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为民富民调研报告(7篇)

发布时间:2022-11-24

为民富民调研报告

第1篇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根据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统一安排,我3次深入自己的联系点—星火乡王家庄村,围绕该村发展的“家底”是什么,制约因素有哪些,脱贫的出路在何方等一系列问题,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建议、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交流等形式,在对王家庄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剥茧抽丝”式的分析思考中,形成了发展规划和帮扶对策。

一、牢牢把握村情分析发展现状

王家庄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00户811口人,耕地面积2175.1亩,塬面面积821亩,仅占37.7%,山地1354.1亩,占62.3%,人均2.68亩,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定植果园687亩,退耕还林面积2216亩,三荒造林面积2100亩。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而杂,主导产业以苹果业为主,养牛业没有形成规模,农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贫穷村。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较少,全村从事建筑业的30户,从事运输业5户。__年,农民人均收入2994元,低于全县人均收入18.8个百分点。

摸清底子只能找对路子。在调研的过程中,我重点走访了14个因不同原因而致穷的贫困户,召开了不同层面的座谈交流会。在交谈中,农民普遍反映,虽然村上整体比较贫困,但近年来发展变化比较大,他们有着深切感受。综合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我认为王家庄村有四个方面的发展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殷实基础。

——农民求富愿望比较强烈,发展思想内力集聚。从座谈情况来看,贫困户虽然因各方面原因处于贫困状态,但是求发展、求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或抓好果园培植管理、或修建住房民居、或购置现代化农具、或外出务工创收,对家庭收入项目和居住条件改善都有着明确打算。由于塬地大面积种植苹果,粮食种植逐渐向条件艰苦的山地靠拢,耕作中存在诸多不便,农民饱受劳苦,进行梯田整修、改造产田的愿望强烈,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高涨。粮食种植投资大、效益低,农民自己也有了一本“收支账”,对于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业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实惠,感同身受。绝大多数群众求富思富的思想“内驱力”,必将成为尽早脱贫致富的动力之源。

——苹果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增收渠道有望拓展。王家庄村属于星火乡苹果产业起步最早、发展势头最好、最有望率先产生经济效益的村。据统计,全村塬面耕地已有83.7%纳入苹果栽植范围,苹果产业户人均占有果园面积0.85亩,最多的户达到11亩。 __年,已经有少数果树零星挂果,预计在2023-2023年将开始大面积挂果,届时苹果产业将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渠道。在座谈中,我向23名群众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92.9%的群众最关注苹果产业发展,认为最急需措办的实事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在即将挂果的攻坚期,农民在果园管理方面投入精力多、时间长,如白银科户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1亩,今年他放弃了外出打工的念头,专心进行果园管护,有他这种念头的农民在王家庄村不在少数。村上加大了果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投入,__年,采取贷款和自筹等方式,投资32万元,在292亩果园完成了引水通电和防护栏安装,有效解决了果园浇灌难、管护难的问题。

——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改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__年以来,村上先后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农电线网改造项目、自来水入户项目和村级道路硬化项目等,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之以前有了较大改善。全村目前建成牛棚80座,72户建成了沼气池,接通了沼气。除庄湾社外,其它6个社全部重新布设了高压线路和入户线路,新安装了2台大功率变压器,电力不足的问题有效解决。190个户接入了供水管网,从临近的罗家坡水厂引入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人畜饮水不再困难。__年,村上多方筹措配套资金,投资85.4万元,水泥硬化村级主干道路3条4公里,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同时,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100%。

——村级班子能够履职尽职,组织保障比较有力。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既是一面鲜明的旗帜,也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在调研过程中,我对该村班子履职情况进行了重点了解。王家庄村现有村干部4人,担任村干部年限最长的已达到30年,最短的也有14年,普遍具有多年的村级事务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群众组织能力、社会管理能力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85.7%的群众认为村干部能够胜任目前工作,78.8%的群众希望本届村“两委”班子继续留任,群众普遍认为村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协作,热心村级事务,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较好,在村中威信较高。去年果园引水时,村班子成员主动跑部门、搞衔接,申请县上水利部门免费投放水利管道5700米,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二、抓住发展瓶颈深挖致贫根源

只有把致贫的原因找准,把根源挖深,才能把思路理清晰,把措施定具体。导致该村贫穷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制约因素诸多,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从群众素质来看,受教育程度低、致富技能欠缺导致农民致富能力不强。在调研中,我发现,该村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不均衡、产业技术掌握不到位、致富技能欠缺的问题比较突出。村上统计数据显示,该村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人口达到407人,所占比例高达50.2 %。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农民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技术过程缓慢,在学习产业技术、掌握致富技能上事倍功半、提升过慢。全村现有的320名青壮年劳力中,能够熟练掌握建筑、运输、养殖、餐饮等实用技术的仅有35人,占10.9%。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因缺乏一技之长,一些收入高、待遇好的行业进不去,只能选择从事建筑小工、餐饮服务等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收入低的重体力工种,严重地制约了农民增收。就果产业而言,全村能熟练掌握果业技术的人屈指可数,多数农民在果园管理和技术关口只能依靠县、乡技术人员,甚至由乡、村干部及果业技术员代劳,日常管理和技术要求跟不上。同时,由于农民自学能力弱,对于农村实用技术教材和农家书屋藏书读不懂、学不会、用不上,虽然求富愿望强烈,但是苦于创业无门,只能盯着几亩地,守成有余,闯劲不足。

二是从产业发展来看,投入高收益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导致增收效益不高。国家税费改革后,不再向农民征收税费,并且每亩补助52元的粮食直补,但近年来,化肥、地膜、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节节攀升,而粮食价格却基本保持平稳不变,种粮只能让农民停步在吃饱饭、满足基本生活的阶段,致富奔小康无从谈起。我与农户粗略算了一账,按照今年的农资价格,种植一亩小麦除投劳外,投入高达240元,以目前的粮食价格,每亩地净收益只有350元左右。在收获季节,因劳力不足,如再雇劳收割、打碾,每亩地的收益将更加有限,这种高投入、低收益的农业模式,使得土地产出在农民收入方面所占比重非常小。果业发展上,群众将大部分劳力投入果园管理中,既没有资金、也没有精力从事其他创收项目,苹果产业前期投入大,见效慢,在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情况下,增收渠道非常有限。定植苹果后,全村“果粮争地”现象较为突出,果农种粮吃饭只能依靠山地,但山地地质不好,耕作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粮食产量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负担。

三是从基础设施来看,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条件较差导致村级发展基础不牢。据村干部介绍,全村1354亩山地,其中25°以上的陡坡地面积达到1004亩,15—25°的坡地也将近350亩,这些土地进出道路不畅,现代化农具进不去,产出的粮食回收难,种、收全靠畜驮人背,老百姓只能自我调侃地称之为“扁担庄稼”。郭前沟社1.5公里的主干道路至今仍是土质路面,排水不畅,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群众意见很大。庄湾社45户的用电线路仍为低压线路,电力故障时有发生,电压过低时农户夜间的基本照明都成问题,并且输电线路老化严重,安全隐患比较突出,给农户生产生活用电及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村上主干道路宽度仅为3米,双向车辆交汇基本要“你躲我让”,随着村上的发展,以目前的路面,难以大型汽车通行和果品外销运输的需求。目前仍有395亩果园没有通电引水,也没有安装防护设施,用水用电跟不上,果园管理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四是从经济状况来看,集体经济收入过低、无力措办实事导致改善民生实力不足。村上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部分集体用地退耕还林补助、公用地承包费和转移支付的村级办公经费,全年仅为1.39万元,除去每年的报刊征订和办公运转等费用后,所剩寥寥无几。但每年村上办公费用、农民培训、果园管理等支出都在10万元以上,尤其是果园管理方面,乡村两级采取各承担一半费用的方法,每年都为农户无偿投放化肥、农药、地膜、套种作物籽种等,在集体收入不能保障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贷款的措施来解决,这对于本就薄弱的村集体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重重负债之下,村两委班子虽有心干事,但无力办事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比如,近几年,周边许多村都建起了文化活动广场,村上虽也有设想打算,但苦于没有资金,只能望而兴叹。全村虽然有95%的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由于医疗报销需要接通互联网,4.8万元的接口费用农民无力承担,村上也无力承担,群众看病、买药费用无法就近报销,只能年底到乡卫生院“算总账”。

五是从家庭支出来看,婚嫁看病建房支出大,负债过多导致农民收支失衡。该村近年来因结婚、患病、子女教育、修建房屋导致贫困或返贫的现象比较普遍。据统计,全村现有在校大学生和高中生65人,供读一个大学生每年支出在1.5万元以上,供读一个高中生每年支出在1万元左右,过高的教育支出使许多家庭陷入了困境。由于该村所处地理条件较之塬区乡镇较为落后,加之受社会风气影响,近年来结婚所需彩礼节节攀升,去年已经高达9万元,户因儿子结婚而债台高筑。还有部分家庭因患重大疾病不得不四处举债,以我联系的王润堂家为例,王润堂因患腿部恶性肿瘤,先后3次在西安等医院住院进行手术治疗,前后花费15万多元,除新农合报销4万多元外,至今还有11万多的外债,这对一个本就收入微薄的农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同时,由于受近年“5.12”地震、“7.23”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农户举债建房的现象也比较多,这些都是导致贫穷的重要因素。

六是从劳作投入来看,青壮年劳力外流,老龄化比较严重导致发展劳力供给不足。目前该村16岁以下的人口有173人,占全村人口的21.2%,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12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数的14.8%,下剩的劳动年龄人口,40%选择外出务工,实际留在村内的劳力少之有数,绝大多数家庭中只剩老人、妇女和儿童,这部分人体力不足、劳动效率不高,但却承担着家务、种养和果园务作等多项繁重的劳动任务。同时受年龄、教育程度等各方面条件所限,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劳作技术掌握不够。随着村内苹果产业快速发展,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强度越来越大,目前劳力现状显然远不能满足果园管理需求。在调查中,我了解到,有一户3口之家,儿子长年在外打工,两位老人年龄都在50岁以上,家中定植了9亩果园,种植20亩山地,还养了3头牛,这么重的劳动量,让我在对他们身体能否承受充满担忧的同时,也对耕作和果园管护质量产生质疑。

三、瞄准小康目标谋求致富良策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落脚点就是为了群众。面对农民群众对脱贫致富的极度渴望,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针对王家庄村目前现状和面临形势,我个人认为应该要抓住以下5个方面做文章。

第一、要抓住农民素质提升这一关键,在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上做文章。发展为了群众,发展更要依靠群众,这就要把提升农民素质紧紧抓在手中,抓出成效。一要抓紧抓好农民素质教育。要有效整合农民技术学校、远程教育等教学资源,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涉及“三农”工作的土地流转、农业科技、计划生育、安全维稳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政策意识、法制意识和发展意识。要抓紧抓好致富技能培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结合产业形势,利用个人自学、村上组织集中学习等形式,按照果树生长周期和各阶段产业管理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开展培训,着力提高果树、养畜、种菜等产业技术的管理落实效果。要积极开展外出务工技术培训,确保每个农民(至少每户有一人)都能拥有一技之长,实现在家创业是产业技术能手,外出务工是行业技能人才。要抓紧抓好农民思想观念转变。采取组织外出观摩、邀请专家到村讲课等形式,引导农民摒弃陈旧观念,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意识,提高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的主动性,为主导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奠定深厚基础。

第二、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在提高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水平上做文章。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要全力以赴抓好王家庄村苹果这一拳头产业,持之以恒地做好新技术的推广运用。要引导农民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尽快着手改变目前单纯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种植业结构,不断加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地膜小麦、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等旱作农业新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应用,充分论证、大胆尝试引进适生蔬菜、水果等新品种,努力培育1到2种本村特色产业,为农业生产注入更多的科技元素。要切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采取集体购置或引导农户自主购置等方式,添置一定数量的微耕机、大型喷药机等现代化农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苹果产业作为全村的重点优势产业,要抓好规模扩张、提质增效、延伸链条,实施塬面剩余耕地果园定植扫尾工程,实现全村塬区果园面积全覆盖;重点加强果园管理,特别是对今年即将进入挂果期的果园,要特别注意精心务作、特别注意病虫害防治、特别注意肥料投入。同时,要抓好果树行间套种,结合市场需求科学选择套种作物,提高果园配套收益。提前着手对果品市场进行考察,加大果品宣传推介力度,尽早达成销售意向,为果品销售做足准备。

第三、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重点,在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上做文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仍是农村发展的当务之急、改善民生的现实之需和主导产业的提升之基。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着力夯实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对1354亩山地进行整修,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要求,进一步改善耕地质量,完善基础设施,降低群众劳动强度。将涉及郭前沟社1.5公里社道列入村道硬化工程盘子,建成宽4.5米的水泥硬化路,从根本上改变沿途农户出行难的问题。协调电力部门对庄湾社低压线路进行重新规划,实施农电线路改造,架设220千伏电线1500米,保证农民用电正常。在去年村内果园供水管道压设的基础上,投资13.8万元,延伸管网8300米,达到园内灌溉无死角、全覆盖的目标。继续加大农村能源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普及户用沼气,提高沼气原料的使用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进行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垃圾集中填埋,彻底根治村庄面貌脏、乱、差的问题。

第四、抓住农民自我教育这一核心,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上做文章。要对现有村部进行维修扩建,加大配套建设力度,配齐配全相关设备设施,把村级活动场所和“农家书屋”的作用真正发挥起来,建立定期开放和值班制度,丰富报刊、图书内容,组织党员群众积极开展文化知识学习,满足农民对文化知识的多元化需求,最大可能地为农民创造学习条件,引导农民学知识、学文化,在全村营造崇尚学习、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要切实加大帮扶力度,开展“金秋助学”等活动,对单亲家庭和因子女教育致贫的家庭进行帮扶,给予适当资金补助,助推科教兴村。要持久深入地开展好“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培育树立一批文明新风先进典型,形成尊老爱幼、团结和睦、邻里互助、文明卫生、积极向上的良好村风。要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在村内修建农民文化健身广场1处,配套篮球架等体育健身器材,为群众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提供场所。鼓励民间文化人才组建各种健康的农民社团组织,开展健身活动、知识竞答、特长展示等活动,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第五、抓住村级班子建设这一保障,在发挥基层党组织及党员作用上做文章。党组织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党员队伍是推动农村发展进步、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要积极创新模式,组建专业经济合作社、产业党小组、农民工工会等组织,不断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引导村“两委”班子认真落实“双议双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掌握党员群众对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思、所盼,珍惜民力、集中民智,用最广大党员群众的意愿确定思路、指导工作,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落实好党员“三卡”管理制度、支委学习制度、议事决策制度和民主生活会等制度,鼓励村干部参加函授教育,抓好支委成员素质提升、任务完成、作风建设的督促考核。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党员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落实好党内关怀激励措施,培养优秀的村级后备干部,增强党员的示范带动意识,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2篇 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我国目前的人口13亿多,约有9亿农村人口,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长时间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农民的增收致富,教育发展不理想,资金不到位,农村失学率一直高于城市,城乡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财富差距扩大,两极分化严重,不能让我们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十分低下,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为贯彻落实《中共玉门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玉发【2023】10号)以及执行《玉门市疾控中心2023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玉疾控【2023】15号)文件精神,落实联村联户干部任务,是达到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脱贫致富的目的。

一、基本情况

(一)东湾村基本情况玉门市昌马乡东湾村位于昌马乡东南处,全村人口789人,共计221户,耕地4850亩,党员48人,4个党小组,成员7人,交叉任职,全村困难群众34户99人。

(二)帮扶对象基本情况潘述山,家庭人口1人,无劳动力,耕地面积0亩,因无劳动力而致贫,家住东湾村二组,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常言道:“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执政为民,说到底就是要切切实实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谋取福利。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进村入户,走到群众当中去,接接地气,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以脱贫致富。甘肃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正是加快全省脱贫致富步伐的实际举措。此举,一定会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我们必须看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节奏,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分期分批进行,保持工作连续性,一步一个脚印,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帮群众脱贫致富,否则就成了“应景之作”。为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扎实开展,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思想上重视,集中精力安排部署,可以通过集中辅导和讨论交流的方式,认真学习理解惠民政策,对难以把握和有疑问的地方,集中联系咨询相关业务单位,努力做到把政策吃准吃透,做到准确理解,灵活应用。有些干部“进村入户”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人到位了,心思和精力没有到位。虽说该看的地方看了,该去的地方去了,就是发现不了问题,对基层的情况若明若暗,心中无数;有的下去指手画脚乱指挥,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给基层添了乱,引起群众不满。

二、实施了走访纪实制度,联户干部将走访时间、走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等,认真详细地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步开展好联户走访工作的“参考书”。

三、真心实意做好事。按照胡___‘七一’讲话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着力点,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中的各种思想问题,往往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不解决实际问题,思想问题也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公仆意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群众,千方百计谋民利、造民福,真心实意排民忧、解民难,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才能真正感召群众、凝聚群众。村民反应比较多的现阶段问题都牵扯到农产品的生产、运输等。如:道路路况较差,老百姓出行、生产、生活方面的存在困难。与此同时积极联系农业技术专家,进行农业技术专题授课。

四、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首先必须从心底里视群众为亲人,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当前,群众主要的意见,集中反映在“门难进、人难见、事难办”。要充分发挥这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优势、了解民情、反映民意、解决矛盾,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群沟通主渠道的定位职能和运作方式。真正把群众看成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怀着赤诚之心、赤子之心,主动和群众接触、主动与群众交流、主动向群众问需,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认真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

五、紧紧依靠群众。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是党制定政策的基础”。领导者的思想是否符合实际、作出的决策是否正确,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最真切、最具体。要坚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甘当学生,问需于民,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觅得良策,真正使群众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依靠群众的力量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善于向群众学习,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帮扶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六、积极引导群众。坚持既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又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方法,因势利导,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

第3篇 2023村“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县委宣传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组织干部分批次深入庙渠乡黎明村开展村情村况调研,围绕该村重点发展的产业,制约发展的因素,脱贫致富的出路等一系列问题,采取深入了解,详细调查,认真摸排,广泛座谈,耐心交流等形式,对黎明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思考,制定帮扶计划,帮扶目标,帮扶措施等。

一、基本情况

黎明村位于庆阳市镇原县庙渠乡东南部,自然条件艰苦,地形半山半塬,交通十分不便,基础设施落后,资源相对贫乏,产业开发不足,致使群众增收困难。

全村共辖8个自然村,总户数393户,总人口1825人,劳动力9人,外出务工人员530人,劳动力文盲、半文盲人数为160人。有贫困户279户,贫困人口1259人,贫困面超过70%。全村耕地面积7600亩,多为山地,塬地较少,梯条田和川塬地面积300亩,人均耕地面积4.16亩。

(一)基础建设

水资源及水利设施:该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自来水入户105户,目前仍有25户群众存在人畜饮水困难,占全村总人户数6.3 %。

交通状况:村内行路路面等级低,晴通雨阻,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砂石公路通至2个自然村,总里程4.2公里,其余村组行路均为土质路面,迫切需要整修拓宽硬化。

电力设施:主要以照明等生活用电为主,通电农户393户,居民生活用电正常,但照明电线的网改地埋改造尚未全部完成。

(二)经济发展状况

农业方面:黎明村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糜子、黄花、果品、瓜类、蔬菜等。拥有日光温室10座,瓜菜种植面积640亩。苹果栽植面积150亩,挂果面积50亩,幼园面积100亩。

牧业方面:黎明村素有养殖传统。现有牛存栏量542头,羊存栏量__只,猪存栏270头。

(三)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现有村卫生所1处,医务室1间,医生2人。

文化教育:现有村小学1所,教职工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基本上达到了100%。村部设村级农家书屋 1处,乡村书画屋1处。

基层组织:黎明村委班子现有干部3人,平均年龄40岁左右,村部现有砖混结构办公用房7间,设村“两委”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计划生育工作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农家书屋、乡村书画屋、双联办公室、综治维稳办公室、妇女之家等。

二、致贫原因分析

通过对黎明村的村情、民情进行广泛调研、认真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该村农民致贫原因主要有:

(一)资源相对贫乏,自然条件艰苦。全村耕地大多数属于山耕地或坡耕地,作业机械化程度低,且田间耕作道路崎岖不平,农业发展先天条件不足。

(二)生产方式单一,产业开发不足。全村农业主要以传统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比重较小,且信息闭塞、缺乏技术、资金短缺,整体生产水平不高。

(三)基础设施薄弱,制约经济发展。村内农田水利设施逐年老化,致使人畜饮水困难,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降低。尤其是村内道路路面狭窄,土质疏松,下雨出行道路泥泞不堪,车辆通行困难,给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和物质运输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了全村的经济发展。

(四)思想消极保守,群众增收困难。村内现有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村民观念陈旧保守、思想保守,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机会少、能力差,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较难,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在较低水平徘徊。

三、帮扶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针对庙渠乡黎明村贫困村实际,县委宣传部按照“讲政策、听民声、帮小康、促和谐、夯基础”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全方位的帮扶工作。特别是结合部门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建立“文化联村”机制,注重精神帮扶,变“输血”为“造血”,为黎明村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思路、新气息,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送信息,提升群众文化水平。行动以来,宣传部先后向庙渠乡黎明村捐赠文化科技图书、光盘70多套,价值25760元,内容涉及种植养殖、农业科技、生活常识、医疗保健、文化建设等方面,不仅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而且能够有效提升群众文化水平,切实增加致富动力。同时,宣传部向庙渠乡捐赠电脑10台,向黎明村部捐赠39英寸液晶电视一台,在有效改善文化设施条件的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了解世界、拓宽视野的新工具、新途径、新方式。全县报刊征订工作开始后,及时联系邮政部门,由帮联干部自掏腰包,为23户帮联对象订阅《甘肃农民报》23份,为帮扶户来年致富提供信息渠道和技术支持。

(二)送书画,增强农村文化气息。积极组织县内书法名家深入基层创新开展“书法下乡进村”活动,为群众干部创作书画作品360多幅,并为56户群众义务书写更换了门牌。宣传部干部职工发挥特长,提前行动,认真为黎明村书写春联和中堂、四尺条幅等书法作品,做到“家家有字画、户户飘墨香”,切实营造文化氛围,增强文化气息。同时,配合全县的“千台大戏送农村”和“三下乡”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进行书画、剪纸、编织、刺绣、香包等文化艺术创作,不断培育文化主体,培养文化情趣,增强村民文化气质。

(三)送技术,提高文化产业技能。宣传部联合人社局、文广局、庆阳市“巧媳妇”编织有限公司和庙渠乡政府,共同举办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实用技能培训班,有效提升广大农民群众从业技能,不断培育繁荣文化产业经济。同时,切实深化文化技能培训成果,积极协调向县内外文化企业输出劳动力,帮助部分农民实现就近就业,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四)送思想,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一方面,联户干部分时节、分批次深入农户家中开展形势政策和理论教育宣讲活动148人次,尤其是适时开展了政策形势宣讲,并向帮扶户赠送辅导资料23套,有效增强了村民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引导群众树立了自主创业、竞争就业和多元化、多渠道致富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力度,积极开展以建设新阵地、培养新农民、创造新环境、开发新产业、打造新乡村、建设农村服务新社区为内容的“六新”创建示范活动,多方措施资金为黎明村村部改善办公条件,设置双联专栏,布置双联展室,提升班子组织领导能力,着力将该村建成县级村镇文化建设示范点和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

目前,通过县、乡、村共同努力,庙渠乡黎明村已逐步形成了以文育农、以文促农、以文富农的良好局面。同时,宣传部帮扶干部还竭尽所能,为帮扶户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帮助。春耕伊始,便及时为农户送去了春播化肥23袋,帮助困难群众尽快启动春耕生产。为改善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购买赠送营养包23份。资助高中在校学生27名,切实解决部分学生上学难问题。并组织干部职工向黎明村亲自书写赠送对联、书画作品1000多幅。为了改善黎明村的饮水条件,宣传部多方联系,争取扶贫资金12万为该村新修水塔一座,让帮联对象感觉到来自帮联单位和干部的关怀。__年帮联下乡进村入户活动为黎明村村民送去书写春联96幅、《甘肃农民报》、《甘肃法制报》共计300余份,棉被20条,棉衣30件,大米23袋。

四、对策建议

通过对黎明村的调研,也对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做好联系帮扶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加快推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应当重点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加强村基层党组织和村“两委”会建设,为黎明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一是帮助该村“两委”选好班子,健全制度,为其选好班子,选好领头人,发挥党员先进性,保持党员纯洁性,争创“五好”党支部,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带领群众致富,促进村级经济发展。二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三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必须牢固树立长期坚持、持之以恒的思想。推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不是一阵风,不是走形式,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省、市委决策的精神实质,着力消除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坚决克服一阵风的思想,坚决克服走过场的思想,长期坚持,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始终保持行动的方向性和有效性。要建立长效机制,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对所联系的贫困村、所联系的贫困户既要有长期坚持的要求,又要有阶段性的目标,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扎扎实实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要着眼长远,从长计议,综合施策,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帮扶措施,逐步加以推进。要有持之以恒的意识、思路、举措和状态,切实做到问政于民常态化、问需于民常态化、问计于民常态化,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不实现脱贫致富绝不松劲,不实现全面小康绝不脱钩。

(三)必须从村的全局着眼,从户的具体着手。加快推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必须从村的全局着眼,从户的具体着手,既要让单位联村有着力点,也要让干部联户有切入点,使联村和联户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整体推进,共同致力于为民和富民。要从全局着眼,坚持把加快联系村脱贫致富的重点放在整村推进上,把突破口放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升农村保障水平上,通过帮扶单位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着力改变贫困村的整体状况,以贫困村的整体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从具体着手,坚持把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关键放在搞好服务上,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头,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划策,既把脉、又造血,既扶贫、又扶智,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在服务中教育、引导、提升农民,增强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脱贫致富的能力。

(四)必须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要统筹各项工作,正确处理联村联户帮扶与中心工作关系,统筹兼顾,整体提升,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坚持把联村联户行动与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相结合,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强力推进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落实;坚持把联村联户行动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在农民增收致富上出主意、想办法,为联系帮扶村找准一个发展路子、制定一个脱贫计划、谋划一个主导产业,努力形成“大扶贫”的工作格局,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把联村联户行动与维护农村稳定相结合,围绕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疏导和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创造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把联村联户行动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帮助村“两委”班子加强思想建设, 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工作水平,使其真正成为服务广大农民的坚实基础;把联村联户行动与干部作风建设相结合,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与群众接触的实践中,提高个人素养,改进工作方式,端正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能力。要统筹资源利用,选准联系对象,选好帮扶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提出详细具体的帮扶办法和措施,把资源有效利用在需要帮助的对象上。

(五)必须坚持走产业富民的发展路子。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关键在产业。要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关键措施,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措施、解决发展资金。要突出养殖、果园等主导产业开发,着力在扩张规模、提质增效、增强关联、互支互促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产业对富民强村的支撑作用。要大力推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对本地农产品资源的消化能力、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要构建现代农村营销体系,培育主导产业农产品产地市场,整合农业主导产业品牌资源,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努力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要全力发展壮大劳务产业,切实加大贫困村劳动力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外出务工增收。同时,提倡和鼓励农民群众发展多种种植业、养殖业和第三产业,不断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新门路,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

(六)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贫困村未来的发展,必须依靠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而教育是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基础。要着眼长远,积极支持帮助贫困乡村发展教育事业,使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上来,把更好、更优的教育资源向贫困乡村倾斜,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引导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参加职业教育,掌握技术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同时,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通过开展“科普之冬(春)”,“科技活动周”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及“青年农民培训”工程,认真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举办各类实用技术、政策法规培训班等,广泛推广应用配方施肥、双垄沟播技术等农业增产技术,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应用科技的水平逐步提高,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七)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就能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制约贫困村脱贫致富。镇原作为全省欠发达县份,农村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艰苦,要实现脱贫致富就必须制定规划、分类实施,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要改善生产条件,在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的同时,持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力度,发展灌溉农业、设施农业,合理和永续利用土地、水、生物等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切实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改善居住条件,抢抓发展机遇和政策机遇,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路、水、电、气、房”,实施一批“五改三建”、危旧户改造、农村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和绿化美化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居住和出行条件。要统筹城乡发展,持续加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硬件设施建设力度,促使更多的公共服务向贫困村、困难群众倾斜,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下一步帮扶打算

为保障帮扶工作进一步取得实效,确保帮扶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双联”行动领导小组职能,加强与村里“两委”班子协调配合,由该村致富能手、贫困户代表、党员代表组成规划实施协调小组,切实加强指导协调、考察培训、监测评价等方面工作力度,共同推动帮扶计划落到细处、实处。

(二)落实工作责任。全体干部职工必须按要求及时进村入户,集中精力开展帮联工作。每年入户不少于8次,累计时间不少于3周。班子成员要带头进村入户,为其他干部作出表率。要建立工作台账,写好民情日记,切实掌握民意、解决困难,收获民心。

(三)严明纪律要求。帮联干部要遵守工作纪律,严以律已,规范行事,结合“八个不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等活动要求,坚持从基层、从一线做起,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宣传干部良好新形象。

(四)调解疏导情绪。了解联系户反映强烈的(含生产生活、基层组织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问题并认真研究,在做好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工作的基础上,协助村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了解掌握联系户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化解率力争达到100%,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风尚。

(五)积极推广典型。充分运用网络、报刊等媒体,继续加大帮扶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和社会氛围。对活动中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总结,大力宣传,推广土专家、种植能手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第4篇 2023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编者按】: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频道为您提供调查报告范文参考,以及调查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调查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根据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统一安排,我3次深入自己的联系点—星火乡王家庄村,围绕该村发展的“家底”是什么,制约因素有哪些,脱贫的出路在何方等一系列问题,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建议、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交流等形式,在对王家庄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剥茧抽丝”式的分析思考中,形成了发展规划和帮扶对策。

一、牢牢把握村情分析发展现状

王家庄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00户811口人,耕地面积2175.1亩,塬面面积821亩,仅占37.7%,山地1354.1亩,占62.3%,人均2.68亩,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定植果园687亩,退耕还林面积2216亩,三荒造林面积2100亩。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而杂,主导产业以苹果业为主,养牛业没有形成规模,农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贫穷村。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较少,全村从事建筑业的30户,从事运输业5户。__年,农民人均收入2994元,低于全县人均收入18.8个百分点。

摸清底子只能找对路子。在调研的过程中,我重点走访了14个因不同原因而致穷的贫困户,召开了不同层面的座谈交流会。在交谈中,农民普遍反映,虽然村上整体比较贫困,但近年来发展变化比较大,他们有着深切感受。综合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我认为王家庄村有四个方面的发展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殷实基础。

——农民求富愿望比较强烈,发展思想内力集聚。从座谈情况来看,贫困户虽然因各方面原因处于贫困状态,但是求发展、求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或抓好果园培植管理、或修建住房民居、或购置现代化农具、或外出务工创收,对家庭收入项目和居住条件改善都有着明确打算。由于塬地大面积种植苹果,粮食种植逐渐向条件艰苦的山地靠拢,耕作中存在诸多不便,农民饱受劳苦,进行梯田整修、改造产田的愿望强烈,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高涨。粮食种植投资大、效益低,农民自己也有了一本“收支账”,对于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业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实惠,感同身受。绝大多数群众求富思富的思想“内驱力”,必将成为尽早脱贫致富的动力之源。

——苹果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增收渠道有望拓展。王家庄村属于星火乡苹果产业起步最早、发展势头最好、最有望率先产生经济效益的村。据统计,全村塬面耕地已有83.7%纳入苹果栽植范围,苹果产业户人均占有果园面积0.85亩,最多的户达到11亩。 __年,已经有少数果树零星挂果,预计在__-__年将开始大面积挂果,届时苹果产业将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渠道。在座谈中,我向23名群众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92.9%的群众最关注苹果产业发展,认为最急需措办的实事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在即将挂果的攻坚期,农民在果园管理方面投入精力多、时间长,如白银科户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1亩,今年他放弃了外出打工的念头,专心进行果园管护,有他这种念头的农民在王家庄村不在少数。村上加大了果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投入,__年,采取贷款和自筹等方式,投资32万元,在292亩果园完成了引水通电和防护栏安装,有效解决了果园浇灌难、管护难的问题。

——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改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__年以来,村上先后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农电线网改造项目、自来水入户项目和村级道路硬化项目等,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之以前有了较大改善。全村目前建成牛棚80座,72户建成了沼气池,接通了沼气。除庄湾社外,其它6个社全部重新布设了高压线路和入户线路,新安装了2台大功率变压器,电力不足的问题有效解决。190个户接入了供水管网,从临近的罗家坡水厂引入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人畜饮水不再困难。__年,村上多方筹措配套资金,投资85.4万元,水泥硬化村级主干道路3条4公里,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同时,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100%。

——村级班子能够履职尽职,组织保障比较有力。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既是一面鲜明的旗帜,也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在调研过程中,我对该村班子履职情况进行了重点了解。王家庄村现有村干部4人,担任村干部年限最长的已达到30年,最短的也有__年,普遍具有多年的村级事务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群众组织能力、社会管理能力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85.7%的群众认为村干部能够胜任目前工作,78.8%的群众希望本届村“两委”班子继续留任,群众普遍认为村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协作,热心村级事务,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较好,在村中威信较高。去年果园引水时,村班子成员主动跑部门、搞衔接,申请县上水利部门免费投放水利管道5700米,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二、抓住发展瓶颈深挖致贫根源

只有把致贫的原因找准,把根源挖深,才能把思路理清晰,把措施定具体。导致该村贫穷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制约因素诸多,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从群众素质来看,受教育程度低、致富技能欠缺导致农民致富能力不强。在调研中,我发现,该村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不均衡、产业技术掌握不到位、致富技能欠缺的问题比较突出。村上统计数据显示,该村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人口达到407人,所占比例高达50.2 %。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农民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技术过程缓慢,在学习产业技术、掌握致富技能上事倍功半、提升过慢。全村现有的320名青壮年劳力中,能够熟练掌握建筑、运输、养殖、餐饮等实用技术的仅有35人,占10.9%。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因缺乏一技之长,一些收入高、待遇好的行业进不去,只能选择从事建筑小工、餐饮服务等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收入低的重体力工种,严重地制约了农民增收。就果产业而言,全村能熟练掌握果业技术的人屈指可数,多数农民在果园管理和技术关口只能依靠县、乡技术人员,甚至由乡、村干部及果业技术员代劳,日常管理和技术要求跟不上。同时,由于农民自学能力弱,对于农村实用技术教材和农家书屋藏书读不懂、学不会、用不上,虽然求富愿望强烈,但是苦于创业无门,只能盯着几亩地,守成有余,闯劲不足。

二是从产业发展来看,投入高收益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导致增收效益不高。国家税费改革后,不再向农民征收税费,并且每亩补助52元的粮食直补,但近年来,化肥、地膜、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节节攀升,而粮食价格却基本保持平稳不变,种粮只能让农民停步在吃饱饭、满足基本生活的阶段,致富奔小康无从谈起。我与农户粗略算了一账,按照今年的农资价格,种植一亩小麦除投劳外,投入高达240元,以目前的粮食价格,每亩地净收益只有350元左右。在收获季节,因劳力不足,如再雇劳收割、打碾,每亩地的收益将更加有限,这种高投入、低收益的农业模式,使得土地产出在农民收入方面所占比重非常小。果业发展上,群众将大部分劳力投入果园管理中,既没有资金、也没有精力从事其他创收项目,苹果产业前期投入大,见效慢,在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情况下,增收渠道非常有限。定植苹果后,全村“果粮争地”现象较为突出,果农种粮吃饭只能依靠山地,但山地地质不好,耕作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粮食产量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负担。

三是从基础设施来看,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条件较差导致村级发展基础不牢。据村干部介绍,全村1354亩山地,其中25°以上的陡坡地面积达到1004亩,15—25°的坡地也将近350亩,这些土地进出道路不畅,现代化农具进不去,产出的粮食回收难,种、收全靠畜驮人背,老百姓只能自我调侃地称之为“扁担庄稼”。郭前沟社1.5公里的主干道路至今仍是土质路面,排水不畅,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群众意见很大。庄湾社45户的用电线路仍为低压线路,电力故障时有发生,电压过低时农户夜间的基本照明都成问题,并且输电线路老化严重,安全隐患比较突出,给农户生产生活用电及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村上主干道路宽度仅为3米,双向车辆交汇基本要“你躲我让”,随着村上的发展,以目前的路面,难以大型汽车通行和果品外销运输的需求。目前仍有395亩果园没有通电引水,也没有安装防护设施,用水用电跟不上,果园管理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四是从经济状况来看,集体经济收入过低、无力措办实事导致改善民生实力不足。村上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部分集体用地退耕还林补助、公用地承包费和转移支付的村级办公经费,全年仅为1.39万元,除去每年的报刊征订和办公运转等费用后,所剩寥寥无几。但每年村上办公费用、农民培训、果园管理等支出都在10万元以上,尤其是果园管理方面,乡村两级采取各承担一半费用的方法,每年都为农户无偿投放化肥、农药、地膜、套种作物籽种等,在集体收入不能保障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贷款的措施来解决,这对于本就薄弱的村集体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重重负债之下,村两委班子虽有心干事,但无力办事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比如,近几年,周边许多村都建起了文化活动广场,村上虽也有设想打算,但苦于没有资金,只能望而兴叹。全村虽然有95%的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由于医疗报销需要接通互联网,4.8万元的接口费用农民无力承担,村上也无力承担,群众看病、买药费用无法就近报销,只能年底到乡卫生院“算总账”。

五是从家庭支出来看,婚嫁看病建房支出大,负债过多导致农民收支失衡。该村近年来因结婚、患病、子女教育、修建房屋导致贫困或返贫的现象比较普遍。据统计,全村现有在校大学生和高中生65人,供读一个大学生每年支出在1.5万元以上,供读一个高中生每年支出在1万元左右,过高的教育支出使许多家庭陷入了困境。由于该村所处地理条件较之塬区乡镇较为落后,加之受社会风气影响,近年来结婚所需彩礼节节攀升,去年已经高达9万元,户因儿子结婚而债台高筑。还有部分家庭因患重大疾病不得不四处举债,以我联系的王润堂家为例,王润堂因患腿部恶性肿瘤,先后3次在西安等医院住院进行手术治疗,前后花费15万多元,除新农合报销4万多元外,至今还有11万多的外债,这对一个本就收入微薄的农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同时,由于受近年“5.12”地震、“7.23”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农户举债建房的现象也比较多,这些都是导致贫穷的重要因素。

六是从劳作投入来看,青壮年劳力外流,老龄化比较严重导致发展劳力供给不足。目前该村16岁以下的人口有173人,占全村人口的21.2%,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12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数的14.8%,下剩的劳动年龄人口,40%选择外出务工,实际留在村内的劳力少之有数,绝大多数家庭中只剩老人、妇女和儿童,这部分人体力不足、劳动效率不高,但却承担着家务、种养和果园务作等多项繁重的劳动任务。同时受年龄、教育程度等各方面条件所限,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劳作技术掌握不够。随着村内苹果产业快速发展,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强度越来越大,目前劳力现状显然远不能满足果园管理需求。在调查中,我了解到,有一户3口之家,儿子长年在外打工,两位老人年龄都在50岁以上,家中定植了9亩果园,种植20亩山地,还养了3头牛,这么重的劳动量,让我在对他们身体能否承受充满担忧的同时,也对耕作和果园管护质量产生质疑。

第5篇 2023人社局“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调研报告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是省委实现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一项重大决策,县委要求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行动起来,竭尽全力,联系群众,为民富民,保持稳定,立足长远,促发展,建和谐。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在全局统一安排下,我多次深入自己的联系点——羊井子湾乡榆树井村一组,调查了解农户情况,围绕该村组发展的“家底”是甚么,制约因素有哪些,脱贫的前途在何方等一系列题目,在对榆树井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剥茧抽丝”式的分析思考中,构成了发展规划和帮扶对策,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榆树井村基本情况

榆树井村为移民村,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而杂,主导产业以葡萄业为主,基本无养殖业,农民收进主要依托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贫困村。

(二)帮扶对象基本情况

崔腾信,家庭人口4人,劳动力2人,文化程度较低。耕地面积11亩,无特色种植业,无养殖业,家住东湾村二组, __年人均纯收入不足三千元。

二、制约农户致富的瓶颈

根据调查走访,制约崔腾信家庭致富的瓶颈有两个因素:一是人多地少,二是缺少劳力和技术。

三、帮扶思路及措施

针对致富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实施办法,采取技术引领、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形式,从实际出发,坚持“输血式”帮扶和“造血式”帮扶并重,注重“造血式”。实行物质帮助与观念转化相结合解决临时性问题与健全完善长期性机制相结合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通过进村入户,政策法规宣讲,实地调研,座谈讨论等方式,结合生产,帮助帮扶对象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计划,从调整种植结构、转换经营方式、扩大规模种植养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工夫,促进增收。 2、送温暖办事实。在农忙季节和重大节假日进行物质帮扶。送化肥、筹集农资等农户必须的生产生活品。 3、做好政策宣传、信息服务。为贫困户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带去致富信息项目,助农增收,脱贫致富。 4、做好帮扶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提高贫困户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贫困户收入。5、坚持输血与造血相并重,扶贫与扶志结合,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克服过去养成的“等、靠、要”思想,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政策引领、能人带动、自食其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定理想信念。

常言道:“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执政为民,说到底就是要切切实实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谋取福利。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进村入户,走到群众当中去,接接地气,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以脱贫致富。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正是加快全省脱贫致富步伐的实际举措。此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我们必须看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节奏,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分期分批进行,保持工作连续性,一步一个脚印,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帮群众脱贫致富。

第6篇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我国目前的人口13亿多,约有9亿农村人口,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农民的增收致富,教育发展不理想,资金不到位,农村失学率一直高于城市,城乡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财富差距扩大,两极分化严重,不能让我们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十分低下,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为贯彻落实《中共永昌县委关于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县委发〔__〕15号)以及执行《永昌县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永教字〔__〕80号)文件精神,落实联村联户干部任务,是达到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脱贫致富的目的。

一、基本情况

(一)梅家寺村基本情况

梅家寺村属焦家庄乡管辖的行政村之一,全村共辖9个村社,554户,2180口人,总耕地面积3880亩,人均1.8亩,上年人均纯收入5721元。该村产业主要以种植、畜禽养殖和劳务输出、个体经商为主,92户种植塑料大棚;31户建有养殖暖棚;建有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室,电视电话普及,77户从事个体经商。村内道路硬化4.6公里。上年有215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143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110户人家常年在城镇居住。全村共有贫困户数98户,294人。

(二)帮扶对象基本情况

根据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县教育局的工作安排,学校安排11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和17名教师直接参与联村联户行动,共联系梅家寺村39户困难群众。该村致贫原因主要有:一是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二是信息闭塞,很多农业信息不能及时了解;三是农村致富能手少,科技力量跟不上,缺乏新思路新方法;四是个别家庭由于老弱病残障的原因,经济收入来源少,致富难度大。

二、主要做法

(一)迅速传达学习,统一思想认识。

县教育局召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动员大会之后,我校召开了专题会议及动员大会,学习、领会和传达了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及市、县有关“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并学习了县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统一了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认识,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永昌县职业中学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研究部署了现阶段工作,抽组专门人员经办具体事务,把“双联”行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为积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安排部署。

为保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顺利开展,我校召开了会议专题研究行动部署事宜,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党支部书记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日常事务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有效保证了“双联”行动的有序开展。

(三)深入现场对接,靠实帮扶责任。

1.进村入户,调查摸底,签订帮扶责任书。

根据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县教育局的工作安排,抽调11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和17名教师直接参与联村联户行动。在校长、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分期分批深入联系村焦家庄乡梅家寺村39户贫困户家中,进行细致地调查摸底后,与之一一签订了帮扶责任书。在入户过程中,严格遵守“八个不准、”“三个防止”纪律要求,吃、行等都是自己解决,做到了不扰村、不扰民、不花村组和群众一分钱。

2.根据实情制定发展规划。

我校帮扶干部与乡村干部一起走访了特困户,同他们交流,座谈沟通,详细了解帮扶户的家庭人口情况、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子女上学、看病就医、农作物耕种、禽畜养殖等相关情况,查看农户家庭的住房、生产生活用具,询问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同时与村委会干部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村情民情,并与乡村干部共同商讨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对梅家寺村的今后发展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会诊”,提出了基本的工作思路,初步明确了帮扶的基本目标,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将帮扶对象全部落实到每名干部或教师身上,落实了帮扶责任,明确了帮扶方向。

3.宣传引导,物资帮扶,解决农户目前的困境。

入户调查时,我们重点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帮助贫困户树立新的生产生活理念,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观念,移风易俗,破旧立新。根据联系村和联系户的实际情况,和村干部一道,探讨确定了初步的帮扶计划,并为联系村送去了3000元的扶持资金,价值3354元的化肥78袋,价值__元的水泥五吨,捐赠图书1025本,帮系村和联系户解决了眼前的实际困难。

三、存在的问题

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单位的指导下,我校联村联户工作有序开展。在“双联”工作过程中,我们虽然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部分帮扶户老弱病幼,需赡养和抚养,凭个人之力无法解决,这对帮扶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阻力。

(二)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三)信息闭塞,很多农业信息不能及时了解

(四)农村致富能手少,科技力量跟不上,缺乏新思路新方法。

(五)由于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只能利用双休日开展“联村联户”活动。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初步的摸底调查情况,我们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在广大师生中、联系农户间坚持不懈地宣传省委省政府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立足推动转型跨越新实践、着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要求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决策。

(二)从农户最迫切的需求出发,解决实实在在存在的难题。学校努力做到“四个一”,联系干部认真落实“四帮四抓”,帮助贫困户做到“四个一”和“四个到户”,力争使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社会稳定最突出的矛盾以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反映、早掌握、早处理。

(三)充分利用双休日时间入户走访、农情调查、专题调研,严明工作纪律,达到入户要求,记好“民情日记”,尽最大努力做到教学工作和“双联”活动两不误。

(四)根据联系村和帮扶户的情况,制订并落实好帮扶计划,先解决当前在生产、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再商讨探索脱贫致富的新途径和新举措。

(五)实施走访纪实制度,联户干部将走访时间、走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等,认真详细地记录下来,作为进一步开展好联户走访工作的“参考书”。

(六)积极引导群众。坚持既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又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方法,因势利导,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

第7篇 2023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我国目前的人口13亿多,约有9亿农村人口,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长时间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农民的增收致富,教育发展不理想,资金不到位,农村失学率一直高于城市,城乡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财富差距扩大,两极分化严重,不能让我们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十分低下,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为贯彻落实《中共玉门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玉发【__】10号)以及执行《玉门市疾控中心__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玉疾控【__】15号)文件精神,落实联村联户干部任务,是达到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脱贫致富的目的。

一、基本情况

(一)东湾村基本情况玉门市昌马乡东湾村位于昌马乡东南处,全村人口789人,共计221户,耕地4850亩,党员48人,4个党小组,成员7人,交叉任职,全村困难群众34户99人。

(二)帮扶对象基本情况潘述山,家庭人口1人,无劳动力,耕地面积0亩,因无劳动力而致贫,家住东湾村二组,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常言道:“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执政为民,说到底就是要切切实实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谋取福利。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进村入户,走到群众当中去,接接地气,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以脱贫致富。甘肃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正是加快全省脱贫致富步伐的实际举措。此举,一定会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我们必须看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节奏,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分期分批进行,保持工作连续性,一步一个脚印,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帮群众脱贫致富,否则就成了“应景之作”。为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扎实开展,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思想上重视,集中精力安排部署,可以通过集中辅导和讨论交流的方式,认真学习理解惠民政策,对难以把握和有疑问的地方,集中联系咨询相关业务单位,努力做到把政策吃准吃透,做到准确理解,灵活应用。有些干部“进村入户”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人到位了,心思和精力没有到位。虽说该看的地方看了,该去的地方去了,就是发现不了问题,对基层的情况若明若暗,心中无数;有的下去指手画脚乱指挥,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给基层添了乱,引起群众不满。

二、实施了走访纪实制度,联户干部将走访时间、走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等,认真详细地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步开展好联户走访工作的“参考书”。

三、真心实意做好事。按照胡___‘七一’讲话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着力点,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中的各种思想问题,往往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不解决实际问题,思想问题也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公仆意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群众,千方百计谋民利、造民福,真心实意排民忧、解民难,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才能真正感召群众、凝聚群众。村民反应比较多的现阶段问题都牵扯到农产品的生产、运输等。如:道路路况较差,老百姓出行、生产、生活方面的存在困难。与此同时积极联系农业技术专家,进行农业技术专题授课。

四、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首先必须从心底里视群众为亲人,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当前,群众主要的意见,集中反映在“门难进、人难见、事难办”。要充分发挥这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优势、了解民情、反映民意、解决矛盾,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群沟通主渠道的定位职能和运作方式。真正把群众看成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怀着赤诚之心、赤子之心,主动和群众接触、主动与群众交流、主动向群众问需,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认真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

五、紧紧依靠群众。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是党制定政策的基础”。领导者的思想是否符合实际、作出的决策是否正确,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最真切、最具体。要坚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甘当学生,问需于民,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觅得良策,真正使群众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依靠群众的力量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善于向群众学习,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帮扶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六、积极引导群众。坚持既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又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方法,因势利导,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

《为民富民调研报告(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