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报告范文
栏目

孩子报告15篇

发布时间:2023-06-15 热度:16

孩子报告

篇一 六年级期末报告会发言稿:写给毕业班孩子们的信

孩子们:

还有十多天,你们就要告别小学,走向中学了,我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样,祝贺你们即将迎来成长的又一个阶段。

六年的小学时光,也许你们会记得父母无数次唠叨你吃得不够多,却不记得他们为你精心准备了多少次的晚餐;也许你们会记得父母无数次埋怨你考得不够好,却不记得他们在你的作业本上签过多少次名;也许你们会记得父母无数次批评你责任心不够强,却不记得他们因你的丢三落四操了多少心……

孩子们,你们都知道,我也是一个八岁男孩的妈妈,哪怕平时对你们再严厉,背后一定都是那个为你们挡风遮雨,心甘情愿无条件为你们付出的人,那个在你们面前从来不说自已有多辛苦的人。

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掌声送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

你们中的有些来优佳半年,有些已经三年多了,就像沙小童说的,这几年,优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从一间教室换到另一间教室,甚至还从一个老师换到另一个老师,但这所有的变化无不见证着优佳也在成长。你们是懂得感恩的一群孩子,你们会记得教过你们的每一位优佳的老师,会记得他们曾经对你们的好,会写出他们曾经陪伴你们每个晚上的美好回忆!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把掌声送给优佳的老师们!

孩子们,这一年来,我不记得要求你们背过多少篇经典诗歌,也不记得为你们批改过多少篇日记,更不记得为你们讲过多少道英语数学题,但我会记得你们生日会上的感动,会记得我们一起徒步八公里的相互鼓励,会记得我们一起参加马拉松的坚持到底,会记得我从襄阳出差回来,大家带给我的特大的惊喜。

这一次的期末报告会,我的理念是,让每个孩子都站在舞台中央,让每一个生命都闪光,这里的大多数孩子都是第一次上台,对他们来说不仅有着很大的压力,更是一种挑战,我知道有些同学因为胆小紧张悄悄地流过几次泪,有些同学不知背过多少遍的台词却在上台时紧张得语无伦次,前两天,我握着你们手心里满是冷汗的手,安慰你们:“没有关系,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比你们更胆小,上台比你们还要糟糕。”

老师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样,希望这次走上舞台是对你们的锻炼,至于真的因为紧张而忘了词,也没有关系,我们在这里陪着你,你们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无数次上台锻炼的机会。

在紧张的毕业班复习中,你们仅仅用几个晚上下课的时间练手语舞,昨天才拿到主持词的孩子们,几乎没有经历过一次完整的彩排,能有今天的表现,老师为你们喝彩!

孩子们,请把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老师还有几句话忍不住要说,这个暑假可能是相对轻松的一个假期,我不希望你们利用整个暑假的时间穿梭于各个辅导班,也不希望你们成天用游戏、电视来挥霍宝贵的时间,我希望你们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地安排,作一个良好的过渡。

千万别忘了多做些家务,提高自理能力,多读一些经典的书,如曹文轩系列很多孩子都没有读全,我们不妨来作个计算,如果你每天读《论语》,一个假期,你就将一本书读了整整三遍,如果你每天写日记,400字计算的话,一个暑假就写了两万多个字,相当于写了一本小小的书了啊。

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记得我常常说的话,“阅读写作使人生更美好!”“越坚持,越幸运!”

最后,我要说的是,进入中学,学习上的竞争会更激烈,以及青春期的懵懂,你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不适应,请记住,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热爱自己的生命,即使偶尔的一两次失败,也不要为之消沉,人生是一辈子的马拉松。

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请第一时间回来告诉我们,因为爸爸妈妈、老师都在这里!

篇二 不良行为青少年调研报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有的逃学旷课,有的抽烟喝酒,有的打架斗殴,有的偷窃赌博如果没人管束,他们也许还会走向犯罪的深渊。

他们是别人眼中的坏孩子。曾经,张强就是这样一个坏孩子。

张强,28岁,家住北京通州,2023年因为杀人而入狱8年多,那时他还不到18岁。而在此前,他一直混迹于江湖,这么说吧,除了黄赌毒,其他什么坏事都做过。他并不讳言自己的过往。

张强口中的坏事在青少年工作者看来叫不良行为,他们给这个概念作了一个定义,那些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与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危害的行为,包括逃学、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较多;抽烟喝酒,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等都被叫做不良行为。

那么那些被打上不良行为印记的坏孩子是怎么炼成的?

可怕的小毛病:超三成青少年不良行为始于抽烟喝酒

事实上,张强曾经是个好孩子,而且还是那种学习很好,老师很喜欢的好孩子。转变出现在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时,由于父母离婚,张强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印象里开家长会时,从来都是爷爷去。走在大街上都会有一种不平衡的感觉,觉得自己比别人缺了点什么。但他唯一不缺的就是钱,因为无法给予他一个完整的家庭,父母便试图在物质上补偿他。

身上从来没少于过300块钱。这引来了很多觊觎,总有大孩子向他伸手,他也常常因此受欺负。

因为家庭的原因让他养成了不愿意向家人倾诉的性格,总想着靠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我有个只比我大几岁的叔叔就会帮我出头,身边也因此有了一帮小哥们儿。此后他便开始跟哥们儿一起出去吃饭喝酒,再有大孩子欺负他的时候,他也学会了反击。

于是,从抽烟喝酒,到打架斗殴,再到后来跟社会不良青少年交往,模仿电影《古惑仔》里的情节,进而混迹黑社会,直到他失手把一个碎了的啤酒瓶扎在另外一个人的脖子上,他觉得就像是有什么力量推着他一样一步一步走向犯罪。

这跟调研报告的数据不谋而合。

调研报告中,抽烟喝酒通常是青少年不良行为发展轨迹的起点。这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小毛病,而正是这些小毛病,却让很多青少年滑向犯罪的边缘。

课题组对7种不良行为按照最早发生的人数比例排序,其中前4种不良行为分别是:抽烟喝酒(37%),打架斗殴、辱骂他人(29.6%),逃学、旷课、夜不归宿(14.8%),与学校和家庭关系紧张(7.4%)。在7种不良行为中,这4项经历最可能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早发生的不良行为。通过数据,他们给有抽烟喝酒的不良行为青少年大致描出了一条发展轨迹: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与学校和家庭关系紧张逃学、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报告中还显示,超过六成的不良行为青少年有两种以上的不良行为,而且这些行为往往相伴相生。

课题组认为,抽烟喝酒及逃学、旷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高风险因素,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较多、网络成瘾以及携带管制刀具等不良行为的危险程度也很高,而且六成犯罪青少年在犯罪前大多具有2~5种不良行为。

而北京大兴区朗润社会工作事务所主任任力欣则发现了另一个现象,在犯罪的青少年中,80%都有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

杜亮(化名)第一次产生不良行为时才只有9岁。

因为母亲早逝,独自在北京打拼的父亲无力抚养杜亮,便把他寄养在河南郑州的叔叔家,因为婶婶并不关心他,更不会给他零花钱,没钱买文具的他开始偷拿同学的笔、本等文具。直到后来回到父亲身边,他以参与多起盗窃案件并最终被抓进看守所而结束了自己长期的不良行为。

在长期跟踪帮扶杜亮的司法社工刘羽看来,如果能在他刚开始产生那些不良行为的时候就有人介入,加以正确引导,那么他很可能就不会犯下之后那些更大的错了。

课题组认为,针对已经出现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应建立预警机制,并给予重点介入,进行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矫正和训练,附带进行学习和就业辅导,帮助他们摆脱不健康的状态,防止其因失学而进一步危害社会。

据了解,全市1807所中小学校已经配备法制副校长,能够给在校青少年普及法律常识,但配备专业社工的学校却寥寥无几,对于已经出现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该如何矫正缺乏系统的对策。

课题组认为,传统学校教育受专业知识、人力等限制,在有不良行为学生教育管理中比较被动,且无法更多调动社会资源帮助有不良行为学生。社工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实现校内及校外资源的整合,通过个案工作、友伴团体工作、家庭工作等多种专业工作方法的整合运用,从而帮助青少年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实现健康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调研中一线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近年来女生的不良行为也有所增加。

篇三 不怕吃苦女孩子的辞职报告范文

不怕吃苦女孩子的辞职报告范文

尊敬的_____总:

您好!

曲指算来,我到公司已有 个月了,这 个月里,虽然我的工作并不是尽善尽美,但在公司同事们的帮扶、辅佐尤其是您的信任与支持下,我也要求自己尽心尽职,每一项工作都用了自己十二分的努力去对待。凭心而论,领导青睐器重,同事齐心融洽,这真的是我工作以来,所遇到最好的工作环境。

但犹豫再三,我还是写了这封信。

我要离开公司了!

虽然我心里也真的不愿意,但我不得不这样选择。

您知道虽然我是个女孩,但我并不是个怕吃苦的人。而让我感到难堪的是,身体不好,居然成了我这次离开公司的理由。虽然我的毛病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医生的一再叮嘱要我好好静养,却令我不得不认真对待。您知道,对于一个女孩来说一份好的工作固然重要,但一个健康的身体却是一切的根本。

我是一个理智而现实的人,虽然事业上的进步也是我的梦想,但我不敢去拼什么青春。健康对我来说,真的比什么都要重要。以我现在的身体状况,已经不能再胜任您交给我的工作,所以我不想为难自己,更不愿让您及公司为难,我必须要离开了。我真的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我不想自己这样的年龄就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隐疾。尽管我知道这样的理由在别人看来并不算是什么,但对我来说它真的很重要,这点还希望你理解与谅解。

加入公司以来,您对我的器重与信任,令我非常感动,也成为激励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在您及同事们的热心指导与悉心帮助下,我个人无论是业务素养的提高,还是社会阅历的丰富都是非常明显的。我常想,自己应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您及公司对我厚爱,真的想用自己的努力去做好您交给的每一份工作任务,但自己的能力真的很有限,不一定做得都能让你满意,所以在工作中如果有什么失误与不足的地方,我只能对您说声抱歉,请您原谅!

再一次真诚地感谢您及公司全体同事对我的关爱与信任!

恳请您接受我的辞职请求!

谢谢!

签名_____

年 月 日

篇四 调查报告家长和孩子沟通时最怕什么

小调查:爸妈最怕孩子报喜不报忧

和孩子沟通时,最不喜欢的事?

多数家长表示,不太喜欢孩子报喜不报忧。震爸说,有时孩子在校被同学欺负了,回来也不说,把家长活活急死。如果孩子不把这些事说出来,闷在心里,长期下来,怕会有心理问题。

觉得孩子到了哪个年龄段,容易出现沟通问题?

除了青春期,还是青春期。霏妈表示,现在孩子读六年级,平时沟通也比较多,感觉上和女儿还是属于交心的关系,“不过估计青春期后,她会嫌我烦。”

一般选择什么时间和孩子沟通?

很多父母选择在晚上睡觉前和孩子进行沟通,因为这个时间段是全家最温馨,气氛最好的时候。孩子功课也做完了,压力也没那么大。

和孩子沟通,你有什么好方法?

孩子的交流可以在入学时就培养,像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问问孩子快乐不快乐。还有妈妈提出,学会听孩子说话,在倾听过程中能配合孩子的节奏做互动。另外,要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孩子大了,总会有一些小秘密。

什么办法都有人用过了,心理老师告诉你最佳沟通方案

潜伏qq、微博,很糟糕 写信谈心,很管用

网上潜伏,不如写信

心理老师说,亲子沟通最要紧的是“理智”。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其实只占表达内容的30%,其他70%由语音语调、肢体语言等传达。因此,爸妈有时语气差一点,语调高一点,都可能引发孩子的情绪反应,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而写信,只通过字来传达意思,不容易引起类似情绪反应,理智的程度比较高。这种沟通方式不容易让孩子走极端,相反,可能让孩子坦然接受父母语言中对的地方。

“当然除了写信,在qq和微博上聊天等间接交流方式,也可以达到相同效果。但父母潜伏在孩子的qq群或者微博上,像探秘一样了解孩子的方式,我不赞同,因为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应该建立在孩子是可以被信任的基础上。”心理老师说。

除了青春期,五六年级也是一道坎

根据多年心理咨询的经验,心理老师发现,除了初二下初三上,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容易在亲子沟通上发生问题。另一个容易发生亲子沟通问题的年龄段,是小学五年级下、六年级上。要是解决不好,到初二初三这个节点,会无法收拾,心理老师就曾碰到过初二男生把母亲打骨折的案例。

“不是说沟通问题这时才产生,而是之前就有问题,积累到这时爆发。时间不会持续很长,但会很激烈,严重的会发生离家出走、说出伤害父母心灵的话等。”心理老师说。

为什么孩子的情绪会积累到五六年级才爆发?心理老师说,这是因为五六年级适逢孩子的独立意识萌芽,有力量敢于反抗让他们感到不满的父母,而且还是那种不管后果的反抗,而之前则是有贼心没贼胆。

这种说法方式,你可以试试

碰上孩子火山爆发的爸妈怎么办?心理老师建议,爸妈可以采用以下的言语沟通模式

对孩子不再是指令性的,而是给孩子选择权。

例如早起穿衣时,把以前的“今天天冷,快把外套穿上”,改成“今天天冷,你可以穿毛衣,也可以穿厚外套,选一样吧。”

制止孩子犯错误时,把“你只能做什么”,改成“你不能这样做,这样触犯了爸妈的接受底线,但只要比这事程度轻,都可以。”

篇五 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对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在历时近10年时间的探讨、尝试与实践的基础上,认定决定农村初中留守孩子是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是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管理,而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管理,关键又在于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的自我管理,并从中摸索出一套能适合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的模式。

关键词: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分析;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中国亿万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务工那天起,中小学校园里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孩子。接下来是政法界传来一组组令人震惊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数据,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直线上升!而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大多数是留守孩子!而这些违法犯罪的留守孩子,又绝大多数是初中留守孩子。从此,留守孩子成了问题孩子的代名词。接着,全社会都开始高度关注:呼吁学校重视,家庭重视,社会重视!

那么,真正值得家庭、学校、社会关注留守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二、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现状及分析

从这4个调查统计数据表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现状主要存在以下6个问题:一是留守孩子假日生活无规律,随意性大;二是留守孩子假日学习自觉性不高;三是网吧由城市向农村战略大转移后,留守孩子网络成瘾人数剧增;四是留守孩子假日参加不良娱乐种类多,人数比例大;五是留守孩子假日非正式群体人数比例和违法犯罪人数比例在增加;六是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特别孤独,需要家长、老师、同学及社会的参与和帮助。可见,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问题,关键在假日!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双休日、节假日肯定是农村初中留守孩子一个非常广阔的生活空间。一到假日,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从平时学校严格的管理中解脱出来,好好地放纵一回自己。殊不知,这样绝对自由的假日生活,孩子们完全可以推翻学校平时的任何良好的品德行为规范教育,这就是我们称之为5+2=0的效果。

看似短短的1天或几天,一个寒假或暑假,却在不经意间,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使得他们形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渐渐发展为积习难改、违法犯罪的结局。

假日,对农村初中留守孩子来说,真的不可忽视!我校教师先后分别在《湖南教育报》、《湖南日报》、《衡阳日报》发表了《填补中小学假期德育工作的空白》、《不可忽视的空白》、《农村中小学生假期生活面面观》等文章,呼吁社会、家庭、学校对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进行高度关注。

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状况,是一面镜子,它折射了家庭、学校、社会在留守孩子管理上,存在着一个可怕的空间。如何为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创造一个生活快乐、健康成长的假日生活空间?有无行之有效的途径来解决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问题?能否为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提供一个自我管理的模式?

三、对策研究

要给留守孩子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生活空间,要解决其假日生活中林林总总的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点太多,面太广,线太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留守孩子本身的配合。

内因才是决定因素。要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不如让留守孩子从自我做起,让其学会假日自我管理。

2023年,我校成立了《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课题小组,我们围绕着两个目标进行研究:一是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让他们在一种自我管理的模式下度过假日生活;二是构建一个能保障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快乐、健康、安全的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让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充实、快乐、健康、安全的环境管理服务空间。

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利用假日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性、合作性、实践性、个性化、有规律的学习、生活、成长模式,形成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学习生活格局;以实践探究活动为载体,加大学习资源开发力度,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学校为主,依托社会,家庭为辅的双休日、节假日教育活动,建立家、校、社联系的桥梁,使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更加健全,进一步促进留守孩子假日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充分发挥育人作用;通过实验与研究,创设一个能让留守孩子在假日里,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学习在娱乐中得到提高、生活在指导下健康有序、品德在假日里得到提升的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

2023年开始,课题组根据初中留守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了一个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手册》。我们经过历时4年的反复实验与跟踪调查,发现该管理模式完全适合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下面是我们学校留守孩子试用《自我管理手册》前后的几组数据对照(见表5表10)。从这些对照统计数据来看,我校的留守孩子使用《假日自我管理手册》后,假日生活有了下面3个方面的亮点:一是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充实了;二是他们的不良行为在渐渐消除;三是家庭、学校、社会及留守孩子对假日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一,自我管理模式是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的必备指南

我们在长期以来对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创设了一个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即围绕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在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学业规划、交友处世、礼仪修养、社会责任、假日活动等7个方面,编写了一套《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手册》的校本教材,让学生通过校本教材的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我们的研究思路是:

为了证实可行性,我们还把这个模式在本镇的其他3所初中和周边2个乡镇的2所初中进行了同期同步研究实验。发现:近4年来,参与课题实验的7所实验学校的初中留守孩子假日违法犯罪率在直线下降,近2年为零;有90%的留守孩子基本上能自立自强,做到自我管理。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第二,构建家校村留守孩子假日生活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不只是研究让留守孩子学会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我们还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我们以学校为主体,研究构建一个与这三个方面协同联手的模式,形成一个完整的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对留守孩子的每个家庭,建立了家长或监护人能保障随时与之联系的网络,如联系电话、手机信息、qq群、家庭住址、务工住址等档案,在全县率先办起了留守孩子监护人的家长学校(省关工委已授予了示范性家长学校称号);与关工委、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村民小组、派出所、网吧游戏厅等,确定日常联系点、联系人,确保留守孩子假日生活有一个绿色生活环境,聘请离退休教师、离退休干部、离退休工人、退伍军人等担任留守孩子的签约代理家长学校为留守孩子设计并组织举办有计划性的留守孩子的假日活动,利用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开通校园绿色免费网吧。

第三,将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教育,列为学校常规德育工作范畴

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人数在增加,在在校学生中,已占80%以上的比重。毋应置疑,他们本身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所在。因此,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是学校常规德育的主体部分。学校自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课题组成立以来,调整了传统的德育管理结构与模式,在日常德育活动中,处处将留守孩子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我们深信,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能够在自我管理的前提下,在家校村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大环境下,他们的假日生活,一定能够快乐而充实,健康而向上。

篇六 初中老师暑期家访报告:班里孩子全都在补课

初中老师暑期家访报告:班里孩子全都在补课

高温酷暑,幼儿园、小学、中学,各个阶段的老师都在忙着家访。杭州青春中学新初一班主任周慧,从7月中旬开始密集家访,半个多月走访了近30位学生,最近周老师写了一份颇具时代气息的暑期家访报告。

周慧,身材敦实,说话慢条斯理,一走上讲台就极富激情。他曾被评为杭州市首届模范班主任,在学生中有着很高的人气。

今年暑假,周老师总计走访28位学生。周老师说,班里总共35人,还有7个学生在外地过暑假,等他们回杭后继续去探访。

28个学生大部分在青春中学附近,住在凤起路上的学生居多,稍远的在采荷区块,最远的学生住在转塘。

周老师家在近江小区,他家访基本上靠公交车和步行。周老师一般先坐29路公交车从近江到潮鸣寺巷,然后走路到学生家里,一般要走半个小时左右。周老师说:“走走路挺好的,就当减肥了。”

周老师家访,安排比较随性,一般是当天白天打电话,约晚上的时间。一晚上要去两到三户家庭,排得很紧凑。

周老师的计划是每户家庭30分钟,如果谈得比较投入,时间会长一些。一般先让学生自我介绍,然后请家长说说孩子的优缺点,一起聊一聊初中的目标,问他们喜欢怎么样的老师。问题也不固定,主要是由几个话题谈开去,了解一下这个孩子和这个家庭的情况。

除了提问,周老师还观察学生的言行。周老师说,有一位学生让他印象很深,第一句话就问,“老师,您是要一杯铁观音还是普洱?”小小年纪已经很懂得待客之礼。

周老师说,家访蛮有意义,一圈走下来,对孩子们有了一定了解,临时班委名单也大致确定下来了。

周老师说,家访中也会有一些小插曲,比如有三个家长神神秘秘给他塞了红包,其中两个,周老师当场退回了,还有一个推来挡去,实在不好看,准备开学的时候还给家长。周老师说,老师暑假家访,其实目的很单纯。有的家长想多了,反而会让简单的师生关系变味。

8月份开始应该收收心了

周老师说,暑假过半,暑假前一个月,学生旅游、探亲等活动居多,补课等“被安排”项目也不少。8月开始,应该收收心,多些自主性行为,为新学期早作打算,多做准备。优秀学生可以提前介入中学课程,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同学可以先巩固一下小学的知识。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稍微了解一下初中的课程,特别是数学和科学,可以提前预习起来

周老师推荐了新初一班里几位优秀生,看看他们暑期8月档,都有哪些周密的安排——

姚远乐:七月学习还蛮紧张的,预习了新初一的知识,主要集中在科学和数学方面,达到了预期效果。除了学习,还参加一些兴趣班,每天下午都会游泳。八月,要参加夏令营,之后跟父母旅行,放松后就要开始新的初中生活了。

赵嘉懿:七月,白天是英语新概念、笛子课,晚上写作业、游泳,挺充实的。八月会有一次长途旅行,回来以后就要好好学习了。

黄佳怡:七月份上了一个小升初的补习班。八月份在家看书,最近在看《基督山伯爵》《名人传》,争取把书单上的书都看完。

小学新生开始培养注意力

中学生加强身体锻炼

娃哈哈小学、采荷中学也推荐了一批优等生,他们的暑期安排也很丰富。

娃哈哈小学一位一年级新生家长说,8月开始主要培养孩子一些学习习惯,比如自己整理书桌和书包。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周末也会带孩子去图书馆,培养一种学习的感觉。

一位五年级学生家长说,孩子在7月,假期还挺轻松的,晚上睡得也晚。8月开始,应该让他多看看书,作息也要调整过来,不然开学后就不适应了。

采荷中学一位家长说,女儿即将读初三,孩子安排暑假,很有条理。每天跟着妈妈去学校操场跑50分钟,坚持得还不错。暑假没有报任何补习班,中考要紧,但身体更重要。

老师建议:

假期后半段不要有太疯的活动

娃哈哈小学胡昌升老师说,8月开始,家长可以为小学一年级新生做这些准备。比如让孩子安静地做一件事情,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慢慢取消午睡,让孩子适应小学的作息。不建议提早学习拼音,因为老师教得有偏差,开学后很难纠正。准备学习用品时一定要简单,否则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娃哈哈小学黄老师说,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暑假后期可以多出去走走,开开眼界。除了外出旅游,还可以去杭州的一些博物馆转转。同时,高年级的孩子可以慢慢做些初小衔接,英语学习要多听多读,语文要更加注重阅读,数学可以稍微做些拓展。假期的后半段,尽量不要安排太疯的活动,要张弛有度。

采荷中学初三班主任赵雨芳老师说,很多同学暑假在外上补习班,但更重要的是学生有自我学习的能力。暑假后期,建议学生查漏补缺。

-家访报告(有删节)

00后上初中啦

2023年9月和之前所有的9月一样,都是开学的季节,但是,恐怕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今年的开学,与以往有些不同——我们所说的00后,终于迈进了初中的校门。

这一届新初一,00后的新生,与三年前的孩子相比有什么不同?与六年前、十年前的孩子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是我最关心的。

家访要预约

记得十多年前我去家访的时候,只需要骑一辆自行车,带一本笔记本,心血来潮地去某个同学家里,根本不需要跟家长和孩子提前打招呼。因为我觉得,“突然袭击”往往能看到最真实的一面。

但现在这样贸然上门可不行,倒不是说家长和孩子会对突然出现的老师不礼貌,而是很有可能会碰壁——家中无人。现在很多家庭不止一套房,很有可能手中拿到的地址,不是他们现在所住的地方。

怎么说呢,这是好事情,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嘛。就比如我,以前还是自行车去家访,现在稍微远一点,就可以选择开车去,一样的道理。

全班都在补课

有一个现象不得不提,很沉重,但也很现实。我走访的家庭,100%的孩子暑假里全在补课。有在补习班上,有在家教老师那补,还有的补习班、家教老师两头跑。补课周期也很长,有的七月份补,有的整个八月份都补,还有的一个暑假全部填满,没有空隙。唉,可怜的孩子们,还没进入初中,已经开始走上了“补课”这条漫漫艰辛的道路了。

以前家长们会挑比较有知名度的补习班,现在家长所选择的补习班五花八门,只要离家里近一点,只要有人说好,家长们就会把孩子送去。用一些家长的话说,就是“补总比不补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共识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辛苦。

父母做甩手掌柜的不少

这一届新初一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孩子平时完全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生活和学习的比例大大提高。

这些孩子,平时住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基本上都是由祖辈照顾的,父母在工作日和孩子几乎不打照面,最多一起吃个晚饭。双休日的时候,孩子会回到父母亲家中居住,或者父母在双休日的时候到孩子这里来陪伴孩子。

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往往还是很有文化修养的。我查了一下,这些孩子在小学里成绩都还不错。

70后家长普遍比较自信

新初一这批00后的学生,家长年龄层也在发生变化,00后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基本上都是70后。这些天我走访下来,有了一些深切的体会。70后的家长和60后的家长,区别很大。

60后的家长,普遍接受教育的机会没有70后多,总体接受教育的程度没有70后高,所以60后的家长往往缺乏自信,跟老师交流,总会说,不知道怎么才能教好孩子。70后的家长谈到这个话题,普遍比较自信。

家访快结束的时候,我给60后的家长和70后的家长总结了一句话:60后的家长在40岁的时候是中年人,70后的家长在40岁的时候还是青年人。

家访手记

每一位家访对象,周老师都有详细的家访手记,记录现场见闻、学生个性,家庭情况等,就像一个成长档案。

7月11日

今天,第一天家访。第一站,选择了莫志文。

选择莫志文,有两个原因。第一,我做班主任,第一个家访的对象,挑选的都是男生。这倒不是因为重男轻女,而是我认为,男生在中学阶段的潜力更大,我很享受那种亲眼见证三年蝶变的过程。第二,莫志文给我写了一封信,他说“很喜欢看书,每周都会去新华书店看书”,“特别期待初中能有一次野炊”。

刚好,我有一本书,是我前几届的一个班级学生集体创作的小说——《第33个同学》,这其中就有学生们记录当年军营野炊生活的一段描写,正好送给他,我想,这应该是一份很有意义的见面礼。

莫志文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机灵。临走,我对莫志文说:“周老师以往几届学生,第一个家访的,往往都能考上重高。”莫志文很激动。

7月19日

今天的第二站是杨书熠家。

《初中老师暑期家访报告:班里孩子全都在补课》出自:酷猫写作范文网

篇七 关于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孩子。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孩子”规模已达xxx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因此,留守孩子问题虽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留守孩子问题仍然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留守孩子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本校学生中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并对留守孩子问题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学生xxx人,其中留守孩子xx人左右,占学生总数的xx%左右。据抽样调查显示,这些留守孩子,有40%的只有单亲在家且绝大部分是母亲在家;有30%的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xx%的家庭里没有监护人;其次都寄宿在亲戚家。这些家庭多则照顾2-3个。过多的孩子使家庭无法照顾周到,没办法进行教育,带来许多严重问题。

二、严重危害

极其严重 “留守孩子现象”有极大的危害性,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长时间的“关爱缺失”将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成才,许多问题少年都与之相关。它给家庭、学校、社会都带来不利的影响,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1、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留守在家与其父母分离,这是一种典型的“亲子分离”的现象。这种现象给孩子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孩子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指导,进而成为潜在的问题少年。

2、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全民素质的提高。

有很多留守孩子中考以后就面临失学,有的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未完成就中途辍学,即使完成了,也缺少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他们走上社会将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势必影响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三、留守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孩子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在调查中发现:在留守孩子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孩子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孩子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许多留守孩子在周末喜欢骑自行车,学校的教育对他们苍白无力。一些班主任反应:这些学生本身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爱张扬,车速特别快,车技不高,所以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独立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弱,喜欢跟风随大流,很容易与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或成为侵害对象等等。

2、留守孩子生活普遍较差。

由于我镇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未掌握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性工种,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资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家人和儿女的生活。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孩子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孩子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据调查显示,xx%的留守孩子生活较差,xx%的留守孩子生活一般。

3、留守孩子心理出现偏差。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由于亲情缺失,孩子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孩子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孩子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留守孩子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据调查显示,留守孩子想念父母的占xx%,有38%的留守孩子父母每半年回来1次,xx%的留守孩子父母每年回来1次,8%的留守孩子父母几年回来1次,xx%的留守孩子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有的留守孩子从小父母就长期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一次,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孤独、自卑、冷漠、少语,很少或不愿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玩耍,只与个别人来往。这是典型的留守孩子心理出现了偏差。据调查此类心理现象的孩子占留守孩子的xx.3%。

4、留守孩子性格严重扭曲。

由于缺乏亲情的呵护,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留守孩子普遍出现自信不足,都说自己不出色、不优秀。严重缺乏自信,自信心不足。留守孩子有很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这种“隔代抚养” 又往往容易造成“保护过度”。对孩子过分溺爱,他们俨然成为“小皇帝”、“小公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普遍存在任性、孤僻、内向、骄横、脆弱的心理,从而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5、留守孩子道德行为较差。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孩子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不少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父母在外打工,家庭收入水平提高,他们就常用物质来弥补对孩子关爱的缺失,这种现象固然好,但有时并未起到好的作用,反而使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还互相攀比。大部分留守孩子用这些钱上网、买零食,更有甚者,邀上几个哥们儿,到饭馆撮一顿,铺张浪费,节约意识薄弱。

6、留守孩子成绩普遍欠佳。

调查中发现:学校每年升入初中学习的学生中,留守孩子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大部分孩子成绩较差,周末或假期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在网吧经常看见他们的身影。在这些留守孩子中,xx%的学生成绩较差,4%的学生成绩很差;留守儿童中有1%的人上学经常迟到,有时迟到的高达xx%,xx%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的经历。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孩子学习介入过少。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孩子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四、留守孩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措施不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留守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孩子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二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孩子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三是学校对留守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2、家庭对留守孩子的教育意识淡薄。

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一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二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三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3、社会对留守孩子的教育关注不够。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孩子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孩子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孩子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五、对策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因此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留守孩子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1、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孩子的管理措施。

各级政府和学校都要积极探索对留守孩子管理措施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严格责任追究,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孩子的责任。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孩子采取寄宿制管理。加强留守孩子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孩子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加大投入,改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环境。

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多,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可见劳务经济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对留守孩子的教育投入要下大力气,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并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家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创新机制,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有机统一。

对于留守孩子,以家庭为主体,加强学校、社会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动的运作机制。家庭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给予必要的家庭关爱和亲情关怀,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经常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长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学校要肩负起教育好留守孩子的责任,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有利于留守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动,大力开发他们的潜力,激活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孩子的良好氛围,保证他们与健全家庭一样健康成长。

总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这就决定了留守孩子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并将愈演愈烈。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问题非常复杂,要解决留守孩子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与留守孩子自己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我所写的只是冰山一角、肤浅之谈,希望可以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篇八 大学生对农村孩子受教状况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对农村孩子受教状况社会实践报告

俗话说的好:“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希望,是花朵…”。所以,城里的大人们千方百计地为“希望们”能茁壮成长创造最佳的条件:小学生负担太重,该给他们的书包“减减肥”;中学生的知识面不宽,要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很多孩子娇生惯养,生活能力差,要让他们多接受“磨难教育”。

我国有80%的居民生在农村,那里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命根子,那么,那里的小学生也有很多压沉书包的参考书吗?他们的全面素质如何?样样农活都能干,他们还需要“磨难教育”吗?

走向田野,看看那些“花朵们”在干什么,听听那里的同龄人说些什么,再拿我们自己与他们作个比较,或许能引起我们大家的一些思考……

我的家乡河北省 廊坊市 安次区

一.农村小学基础设施有所欠缺

在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农村的经济也在迅速的腾飞,但是在农村对小学教育的投资并不象城市一样。在调查的学校中发现,在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并不是很完备,尤其是在体音美和计算机教育设施上,教育设施不完备,甚至根本没有教学设施。调查情况见下表: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结果百分比

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满意吗?

满意40.5%

较满意45.5%

不满意14%

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否够用?

够用48%

基本够用50%

不够用2%

学校是否有多媒体教学设施?

有30%

没有70%

------

体音美教学设备是否够用?

充足22.5%

不充足70.5%

无7%

农村小学教育基础设施的落后归纳分析以下几点原因。

1.当地经济的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农村经济也在迅速发展。但是,农村由于历史的因素和地理交通环境的因素,也导致农村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总会慢于城市的发展。所以当地政府的收入始终处于平均水平状态以下,所以政府的收入就会有限。在有限收入的情况下,政府在对教育的分配和投资上显然低于城市,所以当地的经济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2.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倾向于城市

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了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因此,必须逐步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县级、尤其是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3.小学学校的收入来源少

国家对中小学进行改革后,“一费制”的实施,避免了学校的乱收费情况,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但是学校的收入也相对减少。在学校有限的收入中,用于大额教学设施的建设就会减少,或者是根本不会用于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造成学校发展的滞后,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薄弱

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的师资在力量薄弱,有的教师甚至一人带几门课,教师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调查情况如下表: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结果百分比

你的认课教师是否大学毕业?

是36%

不是30.5%

不清楚28.5%

你喜欢老师的课吗?

很喜欢49.5%

一般48.5%

不喜欢1%

你的老师负责任吗?

负责任45.5%

一般38%

不负责任16.5%

你们老师是一个人带多门课吗?

基本上是15%

个别70%

一人一门课25%

1.工资待遇不高,难留人才

在实践过程中,经过走访我们发现,在农村小学中,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不高,而且有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有合同编制的教师在农村中是有限的,仍然大量存在着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对教师待遇的不公平,造成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落脚或者人才外流。

2..环境、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

农村地理位置偏僻,卫生条件差,交通不便等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对一些知识层次相对比较高的人来说不是理想的生存环境。在教师中,大部分人都是大学毕业或者是在外地上过学,在以前的生存环境的影响下,地理位置、交通、卫生等社会环境是自己选择生活的一个重要参考和标准。在他们的思想中在农村的工作可能是人生的一个过度和跳板,不可能是自己一生的落脚点。所以,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也有一些优秀的教师外流或转业。

3.发展前景不好,向城市的趋向性

很多人毕业后边愿意到农村工作,不仅因为农村的各方面环境的问题,还有以后的发展问题。农村的社会活动和空间比较狭隘,相对城市来说发展空间狭隘发展前景渺茫。而在城市,在教师这个行业不仅工资和福利待遇好、 社会地位高、而且前景比较好,并且有更多的择业空间和机会。所以,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愿意选择城市,造成农村教师缺乏,师资力量薄弱。

综上所述,农村的环境和教师的待遇不好,是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给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形成经济和教育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家庭教育薄弱

1.父母学历不高,不能处理好孩子的学习问题

在农村中,父母是大学毕业的很少,大部分的家长是中学毕业,在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中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很多学生表示,家长不能够帮助辅导功课。还有一些学生表示,家长从来不关心学生的学习问题。

2.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孩子无人教育

近年来农村打工族数量日益增加,农村家庭中很多是母亲成了留守家长,一个人操持家务已经不易,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更有一些家长把孩子留给老人,双双出去打工,孩子的家庭教育更是无从谈起。现在农民工和留守孩子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有待国家对政策进行调整,让孩子能呆在父母的身旁,能手有完整的家庭,受到完整的家庭教育。

3.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欠缺

农村家长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很多家长称孩子上学后至今没有接待过一次老师家访,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了解不多,再加上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与孩子平等交流与沟通认识不足,教育和管教方式大多以训斥、打骂为主,走如家庭教育的误区。

4.家长和学生缺乏沟通

调查还发现,与父母缺乏沟通直接影响到农村孩子的心理,他们在学校中多数表现为性格内向、沉闷、不善与人交往。而农村中小学还很少有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这一空白亟待填补。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家庭不仅是生活基本单位,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一所学校。坚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家庭教育的发展。

三.小学生学习压力的调查

1.学校升学的压力造成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

不少老师和家长感慨,升学的压力已经由过去的高考前移到小学生头上。在农村小学中也存在升学的压力,一些小学为了提高考入重点中学的人数,为了提高升学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刻意为学生补课、增加家庭作业的量,造成小学生,上课时间长,作业量大。一调查表明,现在的小学生的作业时间和作业量严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小学生的作业量较大,内容单调重复,作业时间较长,学生的书包越来越大,且越来越重。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容易造成学生一些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时有焦虑自卑心理;交往不主动,与同伴关系淡漠,这些心理问题在小学生中也悄然存在。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变得严重,说明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不够重视。应试教育、升学压力,是小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2..来自于家庭方面的压力

农村的家长也开始像城市的家长一样盲目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给孩子辅导功课,有一的家长为孩子培养一技之长,参加课外的学习班,占用了孩子大量的课外时间,周六周日也不能休息。据报道现在有的地方的小学生出现了“童年恐慌症”,家庭方面的压力也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家长应该重新审视家庭教育观念,重新认识孩子的教育,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合适的定位学习,以对孩子免造成不良影响。

综上调查结果,农村教育存在严重不足,希望能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以使中国农村的教育问题早日得到改善.

篇九 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调研报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有的逃学旷课,有的抽烟喝酒,有的打架斗殴,有的偷窃赌博……如果没人管束,他们也许还会走向犯罪的深渊。

他们是别人眼中的“坏孩子”。曾经,张强就是这样一个“坏孩子”。

张强,28岁,家住北京通州,xx年因为杀人而入狱8年多,那时他还不到18岁。而在此前,他一直“混迹于江湖”,“这么说吧,除了黄赌毒,其他什么坏事都做过。”他并不讳言自己的过往。

张强口中的坏事在青少年工作者看来叫不良行为,他们给这个概念作了一个定义,那些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与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危害的行为,包括逃学、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较多;抽烟喝酒,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等都被叫做不良行为。

那么那些被打上不良行为印记的“坏孩子”是怎么炼成的?

团北京市委课题组进行了一项调研,他们通过翻阅xx年以来某司法社工机构撰写的700份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司法社会调查报告,详细梳理了某区xx年以来京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个案233例;通过走访看守所、未管所,以问卷方式调查了247名北京各区县看守所京籍青少年犯罪嫌疑人,169名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的犯罪青少年;通过走访2所普通中学、3所技校和6所工读学校,以焦点小组的方式与一线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座谈,形成了47份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特点、影响因素等内容的问卷,并用数据大致勾勒出这些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发展轨迹。

可怕的小毛病:超三成青少年不良行为始于抽烟喝酒

事实上,张强曾经是个好孩子,而且还是那种学习很好,老师很喜欢的好孩子。转变出现在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时,由于父母离婚,张强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印象里开家长会时,从来都是爷爷去。走在大街上都会有一种不平衡的感觉,觉得自己比别人缺了点什么。”但他唯一不缺的就是钱,因为无法给予他一个完整的家庭,父母便试图在物质上补偿他。

“身上从来没少于过300块钱。”这引来了很多觊觎,总有大孩子向他伸手,他也常常因此受欺负。

因为家庭的原因让他养成了不愿意向家人倾诉的性格,总想着靠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我有个只比我大几岁的叔叔就会帮我出头,身边也因此有了一帮小哥们儿。”此后他便开始跟哥们儿一起出去吃饭喝酒,再有大孩子欺负他的时候,他也学会了反击。

于是,从抽烟喝酒,到打架斗殴,再到后来跟社会不良青少年交往,模仿电影《古惑仔》里的情节,进而混迹黑社会,直到他失手把一个碎了的啤酒瓶扎在另外一个人的脖子上,他觉得就像是有什么力量推着他一样一步一步走向犯罪。

这跟调研报告的数据不谋而合。

调研报告中,“抽烟喝酒”通常是青少年不良行为发展轨迹的起点。这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小毛病,而正是这些小毛病,却让很多青少年滑向犯罪的边缘。

课题组对7种不良行为按照“最早发生”的人数比例排序,其中前4种不良行为分别是:抽烟喝酒(37%),打架斗殴、辱骂他人(29.6%),逃学、旷课、夜不归宿(14.8%),与学校和家庭关系紧张(7.4%)。在7种不良行为中,这4项经历最可能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早发生的不良行为。通过数据,他们给有“抽烟喝酒”的不良行为青少年大致描出了一条发展轨迹: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与学校和家庭关系紧张——逃学、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报告中还显示,超过六成的不良行为青少年有两种以上的不良行为,而且这些行为往往相伴相生。

课题组认为,抽烟喝酒及逃学、旷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高风险因素,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较多、网络成瘾以及携带管制刀具等不良行为的危险程度也很高,而且六成犯罪青少年在犯罪前大多具有2~5种不良行为。

而北京大兴区朗润社会工作事务所主任任力欣则发现了另一个现象,在犯罪的青少年中,80%都有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

首次不良行为的平均年龄仅12.25岁

12.25岁,这本该是在校为小升初而努力学习的年纪,却是报告中很多青少年首次产生不良行为的平均年龄。而这与青春期的萌芽大体一致,是预防和干预不良行为产生的最佳时期。

杜亮(化名)第一次产生不良行为时才只有9岁。

因为母亲早逝,独自在北京打拼的父亲无力抚养杜亮,便把他寄养在河南郑州的叔叔家,因为婶婶并不关心他,更不会给他零花钱,没钱买文具的他开始偷拿同学的笔、本等文具。直到后来回到父亲身边,他以参与多起盗窃案件并最终被抓进看守所而结束了自己长期的不良行为。

在长期跟踪帮扶杜亮的司法社工刘羽看来,如果能在他刚开始产生那些不良行为的时候就有人介入,加以正确引导,那么他很可能就不会犯下之后那些更大的错了。

课题组认为,针对已经出现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应建立预警机制,并给予重点介入,进行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矫正和训练,附带进行学习和就业辅导,帮助他们摆脱不健康的状态,防止其因失学而进一步危害社会。

据了解,全市1807所中小学校已经配备法制副校长,能够给在校青少年普及法律常识,但配备专业社工的学校却寥寥无几,对于已经出现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该如何矫正缺乏系统的对策。

课题组认为,传统学校教育受专业知识、人力等限制,在有不良行为学生教育管理中比较被动,且无法更多调动社会资源帮助有不良行为学生。社工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实现校内及校外资源的整合,通过个案工作、友伴团体工作、家庭工作等多种专业工作方法的整合运用,从而帮助青少年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实现健康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调研中一线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近年来女生的不良行为也有所增加。

根据调研,京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男性208人,占89.3%,女性25人,占10.7%;看守所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男性236人,占95.5%,女性11人,占4.5%;未成年犯管教所的犯罪青少年中男性162人,占95.9%,女性7人,占4.1%;47名北京普通中学及技校的有不良行为青少年中,男性41人,占87.2%,女性6人,占12.8%。

不良行为的背后是某种内心需求

在首都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主任席小华看来,青少年之所以产生不良行为,源于内心的某种需求。她曾跟调研组走进北京西城区的一所学校,发现老师正为学生抽烟头疼,为避免学生下课后扎堆儿去厕所抽烟,老师甚至都不敢休息,去厕所盯着。

“我问了一下,这些孩子真正有烟瘾的还不到10%,那为什么他们还那么喜欢抽烟呢?”在跟孩子的深入交流中,席小华找到了答案,“他们告诉我,如果像别人一样抽烟就能有朋友,就能够相互支持,这是一种社交的需求。”

在她看来,那些孩子是把抽烟当成了跟别人交往的方式,“如果我们能够评估出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通过针对性的辅导方案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他们自然就不会通过不良行为联系在一起了”。

在北京海淀寄读学校做驻校社工的金超然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青少年,她的工作之一便是解读这些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心需求。

她曾跟踪帮扶过一个父母离异的女孩,因为父母不怎么管她,没有经济来源的她找了一个男朋友,当她想要分手的时候,她的男朋友却总是纠缠,于是为了躲避这种纠缠,她开始去网吧,泡夜店。

“其实她内心是有想要继续学习的需求,她想以后读中专,但没有经济来源,为了支持这种需求,才有了后面的那些不良行为。”金超然说。

金超然给那些不良行为背后的需求大致分了类,“独立自主的需求,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需求和异性交往的需求等,如果这些需求通过正常的渠道解决不了,孩子们就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这个时候,不良行为就很容易发生了”。

篇十 不要忽视孩子的小报告教学心得

平时,有的孩子总是喜欢有事没事的打“小报告”,一会儿,“老师,xxx拿我的橡皮不给我!”,一会儿,“老师,xxx搬我的椅子!”一会儿又“老师,xxx书包里有玩具!”……类似这样的告状声基本上每天都络绎不绝,让我们也很为难。面对这样的告状声,有时我会教育孩子们:我们就快上小学了,一些能够自己处理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处理,不能够处理的再来找老师帮忙。

今天起床喝水时,我正在给第二组小朋友倒水,忽然又一个告状的声音在寂静的教室响起来:“李老师,你看邢磐!”“怎么了?喝水的时候也要专心,不要东张西望!”“不是!邢磐流鼻血了!”芳芳指着邢磐着急地说,我扭头朝邢磐望去,看到鼻血已流出鼻子一点了,我马上找纸巾给他擦干净,又拿水给他拍了拍额头,直到止住血为止。看到孩子没什么事之后,我长叹了一口气。

其实,有时候孩子看似“烦人”的小报告,背后却隐藏着不少信息。有很多时候孩子的眼睛比我们观察的仔细,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他们的“告状声”,从中发现隐藏在背后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所在,排除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做出正确的处理。

现在,孩子们的告状声每天仍然是络绎不绝,可我再也不会觉得不耐烦,而是细心倾听,从中发现不安全的因素以及时做出处理。其实,有时候我们还真应该感谢孩子们无心的“小报告”呢!

篇十一 给乡村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的暑假支教社会实践报告

201x年7月16日,山东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山东大学走进莘县大王寨乡支教调研团”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作为这次活动的七名志愿者,我们带着满腔热情与一颗爱心,踏上了通往乡村的路。

那里等待我们的将是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与一颗颗纯洁无瑕的心灵,我们对未来的支教生活满怀憧憬,但同时也有着满心的忐忑——我们能给那些孩子带来些什么东西呢?如果说只是单纯的教给他们一些知识恐怕真的会失去我们这次活动的意义。我们希望能带给他们外面鲜活的世界,开启他们心灵的那扇窗,给他们的理想插上翅膀。短短的两个星期,我们能做到吗?

带着复杂的心情,我们开始了和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的新生活。

谁来帮帮我们的孩子

“谁来帮帮我们的孩子!”这是那穷困乡村里的家长,干部,校长,老师共同的呼声。莘县,是山东省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而我们支教团去的大王寨乡更是莘县的几大贫困乡之一。

通过采访当地的居民和乡里的干部以及一些学校的校长,我们对当地的教育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由于贫困,资金短缺,造成了大王寨乡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很多学校师资结构大龄化,平均年龄甚至到了五十以上,老教师即使带病也要坚持上课,而年轻教师大多不愿来这种穷乡僻壤,后备力量不足。我们支教所在地,丈八村的丈八完小,那里的孩子从没有上过体育课,更没有上过音乐课、美术课,而他们是多么渴望能够上这些课啊,在城市里,这再平常不过,而在这里却成了孩子们的奢求。

走访了当地数所学校,我们发现丈八小学的情况还算比较好,但是有好几间教室也存在漏雨严重的问题。个别小学得到了社会上一些商人的资助,建起了教学楼,但是这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很多教室不得不闲置,造成了资源浪费,而大多学校的学生还是不得不在危房里学习,家长和老师整天都提心吊胆,生怕出什么事故。

谁能帮帮这里的孩子?他们渴望学习,但是没有足够的老师;他们热爱学习,但是又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给孩子们的理想插上翅膀

在这次活动中,除去调研与组织参观鲁北战役纪念馆之外,我们实际支教的时间是十五天。

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到来似乎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个村子。村民们非常热心地来询问我们的情况,给与我们帮助,他们这里第一次有大学生来开展支教活动,他们非常欢迎也非常感激我们这些能给丈八的孩子带来知识的大学生。

以后的教学工作开展的很顺利,来听课的学生一天多过一天,三天下来就已经超过了一百人,我们不得不按照年级分了大小班,分级授课。很多孩子几乎要横跨整个村子来我们这里听课,这也让我们心怀感激。

我们开设的课程有数学,语文,英语,自然,音乐,演讲,暑假作业辅导,体育,书法,法律,奥运知识,成长经历以及心理健康。第一次被人称呼为老师,总觉得身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每个人都认真地备课,讲课也是投入最大的热情,嗓子喊哑了,就喝口水润润,接着讲,满脸满身的粉笔灰也都顾不上擦一下。我们努力地给孩子们讲着知识,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把娱乐带到了课堂内外……真希望能把我们知道的东西都讲给他们听,让他们知道世界有多么精彩。

十五天的支教工作对于求学路上的孩子来说可谓“杯水车薪”,对于孩子成绩的提高是微不足道的,对农村的教育更是如九牛一毛,但是我们相信经过与他们的交流、沟通,他们明白了些东西,这些东西一定可以帮助他们在将来的路上走的更好。希望我们这次的支教活动能给那些孩子的理想插上翅膀,愿他们能凭借自己的努力飞向外面的世界,在那里展翅翱翔。

收获

在支教期间,我们的生活要完全自理,自己买菜自己做饭。还记得到丈八的第一天,我们用砖头搭起一个灶,做熟了我们的第一顿“大锅饭”。

后来还好有校长和当地村民的帮助,我们有了地方住,是在学校的办公室里,我们也有了炊具和烧煤的炉子,我们还自己买了菜和油盐酱醋,生活总算是步入了正轨。从来没吃过这种苦的我们,一开始实在觉得委屈,我开始做菜没经验,弄得不好吃还被抱怨过,因此我还偷偷哭了顿鼻子。

然而没过几天甘苦与共的我们就彼此敞开了心扉,学会谅解,不再计较,一起吃苦并快乐着,亲如兄弟姐妹,仿佛一起走过了几十年。我嗓子哑了,一个同伴悄悄去给我买了盒金嗓子,拿到药的时候感动的不得了。吃饭的时候为了抢几根咸菜,几个人吹胡子瞪眼的,抢到之后几个人又忍不住大笑了起来。晚上,大家常常聚在一起,聊天,唱歌,谈理想,谈那些可爱的孩子,有的时候会开怀大笑,有时候又会因为什么事争得面红耳赤。还记得那个晚上,我们几个人坐在院子里,一起温习着周华健的朋友,那熟悉的歌声响起,感觉有一种暖暖的东西在心里荡漾。

支教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也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我们爱那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弟弟妹妹们一样。虽然他们叫我们老师,但我知道,他们早就把我们当成了哥哥姐姐,并且他们爱我们更多。他们是用那么纯朴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对我们的喜爱,摘下家里长的最好的苹果送给我们吃,放了学就是赖着不走还缠着我们一起去逛他们的家乡,他们的丈八……

无论是那些亲爱的朋友,还是那些可爱的孩子,我们之间的情谊都将永远延续。那些日子得到的历练也将是我生命里最宝贵的财富。

尾声

在我们活动结束临走之前,孩子们给我们写的纸条像漫天飞舞的雪花,一片一片落在心底,在里面融化。告别会上,当我站在那方站了十天的讲台上,面对那么多稚嫩而又熟悉的脸,和同伴一起唱起周华健的朋友时,心里涌起一阵感伤,真的结束了吗?我由于害怕抑制不住情感会突然哭出来,对孩子们说临别赠言时不自觉地加快了语速,一口气说完就跑出了教室,还好,我没有给他们留下一张悲伤的脸。

我对一个好惹事又不好好学习的男孩子说,以后要好好学习,他非常认真地对我说:“我会的,我要想老师你们一样考上大学!”我突然很感动,因为我知道我们这次没有白来。

我们走的那天,孩子们早早等在马路边上,个个哭红了眼睛,我们是带着他们深深的祝福与满心的沉重踏上了归途。

别了,可爱的孩子;别了,淳朴的乡村……

我会永远记得孩子们纯洁的目光,灿烂的笑容;永远怀念和同伴甘苦与共的生活,还有那个一起练习唱朋友的夜晚……

篇十二 关于农村2023下半年初中“留守孩子”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孩子。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孩子”规模已达xxx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因此,留守孩子问题虽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留守孩子问题仍然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留守孩子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本校学生中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并对留守孩子问题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学生xxx人,其中留守孩子xx人左右,占学生总数的xx%左右。据抽样调查显示,这些留守孩子,有40%的只有单亲在家且绝大部分是母亲在家;有30%的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xx%的家庭里没有监护人;其次都寄宿在亲戚家。这些家庭多则照顾2-3个。过多的孩子使家庭无法照顾周到,没办法进行教育,带来许多严重问题。

二、严重危害

极其严重 “留守孩子现象”有极大的危害性,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长时间的“关爱缺失”将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成才,许多问题少年都与之相关。它给家庭、学校、社会都带来不利的影响,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1、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留守在家与其父母分离,这是一种典型的“亲子分离”的现象。这种现象给孩子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孩子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指导,进而成为潜在的问题少年。

2、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全民素质的提高。

有很多留守孩子中考以后就面临失学,有的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未完成就中途辍学,即使完成了,也缺少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他们走上社会将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势必影响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三、留守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孩子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在调查中发现:在留守孩子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孩子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孩子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许多留守孩子在周末喜欢骑自行车,学校的教育对他们苍白无力。一些班主任反应:这些学生本身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爱张扬,车速特别快,车技不高,所以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独立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弱,喜欢跟风随大流,很容易与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或成为侵害对象等等。

2、留守孩子生活普遍较差。

由于我镇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未掌握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性工种,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资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家人和儿女的生活。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孩子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孩子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据调查显示,xx%的留守孩子生活较差,xx%的留守孩子生活一般。

3、留守孩子心理出现偏差。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由于亲情缺失,孩子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孩子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孩子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留守孩子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据调查显示,留守孩子想念父母的占xx%,有38%的留守孩子父母每半年回来1次,xx%的留守孩子父母每年回来1次,8%的留守孩子父母几年回来1次,xx%的留守孩子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有的留守孩子从小父母就长期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一次,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孤独、自卑、冷漠、少语,很少或不愿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玩耍,只与个别人来往。这是典型的留守孩子心理出现了偏差。据调查此类心理现象的孩子占留守孩子的xx.3%。

4、留守孩子性格严重扭曲。

由于缺乏亲情的呵护,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留守孩子普遍出现自信不足,都说自己不出色、不优秀。严重缺乏自信,自信心不足。留守孩子有很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这种“隔代抚养” 又往往容易造成“保护过度”。对孩子过分溺爱,他们俨然成为“小皇帝”、“小公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普遍存在任性、孤僻、内向、骄横、脆弱的心理,从而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5、留守孩子道德行为较差。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孩子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不少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父母在外打工,家庭收入水平提高,他们就常用物质来弥补对孩子关爱的缺失,这种现象固然好,但有时并未起到好的作用,反而使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还互相攀比。大部分留守孩子用这些钱上网、买零食,更有甚者,邀上几个哥们儿,到饭馆撮一顿,铺张浪费,节约意识薄弱。

6、留守孩子成绩普遍欠佳。

调查中发现:学校每年升入初中学习的学生中,留守孩子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大部分孩子成绩较差,周末或假期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在网吧经常看见他们的身影。在这些留守孩子中,xx%的学生成绩较差,4%的学生成绩很差;留守儿童中有1%的人上学经常迟到,有时迟到的高达xx%,xx%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的经历。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孩子学习介入过少。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孩子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四、留守孩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措施不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留守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孩子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二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孩子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三是学校对留守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2、家庭对留守孩子的教育意识淡薄。

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一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二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三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3、社会对留守孩子的教育关注不够。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孩子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孩子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孩子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五、对策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因此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留守孩子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1、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孩子的管理措施。

各级政府和学校都要积极探索对留守孩子管理措施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严格责任追究,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孩子的责任。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孩子采取寄宿制管理。加强留守孩子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孩子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加大投入,改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环境。

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多,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可见劳务经济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对留守孩子的教育投入要下大力气,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并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家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创新机制,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有机统一。

对于留守孩子,以家庭为主体,加强学校、社会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动的运作机制。家庭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给予必要的家庭关爱和亲情关怀,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经常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长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学校要肩负起教育好留守孩子的责任,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有利于留守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动,大力开发他们的潜力,激活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孩子的良好氛围,保证他们与健全家庭一样健康成长。

总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这就决定了留守孩子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并将愈演愈烈。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问题非常复杂,要解决留守孩子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与留守孩子自己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我所写的只是冰山一角、肤浅之谈,希望可以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篇十三 家庭教育:孩子打小报告不必一味禁止

专家表示,四五岁的孩子开始发展语言能力,渴望沟通与交流,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打小报告是他给自己找到的一个交流方法。

“老师,xx没有好好做操。”“妈妈,xx拿了我的饼干。”如果孩子爱打小报告,你会怎么处理?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的表现,是正常现象,慢慢就没事了;有的则觉得这种行为很不好,禁止孩子打小报告,告诫孩子有事和小朋友当面说清楚,不要背地里去告状。

早教专家指出,由于想受到别人重视或者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弱等原因,3-10岁往往是孩子打“小报告”的高峰期。孩子爱打小报告的行为是一种正常现象,和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关系,家长应给予包容和理解。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认真分析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对症下药,不应盲目制止或者无视。

“打小报告”是成长的标志

常女士的儿子今年3岁多了,近来幼儿园的老师向她反映儿子经常向老师说谁谁不吃饭、谁谁不做操,很会打小报告。

“他平时在家也总是向我告状,哪个小朋友拿他玩具了等等。”常女士说,她咨询了其他家长,发现大家对此事的态度截然不同,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打小报告’其实是大人给孩子贴的标签,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好比一个小朋友喜欢玩具,带回了家,这只是他一个很纯朴的想法,而大人则会上升到道德的高度,认为这是偷东西。有些家长厌恶孩子打小报告,也是因为他把孩子的一个交往行为变成道德行为。”小橡树幼儿园执行院长王芸说。

据王芸介绍,从常态来看,四五岁正处于孩子的交往时期,打小报告的情况比较普遍。因为这时孩子开始发展语言能力,渴望沟通与交流,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打小报告是他给自己找到的一个交流方法。“当孩子有这种行为的时候,其实是他成长和进步的标志。”

“确实,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是很正常的,而且很多时候可能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他自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或者不自信,没有勇气去自己解决问题,只好求助老师或家长,对大人产生依赖。”家庭教育与儿童情商培训专家、学之郎情商课堂创始人倪志勇指出,在建立规则的时期,孩子对其他人破坏规则的行为比较敏感,有时老师会对孩子打小报告给予肯定,这就强化了孩子的这种行为。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心理咨询师岳文昊表示,在心理学上,孩子10岁以前一般会认为老师和家长是无所不能的,大人的地位要高于同伴,所以宁可得罪小朋友也会去告状。10岁以后孩子会更看重同伴,这时他们打小报告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因为很有可能会被同伴孤立。

“有效陪伴”爱打小报告的孩子

如果孩子爱打小报告该怎么办呢?早教专家认为,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法,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孩子爱打小报告和家庭、班级氛围都可能存在关系,需要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分析。”对爱打小报告的幼儿来讲,王芸建议家长要多进行“有效陪伴”。“不是和孩子玩手机、看电视,而是多跟他进行语言上的交流,比如给他读故事,跟他聊天,可以问孩子学校发生了什么事,聊一些图书。让孩子知道他是受重视的,不再有情感上的缺失。”

岳文昊则认为可以简单地把孩子打的小报告分为两类,一类是和自己无关的,另一类是和自己有关的。如果孩子打的小报告都是与自己没有关系的,那就要看孩子在班里是不是不被同学和老师注意,打小报告只是为了引起关注。如果孩子打的小报告是和自己有关的,那就要看是不是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如果家长在生活中总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使得孩子遇到一些小问题就依赖于家长,就需要改变教育方式。

“孩子受到别人的侵犯就打小报告,体现出孩子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的不足。”倪志勇解释说,比如受到其他小朋友的侵犯,可以直接询问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主张,例如说“我已经生气了,不要老是撞我,不要随便动我东西”。一些孩子确实连受侵犯后表达感受、观点、立场的能力都没有,遇到问题无法独立解决,只能求助于老师或家长。他们有些是没有形成这种意识,有些则是缺乏自信和勇气。

倪志勇介绍,国外有研究表明,在学习环境中被攻击的孩子往往自尊自信不够,被侵犯之后只能告诉老师。“家长应该积极想办法帮助孩子发展独立自信的能力,与别人沟通、表达观点的能力。这点在家庭中就要培养。当然,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是不是足够尊重,是不是能让孩子独立地表达感受和想法也很重要。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参加专业训练。”

■专家意见

求助在成长过程中很有意义

●岳文昊,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心理咨询师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爱打小报告很不好,就一味禁止孩子打小报告,这是错误的。有时孩子打小报告并不是为了引起关注,而是确实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帮助。如果完全禁止孩子打小报告,就会让孩子慢慢养成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不求助的习惯。

其实,求助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会求助的孩子在以后很可能会不懂得变通,不知道借助外力,最怕的是在遇到人生危险(如遇到拐卖)的时候,不知所措。

■域外经验

美国学校里的“告状盒”

在美国,有的学校会有一种“自我宣言”(i-statements)的宣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个宣言有一种固定的语言格式,比如“pleasestop……,youmakemefeel……”(请你不要再做某件事了,因为你让我感觉……),或者“ifeel……whenyou…….ineedyouto……”(你这样让我很难过或沮丧,我希望你……)。

有的老师会在教室里放一个“告状盒”,规定要告状不能口头告诉老师,而是把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什么了写下来,然后放进告状盒。老师会在固定时间看这些纸条,并让孩子把内容念出来。当然,没有几个人会真念出来,大部分情况是等到念的时候,写纸条的人已经忘记那件事了,问题就这么被时间冲淡了。

篇十四 家长是否可以在家教育孩子调查报告

关于家长是否可以在家教育孩子调查报告

“如果从孩子出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那么就已经晚了两天。”这样的育儿观念,正引领着很多父母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进行漫长的育儿教育。一批早教机构应运而生,一群年轻的爸爸妈妈怀抱着几个月大的宝宝早早走进早教机构,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正在兴起的早教行业缺乏必要监管,良莠不齐。教育专家指出,家长自己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应该亲自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不一定非要到培训机构。

读者反映

给孩子报了早教班却心存困惑

市民魏女士是一名大学辅导员,年薪两万元。前不久,听说周围不少朋友给孩子报了专业化的早教班,虽然她对早教班一直“很懵懂”,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她利用暑期,带着15个月大的儿子走访了石市一家又一家的早教机构,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听,经过精挑细选,最后选中了石市一家据称是世界连锁品牌的早教机构,以10047.5元/100个课时(注:一个课时55分钟)的价格给儿子报了名。

“这个价儿还是店庆价,要不然更贵!”魏女士说,她最早接触早教机构,是在怀孕期间,当时她听了不少关于怀孕、分娩的讲座,讲师都会建议家长给孩子报早教班,说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发展。后来,她发现不少年轻家长痴迷给孩子报早教班,还常听周围的朋友说“谁谁给孩子报了早教班,早教班如何如何好……”

“早教班为何这么贵,竟然比大学学费还贵?孩子上早教班真的能更好地发展?”如今,魏女士每周都会陪着儿子定点“上课”,但她依然心存困惑。

记者调查

报个专业早教班,动辄上万元

据了解,目前石市早教机构有3种模式:母婴医院开办的育儿班、幼儿园为抢夺生源开办的早教班、专业化的早教机构。记者调查发现,最受家长青睐的还是专业化的早教机构,这种早教机构多以加盟形式运营,为一些国际、国内知名的连锁品牌,当然,也包括本地化的品牌。但无一例外的是,价格不菲。

x月x日,记者随机走访了省会七家专业化的早教机构,发现这类早教机构都会让家长选择“课时包”,一般而言,一套早教课程从24课时到120课时不等,每个课时为45分钟到1个小时,收费则在数千元到万余元不等。

以石市一家国内连锁早教机构为例,一名6个月大的宝宝接受早教培训至2岁左右,一套96课时的课程价格为9000多元。平均算下来,一次45分钟的课程收费约为100元。而石市的一些国外连锁早教机构的价格则更为昂贵,一套96课时的早教课程收费为1万元至1.2万元不等,平均下来每个课时约100元至120元。此外,在收取课时费的同时,这些早教机构还会收取100元至360元不等的会员注册费,以及体能测验费和材料费等。

硬件设施堪称完美 老师资质却难保证

专业化早教班收费如此高昂,那么它们的师资质量、教学环境能否保证?记者调查发现,这类专业化早教机构大多设在市中心的`高档写字楼内或一些高档住宅区附近,环境布置十分温馨,有成套的游乐设施,并配有专门的学习室、母婴室等,硬件设施堪称完美。

“我们的授课老师都要经过严格挑选,学历都在本科以上,英语六级或专业八级。此外,他们还要经过总部培训,培训3个月或6个月,合格者才能上岗。”一些早教机构的接待顾问介绍说,他们是连锁机构,教案都是经过国内或世界专业研发队伍研发的。虽然中国目前对早教机构教案没有统一规定,但他们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绝对超前。

然而,一位业内人士则告诉记者,目前早教方面唯一获得国家认可的只有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证,可石市大部分早教机构的教师,一般只持有幼师资格证,或教师资格证。虽然上岗前该机构会为授课老师提供相关培训,但这些培训都没有统一的考核规范,很难保证教师的从业素质和能力。

此外,据了解,我国尚未设置0-3岁亲子教育专业,只有少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延伸到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领域。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只专注3-6岁的幼儿教育,有关0至3岁的教育研究并不多。

准入门槛低,只需办张工商营业执照

记者走访时还发现,这些专业化早教机构多数只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也只是“教育咨询”“教育培训”等服务内容,并没有获得从教育部门取得的任何教育资质。

对此,一家世界连锁品牌早教机构的管理者无奈地说,她最初经营这家早教机构时,就遇到这一“尴尬”,去教育部门申请办理教育资质,却被告知“0-3岁的婴幼儿教育不归教育部门管”。此后她找了一圈,只在工商部门办了一张经营范围为“教育咨询”的营业执照。“我认为,早教就是针对0—3岁婴幼儿进行的开发其潜能的教育,应该属于教育部门的管辖范围。”她说,专业化早教机构无法从教育部门取得教育资质的现状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她还介绍说,目前石家庄早教市场正处于逐步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和认可它。但由于缺乏行业监管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这一行业准入门槛很低,一些人为了盈利,租了几间办公室,招了几名幼教老师,就开始大张旗鼓地宣称做早教,这样对该行业发展和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极为不利的。

各方声音

家长:

效果不像宣传得那么神

x月x日,记者随机采访了5位年轻的家长,他们都已经或正考虑给孩子报早教班。对于报班的目的,家长们无一例外地表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或者“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一些家长甚至还直言不讳地说,他们就是被早教机构的宣传册所吸引,上面说能“开启智力”、“激发潜能”、“培养宝宝社交能力和自信心”……然而,对于早教班的效果,多数家长表示不像宣传得那么神。

早教机构:

别想着只为了孩子考高分

石市一家世界连锁早教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孩子0—3岁脑神经发育最为迅速,相当于成人的60%,3岁时,大脑尺寸已相当于成人的80%,让孩子上早教班很关键。她发现,不少家长为孩子报早教班,就是单纯地想要开发孩子智力,为孩子考高分做准备,这样想是错误的,因为专业化的早教短期内是看不到效果的。

专家观点

家长在家同样能教育孩子

那么,0—3岁的婴幼儿是否需要早期教育?家长该如何选择早教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龚蓉认为,家长存在一种教育误区,认为只有让孩子坐在教室或到某个机构上课,才算是在接受教育。这种错误的想法才导致不少家长盲目跟风,痴迷给孩子报早教班。

龚蓉说,其实,宝宝从一出生起,就开始接受家长无意识的早教,家长轻抚宝宝、哼歌或带着宝宝做游戏等,都是在无意识地培养孩子身体、运动、情感、认知等各方面的能力。在她看来,专业化的早教机构提供的是一种教育服务,它在开发宝宝各项潜能的同时,更多的是教授家长该如何更好地培养宝宝。如果家长有一定的育儿经验,那就大可不必盲目跟风,给孩子报早教班,因为自己在家就能教育孩子,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龚蓉说,如果家长想给孩子报早教班,就不要抱着给孩子报了早教班就等于赢在了起点的目的。因为有很多孩子在3岁以前,父母很重视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潜能,在智力测查中孩子能得高分,可上小学后,孩子的超常性就没有了,甚至还出现不少问题。

在目前早教行业缺乏必要的监管的情况下,家长选择早教机构时,一定要更加慎重。

篇十五 暑期实践调查报告:农村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

在今年的暑假期间我做的是农村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的一个调查。如果说青年人是八九点钟的太阳,那么孩子无疑是天边的那第一抹朝霞,只有当朝霞绽放出其最绚烂的画面,一个艳阳高照的丽日晴天才会蓬蓬勃勃而生机盎然。

当你观察城市的生活时不难发现,有很多的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上学,上补习班,请家教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城市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了的,然而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家长对待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又是怎样的呢?为了了解这一情况,我到了一个农村的每一户的家中,和家长面对面交流、询问,并做了分析,并做了以下总结:

一:农村家长对待教育程度有明显的提高

在旧社会,农村人的心里总还存在重男轻女的观念,认为女孩子不要接受什么教育,男孩子也只需要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之前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基本上也就是呆在农村种田!然而通过这次我的小范围调查,并且统计发现,在100名家长的被调查人中有94%人认为在现在的社会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是非常需要的!并且有75%人认为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对现代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是能够体现出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进步!

二:家长会努力让自己的孩子完成学业

当今社会的贫富差距很大,农村的经济水平很低,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家里的收入都不高,甚至收入很低,不能支付自己家孩子的学习费用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发现,仍然会有94%个家长坚持会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的孩子无论如何完成自己的学业!

三:有些家长开始意识到要接近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

有一位被调查的家长这样说道:以前我基本上不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然而当我这几年在外面城里打工后,我才发现自己的孩子只有好还读书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才不会像我一样,只会一辈子当农民,给人家打工听到这段话,我们不难意识到,有很多不同的农村家长正在慢慢的改变旧社会的读书无用论,正在走向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情况,开始接近关心孩子的学习,不少家长会抽不点时间督促孩子学习,并且也会到学校了解学习生活情况!

同时在这次的简单调查当中,我也总结出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急于等待解决的!

一:少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根本就是不管,或者管不了!

调查结果显示,仍然有6%位家长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不关大人的事,10%位家长认为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没有影响的,也就认为不需要去管孩子的学习教育问题了!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在教育这一大块内容中,家长的影响是很大的,家长的行为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教育理念。同时由于很多农村家长长年在外打工,许多孩子隔代相哺,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养成了骄惯、放任等不良习气。学校管不了,家中没人管。一些孩子在学校拉帮结派,相互影响,共同逃课、闹事。最后演变成厌学辍学。很多的学生就是因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无心学习,于是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就跟着父母外出打工。

二:有极少数家长过度望子成龙,把家里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孩子的弱小的肩膀上。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只有一个家长是这样的,在学习上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比如要求自己的孩子必须考年级的前三名,不然回来挨打、挨骂,比如不让孩子玩耍,只能一直学习,等等,没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高压手段得不偿失。

三:农村经济落后,社会文化发展落后,严重影响了农村家长能够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农村的发展中,很容易因为经济的落后,形成恶性循环,因为经济发展落后,文化落后,教育水平低,能够建设家乡的能力弱,经济水平就又低,文化又落后,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归根结底,真真正正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力推动农村的经济,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从而使每位农村的家长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孩子教育培养的程度也就自然提高!慢慢的就会形成一个较好的两性循环。

通过本人的这次调查,还看出有不少的家长由于考虑到自己的文化水平,时间有限,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做出简单的辅导,也不会请家教进行辅导。少数的家长仍有让孩子尽快增加自己家庭收入的思想,可能会让自己的孩子前途灰暗。

有53%人认为自己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还是非常重视的,有20%人说还是比较重视的。到底要如何提高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程度还是需要这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这方面的情况也将继续需要关注!

二、调查总结

通过对调查问卷各组问题的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建议:

1. 义务教育减免学费,助学贷款等政策是利民的好政策,希望国家政府能继续推行并且完善这样的政策。我们也看到还有一部分农村居民仍为孩子上学发愁的情况,我们希望国家在减免学费的同时能给与这些孩子一些补助。

2. 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希望家长不要只停留在对孩子的期望,还应该落实到行动,毕竟这些未成年的孩子的自制力,辨别是非能力都还需要大人的引导。家长应该尽到教育子女的义务,而不要只因为工作的忙碌就把孩子的教育全托付给学校。毕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的影响是最大的。

3. 针对当地的教育情况,我们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完善教育设备,提高教师质量,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学风。

4. 我们给孩子们的希望:希望你们在简陋的学习环境下刻苦奋斗,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成强壮体魄,扩大自己的眼界,提高自身的素质。终有一天,凤凰山会飞出更多的金凤凰。

《孩子报告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