的土地经营权,导致了征地难,影响了城镇建设。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分析,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体思路是: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城市到重点镇的聚集效应的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形成县城、中心镇、集镇链接配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为加速××崛起构建重要载体,为突现追赶跨越提供发展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规。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力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深化规划的统筹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编制出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和集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筹解决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问题,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互 补和共同发展。同时,要倡导“阳光规划”,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要精细编详规。抓紧制定产业布局、交通路网、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并搞好各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城镇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把能看得准的先做了,看不准的先放着,给后人留下空间。同时,要做好水电气、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适应××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三要严格抓落实。规划向来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说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决克服规划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决不能让规划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必须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落实“一书两证”制定,对未办理“一书两证”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使规划与建设无缝对接。建立城镇规划联合执法机制,整合城建、城管、国土等部门的力量,成立规划巡查大队,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关口前移、源头管理,分片包干、每日上报,把各类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坚持突出重点,把城镇规模做“大”
一要铺好路网拉框架。路网是城镇的骨架与血脉,影响着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引领着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框架。首先,要强攻主动脉。重点建好新区骨干道路,畅通新老城区资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间距离,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断头路。结合组团开发与老城改造,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环,完善城区路网,使城区道路真正形成环状循环、连贯顺畅。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点。坚持做大城镇规模与做强城镇实力相结合,根据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配套、打造亮点”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推进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把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成城镇的发展新区,农民进城的就业区。
三要统筹建设强承载。加快推进老城改造,依托现有建设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状况,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统筹城乡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城镇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统筹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对接,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殡仪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启动“村村通公交”,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3、坚持产业支撑,把城镇实力做“强”
一要搞好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经济特色,突出城镇产业功能,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产业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布局、分工协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集群集聚,统筹发展、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由有关部门启动产业一体化编制工作,统筹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划分各自重点发展产业,明确产业定位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尽量避免产业发展重复投资现象;各乡镇根据“三大圈层”发展规划,加快修订和完善本地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加强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项目向园区集聚,关联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集结,走项目产业集聚之路,加快工业强县进程,实现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
二要培育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坚持招商引资与发挥能人优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培植新兴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相结合、与争资立项相结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集聚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壮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城镇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精神,城镇新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规划确定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建设培育商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贸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加快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娱乐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把城市机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资金匮乏是制约××建设的“瓶颈”,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首先,实施多元化、多渠道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块钱”:即招商引资、引进外面钱,争取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争来上面钱,盘活资产、激活闲置钱,启动民资、聚集零散钱。其次,按照“土地支撑融资、融资支撑建设、建设支撑发展”的原则,善于经营土地,建立有形市场,真正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第三,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产,打捆包装新项目,继续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同时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市政管网、城市路桥、公共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向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形成多元化主体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全县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试点,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继续放宽户口迁移限制,积极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城镇经商落户,共同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镇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打造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地。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对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创造条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在经过批准以后进行出租、转租、置换、作价入股(或出资)等形式有序流转。按照“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补助换宅基地”的思路,采取置换或回购退出宅基地,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让有能力、有知识、有头脑、高素质的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确乡镇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协调解决好“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聘请经济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城镇的管理。总之,要按城镇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
第12篇 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施意见》(许发(2023)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探索城镇化发展的新思路,努力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___市统计局近日组织相关人员对___市新型城镇化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认真分析___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___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___市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呈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全市城镇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___市在20___年被国家确定为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以来,坚持以人为本,以城镇化发展为核心,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___市实际情况,创新思路,大胆探索,推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城镇化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
(一)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率提升速度加快。20___年,___市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以来,当年就推进城区4个街道办事处的21个行政村全部改为居委会,涉及的5.6万多农村居民就地市民化。20___年底再完成6个镇17个行政村的“村改居”工作,经20___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结合城乡属性变化情况,最终认定___市当年新增城镇人口2.71万人。
20___年末___市常住人口1___.87万人,比2023年增加0.8万人,占___市新增常住人口3.92万人的20.5%,范文写作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1.98万人,比2023年增加2.71万人,占___市新增常住人口的27.71%,城镇人口增长明显高于常住人口的增长,城镇人口比重呈现明显提高的态势。
(二)20___年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以来,城镇化率在全省位次逐步提升。近年来___市城镇化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___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增速为1.98%。比___市“十二五”期间平均增速1.7%高0.28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市各县(市、区)。___市被国家确定为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以来,城镇化加速发展,城镇化率明显提高。20___年城镇化率达到45.25%,增幅2.06个百分点,在___市各县(市区)城镇化率连续三年增幅第一,增长速度连续两年居全省第 7位,在全省各县城镇化率排名27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速在全省提高3个位次。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在不断增长,2023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21%,较上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20___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达到29.8%,较上年提高8.8个百分点。
热门思想汇报(二)20___年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以来,城镇化率在全省位次逐步提升。近年来___市城镇化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___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增速为1.98%。比___市“十二五”期间平均增速1.7%高0.28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市各县(市、区)。___市被国家确定为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以来,城镇化加速发展,城镇化率明显提高。20___年城镇化率达到45.25%,增幅2.06个百分点,在___市各县(市区)城镇化率连续三年增幅第一,增长速度连续两年居全省第 7位,在全省各县城镇化率排名27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速在全省提高3个位次。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在不断增长,2023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21%,较上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20___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达到29.8%,较上年提高8.8个百分点。
(三)建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承载力不断增强。20___年禹州市城区规划面积73.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 52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达到47万人,新型城镇化试点三年来禹州市建成区面积增加7.3平方公里个人简历,市区常住人口增加4.9万人。随着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城市功能会更加完善,个性特色更加凸显。城区和中心镇区快速发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城镇承载力不断增强。
(四)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禹州市认真实施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每年谋划实施一批城建重点项目,推动城市形象、城市功能、城市环境全面升级。中心城区建设方面,2023至20___年,共实施城建重点项目___4个,累计完成投资87.94亿元。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成投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开展“五城联创”,市区园林绿地面积达1458.02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32.3%、绿化覆盖率达37.4%。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10天。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完成“两沟一河”和颍河城区段综合治理,颍河水利风景区晋升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禹州被列入河南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成人居环境先进村435个,美丽乡村143个,美丽乡村群17个,创建省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村32个,连续两年荣获“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市”称号,努力把城市的美丽变成财富、变成增长动力、变成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二、禹州市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率质量还不够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偏大,20___年禹州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25%,范文内容地图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5.45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9.8%有待河南省公安局最终审核认定),两种城镇化率差距偏大说明城镇化质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两种城镇化率差距的实质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滞后,也反映出户籍制度改革滞后的问题。
第13篇 2023城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工业化的强大引擎和载体。我县近年来牢牢把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重大历史机遇,深化我县新型城镇化改革,千方百计把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做强,科学合理地把城镇规模做大,坚持不懈地把城镇功能做全,精心细致地把城镇环境做美。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我局组织专题调研组通过实际调查、查阅文献、数据统计等方式,进一步摸清了我县城镇化的现状,梳理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如下。
一、当前现状
我县现有人口32万人,城镇人口15.11万人(其中,县城人口8.76万人),辖7镇8乡。近年来,县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面积达10.0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5%,城镇的聚焦、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
1、规划体系不断健全。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推进,我县高起点完善各项规划,先后聘请了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甲级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了我县总体规划、近期规划、城市设计、新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绿地系统规划、黄岗山公园规划、苏区振兴土坯房规划等,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同时,按照新东新区控制性详规的标准和要求,科学设计造型、立面、色彩和天际线,通过不同的建筑样式和绿地景观,充分体现出显山露水、水天一色的山水园林城市特点。吉潭镇已完成圩镇总规修编和控规编制工作,南桥镇总规编制已初步完成并上报评审,罗珊、水源、菖蒲已启动总规修编工作。
2、城区建设初具规模。县城区面积达10.0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8.76万人,道路面积57.92万平方米,城市人均道路面积6.61平方米,建成区绿地面积386.05公顷,城镇化率达45%,城区建设初具规模。
3、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近年来,相继实施了高速公路连接线、城区排水管网工程、垃圾中转站工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等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新区中学、体育中心、迎宾大道、滨河公园、城北出口路延伸改造等民生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新罗南路、青水山下沿河路、水角楼沿河路等一些节点路段全面打通。黄岗山公园、新区医院、长举大桥、文峰防洪工程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进展顺利。统筹布局教育、医疗、文化、卫生、办公、购物、休闲娱乐等场所和设施,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4、管理水平明显增强。县城绿化、亮化、美化工作成效显著,精心打造了“一河两岸”、新东新区、新区路网等重点区域的园林景观亮化提升工程,城市夜景更加靓丽。县城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增强,完备了交通标识、标志、标牌,设置了电子监控装置。开展了违法建设和非法土地交易专项整治,县城规划区内乱搭乱建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城区市场管理、环境卫生整治取得良好的效果,城区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的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但城镇化水平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有些指标(如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县城绿化覆盖率、自来水厂生产供水量及人均生活用水量等)均低于省标要求。
1、规划编制工作滞后。目前,我县各项规划虽在不断完善中,在专项规划中只编制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排水系统规划和城市天燃气规划,仍有大量专项规划没有编制,比较迫切的有管线专项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综合市政设施规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户外广告专项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等。在乡镇规划方面,除吉潭、南桥、罗珊、水源、菖蒲已完成或启动总规修编外,大部分乡镇均没有编制圩镇控规和没有对原有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由于规划滞后,加上管理缺失,城镇布局欠合理、建设较零乱,没有特色、缺乏品味。
2、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尽管我县城市建设投入不断加大,但由于我县财力有限,加上长期以来对城市建设的欠账较多,对城镇建设资金的投入还相对不足。小城镇建设方面更为突出,由于当前镇域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圩镇产业过于单一,乡镇还属于“吃饭财政”,很难拿出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更多的依赖上级财政的投入和补助。目前,不少乡镇缺乏相应的路灯、环卫等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3、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比较突出的是自来水供水管道老化、滴漏严重,回收率只有60%左右,排污管网不全、环卫设施不达标、城市道路拥挤、公园绿地建设欠账大、公共停车场缺乏、农贸市场不足等问题。在文教卫生方面,随着县城人口的增加,突出表现在县城幼儿园紧缺,目前只有一所县城公办幼儿园;县卫生院人满为患,病床经常供不应求。一些乡镇的道路、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绿化水平低,居住环境差。
4、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主要存在城市管理人员不足、装备落后、经费不足、体制不顺等问题。大部分乡镇没有专门的城镇建设管理队伍和人员,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脏、乱、差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5、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工业基础薄弱,近几年,我县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业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工业园区规模小、档次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规模企业、新型支柱产业和知名产品品牌;服务业发展缓慢,我县第三产业还局限于传统的交通运输、商业和服务业,现代物流、科技教育、信息中介等服务业从业人员少,服务功能弱,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缓慢,由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城镇就业岗位不足,制约了城市化进程;农业产业单一,抗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隐患也日益凸显,果业对农民的增收效应呈现出减慢的趋势,也就打击了农民进城的积极性,影响了城市化进程。
与此同时,还存在制约我县城镇化发展的四大瓶颈:一是理念瓶颈。主要体现在缺乏新型城镇化理念,特别是有的乡镇没有树立科学经营城镇的理念,不能辩证处理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没有有效整合和利用本地资源,将之作为资产来经营。二是体制瓶颈。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管理机制、工作推进机制等,未形成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人才瓶颈。主要缺乏高素质的城建管理专业技术人才,注册规划师、建筑师、结构师、监理工程师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使得我县部分专业机构资质难以得到提升,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四是征地拆迁瓶颈。由于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失地农民保障及征地拆迁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导致征地拆迁难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破解,影响了城市建设的推进。
三、意见和建议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对增加投入、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具有重要意义。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重大历史机遇,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以民生为根本,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完善城镇规划体系,进一步提升规划水平。
1、坚持发展定位。我县城市发展定位为赣粤闽三省边界以果品、稀土资源加工产业为主导的边贸山水城市,按照“合理布局,有利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以“北拓、南延、东进、中优”为总体思路,构筑县城未来发展的基本框架。形成“一轴、两心、五区”的规划区用地布局。即:一轴是以河为中轴,形成贯穿城区南北的城市空间拓展轴,两心是新城区形成教育、行政、卫生中心和健身、休闲、购物中心,五区为老城区、新东新区、向阳坪居住区、长举居住区、黄坳工业小区。从具体实践来看,该定位比较符合实际,应按该定位进行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扎实推进。
2、优化城镇布局。按照“一城两镇,强化中心,点轴带动,城乡一体”的发展战略,引导城镇分层次、有序发展,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协调、规模有序、职能明确的现代化城镇体系。重点建设一个中心城区长宁镇(含文峰乡)和两个重点镇(南桥镇、澄江镇),完善中心城区职能,打造县域发展中心,向南北延伸,向东西拓展,集中培育城镇发展带,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
3、完善规划体系。一是加快总规修编工作,目前已完成总规修编的初步方案,尽快完成总规修编的正式文本,做好评审及报批工作,构筑县城未来发展的基本框架。二是完善城市专项规划,启动管线专项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综合市政设施规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户外广告专项规划等,做到城市布局合理。三是启动各乡镇圩镇总规修编和控规编制工作,编制村庄布点规划,改变小城镇规划滞后,城镇布局欠合理、建设零乱,没有特色、缺乏品味的现状。同时,要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全面整治违规违章建筑确保规划的全局性和权威性。
4、提高文化内涵。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要树立以地方文化特色为依托实施城市建设规划的理念,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应把具有我县特色的红色文化和客家特色作为城市文化主题,使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城市建设规划中,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的景观及客家文化园。提升新区基础设施的文化内涵和档次,增强基础设施的文化韵味。
(二)加大城市建设投入,进一步提升建设水平。
1、完善配套设施。完善城区道路、供水、环卫、排污、照明、停车、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加快县城规划区的绿化美化亮化步伐,提升土地升值的潜在价值,营造一个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生态优美、适宜居住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快推进新城区路网建设。启动城东206国道改道项目,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拉大城市框架。加快长举大桥及新东大道长举段项目、一河两岸西岸贯通工程,使新区与长举连为一体;加快花旗东路硬化,启动新中学至一中之间十字道路、滨河东路至黄岗山东入口人行景观桥,完善新区次干道,实现城区可扩容2平方公里以上。二是完善老城建设。重点完善老城区的给水、排水、道路、电力、电讯、公园、绿地及避震场所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三是完善其他配套设施。以每平方公里一座垃圾中转站的要求,规划建设新东、迎宾大道垃圾中转站。以每万人建设3座水冲式公厕的标准,增建公共厕所。建设管道天然气项目。同时,在进行基础设施时,要做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树、环境共保,防止各行其是,重复建设,最大限度降低建设成本。
2、突出建设风格。编制中心新区建筑风格专项规划,引入文化元素,兼顾整体设计和单体风格,确保风格各异、群体协调、风貌独特,并划分好建筑风格的控制区、协调区和发展区,塑造富有文化品位和艺术个性的城市景观,使新区建筑风格有层次的得以展现。从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公园、雕塑、路灯、栏杆,甚至路牌、广告等等体现我县的客家特色、红色文化和艺术品味,做到不凌乱无章、残缺不全、千人一面,使城市整体和谐,有文化个性和艺术感。启动中山路南段拓宽改建,将其打造成为客家风情街。建设特色小城镇,对新建沿街楼严格按新标准建设,对危旧房进行改造,提高小城镇档次,做到局部整齐划一,全局统筹协调。
3、建设精品工程。坚持“政府控制规划、规划引导项目、项目吸引资金”的思路,形成规划培育一批、前期储备一批、动工建设一批的项目实施计划,对工程项目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建设。一是建议启动城市综合体项目,以丰富的现代美学创意、丰厚的客家传统文化底蕴和东江源头优美的自然风景为依托,充分体现“城市综合体”的核心内涵,以发展我县特色文化为重点,以文化馆、展览馆、图书馆、旅游、休闲、购物、娱乐场所为建设内容,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开放灵动的空间新格局,并为打造客家风情文化园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二是建议启动汽车站及城东物流中心项目,依托高速路连接线,结合鹰梅汕铁路及火车站及站前广场建设,着力把县新汽车站及城东物流中心项目打造成为我县的精品项目之一,塑造好绿色生态、美丽花园式形象,提升土地升值的潜在价值。三是高标准建设206国道改道及高标准改造城东、城南、城西出口路,力争三年内完成绕城快速线路,改善出行条件,提升城市形象。
(三)加强建筑业管理,进一步提升质量安全
1、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坚持以基本建设管理和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为轴心,深化建设领域专项整治,提升建筑工程监管水平,保持建筑安全生产平稳态势。在建筑市场、建筑工程和建筑企业管理中,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报建制度、施工许可制度和验收备案制度,把好工程开工和交付使用两道关。
2、全面落实五方主体项目责任人质量终身责任
一是明确项目责任人质量终身责任。按住建部规定,建设单位项目责任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监理单位总监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承担相应的质量终身责任。二是推行质量终身责任承诺和竣工后永久性标牌制度,增强相关人员的质量终身责任意识。三是建立项目责任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将五方责任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纳入城建档案统一管理保存。
3、深入开展安全治理
一是经常性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提高防范工程安全事故的能力。针对我县建筑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严格执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制度,加强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突出开展对高坠、坍塌、垂直运输、深基坑等专项治理工作。二是加大质量监督抽检力度,实行严管重罚,使施工安全生产始终处于高压态势。要求所有施工单位严格按施工质量标准化工程管理进行施工。三是积极组织推荐工程评优工作,严格执行对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建设手续方面存在问题的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管理人员进行停止投标资格和记不良行为的处罚。
(四)深入推进“三城同创”,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1、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开展“三城联创”活动为契机,创新机制,规范管理。一是充实城管队伍,招聘正式城市管理人员,切实解决城管队伍人员少、年龄大的现状,做到定人定岗定区域管理,确保管理效果。二是扎实开展“三治”活动,重点规范专业市场,切实解决建材销售、汽车销售、汽车维修、废品收购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等问题;三是建立社区城市管理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城区内村(居)委会作用,落实村(居)委会的城市管理职能和责任,把村(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等纳入到城市管理体系中来,划分管理责任区,严格所属管理责任。四是全面推行城区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广告管理、市政设施维护、道路停车收费的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五是加强城市秩序管理。严厉整治店外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加强户外广告审批管理;规范建筑工地管理,实施施工工地出入口硬化,狠抓运输建筑材料、余土与抛洒滴漏行为;抓好公园、广场等重点区域管理。
(五)加快培育优势产业,进一步提升城市活力
1、着力发展果业产业。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切实做好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着力扶持杨氏、源兴、泓源达、桔都等现有果品企业,在巩固发展果业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我县的现有资源,发展茶叶、油茶、毛竹、花生生产等产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2、着力发展工业产业。把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现代化相结合,立足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稀土精深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提升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化解产业集聚过程中存在的资源、体制、管理障碍问题,将园区打造成县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加快经济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
3、着力发展城市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积极构建集约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实施好城南物流中心,启动汽车站及物流中心项目等现代物流产业建设,启动南桥物流园区建设,着力构筑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的现代商贸、休闲观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以及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市政公用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六)全面优化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1、创新投资融资渠道。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亟需化解资金瓶颈的制约,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摆脱过分依赖财政投入的习惯心理,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增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保障能力。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范围和领域,对于公共服务领域,明确政府的投资主体地位,强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对属于市场运作的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明确民间资本投资主体的地位,对通过市场行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应适当补贴以保障投资者的合理收益。
2、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重点工程项目目标责任机制、督查通报机制、动态管理机制、推进激励机制,优化项目推进工作机构,对全县重点工程根据项目性质进行科学分类,分别成立各类项目推进工作组。制定科学合理的重点项目考评办法,通过奖优罚劣激发全县上下克难攻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的龙头作用促进全县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
3、创新示范镇管理机制。建立示范镇新型管理体制,改革并落实示范镇用地保障、财政扶持、产业扶持等机制,打造南桥物流园区,加快启动南桥示范镇“扩权强镇”改革试点,配齐配强示范镇领导班子,坚持能放则放,赋予试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行政许可事项由县级部门依法委托示范镇行使职权,非行政许可事项由县级部门直接交给示范镇行使,强化镇级管理职能,进一步优化管理机构,把南桥打造成为县城副中心镇。
(七)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以为人本,致力于实现城乡居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同等权利,为的是让城乡居民都能够平等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在推进城镇化的整个过程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科学搞好整体规划的同时,从群众反映最迫切的地方入手,着力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改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回应干群期待。在实际操作中,努力做到“四个改变”:
1、改变“重面子、轻里子”的观念。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搞好“面子”,为居民提供一个舒心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更要注重“里子”,完善提升城市的各项功能,坚决避免将城市的“面子”打造的光鲜漂亮,却忽视了“里子”建设的通病。
2、改变“重地上、轻地下”的观念。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地面上的绿化、亮化、美化等看得见的“地上工程”,也要注重城市排水系统等看不见的“地下工程”,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一规划地下空间,高标准建设地下排水设施、燃气管道、强电弱电工程,做到“雨污分离”。
3、改变“重硬件、轻软件”的观念。城市的发展不仅要有良好的“硬件”设施,更要有与之适应的“软件”配套。硬件方面要致力于解决制约城区发展的环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等。软件方面要通过降低门槛、拓宽渠道,加快完善以人为本的劳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政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业转移人口能够享受子女教育、公共就业、基本养老、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阳光”。
4、改变“重短期、轻长期”的观念。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从长远发展推进城镇建设,走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城市今后的发展,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注意节约用地,凡是能够保留的山体和水面,都尽量予以保留。
第14篇 2023年县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
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
特色显。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后劲足。始终把发展经济、增强实力,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中之重,去年全县乡镇财政总收入1.6亿元,是__年的2.4倍,实现了乡镇经济与城镇建设的良性互动,为城镇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制约,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线”,不愿放弃拥有的土地经营权,导致了征地难,影响了城镇建设。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分析,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体思路是: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城市到重点镇的聚集效应的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形成县城、中心镇、集镇链接配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为加速××崛起构建重要载体,为突现追赶跨越提供发展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规。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力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深化规划的统筹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编制出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和集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筹解决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问题,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同时,要倡导“阳光规划”,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要精细编详规。抓紧制定产业布局、交通路网、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并搞好各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城镇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把能看得准的先做了,看不准的先放着,给后人留下空间。同时,要做好水电气、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适应××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三要严格抓落实。规划向来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说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决克服规划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决不能让规划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必须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落实“一书两证”制定,对未办理“一书两证”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使规划与建设无缝对接。建立城镇规划联合执法机制,整合城建、城管、国土等部门的力量,成立规划巡查大队,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关口前移、源头管理,分片包干、每日上报,把各类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坚持突出重点,把城镇规模做“大”
一要铺好路网拉框架。路网是城镇的骨架与血脉,影响着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引领着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框架。首先,要强攻主动脉。重点建好新区骨干道路,畅通新老城区资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间距离,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断头路。结合组团开发与老城改造,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环,完善城区路网,使城区道路真正形成环状循环、连贯顺畅。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点。坚持做大城镇规模与做强城镇实力相结合,根据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配套、打造亮点”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推进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把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成城镇的发展新区,农民进城的就业区。
三要统筹建设强承载。加快推进老城改造,依托现有建设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状况,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统筹城乡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城镇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统筹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对接,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殡仪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启动“村村通公交”,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3、坚持产业支撑,把城镇实力做“强”
一要搞好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经济特色,突出城镇产业功能,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产业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布局、分工协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集群集聚,统筹发展、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由有关部门启动产业一体化编制工作,统筹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划分各自重点发展产业,明确产业定位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尽量避免产业发展重复投资现象;各乡镇根据“三大圈层”发展规划,加快修订和完善本地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加强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项目向园区集聚,关联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集结,走项目产业集聚之路,加快工业强县进程,实现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
二要培育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坚持招商引资与发挥能人优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培植新兴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相结合、与争资立项相结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集聚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壮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城镇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精神,城镇新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规划确定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建设培育商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贸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加快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娱乐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把城市机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资金匮乏是制约××建设的“瓶颈”,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首先,实施多元化、多渠道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块钱”:即招商引资、引进外面钱,争取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争来上面钱,盘活资产、激活闲置钱,启动民资、聚集零散钱。其次,按照“土地支撑融资、融资支撑建设、建设支撑发展”的原则,善于经营土地,建立有形市场,真正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第三,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产,打捆包装新项目,继续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同时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市政管网、城市路桥、公共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向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形成多元化主体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全县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试点,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继续放宽户口迁移限制,积极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城镇经商落户,共同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镇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打造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地。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对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创造条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在经过批准以后进行出租、转租、置换、作价入股(或出资)等形式有序流转。按照“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补助换宅基地”的思路,采取置换或回购退出宅基地,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让有能力、有知识、有头脑、高素质的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确乡镇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协调解决好“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聘请经济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城镇的管理。总之,要按城镇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
第15篇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城镇化调研报告2023
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城镇化调研报告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城镇化调研报告2023
优化城镇产业布局,有序推进试点工作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国家新型城镇化
综合试点评估报告(摘要)
全州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属桂林市辖县,县域面积4021平方公里,辖14镇4乡,284个村居委会。全州县与湖南两市五县区接壤,南距离桂林市125公里,北距湖南永州市79公里,素有广西北大门之称。2023年,完成生产总值161.89亿元,增长9.8%;完成财政收入6.48亿元,增长5.4%。2023年末总人口83.6万人,常住人口66.5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8.82万人,城镇户籍人口10.8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率28.7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2.9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88万人,新增城镇就业3.28万人。
一、主要成绩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农户进城落户新方式
全州县坚持从实际出发,放开城镇落户条件和城乡居民自由迁徙限制条件,降低农民入城门槛,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租房落户和就地城镇化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2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造高效规范的政务环境
全州县全面推行权利清单、责任清单制度,精简部门权利事项2205项,精简幅度达40.5%,2000多平方米的新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与企业和群众密切相关的39个窗口单位518个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同时优化审批流程,建立中大项目联审批机制,基本建设审批办结时限压缩至50个工作日以内,审批办理提速达88.6%。
3建立试点工作机制,务实推进试点工作
全州县在获得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的第一时间即建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发改、住建、国土、人社等部门协同参加,并及时编制印发了2023年工作要点,进一步细化和量化试点工作年度任务,并将部门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4优化城镇产业布局,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1、优化园区产业定位,加快各项功能配套。全州县工业集中区于2023年开始建设,是自治区a类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11万亩,分为城西福坪、城南和城北新塘坪等3个园区,其中福坪园区以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城南园区以造纸制药、木材加工、冶炼等产业为主,新塘坪园区定位为发展重工业。
2、统筹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2023年注册成立了全州县全顺公交公司,通过吸收司机入股,收购兼并等方式,对原有零散经营线路进行了重新规划。
3、着力打造宜居城市。为提升城市面貌,全县实施了桂黄路综合改造工程,城北新区路网建设、小街小巷改造、雨污分流等建设工程,县城面貌得到显著提升;结合城市规划布局调整和企业改制,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使县城宜居环境得到大力提升,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在县城购房置业热情,带动县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5做强做大优势教育品牌,推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
把优质教育资源作为吸引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推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全州高中新校区总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投资近2亿,占地200亩,重点打造和培养广西县级名校。
6创新投融资方式,发挥社会资本的活力和创造力
按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理念,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1+n模式,让多元化投资于不同项目对接,形成高效合理的城镇化建设体现。
二、存在问题
1试点配套政策支撑不够
一是原有财政配套政策主要针对按城镇人口,对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尚未有明确分担机制,户籍流入地财政压力较大。二是户籍流入地对流出地支持力度较小,而流出地往往财政基础薄弱,可用财力少,就地人口城镇化投入不足。三是新的户籍政策实施后,统一改为居民户,无法对城市人口和农业户口进行有效统计,人口常住城镇而户籍在农村的现象比较普遍,财政配套政策无法落实到位。
2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不到位
一是农村户籍上附着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各种涉农补贴等相关政策尚未剥离,特别是国家支持三农工作不断加强,农村户口享有的实惠较城镇户口多,使农村户籍的含金量更高,因而多数农民工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二是城镇户籍所享有的公共服务和政策待遇是决定农民转户积极性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各地推行居住证政策,使得各项公共服务基本呈现均等化,农民只需办理居住证而无须落户即可享受与城镇居民同样待遇,使得农民落户积极性不高。
3城镇化项目前期建设资金需求量大
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目前仅靠地方财政投资难以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二者之间的缺口,需要依靠多元化融资渠道和运营模式的创新来填补。
93位用户关注
80位用户关注
64位用户关注
6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