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调研报告篇为了全面掌握和了解我市学校党建工作现状,切实加强对学校党建工作的指导,深入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根据湛江市组织部湛组通[2003]63号文件的要求,组成了6个调研组,对全市中小学校(包括城区5所民办中学及1所职业技术学校)的党建工作进行调研。这次调研主要采取普查与抽查结合、召开座谈会和统计调查结合的办法。全面调查了全市城区中学(原市办中学)、各镇(街道)中心小学(原教办),抽查了个别面上初中和面上小学。召开了学校党支部班子成员、党员教师代表(10人左右)的座谈会52个,参加座谈人员550人;发放党建有关情况调查表160份,并针对有关情况进行个别访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全市学校的基本情况
吴川市现有公办中小学386间,其中城区中学23间,镇街中学(即农村初中点)36间,城区小学(指梅录所在地小学)13间,农村小学314间。中小学生222874人(其中高中学生13989人),中小学教职工9903人(含离退休教职工1316人)。另有职业技术学校1间,学生115人,教师41人。
(二)学校党组织的基本情况(见附表一)
1、党组织设置情况
全市学校共设有52个党支部,11个党总支,其中:
(1)职业技术学校、城区中学全部建立党支部;
(2)全市各镇(街道)中心小学、镇街中学与农村小学联合设立党支部,并分教学片成立党小组;
(3)梅录中心小学设立党总支,城区各小学单独设置党支部。
2、党组织书记情况
(1)全市党组织书记均为兼任,没设专职书记;
(2)学校支部书记学历较高,大专以上占73 %;书记学历高低排序:职业技术学校城区中学城区小学镇街中学、农村小学;
(3)书记年龄有大龄化倾向。全市学校党组织书记46岁以上占 63.5%,31岁至46岁占36.5%,30岁以下为0。
(三)学校党员队伍情况(见附表二)
1、教师党员队伍情况
(1)教师党员规模
教师党员规模整体适中,但农村小学党员占的比例偏少。全市教师党员1888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9.1 %;农村小学教师党员887 人,占16.3 %。教师党员的比例高低排序:职业技术学校城区中学城区小学镇街中学农村小学。
教师党员中,男女比例悬殊,其中男1492人,女396人。
(2)教师党员学历结构
教师党员学历层次较高。全市教师党员大专以上占67.6 %。党员教师学历高低排序:职业技术学校城区中学镇街中学城区小学农村小学。
(3)教师党员年龄结构
教师党员有大龄化倾向,全市46岁以上教师党员占总数的45.2 %。30岁以下教师党员的占有率高低排序:镇街中学城区中学城区小学农村小学职业技术学校。
31岁至46岁以下教师党员的占有率高低排序:城区小学城区中学职业技术学校农村小学镇街中学。
46岁以上教师党员的占有率高低排序:农村小学职业技术学校镇街中学城区中学城区小学。
(4) 教师入党积极分子规模
全市学校教师入党积极分子979人,占教职工总数9.9%。
(5)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学历结构
入党积极分子中,大专以上学历占84.1%。表明教师队伍入党积极分子的学历是比较高的。
(6)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年龄结构
教师入党积极分子以中青年为主,其中30岁以下占39.7%,31岁至46岁占53%。
(7)2001年以来发展教师党员情况
2001年以来共发展教师党员437人,占入党积极分子总数49%。
2、学生党员队伍情况
(1)学生党员规模
全市现有学生党员106人,占高中学生总数的0.008%。
(2)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规模
全市学生入党积极分子1265人,占高中学生总数的9.7%,说明高中青年学生要求入党的愿望是比较强的。
(3)2001年以来发展学生党员情况
2001年以来全市共发展学生党员173人,占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14%。
二、学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优化班子结构,突出组织建设。
各学校党支部在班子建设中,注重提拔政治思想好、业务水平高的年轻党员进入班子。吴川一中的支部班子结构合理、政治过硬,起到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该校的党支部书记由威信高影响大、政治业务素质双过硬的李帝河校长兼任,副书记及另外5名支委、党小组长均由思想作风好、工作踏实肯干、改革意识强、教研头脑灵、人文素质较高的党员组成,老中青结合,使该校党支部的班子结构得到优化,使学校的发展充满朝气和活力。城建小学党支部是我市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事业单位的示范点,该校党支部重视组织建设,梁健同志带领班子成员积极开展以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服务、优化环境,提高质量为主题的三创新一优化一提高活动,把班子建设成团结协作、作风民主、为政清廉、开拓创新的坚强集体。深入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被评为吴川市、湛江市、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湛江市组织部、湛江电视台对该校的党建工作作了专题采访报道。城建小学支部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经验受到省委组织部领导的好评。吴川二中、吴川三中、吴川市职业技术学校、黄坡中心小学、振文中心小学等学校党支部也非常重视班子的建设,他们的带头人吴章保、叶炳森等同志都是非常优秀的党务工作者。
(二)大兴学习之风,突出思想建设。
各学校党支部非常注重抓好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教育。吴川一中抓好党支部每月一次的常规政治学习,每年刊出6期政治理论学习宣传专栏,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同时把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纳入全体教师大会、级组教师会议、科组教师会议等活动中,使党员教师的常规教育管理做到点面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强化了教育学习的经常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吴川市职业技术学校与吴川党校、吴川电大一套人马三块牌子,充分发挥党校宣传党知识、培养党员干部的重要场所的优势,突出党味浓的特点,非常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采用集中学和分散学结合、主题发言和集体讨论结合、自学与辅导结合的形式,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请党员干部以专题讲座、演讲等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地向全体教师汇报学习体会。以此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构建学习型学校,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三)规范党员言行,突出制度建设。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树立党组织的良好形象,必须在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用党的纪律规范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言行。吴川一中健全了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定期研究发展入党对象制度、民主监督制度、节日活动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学校行政定期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党员与青年结对子制度、党员干部与教师谈心制度、共青团推优制度等10多项党建管理制度。吴川二中、职业技术学校等党支部也非常重视制度的建设。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使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四)高标准严要求,积极稳妥发展新党员。
吴川一中、二中、三中、职业技术学校等学校党支部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学校党支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抓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党课、入党知识培训班、晨会、校班会、团队活动、实践锻炼等载体,对学生进行党的知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并通过成立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党章学习小组、建立党员联系人制度等形式,激发学生政治上的进取心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党支部与学校的行政、工会、学生会、团委等机构密切配合,管级领导、级主任、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相互配合,层层反馈情况,级级推优,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学生作为入党培养对象,定期举办党校培训班,加强对入党对象的教育和考察,使他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01年以来全市市办中学、职业技术学校共发展了173 名优秀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入党。同时,重视培养进取心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入党。近三年来,全市学校已培养了437 名教师党员,培养了891名教师入党积极分子,为党组织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使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五)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1、发挥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作用,加大师德建设力度。吴川一中党支部针对个别教师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利用家长的关系谋取个人私利、收费补课的现象,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并就新近出现的大案要案作为反面教材进行深入剖析,教育广大教师、党员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学校几年来没有出现过教师党员违法乱纪现象。吴川三中非常重视道德教育,把尚德、立志、以德治校作为校训。该校支部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对教师进行以德治教、以德治校的教育,引导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良好师德推动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同时,在教师中深入开展今天怎样做教师的学习讨论,在学生中开展老师,我想对你说和学生个人操行评定及班际积分竞赛活动,并组织学生及家长推荐我心目中的好教师,使敬业爱生的良好师德风范逐步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在党员教师的影响下,该校师生讲礼仪、比文明,好人好事蔚然成风,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2、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及管理第一线的先锋模范作用。吴川一中专任教师中党员比例占50%左右,教育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大多是中共党员。近年来,该校教师勤教勤学,教育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一年上一个台阶,为湛江甚至省内兄弟学校所公认。尤其是今年高考,该校又取得了空前辉煌的成绩,上各批次的人数和上线率均在湛江市县(区)重点中学中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各项指标直逼省、湛江市重点中学,在连续10多年获得湛江市高考先进单位的基础上,今年又荣获湛江市高考特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该校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是分不开的。吴川二中、吴川三中、川西中学、吴阳中学等学校的高考也取得好的成绩,这都与他们学校的党员教师的带头作用是分不开的。
3、党员教师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各学校支部制订了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学习制度等,每周定期进行政治学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学习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员的行动指南。二是重视师德修养,做为人师表的表率。党员教师,其人格品行是有强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我市大部分的党员教师都能以教人先教己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大部分都拥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做到教学尽心,教育尽责。银岭小学党员教师李亚珍,不慎扭伤了右脚,裸关节脱臼,上课时只好用手一级一级挪上楼梯,校长劝她休息,她说:不,我放不下学生,不能缺他们的课。一日又一日地忍痛坚持上课。吴阳小教支部的李秀萍老师,教学非常认真,历任毕业班课程,教学成绩很好,因过度劳累病倒了,在病床上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快把作业本发还给学生。这些党员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高度热爱,令本校师生深受感动。三是重视业务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调研发现,大部分党员教师在学校里都担任校长、教研组长、班主任等职务,他们是学校的主心骨。广大党员教师自觉加强业务学习,深入钻研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能力较强。如城建小学党支部,学校所有的党员都是学校的骨干。学校以党建促科研,以科研促教改,支部书记亲任科研课题组长,每位支委负责一个课题,所有党员教师都参与课题实验研究,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科研搞得有声有色。四是教书育人,做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动者。广大党员教师在工作中善于学习,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用现代文化武装自己。工作中,用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正确进行选择;用人文精神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信念和追求;用民族精神打动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让自己成为学生人生的导师,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五是执教为民,全心全意为学生、为家庭、为社会服务。我市大部分党员教师的服务意识较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努力为全体学生一生的发展服务,以优质的教育造就优秀的人才和合格的劳动者,以满足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他们大部分有较高的精神境界和奉献精神,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不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在紧急的关头,在危、急、重、难、险的任务面前,他们更显英雄本色。去年抗洪抢险,兰石小教党支部全体党员教师不顾生命危险,在随时可能崩溃的河堤上连续奋战了一天一夜;年初抗击非典,广大党员教师听从党的召唤,站在防非典的第一线,认真做好防非典的各项工作;各学校的公开课、示范课的任务,科研课题的研究,党员教师总是勇于承担。此外,扶贫捐款、无偿献血、义务劳动等等,党员教师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吴川市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开展支部活动,通过开展党知识竞赛、组织深入农村调研、参观文明村建设、到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首都北京等地考察学习等活动,把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紧紧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吴川一中等学校党支部以服务师生、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多种形式的党员服务组织,全方位、多岗位开展文明创建和为师生为群众服务活动。城建小学党支部建立一帮一党员责任区,对上学有困难的学生,党员干部结对子联系资助。支部班子每人资助2名学生,党员教师每人资助1名学生,时间3年,支部造册登记,跟踪落实。两年来,该校党员教师对特困生共资助了3万多元。各学校党支部根据师生党员的特点和群众的需求,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小组,进行参政议事、宣传教育、扶贫帮困、民事调研、净化环境等活动。据统计,全市教育系统已建有23支党员志愿者队伍,有500 余名党员自愿参加。设置了党员雷锋角、广泛开展助残扶贫献爱心、凝聚力工程、希望工程、树好党员一面旗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教师党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七)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迈出可喜的一步。
目前我市有民办中小学69所,学生20000多人,教师800多人。民办学校中,有2所建立了独立的党支部(原来有4所民办中学建有支部,有2所因党员人数太少,并入附近的支部)。这些党支部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正常开展组织活动。海滨中学党支部成立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该支部能充分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的优势,在广大师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每月坚持出一期图文并茂的党知识宣传专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受到本校师生及周边居民的喜爱和好评。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工会、共青团组织也得到健全,民办学校广大教职工的政治生活、业务生活得到了充实,关心人、凝聚人的工作开展起来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三、学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不少学校支部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步伐过慢,发展数量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
原因分析:①小部分支部的向心力不强,凝聚力不强,很少开展支部活动,不少教师觉得党员与非党员除了要交党费外没有多大差别,不少教职工受个别党员干部的不良影响,对党组织缺乏信心,认识不足,入党劲头不大;②当地镇党委普遍存在入党给指标的做法,1个镇(街道)几百名教师一年只规划发展2~5名党员;③支委发展新党员的意识不强,工作不够深入,有的教师每年都递入党申请书,几年都未见找过谈话,入党的热情逐渐冷却;④有些党员嫉才忌才,存在比自己优秀的不发动入党、不是自己人不推荐入党的现象;⑤农村小学没有单独支部,对党的知识宣传学习力度不够,教师对党认识不够深刻,就是递入党申请书都要到镇中心小学。
2、个别高中在培养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未能很好处理政治思想表现、入党动机与学习成绩三者关系。
原因分析:①个别学校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拨尖,作为他们入党的必备条件之一,那些政治思想表现突出,积极向党组织靠扰,学习成绩排名在全级100名外的学生不能入党。②也有个别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口头许诺党票,这种做法也是不合理的,这是对党组织不负责任的表现。
3、学校党组织未能根据实际科学设置。表现在:①市属中学不论党员多少,都设一个支部。②农村小学、街道中学(除极个别学校外)基本不单独设支部,大多与镇(街道)中心小学联合组建支部。
原因分析:说明在党组织的设置方面未能从实际出发,从利于开展党工作出发去科学设置。其弊端有:①城区几所完全中学及部分中心小学,党员人数较多(70人以上),队伍庞大,开展活动困难,不便教育和管理。②不少农村小学、镇(街道)中学党员人数也较多,不单独设置支部,也不单独成立党小组,而是分教学片成立党小组,给党员过组织生活等带来诸多不便。③存在党建盲点,不利于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4、男女党员的比例悬殊,尤其是农村小学。
原因分析:①农村小学女教师占比例大,而女党员人数又少,造成男女党员比例的悬殊;②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影响,不重视培养发展女党员;③女教师也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安分守己,政治进步动机较弱,入党热情不高。
5、农村小学单独组建支部比例较少,有的农村小学存在一无支部二无党员或校长不是党员的现象,党建工作存在空白地带。
原因分析:①主观上不重视农村小学党组织的建设。②个别农村小学客观上存在规模相对较小,党员人数少,没有单独成立支部的必要。
6、离退休党员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较薄弱。
原因分析:部分离退休党员教师认为自己已经退休,不关心政治,过组织生活不正常;有的离退休后随家人到外地生活,很少回到学校参加组织生活,但又觉得没有必要把组织关系转移到附近居住地党支部。
7、不少学校支部阵地建设不够健全,无单独的党员活动室,支部活动开展不够正常。
原因分析:①思想上不够重视;②党支部经费不足。
8、个别镇(街道)党委对下级学校支部关心不够,对下级支部的党建工作缺少指导,有个别学校支部组织机构不够健全。
四、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使教师党员有一个温暖的家。
1、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选贤任能,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教师选进班子,坚决破除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的用人观念,努力把学校支部班子建设成结构优化、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团结协作,富有感召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坚强政治核心;2、加强支部自身的建设,创造条件健全党员活动室、电化教育室、图书阅览室等党员教育阵地,使广大党员有一个温暖的家;3、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即财政拨一点、企业赞助一点、学校出一点、上级党委党费返一点、党员自筹一点)筹措活动经费,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
(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
1、发挥党支部政治思想教育的优势,积极开辟党的教育阵地,使广大教职工追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2、对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培养和教育,促其尽快成熟。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要禁止突击发展党员,又要反对关门主义;3、加大在农村小学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注意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入党,注重发展女党员;4、避免党建盲点,保证所有农村小学都有党员,保证校长一般都是党员;5、发展学生党员,坚持严格要求、全面衡量的原则,对政治思想表现突出,积极向党组织靠扰,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不一定要在100名内),应加强培养和教育,积极发展入党。
(三)根据实际科学设置党组织,全面理顺党组织的隶属关系。
设置学校党组织、理顺党组织的领导关系,应本着有利于加强党对学校组织的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原则确定。由于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党队伍的发展壮大,几个大的单位如吴川一中、二中、三中及部分镇(街道)中心小学的支部(即原小教支部)平均党员数超过了50名,最多的有125名。因此,对党组织的重新调整设置和制度上的规范完善是十分必要的。结合基层党建实践,目前我市学校党组织设置上是否可作如下考虑:党员人数超过100人以上的单位,建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党总支);正式党员人数超过3人,但不到50人的学校,一般设立党的支部委员会(党支部)。按照地域相邻、就近就便的原则,党总支下设党支部,方便党员过组织活动。
(四)加强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
学校党组织上级党委要按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00]7号)的要求,切实做好民办学校组建党组织工作,做到民办学校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组建到那里。凡是新开办的民办学校,都要创造条件,组建党组织,这是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的有效措施。对只有少数党员的学校,要积极争取学校投资者的支持,做好党员的选派推荐和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壮大党的力量,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对于没有党员、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学校,应先将群团组织建立起来,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做好推优工作,为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打下基础。
(五)加强对离退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使其能发挥余热。
对离退休党员,要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组织他们参加基层党校的定期培训学习、过好党的组织生活,要求他们管好自己的家,看好自己的人,并力所能及地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科普活动,积极发挥他们的余热,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六)在全市学校党组织中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目前,我市学校的党员队伍主流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也要看到,学校党员队伍在社会的负面影响下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如有的党员教师信念不够坚定,不思进取,个别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教师的职业道德相违背:谩骂或侮辱学生人格,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工作时间外出兼课、经商或从事第二职业,违规补课收费,搞有偿家教辅导,利用安排座位、特殊照顾收受家长好处,自立名目乱收费等等。如果不及时解决,任其发展下去,不但影响教育的形象和声誉,而且对我们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将产生较坏的影响。当前,我们要按十六大的要求,在全市学校党组织中认真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教师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把广大学校党员的积极性更充分地调动起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市提供组织保证。
(七)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保持教师党员的先进性,要求教师党员要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五个带头。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改革意识,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讲纪律。
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求党员教师努力学习理论,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当前加强党建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刻意义;增强大局意识,就是一切工作从素质教育大局出发,从推动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团结广大教职工努力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增强服务意识,就是要求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改变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学生为家长服务,为学校发展多提意见、建议,为学校发展服务;增强改革意识,就是要更新观念,要以主人翁态度主动关心、支持、参与支部党建工作,并以改革精神和科学态度,共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使学校党建工作主动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
带头讲学习,要求教师党员要自觉努力学习,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做勤奋学习的模范;带头讲政治,要求教师党员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不信邪教,抵制私彩,立足本职,教书育人,积极投身教改,做尊师重教、为人师表的模范;带头讲正气,要求党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国家和学校的利益为重,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做维护群众利益的模范;带头讲团结,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廉洁奉公,勤俭办学,无私奉献,做艰苦奋斗的模范;带头讲纪律,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治学,依法治教,做遵守国家法律的模范。
(八)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教职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逐步实现党建工作六个好的目标。
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党组织要积极探索党工作的新内容和新方法,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广大党员,努力拼搏,努力达成党建工作班子建设好、党员素质好、制度执行好、作用发挥好、群团配套好、合作共事好的六个好目标。在工作内容上,要做好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保证学校党组织正确的政治方向;关心、了解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并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团结带领党员和教职工努力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关心教职工的生活,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学校的健康发展;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学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上,要紧紧围绕学校的特点及教师的职业特点,找准党建工作切入点。把党建工作与团队工作、与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结合起来,开展灵活多样、优质有效的组织活动,增强党支部的向心力。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思想政治的优势,做好师生的思想工作,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全面执行,保证学校健康发展。
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调研报告篇,已全部结束,感谢你的阅读。
第2篇 规范民办教育办学与科学发展的调研报告
规范民办教育办学与科学发展的调研报告
规范民办教育办学与科学发展的
调研报告
民办教育是实现教育投入多元化的有效模式,也是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落实政策,制定民校发展规划,完善民校发展性评估,规范民办教育的办学方向,引导民办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是努力实践我县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学在城西,打造教育名县”的战略构想,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调查,把握民办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抓住主要问题,分析研究,探索民办教育发展的新策略,是有效推进我县实现“教育教学优质化”战略进程的重要课题。为此,上饶县教育局以“规范民办教育学校办学与科学发展的对策”为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14所民办教育学校,通过现场察看、问题咨询、听取汇报、数据分析等调研方式,反思民办学校的发展思路与管理策略,研究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向,规范民办教育的办学行为,大力弘扬教育的公益性,努力实践民校办名校的发展思路,为民办教育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决策导向。
一、民办教育学校的发展现状
1996年7月上饶县教育人士徐子浩率先创办民办求实中学,建立上饶县第一所民办教育学校,开创了社会投资上饶县兴办教育的先河。特别是20__年12月之后,国家先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民办教育学校的法律地位,确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地激发了社会力量投资上饶县兴办民办学校的热情。自1996年以来,我县民办教育学校已经历了12年的发展。在这12年的发展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大力解放思想、落实政策,统筹安排,为民办教育学校的创办创造条件,培育市场,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办学。县教育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法律精神,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实行严把办学审批,强化过程督导,实践教育服务等一系列服务型管理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我县民办教育学校的蓬勃发展。现今,社会力量在我县办学投资共计11870万元,建立基础教育民办学校14所,拥有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共计254教学班,67名学生,其中高中学生3086名,占全县总数27%;初中在校生5672名,占全县中学生总数18%;小学生3609名,占全县小学生总数8%,全县民办幼儿园333所,在园学生8368名。民办学校聘用教师1167名。形成我县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的发展促进群众对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城市日益扩大,县城住户与外来务工人员日益增加,要求在县城接受教育的学生日益增多。我县是个劳务输出大县,随着大量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多,客观上导致需要接受寄宿制的学生不断增加。在我县教育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县城已有的公办学校招生已经饱和,公办学校容纳寄宿制学生的条件不足,县城新增公办学校尚在筹建之中,面对高中的入学率与县城中小学校的就学率年年不断增长的压力,直面群众要求子女接受县城寄宿制教育的需求,民办教育学校的发展无疑缓解了穷财政办大教育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弥补了教育投入的不足。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20__年、20__年、20__年民办学校高考学生达二本以上分数的人数,分别是140人、135人、183人,民办学校连续三年分别为县中输送优秀初中毕业生468名、473名、537名,实现了民办学校的教育持续发展,其中私立清林学校被省、市教育部门分别授予“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上饶市重点中学”、“上饶市重点民办中学”。
二、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教育的科学发展既是数量的增加,规模扩大的过程,也是教育内涵提升,社会效益增长的进程。尽管我县民办教育学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态,但是民办学校的发展往往只是表现民办学校数量的增多,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方面,就教育发展的本质而言,是量的变化,属于浅层次的教育发展。立足于我县打造“教育名县”,实现教育教学优质化的发展需要来看,更亟待着民办教育学校的内涵发展。民办学校的内涵发展应该是以科学的办学理念,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培养优质教育资源,开创优越教育环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教育的最大社会效益。因此,教育的科学发展需要我们理性地透视民办学校蓬勃的背后所隐藏的制约发展问题。
1、民办学校发展极其不平衡
目前,我县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民办学校共有14所,从办学规模上看,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只有清林学校、龙翔学校、求实学校、德爱学校4所学校,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学生人数不足200人的学校,如:树人学校、天成女子职业学校 。从各民办学校的班级成班额来 看,规模大的学校成班额达到50人以上,规模小的学校成班额25人;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上看,规模较大的学校其基础实施建设完备,教学实施、教学器材配套,完全达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办学条件,具备优秀学校的硬件实施。但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至今没有自己的校舍,只是依靠临时租赁房舍作为校舍,教师队伍不稳、教师不具备教师专业水平,教学实施不全,教学器材严重不足,其教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尤其是乡镇、村级幼儿园的教学实施与师资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形成了我县民办学校的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在近连续几年来,这种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尤其是一些规模小、投入不足的学校降低了办学要求,严重制约了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办学思想滞后教育发展
由于投资主体的盈利性与社会力量办学的公益性之间的内在矛盾,导致民办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往往会落后教育发展的需要,偏离《民办教育促进法》精神。首先在学校发展的指导意识上,民办学校注重扩大办学规模的发展,而忽视教育内涵的发展。民办学校的教育投入一般只是用在校舍的建设,满足于学校基础实施建设,但是对教育发展应当添置的教学设备、教学器材、教学资源等教学实施不作发展性计划,对教育科研需要的投入也不作安排。其次是在办学导向上,过于强调“优生决定论”。民办学校普遍存在着“优秀学生决定着优秀的学校”这样的潜意识,因此,民办学校招生往往倾向于各中小学优秀的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不予接收。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原则,同时也制约了民办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另则,在学校对外宣传方面,特别注重宣传少数优秀学生的优秀学业,把少数优秀学生的发展简单地定位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其三是在学生教育发展观上,注重精英培养,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民办学校的发展意识里,往往把学生的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考试为导向,以分数为衡量教师业绩与学生学业发展的标强调,形成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不教的错误倾向。强化了应试教育的精英培养模式,致使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培养这一教育宗旨难以在教育实践得到有效体现。
3、课程实施缺乏统筹兼顾
课程是学校落实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地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这就意味着学校在要执行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但是在课程执行过程中,大多数民办学校受应试思维的影响,学校教学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一些学科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其他课程,如美术、音乐等课程学校大多是被其他课程所占用。而新课程实验要求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则没有严格执行。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上,民办学校仍然是注重于教室里进行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忽视了学科课程的实验操作。形成了重视国家课程忽视地方、校本课程;重视学科课程,忽视活动课程;重视知识课堂传授,忽视操作能力培养的三重视、三忽视的课程实施现状。民办学校的课程实施显然是违背了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导致课程实施上的偏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更不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
4、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不规范。
管理理念决定管理的方式与行为。大多数民办学校的办学者对办学有热情,但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知识,对教育的规律缺乏整体而系统的认识,常常是家族式管理,缺乏监督制约机制,而聘用的校长常常只限于一般性事务管理权,实际上,事务管理权也仅仅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执行者的监督权而已,对学校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确立内涵发展的方向、教育投入的项目等重大决策没有有效的建设权或决策权,不利于学校的规范管理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在管理方式上往往只是注重事务性管理,而忽略人才资源的培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一是忽视师资队伍建设。一味强调教师已有的素质,不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因此,大部分的民办学校没有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建立教师培训制度,为受聘教师接受相应的思想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提供条件,导致教育研究荒废,教师专业成长乏力。即便是有些学校零散地开展一些,也大多是以听课、评课为主,教研形式单一,主题不明,使得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策略僵化。二是教师岗位聘用低要求。目前,一些民办学校在教师聘用上,出于种种原因,聘用一部分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从事教学岗位工作,造成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低下,同时也违背了《义务教育法》。
三、民办教育发展对策
民办教育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解决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内在主要矛盾。民办学校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是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与投资主体的盈利性这一主要矛盾的集中表现。根据法律规定,民办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是以实现教育的公益性为宗旨,教育的公益性是首要的,是第一位的,有效地主导着投资主体的投资方向与投资效益。反之亦然,投资主体的行为是为教育的公益性服务的,投资主体的盈利性是第二位。但是,在民办教育的发展实践中,民办学校违背了法律的宗旨,投资主体把投资办学的盈利性视为第一性,以投资的盈利性主导教育的公益性,因而形成一切投资以盈利为核心的错误倾向,导致民办学校重视规模扩大,忽视内涵发展;重视有形资产投入,忽视无形资产投资;重视经济效益产出,忽视教育效益产出;重视自由式发展,忽视规范化发展等一系列违背教育法规及教育发展规律现象。因此,认真贯彻落实法律的精神,坚守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兼顾投资主体的盈利性,坚持在规范的基础上发展,实行教育行政的有效管理与主动服务,是促进民办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县实现“教育教学优质化”工程的现实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正视民办教育发展主要矛盾,把握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现状,理性分析,务实研究,探索、解决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与投资主体的盈利性这一主要矛盾的对策,才能为民办教育的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完善优惠政策,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精神,正确认识民办教育的性质。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确立民办教育事业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确保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的同等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把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教育、城建、规划、土管、人事、税务部门要共同参加研究制定全县民办教育发展规划,成立社会力量投资办学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任组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由计划、人事、规划、土管、公安、税务、物价、城建、供电、供水等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为小组成员,统筹兼顾,协调动作,合力解决民办学校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对各类民办教育的布局规模、办学条件、生源、师资进行全面的统筹,制定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划,引导民办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对民办学校的设置与审批、管理与监督、保障与扶持、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特别在民办学校征用土地、教师管理与职称评定、学生待遇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优惠政策,为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制定民办学校发展性评估标准,促使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结合我县民办学校的发展现状,借鉴先进县、市民办教育管理经验,根据基础教育发展要求制定了民办学校的评估标准,并依据标准对民办学校定期进行年检和评估。民办学校及其举办者根据标准不断增加办学投资,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初步改变民办学校校舍靠租赁,教学无器材,发展无动力的现状,彻底根治只重盈利性,不重公益性的办学倾向。
3、加强管理,逐步规范民办教育。围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规范民办学校办学的文件。建立了民办学校设置审批制度、办学许可证验发制度、发布广告审核备案制度、民办学校收费、财务的管理、学校年检和撤销办学资格制度以及规范学校名称、更换办学法人等审核审批程序。同时,在工作指导上,提出了“民办教育一要发展,二要规范,在发展的基础上规范,在规范的前提下发展”的基本思路,重视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工作的管理,教育局设立社会力量办学管理股,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行为、招生信息、财务制度、教学管理、课程实施等方面的监督与指导。保护合法办学,严厉查处违法办学,遏制恶性竞争。
4、注重校长及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民办学校内部逐渐克服了“家族化管理”和决策不科学、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开始尝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立健全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尤其民办学校要建立了董事会和理事会,完善校内规章制度,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民办学校纳入统一管理,定期组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开展管理培训班,强化民办教育的现代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对民办学校教师建立教师人才档案,实行任职岗位资格准入制审核,杜绝不具备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任职不对应的教学岗位。对民办学校的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业务培训、评先评优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制定相关的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吸引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高校毕业生到民办学校任教,形成了一支相对独立、学历层次较高的专任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教育局教研部门加大对民办学校教育科研帮扶力度,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定期深入民办学校进行教学教研调研,开展教学研讨会,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民办学校要制定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建立教育科研专项基金,完善教育科研制度,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大力培养学校教育名师与教学能手,引领教学改革,壮大教研队伍,发展教师专业能力。
5、加强民办学校办学风险防范工作,保持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从源头抓起,防范办学风险。民办学校要落实法人财产权,出资人按时、足额履行出资义务,投入学校的资产要经社会中介机构验资并过户到学校名下,保证学校办学资金、资产稳定可靠,防止假投资、假办学。民办学校要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按照财务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每个财务年度结束时,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依法审计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对弄虚作假,设立虚假财务,搞“账外账”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追究当事人和举办者的法律责任。把民办学校的财务、资产监管作为学校年度检查的重要内容。对办学资金出现严重短缺、招生人数明显下降、社会投诉增多等风险隐患的学校,及时采取措施加强重点监管,提出工作预案。
领题人:胡一萍
参与人:何钊 朱茶英 江慧春
课题组成员:彭熹 潘赞义 徐殿英 胡玉恒
执笔人:胡玉恒
时间:20__年18日
第3篇 民办幼儿园调研报告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刻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的奠基阶段,其根本任务是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时代在发展群众对幼儿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社会呼唤真正意义的学前教育。为研究解决我县学前教育事业的方向性、体制性、政策性问题,推进我省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均衡、可持续的发展。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发改价格[2023]3207号)规定,省物价局、省刻育厅、省财政厅结合,我省实际,草拟了《海南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细则》,幼儿园进行全面调研,具休情况如下:
一、20__全省靖个城市民办幼儿园的春季收费情况 (一个学期以五个月计算)
注:由于三亚没有明确的生活费,收费标准,此表以乐东生活费换算出三亚的保育费。
20__全省靖个城市民办幼儿园的春季收费情况 (以一个月计算)
差不太,但保育费相差悬殊。
二、民办幼儿园收费所存在问题
1、收费制度不规范,从调查情况来看,民办幼儿园系个人投资,其办园目标就是为了盈利,由于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相差悬殊,存在着高、中低的不同档次,因此,根据投入不同,务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也不同。国家允许民办园在收费上有一定的自主权,因此有部分民办园利用这一空隙制定一些不合理的收费制度。
2、教师侍遇不同,报酬差距在加大,民办幼儿园由私人或社会力量投资,其收取的幼儿人口保教费和要是用于人员工资,由于民办幼儿园条件限制,办学规模、教学条件等档次不一,收费标准不一,教师工资待遇差距加一,教师流动大,师资队伍不稳定,幼儿园经费中工资比例过高的另一个后果是严重影响了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改善和事业发展。
三、加强民幼儿园收费管理的思路
居强幼儿园的收费管理,引导幼儿园增教育事业适应市场经济,建立规范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收费方式或对于促进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1、加强政策调控
政策调控目标是缩小,幼儿园之间的差别、减少幼儿教育消费过高和过低的不合理状况,政府加大力度对公立幼儿园投入同时也应重视将现有的具的一定规模的民办幼儿园政策上予扶持、引导、帮助、稳定改善办园条件。
2、保障民办教师待遇民办教师待遇过低,势必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难以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幼儿园没有设立正规的奖金制度,即教师除了基本工资外没有其他的收入。有的幼儿园发放的资金数额也极其有限,在节假日象征性地给老师发一些补贴,与公产老师的待遇无法相比。正是,由于这种情况,民办幼儿园的老师遇到更好的幼儿园就会立刻跳槽,老师流动性极大,人员不稳定,不利于民办幼儿园的幼儿园发展。
3、坚持“按质论价”“成本收费”相结合的定价原则形成缴励性的投资机制。
规范幼儿园收费,有利于这个幼儿教育市场俊康发展。幼儿园收费即考虑成本投入,又要结合幼儿园的评价,坚持“按质论价”与“成本费”相结合形成缴励性的投资机制。明确幼儿园 收费成本构成,规范幼儿园成本收费使用效益,使幼儿教育市场俊康发展,相信有更多人参与早期教育的投资。
4、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政府的隐性投资,鼓励多种力量办园。
政府的投入,不仅体现直接拨款上,还体现现在通过制定政策进行通过制定政策进行了隐性投入上,如:对幼儿机构坚持实行“零税制”减轻幼儿园的负担,减少消费性收费的压力,如水、电价格,按学校事业性单位的标准,不能按营业性单位的收费标准。总之政府的政策要体现幼儿教育的教育性、公益性、公平性等社会价值。
政府应关注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切实解决民办幼儿园面临的种种困境,坚决取缔无证,幼儿园。请退办学不合格的幼儿园,进一步规范幼教市场。
民办幼儿园调研报告范文
第4篇 暑假实践关于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统称,它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活动。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实地访谈、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区内民办学校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区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一、民办教育兴起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一)民办教育的兴起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财政性支出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限制;而对于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步,就必须努力提高国民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层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当前,仅靠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办不成真正的大教育,要办好大教育,不走多形式的路子,我们就别无选择。因此,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办学,各个地区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的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
其次,发展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面对21世纪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明显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从表面上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民办教育,是一个办学体制改革的问题。实际上,他所涉及并产生的影响,是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民办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特色办学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紧迫感,突破了政府办学面临的种种障碍。
基于这种现实,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两条腿走路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也将是长期的教育发展格局。
(二)民办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我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在扩大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强了教育的供给能力。
二是吸纳了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并为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充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扩大了居民教育消费,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民办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在办学上的特点和优势,目前不少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已经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兴起,弥补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对学校别无选择的不足。
四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了办学体制、教育模式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据统计,到年底,全国民办教育机构达6.12万多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115.97万人,办学范围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区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区民办教育起步尚早,但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年实验国际学校(小学)创办,是我区第一所民办学校,但因其规模较小,收费较高,更主要当时民办学校在市尚不成气候,普通百姓少有问津,因此影响并不大。
年、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年7月,师萃职业学校建立,年9月,中学建立,年前后,民办外国语学校、大附属实验学校建立,年外国语学校分校正式开办,同期一批民办幼儿园也先后建立(有的是企业办幼儿园通过改制成为民办性质的幼儿园)。
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办学质量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仅以年我区三所民办初中(南外分校初建,没有毕业生)中考文化成绩为例,总均分、总分合格率、优生率各项统计数据均超过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学、民办外校在某新闻媒体刊登的中考排行榜上位居前20名。附校今年首批高中学生参加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除一部分学生被综合类高等学校录取外,有近20人被艺术、体育类学校录取,反映出学校在抓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效益也在不断显现出来。过去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体不足,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外流到其他地区,使得教育发展的步伐难以加大、加快。而近几年,由于民办学校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满足了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吸引了外地区一批优秀生源,改变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无选择的局面。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比较明显的是地区的变化,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外国语学校分校的先后建立,对这一地区的建设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三、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我区民办教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全国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要求来看,同一些民办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比较,以及同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社会各界对发展教育的期望相比较,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根据调查、研究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我区民办学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民办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思想解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常常有失于偏颇,因此出现种种看法也不足为奇了。从人们的谈论中,我们会时而听到民办教育冲击论、多余论、赢利论、怀疑论等。
2、基本建设困难重重。以中小学为例,目前,部分民办学校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舍,依靠租借场地办学,由于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学校只能长期处于小规模、低水平上运转。对民办学校的征地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对学校资产属性问题争议较大,大部分学校靠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校舍等资金需求大的基本建设问题,基本建设困难已经成为困扰着大多数民办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尽管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其校舍建设问题至今得不到妥善解决。
3、办学经费筹措渠道不畅。虽然民办学校在经费筹措上出现了多种筹资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办学经费还是依靠向学生收取学杂费。这种筹资方式只能以维持学校日常的运转为主,难以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的积累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教育规模。而收费标准过高,又难以吸纳更多的生源。有的学校每年要拿出一大笔资金用于租借校舍,增添了学校和学生在资金上的压力,同时也客观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流失。目前,不少企业和财团有投资办学的愿望,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政策限制,特别是投资回报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对教育投资还顾虑重重。民办学校难以吸纳社会各界的投资,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
4、干部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难以吸引中青年教师到校任教,是当前困扰广大民办学校发展又一个重要问题,可能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由于人们对民办学校认识上的不全面,加之有些民办学校对有关政策(如工龄、医疗养老保险等)落实不到位,所以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民办学校认识还心存疑虑,民办学校只能是主要靠聘请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到校工作。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在一部分情况好一点的学校,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占到三分之一,在情况稍差一点的学校,竟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性更大,越是优秀教师,越是容易择高枝而去。这种状况,使得民办学校难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这种状况严重不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大多数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影响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成本。
5、招生方面无限制自主权和有限制自主权的矛盾。以前民办学校招生一般是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法,进行生源的选择,因此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进了民办学校。这种民办学校在招生上享有无限自主权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公办学校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公办学校一直很有意见。年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招生采取了电脑派位的做法(这种做法得到了公办学校的普遍欢迎),尽管还有20%甚至更大幅度的扩招指标(这种做法又被公办学校认为是新政策实施不彻底的留尾巴之举),但民办学校还是认为招生选择的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了,招生上的自主权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今年民办学校新生的质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更有的民办学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出现招生数量不足,办学规模偏小的状况。如何既能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又把握好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度,还需要很好地探索。
四、民办教育发展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一系列法规文件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民办教育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繁荣的社会环境。
年10月在召开的全国民办教育发展论坛会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满足群众对教育提出的全面、优质、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更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多做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克服狭隘的教育观,正确地认识民办教育,认清民办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民办还是公办学校,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社会活动的这一根本属性上,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并无天然的本质区别;而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质量标准及办学实效方面更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和界限。惟此,我们才能从政策及在社会地位角度,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顺利发展。
2、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
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指定教育发展规划、调整教育布局时,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发展也要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民办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明确民办教育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的办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用一段时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民办教育属于选择性教育,发展民办教育要从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出发,着力体现民办教育的选择性、特色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时期民办教育发展重点应该放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非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尤其是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上;同时应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种形式并举。总体来讲,民办教育在发展方向上,应向开放性、职业性、多样化方向发展;在结构上,向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转制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基本走向民办;义务教育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设立少量民办中小学,使之办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学校,为社会提供选择机会,并依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举办民办中小学解决流动人口子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高中阶段的各类教育。
当前,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主要不是依靠新建学校和增加学校的数量,而是首先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要制定鼓励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对民办教育的投入,要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改制工作,特别是企业学校划转剥离后的改制工作,采取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的方式,探索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
3、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应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要在加强宏观指导,淡化直接管理,强化服务职能方面下大力气改进。相对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管理而言,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更应强调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和社会参与管理的方式。
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首先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理顺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的各业务科室要根据有关规定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纳入管理范畴,在保证民办学校享有政策规定的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同样给予服务指导,推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
对民办教育要坚持依法管理,减少消极限制,给民办教育留下发展的空间。不该管、管不好的不必去管,不要代替学校去做他们自己该做的事情,以使行政管理服务于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使民办教育能迈出更大的步伐。
根据有关政策、原则,保障民办学校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招生自主权,以凸显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
4、促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要根据国家法律及有关政策,促进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民办学校制定并实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办法,根据有关规定合理解决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起民办学校教师来源的正常渠道。
5、形成公办、民办教育良性竞争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
国家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本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对此,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既要有数量上的共同发展,又要在教育质量方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还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地共同发展。
通过良性竞争,促进和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应该比什么?联系教育实际,我们以为应该比如何适应市场挑战,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比多样化和选择性,比新型灵活的办学机制。一旦真正实现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局面。教育就会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6、民办学校要走有内涵、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民办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也对民办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形成自己适当的定位、特色和发展走向,是影响民办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民办学校在办学的基本要求方面与公办学校应该是一致的,而且,也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但是,民办学校也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十年前,民办学校的定位基本上是公办学校的补充。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为了弥补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办学校力量和资源的不足,或者叫做拾遗补缺。从拾遗补缺的意义说,过去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主要体现和反映在数量方面,以及以教育的相对封闭为背景,那么,现在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则应该体现在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功能上。即民办学校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换句话说,新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发展应该重视自己的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民办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发自己的作用,才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发展。否则,在民办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优胜劣汰也是必然的趋势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已颁布实施,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民办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民办教育也正在不断地壮大。我们将继续关注民办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区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发展,使教育不断上台阶,在富民强区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5篇 2023暑假实践关于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统称,它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活动。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实地访谈、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区内民办学校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区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一、民办教育兴起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一)民办教育的兴起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财政性支出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限制;而对于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步,就必须努力提高国民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层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当前,仅靠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办不成真正的'大教育',要办好大教育,不走多形式的路子,我们就别无选择。因此,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办学,各个地区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的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
其次,发展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面对21世纪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明显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从表面上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民办教育,是一个办学体制改革的问题。实际上,他所涉及并产生的影响,是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民办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特色办学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紧迫感,突破了政府办学面临的种种障碍。
基于这种现实,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两条腿走路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也将是长期的教育发展格局。
(二)民办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我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在扩大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强了教育的供给能力。
二是吸纳了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并为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充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扩大了居民教育消费,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民办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在办学上的特点和优势,目前不少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已经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兴起,弥补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对学校别无选择的不足。
四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了办学体制、教育模式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据统计,到年底,全国民办教育机构达6.12万多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115.97万人,办学范围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区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区民办教育起步尚早,但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年实验国际学校(小学)创办,是我区第一所民办学校,但因其规模较小,收费较高,更主要当时民办学校在市尚不成气候,普通百姓少有问津,因此影响并不大。
年、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年7月,师萃职业学校建立,年9月,中学建立,年前后,民办外国语学校、大附属实验学校建立,年外国语学校分校正式开办,同期一批民办幼儿园也先后建立(有的是企业办幼儿园通过改制成为民办性质的幼儿园)。
据统计,到年10月,我区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28所。其中,幼儿园10所,小学3所,初中4所,高中2所,(大附属实验学校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外国语学校分校设小学、初中、高中部。),中等职业学校1所。占全区幼儿园、中小学总数的13%(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16.9% 、 7.9%、17.4%、40%、25%);培训机构11所。民办教育在校生6107人(不含培训机构),占全区在校生总数12.34%(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21.70%、 6.48%、 14.99%、 23.57%、 10.26%)。
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办学质量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仅以年我区三所民办初中(南外分校初建,没有毕业生)中考文化成绩为例,总均分、总分合格率、优生率各项统计数据均超过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学、民办外校在某新闻媒体刊登的中考排行榜上位居前20名。附校今年首批高中学生参加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除一部分学生被综合类高等学校录取外,有近20人被艺术、体育类学校录取,反映出学校在抓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效益也在不断显现出来。过去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体不足,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外流到其他地区,使得教育发展的步伐难以加大、加快。而近几年,由于民办学校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满足了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吸引了外地区一批优秀生源,改变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无选择的局面。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比较明显的是地区的变化,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外国语学校分校的先后建立,对这一地区的建设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三、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我区民办教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全国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要求来看,同一些民办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比较,以及同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社会各界对发展教育的期望相比较,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根据调查、研究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我区民办学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民办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思想解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常常有失于偏颇,因此出现种种看法也不足为奇了。从人们的谈论中,我们会时而听到民办教育'冲击论'、'多余论'、'赢利论'、'怀疑论'等。
2、基本建设困难重重。以中小学为例,目前,部分民办学校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舍,依靠租借场地办学,由于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学校只能长期处于小规模、低水平上运转。对民办学校的征地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对学校资产属性问题争议较大,大部分学校靠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校舍等资金需求大的基本建设问题,基本建设困难已经成为困扰着大多数民办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尽管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其校舍建设问题至今得不到妥善解决。
3、办学经费筹措渠道不畅。虽然民办学校在经费筹措上出现了多种筹资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办学经费还是依靠向学生收取学杂费。这种筹资方式只能以维持学校日常的运转为主,难以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的积累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教育规模。而收费标准过高,又难以吸纳更多的生源。有的学校每年要拿出一大笔资金用于租借校舍,增添了学校和学生在资金上的压力,同时也客观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流失。目前,不少企业和财团有投资办学的愿望,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政策限制,特别是投资回报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对教育投资还顾虑重重。民办学校难以吸纳社会各界的投资,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
4、干部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难以吸引中青年教师到校任教,是当前困扰广大民办学校发展又一个重要问题,可能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由于人们对民办学校认识上的不全面,加之有些民办学校对有关政策(如工龄、医疗养老保险等)落实不到位,所以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民办学校认识还心存疑虑,民办学校只能是主要靠聘请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到校工作。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在一部分情况好一点的学校,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占到三分之一,在情况稍差一点的学校,竟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性更大,越是优秀教师,越是容易择高枝而去。这种状况,使得民办学校难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这种状况严重不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大多数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影响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成本。
5、招生方面无限制自主权和有限制自主权的矛盾。以前民办学校招生一般是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法,进行生源的选择,因此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进了民办学校。这种民办学校在招生上享有无限自主权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公办学校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公办学校一直很有意见。年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招生采取了电脑派位的做法(这种做法得到了公办学校的普遍欢迎),尽管还有20%甚至更大幅度的扩招指标(这种做法又被公办学校认为是新政策实施不彻底的'留尾巴'之举),但民办学校还是认为招生选择的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了,招生上的自主权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今年民办学校新生的质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更有的民办学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出现招生数量不足,办学规模偏小的状况。如何既能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又把握好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度,还需要很好地探索。
四、民办教育发展对策与建议
党的__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__大精神,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一系列法规文件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民办教育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繁荣的社会环境。
年10月在召开的全国民办教育发展论坛会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满足群众对教育提出的全面、优质、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更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多做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克服狭隘的教育观,正确地认识民办教育,认清民办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民办还是公办学校,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社会活动的这一根本属性上,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并无天然的本质区别;而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质量标准及办学实效方面更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和界限。惟此,我们才能从政策及在社会地位角度,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顺利发展。
2、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
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指定教育发展规划、调整教育布局时,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发展也要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民办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明确民办教育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的办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用一段时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民办教育属于选择性教育,发展民办教育要从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出发,着力体现民办教育的选择性、特色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时期民办教育发展重点应该放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非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尤其是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上;同时应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种形式并举。总体来讲,民办教育在发展方向上,应向开放性、职业性、多样化方向发展;在结构上,向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转制'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基本走向民办;义务教育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设立少量民办中小学,使之办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学校,为社会提供选择机会,并依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举办民办中小学解决流动人口子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高中阶段的各类教育。
当前,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主要不是依靠新建学校和增加学校的数量,而是首先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要制定鼓励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对民办教育的投入,要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改制工作,特别是企业学校划转剥离后的改制工作,采取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的方式,探索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
3、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应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要在加强宏观指导,淡化直接管理,强化服务职能方面下大力气改进。相对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管理而言,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更应强调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和社会参与管理的方式。
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首先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理顺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的各业务科室要根据有关规定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纳入管理范畴,在保证民办学校享有政策规定的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同样给予服务指导,推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
对民办教育要坚持依法管理,减少消极限制,给民办教育留下发展的空间。不该管、管不好的不必去管,不要代替学校去做他们自己该做的事情,以使行政管理服务于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使民办教育能迈出更大的步伐。
根据有关政策、原则,保障民办学校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招生自主权,以凸显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
4、促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要根据国家法律及有关政策,促进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民办学校制定并实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办法,根据有关规定合理解决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起民办学校教师来源的正常渠道。
5、形成公办、民办教育良性竞争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
国家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本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对此,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既要有数量上的共同发展,又要在教育质量方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还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地共同发展。
通过良性竞争,促进和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应该比什么?联系教育实际,我们以为应该比如何适应市场挑战,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比多样化和选择性,比新型灵活的办学机制。一旦真正实现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局面。教育就会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6、民办学校要走有内涵、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民办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也对民办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形成自己适当的定位、特色和发展走向,是影响民办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民办学校在办学的基本要求方面与公办学校应该是一致的,而且,也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但是,民办学校也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十年前,民办学校的定位基本上是公办学校的补充。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为了弥补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办学校力量和资源的不足,或者叫做'拾遗补缺'。从'拾遗补缺'的意义说,过去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主要体现和反映在数量方面,以及以教育的相对封闭为背景,那么,现在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则应该体现在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功能上。即民办学校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换句话说,新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发展应该重视自己的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民办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发自己的作用,才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发展。否则,在民办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优胜劣汰也是必然的趋势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已颁布实施,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民办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民办教育也正在不断地壮大。我们将继续关注民办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区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发展,使教育不断上台阶,在'富民强区'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6篇 关于民办黄山学校的调研报告
朱成凌
尊敬的张开南主席、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按照市政协的统一部署,近期对我市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学校的现状作了调研。下面就展开调研的对象——黄山学校的有关情况向与会的各位作一汇报。
一、概况
黄山学校创办于1998年,是黄山市第一所以英语教育为特色,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的寄宿型市直民办学校。创办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扶持、上级教育部门直接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有师生1500余人。
学校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为民办学、为国育才”为宗旨,以“正品行、健身心、求真知”为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坚持“优质高中”、“品牌初中”、“精品小学”的发展策略,业绩显著。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先进集体”、 “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__年被北京奥组委、国家教育部、安徽省政府共同命名为“北京__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__年被评为“安徽省绿色学校”。
学校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吸收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先后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莫顿学院、新加坡圣尼各拉女校、花菲卫理学校、瑞典瓦拉市拉各曼中学和日本藤井寺市小学等多所国外学校,建立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成为黄山市对外教育交流的窗口之一。
学校教学业绩显著。仅以__年为例,__年的高考,我校600分以上尖子生率为2.9%,位居黄山市民办学校第一,黄山市第三;一本上线率为12%,位居黄山市民办学校第一,黄山市第三;二本上线率为30%,位居黄山市民办学校第一,黄山市第四;本科上线率为43%,位居黄山市民办学校第一,黄山市第三。中考成绩又创新辉煌,初三考生以699分位居市直第二,全市第四,初三总分平均分比全市平均分高出100多分,遥居前列。办学十年来,先后为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一流名牌大学送去一批批优秀学子。
最近三年中,每年报考我校初一的学生数都是我校录取人数的两倍多,但学校以“做精、做强、不贪大” 的思想为指导,收优生,办精品,绝不滥收学生,使学校品位迅速提升。
今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一如既往的注重过程管理,认真踏实的做好每一项细节的工作,让细节的完美构筑整体的辉煌,从本学期全市高三的一、二、三模考试成绩看,我校尖子生率、一本率及本科率都名列前茅、高三艺体生专业考试成绩已全部通过。目前,学校整体工作运行良好。
二、学校的发展现状
我校现有32个教学班,学生总数1400多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有19个教学班,870多人,高中13个教学班530多人。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基本达标,素质教育、阳光体育等全面开展,学生成绩在教育局的考核评估中绝大多数学科名列前茅。
我校共有教职员工150人。其中教师90人,学历都在大专以上,学历合格,其中35岁以下的教师占50%,他们都是从师范大学一毕业就在我校工作,有些教师的教龄和黄山学校的校龄一样长,他们正是黄山学校教育教学的栋梁。还有一些老教师和中年教师,他们一起构成了黄山学校老中青结合的较合理的教师队伍,年轻教师的职称正步入正轨,中年教师的职称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还停留在离开公立学校时的职称。黄山学校从办学初期开始就逐步为教职员工办“五险”,到__年元月开始给所有教职员工都办了“五险”。依法为教职员工解除了后顾之忧,使教职员工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目前,学校正在市教育局和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规范办学,健康发展,正逐步享受法律赋予的全部权力和义务。
三、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学生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招生受阻将直接影响民办学校的发展。我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毕业生,中考时必须回报考学校的户籍所在地考试,否则不准报考相应的省示范高中,这一规定无形之中为民办学校学生的就学和学校招生设置了障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学校有不受区域限制的自主招生权,自由录取权,我市的相关文件明显与《促进法》相抵触。
公、民办学校教师流通不畅、养老保险不平等成了民办学校发展的又一桎梏。这一问题在中心城区表现得尤为明显,许多优秀教师,被民办学校的感情、待遇和事业所吸引,心向往之,但财政编制成了一道“紧箍咒”,教师由公办学校进入民办学校,则意味着放弃了“有保障”的“财政编”,因为由民办学校返回公办学校,则是一条“不归路”,优秀教师对民办学校的“望而却步”,直接影响了民办学校的健康永续发展。甚至求取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兼课,也只能“暗渡陈仓”。
民办学校学生的“两免一补”没有享受,这与《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公民办学校的学生享有同等的待遇不符。
四、建议
1、建立合理的教师流通渠道。呼吁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类似政策:凡从公办学校招聘到民办学校带有财政编制的教师,其公办教师身份不变,工资关系保留在原单位,教师工资由民办学校给付。教师调离民办学校由教育部门重新安排。在民办学校工作的教师,在考核、职评、晋级、评优等方面享有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建立一条公办、民办学校教师流通的顺畅渠道。
2、民办学校教师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民办学校的教师和公立学校的教师一样从事义务教育事业,民办学校与公立学校一样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在教师的养老保险上不应与企业同等待遇,应该与公立学校教师同等待遇。
3、以黄山市市直初中学校为例,民办学校数已占33.3%,民办学校的学生数有2211人,占总学生数的29%,民办教育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和为政府分担的责任是显而易见的。但民办学校学生的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有吗?在哪里?如果没有的话,为什么不能享受党和国家的阳光雨露?请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规划“优先发展教育”的决策时,把民办学校纳入教育统筹的盘子,在资金和政策方面,依法给予相应的兑现、扶持和奖励。
4、取消招生中的任何保护,完全由市场选择,由学生选择,由家长选择,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在教育竞争中普遍遵守,让黄山市的教育发展更快。
5、民办学校的收费受学校质量的制约,受市场的制约,受学生家长的制约,受物价上涨的制约。放宽民办学校的收费自主权,严格按《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只需报主管部门备案和物价部门批准备案公示。
6、民办学校的校产属于民办学校,可以作为学校发展时的贷款抵押,以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和规避办学风险。
__年六月五日
第7篇 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统称,它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活动。本文将为你提供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实地访谈、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区内民办学校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区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一、民办教育兴起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一)民办教育的兴起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财政性支出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限制;而对于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步,就必须努力提高国民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层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当前,仅靠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办不成真正的大教育,要办好大教育,不走多形式的路子,我们就别无选择。因此,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办学,各个地区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的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
其次,发展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面对21世纪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明显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从表面上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民办教育,是一个办学体制改革的问题。实际上,他所涉及并产生的影响,是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民办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特色办学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紧迫感,突破了政府办学面临的种种障碍。
基于这种现实,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两条腿走路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也将是长期的教育发展格局。
(二)民办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我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在扩大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强了教育的供给能力。
二是吸纳了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并为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充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扩大了居民教育消费,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民办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在办学上的特点和优势,目前不少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已经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兴起,弥补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对学校别无选择的不足。
四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了办学体制、教育模式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据统计,到年底,全国民办教育机构达6.12万多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115.97万人,办学范围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区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区民办教育起步尚早,但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年实验国际学校(小学)创办,是我区第一所民办学校,但因其规模较小,收费较高,更主要当时民办学校在市尚不成气候,普通百姓少有问津,因此影响并不大。
年、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年7月,师萃职业学校建立,年9月,中学建立,年前后,民办外国语学校、大附属实验学校建立,年外国语学校分校正式开办,同期一批民办幼儿园也先后建立(有的是企业办幼儿园通过改制成为民办性质的幼儿园)。
据统计,到年10月,我区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28所。其中,幼儿园10所,小学3所,初中4所,高中2所,(大附属实验学校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外国语学校分校设小学、初中、高中部。),中等职业学校1所。占全区幼儿园、中小学总数的13%(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16.9% 、 7.9%、17.4%、40%、25%);培训机构11所。民办教育在校生6107人(不含培训机构),占全区在校生总数12.34%(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21.70%、 6.48%、 14.99%、 23.57%、 10.26%)。
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办学质量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仅以年我区三所民办初中(南外分校初建,没有毕业生)中考文化成绩为例,总均分、总分合格率、优生率各项统计数据均超过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学、民办外校在某新闻媒体刊登的中考排行榜上位居前20名。附校今年首批高中学生参加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除一部分学生被综合类高等学校录取外,有近20人被艺术、体育类学校录取,反映出学校在抓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效益也在不断显现出来。过去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体不足,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外流到其他地区,使得教育发展的步伐难以加大、加快。而近几年,由于民办学校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满足了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吸引了外地区一批优秀生源,改变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无选择的局面。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比较明显的是地区的变化,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外国语学校分校的先后建立,对这一地区的建设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三、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我区民办教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全国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要求来看,同一些民办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比较,以及同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社会各界对发展教育的期望相比较,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根据调查、研究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我区民办学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民办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思想解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常常有失于偏颇,因此出现种种看法也不足为奇了。从人们的谈论中,我们会时而听到民办教育冲击论、多余论、赢利论、怀疑论等。
2、基本建设困难重重。以中小学为例,目前,部分民办学校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舍,依靠租借场地办学,由于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学校只能长期处于小规模、低水平上运转。对民办学校的征地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对学校资产属性问题争议较大,大部分学校靠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校舍等资金需求大的基本建设问题,基本建设困难已经成为困扰着大多数民办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尽管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其校舍建设问题至今得不到妥善解决。
3、办学经费筹措渠道不畅。虽然民办学校在经费筹措上出现了多种筹资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办学经费还是依靠向学生收取学杂费。这种筹资方式只能以维持学校日常的运转为主,难以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的积累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教育规模。而收费标准过高,又难以吸纳更多的生源。有的学校每年要拿出一大笔资金用于租借校舍,增添了学校和学生在资金上的压力,同时也客观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流失。目前,不少企业和财团有投资办学的愿望,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政策限制,特别是投资回报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对教育投资还顾虑重重。民办学校难以吸纳社会各界的投资,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
4、干部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难以吸引中青年教师到校任教,是当前困扰广大民办学校发展又一个重要问题,可能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由于人们对民办学校认识上的不全面,加之有些民办学校对有关政策(如工龄、医疗养老保险等)落实不到位,所以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民办学校认识还心存疑虑,民办学校只能是主要靠聘请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到校工作。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在一部分情况好一点的学校,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占到三分之一,在情况稍差一点的学校,竟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性更大,越是优秀教师,越是容易择高枝而去。这种状况,使得民办学校难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这种状况严重不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大多数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影响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成本。
5、招生方面无限制自主权和有限制自主权的矛盾。以前民办学校招生一般是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法,进行生源的选择,因此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进了民办学校。这种民办学校在招生上享有无限自主权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公办学校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公办学校一直很有意见。年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招生采取了电脑派位的做法(这种做法得到了公办学校的普遍欢迎),尽管还有20%甚至更大幅度的扩招指标(这种做法又被公办学校认为是新政策实施不彻底的留尾巴之举),但民办学校还是认为招生选择的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了,招生上的自主权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今年民办学校新生的质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更有的民办学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出现招生数量不足,办学规模偏小的状况。如何既能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又把握好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度,还需要很好地探索。
四、民办教育发展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一系列法规文件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民办教育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繁荣的社会环境。
年10月在召开的全国民办教育发展论坛会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满足群众对教育提出的全面、优质、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更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多做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克服狭隘的教育观,正确地认识民办教育,认清民办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民办还是公办学校,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社会活动的这一根本属性上,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并无天然的本质区别;而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质量标准及办学实效方面更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和界限。惟此,我们才能从政策及在社会地位角度,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顺利发展。
2、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
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指定教育发展规划、调整教育布局时,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发展也要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民办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明确民办教育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的办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用一段时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民办教育属于选择性教育,发展民办教育要从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出发,着力体现民办教育的选择性、特色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时期民办教育发展重点应该放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非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尤其是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上;同时应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种形式并举。总体来讲,民办教育在发展方向上,应向开放性、职业性、多样化方向发展;在结构上,向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转制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基本走向民办;义务教育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设立少量民办中小学,使之办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学校,为社会提供选择机会,并依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举办民办中小学解决流动人口子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高中阶段的各类教育。
当前,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主要不是依靠新建学校和增加学校的数量,而是首先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要制定鼓励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对民办教育的投入,要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改制工作,特别是企业学校划转剥离后的改制工作,采取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的方式,探索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
3、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应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要在加强宏观指导,淡化直接管理,强化服务职能方面下大力气改进。相对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管理而言,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更应强调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和社会参与管理的方式。
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首先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理顺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的各业务科室要根据有关规定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纳入管理范畴,在保证民办学校享有政策规定的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同样给予服务指导,推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
对民办教育要坚持依法管理,减少消极限制,给民办教育留下发展的空间。不该管、管不好的不必去管,不要代替学校去做他们自己该做的事情,以使行政管理服务于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使民办教育能迈出更大的步伐。
根据有关政策、原则,保障民办学校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招生自主权,以凸显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
4、促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要根据国家法律及有关政策,促进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民办学校制定并实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办法,根据有关规定合理解决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起民办学校教师来源的正常渠道。
5、形成公办、民办教育良性竞争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
国家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本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对此,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既要有数量上的共同发展,又要在教育质量方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还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地共同发展。
通过良性竞争,促进和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应该比什么?联系教育实际,我们以为应该比如何适应市场挑战,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比多样化和选择性,比新型灵活的办学机制。一旦真正实现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局面。教育就会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6、民办学校要走有内涵、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民办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也对民办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形成自己适当的定位、特色和发展走向,是影响民办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民办学校在办学的基本要求方面与公办学校应该是一致的,而且,也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但是,民办学校也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十年前,民办学校的定位基本上是公办学校的补充。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为了弥补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办学校力量和资源的不足,或者叫做拾遗补缺。从拾遗补缺的意义说,过去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主要体现和反映在数量方面,以及以教育的相对封闭为背景,那么,现在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则应该体现在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功能上。即民办学校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换句话说,新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发展应该重视自己的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民办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发自己的作用,才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发展。否则,在民办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优胜劣汰也是必然的趋势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已颁布实施,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民办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民办教育也正在不断地壮大。我们将继续关注民办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区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发展,使教育不断上台阶,在富民强区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8篇 对我县民办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县民办学校自生辉中学于1988年创办以来,经过15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共有民办学校13所,有9所通过益阳市教育局批准办学,其中通达电脑职业高级中学、桃江月飞(澳门)职业中专学校、益阳市民族职业高中和惠通学校4所为职业学校;生辉中学、桃江五中、明达中学和实验中学4所学校为普通中学;桃灰中学为文化补习学校。其余4所通过县教育局批准办学,分别为桃江(大学)预科学校、扬帆学校、竹艺学校和仁山文武影视学校,前3所为职业学校,后一所为文武兼修学校。
(一)学校基础设施及经费投入情况。
目前13所民办学校拥有校园面积372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1000万元,图书9万余册,累计投入4600多万元。(全县民办学校基本情况见附表一)
(二)学校师生情况。
民办学校的教师由行政人员、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学生包括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普高和职高)阶段、高中补习班和短训班学生。
1、师资情况。
全县现有309名教师在民办学校任教,其中专任教师198人,行政人员55人,兼职教师56人。具备专科以上学历的272人,占总数的88%;中级以上职称人数190人,占总数的61.5%。尤其是专任教师中具备高级职称的达到58人,占198人的29.3%,具备中级职称的达到64人,占32.3%。(全县民办学校教师基本情况见附表二)
2、学生情况。
目前民办学校在校学生4538人,其中小学生82人,占总数的1.8%;初中生961人,占总数的21.2%;普高学生1598人,占总数的35.2%;职高学生1046人,占总数的23%;高中补习生660人,占总数的14.5%;短训班学生193人,占总数的4.3%。(全县民办学校学生基本情况见附表三)
(三)学校办学情况。
全县13所民办学校的办学方向均比较明确,在依法依规办学的基础上,坚持走多种形式的办学之路,呈现出多层次育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良好态势。13所学校按其办学性质来看,大抵可分为以下3种模式:
一是国有民办。如五中、明达学校,其办学者租赁的教学场地为原益阳市女子旅游学校和农民中专,场地租赁期分别为6年和5年,办学者每年分别向县教育局和桃江一中缴纳一定的租赁费用,租赁期满,其固定资产(含办学期间形成的新增固定资产)无偿交还给出租方。
二是独资办学。又分两类,一类是外商独资办学,如月飞和仁山两所学校,分别为澳门商人杜少奇和新化武师游仁山出资,聘请具有较为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育界人士负责教育教学管理;一类是县域人士独资办学,如惠通、扬帆和民族职业高中,均为热心民办教育的桃江籍人士独资兴办。
三是实行股份制经营办学。如生辉、通达、实验中学和桃江(大学)预科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中实验中学又兼有国有民办的性质,由县教师进修学校控股,拥有51%的股份额度,吸纳部分教师资金,由县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管理。
目前我县民办学校的办学初步呈现出四个特点:
1、学校管理比较到位。各学校忧患意识均比较浓厚,
一是坚持以德育人。通达、惠通、生辉、五中、明达和实验中学都把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且把教育寓于多形式的活动之中。特别是民族职业高中,办学十多年来,学生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现象,社会反响较好。
二是教学常规管理得到较好落实。大部分学校实行了比较科学的目标量化管理,对教师有严格的师德要求和激励、约束措施,对学生实行严格的日常管理和封闭式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制度比较完善。各学校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教育教学正常有序。四是后勤管理较为优良。各学校校容校貌、卫生状况都能给人留下干净、整洁的良好印象。特别是实验中学、五中和月飞学校校园得到绿化、美化,学校布局较为合理。且各学校都把关心学生生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寝室、饮食与安全管理甚为细致,没有重大事故发生。
2、教师全员聘任得到真正落实。
13所民办学校都建立了教师聘任机制,对学校教师实行全员聘任。教师来源于公办学校的在职教师和离退休教师、大中专毕业生以及部分社会优秀人才。大部分专任教师学历高、职称高、能力强,能胜任所在岗位的工作。教师工资实行工作量计酬,按授课节次计薪,月工资一般在1200元以上,月薪高者可达3000元以上。一般来说,工资比公办学校普遍要高,且真正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人员进出机制,因而教师工作责任心强,这是我县目前公办学校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3、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以质量求生存”在各民办学校得到体现。各学校把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办学首位,此一目标在其办学理念中得以体现。如普通学校中,生辉中学和县五中牢牢把握“创新、全面、诚信、发展”的主题,构建“培优转后工程”,实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架起培育人才的立交桥;明达学校提出“德教并举,师生平等,学生主体,发展创新”的教育理念,更新观念,注重实效;实验中学推行“三二四”办学战略,探索“基础加特长”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办学模式。职业学校中,通达学校以“瞄准市场、服务社会、着眼地方”为理念;惠通学校以诚信为本,为学生尽心尽力;民族职业高中以“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质量为本”为宗旨,培养学生一专多能,造就品学兼优的有用人才;预科学校按“平民教育”理念办学,按“个性化教育”教学,靠“素质教育”育人,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预科制度;扬帆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练就学生过硬本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行“养成教育、活动教育、自我教育、实践教育”;仁山学校以培养文武人才,为桃江教育和体育事业做贡献为宗旨,实行全封闭军事化管理。
在上述教育理念下,各学校的教育质量得以逐步提高,并初步形成了三种特色:
一种是面向高(中)考求质量型。去年,生辉中学应届学生80人参加高考,录取43人,其中本科10人。明达学校在全县期末统考中,高一、高二成绩均名列全县第二,县五中平均总分列全县第四。实验中学首届毕业生参加中考,录取率达到77.5%。
第二种是面向学生专长求质量型。这在职高类学校较为普遍。特别是仁山学校、民族职高,学生文武双修,特色突出,去年仁山学校参加省九运会获5金4银2铜,民族职高参加第五届省民运会,囊括高脚马项目金银铜牌,12人参赛,人人获奖。
第三种是面向学生就业求质量型。通达、惠通两所学校的毕结业学生就业率高达96%以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外发挥专长,步入白领行列。
4、办学条件初具规模。
民办学校的办学规模在和两年间得以明显改善,两年总投入达4500万元之多,硬件建设有了较大的飞越。月飞学校首期工程投入1500多万元,建起了1栋教学大楼、4栋学生公寓、1栋大礼堂和1栋能容纳1000多人就餐的餐厅,添置了与教学设备配套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去年又投入40多万元用于环境改造和仪器设备的添置。生辉中学引资改制后,投入700多万元在原轧钢厂建起了一所初具规模的学校,去年又投入30多万元,用于学校环境美化、绿化和教学设备的添置,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把一个破烂不堪的轧钢厂建设成为环境幽雅舒适、能容纳1000多名学生学习生活的崭新校园。实验中学两年共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了教学楼、礼堂和学生餐厅,改建了学生宿舍,添置了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达学校投入260多万元,买下了原仁山武校校园,去年又投入20多万元,用于改建和添置教学设备。仁山学校在桃花江竹海山下新征地13亩,投入200多万元,新建了校园,去年又投入20多万元,修建围墙和水泥运动场。扬帆学校投入70多万元,建起了自己的教学大楼。民族职高投入30多万元修建了礼堂和科技楼。明达中学投入50多万元对原有校舍校园进行了改造,去年又投入60多万元,新建女生宿舍楼1栋。县五中投入11万多元对原有校舍校园进行了改造。预科、惠通、桃灰等学校也有了稳定的办学场所。
在调查期间,我们注意到,各校乘县委、县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民办教育之机,同时也为了应对今年及以后几年的学生高峰期,在办学条件的改善上有更大的动作。生辉学校的教学楼、明达学校的综合楼已破土动工;五中的科技楼、通达学校的办公大楼、预科学校的教学楼、明达学校的引自来水工程和惠通学校的围墙修建也正在紧张筹建之中。
二、民办教育取得的成绩与发挥的作用
(一)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矛盾。
民办职业学校所开设的专业一般都是紧贴市场,历年来开设的计算机、电子、财会、保安、电脑文秘等专业一般都是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开设的,所培养的人才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唯其如此,也才能确保学生的就业安置。
(二)促进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是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办学资金。我县民办学校历年毕结业学生达1.5万多人,如果生均培养费按元计算,就为我县节省办学资金3000多万元。
二是较好地满足了部分农村青少年的求学愿望。民办学校的生源大抵有两种:
一种是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表现亦不太好,但又有比较强烈的升学欲望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公办学校往往升学无望;
另一种是家庭比较困难的特困生,在公办学校学习往往因经济条件差而倍感困难,民办学校利用其灵活的办学机制,使这部分学生能通过学费减免或获取奖学金等多种方法继续完成学业,如桃江(大学)预科学校倡导“平民教育”理念,通达电脑职业高中近几年来发放帮困保学金达20多万元,五中去年下期发放奖学金4万多元。因此,以及相当一部分学生就是冲着民办学校的学费减免而到民办学校读书的。
三是有利于我县初中生源高峰期的平稳过渡。以每所民办学校每年吸纳400名新生计算,以民办学校现有规模,每年到民办学校继续升学的学生就可高达5200人。而我县初中生源高峰期出现在-4年间,至趋于缓和,后每年生源维持在7000人左右。我县公办普、职高中共8所,按现有规模计算,每校每年平均吸纳新生800人,每年可吸纳新生6400人,初中生源平稳过渡尚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县公办高中学校因扩容已背负4500多万元债务,如继续扩大办学规模,尚需投入巨资,4年生源高峰期过后,不但造成沉重的债务难以偿还,而且大量校舍闲置,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倘若4年间我县民办学校能在此基础上得以较大发展,则既可通过公办、民办并举的方法,顺利实现生源高峰的平稳过渡,又可在高峰期过后,民办学校利用自身灵活的办学机制走多形式办学之路。
全县-20××年初中毕业生人数
时间(年)
20××
人数(人)
13358
17689
19773
16571
11472
7426
6831
7152
7492
(三)促进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
初步改变了政府包揽办学的做法,为实行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闯出了一条新路。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同时,民办学校的兴办,必然需要一定数量的教师,这也有利于推动我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明达、五中和实验中学等学校的成功运行,也为我县公办学校的改制提供了范例。
(四)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
生辉、明达、五中、实验中学、惠通和预科学校现在的校址分别为原来的轧钢厂、农民中专、益阳市女子旅游学校、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业中专和县一招待所,这些学校的兴办,使我县一些停产企业、薄弱学校的房屋和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
(五)对拉动县域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办学校的发展,必将带动相关产业如建筑、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我县民办学校历年来共向外地输送长、短班学生4500多人,按生均每年创收6000元计算,每年就可为我县创益2700万元,且随着民办职业学校的发展,这个数字应该还可以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青少年学生求学愿望的实现,县域经济的繁荣,必将促进社会大局的稳定。
三、民办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我县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相比,发展的历史还十分短暂,尽管今年县委、县政府把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不容否认,民办教育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存在于社会层面的问题。
目前,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有偏见,存在“多余论”、“冲击论”、“怀疑论”和“赚钱论”等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导致领导高度重视而群众及社会非常冷淡的尴尬局面。有的认为公办教育发展规模已经足够,公办学校完全能够满足学生上学的需求;有的对民办教育心存担心和疑虑,怀疑民办学校“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甚至害怕发展民办教育会砸了自己的饭碗;有的认为民办学校不正规,搞不出名堂;有的认为民办学校是退休老倌们搞的,是为了赚钱。这些认识导致民办学校的招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得到保证。就数量而言,目前月飞学校在校学生仅为112人,仁山仅有88人,竹艺学校现已无人就读,被迫歇业关门,造成民办学校大量资源闲置。如果今年的生源得不到保证,这所学校都面临倒闭的危险。
(二)存在于政府层面的问题。
虽然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指导思想,今年出台的政策和所做的工作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办教育办学者的热情,但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上差异较大,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畅、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政府鼓励扶持政策不到位的问题。
一是政策相当明确,但还没有与之配套的具体细则,缺乏可操作性。县委、县政府对民办教育实行国家制定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十六字方针,规定“民办学校除了投资主体与公办学校不一样外,其他方面没有任何区别,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并决定通过努力,实现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这些对民办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原则规定,其具体运作需进一步明确规范和完善。如怎样贯彻“十六字”方针,对民办学校如何支持、如何引导和管理,需进一步详细规定,制定配套政策,具体如民办学校征地、教师队伍建设、招生、收费等;细化如民办学校中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晋级、医疗和社会保险等问题如何解决,凡此种种,都有待明确。
二是相关部门支持不够,办学环境待优化。办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有各部门的通力支持。民办教育在发展中有许多方面还未与部门的有些规定配套协调。在教育内部,县教育局确定的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并举、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协调发展的精神还未得到有效贯彻,尽管民办学校的地位有所提高,但个别股室和部分学校歧视、不支持民办学校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有关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公、民办学校实行双重标准;部分教育行政干部和教师对民办教育的支持还没有做到言行如一,雷声大,雨点小;相当一部分联校和中学校长还没有转变观念。
从今年初中毕业生填报志愿的情况来看,报考县一中和县职业中专的人数均达到4000多人,而民办学校的填报人数还未达人,如不及时采取适当有效的办法,今年民办学校的招生形势将仍然相当严峻。在教育外部,一些县直职能部门对民办学校进行收费和罚款。据统计,有10多个部门对民办学校进行收费。月飞学校办学一年多来,就被各职能部门收取各种费用40多万元,通达学校因在招生广告中用了要求安排就业的学生得到了。
第9篇 移民办科学发展观的调研报告
移民的增收问题是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根本性问题,是移民工作中的最突出问题。根据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部署,4月1日—4月15日,本人就加快移民增收问题在赤石乡、紧水滩镇、朱村乡、云坛乡等移民乡镇、村进行了蹲点调研。我们共走访移民户58户,其中,村干部5名,党员7名,村民代表5名,贫困户11户,致富带头人4名,一般移民26名;走访企业2家;举行民主恳谈会2场,56人次参加;现场接访移民群众15人次。初步分析了移民(指的是有劳动能力的移民,本次对无劳动能力,已被政府列入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的移民不列入本次讨论范围)增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快移民增收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移民的经济收入现状
2023年末移民人均纯收入为3900元,比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963元少1063元,2500元以下的移民还有588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相当大的比重。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县水库移民区经济发展依然缓慢,移民与非移民收入差距仍然存在。
二、阻碍我县水库移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我县水库移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在移民自身的努力下,移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生活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改善,但目前还有许多阻碍移民增收的问题和困难必须迅速得到解决和克服,如何加快移民的增收速度还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影响移民增收致富比较突出的因素有:
(一)观念相对落后,缺乏增收致富的主观能动性。一些移民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认为自己是水库移民,当时为国家的水利建设做出过牺牲,现在国家应该为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考虑,应该为他们提供应有的补助,所以一些移民存在着依靠政府补贴过日子、“小富即满”的想法,缺乏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二)生产资料匮乏,影响增收的客观原因。移民人均水田为0.301亩,旱地为0.012亩,园地为0.025亩,经济林地为1.021亩,用材林为4.113亩,宜林荒山0.012亩,水面面积为0.135亩。如赤石乡赤石村就是一个典型的生产资料匮乏的移民村。该村移民属于“无土安置”移民,人均耕地为0亩,甚至连一点菜地也没有,这样造成了一些原来只靠农业生产为生的移民没有了可耕作的田地,再加上他们又没有一技之长,劳动力转移很困难。同时,该村虽有一定的山林面积,但这些山林地由于地势险要、山地贫瘠,也没有什么可发展的。再者,宋城集团的开发,已征用了大片的山林地,其他的山林地也都属生态公益林,是不能动用的。其他移民村也大多存在类似情况,因此移民特别是留守移民靠山致富是不可能的了,增收致富的路子更加狭窄了。
(三)经济基础薄弱,影响增收的加快。贫困移民户没有自给的资金,也没有可抵押的财物,金融机构和信用担保又往往因其还贷能力问题将其拒之门外,进一步造成移民发展生产的资金缺乏。紧水滩、石塘水库虽约有41km2的水库面积,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饵料生物适中,适宜鲢、鳙鱼类养殖。1999年,紧水滩水库就发展了水库大网养殖,?但由于当时移民刚刚建立了自己的家园,一切都是“百废待兴”的时候,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水库的养殖生产上去,许多移民失去了一次很好的致富的机会。发展其他生产也是如此,移民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失去了很多机会。移民经济基础薄弱同时还影响着移民下山转移、转产转业等,严重制约了移民的增收致富。
(四)移民素质低下,影响增收门路的扩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科技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移民增收门路扩展的瓶颈因素。全县有移民劳动力61637名,其中文化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占劳动力人数的86%,高中以上学历的不15%。对15名劳动力转移移民的就业情况分析来看,这些移民虽然转移出来了,但大多数是一无知识,二无技术,三无信息的“三无”人员。他们都是在一些体力劳动或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玩具厂、轴承厂等做临时工,仅靠出卖劳动力获取报酬,一般工资收入水平都比较低。
三、对加快水库移民增收的几点意见建议
通过几天的调查和分析,移民要增收致富,笔者认为必须拓宽思路、大胆探索、加大力度,必须按照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的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活力。要通过“转变一批,培训一批,扶持一批,转移一批,提高一批”的办法,集中力量,获取提升品质、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省工节本、加工增值、市场营销、拓展功能、延伸服务、盘活要素、加大补贴等举措解决移民增收缓慢的问题。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增收致富意识。移民要增收致富,首先要解决最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等、靠、要”的思想问题,正是存在着这个问题,致使一些移民缺乏竞争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在这个市场经济和充满竞争的社会,你如果缺乏吃苦、自我挑战的意识,你终究会在这股洪流中击退下来。所以,我们首先要对移民进行调查、走访,通过和移民谈心、交心,让他们意识到只有靠自己才能加快奔小康的步伐。其次要改变移民安于过去“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旧农业生产、生活习惯,让他们转变观念,立足从一产转向二三产业致富,不能离开了“老村”,离不开“老田”,仍一心只想在“老田”地上谋生,不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多种经营增收致富。
(二)注重培训质量,增强移民增收致富本领。
1、加强对移民群众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提高移民对劳动力转移重大意义和劳动力转移依靠技术的认识,引导移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让移民群众认识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形成一种求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本领的新风气。
2、注意把握和注重移民培训工作的重点。我们要以全面培训为主向突出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就业培训为主,促进移民群众劳动力向制造业、建筑材料、家政服务、水电维修、厨师、保安、缝纫、旅游等二三产业转移。要整合资源,把移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等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分部门实施。
3、按社会需求开展各类培训。积极通过“定单”培训等方式,向移民开设“培训自助餐”,鼓励移民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4、要改进培训方法,搞好“四个结合”。一是输出地培训与输入地培训结合,搞好双向挂钩;二是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三是外出务工培训与转移到当地培训结合。在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的同时,还要抓好从事养殖业、加工业的培训;四是技能培训与素质培训相结合,要通过素质培训,使移民增强自我维权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5、要积极创办农村远程教育流动培训,有效拓展培训辐射空间,实现送知识、送技术到村入户,送指导、送服务到田间地头,有效节约物力、财力、人力,使更多的移民得到培训。
(三)创新结对帮扶方式,助推移民增收致富。为鼓励一些有创业热情和吃苦精神而苦于没有资金的移民,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否可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对于一些有技术性且有发展前途的项目,充分利用本部门的借贷资金向他们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也可联系金融部门,发挥这些部门的信贷作用,用结对单位及其干部个人作为担保,同时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从金融部门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项目发展。开展扶持能人,利用能人示范带动增收模式。作为移民工作部门,对自主创业并能带动周边移民走致富路的移民,我们要出台政策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自己走上发家致富的路子,而且还能带动周围移民实现就业致富。同时培育扶持龙头企业,这是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要继续采取市场引导、政策扶持、信息服务、贴息补助等措施,扶持一批上规模、带动力强、与移民户和生产基地有稳定经济联系的骨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辐射带动效应。
另一方面,笔者还认为单位或个人要创新帮扶方式,使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帮扶单位和干部要转变过去一味用资金帮扶的形式,资金扶持固然不可少,但要使帮扶出成效,重要的还是帮助移民确立致富的信心和找到致富的门路,因此扶持的机关和干部要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帮助移民提高致富能力、向移民提供致富信息、给移民介绍打工门路等形式进行帮扶,让受帮扶的移民真正具有了“造血功能”,从而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
(四)加大下山转移工作力度,拓宽移民增收门路。
1、转变对库区两岸移民群众下山转移的工作方法。一方面要加大做好对那些有转移愿望而一时不能转移群众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能够稳定下来,不影响库区的稳定。另一方面提高对库区基础设施和发展生产的资金投入。要加快库区两岸移民群众下山转移步伐,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改变库区两岸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他们的增收步伐,实现经济积累,为下山转移打下经济基础。要充分利用好当前国家对移民的优惠政策。用好政策的同时,加大对库区基础设施和生产开发资金的投入,帮助他们拓宽就业门路,使他们的经济生活条件尽快得到改善。
再者,要抓住当前农村旧危房改造的有利契机,发动移民进行旧危房改造,并与土地整理、复垦、下山转移、中心镇、中心村等建设有机结合,盘活移民的资产,实现改善住房条件、资金原始积累的目的。
2、加大对库区困难移民群众的下山转移扶持力度。库区移民群众由于动迁安置时政府补助低,原有的积累全部用于安置建房,造成现在积累的资金相对较少,因此上级政府和当地政府只有在原来的扶持政策上,加大对库区困难移民群众的下山转移扶持力度,库区移民群众才能早日实现下山脱贫这一夙愿。
3、加大库区两岸已转移群众的后续帮扶工作。在深化后续扶持的基础上,将重点做好下山转移小区后续配套建设和物业,使已建的每个下山转移小区都成为小康家园。为更好地统筹城乡农村产业转移,使这部分库区移民群众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我们要通过整合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全面实行下山转移库区移民培训制度,建立培训网络,减免培训费等,鼓励下山移民离土转岗,努力突破下山转移农民原有的农村保障框架。培养一批农产品销售商,充分利用转移后的移民熟悉城镇市场又容易与原来村民联系的优势,以成立农产品供销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留守移民销售茶叶、雪梨、板栗等农产品,实现“双营”。同时开展“百企献岗,农民进厂”活动,帮助转移移民实现就业增收。
(五)探索新发展思路,提高移民增收速度。
一是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拓展农业功能,开发乡村旅游业,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许多水库移民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支持所在乡(镇)政府可以搞旅游集镇建设,加强城镇吸纳就业能力的培育,切实增强移民集镇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通过集镇的发展,促进移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如赤石乡赤石村、石塘镇的小顺村等。在一些有特色的移民村中搞特色旅游,如紧水滩镇的石浦村、龙门村、__镇的大坪村等。同时,水库移民还可以在充分利用水库资源上动一些脑筋,适度鼓励移民发展水库的网箱养鱼及渔民渔家乐等产业,进一步拓宽移民的增收门路,从而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移民的收入水平。
二是盘活要素促进移民增收。充分利用下山转移后的资源,拓宽留守移民的增收致富路。截止2023年年底,我县有1363户4701名紧水滩、石塘水库库区困难群众异地搬迁脱贫。这部分移民搬迁后旧房复垦的土地、山林地有相当大的面积,留守移民可以向转移移民那里承包山林地,建设玩具、香菇原料林基地。利用复垦土地发展紫番薯、甜玉米、名优茶、油茶等高效农产品种植,发展绿壳鸡、鹊山鸡等特色养殖。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培育一批品牌产品,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从而实现移民的增收目的。
三是发展来料加工业。来料加工业具有风险小、投资少、在家实现就业等诸多优点。但要发展来料加工业,笔者认为首先要在每个移民村中培养1-2名具有技术才能和管理才能的经济人,其次要制定出移民发展来料加工扶持政策,使来料加工尽快发展起来。四是发展水库网箱养鱼。充分利用紧、石水库资源和县里出台的优惠政策,鼓励移民发展库区网箱养鱼,同时对部分鱼进行深加工,提高网箱养鱼的效益。
第10篇 天水市民办学校调研报告
民建天水市委员会 吴宽仁
为促进我市民办教育健康快速发展,2023年8月份,我有幸参加了由市委统战部组织的全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调研,调研组在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温利平的带领下,先后赴天水市区及五县两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专题考察调研。根据调研情况现我就全市民办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天水市民办教育的起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天水市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城镇化的提高,一方面公办教育资源在数量上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另一方面,单一的公办教育也无法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民办教育应运而生。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则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在民办幼儿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70%左右,且大都已达到标准化幼儿园的标准。据调研,天水市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204所,在校生38840人,教职工2023人,固定资产1.5680亿元,年收入3188万元。
二、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天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办教育视为促进当地教育改革的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抢抓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良好机遇,积极深化学前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办园体制,加大民办学前教育扶持力度,全市民办学前教育蓬勃发展。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自2023年以来,天水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将民办学前教育列入全市学前教育的整体规划。今年又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天水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__--2023)》,并即将印发《天水市民办幼儿园暂行管理办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发展政策,积极优化发展环境,为民办学前教育上等级上水平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加大资金帮扶力度。积极争取省上扶持民办幼儿园以奖代补资金,对一些保育教育质量高、社会反映好,能提高普惠性服务的民办幼儿园进行奖补,为民办学前教育上等级上水平提供更有力的经费支持。
三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将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列入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先后组织1300多名民办幼儿教师开展了以师德教育、幼教基本技能为重点的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是开展对口帮扶支教工作。积极通过以强带弱,以公扶民等形式,大力推进城乡之间、公民办之间的结对帮扶工作,按照“蹲点会诊,限期改造,加大扶持,逐一验收”要求,先后组织有关专家和骨干园长进行蹲点会诊,帮助幼儿园找出问题所在,切实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五是促进民办幼儿园晋等升级。认真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民办幼儿园晋等升级。
六是规范民办园管理。坚持高起点、标准化、公益性原则,严格落实登记注册、准入和年检制度,先后对民办幼儿园进行了注册评估和准入审批,对已取得办学资质的民办幼儿园进行了年检,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行为。
三、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十多年来,民办教育为我市义务教育“两基”达标做出了一定贡献,特别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在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方面,投入了大量建校及办学资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和负担。此外,民办学校还满足了家长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也解决了全市近千名大学毕业生及社会人员的就业问题。但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的民办教育出现了新问题。
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我市既有的扶持发展民办教育的政策贯彻落实不够到位,特别是“两免一补”政策,有的县区因经费紧张落实不够好,制约了民办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二是关于公办学校教师去民办学校任教的政策没能落实到位,部分民办教师因养老保险、身份编制等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未能彻底解决,在锻炼成熟后纷纷“跳槽”,造成民办学校师资队伍不稳定,而全市即将开始的较大规模教师公开招聘,民办学校教师也将积极参加招聘,如果不能合理地分配一定教师资源给民办学校,将会更加影响民办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对民办教育事业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三是民办学校受资金投入能力所限及发展民办教育的信心、决心不足,在加强校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方面与公办学校差距日益拉大。
四、对我市发展民办教育的建议
根据《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文件及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外地扶持发展民办教育的经验,为促进我市民办教育也本着“超前办教育,负债办教育,标准化办教育”的理念,早日实现标准化办学。在民办学校实现标准化办学的前提下,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我市关于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民办教师队伍建设,如根据已实现标准化办学的民办学校的在校生规模、投资规模及达标层级给予一定比例的正式教师编制,由地方财政核拨工资;全市每年新招录的教师可按一定比例派遣到民办学校工作。
(二)加大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力度。对于已达到标准化办学的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数量和当地实施义务教育经费标准,由学校所在地政府财政拨付相应的义务教育经费;对于已达到标准化办学的民办学校可以比照公办学校享受一定比例的水电暖费补贴及社会化融资的贷款贴息补助。公共财政投入新建学校或企业援建学校,可采取委托优秀民办学校管理的办法,通过民办公助的方式,快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加大督查及管理力度。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民办教育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监督的力度,使民办教育事业在政策的扶持下健康有序发展;继续规范对民办学校的监督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把好民办学校入口关。对于经过定期、不定期检查验收不合格的民办学校,要给予帮助、警示,经过帮助整改后仍然不合格的民办学校要坚决取缔;规范民办教育的审批制度、督导评估制度,严格实行年检和民办教育许可证的管理制度;积极发挥市民办教育协会的作用,使民办学校通过行业自律,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做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
总之,通过对天水市民办教育发展状况的专题考察调研,收获颇丰,感觉到民办教育不仅在当地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11篇 民办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民办教育问题调研报告第:
民办教育已成为我市教育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了解情况,总结发展经验,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近日,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 总体情况与主要做法
我市民办教育从1989年9月_____县_____中学诞生起,大致走过了三个时期:即低门槛准入,滚动发展期(1989年-2002年);优化政策环境,快速发展期(2002年-2023年);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期(2023年-现在)。截至2023年底,我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达409所,固定资产近15亿元,占地面积2937亩,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在校生数约11万人。民办学校在校生数与全市在校学生数相比,小学达8.4%,高于全省的2.8%和全国的4.99%;初中达27.57%,高于全省的11.3%和全国的7.97%;高中(含职高)达17.75%,高于全省的16.2%和全国的11.9%;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全市的59.2%(无证园未统计)。有8所民办学校被评为市级优秀民办学校,一所职业学校通过省级示范中职学校评估,5所民办幼儿园达到市级示范幼儿园标准。一些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逐渐显现:如_____县励志中学实行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柔性与制度相结合的校本管理,成效显著,成为社会广泛认可的优质教育资源;_____市_____实验学校的数字化校务管理平台和教育资源库,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评为全国中小学优秀网站,学校被评为首批_____省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_____市_____职业技术学校引进省内外先进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培训,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2023年通过省级示范中职学校评估;_____市_____幼儿园成为我市首批达到市一类园标准的民办幼儿园。
我市民办教育无论是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还是涵盖领域,均居全省领先地位。在增加教育供给,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动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得到了有关专家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如北京《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社长、北京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柴纯清在多家媒体上发表了《地方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经验以浙江宁波、______、湖南常德三地为例》。《_____青年报》2023年12月24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以《_____山作证》为题专题报道了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情况。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想上重视
我市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由于财力的限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很难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迫切需要社会力量来改善,历届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此都保有清醒认识,高度重视。一是确立开放办学观念,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市委、市政府较早地要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重视民办教育,破除非政府办学不正规的旧观念,并于2001年5月组织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教育局长赴_____考察民办教育,从领导层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民办教育的认识。为鼓励其发展,2023年11月,市教体局简化审批程序,下放民办初级中学及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审批、管理权,委托各县市区教体局受理民办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及其他民办中等教育机构的办学申请并行使属地管理权。二是建全组织机构,服务民办教育。2023年我市专门设立民办教育管理办公室,成为全省最早设立的几个市之一,2023年4月又成立全省第一个民办教育协会,使民办教育遇到困难和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如《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为让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能够准确把握这一精神实质,依托民办教育协会这个平台,先后举办多项专题培训,为其解疑释惑。为及时了解民办教育发展新动向,指导我市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2023年11月,我市代表_____省组团赴京参加改革开放30年之中国民办教育纪念论坛,和同行们共同研讨民办教育的责任与使命2023年12月,与宁波、上海等城市共同发起成立全国民办教育城市联盟,并于2023年在我市举办第二届年会,与来自14个省21个城市的代表共同探讨民办教育发展问题;从2023年起,连续三年组织民办学校举办者、管理者赴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培训,就民办学校的教育管理与发展听取专家解读等等。三是大力进行表彰,提振办学信心。除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民办教育表彰大会(2003年2月)和民办教育发展现场会(2023年9月_____县)外,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对民办学校进行评比表彰,极大地增强了民办教育工作者的办学信心,也吸引了市内外、省内外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办学的热情。
2、政策上扶持
2002年1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意见》,提出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规划,确立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地位,民办学校的校园和建设用地、规费征收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方面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民办学校的学生在升学、就业与公办学校的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建立公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机制等多项扶持政策,并将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列入县市区政府年终教育目标考核内容之一。2003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小学教育六项工程的意见》,在全省率先将民办教育促进工程列入其中。市教育局同年底出台了《关于民办教育促进工程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优惠政策。各县市区也相应出台了奖补、支教等一系列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如_____出台《关于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的暂行规定》,每年按不少于在职教师2的比例选派优秀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工资由财政发放。每年设立20万元奖励基金,对办园规范和质量较高的民办幼儿园进行奖励等等,促进了全市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3、管理上规范
2023年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民办学校管理工作的通知》,确定2023年为民办教育管理规范年,同年,召开了规范办学行为汇报会,尽力使每一所民办学校都能够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持续、健康地发展。一是严格审批。对申报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严格执行有关设置标准;对申报短期培训等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按《_____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设置标准及申办审批的暂行规定》执行。审批时,既审定学校章程、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招生办法、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发展规划;又核查校舍条件、设备设施、启动资金和师资构成;又认定办学形式、学校领导体制和法人代表资格,经公示后才依法颁发办学许可证。二是严格督查。重点督查办学方向、育人环节和安全卫生等,引导学校处理好全面发展与特长培养的关系,提高质量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关系。通过评估,达到示范学校标准的给予挂牌,以资鼓励。如发现未经备案发布虚假招生简章、广告,不按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标准收费,年度未作财务会计报告等问题,责令纠正。对非法办学进行清理整顿,一些经过整改仍达不到设置要求的,坚决予以关闭或取缔,使我市民办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二、 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一)主要问题
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总体上处于全省领先地位,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民办教育举办者未能真正将自己从事的事业完全置身于整个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中,对其公益性认识不足,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理解,只注重给予的权益、支持和扶持方面,而忽视赋予的义务、责任和行为的规范;另一方面,地方法规政策不够健全配套,对民办教育统筹规划、监督管理、协调发展、指导评价等不够到位,这些给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政策法规意识比较淡薄,办学行为不够规范
一些民办学校举办者不按教育规律办事,办学思想不端正,不重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而是急于收回投资,片面追求赢利。一些民办学校产权关系错综复杂,法人财产权与出资人财产权尚未明晰。尽管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学校批准设立的必要条件,但实际上有些董事会制度流于形式,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没有真正分离,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混乱。一些学校利用政策法规的空缺而不规范地融资和资本运作,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还有一些学校超越原定办学层次和招生范围,以大量花费发布虚假招生广告、高额招生回扣、压低收费标准抢夺生源,导致办学投入不足,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损害了民办教育的整体形象。
2、政策配套不完备,发展不均衡
《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所规定的包括设立专项资金、经费资助、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拨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经费及用地和建设优惠等扶持、奖励政策,我市尚未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有关部门及一些县市区至今未能完全贯彻执行,或未拿出可操作的办法。再如在教师合理流动方面,有的地方出台了公办学校教师对民办学校的支教政策,有的地方却出台了限制教师流动的规定。在教师待遇方面,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教师的身份差异,造成所享受的养老、医疗保险等待遇不同等,导致不少民办教师心理失衡,期望通过各种途径跳出民办教师队伍寻求更好的发展,除少数优质民办学校,大多数民办学校面临着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的发放方面,一些地方已经或部分执行,一些地方基本没有执行。在均衡发展方面,一些地方民办学校设置过于集中,如_____、_____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占有量超过公办教育,凸显了社会公共教育资源的不足,而在绩溪等地,民办教育几乎为零。
(二)对策思考
我市民办教育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实属不易,它凝聚着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广大民办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劲可鼓不可泄,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力。
1、充分认识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的领导民办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问题,但其在弥补公共教育资源不足,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强调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致力于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因此,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公办、民办教育发展,把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整个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根据不同教育层次和区域特点,合理布局,纠正偏差,使民办学校的数量、规模、质量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不影响整个教育的公益性。
2、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认真梳理我市有关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对不适应现实需要、存在歧视或冲突的政策进行认真清理,该配套的尽快配套,该纠正的尽力纠正,该落实的全力落实,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政策体系。当前,要尽快制定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具体实施细则,对其给予民办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要尽力落实到位。逐步建立公民办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给予民办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定、专业培训、社会保障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解决民办学校留人难问题。义务教育是国家强制性教育,属于公共产品,每一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理应享受同等生均教育经费。各地都应加大力度,逐步提高对符合政策条件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育经费的补助比例,直至全额补助。
3、规范和引导并举,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严格实行办学许可证制度。按程序审批,既要注重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经费投入等硬件审核,又要注重办学方向、办学思想、校长素质等软件考核。针对当前突出的学前教育无证办学现象,该整改的整改,该取缔的取缔。同时把好民办学校法人登记关,探索对不要求合理回报、要求合理回报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管理。切实落实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加强对民办学校财务和资产情况监管。二要积极引导民办学校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向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转变。探索政府和民办学校合作办学,构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共享办学资源,充分发挥两种机制优势,使群众得实惠,民办教育上台阶。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学校、企业、个人按照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办学,鼓励和引导出资人加强对民办学校持续投入,在特色上做文章,做大做强民办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使民办教育真正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民办教育问题调研报告第: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情况,研究探讨我市发展民办教育工作,2023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采取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召开汇报座谈会等方式,分准备、调研、汇报座谈三个阶段进行。期间,组织学习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到陈埭霞村外来工子弟学校、华泰汉唐双语幼儿园、季延初级中学、安海子江中学等民办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组织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我市发展民办教育总体情况的汇报,组织部分民办学校负责人和教育、经济发展、财政、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职能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市比较重视民办教育工作,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较好地推动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市现有中等教育学校56所(普通中学54所,独立职校2所),其中民办5所(职业中专1所、完中2所、高中1所、初中1所),占8.93%;小学294所,其中民办小学8所(外来工子弟小学5所),占2.72%;幼儿园(点)330个,其中民办幼儿园13所,占3.94%。全市民办学校在校生15932人,占全市学生数的6.11%。其中,职专生397人,占同类别学生数的5.36%;高中生1757人,占同类别学生数的7.75%;初中生5574人,占同类别学生数的8.27%;小学生6072人,占同类别学生数的4.55%;幼儿园幼儿2529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6.91%。另有民办培训机构25所,生数2167人,专业以英语、写作、数学奥赛、音乐、美术、电脑、服装、汽车驾驶等为主,累计招生71186人,已结业67341人。民办学校教职工857人,占全市教职工总数的7.40%。
从发展现状看,我市民办教育稳步发展,整合运用了一些优质教育资源,大多数民办学校办学情况良好,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但是,我市民办教育在思想观念、政策扶持、办学规模、办学效益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相当差距,特别是民营经济活跃的特点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综合调研情况,调研组分析了四方面问题:
1、对发展民办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扶持力度不大。多年来,我市的侨乡优势在扶持教育发展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大量的华侨、港澳台同胞、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减轻了政府的投入压力。由于财政压力相对较小,加之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经验不足,对确保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保证教育质量等方面没有足够的把握,导致我市对发展民办教育重视程度相对不足、认识不够到位,政府包办教育的观念未根本上得到转变,民办教育发展步伐不快,以被动式发展居多。如实地调研点中的霞村外来工子弟小学、子江中学、季延初级中学,都是在特定的环境和背景下产生的。同时,全市对发展民办教育缺乏整体、连贯的思路和统筹规划,在将民办教育机构纳入全市教育布局方面,也没有一个很成熟的规划和充分的考虑。《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的设立扶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制定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扶持奖励措施等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2、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学习宣传不够。《民办教育促进法》解决了多年困扰民办教育的允许合理回报、谁投资谁受益、赋予民办学校公平的法律地位等核心问题。但由于宣传《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得不够,个别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对民办教育仍存在模糊认识,民间资金对民办教育的投资回报、产权归属等问题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对投入资金举办民办教育较多地处于观望状态。
3、现有民办教育资源与社会需求有相当差距。首先,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市在园幼儿中,外来生占34.1%;在校小学生中,外来生占39.7%;在校初中生中,外来生占7.2%。从我市产业发展现状看,中年产业工人的稳定度会逐步提高,全市学龄人口仍可能呈增长态势,如果外来人员能充分享受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市民待遇,初中富余资源的提法将有无法实现的可能,现有教育资源更显捉襟见肘;其次,我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在2023年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单靠政府投入,单靠现有的教育资源显然无法满足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专业化的职业培训机构已迫在眉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将是必然选择;第三,随着部分群体经济能力的增强和对子女成才的渴望,要求享受到标准更高、更多元化的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吸纳这部分人的资金建设更多标准更高的民办教育机构,相应缓解公办教育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公办教育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满足普通群体教育需求上来,将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必须通过加快发展民办教育来整合和拓展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4、部分民办教育机构办学条件急待改善。主要是几所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班生数严重超标、生员流动频繁、办学设备不足、场所局限等问题。子弟学校的建立在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条件,确保其子女受教育权方面是发挥了积极作用的。但做好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本身就是政府的应尽职责,如何整合教育资源,做好对这部分群体的义务教育工作,必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此外,调研中发现个别民办学校没有与公办学校分离的校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不符合《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
二、意见与建议
1、加大宣传《民办》
教育促进法》力度,正确认识民办教育的地位和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民办教育促进法》鼓励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或者公民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各级各类教育,旨在打破公办学校人财物全部由政府包办的格局。同时,民办教育作为一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教育制度创新,对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广泛宣传,将《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内容和当前形势结合起来,通过宣传,转变政府包办教育的观念,营造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的良好氛围,大力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教育,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
2、加大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扶持力度,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建议市政府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制定扶持发展民办教育的具体措施,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要依法保障民办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和法律地位,全面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各项扶持政策,扩大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为民办教育创造一个鼓励创新、公平竞争、一视同仁的宽松发展环境,保护民办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对投资者的权益、民办学校的用地建设、投融资以及教师的人事档案、职称、聘任、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优秀教师的编制问题等方面,要研究出台解决措施和具体规定,切实保证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政策和待遇上同等,激发民办教育的活力和创造力;针对调研中民办学校反映较多的一些优秀教师无法办理调动手续的问题,建议教育、人事部门认真研究,探讨实行重新建档挂靠人才中心等做法的可行性;要加大对现有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现有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承担了部分义务教育任务,解决了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精神,拔付相应的教育经费,加强指导和服务。
3、统筹规划,创新体制,有重点地发展民办教育。对民办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地区布局、层次、类型导向等方面都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切合实际、注重特色、保证质量。经发、教育、规划、国土等部门要加强工作协调,在城市规划和新区建设中,充分考虑民办教育机构的规划设点问题,并纳入全市教育布局。建议我市要重点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则应把握适度、有重点地发展的原则,缓解财政压力,把节约起来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提高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质量上来。可以探讨打破民办教育单一的法人投资模式,尝试采取股份合作等形式,采用土地作价入股、闲置国有资产入股、民间战略投资基金联合入股等方式,充分用足、用好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和创新办学体制。要充分运用民办教育的体制优势,形成对公办学校持久的竞争压力,最终实现公办与民办双赢。
4、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防范市场风险,确保教育质量。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严把准入资格、加强教学督导、倡导诚信办学、严格监督管理、认真指导服务。在市场准入、收费规定、广告发布、年检年审、信息披露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严把审批关、财务关、评估关。要推进依法治校,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强民办教育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导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评估体系,切实保证教育质量,全力防范办学风险,逐步建立起自动调节、规范运作、科学发展、健康有序的民办教育市场规则。
5、想方设法,大力扶持发展民办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发展民办高、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必须作为城市软环境建设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议今后对发展民办高、中等职业教育要进一步重视,要大胆放手、大力推进,出台和采取一些比扶持规模企业更有力的措施,加大项目引进和招商引资力度,力求通过个体的突破和发挥效益,带动全市民办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借助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发展上档次、上规模的教育培训机构,使我市从业人员能享受到便利、优质的再教育、再提高机会,更好地留住人才,努力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提升科教竞争力。
第12篇 【调研报告】我县“民办公助”保护历史文物的思考
武义组工
大调研工作开展8个多月来,我县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紧扣中心工作,立足自身职能,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的新举措、新机制,撰写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县大调研办将精选部分调研报告进行刊登,供各单位学习参考。
本期刊发武义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董三军同志撰写的《我县“民办公助”保护历史文物的思考》。
我县“民办公助”保护历史文物的思考
武义县在省内素有“文物大县”的美誉,县政府历来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近年来,通过申请国保省保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县级财政资金开展重点文物修缮、采用“民办公助”筹措民间资金等方式,积极推进文物保护事业发展。
“民办公助”是以群众为主体、政府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兴办各种社会事业的一种建设模式。以文物保护修缮工作为例,就是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以财政补助为辅,以文物所有人自筹资金为主,吸引民间资本,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用活用好财政资金,妥善解决修缮难题。
part 1
武义文物资源现状
我县现有国保3处,省保10处,县保67处,文保点78处,登录点1457,合计1615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处,浙江省历史文化村镇6处(包含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按标准规范登录的1615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古遗址40处,古墓葬25处,古建筑1155处,石窟寺及石刻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80处,其他文物6处。其中古建筑占总量分布的71.5%,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占总量分布23.5%,这两类建筑占总量95%,成为文物修缮的重点、难点。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这些建筑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情况,许多建筑甚至出于濒临损毁的境地,保存状况令人堪忧,亟需进行抢救保护。
为了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2023年开始,我县尝试以“民办公助”形式对文物进行抢救性修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经过数年的摸索,2023年我县出台《武义县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和《武义县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实施细则》,加快推进我县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和“民办公助”项目建设。十多年来,累计对我县260余处历史文物进行修缮补助,补助资金达650余万,吸引民间资金达3500余万。随着我县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和“民办公助”项目实施,县内文物保护现状已有较大改善,许多修缮后的宗祠、古民居等辟为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文化礼堂及老年活动中心等文体活动场所,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part 2
推广“民办公助”,
保护历史文物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民办公助”的推广,我县历史文物的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文物保护工作仍存在较大的阻力和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文物工作调研,以在我县俞源、郭洞、山下鲍、陶村、履坦等古建筑相对集中的区域为例,存在这样一些普遍的问题:
01
保护意识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村庄建设如火如荼。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历史文物被拆建、改建,导致古镇、古街、古建筑等历史风貌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同时,人们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愿望愈发迫切,不少古建筑已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已逐渐被拆改。由于忽视对文物资源保护,严重缺乏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缺乏“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意识,受利益驱动,一些重要文物逐渐损毁或消亡。
02
产权所有与保护修缮之间矛盾
从我县文物的产权分析来看,县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属于私人所有的占62.2%,属于集体所有的占29.6%,国有的占7.6%。按照文物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不可移动文物是按照“谁使用、谁维修”的原则进行。但在实际操作中较难实施,人们认为保护文物是政府的事,应由政府投入,不愿按照文物法有关规定投入资金维修。特别是私人所有的部分民居产权牵涉人员多,若无人牵头或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修缮计划就被搁浅。属于集体所有的,很大一部分逐渐成为村民堆放杂物的公用建筑,无人对其展开保护、修缮,导致不少文物建筑损毁严重。
03
资金投入与修缮费用的矛盾
我县对历史文物修缮主要采用“财政投入”和“民办公助”两种形式,2023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300万元,用于民办公助费用在100万元左右,相对于我县丰富的文物和历史建筑资源,财政资金缺口是巨大的,只能部分补助。大多数文物位于经济水平欠发达的山区,经济基础薄弱,无力承担日常养护和抢修修缮工作,与此同时,社会资金的投入渠道狭窄,依靠群众集资,资金量有限,众多文物面临“没钱修、没人修”的窘境。
04
开发利用与循环保护的矛盾
随着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项目建设力度的不断推进,不少历史文物已经得以修缮,但也面临一个难题,开展修缮保护后,因缺乏有效利用,没有旅游、资金输入,往往闲置下来,修缮效果不能得到长时间保持,容易形成不良循环,对于出资者并没有相应的回报,修缮融资渠道就越来越狭窄,只能依靠政府投入。
part 3
深入推进“民办公助”
文物保护工作的建议
“民办公助”是缓解历史文物保护难题的有力探索,针对前期推广中面临的难题,我们还需进一步细化、深化,使“民办公助”项目能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
01
进一步推进项目落地实施
针对当前我县文物资源多,修缮难度大等难点,要加大推广民办公助项目力度,加强财政补助引导,利用杠杆效益,撬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优势,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引导农户做好日常养护和抢救性修缮。对于古建筑而言,若能做好日常养护,可以大大降低大面积漏雨、霉朽、倒塌等问题,可以延缓衰亡的速度。对于暂不具备全面修缮条件的古建筑而言,这样的抢修是非常有必要的。
02
进一步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比修复一件文物重要的多,这也是贯彻其他文物保护具体措施的重要前提。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借助文化遗产日、节庆活动等宣传平台,让文物工作见人、见物、见精神,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文物的保护仅仅靠政府是无法有效落实的,还需要带动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认识,使老百姓充分认识到历史文物在展示形象、改善环境、提升品位、助推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带动作用,养成自觉保护意识,有效避免盗卖古建筑构件、对古建筑进行拆建等违法案件的发生,做到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03
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民办公助旨在通过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吸引民间资金投入,盘活文物资源。但面临古建筑多、维修规模大、所需费用高的难题,按照目前的资金比例情况,支持的范围很有限,无法扩大覆盖面,无法调动积极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资金扶持力度,按照一定比例安排落实文物抢救修缮资金和日常保护经费,更进一步扩大民办公助功效,通过花小钱,赚大钱、赚长远钱、赚绿色钱。同时,还要增强文物自身“造血功能”,积极动员和引导各部门单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到文物保护中。
04
进一步解决产权困扰
政府、村集体可以通过货币补偿或者产权置换的方式收购古村落内古建筑和房屋产权,为古建筑最终进入市场提供可能,古建筑房屋原住户符合宅基地安置条件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安排宅基地建房,解决原住居民因新建住房拆旧建新而造成古村落破坏,以化解受保护古村落与农民新建民居之间矛盾。如苏州市市区依靠社会力量抢修保护直管公房古民居实施,允许和鼓励海内外组织和个人购买或租用直管公房古民居,实现产权多元化,抢修保护社会化、运作市场化。如金华澧浦镇用“招赘”令形式,用30年使用权换百万元修缮费 ,这都是对产权困扰的一种尝试。
05
修缮保护要遵循相关原则
我国《文物保护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对文物、古建筑进行修缮、保养必须遵守而不改变文物、古建筑原状的原则。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建筑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价值,一旦改变其样貌原状便失去自身特色,致使其科学研究价值大大降低。要在不改变其原样得到基础上达到修旧如旧效果。目前,对历史文物修缮查验情况来看,还是存在一部分修缮不合要求,就无法列入补助名单。在今后古建筑修缮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对古建筑的主体结构、部件造成破坏,要保持古建筑原有的时代风格和建造工艺。
06
进一步加强对文物的有效利用
随着时代发展进步,古建筑保护只是第一步,而如何将其合理利用,发挥最大的社会功能才是文物工作最终目的。利用好古建筑,不但需要充分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还要合理凸显出其在物质功能上的作用,进而促进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民办公助修缮之后,积极探索修后利用,发挥文物社会功能,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可以用作民间博物馆、文化礼堂、参观游览场所等,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旅游开发,最为游赏纪念、经营服务等场所。通过综合考虑古建筑的文物价值、社会影响力、人文环境情况等,科学确定延续原功能、赋予新功能,历久弥新。
第13篇 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困境的调研报告论文
摘要:本调研报告对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实地调研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生源、办学经费、师资、办学特色四个方面的困境,综合得出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缺乏包容理解、职能部门重视不足、民办高校自身存在问题是制约云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严格规范办学、民办高校要坚持内涵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困境调研报告
一、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自上世纪90年代起步,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时至今日(2023年底),已经拥有民办高等院校13所(不含独立学院),占全省高等院校总数的18.3%,在校生人数达7.75万人,占云南高等院校在校生总人数的12.6%(见表1.1)。从数据上看,云南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云南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猛,这是云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云南的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中也表现出一系列突出问题,值得深思:
一是招生规模上万人的学校很少,只有2所学校,即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工商学院,这两所院校是云南民办高校中发展比较有特色的院校,且已相继升格为本科院校,所以招生情况较好。但其他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一直较小,尤其是一些办学时间较短的院校,招生人数之少,令人忧虑,
二是云南民办高校大多数以专科职业教育为主,本科层次及以上的院校较少。目前云南的13所民办高校中,只有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和云南工商学院两所本科院校,其他学校均为专科院校。
三是云南所有的民办高校都有投资主体,作为投资方,都在追求投资回报,这无疑会影响学校办学的公益性。
二、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发展中的困境
1.生源减少
随着适龄人口的逐年减少,我国学龄人口规模2023年达到巅峰值12539.65万,之后逐年下降,预计到2023年,我国学龄人口将下降到最低位6897.87万人,仅相当于2023年的一半。在云南省,大學适龄人口数总体上也呈现下降趋势,从2023年到2030年20年间将减少108.9万人。生源的减少,最先受影响就是处于最后批次录取的民办高校。有统计数据表明,从2023年开始,云南省内只有少数民办高校能完成招生计划,大部分民办高校都处于招生不足的“饥饿”状态,这对于发展资金来源单一、生源即财源的民办高校来讲,是对学校发展的致命影响。
2.办学经费不足
通过笔者调研,云南省有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主要依靠收取学生学费来维持学校的运转和发展,这种“以学养学”的模式经费来源单一,遇到生源逐年下降的问题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这也是导致云南大部分民办高校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以云南省发展最好的民办高校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来看,通过调研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务处可知,学院90%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费,而政府资助的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只能用于学生的奖励,不能用做其他。
3.师资问题
(1)师资队伍的流动性大
云南省民办高校的师资流动性大,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民办高校的很多在职教师,都是抱着一种骑驴找马的心态,认为在民办高校工作只是一个跳板或平台,等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时便辞职,有些教师甚至只是借助民办高校提升一下自己的职称,等职称评上去了便离职。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一是兼职教师数量大、比重过高,且兼职教师的流动性很大。以云南省13所民办高校的兼职教师平均比来算,民办高校中兼职教师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近31%。兼职教师虽然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成本,提高了办学效益,但是兼职教师由于聘任程序不合理,管理上无法可依,同时兼职教师的流动性大,有效管理难度也大;二是教师年龄结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即返聘的公办学校退休教师和招收的刚毕业应届大学毕业生占主体,真正教学经验丰富、发挥骨干作用的中年教师偏少;三是民办高校自主培养的专职教师普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职称不高的问题。
4.办学缺乏特色
通过对云南几家民办高校的走访发现,云南民办高校很多都缺乏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同质化问题普遍。主要表现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倾向。第二,师资缺乏特色。目前,云南民办高校中普遍存在兼职教师比重过大,返聘的老年教师和刚毕业的新手教师偏多,高、精、尖教师极少的问题。第三,校企合作问题重重。民办高校一直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其特色之处,事实上学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问题非常之多。
28位用户关注
35位用户关注
83位用户关注
83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