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高中语文教学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三级分层达标教学实验课题研究总报告
宁阳四中 程国栋
一、简介部分
1、标题“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课题”研究总报告
2、摘要
本报告主要阐述宁阳四中“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课题小组对“三级分层达标实验”内涵的理解、体会,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实验中使用的方法,实验的发现和结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各种实验数据以及今后的建议。
3、内容结构图
一、实验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理论基础、目的、意义。
1、 研究方法
2、 研究对象
二、实验、研究程序 3、实验时间
4、实验过程及步骤
三、实验研究发现和结论
四、分析和讨论
五、建议
六、参考文献
二、主体部分
(一)、实验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段时间以来,大部分语文老师的教学仅仅是满足于让学生“知道”,是一种单纯的机械的“告诉”方式。不少老师把高考内容前置的做法更是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是语文性质的异化,这种做法必然会使语文教育丧失人文性,使学生既无文化,也就是无文明化;也无人化,也就是无个性化。现行的语文阅读教学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必须改革。
传统语文教学存在很多好的做法,应该继承和发扬。朱熹说过:“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这句话很好地概括出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熟读、精思、博览、多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读”要读得“熟”,不单要如此,还要做到“精思”。何为“精思”?朱熹说过的读书的“三到”,即“口到”、“眼到”、“心到” ,就能做到“精”。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说明“精思”在阅读过程中是很必要的。“熟读”只是一种读书要达到的熟读程度,“精思”则是更深一步的加工过程。只有我们做到“精思”了,我们才能在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才能将已读之文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精思”是一个过程,是不断领悟的过程,是伴随着“读”的过程反复进行的。“熟读”伴随着“精思”,不断地反复,不断地深化。
好多人都误以为传统语文教学让学生背诵,是死记硬背,是扼杀他们的天性,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传统语文教学的“背”是为了吸收、借鉴更优秀的成份来内化、美化自己的修养和文笔。也许学生在最开始时不能对其学习背诵的文章有所领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悟性也会增长,那时便会猛然醒悟。可是如果等他们能领悟时再学再背,恐怕已经晚了!为什么呢?一方面,那时再开始背,开始学和从小便开始积累,从占有的量上就能看出差别;另一方面,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当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记东西最快,印象也最深,传统语文教学很好的利用了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这一特性;等再大一些,人的记忆力会退化,记东西会很慢,很吃力,便失去了这一先机。
教育部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组组长、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巢宗祺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设计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三级达标实验课题。本课题的内涵简单描述如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两年多的学习,使参加实验的学生高中语文水平,在不同的基础上分别达到以下三个不同层级:第一层级,熟练诵读300篇经典名诗文的“温饱型”水平;第二层级,在第一层级基础上再精读100(或80)篇现代诗文和一两本经典名著,学会阅读经典的“小康型”水平;第三层级,在前面两个层级的基础上达到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以探究为主的“富足型”水平。
这一课题必将进一步深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探索语文学科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推进山东省的素质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实验、研究程序
2023年9月,我们宁阳四中有幸被选为“三级分层达标”省级教学实验课题最早的10个实验学校之一。这个实验课题能够花落四中,是对我们学校多年重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学校重视抓素质教育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我们学校多年重视语文教学工作的充分肯定。
实验开展两年来,学校王校长、贾校长、赵校长多次对实验的规划、安排作了具体的要求;对实验的进程非常关注,经常给予指导;教学科研处、教导处、高中三个年级也都对本次实验给予大力支持,课题组举办的各种活动各个单位都全力配合。课题组成员更是倍加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扎实工作,大胆创新,科学实践,全力以赴。两年来,我们确定的“在活动中提高兴趣,在活动中增强底蕴”的实验构想已初见成效,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较大提高。
1、研究方法
①调查法:这个课题必须先进行问卷调查,摸清学生的基础,这样才能知道课题结题时学生的进步情况。
②测验法:因为古诗文背诵本来就是高考必考内容,进行这个试验后平时考试时要增大古诗文背诵分数,这是调动学生积极背诵的有效手段。
③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及时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感悟、体会、经验、教训总结下来,为今后实现高效课堂提供第一手资料。
④个案研究法:实验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个案:比如有的学生特别擅长古诗文诵读,有的学生特别擅长写作,有的学生背古诗很费劲,有的学生对古诗毫无兴趣。对这些情况,我们要跟踪培养,个别指导,研究他(她)的学习方法与特点,用于指导其他同学,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2、研究对象
我们选定宁阳四中2023级从高一开始进行实验,该年级共有13个班。该年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读书较少,知识面较窄,视野不够开阔,中考语文成绩较低。
3、实验时间
2023年9月--2023年9月。
4、实验过程及步骤
两年来,我们先后作了如下工作:
⑴、2023年3月,成立学校“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三级分层达标’教学实验课题”课题组,学校赵校长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会上,课题组组长做了开题报告,赵校长作了重要讲话。
⑵、2023年4月,课题组全体成员广泛搜集实验课题材料,认真学习巢宗祺教授有关理论,深刻领悟实验课题精神,为实验的顺利开展作了充分的准备。
⑶、2023年9月,对实验年级进行《高一学生古诗词积累与欣赏情况调查问卷》,全面了解学生古诗词积累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动员学生投入到实验中来。
⑷、2023年9月26日,举办“与祖国共奋进,与学校共发展”诗歌朗诵会,高一、高二两个年级2000多人参加,比赛共评出一等奖6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13人。比赛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了同学们的学习气氛,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意识,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爱校热情,为“三级分层达标”教学实验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⑸、2023年,学校“岱蕾”文学社成立,定期出版校刊《七彩虹》,同学们有了自己的写作园地。
⑹、2023年12月11日晚19时-21时,在学校体育馆举办“好读书,读好书”学生读书笔记征文比赛活动。本次比赛要求实验年级参赛时必须从《古诗文诵读》一书中任选一首进行写作,可以鉴赏语言,可以分析手法,可以进行文学性的改写,可以写思想上的感悟等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⑺、2023年3月在高中三个年级开展了“爱祖国 爱家乡 唱和谐”征文比赛。
⑻、2023年6月举办了“古诗文活动”成果汇报演出,实验年级的同学通过小品、相声、诗歌朗诵等形式,将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感悟用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表演细腻、逼真,现场气氛热烈,展示了实验年级同学的风采,也证明了实验课题对同学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宁阳电视台、泰安电视台先后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⑼、2023年9月,我们布置学生认真阅读《现代文诵读(上)》《现代文诵读(下)》,要求学生整理好梳理本、摘抄本、心得本。
⑽、2023年12月,我们安排了“《平凡的世界》主题阅读”活动。
⑾、2023年4月,为进一步推动“三级分层达标” 省级语文实验课题在我校的顺利开展,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学涵养、人生修养,展现学生的文才,举办了第二届“读书笔记征文活动”,比赛将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进行,高一年级参赛时从《古诗文诵读》一书中任选一首进行写作,可以鉴赏语言,可以分析手法,可以进行文学性的改写,可以写思想上的感悟等等;也可以写读《平凡的世界》后的感悟。高二年级参赛时必须从《现代文诵读》一书中任选进行写作,可以鉴赏语言,可以分析手法,可以写思想上的感悟等等。
⑿、2023年4月,我们在实验年级进行了书法比赛。
⒀、2023年6月举办“我看《三国》人物”征文活动。
(三)、实验研究发现和结论
通过两年的探索,“三级分层达标”实验已初见成效。我们认为,学生在如下方面有所收益。
1、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学科本来是最美的一个学科,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学科。但是,由于前几年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学习成了单纯的机械的做题的训练,有人还美其名曰“语文理科化”,让语文彻底失去了美感,学生语文学习毫无兴趣和热情。“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让语文教育回归本质,不用去考虑什么主题,不用去管什么表现手法,不用去做那些乏味的练习题,由背诵开始,到美的感悟与体验,到自我鉴赏与评价,发自内心,源自真情,热情高涨,兴趣浓厚,长此以往,定会厚积薄发,发生质变。
2、学会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都喜欢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变成了做题的机器,实际上,这种盲目性的做题或许短时间会让你的成绩有一点提高,但从长远来看,对人的发展没什么益处。因为这种做法限制了人的视野,变窄了人的思路,捆住了人的想象,扼杀了人的创造。“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思考胜过盲目做题,让学生养成了静心读书、大声读文 、积累梳理 、学会倾听 、主动交流等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与习惯的养成,必然会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3、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在“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背会大量优美的古诗文,阅读大量有深度的现代文外,我们又通过年级每周出版的刊物《文笔精华》,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相关文章,如:卞毓方的《文天祥千秋祭》、《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张家界》、《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天意从来高难问--晚年季羡林》等散文;梁衡的《晋祠》《夏》《觅渡、觅渡、渡何处?》《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散文;还有余秋雨、毕淑敏、李存葆,贾平凹等当代散文大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或优美,或深刻,获厚重,获哲理,学生通过读这些作品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为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提升了语文素养。两年多的实验,学生不仅重视了广泛阅读,更重视了识记背诵。学生受到了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了民族的文化智慧,培养了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5、学生入校成绩与高一市统考成绩对照及高二成绩对照表
平均分
1班
3
4
5
6
7
8
9
10
11
2023年9月
90.89
91.05
91.11
91.86
93.08
91.55
88.78
90.28
91.81
89.98
92.06
2023年1月
93.45
92.44
91.34
92.09
95.02
93.67
90.56
91.34
92.77
89.88
93.45
2023年7月
94.56
93.34
92.88
92.75
95.67
94.45
91.56
93.01
93.49
91.07
94.06
2023年1月
96.45
94.67
94.09
94.49
96.57
95.08
93.88
94.67
94.66
92.56
94.81
2023年6月
96.96
96.56
95.88
95.36
97.88
97.06
95.89
95.98
96.74
95.85
96.06
(四)、分析和讨论
1、采用灵活多变的背诵竞赛形式,是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的有效手段。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采用过的“课前三分钟速背赛”“一月个人达标赛”“班内小组赛”“古诗文活动成果汇报演出”等形式,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带着目的去背,带着目标去背,记忆的速度会很快,记忆的效果会更好。
2、诵读与默写相结合,会让学生背的更准,记住的时间更持久。
3、诵读与改写、扩写、写作相结合,比如为新课文设计导语、意境描述等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这样做会让学生从更深的层面去研究诗,会不断增加学生语言表达中的“诗味”,会提高学生的修养。例如在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要求同学们运用联想、想象,写一个片段,描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景象。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我们要求学生以此诗为文本,扩写成散文。学习了《阿房宫赋》、《六国论》以后,我们课题组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苏洵认为,六国灭亡“弊在赂秦”;杜牧认为,“灭六国者六国也”;二人的观点有什么异同?请学生根据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以“居安思危”为话题的作文,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为鼓励学生扩大课外阅读,积极展开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大胆发挥想象,我们课题组结合中国四大名著展开了“走近经典”的读书活动。我们先后安排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三国演义》的阅读活动。为配合这次活动,我们还专门找时间为学生放映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断,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学生由此写出了一些读书笔记,如《看三国,品人生》《我看“七擒孟获”》等。
4、诵读方法的指导必须到位。每次读,教师都应该让学生说说有没有读出语调、重音、停顿、速度与节奏的变化,让学生体会朗读的技巧。在达到一定的共识后,再请朗诵出色的学生范读或老师范读,深情并茂的节奏、韵律,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较快地进入诗歌的意境。而学生也能在自己反复的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
5、诵读与教学相结合,诵读与传统文化教育、与育人教育相结合。背诵古诗,不是单纯的去背,去记忆,而是为了鉴赏,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所以,必须与教学相结合,与传统文化教育、与育人教育相结合。我们在教学中,及时的将课文中涉及到的古诗、作者、背景、写作技巧、文化常识、人文精神介绍给学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情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比如,在讲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我们利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为学生介绍了“三月三”这个传统文化节日,并向学生展示了媒体上报道的各地华夏儿女身穿汉服到郊外踏青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渴盼。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书写《兰亭集序》第一段,予以展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在学习的李密《陈情表》一文时,我们课题组成员曾做过一项调查: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结果不容乐观,每个班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这些90后的孩子,只知道惦记着父母给他们过生日,哪里记得父母的生日;只知道要求父母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哪里想到过照顾父母;只知道自己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闹,甚至威胁父母要离家出走,要自杀,哪里想到过父母的感受……由此看来,传统的孝道在当代青少年的心目中已过于淡薄。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认为应该利用我们的教材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内涵,像孝道、礼仪等等。我们以“孝”为主题,编选了一期阅读材料,其中有毕淑敏的散文《孝心无价》、刘吾福的小说《孝》、邓炳荣的小说《疼痛的孝心》等,并趁热打铁,为学生布置作文题“谈孝道”,每位学生都写出了自己深刻地感受。
不仅如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注重发现古人身上的传统美德,并作为自己今后修身立德的榜样。例如,屈原保持自己的高洁的节操,“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李白刚正不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白居易哀民生之多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文天祥一心爱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儿寒乎?欲食乎?”所流露的对亲情的珍惜……这些出自课文的名言警句,在学生的随笔和作文中经常出现,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6、教师的督促、检查、评价必须到位,没有落实的布置只能是空的布置。教师的检查要成为常态。
(五)、建议
1、提高高考试卷中默写题目的分值或举办全省范围的古诗文诵读大赛,从根本上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推动这一实验的进行。
2、省教研室出台文件,把《古诗文诵读》《现代文诵读》变成选修教材,替换现有的《唐诗宋词鉴赏》。
3、进一步解放老师们的思想和观念,切实让老师们理解并贯彻厉复东老师说的“要站在课程标准的角度理解课题,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不是把课题纳入常规教学,而是把一切常规教学纳入课题。目的只有一个: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理念。切实解决语文教学中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看分数、不看素养的粗浅的做法。切实解决实验过程中几张皮的问题。
(六)、参考文献
1、朱熹:《朱子读书法》,《青海师专学报》,1996年7月,第27页。
2、柯昌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第三中学):《传统语文教学vs新课改》。
3、王景华 厉复东:《古诗文诵读》“编写说明”,电子工业出版社,2023年10月。
4、厉复东老师、巢宗祺教授济南、日照会议记录
三、附录(致谢、插图列表、表格列表)
(一)致谢
1、向巢宗祺教授、厉复东老师、侯成宾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2、向孙蕊老师、王洪民校长、贾存胜校长、赵峰校长以及宁阳四中各中层部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二)三级分层达标实验教师研究成果汇总
教师姓名
教学科研成果
朱永明
《5年高考3年模拟·高中语文必修三》(副主编)
朱永明
《中学教材学习讲义·高中语文必修三》(副主编)
程国栋
《高中语文复习指导与训练》(编者)
程国栋
语文学习报(2023年第6期):《为青春喝彩》
程国栋
语文学习报(2023年第9期):《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
程国栋
新课程报·语文导刊(第27期):《如何写文艺评论》
程国栋
新课程报·语文导刊(第38期):《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名臣良将》
程国栋
新课程报·语文导刊(第47--52期):《高考作文专辑》
程国栋
新课程报·语文导刊(2023年第3期):《语言运用分类训练》
侯代泉
《高中作文阶梯训练(高一)》(参编)
侯代泉
《高中作文阶梯训练(高三)》(参编)
侯代泉
《2023年高考满分作文评析与阅卷报告》
侯代泉
《2023高考通关》(主编)
侯代泉
学生新报·高中语文:《秋日恋歌》
侯代泉
语文学习周报·高考版(第24期):《诗性语言,妙悟人生》
(三)三级分层达标实验教师与学生获奖汇总
获奖教师
获得奖项
程国栋
《语文学习报》教师指导奖
郝风华
泰安市教学研讨会公开课
郝风华
泰安市优质课二等奖
郝风华
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
郝风华
泰安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
郝风华
宁阳县艺术节诗歌朗诵一等奖
王晓敏
泰安市优质课一等奖
王晓敏
泰安市征文比赛优秀辅导奖
王晓敏
宁阳县诗歌朗诵优秀辅导奖
篇二 课题实验阶段自查报告范文
《小学科学中应用主题资源网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于20xx年12月立项并开始实施。课题在县电教部门的指导下,课题组全体人员尽职尽力,按照设计的研究方案,运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把调查、学习、研究、实践、总结等有机结合,保证了研究的计划性、整体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较为理想地完成了早期的研究目标和研究任务。回顾、总结课题研究过程,现将研究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立项及开展现状
20xx年12月,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及潍坊市十一五研究课题,我校申领了市级课题《小学科学中应用主题资源网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课题由刘校长任课题负责人,亲自带领课题组成员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提出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子课题申报。然后选定一批年轻能干、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做为教师为实验课题组成员,认真组织课题研究,实施实验;学校还将课题研究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在周工作安排、行政会议中有课题工作安排,做到了人员、经费落实。
二、制定课题研究制度
首先,学校领导召开专门的课题研究会议,让实验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认识到此项课题实验的重要性,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能力发展的科学育人观。在课题研究中,实验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敢于面对困惑,并进行认真思考。
其次,对课题实验教师进行有关课题培训工作,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掌握有关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能力发展的科学育人观。学校还制定了专门的教师培训计划:一是进行校内培训,组织实验教师观看有关实验课题的录象、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定期组织研究人员开研讨会,及时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调整研究计划,撰写研究论文,并注重了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提炼,然后得出结论。我校课题组为使师生间的信息得到很好的交流,促进科研与教改、课改的发展,加强实验教师之间、实验对象之间的交流,每月举行一次交流会。每位实验老师都要对自己的实验情况认真进行总结,其他成员也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以后实验的顺利开展,也利于实验教师更好的搞好实验总结。
三、课题培训
积极组织实验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课题培训,参加有关的课题实验交流会、研讨会等等。一系列的课题培训,让实验教师掌握了大量有关的先进教育理论,对自己的课题实验有了针对性的研究,并提升到了理论研究高度。
四、调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实验教师在确定实验课题后,要先对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在目前小学科学学科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状况。根据调查了解的有关情况,实验教师为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和学习方式提供条件,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方便,为学生创设更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五、调查实验教师建设主题资源网站的情况
课题组实验教师要树立大课程观,树立网络化学习课程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树立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并以这些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来指导和建设内容丰富、使用方便、满足学校科学教学需要的新课程标准下的科学学科主题资源网站,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供探索、发现去建构知识的平台。课题组要定期检查实验教师对主题资源网站的建设情况,并及时对实验教师在网站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实验教师在网站建设中的做法要做好总结,定期进行交流,利于课题实验的顺利实施。
六、调查实验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新课程主题资源网站的建设,为学生科学课前、课中、课后、复习和探究学习提供自学资源和学习指导,极大的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撑。在实验研究中,课题组定期检查实验教师将主题资源网站应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检测在科学学习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七、课题组开展主题资源网站、优秀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优秀学案,实验优质课、实验论文等评选活动。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实验教师要结合主题资源网站和教学指导意见在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发表相关实验论文,编写各学科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规范,形成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组每位老师都要结合自己的研究,认真地进行自查、总结,其他成员也要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更好的建议或者意见,以便为后面的科研研究积累更多的经验。此外,课题组还举行了各种活动,如:评选优秀学案,实验优质课、实验论文,以此来带动实验教师进行实验研究的积极性。
八、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自实验以来,课题组实验教师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典型课例和实验,共有多篇研究论文、课例在市、县级评比中获奖。实验优质课也分别在市、县级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实验教师制作的多媒体、网络课件、主题资源网站在市、县级评选活动中分别获奖。
通过调查,实验班级学生比非实验班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实验效果明显。在科学课堂中,学生能应用主题资源网站获得知识,并能正确处理信息,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九、存在的问题:
1、课题研究还不是很深入。部分实验教师还不能很好的把握课题的内涵、方法;对科研工作缺乏自信心。
2、在数据的收集上还不够全面,成果的水平还不太高,缺乏创新。
篇三 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报告
“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xx年2月被立项钦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c类课题,在此之前两个月我们成立课题组。当时存在着底子薄,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不利局面,课题组全体成员摸索前进,举步维艰。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课题组努力开展工作。具体体现在工作扎实有力,活动有条不紊。课题组建立了总的实施方案,有三年方案,也有分学期的教学计划,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大力开展学习活动,展开深度汇谈,开阔了教师视野,加深了对兴趣作文教学的认识;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上好“兴趣作文研究课”,课题组活动上升为学校行为。初步形成了一批教研成果,初步做到了人人有成果,并且以校报《凤凰花》为依托,形成了作文阵地,影响日益扩大。
现将我们的详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立题背景及实现情况
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为学生打开了与自然、社会、他人、自己沟通的大门,使学生能够自如地富有兴趣地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初步实现了初中写作教学的目标。`
2、素质教育召唤广大语文教师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语文作为担负母语教学任务的基础学科,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语文教学现状,特别是作文教学常受指责,弊端很多:(1)放羊式作文教学。训练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往往是找个题目学生练,一次评改就完事,而且评改周期长。想起来就练,作文以外的教学内容多了,就挤占作文时间,认为作文可练可不练,练好练坏一个样。(2)违背写作规律和学习规律,仅仅操练章法、技巧等考试技巧,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没兴趣作文。(3)学生缺乏写作“激情”,对作文敷衍应付,或望而却步,不愿作文,不敢写作。这是我们研究的时代依据、现实需要。
我们以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作为突破口,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带动其他语文教师学习,鼓励大胆改革。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分析了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找出了以下存在问题并且研究了对策。问题:
(一)、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据笔者抽查原所任班级七年级(10)班资料表明,85%的学生不喜欢听语文课,95%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一位中等水平学生说:'语文课学与不学无所谓,老师讲得生动点还听听。'学生不愿听语文课,有的是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有的是授课枯燥无味,由学语文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害怕作文。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要么抄袭、要么滥竽充数;个别甚至不交。
(二)、缺乏观察力。大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关键是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语文的内涵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面对绚丽多彩的沸腾生活。由于初中生不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身在宝山不识宝,不善于思考生活给我们留下的启迪,因而写作时自然难免'肚中'无物。
(三)、思想不成熟。初中学生由于阅历尚浅,所以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分不清主次、常感无从下笔。即使搜肠刮肚偶尔想到一些写作题材,也常因思路不清晰,不能围绕中心选材,不知详略得当有序地表达观点。写出的文章不是言之无物,就是东拉西扯地堆砌材料。如要求写《校园新貌》,同学们只会楼房、道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材料,不会深入一层,揭示由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好。新世纪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写作能力将成为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与谋生手段的重要标志。
(四)、立意浅显,思辩性差。在作文中,学生总是把先前储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思想基础的内核,缺少对现有生活、社会的观察与分析,对各种社会现象不能进行独立而深刻的思考,思想的触角仅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不能探入复杂的深层,情感的基调只有欢乐轻松而缺乏凝重深沉。呈现在眼前的是假大空的思想和克隆化的主题,文章缺少个性,人云亦云,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五)、思想模式化,简单化。思想上的肤浅弱化导致了思想的简单化、模式化。在学生眼里,狼永远是凶残的,狐狸永远是狡猾的;议论文举例除了抗日就是解放,除了革命领袖就是仁人志士,例子永远是雷锋、居里夫人、李白、杜甫等等。思维形成了某种惯性,而不是用大脑去思考、去挖掘问题的本质,没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六)、选题陈旧、缺少时代感。僵死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深陷题海的十面埋伏,无暇顾及课外书乃至报纸杂志,即使必要的新闻也难得一见。这样狭窄的视野,空空的大脑,导致作文底气不足,腹内草莽,选材时反来复去总是“老”
(七)、语言平淡,缺少文采。由于平时阅读量少,语言包括词句积累贫乏,造成作文语言平淡无味,句式单一呆板,缺少文采。
(八)、为师造文。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什么样的文章能得高分,就写什么样的文章,形成了千人一面、万人同言的现象,殊不知文章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是对真善美的揭示,错误的作文观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九)、教学无章可循。写作教学缺少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只看高考,考什么练什么,讲评也是就题论题,出现了七、八、九年级同写一题的现象,这样导致了作文中的错误重复出现,严重挫伤学生写作热情。
措施:
(一)、张扬个性写作,切合兴趣。
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给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空间。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出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思想去体会人生,“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得之情”。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写生活日记,摈弃条条框框,写个性作文。
(二)、开放写作空间,开发兴趣。
1、作文不仅局限于两节课,让学生充分酝酿,尽情抒写。
2、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宽容,提倡“自由作文”。
3、改进讲评形式,把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倾听自己的心跳,相信写作水平的提高,关键是个人文学素养的提高。
(三)、丰富写作底蕴,培植兴趣。
1、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从狭隘的书本中走出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丰富人生阅历。
2、增强学生的思想底蕴,读书不仅限于文学,天文地理都可以,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丰富语言。巴金曾说:“写作不是靠技巧,而是靠背诵的二百多部作品。”因此,要求学生要大量诵读经典作品;另外,文章写的有文采,还可以加强成语造句训练和句式运用训练。
(四)、转变教师角色,匡扶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而不是讲授,要合作而不是耳提面命,对写作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可采用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告别仅将作文当作“作业”的历史,真正将作文当作无限丰富的活动。这是摆在每个教师脚下一条别无选择的宽阔而又漫长的路。
写作空间的开放、写作底蕴的丰富、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在和阅读课、活动课有机结合,把写作视野投放到生活中,大自然中,社会中,让学生感受自然,关注社会、人生,让学生获得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同时我们将阅读当作学生积累生活、丰富阅历、获得知识、提高思想、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平台,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读促进写,写促进读,形成良性循环;而活动课则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了全面发展。这条人文化的写作路子极大解放了写作生产力,拓宽了作文教学空间。
二、研究过程及实验情况
本课题以“初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为核心,着重研究初中作文的教与学;研究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在新理论指导下探索写作新路子。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与实验,在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取得重大突破,改变思维的懒惰局面,充分培养教与学对写作的兴趣。
课题伊始,我们确定了如下目标:
a)第一阶段:xx年3月——xx年2月为准备工作、理论学习的实施阶段。由于我校起步晚,因此边准备边研究。主要做好了七件事。
(1)筛选培训实验教师,落实实验班级。共设立了十个实验班,每个年级设三个实验班,并配置了对比班。
(2)制定总方案及各年级学期实验计划。计划与方案纳入学校计划,科研处进行管理。
(3)建立实验班与对比班档案,注意积累资料、统计数据、列好表格。所有情况均有教科所具体管理,相关档案存于专门的课题档案中。这里列出xx年到xx年对比成绩,可以看出抓兴趣作文教学和不抓是不一样的。
xx——xx年实验班、对比班成绩统计表
实验班 对比班 学期末平均分 学年末平均分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七(8)七(1) 84/81 43/39 89/82 45/40
七(9)七(2) 93/91 44/42 95/90 46/43
七(10)七(3) 94/92 45/43 95/92 46/42
八(5)八(1) 85/81 42/37 89/82 44/38
八(6)八(2) 89/86 43/41 92/87 45/41
八(7)八(9) 94/92 44/41 96/92 46/42
八(8)八(10) 93/90 42/40 95/89 44/40
九(1)九(7) 95/94 45/43 96/92 46/42
九(2)九(8) 91/88 45/41 94/89 46/40
九(3)九(9) 82/75 41/38 90/81 44/38
这份粗略的表格统计显示的总成绩,语文基础知识分值相差无几,主要是作文分值差距较大,所以可以看出兴趣作文举足轻重的作用。
(4)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写作水平,写作心理等现状。通过不断的现状分析,我们明确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我们的写作计划,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动态中实现写作教学的发展。
附录:“初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调查表
1.在初中10个科目中,你最喜欢的科目是( )
a.政治 b.语文 c.数学 d.英语 e.物理 f.化学 g.地理
h.历史 i.生物 j.体育 k.美术 l.音乐 m.电脑
2.在语文课教学中,你不喜欢的是( )
a.课文教学课 b.作文教学课
3.写作是件( )
a.苦事 b.轻松的事 c.不苦也不轻松的事
4.你在写作文时是( )完成的
a.认真 b.任务式 c.马虎 d.出于老师的压力
5.你写作文是( )
a.打草稿 b.列提纲后完成 c.不打草稿
6.你写作文( )吗
a.修改 b.不修改 c.偶尔修改一下
7.你完成作文后( )
a.看一二遍 b.从不看
8.老师不布置作文,你会另进行写作练习吗( )
a.会 b.不会 c.偶尔写过
9.你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吗( )
a.有 b.没有 c.很少看
10.你喜欢哪类课外书( )
a.作文类 b.小说类 c.其他科目类(除了语文)
11.你写作文的内容是( )
a.真情实感 b.仿照别人的习作 c.随想随写
12.你的作文按时完成吗( )
a.按时 b.很少按时 c.不按时
13.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 )
a.有 b.没有
取新知的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建立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语文的活动性。
我们的活动课饶有特色。三尺讲台让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是旁观者、参与者、指导者,师生角色易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提高,恢复了语文课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它激活了语文教学。
这种课型要求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相信学生,还给学生自由;细心指导有关活动,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目标由教师控制,而内容、程序、方法等放手让学生去搞,教师指点一下即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方式是自由讨论式(一个说完,另一个说)和比赛形式。主持人由学生推选,导演负责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每周可用一至二课时搞专题活动。在具体组织中,要注意与讲读课、阅读课、写作课的衔接,它是其中一部分,又是具有独立性的对这些课型起补充促进作用的课型。要加强计划性,避免放羊式。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这种课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贯穿写作这条主线,培养了写作兴趣。
2、编写“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的作文计划,初步形成体系。
作文教学的无序状态,我们组织编写了一个依据大纲、跟教材同步、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力争实现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和规范化。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八年级以说明文为主,九年级议论文及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训练。切实考虑小作文训练,实施分解式片断训练,将大小作文结合起来。各年级都有一个通盘打算,书面复述、随笔、日记、摘抄、续写、改写、仿写、扩写、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写作形式都可以训练。
注重写作训练的序列化固然重要,但是这只解决了形式问题。要知道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因此在制订作文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了解决作文源泉问题,指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向自然、社会要素材,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事物,从社会生活中捕捉灵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感知生活,积累生活,提高观察思考、联想想象的能力;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材料,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引发学生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理性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热情,通过对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理性思辩能力等方面能力的训练,点燃学生的表达激情,激活学生心智。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规定:每周写读书笔记xx字-3000字,每天记观察日记,情境作文(实地情境与材料情境)训练要占相当比例;每周写周记1500-2500字(包括大作文);每学期参与各种语文活动不少于5次。教师要注重检查指导,多表扬多激励,多让学生进行交流。
在这个作文计划中,对指导学生如何审题、构思、结构文章特别关注,激发学生写作激情。教师从提纲到写作一股脑塞给学生不妥当,注意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其构思能力。
作文教学只局限于课堂,只传授给学生形式、技巧、方法,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笔成文——教师精改细批的传统模式,显然有失偏颇。为作文而作文,忽视了内容,忽视了学生个性,远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是语文。我们注重阅读,让学生从文字中了解社会,放眼自然;我们设计了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积累,贴近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激发情感;我们的说话课更是让学生自觉地去阅读,去写作,学会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理想、愿望等个性化内容。
3、听课、评课活动,推广有价值的课型。目前比较确定的课型就是写作活动课。现在已经列为学校教科研成果之一。
4、搞好专题研究,完成相关研究论文。按照课题组要求,我们组织教师完成相关论文,学校教科所定期检查,每学期要求老师写实验总结,并且存档。
c)第三阶段:xx年2月——xx年9月为课题总结鉴定阶段。
(1)完成研究实验报告。
(2)汇编成果集。(研究论文集、课堂演示、学生作文集、报刊等体系)
(3)提请专家鉴定。
(4)扩大巩固成果。课题结题不是结束而是起点,我们会更加努力的投入教研教改中,更上一层楼。
三、实验效果喜人
1.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变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作文课教与学的兴趣盎然。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灌输为主,师生关系以单向的师生关系为主。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这种灌输观念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单一,课型的单调,进而造成了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因此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理论学习,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改革我们的课堂。我们得出了符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和新课标精神的较为科学的思想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指导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前提,教师的发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检测等各个环节都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学识水平、心智状况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教学对策,教学效果得到了保障。以生为本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既考虑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充分体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新型的学生观成为各项改革的核心。教与学自然轻松,相映成趣。
2.师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做了主人,兴趣自然培养。
过去的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越俎代庖,包办一切,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而现在学生成了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过去由教师一人独占的神圣讲台出现了学生的影子,讲台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学生走上讲台,成为导演和演员,虽是一个形式的变化,但这体现了教学观念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我们的活动课从课型上体现了这一变革。这一变革,针对过去枯燥的作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自然兴趣就来了。
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及精神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施三年来,学生学习内驱力显著增强,兴趣提高了。学生普遍喜欢上阅读课和活动课。xx年对学生的调查与xx年对学生调查比较,学生反映:喜欢语文的阅读课、活动课、写作课,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现象。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自信了、活泼了,友爱了,坚强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所做的教学改革不但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而且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我们的语文教改,极大丰富了教育的人文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学习的积极、主动带来了成绩的提高。多年来,我校中考语文在钦州市一直不怎么样。而搞实验的班级在学习成绩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4,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进行深入探讨,大胆进行实验,所以广大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我们会继续探索,把改革引向深入。
四、保证措施得力
a) 措施保证:
1、课题组负责选择制定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课题组定时不定时进行研究交流与评估;
3、课题组负责实验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
4、组织实验教师负责摸底,指定实施计划(阶段——学期计划和总结计划),具体实施
阶段总结的整理,数据的积累,反馈,经验的总结等。
b) 思想保证:学校领导、实验教师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经费保证:学校支持实验的各项活动,学校负责印刷报纸资料费,参加有关会议和外出学习的差旅费等。
c) 组织保证:建立健全了研究与实验组织,为实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题顾问:韦福发(校长) 莫连春(学校科研处主任)
课题组长:吴鹏飞(德育处主任、钦州市a类培训对象)
组员:罗 青 邓戈亮 苏政昌 黎起展 李梁才 吴长基 罗玉萍 裴 娟 温巨东、黎东桂。实验教师都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工作兢兢业业,扎实细致,卓有成效。
篇四 校本培训课题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语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校“自修-反思”式课题实验语文组取得较好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自修反思课题实验使全组教师能积极自主学习、自觉更新教学理念。教师教学中的“对话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意识强化了,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课题实验极大地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教学理论水平、业务素质、教研教改能力的提高,促使我校年轻语文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一支鲜活的队伍。
新教材的实施与课题研究的巧妙结合,使我校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人才倍出。县课改专家组成员、校教务主任王功政先后为全县语文教师上了《老王》、《荷叶-母亲》等示范课,多次参加课改协作区会议及全县优质课、说课并进行评课, 被评为县“自修-反思课题实验先进个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论文《教学设计-反思》获全国“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对误读〈背影〉的思考》、《本色语文课堂的细节艺术》分别杂在《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第1期和2010年第3期发表,《新课程背景下说课说什么》获全国说课论文二等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探微》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老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一等奖,《爱,创造美好的境界》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县课改专家组成员王翠芳老师获众多殊荣:XX年3月,被茅坪镇评为第一届初中语文骨干教师; XX年5月,被秭归县文联授予优秀作文指导教师;XX年2月,被九里中学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XX年1月,被宜昌室教研中心评为中学语文优秀教师; XX年年2月,被茅坪中学评为优秀班主任;XX年1月,被县教育局聘为县语文课改专家组成员;被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其教研教改硕果累累:XX年12月,《孤独之旅》获市说课三等奖;XX年3月,《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张扬》市双优评比一等奖;XX年9月,《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获市初中校本教研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12月,《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获四优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4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体会》发表于《宜昌教研》;XX年1月,《走进屈原——综合性学习案例》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4月,《孤独之旅》说课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研组长郑家芹老师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XX年参加县“走进新课程”语文优质课竞赛《绿色蝈蝈》获得二等奖, XX年10月辅导的学生作文在省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第三届“童之趣”杯大赛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XX年 年11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在国家级刊物《文学教育》发表;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评为二等奖,并被推荐到省电教馆参加决赛获一等奖;2010年1月撰写的《积累成语,读写添翼》在湖北教育第一期发表;2010年8月撰写的《按〈课标〉要求指导学生作文,培养能力》获市级论文二等奖;XX-2010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在我校语文课题组承担的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新课程培训专项”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及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研究中,承担了课题的资料整理、结题报告的撰写、总结验收等主要工作,都顺利通过了验收结题,被县教科研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陈英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的叔叔于勒》被评为示范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三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向春江老师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春酒》被评为二等奖,获省一等奖;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紫藤罗瀑布》获县优胜奖;《〈杨修之死〉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赵应菊老师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获县一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在县教学研究发表;论文《课堂提问也是艺术》〉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宋华兰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吆喝》获一等奖;说课稿《让世界充满爱》获全国说课二等奖;《〈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实践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在县教学研究发表。王诚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斑羚飞渡》获三等奖;论文《念不完的无字天书》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记叙文教学改进之我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浅谈》、《教育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分别获县论文评比二等、三等奖。梅云铜老师在语文中考复习备考会上的《雨说》被认定为县级示范课;论文《一张凭证的启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我见》都在《新教育参考》发表;论文《一张欠条的魅力》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雨说》教学设计〉获县论文评比二等奖;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获县评比三等奖。另我校多位语文老师写了多篇教学案例、论文在县教育网上发表。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同伴互助活动开展不多,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对话反思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专家引领不够。
4、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的力度不大。
5、极个别教师在用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行为时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痕迹,研究课题时走过场。
篇五 “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报告
“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XX年2月被立项钦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c类课题,在此之前两个月我们成立课题组。当时存在着底子薄,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不利局面,课题组全体成员摸索前进,举步维艰。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课题组努力开展工作。具体体现在工作扎实有力,活动有条不紊。课题组建立了总的实施方案,有三年方案,也有分学期的教学计划,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大力开展学习活动,展开深度汇谈,开阔了教师视野,加深了对兴趣作文教学的认识;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上好“兴趣作文研究课”,课题组活动上升为学校行为。初步形成了一批教研成果,初步做到了人人有成果,并且以校报《凤凰花》为依托,形成了作文阵地,影响日益扩大。
现将我们的详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立题背景及实现情况
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为学生打开了与自然、社会、他人、自己沟通的大门,使学生能够自如地富有兴趣地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初步实现了初中写作教学的目标。`
2、素质教育召唤广大语文教师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语文作为担负母语教学任务的基础学科,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语文教学现状,特别是作文教学常受指责,弊端很多:(1)放羊式作文教学。训练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往往是找个题目学生练,一次评改就完事,而且评改周期长。想起来就练,作文以外的教学内容多了,就挤占作文时间,认为作文可练可不练,练好练坏一个样。(2)违背写作规律和学习规律,仅仅操练章法、技巧等考试技巧,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没兴趣作文。(3)学生缺乏写作“激情”,对作文敷衍应付,或望而却步,不愿作文,不敢写作。这是我们研究的时代依据、现实需要。
我们以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作为突破口,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带动其他语文教师学习,鼓励大胆改革。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分析了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找出了以下存在问题并且研究了对策。问题:
(一)、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据笔者抽查原所任班级七年级(10)班资料表明,85%的学生不喜欢听语文课,95%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一位中等水平学生说:'语文课学与不学无所谓,老师讲得生动点还听听。'学生不愿听语文课,有的是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有的是授课枯燥无味,由学语文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害怕作文。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要么抄袭、要么滥竽充数;个别甚至不交。
(二)、缺乏观察力。大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关键是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语文的内涵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面对绚丽多彩的沸腾生活。由于初中生不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身在宝山不识宝,不善于思考生活给我们留下的启迪,因而写作时自然难免'肚中'无物。
(三)、思想不成熟。初中学生由于阅历尚浅,所以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分不清主次、常感无从下笔。即使搜肠刮肚偶尔想到一些写作题材,也常因思路不清晰,不能围绕中心选材,不知详略得当有序地表达观点。写出的文章不是言之无物,就是东拉西扯地堆砌材料。如要求写《校园新貌》,同学们只会楼房、道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材料,不会深入一层,揭示由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好。新世纪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写作能力将成为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与谋生手段的重要标志。
(四)、立意浅显,思辩性差。在作文中,学生总是把先前储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思想基础的内核,缺少对现有生活、社会的观察与分析,对各种社会现象不能进行独立而深刻的思考,思想的触角仅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不能探入复杂的深层,情感的基调只有欢乐轻松而缺乏凝重深沉。呈现在眼前的是假大空的思想和克隆化的主题,文章缺少个性,人云亦云,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五)、思想模式化,简单化。思想上的肤浅弱化导致了思想的简单化、模式化。在学生眼里,狼永远是凶残的,狐狸永远是狡猾的;议论文举例除了抗日就是解放,除了革命领袖就是仁人志士,例子永远是雷锋、居里夫人、李白、杜甫等等。思维形成了某种惯性,而不是用大脑去思考、去挖掘问题的本质,没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六)、选题陈旧、缺少时代感。僵死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深陷题海的十面埋伏,无暇顾及课外书乃至报纸杂志,即使必要的新闻也难得一见。这样狭窄的视野,空空的大脑,导致作文底气不足,腹内草莽,选材时反来复去总是“老三篇”
(七)、语言平淡,缺少文采。由于平时阅读量少,语言包括词句积累贫乏,造成作文语言平淡无味,句式单一呆板,缺少文采。
(八)、为师造文。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什么样的文章能得高分,就写什么样的文章,形成了千人一面、万人同言的现象,殊不知文章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是对真善美的揭示,错误的作文观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九)、教学无章可循。写作教学缺少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只看高考,考什么练什么,讲评也是就题论题,出现了七、八、九年级同写一题的现象,这样导致了作文中的错误重复出现,严重挫伤学生写作热情。
措施:
(一)、张扬个性写作,切合兴趣。
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给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空间。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出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思想去体会人生,“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得之情”。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写生活日记,摈弃条条框框,写个性作文。
(二)、开放写作空间,开发兴趣。
1、作文不仅局限于两节课,让学生充分酝酿,尽情抒写。
2、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宽容,提倡“自由作文”。
3、改进讲评形式,把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倾听自己的心跳,相信写作水平的提高,关键是个人文学素养的提高。
(三)、丰富写作底蕴,培植兴趣。
1、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从狭隘的书本中走出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丰富人生阅历。
2、增强学生的思想底蕴,读书不仅限于文学,天文地理都可以,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丰富语言。巴金曾说:“写作不是靠技巧,而是靠背诵的二百多部作品。”因此,要求学生要大量诵读经典作品;另外,文章写的有文采,还可以加强成语造句训练和句式运用训练。
(四)、转变教师角色,匡扶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而不是讲授,要合作而不是耳提面命,对写作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可采用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告别仅将作文当作“作业”的历史,真正将作文当作无限丰富的活动。这是摆在每个教师脚下一条别无选择的宽阔而又漫长的路。
写作空间的开放、写作底蕴的丰富、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在和阅读课、活动课有机结合,把写作视野投放到生活中,大自然中,社会中,让学生感受自然,关注社会、人生,让学生获得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同时我们将阅读当作学生积累生活、丰富阅历、获得知识、提高思想、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平台,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读促进写,写促进读,形成良性循环;而活动课则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了全面发展。这条人文化的写作路子极大解放了写作生产力,拓宽了作文教学空间。
二、研究过程及实验情况
本课题以“初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为核心,着重研究初中作文的教与学;研究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在新理论指导下探索写作新路子。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与实验,在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取得重大突破,改变思维的懒惰局面,充分培养教与学对写作的兴趣。
课题伊始,我们确定了如下目标:
a)第一阶段:XX年3月——XX年2月为准备工作、理论学习的实施阶段。由于我校起步晚,因此边准备边研究。主要做好了七件事。
(1)筛选培训实验教师,落实实验班级。共设立了十个实验班,每个年级设三个实验班,并配置了对比班。
(2)制定总方案及各年级学期实验计划。计划与方案纳入学校计划,科研处进行管理。
(3)建立实验班与对比班档案,注意积累资料、统计数据、列好表格。所有情况均有教科所具体管理,相关档案存于专门的课题档案中。这里列出XX年到XX年对比成绩,可以看出抓兴趣作文教学和不抓是不一样的。
XX——XX年实验班、对比班成绩统计表
实验班 对比班 学期末平均分 学年末平均分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七(8)七(1) 84/81 43/39 89/82 45/40
七(9)七(2) 93/91 44/42 95/90 46/43
七(10)七(3) 94/92 45/43 95/92 46/42
八(5)八(1) 85/81 42/37 89/82 44/38
八(6)八(2) 89/86 43/41 92/87 45/41
八(7)八(9) 94/92 44/41 96/92 46/42
八(8)八(10) 93/90 42/40 95/89 44/40
九(1)九(7) 95/94 45/43 96/92 46/42
九(2)九(8) 91/88 45/41 94/89 46/40
九(3)九(9) 82/75 41/38 90/81 44/38
这份粗略的表格统计显示的总成绩,语文基础知识分值相差无几,主要是作文分值差距较大,所以可以看出兴趣作文举足轻重的作用。
(4)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写作水平,写作心理等现状。通过不断的现状分析,我们明确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我们的写作计划,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动态中实现写作教学的发展。
附录:“初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调查表
1.在初中10个科目中,你最喜欢的科目是( )
a.政治 b.语文 c.数学 d.英语 e.物理 f.化学 g.地理
h.历史 i.生物 j.体育 k.美术 l.音乐 m.电脑
2.在语文课教学中,你不喜欢的是( )
a.课文教学课 b.作文教学课
3.写作是件( )
a.苦事 b.轻松的事 c.不苦也不轻松的事
4.你在写作文时是( )完成的
a.认真 b.任务式 c.马虎 d.出于老师的压力
5.你写作文是( )
a.打草稿 b.列提纲后完成 c.不打草稿
6.你写作文( )吗
a.修改 b.不修改 c.偶尔修改一下
7.你完成作文后( )
a.看一二遍 b.从不看
8.老师不布置作文,你会另进行写作练习吗( )
a.会 b.不会 c.偶尔写过
9.你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吗( )
a.有 b.没有 c.很少看
10.你喜欢哪类课外书( )
a.作文类 b.小说类 c.其他科目类(除了语文)
11.你写作文的内容是( )
a.真情实感 b.仿照别人的习作 c.随想随写
12.你的作文按时完成吗( )
a.按时 b.很少按时 c.不按时
13.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 )
a.有 b.没有
取新知的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建立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语文的活动性。
我们的活动课饶有特色。三尺讲台让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是旁观者、参与者、指导者,师生角色易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提高,恢复了语文课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它激活了语文教学。
这种课型要求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相信学生,还给学生自由;细心指导有关活动,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目标由教师控制,而内容、程序、方法等放手让学生去搞,教师指点一下即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方式是自由讨论式(一个说完,另一个说)和比赛形式。主持人由学生推选,导演负责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每周可用一至二课时搞专题活动。在具体组织中,要注意与讲读课、阅读课、写作课的衔接,它是其中一部分,又是具有独立性的对这些课型起补充促进作用的课型。要加强计划性,避免放羊式。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这种课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贯穿写作这条主线,培养了写作兴趣。
2、编写“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的作文计划,初步形成体系。
作文教学的无序状态,我们组织编写了一个依据大纲、跟教材同步、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力争实现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和规范化。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八年级以说明文为主,九年级议论文及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训练。切实考虑小作文训练,实施分解式片断训练,将大小作文结合起来。各年级都有一个通盘打算,书面复述、随笔、日记、摘抄、续写、改写、仿写、扩写、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写作形式都可以训练。
注重写作训练的序列化固然重要,但是这只解决了形式问题。要知道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因此在制订作文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了解决作文源泉问题,指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向自然、社会要素材,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事物,从社会生活中捕捉灵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感知生活,积累生活,提高观察思考、联想想象的能力;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材料,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引发学生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理性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热情,通过对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理性思辩能力等方面能力的训练,点燃学生的表达激情,激活学生心智。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规定:每周写读书笔记XX字-3000字,每天记观察日记,情境作文(实地情境与材料情境)训练要占相当比例;每周写周记1500-2500字(包括大作文);每学期参与各种语文活动不少于5次。教师要注重检查指导,多表扬多激励,多让学生进行交流。
在这个作文计划中,对指导学生如何审题、构思、结构文章特别关注,激发学生写作激情。教师从提纲到写作一股脑塞给学生不妥当,注意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其构思能力。
作文教学只局限于课堂,只传授给学生形式、技巧、方法,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笔成文——教师精改细批的传统模式,显然有失偏颇。为作文而作文,忽视了内容,忽视了学生个性,远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是语文。我们注重阅读,让学生从文字中了解社会,放眼自然;我们设计了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积累,贴近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激发情感;我们的说话课更是让学生自觉地去阅读,去写作,学会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理想、愿望等个性化内容。
3、听课、评课活动,推广有价值的课型。目前比较确定的课型就是写作活动课。现在已经列为学校教科研成果之一。
4、搞好专题研究,完成相关研究论文。按照课题组要求,我们组织教师完成相关论文,学校教科所定期检查,每学期要求老师写实验总结,并且存档。
c)第三阶段:XX年2月——XX年9月为课题总结鉴定阶段。
(1)完成研究实验报告。
(2)汇编成果集。(研究论文集、课堂演示、学生作文集、报刊等体系)
(3)提请专家鉴定。
(4)扩大巩固成果。课题结题不是结束而是起点,我们会更加努力的投入教研教改中,更上一层楼。
三、实验效果喜人
1.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变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作文课教与学的兴趣盎然。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灌输为主,师生关系以单向的师生关系为主。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这种灌输观念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单一,课型的单调,进而造成了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因此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理论学习,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改革我们的课堂。我们得出了符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和新课标精神的较为科学的思想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指导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前提,教师的发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检测等各个环节都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学识水平、心智状况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教学对策,教学效果得到了保障。以生为本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既考虑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充分体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新型的学生观成为各项改革的核心。教与学自然轻松,相映成趣。
2.师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做了主人,兴趣自然培养。
过去的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越俎代庖,包办一切,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而现在学生成了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过去由教师一人独占的神圣讲台出现了学生的影子,讲台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学生走上讲台,成为导演和演员,虽是一个形式的变化,但这体现了教学观念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我们的活动课从课型上体现了这一变革。这一变革,针对过去枯燥的作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自然兴趣就来了。
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及精神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施三年来,学生学习内驱力显著增强,兴趣提高了。学生普遍喜欢上阅读课和活动课。XX年对学生的调查与XX年对学生调查比较,学生反映:喜欢语文的阅读课、活动课、写作课,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现象。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自信了、活泼了,友爱了,坚强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所做的教学改革不但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而且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我们的语文教改,极大丰富了教育的人文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学习的积极、主动带来了成绩的提高。多年来,我校中考语文在钦州市一直不怎么样。而搞实验的班级在学习成绩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4,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进行深入探讨,大胆进行实验,所以广大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我们会继续探索,把改革引向深入。
四、保证措施得力
a) 措施保证:
1、课题组负责选择制定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课题组定时不定时进行研究交流与评估;
3、课题组负责实验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
4、组织实验教师负责摸底,指定实施计划(阶段——学期计划和总结计划),具体实施
阶段总结的整理,数据的积累,反馈,经验的总结等。
b) 思想保证:学校领导、实验教师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经费保证:学校支持实验的各项活动,学校负责印刷报纸资料费,参加有关会议和外出学习的差旅费等。
c) 组织保证:建立健全了研究与实验组织,为实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题顾问:韦福发(校长) 莫连春(学校科研处主任)
课题组长:吴鹏飞(德育处主任、钦州市a类培训对象)
组员:罗 青 邓戈亮 苏政昌 黎起展 李梁才 吴长基 罗玉萍 裴 娟 温巨东、黎东桂。实验教师都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工作兢兢业业,扎实细致,卓有成效。
篇六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开题会议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后,在县教研室、学校聂校长及各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由李xx老师负责召开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开题会。通过开题会议使课题小组成员明确了课题提出的意义,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明确了通过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从教师教的角度以xx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基准,通过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研究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优化,物理课堂中的实验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物理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具体方式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实验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从课程的角度来说,通过课题研究丰富校本教材。
通过开题会议,确定了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进一步促使教师观念的变化,提高对物理实验重要性的认识;2.改变目前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3.形成初中物理实验有效开展的策略。
明确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并进行人员的分工,明确责职:
1.课题研究负责人:李xx
2.理论研究负责人:苏xx、孟xx
3.实践研究负责人:李xx
4.课题实验管理负责人:陈xx
二、研究过程
(一)时间规划:本课题总体时间约为1年(xx年9月~xx年7月)
(二)研究步骤和措施
1.课题研究的准备(xx年9月~xx年10月)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强了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3)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并由负责理论研究的老师苏xx和孟xx进行撰写理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我们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实验(xx年11月~xx年4月)
(1)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2)活动的开展。发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热情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指导教师则更要在课题方案的设计与提出,自身的参与,过程的调控,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上精心准备,积极投入,研究探讨上下工夫。
(3)由负责实验研究的李xx老师对个案进行分析、整理,以教案设计的形式形成实验教学的有效模式。
3.汇报成果阶段(xx年5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论文、材料、数据等。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反思,并由陈盈利和李红锐老师进行课题研究过程是的创新实验资料进行整理,以丰富我校的校本教材。
4.修改完善阶段(xx年6月)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并由课题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
5.上交专家评审(xx年6月)
6.进行课题结题报告。(xx年7月)
三、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结合情况
我们的课题研究程序:理论研究确定实验教学的策略→通过同伴互助,由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进行具体实验教学方法研讨→课堂实践→进行教学评价,发现问题→研讨、反思,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
利用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学在创设物理情景,提高感知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技能,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养成良好习惯等方面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自主建构,而且通过探究的过程,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方法,而且培养了他们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得到较快的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益。
从下面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各次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项目 月考1 期中2 月考3 期末4 月考5
期中6 总分 6236 6511 5706 4655 6855 7347 平均分 57.2 59.7 52.3 42.7 62.9 67.4 考试人数 109 109 109 108 109 108 及格人数 49 55 39 28 63 70 及格率 45.0 50.5 35.8 25.7 57.8 64.2 优秀人数 22 16 12 3 30 40 优秀率 20.2 14.7 11.0 2.8 27.5 36.7 三率和 122.3 124.9 99.1 71.1 148.2 168.3 由三率和的变化不难看出,尽管我们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经历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观念的变化过程),但还是能肯定地说明通过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成员的专业成长情况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建立了“xx县东韩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博客,通过定期的研讨交流、定期的成果交流与总结并撰写材料,促进了研究成员养成了爱阅读、善思考、勤写作的学习习惯;研究成员自觉运用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教学,提高了自身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创建网班“xxxx”,也提高了课题组成员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能力,推动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研究成员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机构举办的教研活动和科研成果评比活动,形成了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篇七 民间文学课题实验报告
一、 教学背景
我园于2023年10月30日立设了“三峡民间艺术”课题研究,将课题分成三大部分:民间文学、 民间游戏 、 民间艺术。
在宜昌境内,秀美山水,清江两岸,长江边上出生的孩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刘德培爷爷。刘德培爷爷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还被省群艺馆和省民间文艺研究会授予“民间故事家”称号,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价为“国宝”。有如此强大的文化底蕴的前辈。作为后辈的我们更应该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让幼儿得到更好的传承。
二、课题研究意义
《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基础,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宜昌境内含有少数民族-土家族的风土人情,正好因地制宜的实施素质教育,并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以素质教育理念开发符合幼儿特点且具有中国民间文学特色的教育内容,合理选择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培养幼儿的素质教育。使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民间文学教育是本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课题研究意义如下:
1、 幼儿学习民间文学,继承民间文化遗产。
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绚烂多彩的优秀文化。古往今来,智愚憨朴,抑扬褒贬,深入浅出。既能表达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又能揭露剥削阶级的贪得无厌;既能颂扬劳动者的高尚情操,又能嘲弄达官显贵的不学无术等等。形式的多样化,作品的丰富性,以及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是幼儿文学之瑰宝。如果我们能从民间文学中吸取精华、弃其糟粕。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作品,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教材,我们不仅可以让孩子体会语言艺术的美,领略历史文学的魅力,感受中华美德的熏陶,更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所选用的教材是根据当地民间文学作品、时代,以及个人特点的作家所创造的语言作品,既蕴涵着构成语言风格的多样性,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幼儿通过直接体验,例如:《猇亭》这个地名的来历,不仅了解三国的战争,还能借助于文学作品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璀璨文化,而且能丰富自己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自然的萌发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的情感。
2、 幼儿学习民间文学,丰富园本课程。
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它蕴含着伟大民族精神。我们要激发、培养幼儿民族自尊性、自豪感、自信心、及我国所特有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我们幼儿园开展民间文学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丰富幼儿园原本课程的内容。“
为让幼儿感知和体验文学作品所展示的丰富、有趣的中华民间传统生活方式,在与幼儿民间文学作品的互动中,我们通过童谣、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寓言、古诗词、成语故事,谚语等多种体裁的作品来充实园本化课程。
3、 幼儿学习民间文学,促进其发展。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中国走过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农耕时代,我国的民族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村庄农耕文化。民间故事作为民间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所承载的不仅是知识、经验、智慧,更沉淀了民族优秀的精神基因,记载了人类的智慧和发展历史,展现着人们的思想状况和价值追求,是民族生存和发展之“根”。因此,从民族文化中选择幼儿喜欢的民间故事作为语言教育的内容,不仅可以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也利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民间故事具有游戏性、幻想性、幽默性等特点,其内容、情节、语言深受幼儿的喜爱,它以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给他们的精神世界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教师利用民间故事开展幼儿语言训练,不仅符合幼儿的语言兴趣特点,而且符合幼儿的语言认知特点,是很好的语言训练内容。
幼儿民间文学作品,如古诗、童谣、民间故事、神话、成语等形式的作品,有许多是取材于儿童生活实际,旨在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文学作品,让幼儿感知理解作品所展示的丰富生活,增长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如《下马槽》、等民间故事,通过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向幼儿讲解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道理;又如《懒媳妇的饼子》等情感教育类作品,通过一幕幕的情景再现,让孩子身临其境,从而逐渐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寓意。再如一些乡土气息浓厚的童谣《六眼冲》等作品,语言朴实、情节简单,非常适合作为低龄幼儿学说完整句的教材。故事的主人翁成为孩子们行为的榜样;而寓言、成语以一种短小精悍、易懂的故事,向幼儿娓娓讲述了一些深奥的道理,让幼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民间文学教育,让幼儿感知不同类型的民间语言文学作品,让植根于祖国大地的民间文学陶冶现代的幼儿,丰富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语言,培养美德,使幼儿更加热爱生活,懂礼貌、重情义,增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以及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要求。
三、理论依据
1、《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儿童文学,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还有“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的交流的乐趣”,以及“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
2、《3-6岁幼儿学习指南与发展》中提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如: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如: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
3、早期开发理论。科学家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幼儿期是大脑迅速发育的高峰期,是智能敏感期,是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机。3-13岁是人生记忆力最好的年龄,而5-6岁儿童处于形象思维持续发展的时期,头脑储存了许多实物、符号与表象,语言理解能力发展迅速,能够掌握各种式样、节奏、声音、押韵形式。与以往大家的认识不同,儿童熟读成诵形成的记忆力不但不妨碍理解力的发展,而且成为理解力发展的坚实基础;优美的文学作品,富有艺术的美感,经典的弦歌,其旋律和韵律又可增强记忆,这种记忆已不止于短期的背诵效果,而能透入心灵的深处,真正达到升华人性的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相应环境,使幼儿情感与文学作品交融共鸣,在欣赏美的同时把良好的思想无形渗透在人格行为发展中。因此,在幼儿期凡是幼儿能够理解的文学作品必然可以早些让幼儿接触。
四、课程目标
“三峡民间艺术”的课题目标分为三部分:
1、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热爱三峡民间艺术
2、艺术教育目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三峡艺术民间特点,能初步感受三峡艺术美,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
3、创新学习目标:引导幼儿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在三峡民间艺术活动中大胆创新,充分发展幼儿的潜能。
“民间文学”课题研究是根据《幼儿园纲要》、《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早期开发理论》等有关理念指导下,通过对幼儿民间文学原本课程的实践和研究,分年段将达到以下几点目标:
1、 中班年段
(1) 能结合情境感受到民间文学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2) 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基本会说普通话。
(3) 能基本完整地复述自己所学的民间文学。
(4) 感受民间文学的丰富和优美,对民间文学风格和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5)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3、大班年段
(1)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
(2)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
(3)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和普通话,发音正确清晰。少数民族幼儿基本会说普通话
(4)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民间文学有关的内容。
(5)能初步感受民间文学语言的美。
(6)激发幼儿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7)初步尝试创编相应的适合的民间文学。
五、幼儿民间文学教育策略的研究
集思广益,以多平台多手段教育为基础,以潜移默化的引导或直接表达的情感为媒介,进行幼儿民间文学教育策略的研究,构建以幼儿民间文学为主体的幼儿园文化环境,利用情景再现法开展幼儿古诗教育活动,或者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幼儿民间文学的教育活动。
1、营造幼儿民间文学教育氛围 根据办园理念和培养目标,整体设计环境,精心营造浓厚的民间文学文化氛围,从不同的角度向幼儿展现了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
2、利用情景再现法开展幼儿文学教育活动 结合民间文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幼儿之间开展许多来源于民间文学的创造性主题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演绎自己对民间文学的理解与认识,用民间文学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世界、对生活的感受。
3、多媒体手段的使用 充分利用声、光、电等多种媒体手段,通过音乐、电影、动画片、图片、歌曲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4、幼儿民间文学教育的开放性 , 民间文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民间文学教育也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既有预设的课程内容,又有生成新内容的空间;既要重视显性课程,又要重视隐性课程;既重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又重视幼儿与家长的互动。教育内容的选择、活动网络的编制、活动时间的编排、活动资源的`利用等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开放性
六、实验教学方法
1、幼儿民间文学的基本教育方法,我们运用了几下几点:
(1)情感渲染法:教师应以饱满的情绪和对幼儿民间文学作品的正确理解感染孩子,强调幼儿的感受。
(2)直观法:教师为幼儿提供充分、正确的感性认识对象,创造良好的语境,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
(3)提问法:教师除顺教材思路进行提问外,还设计大量的“开放性”问题,以拓展幼儿的思维,为其理解作品中的语音结构提供机会。
(4)其它方法:与其它活动一样,幼儿民间文学教育还经常采用示范讲解法、游戏法、讲述法、谈话法等多种方法。
2、大胆探索多样化活动形式 在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活动时,我们注意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努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即探索以活动为基本的教育形式,灵活采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形式,重视幼儿自主性的探索、研究、学习活动,重视幼儿与周围环境中人、物的对话与互动,使幼儿在多样化的活动中积累、思考、提炼、归纳民间文学信息,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认同和喜爱中国民间文学,激发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与能力,进而促进幼儿身心诸方面和谐发展。探讨借助于区域活动、混龄活动和社区、半日开放、亲子活动等来渗透幼儿民间文学教育的方式。
七、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23年9月----2023年8月)
收集资料,撰写方案。
(2)、实施阶段(2023年9月----2023年6月)
①教学内容:适合幼儿的三峡民间童谣、传说、故事。
②教学重难点:幼儿能吟诵、讲述三峡民间童谣、传说、故事,并能理解其内容。
③教学准备:教材、相关课件
④教学课时安排:
2023年9月----10月,初步了解三峡的历史文化、地理特征及名人、习俗。
2023年11月----2023年6月,实施三峡民间童谣、传说、故事的教学。
(3)、结题阶段(2023年9月----2023年12月)
收集案例、整理资料,分析活动效果,撰写结题报告。
八、主要过程
1、教师培训学习。
①选择能力突出,素质较高的老师参加课题研究。研究幼儿民间艺术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身份、作用、地位。教师是朋友,是主持人、是导演,是教练,而不是宗师、教师爷和判官。教师不民主,民间艺术活动开展不好,幼儿健全人格形成发展更不用说。
②科研老师集体收集资料,共同研究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研究开展民间艺术活动与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民间文学形式特点实施方法,研究民间文学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各个表现和深层影响因素,研究各项民间文学对幼儿人格某方面的影响的对应性
③ 让科研老师明确教研对象及方向,使教研老师自身对民间艺术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2、幼儿学习及活动的开展
①、民间文学教育课程纳入科研班的常规课,每周必须有一节民间文学活动。
②亲子活动、半日开放活动日时,将列入到民间文学活动中。例如:邀请家长讲民间故事或者教幼儿民间童谣等。
③幼儿可以回家自己向长辈收集民间故事、童谣等。入园后可以讲给小伙伴听。
3、教研活动开展
①教研组每周一次教研会,共同研讨教学活动、计划、反思及幼儿的兴趣度。如一旦发现幼儿兴趣度不高,教研组将及时的调整方向。
②师徒结队,互帮互补。有经验的老师带年轻的老师,使课堂活跃,不呆板不刻板。年经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可向有经验的老师讨教。有经验的老师也可想年轻老师学习她们的创新。
③同班老师,互评互助。每次民间文学活动课时,同班老师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指出对方的不足及优点。
4、 展示活动
①幼儿向家人展示。每次民间文学活动课后,鼓励幼儿放学回家后讲给家人听。
②开展活动展示。在每次的亲子活动或者半日开放活动,都可以将幼儿所学展现给家长。
③展板展示。将幼儿所学的民间文学可以通过文字展现出来。
④向社会展示。例如“六一儿童节”“走进千万家,进社区”等,都可以让幼儿展示出他们所学了解的民间文学。
九、主要成果与分析
(一)对课程的内容、方式进行分析:
(1)、对幼儿的 情感体验分析:民间文学活动中幼儿对待世界(包括自己)和活动的情感态度,即对人、对事、对己的一种倾向性。 知识经验:幼儿关于客观世界浅显而基本的知识经验。如:关于周围环境和民间文学的经验等。 行为体验:幼儿在民间文学活动中的一些基本的活动方式、方法的知识经验(即做的经验)。如:如何有计划的设计自己的活动、如何与他人合作活动、如何借助必要的道具丰富自己的表演等。能力发展:幼儿在民间文学活动中的各种智力和基本能力。如:观察发现能力、审美欣赏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大胆表演能力等。 评价方式:观察调查、成长档案、作品展示、现场表演、才艺展示、家长参与等。
(2)、对教师的分析: 民间艺术教育能力:主要指教师实施幼儿民间文学教育必备的知识素养、教育设计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能力、教育评价与教育反思能力等。 民间文学教育情意:主要指教师在进行幼儿民间文学活动中对民间文学活动的情感、态度等。 评价方式:教师自评:教育案例、教育后感、教育反思等 他人评价:问卷调查、业务考核、成果考核等
(3)、对课程的分析: 课程内容是否具有地方性、经典性和适宜性。 课程目标和计划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课程评价:说课研讨、教学展示、现场观摩、专家指导、活动反思、方案评比
(二)具体成果如下:
1、深化幼儿民间文学活动的具体目标与内容。
2、幼儿民间文学活动的目标评价体系。
3、各类民间文学活动的方案设计。
4、幼儿民间文学园本课程。
5、课题实施工作报告。
6、课题研究报告。
总之,将幼儿民间文学融入到幼儿园本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他不是一种将课程内容继续扩充的课程,而是有序、多元、灵活的课程,这种全新的课程必将是我们下一代健康成长,使我们的优秀文化永久传承!
篇八 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报告
几年来我们项城市第二初级中学课题组在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领导下,在项城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朱伯英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下,通过全体老师的通力协作,在“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研究与实践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尝试和不懈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我们所作的工作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请给予评审、鉴定。
一、 实验与研究背景
1、 时代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学生需能读书,需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我们现在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语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写作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成败,关乎语文教育的成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创设易于让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情境,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时代责任,是培养时代新型人才的前提。在世界进入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开发,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是培养时代的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2、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对学生进行写作兴趣的教育,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极为重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倡导和重视学生的兴趣学习。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参与,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锻炼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表达,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这就为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引导学生写创新作文就是摆在师生面前的重要课题。“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进行创新作文的重要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意表达的重要措施。
3、 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好形式。但是,由于教育观念的相对滞后,教学思维的定势化,作文教学无本可依,无章可循,盲目性,随意性很大,即便是教师讲作文,也只是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致使学生的写作兴趣低下,作文效果差,作文的语言表述能力低下。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写作流程漫长,不能将双边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师生活动脱节,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与教学投入、教学目标相背离;老师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是学生的无动于衷。面对困境,我们曾经作过许多尝试,但仍然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进展不大。新的课程改革就像春雷一般,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也给作文教学带来缕缕春风。自xx年年立项以来,我校迅速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及实验计划,工作迅速开展起来。
二、开展“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情况
(一)根据课题与实验计划,认真开展工作。
1、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
我校课题组在市教研室和学校的直接领导下,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探讨和研究,从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入手,论证了“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作文教学创新研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意表达的重要措施。从课程标准中找到了“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作文教学创新研究也是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举措。呆板、教条是不会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的,只有激发兴趣,创设写作情境,学生才能愿意去写,作文才会富有生机。
2、“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组的成立及其组织机构
课题理论指导:朱伯英
课题实验组长:张广义
课题研究人员:赵光印 王树东 吴锦云
石留营 范铭华 刘杰
“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组成立后,迅速制定了各项工作计划,同时,课题组对参加实验的教师进行了分工,以保证实验能够 有序进行。由赵光印、王树东负责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有关信息,资料;由吴锦云、石留营 、范铭华负责具体的实验班教学;由张广义、刘杰组织编写《“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师生同题作文选》,《“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教师论文选》,编辑校报《未来报》。由张广义校长负责召集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和实验汇报会。使“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 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分工具体,任务明确,按部就班,有序开展。
3、激发写作兴趣,尽快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是作文教学研究与实验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动起来,实验才能够顺利进行。为此,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倡导“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创新研究,通过黑板报、“语文天地”专栏、课堂教学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当然,“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的前提是必须对现有的作文教学进行改革。改革不仅仅是变换样子,作文教学的改革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涉及的面也非常广。例如,作文模式的改革,开展课题研究之前的作文模式一般是这样的:出示文题—作文指导——学生写作——作文批改——作文讲评——补偿作文。一次作文要经历两周的时间,时间跨度长,老师是主角。现在,作文模式可就多了,有读写式作文教学模式;有发表式作文教学模式:有情境作文教学模式;有模仿式作文教学模式;有个性化作文教学模式;有新概念作文教学模式;有自批自改式作文教学模式;还有几段式作文教学模式。林林总总的作文教学模式,确实给作文教学带来生机。教师可以给学生加以介绍,让学生能够尽快地了解。再比如,发表式作文教学模式,用发表作品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将作文课堂教学的主体还原给学生,老师只是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学生组建文学社团,创办刊物和手抄报,批改选取优秀作文,在自办刊物上发表,优秀的推荐发表。这种作文模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有自己的作文选,自己的事自己做,这本身就是对写作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改革,在训练内容上也有很大的改革:有根据学生实际的序列化训练;有自定内容的专题训练;有配合教材的扩展性作文训练;也有跟随中考而制定的作文训练。在作文类型上有记叙文训练专题;议论文训练专题;说明文训练专题;有命题作文训练;半命题作文训练;话题作文训练;看图作文训练;自由作文训练;片断作文训练;有写作技巧的作文训练;有作文语言的训练;有作文结构形式的训练;有作文写作心理训练;有作文写作速度训练。内容的革新也是丰富的,成效也是引人注目的。特别是序列化专题化作文训练,训练目标明晰,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作文教学改革中,涌现出许多符合作文教学实际的新形式、新内容。“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就是找寻符合新时代作文教学特点和规律的方法及路子。时代是在前进的,事物是在发展的,事物的特点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这就需要老师要有写作创新的思想意识,努力探寻事物的发展规律,在作文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实践中,那些富有生命力的作文教学形式和内容都符合新时期作文教学的规律,因此把握作文及作文教学的规律尤为关键。
4、创设写作情境,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够写出好作文来,要知道,写作其实就是思维,没有良好的思维训练,就不可能写出好作文来。因此,写作必须进行思维训练,会思维才会创新,即使是顺势思维,也能创造出新意来。“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是指打破传统作文模式,充分尊重创作个性,发挥学生自己的创造天地,具有创意表达的作文实践。思维创新是作文教学创新研究的重要途径,“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提出具有独创性的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案、新问题,独出心裁、标新立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训练分四步:形象思维的训练(想象思维,联想思维),抽象思维的训练(纵向思维,横向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的训练(对立统一思维,肯定与否定思维,比较思维,多角思维),创造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反思维)这就需要学生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深入社会。学生见得多了,感受深了,事物的形象自然就会浮现在头脑中,再通过想象和联想,学生的头脑就会充实起来。因此,在形象思维阶段,要多让学生到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从思维的角度来看,写文章是一个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没有输入也就没有输出。让学生到社会中去,到自然中去,去观察,去体会,去感悟,让学生去采集创作之营养,去酝酿思想感情。累积生活,丰富创作之源,量的累积达到一定的程度,写作就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创设情境就是基于这一点来进行形象思维训练的。我们分年级进行创新作文训练。七年级的学生,从年龄上看,大多是十二、三岁,还带有些天真和稚气。学生好玩耍,对过去玩耍过的事情总是念念不忘,并且善于联想和想象,而对现时的紧张学习又时时静不下心来,强迫学生去写作,学生只能是无病呻吟。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联想,去想象,学生的创作就会接连不断的进行,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感受生活、让学生敢于模仿、敢于联想和想象从而给学生以希望和力量,激励学生去探索新的科学领域。当今世界,正处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期,人类的未来将怎样生活?同学们在二十年后将从事什么工作?科学文化将会怎样发达?宇宙定居点该怎样设计?青少年对这些问题颇感兴趣,我们可以设计类似于《我在2023年国庆的时候》、《2023年畅想》这样的题目让学生写作,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又激发了学生为实现新生活、新目标而奋发学习的热情。而七年级的学生又是刚刚离开父母来到学校这一陌生的环境中的,因此亲情友情的培养也是写作的重点。让学生在兴趣中闪现创新的火花,在亲情的感召下迸发创新的灵感。八年级是基础年级,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提高,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因此在八年级主要研究如何使学生在语言方面有所创新。九年级是升学年级,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锻炼,因此九年级作文教学主要研究在思维方面如何创新。三个年级课题分工明确而又互为一体,课题组教师密切合作,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上好观摩研究课,其他教师听课后提出意见,使理论更完善,使写作实践更完美。同时,课题组注意积累资料,搞好总结,反复实践,努力提高。
抽象思维的训练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是非观念,对社会对生活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从不同的事物中归纳概括出其共同点,同时还要根据某一特点想到具备这一特点的事物,对于不同的事物还要加以比较,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对于这些思考,如果用文学性的语言描绘出来,就会相当精彩,给人以深沉的思考,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是抽象思维之所以打动人的地方。思维的变通能够创造出新的天地,辨证思维可以使人变得镇静、理智;如果运用到写作中,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不可否认,模式化、程式化的教学形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有利于普及新型的教学路子,但是,在同一模式同一路子的影响下,全局上下一个号,全部都吹一个调,模式的单一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思维的凝固、模式的束缚、方法的僵化,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将之转化为一种习惯。习惯思维,既定方式,简单化、概念化诸如此类积习已久的痼疾,会严重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在写作教学中,束缚了学生写作创新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也使作文教学陷入了困惑。其实造成这种被动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老师自己思想太保守,理念过于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拘泥于事件之中而不能自拔,不能跳出三界之外,立身局内,身在此山,难识庐山面目,困惑就会永远伴随着我们。如果立身局外,不在山中,我们就会发现: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之间,只是眼界的问题,困惑与豁朗之间,往往只隔着一层模糊并且遮挡人的视线的虚拟膜,一旦眼界开阔,灼灼目光释化了这层虚拟膜,立刻就会出现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我想“反弹琵琶”就会引导我们到达另一种境界,跳出习惯思维、传统模式的窠臼,把逆向思维合理地运用到写作中,以此来收到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效果。[nextpage]
能不能在初中阶段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呢?实验尝试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具体形象的事物也能够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更何况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表明他们已经能够离开具体事物,根据抽象的命题进行推理和思考。因此逆向思维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写作教学中怎样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和教学设计上触发学生在文章立意方面的逆向思维,强调反其意而用之。我们都知道,初中这一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强,这也表明初中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批判性,他们喜欢怀疑、争论,不轻信教师、家长甚至是书本的意见。对一切都抱着批判的态度。对于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应该辨证的看待,至少应该看到它的优势,不能只看到它的缺陷。通过创设一种情境,找准一个触发点,让学生从多方思考,积极踊跃的发言,同时适当进行点拔,充分发挥思维批判性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写作并不一定要按常规思路来定格。这就与他们的个性合拍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象找到了知音,话也多了,思维也开阔了,话匣一下就打开了。怕写、厌写的心理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这不仅能使文章的写作获得成功,还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如把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提到课堂上来,在使学生明白了这则故事的内容之后,不妨告诉学生,根据思维定势,人们总是一味地批判这个画蛇添足的人,说他不仅骄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别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办事,总是觉得自己高明,比别人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失败了,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对于这位画蛇添足者,你们觉得这样是否合理?思维的批判性决定了学生固然要对这批判提出反对意见。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你们为什么觉得不合理呢?请讲出理由。”好胜心理激发了他们思维的活跃性,答案多起来了。“画蛇添足者也许有独到之处,他能给蛇画足,这一行径绝非可笑,也许这人的见识要比别人多,他不仅要想画好这条蛇,而且要想画的与众不同,这说明这位舍人具有非凡的才能”;“ 但就从画技和画速而言,画蛇添足者已远远超越了其他的舍人,饮酒却是其次的事。从这点上看,画蛇添足者并没有把饮酒看得特别重,我觉得这个人是能够成就大事的人”;“从画蛇添足这一故事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古代蛇的物种可能要比今天的多得多,我们也不能否认就绝对不存在有足的蛇,这也为我们研究古代蛇的物种提供了有利的证据”……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从思维批判性出发强调在立意上反其意而用之的目的也达到了。于是篇精彩纷呈、见解独到的《读〈画蛇添足〉有感》也就出现了。二是充分把握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逆向思维的积极性。特别是善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独创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去进行逆向思维。初中生的心理极其复杂多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摸准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把握准初中学生心理变化的脉搏,探寻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如何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开拓作文教学的新天地呢?我们都知道,初中学生追求花样翻新,不信老一套,不甘于墨守陈规,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大胆创新。这是好事,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生活阅历还不够丰富,在写作上还存在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会出现“心中有,笔下无”的情况。这时,我们就应该善于发挥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优势,让学生大胆的想象,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情形尽情地去创造,并且旗帜鲜明地允许学生去虚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才会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相反,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去写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由于学生的阅历少,能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就更少,学生的作文就会出现生编硬造的现象。极大的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仅在内容上要求学生大胆的去创新,而且在写作形式上,也要求学生以独特的超乎常人思维的方式去创新,追求形式的新颖独特。这样,学生敢想敢写,不惧怕写作,这就是极大的进步。这也是学生跳出“怕写”、“厌写”心理压力拘束的重要途径。只要学生敢想敢写,我们就不会担心学生在写作上写不好。这就为学生的成功写作迈出坚实的一步。三是树立辩证关系,在逆向思维中注重学生心理感受的抒发,让真善美之真气得以充分的发挥。有情才有义,有情才有真善美。初中生的思想感情已经比较丰富了,他们的感知能力和情感因素已经达到成人水平。初中学生基本上能够感知真善美,辨别假恶丑。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这方面的特长。一些在作文写作上非常困难的学生,一旦写起情书来,洋洋洒洒数千言,情真意切,荡人心肠。究其原因,无非有两点,一是“情”字引领,感情的萌动触发了他们强烈的写作愿望。二是他们有兴趣,感兴趣。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煽情,善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创设易于让学生表达的写作情境,要引导学生抒发真情,注重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在写文章时,取旁人之不取,制胜于别人不起眼之处。于细微处闪烁感情的光芒。这种反向、发散思维法即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发现新的形象。例如,有这样一个题目:“你眼中的人”,通常人的思维是写人眼中的人是怎样的,但是,能否考虑一下,动物眼中的人是怎样的?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写,定能够写出新的东西;又如写牵牛花,一般人多赞美它勇于攀登,奋发向上,逆向思维则讽刺它沿着绳索树枝上爬,是不能自立的软骨头;写荷花,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逆向思考,也可以赞颂滋养荷花的厚实“淤泥”。总之,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如果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准了指导学生写作的最佳突破口,有目的地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开拓出写作教学的新天地。
5、创设写作情境,激发语言创新的兴趣。
有创意的作文就是运用具有自己个性的语言进行有创意的表达。训练可分四步:积累创新、模仿创新、改造创新、美化创新。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形式,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装。”文章就靠精美的语言。纵观天下好文章,哪不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为此我们平时注意学生写作情境的创设,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大胆的去运用词语,大胆的想象,引导学生运用成语、俗语、名言、警句、谚语等,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格来美化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文章的内容。如让学生去写草丛里的鲜花,学生是这样写的:花儿掉在草丛里,急切地向外张望;花儿藏在草间,在和我们捉迷藏;花儿散在草丛里,在做健美体操;一阵风吹来,草丛里露出一张张笑脸;花儿闪进草间,不愿出来了------
篇九 “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标 1、问题的提出现在中学英语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学生缺少言语技能。为了改善学生的交际能力,我们提出了“提高学生英言语技能”的研究课题。为此我们在高中各年级进行了长达四年的课题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课题组根据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学生在口头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观察、注意、记忆、想象、联想等能力。主要内容是训练学生能对所学文章进行概括、转换、补充、评价及推断。概括就是在学习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认真领会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经过思考,用三五句话加以概括总结。转换就是充分发挥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用所学知识来改变局部课文的写法,重新组织文字进行表达的一种训练方式。学生由模仿到创造,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有利于求异思维的培养,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提高口头交际的能力。补充就是特定语言环境扩展联想,进而由学生对原文进行补充的训练形式。先给学生一定的语言环境,然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能力,对理解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以后,得到一种新的形象思维。评价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训练、言语训练。它要求学生必须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抓住文章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鉴赏并挖掘课文的真正思想,在此基础上利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或主人公性格特点的评价与认识。推断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推断讲述,也是很必要的。通过推断进行假设,培养他们逻辑揄和想象能力。最后能够达到脱口而出的水平。 3、课题研究的理论根据(1)言语是人们交流思想时的话语,由引可以以为言语能力就是交际能力。言语能力能够把语言知识和言语知识灵活又得体应用于语言交际。言语能力以语言能力为基础。但语言能力并不能“自然”地转化为言语能力。要具有言语能力还必须具有言语知识或交际规约和语言国情知识,必须接触大量的语篇形式的教材,必须进行反复言语操练。语言能力通过课文教学得到提高,言语能力通过课文教学得以发展。示意图 (2)“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这个过程是将自己内化的语言材料进行编码,即借助于词语按一定的句式,连贯地转换外部有声语言。“说”得有说的动机。即有强烈自我表达的心理倾向,不羞口,不胆怯。心理学家古朗说:“被要求讲一种外国语言,不仅仅是心理上受威胁,精神与身体的整个系统都直接受到牵连。”所以,培养“说”的这种素质,要循序渐进。所以本课题提出“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激发学生讲英语的兴趣,培养“说”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交际能力。二、课题研究过程 1、自1997年5月——1997年9月书面提出“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课题的立项报告包括学习本课题有关的著作的论述,分析课题,检查文献,并开展课堂教学调研和举行小范围的研究课。 2、1997年9月正式开题,以本研究课题为基础,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开设了以阅读为重的公开课。并且在秋季校对外的大型公开课中取得成功。 3、初步总结出了“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在阅读课上的应用:我们分二步开始。(1)从年级上划分。高一:主要训练概括能力。高二:在概括的基础上主要进行转换。高三在高一、高二的基础上训练评价及推断。但又拘泥于年级上的差异,有时适当交差进行。(2)由于高中教材的阅读材料体裁各异根据阅读课文的体裁可分为以下几种课型: A、概括型:以 Book 1 A Lesson 50 Abraham Lincoln为例,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请同学自己组织语言概括全文。有的课文请同学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主题,然后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概括全文主题。如Book 1 A Lesson 10 American English。有的课文可以以情景表演为背景,请同学概括。以Book 2 A Lesson 30 First Aid 为例,学生根据课文表演急救护理,边表演边讲,通过这种精彩的表演,同学既掌握了急救知识,有训练了言语技能。 B、转换型:以Book 1 A Lesson 6 'Look carefully and learn '中第3、4节为例,请同学以一个新化学老师的身份上台表演做实验,通过角色的改变,学生既增加了兴趣,又掌握了言语技能。有的课文,把第一人称变成第三人称来叙述,如Book 3 B Lesson 65 My teacher变成Helen’s teacher,反之也可。有的还可以把对话转成叙述。如Book 2A Lesson 38 At the Tailor’s shop。再如Book 2B Lesson 86 A Tale of two cities。抽出其中一段进行对话表演。 C、补充型:有的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为它设计一个合理的开头或结尾。如Book 2B Lesson 70 We’ve lost our Dad 。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为过生日而旅游,有的说那时欧洲气候最值。再如为Book 1B Lesson 70 The necklace设计一个结尾,有的同学赞成以悲剧结尾,有的同学赞成以喜剧结尾。 D、评价及推断型:此类课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对人物、事件进行评价及推断。如: Book 1 A Lesson 50 Abraham lincoln Book 1 B Lesson 74 The Secret is Out Book 1 B lesson 82 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 Book 2 A lesson 2 Walt Disney Book 2 B lesson 50 Ablert Einstein Book 2 B lesson 74 Martin Luther King. Book 3 A lesson 2 Madame Curie Book 3A lesson 6 Captain Cook Book 1 A lesson 26 Earthquakes 30 Food around the world 38 The Olympic Games 42 American Country Music Book 1 B lesson 66 Milu Deer Return to China 78 Paper 90 Aswan Dam Book 2 A lesson 6 No smoking, please 15 China Daily 22 Coins 34 Earth Air Water 35 Animals in Danger Book 2 B lesson 54 Satellites Lesson 62 The sea Lesson 63 Life in the Oceans Lesson 66 Life in the future Lesson 78 Disabilities 91 Mobile Phones Book 3 A lesson 18 Advertising 3 A lesson 34 Gymnastics 3 B lesson 69 The office 5 4、1999年1月底对高一、高二、高三进行了数据实验分析。图表如下 能自由交谈 能说一段或复述 几个句或词 不能高一 1 (0.7%) 95 (67%) 44 (31%) 2 (1.3%) 高二 5 (3%) 104 (65.4%) 49 (31%) 1 (0.6%) 高三 18 (10%) 115 (63%) 48 (26%) 3(1.6%) 2000年10月在高二、高三进行的数据分析: 能自由交谈 能说一段或复述 几个句或词 不能高二(142)(原高一) 10(7%) 105(73.9%) 26(18.3%) 1(0.7%) 高三(159)(原高二) 15(9%) 113(71.1%) 30(18.9%) 1(0.6%) 实验表明,通过“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有效的训练,如学生言语技能有明显提高 5、1999年9月——2000年9月,本课题组开辟了英语第二课堂。举行了3届“英语周”活动,打开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训练渠道,达到了课中学,课外红练,生活里用的目的。图表如下。 时间 内容第1届 1999.5 在校内开设了吃、住等文化场所,开辟了“英语角” 第2届 1999.9 英语歌咏、演讲比赛第3届 2000.5 英语精典电影回顾周及英语课本短剧表演赛 6、开课前3分钟“free talk”请同学谈谈自己所感兴趣的事与人。此活动成为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三、课题研究实验成果分析 1、敢说。逐步改变了学生不敢说的弊病,学生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并且加大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由于“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给学生创造了更多“说”的机会,“说”的内容。使2/3的学生都有机会表演,真正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2、会说。以“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训练为主的课文教学促进了学生特长发展,有的同学语音,语调优美,有的同学思维敏捷,有的同学非常富有表演天赋,有的同学幽默、滑稽,也有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通过这种“说”的训练,逐步在课堂上变得开朗起来了。增加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说得更好。促进了课前3分钟“free talk'和第二课堂的开辟。课文在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我们通过free talk这种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我认识,情感和兴趣,促进学生的个笥发展,增加相互理解。通过开设第二课堂”英语周“这咱开放式教学,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兴趣。每一届活动都能涌现出一大批能说,会唱,善演的小艺术家。 4、同时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主要参考书目: 1、《外语教与学》 胡仲文 2、《中小学外语教学》 3、《中学英语教与学》1—3季 4、《学生情商与非智力因素培养训练实用全书》 人民中国出版社 5、《教育学》 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篇十 《思想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是以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益,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平台为目标,探索如何把合作学习引入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教与学的行为与策略的研究,是一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2023年秋季起,在我县的一中、五中、六中、八中、三班中学、龙门滩中学、盖德中学、阳山中学,我们进行了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活动。
一、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把合作学习作为它的理论基础。
当代合作学习理论开创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约翰逊等人认为,合作就是“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以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杰克布斯等人则进一步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价值观,这是最重要的合作学习原理。换句话说,合作并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希望学生能接受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合作。”而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合作学习,注重的是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养成。
合作学习互动观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它不仅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更突出生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目标观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识、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合作学习师生观倡导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合作学习形式观认为教学形式应以集体讲授为基础,以异质合作学习小组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合作学习评价观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合作学习情境观倡导突出合作的主导地位,并把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纳入教学过程中,使它们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二、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目标
1、改变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合作学习成为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2、让学生学会合作,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养成合作学习 的习惯和态度。
3、探索提高合作学习 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三、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 准备
① 思想准备(教师的思想准备和学生的思想准备)
教师的思想准备。组织教师学习《国务院关于落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王坦著的《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等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以及报刊杂志上有关介绍合作学习实践经验的文章,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树立进行合作学习教学的新理念,明确了进行合作学习教学的意义。
学生的思想准备。 因为学生同样受过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已习惯于“静听”式的教学方式。 因此在合作学习教学实践前,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培训。让学生明白课堂将是一个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先学为前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成员之间、组际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共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而且是课堂的主人;不仅在课堂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与方法,而且能不断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真谛,不断激活生命、确证生命、丰富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与价值。
② 组织准备
组建课题研究的领导组。成立了以县进修学校教研员为核心的研究领导组 ,确定几个较多政治教师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校的 课题研究小组负责人,以便统一 组织 各校的课题研究活动。
组建学生的学习小组。根据合作学习形式观的要求,教师把 每个教学班的同学组成若干个异质小组,每组通常由4—6人组成。各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差异合理搭配,通常是好的一名,差的一名,中等的2—3人。各小组总体水平差不多,这就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局面。它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又为各小组间开展竞争创造了条件。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组内有明确的分工。首先确定组长一人,再由组长确定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的各种角色,如小组发言人、记录员和分配每个成员的具体任务。同时还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使他们能明确职责和懂得履行职责的基本方法。
四、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的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先学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原先那种“先教后学”的、他主的、被动的学法,提倡“先学后教”的自主的学法。 为了让学生的先学更有成效,必须做好先学的指导。第一、教师用一定时间,给学生讲清教材的编写特点及自学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自主先学中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大胆地个性化地去解读教材,理解教材,并在解读与理解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由教师以教材每节或框题为单位,编写导读提纲或预习思考题(2023年秋季七年级进入课改,新教材的编写发生了根本新的变化,采用预习思考题的形式),在上课前几天发给学生,用来指导他们课前自学。 导读提纲 或预习思考题的编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其内容包括:一是写上本课的学习目标。二是编写一些能联系社会生活、时政热点的实际,有一定思维深度,有启发性、开放性、探究性,又有台阶性的思考题和具有能力迁移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自学时能沿着这个“台阶”,将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三是设置一个疑问栏,让学生把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问、难题等记录下来。
2、小组讨论、生生互动
小组讨论,就是让学生按原先组织的学习小组围坐在一起,在小组长的组织和主持下,一起交流各自的自学情况,一起探索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教师在导读提纲中提出的问题)。
生生互动,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以言语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沟通与交流,即生生对话。
以生生对话为特征的小组讨论,它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课前有效的自学是进行小组成员间交流对话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小组成员间的对话是学生自学的深化和质量的提升。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主动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在参与中指导,并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展等情况,从而灵活地调整活动进程,小组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情况进行点评。
3、班级交流、师生对话
班级交流,实际上是把生生间的交流与对话范围由学习小组内拓展到班级全体同学,同时教师也直接参与到对话中去,使课堂中的对话活动进入到生生对话与师生对话交织状态。
师生对话,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蕴含着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这种相互倾听和言说,是师生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智慧的交融 ,生命 的对话。
班级交流、师生对话,是小组讨论的延伸和继续,是学生个体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和深化。这一活动由教师主持。活动内容有:第一,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每节课轮流由2至3个小组的代表汇报。每个代表汇报后,允许同组其他同学补充。或就导读提纲中的某个问题,指定某小组的代表来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可以评判。第二、由小组代表把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还弄不懂的问题,或他们感觉没有把握的、模糊不清的问题提出,让全班师生共同探讨。第三、教师可围绕着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或其他手段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作为师生对话的新话题,供师生进行深入的探究。第四、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可辩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从而加深对一些基本观点的全面深刻理解。
在进行这一环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叙说,注意针对学生叙说的内容适时“追问”,从而把问题的探究引向深入。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给予点评,或就讨论的问题谈自己的见解。但要注意以平等身份,商讨的口气。如:“我认为……”,“我的理解是……”,决不能作出简单的否定,也不要只作简单的“好”、“很好”、“很棒”之类的肯定,应简要说出肯定的理由。同时教师还应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教师首先是对话话题的确定者,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关键。其次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学生讨论、对话的伙伴。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和活动的包办者,更不能把本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多重的交流对话活动变为向学生单向灌输的“一言堂”。同时还应更是一个虔诚的倾听者。要尊重学生对问题的各种见解,耐心倾听他们的言说,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识,深化对问题的探究。再次,是活动的调控者,教师除积极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对话外,还应对整个活动进行有效地调控,使讨论对话内容不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并能根据讨论对话进展情况,及时地引导转换话题,把握方向,使整个讨论、对话活动能沿着所确立的教学目 标步步深入。
4、倡导学生质疑提问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敢于质疑和提问,是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一项内容和目标。也是在课堂上开展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的一种表现形式。
有人尖锐地指出,“愚蠢的教学是只有老师提问而学生不问问题”。因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提问题,让学生回答的状况,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倡导学生质疑提问,就是每节课安排一定时间鼓励学生,把凡是脑中受课本知识的触发而闪现出来的问题,或是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所产生的不明白的问题,或是对教材的某些提法有疑问的,或是对教师的讲解、说法认为不对的和不理解的都可大胆地提出,让师生共同探讨或要求教师回答。
要让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一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开放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二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放飞想象,敢向权威挑战,敢向老师发问。既要为解决“无知”而发问,更要为求得“新知”而发问。教师对学生提问题时,要以愉悦的心情耐心地倾听和及时地回应。三要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让他们学着询问,学着质问,学着反问,既应对一切未知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要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善于联系实际提问题,不断提高“问”的水平。力争做到“将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教得会提问题”。让学生既能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能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使思想政治课课堂充满问题。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教学实验中的小组讨论、生生互动,班级交流、师生对话、学生质疑、共同探究等教学活动的设置,创造了一个生生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的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地张扬个性、表现自己、体验成功,分享着教育的欢乐,感受着自己生命的成长和生命的意义。
五、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成果
1、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互动、共同的发展过程。
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 ,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突破与超越。在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脚戏”,不再是仅仅向学生传递、灌输知识,不再是只有教师居高临下地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是师生在课堂上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这种师生主体共同参与的交流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转换了教师的角色,使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伙伴,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释疑解惑的点拨者,从教学活动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向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告诉”,而更多的是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和探究。
2、 营造了民主、宽松、和谐、愉悦、有序的课堂氛围
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课课堂那种“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的课堂气氛。课堂上,话语权不再被教师“垄断”, 学生也享有了自由“言说”的权利。他们在课堂上有话可以说,有问题可以提,有不同意见可以发表和争论,从而使课堂充盈着民主、宽松、和谐、愉悦、有序的气氛,课堂 成了学生的学堂。在这里,学生的人格尊严得到了尊崇, 主人的地位得到了确认,个性得到了张扬,潜能得到了唤醒,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3、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了 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导读提纲或思考题的要求,课前认真学习教材,并能根据自学的感受,在教材上圈点勾划。现在教师一提问,学生就争先恐后抢着回答 。以前课堂上只有教师向学生问问题,现在经常出现了学生大胆向老师质疑提问的情境;以前的学生是被动地走进教室静听教师的“灌输”,现在的学生经常是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等待着老师的点拨和指导;以前的课堂只有教师一个人的声音在沉闷地回响着,现在的课堂成了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处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青春的活力。
学习方式单一向多样化转化。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积极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学习方式已逐渐由 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多样的、主动接受式和主动发现式等转化。通过合作学习教学的实践,多样性的、个性化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了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4、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①、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师的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大多能捕捉到重点和要点,对教材展示的内容的理解力提高了,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解答的能力增强了。
②、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围绕教材内容或一个主题,学生会收集到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学习也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拓展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交流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究的实践,大部分学生能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大胆交流自己的看法、思想和情感的体验,还涌现出了许多能争善辩的好手。
④、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经过二年多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养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会了倾听别人的诉说,在倾听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纠正自己原来错误的认识;学会了尊重他人,当同学在发言时,能注意倾听,不随意插话,并做好记录;学会了悦纳别人,当同学的发言有创见和新意时,能给于肯定和赞赏,当同学的发言出现错误时,不讥笑,而能较为耐心解说和纠正。
⑤、质疑、提问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学习教学实践,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把提高学生质疑、提问题能力等认识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思考、质疑、发现、求证问题的过程,从而改变了以前课堂学生只听没问的状况。
5、合作学习教学得到学生欢迎。我们在今年5月对参加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的6所中学6个班297名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其中,对合作学习教学实践持赞成态度的占91%,认为自学能力有所提高的有72%,认为质疑提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的有52%,认为课堂气氛宽松、和谐、活跃的占87%,认为师生关系更融洽的占76%。调查数据表明,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使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思品课)持“爱学”的态度,“乐学”的情绪,并获得了“会学”的技巧,提高了“自学”能力。
6、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年多来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由于课堂的开放,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确定性因素大量增加,特别是开展了师生、生生对话和鼓励学生提问质疑,给教师带来了极大得挑战。教师的责任促使他们不断再学习、探索、反思、总结、提高。
7、课题研究得到上级的肯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作为泉州市第二批“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在2023年10月的中期检查中被评选为优秀课题并同时被泉州市教育局确认为泉州市第二批“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并于2023年春顺利通过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结题验收。其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我县的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并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六、合作学习教学实践探索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尚未到位。二年多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师的头脑中仍然存在。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以传递知识为首要任务,以学生考试获高分为目标的倾向,关注结论忽视过程,关注考分,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现象仍然严重存在。
2、未能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本质。有些教师只把合作学习仅仅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而未能把它作为是一种价值观的合作学习,因而也就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合作品质的培养与合作精神的养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仅浅层次地停留在对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的简单的模仿。
3、评价制度改革滞后,在考试制度、内容、方式、方法尚未根本改革的情况下,以学生书面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教与学的优劣标准依然通用、盛行 。它不可避免地对课堂教学改革起着负面作用,严重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和积极性。一些教师依然认为,用传统地教学方式,照样可以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何必“瞎折腾”,真是费力不讨好,多此一举。
篇十一 2023年英语课题组阶段性实验报告格式
紧张、忙碌、充实的一学期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实验工作,我们课题组在学校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明德项目组对实验的总体要求,狠抓攀登英语课堂教学研讨,努力提高实验老师的业务水平,切实提高攀登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在学生的知识把握、兴趣保持和攀登英语的环境创设等方面努力实践,取得了显著的实验成果,感受很深。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 认真组织家长会,重视攀登英语家庭环境的创设
在我校,学生家长外出务工较多,试验班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如何让这些在“隔代”监护下的学生有个好的家庭英语学习环境,是我们课题组面临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现象,课题组全体成员协商后一致认为:召开实验班学生家长会,切实夯实攀登英语家庭环境建设。
三月三日,学校教导处向实验班学生家长发出了召开“攀登英语家长培训会”的邀请函。三月六日下午2:00,“一年级学生家长攀登英语家教培训会”准时举行。一年级学生家长、本校教师及县教育局攀登英语项目负责人姚大田主任等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首先组织家长观看“攀登英语项目简介”光碟(家庭版),让家长对攀登英语项目有了初步了解,接着观摩了檀小芬老师的攀登英语课堂教学,使家长们现场感受攀登英语的课堂教学氛围及其魅力;随后中心学校李序文主任就攀登英语的目的、教学特点及家庭英语环境的创设等内容对家长进行了培训;县局姚主任就攀登英语项目实验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中心学校张国平校长就项目在学校的开展实施情况做了阶段性工作总结。会后,课题组还对参加培训活动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研,家长对攀登英语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在家庭英语环境的创设方面取得了共识。
二、 重视课堂教学研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验前期,实验教师对攀登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了解与掌握主要来自对光碟的学习,亲身参与的观摩、学习、培训极少,仅有去年省级培训一次。开始的几周,课堂教学组织混乱、低效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是摆在我们课题组面前的紧迫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召开专题会议,在教导处的安排下,决定与校本教研相结合,开展攀登英语课堂教学研讨。实验教师的攀登英语研修课,纳入学校校本教研考核内容之中,在制度上对实验教师的工作给与规定与认可。会后,课题组成员加强互动观摩学习的研讨力度。本期,试验教师每人已开教研课2节。每节教研课后,课题组长、英语指导老师与各位实验教师一起就学习内容的环节设计、评价应用等献言献策。至今学生的口语表达、学习兴趣,主课教师的课堂组织及调控能力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效果显著。3月18日,北师大明德项目组专家来我校指导工作,现场观摩了徐珍霞老师的攀登英语课堂教学,课后对我校实验老师的业务能力、水平及攀登英语的课堂教学组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三、 精心设计、布置教室文化,重视攀登英语的评价、激励作用
为激发、提高学生学习攀登英语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师精心设计、布置教室文化。为便于操作,101班将学生的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将文化墙设计为花瓶式,每个小组为一花瓶,小组成员的每一点进步就是一朵鲜花;102班则是彩蝶,学生的进步就是为彩蝶添彩;103班是成长树,学生的进步就是树叶、花朵与果实。形式多样的、创新式的文化布置,极大地发挥了攀登英语的评价、激励作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四、 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展示,拓宽攀登英语的展示舞台
为巩固攀登英语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组非常重视学生的成果展示。结合“六一”全校文艺汇演,课题组决定,实验班学生用所学的英语歌曲、童谣大联唱参与活动。三位实验老师精心编排、认真准备。在“六一”活动中,实验班学生的出色表演,给全校师生一意外的震撼——太了不起了!太意外了!
篇十二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德化县《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课题组 陈其普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是以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益,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平台为目标,探索如何把合作学习引入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教与学的行为与策略的研究,是一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2003年秋季起,在我县的一中、五中、六中、八中、三班中学、龙门滩中学、盖德中学、阳山中学,我们进行了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活动。
一、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把合作学习作为它的理论基础。
当代合作学习理论开创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约翰逊等人认为,合作就是“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以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杰克布斯等人则进一步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价值观,这是最重要的合作学习原理。换句话说,合作并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希望学生能接受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合作。”而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合作学习,注重的是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养成。
合作学习互动观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它不仅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更突出生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目标观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识、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合作学习师生观倡导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合作学习形式观认为教学形式应以集体讲授为基础,以异质合作学习小组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合作学习评价观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合作学习情境观倡导突出合作的主导地位,并把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纳入教学过程中,使它们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二、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目标
1、改变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合作学习成为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2、让学生学会合作,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养成合作学习 的习惯和态度。
3、探索提高合作学习 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三、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 准备
① 思想准备(教师的思想准备和学生的思想准备)
教师的思想准备。组织教师学习《国务院关于落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王坦著的《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等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以及报刊杂志上有关介绍合作学习实践经验的文章,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树立进行合作学习教学的新理念,明确了进行合作学习教学的意义。
学生的思想准备。 因为学生同样受过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已习惯于“静听”式的教学方式。 因此在合作学习教学实践前,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培训。让学生明白课堂将是一个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先学为前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成员之间、组际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共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而且是课堂的主人;不仅在课堂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与方法,而且能不断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真谛,不断激活生命、确证生命、丰富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与价值。
② 组织准备
组建课题研究的领导组。成立了以县进修学校教研员为核心的研究领导组 ,确定几个较多政治教师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校的 课题研究小组负责人,以便统一 组织 各校的课题研究活动。
组建学生的学习小组。根据合作学习形式观的要求,教师把 每个教学班的同学组成若干个异质小组,每组通常由4—6人组成。各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差异合理搭配,通常是好的一名,差的一名,中等的2—3人。各小组总体水平差不多,这就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局面。它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又为各小组间开展竞争创造了条件。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组内有明确的分工。首先确定组长一人,再由组长确定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的各种角色,如小组发言人、记录员和分配每个成员的具体任务。同时还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使他们能明确职责和懂得履行职责的基本方法。
四、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的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先学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原先那种“先教后学”的、他主的、被动的学法,提倡“先学后教”的自主的学法。 为了让学生的先学更有成效,必须做好先学的指导。第一、教师用一定时间,给学生讲清教材的编写特点及自学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自主先学中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大胆地个性化地去解读教材,理解教材,并在解读与理解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由教师以教材每节或框题为单位,编写导读提纲或预习思考题(2004年秋季七年级进入课改,新教材的编写发生了根本新的变化,采用预习思考题的形式),在上课前几天发给学生,用来指导他们课前自学。 导读提纲 或预习思考题的编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其内容包括:一是写上本课的学习目标。二是编写一些能联系社会生活、时政热点的实际,有一定思维深度,有启发性、开放性、探究性,又有台阶性的思考题和具有能力迁移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自学时能沿着这个“台阶”,将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三是设置一个疑问栏,让学生把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问、难题等记录下来。
2、小组讨论、生生互动
小组讨论,就是让学生按原先组织的学习小组围坐在一起,在小组长的组织和主持下,一起交流各自的自学情况,一起探索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教师在导读提纲中提出的问题)。
生生互动,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以言语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沟通与交流,即生生对话。
以生生对话为特征的小组讨论,它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课前有效的自学是进行小组成员间交流对话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小组成员间的对话是学生自学的深化和质量的提升。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主动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在参与中指导,并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展等情况,从而灵活地调整活动进程,小组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情况进行点评。
3、班级交流、师生对话
班级交流,实际上是把生生间的交流与对话范围由学习小组内拓展到班级全体同学,同时教师也直接参与到对话中去,使课堂中的对话活动进入到生生对话与师生对话交织状态。
师生对话,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蕴含着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这种相互倾听和言说,是师生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智慧的交融 ,生命 的对话。
班级交流、师生对话,是小组讨论的延伸和继续,是学生个体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和深化。这一活动由教师主持。活动内容有:第一,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每节课轮流由2至3个小组的代表汇报。每个代表汇报后,允许同组其他同学补充。或就导读提纲中的某个问题,指定某小组的代表来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可以评判。第二、由小组代表把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还弄不懂的问题,或他们感觉没有把握的、模糊不清的问题提出,让全班师生共同探讨。第三、教师可围绕着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或其他手段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作为师生对话的新话题,供师生进行深入的探究。第四、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可辩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从而加深对一些基本观点的全面深刻理解。
在进行这一环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叙说,注意针对学生叙说的内容适时“追问”,从而把问题的探究引向深入。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给予点评,或就讨论的问题谈自己的见解。但要注意以平等身份,商讨的口气。如:“我认为……”,“我的理解是……”,决不能作出简单的否定,也不要只作简单的“好”、“很好”、“很棒”之类的肯定,应简要说出肯定的理由。同时教师还应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教师首先是对话话题的确定者,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关键。其次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学生讨论、对话的伙伴。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和活动的包办者,更不能把本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多重的交流对话活动变为向学生单向灌输的“一言堂”。同时还应更是一个虔诚的倾听者。要尊重学生对问题的各种见解,耐心倾听他们的言说,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识,深化对问题的探究。再次,是活动的调控者,教师除积极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对话外,还应对整个活动进行有效地调控,使讨论对话内容不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并能根据讨论对话进展情况,及时地引导转换话题,把握方向,使整个讨论、对话活动能沿着所确立的教学目 标步步深入。
4、倡导学生质疑提问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敢于质疑和提问,是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一项内容和目标。也是在课堂上开展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的一种表现形式。
有人尖锐地指出,“唯一愚蠢的教学是只有老师提问而学生不问问题”。因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提问题,让学生回答的状况,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倡导学生质疑提问,就是每节课安排一定时间鼓励学生,把凡是脑中受课本知识的触发而闪现出来的问题,或是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所产生的不明白的问题,或是对教材的某些提法有疑问的,或是对教师的讲解、说法认为不对的和不理解的都可大胆地提出,让师生共同探讨或要求教师回答。
要让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一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开放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二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放飞想象,敢向权威挑战,敢向老师发问。既要为解决“无知”而发问,更要为求得“新知”而发问。教师对学生提问题时,要以愉悦的心情耐心地倾听和及时地回应。三要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让他们学着询问,学着质问,学着反问,既应对一切未知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要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善于联系实际提问题,不断提高“问”的水平。力争做到“将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教得会提问题”。让学生既能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能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使思想政治课课堂充满问题。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教学实验中的小组讨论、生生互动,班级交流、师生对话、学生质疑、共同探究等教学活动的设置,创造了一个生生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的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地张扬个性、表现自己、体验成功,分享着教育的欢乐,感受着自己生命的成长和生命的意义。
五、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成果
1、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互动、共同的发展过程。
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 ,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突破与超越。在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脚戏”,不再是仅仅向学生传递、灌输知识,不再是只有教师居高临下地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是师生在课堂上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这种师生主体共同参与的交流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转换了教师的角色,使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伙伴,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释疑解惑的点拨者,从教学活动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向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告诉”,而更多的是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和探究。
2、 营造了民主、宽松、和谐、愉悦、有序的课堂氛围
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课课堂那种“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的课堂气氛。课堂上,话语权不再被教师“垄断”, 学生也享有了自由“言说”的权利。他们在课堂上有话可以说,有问题可以提,有不同意见可以发表和争论,从而使课堂充盈着民主、宽松、和谐、愉悦、有序的气氛,课堂 成了学生的学堂。在这里,学生的人格尊严得到了尊崇, 主人的地位得到了确认,个性得到了张扬,潜能得到了唤醒,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3、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了 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导读提纲或思考题的要求,课前认真学习教材,并能根据自学的感受,在教材上圈点勾划。现在教师一提问,学生就争先恐后抢着回答 。以前课堂上只有教师向学生问问题,现在经常出现了学生大胆向老师质疑提问的情境;以前的学生是被动地走进教室静听教师的“灌输”,现在的学生经常是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等待着老师的点拨和指导;以前的课堂只有教师一个人的声音在沉闷地回响着,现在的课堂成了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处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青春的活力。
学习方式单一向多样化转化。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积极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学习方式已逐渐由 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多样的、主动接受式和主动发现式等转化。通过合作学习教学的实践,多样性的、个性化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了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4、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①、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师的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大多能捕捉到重点和要点,对教材展示的内容的理解力提高了,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解答的能力增强了。
②、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围绕教材内容或一个主题,学生会收集到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学习也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拓展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交流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究的实践,大部分学生能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大胆交流自己的看法、思想和情感的体验,还涌现出了许多能争善辩的好手。
④、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经过二年多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养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会了倾听别人的诉说,在倾听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纠正自己原来错误的认识;学会了尊重他人,当同学在发言时,能注意倾听,不随意插话,并做好记录;学会了悦纳别人,当同学的发言有创见和新意时,能给于肯定和赞赏,当同学的发言出现错误时,不讥笑,而能较为耐心解说和纠正。
⑤、质疑、提问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学习教学实践,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把提高学生质疑、提问题能力等认识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思考、质疑、发现、求证问题的过程,从而改变了以前课堂学生只听没问的状况。
5、合作学习教学得到学生欢迎。我们在今年5月对参加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的6所中学6个班297名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其中,对合作学习教学实践持赞成态度的占91%,认为自学能力有所提高的有72%,认为质疑提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的有52%,认为课堂气氛宽松、和谐、活跃的占87%,认为师生关系更融洽的占76%。调查数据表明,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使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思品课)持“爱学”的态度,“乐学”的情绪,并获得了“会学”的技巧,提高了“自学”能力。
6、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年多来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由于课堂的开放,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确定性因素大量增加,特别是开展了师生、生生对话和鼓励学生提问质疑,给教师带来了极大得挑战。教师的责任促使他们不断再学习、探索、反思、总结、提高。
7、课题研究得到上级的肯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作为泉州市第二批“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在2004年10月的中期检查中被评选为优秀课题并同时被泉州市教育局确认为泉州市第二批“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并于2006年春顺利通过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结题验收。其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我县的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并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六、合作学习教学实践探索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尚未到位。二年多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师的头脑中仍然存在。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以传递知识为首要任务,以学生考试获高分为目标的倾向,关注结论忽视过程,关注考分,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现象仍然严重存在。
2、未能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本质。有些教师只把合作学习仅仅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而未能把它作为是一种价值观的合作学习,因而也就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合作品质的培养与合作精神的养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仅浅层次地停留在对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的简单的模仿。
3、评价制度改革滞后,在考试制度、内容、方式、方法尚未根本改革的情况下,以学生书面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教与学的优劣标准依然通用、盛行 。它不可避免地对课堂教学改革起着负面作用,严重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和积极性。一些教师依然认为,用传统地教学方式,照样可以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何必“瞎折腾”,真是费力不讨好,多此一举。
二年多的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活动,虽有几多收获,但也存诸多不足。今后我们将把收获作为继续探索的起点,让不足在实践中消失,使合作学习教学之花在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89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94位用户关注
25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
1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