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高中语文教学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三级分层达标教学实验课题研究总报告
宁阳四中 程国栋
一、简介部分
1、标题“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课题”研究总报告
2、摘要
本报告主要阐述宁阳四中“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课题小组对“三级分层达标实验”内涵的理解、体会,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实验中使用的方法,实验的发现和结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各种实验数据以及今后的建议。
3、内容结构图
一、实验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理论基础、目的、意义。
1、 研究方法
2、 研究对象
二、实验、研究程序 3、实验时间
4、实验过程及步骤
三、实验研究发现和结论
四、分析和讨论
五、建议
六、参考文献
二、主体部分
(一)、实验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段时间以来,大部分语文老师的教学仅仅是满足于让学生“知道”,是一种单纯的机械的“告诉”方式。不少老师把高考内容前置的做法更是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是语文性质的异化,这种做法必然会使语文教育丧失人文性,使学生既无文化,也就是无文明化;也无人化,也就是无个性化。现行的语文阅读教学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必须改革。
传统语文教学存在很多好的做法,应该继承和发扬。朱熹说过:“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这句话很好地概括出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熟读、精思、博览、多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读”要读得“熟”,不单要如此,还要做到“精思”。何为“精思”?朱熹说过的读书的“三到”,即“口到”、“眼到”、“心到” ,就能做到“精”。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说明“精思”在阅读过程中是很必要的。“熟读”只是一种读书要达到的熟读程度,“精思”则是更深一步的加工过程。只有我们做到“精思”了,我们才能在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才能将已读之文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精思”是一个过程,是不断领悟的过程,是伴随着“读”的过程反复进行的。“熟读”伴随着“精思”,不断地反复,不断地深化。
好多人都误以为传统语文教学让学生背诵,是死记硬背,是扼杀他们的天性,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传统语文教学的“背”是为了吸收、借鉴更优秀的成份来内化、美化自己的修养和文笔。也许学生在最开始时不能对其学习背诵的文章有所领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悟性也会增长,那时便会猛然醒悟。可是如果等他们能领悟时再学再背,恐怕已经晚了!为什么呢?一方面,那时再开始背,开始学和从小便开始积累,从占有的量上就能看出差别;另一方面,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当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记东西最快,印象也最深,传统语文教学很好的利用了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这一特性;等再大一些,人的记忆力会退化,记东西会很慢,很吃力,便失去了这一先机。
教育部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组组长、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巢宗祺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设计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三级达标实验课题。本课题的内涵简单描述如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两年多的学习,使参加实验的学生高中语文水平,在不同的基础上分别达到以下三个不同层级:第一层级,熟练诵读300篇经典名诗文的“温饱型”水平;第二层级,在第一层级基础上再精读100(或80)篇现代诗文和一两本经典名著,学会阅读经典的“小康型”水平;第三层级,在前面两个层级的基础上达到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以探究为主的“富足型”水平。
这一课题必将进一步深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探索语文学科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推进山东省的素质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实验、研究程序
2023年9月,我们宁阳四中有幸被选为“三级分层达标”省级教学实验课题最早的10个实验学校之一。这个实验课题能够花落四中,是对我们学校多年重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学校重视抓素质教育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我们学校多年重视语文教学工作的充分肯定。
实验开展两年来,学校王校长、贾校长、赵校长多次对实验的规划、安排作了具体的要求;对实验的进程非常关注,经常给予指导;教学科研处、教导处、高中三个年级也都对本次实验给予大力支持,课题组举办的各种活动各个单位都全力配合。课题组成员更是倍加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扎实工作,大胆创新,科学实践,全力以赴。两年来,我们确定的“在活动中提高兴趣,在活动中增强底蕴”的实验构想已初见成效,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较大提高。
1、研究方法
①调查法:这个课题必须先进行问卷调查,摸清学生的基础,这样才能知道课题结题时学生的进步情况。
②测验法:因为古诗文背诵本来就是高考必考内容,进行这个试验后平时考试时要增大古诗文背诵分数,这是调动学生积极背诵的有效手段。
③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及时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感悟、体会、经验、教训总结下来,为今后实现高效课堂提供第一手资料。
④个案研究法:实验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个案:比如有的学生特别擅长古诗文诵读,有的学生特别擅长写作,有的学生背古诗很费劲,有的学生对古诗毫无兴趣。对这些情况,我们要跟踪培养,个别指导,研究他(她)的学习方法与特点,用于指导其他同学,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2、研究对象
我们选定宁阳四中2023级从高一开始进行实验,该年级共有13个班。该年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读书较少,知识面较窄,视野不够开阔,中考语文成绩较低。
3、实验时间
2023年9月--2023年9月。
4、实验过程及步骤
两年来,我们先后作了如下工作:
⑴、2023年3月,成立学校“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三级分层达标’教学实验课题”课题组,学校赵校长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会上,课题组组长做了开题报告,赵校长作了重要讲话。
⑵、2023年4月,课题组全体成员广泛搜集实验课题材料,认真学习巢宗祺教授有关理论,深刻领悟实验课题精神,为实验的顺利开展作了充分的准备。
⑶、2023年9月,对实验年级进行《高一学生古诗词积累与欣赏情况调查问卷》,全面了解学生古诗词积累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动员学生投入到实验中来。
⑷、2023年9月26日,举办“与祖国共奋进,与学校共发展”诗歌朗诵会,高一、高二两个年级2000多人参加,比赛共评出一等奖6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13人。比赛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了同学们的学习气氛,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意识,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爱校热情,为“三级分层达标”教学实验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⑸、2023年,学校“岱蕾”文学社成立,定期出版校刊《七彩虹》,同学们有了自己的写作园地。
⑹、2023年12月11日晚19时-21时,在学校体育馆举办“好读书,读好书”学生读书笔记征文比赛活动。本次比赛要求实验年级参赛时必须从《古诗文诵读》一书中任选一首进行写作,可以鉴赏语言,可以分析手法,可以进行文学性的改写,可以写思想上的感悟等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⑺、2023年3月在高中三个年级开展了“爱祖国 爱家乡 唱和谐”征文比赛。
⑻、2023年6月举办了“古诗文活动”成果汇报演出,实验年级的同学通过小品、相声、诗歌朗诵等形式,将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感悟用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表演细腻、逼真,现场气氛热烈,展示了实验年级同学的风采,也证明了实验课题对同学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宁阳电视台、泰安电视台先后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⑼、2023年9月,我们布置学生认真阅读《现代文诵读(上)》《现代文诵读(下)》,要求学生整理好梳理本、摘抄本、心得本。
⑽、2023年12月,我们安排了“《平凡的世界》主题阅读”活动。
⑾、2023年4月,为进一步推动“三级分层达标” 省级语文实验课题在我校的顺利开展,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学涵养、人生修养,展现学生的文才,举办了第二届“读书笔记征文活动”,比赛将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进行,高一年级参赛时从《古诗文诵读》一书中任选一首进行写作,可以鉴赏语言,可以分析手法,可以进行文学性的改写,可以写思想上的感悟等等;也可以写读《平凡的世界》后的感悟。高二年级参赛时必须从《现代文诵读》一书中任选进行写作,可以鉴赏语言,可以分析手法,可以写思想上的感悟等等。
⑿、2023年4月,我们在实验年级进行了书法比赛。
⒀、2023年6月举办“我看《三国》人物”征文活动。
(三)、实验研究发现和结论
通过两年的探索,“三级分层达标”实验已初见成效。我们认为,学生在如下方面有所收益。
1、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学科本来是最美的一个学科,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学科。但是,由于前几年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学习成了单纯的机械的做题的训练,有人还美其名曰“语文理科化”,让语文彻底失去了美感,学生语文学习毫无兴趣和热情。“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让语文教育回归本质,不用去考虑什么主题,不用去管什么表现手法,不用去做那些乏味的练习题,由背诵开始,到美的感悟与体验,到自我鉴赏与评价,发自内心,源自真情,热情高涨,兴趣浓厚,长此以往,定会厚积薄发,发生质变。
2、学会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都喜欢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变成了做题的机器,实际上,这种盲目性的做题或许短时间会让你的成绩有一点提高,但从长远来看,对人的发展没什么益处。因为这种做法限制了人的视野,变窄了人的思路,捆住了人的想象,扼杀了人的创造。“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思考胜过盲目做题,让学生养成了静心读书、大声读文 、积累梳理 、学会倾听 、主动交流等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与习惯的养成,必然会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3、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在“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背会大量优美的古诗文,阅读大量有深度的现代文外,我们又通过年级每周出版的刊物《文笔精华》,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相关文章,如:卞毓方的《文天祥千秋祭》、《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张家界》、《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天意从来高难问--晚年季羡林》等散文;梁衡的《晋祠》《夏》《觅渡、觅渡、渡何处?》《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散文;还有余秋雨、毕淑敏、李存葆,贾平凹等当代散文大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或优美,或深刻,获厚重,获哲理,学生通过读这些作品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为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提升了语文素养。两年多的实验,学生不仅重视了广泛阅读,更重视了识记背诵。学生受到了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了民族的文化智慧,培养了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5、学生入校成绩与高一市统考成绩对照及高二成绩对照表
平均分
1班
3
4
5
6
7
8
9
10
11
2023年9月
90.89
91.05
91.11
91.86
93.08
91.55
88.78
90.28
91.81
89.98
92.06
2023年1月
93.45
92.44
91.34
92.09
95.02
93.67
90.56
91.34
92.77
89.88
93.45
2023年7月
94.56
93.34
92.88
92.75
95.67
94.45
91.56
93.01
93.49
91.07
94.06
2023年1月
96.45
94.67
94.09
94.49
96.57
95.08
93.88
94.67
94.66
92.56
94.81
2023年6月
96.96
96.56
95.88
95.36
97.88
97.06
95.89
95.98
96.74
95.85
96.06
(四)、分析和讨论
1、采用灵活多变的背诵竞赛形式,是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的有效手段。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采用过的“课前三分钟速背赛”“一月个人达标赛”“班内小组赛”“古诗文活动成果汇报演出”等形式,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带着目的去背,带着目标去背,记忆的速度会很快,记忆的效果会更好。
2、诵读与默写相结合,会让学生背的更准,记住的时间更持久。
3、诵读与改写、扩写、写作相结合,比如为新课文设计导语、意境描述等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这样做会让学生从更深的层面去研究诗,会不断增加学生语言表达中的“诗味”,会提高学生的修养。例如在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要求同学们运用联想、想象,写一个片段,描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景象。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我们要求学生以此诗为文本,扩写成散文。学习了《阿房宫赋》、《六国论》以后,我们课题组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苏洵认为,六国灭亡“弊在赂秦”;杜牧认为,“灭六国者六国也”;二人的观点有什么异同?请学生根据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以“居安思危”为话题的作文,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为鼓励学生扩大课外阅读,积极展开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大胆发挥想象,我们课题组结合中国四大名著展开了“走近经典”的读书活动。我们先后安排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三国演义》的阅读活动。为配合这次活动,我们还专门找时间为学生放映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断,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学生由此写出了一些读书笔记,如《看三国,品人生》《我看“七擒孟获”》等。
4、诵读方法的指导必须到位。每次读,教师都应该让学生说说有没有读出语调、重音、停顿、速度与节奏的变化,让学生体会朗读的技巧。在达到一定的共识后,再请朗诵出色的学生范读或老师范读,深情并茂的节奏、韵律,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较快地进入诗歌的意境。而学生也能在自己反复的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
5、诵读与教学相结合,诵读与传统文化教育、与育人教育相结合。背诵古诗,不是单纯的去背,去记忆,而是为了鉴赏,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所以,必须与教学相结合,与传统文化教育、与育人教育相结合。我们在教学中,及时的将课文中涉及到的古诗、作者、背景、写作技巧、文化常识、人文精神介绍给学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情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比如,在讲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我们利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为学生介绍了“三月三”这个传统文化节日,并向学生展示了媒体上报道的各地华夏儿女身穿汉服到郊外踏青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渴盼。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书写《兰亭集序》第一段,予以展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在学习的李密《陈情表》一文时,我们课题组成员曾做过一项调查: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结果不容乐观,每个班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这些90后的孩子,只知道惦记着父母给他们过生日,哪里记得父母的生日;只知道要求父母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哪里想到过照顾父母;只知道自己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闹,甚至威胁父母要离家出走,要自杀,哪里想到过父母的感受……由此看来,传统的孝道在当代青少年的心目中已过于淡薄。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认为应该利用我们的教材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内涵,像孝道、礼仪等等。我们以“孝”为主题,编选了一期阅读材料,其中有毕淑敏的散文《孝心无价》、刘吾福的小说《孝》、邓炳荣的小说《疼痛的孝心》等,并趁热打铁,为学生布置作文题“谈孝道”,每位学生都写出了自己深刻地感受。
不仅如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注重发现古人身上的传统美德,并作为自己今后修身立德的榜样。例如,屈原保持自己的高洁的节操,“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李白刚正不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白居易哀民生之多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文天祥一心爱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儿寒乎?欲食乎?”所流露的对亲情的珍惜……这些出自课文的名言警句,在学生的随笔和作文中经常出现,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6、教师的督促、检查、评价必须到位,没有落实的布置只能是空的布置。教师的检查要成为常态。
(五)、建议
1、提高高考试卷中默写题目的分值或举办全省范围的古诗文诵读大赛,从根本上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推动这一实验的进行。
2、省教研室出台文件,把《古诗文诵读》《现代文诵读》变成选修教材,替换现有的《唐诗宋词鉴赏》。
3、进一步解放老师们的思想和观念,切实让老师们理解并贯彻厉复东老师说的“要站在课程标准的角度理解课题,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不是把课题纳入常规教学,而是把一切常规教学纳入课题。目的只有一个: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理念。切实解决语文教学中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看分数、不看素养的粗浅的做法。切实解决实验过程中几张皮的问题。
(六)、参考文献
1、朱熹:《朱子读书法》,《青海师专学报》,1996年7月,第27页。
2、柯昌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第三中学):《传统语文教学vs新课改》。
3、王景华 厉复东:《古诗文诵读》“编写说明”,电子工业出版社,2023年10月。
4、厉复东老师、巢宗祺教授济南、日照会议记录
三、附录(致谢、插图列表、表格列表)
(一)致谢
1、向巢宗祺教授、厉复东老师、侯成宾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2、向孙蕊老师、王洪民校长、贾存胜校长、赵峰校长以及宁阳四中各中层部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二)三级分层达标实验教师研究成果汇总
教师姓名
教学科研成果
朱永明
《5年高考3年模拟·高中语文必修三》(副主编)
朱永明
《中学教材学习讲义·高中语文必修三》(副主编)
程国栋
《高中语文复习指导与训练》(编者)
程国栋
语文学习报(2023年第6期):《为青春喝彩》
程国栋
语文学习报(2023年第9期):《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
程国栋
新课程报·语文导刊(第27期):《如何写文艺评论》
程国栋
新课程报·语文导刊(第38期):《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名臣良将》
程国栋
新课程报·语文导刊(第47--52期):《高考作文专辑》
程国栋
新课程报·语文导刊(2023年第3期):《语言运用分类训练》
侯代泉
《高中作文阶梯训练(高一)》(参编)
侯代泉
《高中作文阶梯训练(高三)》(参编)
侯代泉
《2023年高考满分作文评析与阅卷报告》
侯代泉
《2023高考通关》(主编)
侯代泉
学生新报·高中语文:《秋日恋歌》
侯代泉
语文学习周报·高考版(第24期):《诗性语言,妙悟人生》
(三)三级分层达标实验教师与学生获奖汇总
获奖教师
获得奖项
程国栋
《语文学习报》教师指导奖
郝风华
泰安市教学研讨会公开课
郝风华
泰安市优质课二等奖
郝风华
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
郝风华
泰安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
郝风华
宁阳县艺术节诗歌朗诵一等奖
王晓敏
泰安市优质课一等奖
王晓敏
泰安市征文比赛优秀辅导奖
王晓敏
宁阳县诗歌朗诵优秀辅导奖
篇二 《聋校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的研究》实验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
语文教学中聋生常表现出被动、进程缓慢、学不致用、厌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聋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聋校整体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耳聋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缺陷补偿,我开展了“聋校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的课题研究活动。
此次实验的目的,希望通过有针对性地实验研究,探索出适合聋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聋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以便形成理论,指导今后的实践工作。
二、理论假设
通过语文课教学的悉心培养,使耳聋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信心,好学、乐学祖国的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普遍提高,能够有效地运用语言,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够阅读书籍报刊增长知识,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
三、实验设计
实验目标
通过此项实验,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耳聋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加快耳聋学生回归主流社会的进程。通过实验,积累总结教育教学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被式的选择和组织形式
样本:以本校XX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
组织形式:非对等组前后测设计。
自变量及其控制措施
自变量
(1)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通过句、节、段训练培养学生语言逻辑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通过听(看)话、说话训练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4)注重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由读感悟的能力。
(5)加强背诵指导,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6)加强与人交流思想的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
控制措施
(1)在实践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看图学词学句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上,我主要运用直观演示教学提高耳聋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发挥视觉优势,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字词的方法。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利用字典提高学习质量的方法。
(2)通过听(看)话,说话训练让耳聋学生在语言实践练习中提高口语表达力。通过研究,我总结出了三种有效途径:(一)紧密结合语文教材,做好学生基本词汇的听说读写训练。(二)在活动中训练听说能力。(三)创设专题情境,训练听说能力。
(3)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语言表达提高可能。学生哪怕微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使其对自己的表达充满信心。
(4)强化记忆是聋生掌握语言的基础
聋生的视觉形象的记忆有着极大的优越性。我们可以充分发展耳聋学生的记忆优势,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语言材料和掌握语言规则和顺序,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
a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加强对语言的记忆
在看图学文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我一边指导学生观察,一边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表达。通过多种器官的参与,学生容易记忆,能有效地积累语言文字。
b借助形象直观加强语言记忆
要合理选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强化语言记忆创造有利的条件。因为万物都是通过具体形象才能进入人的意识,当我们借助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到课文里的具体形象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后,就会激起学生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聋生将所感知的内容进行记忆。
(5)鼓励学生再现生活经历。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新词新句的理解。通过表述,不但了解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表述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语言能力进行加工整理提升的过程。
(6)重视读的过程与指导。控制方法:朗读与讲解相结合、朗读与演示相结合、朗读与明理相结合、有朗读代替讲解。
(7)背诵是提高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要重视学生平时对词句的积累。要让学生在多学、多记、多知、多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在这方面,我注重对学生的检查指导。
(8)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耳聋学生的写话能力。通过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图片和简单事物说写一段完整的话。通过强化仿写训练,加大学生写话的水平。通过说“心里话”的写话练习,提高学生驾御语言的能力。
4、因变量及控制措施
因变量
(1)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受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的直接影响。
(2)学生学习缺少持久性,经常学一会儿玩一会儿,发展缓慢。
(3)学生自卑心理强烈,防碍语言发展。
控制措施
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力。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加强学生语言的积累。帮助学生找出自卑的原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5、无关变量及其控制措施
由于听力残疾发生的时间、听力损失的程度和语言水平、智力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耳聋学生在后天学习中语言形成和发展的程度也不同。家庭环境对耳聋能够学生的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成员尤其父母的文化水平、经济地位、管教态度和对儿童的期望水平、家庭是否稳定和谐,都将影响耳聋学生的发展。对这些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主要采取消除法。
四、实验方法
实验阶段主要采用实验法、观察法、问卷法、个别测试法及比较法。
五、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 XX、3 ——XX、6 )
此阶段是准备阶段,要对实验的班级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以便更好地制定出实施方案。调查结果要真实可信,为此我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听力损失程度及原因、语言状况、智力情况、家庭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
吴浩:男,1994年7月出生。听力损失程度在91分贝-100分贝之间,属于一级聋。耳聋原因药物中毒。有语言基础,受过语言康复训练,能正确听(看)话,发音方法部分准确,个别音发不准。记忆力较好,接受能力强。说话水平比其他孩子好。上课时能够积极发言,对学习充满兴趣,但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
王强:男,1995年5月出生。单侧耳聋。耳聋原因药物中毒。语言基础好,能发出音,但个别音发不好或调值不对。虽然能说,但音义严重脱节,不知道所说何物,或看见事物说不出名称。智力一般。对学习有一定的兴趣,比较认真,能够正确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
高艳萍:女,1989年9月出生。听力损失110分贝以上,属于全聋。耳聋原因先天性耳聋。无语言基础,发音器官萎缩,不能发音,也不能听(看)别人说话。智力水平一般。上课能够认真听讲,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庞燕:女,1993年9月出生。听力损失在110分贝,属于全聋。能发部分音,口形较正确。智力水平一般。惰性强,不愿与人交流。发言不积极,对学习缺乏信心。
实施方案:结合教学与活动培养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并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能够大胆发言,主动探索,敢于提问。
1、使师生关系和协,加强教师的亲和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身为教师,要具备创设师生之间的和谐的情感氛围的能力,随时随地给学生一个和蔼可亲的、公正无私甚至让学生崇拜的形象,用老师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引导、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工作中要投入极高的热情,真诚的爱心,关心呵护每一名学生,一丝不苟地干工作,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每一件事情,做到事无巨细,件件当大事来做,时时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随时表达教师的关爱之心,就是这些,使我们为学生营造了愉快的学习环境,给了他愉悦的心情,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学生对你的喜欢,对你的崇拜会很快转移到你所教的科目中去,这种对人的喜欢会自然转变成对科目的喜欢的道理,会使我们的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可谓,喜你亦喜你教之某某,归根结底,教师可使学生兴趣大增甚至调转。
2、多角度着眼,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中外教育家们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用表扬与鼓励的动作、眼神、话语乃至物质奖励(一朵小红花、一只铅笔、橡皮、一块糖等)。让学生有自尊、树立自信心,乐于学习知识。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他的一些表现,天真、幼稚、不懂事、不讲理,老师千万不要跟孩子们一般见识,要有良好职业道德,课堂中学生的乱讲话、小动作、不注意听讲、打闹等问题,老师要沉稳应付,此时此地,不恰当地批评、发泄会伤害学生,会使他自尊心受损,降低自信,对学习无有兴趣。
第二阶段( XX、7 ——XX、7 )
此阶段注重如下训练。
1、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学好语文的愿望。
要使学生对教师所上的课发生兴趣,首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多样性以及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生动性,力求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而不会把上课当作一种负担。比如分角色朗读、自编作业题、适当运用彩色挂图、使用电化教学手段等都可增强课堂气氛。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课堂教学,把一堂课的学习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让学习过程中的动脑、动手、动口等活动交替进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其次,教师要以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解,维妙维肖的表情,爱憎分明的态度,都能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强烈感染,觉得听课是一种乐趣和享受。此外,还可专门设计一些“兴趣课”,选择新颖生动的内容,把游戏和竞赛引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2、巩固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注重于理,每节课从趣入手,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联想,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重在知其所以然。
巩固学生学
篇三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实验报告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实验报告
一、绪论
语文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好语文既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因此,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教学“各因其材”,便产生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落实这一思想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采用“班级授课制”以后,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变得更为迫切。国内外关于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实践和层次教学实验,都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但现在还不能说,我们语文教学已经做到了“因材施教”。自1978年吕叔湘先生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生“高分低能”以来,语文教改百花齐放,流派纷呈,活跃了语文教师思想,丰富了语文教改理论,探明了语文教改的方向,培养了一大批语文教学新秀,其功不可没。但无庸讳言,一些新教法或忽视了中差生的困难,或操作方法零碎繁琐,没有规律可循等,无法适应农村语文教学实际,在农村实际教学中的利用率并不高。至今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仍在继续。笔者遵循“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学习借鉴了近二十多年来语文教改的成功经验,在长期的教改实验中,形成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构想。
二、实验缘起
(一)语文文教学的实际需要。义务教育是年限教育,小学生免试升入初中,既不允许留级,又不允许学校分快慢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传统的“一切齐”“齐步走”的教学方法无法照顾到全体学生。要么只顾优生抛弃大多数,要么从平均情况出发,使优生不优,差生更差。因此教师和学生家长都强烈要求改革这种教学方法。
(二)素质教育的呼唤。传统的“-?刀切”“一锅煮”的教学方法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教学表面上看是面向全班同学,其实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生,而忽视了大多数中差生,煮的是一锅“夹生饭’。就是对“尖子”生也只是重视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读写听说能力,思辨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他们“高分低能”。这种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三)农村教学改革的需要。许多新的教法因脱离了农村语文教学的实际,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实际利用率不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充彻农村学校的课堂。即使有的教师想进行教改,也只是这里学一招,那里学一式,东一榔头西一棒,浅尝辄止,很难形成气候。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方法,模式及相关假设都植根于农村语文教学实际的土壤之中.本课题的实验可以使教师研究有目标,教学有模式,操作有“抓手”,评价有标准,会激发大家教改的积极性。因此开展本课题实验,是推动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四)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的需要。农村教师谁也不愿意常年在老经验上“原地踏步’,一生在少慢差费的圈子里“打转转”。他们非常希望通过学习、研究,实验适合农村教学实际的新教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本课题立项后,教师的实验,有领导重视,有舆论支持,有机制激励,有专人指导。他们要学习理论,研究教法,要上“实验课”、“公开课”、“示范课”,撰写研究论文,设计教学方案,参加研讨交流等,这些都会有力促进实验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实验依据
(一)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一是哲学依据。教学法是属于意识的范畴,应该符合具体学生的实际,应该是学生发展需要的产物和反映。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对充满发展潜力的学生,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去观察他们,弄清他们各自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成绩有差异的学生,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确定异步推进的层次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之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二是教育心理学依据。各国教育家几乎一致认为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实行能力分组是发掘和培养人才的良好途径之一。他们还认为分组后,教师面对的不再是一批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而是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这样,教学就比较容易适应学生的能力和要求,就能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异步推进教学法’吸取了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形式和成功经验,又克服了分组的、个别的课外的教学形式低效的弱点,把全班的、分组的、个别的和课外的教学形式,优化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四阶六步’,既符合学生家长的愿望,又符合时代的要求。全面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和启发性、民主性、整体性,积极性的教育原则,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谈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学语文》2000年第1期)。三是教学论依据。异步推进教学法落实了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落实了听说读写思全面训练的教学原则,落实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落实了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
四、实验目标
(一)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争取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改革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教学模式,变“满堂灌”“填鸭式”为“启发式”“研讨式”,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注意指导学法,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保证使每一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二)从教材、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层次性和照顾学生差异性的原则,构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实际,既符合语文素质教育要求,又体现汉语文教学常规,既体现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的教学理念,又便于教师操作的“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基本教学模式。
(三)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青年教师的当务之急不是靠一二节课周游历国,而是形成思想,钻研理论,把教学问题想深一些,想透一些,想远一些,想实一些。惟其如此,青年教师才有发展后劲。”“有的教师为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受某些‘公开课’、‘表演课’舆论的误导,满足于一招一式的追求与设计,最后只不过是一个没有思想的‘教书匠”(上海陈军语)我们进行该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教师学习理论,总结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方法,形成教学思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五、实验措施
(一)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具有强烈的教改愿望,当“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这一研究课题确定后,我县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表现出了巨大的教改热情,全县有近百名教师主动参与实验,并积极撰写研究论文。但为了有效地操纵实验中的各种因子,我们只确定了严桥初中、赫店初中、旭光初中、苏塘初中、三溪初中为实验学校,在无为中学、汤沟中学,六洲中学,严桥中学等学校确定了实验班。在严桥初中进行了同年级四个班级的等组实验。其中一个班用单元整体教学法,一个班用“三主四式”教学法,一个班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班用“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前三者为对照班。四个班的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完全一样。教师素质基本相同,都是教学骨干,其中用单元整体教学法的老师,长期在重点班任教,是全校的骨干教师;用“三主四式”教学法的是一位教改意识很强的青年教师,经常进行全镇的“观摩教学’,是大家公认的后起之秀;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是一位语文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全镇语文界德高望重;实验班教师周可学老师在进行实验前,教学能力与他们基本上是在同一水平上。这四位教师的敬业精神都很强。实验班的实验变量为“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三个对照班用各自的教学方法教学。四个班的学生入学成绩、,年龄、家庭经济水平、学习能力和态度等基本相同,并用随机化抽签的.力法,随朝,分派任教班级。汤沟中学为了控制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由王开东一人同时担任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教学。因为苏塘初中所有的老师都主动进行实验,实验变量相同,只能以学校为单位,以单组实验的程序设计。其他实验学校或实验班与上述三个学校的方法基本相同。
(二)控制无关变量。1,用“平衡法”使一些无关变量在实验班和对照班中的影响基本相同。如严桥初中等学校实验班与对照班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完全相同,学生数、学生成绩、智力及学习态度基本相同,教师素质相当,教师的敬业精神都很强。其无关变量的影响基本保持平衡。2、运用纳入法减少无关变量。在实验中——些无关变量是无法排除的,如进行本教法实验,教师必然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法;同时还将预习和课外语文学习活动纳入了教学过程。因此单组实验,我们将其纳入实验之中,作为多变量实验。而在严桥初中,赫店初中和旭光初中等校,则鼓励对照班教师也重视预习和课外教学活动。这样尽量减少无关变量,有利于研究多变量的交-互作用,对处理好实验诸要素的相互关系,使各要素处于最佳结构状态之中,这对获得最优效果有特别重要意义。3、把变量变为常量。如在汤沟中学,由一个教师同时担任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教学,以控制教师教学水平产生的差异。
(三)运用“准实验法,鼓励非实验教师进行“原生态”试验,全‘县运用本教法的教师近百人,课题组其实只有笔者—?人负责,其他成员均为各校的实验教师,因此无法刘‘所有教师的实验实施全程、全面、有效的操纵。但又不能不让他们?。“实验”,也不能无视他们的“实验’。于是就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研讨会请他们参加,讲座请他们听,“公开课”“示范课’活动请他们听评?,研究论文鼓励他们撰写,笔者还定期深入他们课堂调研指导等.但对其实验的无关变量不作严格控制,让实验变量“回归自然”,使其“实验”基本上在“原生态”环境中进行,以了解它的适应性、生命力和效果.实验成绩以其所在乡镇或市县统考和各种竞赛成绩与其他来进行实验的,条件相当的学校或班级进行比较。这样“实验”的内在效度虽然比较差,但却为我们研究其外在效度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同时“实验”教师众多,形成了“横向重复”的格局,我们能及时从中求同寻异,比较分析,研究其“循环重复”的可能性,及时辨识其研究信度。
(四)注意实验的代表性.我们在实验点,被试的选择,实验教师的配备等环节上,确保它们在实验研究中的代表性.被确立的实验学校,除无为中学外,全部都是普通乡镇初中和普通农村完全中学,坚持在普通学校,普通敷师、普通学生。普通教材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这样不仅使实验获得普遍意义,而且为我们将实验校,班的成绩和实验范围外的校,班成绩比较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可比性。
(五)我们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可以用几句话采概括:“严控重点,全面铺开,点面结合,统筹安排。”“点上攻关又示范,面上伤用亦探研,理论实际结合紧,开会交流解疑团。”(详见本人撰写的“结题报告,)
六、实验成效(一)构建了基本教学模式。
“中学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四阶六步”。“四阶”是指“引读感知阶段”、“启读生疑阶段”、“研读演练阶'和“运用迁移阶段’;“六步”即:“指导预习——同步教学——分组讨论——异步训练——课堂小结——课外练习”。“引读感知阶段”即“指导预习”,是教师布置预习思考题,或提出预习要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如让a层学生熟读课文,并运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让b层学生在a层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写什么,并初步感知课文的梗概;c层学生在朋层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感情或写作特点等。请学生将疑难问题记下来,或写在小纸条上,课前交给老师,或上课质疑.我们有的实验老师还特地设计了“学生质疑卡”,让学生质疑问难。
(二)建立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机制。一是因材施教的机制。它打破了“一刀切”“齐步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形式更为灵活多样,教学目标更为分化具体,教学内容更切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更具有立体交叉性,为课堂开辟了多向交流的渠道,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变“讲堂”为“学堂”的机制。它根治了那种一成不变的先生讲,学生听“一讲到底”、“满堂灌”的陋习。因为“异步推进”的课堂是容不得“一讲到底”的,“满堂灌”自然成了“犯规”的行为。同时教师也没有时间给每一个学生来一个“一讲到底”。教师只能用全班的、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形式进行“精讲”,学生相对有了充裕的时间“多练”了。三是教学的内控机制,在“四阶六步”中,“四阶”是学生学习语文循序渐进的四个认知阶段,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异步推进;“六步,,中的每一“步’都是面向全体,分类指导,旨在推动全班学生异步前进。同时“四阶”是“六步”的目标系统,“六步”是“四阶”的操作系统。如“指导预习”的目的与任务是“引读感知”,“同步教学”是“启读”,“组织讨论”、“异步训练”和“课堂小结”是“研读演练”,“课外练习”是“运用迁移’等。这样每“步”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就会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就能步步登高,拾级而上,发挥语文教学的整体功能与系统效应,可有效地防止负迁移。
(三)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因课题实验的需要,教师必须认真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法;并主动地借鉴和吸收别人的教改经验。同时他们并不满足于本教法研究中业已形成的经验,各自还在实践中不断地消化和修正,丰富和发展本教法的理论。
(四)促进了农村语文教学改革。“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以其指导思想明确,操作方法方便,赢得了广大农村教师的欢迎,并激发了老师们的教改热情。三年来,我县已有近百名教师成功地将该教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有效地改变了原来教学中的无“法”无“序”状态。大家在实践中始终禀持“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的教学理念,运用模式,但不拘泥于模式,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扎实有序.有的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天天喊教改,但总觉得教改离我们还很遥远。现在通过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实验与研究,我们切身地感受到教改已走进了自己的课堂”。
七,讨论与建议
(一)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既是“保底”教学,即保证学习有困难学生达到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又是“提优”教学,即保证优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设定教学目标时,既要给优生“发展性匹配”,又要给中差生“适应性匹配”,使教学切实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备课给各层次学生确定的教学目标,上课时还要机动灵活地落实。每节课还要通过对学生的质疑,回答问题,讨论或练习等情况的判断,了解每个学生新的“惑”和新的“需”,使教学有的放矢。依据层次目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或训练题,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掌握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使设计的问题与训练题与之“衔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2,能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各层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3、使学生有认识上的困难,值得思考和研究,但“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同时在定标和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每“阶”每“步,,的有效荷载,对教什么,教多少,怎么教的问题,要进行全盘的权衡和考虑,既要使学生切实达成各自的学习目标,又要使课堂教学过程张弛有度;自然流畅。
(二)有人认为给学生划分层次繁琐复杂,还会伤害学生自尊心,其实不然。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应该是了解的,一般都能随口对学生家长说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出甲乙丙丁。教师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省其私”,掌握学生的态度、意志、智力等方面情况;通过测验,作业,提问等方法掌握学生现有的“水平”,特别是差生认识上的缺陷和学习上的困难等,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层次并非难事。同时划分层次只是教师心中的事,它主要直接体现在备课的教案上,只是隐性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需要在上课时给学生点名标号。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说一点也不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处的层次,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有所“暴露”。但是,班内划分层次是动态的,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随时调整学生层次和学习目标,及时表扬达成学习目标的学生,使语文教学在异步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可使学生在得到成功的评价中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四阶六步”中的每“阶”每“步”既是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又是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种综合的灵活可变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僵死模式。我们在教学中并不一定是每一节课都要完整地运用“四阶六步”,而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一节课全部使用某一“阶”某一“步”,或某几“阶”某几“步”也未偿不可。一节课用“四阶五步”也是可行的(如“分组讨论”和“异步训练”,只取其一等)。但应该做到:一要“吃透”。教材和学生,定标时有层次,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二要把握“四阶六步’模式中各个“构件”的功能,并尽量使之体现在一节课内或课文的几节课内,发挥其整体功能,体现其教学特色。为了使这种教法适应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它的变式和作文教学方法等。
(四)本教法不提倡“打乱”班级界限,搞“串班教学。不少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痛陈班级授课制的种种弊端,我们都有同感。但目前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也是最有效的形式,我们只能改革和完善这种形式,革除其种种弊端,而决不能轻言废止这种形式。“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既利用了这种形式,又溶入了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形式和分层教学,点拨教学的方法,使之注入了新的机制和活力,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同时,也克服了“串班。教学给班级管理和学习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它还把“大语文教育”的主张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引导教师和学校将其纳入教学,教研安排和管理之中。力求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即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最优化)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五)要正确对待“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学特色和风格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教学理论的简化形式,是现实经验的抽象概括,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和桥梁,是操作的。抓手”和评价的依据,因此教学模式的意义是不容低估的。但在教学中,不能只看重“异步推进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不能因其备课有“过程”,教学有“步骤,’,用起来十分方便,就死抱着不放。因为本教法的基本内涵是: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异步推进;教学过程的异步推进;每个学生认知活动的异步推进。所以,运用了“四阶六步”,只是改革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是注重了教学过程的异步推进,不一定就是运用了我们所倡导的“异步推进教学法”。“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决非等同于其基本模式,我们花了三年多时间,聚集了近百人的队伍,集中研究的是前者,而不仅仅是其模式。我们大多数教师运用本教法的一般过程是:“学用模式——熟练地运用模式贯彻异步推进教学理念——创造性地运用模式全面地贯彻异步推进教学理念”。做到教学有模式,但不拘泥于模式,是人使用模式,而不是人当模式的奴隶;是运用模式异步推进不同层次学生共同进步,而不仅仅是为打破“满堂灌”,废止“填鸭式”,更不是为模式而模式。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实验报告
篇四 领袖儿童教育语文课堂发展性策略研究实验报告
中期实验报告
黄德琼
领袖儿童教育语文课堂发展性策略研究已有三年历程,在三年的研究历程中我们不断反思、总结、完善、提升、成长。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唤醒学生学习潜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绿色生长结构,让学生快乐自信地学习,积极健康地学习,潜心投入地学习,超越自我地学习,培养有自己的主张并敢于表达自己的主张的儿童;会质疑会思考的儿童;积极健康、合作向上的阳光儿童;办事执着超越自我的儿童;人人在校都能永不满足,永不退缩,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发展性就是在具有自主性、学习性、主动性、发展性的基础上,突出发展性。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兼有四项特征是金字塔的底座,突出一个特征是塔顶,塔顶需要底座的支撑。之所以选择发展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是因为发展性本身已经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学习性的特质,发展性又升了一层,难度又增加了一层。为此确立领袖儿童教育发展性策略研究。
二、理念支撑
领袖儿童教育不只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教育方向,是为人的未来指引正确、幸福的方向,而领袖儿童教育本身就是不懈追求这个方向的过程实践。面对领袖儿童教育,有人认为它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选拔、精英、领导方面的教育。我们学校对领袖儿童教育的界定是在汲取精英、领导特质教育的精华的同时,面向全体,给所有孩子一个领袖儿童教育的土壤,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而美丽成长自己优越的一面,最终让孩子因优越的一面成为卓越而幸福。
参照多元智能理论,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每个孩子是有差异的,差异体现了每个人有优于他人的一个面。领袖儿童教育,扬长避短,特别关注孩子长于他人的一面,并施于足够的养分,孩子优越的一面不断放大,成为这方面的骄子,给孩子卓越幸福的人生打好底色,是领袖儿童教育的旨意。
三、研究内容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快乐自信地学习,潜心投入地学习,培养“独立思维,敢于表达”“学会质疑,学会方法”,“积极健康,合作向上”“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学习品质。形成“人人会质疑”“人人会朗读”“人人会表达”的发展性领袖儿童。
四、实验成效
1、在“三模小组化”教学模式中培养追求卓越挑战自我的领袖儿童
在创境引题环节着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但发展性课堂教学策略中的创境引题不仅仅停留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需要别致创境。要根据课文特点创设情境,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还能触活学生新的思考,并在情境中自然揭题。它有三个操作要点:一是简约,二是要有新意。三是与新课学习联系紧密。发展性课堂教学中的开课时领袖儿童的潜质就会在这短短的两分钟内,慢慢地被唤醒,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样创境引题在形式上能吸引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在情感上震撼学生。显现的领袖特质:积极投入学习状态,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潜质从创境引题就有突显。
第二步先学后教: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设计到学习方法的选择,都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领袖儿童教育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此,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的机会,而不是少数学生。先学,其实就是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可以学会自己学,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学生交流自学收获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出学点,也就是学生的疑难点,困惑点。接下来就是重点品读,以读促悟。到了非讲不可,学生迫不及待想要弄懂的问题上,老师现身,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让学生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学习活动中,师生,生生,生本有效互动交流,探究阅读,习得方法。超越他人,超越自我。如我在教学《扁鹊治病》这课时先学后教的第一步让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这一环节教学,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第二步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从而把课文读通、读懂、读透。精心设计表格,学生通过自主填表,交流质疑等形式,从而使学生理解了文本,知道了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寓言所含的道理。这个表格的解决更是学生自问自探文本的基础。学生围绕表格,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例如: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劝说?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第三步,质疑讨论,强化感悟。围绕学生针对表格提出的问题。解答疑问,感悟人物特点。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通过文本中划、反复读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话来深入感悟人物的鲜明个性。教师在后教这一环节中,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从而加深对人物内心的揣摩。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丰满与深刻,较好感悟寓言情理。
展示反馈:“展示反馈”环节中的展示,它是最能体现领袖儿童教育发展性课题研究思想的,因为它的最直接要义是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展示自己的个性情感,展示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描述把它给展现出来,形成一种表达、讲解、演讲的课堂情境,学生在这情境中学会了表达,学会了演讲,学会了自信,学会了乐意地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认识、自己的见解传达给其他的人,教会并影响了其他人。这种情境可以把语言激活,把思维激活,把情感激活,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逐步成长起来。它也是对整节课学生的一个检测,了解学生知识、情感,方法是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主持小组全员上台,从不同侧面进行交流展示。如四人小组上台展示:就每个人的感悟文本的程度或特长代表小组发言,可以展示体会、可以展示朗读、可以展示收集的相关资料、也可以是质疑释疑等。小组轮流上台主持,每一个小组都有上台主持的机会。教师逐渐隐身,讲台不再是老师讲解、提问的阵地,而是学生主持、交流的舞台,在学生的主持下,全班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回应和评价。每个小组成员先展示自己学习成果,再启发、组织全班其他同学围绕自己展示的内容进行广泛交流。每个发言人展示结束后,用“谁愿意和我交流”、“谁愿意给我补充”等语言形式,启发全班其他同学回应自己的交流内容,其他同学或认同、或强化、或补充、或质疑、或评价。当有同学举手愿意交流时,主持人指定同学发言;该同学发言完,主持人可用“还有谁愿意交流?”等问话启发其他同学继续围绕该话题发言……依此类推。这时的展示者既是发言人,又是主持人。当台前一个发言人展示并组织全班交流结束时,后一个发言人再进行展示和交流。用这样方式调动所有学生加入“小老师”的行列。而且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都有锻炼自己的机会,都经历了一个过程,由不敢说到敢说,增强了自信感,由说不清楚到说得清楚,获得语言表达的进步。“展示”环节中,学生思维、情感、表达,充分展现。学生充满自信,健康向上,亮出自己。班上的学生人人在思考,人人在进步,人人在自学,人人见收获,人人展现自我。它的落脚点是提升领袖素养,显现出来的领袖特征应该是: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塑造发展性领袖儿童。
领袖儿童教育发展性课堂教学,提倡“合作” 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我们班成立了合作学习的小组,自成立小组后,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名学生都有明确学习任务,有独立自觉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的扩大了参与面,充分发挥了生生间,师生间相互交流协作的小组学习让学生的被动变为主动,特别是分组讨论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组与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潜能,增加了信息量,使学生在相互促进中共同提高。如我执教的《猫》这篇课文时给了学生两次合作讨论机会,第一次是学生自学后让学生讨论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二次合作讨论比较句子体会猫的性格古怪。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学生不仅深刻认识到猫的性格古怪,更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把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使他们真正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在领袖儿童教育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在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还要引导学生能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竞争又合作愉快的氛围,在教学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成为永不退缩,超越自我的领袖儿童。要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性问题,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需要,不仅要有强烈的发表自己观点的欲望,还要有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一种内心需要。第二,要让小组的每一个同学都关心自己小组的讨论合作,达到统一协调。第三、讨论合作达到什么程度,小组成员都要清楚。第四,平时小组各项负责人,都要各尽其责。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探究性问题是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交流时,结合具体的词句,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用朗读重点的语句来表现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由此落实语言训练和朗读训练。
3、在表达中追求卓越。
不管是研究自主性课堂,还是主动性课堂,都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说”的功夫,但,发展性课堂的着眼点更高了些,把说上升为语言表达的较高层次,让“说”变得精神、变得自主,把“说”提升到自然、流畅、生动、深刻的高度,一步一步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力、表达力。在发展性课堂里,学生的表达要有较高的水平,比较精致。发展语言品格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既兼顾全体,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表达欲望,又激发调动沉默层的学生积极起来,生动起来。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一个班却有几十多个学生,能有多少个学生发言呢?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们的李校长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发挥小组的力量,为了方便学生表达,小组同学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围在一起,小范围地讲解,也可以几个小组合在一起,讲解,让学生充分地讲解,那些迫切需要发言的学生让他们心尽情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那些不爱说的学生都要说,并且也要抢着说,他们在一起自觉地排个顺序,人人讲,人人讲好,说充分,围在一起的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情感的表达需要,大声点可以,小声点可以,只要你是发自内心的,只要是你需要这样讲都可以。增加了这样的表达机会,学生还要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谦让,学会讲的礼仪。最终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小天地里放飞心灵,开放思维,美化情感,让表达变得生动有趣且有品位。在李校长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名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他们班上的答问是按开火车或按顺序表达。发展性课堂出来的学生能够在任何场合能够大方得体掷地有声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成为一个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学生。(www.koomao.com)她们班还开展了即兴演讲活动,她为了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力和思维力,把即兴演讲变成了抽签式的,并且把时间调到每天午间练字的5分钟,每次有三个学生演讲,他们先到语文老师助理那里抽签,略作准备,就依次走上讲台面向大家做演讲,把抽到的话题讲清楚,需要快速地思维、组织语言,开始只能说几句话,还有点吞吞吐吐,但时间一长学生就能说得流畅,也能说一段完整而顺畅的话了。从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过渡到陌生的、方方面面的话题,这个过程是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说话能力,抽签演讲对学生的要求高了一步,需要学生自己调动储备,唤醒思维的灵感,否则张不开口,讲不出话,因为抽签是不确定的内容,每个同学抽到的内容不一样,没有参照和模仿,全凭自己的创造。就这样学生不断地历练,语言表达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为了让学生善于表达,让学生的表达吸引小听众,她们在班级成立了演讲社团,演讲社团有三个目标,一是人人会即兴演讲,人人能写主题演讲稿并且能够声情并茂地演讲。二是人人都成为节目主持人,三是人人都成为辩论家。制定了演讲社团的活动规则,活动时间、地点也有具体安排。她们班的学生的表达都能达到比较具体,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具备领袖儿童独立思维,敢于表达的特征。有的学生在表达时能配上自己的肢体语言,脸上露出或喜或悲的情绪,很有感染力。所有的学生表达结束时都能礼节地交代我的演讲或表达结束,或是表示感谢。从学生的表达中感受到学生自我挑战,永不服输,积极面对,超越自我的良好状态。
4、实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李校长的单元主题阅读研究已经有五个年头,她通过研究逐步走出自己的特色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她研究的基本步骤是:
1、个体阅读
第一部分:拼音、字词基础过关。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给每一个生字注音、组词,理解每一个二字词和四字词,积累特殊结构的词,如带“的”“地”“得”的词、归类aabb、abcc、aabc、abb的词等,然后我们一起矫正写在随堂训练本上。
第二部分,逐课逐段逐句品读,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一句一句地理解,体会某一个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体会某一种表达方法在句中的表达效果,体会句与句的联系,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这些我们都写在随堂训练本上,这本来叫批注,但语文书上写不下,不能系统地写,在语文书上只能写一些简单的批注。
第三部分,梳理每一课的表达顺序。知道这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是什么结构,以清晰学生的思维。
第四部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精美课文要背诵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2、小组合作
第一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提多少就提多少,把问题记录下来,再进行整理,留下最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
第二步:讨论解决问题。首先,每一个组员根据问题写出自己的解读,至少写出二个理由。第二,小组交流、碰撞、记录、整理解答的语句,至少有三个理由。
第三步:有层次地写出来,用上表示层次的词、关联词等,把问题解答清晰有说服力,不能颠三倒四、重三遍四,也不能记流水帐,更不能答非所问。组长负责完成。组长责任重大,既要组织好提问、交流,又要引导大家共同解答。
3、展示前的准备
展示主持人写好展示计划,包括展示的目标、内容、要求。前几次老师亲自细致地指导。计划要在全班讨论通过。
各小组根据展示计划做展示前的准备,小组选择好自己展示的内容,明确展示要求,小组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要展示的题目。组长安排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小组可以做展示前的演练,
主持人做好全班互动交流、补充、提炼的准备,哪些地方需要互动,哪些地方需要补充,怎样进行提炼,提前做好准备,写清楚。
4、由学生主持上好展示课
整个展示课都由学生来主持,老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稍加点拨,老师的指导在准备课上,在前置性学习和展示前的准备上。
基本步骤为:
第一,主持人开课,呈现展示目标、内容、要求。
第二,一个小组展示一个内容,小组长要善于鼓励小组成员自然大方地向大家展示,表达清晰,语言生动,声情并茂。每一个小组展示之后,主持人要给予评价,老师在关键时候做相应的评价或点拨。
第三,如果需要与全班互动,主持人要提示展示小组,通过语言的交流与全班开展互动。
第四,主持人总结展示情况与效果,小组代表总结展示的新收获。
第五,为下一次展示提出很好的建议。
5、拓展阅读
搜集整理与本组课文相同主题的美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美文蕴含的意境和情感,领悟表达方法,赏析优美词句,积累优美语言。
6、紧扣主题,进行习作训练。习作前充分准备内容素材,实行现场限时习作,一气呵成,写后反复修改。
王主任这个学期也在大胆尝试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这学期她进行了三个单元的尝试,效果较好。主题单元的阅读分为四种课型,把一单元的1—14课时分布在这种课型里,一是整体感知课,二是单元精读课,三是拓展阅读课,四是主题展示课。突破了以往单打独斗的教学模式,以带多篇,以带一类,为领袖儿童的阅读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堂展示活动中她主讲的《秋天的雨》就是其中的“单元整合·拓展阅读 ”课。整体感知课,不是以往的的读,而是把一组相同主题的文章放在一起读,一起比较。精读课突破了以往的细致的,全面的深挖,而是在点上着力,在阅读方法上突破,以此引领领袖儿童学会阅读的'方法,从而实现运用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开展课外阅读。阅读课不需要烦琐的课文分析,也不是游离于语文活动之外的语文说教,而应该是由“教课文”转向“教阅读”,凭借课文教会学生阅读,引导实践,充分经历阅读过程。让学生以最经济实惠的方式,大量吸纳字词句篇,依靠人的语言本能及语感,直接去进行由阅读带动的听说读写的实践。主题展示课则是她的学生最喜欢的课型,因为这个课上,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阅读成果,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在这个课上,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兴趣盎然,收获颇多。相互的影响带动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以后的阅读中。同时充分利用长课的50分钟,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展示,部分学生如鱼得水,尽情展现,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5、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成就发展性卓越的领袖儿童。
一个语文学得好的孩子,一定不只是靠一本语文书获得的,语文学得好来源于广泛的课外阅读,来源于丰富的语文生活,更来源于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语文实践活动。结合生本课堂教学认真落实好前置性学习,在前置性学习内容安排上除了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把生字认到,理解词语外,还要学生收集相关的古诗、成语、名言警句、故事、人物等。这项任务的落实大大丰富了语文实践活动,再加上课前的经典诵读,课外阅读的时间保证、课外读物的落实,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历练,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获得书本上没有的语文能力,诸如整体规划构思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演讲表达能力等。如今秋我在教学《遨游汉字王国》这个单元的语文综合性活动,根据活动建议引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活动计划中每个成员需要收集的内容非常明确们,学生特别乐意完成自己学习任务、兴趣很高,有的学生收集汉字的不规范使用,有的收集汉字的演变和历史,有的收集字谜、歇后语等,最后汇集成册,学生通过一周的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研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高质量的手抄报和一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研究,关注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合作向上的能力。为学生后续及终身学习打好底色。又如李校长所带已毕业的学生六一班从四年级开始他们都成立了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播报新闻。全班学生有十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播一周。新闻大致有三个层级内容:一是校内新闻或镇级新闻,二是湖北新闻,三是国际国内新闻。新闻主要来源于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全面了解,把自己认识和感受到的信息汇集成一则一则的。学生既是播报员又是记者,新闻播报小组将采集到的新闻,编辑在word文档里,国际国内新闻是在学生在网上查阅下载整理后,与校园新闻组合,分主要内容和详细内容编辑,成为系统的新闻稿。学生播报新闻,模仿央视新联联播的方式,每天早、中、晚的时间进行播报,新闻内容呈现在大屏幕上,学生既看又听。播报新闻,有模有样,有央视播音员的味道。上学期结束,我们将学生播报的新闻内容,汇集成册,主题是《常青藤新闻发布》(常青藤是班名)通过新闻播报活动,学生收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大幅度提高。新闻播报,班级学生全员参与,轮流进行,每个学生都品尝到了新闻播报的滋味,很自信,每个同学都感受到播报新闻的好处。大家在新闻播报中增长了见识,把视野放大到镇、省、祖国、国际,关心国际国内的大事,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热点、看点、亮点的意识和能力。王主任每周的领素课认真准备,语文活动认真策划。上届六年级学生一年中开展了很多丰富的活动,“科技发展利与弊”辩论赛,“毕业之歌”朗诵会、故事会、秀出我自己主持大赛、古诗大回放、“中国梦家乡美”演讲赛、“再见了母校”演讲赛、家乡民俗展示、制作班级毕业纪念册“那些年华,我们一起走过”等活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特别投入,学习成果丰厚,收获更大。活动展示的精彩,准备的过程更是发展了领袖儿童的多种能力。合理分组,形成合力,小组成员相互补充完善,齐心合力,相互评价促进。小组的力量推动活动,促使活动开展更加高效,促使展示更加精彩。特色展示、丰富延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领袖素养如语文交际能力,创造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共同分享了活动的快乐与成功。无论是有无人听课,班级学生显现出领袖儿童“自信大方”“敢于表达”“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特质。班级领袖儿童作品集《那些年华,我们一起走过》和《小荷-优秀习作集》(3本)荣获学生作品创新奖和优秀奖。集子里收录了每一名学生珍贵的作品。本期他们班上的“拥抱秋天”班级社团主题活动把班级多个社团活动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系列活动,让各个社团在主题活动中彰显领袖潜质,激活领袖潜能。激发班级100%领袖儿童热爱自然,亲近大自然,100%的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美,展示美,在活动中更加充满自信,具有审美气质。在分享成果的同时,开阔视野,发展思维,唤醒儿童内心深处对美的追求。培养儿童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维,学会朗诵、创作、手抄报、手工制作、摄影、歌舞表演等方法,展示个人才艺,丰富生活阅历。通过以社团为单位的准备、排练、展示等系列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不断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向上,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与家长一起走进自然,促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交流。李校长和王主任已经率先尝试主题单元的阅读教学。具体做法她们会介绍给大家。我在这里不再赘述。
五、问题思考
1、发展性课堂与“自主性”“主动性”“学习性”课堂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区别并不明显,大家可能都在这么做。“发展性”领袖儿童教育课堂还只是雏形,显现出来的某些特征还很粗糙。
2、来自学生需要的发展性课堂学习潜规则还没有建立;具有发展性领袖儿童气质的学生还没有显现出来;老师还没有成熟的设想。
3、每一个学生发展空间还不够,课堂学习方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六、下一阶段主攻目标
1、让发展性课堂与“自主性”“主动性”“学习性”课堂有形式和实质上的区别。大家都做的,我们做得更到位,更深入,更成型。做大家没有做的标志着“发展性”特质的课堂:(1)课堂弥漫浓浓的语文味。(2)百分百的学生积极投入,独立思维;百分百的学生有合作的需要,讲究合作的潜规则,有合作学习的能力;百分百的学生能够大方自然、清晰流畅、具体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见解。(3)80%的学生具有演讲、辩论、主持的发展性语文素养。(4)百分百的学生自信、开朗、大气、永不言败、追求卓越、不断超越。(5)小组合作学习有质有序,考核制度持续深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建立来自学生需要的发展性课堂学习潜规则---积极投入,活泼有序;合作互助,提升超越。课堂成为学生的主阵地,教师逐渐隐身。
3、让每一个学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课堂学习方式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努力把“发展性”策略研究做成型。
篇五 北滘镇中心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实验报告模板
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
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好基础。
语文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教学方式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老师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合作学习是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在语文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真正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语文合作学习是一种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合作学习方式。
一、语文合作学习的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我国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根据21世纪的可预见的需求,向全人类提出了一个富有划时代意义的口号: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如果说从学会生存的角度论,语文教育强调的是要调动竞争机制,那么,在“学会关心”的大旗下,语文教学则鲜明地强调“合作”。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曾经说过一句的话:语文的外延几乎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一个很引人注目的话也就应运而生了:把社会引进课堂!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化的大语文教学更需要引进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观。
教育家雅斯培认为,教育不是有知带动无知的偶发事件,而是人们一同去发现真理,寻回自我的途径。语文合作学习讲究的是和谐及共同发展,但合作教育并不排除学生的个性的发展。恰恰相反,合作学习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的。
因为学生在作为教育对象出现时,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欲望以外,还带着特定的情感和感知世界。
纵观语文教育史,语文教育更有条件进行 “切磋”、“推敲”和“商榷”等合作活动,更需要教学相长式的语文合作学习。“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二、提出小组合作要求
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应该对学生讲明白要求,强调:(1)只与同学成员交谈,只谈关于合作内容的问题;(2)周到、耐心而又和蔼地对待同组成员;(3)做一个好的参与者;(4)向他人求助或为他人提供帮助,确保合作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弄懂;(5)鼓励组员参与讨论并成为好的倾听者。贯彻这些合作要求,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反应。第二,是小组结构。小组的结构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合作的效果。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前的小组组成结构大概有19种。尽管有如此多的小组结构,但由于小学生易于激动和不善于调控的特点,在班级授课形式下,不能有太多的小组结构形式;也尽量不要经常更换学生已经接受了的小组合作结构,因为这样会影响教学秩序。实践证明,采用两人或四人小组的合作形式,更便于学生合作,也易于操作。第三要素是奖励机制。为保证个人责任的落实,合作学习十分强调以小组所有成员成绩的总和作为组际间评价的标准。为保证奖励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喜好倾向,制定相应的奖励形式。奖励形式不仅包括物质的(如铅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而且包括精神的(如红旗、奖状、值日的机会、做升旗手)和娱乐性的(如小组娱乐时间)等等。第四要素是目标适当o美国的一项合作学习实验报告中指出,不同的教学安排将使不同儿童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目标,并据此来改变小组类型,构建小组结构,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五要素是成员构成。如果学生的情况没有很大的差异,也就没有多大的必要去强调小组成员的构成。假如学生间的差别还是明显存在的话,一般情况下,可以进行这样的分组:两人组的构成是'中等生一一中等生'或'优等生一一绩差生'。四人组如果是一横排的话,则是绩差生、绩优生坐在中间,中等生坐在边上;如果是前后的话,则是前面的两个中等生和后面的一个绩差生、一个绩优生合成一个四人组。第六要素是时间保证。时间应该按这样几个部分安排:学生自学,产生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在小组中陈述自己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并形成代表性意见的时间。第七要素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但不排除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教师才能组织学生以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合作,避免合作的随意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具体做法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大纲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可分别采用以下几种做法。
1.生字合作课堂教学中。教生字时,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已学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当教完某一课的生字后,常常让同学们两人一组进行检测刚学的生字,学生互相帮助,一人来读、组词、造句,另一个学生检查、纠正。然后开始默写,一个报生字,另一个写,在规定的时间中两人互换角色,最后互相修改,并及时订正。
2.词语合作这种合作指的是关于词语间的合作。比如找有关词的近义词、反义词或者造句等等。如:给“高兴”找近义词,让学生直接举手回答,通常一个学生一般只能说出两三个,最多也不过四五个,让学生采用四人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时,结果最多的小组想出了十三个。
3.朗读合作在指导课文朗读的时候,应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合作的形式和方法。对话的课文,比如,《儿子们》中的几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可先让学生在小组中练习,然后再选择部分小组在全班的同学面前表演;在非对话课文的朗读中,是两人一组,一个朗读,一个仔细听,发现对方读错的字、停顿错的句子及时纠正,然后再互换角色,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当然,检测背诵的情况也先通过小组间进行,然后再由老师来检查。
4.作文合作是指在指导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题目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审题,再根据要求进行口头作文的合作。比如:十六单元的“编夏天的故事”,首先让学生轻声读题目,然后小组间进行讨论,说说夏天的故事 ,再由小组派代表发言,老师通过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得出夏天是多彩的。写的要求:想—→说—→写—→读—→改—→抄。在同学们明白了作文要求以后,就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筛选,选择一件事,想想清楚,然后再在小组间,由一个人先说,其他三同学认真昕,说完以后,由三个同学针对作文的要求,进行评说,接下来再互换角色,最后再打草稿。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总体效果及几点设想
经过几年的尝试,觉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是明显的。首先是课堂上同学们得到表现的机会增多了;另外就是同学们觉得面对老师时那种无形的压力变小了,在小组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序。
它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从而迸发出火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能刺激学生课堂的信息接受量,而且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培养合作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从不愿意和人交流到愿意与人合作,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他们将来参与竞争和培养团队精神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篇六 北滘镇中心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实验报告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实验报告
北滘镇中心小学 吴燕嫦
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
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好基础。
语文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教学方式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老师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合作学习是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在语文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真正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语文合作学习是一种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合作学习方式。
一、语文合作学习的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我国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根据21世纪的可预见的需求,向全人类提出了一个富有划时代意义的口号: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如果说从学会生存的角度论,语文教育强调的是要调动竞争机制,那么,在“学会关心”的大旗下,语文教学则鲜明地强调“合作”。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语文的外延几乎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一个很引人注目的话也就应运而生了:把社会引进课堂!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化的大语文教学更需要引进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观。
著名教育家雅斯培认为,教育不是有知带动无知的偶发事件,而是人们一同去发现真理,寻回自我的唯一途径。语文合作学习讲究的是和谐及共同发展,但合作教育并不排除学生的个性的发展。恰恰相反,合作学习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的。
因为学生在作为教育对象出现时,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欲望以外,还带着特定的情感和感知世界。
纵观语文教育史,语文教育更有条件进行 “切磋”、“推敲”和“商榷”等合作活动,更需要教学相长式的语文合作学习。“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二、提出小组合作要求
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应该对学生讲明白要求,强调:(1)只与同学成员交谈,只谈关于合作内容的问题;(2)周到、耐心而又和蔼地对待同组成员;(3)做一个好的参与者;(4)向他人求助或为他人提供帮助,确保合作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弄懂;(5)鼓励组员参与讨论并成为好的倾听者。贯彻这些合作要求,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反应。第二,是小组结构。小组的结构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合作的效果。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前的小组组成结构大概有19种。尽管有如此多的小组结构,但由于小学生易于激动和不善于调控的特点,在班级授课形式下,不能有太多的小组结构形式;也尽量不要经常更换学生已经接受了的小组合作结构,因为这样会影响教学秩序。实践证明,采用两人或四人小组的合作形式,更便于学生合作,也易于操作。第三要素是奖励机制。为保证个人责任的落实,合作学习十分强调以小组所有成员成绩的总和作为组际间评价的标准。为保证奖励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喜好倾向,制定相应的奖励形式。奖励形式不仅包括物质的(如铅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而且包括精神的(如红旗、奖状、值日的机会、做升旗手)和娱乐性的(如小组娱乐时间)等等。第四要素是目标适当o美国的一项合作学习实验报告中指出,不同的教学安排将使不同儿童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目标,并据此来改变小组类型,构建小组结构,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五要素是成员构成。如果学生的情况没有很大的差异,也就没有多大的必要去强调小组成员的构成。假如学生间的差别还是明显存在的话,一般情况下,可以进行这样的分组:两人组的构成是'中等生一一中等生'或'优等生一一绩差生'。四人组如果是一横排的话,则是绩差生、绩优生坐在中间,中等生坐在边上;如果是前后的话,则是前面的两个中等生和后面的一个绩差生、一个绩优生合成一个四人组。第六要素是时间保证。时间应该按这样几个部分安排:学生自学,产生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在小组中陈述自己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并形成代表性意见的时间。第七要素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但不排除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教师才能组织学生以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合作,避免合作的随意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具体做法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大纲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可分别采用以下几种做法。
1.生字合作课堂教学中。教生字时,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已学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当教完某一课的生字后,常常让同学们两人一组进行检测刚学的生字,学生互相帮助,一人来读、组词、造句,另一个学生检查、纠正。然后开始默写,一个报生字,另一个写,在规定的时间中两人互换角色,最后互相修改,并及时订正。
2.词语合作这种合作指的是关于词语间的合作。比如找有关词的近义词、反义词或者造句等等。如:给“高兴”找近义词,让学生直接举手回答,通常一个学生一般只能说出两三个,最多也不过四五个,让学生采用四人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时,结果最多的小组想出了十三个。
3.朗读合作在指导课文朗读的时候,应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合作的形式和方法。对话的课文,比如,《儿子们》中的几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可先让学生在小组中练习,然后再选择部分小组在全班的同学面前表演;在非对话课文的朗读中,最好是两人一组,一个朗读,一个仔细听,发现对方读错的字、停顿错的句子及时纠正,然后再互换角色,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当然,检测背诵的情况也先通过小组间进行,然后再由老师来检查。
4.作文合作是指在指导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题目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审题,再根据要求进行口头作文的合作。比如:十六单元的“编夏天的故事”,首先让学生轻声读题目,然后小组间进行讨论,说说夏天的故事 ,再由小组派代表发言,老师通过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得出夏天是多彩的。写的要求:想—→说—→写—→读—→改—→抄。在同学们明白了作文要求以后,就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筛选,选择一件事,想想清楚,然后再在小组间,由一个人先说,其他三同学认真昕,说完以后,由三个同学针对作文的要求,进行评说,接下来再互换角色,最后再打草稿。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总体效果及几点设想
经过几年的尝试,觉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是明显的。首先是课堂上同学们得到表现的机会增多了;另外就是同学们觉得面对老师时那种无形的压力变小了,在小组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序。
它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从而迸发出火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能刺激学生课堂的信息接受量,而且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培养合作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从不愿意和人交流到愿意与人合作,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他们将来参与竞争和培养团队精神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为一种尝试,要做的事还不少。首先,要把合作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行为。不能把合作学习当成一种时髦的东西去简单的效仿,如果仅仅追求一种表面的东西,就完全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了。其次,合作学习在形式和方法上要多样化。我们不应拘泥于小组合作的单一形式,还应探讨组与组之间的合作,在方法上还应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最后,还要把合作中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限度。要注意在合作过程中绩差生的思想情况和参与情况,以及合作失败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还应估量到小学生的可能受江湖义气、哥们义气等的影响,产生一团和气的恶习等。此外,合作学习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问题还需在以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讨。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探讨、去研究的东西,但只要我们始终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尽量避免合作学习中的不利因素,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就一定会在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篇七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血染的实验报告
血染的实验报告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记叙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为代价,出色地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实验的事。一天,卡尔·施密特在研究巨型毒蛇时不慎被毒蛇咬伤,他忍着剧痛,在5个小时里认真记录了被毒蛇咬伤后的生理反应,最后献出了生命。他的记录成了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使抢救被毒蛇咬伤的人的研究前进了一大步。这件事反映了卡尔·施密特认真求实的科研品格,赞扬了科学家为科研事业、为人类的健康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
标题“血染的实验报告”,用一个偏正词组概括文章的内容。“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是专门描述、记录某项课题研究全过程与结果的报告类文体。具体讲,就是以实验法为主进行观测、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记录成文,这就是实验报告。卡尔·施密特的关于毒蛇咬伤治疗的实验是用他自身当实验对象的,他的研究与记录都是他在被蛇咬伤后忍受剧痛、走向死亡的过程中进行的,最后他为科研而牺牲。他的记录,就是实验报告。这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实验报告,是用血写就的实验报告,所以称为“血染的实验报告”。
〔结构分析〕
本文共5个自然段,从内容上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卡尔·施密特作简要介绍。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完整地记叙卡尔·施密特所作报告的特殊时间、地点及起因。这是事件发生的过程。第2自然段写卡尔·施密特在实验室里专心研究美洲巨型毒蛇,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第3自然段写老科学家不慎被毒蛇咬伤。第4自然段,具体写老科学家在知道自己将要死去的情况下,决心为人类留下人被毒蛇咬伤后的感受与生理反应的资料,于是,他忍受剧痛顽强做记录。第5自然段写老科学家将“实验”记录一直记到停止呼吸,也写了老科学家这份记录在医学的重大意义。
〔语意理解〕
“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是千千万万为科学事业捐躯的人中的一个。”
句子用“芝加哥”起首,点明卡尔·施密特是美国的科学家,“血染的实验报告”写于美国的芝加哥。“捐躯”,为崇高的事业牺牲生命。科学事业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事业,是造福于人类的事业,因此是崇高的事业。科学研究总有风险,轻则损财伤身,重则失去生命。历伟大的正义的科学家都是敢担风险的人,他们为科学甘愿奉献,不怕牺牲。卡尔·施密特也是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
“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儿,小小的脑袋抬得高高的,细长的舌头不时吐出来,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
一句话具体勾勒出巨型毒蛇的凶猛形象。3、4、5分句写毒蛇之大,在笼子中盘五六圈儿,说明蛇体很长。蛇的大小与蛇身长短有关,体长则型大,型大则力大,力大则凶猛。第6、7、8分句描绘毒蛇之凶。它被关在笼中也不安分,时刻准备攻击人类。蛇的视力不强,它了解周围情况主要凭长舌。蛇的舌头神经极其敏锐,能准确感知周围物体的性质、大小、远近,为其捕食、进攻作出判断。“不时”,时时,经常不断地。这条笼中的巨蛇,高抬头,频吐舌,正是它判断周围情况的表现,是随时准备进攻的表征。蛇大,毒大,力大,又时刻准备进攻,自然其眼睛给人凶恶的感觉。对蛇凶恶形象的描写,为下文老科学家被蛇咬伤做了铺垫。蛇这样凶恶,自然危险四伏,靠近者随时有被伤的可能。老科学家全然不顾,甚至还拿着它观察,抽蛇血化验,为科研事业他毫无畏惧。
“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
毒蛇的毒主要在蛇牙。毒蛇咬人时,咬坏肌肉,同时放出毒液。蛇毒多为神经性毒液,毒性强。蛇毒进入血液,先麻醉神经,使人身体不能活动,继而使身体器官丧失功能,最后脑部充血而死亡。施密特作为研究蛇的动物学家,当然懂得这些常识。当他感觉到伤口剧疼,四肢麻木时,清楚自己中蛇毒了。
“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
这几句关于施密特被蛇咬后的心理描写,真实地刻画出老科学家牺牲前的心态。他知道中毒了,在打不通电话后,他又知道没人能救他,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死”。但是,多年科研实践锻造出的坚毅、奉献的品格使他临危不惧。他认为自己被蛇咬,正是一次特殊的实验———用自己身体作实验品进行“蛇咬伤生理反应”的课题实验。于是他果断而坚定地在心中说“不”,要“再做些什么……”,这里用省略号,其意虽未言明,却使人明了,就是记录蛇咬伤后的生理现象与感受,为后人留下研究资料。这些心理,是老科学家坚持记录直至牺牲的强大的内驱力,是他高尚人格的反映。
“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5个小时后”,足见时间之长。可以想象,在漫长的时间里,老科学家该忍受多么大的痛苦,也可猜到老科学家的实验记录该多么艰难。读者联系上文不难知道,他记下了体温的变化,器官功能的变化,血液的变化,体力的变化,等等。这是在疼痛中的记录,是在知觉逐渐消失中的记录。卡尔·施密特是多么坚强的科研工作者,有多么崇高的令人折服的品格!句子不直接写“死了”,而写“手中的笔落在地上”,表明老科学家科研至死,坚持记录到生命最后一刻,也反映作者不忍用“死”这个字眼去记叙可敬的科学家。
〔写作特点〕
1.新颖的文题。
用短句或词语概括文章内容是拟题的常规方法。本文没有采取这个方法。一方面作者知道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一种包装,只有有创意,使标题新颖,才能具有吸引读者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文章在赞颂一个出色的科学家,而老科学家临终的行为正是在搞科研,其对被蛇咬后的生理反应的记录正是朴素的科研报告,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科研报告。所以,作者别出心裁地采用比拟的办法去拟定标题。这个标题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巧妙地反映老科学家执著的品格,表达作者对老科学家的敬服、赞叹与纪念。
2.曲笔与直笔相互配合。
这也是作者艺术功力所在。曲笔,委婉地表达;直笔,直白地表达。曲笔与直笔有机相融,文章生动、耐读,也更能强烈地表情达意。比如,第1段,直写卡尔·施密特的功绩,使读者一开篇便对老科学家的贡献有个概括的了解。“67岁的他以生命作为代价,完成了一次特殊实验”,设置了一个悬念,既扣题目,又促人读文。第2段写蛇的凶猛,是曲笔,全段无一个词语直写蛇的凶猛,也没写明它是毒蛇,而是在具体描写蛇的颜色、体长、脑袋、舌头、眼睛中,让读者自己产生蛇是凶猛的毒蛇的认识。文章歌颂老科家至高至上的人品及对人类的贡献,是在通过写老科学家在负伤后超常的表现后让人们自己悟出的。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科学家那为了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动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
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⑴情境导入。
①播放南美洲毒蛇的录像,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②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种蛇的。
③齐读这句话。
④多么可怕的毒蛇,不少人因被它咬伤而死去。为了研究抗御这种毒蛇的办法,造福人类,许多科学家用它来做实验想揭开其毒性的秘密。卡尔·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但不幸的是,在用这种毒蛇做实验的时候,他不小心被蛇咬伤了。那是怎样的情形啊?请大家放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情景。
⑵精读课文。
①课文哪几段具体写了博士做记录的情景?
②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第4、5自然段。
③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的烈感受是什么?
④针对“像往常一样”这个词重点讨论:一是这次实验真像往常一样吗,二是哪些方面的确像往常一样,三是为什么博士能在这个实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⑤指导朗读4、5自然段。
⑶激情提升,延伸表达。
这份资料将为研究毒蛇做贡献,这是用生命换来的呀,所以课文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话。
2.积累内化。
⑴把自己最想对博士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⑵完成选择词语填空。
3.迁移练习。
⑴认读生字。
可以分为形声字和熟字加偏旁等方法认字。
⑵指导书写。
指导的重点:一类是容易写错的字,如“博”容易误写成“ ”;一类是左右结构的字,如“损、惧、肤、燥”等都是左小右大,结构安排要合理。
4.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再找一些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科学家的故事来阅读。
篇八 浅谈初中语文超级阅读实验报告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超级阅读实验报告论文
1.实验课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考语文命题的改革,为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和研究的问题。《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熟练运用略读和浏览等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并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单靠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单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也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为此,我们结合近几年中考语文的命题动向和学校实际,提出了以“一拖二”为课堂教学主要模式的初中语文超级阅读实验。通过大量的有序性的课内外对比阅读训练,挑战阅读极限,拓展阅读空间,发展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2.理论依据
课堂教学的有序原理;按课本单元编排序列进行系统、有序而又循序渐进的阅读训练。
课本例文的示范性原理;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相当于数学课中的“例题”,而与课文在内容或写作风格上相似的课外文章则相当于“习题”,用例题中的知识和技巧去解答习题中的相关问题。
语文学科的广泛性原理;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广种薄收,仅靠几本教科书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拓展阅读面,开阔视野。
3.指导思想
通过以课文为范例,以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为中心的辐射性强化阅读训练,挑战阅读极限,拓展阅读空间,发展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4.基本课型及思路
超前大预习阅读;即在每一学期期末考试之后,发下或让学生借阅下一学期的语文课本,让学生利用假日时间进行预习性阅读,初步感知全书内容。而对部分学有余力,对语文阅读充满浓厚兴趣的同学,还可以适当安排他们超前阅读高一级甚至是高中的语文课本。这一步很重要,能为下一步实验中快速学完讲读课文赢得宝贵的时间,并且还能在以后的课文学习中起到“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之功效。
对每单元中的2---讲读课文采取“一拖二”式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主模式,即最多用一节课讲授完课文后,再分别找在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或写作手法)上相同或相似的课外阅读文章印发给学生,再利用一节课时间进行比较阅读训练。在这两篇课外阅读训练文章中,可以充分利用课内范文的示范性,把学到的阅读知识点、基本技能和答题技巧用到课外阅读训练之中。如学了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之后,可以再找他用同一手法写成的《鹰之歌》以及与郑振铎的同题散文《海燕》进行比较阅读。
在“一拖二”阅读教学模式中,可采取以写促读或研究性阅读等新的教学模式。如学习《我的老师》、《最后一课》、《藤野先生》等几篇与老师有关的课文时,让学生比较阅读作者与老师交往的几件事后,再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快速写与自己老师交往的作文,写完后,再将自己的作文与原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训练,以写促读。把自己的作品当作课外阅读训练文章,更能激发学生阅读训练的兴趣。 研究性阅读课,就是结合课文内容及写法,提出一个学习或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作计划,再从报刊、书籍及其它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研究报告。如有位同学根据《范进中举》中高潮部分“范进中举后喜极发疯”的那段描写,联系到了当今社会中人们购买*票的痴迷和中奖后的癫狂心态,并多此进行研究和刻画,写出了小小说《彩票》和议论文《我的彩票观》两篇文章,并与课文《范进中举》进行了比较阅读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进行“一拖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每周或间周拿出一节课外阅读课进行名著、名篇、名段赏析阅读训练,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如学过《出师表》之后,让学生赏析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诫子书》以及《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片段。学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让学生欣赏《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和“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故事。
超前训练课:每单元选一至两道与本单元所学内容有关的典型中考阅读题让学生小试牛刀。这种超前性实战训练,可以使初一、初二的学生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初三学生也能通过训练树立起中考成功的自信心。
课外休闲阅读课,积累写作素材。充分利用图书室内的报刊、书籍等资源。每周让学生借一报(《中学生阅读报》)、一刊(〈作文成功之路〉)、一书(《中学生阅读文选》)。另外,为了弥补学校图书资料的不足,学校还在教导处专门安装了一台电脑,另有三名实验教师也分别把自己的家用电脑奉献出来并自费上网专用于课题实验资料的收集和管理;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还自筹资金编写了《山村升起的太阳——本校学生发表作品选》、《初中语文现代文/文言文专题阅读训练》、《中学生必读名著导读与训练》、《中学生活页文选》和《校园剪报》等,让学生自由借阅、摘记,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
5.时间分配
我校每周六节语文正课,三节语文自习,在阅读实验课时分配上大体实行“三三制”,即教材学习、课外阅读训练和写作实践各占三分之一的时间,分别都是两节正课、一节自习。需要说明的是,每周仅用两节正课完成教科书中基本篇目的学习,学习时间似乎有些紧。这就需要对教材内容和学习方法认真地做一些取舍。我们的做法是,除文言文外,课文在大预习阅读的前提下,尽量用一节课讲完。教材一般每单元重点讲解一至二课,采取解剖一只麻雀,弄清一种文体,学会一种阅读方法,为与课文相配套的两篇课外文章提供范例。
篇九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教材简介:
《血染的实验报告》是四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作为代价,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实验,完成了一份血染的实验报告,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赞颂了施密特博士为了科学事业贡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设计理念:
以读为媒介,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桥梁。引领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用心灵去体验、感悟科学家的崇高品格。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3.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个词语“血染”解释,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2.检查生字。
燥热 噪音 花岗石 蜷 捐躯 殷红
读准这些词语,老师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时一定会更加流利。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
1.看视频,问:想到哪个词?现在就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一找,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南北洲毒蛇?(指名读)
2.请画出描写毒蛇动作的词语(透、盘、吐、蜷、抬)
3.从这些动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蛇这样凶猛,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展示?
5.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做实验的时候,施密特博士不小心被蛇咬伤了。被蛇咬之后,实验室里空无一人,在求救无果的情况下,施密特博士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6.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不”字后的标点符号?表明感情怎么样?(坚定、强烈)
7.那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来试一试。(生读)
8.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动物学家,施密特博士当然知道被毒蛇咬伤意味着什么。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没有懊恼无法和亲人做最后的道别。而是要记录这次特殊的实验?你是怎样理解特殊这个词的?
9.默读4—5自然段
要求:用“——”勾画出博士所做的实验记录的内容。
再用“ ”画出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记录的,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1)师:谁来说一说你所画的第一处记录。
生:“体温很快升到了39.5℃……胃剧痛……”
师:你们中的很多人都曾经发过高烧?什么感觉?
生:发热、头痛、四肢乏力、浑身酸痛,很想睡觉。师:然而施密特博士想到过休息吗?为什么?
(2)博士是在什么情况下继续坚持记录的呢?
课件出示“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但他还是
顽强地记录着
师:能说说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吗?
师: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那老人痛苦的表情,博士一手捂着肚子,一手艰难地记录,汗水不住地往下淌,打湿了实验报告。我们被这一幕感动了。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这一部分。(生读)
(3)师:施密特博士忍受着这样的剧痛继续记录着,那么他所做的第二处记录是什么?
(4)师:真让人心痛呐!时间啊,你过得快一点,让老人别在忍受这样痛苦;时间啊!你过得慢一点,让老人完成最后的心愿吧。可惜,时间听不到我们的祈求。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老人记录的艰难?你能再读一读这句话吗?
(5)师:疼痛不断加剧,记录越来越费劲。但是施密特博士没有放弃,他艰难的写下了最后的记录?
师: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师:施密特博士,七窍流血,浑身乏力,还不忘写下这最后的感觉。
10.我们回头再看这份珍贵的实验报告。你发现什么?从这些省略号中你能读出什么?
11.在被蛇咬伤五个小时后,博士手中的笔掉落到地上,他停止了呼吸。在人生的最后五个小时里,他忍受了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克服了我们无法估量的困难。
四、情感升华。
同学们,这位可敬的老人竟这样离开了人世,他走的是那样匆忙,竟来不及擦去身上淌出的血;他走的又是那样艰难,忍受了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此时,凝视着卡尔施密特博士的墓碑,你想说些什么?
师: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卡尔·施密特博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重于泰山的真正含义。其实像他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下节课汇报。
篇十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科学家那位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 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动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
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南美洲毒蛇的录像。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2、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种蛇的。
3、齐读这句话。(投影出示) “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儿,小小的脑袋抬得高高,细长的舌头不时吐出来,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
4、多么可怕的毒蛇,不少人因被它咬伤而死去。为了研究抗御这种毒蛇的办法,造福人类,许多科学家用它来做实验,想揭开其毒性的秘密。卡尔·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但不幸的是,在用这种毒蛇做实验的时候,他不小心被蛇咬伤了。那是怎样的情形啊,请大家放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指名接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三、抓住重点段落,读懂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明确要求。练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有速度、能思考。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思考:课文哪几段具体写了博士做记录的情景?
2、重点句子解析。
“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 毒蛇咬人时,咬坏肌肉,同时放出毒液。蛇毒多为神经性毒液,毒性强。毒液,先麻醉神经,使人身体不能活动,继而使身体器官丧失功能,最后脑部充血而死。卡尔·施密特博士作为研究蛇的动物学家,当然懂得这些常识。当他感觉到伤口剧痛,四肢麻木时,清楚中蛇毒了。
3、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 这段关于施密特被蛇咬后的心理描写,真实地刻画出老科学家牺牲前的心态。他知道中毒了,在打不通电话后,他知道没人能救他,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死”。但是,多年科研实践锻造出的坚毅、奉献的品格使他临危不惧。他认为自己被蛇咬,正是一次特殊的实验——用自己身体做实验品进行“蛇咬伤生理反应的课题实验”。于是他果断而坚定地在心中说“不”,要“再做些什么……”这里用省略号,使人不言而喻,就是记录蛇咬伤后的生理现象与感受,为后人留下研究资料。这些心理,是老科学家坚持记录直至牺牲的强大的内驱力,是他高尚人格的反映。
4、“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5个小时后”,足见时间之长。可以想象,在漫长的时间里,老科学家该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也可猜到老科学家的实验记录该多么艰难。读者联系上文不难知道,他记下了体温的变化,器官功能的变化,血液的变化,体力的变化等等。这是在疼痛中的记录,是在知觉逐渐消失中的记录。卡尔·施密特是多么坚强的科研工作者,有多么崇高的令人折服的品格!句子不直接写“死了”,而写“手中的笔掉在地上”,表明老科学家科研至死,坚持记录到生命最后一刻,也反映作者不忍用“死”这个字眼去记叙可敬的科学家。
四、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第4、5自然段。
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烈感的受是什么?针对“像往常一样”这个词重点讨论;
1、这次实验真像往常一样吗;
2、哪些方面的确像往常一样;
3、为什么博士能在这个实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五、激情提升,延伸表达。
这份资料将为研究毒蛇作贡献,这是用生命换来的,所以课文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话。
六、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1、把自己最想对博士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烈的感情是什么?
二、小声读课文。 小组内讨论
1、这次试验真得像往常一样?
2、那些地方确实像往常一样?
3、为什么博士能在这次试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三、全班交流互动。
四、同桌互动。
说说施密特博士的哪些行为最使你感动。
五、完成课后选择词语填空。
六、认读生字。
1、容易写错的字:博
2、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小右大,结构安排要合理。
七、作业
找一些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科学家的故事来阅读。
篇十一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血染的实验报告》课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并能准确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章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关于施密特被蛇咬后的心理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血染的实验报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那么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精神
感受毒蛇凶猛
那么,这究竟是一条怎样的毒蛇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读文,在文中找一找。生读描写毒蛇的一部分
1、出示课件1: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在笼子中,像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儿,小小的脑袋得高高的,细长的舌头不时出来,三角眼出令人恐惧的凶光。
2、学生填空。填动词
师:这些填的都是什么词?从这些动词中,我们能读出什么?
3、朗读指导(指名读、齐读)
体会博士的精神
过渡:真是一条可怕的毒蛇啊。用这样的毒蛇做实验,实验过程必定危机四伏,靠近它的人随时有被咬伤的可能,不幸的事就这样发生了,凶猛的毒蛇一口咬伤了卡尔。施密特博士,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博士被咬伤后是怎么做的?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句子或段落旁边。(自由读)学生汇报;
a句:施密特拼尽全力把蛇捉住,重新放进笼子里,锁好。抓住“拼尽全力”“锁好”两个词语感受博士受伤后依然想到是——别人)指导朗读。
b句: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连忙抓起身旁的电话,却打不通,身边又没有别人,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厖”他的头脑十分清醒。他摸到一卷绷带,把伤口包好,拿出实验记录本,心想:“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实验记录下来。”(体会读、指名读,范读、再次体会读、指名读、齐读)
这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不”字后的标点符号?指导朗读。
c句:他把体温计夹在腋下,抬头看看手表,把每分每秒的感觉都写下来,像往常一样认真、仔细地记录着:“体温很快升到了39.5°c······胃剧痛······”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淌过,脸上的肌肉不断地抽动。
师:这次试验和往常一样吗?(一样、不一样。)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4、5自然段,自己找找问题的答案。哪些地方不一样?一样的又是什么?学生找回答、指导朗读时间依然不紧不慢地走着,……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掉落到地上,他停止了呼吸。这位可敬的老人去世了。……,使抢救被蛇咬伤的人的研究工作前进了一大步。这是怎样的五个小时啊?
生回答
三、情感升华
(音乐起,渲染氛围)
师:同学们,这位可敬的老人竟这样离开了人世,他走的是那样匆忙,竟来不及擦去身上淌出的血;他走的又是那样艰难,忍受了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此时,凝视着卡尔施密特博士的墓碑,你想说些什么?
是啊,这位可敬的老人以生命为代价,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科学财富。所以说这真是是一份——(血染的)实验报告啊!
总结:同学们,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卡尔施密特博士的一生就是重于泰山的一生,是光彩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让我们也珍惜每一天,为自己心中所怀揣着梦想而奉献出你全部的力量吧!
四、作业
小练笔:写学习本文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血染的实验报告
拼尽全力认真仔细
无私奉献顽强
篇十二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课件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科学家那位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动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
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南美洲毒蛇的录像。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2、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种蛇的。
3、齐读这句话。(投影出示)“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儿,小小的脑袋抬得高高,细长的舌头不时吐出来,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
4、多么可怕的毒蛇,不少人因被它咬伤而死去。为了研究抗御这种毒蛇的办法,造福人类,许多科学家用它来做实验,想揭开其毒性的秘密。卡尔·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但不幸的是,在用这种毒蛇做实验的时候,他不小心被蛇咬伤了。那是怎样的情形啊,请大家放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指名接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三、抓住重点段落,读懂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明确要求。练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有速度、能思考。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思考:课文哪几段具体写了博士做记录的情景?
2、重点句子解析。
“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毒蛇咬人时,咬坏肌肉,同时放出毒液。蛇毒多为神经性毒液,毒性强。毒液,先麻醉神经,使人身体不能活动,继而使身体器官丧失功能,最后脑部充血而死。卡尔·施密特博士作为研究蛇的动物学家,当然懂得这些常识。当他感觉到伤口剧痛,四肢麻木时,清楚中蛇毒了。
3、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这段关于施密特被蛇咬后的心理描写,真实地刻画出老科学家牺牲前的心态。他知道中毒了,在打不通电话后,他知道没人能救他,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死”。但是,多年科研实践锻造出的坚毅、奉献的品格使他临危不惧。他认为自己被蛇咬,正是一次特殊的实验——用自己身体做实验品进行“蛇咬伤生理反应的课题实验”。于是他果断而坚定地在心中说“不”,要“再做些什么……”这里用省略号,使人不言而喻,就是记录蛇咬伤后的生理现象与感受,为后人留下研究资料。这些心理,是老科学家坚持记录直至牺牲的强大的内驱力,是他高尚人格的反映。
4、“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5个小时后”,足见时间之长。可以想象,在漫长的时间里,老科学家该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也可猜到老科学家的实验记录该多么艰难。读者联系上文不难知道,他记下了体温的变化,器官功能的变化,血液的变化,体力的变化等等。这是在疼痛中的记录,是在知觉逐渐消失中的记录。卡尔·施密特是多么坚强的科研工作者,有多么崇高的令人折服的品格!句子不直接写“死了”,而写“手中的笔掉在地上”,表明老科学家科研至死,坚持记录到生命最后一刻,也反映作者不忍用“死”这个字眼去记叙可敬的科学家。
四、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第4、5自然段。
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烈感的受是什么?针对“像往常一样”这个词重点讨论;
1、这次实验真像往常一样吗;
2、哪些方面的确像往常一样;
3、为什么博士能在这个实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五、激情提升,延伸表达。
这份资料将为研究毒蛇作贡献,这是用生命换来的,所以课文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话。
六、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1、把自己最想对博士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烈的感情是什么?
二、小声读课文。小组内讨论
1、这次试验真得像往常一样?
2、那些地方确实像往常一样?
3、为什么博士能在这次试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三、全班交流互动。
四、同桌互动。
说说施密特博士的哪些行为最使你感动。
五、完成课后选择词语填空。
六、认读生字。
1、容易写错的字:博
2、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小右大,结构安排要合理。
七、作业
找一些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科学家的故事来阅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课件篇二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并能准确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章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关于施密特被蛇咬后的心理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血染的实验报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那么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精神
感受毒蛇凶猛
那么,这究竟是一条怎样的毒蛇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读文,在文中找一找。生读描写毒蛇的一部分
1、出示课件1: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在笼子中,像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儿,小小的脑袋得高高的,细长的舌头不时出来,三角眼出令人恐惧的凶光。
2、学生填空。填动词
师:这些填的都是什么词?从这些动词中,我们能读出什么?
3、朗读指导(指名读、齐读)
体会博士的精神
过渡:真是一条可怕的毒蛇啊。用这样的毒蛇做实验,实验过程必定危机四伏,靠近它的人随时有被咬伤的可能,不幸的事就这样发生了,凶猛的毒蛇一口咬伤了卡尔。施密特博士,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博士被咬伤后是怎么做的?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句子或段落旁边。(自由读)学生汇报;
a句:施密特拼尽全力把蛇捉住,重新放进笼子里,锁好。抓住“拼尽全力”“锁好”两个词语感受博士受伤后依然想到是——别人)指导朗读。
b句: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连忙抓起身旁的电话,却打不通,身边又没有别人,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厖”他的头脑十分清醒。他摸到一卷绷带,把伤口包好,拿出实验记录本,心想:“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实验记录下来。”(体会读、指名读,范读、再次体会读、指名读、齐读)
这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不”字后的标点符号?指导朗读。
c句:他把体温计夹在腋下,抬头看看手表,把每分每秒的感觉都写下来,像往常一样认真、仔细地记录着:“体温很快升到了39.5°c······胃剧痛······”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淌过,脸上的肌肉不断地抽动。
师:这次试验和往常一样吗?(一样、不一样。)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4、5自然段,自己找找问题的答案。哪些地方不一样?一样的又是什么?学生找回答、指导朗读时间依然不紧不慢地走着,……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掉落到地上,他停止了呼吸。这位可敬的老人去世了。……,使抢救被蛇咬伤的人的研究工作前进了一大步。这是怎样的五个小时啊?
生回答
三、情感升华
(音乐起,渲染氛围)
师:同学们,这位可敬的老人竟这样离开了人世,他走的是那样匆忙,竟来不及擦去身上淌出的血;他走的又是那样艰难,忍受了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此时,凝视着卡尔施密特博士的墓碑,你想说些什么?
是啊,这位可敬的老人以生命为代价,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科学财富。所以说这真是是一份——(血染的)实验报告啊!
总结:同学们,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卡尔施密特博士的一生就是重于泰山的一生,是光彩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让我们也珍惜每一天,为自己心中所怀揣着梦想而奉献出你全部的力量吧!
四、作业
小练笔:写学习本文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血染的实验报告
拼尽全力 认真 仔细
无私奉献 顽强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课件篇三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3.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个词语“血染”解释,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2.检查生字。
燥热 噪音 花岗石 蜷 捐躯 殷红
读准这些词语,老师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时一定会更加流利。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
1.看视频,问:想到哪个词?现在就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一找,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南北洲毒蛇?(指名读)
2.请画出描写毒蛇动作的词语(透、盘、吐、蜷、抬)
3.从这些动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蛇这样凶猛,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展示?
5.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做实验的时候,施密特博士不小心被蛇咬伤了。被蛇咬之后,实验室里空无一人,在求救无果的情况下,施密特博士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6.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不”字后的标点符号?表明感情怎么样?(坚定、强烈)
7.那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来试一试。(生读)
8.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动物学家,施密特博士当然知道被毒蛇咬伤意味着什么。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没有懊恼无法和亲人做最后的道别。而是要记录这次特殊的实验?你是怎样理解特殊这个词的?
9.默读4—5自然段
要求:用“——”勾画出博士所做的实验记录的内容。
再用“”画出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记录的,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1)师:谁来说一说你所画的第一处记录。
生:“体温很快升到了39.5℃……胃剧痛……”
师:你们中的很多人都曾经发过高烧?什么感觉?
生:发热、头痛、四肢乏力、浑身酸痛,很想睡觉。师:然而施密特博士想到过休息吗?为什么?
(2)博士是在什么情况下继续坚持记录的呢?
课件出示“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但他还是
顽强地记录着
师:能说说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吗?
师: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那老人痛苦的表情,博士一手捂着肚子,一手艰难地记录,汗水不住地往下淌,打湿了实验报告。我们被这一幕感动了。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这一部分。(生读)
(3)师:施密特博士忍受着这样的剧痛继续记录着,那么他所做的第二处记录是什么?
(4)师:真让人心痛呐!时间啊,你过得快一点,让老人别在忍受这样痛苦;时间啊!你过得慢一点,让老人完成最后的心愿吧。可惜,时间听不到我们的祈求。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老人记录的艰难?你能再读一读这句话吗?
(5)师:疼痛不断加剧,记录越来越费劲。但是施密特博士没有放弃,他艰难的写下了最后的记录?
师: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师:施密特博士,七窍流血,浑身乏力,还不忘写下这最后的感觉。
10.我们回头再看这份珍贵的实验报告。你发现什么?从这些省略号中你能读出什么?
11.在被蛇咬伤五个小时后,博士手中的笔掉落到地上,他停止了呼吸。在人生的最后五个小时里,他忍受了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克服了我们无法估量的困难。
四、情感升华。
同学们,这位可敬的老人竟这样离开了人世,他走的是那样匆忙,竟来不及擦去身上淌出的血;他走的又是那样艰难,忍受了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此时,凝视着卡尔施密特博士的墓碑,你想说些什么?
师: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卡尔·施密特博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重于泰山的真正含义。其实像他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下节课汇报。
63位用户关注
33位用户关注
64位用户关注
90位用户关注
62位用户关注
50位用户关注
84位用户关注
70位用户关注
89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94位用户关注
25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
1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