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报告范文
栏目

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12篇

发布时间:2023-06-27 热度:22

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篇一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即将踏入大四,面临即将实习找工作问题的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知之甚少。

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暑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择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三、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而我们的调查记过显示,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更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业率不高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人来看,平均就业率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生自身的条件相对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选饿出国或者读研究生。

五、在求职途径的选择上,现场招聘会、上网和亲友介绍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也有少数人选择报刊和上门推荐。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在就业途径还是比较侧重于现场招聘,不过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近来部分学生求职的途径之一。

六、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

从这个调查的结果我们也不难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出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三、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

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篇二 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毕业大学生逐年增多,面对各种毕业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择业方向又会有怎样的变化。众所周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原有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逐渐被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新的就业制度所取代。同时,面对着国家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政策和每年庞大的高校求职大军,各高校毕业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心理压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消极心态。作为大三的学生,一年后就要面对这些问题,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有利于帮助我们缓解压力、解决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压力

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深入研究产生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缓解这些心理压力的方法。

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目前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调查他们的学业水平、择业要求及其它考虑因素。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这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别、学历、专业、所在年级、就业水平、就业还是创业、工资水平要求、工作地点、工作是否与专业相关、是否继续深造、就业方式、家庭因素、是否担心找不到工作、缺乏的能力。调查问卷收集方式主要以网络收集为主。资料收集时间为一个月。后续工作包括: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主要因素归集,调查造成因素的原因,总结所分析的内容,收集各种解决心理问题的建议,总结收集到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三)调查数据分析:

2.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学历:本科生占73.8%,专科生占26.2%,调查的学生当中本科生较多,而我们目前所读的是本科,此数据说明后续数据的分析比较接近我们的状况。

5.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占83.1%,选择毕业后创业的占16.9%,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就业,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创业。选择就业的大学生大多都因为创业有一定风险且需要资金而选择就业,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则大多都有资金支持且愿意接受创业的风险并相信创业能带来就业机会而选择创业。

7.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留在毕业城市工作的占61.5%,选择毕业后回家乡城市工作的占38.5%,说明大部分同学都打算留在毕业城市工作,原因包括:觉得在毕业城市找工作较容易,在毕业城市工作比较有发展潜力,家乡城市较落后等,更有部分人认为没有一番作为就回家乡很没出息。

篇三 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我们就大学生就业理想问题,对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 发展空间与薪酬

根据调查显示,8%的人选择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选择在1000—20xx,30%的人选择在20xx—3000,21%的人选择在300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当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资是多少这一问题,大部分人选了1000~20xx元。有人说,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资,关键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来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发展空间。求职时,应该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来发展如何,个人的发展前景与待遇发生矛盾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一样。显然薪金不再是大学生最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对待薪金这是个正确的心态,一心想高薪,反而影响了工作的表现,积累经验才是第一位的。

二、关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63%的人选择在沿海开放城市工作,13%的人选择回家乡,12%的人是去内地省会城市,7%的人选择去国外发展,5%的人选择在边远/大西北/农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学生还是认为留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发展的机会比较多,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而且从数据中更可看出当代大学生还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很多大学生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情愿留在大城市发展。

三 、要高薪还是要爱好

据调查显示,46%的人对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感兴趣,36%的人考虑个人爱好,还有18%的人只考虑金钱因素。

任何你再喜欢的工作都会有厌烦的时候,什么工作都一样,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不要把工作当作事业,它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选择与专业有关的事业从事。当你有一定经历后你才可能有事业,当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辈子只有工作而没有事业。还有大部分人认为,爱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才有开创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信心程度

据调查显示,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就业前景广阔,56%的人认为就业前景尚可,11%的人认为现在考虑此问题毫无用处,13%的人则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考虑自己就业前景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首先从气势上产生认同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有可能使你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动用人单位的热情。要给人感觉到,我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

篇四 大学毕业生就业首选调查报告

七年前的这个时候,xx届应届毕业生小孙在两种选择中间左右为难:一边是中国新闻学专业的最高学府——人大新闻学院的自费研究生,一边是中国青年报的正式编制员工。几个月的痛苦抉择之后,她放弃了深造机会来到中国青年报报到。“主要原因是自费,三年下来得3万块,想想还是算了,再说中青报的工作机会很不错。”七年后的今天,住着宽敞的房子,开着私家车上下班的小孙无悔当年的选择。“我们那个时候找工作相比现在的大学生要容易很多,我们班上同学大都一人手里握着几个offer,大家为选哪个而为难,也有很多同学选择深造,那时觉得学历越高就越是精英。”

时间很快就到了2023年,小孙的师妹,2023届毕业生小周面对发出去上百封简历大都石沉大海的现状深感焦虑:“考研结果还未知,但即使考上了也只是暂缓就业的退路而已。招聘会上满眼全是找工作的人,学了四年,到最后连一点选择余地都没有。这种滋味真不好受。”

小孙和小周的境遇反映了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心态的变化。xx年到xx年年,正是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七年。七年间,“市场化”、“大众化”、“基层就业”、“自主创业”、“普通劳动者”等词汇相继进入人们耳畔,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精英身份被彻底颠覆。

xx年、xx年、xx年年,本刊编辑部分别进行了三轮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大学生就业首选调查,以期了解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发展动向。从精英心态,到精英情结与大众化就业的激烈冲突,再到基本接受大众化的现实,三次调查结果,反映了七年来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给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带来的深刻影响。

xx年年底,针对2023届毕业生的就业首选调查结果出炉,与前两次调查相比,2023届毕业生在就业心态上有着较为鲜明的特点:他们已然接受了大众化就业的现实,在他们的身上,以往“高人一等”的精英就业意识越来越少见,求职的务实性显著增强。然而接受现实并不意味着无奈和妥协,他们已经学会主动地适应社会,拉近自身与社会的距离,以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主动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内”与“外”的此消彼涨

华为、ibm、中国移动、中国石化……首选企业反映的是大学生对众多公司的就业选择中记忆最为深刻的,即心理占有率。2023届毕业生依然衷情于这些知名的大公司大企业,然而变化显而易见:xx年调查结果中,涉外企业与国内企业的比例为27:25,在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当中,国内企业仅有海尔、华为和联想三家;xx年这个比例为24:21,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国内企业数目上升至五家。而在对2023届毕业生的调查中,前五十位首选企业中国内企业占了31个,数目首次大幅超过外企,前十位企业中国内企业数目继续上升至6家。数字的变化反映了大学生求职心态的改变,而其背后折射出的正是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的变化。

“记得我刚进大学时,师兄师姐对我最大的告诫就是好好学英语,找工作的时候就有机会去外企。”1998年上大学的张女士回忆当年的情形。那个时候,对于就业的学生,外企可以说是唯一让人瞩目的明星、焦点。“进入外企意味着拥有了广阔的发展机会、丰厚的收入、优越的工作环境,以及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但只有身为精英的大学生才有资格进入外企工作,外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区分精英与普通人就业的标志。成为一名外企白领更是很多女生梦寐以求的。而反观当时的国内企业,民营企业发展不足,国有企业“老态尽显”,论资排辈的用人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都成为阻碍人才进入的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营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数据显示,xx年我国民营经济在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超过82%,广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66%左右,民营经济就业增长率高出全社会0.5个百分点左右。涌现出一批民营明星企业,民企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渐增强。而此时的大学生,精英就业观念正在受到严峻挑战。xx年,高等教育扩招之后的第一批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他们反馈回校园的信息并不乐观,大学生就业首次遭遇寒流。在此形势下,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求职期望值逐渐降低,处于精英情结与大众化就业转折的阵痛中,很多人开始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大众化就业的现实。xx年的调查显示,3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求职过程很难和较难,只有不到20%的大学生认为求职过程较容易和很容易。在对自己的求职竞争力评价中,接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求职竞争力一般,这与以往社会对于大学生群体的“精英”定位已经存在较大的差距。

而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这几年国有企业也逐渐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国企的用工环境和用人机制正在逐渐得到改善。一些大型国企经历了市场经济的考验而立足于市场,不仅在经济效益上获得发展,在企业的用人、薪酬和管理等各种机制上也逐渐成熟,更多地吸引了大学生的眼球。此外,国企的高福利以及相对稳定的特点更是成为就业难的形势下大学生日渐看重的东西。相比之下,由于本土化程度加深以及竞争压力,外企在发展空间、薪酬待遇等方面与国企的差距逐渐缩小。2023届毕业生小卢早在年前已经得到一家外资企业的offer,但每晚在灯火阑珊之时才从公司下班的他却向往一份既稳定又有发展空间的工作。“外企虽然收入高,但工作强度太大,没有自己的空间,并不适合我。”

事实上,正如调查所示,随着大众化就业时代的到来,很多毕业生在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之间选择的天平正在逐渐倾斜。以往想去外企更多出于一种精英情结,从事业发展的角度,选择之间尽显理想色彩和英雄气概,而经历几年就业难的磨砺和先就业后择业观念的熏陶,很多人褪去了理想化色彩,选择更为理性和务实,显然,大众化就业已经深入他们的内心。

另一个调查结果——企业吸引力分析也说明了这一点。xx年,企业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发展潜力、国际化趋势和知名度,然后是薪酬与福利、激励机制、培训机会,而xx年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依然将个人发展机会放在首位,其次为薪酬福利、培训机会,而国际化程度和名气与xx年相比名次明显下降。这正说明如今的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务实性越来越强,精英意识、理想色彩越来越弱。

此外,就业形势的变化使得更多大学生选择的机会大为减少,少了选择底气的他们更加青睐稳定的饭碗。与前两次调查不同的是,对2023届毕业生的调查首次在行业调查中加入了政府机关(公务员)一项,调查显示,7%的大学生选择了此项,而在行业吸引力分析中,选择“稳定”一项的大学生比例为9%。在日益丧失选择权而处于被选择境地下的大学生,变得越来越务实和功利。

“大”与“小”的艰难选择

毕业之后去哪里工作?对此,三次调查结果大同小异。xx年首选就业地区调查中,32.37%的大学生将上海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27.67%)和深圳(12.13%)紧跟其后。xx年,上海、北京依然是大学生就业首选地区,而经济发展快速的东部沿海地区超过广州、深圳,位列第三。在对2023届毕业生的调查中,北京成为第一就业首选地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上升至第二位。数据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大学生的吸引正逐步加大。 求职的首选地区:

然而仔细观察和分析三次调查结果却也不难找到存在于“大同”中间的“小异”,而这些“小异”恰恰反映了这几年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微妙变化。

xx年和xx年年的调查中,增加了求职次选地区一项。东部沿海地区是毕业生在求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型城市遇阻时,最佳的备选地。而在xx年年的调查中,中部大中城市在次选地区中的排名明显靠前。这说明今天的大学生在地域选择上更为多元化,这也更符合就业实际。

“现在的学生回家乡去找工作的比过去多多了。”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说。“当年我们班一共就三个同学没留北京,就是家在上海、杭州和广州的。”xx届毕业生张女士告诉记者。张女士的中学同学大部分在家乡工作,每次回家她总是感慨不少:“你看他们,生活真的比我滋润多了。我也就是图个好听,在北京工作,但其实真的很累,上班地点又远,房子又贵。”言语间大有悔不当初之意。“我也想明白了,对于像我这样的女孩来说,没必要非在北京工作,回老家找份安稳的工作也不错。”2023届毕业生小赵说。

尽管是少数,但这些声音的出现正是大学生在这几年就业困难形势下的新选择,反映了他们就业心态的转变。与过去“宁要大城市一张床”相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把留在所在地区的省会城市或者回家乡的省会城市就业当成自己的选择。尽管依然选择城市,但大与小之间的距离毕竟有所缩小。

而随着大众化就业时代的来临和全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社会向大学生就业提出了由大城市向基层乡镇转移的要求,调查结果反映出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变化。xx年,只有少部分大学生乐于接受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接近半数的大学生只有在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被迫接受,而30%的大学生坚决不能接受。而到了xx年年,80%的大学生可以接受到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坚决不能接受的比例下降为20%。这一方面说明,基层就业已经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选择,面对大众化就业形势,一些大学生已经开始调整心态,基层就业必将会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对于少部分坚决不接受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政府和社会更多的责任在于引导,更重要的则是需要逐步完善基层就业的相关配套政策,让基层能够成为有极大吸引力的就业点。

“多”与“少”的博弈

薪酬问题向来是大学生就业中的热点问题,三次调查的企业吸引力分析,薪酬与福利一直是吸引大学生选择该企业的重要原因。xx年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的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xx年为2390.38。在对2023届毕业生的调查中,67%的大学生选择范围在4000元-1500元之间,54%的学生选

篇五 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调研报告

一、项目背景

1.xxxx大学南国商学院是一所由xxxx大学举办、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于xx年9月正式招生,秉承xxxx大学的校训,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在众多的本b院校中,南国商学院以外语特色见长。作为教育事业,学院的生源直接与学院的管理、设施、师资及各种综合指标挂钩。而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是每位学子经过四年的学习生活的验证,毕业生的就业率直接影响了学院的竞争力,06届的本科学生即将面临着就业,能否取得首届毕业生就业率的开门红,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院的各项政策的支持。

2.作为涉世未深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毕业的压力,如何选择,在剩余的时间如何取舍,将影响着日后的工作情况。是继续接受教育考研,选择报考国家公务员,还是在每年的毕业生人海中寻觅一份称心的工作,每一种选择,都是一种机遇,如何选择就成为了关键。俗话说的好,选择不对,努力白费。作为本次调查的旨意就是了解本b院校的毕业生与其他层次毕业生的差距,学院的扶持政策,学生的就业心态以及社会对于本b院校毕业生的认可度,做一个综合性的调查分析。为即将毕业的同学做一个探索,帮助大家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找到一席工作之地,并为后面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具有建设性的参照对比。

二、项目目标

计划绩效与实际绩效:

计划——完成调查问卷90%的实际使用率,确保每份问卷调查者以客观的态度填写。

日期(xx年)

里程碑

10.01-11.01

问卷资料收集整理,制作调查问卷200份

11.02-12.15

调查问卷派发和回收的实际使用率达到90%

12.16-12.31

调查问卷总结分析

实际——实际回收调查问卷的使用率为68%,低于原计划90%的目标。

综述:实际绩效低于计划绩效,未完成计划。

三、组员分工

人员

职责和理由

xxx

负责整个项目进度的监控,调查问卷的策划者与执行者之一;该项目的组长。

xxx

负责问卷的资料收集和制作;文笔较好。

xxx

负责问卷的派发和外联工作;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与推广构思。

xxx

负责问卷的回收工作;有很好的沟通能力。

xxx

与苏杰文一起负责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

四、项目回顾

在项目实施的三个月中, 我们项目小组根据毕业生的在校特点,进行了几次比较集中的活动:

1.抓住各系拍毕业照的机会,进行派发问卷

结合06届的学生都需要拍毕业照这一重要时刻,在xx年11月-12月期间开展了针对各个系返校学生最集中的时间,我们项目小组到学生宿舍进行问卷派发活动。

问卷派发效果明显,十一月份的问卷派发数量达到140份,大部分的问卷都是在拍毕业照的学生在宿舍停留的时间派发,由于事前准备的比较充分,进行了详细的时间和人员的安排,派发的数量是项目实施最集中的。但仍存在不足的是:由于一次性派发的数量比较多,造成回收的难度加大,许多问卷可能漏收或者被扔弃。

2.在每个月的中旬(10、11、12月),组织到宿舍进行派发

由于06届的学生的在校时间的不确定性,我们集中在中午饭后(13:00-14:30)和晚上(20:00-21:00)的时间到学生宿舍进行问卷派发,由于是娱乐休息时间,有一定的人数基量,但许多同学都在休息或忙于自己的事情,部分同学有些许反感情绪,对同学的生活状态造成不便,这是派发问卷最大的阻碍,最后通过分阶段的派发,调查问卷全部拍完。

截止到xx年12月20日,制作的200份调查问卷派发完,根据实际情况,项目进行到收尾阶段,由问卷总结的负责人进行分析总结,完成项目总结报告。

五、经验总结

回顾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本项目始终坚持了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的统一,全组成员同心协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在有限的时间与预算内共同完成项目(未达到计划目标)。所有团队成员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项目管理课本中理论知识的认识,同时还将理论运于实践之中,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提高个人的实际运用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计划不充分

尽管项目小组会定期召开讨论会,总结前期工作,并对后期工作作出安排,但仍然存在计划太粗、制定计划不严谨及随意性太大等问题,会导致可操作性差,在实施中无法遵循,也就失去了计划作用。

改进的方法应该是先制定全盘计划,再每月制定详细计划,当月快结束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下个月计划,这样既有了较长期把控,也有了和项目目标对比,同时也不会把自己陷入无止境修改计划中。

2、工作量估计过低

在项目前期,小组成员轻视问卷派发工作,曾出现工作量估计过低的现象。工作量估计不足会直接导致项目延期。但所幸的是,我们很快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及时调整了策略,通过开展多次有针对性的问卷派发活动,使问卷全部派发出去。经验证明,对每项任务甚至整个项目给出个合适工作量估计需要综合人员工作效率、工作复杂程度、历史经验等多种原因,不能仅凭个人经验个人,否则很有可能导致项目延期甚至失败。

六、结束语

此次项目管理的体验,使我们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学好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获得了实际运用的平台,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去实践和摸索。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们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更重要的是收获了难得的经验,这将是我们今后学习和工作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附件: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总结报告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择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择业心态、择业心态矛盾冲突原因及调整三方面分析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关键字:就业 择业心态 素质 自我调整

择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对此我们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加以积极的引导、疏导。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的应届毕业生,采取问卷抽样调查形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回收136份。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大学生择业心态特点

1.成就动机水平高,但害怕面对现实。大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择业中,大学生的追求和憧憬更为强烈,有着希望成功和报效社会的强烈倾向。他们愿意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有较高的抱负水平。不过现实却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2.择业心理期望高,但缺乏信心和竞争力。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期望值从入校开始就很高。这种高期望值历经四年更加高涨,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期望值高就是其中一个突出表现。

3.实现自身价值愿望强,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择业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愿意根据自己的专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他们认为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单位去。可是,他们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现实中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到边远山区、到基层去。大学生想走捷径,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风顺。他们虽然也愿为国家繁荣富强作贡献,却过分强调自我价值;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雄心壮志,但对吃苦耐劳恐惧,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产生恐惧和彷徨,形成强烈的心理矛盾。

4.全面素质重要性意识强,但自身欠缺且培养不够。大学生就业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质(综合素质)竞争。大学生对全面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十分明确,但是有些人大学四年却未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矛盾冲突原因

1.毕业生自身处于矛盾期。首先,大学生择业是在各种矛盾中的艰难选择。如自我与客我矛盾、理想与现实矛盾、奉献与索取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实力矛盾等。其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心理矛盾的突出时期。他们心理发展不稳定、不平衡、不健全往往会产生种种矛盾。再次,大学毕业生有相当部分心理还不成熟,所以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在择业中就表现出内在心理特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2.高等教育处于过渡期。当前,高校进行大幅度扩招,就业岗位跟不上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的期望。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改革,提高师资水平,加强高校的配套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和调整心态,保证他们择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高校甚至全社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高校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它是一个长期性和渐进性的过程。这种状况是毕业生产生不同择业心态的直接原因。

三、调整大学生择业心态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大学生择业心态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决不能笼统地认为都是消极心态。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态使其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但积极方面是主流。这种矛盾心态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趋向成熟的动力。除了大学生本身要努力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外,高校与社会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保持稳定、积极、正确的择业心态进行合理择业。

1.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应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准备。自觉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毕业生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在择业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

3.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改革措施。除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外,还要进一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4.社会和毕业生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这是对大学生择业心态调适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长和亲友要主动关心毕业生择业期间的心理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心理压力,使他们有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

篇六 关于我市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日前,经我们人事局等多家单位调查核实,现出具调查报告如下: 至09年8月6日,我市有7029名大学毕业生没有就业,在这些人员中,历年剩余的2100名,其中本科生800多名,专科生1200多名。今年新接收4929名,其中硕士30人、本科2196人、大专1980人、高职生723人。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因受编制、人员计划、财政收入的限制,每年接收毕业生人数有限;据教育部门统计,全市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6,中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6.4和甘政办发20xx04号文件规定的1:19、1:18相比较低,即现有的教职工人数已经富裕,已经无法吸纳多的毕业生;

二是国营企业改制,现有的变更身份的职工无法再就业,更谈不上吸收毕业生就业;

三是我市社会吸纳人员的能力相对薄弱,因为农村富裕劳动力,私营、民营、个体企业喜欢用相对素质低的人员,工资低,也不谈福利、医疗保险、养老金等的保障;大学生在这里不受青睐。

四是付出大学高昂的学杂费、生活费等代价造就了高成本的劳动力,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认为只有成为正式、稳定的单位工作人员才称得上是就业,是很难有低调的态度面对岗位少,工资低或者无业就的现实。说起对就业概念的认识时拿着资料到人事局报到的学计算机专业的小王说“四年几乎花的家里经济崩溃,出来没有去处,谁能有平常心!”。领孩子报名的李先生激动地说“谁都知道我们国家还没有富裕到普通劳动力是大学生的程度,用不了就不要招。”

五是教育体制改革,自1999年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后,回我市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对策思考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相关职能部门也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但随着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期的到来,全社会就业观念调整过程滞后,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企业就业缩小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压力。因此,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做一些更加切实的工作,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任重而道远。

(一)加大政府对招生的调控,完善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服务。

政府强化政策导向,从招生源头上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每年招生计划的审批,应从总量上考虑各专业、各层次的结构比例,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做出科学的预测,根据各专业就业率情况来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需求一般、就业率低的专业应从招生总量上适当减少或停招。对于需求旺盛、就业率高的专业应从招生总量上增加。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职能,完善就业市场体制,规范市场就业秩序,构建就业信息传播平台,实现全国就业供求信息共享,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构建大学生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大学生在求学以及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完善大学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晋升及进出机制等各项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毕业生,在这些能够扩大就业的领域里更好地就业,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二)切实转变社会观念,适应社会需求,搞好社会服务。

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树立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要知道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初中学历当总工程师也不是不能。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如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

(三)深化市场配置,促进毕业生自主择业。

在加强政府调控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配置毕业生资源的作用进一步健全人才市场运营机制,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在毕业生注册报到高峰期,通过人才市场举办人才交流洽谈会,邀请市内外有关企业参加,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促进毕业生自主择业、自主就业。近年来,我市通过市场配置而实现就业的毕业生达到2847人。

(四)大学生积极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国家现行的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正确认识求职中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的正常规律,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转变传统的就业观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就业观。正确估价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客观的看待自己,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去工作,摒弃从众、博弈、攀比、依靠等心理。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到基层和艰 苦的地方去工作。促进大学生及其家长择业观念的转变,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到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寻找解决生存问题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结合点。

2、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是在就业日趋竞争激烈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最基本的有效途径。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不能单纯以书本知识为主,而要在成长过程中融入更多社会的东西,提高自身的素质。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书本外,还要积极地参加学校和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和加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要努力利用各种条件来自觉培养自己的自主创业意识,这样既能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而且还有会为其他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在读书期间更多地与社会接触、实践来积极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让自己在毕业时顺利完成由大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

(五)基层是毕业生就业的大空间,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大量的教师、医护人员和农业科技人才,对农村实施公益性岗位计划,全方位拓宽农村就业的空间。

总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个不争的社会问题,作为毕业生,只要能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状况并理性地做出择业意向,主动地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自身的素质,以充分适应社会,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是可以实现的。

篇七 2023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现如今,大学生也来越多,毕业生找工作难也是现代社会最严峻的问题

摘要:20xx年727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年,再度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该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从根本上弄清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哪里?让699万名2023届毕业生为之拼搏的就业季刚刚落幕,20xx年727万名大学毕业生又迎来了新的就业季。就业难的背后,既有求职者深深的无奈,也体现出就业市场一些长期难除的问题和痼疾。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1. 引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2.调查形式与结果 2.1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难点一:基层就业非主流 在近日举办的一些就业双选会、招聘会上,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但是一 旦涉及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字眼的岗位都少人问津,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但急需人才的基层医疗单位、基层事业单位等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 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难点二:专业冰火两重天 近日,最赚钱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薪资最低的十大专业等榜单引发了一场关于就读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讨论,一些就业率低、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专业让毕业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机构发布的2023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中,动画、生物工程等曾经令人趋之若鹜的好专业赫然在列。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就业率等指标统计对一些专业亮出了黄牌甚至红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约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思想影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富有预见性的调整,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陷入滞涨。就今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高校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忽视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只能加剧专业发展的危险性,热门变冷门,导致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过去大学生国家统一分配,跟公务员似的,好坏给你安排个工作,不管对口不对口,喜欢不喜欢,对于单位也一样,不管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质都要接收。其中有些还是不错的,像医生、老师等,工作不错,基本能对上口。 过去大学不好考,含金量很高,当时的中专都比现在的大专难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机械电等理工类的大学生,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很多都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过去人们知识水平低,企业对人才需求门槛较低,所以大学生就业优势十分明显。例如,过去企业基本是人工操作,技术含量低,要求也相对低,大学生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今就业前途却不容乐观。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形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

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

3.大学生方面

要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慢慢积累经验,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八 黎明职业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布

黎明职业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布

近日,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黎明职业大学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学校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跟踪调查,编制完成《黎明职业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报告详细介绍2016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分析毕业生就业质量,总结就业特色工作与经验做法。

报告显示,学校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其中“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毕业生主要去向选择,占比为50.54%;“其他录用形式就业”次之,占比为38.86%;升学196人,升学率为6.79%。

报告显示,学校2016届毕业生以省内生源为主,共2800人,占比为96.99%。在福建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泉州市(71.03%)、福州市(10.92%)和厦门市(10.36%)。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对工作内容的满意度为92.92%,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满意度为90.99%。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对口率为80.41%。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工作评价总体满意度达96%。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就业市场相对紧缩的严峻形势,学校多措并举,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就业工作。针对2016届毕业生,我校共举行行业专场招聘会4场,校园综合招聘会2场,依托各学院举办企业专场招聘会66场,为2016届毕业生引入近552家企业,提供岗位9256个。落实学校“师生本位”的办学理念,为进一步做好学校毕业生精准帮扶工作,对离校未就业的6名毕业生给予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助其成功实现就业。

由于学校的'就业形势喜人带动了学校的招生,招生情况常年在高位运行。2016年春、秋两季共招生专业37个,招收17个省份的学生3171人。其中,春季高职招考面向高中录取1305人,第一轮投档即完成招生计划,本科线(477分)上考生13人,12个专业录取最低分超过400分,工程造价、金融管理2个专业录取最低分达到450分以上;秋季招生中,本二控制线上考生文史类(403分)60人,理工类(352分)142人。面向全省招生的专业中,理工类9个专业录取最低分超过福建省本二批控制线(352分),文史类13个专业录取最低分达350分以上。

近年来,学校秉持“师生本位、文化育人、开放融通、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守高等职业教育,围绕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需求,契合“泉州模式”新的发展趋势,立足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着力创新发展示范性现代职业教育,不断强化新常态下职业院校人才支撑作用,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呈现新生入学率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双高”局面,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事业发展已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黎明职业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布

篇九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报告

x系xxx届毕业生工作在学院党委、办公室的领导下,在就业处的指导下,在面临重大困难的形势下,x系就业工作小组坚持狠抓思想教育,及时耐心的进行就业指导,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针,“就业指导全员化”的工作要求,“就业服务人性化”的工作原则,充分收集用人单位信息,把握机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细致深入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前一阶段就业工作做如下汇报:

针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着“内抓教育,外拓市场、全员参与” 的原则和“早起步、早准备、早动手”的策略,我系积极、有针对的拓宽就业途径,千方百计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一、认真分析研究就业形势,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

为了切实增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效性,我系针对x设计、装潢x设计、电脑x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就业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压力,同时找准做好就业工作的突破口,及时掌握学生就业信息。经过分析认为,xx年,全省各高校毕业生人数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就业岗位并未有明显增多,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往年建立的就业基地和关系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减少,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就这三个专业方向而言,中小城市及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却持续攀升,市场对人才的选择越来越趋于理性,重点还是考察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为了适应学生就业的新形势,我系积极探索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途径,立足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指导学生应聘礼仪和技巧,切实把工作做到细处

1、引导毕业生及早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自觉地在工作中运用、丰富在系部所学专业知识,。从指导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设计,举办职业道德讲座等方面入手,积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明确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面对社会的选择,怎样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学生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保持踏实肯干、锐意进取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就业单位的好评。

2、鼓励学生参军、专升本,支持学生报考公务员、选调生、村官,参军等,扩展其他就业途径。我系参军自去年零的突破之后,认真总结经验,继续鼓励毕业生参军,并组织老师有针对性的对报专升本的学生进行辅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毕业生服务工作

1、我系及时收集整理就业信息并发布。为了及时获得相关信息,指定专人做好就业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工作。为了让每一名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在我系网站建设了专门的就业信息宣传专栏。通过学院组织大型招聘会1次,招聘单位几百余家,提供岗位30多个,通过招聘会达成意向100多人次。

2、引导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就业难度较大,因此,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学校工作的重点,x系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以及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和要求,一方面,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据统计,08届毕业生有2人已实现了自主创业,带动10余人就业,多人拥有自主创业意向。

五、就业状况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

1、按照就业处关于做好xxx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的要求,做好各环节的毕业生就业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

2、就业指导负责老师与毕业班级老师保持密切关系,做好系部学生就业状况、就业率的统计、上报工作。做到100%覆盖,没有遗漏。

六、xxx届毕业生工作前一阶段的经验

今年我系毕业生工作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主要有:

1、毕业生工作离不开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早准备、早计划、早实施。我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动员等工作在大大四刚开学就已经开始展开。

3、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选拔任用了一批有能力、有工作热情、有责任心、有积极性、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干部,从而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能够使在校生及早了解就业程序,看清就业形势。

4、针对今年就业现状,结合我系专业特点,勇于开拓思路,把握我系毕业生受中小城市及中小企业欢迎的机会,将开拓就业市场的重心向生源地以及周边靠拢,不但得到了毕业生的一致认可,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截至目前,我系专科生业生共574人,现就业544人,未就业30人,x设计 91.94% (194/211)电脑x设计 96.35% (132/137)装潢x设计 96.46% (218/226))平均就业率94.77%。相对来说x设计专业就业率较低,系部针对该专业辅导员调动部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催缴协议措施,不存在不交就业协议不发毕业证、学位证、报到证现象。

篇十 往年福建省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往年福建省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新近完成的《20xx年福建省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不仅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数据参照,也为来年准备高考的考生和家长提供一个专业选择的重要参考。

四成学生半年后找到工作

麦可思数据表明,福建省20xx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7.4%,较20xx届(91.8%)有所下降,与全国20xx届本科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88%)接近。就业的福建省20xx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0%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就业的。

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收入(2133元)下降的情况下,福建省20xx届本科毕业生的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2357元,较20xx届(2337元)增长了1%。福建省20xx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最高的专业大类为文学类(2500元),最低的为法学类(1990元)。

热门专业失业严重

麦可思调查的福建20xx届本科各专业大类毕业生中,工学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为91%,法学(71%)最低,比全国20xx届本科毕业生的半年后平均就业率还低出17个百分点。

福建省20xx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量最多的5个专业占了本科失业量的32.0%,其中有3个专业同时也是20xx届失业最多的专业:法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而这些专业往往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成为热门专业。

本科生最大雇主为民企

麦可思数据表明,20xx届本科毕业生在福建省就业最多的行业为制造业,有28%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于该行业,这一比例略高于全国20xx届本科生就业于制造业的比例(27%)。

民营和个体企业是福建省20xx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45%的本科毕业生。

农民子女平均高考分数较高

麦可思数据显示,福建省20xx届本科毕业生中,农民与农民工子女的录取高考分最高。在就业质量上,来自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农民工家庭的毕业生平均高考分相对较高,而其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相对较低。

毕业生最不满意课程设置

据麦可思此前发布的《20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全国20xx届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为211院校86%,非211本科院校79%。

数据显示,福建省20xx届本科毕业生对图书与教学设施、校风学风两项较为满意,对课程设置满意度最低。

福建省各高校可考虑以就业为导向,对课程进行改革。

篇十一 大学生思想报告: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尊敬的党组织: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的就业压力随之骤增。有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有近71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而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失去了原来的工作,这两股就业人员叠加,使我国今年的就业形势空前严峻。

就业,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当前,破解就业难题,第一位的还是解放思想。思想不解放,我们就会在原地打转转。同时,我们还要多管齐下,打出一套组合拳,通过各方的齐心协力,来破解就业难题。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一种结构性困难,许多服务业、制造业岗位需要大量人手,而大学生缺乏对自身的准确认识和定位,就业预期比较高,抱有“精英心态”,总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是黄金一代、象牙塔尖,该做“白领”,对普通就业岗位看不上眼,只想到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就业,总想一岗定终身。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机会面前,表现得“高不成、低不就”。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除了需要国家、社会为其创造就业平台外,也需要高校毕业生自己转变择业理念,调整好就业心态。今后灵活就业、阶段性就业、双向选择就业,将是一种常态。高校毕业生必须放正心态,放低姿态,先把自己当作普通一员,先就业、再择业,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先做社会成员、再做社会精英。

促进就业不仅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对社会应承担的一份责任。这份社会责任既表现为一定的法律义务,如公平地给予劳动者就业机会和就业待遇、保证劳动者接受培训和教育的权利、为劳动者依法缴纳各种社会保险等,也表现为一定的道德义务,如不轻易裁减雇员等。在最近有关企业“雇主”的品牌评估中,除了传统指标,如企业规模、品牌号召力等,“社会责任感”已成了评价雇主形象的重要指标。只有具备了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才会得到社会、员工的理解、认可和尊重。经济危机之际,也是企业勇担社会责任之时。危难时刻,企业在承担促进就业责任面前,不是退避三舍,而是迎难而上,就会为企业的形象多添一层光辉,为企业的发展多积累一份无形资产。这样的无形资产,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利益,更可以为企业创造超越商业利益的价值。就业问题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情,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实现充分就业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当前,保就业就是保民生, 就是保稳定,保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就业问题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就业问题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重要位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立即采取了多项就业扶持政策,多管齐下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农民工就业,促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去年12月国务院对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做出了安排,今年年初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近日,又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具体部署。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引导就业,服务就业,促进就业。

篇十二 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就业是学校教育的最后环节,也是学校的重要工作。近年来,我校就业工作水平稳步提高,绝大多数毕业生实现了充分高质量就业,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超过95%。本科生深造率已超过毕业生人数的50%。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是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职部门,其主要职能是根据国家的就业政策以及学校的工作要求,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办法并予以实施;向社会发布毕业生信息;收集、发布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接待用人单位,组织校园招聘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就业咨询与服务;办理就业派遣手续。

就业指导中心有场地面积2000余平米,建有招聘大厅、就业资料查询室、就业指导教研室、用人单位接待室、新闻发布厅、就业派遣厅和洽谈面试室等功能齐全、设施优良的场地,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优越的就业场地环境。

由于就业工作的突出表现,近年来,我校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兵工作先进集体'和'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北京地区高校示范就业中心'、 '北京地区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等荣誉。

热忱地欢迎社会各界党政、企业、事业单位和各类机构走进中国农业大学,学校将向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最优秀的人才。

《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